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国文官制度改革

英国文官制度改革

英国文官制度改革

(原创实用版3篇)

目录(篇1)

一、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

1.恩赐官职制时期

2.政党分赃制时期

3.考试择优录用时期

二、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19 世纪中叶的文官制度雏形

2.财政部等机构设立政务次官和常务次官

3.1830 年常务次官在大多数部相继设立

三、1968 年英国文官制度改革

1.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2.改革的特点和影响

四、英国文官制度的现状和意义

1.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分类

2.文官制度的作用和意义

正文(篇1)

英国文官制度改革是英国政治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中叶。在此之前,英国的官职分配主要依赖于恩赐制和政党分赃制。然而,随着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现代化的推进,英国文官制度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

在 19 世纪中叶,英国开始建立起文官制度的雏形。这一时期,财政

部等机构在大臣之下设立政务次官和常务次官,这为文官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到了 1830 年,常务次官在大多数部门相继设立,英国文官制度有了初步的框架。

然而,随着英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文官制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1968 年,英国对文官制度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这次改革的背景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恩赐官职制和政党分赃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英国政府需要提高行政效率和公正性;其次,随着文官队伍的壮大,官员的选拔和任用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公正的选拔制度。

在这次改革中,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选拔优秀人才;建立严格的绩效评估体系,确保官员能够胜任工作;加强对官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官员的综合素质。这些改革措施极大地提高了英国文官制度的效率和公正性,为英国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英国文官制度已经成为了一种成熟的制度,它对英国政治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英国文官队伍可以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两大类。政务官包括首相、各部大臣、副大臣和政务次官等,他们是由民选产生或由当选者任命的,有任期限制。事务官则主要负责具体的行政工作,他们的选拔和任用遵循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

总之,英国文官制度改革是英国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和公正性,还为英国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贡献。

目录(篇2)

一、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

1.恩赐官职制时期

2.政党分赃制时期

3.考试择优录用时期

二、英国文官制度的现状

1.政务官和事务官

2.公务员的等级

三、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原因和特点

1.原因

2.特点

四、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历史意义

正文(篇2)

英国文官制度改革是指在英国历史上对文官队伍的选拔、任用和管理进行改革的一系列措施。文官制度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对于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以前,当时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于国王,官员的任免实行恩赐制。1688 年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重要官员的任免由议会多数党掌握,盛行任用私人。1700 年《吏治澄清法》规定,除各部大臣及国务大臣外,其他官员均不得为议会下院议员。自此,英国官员分政务官与事务官。19 世纪初,财政部等机构在大臣之下设政务次官和常务次官。1830 年,常务次官在大多数部相继设立,文官制度有了雏形。

英国文官制度的现状可以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两大类。政务官包括首相、各部大臣、副大臣和政务次官等,由民选产生或由当选者任命,有任期限制。事务官则分为不同的等级,包括助理次官以下的所有职位和政府机关中最高等的四个职位:内阁秘书长、内阁副秘书长、各部大臣的政务次官和各部常务次官。

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原因主要包括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效率、减少腐

败和政治干预、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等。改革的特点包括实行考试择优录用、建立严格的晋升和考核制度、强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等。

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历史意义在于为英国政府提供了一支高效、专业和公正的文官队伍,有力地推动了英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目录(篇3)

一、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

1.恩赐官职制时期

2.政党分赃制时期

3.考试择优录用时期

二、英国文官制度的现状

1.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分类

2.公务员的等级制度

三、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原因和特点

1.历史原因

2.改革的特点

四、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影响和启示

1.对英国政治的影响

2.对世界各国文官制度的启示

正文(篇3)

英国文官制度改革

英国的文官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从恩赐官职制时期到政党分赃制时期,再到考试择优录用时期,英国的文官制度逐渐发展完善。现行的英国文官制度是 1968 年改革后的产物。本文将从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

历史背景、现状、原因和特点以及影响和启示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

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始于 19 世纪中叶。在此之前,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于国王,官员的任免实行恩赐制。1688 年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重要官员的任免由议会多数党掌握,盛行任用私人。1700 年《吏治澄清法》规定,除各部大臣及国务大臣外,其他官员均不得为议会下院议员。自此,英国官员分政务官与事务官。19 世纪初,财政部等机构在大臣之下设政务次官和常务次官。1830 年,常务次官在大多数部相继设立,文官制度有了雏形。

