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化学范围内的工艺流程

初中化学范围内的工艺流程

初中化学范围内的工艺流程

初中化学范围内的工艺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酸碱中和反应工艺流程:包括将酸和碱混合进行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2. 氧化还原反应工艺流程:包括将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产生氧化或还原的过程。

3. 离子交换反应工艺流程:包括离子交换树脂或其他离子交换材料用于去除水中的离子,实现水的软化、脱盐等目的。

4. 沉淀反应工艺流程:将溶液中的某种离子与其他离子反应,生成沉淀物的过程。

5. 蒸馏工艺流程:将混合液体中易汽化的组分分离出来的过程,常用于分离液体混合物、提取纯净溶剂等。

6. 蒸发结晶工艺流程:通过蒸发溶液中的溶剂,使其饱和度提高,溶质结晶出来的过程。

7. 溶剂萃取工艺流程:利用溶剂能溶解多种物质的性质,将需要分离的物质从

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过程。

这些工艺流程在初中化学中主要用于说明化学反应、分离和提纯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初中化学工艺流程题总结

初中化学工艺流程题总结 一、酸碱滴定法 酸碱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用于测量溶液中酸碱度的浓度。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滴定试剂与待测溶液进行反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化学当量关系。以下是该工艺流程题的常见类型总结。 1. 一元强酸与强碱的滴定 例题: 已知稀硫酸中含有未知摩尔浓度的硫酸,需要用0.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当滴定至中性时,消耗了25 mL的氢氧化钠溶液。求硫酸的摩尔浓度。 解题思路: 根据化学方程式,硫酸与氢氧化钠的化学反应为: H2SO4 + 2 NaOH -> Na2SO4 + 2 H2O 根据化学反应的化学当量关系,1 mol的硫酸反应消耗2 mol的氢氧化钠。所以,25 mL的0.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包含0.0025 mol的氢氧化钠。根据反应的化学当量关系,该氢氧化钠溶液可滴定0.00125 mol的硫酸溶液。所以,硫酸的摩尔浓度为0.00125 mol/0.025 L = 0.05 mol/L。 2. 一元弱酸与强碱的滴定 例题: 已知醋酸溶液的摩尔浓度为0.01 mol/L,需要用0.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当滴定至中性时,消耗了30 mL的氢氧化钠溶液。求醋酸的摩尔浓度。 解题思路: 醋酸属于一元弱酸,与氢氧化钠滴定的反应为: CH3COOH + NaOH -> CH3COONa + H2O 由于醋酸为一元弱酸,当它的摩尔浓度较小时,可以近似认为水解反应不产生明显的浓度变化。因此,滴定反应仅发生在醋酸和氢氧化钠之间。 根据化学反应的化学当量关系,滴定30 mL的0.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滴定的醋酸溶液的摩尔数为0.003 mol。所以,醋酸的摩尔浓度为0.003 mol/0.03 L = 0.1 mol/L。

中考化学专题突破5 化学工艺流程、物质的转化与推断

专题突破五化学工艺流程、物质的转化与推断 类型1化学工艺流程题 1.工艺流程路线示意图 关注流程图中的出线、进线均表示物料流向或操作流程、可逆线表示原料循环使用和核心化学反应。 2.常考操作术语及目的 (1)对原料进行预处理的常用方法及其作用 ①粉碎(研磨):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或使反应充分进行或增大转化率。 ②灼烧(煅烧):使固体在高温下分解或使杂质在高温下氧化、分解等。 (2)明确常用的分离方法 ①过滤:固液分离。所需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滤纸、漏斗、烧杯、玻璃棒。 ②蒸发结晶:提纯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溶质,如NaCl。 ③降温结晶:提纯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溶质。操作过程为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浓缩:蒸发部分溶剂,提高溶液的浓度。 洗涤:尽量除去晶体表面的杂质或干扰物质。 干燥:除去固体中的水。 3.答题技巧 (1)所设问题一般都是孤立的,在解答时不要求流程全看懂后再解答,看不懂的地方先跳过去,继续解答后面的问题。 (2)抓住一个关键点:一切反应或操作都是为了获得产品。 (3)推断流程图某一步中的物质,可以从上一步操作中反应物可能发生的反应入手进行分析,同时需注意所加试剂是否有剩余。 (4)陌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根据箭头方向,箭头进入的是原料(即反应物),出去的是生成物(包括主产物和副产物);若从已知信息中找出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不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在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加上水,然后进行配平,还应注意反应条件的有关信息;若在空气中煅烧或通入空气则还需考虑空气中的氧气是否参与反应。 (5)循环利用的物质:步骤中某一步的产物是另一步的原料,根据图中箭头方向(可逆线)即可判断出可循环使用的物质。

