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安吉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复旦版)

浙江省安吉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复旦版)

浙江省安吉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复旦版)
浙江省安吉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复旦版)

第一章旅游规划总则

第一条本规划是九七《安吉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修编。

第二条本规划以物质规划为主,以战略为框架,产品为基础,重点构建安吉县旅游产业框架、旅游城市框架,跨地域分析安吉

县旅游产业发展定位及未来发展趋势,确定未来安吉县旅游

产业发展模式。

第三条本规划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坚持以加快

发展为主题,经济结构高歌为主线,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

动力,景区景点优化建设和旅游商品开发为重点,提高安吉

旅游的国际化水平、实现与国际接轨为目标,拉动消费为导

向,高起点、高标准构建安吉县旅游产业体系,开发富有特

色的旅游新品和精品,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长三角大开发战略

和安吉县建设三张城市名片的机遇,积极实施旅游强县战

略,发挥市场调节和政府主导两个作用,壮大旅游产业的经

济规模和产业规模,进一步提高旅游产业在全县国民经济中

的贡献份额和地位,保持安吉旅游在国内的领先地位。

第四条本规划为《旅游规划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GB/T18971—2003)规定的县级旅游业发展规划。

第五条本规划范围为东经119o14’~119o53’,北纬30o23’~30o53’之间1886.34平方公里的安吉县县域。

第六条本规划期限:

近期:2003——2005年重点突破和产品转型时期

中期:2006——2010年全面推进时期

远景:2011——2020年持续稳固时期

第七条本规划确定的安吉县旅游产业总体发展目标为:

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中国竹乡生态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中

国竹乡(旅游)第一县。

第八条本规划依据为:

《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5年、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

《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旅游规划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

《浙江省旅游业1998-2003年发展规划》及《2004-2010年发展纲要》

《浙江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

《湖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安吉县风景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安吉县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第九条本规划编制的原则:

生态立县原则

高起点原则

产业联动与协调发展原则

重点突出原则

地方特色原则

文化品位提升原则

第二章旅游发展现状

第十条安吉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北界长兴县,东与湖州市、德清县相连,南与杭州市余杭区、临安市接壤,西与安徽省宁国

市、广德县毗连。距上海223公里,杭州65公里。

第十一条县境的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间凹陷,东北开口。山地和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60%以上。山地分布在县境南部、东部

和西部。丘陵主要分布在县境中部。平原主要分布在西苕溪

两岸河漫滩。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

量充沛,四季分明。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树与亚热带针阔

叶混交林为主,竹类资源丰富,以毛竹为主构成“竹乡”特

色。

第十二条安吉县历史悠久,是浙江省最早的郡治所在地。全县现有人口约45万人。总面积为1886.34平方公里,辖10镇5乡1

开发区。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61.3亿元,增长率12.1%。

第一产业占14.8%,第二产业占51.8%,第三产业占33.4%,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第十三条安吉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主要表现为:

一是旅游发展氛围浓郁,旅游兴县形成共识;

二是旅游业产出大幅度提高,发展速度加快,持续保持增长

势头;

三是旅游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四是风格突出,特色鲜明,竹乡生态旅游形象凸显;

五是旅游管理机构日益健全,行业管理力度不断加强。

第十四条存在的突出问题有:

一是旅游开发总体水平不高,低层次重复现象严重;

二是管理体制不顺,旅游企业结构松散,经营机制欠活;

三是市场促销薄弱,对重点和新的客源市场预见和研究不

够,缺乏广度和深度;

四是旅游商品开发缺乏力度,设计、生产、销售滞后,收入

偏低;

五是旅游产业链短,产业化程度不高;

第十五条影响安吉旅游产业发展的六大因素:

一是部分领导和部门重视不够,方法不当,没有做到按县委

县政府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来建设,组织、人员、经费不能

完全到位;

二是景区景点老化问题突出,缺乏持续的创新动能;

三是景区景点分散,规模偏小,产品雷同,组合度差,没有

形成跨景点、跨区域综合性的大的蓝筹旅游景区产品,在国

内外市场缺乏核心竞争能力;

四是视野不够开阔,对安吉的旅游优势依旧较多停留在自然

资源上,未能像“黄浦江源”那样,进一步挖掘安吉特色优

势资源;

五是局限于国内市场,未能实现与国际接轨的目标。

第三章旅游资源评价

第十六条安吉县旅游资源分属8个主类、27个亚类、80个基本类型。

主类拥有率100%,亚类拥有率87%,基本类型拥有率

52%。415个资源单体中八大主类分别为:遗址遗迹类22

个,旅游商品类17个,建筑与设施类168个,水域风光类

44个,地文景观类87个,人文活动类25个,生物景观类

48个,天象与气候景观类4个。

第十七条415个资源单体中,属于优良级的单体有66个,占所有单体总量的15.9%;属于普通级旅游资源的单体有330个,占

单体总量的79.52%;属于等外级旅游资源的单体有19个,

占单体总量的4.58%。其中,五级旅游资源单体4个,四级

旅游资源单体13个,三级旅游资源单体49个。

第十八条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以南部乡镇最为丰富,有217个,拥有64个基本类型;中心区和北部乡镇的类型丰度相近,分别

拥有89个和95个单体以及38个和37个基本类型。

第十九条安吉县旅游资源总体上呈现以下四个方面特点:

一是旅游资源分布广泛,覆盖全县;

二是旅游资源分布集聚性好,精品资源相对集中;

三是旅游资源类型南北有别,呈显著地域性特征;

四是旅游资源类型繁多。

第二十条安吉旅游资源总体评价如下:

资源优势:

旅游资源总体基础较好,具备发展旅游所需的资源基础和资

源要素;

竹乡资源优势突出,主旋律鲜明;

资源集聚组合较好,山水自然与人文兼容;

生态环境一流;

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旅游资源吸引力较强。

资源劣势:

与周边地区存在雷同、相似现象;

资源禀赋缺乏突出优势,总体愉悦度一般,观赏性不强;

总体奇特度不高,缺乏精品个性资源。

第二十一条安吉旅游资源开发应采取以下五个方面策略:

资源整合策略;

市场导向策略;

主题串线策略;

文化提升策略;

智力导入策略。

第二十二条未来安吉县旅游资源开发的基本思路为:

一是加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资源间的交融配臵;

二是对那些具有垄断性的优势资源在认识上、宣传力度上进

一步升华和深化;

三是将优势旅游资源纳入全省、全国乃至国际大市场中,形

成具有垄断性而又符合旅游者强烈需求的旅游产品;

四是“固旧培新”,重点对已经开发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

发。对于自然旅游资源,总体上应采取控制政策,避免遍地

开花,严格控制一些雷同、品位不高的自然旅游资源开发。

第四章旅游发展战略

第二十三条安吉县旅游产业发展背景为:

旅游已成为世界上发展势头最为强劲的产业;

中国旅游业快速发展,在世界旅游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

作用;

长三角旅游圈正在崛起并凸显龙头地位

第二十四条安吉县旅游产业发展趋势为:

旅游产业前景继续看好;

青年学生市场、女性市场和银发市场呈增长趋势;

商务、休闲、度假、娱乐占据市场主导,成为最具增长潜力

的产品;

生态旅游一支独秀,文化旅游蕴藏契机,主题旅游成为时尚。第二十五条安吉旅游产业发展优势与机遇表现为:

旅游资源生态优势明显,综合优势突出;

旅游先发优势明显,“中国竹乡”形象鲜明,品牌突出;

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为安吉旅游发展提供了新的发

展平台;

2006年“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安

吉旅游提供了市场契机。

第二十六条安吉旅游发展的劣势与挑战表现为:

长三角区域竞争激烈,部分项目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

争现象突出;

竹旅游资源自身的参与性、娱乐性、奇特性、丰富性不

强;

缺乏个性突出、具有很强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旅游产

品;

远程市场知名度不高;

主要机遇是利用其资源优势进行明确的市场定位。

第二十七条安吉未来旅游发展愿景:中国竹乡休闲度假第一县。

第二十八条根据安吉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国际国内旅游业蓬勃发展态势,安吉旅游业发展目标及战略的部署和确定将以两个“新视

野”为依据。

一是“国际新视野”。将安吉旅游业放到国际的高度,世界

的视野,瞄准国际目标,切实推进旅游产业的国际化进程,

实现安吉旅游与国际市场和国际水平的接轨。

二是“发展新视野”。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进一步强化

安吉旅游在湖州市的中心地位和龙头作用,确立安吉旅游在

浙江省乃至全国的先进地位。

第二十九条规划近期(2003-2005年)目标为:

