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产业总体发展规划报告

旅游产业总体发展规划报告

旅游产业总体发展规划报告
旅游产业总体发展规划报告

旅游产业总体发展规划-----------------------作者:

-----------------------日期:

舟山市海洋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文本

(初稿)

香港旅游发研究院

2007年3月

规划文本总目录

前言 (3)

1. 背景:需求和展望 (17)

1.1. 为什么要编制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17)

1.2. 规划目标 (18)

1.3. 规划内容 (18)

1.4. 综合发展战略 (19)

2. 舟山旅游现状分析 (21)

2.1. 旅游者 (21)

2.1.1. 旅游接待规模 (21)

2.1.2. 游客来源 (22)

2.1.3. 游客类型和消费 (23)

2.1.4. 旅游的时间和空间分布 (23)

2.2. 旅游吸引物 (24)

2.2.1. 旅游资源 (24)

2.2.2. 旅游产品 (26)

2.3. 旅游设施与服务 (28)

2.3.1. 旅游住宿设施 (28)

2.3.3. 旅游服务 (31)

2.4. 舟山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 (33)

2.5. 旅游市场趋势分析 (36)

2.5.1. 旅游市场的宏观发展方向 (36)

2.5.2. 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市场形势 (36)

2.5.3. 舟山客源市场变化趋势分析 (38)

3. 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42)

3.1. 规划的基本思路 (42)

3.2. 关键问题和原则 (45)

3.2.1. 环境 (46)

3.2.2. 交通 (49)

3.2.3. 城市区的功能 (56)

3.2.4. 地方文化 (61)

3.2.5. 土地利用和实体建设规划 (68)

3.2.6. 市场营销和目标 (74)

3.3. 旅游发展目标和战略措施 (82)

3.3.1. 总体目标 (82)

3.3.2. 目标体系 (82)

3.4. 旅游发展空间规划 (87)

3.4.1. 游客进入通道 (87)

3.4.2. 选择旅游发展潜力地区 (91)

3.4.3. 旅游门户区规划 (93)

3.4.4. 旅游岛的发展规划 (102)

3.5. 旅游交通规划 (110)

3.5.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0)

3.5.2. 发展战略与目标 (115)

3.5.3. 陆路旅游交通规划 (119)

3.5.4. 海上旅游交通规划 (126)

3.5.5. 航空旅游交通规划 (132)

3.5.6. 旅游集散中心(旅游交通枢纽)规划 (136)

3.6. 旅游市场定位 (141)

3.6.1. 目标市场定位 (141)

3.6.2. 旅游市场发展目标 (144)

3.6.3. 客源市场细分 (147)

3.6.4. 主题形象定位 (149)

4. 旅游产品规划 (154)

4.1. 旅游吸引物开发规划 (154)

4.1.1. 海滨旅游 (154)

4.1.2. 海上旅游 (154)

4.1.3. 康体旅游 (154)

4.1.4. 生态旅游 (160)

4.1.5. 休闲运动 (161)

4.1.6. 娱乐旅游 (165)

4.1.7. 会展奖励旅游(MICE) (166)

4.1.8. 节事旅游 (167)

4.1.9. 宗教旅游 (168)

4.1.10. 农/渔村旅游 (169)

4.2. 旅游住宿发展规划 (171)

4.2.1. 度假区 (171)

4.2.2. 城市酒店 (174)

4.2.3. 长住型度假设施 (174)

4.2.4. 家庭旅馆及其他 (175)

4.2.5. 旅游住宿设施的需求预测 (175)

4.2.6. 旅游住宿设施数量控制和空间布局 (177)

4.3. 旅游餐饮发展规划 (181)

4.3.1. 现状分析 (181)

4.3.2. 旅游餐饮发展原则与目标 (181)

4.3.3. 旅游餐饮发展布局 (183)

4.3.4. 旅游餐饮发展措施 (185)

4.4. 旅游商品与购物 (187)

4.4.1. 现状分析 (187)

4.4.2. 旅游商品发展规划 (190)

4.4.3. 旅游购物网点发展规划 (194)

5. 旅游支持系统和旅游影响 (200)

5.1. 旅游与和谐社会发展 (200)

5.2. 旅游信息和中介服务规划 (201)

5.2.1. 旅游信息服务 (201)

5.2.2. 旅游中介服务 (206)

5.3. 旅游市场营销规划 (208)

5.3.1. 市场营销总体战略 (208)

5.3.2. 市场营销的几个核心问题 (209)

5.3.3. 分地区的国内市场营销策略 (216)

5.3.4. 分阶段的国内市场营销策略 (218)

5.3.5. 海外市场营销策略 (226)

5.3.6. 营销系统建设规划 (229)

5.4. 环境影响和保护规划 (233)

5.4.1. 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33)

5.4.2. 生态环境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34)

5.4.3. 生态环境保护总则 (237)

5.4.4. 旅游区生态环境保护规范 (239)

5.4.5. 分区保护规划指引 (248)

5.5. 旅游人力资源规划 (258)

5.5.1. 旅游人力资源需求发展态势分析 (258)

5.5.2. 舟山市旅游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258)

5.5.3. 旅游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259)

5.6. 旅游投资和经济收益 (268)

5.6.1. 旅游投资趋势 (268)

5.6.2. 旅游投资方向 (270)

5.6.3. 政府在旅游投资中的角色 (273)

5.6.4. 旅游经济效益 (275)

5.7. 旅游管理与政策创新 (277)

5.7.1. 旅游目的地管理体系 (277)

5.7.2. 旅游管理体制 (280)

5.7.3. 三大“旅游委员会” (284)

5.7.4. 旅游法规 (288)

5.7.5. 旅游规划 (289)

5.7.6. 旅游交通政策 (292)

5.7.7. 旅游项目开发政策 (293)

5.7.8. 旅游发展区的特殊政策及机构 (294)

5.7.9. 洋山-嵊泗旅游经济试验区 (294)

6. 执行 (297)

6.1. 规划的保障和实施 (297)

6.1.1. 认识旅游总体规划 (297)

6.1.2. 制度上的支持 (299)

6.1.3. 规划和项目间的协调 (299)

6.1.4. 土地利用和城市设计控制 (300)

6.2. 近期行动计划(2007~2010年) (303)

6.2.1. 法规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 (303)

6.2.2. 旅游项目开发和投资 (304)

6.2.3. 旅游交通 (305)

6.2.4. 旅游信息 (308)

6.2.5. 旅游住宿 (309)

