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4单元熔铸民族魂魄第7课共建民族家园第2框促进民族团结练习北师大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4单元熔铸民族魂魄第7课共建民族家园第2框促进民族团结练习北师大版

促进民族团结

一、单项选择题

1. 2017年4月25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意见》强调要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各民族水乳交融、唇齿相依、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观念。这表明四川省委、省政府()

A.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坚持把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C. 在新形势下不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积极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2. 内蒙古自治区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政策,编译出版各类蒙古文教材及教辅资料1 000余种;完成了蒙古文版中小学教学资源开发建设任务;实现了民族教育的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免费。这些举措()

①有利于维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②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③能够消除地区差别,实现民族融合

④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 2018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促进各民族和睦共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责任。”为此,我们必须坚持()

A.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B. 民族区域高度自治

C. 少数民族政治优先的原则

D. 促进民族融合,消除文化差别

4.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这体现了我国()

A. 要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

B. 各民族差异消失

C.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各民族一律平等

5. 目前,内蒙古500多名自治区级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占四成以上;全区少数民族干部占全区干部的三成以上,超过内蒙古少数民族人口占自治区总人口22%的比例。这表明()

①我国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民族平等在于维护少数民族优先的原则③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权利得到保障④“一国两制”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 “在新疆,每逢少数民族群众过节,汉族群众会上门道贺;每逢汉族百姓过节,少数民族群众也

会送来自制的糕点同乐。”这句话能让你感受到的是()

A.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民族团结,各民族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密切关系

C. 各民族之间没有差别

D.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55个少数民族必须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在汉族的周围

②我国各民族遵循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谐发展的原则

③维护民族团结比维护我们的生命和眼睛更重要

④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 近年来,中央政府给西藏的财政定额补贴每年都达到12亿元以上,总投资46亿元的62项援藏工程都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这表明()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B. 我国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

C. 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谐发展的原则

D. 我国各民族在政治地位上是平等的

9.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就要()

A.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B. 统一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

C. 贯彻“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D. 完善民族区域自治的根本政治制度

10. 为领略祖国壮美河山和多彩文化,小明在2018年暑假期间和家人进行了一次祖国西北之旅。他在旅游日记中写道:民族地区的自然风光让我流连忘返;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使我充满惊叹;民族地区的人民脸上洋溢着幸福;民族地区的明天前景灿烂!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有()

①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②实施民族高度自治的根本制度

③坚持共享、协调的发展理念

④把民族团结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二、分析说明题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各族同心,雪域成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西藏走上一条文明进步之路。回顾历史,立足现实,我们从多个视角看到了西藏的发展。

(1)从【历史视角】中可以看出西藏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人民视角】中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原则的哪一方面内容?

(3)在【我的视角】中,当你走进这些大院,将如何与那里的群众和睦相处?

三、辨析题

12. 20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区生产总值3 453.93亿元,同比增长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 472元,同比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 738元,同比增长9.0%。某中学九年级学生小华和小光对此发表评论:

小华:改革开放政策好,少数民族已富裕。

小光:各个民族是一家,同心共筑中国梦。

请你评析小华和小光的观点。

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A

4.D

5.B

6.B

7.C

8.C

9.A 10.C

二、分析说明题

11、

(1)党和国家的支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2)民族团结

(3)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三、辨析题

2018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同步练习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含解析

