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1)——诊断篇

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1)——诊断篇

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1)——诊断篇

肿瘤手掌记忆法之中指---诊断篇:

1、癌症是怎么分期的?

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经常会听到病人家属咨询医护人员,癌症病情是早期的或晚期的说法等。这是社会上比较通俗的癌症分类法。在临床上癌症多采用TNM分期系统。

TNM分期系统是基于Tumor(肿瘤)、Lymph Node (淋巴结)、及Metastasis(远处转移)三个维度对肿瘤病情给予评价。各维度的严重度则采用字母“X”或“0~4”的数值来表达。一旦患者的TNM分期值得以确定,这些值将会被组合成一个总体分期,这也就是我们常常听到I、II、III、IV期。当然,每个大的分期下面可能还细分期,比如1a期,1b期,2a期,2b期,等等。

这种分期,一是可以帮助我们判断预后,也就是将来的结局,通常分期越早,预后越好,但也不是绝对的,因为还有其他的因素影响。总体分期越高则表明肿瘤已处于较晚期阶段,预后也会较差。二是为了指导治疗,不同的分期治疗策略也不同。

需要强调的是,不同类型的肿瘤,即使分期相同,其预后也可有很大不同,关键取决于肿瘤本身的恶性程度,以及治疗措施的正确与否。有的恶性度低的肿瘤,即使到了晚期,疗效也相当不错,甚至可长期生存。因此,不必为“晚期”而一概烦恼、伤心,更不可讳疾忌医,放弃治疗。

2、癌症是怎么扩散转移的?

恶性肿瘤容易发生转移,所谓“转移”,是指癌细胞离开最初出现的部位(原发病灶),通过血液系统、淋巴系统或者其他途径,扩散到全身另外的部位,并在合适部位长出新肿瘤的过程。事实上,约90%的癌症患者,是由于癌症出现转移而去世的。癌症细胞具有转移

能力,是癌症的一个重要致命特征,也是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重要区别之一。

癌症转移可分为局部转移和远处转移。局部转移是指癌细胞已经扩散到附近的器官或组织,如淋巴结,但尚未扩散到身体的其他器官或组织;远处转移是指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身体的其他器官或组织,可以转移到一个器官,也可能转移到多个器官。

癌症细胞在转移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首先要经过数十次变异,然后要克服细胞间粘附作用脱离出来,并改变形状穿过致密的结缔组织。成功逃逸后,癌症细胞将通过微血管进入血液,在那里它还可能遭到白细胞的攻击。接下来癌细胞将通过微血管进入一个新器官(现被称为“微转移”)。在这里,癌细胞面临着并不友好的环境(称作“微环境”),有些细胞当即死亡,有些分裂数次后死亡,还有一些保持休眠状态,存活率仅为数亿分之一。存活下来的癌细胞能够再生和定植,成为化验中可发现的“肉眼可见转移”。

3、癌症诊断的金标准是什么?

病理诊断被认为是许多疾病临床诊断的金标准,特别是癌症。病理诊断就是从患者身上取下来的标本进行检查分析,小到细胞涂片,大至器官切除,甚至多器官切除。而病理技术的运用已经从单纯的一

台光学显微镜发展到免疫组织化学酶标记,原位杂交FISH,甚至基因重排。因此,病理诊断已不仅仅局限于形态学,而是融合了各种技术的一个综合诊断学科,其重要性和准确性都在不断地提高。送检的病理组织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穿刺,活检之类的低创伤性的标本,并且对于癌症早期的诊断也开展得越来越多,越来越规范。

这种检查方法对于癌症的确诊率可谓是高达99%以上,而且误诊率也比较低,更重要是价格不高,因此临床上无论是什么样的肿瘤,都应该进行病理检查。作为现代最常用的检查手段,它的存在还不止确诊癌症一个而已,还可以确定癌症分期。

4、癌症诊断有哪些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1. 超声

超声是利用超声波的物理特性,通过超声波在人体组织器官中的传播,对人体进行探测,提供组织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的信息。超声检查具有无放射性损伤、经济便捷等优点,但是对操作者和设备具有较高的依赖性。在防癌体检中,超声是最常应用的检查手段。

2. 数字X线摄影(DR)DR是采用X射线透过被检人体的不同组织结构时发生的不同衰减强度被平板探测器采集并转化为数字化图

像的技术。DR具有经济实用、方便快捷、辐射剂量小、可重复操作性强等优点。采用胸部正侧位相结合的方法在常规防癌体检中对肺癌检出率可以达到90%以上的效果。对于骨肿瘤的检出及诊断效果亦具有巨大的优势。但对于直径小于5mm的早期肺癌价值有限。

3.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技术CT

CT是X射线对人体某部位按一定厚度的层面扫描,经探测器转换为数字数据,进而重建构成CT图像的技术。CT设备可用于身体各部位组织器官的检查,空间分辨力和密度分辨力高,解剖结构显示清楚,对病灶定性定位具有不可或缺的优势。高分辨率CT(HRCT)的运用对肿瘤的早期诊断相较其他影像学检查效果更明显。但由于辐射剂量较大、价格较高等缺点不推荐常规防癌体检中使用,可作为防癌体检的补充手段进一步明确所筛查出的肿瘤性质。仅针对肺癌的高危人群推荐采用低剂量CT进行防癌的筛查工作。

4. 磁共振成像(MRI)

MRI是把人体置于强磁场中,通过施加某种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的氢质子,发生核磁共振的现象,被接收线圈接收并定位后,对数字数据进行重建而成像。核磁的成像方式更多样,成像原理更加复杂,所得到信息也更加丰富。核磁对软组织的分辨率更高,可清楚显示颅脑、脊髓、心脏、大血管及肌肉组织。对于实质性脏器的恶性肿瘤定性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尽管MRI检查无放射性损伤,但是由于检查的费用较高,耗时较长,检查限制较多等缺点,并不作为常规防癌体检项目开展,但可用于乳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如:乳腺为致密性腺体类型的女性、具有乳腺卵巢癌综合征家族史的女性等。

5、什么是PET-CT?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简称PET-CT)是PET与CT的结合体,PET检查可以提供详尽的功能与代谢异常细胞的分子信息,而CT 检查可以发现形态异常组织从而达到精确的解剖定位,通过一次显像

可以快速、全面了解全身整体状况。目前,一次全身PET-CT检查仅需要约20分钟的时间,辐射剂量相当于一次腹部强化CT,加之某些机构的刻意宣传,因此,尽管费用相对较高,PET-CT还是被很多体检机构或个人追捧为“万能”癌症筛查手段。

其实不然,PET-CT在定位肿瘤原发病灶、肿瘤分期、复发转移的鉴别、肿瘤预后评估和治疗方案指导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PET-CT在健康人群中筛查出恶性肿瘤的比例非常低,因此并不建议将其作为常规的体检项目。

6、癌症诊断有哪些常用的内镜检查方法?