6.2.6. 旅游餐饮 (310)

6.2.7. 旅游商品 (310)

6.2.8. 旅游市场营销 (311)

6.3. 部分项目的概念性规划 (315)

6.3.1. 塔湾海滨度假区概念性规划 (315)

6.3.2. 东极社区旅游概念性规划 (324)

6.3.3. 嵊泗水上旅游概念性规划 (332)

6.3.4. 沈家门、临城、定海城市旅游概念性规划 (340)

6.3.5. 秀山生态旅游 (358)

6.3.6. 创新型旅游推广工具(网络门户) (367)

图表目录

图表 1 舟山市旅游接待人次历年变化 (21)

图表 2 舟山市旅游客源分布情况 (22)

图表 3 舟山旅游的季节性 (24)

图表 4 舟山主要客源市场的游客比例变化 (39)

图表 5 都市区之间相互关系原理图 (60)

图表 6 大桥建成后游客的陆路旅游线路选择 (87)

图表 7 旅游交通发展战略体系 (115)

图表 8 舟山市旅游管理体制示意图 (284)

图表 9 舟山市旅游规划开发委员会组织结构示意图 (286)

图表 10 旅游业网站的不同模式 (369)

表格目录

表 1 舟山市旅游饭店和私人旅馆的地域分布及档次结构 (28)

表 2 主要旅游门户区规划 (94)

表 3 二级旅游门户区规划 (100)

表 4 主要岛屿的旅游发展战略建议 (106)

表 5 舟山公路枢纽客运站规划 (120)

表 6 舟山市公路路网布局规划 (121)

表 7 舟山水路客运站规划 (128)

表 8 舟山市海上旅游重点航线规划 (129)

表 9 舟山市游船、游艇与邮轮码头规划 (130)

表 10中国主要旅游机场客运量比较(2006年) (132)

表 11 舟山旅游集散系统总体布局规划 (140)

表 12 分期市场定位 (142)

表 13 舟山旅游接待人次分期规划目标 (146)

表 14 舟山旅游住宿设施需求预测表 (176)

表 15 舟山旅游住宿设施的缺口预测表 (176)

表 16 舟山各地区旅游住宿设施新增客房数及总量控制数 (177)

表 17 旅游住宿设施空间布局表 (178)

表 18 舟山市餐饮设施总体布局 (183)

表 19 舟山旅游购物与旅游商品情况统计表 (188)

表 20 舟山旅游购物网点发展规划 (196)

表 21 酒店雇聘需求预测 (261)

表 22 旅行社聘雇需求预测 (262)

表 23 旅游景区/景点聘雇需求预测 (262)

表 24 旅游收入/旅游消费预测 (275)

表 25 舟山旅游目的地管理体系构架 (278)

表 26 近期重点建设的旅游住宿设施 (309)

前言

介绍

旅游是一种与当地社会经济各个方面都有联系的经济活动。旅游主要受四个因素影响:

?游客(包括他们的感受以及想再来的意愿)

?旅游接待(包括国内和国际的接待业)

?当地人口,主要指当地人的生活方式、经济、文化

?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环境

如果旅游管理和规划不善、基本要素差(社会、环境和土地利用规划),便会对上面四个因素产生消极的影响,并使其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丧失良机,在最坏的情况下,甚至会导致环境和生活质量衰退的严重后果。

一个积极的、获得各方支持的旅游总体规划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它能确保旅游发展能为这个地区以其居民的社会经济带来乐观的前景。如果规划还能顾及到其它项目的发展,并确保旅游带来的收益能被公平地分配到整个社会中,那么就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中国现在正越来越多地关注落后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旅游规划作为一种改善生活质量、发展贫困地区的重要手段(有些地方村庄被废弃,社区居民搬离,或是环境恶劣),其作用不容低估。

以英国的一个风光秀丽的乡村,Cumbria郡的湖区为例,它离主要的城市中心很近。由于可持续的旅游规划,这个只有四万五千人口、百分之九十的是中小型旅游企业的小地方,每年竟吸引了一千五百万游客,旅游收入超过九亿五千万美元。旅游业不仅能使当地居民得到好处,而且还能保持一个质朴美

丽、适合生活和旅游的环境。这对舟山和这个旅游总体规划都有很重要的启发意义。

本报告的目的与结构

这份报告初稿第一章主要阐述专家组对舟山旅游总体规划的背景、需求和目标的理解。第二章对舟山旅游业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包括SWOT分析和旅游市场分析。在此基础上第三章提出了舟山旅游发展的战略规划,包括了规划方法,核心问题和原则,空间发展规划和市场战略。第四章提出了旅游产品规划,其中包括游客食宿、旅游吸引点,购物和其它相关的旅游服务设施。第五章主要涉及旅游服务支持系统和旅游相关效应的一些问题,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设计,社区发展,环境管理,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等。最后第六章主要关注旅游总体规划的具体执行问题,并给出了一个执行计划建议方案,包括需要优先开发的主要旅游产品的概念性设计,和一些具体的建议以更好的贯彻总规的思想。

1.背景:需求和展望

1.1.为什么要编制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舟山旅游总体规划将为政府提供一个如何选择利用旅游要素的框架体系,以便引进一种可持续的旅游发展模式。这包括市场需求、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接待、旅游交通、土地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社会及社区发展、以及旅游服务和基础设施,同时,这个规划将有力促进岛屿间更大的协作,以避免重复建设和整体的不经济。另外规划还将为投资者和本地居民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包括那些希望参与岛上旅游开发的企业、那些对旅游潜力和风险缺乏充分理解的本地居民。

本规划将特别要做到:

●搭建一个规划体系——在此体系下政府的各种项目与计划(无论与旅游

相关与否)都能成为一个统一的战略目标的有机组成部分,以避免土地使用方面的相互冲突。因此,无论是对与旅游互补的经济部门,还是与旅游相斥的经济部门,规划都要有清晰的认识。

●提出舟山旅游发展的总体长期的战略目标,使得政府、社团、社区、企

业都能广泛认同、相互合作、积极参与。

●建立一个透明的、连续的、可操作的旅游系统规划。这个系统规划将根

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各部门(如工业、港口)规划,明确提出旅游发展的类型、形式、布局。

1.2.规划目标

好的旅游规划,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规划目标。本规划的目标是在舟山营造一种独一无二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特殊旅游体验。这些游客主要来自北、西、南面(上海、杭州和宁波),当然,最终将包括更大范围的国内和国际市场。从更广泛的层面上来说,舟山将成为一个高知名度的、高质量的旅游、工作、生活目的地。