我们的民族精神 一、选择题 1.长征路上,无数革命先辈艰苦奋斗、勇往直前。下列名言警句中,能够正确反映艰苦奋斗精神的是() 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②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④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是() A.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B.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之源 C.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D.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承袭和弘扬 3.(2017·广西河池模拟)中华民族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伟大民族精神。下列名句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对应正确的是() A.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爱好和平 B.万夫一力,天下无敌——勤劳勇敢 C.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团结统一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强不息 4.(2017·山西重点中学联考)《诗经》中的“夙夜在公”、贾谊的“国而忘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等,体现了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涵。以下与这种精神最相契合的是() A.誓言无声:隐姓埋名三十年,献身于我国核潜艇研制的壮丽事业 B.心比金坚:铭记战友深情厚谊,三十一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 C.寸草春晖:助子求学,重病母亲三年织出《清明上河图》十字绣 D.童叟无欺:“油条哥”用放心油和一口锅支撑起食品安全的良心 5.(2017·湖北武汉模拟)在血雨腥风、内忧外患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用生命捍卫了民族尊严,换取了国家新生。然而,一些人把恶搞先烈当时髦,以调侃英雄为能事,用灰暗的心理、扭曲的心态在网上质疑英雄人物的事迹,诋毁英雄。下列评论正确的有() ①抹黑英雄就是抹黑历史,崇尚英雄就有民族未来②玷污英雄人物光辉形象,缺失良知跨越道德底线③论证置疑能够明辨是非,网络表达也须充分尊重④先烈壮举熔铸精神丰碑,中华民族精神岂容亵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的总装成功是广大参研单位和人员弘扬航空报国精神,坚持安全第 一、质量第一、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结果。航空报国精神() ①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贯穿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③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④是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7.纪录片《大国工匠》讲述了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高级技师高凤林等8位不同岗位劳动者,用他们的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产生了广泛影响。人们不仅为工匠们精湛的技艺而震惊,也深深折服于他们“精雕细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热爱本职、敬业奉献”的赤子情怀。《大国工匠》之所以打动国人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家庭的记忆

家庭的记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与家庭、自己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父母长辈的感情。 2.了解家庭的发展变化 3.知道与重要的传统节日与家庭的关系,从语言文字中了解中国人对“家”的重视。【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自己与家庭、自己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父母长辈的感情。 【教学难点】 学会如何搜集资料,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庭的关爱。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相关课件,准备图片素材/视频,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布置学生课前完成课本中的《家庭关系示意图》、《家庭大事记》以及《我和父母比童年》三部分的填空。 【教学过程】 一、渲染氛围,课前体验(播放家庭合照影集,介绍家庭成员)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爸爸妈妈对我们的无私的爱,也知道了作为家庭成员的我们,也要用我们的方式去正确表达对父母的热爱。那大家是否知道,除了爸爸妈妈和自己,家庭里还有哪些成员?这些家庭成员应该怎么称呼?这些年来家里有发生什么事?为什么我们中国人那么重视家庭关系,以至于很多传统节日、语言文字都离不开“家”?今天我们就来解开这些疑惑。 二、新授课。 1.家庭称呼抢答赛 师:同学们,你知道家庭里成员除了爸爸妈妈以及你自己外,还有谁吗? (学生自由回答,如爷爷奶奶、姑姑姑父、舅舅舅妈、表哥表姐等)

师:那大家知道这些家庭成员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吗?课前老师有布置大家要提前完成的《家庭关系示意图》,是否能让你明白这些关系呢?有谁能来说一说? (学生举手,教师选择3位左右学生进行回答) 师:这几位同学都回答的很不错,不但知道了要如何称呼这些家庭成员,还知道了如何称呼他们,真是太棒了!但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几位同学的回答中,即使是相同关系的家庭成员,我们在称呼上却有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在你们的家乡是怎么称呼的呢? (教师对原因进行解答,学生可自由回答各地对家庭成员的不同称呼,活跃课堂气氛)【活动:抢答竞赛】 将班级同学分为4小组,教师用PPT逐条展示课本《抢答竞赛》中的问题,由各组学生抢答回答,答对一题加一颗星(在黑板上画表格分组),答错不加,得星多的小组获胜,可进行适当奖励。 师:刚才的抢答真激烈!发现同学们知道的比老师想象中的要棒多了。除了刚才那些,你还能再提出什么问题看看你的同学吗? (同桌之间互相提问,用时2分钟) 2.“家史”小调查 师:课前老师有让同学们回家的时候完成课本中的《家庭大事记》,同学们是否有及时完成呢? 生:有! 师:真棒!那能告诉老师,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些事的呢? 生:(自由回答,如问父母、长辈等) 师: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记得以后也要多与父母长辈们交流哦,这样你会知道更多的“家庭大事”。接下来,有没有同学来跟大家分享下,你们家的“大事记”呢? (学生举手回答) 师:同学们都完成得很好,通过这些事情的调查,你是否对自己的家庭有了更多的了解呢?再回想下我们自己童年,更爸爸妈妈的童年是不是一样呢?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我和父母比童年》。 师:通过比较父母和自己的童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举手发言) 师:父母童年玩的游戏你会吗?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玩一玩,学会了也可以跟小伙伴们一起玩吧! 3.传统节日中的“家”

