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

一、理论部分

1.人文地理理论: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结合人文地理环境特点,考

虑地域文化和人文历史的特点,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景观。

2.生态学理论: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采用生态学理论,合理规划绿地、湿地等生态功能区,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改善空气质量、水环境等。

3.社会学理论: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符合社会需求,满足居民的休

闲娱乐、健康运动等社交需求,提高居民的社会互动空间。

4.心理学理论: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考虑居民的心理需求,打造愉悦、舒适的环境,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方法部分

1.整体规划思路: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从整体规划思路出发,统筹

考虑居住区的功能布局、景观特色、社区设施等要素,形成合理的规划蓝图。

2.景观空间布局: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合理布局景观空间,包括公

共绿地、街头景观、小区景观等,提供各类景观设施,满足居民的娱乐和

休闲需求。

3.多样化景观设计: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采用多样化的景观设计手法,比如景观组合、景观廊道、景观艺术等,提升景观的美感和艺术氛围。

4.绿色建筑设计: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节能环保,采用绿色建

筑设计理念,建设节能环保的建筑物,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和可持续性。

5.社区公共设施设计: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社区公共设施的设计,包括休闲健身设施、文化娱乐设施、社交交流设施等,提供丰富多样的社区服务。

6.环境保护和改善: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环境保护和改善,采取绿化、减少噪音、改善空气质量等措施,提高居住区的环境品质。

综上所述,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上应以人文地理学、生态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方法上应以整体规划思路、景观空间布局、多样化景观设计、绿色建筑设计、社区公共设施设计和环境保护和改善为主要手段。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居住区的景观品质,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小区规划: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小区规划: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 一、居住区的性质与规模:建国以来,我国居住形态从初期由于缺乏经验而借鉴西方邻里单位,学习苏联街坊的布置,直到小区规划理论的出现并传入我国被广泛地采用及积极发展的今天,总结这段走过的道路,有必要给小区下个定义。白德懋在《小区规划与居住区环境设计》一书中,将居住区划分为三级:居住区、小区和住宅组团。 1、居住区:居住区是指城市主要道路所包围的独立生活居住地段。在居住区内设有比较完整的日常性和经常性的生活服务设施,这些设施能满足居民的基本物质和文化生活要求。因此它的规模一般为1万至1。5万户,3-5万人,相当于一个城市街道办事处管辖的范围。居住区下可划分若干小区,也可不划分小区,而由若干住宅组团组成。 2、居住小区:简称小区,有别于工业或其他小区。小区应是居住区道路(也可是城市一般道路)所包围的日常性生活居住单位。小区内设有日常性的生活服务设施,以满足日常生活必须;但经常性的设施,如规模较大的邮局,购物超市、医院等还得去小区外解决。它的规模约2-3千户,1万人左右。小区下可划分若干住宅组团,或视具体情况不分组团。 3、住宅组团:是居住区的基本居住单位,由若干栋住宅组成。其规模相当于一个居民委员会(或里弄委员会),300-700户,1000至2500人。住宅组团内可设一些直接与居民日常生活有关的,如小百货、烟杂店、卫生站和自行车存放处等微型服务设施。一般不设幼儿园、百货商店等公共设施,以免把嘈杂的人流、车流和噪音带进来而

影响居住环境。所以称之为住宅组团,以表示它的单纯居住性质。 二、居住区景观的构成:景观的使用几乎渗透到了居住区环境的各个角落,在景观设计中如何对这些设计元素进行综合取舍合理配置乃是景观设计的要点。 1、绿化:居住区绿化设计最早发展于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工业的迅猛发展,破坏了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迫使相关国家开始重视环境设计。70年代,日本率先制定了改善居住环境的方针政策,提出了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舒适、优美、安全、卫生、方便。80年代,英国在新城市和居住区建设中提出“生活要接近自然环境”的设计原则,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绿化是环境景观的基本构成元素,过往,居住区的绿化往往是沿河、沿路“一枝桃花一枝柳”,满足于“披上绿化不见黄土”的低层次阶段,没有多大特色和艺术性。现代居住区的园艺绿化呈现几种趋势: (1)种植绿化乔、灌、花、草结合,马尼拉、火凤凰等草类地被植物塑造了绿茵盎然的植物背景,点缀具有观赏性的高大乔木如香樟、玉兰、棕榈、银杏等,以及丛栽的球状灌木和颜色鲜艳的花卉,高低错落、远近分明、疏密有致,绿化景观层次丰富; (2)种植绿化平面与立体结合,居住区绿化已从水平方向转向水平和垂直相结合,根据绿化位置不同,垂直绿化可分为围墙绿化、阳台绿化、屋顶绿化、悬挂绿化、攀爬绿化等; (3)种植绿化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追求构图、颜色、对比、质感,形成绿点、绿带、绿廊、绿坡、绿面、绿窗等绿色景观,同时讲