1.3.规划内容

以上规划目标,首先是基于舟山独特的、不同于长三角其他地方的海岛环境;其次,是基于舟山群岛基础设施方面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后者不仅仅会提高舟山的可进入性,而且还可能有力促进就业、服务和设施建设,把城市的便利生活带进这个自然整洁的海岛环境中。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不能缺少谨慎的土地管理、规划和环境保护。这是因为干线道路、桥梁和港口的建设等不断增加的开发压力,将有可能导致草率的选址、低劣的质量、乏味的设计、对自然和文化特色的破坏、以及人口和交通过于集中等问题,进而破坏这种现有的独特环境。因此,如果放松审批或疏于规划,这种缺乏控制和协调的开发建设行为将会损害舟山的真正特色。而舟山就是靠这些特色才有别于周边城市,才能够吸引来游客(甚至能在未来吸引他们来此工作和居住)。

要避免这种不协调的低水平的开发,就要进行合理的土地利用管理。土地利用管理不仅是针对旅游业,同时也是针对其他产业,包括港口业、工业和房地产业等。在这方面,旅游总体规划将:

●确保所有旅游开发的性质、规模、布局都与周围环境(包括自然的和人

工的)相符。

●尽量减少旅游与其他相斥的、或不能互补的产业在土地利用上相互冲

突:(1)让旅游与那些与旅游发展相矛盾的产业在用地空间上相互隔

离,(2)把那些靠自然环境来吸引游客的地区划成旅游发展区,禁止

在旅游发展区内发展不合适产业。

1.4.综合发展战略

在这里,我们强烈建议舟山群岛采取综合发展战略,各种开发行为和发展规划之间应相互协调、相互支持。这些规划包括:道路与桥梁建设、港口开发、重工业、轻工业和高科技产业、行政中心、房地产开发(第一居所或第二

居所)、社区公共设施(教育、卫生等)、娱乐区以及环境保护区等。

基于一个清晰的战略——这个战略将对需求水平、土地使用类型、以及它们在岛上的最佳空间分布作出清晰的安排。因此,旅游总体规划应该成为舟山群岛综合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尽管旅游规划有其自己的特殊性。综合发展战略对推动舟山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即使对已经吸引到的各种投资项目来说,它们也需要有一个专门的规划来确保舟山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和旅游环境。否则,舟山就会失去环境优势,变成一个与中国其他地方没有区别的城市,也就大大降低了旅游吸引力。

关于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材料

关于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材料 主题教育期间,为切实发现当前我区旅游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从“小切口”入手,针对旅游市场化这一主题开展了具体的调查研究,通过深入基层实地调研走访,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发现了一些旅游市场化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市场化思维不够。思想解放、理念转变的进度还没有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大势相匹配,对旅游市场化经济规律研究不深、不透,拿不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例如,今年花海仓促运营,前瞻性思维不强;赛事承办依然是财政出钱。二是市场化体制机制不健全。我区尚未出台旅游产业招商引资政策,大多景区为政府指导运营,市场化思维不强,管理模式相对保守,产品的开发、包装和营销缺乏市场机制的运用和完善,社会资本参与不足。例如,xx温泉度假区两年才开工建设,景区营销主要靠政府。三是招商引资项目少。特色住宿、特色餐饮、停车场等配套项目少,体验性高、现代感强的旅游项目较少,易产生季节性旅游“低谷。例如,赛事期间“一房难求”,射击场、文化宫等体验性项目推进缓慢,滑雪、漂流属于季节性运营项目,不可四季持续性运营。四是市场化资源利用不充分。联动机制未建立,缺乏精品线路,区域游客资源挖掘不够,游产品开发层次较低,缺少大众化的旅游产品,景区景点特色不鲜明,现有景区都没有形成自身的旅游知识产权特征。文章系壹号秘书微信公众号原创发布,侵权必究。例如,与周边xx

等大景区建立了区域联盟,但实际动作少,联票还没出;全区还没有一家大型商场;到我区旅游的客户群体主要为城区及周边县区居民,未对临省、市形成吸引力,旅游区域带动优势尚未发挥。五是市场化队伍建设不完善。专业旅游人才不足,旅游主责主业的意识不强,旅游参与度不高,深度聚焦旅游主导产业还不够。例如,我区旅发公司xx人、旅行社x人,队伍体系小,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相对不高,“全员营销”作用发挥的不明显。 结合调研发现的问题及各部门意见,我也有了一些新的思考,提出了加快我区旅游产业市场化的对策措施,在此也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是全面深化“四项改革”。在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启动全域旅游建设专班制,健全旅游体制机制和组织机制,切实发挥起旅游巡回法庭、派出所、旅游投诉中心的作用,加大联合执法的力度。目标责任改革方面,注重提升思想层面的责任意识,将旅游发展的主要责任分解到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督办督察改革方面,坚持将旅游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督查计划,对重点项目、旅游环境、景区建设进行现场督办。考核任用改革方面,调整考核体系,坚持以考核论英雄,形成“能者上、劣者下”用人格局。 二是提升市场化管理水平。市场化运营旅发公司,选聘旅发公司总经理、项目经理,高薪聘请有经验、有阅历的高素质

全域旅游信息化建设方案

全域旅游信息化建设方案 2016年 一、旅游行业现状 2015年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1966元,增速达8.9%,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已步入大众消费时代。2015年我国旅游投资首次突破了万亿元大关,加速了旅游景区建设步伐,以景区为主体的企业在资本市场表现活跃,近百家景区追逐新三板,2016年一季度入境旅游622。3万人次,同比增长10.9%,有力促进了国内景区旅游。 2015年我国私家车保有量达到1.24亿辆,随着私家车的普及和自驾游趋势的发展,周边旅游景区人气爆棚,2015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1。9万公里,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四通八达的铁路网改变了国内景区旅游格局. 互联网大数据的逐渐普及和应用,使景区旅游产品定位更加准确,能够更好地帮助景区精准营销,提升用户体验。智慧景区的普及和推广,使景区的配套服务和设施(景区WIFI覆盖、快速入园、电子导览等)更加完善. 二、建设基本原则 全域旅游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实施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思想,统一的原则,按照统一的步骤进行。应该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资源整合,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实施策略进行建设,并有效继承历史建设成果。 全域智慧旅游平台项目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 (1)面向游客需求提供全程服务 平台建设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面向大众的多种现代信息化手段,打造最便捷、最开放、最实惠的应用平台及工具,满足游客在栾川旅游的全程需求。 (2)全局统筹安排分步落地实施 统筹安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既要从全局出发,加强领导、统筹协调、规范管理,又要突出重点,分阶段推进实施计划,促进栾川县乡村游智慧旅游建设深入持续开展。 (3)继承建设成果避免重复建设