初中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工艺流程图

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工艺流程图 工艺流程题常以真实的工业生产作为背景,选材广泛,陌生度大,起点高落点低的特点。一切反应或操作都是为获得产品而服务。) 常考的工艺流程为: (1)侯氏制碱法;(2)石灰石工业; (3)合成氨工业;(4)金属(Mg、Fe、Cu等)的冶炼; (5)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方法指导】 1、注意核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结合框图找到反应物和生成物信息,结合质量守恒配平方程式,注意书写细节。 2、反应物、生成物、杂质成分的考查,从流程图中找答案,注意箭头指向。 3、三个意识:成本意识(原料的充分利用),效率意识、环保意识 4、常考仪器名称,化学操作,简单计算 【考点扫描】 1、流程图题题型的结构: 题头(引入信息)→题干(提取信息,应用理解)→题尾(得出结论或产品); : 关注“箭头”: (1)“”前面方框中的物质是反应物; (2)“”后面方框中的物质是生成物; (3)表示一种物质可以向“”所指方向一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4)“”上面或下面可以注明反应的条件或操作 小结:1.明确原料及产品; 2.拆分流程,可以方便弄清每一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3.可循环的物质:过程中既作为前面某步的反应物,在后面某步中又生成了该物质。 【本课小结:解此类题的注意事项】 1、从绿色化学方面作答:对综合生产效益有何影响?如原料成本,原料来源是否广泛、是否可再生,能源成本,对设备的要求,环境保护。

2、常见文字叙述套路 (1)分离可溶物与不溶物:过滤 (2)从溶液中得到晶体: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含结晶水的一般降温结晶](3)在写某一步骤是为了除杂是,应该注明“是为了除去某某杂质”。 3、控制反应条件的方法•①pH 的控制:控制溶液的酸碱性使其中某些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②加热的目的:加快反应速率•③降温反应的目的:防止某物质在高温时会溶解•④趁热过滤:防止某物质降温时会析出•⑤冰水洗涤:洗去晶体表面的杂质离子,并减少晶体在洗涤过程中的溶解损耗。⑥搅拌目的:加快反应速率或加快溶解速率。 例1: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模拟流程如下: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2)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时所需的三个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NH4Cl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 例2:济宁是山东省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矿区废水中Fe2+、Cu2+、Zn2+等严重影响着当地水质,某污水处理厂采用下面工艺(见图)净化这种酸性废水并回收Fe2+、Cu2+、Zn2+三种离子,请读识流程图并回答: (1)矿区废水经氧化池后在进入沉淀池Ⅰ,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利用氢氧化钠调节沉淀池Ⅰ、沉淀池Ⅱ和沉淀池Ⅲ的pH,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出水前,中和池中加入硫酸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矿区废水中主要含有硫酸盐,请写出沉淀池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金属,高科技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也需要金属。硅钢可用于制造变压器的铁芯,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硅钢(主要含有Fe、C、Si),设计了

初中化学工艺流程

初中化学工艺流程问题 1候氏制碱法(教材下册 73页资料) 2、 氯碱工业(教材下册68页氯化钠在工业上的用途) 3、 合成氨工业(教材上册 67页氢气的用途) 4、 金属的冶炼: Mg 、Fe 、Cu 等 5、 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和氯化镁等) 以这些工业生产原理为基础,重在基本原理的应用。主要有物质的合成、化工生产中废弃 物的处理等。化工生产流程问题实际上是考查考生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及相关知识来解决工 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海水资源的多重利用 1. 制盐工业: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除 NaCI 夕卜,还含有MgCl 2、CaCI ?、Na 2SO 4以及泥沙等杂 质。以下是制备精 盐的实验方案,各步操作流程如下: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第①步粗盐溶解操作中要用玻璃棒搅拌,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②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 (填化学式,下同),第⑥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 滤液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第⑤步 过滤”操作中得到沉淀的成分有:泥沙、 BaSO 4、Mg(OH )2、 (填化学式)。 (4) 在第③步操作中,选择的除杂的试剂不能用 _ KOH 代替NaOH ,理由 是 (5 )在制备精盐的过程中,氯化钡和碳酸钠溶液的添加顺序是否可以颠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 (6)在利用粗盐制备精盐过程的第⑥步操作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 中,试剂A 最好选用 __________________(从我市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考虑 )。沉淀B 与试剂C 发生的是中和反应, 则沉淀B 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由无水 MgCI2制取Mg 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解无水 MgCI2的过程中 ______________ 能转化为 ____________ 能。海水本身就是含有 MgCI2的溶液,它与通过步 骤①、②得到的 MgCI2溶液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近年来有人提出了利用海水(含氯化钠)处理含二氧化硫的废气,该方法的流程如下: (1) 上图中从海水最终得到“ NaCI(产品)”的过程属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物理变化” (2) 图中反应①、③、④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粗盐 溶解 ①i BaCI 2 过量 ② HCI ■⑥ 蒸发、结晶、烘干 ⑦ 处理后_电解 的海水 ① .氯氧化钠 溶 液 *氯气—— ?氢气一 厂SO^t PI 收) ④ 一 NaCK 产品) 或“化学变化”) NaOH Na 2CO 3过滤「沉淀 2.金属镁的冶炼 海水中含有丰富的氯化 镁。下图是从海水中提取 镁的简单流程。 上述提取Mg 的过程