常用的内镜包括鼻咽镜、支气管镜、胃镜、结直肠镜、膀胱镜等。鼻咽镜常用于鼻咽癌的检查与诊断,支气管镜可用于肺叶、段及亚段支气管病变的观察,活检采样及小型手术的直接施行。胃镜检查是目前诊断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疾病最可靠的方法,能直接观察到被检查部位的真实情况,更可通过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病理活检及细胞学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是上消化道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结直肠镜可以观察结直肠部位病变、肿瘤或溃疡,如有需要可取组织检验或行大肠息肉切除。通过膀胱镜可以不仅可以观察泌尿系统内的情况,直接找到膀胱肿瘤,还能通过输尿管插管窥镜,向输尿管插入细长的输尿管导管至肾盂,进行搜集尿液、估测肾功能、行肾盂造影术等操作,以了解肾、肾盂和输尿管的情况。

7、有哪些常见的肿瘤标记物?

目前临床中应用广泛且在防癌体检中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肿瘤

标记物包括以下几种:

(1) 甲胎蛋白AFP:AFP在胎儿时期存在,出生后下降,正常成年人体内表达量很低,当肝细胞发生癌变后AFP明显升高。AFP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具有诊断价值的肿瘤标记物之一,当其测定值大于

400ng/ml且连续超过一个月,在排除活动性肝病、妊娠以及生殖腺胚胎性肿瘤后即可考虑诊断为肝癌。当然,有30%~40%的肝癌患者AFP 为阴性,部分肝癌患者的AFP呈低浓度的持续阳性。AFP异质体有助于原发性肝癌和良性肝病的鉴别诊断。

(2)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PSA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具有诊断价值的肿瘤标记物之一,对前列腺癌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同时检测游离PSA和结合PSA有助于鉴别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对于45岁以上的男性,建议进行基线PSA的测定。当PSA在1~3ng/ml时,需要在1年内间断重复测定;当PSA测定值>3ng/ml时,需结合肛门指诊的结果,必要时做MRI进一步检查或病理活检。

(3) 癌胚抗原CEA:CEA的表达不具有器官特异性,主要见于结直肠癌,在胰腺癌、乳腺癌、肺癌等腺癌患者中也有升高。尽管作为诊断的意义不大,但是持续性升高应密切检测,必要时进一步进行影像学检查。

(4) CA125:CA125对卵巢癌的敏感性较高,但是特异性较差,在乳腺癌、肺癌中也可升高。鉴于卵巢癌的恶性程度较高、目前尚未有较好的筛查手段,我们建议在防癌体检中包含CA125的检测。

(5) CA199:不具有器官特异性,主要在腺癌中升高,其中以胰腺癌较为敏感,其他消化系统肿瘤中亦可升高,消化道炎症也可造成轻度升高。

(6) CA153:不具有器官特异性,主要在腺癌中升高,其中以乳腺癌较为敏感,其他如肺腺癌、胰腺癌、卵巢癌等中也可升高。

(7) 其他常见肿瘤标记物如:CA724、CA242、NSE、HCG等。

由于绝大多数肿瘤标记物与肿瘤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同一肿瘤可引起多种肿瘤标记物的升高,一种肿瘤标记物升高的来源也有多种可能,因此临床上常采用肿瘤标记物组合来提高检测敏感性,防癌体检中也是如此。

8、肿瘤标记物升高就是一定得了癌症吗?

我们人体每天大约产生一万个癌细胞,所以几乎所有的肿瘤标记物检查结果都不会是“零”,有一个正常范围,只要数值在正常范围内就是正常的。体内有癌细胞,不意味着就会得癌。由于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能够及时地将癌细胞吞噬,所以一般人不易得癌。并且,肿瘤标记物升高并不等于患上肿瘤,因为有许多情况可导致肿瘤标记物升高。

一、恶性肿瘤

这是肿瘤标记物升高的主要原因。

二、良性疾病

许多良性疾病可能出现肿瘤标记物轻中度升高的情况。例如:肝脏良性疾病的患者:常出现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的升高;肾功能不全、银屑病的患者:常会出现鳞状细胞癌抗原的升高。

三、药物使用

例如:胸腺肽等生物制剂在使用后,可造成肿瘤标记物的一过性升高。

四、特殊情况

例如:吸烟者和妊娠期,都可能出现相应的肿瘤标记物升高。

肿瘤标记物升高的原因并非只有恶性肿瘤一个方面,许多生理因素、药物、不良生活习惯、炎症及良性肿瘤等都可能造成肿瘤标记物的假性升高。

肿瘤标记物升高会有这么多种影响因素,可见它只能发现“嫌疑人”,但是却不能“定罪”。所以当看到体检报告中出现肿瘤标记物单独一个升高的情况,不要过度惊慌,应到肿瘤专科医院再次检查。

9、肿瘤标记物正常可以排除癌症吗?

并不是所有的癌症都会出现肿瘤标记物的升高,有些肿瘤自始至终都不表达肿瘤标记物,有些肿瘤在早期正常,只有当肿瘤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升高。因此,肿瘤标记物在正常范围之内也不能绝对排除肿瘤,以下几种情况下肿瘤标记物检测呈假阴性:

(1) 肿瘤组织中,产生肿瘤标记物的细胞数目较少;

(2) 细胞或细胞表面被封闭,机体体液中一些抗体与肿瘤标记物(主要是肿瘤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

(3) 肿瘤组织本身血液循环差,产生的肿瘤标记物不能分泌到外周血中。

因此,不管是临床患者诊治中还是防癌体检中,肿瘤标记物的应结合影像学检查,并强调观察肿瘤标记物的动态变化。

10、体检报告怎么看?

2019年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发布《健康体检重要异常结果管理专家共识(试行版)》,指出体检异常结果包括临床危急值、重大疾病及其线索、急慢性病变以及需要动态观察的异常检查结果。根据危急程度及干预策略,将其分为A类和B类。A类:需要立即进行临床干预,否则将危机生命或导致严重不良后果的异常结果。这类异常情况在体检中发现时,应立刻告知受检者并通知家属,协助转诊。B类:需要临床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或)需要医学治疗的重要异常结果。该类型异常结果是防癌体检中更长见的情况。按照体检基本项目分别阐述如下。

体格检查中:任何物理检查,主要包括乳腺触诊、甲状腺触诊、直肠指检、浅表淋巴结以及妇科双合诊中发现的可疑恶性病变,常表现为肿块、阴道异常流血、经久不愈的溃疡等。

实验室检查:(1) 血常规中发现幼稚细胞或白细胞分类严重异常;尿常规中潜血、尿蛋白3+(首次),尿红细胞满视野(首次);便常规中潜血阳性。(2) 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鳞状上皮细胞异常、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及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等。(3) 肿瘤标记