二、英国文官制度的现状

英国的官吏队伍可分为两大类:政务官和事务官。政务官包括首相、各部大臣、副大臣和政务次官等,他们是由民选产生或由当选者任命的,有任期限制。事务官则分为两个部分:行政组和公示组。行政组指的是助理次官以下的所有职位,而公示组指的是政府机关中最高等的四个职位:内阁秘书长、内阁副秘书长、首相私人秘书和国务卿。公务员的等级制度分为十个等级,从高级到低级依次为:首席秘书、次席秘书、助理秘书、高级行政官、中级行政官、初级行政官、高级技术官、中级技术官、初级技术官和普通科员。

三、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原因和特点

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官员任免实行恩赐制,导致官员素质低下,效率低下,腐败盛行;二是为了适应国家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和效率。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特点包括:实行选举产生或任命制,取消恩赐制;实行任期限制,打破终身制;建立严格的公务员考试和选拔制度,提高公务员素质;建立行政监督制度,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和管理。

四、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影响和启示

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对英国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它提高了政

府的治理能力和效率,为英国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次,它使得政府部门的人事安排更加公平、公正、公开,减少了腐败现象,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

英国文官制度改革

英国文官制度改革 1. 引言 英国的文官制度是指政府中的非选举公务员体系,负责政府管理、政策执行和公共服务等职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英国也不断进行文官制度改革,以适应新的挑战和需求。 2. 历史背景 英国的文官制度起源于19世纪初,当时政府需要大量专业知识和技能来应对工业革命带来的挑战。这导致政府开始聘请专业人士作为公务员,并建立了一套相对独立、稳定和专业化的文官体系。 3. 现状分析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的文官制度也面临一些挑战。其中包括: •缺乏灵活性:传统的文官制度过于僵化,无法有效应对快速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 •缺乏多样性:文官体系中缺乏不同背景、经验和观点的代表,导致决策可能过于集中和局限。 •缺乏透明度:公众对于政府决策和文官行为的了解有限,缺乏监督和问责机制。 4. 改革目标 为了应对上述挑战,英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目标: •增加灵活性:通过简化程序和流程,提高政府机构的灵活性和响应能力。•提升多样性:鼓励不同背景和经验的人加入文官体系,以增加决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加强透明度:建立更加开放和透明的政府文化,提高公众对政府行为的了解和参与度。 5. 主要改革举措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英国政府采取了以下主要改革举措: 5.1 简化招聘程序 传统的文官招聘程序通常繁琐复杂,并且重视学历背景。为了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并增加多样性,政府采取了简化招聘程序、注重能力和经验评估等措施。

5.2 引入外部专家 为了提高决策质量和创新能力,政府开始引入外部专家参与决策和政策制定过程。这些外部专家可以来自学术界、行业领域或非政府组织,为政府提供独立和专业的建议。 5.3 加强培训和发展 为了提高文官的专业能力和适应能力,政府加强了培训和发展计划。这包括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跨部门交流和学习机会,以及建立导师制度来指导新入职的文官。 5.4 推动数字化转型 随着科技的发展,政府开始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这包括建立在线服务平台、数字化文件管理系统等,以提高效率、减少纸质文件和加强数据安全。 5.5 加强问责机制 为了增加透明度和问责性,政府加强了对文官行为的监督和评估。这包括建立独立的监察机构、推动公众参与决策过程,并对不当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6. 成效评估 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招聘程序简化后,吸引了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文官体系,并增加了不同背景的代表。 •引入外部专家后,政府决策和政策制定的质量得到提升,并且更加符合社会需求。 •培训和发展计划的加强使文官的专业能力得到提高,适应能力也增强了。•数字化转型使政府服务更加高效便捷,同时减少了对纸质文件的依赖和数据泄露风险。 •加强问责机制提高了政府行为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7. 继续改进 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英国的文官制度改革仍然需要不断改进: •进一步简化招聘程序,注重能力和经验评估,并扩大招聘渠道,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继续引入外部专家参与决策过程,并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 •加强培训和发展计划,提供更多定制化培训机会,并鼓励跨部门学习和交流。•持续推动数字化转型,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并提供更智能化的服务。 •进一步完善问责机制,加强对文官行为的监督和评估,并建立更加开放和透明的政府文化。