化学工业中的工艺流程

化学工业中的工艺流程 化学工业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产业,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 重要的角色。化学工业可以生产大量的化学品,这些化学品在人 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如化肥、塑料、化纤、医药等。 为了生产这些化学品,化学工业中存在一系列的工艺流程。 一、原料加工 化学工业中的工艺流程同其他工业一样,首先要有原料。原料 的来源多种多样,如矿物、植物、动物、化石燃料等等,这些原 料一般都需要进行加工处理,以获得所需的化学成分。例如,化 肥的原料主要来自于矿石资源和海水中的盐类,这些原料需要经 过高温、高压等多种处理工艺,以获得所需的氮、磷、钾等元素。医药制造中的原料来自于动植物和化学合成,这些原料在制造过 程中需要经过提取、纯化等多种工艺。 二、反应器 原料通过加工处理之后,需要进行不同的化学反应,以获得所 需的中间体或最终产品。这些反应常常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

如温度、压力、催化剂等。反应器是化学反应的主要设备,它有 多种类型,如物料床反应器、搅拌式反应器、循环反应器等等。 不同的反应器可适用于不同的化学反应,以获得理想的产品输出 和反应效率。 三、分离和纯化 化学反应完成后,还需要对产物进行分离和纯化。这是因为化 学反应可能产生多种化合物,只有将目标化合物从混合物中分离 出来,才能得到所需的纯品。分离和纯化的方法多种多样,如蒸馏、结晶、萃取、吸附等等。分离和纯化一般是化学工业中最耗 费能量的环节,因为这些过程需要在高温、高压下进行,以实现 化合物的高效分离。 四、储运和包装 最终的产物需要进行储存、包装和运输,以便发往各个销售渠 道和最终用户手中。储存和包装是化学工业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因为这些化学品通常具有较高的活性,易受到环境的污染和危险。储存和包装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如密封包装、气密储存、高压储

常见的化工工艺流程过程

常见的化工工艺流程过程 化工工艺流程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步骤和工艺参数控制,将原料转化为所需的产品的过程。化工工艺流程在各行各业中广泛应用,包括石油化工、化学制药、精细化工、冶金工业等。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化工工艺流程过程。 1. 提取工艺流程:提取过程是通过不同溶解度的特性,从原料中分离出目标物质。这种过程常用于植物提取、制取提取物等过程。通常的步骤包括:浸泡、搅拌、过滤、浓缩、结晶等。 2. 溶剂萃取工艺流程:溶剂萃取是一种通过溶剂与原料中的目标物质发生物理或化学作用使其分离的工艺流程。常见的溶剂萃取工艺包括:醇酸法、溶剂萃取法、萃取晶须工艺等。一般的步骤包括:提取、分相、分离、浓缩、回收等。 3. 蒸馏工艺流程:蒸馏是一种通过利用物质的不同沸点进行分离的方法。将混合物加热至其中一种物质的沸点,使其蒸发,再通过冷却收集蒸发物。常见的蒸馏工艺包括简单蒸馏、真空蒸馏、气相蒸馏等。主要的步骤包括:加热、蒸发、冷却、收集等。 4. 结晶工艺流程:结晶是一种通过溶解热和溶解度的差异使某些物质从溶液中结晶出来的过程。常见的结晶工艺有普通结晶、溶液结晶、薄膜结晶等。主要的步骤包括:溶解、结晶、分离、干燥等。

5. 化学反应工艺流程:化学反应是通过物质之间的化学变化,将原料转化为目标产物的过程。常见的化学反应工艺有合成反应、氢化反应、氧化反应等。其中的步骤包括:混合、反应、分离、回收等。 6. 混合工艺流程:混合是将两种或多种物质彼此融合的过程。常见的混合工艺有搅拌、喷淋、均质等。主要的步骤包括:搅拌、混合、滤除杂质、提纯等。 7. 分离工艺流程:分离是将混合物中不同组分分离出来的过程。常见的分离工艺有薄层色谱、离心、过滤等。主要的步骤包括:分离、回收、纯化等。 8. 整合工艺流程:整合工艺是将多个工艺步骤整合在一起进行的过程。通过将不同的单元操作组合在一起,实现对原料的综合利用和产品的高效生产。常见的整合工艺有流程装置工艺、多级反应工艺等。主要的步骤包括:流程控制、生产协调、能耗优化等。 上述的化工工艺流程是基于常见的工业应用场景而提出的,并不包括所有的化工过程。化工工艺流程的选用应根据原料特性、产品要求、生产规模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并在实际应用中进行优化和改进,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中考专题:工艺流程题