物:AFP>400ng/ml,PSA>10ng/ml或fPSA/PSA<0.15,CA125>95U/Ml,其他常用的肿瘤标记物≥参考标准2倍以上。

影像学检查:超声、X线检查中发现的任何器官的可疑恶性病变,常表现为占位、异常积液等。

体检报告中提示的异常结果,受检者务必重视,应按照总结意见进行进一步检查、短期内复查或定期随访,从而达到早期发现癌症的目的。

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1)——诊断篇

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1)——诊断篇 肿瘤手掌记忆法之中指---诊断篇: 1、癌症是怎么分期的? 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经常会听到病人家属咨询医护人员,癌症病情是早期的或晚期的说法等。这是社会上比较通俗的癌症分类法。在临床上癌症多采用TNM分期系统。 TNM分期系统是基于Tumor(肿瘤)、Lymph Node (淋巴结)、及Metastasis(远处转移)三个维度对肿瘤病情给予评价。各维度的严重度则采用字母“X”或“0~4”的数值来表达。一旦患者的TNM分期值得以确定,这些值将会被组合成一个总体分期,这也就是我们常常听到I、II、III、IV期。当然,每个大的分期下面可能还细分期,比如1a期,1b期,2a期,2b期,等等。 这种分期,一是可以帮助我们判断预后,也就是将来的结局,通常分期越早,预后越好,但也不是绝对的,因为还有其他的因素影响。总体分期越高则表明肿瘤已处于较晚期阶段,预后也会较差。二是为了指导治疗,不同的分期治疗策略也不同。 需要强调的是,不同类型的肿瘤,即使分期相同,其预后也可有很大不同,关键取决于肿瘤本身的恶性程度,以及治疗措施的正确与否。有的恶性度低的肿瘤,即使到了晚期,疗效也相当不错,甚至可长期生存。因此,不必为“晚期”而一概烦恼、伤心,更不可讳疾忌医,放弃治疗。 2、癌症是怎么扩散转移的?

恶性肿瘤容易发生转移,所谓“转移”,是指癌细胞离开最初出现的部位(原发病灶),通过血液系统、淋巴系统或者其他途径,扩散到全身另外的部位,并在合适部位长出新肿瘤的过程。事实上,约90%的癌症患者,是由于癌症出现转移而去世的。癌症细胞具有转移 能力,是癌症的一个重要致命特征,也是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重要区别之一。 癌症转移可分为局部转移和远处转移。局部转移是指癌细胞已经扩散到附近的器官或组织,如淋巴结,但尚未扩散到身体的其他器官或组织;远处转移是指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身体的其他器官或组织,可以转移到一个器官,也可能转移到多个器官。 癌症细胞在转移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首先要经过数十次变异,然后要克服细胞间粘附作用脱离出来,并改变形状穿过致密的结缔组织。成功逃逸后,癌症细胞将通过微血管进入血液,在那里它还可能遭到白细胞的攻击。接下来癌细胞将通过微血管进入一个新器官(现被称为“微转移”)。在这里,癌细胞面临着并不友好的环境(称作“微环境”),有些细胞当即死亡,有些分裂数次后死亡,还有一些保持休眠状态,存活率仅为数亿分之一。存活下来的癌细胞能够再生和定植,成为化验中可发现的“肉眼可见转移”。 3、癌症诊断的金标准是什么? 病理诊断被认为是许多疾病临床诊断的金标准,特别是癌症。病理诊断就是从患者身上取下来的标本进行检查分析,小到细胞涂片,大至器官切除,甚至多器官切除。而病理技术的运用已经从单纯的一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活动方案(8篇)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活动方案(8篇) 给大家带来的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活动方案8篇,希望大家喜欢!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活动方案(篇1) 一、活动目的 20__年4月15-21日是第__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宣传主题是“科学抗癌,关爱生命”;“抗癌路上,你我同行”。为响应《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__-2025年)》要求,__区卫生局、__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__区__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中心前坪开展“科学抗癌,关爱生命”主题宣传活动。__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主办单位,特制订如下方案: 二、活动主题 科学抗癌,关爱生命 三、活动地点 __区__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坪 四、活动时间 20__年4月19日上午9:00-12:00 五、主办单位 __区卫生局

__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六、承办单位 __区__街道卫生服务中心 七、活动内容及人员分工 现场设立诊疗台:__区__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在现场进行义诊; 现场设立咨询台:廖露负责宣传板展示制作、运输、宣传资料准备、以及现场资料发放、咨询指导等; 新闻通稿及摄影:廖露负责现场拍照、袁玲燕负责编辑新闻通讯稿至“开门健福”。 八、支持性工具准备 廖露负责准备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纸杯3箱,150条; 三减三健核心信息等知识展板4块; 宣传横幅1条。 九、活动要求 __区__街道__社区组织参加活动150人以上参与义诊咨询活动,提供肿瘤防治知识、健康生活方式、高血压和糖尿病防治知识宣传折页各300份,制作2条主题横幅,提供义务咨询需要的3张桌子和配套凳子及现场饮用水等事宜。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主题活动方案(篇2)

2021年版 who 肺肿瘤组织 学分型标准

2021年版WHO肺肿瘤组织学分型标准 近年来,肺癌作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备受人们关注。在临床实践中,准确诊断和分型肺癌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WHO定期更新肺肿瘤组织学分型标准。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全面评估2021年版WHO肺肿瘤组织 学分型标准,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支持您更深入地理解 这一主题。 一、2021年版WHO肺肿瘤组织学分型标准概述 1.1 什么是WHO肺肿瘤组织学分型标准 WHO肺肿瘤组织学分型标准是指导肺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肺癌组织形态和分子特征的鉴定,将肺癌分为不同类型和亚型,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1.2 2021年版WHO肺肿瘤组织学分型标准的更新内容 2021年版的更新主要包括对肺腺癌、鳞状细胞癌、小细胞癌等各亚型的诊断要点和分子特征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以适应新的临床实践和 科研进展。 二、主要肺癌类型的学分型 2.1 腺癌 腺癌是最常见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其分子学和临床表现呈

多样性,2021年版WHO标准对腺癌的学分型进行了进一步细化,包括了新的分子变异和治疗靶点。 2.2 鳞状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通常与吸烟相关,其诊治一直备受关注。新的学分型标 准更加明确了鳞状细胞癌的诊断要点和临床特征,以指导个体化治疗 方案的制定。 2.3 小细胞癌 小细胞肺癌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肺癌类型,对化疗和放疗敏感。2021年版WHO标准对小细胞癌的学分型进行了全面更新,更准确地区分了不同亚型和分子特征。 三、对2021年版WHO肺肿瘤组织学分型标准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3.1 对标准更新的意义 2021年版的更新使肺癌分型更加精准,能够更好地指导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推动肺癌精准医疗的发展。 3.2 对标准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 新的学分型标准有望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依据,帮助患者制定 更符合个体特征的治疗方案,推动肺癌治疗的精准化和个体化进程。 四、总结与回顾