九年级政治全册第3单元熔铸民族魂魄第8课民族大家庭教案北师大版

民族大家庭》教案 —维护国家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我国实现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材料,运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从而准确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各民族共同心愿等方面,增强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情感,加深对“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理解。 教学重点 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积极推进海峡两岸的统一。 教学难点 在情境中,学生进一步强化他们的正面认知,从而将思想意识更好地转化为实践行动。 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具使用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借用歌词,导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一)回眸历史: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光荣传统。 1、引导学生评价郑成功的历史功绩。 2、引导列举维护国家统一的民族英雄。 3、活动小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光荣传统。 4、材料分析:无论是汉族人建立的秦朝、汉朝、唐朝、宋朝、明朝,还是蒙古族人建立的元朝、满族人建立的清朝,这些朝代在盛世时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处在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阶段。而当这些朝代走向衰败的时候,恰恰是这种统一团结的局面被打破的时期。因此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这些盛世的出现都得益于统一团结的政治局面。这段材料说明了哪些道理?( 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要维护国家统一,就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国家分裂。) 5、简要介绍“ 3?14”事件和“ 7?5”事件,引导学生加深对此观点的理解。 (二)直面现实:“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1、指明观点:“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 2、观看纪录片《心系祖国统一》片断,思考:党和政府提出“一国两制”的目的是什么? 3、讨论:实行“一国两制”有何重大意义? (三)综合结论: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 1、晓之以理: (1) 介绍:台湾问题的由来。 (2) 举例说明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3) 了解“台独”分子分裂祖国的主要观点及广大人民的意愿,明确此观点: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 (4) 阅读《反分裂国家法》摘录,明确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立场和基本方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 12、家庭的记忆

12、家庭的记忆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 2、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教学难点: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可爱、温馨、美丽的家。 听歌曲“让爱住我家”,说说你的家,你家里有几口人?你长得像谁呢? 二、新知讲授 活动一:家庭称呼抢答赛 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交流:抢答。 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交流:抢答。 教师:请同学们带着节奏拍手读儿歌。 《称谓歌》 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爷爷 爸爸的妈妈叫什么爸爸的妈妈叫奶奶 爸爸的弟弟叫什么爸爸的弟弟叫叔叔 爸爸的姐妹叫什么爸爸的姐妹叫姑姑 妈妈的爸爸叫什么妈妈的爸爸叫外公 妈妈的妈妈叫什么妈妈的妈妈叫外婆 妈妈的兄弟叫什么妈妈的兄弟叫舅舅 妈妈的姐妹叫什么妈妈的姐妹叫姨妈 教师:进行抢答竞赛,看谁说的又快又正确。 教师: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带动家庭规模的变化。目前,大多数的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人们称之为“核心家庭”。以往那种和爷谷、奶奶等三代人生活在一一起的大家庭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四代同堂”的家庭则更为少见。 活动二:“家史”小调查 教师:随着我们的成长,家庭也在发生变化。让我们做一个“家史”小调查吧!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1

第七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1 一、本设计意图 在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感悟其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灵魂——中华民族精神,感悟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下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感受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不断发展壮大所具有的极其重要作用,振奋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精神,是培育“四有”公民的需要,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当今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发达国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肆进行文化渗透,以控制和占领别国的思想文化阵地,消解其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在这种时代条下,对广大中学生进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是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的内在需要。 面对严重失衡的国际力量对比,世界各国特别是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包括我们社会主义中国,要应对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有效抵制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就有必要大力加强中华民