3.某研究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固定装置略)。已知碳酸镁加热发生类似碳酸钙的分解反应。 (1)装置A中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装置C的作用:,无水CaCl2的作用:。 (3)装置D中发生的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图中装置E是安全瓶,能防倒吸,从实验安全考虑,本实验还应在装置之间添加装置E。 (1)MgCO3MgO + CO2↑(2)吸收二氧化碳,干燥气体 (3)Fe2O3+3CO高温2Fe+3CO2(4)B、C 4.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垃圾的处理问题正日益被人们所重视。某垃圾处理厂对金属垃圾(主要成分是铁、铜、氧化铁、二氧化硅)处理及综合利用的部分工艺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I、II均为过滤操作,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引流; (2)步骤③所发生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复分解反应;

5.碱式碳酸镁是一种新型阻燃剂,其工业制备流程如下: (l)常温下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H4HCO3固体,固体不能溶解,则该溶液为NH4HCO3的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操作I的名称是过滤;“一系列操作”中包括蒸发,实验室中蒸发溶液时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搅拌,受热均匀,防止发生迸溅; (3)副产品氯化铵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一种可直接进入上述流程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氨气. 6、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固体混合物A的组成进行实验研究,已知A中可能含有K2CO3、KCl、 Fe2O3中的一种或多种,请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回答问题(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均恰好完全进行) (1)A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K2CO3、Fe2O3(写化学式) (2)溶液G中大量存在的酸根离子是Cl-(写离子符号)

初三化学九年级下册一模复习《工业流程图专题》知识点归纳学案与练习题专题

工艺流程图专题 一、工艺流程路线示意图 箭头:进入的是投料(即反应物),出去的是生成物(包括主产物和副产物)。 出线、进线:表示物料流向或操作流程; 反向线:表示物质循环使用; 方框:表示经过反应或操作后剩余的物质。 二、工艺流程题的解题方法与策略 1.一般采用首尾分析法,明确原始物质及目标产物 2.读流程,观其大略,找出流程主线(即从流程开始到达产品或是达成实验目的的为主线,其他的是支线,如上图)。 3.常考的操作术语及目的: (1)对原料进行预处理的常用方法及其作用 ①粉碎(研磨):增大反应物的,加快或使反应 。 ②灼烧(煅烧):使固体在高温下分解或使杂质在高温下氧化、分解等。使反应充分进行或增大 转化率。 (2)明确常用的分离方法 ①过滤:和的分离。所需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滤纸、。 洗涤:尽量除去晶体表面的杂质或干扰物质。 干燥:除去固体中的水。 4.答题技巧: (1)所设问题一般都是孤立的,在解答时不要求流程全看懂后再解答,看不懂的地方先跳过去,继续解答后面的问题。有时候可以直接使用“节点法”进行解题,即进入“节点”的物质是反应物,流出“节点”的是生成物。 (2)抓住一个关键点:一切反应或操作都是为了获得产品或是达成实验的目的。 (3)推断流程图某一步中的物质,可以从上一步操作中反应物可能发生的反应入手进行分析,同时需注意所加试剂是否有过量(剩余),要关注物质在流程“节点”中转移情况(三大转移):反应产物转移;不反应物质转移和过量物质转移。 (4)陌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根据箭头方向,箭头进入的是投料(即反应物),出去的是生成物(包括主产物和副产物);若从已知信息中找出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不满足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在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加上水,然后进行配平,还应注意反应条件的有关信息;若在空气中煅烧或通入空气则还需考虑空气中的氧气是否参与反应。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工艺流程图

《工艺流程图》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和熟悉工艺流程图这类题型; 2、掌握工艺流程图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学重难点 工艺流程图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专题分析:工艺流程题的内容往往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因此从题干部分看一般 都是采取流程图的模式。 (1)流程图的形式各异,有的以操作名称作为框图形成流程的主线,有的以物质作框,有的以设备作框,但每一题都固定某一种形式作框,从近几年的试题看常见的是以操作名称为主线,物质随着操作流程发生变化。 (2)这类题目中通常还包含简单的实验设计,实验一般为制备或对样品的定性、定量分析实验。 解题方法:关注流程“三线”(去线、进线和可逆线)和“核心”(如图)。 可总结为“读正文,找信息,灵活运用;看框内,看框外,里外结合;边分析,边思考,易处着手;先局部,后全盘,逐步深入。” 归类示范: 类型一:粗盐的提纯 例1[2014·菏泽]粗盐中含有难溶性杂质(泥沙等)和多种可溶性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等)。某班同学在粗盐提纯实验中,为把少量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一并除去,将教材中实验方案修改设计如下,请据此回答问题。