长三角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和生态养生的“后花园”,旅游

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

全县旅游收入期末达到8亿元/年,旅游收入占GDP的10%

以上。

第三十条规划中期(2006-2010年)目标为:

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休闲度假旅游胜

地;旅游成为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

旅游收入期末实现20亿元/年,旅游收入占GDP的

16%以上。

第三十一条规划远期(2011-2020年)目标为:

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竹乡休闲度假旅游胜地,旅游成为国

民经济中重要的主导产业和主体产业之一,旅游收入期末实

现40亿元,实现比上期末翻一番。

第三十二条为实现上述目标,安吉旅游业发展应采取以下三大战略:一是坚持实施特色旅游发展战略。突出安吉竹乡和生态两大

特色。

二是坚持实施品牌战略。加强旅游精品建设,实现全县有3

-5个全国一流、世界闻名的名牌旅游景区,使安吉旅游在

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上有较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是坚持客源市场多元化发展战略。提高安吉旅游产品的知

名度和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占有率。

第三十三条安吉旅游发展战略重点为“12345”工程:

“1”就是瞄准一个国际目标,把安吉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

名的国际型竹乡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2”就是突出竹乡生态和竹乡文化,引导旅游六要素围绕

这两个方面做深、做精。

“3”就是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生态(保健)养生和商

务会议为安吉旅游产品发展重点。

“4”就是构筑完整的安吉竹乡(海)风光、竹乡生态、竹

乡风情与竹乡文明四大特色旅游板块。

“5”就是抓好五项重点,一是优化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结

构,培育壮大旅游产业;二是深化旅游体制改革;三是构筑

一个旅游人才建设高地;四是强化旅游宣传促销活动;五是

创造良好的旅游发展环境。

第三十四条安吉旅游发展战略措施:

总体思路:文化扩容;资源整合;档次提升;产品接轨。

具体措施:

一是以景区建设为重点,建立一个由二三个世界级影响、五六个国家级影响、一大批区域级影响的金字塔景区产品梯队体系。

二是重点推出13个旅游品牌,作为发展安吉旅游产业的目标市场和营销主题:风景旅游品牌、风情旅游品牌、历史文化旅游品牌、书画旅游品牌、农家乐(农业)旅游品牌、体育旅游品牌、节庆旅游品牌、生态旅游品牌、保健旅游品牌、宗教旅游品牌、自助游旅游品牌、度假旅游品牌、工业观光旅游品牌。

三是注重旅游形象塑造,打好安吉旅游三张名片(中国竹乡、黄浦江源、昌硕故里)。

四是以江南天池、竹博园为基础,培育世界级旅游新品项目,重点为中国大竹海、江南天池、江南民间故宫、中华美德文化园、黄浦江源。

五是坚持国际国内旅游并重策略,大力发展以城市居民为主要对象的假日旅游和双休日旅游。

六是确立形象与品牌互动驱动;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融合并重;观光旅游与休闲度假(生态养生)及以商务会议为主的专题旅游三驾马车协调发展的安吉旅游发展模式。

七是提升产品的品位和档次,抓大并小,加大旅游文化建设力度,实现由资源型向产品型的根本转变,增强产品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第五章旅游空间布局

第三十五条本规划确定的安吉旅游总体布局原则为:

重点功能凸显原则;

中心节点原则;

圈层保护原则;

系统化部署原则;

主导因素导向原则;

产品形象(品牌)和特色突出原则;

需求导向原则。

第三十六条安吉县旅游产业总体布局思路为:

以“景区区域化”方式整合零散、小规模的景点景区,形成

大的旅游核心区域。

通过主题、主线、区域配臵方式变“单元分割的条块结构”

为“向心集聚的串式结构”,串起“散落的珍珠”。

以产品为核心线索,结合旅游资源地域组合与优势,进行布

局。

第三十七条本规划确定的安吉旅游发展总体布局为:

“两区一环一中心”。“两区”指天荒坪区和黄浦江源区;“一

环”指民俗风情环;“一中心”指递铺旅游中心。天荒坪区

以竹乡风光为特色,黄浦江源区以竹乡生态为特色,民俗风

情环以竹乡风情为特色,递铺中心以竹乡文明为特色。

第三十八条本规划确立的“两区一环一中心”空间布局在原框架基础上进行充实、调整和提高:

框架调整:将以杭垓为中心的安吉西部纳入黄浦江源体系;

功能调整:强化“一中心”历史文化功能的再造和旅游地位

的提升,实现“两区”(自然)与“一环一中心”(历史文化)

的平衡发展;

内容调整:突出产品主题的挖掘和形象的塑造;

名称调整:为凸现黄浦江源产品形象,将原龙王山区改名为

黄浦江源区;

理念调整:“二区一环一中心”由原来的地理概念、区域概

念、资源概念调整发展为产品概念、主题概念,实质形成以

“一山(指天荒坪山产品,而非原来的地理区域)一水(指

龙王山区的黄浦江源主题产品)一人(指民俗环中的吴昌硕

主题产品)一园(指一中心中的主题公园产品)”四大旅游

蓝筹产品统摄主导的旅游产品空间布局。

布局发展战略为:

做精做强天荒坪;做大做秀黄浦江;做响做亮民俗环;做美

做活一中心。

第三十九条天荒坪区:

以天荒坪风景区为主体,包括递铺镇、天荒坪镇和山川乡所

辖部分单体景区。

存在问题:

缺乏一个鲜明统一的天荒坪旅游产品形象;

雷同现象突出,景区分散,形不成合力;

产品结构单一,产业效益不显。

规划思路:

一是做大天荒坪,突破行政界限及天荒坪现有旅游格局,从

大天荒坪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区域内分散、零乱、弱小的旅

游景点景区的整合与重组,形成一个大的统一的、高品位、

整体的天荒坪蓝筹旅游产品,发挥天荒坪产品的集群效应和

规模效应,培育天荒坪国际品牌。

二是改革现有管理体制,设立天荒坪旅游管理机构,统筹整

个天荒坪的建设、管理和经营。

三是通过设立旅游开发区等系列举措,推进旅游产业链发

展。

四是以完善服务、娱乐、购物、休闲度假设施,融合知识性、

观赏性、趣味性、参与娱乐性为系列举措,推进现有产品升

级换代。

天荒坪旅游产品(区)主题形象:

中国大竹海;竹海风光——“竹海明珠竞风流,山溪涧瀑姿

百态”

功能定位:

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主导功能,兼具娱乐、商务、会议等

多项功能。

建设目标: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竹乡旅游观光及

休闲度假景区,安吉旅游超级蓝筹航母。

第四十条中国大竹海景区

基本思路:

扩大范围,吸收、合并芙蓉谷景区,依托“中国大竹海”品

牌知名度,形成以现中国大竹海景区为主体,芙蓉谷为补充,

其他相关竹海景区为外围,集竹海观光、宗教探秘、休闲度

假、探险娱乐、影视文化于一体的新中国大竹海景区,形成

中国大竹海景区的世界品牌。

主题定位:竹海风光

主题形象:中国大竹海藏龙卧虎地

功能定位:竹海观光休闲度假

具体规划要点:

编制景区总体规划,完成与芙蓉谷景区的重组整合;

建设度假村及度假小屋,推进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发展进程;

开辟以竹子、生态食品为内容的竹筵、美食、竹制品购物一条街;

完善娱乐设施功能,增加竹海奇石、竹海大栈桥等竹海观光

游景点,开展竹林小火车、空中观竹海等活动;

以藏龙卧虎为基础,建设“经典奥斯卡”主题景区;

在竹雕工艺等方面创造几个吉尼斯纪录,增加新的亮点。

第四十一条天荒坪电站景区:

基本思路:增强趣味性、知识性、参与性、娱乐性,提高综

合服务接待能力,改变单一的电站观光的经营格局和市场形

象。

主题定位:电站奇观

主题形象:竹海明珠,江南天池

功能定位:观光,休闲,度假

具体规划要点:

编制总体规划,完善景区产品的观赏性、娱乐性和趣味性,

营造景观氛围,推进度假村建设,塑造“竹海明珠——江南

天池”旅游景区新的产品主题形象;

完善“竹海明珠”产品体系,规划建设集电站观光、休闲度

假、娱乐、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标志性景观“竹海明

珠观光塔”;