全域旅游规划范本

全域旅游规划范本 导读 “发展全域旅游,壮大旅游产业” ——作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发力点,全域旅游再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随着《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的公布,全域旅游再掀热潮。《标准》制定了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这就需要各地在规划体系上体现验收文件的要求。 绿维文旅基于多年经验与研究,提出了四大关键思维、六大要点与五大规划体系,可为各地提供全域旅游规划与创建辅导全程全链服务。 01 全域旅游规划要体现验收文件要求 从2015 年原国家旅游局出台《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到近期《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标准(试行)》的公布,为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 新发布的《标准》制定了一个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涵盖了旅游规划的各个方面。面对 1000 基础分和200 创新分,如何准确理解评分标准?如何正确利用验收标准?这就需要从规划体系上体现验收文件的要求。绿维全域旅游与景区综合研究院院长王志联认为,要抓住全域旅游验收文件的要点,根据各地发展现状补短板,然后基于验收标准进行科学规划与创建辅导。 在《标准》中,公共服务(230 分)和供给体系(240 分)是验收的两大要点,二者的分值和占总分值比例接近50%:一,要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厕所、停车场、旅游集散中心、咨询服务中心、智慧旅游平台、安全救援、自驾游、自助游等设施完

善,运行有效;重点通过交通体系的完善,带动全域旅游公共服务的提质升级。 二,要求旅游供给要素齐全,布局合理,结构良好,假日高峰弹性供给组织调控有效。在旅游供给体系中的各项二级指标的分值均排名前列,尤其是旅游吸引物和融合产业,所占分值远超其他。在旅游吸引物体系中,城市与特色村镇的分值超过了景区与度假区的分值,要重点拓展景区以外的城乡旅游发展空间,提高全域旅游供给水平。 02 全域旅游规划四大关键思维 自主旅游时代,全域旅游是对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的再定位。全域旅游规划非传统规划, 需要规划宽度与深度,需要以“打破边界”的思维,提出适当的解决路径与方案。即,运用简化降维思考,辨析错综复杂的资源信息,形成条理清晰、严密扎实的规划,并实现规划的落地。 王志联院长认为应重点关注四个关键思维角度——“解构”“整顿”“降维”“贯穿”。 在历时一年完成的《厦门市全域旅游专项规划》中,绿维文旅专家及项目团队正是从上述四个思维角度,形成了厦门独特的全域旅游模式。 以“问题导向”为出发点,对厦门市旅游资源现状进行分析与解构,融合生态红线、城市总规、土地利用等情况,探索实施战略及路线,围绕发展限制条件与空间突破,最终解决当地特有的问题,形成“重点发展城市、海洋与山乡三个层次”的厦门市旅游新格局。 绿维文旅《厦门市全域旅游专项规划》获得了魏小安教授和专家组的高度好评,认为规划基础工作扎实,资料丰富翔实,成果体系完整,符合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规划的技术规范要求。厦门市旅游委杨琪主任表示,这是她多年主持编制的几十个规划中最好的规划、是一个创新性的规划!这个规划的创新性在全国上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示范性样板规划,要求绿维文旅继续深入项目之中,持续辅导,深入设

最新-关于如何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精品

关于如何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报告为策应××中心城“三大战役”的推进,市委党校2019年第一期市直科干班在赴××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异地培训、考察的具体情况,对打好××旅游升温作了一些探讨和思考,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旅游业作为一项产业逐步由粗放开发期走向发展期,由事业接待型走向经济产业型,以建立重点旅游区域,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系统配套的综合产业体系为目标的各项建设得到了稳步推进,旅游客源市场不断拓展,旅游发展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旅游产业规模逐步扩大。 1、旅游产业的支柱作用初步确立。 2019年,全市接待海外旅游者首次突破百万人大关,接待国内游客3838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265亿元,占全市的533%。 旅游业在增加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其他相关部门的共同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全市国民经济众多产业中,旅游业的产业形象鲜明确立。 用支柱产业的一般标准衡量,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我市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 2、旅游产业加速升温。 作为打响旅游升温战的今年第一个“五一”黄金周,全市共接待游客3855万人次,同比增长755%,其中接待一日游客人和过夜旅游者分别为2473万人次和1382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805%和673%,人均花费分别为33382元人和41433元人;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4亿元,同比增长1321%。 ××温泉风景名胜区接待游客791万人次,门票收入分别达到208万元。 3、××旅游核心地位凸显。 在“十一五”规划中,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将××定位为“江南生态休闲城市”,实施××旅游升温战,是把××建成“赣西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战略之措。 ××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规划面积136平方公里,景区核心面积80平方公里,属武功山东北端的山麓部分,是以“奇

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导则DB52∕T 1507-2020

目 次 前言................................................................................II 引言...............................................................................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体要求 (2) 5 工作程序 (2) 6 规划要点 (3) 7 规划成果 (7) 附录A(资料性附录) 规划文本参考提纲 (8) 参考文献 (10)

引 言 贵州省是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之一,是西南地区唯一的示范省。为规范贵州省全域旅游发展编制工作,提升全域旅游规划编制的引领性、创新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适应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验收工作要求,促进地方全域旅游发展,特制定本文件。 本文件是指导贵州省各级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的规范性文件。 本文件的制定,是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结合贵州省全域旅游发展实际,在充分体现地方特色的同时,创新和规范了贵州省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导则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贵州省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编制的总体要求、工作程序、规划要点、规划成果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指导贵州省各级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4308 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 17775 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 18971 旅游规划通则 GB/T 18973 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 26354 旅游信息咨询中心设置与服务规范 GB/T 26356 旅游购物场所服务质量要求 GB/T 26358 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 GB/T 26361 旅游餐馆设施与服务等级划分 GB/T 26362 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与运营规范 GB/T 31380 旅行社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GB/T 31381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等级划分与评定 GB/T 31382 城市旅游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原则与要求 LB/T 024 旅游特色街区服务质量要求 LB/T 025 风景旅游道路及其游憩服务设施要求 LB/T 035 绿道旅游设施与服务规范 LB/T 064 文化主题旅游饭店基本要求与评价 LB/T 065 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某县发展旅游产业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