(1)实验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_,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实验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难溶性杂质。 (2)写出步骤③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实验步骤③的主要目的是除去氯化镁,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步骤⑥加适量稀盐酸的作用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3)小刚同学认为该方案实际得到的氯化钠可能比粗盐中含有的氯化钠要多,请你为他找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因为在实验过程中有氯化钠生成,故该方案实际得到的氯化钠比粗盐中含有的氯化钠要多。 [方法点拨]解答流程图问题要注意认真阅读,熟悉流程,联系所涉及的物质的性质和化 学反应,弄清整个流程中物质转化的基本原理和除杂分离提纯的过程,然后再结合题设的问题,逐一推敲解答。当把框图的主线弄清楚了,围绕主线所设计的一系列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类型二:石灰石工业 例2 [2013·湛江]牙膏中的摩擦剂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甲同学设计了一种实验方案: (1)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过滤后发现滤液浑浊,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为引流,过滤后发现仍浑浊,应该检查原因,再次进行过滤。 (2)写出步骤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是___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以知道B为氧化钙,所以反应②为氧化钙和水的反应,该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初中化学工艺流程题

专题三工艺流程题 类型一工业生产流程 1.氢氧化镁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某矿石由MgO、Fe2O3、CuO和SiO2组成,用它制备氢氧化镁的流程示意图如图: (1)请写出步骤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个)。 (2)溶液A中所含的阳离子有_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已知:部分金属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成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 (4)3个步骤中均用到的操作是__________。 (5)步骤三中生成产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保险粉(化学式为Na2S2O4)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Na2S2O4在碱性溶液中稳定,在中性和酸性溶液中极不稳定,在NaCl存在下,Na2S2O4在水中溶解度显著下降。制备流程如图: (1)反应Ⅰ的原理为:Zn+2SO2=== ZnS2O4,该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

(2)反应Ⅱ为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a的名称为__________。 (4)滤液中含有Na2S2O4,为使Na2S2O4结晶析出还需要加入少量NaOH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NaCl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98g Zn(OH)2理论上能得到Zn的质量为__________g。 3.工业上以粗盐(含少量MgCl2、CaCl2杂质)为原料,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备NaOH,其简要工艺流程如下: (1)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反应。 (2)步骤③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验证步骤②中CaCl2已完全转化为CaCO3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④中制得的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________________。 (5)写出步骤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发明的侯氏制碱法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其工业流程大致如图: (1)上述流程中,用到的原料有空气、焦炭、水、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等。 (2)上述流程中,已知步骤②发生的是化合反应,步骤⑤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化学工艺流程

1.侯氏制碱法 又名联合制碱法,是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于1943年创立的。是将氨碱法和合成氨法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同时生产纯碱和氯化铵两种产品的方法。原料是食盐水、氨气和二氧化碳-合成氨厂用水煤气制取氢气时的废气。此方法提高了食盐利用率,缩短了生产流程,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纯碱的成本,克服了氨碱法的不足,曾在全球享有盛誉,得到普遍采用。变换气制碱的联碱工艺,是我国独创,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其对应方程为: (1)NH3+H2O+CO2=NH4HCO3 (2)NH4HCO3+NaCl=NH4Cl+NaHCO3↓ (3)2NaHCO3(加热)=Na2CO3+H2O+CO2↑ 即:①NaCl(饱和溶液)+NH3(先加)+H2O(溶液中)+CO2(后加)=NH4Cl+NaHCO3↓ (溶解度一般,因为不断添加原料达到溶液饱和才沉淀);②2NaHCO3(加热)=Na2CO3+H2O+CO2↑ 优点: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消除了它的缺点,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 96 %; NH4Cl 可做氮肥;可与合成氨厂联合,使合成氨的原料气 CO 转化成 CO2 ,革除了 CaCO3制 CO2这一工序。 2.工业制硫酸工艺流程 先将硫黄或黄铁矿在空气中燃烧或焙烧,以得到二氧化硫气体。将二氧化硫氧化为三氧化硫是生产硫酸的关键,其反应为:2SO2+O2→2SO3,这个反应在室温和没有催化剂存在时,实际上不能进行。根据二氧化硫转化成三氧化硫途径的不同,制造硫酸的方法可分为接触法和硝化法。接触法是用负载在硅藻土上的含氧化钾或硫酸钾(助催剂)的五氧化二钒V2O5作催化剂,将二氧化硫转化成三氧化硫。