居住区规划方法

居住区规划方法 1.关注社区周边环境资源的利用和再开发 社区周边环境包括地理交通环境、历史人文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都市规模的扩大和私人小汽车的发展,在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困扰:交通拥挤堵塞、空气污染严重…人们将寻求居住空间的目光转向城市周边和郊区。社区外部良好的交通联系浓郁的文化氛围、自然的生态环境成为人们择地置业的消费时尚。在社区周边或内部兴建高级学校、大型休闲设施、绿色通廊等成为新的开发理念。 2.追求高品位的社区环境 现代规划师大都为自然人提供居住环境,而没有为社会人提供居住环境,使社会性失去往日的本质。所以居住区群体空间不仅是居住环境的操作对象,也是根本的目标。这样,居住区群体空间自然成为指导性的依据和指标,它反映居住环境对社会性的考虑与满足。我们追求居住区群体空间不仅是为使居住环境美好、有趣,也是为给人提供完整、健康、娱乐的居住环境,抵抗现代工业对人性的挑战。建筑是居住环境的主体元素,实现理想居住区的群体空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居住建筑设计。 2.1理想居住区的公共交流空间模式 构成理想居住区的三个因素:区域性、向心性和有序性。这三项要素作为超越性概念表达的是实体与空间的模式。 区域性:居住区的基本构架,标志着主体共同生活的最大范围,区域性使居住区初步奠定自身的意义。要形成居住区,首先要有一个空间范围,这里侧重于强调它的闭合性。构成区域性的因素非常复杂模糊,往往是精神与物质的混合体。它的存在机制在于居住区主体的共同认同。区域性包容的范围无疑为主体提供了归属感,在此感情的共同体验下,居住区的主体彼此萌发同属感,这是走向共同生活的心理基础。 向心性:向心性可以是空间的,场所性的,也可以是实体的,标志性的。向心性是居住区的秩序焦点,是主体共同生活的动力意向根源,使居住区开始发生向心性,没有向心性,居住区内部就是混沌的。向心性是主体对环境的动力意向根源。人的空间以主体为核心。这种观念不仅作为一般组织化手段,还作为环境的参考符号而外射。在居住环境中,这种心理演变为居住区主体的自我意识,成为共同生活的动力意向,决定了居住区生活的根本模式。居住区环境内向心性的存在是这种心灵结构的外化,具有公共化的特性。故与居住区的公共生活有强大的满合力。 有序性:居住区的动态结构,主体共同生活的有机化。克服了主体的个人构成与共同生活的矛盾,是指居住区环境中各种序列的连续性,环境的断裂必然导致主体行为中的隔阂,这隔阂将削弱居住区群体交流活动。在有序性的环境中,主体的行为也是有序性的,而这种有序性就形成运动中的秩序,这样居住区不仅是空间构成的静态有机整体,也是生活构成的动态有机整体。这时,主体的共同生活才具有超越性的意义。这才是居住区共同生活的特性。因此,有序性的实质在于居住区的动态结构,主体行为的有机化。在各种有序性中,空间序列的有序性最重要。主要表现在私密性空间到公共性空间的有序性,目前许多新居住区还不能满足这个条件,不利于居住区群体交流行为的形成。如有些居住区虽然规划了广场、花园、休闲空间,但缺乏亲和性,人气不足,人们往往喜欢蹲在不起眼的角落聊天,或干脆带着小孩到处游逛,也不愿意在一片硬地上数砖头。 这三者实质上是互相依存的,没有区域性,自然谈不到向心性;没有向心性,区域性也无法维持;失去了动力意向的有序性,动态结构自然消失。三者有机结合才能保证居住区的有机存在,然而,它们真正的含义在于主体的社会活动。 现在,人们已注意到空间有序性的意义,提出“私密—半私密—半公共—公共”这样的序列。

园林景观设计——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

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 【摘要】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城市居民提供健康安全的生存环境、创造和谐的生活氛围,因此对居住区绿地的规划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及要求、设计的构思方法、设计程序及景观分区处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设计;亲和性;人性化 绿色生态居住区是以居住功能为主导、兼具部分生态旅游功能的高品质居住区,集居住休闲等功能于一体。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核心所在,也是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户外空间,不仅为居民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还能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场地。对提高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1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和要求 1.1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原则 1.1.1在环境景观设计中的具体体现为:首先要了解住户的各种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第二,是在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对人的尊重和理解,强调对人的关怀;第三,是体现在活动场地的分布、交往空间的设置、户外家具及景观小品的尺度等方面,使人们在交往、休闲、活动、赏景时更加舒适、便捷,使居住区环境更具亲和力。 1.1.2突出特色,体现文化景观的原则居住环境是其所在城市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创造城市的景观形象有重要作用。另外,在居住区景观规划中重视当

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对于体现景观的地方文化标志特征,增加区域内居民的文化凝聚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1.1.3因地制宜,注重美观与实用的原则居住区的景观环境,应同时具备观赏性和实用性,使有限的绿地空间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1.14绿化为主,生态优先的原则植树、种草是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手段,居住区绿化要重视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及各品种组成的生态循环链效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来指导居住区的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坚持以植树为主,因地制宜。 1.2居住区景观的规划设计 要求居住区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的目的是营造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存的、供人们休闲活动的居住环境。规划设计时应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2.1注重环境景观的亲和性环境景观不仅为人所赏,还为人所用。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趋势。环境构成要素以实体来构成空间,空间才是环境的主角,设计时,环境各要素之间做到和谐统一,避免不同形式、风格、色彩的要素产生冲突和对立。 1.2.2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强调环境景观的共享性,是住房商品化特征的体现。在规划时,首先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创造人工景观,让所有的住户都能平等地享受到优美环境;其次要强化围合功能、形态各异、环境要素丰富、院落空间安全安静的特点,达到归属领域良好的效果,从而创造出温暖、朴素、祥和的居家环境。