族精神教育。 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素质特别是民族精神素质既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在组成部分,也是促使其他各方面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把民族精神内化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其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认同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爱党之情,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考虑,文化教材特意设了“我们的民族精神”这一。从整体上看,该是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民族文化教育整个链条上极其重要的一环,是全书的核心和落脚点。 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〇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 〇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〇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〇人人都应该是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2.能力目标 〇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坚强的发展历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精

九年级政治全册第3单元熔铸民族魂魄单元质量检测题北师大版

《熔铸民族魂魄》 九()班号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我国有许多成语,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如:()A.苏武牧羊 B.管鲍之交 C.毛遂自荐 D.叶公好龙 2.新中国成立后形成的民族精神有() ①抗洪精神②载人航天精神③抗“非典”精神④延安精神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思想的影响,为此() ①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②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③要兼收并蓄、照抄照搬④要坚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辩证取舍、择善而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在历届全国人大、政协中,各民族代表和委员均占有一定比例”,“各民族均可以使用自己的语言”。这说明:() A.我国各民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缘关系 B.各族人民大团结 C.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民族间不论人口多少,发展程度如何,都是祖国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都享有同等的地位。 5.目前,我国共建立了5个自治区,实行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 A.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C.我国的基本文化制度之一 D.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之一 6.西藏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以来,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说明() A.民族区域自治区已率先进入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B.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可以不接受中央政府的领导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和西藏地方的实际情况的政治制度 7.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是:()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授课人:新星中学刘立萍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感、亲切感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责任感,坚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信念;认同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民族品格,并努力保持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形成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生存、发展过程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它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使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其核心是爱国主义,并且懂得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国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够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坚强的发展历程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和力量;能够结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感悟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感受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

★☆教学设计 ↘身临其境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力量源泉。而中华文化的力量,又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下面,让我们通过两段音乐编辑图片视频来感受一下。 请同学们观看视频资料: 音乐视频资料一(歌曲《天亮了》,40组图片):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人员伤亡惨重,房屋严重损毁。 音乐视频资料二(歌曲《感动》,50组图片):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全国各地人民群众和世界各地华人华侨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不畏艰辛,奋力拼搏,抗震救灾。 (学生思考)1、看完刚才的图片,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发言略) (教师总结)看了第一段音乐视频资料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非常伤心,心情也很悲痛,甚至忍不住会留下泪水,一方面是因为看到他们的惨状而感到悲痛,另一方面也想到今后那些受灾的人民群众该怎么办?但是,在看完第二段音乐视频资料后,我们应该感到高兴,因为在发生这样的灾难面前,中华民族并没有退缩,而是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不畏艰辛,奋力拼搏,抗震救灾,因为中华民族是中华民族是砸不烂、压不垮,震不倒的钢铁长城! (学生分组讨论)2、在全体救援人员的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这种精神在中华民族发展的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发言略)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民族精神的含义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4)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理解: (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3)爱国主义内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 (4)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 ◇分析 (1)结合事例分析,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3)结合当今世界思想文化发展的实际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分析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2、能力目标 (1)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及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树立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2)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课程标准】: 3.11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三、【整体感知】: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全面认识剑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进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为中华民族精神续写新的篇章。 四、【相关知识】: (1)回顾初中学习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及经济生活中学过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关知识。 (2)联系历史课中所涉及的井冈山革命、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西柏坡会议等历史知识。 (3)回顾政治生活中学习过的综合国力竞争、我国的国家性质等知识。 五、【方法点津】: (1)收集整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发展历程中生死存亡的重大历史转折点,感受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到当地博物馆或其他革命纪念馆参观考察,体会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精神的继承与弘扬。 (3)上网查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典型理解把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部编小学三年级道德与法治 家庭的记忆 教案