建设“天荒坪之光”景点,以观“日光”和“月光”为主,

打响天荒坪“光”系列产品;

落实天荒坪二期项目,形成“双龙戏珠”格局。

第四十二条藏龙百瀑景区

基本思路:合并藏龙百瀑、大溪农家、白茶谷三个景区,统

一打藏龙百瀑品牌,形成一个以溪涧瀑布观光为主题和特

色,集休闲度假、商务会议、农家休闲美食、白茶文化体验

于一体的新藏龙百瀑景区。

主题定位:藏龙百瀑

主题形象:溪涧瀑布清幽世界

功能定位:竹乡瀑布观光农家休闲美食白茶文化体验

规划要点:

编制总体规划,提高档次,扩大规模,加强管理,增强景区

的综合实力;

挖掘瀑布景区的文化内涵,建设瀑布文化长廊,形成藏龙百

瀑——瀑瀑不同、瀑瀑有内涵、瀑瀑有景致的格局;

实现瀑布观光手段和角度的多样化,对一路宣泄的山涧溪水

进行景观的主题提炼,如灯光水景、音乐水景、休闲水景;

加强对大溪农家乐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改善住宿条件和档

次,形成简洁、休闲、独特的特点;

发展白茶谷景区(点)以白茶为主题的观光、休闲、美食、

度假、娱乐、探秘旅游。

第四十三条竹博园景区

规划思路:景区精品化,景点精致化。

主题定位:竹子

主题形象:竹子王国

功能定位:竹子博览,教育基地

具体规划要点:

重组五大功能分区,使各功能分区主题更趋合理,形象更加

鲜明。

增加景区景观小品,进一步丰富竹休闲区。

第四十四条灵峰景区

基本思路:以“灵”为特色和主题,重新串连各景点。

主题定位:灵

具体规划要点:

突出灵峰山之“灵“,围绕“灵”字做文章,形成灵峰、灵

寺、灵泉、灵竹、灵池、灵岩景点系列;

营造灵峰山“灵”的氛围和环境,辟建灵峰宗教生态园。

依托竹林七贤文化背景,增加竹林七贤景点。

第四十五条休闲产业社区

基本思路:以产业链为中心,产业园区建设为平台,接待服

务中心建设为契机,天荒坪镇政府为中心,整合余村、姚家

大院等景区(点),规划建设集休闲、度假、产业于一体的

天荒坪休闲产业社(园)区。

主题定位:休闲度假

功能定位:休闲度假基地,旅游产业园区,游客生活社区,

接待服务中心

具体规划要点:

规划设立天荒坪旅游社区,集聚旅游产业链,为旅游企业发

展提供平台;

建立天荒坪旅游服务中心;

以余村、姚家大院为基础,建设天荒坪休闲度假旅游基地。

第四十六条黄浦江源区

基本思路:以龙王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为基础,以黄浦江源为

旗臶,扩大范围,合并安吉西部云龙山景区(点)、深溪景

区(点)、大汉七十二峰景区、竹海天桥景区(点)、统里红

石崖景区、马鞍山景区和西溪等景区,统一打黄浦江源牌,

形成一个统一的以黄浦江源为品牌形象的旅游产品景区集

群。

规划方向:发展以科考、休闲、度假、自然风光欣赏、探秘、

登山、生态养生为主要形式的竹乡生态特色观光休闲旅游。

以黄浦江源为品牌吸引力,引领以龙王山为中心的安吉西部

地区旅游发展,凸显黄浦江源文化和生态的个性特点。

主题概念:自然生态

主题形象:黄浦江源

功能定位: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康体娱乐、保健养生

建设目标:高山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保健养生旅游胜地,以

及生态环境教育基地。

第四十七条龙王山景区

主题形象:黄浦江源

功能定位: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科普考察,保健养生

具体规划要点:

做好黄浦江源及“竹乡生态”两篇特色文章,规划设计相关

项目和产品。

积极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加强核心区保护,严格控制项目建

设,控制环境容量,防止水土流失;在试验区开展生态旅游

的整个过程中,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云龙山景区(点):

利用大小石屋,构思主题,建成以岩洞、山地景观为特色的

观光游览区。

深溪景区(点):

策划主题,拓展旅游内容和空间,开辟茶园、果园,发展农

业观光旅游。

竹海天桥景区(点):

以双鱼塘水库和高峰庵自然村为基础,发展水上旅游及高山

农业观光、休闲避暑旅游。

红石崖景区(点):

利用景区纯洁清丽的自然环境和颇具特色的红石崖景观资

源,以幽谷嶂岩、蓝天碧水、森林野趣的观光和登山为主要

吸引点,发展竹乡农家风情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

大汉七十二峰景区:

以竹海风光、溪流瀑布、高山民居为依托,建成以高山山地

观光、休闲度假为基本功能的旅游胜地。

第四十八条休闲度假基地

功能定位:旅游观光、保健养生、休闲度假

建设目标:长三角首屈一指的竹乡生态、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安吉接轨上海休闲度假旅游基地。

规划思路:以黄浦江源区为中心,以安吉生态旅游为依托,

以国内首家“生态旅游学院”为组织形式,建构安吉休闲度

假基地基本框架。

战略布局框架及主要措施:

利用安吉生态农业观光优势,结合农产品基地建设,规划建

设生态农业观光型休闲度假产品基地;

以天赋度假村、石语潭度假村、大竹海度假村等为依托,发

展一批以会议商务为主题的休闲度假产品;

结合天荒坪、报福、山川、章村、鄣吴等地的“农家乐”项

目,建设农家乐度假休闲基地,以及老年疗养型度假休闲基

地;

建设以递铺为中心的城区休闲度假基地;

依托黄浦江源区的生态优势,建成安吉休闲度假旅游基地。

马鞍山石壁景区(点):以休闲养生为主题,建成安吉养生

旅游基地。

狮子山西溪景区(点):以西苕溪探源为其发展旅游业的主

要亮点。

唐舍关景区(点):建设老年度假公寓。

尚梅森林迷谷生态公园:发展为以休闲健身为主的运动型游

乐园,辟建野营、攀岩、迷谷赛车场、跑马场等体育活动设

施。

第四十九条民俗风情环

指安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旅游环。包括安吉中部、北部地区

的递铺、孝丰、高禹、良朋、鄣吴、晓墅、昆铜、溪龙等乡

镇。

总体思路:通过对昌硕名人文化、邮驿文化、黄浦江源文化、

安城文化、孝文化以及竹文化和茶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合,

形成以鄣吴、孝丰为区域重点,昌硕故里、江南民间故宫、

递铺驿站广场、江南竹乡风情主题园为产品重点的民俗风情

旅游环。

主题定位: 竹乡风情

功能定位:文化观光、教育娱乐、学习体验。

主题形象:艺术大师的故乡,民间故宫的摇篮,美德教育的基地。

建设目标:中国竹乡风情旅游第一品牌

布局框架:“一核、一点、一中心”

鄣吴——“一核”:由鄣吴、高禹、良朋三镇构成三角形。主题定位:昌硕故里

功能定位:文化体验、休闲避暑

主题形象:一代宗师的故乡、民间故宫的摇篮

具体规划要点:

设立包括昌硕故居、江南民间故宫、无蚊村等在内的昌硕故里文化旅游区,突出昌硕故里在“民俗风情环”中的核心地位;

以“金銮殿”为基础,策划江南民间故宫这一文化体验型主题旅游产品;

加强昌硕故居、昌硕衣冠冢和修谱大屋的管理和保护;

精心策划和组织安排游览路线,开展以书法和绘画为主要内容的特色主题旅游;

营造书画艺术氛围,开辟具有古镇特色的书画艺术一条街,昌硕艺术步道,设立昌硕艺术学校,举办各种书画艺术活动;对“无蚊村”进行主题策划,建成安吉接轨上海休闲度假、疗养避暑基地;

利用大河口水库及周围众多半岛,开展参与性较强的水上休闲娱乐项目。

建设以竹乡民俗风情表演、竹文化参与体验为主要内容的江南竹乡风情主题园。

梅溪——“一点”:

某景区旅游总体规划课件(doc 72页)

第一章规划总则 一、规划性质 本规划是行唐县牛王寨景区旅游总体规划,是该景区范围内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范围 本次牛王寨景区的规划范围为:东至寺庄村,西连牛下口、程家庄村,北至王下口村,南与邢家庄村相连。总规划面积为6.20平方公里。 三、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二)部门规章、标准规范 ?国家标准GB/T18971-2003《旅游规划通则》 ?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国家标准GB/T17775-2003《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8973-2003 ?《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 ?《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0年报10月26日国家旅游局第12号令发