园林景观——住宅区景观设计与施工要点论文(4篇)

住宅区景观设计与施工要点论文合集(4篇) 目录 住宅区景观设计与施工要点论文合集(2篇) (1) (1)住宅类园林造景不足及应对策略 (1) (2)住宅区景观设计与施工要点 (6) (3)住宅园林绿化施工 (12) (4)住宅园区的园林景观施工新技术 (17) (1)住宅类园林造景不足及应对策略 摘要:分析了当前住宅类园林造景的不足,提出了住宅类园林造景不足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住宅;小区;园林造景 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人们从传统的衣、食、住、行的生活需求不断上升到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在住宅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住宅周围的环境、自然风光,由此催生了国内住宅类园林造景事业的发展。 1 住宅类园林造景的不足 第一,不断高涨的房价以及人们对房屋周边环节的日益关注,使房地产开发商们越来越注重住宅类的园林造景设计,也让人们开始注意到国内住宅类园林造景的不足。

第二,在住宅类园林造景中为了造景而造景,在绿地植物景观选择方面存在的不合理。盲目引进一些绿色植物造景,忽视绿色植物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导致一些植物成活率不高,养护成本过高的问题,而且盲目引入植物,还可能危害到现有的生态平衡。 第三,过于重视园林建筑的耐久性和功能性,忽视了园林造景建筑的可视性与植物景观的协调性问题。以休憩为主的亭、廊、花架是住宅类小区的主要造景建筑。在这些建筑的设计和建造多为一个模式,个性不强。而且建造工艺以形体简陋的混凝土为主,有失整体的美观。缺乏个性化的园林造景设计,一味追求欧式风格造景,少了一份中国园林的写意的优美。在园林造景方面缺乏整体规划,因地制宜的设计。因此,造成了国内许多小区的住宅类园林几乎一模一样,没有体现出当地的文化特点和建筑风格。中国有着深厚的园林造景经验积累,但在国内许多的住宅类园林景色中很难找到中国文化的影子。 第四,缺乏文化气氛和作为“家”的感觉。生搬硬套的造景设计,生硬水泥建筑,使一些住宅景观显得与环境格格不入。无文化内涵的复制、拼凑和嫁接,使整个景观缺少“家”的温馨和谐的生气。 第五,过分强调视觉的装饰性、豪华性、异域性。在一些小区造景中为了追求所谓的欧式风、希腊风格等,只学到了别人形,没有学到别人的神。导致小区内风光优美,但居民却无处休闲、无处娱乐的尴尬现象,而且对人工造景缺乏科学理念支持,只重视人造景,却不

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

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 课程教学目的 1.了解Landscape Architecture(景观规划设计)的产生,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的业务范围。 2.了解Landscape Architecture(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理念和研究方法。 1.概述 1.1什么是景观(Landscape)? Landscape is the interface of human process and natural process. 景观是自然过程和人文过程相互作用的产物。景观是一种复合的载体,由景观形象、景观功能、景观生态构成。 1.2什么是景观规划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 综合运用科学和艺术的原则去研究、规划、设计和管理修建环境和自然环境。本专业从业人员将本着管理和保护并类的资源的态度,在大地上创造性的运用技术手段以及科学的、文化的和政治的知识来规划安排所有自然与人工的景观要素,使环境满足人们使用、审美、安全和产生愉悦心情的要求。——引自美国景观建筑师协会文件(ASIA) 1.3景观规划设计专业的发展现状 自1901年在哈佛大学开设第一个Landscape Architecture专业起,一百多年来,在国际上它已发展成为于建筑学、城市规划成三足鼎立之势的行业。 近半个世纪以来,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和实践飞速发展,形成了一个涉及区域规划、城市设计、建筑学、生态学、地理学、环境资源及社会文化的,面向户外建设环境的,以寻求创造人类需求(人类行为)与客观环境(生态)的协调关系的新兴行业。 1.4包含两个专业方向 ·景观规划(Landscape Planning) ·景观设计(Landscape Design) 大尺度——流域、风景区 中尺度——城市绿地系统、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大型城市公园 小尺度——广场、街道、庭院、花园 景观规划设计是依据一定的程序,以科学理性的现状分析为基础,以相关理论为指导,选择最佳解决户外空间问题方案的过程。 1.5景观规划设计学的理论脉络