英国文官制度改革

英国文官制度改革 (原创实用版3篇) 目录(篇1) 一、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 1.恩赐官职制时期 2.政党分赃制时期 3.考试择优录用时期 二、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19 世纪中叶的文官制度雏形 2.财政部等机构设立政务次官和常务次官 3.1830 年常务次官在大多数部相继设立 三、1968 年英国文官制度改革 1.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2.改革的特点和影响 四、英国文官制度的现状和意义 1.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分类 2.文官制度的作用和意义 正文(篇1) 英国文官制度改革是英国政治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中叶。在此之前,英国的官职分配主要依赖于恩赐制和政党分赃制。然而,随着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现代化的推进,英国文官制度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 在 19 世纪中叶,英国开始建立起文官制度的雏形。这一时期,财政

部等机构在大臣之下设立政务次官和常务次官,这为文官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到了 1830 年,常务次官在大多数部门相继设立,英国文官制度有了初步的框架。 然而,随着英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文官制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1968 年,英国对文官制度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这次改革的背景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恩赐官职制和政党分赃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英国政府需要提高行政效率和公正性;其次,随着文官队伍的壮大,官员的选拔和任用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公正的选拔制度。 在这次改革中,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选拔优秀人才;建立严格的绩效评估体系,确保官员能够胜任工作;加强对官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官员的综合素质。这些改革措施极大地提高了英国文官制度的效率和公正性,为英国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英国文官制度已经成为了一种成熟的制度,它对英国政治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英国文官队伍可以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两大类。政务官包括首相、各部大臣、副大臣和政务次官等,他们是由民选产生或由当选者任命的,有任期限制。事务官则主要负责具体的行政工作,他们的选拔和任用遵循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 总之,英国文官制度改革是英国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和公正性,还为英国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贡献。 目录(篇2) 一、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 1.恩赐官职制时期 2.政党分赃制时期

浅谈英国文官制度

浅谈英国文官制度 文官制度是指由法律规定的关于政府文职人员的考试用、考核监督、升降奖惩、退休罢免等管理制度的总称。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它以科学的管理体系和良好的工作效率影响着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公务员制度提供了一种模式。 一、英国文官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一)英国文官制度的确立 早在14世纪末,15世纪初,英国王宫内就出现了文职官员。他们由国王任用,是国王的私人奴仆,这种制度史称“君王恩赐制”。 17世纪,经过光荣革命,英国建立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国王成了“统而不治”的虚为君主,被剥夺了任免官吏权力,国王只能在名义上享有官吏任免权,实际权力则由内阁控制。 18世纪末期,政府中开始出现职业行政官员,主要负责各部内务,这就是英国近代最初意义上的文官。这时英国两党制基本形成,辉格党、托利党轮流执政。由于官吏的任用以党派为基础,讲关系、重门第,致使不少庸碌之辈和腐败分子混入了政府系统,而有真才实学的人则受到排挤。这样就会造成大批官员失业,使现政府效率低下,贪污腐化,甚至引起政治震荡和社会动乱。 19世纪,由于政务不断增加,在一些大的部里,在大臣下面设置政务次官和常务次官。其中政务次官是仅次于大臣的政治官员,而常务次官及其下属的职业官吏则属于文官之列。文官不得参加党派政治活动,不随内阁变更而进退,终身任职,从事日常行政管理工作。1833年,有些较大的部门开始以公开考试,择优录用的方式招录官员,走出了考试任官的第一步。 1855年,英国根据《诺斯科特一屈维廉报告》进行文官制度的重大改革,颁布了《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第一个枢密院命令,并成立了文官事务委员会主管文官考试录取工作,至此,英国文官制度初步形成。1870年,英国又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的第二个枢密院命令,以法律的形式最终确认了《诺斯科特—屈维廉报告》的构想,这是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关键步,以后经过英国历届政府的完善和补允,终于最终确立了整套文官制度,所以1870年的枢密院令被认为是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标志。