开展肿瘤防治知识宣传工作总结9篇

开展肿瘤防治知识宣传工作总结9篇 开展肿瘤防治知识宣传工作总结(篇1) 4月15日至21日是第__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4月21日上午,聊城市肿瘤医院在亿沣生活广场举行了第__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大型义诊活动。本次宣传周活动的主题为科学抗癌,关爱生命加强健康教育,远离不良习惯,活动由聊城市肿瘤医院、新区街道办事处和中通社区联合举办。 活动现场,聊城市肿瘤医院组织肿瘤科、内科、妇科、外科等领域的专家为现场咨询群众答疑解惑,并为他们提供免费的血压测量、听诊服务等。同时,相关工作人员为群众分发预防肿瘤宣传手册,耐心向群众讲解平时生活中应注意的肿瘤防治知识,引导大家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提升公众对肿瘤疾病核心知识的知晓率,普及科学防治的理念,实现对肿瘤疾病的有效防控。 自20_年起,每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聊城市肿瘤医院都会集中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肿瘤防治宣传系列活动。今年的宣传周,医院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探索,希望能有效地推动更多人参与到群众性肿瘤防治科普宣传中来。除了开展义诊咨询、免费发放科普宣传手册之外。聊城市肿瘤医院创新宣传手段,制作了大型科普展板,并采取网络、报纸、电视、广播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肿瘤防治知识。同时,医院还组织专家深入基层,走进社区,为广大市民群众普及肿瘤防治理念,引导广大市民正确认识肿瘤、科学防治肿瘤、规范治疗肿瘤,引起全社会对肿瘤防治事业的.关注,增强广大市民和社区群众的健康保护意识,积极营造有利于市民健康的和谐环境。 开展肿瘤防治知识宣传工作总结(篇2) 今年4月15-21日是第20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我中心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开展了以“消除癌症误区,倡导健康生活” 为主题的肿瘤防治知识宣传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 根据领导要求,积极做好宣传准备工作 在接到市卫生局关于开展“第20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的通知后,我

肿瘤防治知识宣传活动总结报告(优秀7篇)

肿瘤防治知识宣传活动总结报告(优秀7篇) 肿瘤防治知识宣传活动总结报告【篇1】 4月15日是肿瘤防治宣传周,我院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开展了以“科学抗癌、关爱生命”为主题的肿瘤防治知识宣传活动,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拉出全国肿瘤宣传主题的横幅 从4月15日——4月21日,在医院大厅电子屏打出肿瘤宣传周主题为“科学抗癌、关爱生命”的字样,凡是来我院就诊的患者和探视人员都能看到,让大家了解肿瘤这一特殊疾病,对肿瘤有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判断,提高全民保健意识,呼吁全社会关爱肿瘤患者,为肿瘤患者提供帮助。 二、开展街头肿瘤防治宣传活动 4月16日,公共卫生科、普外科及相关人员共5人,在大孟庄、长凝、乐营集市分别组织开展肿瘤防治知识宣传活动,现场向辖区居民发放肿瘤防治知识宣传单及资料300余份,并为过往群众提供咨询、答疑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咨询人数达60余人次。 向居民讲解防治、抗癌的基本知识,帮助大家树立对肿瘤疾病的认识,引导居民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树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意识。本次宣传活动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好评,既提高了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又展现了疾控人新形象,产

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三、健康讲座 4月25日下午两点半,在我院三楼会议室组织开展了“肿瘤防治知识”健康巡讲活动,本次参加讲座的医务人员和辖区居民约30余人,现场向社区居民发放宣传肿瘤防治知识宣传单及资料150余份,通过PPT向居民讲解防治、抗癌的基本知识,讲座从肿瘤疾病的发病机制、常见肿瘤疾病种类,重点阐述了引起相关疾病的高危因素、治疗与预防控制措施,让居民更加深入了解肿瘤疾病,引导居民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减少肿瘤危险因素的接触等,树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意识。 活动结束后受到了社区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及居民的好评,本次活动在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的同时也推进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 肿瘤防治知识宣传活动总结报告【篇2】 4月15日-21日是第23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本次宣传周主题为“科学抗癌,关爱生命”,由广东省保健协会肿瘤防治与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办的公益讲座顺利举行。广东康复乐园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已连续举办第5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公益讲座,旨在帮助广大肿瘤患者科学抗癌、

肿瘤防治药科普知识

肿瘤防治药科普知识 肿瘤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也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之一。为了提高公众对于肿瘤的认识,预防和治疗肿瘤的科普知识至关重要。本文将探讨肿瘤的基本概念、预防与早期筛查、常见的肿瘤防治药物及其作用机制等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肿瘤防治药科普知识。 一、肿瘤的基本概念 肿瘤是指人体组织中的某一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异常增殖,并且失去了对正常组织的控制和调节能力,形成一个与正常组织相互隔离并具有自主生长能力的新生物体。肿瘤可以分为良性与恶性两种类型。良性肿瘤生长缓慢,局限于原发部位,不会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并且不会转移到其他部位;而恶性肿瘤生长较快,有侵袭性和转移性,容易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甚至可以通过血液和淋巴系统远距离转移扩散到其他部位,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二、肿瘤的预防与早期筛查 肿瘤预防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肿瘤发生的可能性。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肿瘤预防措施: 1.控制饮食:科学健康的饮食习惯有助于减少肿瘤的发生风险。建议增加摄入新鲜果蔬、全谷物和高纤维食物,并避免高脂肪、高糖分和高盐分的食物摄入。

2.避免烟草和酒精:长期吸烟和大量饮酒都被证明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因此,戒烟和限制酒精摄入是预防肿瘤的重要措施之一。 3.均衡运动:适量而规律的运动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并有助于预防肿瘤的发生。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 4.免疫接种:一些肿瘤与病毒感染有关,如宫颈癌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关。接种预防病毒感染的疫苗可以降低相应肿瘤的发生风险。 早期筛查是指通过特定的检查方法,在没有症状的情况下检测出潜在的肿瘤或癌前病变,以便及早发现、早期诊断和治疗肿瘤。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肿瘤早期筛查项目: 1.乳腺癌早期筛查:包括乳房自检、乳腺X线摄影(乳腺X 线检查)和乳腺超声检查等。 2.宫颈癌早期筛查:包括宫颈细胞学检查(涂片)和宫颈HPV病毒检测等。 3.胃癌早期筛查:包括胃镜检查、组织检查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筛查等。 4.肺癌早期筛查:包括胸部CT扫描和肺功能检查等。 5.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包括粪便潜血试验、结肠镜检查和染色

肿瘤防治宣传 肿瘤预防治疗健康知识讲稿含肺癌、肿瘤等(特选材料)