硝化法是用氮的氧化物作递氧剂,把二氧化硫氧化成三氧化硫:SO2+N2O3+H2O→H2SO4+2NO。根据所采用设备的不同,硝化法又分为铅室法和塔式法,现在铅室法已被淘汰;塔式法生产的硫酸浓度只有76%;而接触法可以生产浓度98%以上的硫酸,采用最多。 主要方程式: 4FeS2+11O2=2Fe2O3+8SO2 2SO2+O2=2SO3 SO3+H2O=H2SO4 3.工业制HNO3工艺流程 氨氧化法是工业生产中制取硝酸的主要途径,其主要流程是将氨和空气的混合气(氧:氮≈2:1)通入灼热(760~840℃)的铂铑合金网,在合金网的催化下,氨被氧化成一氧化氮(NO)。生成的一氧化氮利用反应后残余的氧气继续氧化为二氧化氮,随后将二氧化氮通入水中制取硝酸。 N2+3H2=高温、高压、催化剂=2NH3 4NH3+5O2=高温、高压、催化剂=4NO+6H2O 2NO+O2=催化剂=2NO2 3NO2+H2O=2HNO3+NO 4.海水提溴 在预先经过酸化的浓缩海水中,用氯气置换溴离子使之成为单质溴,继而通入空气和水蒸气,将溴吹入吸收塔,使溴蒸汽和吸收剂二氧化硫发生作用转化成氢溴酸以达到富集的目的,也就是得到富集溴。然后,再用氯气将其氧化得到产品溴。 Cl2+2NaBr=Br2+2NaCl

近6年中考化学化工流程试题解题技巧及试题

化工流程题解题技巧及试题 知识考点: 1、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如化学与生活、材料、能源、环境、生命过程、信息技术的关系等。) 2、知道在化工生产中遵循“绿色化学”思想的重要性。 专题剖析 化学知识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工业生产和生活实际中,而这也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和难点,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知识的实用性。试题有时会以流程图的形式出现。这类题目的综合性强,要求考生既要熟知工业生产的基本原理,又要对流程图中所给出的信息进行提取、筛选,对考生的学科能力要求较高。 解题思路 核心——原理、操作、知识点再现 解题方法 关键——实验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三结合 解题理念 学以致用,物尽其用,综合应用 考虑成本,考虑环保,考虑现实 【与初中内容有关的化学工业】 1、候氏制碱法(教材下册73页资料) 2、氯碱工业(教材下册68页氯化钠在工业上的用途) 3、合成氨工业(教材上册67页氢气的用途) 4、金属的冶炼:Mg、Fe、Cu等 5、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和氯化镁等) 【解此类题的基本步骤】 1、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生产的产品 2、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从几个方面了解流程: A.反应物是什么 B.发生了什么反应 C.该反应造成了什么后果,对制造产品有什么作用。抓住一个关键点:一切反应或操作都是为获得产品而服务。 3、从问题中获取信息,帮助解题。多数试题重点考查利用题干中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物质的制备,考查有关化学实验操作。同时考查方程式的书写技能 【解此类题的注意事项】 1、从绿色化学方面作答:对综合生产效益有何影响?如原料成本,原料来源是否广泛、是否可再生,能源成本,对设备的要求,环境保护。 2、常见文字叙述套路 (1)从溶液中得到晶体: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2)在写某一步骤是为了除杂是,应该注明“是为了除去某某杂质”,只写“除杂”等一类万金油式的回答是不给分的。

九年级化学专题 工艺流程

第10次工艺流程 1.2020年奥运会奖牌制作原料来自于电子垃圾中提炼出来的金属。从废线路板中提炼贵重金属和制备硫酸铜晶体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在酸性环境中有过氧化氢存在时,铁和铜分别会转化为铁离子和铜离子。 (1)操作①的名称是; (2)提炼出的贵金属可制作奖牌,其成分是; (3)调节pH的主要目的是除去滤液中(填金属离子符号); (4)写出粗铜中的铜和过氧化氢的混合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稀土金属因其独特的性能而被誉为“新材料之母”。稀土金属钇的氧化物(Y2O3)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涂层材料,其颗粒大小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利用富钇稀土(含Y2O3约70%,含Fe2O3、CuO、SiO2等约30%)生产大颗粒氧化钇的种工艺如下: (1)氧化钇(Y2O3)中,Y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______。 (2)“酸溶”过程中,氧化钇与盐酸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离提纯”是为了除去滤液1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调pH”时加入碱液使溶液的pH_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5)碳酸钇灼烧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获得大颗粒氧化钇,某小组研究了条件对产品直径的影响,相关数据如下(D50表示颗粒直径): 实验编号①②③④⑤⑥ 沉淀反应温度/℃60 80 85 93 93 93 料液浓度Kg/L 30 30 30 30 40 40 灼烧温度/℃1100 1100 1100 1100 1100 1400 氧化钇D50/um 6.00 21.65 35.99 38.56 35.99 61.54 分析上表数据,其他条件不变时,若将灼烧温度均升高至1400℃,预期所得氧化钇D50最大的是____________ (填实验编号)。