某县发展旅游产业的调研报告 某县发展旅游产业的调研报告 发展旅游产业推动兴县富民政府县长旅游产业在世界上被誉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在我国,旅游产业是目前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消费结构将进一步由温饱型、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型转变,旅游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高峰。正是看到了旅游产业这种蓬勃发展的广阔前景,近年来,全国各地一些具有良好旅游资源禀赋的地区纷纷把旅游产业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来抓,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一批又一批新兴的旅游景点景区如雨后春笋发展壮大起来。**县位于陕西省东北部、榆林市东南部,濒临黄河,向东与山西省隔河相望,307国道穿境而过,是陕西通往华北、华东的桥头堡和东大门。全县辖8个乡镇,总人口 8.3万,国土面积418平方公里,是陕西人口较少、面积最小,最为贫困的县份之一,也是革命老区和新一轮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201X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 4.33亿元,财政总收入2575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25万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077元。如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带领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始终是摆在县委、县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经过反复深入调研,明确提出要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与开发煤炭资源并重的振兴**的重要举措来抓,并把旅游兴县确立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战略之一,得到了全县上下广

泛认同。为什么选择发展旅游产业?怎样发展旅游产业?是本文要着重阐述的两个问题。 一、为什么选择发展旅游产业?首先,是因为**拥有很好的发展旅游产业的资源。其中第一大宝贵资源当属**石城。石城的特点,或者说宝贵之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历史非常悠久。**石城始建于五代北汉时期,当时为寨,金正大三年(公元1226年)设**县时为县治所在地。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二是构造特别独特,全城皆由青石包砌而成。这种独特的构造使得石城尽管历经千年风雨侵蚀,战火摧残。但城垣及城内布局仍较好地保存了历史原貌。其蕴藏的珍贵价值正如专家所言:“在陕西乃至全国的古代城防建筑中,以青石包砌的情况并不多见,**石城作为其中的一员,其延时之久和现状之完整都是全国鲜见的”。也正基于此,**石城201X年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是文化内涵非常丰富。作为过去的县治所在地,石城虽然不大,但却“五脏俱全”,加之又始终兼有边防要塞的功能,因而在石城人们不仅可以考察古代边防要塞的军事文化以及封建官衙文化,还可以领略陕北的建筑文化以及民俗文化。四是自然面貌雄伟而奇险。石城东临黄河,西北以石壑为堑,南有一条石径与现在的县城曲屈相连,地形非常险要,易守难攻,素有“铜**”之称。登上城墙,“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观景象尽收眼底,沟壑纵横、雄浑粗犷的黄土高原风光一览无余。使人至此,无不为之感到一种强烈地震撼。黄河是我们发展旅游产业的第二大宝贵资源。虽然黄河沿岸的县和市非常多,但在黄河中上游地区能够发展旅游产业的却并不多。我县丁家湾乡拐上村沿黄河有一处地方叫做大同

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平顶山市旅游业发展情况 调 查 报 告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08 工商管理(1)班 调查日期:2011 年 10 月 小组成员:赵亚彬、高文娟、 冯小波、张超杰

旅游业是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无烟工厂”,是为消费者提供行、游、住、食、购、娱综合性消费的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行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具有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等诸多优点。作为一门新兴产业,旅游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平顶山市作为资源型城市,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晚,自1993年开发石人山景区到现在,平顶山市旅游业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全市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平顶山市旅游业辉煌的发展成就 十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旅游业已经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地位业已确立 1989年平顶山市旅游业开始起步。1999年,平顶山市政府出台了《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提出“正确认识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把旅游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列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000-2002年连续三年《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全市新的支柱产业”。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以旅游业为突破口,带动第三产业全面发展”。2004年市六次党代会提出“做大作强旅游业”。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和发展目标已经确立。 (二)接待总量持续增长,创收能力不断提高 平顶山市旅游业起步较晚,2001年,全市接待游客178万人次,旅游收入69570万元,到2004年底全市全年接待游客达200万人次,比2001年增长12.4%,2004年旅游收入86269万元,比2001年增长24.0%。近几年,随着平顶山不断加大对旅游的投入,开发旅游资源,重点是对历史文化积淀的挖掘,自然资源的开发,旅游产品渐趋丰富多彩。对外开拓客源市场,旅游客源渐趋多元化。从而有效促进了平顶山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游客接待量逐年递增。据统计2008年全市全年接待游客达720万人次,比2004年增长260.0%;2010年旅游收入310052万元,比2004年增长259.4%。 (三)旅游促销手段创新,客源市场不断拓展 平顶山市不断加大旅游宣传力度,不断创新旅游促销手段。充分利用多种媒介和网络,加强整体形象宣传,提高促销质量。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节庆、会展活动,如举办石人山亚洲摩托车挑战赛、一年一度的宝丰马街书会、今年 5.1黄金周景区免门票等旅游节庆活动,来聚焦客源市场的目光,集中宣传展示平顶山丰富的旅游产品、旅游文化、提升平顶山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吸引招徕海内外游客。开展旅游区域合作,建立跨市、跨省、跨国的区域合作网络,实行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境内外客源市场不断拓展。 (四)旅游接待能力逐步增强 1993年以前,全市仅有1家二星级饭店,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随着平顶山市旅游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来本市观光游览、商务旅游、会议旅游等中外游客逐年递增,到2008年底全市共接待境内外游客达720万人次。游客接待量的迅速扩大,带动了全市住宿业的快速发展。从住宿设施来看,既有消费层次较高的宾馆和酒店,又有消费较低的旅店和招待所,从而满足了不同层次游客的消费需求。全市现有旅游星级饭店31家,其中四星级3家、三星级3家、二星级25家,客房2696间(套)。在1993年以前,全市仅有三家国内旅行社,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市旅行社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规模持续壮大。目前我市既有跨地区和跨