浅谈居住区景观设计

浅谈居住区景观设计 [摘要]阐明了居住区景观设计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发展应本着的目标,提出景观建设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进而探讨了应建设以人为本的居住区景观的方法,同时分析了当今居住小区外环境设计的新趋势,并指出了居住小区环境设计的现状与不足,同时提出了解决办法,以使规划工作者在实践中减少主观性和盲目性,提高居住区景观艺术水平和人们的生活居住质量。 关键字:居住环境景观设计以人为本 序言: 近年来,人们的居住观念随之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在购房时,不仅关注住房的功能质量和工程质量,而且更加关注居住区的环境质量。 一、居住区景观现状存在的问题 就居住生活质量而言,包括居住生活的物质质量和精神质量两方面,它们是相互依存的。物质环境指居住区内为居民所利用,把居住活动作为载体的各种实体设施的总和。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成熟,人们对居住小区环境的要求从简单的“量”发展到“质”,不仅要求物质环境齐备,而且要求精神环境具备特色。但当今居住小区设计仍存在不少问题。 1设计缺少人文关怀 居住区精神环境的开发与配套是当今居住区环境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弱区。开发商与规划者重视物质实体的建设,重视空间的形式和规模。轻视环境的品位,没有把“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设计缺少人情味。即使有一些从环境的空间、形态组织上设计过的也较少有居住者的行为和心理的介入。没有把“人”的休闲活动以及对环境的心理感受提到应有的重要位置。 设计缺乏环境个性和特色 作为城市整体环境中的一部分的居住环境,不是一个独立的游赏空间,而是城市与大地综合体的有机部分。研究发掘居住区环境特色表象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是居住区规划中经常被忽视的问题。居住区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特色的创造不能脱离城市文化环境。 在设计中,每个居住区的功能布局、内容、造型、风格等都应纳入城市主系统的循环网络中,将人、社会、自然视为一个完整和谐的系统,将居住外环境作为人类活动空间和自然过程的连续体来设计和管理。建设富有特色的城市居住环境,关键在于规划设计时匠心独运,通过规划师对居住区的地理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文化传统和风土人情等深入体察和理解,塑造独特的环境风貌,增强居民的归属感、认同感、家园感和凝聚力。

景观设计原理

景观设计原理(总结) 1、景观与景观设计的含义:景观是人类审美的连续展示,景观是人所向往的自然,景观是人类的栖居地,景观是人造的工艺品,景观是需要科学分析方能被理解的物理系统,景观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景观是可以带来财富的资源,景观是反映社会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意识形态,景观是历史,景观是美。广义的景观设计可以归属于大地景观,是指地理环境概念,包括区域规划、城市规划、建筑学、林学、农学、地学、管理学、旅游、环境、资源、社会文化、心理等。狭义的景观设计可以归属于人居环境景观,是内在人的生活体验,是以人作为衡量尺度的景观设计。 2、景观造型设计原则:景观造型的基本元素包括点、线、面、形体、色彩、肌理等构成方法,其中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由面成体。色彩与肌理赋予形体最后的精神定义。 3、心理学形态法则:包围、近距离、内侧、群体化、对称、相同幅度、通过曲线、除得尽、地的“最大统一性”、立着的东西比悬挂的东西,容易形成“图”。 4、景观构成元素: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 5、植被的作用:建筑功能、工程功能、控制气候功能和美学功能。 6、规则式种植设计:主题、对称、线性、环形。 7、景观空间类型:广场景观设计、步行街景观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街头绿地景观设计以及城市滨湖景观设计。 8、水资源管理法则:①保护流域、湿地和所有河流水体的堤岸。②将任何形式的污染减至最小,创建一个净化的计划。③土地利用分配和发展容量应与合理的水分供应相适应而不是反其道行之。④返回地下含水层的水的质和量与水利用保持平衡。⑤限制用水以保持当地淡水储量。⑥通过自然排水通道引导表面径流,而不是通过人工修边的暴雨排水系统。⑦利用生态方法设计湿地进行湿地进行废水处理,消毒和补充地下水。⑧地下水供应和分配的双重系统,使饮用水和灌溉及工业用水有不同的税率。⑨开拓、恢复和更新被滥用的土地和

居住区规划原理总结

居住区规划原理总结 居住区规划原理总结 第一章居住区规划设计概论 第一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根本原则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目标是在“以人为核心”的指导原则下,建立居住区不同功能同步运转机制;以可持续进展战略为指导,建立文明、舒适、安康的居住区;以满意不断提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保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综合平衡与可持续进展。充分考虑如何适应与满意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的需求、建立居住区文明与居住区文化、建立完善的效劳与治理机制,这些是居住区规划设计中需要考虑的根本内容和进展原则。概括为两方面:居住区的物质舒适性和精神的享受性。 一、居住的物质舒适性 舒适性包括:卫生、安全、便利、舒适,这是居住区舒适性的根本内容。 卫生包括:生理安康卫生(如日照、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噪声与空气污染防治等)和环境卫生(如垃圾收集、运转及处理等)。 人均公共绿地、人口密度、绿化率是保证小环境的规划指标。舒适指安康环境与居民心理、心理要求的适应与和谐。 二、精神的享受性

1、归属感和认同感; 2、美学的要求; 3、文化 其次节居住区的类型、规模及相关概念 一、邻里单位 20世纪30年月,美国建筑师西萨.佩里以掌握居住区内部的车辆交通、保障居民的安全和环境的安静为动身点,首先提出了“邻里单位”的理论,制定了邻里关系的六条根本原则:1)、邻里单位四周为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过邻里单位内部;2)、邻里单位内部道路系统应限制外部车辆穿越,一般应采纳尽端式,以保持内部的宁静、安全和交通量少的居住气氛;3)、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为根底掌握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使小学生上下学不比穿过城市道路,一般邻里单位的规模约5000人左右,规模小的邻里单位约30004000人;4)、邻里单位中心建筑是小学,它与其他的邻里效劳设施一起布置在中心公共广场或绿地上;5)、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合64.75hm2),每英亩10户,保证儿童上学不超过半英里(0.8Km);6)、邻里单位内的小学四周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公共活动中心。 二、居住区与居住小区 20世纪50年月,各国提出了居住小区的居住组团的组织形式,居住小区的根本特征为:1)、以城市道路或自然界限(如河流)划分,不为城市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2)小区内应设有一整套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公共效劳设施;3)、小区规模一般以设置小学的最小规模为其人口规