12家庭的记忆 知识目标: 1.了解家庭成员的书面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2.感受家庭的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能力目标: 多维度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培养和教育,学会建立良好的家庭观。 教学重点:了解家庭成员的书面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教学难点:通过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教学过程: 师:孩子们,认识我吗?不认识没关系,不管你认不认识?从今天这节课过后,咱们就认识了。我姓孙,你们应该叫我(陈老师)。真是聪明的孩子,老师,最喜欢和聪明的孩子做朋友了,那咱们今天就看看我们班的孩子能不能和我做成朋友?待会儿我们就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争夺今天的学习比赛,看哪个小组能夺得大奖杯,有没有信心?好样的,那我们首先就来听一首儿歌吧。(播放:我有一个家) 家庭记忆相册(联系老师准备几幅本班相片) 师:一首《我有一个家》让老师想起了自己的家,(出示家庭合照)想认识我的家人吗?那老师就来给你们介绍一下我的家人吧!能找到哪个是陈老师吗?

这是我的爸爸、妈妈、弟弟......这是我在......时照的合照,多么美好的回忆呀!跟他们在一起,老师觉得非常幸福、愉快。 师: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可爱、温馨、美丽的家。谁愿意告诉你家里有几口人吗?他们分别是哪些人呢? (生交流) 活动二:家庭称呼大讨论 (一)教师:家是我们温暖的港湾,刚才同学说的这个家,是我们天天生活着的小家庭,家庭里有我、爸爸、妈妈,其实我们还有一个大家庭,家庭里除了爸爸、妈妈、兄弟姐妹外,我们还有许多亲戚。比如我家的亲戚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等,那你知道你有哪些亲戚吗? 生交流 师:看来我们的家庭成员还有很多,刚才孩子们说的这些家庭成员的称呼有些是我们本地口语中的称呼,那我们今天就试着以书面称呼对我们的家庭成员进行梳理梳理,寻找一下家庭里温暖回忆。(板书课题:家庭的记忆)师:这是一张家庭关系示意图,我们小朋友大都是独生子女,但我们的爸爸妈妈就不一样了,他们可能还有兄弟姐妹,他们都是我们的亲人。那我们就先试着来理一理爸爸这方的亲戚好吗?老师这里初步理出了这样一些成员称呼(出示示意图和卡片:爷爷、奶奶、伯父、叔叔、伯母、婶娘、姑姑、姑父)他们和“我”怎么样的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开始我们的大讨论吧!准备好玩了吗? 课件提示: 爸爸的爸爸我称呼他为(爷爷) 师:他是爸爸长辈,所以我们应该把爷爷放在......(贴出爷爷) 2.(出示:爸爸的妈妈我称呼她为(奶奶)),她应该放在哪里?(贴出:奶奶) 3.师:爸爸的姐妹你知道我们应该叫什么吗?(出示:爸爸的姐妹我称呼她为(姑姑)),姑姑丈夫我们叫(姑父)(贴出:姑姑、姑父) 4.师:爸爸除了姐妹,他的兄弟我们又该怎么称呼呢?你能说说爸爸的哥哥我称呼他为什么吗?出示:爸爸的哥哥我称呼他为(伯父)伯父的妻子,我们叫(伯母)(贴出:伯父、伯母)

北师大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4单元熔铸民族魂魄同步训练共7套

北师大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4单元熔铸民族魂 魄同步训练共7套 《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化光辉灿烂。中华文化的特点是() A. 源远流长,独树一帜 B.唯我独尊,博大精深 C.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D.历史悠久,独占鳌头 2. 国人熟悉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世界遗产再添“中国符号”。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有()①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②这有利于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④中华文化对促进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

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之所以强调文化的重要性,是因为() ①每个国家和民族的繁荣都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支撑 ②当今世界,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③加强文化建设是我国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④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 目前,海外学习汉语的总人数已达5 000万人,100多个国家的近3 000所高校开设了汉语课程,开设汉语课的中小学更是不计其数。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 ①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②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④坚持对外开放,以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 ③④ D.②③④ 5. 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地抵御外辱,众志成城地抗击自