肿瘤预防治疗健康知识讲稿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是由中国抗癌协会发起的大型科普宣传活动,每年4月15日-21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主题为“科学抗癌,关爱生命”,旨在引导. 肺癌预防 一、一级预防 (一)控制吸烟:吸烟是导致肺癌的最主要的原因,在我国,虽然有一些大城市实施了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立法,但执行力度还很不够;而且人们对吸烟危害性的认识远远不足,男性吸烟率居高不下,一些地方尤其在北方仍有相当比例的妇女吸烟。因此控制吸烟是一级预防的首要措施。 (二)改善环境:改善室内外的空气质量是预防肺癌的另一重要手段,这方面需要国家政府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全社会的参与:1991年,国务院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细则》,对于预防肺癌和其他有关疾病,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小环境的营造必须依靠广大群众自身的努力,如加强居室内的有效通风,采用空气净化装置,选用环保型室内装修材料,烹调时选择合适的油类并使用油烟机,预防吸入有害气体等。 (三)开展劳动卫生和加强职业防护工作,预防职业性肺癌 1.政府安监、卫生等部门应对工矿企业要监督管理到位、有效。 2.空气污染(悬浮颗粒、重金属、苯、3,4-苯并芘)的企业,改革生产工艺流程,减少尘、烟、有毒有害气泄漏,提高生产自动化、机械化、密闭化的程度,生产者避免或减少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3.加强个人防护,生产时注意正规操作,生产后换下工作服,洗淋浴,工作服即使更换,统一保管。 4.定期监测环境中有害物质浓度,不得超过国家允许标准,及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5.定期查体,如发现与职业有关癌前病变或早期癌,应及时治疗,并调离有致癌因素的职业环境。 二、二级预防 肺癌初筛及早期诊断主要应用X线检查(透视、胸小片、胸正侧位片、CT、核磁共振)、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美国曾在70-80年代进行过三个

2021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知识(全文)

2021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知识(全文) 2020年4月15日-21日为第27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为“点亮抗癌之路助力健康中国”。近日,中国抗癌协会发布了《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1)》(以下简称《防癌科普》),从“预防、早筛、诊断、治疗、康复”5个篇章,普及防癌抗癌要点。 肿瘤手掌记忆法之大拇指---预防篇: 1、肿瘤是什么? 肿瘤已成为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2020年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恶性肿瘤每年新发病例已达392.9万人,致死人数已达233.8万人。 肿瘤是指机体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各种内在和外界的致瘤因素长期作用下,逐渐发生的过度而不协调生长所形成的异常新生物。通俗地讲,如果把各种传染病看作是外界生物对人体的侵袭,那么肿瘤便是人类自身细胞的“叛变”。 肿瘤包括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后者则是常说的“癌症”。良性肿瘤,顾名思义,就可以知道它是一种良性的疾病,它的生长速度通常比较缓慢,一般不

会侵蚀和破坏邻近的组织器官,也不会向远处发生扩散转移,因此它的危害相对来说较小。恶性肿瘤生长速度通常比较快,并具有侵袭性及向远处扩散和转移的性质,会对人体会产生严重危害。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可能会导致死亡,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一直以来人们才普遍“谈癌色变”,对癌症心存恐惧。 2、哪些因素会导致肿瘤? 中国最常见的23种致癌因素: 4种行为因素:吸烟、二手烟、饮酒、缺乏锻炼 7种饮食因素:摄入不足:水果、蔬菜、膳食纤维、钙 摄入过多:红肉、加工肉类制品、腌菜 2种代谢因素:体重超标、糖尿病 2种环境因素:PM 2.5 污染、紫外线辐射 8种感染因素: 1种细菌:幽门螺旋杆菌6种病毒: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人乳头状瘤病毒(HPV)、EB病毒(EB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人类疱疹病毒8 型(HHV - 8) 3、我国癌症现状 2018年全球将有约1810万癌症新发病例及960万癌症死亡病例,其中亚洲在后者占近七成。数据显示:中国癌症的发病率、死亡率均列全球首位全球每新增100个癌症患者中,中国人便占21个。

癌症肿瘤防治科普知识

癌症肿瘤防治科普知识 癌症是一种细胞异常增生的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项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肿瘤则是形成于身体各个器官的异常组织增生。为了提高公众对癌症肿瘤的认识和了解,以下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与癌症肿瘤防治相关的科普知识。 一、什么是癌症? 癌症是指体内某些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分化,形成肿瘤并有侵袭和转移能力的一类疾病。通常情况下,正常细胞会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更新和复制,但癌细胞则会失去这种调控机制,不断分裂并堆积,形成肿瘤。 二、常见的癌症类型 1. 肺癌:肺癌是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其发生与吸烟、空气污染等因素密切相关。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咳血、呼吸困难等。 2. 乳腺癌: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也有男性发生的情况。早期乳腺癌可通过乳房自检和乳腺摄影筛查进行发现。 3. 结直肠癌:结直肠癌多数起源于结肠或直肠的腺体组织,主要症状包括排便习惯改变、便血等。 4. 胃癌:胃癌属于消化系统肿瘤,常见症状有腹痛、消瘦、食欲减退等。

5. 前列腺癌: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常见症状有尿频、尿急、尿痛等。 三、癌症的预防与控制 癌症在早期阶段的预防与控制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癌症的具 体做法: 1. 健康饮食:保持膳食均衡,多食用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物,减 少高脂肪、高热量、高盐和高糖食物的摄入。 2.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是导致多种癌症的重要致癌因素,应尽量 戒烟限酒,避免吸二手烟和饮酒过量。 3. 健康体重:维持适当的体重对于预防肥胖相关癌症至关重要,通 过均衡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来控制体重。 4.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的工作和生活压力,积极 参与体育锻炼等有助于降低患癌症的风险。 四、肿瘤的早期筛查与检测 早期筛查和检测有助于及早发现癌症和肿瘤,提高治疗效果。以下 是一些常见的肿瘤早期筛查和检测方法: 1. 乳腺癌筛查:乳房自检和乳腺X线摄影(乳腺摄影)是乳腺癌早 期筛查的常用方法,有助于提高乳腺癌的早期检出率。 2. 宫颈癌筛查:妇女可通过定期的宫颈涂片(子宫颈细胞学检查) 来进行宫颈癌筛查,早期发现不典型细胞变化和病变的存在。