园林景观设计——浅谈现代城市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

浅谈现代城市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摘要:本文作者以现代城市园林人性发设计结合现在老百姓的需求作以探讨。 关键词: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 一、目前小区园林景观的现状 园林景观发展的历史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适应现代园林景观研究只有四十几年。所以,很多人对园林景观的认识很肤浅。他们认为园林只是种花种草,挖湖堆山,置石理水。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人有了出国的机会,看到欧洲的几何对称的园林,开阔的大草坪很壮观。于是出现欧陆风、草坪风。随着房地产的兴起,中国园林风、欧陆风吹进了居住小区,他们不考虑小区人性化空间和功能性空间,也就是只注形式不注重功能。不理解东方园林的风格和特色,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服务的对象。 二、东方园林的风格和特色 从古至今的世界园林景观基本上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类,各有典型的传统风格和特色。 西方园林是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几何形式,景观特点是整齐、规则、对称均衡,常以轴线作引导的几何形图案美为其独特的风格特色,包括树木也都

作规则式造型。东方园林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自然山水形式,景观特色表现为不对称均衡,以曲线作为引导的自然式山水园,成为著称于世界的独特风格。 形成东西方园林形式各异的原因,都受各自的历史、文化、哲学、和美学思想传统的影响。西方园林把美学建立在“维理”的基础上,它还左右着雕塑、绘画、音乐和戏剧等艺术。 东方园林源出于我国五千年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学艺术、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特别是儒、道、佛三家崇尚自然的“天人和一”观,把美学建立在“意境”的基础上,并因借于文学、绘画和建筑诸艺术。 中国园林景观的内涵“意境”,是中国园林传统风格和特色的核心。所谓“意境”,意是寄情,境是遇物。情由景生,景由心造,情景交融而产生意境。古人又说:“情与景遇,则情愈深,景与情会,则景常新。” 所以“意境”赋予艺术以灵魂,灌注以生气,化景物为情思,变心态为画面,对景观产生意象含蓄,情致深邃,具有飘然于物外之情,弦外之音,画外之境,味外之致的特殊魅力。在审美活动中,高度发挥了意想思维的能动性,激发心灵创造出比之于实际的景物远为丰富的艺术情趣。在体察感受中,让游者从身入心入情入至神入,心领神会中引人入胜,耐人寻味,提高到深层性崇高的精神世界,这是中国园林艺术传统中的审美心理结构,都是建立在内心境界的基础上的“心物感应”和“兴到神会”的审美价值,而西方园林文化唯独缺乏“意境”这一灵魂的审美内涵。 三、富于诗情画意的特色中国园林

城市住宅小区景观园林设计相关研究与分析

城市住宅小区景观园林设计相关研究与 分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城市主要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提出了城市居住 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以期对相关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城市住宅;小区环境;景观设计;设计措施 优秀的景观设计能让居民感受到自然之美,也能有效缓解人们自身的心理压力,对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因此,以人为本的现代居住区景 观设计,提高居住区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非常重要。 1城市居住区景观设计原则 城市住宅小区的相关景观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包括合理设计小区的建筑和景 观环境要素,如道路、植被、路灯、花园水池、其他小物件和水体等,从而形成 整体性的居住区景观。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围绕建筑进行有效的设计,使相关 组团的整体环境达到与建筑相协调的立体多层次的景观效果。以人为本是风景园 林设计的初衷,居民作为社区景观环境的最大受益者,是整体设计的主要元素。 同时,居住社区的设计必须始终尊重与自然相统一的原则。 1.1以人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逐步将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融入到城市居 住区的景观设计中,最大限度地实现居住环境的多样性和舒适性,鼓励居民积极 参与相关景观设计,进一步有效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从而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设计过程中,基于人们生活的行为和需求因素,设计符合相关要求的元素,进 一步营造有利于人们生活的环境[1]。 1.2因地制宜的原则

空间结构要素和环境的合理布局,是城市居住社区景观设计的重要关键要素。同时,居住社区的景观设计不仅需要满足相关居民的基本活动,还需要与社区周 围的自然环境相配合,进一步形成独特的景观形象。在设计居住区景观建筑时, 需要将其与相关规划、建筑和现有道路进行有机的结合和组织[2]。 1.3审美统一原则 在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将园林艺术、绘画艺术和科学艺 术有效结合,同时生活空间的整体布局要考虑季节变化、不同年龄人群的观察水 平和不同的使用要求,设计不同的空间。在景观设计过程中,空间作为相应的场景,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可以进一步有效地在场景中营造出绘画的设计效果。 此外,在景观建筑设计中,应将建筑的自然与和谐结合起来,使居住区的景观设 计更加统一。 1.4经济原则 设计必须基于相关的经济适用性原则,考虑整体经济效益,包括一次性建设 成本和后期日常维护成本。在住宅小区的初期建设过程中,原有的土壤结构逐渐 被破坏,场地内掩埋的建筑垃圾不适合植物生长。因此,有必要改善土壤环境, 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的环境。同时,选择抗性强、耐瘠薄、易管理的地方品种, 配置适应性和展示价值高的绿色品种。还可以种植速生树种,使其快速完成种植,改善环境,改善居住区种植结构,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实现与地域风格、地方文 化特色的和谐融合。 1.5生态原则 生态原则是园林绿化设计永恒的主题。在满足居住小区绿色使用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地理情况和植物生态特点进行有效调整,结合空间要求充分利用植 物的综合生态效益,为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景观效果。将 自然环境作为整个模型的框架,使其尽可能适应自然规律,了解生态环境中土壤、土地、气候等不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绿色、健康、环保是当今社会倡导的重 要生命发展理念。近年来,生态园林和生态社区作为城市绿色健康发展的先行者,