布)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 1-1999》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WF D5-2000》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9-1996》 ?《机动车辆允许噪音标准GB1495-7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UDC613.3GB 5749-85》 ?《景观娱乐用水标准GB12941-91》 ?《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三)相关文件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河北省旅游条例》(2004) ?《河北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7) ?《河北省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发展规划》(2008-2020) ?《石家庄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2) ?《行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 ?《行唐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20) ?《行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 ?《行唐县志》 ?行唐县旅游与文史资料 ?牛王寨旅游开发相关资料 ?其他相关资料 四、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生态为本,保护优先,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规划,注重可持续发展。依托本规划区内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加大旅游开发的力度,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独特性为卖点,“发展大旅游、建设大市场、形成大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本规划区旅游

三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三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2006年,巅峰智业受三亚旅游产业发展局委托对三亚市进行旅游发展规划。 项目涵盖海南省三亚市,是中国乃至世界热带海洋旅游资源最丰富、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被誉为“中国的度假天堂”,被世界旅游组织称为“中国度假旅游的金字塔尖”。重点规划三亚市1919平方公里行政区域范围,统筹规划“大三亚旅游圈”的乐东县、陵水县、保亭县,概要规划“琼南国际旅游度假协作区”的万宁市、五指山市。项目核心资源包含阳光、沙滩、海水、绿色、空气被誉为三亚五大要素资源。

着重盘点三亚旅游资源,盘活存量资产,聚合内聚能量,努力迎合——激发——引导市场需求,构建三亚旅游吸引物体系,以及相关的产业配套支撑,总体营建国际一流水准的旅游目的地。根据三亚的品牌诉求,针对不同市场层面,设计三亚的旅游形象体系,多维度地营销三亚。高标准地设计三亚的旅游管治和服务体系,使高质度假休闲旅游和品质服务达到最佳的结合。 总体将三亚打造成为一个国际一流水准的,集度假、观光、节会、康体等于一体的,融“山、海、城、田、岛、泉、林、园”于一身的具有鲜明热带海洋文化特色的高品质、高标准、高效益的度假旅游目的地,成为举世闻名的度假天堂。

发展定位于“美丽三亚·度假天堂”。核心创意包括动态资源观:在“新资源观”指导下,对关系到三亚旅游业发展的各类显性资源、隐性资源进行盘存梳理,同时对资源在未来的演变及其现实价值、市场吸引力、开发难易度、投资开发的可能性与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综合分析与评估;核心竞争力模型:深度导入国家竞争力模型分析理论,利用波特“钻石模型”和IMD模型分析,创造性提出“旅游地核心竞争力模型分析”理论研究影响三亚旅游产业的竞争力成长的因素。 在充分研究我国旅游规划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三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海南对三亚旅游发展提出的现实要求,本次规划将采用“三维规划”的概念模式。

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6~2020年)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为了科学、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南通市的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增长和持续发展,尽快把南通建成旅游整体形象鲜明、产业结构优化、服务设施齐全、综合效益较高的旅游强市,依照《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和《旅游规划通则》,编制《南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本规划”)。本规划是南通市旅游发展宏观指导性文件,辖区内各区、县(市)和旅游区在编制旅游发展或旅游开发建设规划时,原则上均应符合本规划的要求。 第二条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南通市行政区域所辖范围,包括南通市区(港闸区、崇川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通州市、海门市、启东市、如皋市、如东县、海安县,总面积8001平方公里。 第三条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06~2020年,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发展阶段。近期:2006~2010年,为重点突破期;中期:2011~2015年,为全面提升期;远期:2016~2020年,为持续(成熟)发展期。 —1 —

第四条规划依据 1.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5; 2.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2003; 3.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4.《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 5.《江苏省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及到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2005; 6.《江苏省沿江旅游发展规划》2005; 7.《江苏省海洋功能区划》(修订)2005; 8.《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004; 9.《南通市城镇体系规划》(2000~2020)2002; 10.《南通市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5。 第五条规划原则 注重效益,重点推进原则;市场导向,持续发展原则;强化特色,打造品牌原则;系统整合,创新经营原则;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原则;适度超前,运作可行原则。 —2 —

旅游开发规划三个案例

阳山文化地质生态休闲景区总体规划批 本次规划范围西起大阳山,东至狮子山,北起锡陆公路-阳中路,南至桃源路,总面积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为以阳山水蜜桃产业为依托,以大阳山为空间载体,以阳山桃文化生态观光园为核心,以生态山水、田园风光、休闲度假旅游为特色的都市农业中心核。 规划以中国园林拓扑向心的传统布局结构,依山抱湖安排各功能区块;功能分区主要为自然山体景区、宾馆区、商业街区、企业家会所、农家乐、旅游度假区、生态社区、桃园社区、生态桃林观赏区等;主要用地为旅游设施用地、生态观光园用地、居住用地、公建配套用地等。

宗教遗产文化的开发——以空相寺禅宗文化开发为例 文化往往是一个景区的灵魂所在,因此也就成为了景区在进行旅游开发过程

中要塑造的一个核心所在。我们在对于这些拥有这核心文化的进去在开发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对于这一核心文化的打造,在这一过程中“忠于文化、挖掘文化、支撑文化”就成为一种可行的开发思路。 本文将以空相寺景区在旅游开发中对于禅宗文化的塑造为例,对“忠于文化、挖掘文化、支撑文化”这样一种开发思路进行一个简单的阐述。 一、背景介绍 空相寺古称定林寺,俗称西山寺。因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李村乡境内熊耳山下,故又称熊耳寺,空相寺建于东汉永平年间,是我国建筑时间较早的寺院之一,素有“陕郡之圣地,天下之名蓝”的美誉。公元526年,南北朝时期,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来到中国,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创立中国禅宗,被后人尊为“禅宗初祖”。公元535年,初祖又来到熊耳山下的定林寺传法,次年在此圆寂,终年150岁。公元538年,众僧徒为纪念达摩初祖,又建造了达摩造像碑。寺院历代都有维护和扩修,但是,寺内大部分建筑,自抗日战争以来,或毁于战火,或人为破坏,寺院原貌已荡然无存。 目前空相寺的建造主要是在1994年由释永信大和尚力促恢复空相寺为正式宗教活动场所之后逐渐恢复建设的,目前已经完成山门殿、接迎殿、达摩殿、达摩墓的修建。 二、文脉研究 笔者认为对于景区核心文化的一个文脉分析正是文化开发中“忠于文化”、“挖掘文化”的一个必由之路。依靠对于这种文化具有针对性的分析,一方面可以帮助景区开发中始终把握住景区核心文化的真实性,同时在这样一个文脉追寻、梳理、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将文化进行有效扩展、剔除糟粕。 一种核心文化往往涵盖了十分丰富的内容,如果对其全部进行开发设计,反而适得其反不能够把握住文化的精髓,通过文脉研究这样一个过程,我们可以把握住景区核心文化的关键所在,在这些关键点上“顺藤摸瓜”最终挖掘出最具有代表性和表现力的文化特征。 在对空相寺禅宗文化文脉研究中,我们梳理出以下几个关键点所在:

广州市白云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广州市白云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旅游策划方案 第一章现状与发展条件分析 一、白云区概况 白云区是广州市10个城区之一,因其境内有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而得名。位于广州市城区的北部,东邻增城区市,西界南海市,南连荔湾、越秀、天河、黄埔等4个城区,北接花都区和从化市。全区面积1042.7平方公里,2000年末全区常住人口84万,流动人口约90万,行政区辖12个镇,15条行政街。 白云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1.8度,年均降雨量为1655毫米,境内兼具有多种地貌,东部和东北是丘陵地区,有广州市(原八区)最高峰帽峰山(海拔534.7米)和著名的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山丘坡度平缓,林木茂盛,果树如海,大小水库山塘遍布,湖光山色。风景宜人。中部为广花平原,西部是珠江水系,河网交织,珠江西航道,巴江河及流溪河流经境内,既得灌溉之便,更得航运之利,其中流溪河更是广州市民主要的饮水源。 改革开放以来,白云区凭借锐意进取的开拓精神、优越的区位和丰富的资源条件,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0年,全区GDP127.53亿元人民币,比1995年翻了一番。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经营从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向龙头带动的集约经营转变,产业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工业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新一代企业群体逐步成长,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带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主要力量。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各类商贸专业市场不断发展壮大,旅游业、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中介等行业兴旺发达,第三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骨干。目前,全区三大产业比例为16:38:46。 二、旅游发展评价 (一)现状评估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全国和广州市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白云区立足优越的区位、便利的交通、宽广的地域空间和组合良好的旅游资源等优势,积极开拓旅游业务,建设酒店宾馆,开发景区,拓展旅游市场,走上了旅游发展之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尤其是"九五"时期的大发展,白云区旅游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初步形成旅游产业体系,进入初步发展到加速发展的转变时期。 1、旅游接待设施日益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经过20多年的奋斗,白云区旅游业已经初步形成产业体系。标志是旅游接待设施日益完善,旅游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旅游要素逐步发育。到2000年底,全区共有住宿设施195家,客房11000间,床位22000张,纳入旅游统计范围的酒店80座,其中星级酒店15家。旅游餐饮方面,随着经济及广州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区内餐饮资源得到利用,现有各类酒家、餐馆网点2000家,较具规模和档次的60家,其中定点餐馆4家,近年形成的新广从公路饮食长廊最具特色,该区域聚集了20多家上规模上档次的特色餐馆,成为"食在广州"的旅游强势产品的组成部分。旅游购物方面,随着广清路综合批发市场、黄石路汽车汽配市场、梓元岗皮具市场、机场路化妆品市场等商业街和专业批发市场的建成,日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消费市场。以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东方乐园和广州新体育馆、白云山风景区为代表的众多游乐场所,可满足市民和游客的娱乐要求.目前,全区"行、游、住、吃、购、娱"旅游六要素基本配套,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2、各类旅游资源得到初步利用和开发,旅游产品开发正在从观光产品为主向观光与休闲度假、生态相结合过渡。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九十年代以来,白云区逐步开发了以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东方乐园、萝岗香雪公园等为代表的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和游乐场所,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的观光、游乐和休闲度假的旅游产品系列。农业生态旅游项目也得到-定发展,并成为适应现代旅游发展的特色旅游产品,亲亲农庄,广州绿田野生态教育中心、明兴农业基地、广州水果世界等,经过包装和推介,已成为新的旅游热点。具有白云区特色的山野蔬菜和田园风味等也逐渐发展成为吸引广州市民及四方游客的

大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大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作者:yumiao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1011 更新时间:2008 年05月22日 以浪漫和时尚打造都市旅游创新驱动力 一、多维视角剖析大连 从区位角度看:大连是辽东半岛的龙头、东北的窗口、京津的门户、东北亚的重要节点,将在打造东北无障碍旅游区、加速环渤海区域联合、促进东北亚国际旅游圈形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从市场角度看:大连位于东北和环渤黄两大经济快速增长区域的结合部,是旅游需求最旺盛的区域之一;毗邻的韩、日、俄是目前中国前三位入境旅游客源国,潜在入境客源市场规模巨大。 从资源角度看:大连荟萃城、海、港、湾、岛、林、泉、山、河等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且其品质优越,组合优势明显。 从文化角度看:悠久的历史赋予大连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齐鲁文化与海洋文化的交融赋予大连民风淳朴、大气豪爽的个性特征;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和大连城市的发展更赋予大连“创新进取、引领潮流”的时代精神。大连将成为一座开放名城。 从国际视野看:国际化都市往往都是旅游名城。积极建设与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相匹配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将成为新时代大连发展的重要举措。

从发展成就看:大连旅游已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塑城市品牌,后创旅游品牌,成功创造了以整个城市为载体和核心吸引物的旅游发展模式,成为中国超常规发展旅游的城市典范。为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塑造了一个范例。其内涵体现为:理念超前,品牌拉动,政府主导,持续创新,合作多赢。 从问题困难看:旅游空间布局南重北轻;旅游供给体系有待优化和升级;管理体制有待理顺,旅游企业体量不大,运行机制有待完善;旅游人力资源培育滞后于旅游业发展,旅游科教和智业有待加强;旅游淡旺季明显;陆路交通的制约问题依然存在。 总之,大连旅游已经走过了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初级阶段,处于全国前列,正步入以提质增效为特征的关键转型和战略提升阶段。面临四大转型:由以城市及周边资源为依托的旅游向全面拉开骨架的大区域旅游转型;由粗放型开发向精品化、集约化开发的转型;由观光产品体系为主导向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和主题文化旅游为主导的复合产品体系转型;由国内著名旅游城市向东北亚滨海旅游中心城市和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转型。 区位分析图

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山西省“十一五” 旅游产业进展总体规划 (审定稿) 山西省人民政府 托付单位:山西省旅游局

编制单位:国家发改委国土地区经济所旅游规划中心 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请山西省旅游局填写) 编制组专家成员名单: 总顾问:魏小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家旅游局原司长组长:石培华国家发改委国地所旅游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助理:江五七国家发改委国地所旅游中心访问学者、硕士、讲师 杨宏伟山西大学商学院旅游系主任助理、讲师、硕士 毛成刚山西财经大学讲师、硕士 魏诗华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专家:李南中国旅游协会常务理事、报刊协会秘书长全华东北财经大学旅游系主任、博士后、教授 董恒年北京联合大学都市与环境学院,博士,副教授 丁刚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博士,研究员 郭亚军西北大学旅游系,讲师,主任助理

张豪禧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付磊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进展研究院,院长,博士 宋建军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研究员,博士 陈龙桂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研究员,博士 朱世铭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研究室副主任 鲜宏利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访问学者,高工 专项规划组 组长:石培华国家发改委国地所旅游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常洪林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院总规划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成员:邱于皙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常华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王振清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 贺素雯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方磊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

旅游规划经典案例集锦15

旅游规划经典案例集锦15

以经营城市的手法,打造“旅游名城”许昌市城 市旅游发展的创新策划 2012-03-24绿维创景李明伟林峰标签: 独辟蹊径,打造旅游目的地引言:“旅游名城”城市经营与旅游产业新整合 优秀旅游城市”的崛起,是我国旅游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成就。但是,城市旅游的深度化要求,城市经营与旅游产业化之间互动的结合,对“旅游与城市发展”这一课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局限于国家旅游局现有的“优秀旅游城市”的评级,已经不足以达到城市经营者(市委书记和市长们)的实际运营需要。 为此,绿维创景提出了打造“旅游名城”的全新目标,这与许昌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产业与经营城市结合的要求一拍即合,形成了《许昌市建设旅游名城与旅游目的地总体策划》的委托项目。经过半年的努力,策划成果于2006年11月8日通过评审,专家组和许昌市给予成果高度评价,使我们对“旅游与城市发展”这一课题的探索,落地开花。 对于任何一任政府而言,如何加速城市化进程,

提升城市竞争力,打造城市形象名片,提升第三产业比重,始终都是第一位的工作;旅游要为此做出贡献,并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产业,才可能成为一把手真正重视的事情。林峰博士今年提出了旅游产业与城市经营整合的新理念(7月24日中国旅游报《城市经营中的旅游方略》),必须把旅游产业的发展,纳入城市经济工作的主渠道中,成为党政工作的主流方向,旅游产业发展才能有突破。 “旅游名城”,正是这一整合的成果。 对于大多数已经成为“优秀旅游城市”的地区来说,“旅游名城”可能正是你可以选择的新目标和新模式! 一、独辟蹊径,打造旅游目的地 1、许昌现状旅游欠发达、缺少周边支持、资源不足 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城市群中的重要工业城市。经济发达,城市环境良好,文化积淀深厚,曾为汉魏时期故都,是中原五大古都之

安徽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2012—2020 省旅游局 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规划设计院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论 (5) 一、规划背景 (5) 二、规划围 (5) 三、规划期限 (5) 四、规划依据 (5) 五、规划原则 (6) (一)全局化视野 (6) (二)差异化定位 (6) (三)市场化导向 (6) (四)可持续发展 (7) (五)协调化发展 (7) 第二章基础分析 (8) 一、资源分析 (8) (一)资源丰富,组合度好 (8) (二)生态良好,尺度丰富 (8) (三)文化突出,主题鲜明 (8) (四)利用不够,转化不足 (9) 二、市场分析 (9) (一)总量快速增长 (9) (二)结构稳中有变 (9) (三)消费形式多元 (9) (四)区域发展不平衡 (10) 三、产业分析 (10) (一)统筹力度持续加大 (10) (二)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10) (三)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10) (四)一体化程度相对较低 (11) 四、机遇与挑战 (11) (一)发展机遇 (11) (二)面临挑战 (11) 五、分析结论 (12) 第三章战略与目标 (13) 一、总体思路 (13) (一)发展思路 (13) (二)发展任务 (13) 二、发展战略 (14) (一)加快产业资本聚集 (14) (二)实施目的地升级 (15) (三)完善旅游公共服务 (16) (四)强化旅游形象推广 (17) (五)遗产保护与创造 (17) (六)区域旅游一体化 (18)