肝脏良性肿瘤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版)初稿

肝脏良性肿瘤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版)初稿 肝脏良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版) 执笔:周伟平刘连新温浩郑树国 随着现代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肝脏良性肿瘤的检出率也大大提高在肝脏良性肿瘤的诊治存在着诊疗意见不统一,诊疗手段不规范的现象,甚至见于同一单位的不同科室之间。在肝脏一些良性肿瘤中存在过度治疗的现象。目前还缺乏有关肝脏良性肿瘤诊治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同时未制定相关的诊治指南,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应的诊治指南以规范治疗。 1肝脏良性肿瘤的分类 1.1按肿瘤起源分类 世界卫生组织对消化系统肿瘤组织学分类进行了4次修订(1978、1994、2000、2010),反映了对消化系统肿瘤包括肝肿瘤认识的提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0)消化系统肿瘤组织学分类,源自上皮的肝良性肿瘤有:肝细胞腺瘤,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胆管腺瘤,胆管微囊腺瘤,胆管腺纤维瘤。 源自上皮的癌前病变有:异形增生结节,胆管内乳头状瘤,胆管黏液囊性瘤。源自间叶的良性肿瘤有: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海绵状血管瘤,婴儿型血管瘤,炎性假瘤,淋巴管瘤,淋巴管瘤病,间叶错构瘤,孤立性纤维肿瘤。 源自生殖细胞的良性肿瘤有:畸胎瘤,卵黄囊瘤(内胚窦瘤)[1]。 1.2按真性、假性肿瘤分类 丛文铭按真性、假性肿瘤将肝脏良性占位性病变分为真性肿瘤和瘤样病变。真性肿瘤有:肝细胞性肿瘤(肝细胞腺瘤、肝腺瘤病),肝内胆管上皮性肿瘤(胆管腺瘤、胆管囊腺瘤、胆管乳头状瘤病、胆管腺纤维瘤),肝脏血管、淋巴管性肿瘤(海绵状血管瘤、婴儿血管内皮瘤、淋巴管瘤和淋巴管瘤病),肝脏肌、纤维、脂肪性肿瘤(平滑肌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脂肪瘤、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肝脏神经源性肿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肝脏内分泌肿瘤(嗜铬细胞瘤、

2021年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总结

2021年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总结 今年___月___日-___日是第十八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我中心紧抓这一宣传契机,开展了以“科学抗癌,关爱生命”为主题的肿瘤防治知识宣传活动,现将情况小结如下: 一、随着社区卫生工作的广泛开展,居民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开展这样的宣传活动普及正确的癌症治疗理念,提高人们的防病意识。 二、开展街头宣传活动,向居民讲解防治、抗癌的基本知识,帮助大家树立对肿瘤疾病的认识,耐心解答居民的提问,引导居民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树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意识 三、主要经验 1.得到领导支持,提前做好了宣传准备工作,及时编印肿瘤防治相关知识的宣传材料、宣传画、横幅等。由于领导重视,准备充分,使宣传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2.加强质量控制,由于宣传工作是肿瘤防治乃至整个慢性病防治工作必不可少的,应尤其重视其宣传质量和效果。在这次宣传活动整个开展过程中,我们一直强化质量意识,认真做好每一步工作,保证了宣传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经过一周的肿瘤防治宣传活动,在我辖区掀起了普及肿瘤防治知识的热潮,而我们社区卫生工作将继续把健康教育宣传作为慢性病防治的常规工作,长期开展,坚持不懈地继续下去。 第二篇: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总结第十九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小结

根据句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___年43文件要求,我中心于___月___日—___日期间,通过横幅、标语及健康咨询活动积极开展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现小结如下: 1、领导重视,积极筹备。根据文件要求,我中心成立了分管副主任的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方案,并在___月___日___健康教育及慢病医生召开“宣传周”活动动员会议,针对此次活动编制了肿瘤防治宣传单,制做“保护环境,远离癌症”宣传横幅。 2、多形式开展肿瘤防治宣传活动。宣传周期间,我中心在集镇与中心内悬挂___条主题横幅,并在健康教育宣传内放置肿瘤防治宣传牌,在内科设立肿瘤防治咨询台,由门诊医生对群众开展咨询活动,同时发放相关宣传资料,使咨询群众进一步了解了肿瘤防治有关知识。同时于___月___日___健康教育与内科医生深入到谢桥村老年人协会开展肿瘤健康教育进社区活动,通过现场的宣传教育与免费测量血压等活动,教育老年人___名,使他们了解到肿瘤的危害,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降低肿瘤的发生率,提高健康水平。 3、活动时间与结果。本次宣传活动从___日开始,至___月___日结束,历时___天,我中心在活动___免费测血压___多人次,发放“肿瘤”防治宣传资料___余份,同时发放含有肿瘤防治知识、高血压与糖尿病防治知识的《健康快车》___多份,张贴宣传口号宣传标语___条,受教育人数近___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赤山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___年___月二十四日 第三篇: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总结甘州区人民医院 ___年世界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总结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关于开展2021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的通知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关于开展2021年全国肿瘤防治 宣传周活动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公布日期】2021.03.16 •【文号】 •【施行日期】2021.03.16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其他 正文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关于开展2021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活动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疾控处,中国疾控中心、国家癌症中心: 2021年4月15~21日是第27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癌症防治工作的决策部署,推动落实健康中国癌症防治专项行动,提高全社会癌症防控意识,营造全民防癌抗癌的良好氛围,现就做好2021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今年宣传周主题是“健康中国健康家——关爱生命科学防癌”,旨在广泛倡导发挥家庭在防癌抗癌中的重要作用,宣传家庭关爱的理念,推动以家庭为单位,成员间相互支持,共同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定期防癌体检,关爱陪伴患癌家人,促进家庭健康和谐,切实降低癌症带来的家庭负担和社会危害。 二、活动要求

(一)各地要将防癌抗癌宣传作为推进健康中国癌症防治行动的重要工作,充分利用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的契机,围绕活动主题,结合本地实际,广泛宣传国家癌症防治政策,传播防癌抗癌健康知识,切实提高全社会对癌症防控工作的认识和重视。 (二)各地要因地制宜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短视频、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通过网络互动、科普大赛等多种形式,扩大宣传覆盖范围,提高宣传效果,营造全民防癌抗癌的良好氛围。 (三)各地要将宣传周集中宣传与日常科普宣教有效结合,将防癌抗癌知识纳入单位、社区、家庭等场所的健康宣教内容,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知识,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提高群众获得感与满意度。 三、其他安排 (一)国家癌症中心、中国疾控中心、中国抗癌协会、中国癌症基金会等机构和组织,在宣传周期间将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并为各地宣传活动提供技术支持,请各地积极配合、精心策划,营造强大的癌症防控宣传声势。 (二)国家癌症中心和中国家庭报社将于4月在微博平台联合发起#健康中国健康家#主话题和#家庭助力爱来癌去#、#有家有爱共同抗癌#、#家庭抗癌专家说#三个子话题,发布宣传海报、倡议视频,请各地组织相关技术单位积极参与话题联动,提高社会宣传广度和效果。 (三)为了便于各地更好地开展主题宣传活动,我委组织设计了宣传海报,各地可自行下载使用。同时,国家癌症中心组织编制的《癌症预防与筛查指南(科普版)》已正式出版,宣传周期间还将发布《家庭防癌指南》,各地可参考指南内容,根据当地实际编印制作相关宣传材料,配合整体宣传活动的开展。 附件:2021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宣传海报1 2021年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宣传海报2