2022年中考化学专练热点工艺流程题类(解析版)

热点03 工艺流程题类 工艺流程题以真实的生产为情境,紧密联系实际,能够考查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问题的能力,目前已成为中考的主流题型。流程图的形式各异,有的以操作名称作为框图形成流程的主线,有的以物质作框,也有以设备作框,但每一题都固定以上一种形式为框。 要分析流程图中的每一个步骤,了解每一步操作中进出的物质,发生了什么反应,该步操作的目的是什么,对制造或提纯产品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等。解题时要判断所加的试剂,可以从加入试剂的目的、反应的产物入手进行分析。要判断流程图中某一步中的物质可以从上一步操作中反应物可能发生的反应入手进行分析,同时需注意所加试剂是否有剩余。要掌握化学反应原理及其应用,落点在酸、碱、盐、氧化物及金属单质的性质;注重描述的规范性,如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书写的要点;强化物质分离与提纯实验操作原理的理解应用、操作方法文字表述的准确性与科学性等;实验方案的评价可从原料来源与价格、原料利用率、反应条件、实验操作是否简便与合理、环保等;循环物质的寻找可从流程箭头指入、指出中判断。 1.化学反应原理(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 2.元素化合物知识(酸、碱、盐、氧化物、金属单质等) 3.实验操作及名称(过滤、蒸发、结晶等) 4.物质的除杂、分离(沉淀检验、沉淀洗涤等) 5.流程中的物质转化和循环

1.(2021·深圳中考真题)某科学兴趣小组,用废渣(主要为CaCO3,还含有C、Fe2O3、MgO等少量杂质)去制作CaCl2,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1)Ⅰ过程中加过量稀盐酸溶液的目的是。 (2)Ⅰ过程中MgO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此反应为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滤渣①的成分为(填化学式)。 (4)X溶液为(填化学式)。 (5)NaCl在生活中的用处:(写一例)。 (6)已知CaCl2与焦炭、BaSO4在高温下生成BaCl2和CO和CaS,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 。 【答案】(1)使碳酸钙、氧化铁、氧化镁完全反应;(2)MgO+2HCl═MgCl2+H2O;复分解;(3)C; (4)NaOH;(5)用作调味品;(6)CaCl2+4C+BaSO4高温BaCl2+4CO↑+CaS。 【解析】(1)稀盐酸能够与碳酸钙、氧化铁、氧化镁发生反应,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可以将碳酸钙、氧化铁、氧化镁完全除去.(2)MgO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是MgO+2HCl═MgCl2+H2O,属于复分解反应.(3)C不溶于水,不与稀盐酸反应,滤渣①是C.(4)氢氧化钠能够与铁离子、镁离子生成沉淀,X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5)NaCl在生活中可以用作调味品、食品添加剂等等。(6)CaCl2、焦炭、BaSO4在高温下生成BaCl2、CO、CaS,化学方程式是CaCl2+4C+BaSO高温BaCl2+4CO↑+CaS。 2.(2021·福建中考真题)为解决能源与环境问题,有学者提出如右图所示的含碳物质转化的技术路线。