(一)总体目标 (18) (二)分期指标 (19) (三)产品建设 (19) 四、分区目标 (20) (一)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区 (20) (二)皖江城市带旅游区 (20) (三)经济圈旅游区 (21) (四)皖北旅游区 (21) 第四章布局与产品 (23) 一、空间布局 (23) (一)三心引领 (23) (二)四片联动 (24) (三)十区聚集 (25) (四)六环联通 (30) 二、旅游产品 (31) (一)旅游精品体系 (31) (二)重点旅游线路 (36) (三)产品支撑体系 (39) (四)产业融合发展 (49) 三、各市发展指引 (50) (一)市 (50) (二)市 (51) (三)市 (52) (四)市 (54) (五)市 (55) (六)市 (56) (七)亳州市 (57) (八)市 (59) (九)市 (60) (十)市 (61) (十一)市 (62) (十二)市 (64) (十三)池州市 (65) (十四)市 (66) (十五)市 (67) (十六)马市 (68) 第五章服务要素 (70) 一、旅行社业 (70) 二、旅游交通 (70) 三、旅游住宿 (71) 四、旅游餐饮 (72) 五、旅游娱乐 (73) 六、旅游购物 (74)

乡村旅游规划案例集

乡村旅游规划案例集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远景近年来也不断丰富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经验,对行业动态和相关政策法规也认真学习,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乡村特色休闲及景观建筑设计、乡村游乐项目策划、农家乐升级、民俗村度假开发、古村落文化休闲开发、农业生态园打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成功拓展休闲农业园区策划、特色农业观光主题园区、休闲农业博览园、特色采摘度假区、新农村整体规划设计、新农村风貌设计、乡村旅游景区规划、乡村主题度假区规划、乡村会所、温室建筑设计等等。 国外案例: 一、法国普罗旺斯,拥有最丰富的乡村度假地 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普罗旺斯不仅是法国国内最美丽的乡村度假胜地,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度假人群。普罗旺斯的特色植物——薰衣草机会成为普罗旺斯的代名词,其充足灿烂的阳光最适合薰衣草的成长,因此,游客不仅可以欣赏花海,还带动了一系列格式薰衣草产品的销售。除了游览,其特色美食——橄榄油、葡萄酒、松露也是享誉世界。还有持续不断的旅游节庆活动,以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和艺术氛围,不断吸引来自全球的度假游客。 二、澳洲葡萄酒庄园,乡村产业与乡村旅游的完美结合

澳洲乡村葡萄酒庄园已成为澳洲本地及世界旅游市场的热门度假项目之一。最具特色的当然还属其葡萄酒酿造业,澳大利亚的葡萄酒蜚声海内外,以口感好、甜味始终,价格实惠著称。游客不仅因葡萄酒而来,也因其特色壮丽的葡萄种植园和庄园城堡的特色景观。葡萄酒庄园还围绕葡萄酒酿造开展了丰富的旅游活动如:葡萄采摘、葡萄酒品尝、参观葡萄酒酿制过程、参加酒艺培训学校等,完美的结合了乡村产业与乡村旅游。 远景案例: 一、康绿鲜生态农业庄园

康绿鲜生态农业庄园位于彭镇沿河坝村,紧邻成新蒲快速通道。占地约929亩,地势平坦,土壤质量较好。气候温和,发展条件较好。远景将康绿鲜以打造集示范、教育、生产、度假、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园区为设计理念。立足生态原则,结合国内庄园的发展形势与优秀范例来进行布图与设计。此次设计灵感主要来自“田园地方”这一传统文化。设计以正南正北,正东正西方向为两条主要景观轴线,外轮廓形似卵圆形的多功能体验区是农庄的核心,象征“天圆”,内部道路系统围绕两条轴线分布,象征“地方”,以此实现外圆内方、天圆地方的分布方式。农庄的种植区栽植模式围绕正南正北、正东正西两条轴线来分布,道路系统围绕整个园区穿插分布,使整个园区感官上更具规模,操作上更科学合理,同时有利于作物接受充足光照,良好的生长。 二、仁寿清见开发示范园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作者:未知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056 更新时间:2008年07月28日规划总论 一、规划功能与性质 为促进山东省广饶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广饶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全县第三产业及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创建节约型和谐社会,促使广饶县成为我国文化旅游先进地区,特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为县级旅游业宏观战略性发展规划,作为广饶县旅游业发展与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指导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山东省内旅游市场及各类专营市场为依托,以打造孙武文化体验旅游品牌为核心,以开发孙武湖文化体验旅游产品为关键,以完善旅游综合服务功能为重点,以营造全县旅游综合环境为支撑,大力挖掘文化及产业旅游资源。 “面向大市场、开发大旅游、发展大产业”,将广饶旅游业发展成为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引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主导地方形象塑造的绿色节约型产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绿色节约型产业。把广饶县建设成为拥有一定国际知名度、全国著名的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 三、规划基本任务 广饶具有旅游区位、地脉和文脉优势,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良好的生态背景,拥有“孙武故里”这一独特突出资源和具有一定特色的地方民俗风情。本规划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回答这样的命题:如何发挥广饶县旅游业发展的优势,特别是挖掘与发挥“孙武故里”的资源优势,在旅游业刚刚起步的广饶县,实现旅游业健康、快速、跨越式发展,促进广饶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广饶资源本底条件较薄弱,自然类旅游资源稀少,人文类旅游资源较丰富,非物质旅游资源较丰富。 一、旅游资源构成分析 五级旅游资源1个(孙武),四级旅游资源2处(刘集支部旧址、吕剧),三级旅游资源6处,二级旅游资源15处,一级旅游资源10处。 二、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1、拥有高品位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2、文脉深厚,唯一性强 3、人文遗迹资源丰富,但挖掘开发不够 4、哑铃式分布格局总体分布不均、南北部相对集中 5、局部资源独特性强 6、孙武湖条件极好,易于打造精品景区 三、周边旅游资源比较分析 (一)周边旅游区 1、齐文化旅游区 2、黄河口旅游区 3. 民俗文化旅游区 (二)关联性特征分析 1. 总体特征:交汇性多于边缘化、合作性多于竞争性 2. 优势分析 广饶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各种文化的交汇使广饶在未来的旅游发展中能与周边旅游文化区左右逢源。对境内黄河口文化、齐文化和民俗文化相关旅游资源的开发即可以走联合发展之路,也可以走依附式发展的路子。

古城(古镇)旅游规划案例:以上津古城旅游总体规划为例

古城(古镇)旅游规划案例:以上津古城旅游总体规划为例 文|王晓华(北京晓月旅游咨询有限公司010-640132087) 一、项目资源背景 上津古城(又名柳州城),地处鄂西北边陲,与陕西的漫川镇接壤,南临汉江,北枕秦岭,素有“朝秦暮楚”之称,历为交通、政治、文化、商贸、军事之要地。古城南北跨306米,东西宽约261.15米,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 上津古城,东距十堰120公里,西北距西安250公里,是湖北西进的桥头堡、陕西东出的东大门。境内交通、通讯便利,省道郧漫路、上湖路、建设中的银武高速、西汉光缆及汉江最大的支流金钱河穿境而过。经济繁荣,政治发达,历史上曾2次置州,6次设郡,14次建县。独有的区位优势和政治文化背景,决定了上津千百年来一直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南北文化的交汇融合地,兵家必争的战略“制高点”,水陆运输的交通枢纽。 “上津”地名历史悠久,最早见于郦道元《水经注》中“丰乡水西南合关衬水而南入上津”,民间传为“圣上渡口”和“最上的渡口”之意。水路运输十分便利,南通楚,北通秦,是武汉至西安的交通要道,南方商队至此要弃舟登陆,北方马队到这儿要乘船东进,因此古时此处舟楫云集,商队如潮,十分繁荣。南北交汇的独特地理位置,长达1700余年的悠久历史,数十次频繁的政权更替和繁多而残酷的战争,为上津留下了大量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上津历史文物极其众多,但受战乱和水患影响,保存下来的主要有四大类:一是庙宇类,有杨泗庙,元贞观、城隍庙等;二是馆舍类,有山陕馆(南会馆)、北会馆、天主教堂、武昌会馆、河南会馆等10余个会馆遗址;三是公益建筑类,主要是明清四合院(现存完好)。其中,尤以古城、南北会馆、古戏楼、明清古建筑群(明清古街和四合院)等最有价值。 二、存在的问题 1.古城内民居建筑的残破:古城虽有着千年的历史,但随岁月的推移,古城的空间结构遭到人为破坏严重。古城的城楼、雉堞、护城河等急待保护性恢复。城内沿街多处具有民居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民居由于保护不到位,已经残破。2.与古城建筑风格不协调的建筑随处可见:由于历史的原因,古城内与古城文化和历史信息极不协调的所谓现代建筑随处可见,如:卫生院、小学、中学等。3.旅游产业体系尚未形成:由于旅游开发的滞后,目前古城没有形成完整的旅游产品和管理体系,古城内、金钱河畔都未形成针对游客的旅游产品。另外,旅游六要素所涉及的服务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备。 三、创意思路过程