全域旅游信息化建设方案(完整资料)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全域旅游信息化建设方案 2016年 一、旅游行业现状 2015年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1966元,增速达8.9%,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已步入大众消费时代。2015年我国旅游投资首次突破了万亿元大关,加速了旅游景区建设步伐,以景区为主体的企业在资本市场表现活跃,近百家景区追逐新三板,2016年一季度入境旅游622.3万人次,同比增长10.9%,有力促进了国内景区旅游。 2015年我国私家车保有量达到1.24亿辆,随着私家车的普及和自驾游趋势的发展,周边旅游景区人气爆棚,2015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1.9万公里,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四通八达的铁路网改变了国内景区旅游格局。 互联网大数据的逐渐普及和应用,使景区旅游产品定位更加准确,能够更好地帮助景区精准营销,提升用户体验。智慧景区的普及和推广,使景区的配套服务和设施(景区WIFI覆盖、快速入园、电子导览等)更加完善。 二、建设基本原则 全域旅游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实施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思想,统一的原则,按照统一的步骤进行。应该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资源整合,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实施策略进行建设,并有效继承历史建设成果。 全域智慧旅游平台项目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 (1)面向游客需求提供全程服务 平台建设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面向大众的多种现代信息化手段,打造最便捷、最开放、最实惠的应用平台及工具,满足游客在栾川旅游的全程需求。 (2)全局统筹安排分步落地实施 统筹安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既要从全局出发,加强领导、统筹协调、规范管理,又要突出重点,分阶段推进实施计划,促进栾川县乡村游智慧旅游建设深入持续开展。

旅游业的发展调研报告

旅游业的发展调研报告 Normal 7.8 磅 2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fareast-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0400; mso-fareast-language:#0400;

mso-bidi-language:#0400;} 这是一篇关于调研报告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鉴! 旅游业是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安置空间大,资源消耗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扩大消费对于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旅游消费比重的不断提高,旅游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市旅游资源开发优势 1 、资源优势。*地处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的西南缘,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类型齐全,品味独特,组合良好。按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估》标准,我市旅游资源共分为 7 大类, 8 2 个景点。特别是从南部山地冰川到北部沙漠中心的甘家湖梭梭林荒漠生态旅游区旅游线,是一条优美的垂直自然带,有一系列别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有罕见的地质遗迹——泥火山群;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白梭梭林保护区——甘家湖国家级梭梭林自然保护区;被称为新疆布达拉宫的——夏尔苏木喇嘛庙遗址;具有原始风貌的自然景观——乌兰萨德克湖泊;最自然的美容、祛病、健身资源—— *温泉、热气泉;最美的天山风光——巴音沟景区、待甫僧景区等。 2 、地缘优势。旅游区位良好,*市是天山北坡经济带上的一个核心城市,位于奎屯、克拉玛依、“金三角”之西一角。位居自治区旅游发展战略“三线五区”的“二线”之中,便于旅游业的发展。分别与克拉玛依、奎屯、沙湾、石河子等地相邻,是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枢纽。交通十分便利,铁路、公路网络畅通,乌鲁木齐至*仅需2.5小时。312 国道和亚欧第二大路桥横贯东西,217国道穿越南北景区。

全域旅游信息化建设设计方案

全域旅游信息化建设方案 2016年 一、旅游行业现状 2015年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1966元,增速达8.9%,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已步入大众消费时代。2015年我国旅游投资首次突破了万亿元大关,加速了旅游景区建设步伐,以景区为主体的企业在资本市场表现活跃,近百家景区追逐新三板,2016年一季度入境旅游622.3万人次,同比增长10.9%,有力促进了国内景区旅游。 2015年我国私家车保有量达到1.24亿辆,随着私家车的普及和自驾游趋势的发展,周边旅游景区人气爆棚,2015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到1.9万公里,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城市,四通八达的铁路网改变了国内景区旅游格局。 互联网大数据的逐渐普及和应用,使景区旅游产品定位更加准确,能够更好地帮助景区精准营销,提升用户体验。智慧景区的普及和推广,使景区的配套服务和设施(景区WIFI覆盖、快速入园、电子导览等)更加完善。 二、建设基本原则 全域旅游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系统的设计和建设实施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思想,统一的原则,按照统一的步骤进行。应该按照“统一

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资源整合,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实施策略进行建设,并有效继承历史建设成果。 全域智慧旅游平台项目建设要遵循以下原则: (1)面向游客需求提供全程服务 平台建设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面向大众的多种现代信息化手段,打造最便捷、最开放、最实惠的应用平台及工具,满足游客在栾川旅游的全程需求。 (2)全局统筹安排分步落地实施 统筹安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既要从全局出发,加强领导、统筹协调、规范管理,又要突出重点,分阶段推进实施计划,促进栾川县乡村游智慧旅游建设深入持续开展。 (3)继承建设成果避免重复建设 充分重视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服务的规划工作,同时对已有建设成果进行有效继承,有效整合进来。坚持规划、继承发展,避免出现偏离规划方向或重复建设的情况。 三、全域旅游服务云平台总体建设目标 全域旅游服务云平台项目建设内容可以概括为“1 3 5”工程,即“一个平台、三大对象、五类应用”。 一大平台:乡村旅游云服务平台 三大对象:

北京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 北京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组长: 学号: 组员: 学号: 系别:电子系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2011 年 12 月 8 日 深入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做贡献。 ——北京旅游产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摘要:为更好地在广大同学中贯彻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引导大学生锻炼创意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做贡献,在“深入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做贡献”这个大主题下,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围绕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首都大学生责任开展调研活动,最终形成调研报告。 关键词:文化、北京旅游、发展、影响 作者简介:作者系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电子系的三名学生。 正文: 1:对北京旅游进行简要介绍: 2:阶段 3:影响 4:感想 1.北京旅游业简介 北京是中国的文化中心,有着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和八百五十余年的建都史,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色。北京的长城、故宫、周口店遗址、颐和园、天坛、明十三陵等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更具有全球影响力。北京同时是世界着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化大都市,是我国和世界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北京旅游业的发展,对全国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北京旅游业是我国改革开放中最早实现市场化、国际化的行业之一。北京积极推进旅游企业体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积极探索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旅游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特别是北京紧紧抓住举办2008奥运会的机遇,推动旅游业实现突破性的发展,同时通过服务奥运会,有力促进了北京旅游服务质量的整体提升。近年来,北京妥善应对各种危机和挑战,释放“后奥运”旅游效应,推动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北京市委、市政府始终秉持大力发展包括旅游业在内的服务业的理念,强化旅游资源统筹,坚持投资消费双轮驱动,着力打造城市和郊区两个市场,不断完善旅游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北京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已达7%,旅游总收入、入境旅游人数、国内旅游人数、旅游就业人数等主要指标和产业规模均处于全国前列,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全国旅游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阶段 初始恢复阶段 新中国的旅游业初建于20世纪50年代,从这时起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1954年,中国国际旅行社在北京成立,这是北京旅游业代生的标志。20世纪50年代初,北京旅游机构很小,主要任务是政治和外事接待,隶属外交事部门管理,接待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要人。“文化大革命”中北京旅游事业发展处于停滞状态,70年代初,我国旅游事业才开始缓慢恢复。 蓬勃发展阶段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遍了全国,北京旅游业蓬勃发展。随着海外游客大量涌入,饭店严重不足影响北京旅游业的发展。1979年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指出,“发展旅游要和城市建设综合起来考虑”。1980开始,北京的饭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广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广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发布时间:2017-02-15 来源:中国网 全域旅游是广西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方向,是新时期广西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是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的全新发展模式。 广西壮族自治区 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17-2020) (征求意见稿)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 2017年1月 目录 一、背景分析 (1) (一)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5) (二)国内全域旅游的探索与实践 (7) (三)广西全域旅游发展探索与实践 (8) 二、总体思路 (14) (一)指导思想 (14) (二)基本原则 (15) (三)发展目标 (17) (四)发展思路 (20) 三、主要任务 (22) (一)双创融合,同步推进广西特色旅游名县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22 (二)党政主导,构建现代旅游治理体系 (22) (三)产业互融,促进旅游产品体系融合发展 (24) (四)补齐短板,提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水平 (34)