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4篇)

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4篇) 第一篇: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创新模式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开展,生活水平不断回升,人们对城市住宅小区的景观设计也有了一些新的要求,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开展模式。其中,在产业化、生态绿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更加注重对居民休闲活动健身设施及生活质量的要求。本文将主要围绕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综合作用进行阐述,并概括当前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而从多角度探讨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应用模式。 关键词: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创新模式 对于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来说,居住区是一个重要的组成局部,他是城市居民生活的地方,是人们根本生存生理需要的地方。在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主要是生态绿化、生活品质等方面的综合应用,除此之外,在推动住宅小区生态景观设计的根底上,如何发明合乎各个年龄段居民需求的运动、活动空间,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度与幸福感都是需要景观设计过程中关注的问题。通过规划设计来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舒适度,并在和谐的环境中相互交流,增强邻里之间的沟通。 1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综合作用 1.1美化环境,提升居住品质 在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运用中,通过空间的重新分隔与利用,多角度、多技术的融合,可以提升住宅小区的居住品质,在美观的营造上,可以通过技术化的应用方式,塑造景观美感,体现出和谐、温馨、生态的景观模式,这样,对于住宅小区整体的美观度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并提升住宅小区的整体美化效果。在新时期,人们对于生态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提出低碳生活、环保生活的方式,要求居住区的园林设计要发挥生态功能以及环境效应,提升生活环境的质量。

1.2发明舒适的活动场地、提升居住幸福感 在现代城市生活当中,城市生活的压力大、节奏快,所以在城市居住区的规划上,除了要打造轻松舒适的环境外,还需要营造一种休闲的气氛,注重规划设计中体现城市居住区的休闲功能。在住宅小区与城市融合、与生态开展融合的过程中,对于住宅小区内设计出满足不同年龄阶段的运动健身、文化活动、休闲娱乐等相应的根底设施。可以在工作生活之余,享受景观设计中文化休闲场所带来的美感,并在景观环境中得到身心的放松,提升住宅小区居民的舒适度、幸福感与归属感。 2分析住宅小区景观设计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2.1植物种类及设计模式单一 在植物种类的体现上还不够,造成住宅小区绿化相对单一。在园林景观的植物设计要求上,层次相对丰盛的设计应为三到五层的植物搭配形式,草地、地被、灌木、小乔木、大乔木,通过不同选型的植物搭配,来复原自然界的生态群落。住宅小区的园林景观设计较多采用的灌木、乔木植被形态,在整体效果上略显单一。同时,由于植物品种选择相对单一,植被的层级也相对单一。 2.2活动空间的单一性 在原来的住宅小区园林景观的整体设计中,设计手法相对较为保守,户外活动空间相对狭小单一,没有全面按照整个空间开展的综合需要进行规划,尤其是在活动空间的设计上,不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对于不同年龄层次的活动空间需要也没有形成相应的系统划分。在整个设计中,没有综合考虑相关的美感度,忽略整体的设计美感,在绿化质量的控制上的不科学、造成投入本钱的浪费。对于活动空间中不同绿化的融入度不够。 2.3人文景观与艺术气息的融入不够

居住区规划原理

居住区规划原理 居住区规划原理是指在建设居住区时所遵循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准则。这些原则旨在确保居住区的合理布局、舒适的居住环境、便捷的交通网络以及丰富的公共设施,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居住区规划原理: 1. 空间布局合理:居住区应根据不同功能区域的需要进行合理布局,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公共设施区等。合理的空间布局能够提高居住区的可达性和便利性。 2. 交通便捷性:居住区规划应考虑到交通的便捷性,包括道路交通和公共交通网络。道路宜宽敞畅通,交通设施齐全,公共交通系统应与居住区相连,并且方便居民出行。 3. 绿化环境:居住区规划应注重绿化环境的建设,包括植被覆盖率、绿化率等。绿化环境不仅可以提供美丽的景观,还能净化空气、降低气温,为居民提供健康的生活环境。 4. 公共设施完善:居住区规划应考虑到公共设施的配套建设,包括学校、医院、商场、体育设施等。公共设施的完善能够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 5. 社区互动空间:居住区规划应注重社区互动空间的建设,包括公园、广场、休闲场所等。这些场所不仅可以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还能提供一个放松身心的场所。 6. 灾害防范:居住区规划应考虑到灾害防范的需要,包括防洪、

防火、防地震等。合理的规划能够减少灾害对居民的影响,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7. 可持续发展:居住区规划应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等。合理的规划能够从长远角度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总之,居住区规划原则是为了提供一个宜居、便利、安全的居住环境,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目标及原则