2019年精选政治思品九年级全册第3单元 熔铸民族魂魄第8课 民族大家庭北师大版巩固辅导-含答案解析三十五

2019年精选政治思品九年级全册第3单元熔铸民族魂魄第8课民族大家庭北师 大版巩固辅导-含答案解析三十五 第1题【单选题】 甘肃省加大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报纸、期刊的扶持力度,提高民族地区少数民族语言节目的自办率。这一做法进一步印证了( ) ①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②党和国家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③普通话是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的通用语④党和国家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解决台湾问题我们应遵循的方针是( )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C、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D、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必须坚持以_____为宗旨。( ) A、人民安全 B、政治安全 C、经济安全 D、文化安全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0多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广西各民族心相连、手相牵,共同建设了一个文明和谐的大家庭。民族大团结迸发出强大力量,推动着我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走向辉煌:2015年全区生产总值(GDP)16803.12亿元,比上年增长8.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190元。由此说明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是( ) A、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C、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D、共同进步,共同繁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海交会得以成功举办( ) ①得益于“一国两制”的实施 ②有助于增进两岸人民的共识和感情 ③必然彻底消除台独势力 ④有利于促进海峡两岸的共同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2014年6月,江西宜春两名高考考生柳艳兵、易政勇在乘坐公交车时,突遇一名持刀男子向车内乘客乱砍。他们不顾自身安危,同行凶者搏斗不幸身负重伤,耽误了高考时机。这两名学生的见义勇为行为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 ①社会生活充满了危险,我们应少接触社会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社会正气 ③同丑恶行为作斗争要讲究智斗,注意自我保护 ④社会生活中既有阴暗的一面,也有光明的一面 A、①②③ B、①②④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庭的记忆》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家庭的记 忆》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 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家庭成员的称呼,知道家庭的发展变化,知道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教学难点:理解语言文字中的“家”,感受家庭的传统和价值,体会自己的成长与家庭发展变化的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 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日子和事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可爱、温馨、美丽的家。 听歌曲“让爱住我家”,说说你的家,你家里有几口人?你长得像谁呢? 二、新知讲授

活动一:家庭称呼抢答赛 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交流:抢答。 教师:开展“我来问,你来答”的小活动。 学生交流:抢答。 教师:请同学们带着节奏拍手读儿歌。 《称谓歌》 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爷爷 爸爸的妈妈叫什么爸爸的妈妈叫奶奶 爸爸的弟弟叫什么爸爸的弟弟叫叔叔 爸爸的姐妹叫什么爸爸的姐妹叫姑姑 妈妈的爸爸叫什么妈妈的爸爸叫外公 妈妈的妈妈叫什么妈妈的妈妈叫外婆 妈妈的兄弟叫什么妈妈的兄弟叫舅舅 妈妈的姐妹叫什么妈妈的姐妹叫姨妈 教师:进行抢答竞赛,看谁说的又快又正确。 教师:社会生活的变化,往往会带动家庭规模的变化。目前,大多数的家庭是由爸爸、妈妈和孩子组成的,人们称之为“核心家庭”。以往那种和爷谷、奶奶等三代人生活在一一起的大家庭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四代同堂”的家庭则更为少见。 活动二:“家史”小调查

教师:随着我们的成长,家庭也在发生变化。让我们做一个“家史”小调查吧! 教师:你是如何知道这些事情的?你能感受到不断传承的家庭美德吗?在过去的几十年,你家发生了哪些大事? 学生交流:自主发言。 教师:比较父母和自己的童年,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三;传统节日中的“家” 教师:每当春节来临,我们都会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大家知道“年夜饭”的由来吗? 学生交流:小组讨论。 教师:讲讲“年夜饭”相关小知识。 教师:你家的“年夜饭”通常有哪些人呢?说说当时的情形和你的心情。你家的“年夜饭”常吃些什么?你知道它们与家庭美好生活有什么关联吗? 学生交流:自主发言。 教师:打开电子教材P82页,阅读“回”老家“过春节”。为什么很多中国人过春节一定要回“老家”呢? 学生交流:小组讨论。 教师:除了春节以外,在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你知道吗? 活动四:语言文字中的“家” 教师:在中国,不仅很多传统节日与“家”有关,而且