(五)破除壁垒,促进旅游消费提升 (38) (六)强化监管,促进市场规范有序 (41) (七)精准施策,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富民 (43) (八)全域整合,构建开放的旅游营销体系 (46) (九)外引内联,培育市场主体和龙头企业 (48) (十)全面开放,实现旅游外交突破 (49) 四、保障措施 (51) (一)加强组织领导 (51) (二)完善利益机制 (51) (三)部门协调推进 (52) (四)推动多规合一 (52) (五)加大财政投入 (52) (六)强化政策扶持 (53) (七)加强队伍建设 (55) (八)强化监督考核 (55) 一、全域旅游概念 (一)全域旅游基本内涵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专栏1 全域旅游的内涵特征 五个鲜明特征: ◆全域优化配置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充分发挥旅游带动作用 ◆全域按景区标准统筹规划建设 ◆围绕适应旅游发展“两个综合”需求,构建全域大旅游综合协调管理体制

关于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6

关于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6 关于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旅游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近年来,为打好全县脱贫攻坚战,**县围绕长城、黄河、太行三大旅游板块,塑造“心灵之舟”旅游品牌,着力推进文旅产业,开发旅游扶贫,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旅游文化产业的基本情况 1.**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县具有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在社会发展和历史不断前进的长河中,**先民们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质遗产,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丰富资源。**县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景点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遍布全县。境内有明长城、清代圆明观、辘辘窑沟悬空寺等古代建筑; 有旧石器时代遗址、辽金丞相墓; 毛主席路居纪念馆、烈士陵园、西海子湿地公园; 南山原始森林、新建的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 2.**旅游产业发展的成效和现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根据省、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要求,结合全县文化资源禀赋,充分挖掘自然、生态、人文等方面的优势,努力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体系,倾力打造“天上**,高原绿洲”旅游名片,全力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一是打造精品线路。坚持文化与旅游深度相融,挖掘各景点民间传说、民俗文化,收集整理遗址、遗迹史料,围绕边塞文化、月饼文

化等特色文化资源,结合重要时间节点,策划举办月饼文化节等品牌活动,集中开展宣传推介,充分运用新闻发布等手段,加强重点线路、景区宣传,扩大文化旅游产业的影响力。二是延伸旅游业态。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做文章,实施旅游文化与农业、城建等多种产业的融合发展。结合扶贫开发和美丽乡村建设,采取强有力措施,重点包装打造农村体验休闲旅游、设施农业采摘休闲游,在东湖乡绿康、富康设施农业园区结合葡萄、油桃采摘销售发展城郊休闲游; 结合登山步道建设和风电场地开发,发展山地自驾体验游,探索文化旅游转型发展新思路,打造脱贫富民的经济增长点; 大力发展“农家乐”,挖掘、整理传统饮食文化,推出一批乡土菜肴; 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为一项重大的文化工程来对待,大力宣传优秀民间艺人的事迹和保护民间文化艺术的先进典型,红梅剪纸、**道情、月饼技艺在文化旅游部门的支持下,都有了新的传承和发展。三是打造旅游名片。采取“自己办”的方式,举办网上月饼文化节等宣传推介活动,让人们在领略神奇秀美风光的同时,欣赏到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提高全县旅游文化品位; 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记者新闻采风、拍摄旅游风光专题片,举办书画展等方式,努力提升旅游文化的知名度; 采取“走出去”的方式,积极参加省内外的各类旅游推介会,加强与外地旅游文化的沟通交流,印发宣传册等推介产品30000余份,扩大旅游文化的影响力; 利用中国航信集团在我县扶贫的有利条件,争取航信集团对我县旅游文化产业的支持,在北京举办的吕梁山县长众筹活动中,播放了**县风光旅游宣传片。四是搞活旅游市场。围绕全市龙型旅游发展格局,结合全县旅游文化资源禀赋,充分挖掘自然、生态、人文等方面的优势,引导推动旅游景区(景点)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成立**县南山景区管理委员会。组织制

全域旅游发展工作方案(最新)

全域旅游发展工作方案 为了进一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进程,推动我县旅游创新、快速、健康发展,确保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X大精神为指导,紧扣全域旅游示范县目标,瞄准“四项优先验收指标”和“六项考核标准”,进一步明确目标方向,找准思路定位,把握景区建设这个工作着力点,突出旅游要素及功能的配套提升,加快特色乡村旅游开发,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加大宣传营销力度,创新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严格监督考核,确保顺利实现创建目标。 二、目标任务 紧扣X旅游核心区建设,以打造全景X,全域旅游发展为目标,加快推进X森林公园等景区开发,不断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旅游厕所革命”,大力培育“旅游+”、乡村旅游等新业态,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集X湿地生态游、民俗文化体验游、休闲养生度假游于一体,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知名旅游目的地,成为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的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 三、工作重点 (一)创新旅游发展机制。

制定鼓励和扶持全域旅游发展的政策意见,积极落实县财政对旅游发展的专项资金投入,用于旅游形象宣传、规划编制、旅游品牌创建、人才引进和培训、奖励和补助等。同时,整合扶贫、移民、水利、城建、交通、文化等各类资金,加大旅游投入,吸引民营资本加盟景区开发,让利发展。 (二)健全旅游规划体系。 聘请国内外旅游行业专家团队做为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策划顾问,加快编制《X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重点镇区域旅游发展规划,进行全域整体策划,打造全景X、全域旅游,真正做到创意独特、策划新颖、大手笔、高品位。 (三)加快旅游项目建设。 全力推进以X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为重点的X旅游核心区建设,加快X森林公园景区开发。同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推进X艺术庄园、X湿地公园、X故居、印象X田园综合体等建设,不断丰X村旅游产品结构。 (四)做大旅游宣传营销。 深入挖掘和包装历史文化资源,抓好全县旅游宣传营销的整体策划,策划举办好诗经文化节、荷花节、七夕爱情节、X祈福节、X祭拜仪式等旅游活动,不断扩大我县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与央视、知名旅游门户网站等媒体合作,营造名诗、名人、名篇效应,提升X 旅游知名度。