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目标及原则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东方元素、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上越来越多人的目光,中国元素这一符号在世界范围内具有越来越高的艺术价值。本文阐述了新中式居住区的景观设计目标与景观设计原则,为居住区规划、开发、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目标;原则;新中式园林景观。 一、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目标 (一)景观目标 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创造出一个符合自然现状,考虑到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同时又兼具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重任的人性化景观。景观规划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要对设计地块进行地形地貌分析,根据现状条件,创造出符合当地环境的景观作品。在考虑住居区景观美学价值的同时也应该关注景观的文化内涵。景观空间设计应充分考虑城市现有规划与城市的历史文脉,不能割裂彼此之间的联系,使得景观与城市达到和谐统一。 1.生态目标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健康,生态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也是越来越重。坚持生态目标,充分利用现有的地理地貌,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景观环境,人与自然环境和谐,与社会环境和谐交融是现代景观设计行业一直的目标。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尚“天人合一,人与天调”的和谐自然生态观,深刻的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和发展。时至今日,“新中式”景观作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实践行这一生态目标[1]。“新中式”景观应基于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原则,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和谐和稳定,改善环境卫生,减少空气中的灰尘,城市应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水体和绿化紧密结合,共同承担调节景观环境的任务,创造高品质的景观生态区域。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新的

景观规划与设计

景观规划与设计 景观规划与设计 摘要: 景观规划与设计是一个涉及城市发展、社会经济、环境保护等多方面 的综合性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 层面,对景观规划与设计进行探讨。首先从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定义、 原则、目标等方面进行论述,然后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景观规划与设 计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最后,对当前景观规划与设计面临的问题与 挑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和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景观规划与设计、城市发展、综合性学科、理论与实践、问题与挑战 第一部分: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定义、原则、目标 1.1 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定义 景观规划与设计是指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 对城市、社区、公园、街道等开发区域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过程。它包 括对地理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分析和综合考虑,以 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和生活品质为目标,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 空间。 1.2 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原则 景观规划与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原则:在规划和设计中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保护土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等自然资源,提高城市生态环境。 (2)功能原则:根据城市的需求和特点,合理布局不同功能区域,如 居住区、商业区、休闲娱乐区等,充分发挥其空间功能。 (3)美学原则:注重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美学价值,通过合理的布局、 景观元素和装饰等创造美丽的城市景观。 (4)历史文化原则:充分考虑城市的历史文化特点,保护重要历史建 筑和文化遗产,体现城市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

(5)社会参与原则:鼓励市民参与景观规划与设计的过程,听取市民 的意见和建议,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市民的满意度。 1.3 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目标 景观规划与设计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城市生态环境:通过合理布局和设计,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2)改善居住环境质量:通过优化景观设计,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创造舒适、美丽的居住环境。 (3)提升城市形象和品牌:通过精心的设计,打造城市的特色形象和 品牌,吸引人才和资源,促进城市的发展和增加城市的竞争力。 第二部分:景观规划与设计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2.1 城市公园的规划与设计 城市公园是城市绿化和休闲娱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与设计直接 关系到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在城市公园的规划与设计中,需 要充分考虑公园的定位、功能布局、绿化设计、景观元素和设施配置 等因素。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创建出满足市民需求、美丽舒适 的城市公园,提高公园的利用率和社会效益。 2.2 居住区的规划与设计 居住区是市民的居住环境,对于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在居住区的规划与设计中,需要考虑居住区的居住密度、功能布局、 道路交通、绿化景观等方面。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可以提供 舒适、便利的居住空间,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 2.3 城市街道的规划与设计 城市街道是城市交通和商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与设计对于 城市形象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城市街道的规划与设计中,需 要考虑街道的交通流量、交通组织、景观元素、商业设施等方面。通 过科学规划和设计,可以改善城市街道的交通流畅性和商业活力,提 升城市的形象和吸引力。 第三部分:景观规划与设计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3.1 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土地资源有限、环境污染严重、

居住区规划设计原理

居住区规划设计原理 居住区规划设计原理是指在城市规划中,针对居住区的规划和设计所遵循的一系列原则和准则。它旨在通过合理的布局、合理的功能配置、合理的交通组织等手段,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便利、安全、宜居的居住环境。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居住区规划设计原理。 首先,居住区规划设计应遵循人本主义原则。人本主义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需求和福祉。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包括居住、工作、教育、医疗、休闲等方面的需求。同时,要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创造社区共享的空间和设施,促进居民之间的社交和社区凝聚力。 其次,居住区规划设计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原则。生态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同时,要注重绿化和景观设计,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休闲空间,增强居民的生活质量。 第三,居住区规划设计应遵循功能分区原则。功能分区是指将不同的功能区域合理划分,如居住区、商业区、教育区、医疗区等。通过合理的功能分区,可以提高居住区的便利性和舒适性,减少居民的出行距离和时间成本。同时,要注重功能区之间的联系和衔接,提供便捷的交通和配套设施,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 第四,居住区规划设计应注重交通组织原则。交通组织是居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

内容,直接影响居民的出行和交通安全。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合理规划道路网络,提供便捷的交通方式,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同时,要注重非机动车和公共交通的发展,提倡低碳出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最后,居住区规划设计应注重历史文化保护原则。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独特之处,也是居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保留和修复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提升居住区的文化品质和历史价值。同时,要注重文化活动和艺术设施的建设,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 综上所述,居住区规划设计原理包括人本主义原则、生态环境保护原则、功能分区原则、交通组织原则和历史文化保护原则。这些原则旨在为居民提供一个舒适、便利、安全、宜居的居住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的幸福感。在实际的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灵活运用这些原则,以实现最佳的规划设计效果。