《文化生活》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同步高考真题(含答案)

图:赵一曼烈士家书

③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互鉴④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17北京卷25)在中国水墨画里,“墨分五色”中的“五色”常指“焦、浓、重、淡、清”,即使只用水墨,也可使画面产生视觉效果的变化,阴阳明暗、凹凸远近、苍翠秀润、动静巨微,尽在“五色”之妙。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图11 《奋进》 ①“墨分五色”在墨色运用上丰富多变,是辩证思维的体现 ②墨色浓淡的变化表现出无穷境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③墨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 ④追求内敛、含蓄,崇尚飘逸、空灵,是时代精神的典型特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2017天津卷8)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题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全景式展现了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下列表述与该展览主题最为贴切的是 A.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B.营造文化氛围,促进文化创新 C.传承历史文化,展现时代精神D.坚定理想信念,推动文艺繁荣 8.(2017全国III19)80多年来,红军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壮丽的远征吸引了国外许多作家和记者。诞生了许多优秀作品,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哈里森·索尔斯伯里写《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了长征这部壮丽史诗。引起强烈反响。这表明①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革命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 ③革命文化的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④革命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15全国卷II 39)阅诚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组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千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 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关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抗战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10 分)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4单元熔铸民族魂魄第7课共建民族家园第2框促进民族团结练习北师大版

促进民族团结 一、单项选择题 1. 2017年4月25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意见》强调要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各民族水乳交融、唇齿相依、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观念。这表明四川省委、省政府() A.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坚持把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C. 在新形势下不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积极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 2. 内蒙古自治区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政策,编译出版各类蒙古文教材及教辅资料1 000余种;完成了蒙古文版中小学教学资源开发建设任务;实现了民族教育的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免费。这些举措() ①有利于维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②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③能够消除地区差别,实现民族融合 ④有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 2018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促进各民族和睦共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责任。”为此,我们必须坚持() A.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B. 民族区域高度自治 C. 少数民族政治优先的原则 D. 促进民族融合,消除文化差别 4.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这体现了我国() A. 要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 B. 各民族差异消失 C.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各民族一律平等 5. 目前,内蒙古500多名自治区级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占四成以上;全区少数民族干部占全区干部的三成以上,超过内蒙古少数民族人口占自治区总人口22%的比例。这表明() ①我国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民族平等在于维护少数民族优先的原则③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权利得到保障④“一国两制”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第12课《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12 《家庭的记忆》教学设计 执教:南平市浦城县莲塘学校张桃莉 教材分析 《家庭的记忆》是部编《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中的第三课,也是本册最后一课。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家庭这一基本的社会单位,了解自己家庭的历史、变迁,进而体会中国人重视家庭的文化传统。本课为第一课时,由“家庭称呼抢答赛”、“‘家史’小调查”这二个板块的话题组成,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称呼,家庭的变迁,家庭的历史以及家庭带来的美好记忆。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对家庭的理解更多地体现在与身边家人的关系中,他们对“家庭”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的认识以及对中国家庭传统文化的了解很少。现代社会中家庭形式以“核心家庭”为主,学生对于大家庭内部各种关系和称呼的感知与理解变得较为困难,对家庭历史及家庭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还需更进一步的了解。课前了解班级同学大多数都是学校附近小区的孩子,对亲人的称呼大致相同。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并熟悉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相应的称呼。 2.通过采访、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家庭的过去。 3.深化爱的情感和对家的归属感。教学重难点 1.了解较为复杂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能用书面语进行称呼。