海南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概念方案

海南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概念方案 地域:海南 时间:2013 年 类型:红色旅游 项目介绍 一、项目背景 海南省的旅游资源遍布全省,是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境内汇集了阳光、海水、沙滩、气候、森林、动物、温泉、岩洞、田园、风情等风景资源。在2012年10月海南省共接待国内外过夜游客291.27万人,其中接待国内过夜游客285万人次,2012年1-10月海南省共接待国内游客2580.44万人次,2012年1-10月份海南省累计实现旅游收入285.44亿元。 同时,海南省的红色旅游资源也遍布全省,并且许多都是红色奇迹,在中国革命史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海南红色旅游启动多年来,至今没有一条成熟的红色旅游线路和一个稳定的红色旅游产品。众所周知,海南最吸引游客的资源有三样:海湾沙滩,热带雨林,民族风情。目标是以休闲度假为主体,成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红色旅游很难进入海南旅游的主流轨道。因而要提出一个合理的方法,解决海南红色旅游所面临的这一难题。 二、存在问题 1、地位边缘化 海南省地处南疆,隔海相望,使海南红色旅游在全国红色旅游和海南省旅游的版图上都处在边缘地位。虽为全国30条红色精品线之一,国家级经典红色景区中海南有7个,但分区未列入、重点没突出是不争事实。中国红色旅游资源有5大资源板块、12大区,缺少海南红色旅游区,是中国红旅的缺憾,海南旅游的遗憾。 2、资源点散弱—满天星、平无奇、孤无援、才不遇 分布“满天星” 海南红色资源遍布全省,每个市县均有革命遗址分布。共有501处革命遗址,11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中9个国家级基地,27个省级基地。 景区“平无奇” 已开发的资源点中,现代感不强、景区分散、规模偏小、吸引力弱。文化内涵提炼、整理不够,展示形式单一,多为橱窗式陈列,基础设施都不全。 线路“孤无援” 从全国范围来看,海南红色旅游“孤岛奋战”,无法与大陆“红线”连接。海南的红色旅游资源多在偏远地区,道路环境较差。 处境“才不遇”

试谈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 8页)

试谈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doc 8页)

广饶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作者:未知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1056 更新时间:2008年07月28日规划总论 一、规划功能与性质 为促进山东省广饶县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推进广饶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全县第三产业及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创建节约型和谐社会,促使广饶县成为我国文化旅游先进地区,特制订本规划。 本规划为县级旅游业宏观战略性发展规划,作为广饶县旅游业发展与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指导性文件。 二、规划指导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山东省内旅游市场

业健康、快速、跨越式发展,促进广饶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广饶资源本底条件较薄弱,自然类旅游资源稀少,人文类旅游资源较丰富,非物质旅游资源较丰富。 一、旅游资源构成分析 五级旅游资源1个(孙武),四级旅游资源2处(刘集支部旧址、吕剧),三级旅游资源6处,二级旅游资源15处,一级旅游资源10处。 二、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1、拥有高品位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2、文脉深厚,唯一性强 3、人文遗迹资源丰富,但挖掘开发不够 4、哑铃式分布格局总体分布不均、南北部相对集中

5、局部资源独特性强 6、孙武湖条件极好,易于打造精品景区 三、周边旅游资源比较分析 (一)周边旅游区 1、齐文化旅游区 2、黄河口旅游区 3. 民俗文化旅游区 (二)关联性特征分析 1. 总体特征:交汇性多于边缘化、合作性多于竞争性 2. 优势分析 广饶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各种文化的交汇使广饶在未来的旅游发展中能与周边旅游文化区左右逢源。对境内黄河口文化、齐文化和民俗文化相关旅游资源的开发即可以走联合发展之路,也可以走依附式发展的路子。 除此之外,广饶的红色革命遗址、吕剧、齐笔等特色旅游资源也将为广饶迎来很大一部分专项旅游市场,发展空间非常大。

大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作者:yumiao :本站原创点击数: 1011 更新时间:2008年05月 22日 以浪漫和时尚打造都市旅游创新驱动力 一、多维视角剖析 从区位角度看:是辽东半岛的龙头、东北的窗口、京津的门户、东北亚的重要节点,将在打造东北无障碍旅游区、加速环渤海区域联合、促进东北亚国际旅游圈形成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从市场角度看:位于东北和环渤黄两大经济快速增长区域的结合部,是旅游需求最旺盛的区域之一;毗邻的、日、俄是目前中国前三位入境旅游客源国,潜在入境客源市场规模巨大。 从资源角度看:荟萃城、海、港、湾、岛、林、泉、山、河等多种类型的旅游资源,且其品质优越,组合优势明显。 从文化角度看:悠久的历史赋予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齐鲁文化与海洋文化的交融赋予民风淳朴、大气豪爽的个性特征;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和城市的发展更赋予“创新进取、引领潮流”的时代精神。将成为一座开放名城。 从国际视野看:国际化都市往往都是旅游名城。积极建设与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相匹配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将成为新时代发展的重要举措。

从发展成就看:旅游已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塑城市品牌,后创旅游品牌,成功创造了以整个城市为载体和核心吸引物的旅游发展模式,成为中国超常规发展旅游的城市典。为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塑造了一个例。其涵体现为:理念超前,品牌拉动,政府主导,持续创新,合作多赢。 从问题困难看:旅游空间布局南重北轻;旅游供给体系有待优化和升级;管理体制有待理顺,旅游企业体量不大,运行机制有待完善;旅游人力资源培育滞后于旅游业发展,旅游科教和智业有待加强;旅游淡旺季明显;陆路交通的制约问题依然存在。 总之,旅游已经走过了以数量扩为主的初级阶段,处于全国前列,正步入以提质增效为特征的关键转型和战略提升阶段。面临四大转型:由以城市及周边资源为依托的旅游向全面拉开骨架的大区域旅游转型;由粗放型开发向精品化、集约化开发的转型;由观光产品体系为主导向观光、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和主题文化旅游为主导的复合产品体系转型;由国著名旅游城市向东北亚滨海旅游中心城市和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转型。 区位分析图

湖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简要本)1020文档

湖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006-2020) (征求意见简要本) 二零零六年十月

规划概要 一、规划技术说明 (1)规划编制指导思想 目标导向:基于湖南旅游资源实力与市场潜力,本规划锁定将湖南“从资源大省向旅游强省转化”的目标,面向存在的问题,以目标为导向制定相应的规划措施并进行各项统筹安排。 问题导向:本规划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拟重点解决湖南旅游业未来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几个关键问题,即:与产业地位建设相匹配的支持体系建设问题、与新交通格局和区域形势变化相适应的发展战略问题、旅游产品转型、旅游产业升级与提质增效益问题、进一步拓展入境游市场优化三大旅游市场格局的问题。 强调可操作性:本规划在专题研究的基础提出理论上的最优方案,并将这些措施转化为省级旅游管理部门可操作的工作抓手,强调规划的可操作性。 (2)规划对关键问题解决所使用的理论依据 区域经济学与产业集群理论。根据湖南省内外区域合作与竞争特征和建设旅游产业大省的目标,考虑到湖南旅游生产力布局零散的特征,提出集群式发展战略,并据此进行全方位规划。 旅游产业经济学理论。根据旅游产业的内在运行规律,立足于本土经济,统一协调与安排湖南旅游产业的发展规模与时序。 旅游市场营销学理论。根据客流规律和目的地选择规律规划配套与营销湖南省的旅游产品及其相应的旅游服务设施。 可持续发展理论。根据湖南省的旅游资源承载力、旅游环境容量可接受极限以及经济基础条件进行旅游产品的开发和建设,保证项目实施和产品建设的可持续性。 (3)规划措施制定的技术分析框架 本规划提出的措施所依赖的分析路径是:现状分析与建设产业大省的差距问题诊断理论上的解决措施省级旅游管理部门可操作的措施(即工作抓手),具体可以用下图表示:

慈东片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慈东片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目录 导言……………………………………………………………………………………. 第一章背景分析…………………………………………………………………….. 一、宏观背景……………………………………………………………………….. 二、慈东片区旅游发展态势…………………………………………………………… 三、慈东片区旅游发展SWOT分析………………………………………………… 第二章旅游地概况及资源评价…………………………………………………….. 一、慈东片区概况…………………………………………………………………….. 二、慈东片区旅游概况………………………………………………………………. 三、旅游资源分布……………………………………………………………………..

四、旅游资源的总体特色…………………………………………………………….. 五、资源整合方案………………………………………………………………….….. 第三章客源分析及预测…………………………………………………………….. 一、市场形象定位……………………………………..……………………………….. 二、主要客源市场…………………………………………….……………………….. 三、客源市场预测…………………………………………………….……………….. 四、市场推广口号…………………………………………………………..……….. 第四章目标与战略…………………………………………………………………… 一、旅游业在城市发展中的定位分析………………………………………………… 二、总体定位……………………………………………………………….……….. 三、总体战略………………………………………………………………………..

河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详述

2 旅游业在全国的比较地位及发展目标 以旅游综合素质的提升和要素整合推动河南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提高旅游业在全国的地位,规划期末使河南旅游业在全国的位置提高到上游水平。国内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 第三个层次主要是大众游客,这一层次的产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最为突出,其作用是充当文化旅游的拳头产品,包括:五千年文化(特别是武术文化)、中原古都文化(郑州、洛阳、安阳、开封)和现代都市娱乐。 图3 河南省旅游发展模式图解 图5 河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层次结构图

3 旅游文化开发要点 (1)历史文化名城游首先要把文化旅游项目纳入到城镇规划中去,对于古城社区进行保护式开发;项目尤其要注意与名城、名镇的历史文脉相一致;充分利用历史街区,选择重点做大文章;河南的古都年代久远,要表现远古文化,应当注意运用现代技术,增加表演效果,同时注意与民间文化及其他文化的开发相结合。重点开发:开封宋都文化旅游区、洛阳古都文化旅游区、安阳殷商古都文化旅游区、郑州商代古都遗址、商丘古城旅游区、淮阳和浚县古城旅游区等。 (2)祖根文化游祖根文化旅游以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并重;依托太昊陵、轩辕故里和二帝陵,建设祖根文化旅游区,形成常年活动的文化载体;策划大型文化活动,使祖根文化活动与节事旅游活动相结合。各地的姓氏文化节和恳亲联谊活动要通过策划提高文化档次,结合地方经济文化建设项目共享相应的常规活动载体。重点开发:太昊陵和太昊文化园,黄帝故里旅游区,二帝陵园旅游区等。 (3)红色文化游坚持寓教于游,红色文化与绿色文化相结合、与山水田园风光相结合、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传统教育、时代精神相结合的原则,推动红色旅游产业化。近期内重点打造大别山“红色圣地,将军摇篮”和太行山“民族脊梁,时代精神”两个红色旅游区;配套完善大别山红色圣地游、罗山何家冲长征精神游、竹沟革命根据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红旗渠精神和现代英雄人物时代精神游等5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好新县鄂豫皖革命首府红色旅游景区等24个红色旅游区。 (4)宗教文化游正确区别宗教文化旅游与封建迷信活动,让宗教发挥积极的经济与文化作用。坚持培育宗教地位、历史地位、文化地位和信仰地位高的大庙,反对和控制主要进行迷信活动的小庙;发掘河南祖庭级和圣地级的宗教文化项目,重点培育几个有影响力的大庙;宗教项目的建设应该以经济文化项目为内核,反对单纯的建庙行为。开发重点:白马寺佛教祖庭、少林佛教寺禅宗祖庭、鹿邑和函谷关道教圣地、香山寺观音菩萨圣地,太昊陵祖庙等。 (5)商业文化游包括饮食文化游、贸易文化游和产品文化游等。配合中原崛起工程,寻找一个载体(如郑州或商丘、安阳)炒作“中国商源”,举办现代商业论坛;发扬光大中原传统商业精神,塑造现代河南商业文化形象。立足于做大商、做文明商,树立现代文明商贸形象;除了做大流通文章,建商务旅游区之外,更重要的是从微观着手,将现代形象理念、文明经商的商业文化贯穿其中;要制定商业文明规范,实施形象工程,树立“文明商贸之邦”

北京市通州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北京市通州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DAVOST INTELLIGENCE 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在中国文化旅游产品中,长城旅游是标志性产品之一。与长城具有同等价值的中国大运河,在中国文化旅游产品中一直是一个弱项。只是在江苏、浙江部分城市中推出片断的“运河旅游线”。在整体上,运河旅游并没有形成品牌、形成规模。通州是运河的龙头和北部起点,是运河文化的源头,是运河历史遗存最丰富的地方。通州开发运河文化旅游,将对推动整个运河文化旅游起到关键性的作同,通州应该而且能够建设成为中国大运河文化旅游的首要目的地。旅游目的地发展目标定位据达沃斯巅峰智业旅游规划设计院介绍通州在运河古城、河网纵横的优势资源基础上,以运河文化为主题,休闲旅游为主导产品,建成自然环境优美、文化内涵深厚、休闲旅游产品体系完整,具有中国乃至国际吸引力的运河文化旅游胜地和北京东部亲水休闲度假基地。 通州旅游的发展目标是:中国运河文化旅游第一目的地北京东部滨水休闲度假基地或者说:中国运河文化旅游龙头京东休闲水都空间布局 一、旅游业发展总体布局 1、总体布局原则以运河文化为魂、水为体,以运河为主脉络进行总体布局; 与通州新城构建“一河两翼,南拓东进,组团发展”及通州区“一城两轴三点四镇”的城乡空间结构相适应; 突出各个乡镇特色、互不雷同,体现功能互补、全区联动的战略思想,实现个体效应和群体效应的统一; 整合资源、突出重点,特色旅游资源与已建和待建重点旅游项目的分布相衔接; 全面布局、统筹安排、分期开发、留有余地。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具体开发项目在实施时需在符合总体布局的前提下适当进行调整。 2、总体布局结构 以北运河和运河文化为主线,依托新城建设带动各乡镇旅游发展,形成“一心、一带、四片区”,即114的总体空间布局。 一心:城市中心旅游区。一带:北运河文化旅游带; 四片区:北部康体时尚文化休闲片区;东部生态农业与郊野湿地休闲片区;中南部运河文化与农业休闲片区;西南商 务物流与产业观光片区。以运河文化为主线,依托中心城区带动北部康体时尚文化休闲片区、中南部运河文化与农业休闲片区的发展,推进东部生态农业与郊野湿地休闲片区、西南商务物流与产业观光片区的建设,全面推进通州区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思路 (一)发展要点配合新城建设,改造运河景观、提升文化休闲功能、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促进运河沿线景区的合作,从不同侧面向游客展现、供游客体验通州区悠久、璀璨的文化。与运河两岸正在开展的城市化建设相互渗透,构建通州区的TBD(旅游商务区)。紧密结合都市农业建设,以运河沿岸都市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带动全区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开展。 (二)主题定位体验运河古城风情观赏通州新城风貌 (三)重要节点按照《通州新城运河城市段规划》,以“岛影、塔影、楼影和树影”的设计现念,自上而下分为运河河源段、运河古韵段、运河时风段、运河山水段,高水平建设好旅游度假片区、文化商业区、商务金融区和生态居住区,构建通州新城的核心旅游带。运河水系还清工程的进展,运河两岸道路交通设施不断完善,为运河沿线旅游景区(点)的串联、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本规划选取部分有代表性、发展潜力较大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