安居房景观设计探讨--以盛泰仕家室外景观工程为例

安居房景观设计探讨--以盛泰仕家室外 景观工程为例 摘要:安居房景观是以最小的资源和成本投入,获得生态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同时还满足居民合理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本文针对安居房的景观特性及设计目标 进行了分析,以盛泰仕家室外景观工程为例,探索了安居房景观的项目应用实践。 关键词:安居房;景观设计;性价比 前言 安居房是指直接以成本价向中低收入家庭和引进人才出售而建设的住房。由 于受保障政策、需求对象和投资成本等因素影响,低成本成为安居房景观设计的 客观制约条件。在有效控制成本的前提下保证安居房景观中刚需且与居住品质相 关的部分,成为安居房园林景观设计的要点难点。因此,本文以盛泰仕家室外景 观工程为例,探讨可落地、可持续且具有人文气息的安居房景观设计。 1 安居房景观设计的重要作用 安居房景观的本质在于因地制宜开发空间,节约土地和节约水资源,以最小 的资源和成本投入,获得生态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安居房景观 建设目标。安居房景观就是节约型景观,不仅意味着减少对景观建设的初始资源 投入,降低景观建设的成本,还要建立景观生态内部循环体系,实现景观生态系 统的服务功能多样化与效益最大化。 2 安居房景观设计的目标 安居房的居住区景观设计最根本的目标就是创造出一个符合自然现状,考虑 到住户的审美需求,同时又兼具实用功能等人性化景观。在安居房的建设背景下,研究如何在低成本以及功能适用性前提下创造和谐的景观环境是我们努力追求的 目标。

3 安居房景观的研究内容 3.1注重文化内涵的延续 安居房景观可以看作是一种文化内涵,它体现着当地文化和居民的审美水平,由浓郁的地域文化和优美的景观和谐共生的。未来的安居房景观设计更多的是挖 掘地域特色,延续区域特色文化,在此基础上确定设计目标与定位,对安居房园 林景观的规划设计做深入研究。 3.2注重经济效益,加强成本控制 安居房景观与商品房景观的区别在于成本控制,商品房为了销量可以设计华 丽而独特的景观,而安居房不具备金融属性,在造价方面受到局限。在低成本的 限制下,营造和谐、舒适宜人的景观环境,这将是对景观设计者的一大挑战。 3.3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安居房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景观设计应 以居民的行为和需求为基础,设计之前要了解该地区居民的生活习俗,并结合景 观相关专业设计考虑,促进景观绿化与居住者的生活融合。安居房的景观绿化应 关注居民的身心健康,前期须对植物品种进行调研筛查,不可选用有毒或者容易 引起过敏的植物,尽量使用本地乡土树种[1]。 4 安居房景观设计的应用实践--以盛泰仕家为例 4.1项目背景 盛泰仕家安居房项目为海口市2022年度第二批重大项目,也是目前海口市 最大的安居房项目。项目总投资约25亿元,总建筑面积33.85万平方米,提供 约2329套安居住房,为江东新区及大学城的人才,包括教师提供安居房。 4.2项目概况

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新理念

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新理念---《滕绍华》作者:卜一峰.Cute.™ 住宅在规划、建筑、装修设计等方面都有完备的国家规范,在这些方面也有不胜枚数的成功实例和典范,这都是我们在实践中必须遵循的规范和学习的楷模。本文拟就住宅区规划设计的新理念、住宅建筑设计的细节思考、住宅装修设计的本源等问题进行探索,以寻觅住宅建设的新趋向,研讨住宅设计的超前性和适用性。 住宅区的规划设计因经济社会、自然历史、风土民情、地域气候、政治 宗教等诸多因素的不同而千差万别。在此仅对当代大中城市的住宅区规划设 计中新的取向、一般性的发展规律,略举其中的一些较为普遍关注的观点, 与同业专家讨论。 1、规划理论的创新 居住区在整体结构的架构上有了许多新的突破。首先,“居住区----居住 小区----居住组团”的三级组织结构的单一模式已被打破,依业主的生活水 平、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等特点为主题的居住社区受到欢迎,尤其是健身、 健康型的社区楼市红火;其次,单一居住的区域规划遇到挑战,居住与从业 相结合的区域规划开始萌生,这种模式可以解决一部分居民就近就业问题, 同时也解决了所设产业的就近招工问题,并可减小城市人流交叉对交通的压 力;再有,对集中规划大面积的居住区提出质疑,居住区过小配套项目发挥 不出作用,但居住过大也会造成上、下班时城市干道的单向交通负荷过重, 以及商品房销售困难等问题;高层和超高层不应作为居住区的景观点缀,因 为高层不但居住不方便,还会将高空强风引至地面及热岛效应等环境灾害问 题。为此,许多城市已不再建造高层住宅;住宅区的交通组织影响居住质量, 路网规划应给住宅建筑以好的朝向,干道应以东西向为主,使楼间距加大, 居民的视界开阔。甬道以南北向为主,山墙间距小不影响使用与视觉。进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