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文档2篇

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文档2篇Research Report on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 编订:JinTai College

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文档2篇 小泰温馨提示:调研报告是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本文档根据调研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文档 2、篇章2:旅游线路统筹探索调研报告文档 篇章1:旅游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文档 按照县政协今年的工作安排,6月上旬,县政协组织政协常委分成四个调研组,由政协领导带队,分别以我县已开发经营旅游项目、正在开发重点旅游项目、生态乡村游项目及旅游产业配套设施项目为重点,对我县旅游业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到部分镇、旅游景区和旅游服务单位,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和座谈讨论,广泛听取各方面对我县发展旅

游业的意见建议。6月29日,县政协主席梁广枝主持召开县 政协八届十五次常委会议,围绕我县旅游业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议政。县政府副县长李漫军参加会议并通报了我县旅游业发展的情况,县政协四个调研组也就会前开展专题调研的情况作了专题发言。与会政协常委围绕议题展开认真的讨论,大家畅所欲言,献计献策,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意见。现将调研议政的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积极实施 旅游旺县和旅游强县战略,以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打造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格局为目标,在旅游部门的全力推动下,我县旅游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转变,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通过出让旅游资源开发经营权,极大地促进旅游 项目的建设发展。XX年,我县以出让开发经营权的方式,引 进知名旅游品牌企业南湖国旅和本地能人开发经营燕岩、世外桃源景区和燕山景区、燕峰峡温泉漂流景区等旅游项目。燕岩、世外桃源景区通过南湖国旅的规划设计,投资包装、宣传策划,景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吸引了以珠三角自驾游和港澳地区团队为主的大批旅客前来游玩,旅游业绩良好。燕峰峡温泉漂流景区至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2300多万元,建设酒店、温泉别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作者:————————————————————————————————日期: 2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会展业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会展通常都会选择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举办,而知名的成功会展又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更加重视发展会展旅游业。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旅游局、市会展办和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会展旅游业发展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特色初步形成。从全国范围来看,合肥会展起步偏晚,但发展较快。自以来,展会数量年均增速达40%。全市举办各类展览40余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18场次);达69场次,较上年增长70%,参展人数增长141%,当年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型会展25个;举办各类较大的展览66场次,尤其是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的举办,标志国际性大展取得零的突破,当年参展人数总计达28万人次。,全市举办各类展览突破70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32场次),营业收入、展览面积、参展人次都再创历史之最。,全市共举办各类展览102场,展种涉及科技、工业装备、文化艺术、农业、服装服饰、人才、粮油机械等领域,其中全国性展览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合肥展暨合肥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8场。我市举办各类展览122场,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各类展览45场,同比增长10%,总展览面积达63.9万平方米;安徽省红三环体育馆举办展会25场,总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参展人次达60万。 会展企业快速增加,办展水平逐步提高。截止底,全市有展览业务的企业已达60多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30多家,直接从事与展览相关的广告、装璜、物流等关联业务企业近200多家。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形成了体育馆、科技馆及商务中心、公园、广场等室内外大小适宜、分工自然的展场体系。会展企业呈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适时进位、选项定位的发展趋势。专业展览公司的发展壮大,加速了合肥会展经济的崛起。几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连续四年)、“中国畜牧业交易会”、“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第57届全国汽车零配件交易会”、“第48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览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动漫交易会”、连续两届“中国坚果炒货食品节”、“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40多个场次。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很多全国性大型展会,即使是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不是轻易能够申办到的,比如“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在我市连续举办四届的基础上,和2010已经确定继续在合肥举行,特别是“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合肥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合肥已经成为中部区域性会展主要城市之一。在区域性或地方培育起来的会展旅游方面,成功举办了(或连续举办)“安徽国际工业装备展览会”、“安徽国际汽车博览会”、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 查报告

旅游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会展业与旅游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会展一般都会选择旅游发展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础设施的地方举办,而知名的成功会展又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更加重视发展会展旅游业。今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会同市旅游局、市会展办和市政府研究室等部门,联合开展了会展旅游业发展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会展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产业特色初步形成。从全国范围来看,合肥会展起步偏晚,但发展较快。自以来,展会数量年均增速达40%。全市举办各类展览40余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18场次);达69场次,较上年增长70%,参展人数增长141%,当年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型会展25个;举办各类较大的展览66场次,特别是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的举办,标志国际性大展取得零的突破,当年参展人数总计达28万人次。,全市举办各类展览突破70场次(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32场次),营业收入、展览面积、参展人次都再创历史之最。,全市共举办各类展览102场,展种涉及科技、工业装备、文化艺术、农业、服装服饰、人才、粮油机械等领域,其中全国性展览有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合肥展暨合肥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8

场。我市举办各类展览122场,其中,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各类展览45场,同比增长10%,总展览面积达63.9万平方米;安徽省红三环体育馆举办展会25场,总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参展人次达60万。 会展企业快速增加,办展水平逐步提高。截止底,全市有展览业务的企业已达60多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30多家,直接从事与展览相关的广告、装璜、物流等关联业务企业近200多家。以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为龙头,形成了体育馆、科技馆及商务中心、公园、广场等室内外大小适宜、分工自然的展场体系。会展企业呈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适时进位、选项定位的发展趋势。专业展览公司的发展壮大,加速了合肥会展经济的崛起。几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第十六届国际美术大会”、“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连续四年)、“中国畜牧业交易会”、“第38届全国新特药品交易会”、“第57届全国汽车零配件交易会”、“第48届中国教学仪器设备展览会”、“第十三届中国艺术博览会”、“首届中国国际动漫交易会”、连续两届“中国坚果炒货食品节”、“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等国际性、全国性大型会展40多个场次。值得一提的是其中很多全国性大型展会,即使是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也不是轻易能够申办到的,比如“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会”在我市连续举办四届的基础上,和已经确定继续在合肥举行,特别是“第四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在合肥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合肥已经成为中部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