肿瘤防治科普知识

肿瘤防治科普知识 肿瘤是当今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疾病,对人类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严 重的威胁。了解肿瘤防治的科普知识对于预防和早期发现肿瘤至关重要。本文将从肿瘤的基本概念、预防方法以及常见的治疗方式等方面 进行介绍,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肿瘤的防治知识。 一、肿瘤的基本概念 肿瘤是人体内某一组织的异常增生,其细胞在功能和结构上失去了 正常细胞的特点。它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良性肿瘤生长缓慢,一般不会侵犯周围组织,也不会扩散到其他部位;而恶性肿瘤则以快 速生长和浸润扩散为特点,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二、肿瘤的预防方法 肿瘤的预防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 肿瘤预防方法: 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均衡营养,戒烟限酒,远离有 害物质,如放射线和化学物质等。 2.增加体育活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降低患 肿瘤的风险。 3.定期进行体检:在肿瘤发生前及早发现和治疗是预防肿瘤的最佳 方法之一。定期体检可以帮助发现肿瘤的早期症状,及时采取措施。

4.接种疫苗:HPV(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宫颈癌等相关肿瘤的发生。 三、常见的肿瘤治疗方式 对于已经患有肿瘤的患者,及早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肿瘤治疗方式: 1.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肿瘤的最常见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可以去除肿瘤的根源。 2.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利用高能射线杀灭肿瘤细胞或阻止其生长。它可以作为手术前、手术后或者独立治疗的方式。 3.化疗治疗:化疗通过使用抗肿瘤药物破坏肿瘤细胞的代谢功能和增殖能力,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4.靶向治疗:靶向治疗可以根据肿瘤细胞的特定变化选择靶向该变化的药物,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损害,提高疗效。 四、肿瘤防治的新进展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肿瘤防治也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以下是一些新的肿瘤防治方法: 1.免疫治疗:免疫治疗通过增强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帮助机体自身攻击和摧毁肿瘤细胞。 2.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通过改变肿瘤细胞内部的基因表达,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1)——治疗篇

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2021)——治疗篇 肿瘤手掌记忆法之无名指---治疗篇: 1、现在癌症的主要治疗手段都有哪些? 其实在医疗飞速发展的今天,癌症已经是一种慢性疾病,而治疗癌症的技术,也变得更加先进,副作用更少。例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内分泌治疗等。但是在抗癌战场上一直以来都有三员大将,手术、化疗和放疗依旧是世界公认的能有效治疗癌症的三大传统手段。 简单的来说,化疗是一种全身治疗手段,通过口服或者静脉给药,就像你得了肺炎,输抗生素或者吃抗生素一样,化疗药物会进入到身体的每个部位,杀死了全身各处的癌细胞。所以,化疗是一种全身的治疗手段,可以用于手术前,成为新辅助化疗,手术前将病灶缩小,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治愈率,也可以将部分无法手术的患者,转变为能够手术的患者。 放疗是一种局部治疗手段,放疗是利用放射性的同位素或者核素,释放射线或者粒子,用来杀灭癌细胞,所以,放疗有点类似于手术治疗,都属于局部打击,对于一些放疗敏感的肿瘤,或者肿瘤的位置不好,手术切除有难度,或者患者身体弱,无法耐受手术,都可以考虑放疗,替代手术治疗,杀灭癌细胞。放疗也可以用于术后,对手术野进行放疗,杀灭可能存在于局部的癌细胞,降低局部复发率。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手术、放疗和化疗仍是打败癌症的主要武器。医生也会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来个体化考虑,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方案进行治疗。

2、什么是癌症手术治疗? 外科手术是治疗肿瘤的最古老方法,到目前为止也是最主要、效果最好、唯一可以根治肿瘤的方法。尽管治疗肿瘤的手段越来越多,但仍有60%以上的肿瘤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90%的肿瘤应用手术作为诊断及分期的手段。 肿瘤外科医生通过手术可治愈大部分尚未扩散的肿瘤,有时候通过手术对肿瘤进行精准诊断和分期,制订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才能使患者获得最佳疗效并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虽说不像放疗、化疗那样敌我不分,还使人的免疫力下降。但手术也有一定的缺点,如需同时切除一些正常的组织,还有一定风险,也会出现很多并发症,有些术后有一定的功能障碍及后遗症。因此,得了肿瘤不一定都要手术治疗,这主要取决于肿瘤的性质、病情的早晚、患者的身体情况等因素。实体肿瘤像乳腺癌、肝癌、肺癌等可能需要手术治疗,而血液系统肿瘤像淋巴瘤、白血病等则不能行手术治疗。一般肿瘤处于早期可手术治疗,但当肿瘤出现远处或者广泛转移时则不能用手术治疗。患者的一般情况、身体状况能不能耐受手术治疗,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不是所有的外科手术都是治疗肿瘤的,还用于肿瘤的预防、诊断、重建与康复。按肿瘤手术的不同作用分为:预防性手术、诊断性手术、治疗性手术、重建与康复手术。 3、什么是癌症化疗?

肿瘤防治科普知识

肿瘤防治科普知识 肿瘤防治科普知识 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的发生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有关。为了预防和治疗肿瘤,我们需要了解一些肿瘤防治的科普知识。 一、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影响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下是一些生活方式的建议: 1. 合理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品,少吃高脂肪、高热量、高盐、高糖的食品。 2. 健康饮食:减少饮酒和吸烟,避免食用过多的烤肉、烤鱼等烤制食品。 3. 健康生活:保持适当的体重,多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二、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也是影响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以下是一些环境因素的 建议: 1. 避免接触致癌物质:如石棉、苯、氯乙烯等。 2. 避免辐射:如电离辐射、紫外线辐射等。 3. 避免污染:如空气污染、水污染等。 三、早期筛查 早期筛查是预防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以下是一些早期筛查的建议: 1. 定期体检: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等。 2. 乳腺癌筛查: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乳腺X线检查或乳腺超声检查。 3. 宫颈癌筛查: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宫颈涂片检查。 四、治疗方法

对于已经患上肿瘤的患者,及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治疗方法的建议: 1. 手术治疗:对于早期肿瘤,手术治疗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 2. 化疗:对于晚期肿瘤,化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3. 放疗:对于某些肿瘤,放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总之,预防和治疗肿瘤需要我们了解一些肿瘤防治的科普知识。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避免环境因素、早期筛查和及时治疗,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肿瘤。