2.初步学习和掌握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教学准备 1.希沃课件。 2.学生完成“家史”小调查、“童年不同样“问卷教学过程 活动一、链接生活,忆美好 师:上节课我们明白了爱父母,在行动,你们行动起来了吗? 生:我帮爸爸洗脚。生:我帮妈妈洗碗。生:我帮妈妈扫地……师:这些美好的生活片段都属于我们家庭的记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每个同学的家中,重温这些美好的记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链接生活,回忆“爱父母,在行动”的生活片段。引出本课的话题“家庭的记忆。” 活动二、创设情境,忆关系 (一)结合生活经验,熟悉亲人间的关系及相应的称呼。 1、全家福中的家庭称呼。 师:家庭的记忆就从这一张张幸福的全家福说起吧。(请学生随机打开链接) (三位同学介绍照片中的家人,以及家人之间的称呼。) 2.现场完成“家庭关系示意图” 师:请大家结合生活经验,把这幅不完整的家庭关系示意图补充完整吗? (两名学生分别补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两个家庭关系)师:大家对家庭成员的称呼与图中相同吗? (班上一位妈妈是贵州的孩子,介绍贵州弟弟的称呼)师:是的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称呼就不同,但亲人的关系是一样的。

教师资格证思想品德专业课复习重点

教师资格证思想品德专 业课复习重点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模块一 第一章学科基础知识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三大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英国古典政治经 济学(创立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科 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不等于马克思恩格斯论述 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为马克思主义的生产提供了现实条件 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段的斗争需要科学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既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创立的,也是根植与社会经济的实践中的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思想理论体系,它的内涵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的精神实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中“一以贯之”的具有综 合性特点的理论,是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能够反映无产阶级人民立场、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理论,是经过实践证明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是包含着一连串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与时代发展、新的实际的结合,是实践之树的奇葩,是进行实践探索的科学。 4、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对立场的分析有两个维度——真理性的维度(怎样的立足点、出发点获取真理的认识);价值维度(怎样的立足点、出发点才决定着一种真理与另一种理论相区别的价值取向)

5、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世界是以辩证的方式存在的观点;人的认识是一种能动反映的观点;生产劳动的观点;群众史观;群众进步论和人类解放论 6、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方法;辩证分析法;在实践中发现、检验、坚持和发展真理的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 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时代性、实践性、阶级性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特征:时代性、实践性、开放性 三、青少年心理学 1、青少年期含义: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个人的身心发展从不成熟走向或成熟、从童年走向成人的一个过渡时期。 2、青少年期的三大生理变化:性机能发育成熟;身体外形极具变化;体内机能迅速健全 3、青少年期的心理变化 心理特征: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情感丰富却易冲动;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心理矛盾:渴望独立与现实依赖的矛盾;心理闭锁与求得理解的矛盾;性心理发育迅速发育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2019.3 一、是什么 1、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创造、奋斗、团结和梦想精神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关于爱国主义: 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②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关于四大伟大精神:要求能区分四种精神,并列举各自典型例子。 2、特征——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性: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 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 ②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中国共产党继续弘 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 二、为什么 1、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①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 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对一个民族的生存和 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③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 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家庭的记忆》教后反思

《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家庭的记忆》 教后反思 《品德与社会》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回归生活,课程、教材、教学都强调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力求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通过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他们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本课教学看似和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但大多儿童对于家庭一些特殊的变化或重大事件缺乏关注,很难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因此要精心指导学生如何为自己的家庭设计吉祥物,即首先从课前的收集资料抓起,再到相关课件的制作、演示,力求做到有条不紊。这样才能使上述活动更加有趣、形象,最终让学生对自己家庭的传统和价值观有一个直观的感受,通过自己特有的图画和文字传递亲情,增强责任感。 课程标准指出:“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要实现“教育教学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我们在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就要考虑并做到对教育教学内容进行精心选择,实现科学聚焦。即我们在备课时必须充分预设,要在“体现综合”的基础上进行“踩好点、连好线”,体现教学设计的“向心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指导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每个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品格得到发展,身心健康地成长。 通过本课教学设计,我深切地认识到: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与学共同的中介。活动之间要具有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他是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他不再是复制者、施予者,而是创造者与交往者。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抛弃教材,自我表现,而是根据教材,丰富、发展、延伸性地利用教材,并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补充教学内容,设计教材中没有的活动,从而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努力使课堂教学体现出一定的活动化特征,体现对教学素材获得多种渠道的足够的开放性,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