初中化学工艺流程

初中化学工艺流程LT

(1)操作Ⅰ、Ⅱ、Ⅲ中,相同操作的名称是 。 (2)反应①中发生了两个反应,写出其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3)反应③中得到纯碱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溶液B 中的溶质有 (至少写出两种)。 (5)上述生产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是 (填序号)。 A 、挥发性气体C B 、溶液D C 、氢氧化镁 D 、化肥NH4Cl 三、石灰石工业 4、用作牙膏摩擦剂的轻质碳酸钙可以用矿石A 来制备,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2种转化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a .二氧化碳持续通入氢氧化钙溶液发生如下反应: CO 2+Ca(OH)2===CaCO 3↓+H 2O , CaCO 3+ H 2O + CO 2===Ca(HCO 3)2; b .碳酸氢钙微溶于水,微热易分解: Ca(HCO 3)2===== CaCO 3↓+H 2O+ CO 2↑; c .生石灰与水充分反应后可得到颗粒非常细小的熟石灰浆。 (1)小王主张用流程①、②、④和操作Ⅱ的设计,认为其工艺简单。 请写出反应①和④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④ ; 操作Ⅱ包括 等工序。 (2)制轻质碳酸钙时,D 为 (选填“悬浊液”或“溶液”或“乳浊液”), 理由是: . (3)小李认为流程①、②、③和操作I 比小王的主张更好,理由为 ;操作I 包括搅拌和微热等工序。 四、污水处理工业 5、有一种工业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硫酸亚铁,少量的银离子以及污泥。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既经济又合理的方法回收银和硫酸亚铁晶体。方案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②中:需加入的物质是 ,分离所得混合物的方法是 。 (2)步骤③中:需加入的物质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某同学认为经过步骤②后所得固体就是纯净的银,不需要进行步骤③,你认为是否合理? ,理由是 . (4)步骤④的操作是 ,溶液2和溶液3为什么要混合? . 五、 “钢铁的冶炼” 联合钢铁工业的基本生产流程示意图如下: 微热 ④ ③ ① ② 工污溶固溶Ag 溶液3 硫酸

(完整版)初三化学工艺流程题解法

(完整版)初三化学工 艺流程题解法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工艺流程 在扬州近几年的中考中,工艺流程图的问题是考查酸碱盐知识的重点题型,其考查的内容主要有1.化学反应原理2.元素化合物知识3.实验操作及名称4. 物质除杂、分离5.利用溶解度分离物质6.流程中的物质转化和循环。 工艺流程这类题目的特点有1.情境真实2.框图信息新颖3.问题设计广泛4.综合性强5.思维容量大。 考点一:原料预处理 (1)原料处理阶段的常见考点与常见名词: 粉碎:如果仅是溶解,其目的就是加快溶解,如果发生反应,其目的就是增大接触面,加快反应。 溶解:通常用酸溶,如用硫酸、盐酸、浓硫酸等。水浸:与水接触反应或溶解。 酸浸:在酸溶液中反应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 碱浸:除去金属表面的油污。 灼烧、煅烧:改变结构,使一些物质能溶解,并使一些杂质高温下氧化、分解。 考点二:产品分离与提纯 (2)分离提纯的常见考点:①试剂除杂考点②加热:加快反应速率 ③降温或控制温度,防止某物质在高温时会分解如NaHCO3、H2O2、NH4HCO3、KMnO4物质。 ④调pH除杂,控制溶液的酸碱性使其中某些金属离子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例1:要除去Mg 2+溶液中含有的Fe3+、Zn 2+调溶液的pH到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三:产品获得常用方法有哪些? ①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②蒸发结晶、趁热过滤 对获得的产品要进行洗涤的目的? ①对回收滤渣而言是去除表面可溶性杂质,②对回收滤液而言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或者是考虑对环境有无污染。

中考化学工业流程题复习专题

中考工业流程题练习 1、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生产的产品 2、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从几个方面了解流程:A.反应物是什么 B.发生了什么反应 C.该反应造成了什么后果,对制造产品有什么作用。抓住一个关键点:一切反应或操作 都是为获得产品而服务。 3、从问题中获取信息,帮助解题。多数试题重点考查利用题干中的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物质的制备,考查有关化学实验操作,同时考查方程式的书写技能。 关键——实验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三结合(抓住一个关键点:一切反应或操作都 是为获得产品而服务。) 解此类题的注意事项 1、从绿色化学方面作答:对综合生产效益有何影响?如原料成本,原料来源是否广泛、 是否可再生,能源成本,对设备的要求,环境保护。 2、常见文字叙述套路 (1)从溶液中得到晶体: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2)在写某一步骤是为了除杂是,应该注明“是为了除去某某杂质”,只写“除杂”等 一类万金油式的回答是不给分的。 与初中内容有关的化学工业 1、候氏制碱法 2、氯碱工业 3、合成氨工业 4、金属的冶炼:Mg 、Fe 、Cu 等 5、海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和氯化镁等) 一、海水资源的多重利用 1.制盐工业: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除NaCl 外,还含有MgCl 2、CaCl 2、Na 2SO 4 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各步操作流程如下: Na 蒸发、结晶、烘干粗盐溶解BaCl 2NaOH 2CO 3 HCl 精盐过量④过量过量 ①②③⑥⑦ (1)在第①步粗盐溶解操作中要用玻璃棒搅拌,作用是 。 (2)第②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 (填化学式,下同),第⑥步 操作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 。 (3)第⑤步“过滤”操作中得到沉淀的成分有:泥沙、BaSO 4、Mg(OH)2、 (填 化学式)。 (4)在第③步操作中,选择的除杂的试剂不能用KOH 代替NaOH ,理由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