放射科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方案汇编7篇

放射科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方案汇编7篇 4月18日上午,在第__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医院放疗科以“癌症防治全面行动—全人群全周期全社会”为主题,在消化病医院三楼国际学术厅举办“科学面对癌症预防、早诊、早治”科普讲座。 据统计,我国每分钟就有6。4个人得癌,每死亡7至8个人就有1人死于癌症,我国癌症发病人数及死亡人数均高居世界首位,更令人心痛的是我国癌症患者诊断时80%处于局部晚期或晚期。不良的生活习惯是癌症的重要诱因之一,因此远离不良习惯,科学面对肿瘤的预防、早诊、早治是全国肿瘤防治的重点工作。 肺内结节就是肺癌吗?吸烟能诱发肺癌吗?如何早期发现肺癌?早期肺癌选择手术、还是立体定向放疗?已婚女性HPV感染率高达95%,但是,仅有2%的患者会发展成宫颈癌!您想知道如何预防与检测吗?前列腺癌治愈的方法有内分泌、手术、化疗、放疗,您知道哪一种方法更适合您吗?怀疑得了癌症,或发现了癌症,如何科学面对诊疗方方面面的问题与选择? 针对老百姓在癌症诊疗方面最关注的几个问题,**医院放疗科石梅主任带领科室专家团队分别以“肺癌的预防、早期发现和合理诊疗”“前列腺癌的治疗”“宫颈癌的筛查与

防治”“正确树立癌症诊疗观”为主题,呼吁全社会通过了解癌症发生的真相、预防的途径、早诊早治的方法、治疗的进展四个方面的知识,提高防癌抗癌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普及科学防癌的理念,引导公众远离不良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实现对癌症的有效防控。 石梅主任现任**医院放疗科主任医师、教授,第四军医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斯坦福大学放射肿瘤学系访问学者,全军放射治疗设备质量安全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放射肿瘤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她的演讲题目是“树立正确癌症诊疗观”,从癌症发生、发展的规律,深入浅出告诉大家科学治疗、综合治疗的重要性,用她医疗生涯中实际的案例说明肿瘤患者做到早诊早治、冷静就医、积极面对疾病、信任医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此次讲座共有300余人参加,为每位参会人员发放了防癌抗癌科普手册。讲座结束后,专家与参会人员进行了热烈的现场互动,解答了大家在防癌抗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现场还邀请了抗癌明星为大家分享抗癌经历与体会,帮助大家树立战胜癌症的勇气和信心。这样的科普活动室参与者受益匪浅,提高了广大民众对于癌症的预防、早诊、早治的了解,受到现场人员的一致好评。 拓展: 一、肿瘤学专业就业前景

2021直肠癌 MRl 诊断指南(全文)

2021直肠癌MRl 诊断指南(全文) 直肠癌的多学科诊疗模式包括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和TME 手术,增加了对局部进展期肿瘤的局部控制,成为直肠癌的标准治疗方法。 高分辨率盆腔磁共振成像(MRI)是直肠癌分期的主要方法,但尚未证明在再分期中有效,特别是在新辅助治疗后的完全应答评估中。新辅助放化疗在直肠肿瘤和相邻区域产生许多变化,结果不能准确地确定局部肿瘤范围。然而,将动态增强或者扩散加权序列添加到标准方法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一般不建议使用腔内造影剂如超声波凝胶进行常规灌肠,因扩张直肠并压缩直肠系膜脂肪可能导致对筋膜受累的高估并干扰直肠系膜结节的评估。检查前一般不必肠道准备,但有过量的粪便时可以使用解痉剂。以此目的(除非禁忌),在将患者置于MRI 台之前,肌肉注射40 mg 丁基莨菪碱。 成像协议 标准的直肠MR 协议至少包括具有1~3 毫米切片厚度的矢状位、轴位和斜冠状位的2D T2 加权序列。矢状位用于确定纵向肿瘤轴线,使得轴向和冠状面可以分别垂直于和平行于肿瘤轴。冠状位必须与肛管一致,以

便为低位肿瘤评估肛门复合体和盆底肌肉的关系。 图1. T2 加权矢状图像用于确定肿瘤纵轴,以便调整轴位和冠状位角度。 A. 斜轴位在直肠肿块水平垂直于直肠壁; B. 斜轴位与盆底垂直,用于覆盖淋巴结引流区域; C. 冠状位与肛管平行,用于低位直肠肿瘤的成像。直肠肿瘤用箭头表示。 图2. 根据距肛门边缘的距离,可将直肠分成三段。T2 加权矢状图显示,直肠上段(> 10 厘米),中段(5~10 厘米),和下段(<5 厘米)。 中上段直肠壁由三个独立的层组成,可在MRI 中进行区分,T2 加权MRI 序列能很好地显示直肠壁解剖结构。

肺癌治疗科普知识手册

肺癌治疗科普知识手册 目录 一、肺的解剖和生理概要 二、肺癌病理学 三、肺癌诊断检查 四、肺癌的治疗 五、香港部分肺癌新特药物 六、临床试验招募肺癌患者信息 附录:参考文献 一、肺的解剖和生理概要 1.肺的解剖图

2.肺的生理功能 (1)主气司呼吸 这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主呼吸之气,即指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二是主一身之气,即指肺有主司一身之气的生成和运行的作用。 (2)主行水 这是指肺气的宣发肃降作用推动和调节全身水液的输布和排泄。肺以其气的宣发与肃 降作用输布水液,故说“肺主行水”。又因为肺为华盖,在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参与调 节全身的水液代谢,故称“肺为水之上源”。 (3)朝百脉,主治节 肺朝百脉,是指全身的血液都通过百脉流经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体内外清浊之气 的交换,然后再通过肺气宣降作用,将富有清气的血液通过百脉输送到全身。肺主治节, 是指肺气具有治理调节肺之呼吸及全身之气、血、水的作用。

二、肺癌病理学 1.大体分型 根据肿瘤的发生部位,肺癌的病理大体分型可分为两种类型。 (1)中央型:肿瘤发生在段支气管开口以上的支气管。 (2)周围型:肿瘤发生在段支气管开口以下的支气管,即从次段支气管至肺泡。 2.组织学分类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肺癌的组织学表现分为以下几类。 (1)腺癌 (2)鳞状细胞癌 (3)大细胞癌 (4)腺鳞癌 (5)小细胞癌 (6)其他类型肺癌(如支气管腺癌、类癌、癌肉瘤等,均较少见) 3.其他分类 根据肺癌的生物学特性和治疗方法的不同把肺癌分为两大类。 (1)小细胞肺癌(SCLC) (2)非小细胞肺癌(NSCLC) 4.肺癌的扩散与转移 同其他大多是的恶性肿瘤一样,肺癌的扩散与转移包括直接浸润、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和种植转移四种。特别要指出的是,肺癌出现扩散与转移并不与原发灶的大小有直接的关系,有些肺内的原发病灶不大,但却已发生了远处转移,如骨转移和脑转移,这在小细胞癌或腺癌较为常见。种植转移多见于恶性胸腔积液。 三、肺癌诊断检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