试论19世纪中期英国文官制度改革

试论19世纪中期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背景与过程 摘要:19世纪中期,由于资本主义发展和国会制度改革的巨大推动力,以及英国官僚制度的腐败根源和东印度公司职员任命矛盾的产生,英国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的一系列探索,最终确立了由法律规定的,以对文官的公开考试、录用、考核、监督、升降、奖惩、免职等为主要特征的资产阶级文官制度,对英国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给我们今天的改革也留下了许多值得研究和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关键词: 19世纪中期;英国;文官制度;改革背景;过程;启示 正文: 文官制度,亦即人事制度,是由法律或法令规定的关于文官的考试、任用、考核、监督、升降、奖惩、退休、免职等管理制度。19世纪中期英国进行文官制度改革,从而确立了现代英国文官制度,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最早确立资产阶级文官制度的国家。 19世纪中期英国实行文官制度改革,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 首先,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为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社会经济条件。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社会、经济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资本主义生产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开拓创新精神的形成,极大地冲击了英国的政治制度,呼唤着英国政治体制的改革。 其次,国会制度改革为文官制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1832年、1867年,英国先后对国会进行改革,改革的结果是使得城市选民的人数超过了农村地区,并使城市的熟练工人基本上获得了选举权,在工业革命中发展壮大起来的工业资产阶级得以在国会中取得主宰地位,结束了土地贵族对下院的控制。他们受功利主义观点影响,要求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从政治上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 再次,英国官僚制度的腐败引发了社会各阶层对文官制度改革的强烈愿望。1688 年“光荣革命”之后,英国确立了土地贵族与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君主立宪制政体。革命后的“权利法案”虽然提高了国会的权利,但却仍然保留了国王的行政大权,土地贵族继续垄断了政府行政部门的各级官职。此后,在英国政治生活中,买卖官职、贪污腐化依然成风,庸碌无能之辈继续占据政府要职。官吏一旦上任,往往只升不降。任用和晋升完全靠资历与后台而不在乎才干与成绩,这就造成了官僚队伍的日益庞大、臃肿,而且工作混乱,效率低下。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民主制度进程的加速,建立新的文官制度成为英国社会各阶层的迫切要求。

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

(原创实用版4篇) 编制人员: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员: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员: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月___日 序言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4篇《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供大家借鉴与参考。下载后,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射!

(4篇) 《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篇1 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是指 1853 年由斯塔福德·诺思科特伯爵撰写的《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又称诺斯科特 - 特里维廉报告。该报告于 1854 年提送国会两院,并于 1855 年被英国政府接受,直接推动了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产生。 报告提出,官员应通过公开考试表明其有通才”智力后,才能被择优录用;政府部门平时应对官员实行严格而科学的考核制度。此外,报告还建议设立常任文官制度,以取代当时英国政府中普遍存在的腐败和低效的官员制度。 该报告的背景是,工业革命后,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提高,政府管理职能急剧扩展,管理事务也愈发复杂,亟须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此外,工业革命使人们的受教育程度提高,人们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向社会开放政府公职、改革官员录用制度,建立廉洁高效政府的呼声日益高涨。 英国内阁制度和政党政治形成后,出现政党分肥制。执政党一般会将官职分给党内同僚,平民也可以进入政府任职。一旦内阁重组或政党轮替,就要更换大批政府官员。此种官职分配方式造成腐败泛滥,严重影响政府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降低了行政效率。此外,此时的官员缺乏考核,政府中的冗员却在不断增加,机构臃肿,办事效率极低的状况进一步恶化。 因此,报告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当时英国政府官员制度存在的问题,以提高政府的效率和廉洁度。 《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篇2 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又称为诺斯科特 - 特里维廉报告,是由斯塔福德·诺思科特伯爵于 1853 年撰写,1854 年提送国会两院的报告。该报告提出了设立常任文官制度,通过公开考试选拔官员,并实行严格而科学的考核制度等建议。这些建议得到了英国政府的采纳,并于 1855 年颁布法令,建立了不

英国文官制度

英国文官制度 1、考选制度 1870年枢密院命令规定,凡未经考试、未持有合格证书者一律不得担任任何行政职务。此后,常务次官以下官员都由考试录用。 2、考试制度 主要是考勤和考绩,以考绩为主,进行年度的定期考评。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考核与晋升权完全掌握在各部部长手中,文官无从表示意见。文官委员会对此也无权干涉。 1920年,政府正式在各部设置晋升委员会,专管公务员的定期考绩及决定废黜等事宜,以做到各部考绩晋升方面的公正无私。晋升委员会包括各部的人事管理分处主任、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其他有经验有资历的官员。 3、晋升制度

(1)晋升程序。文官制度建立初,文官的晋升主要是凭资历。后经改革,主要根据工作成就晋升。1968年富尔顿委员会建议打破过去的等级界限,从任何等级或任何部门最有能力的人中提拔。对有特殊才能者实行越级晋升制。 (2)晋升原则。部长掌握绝对的人事管理权。不受任何晋升机构的限制、侵犯;任何文官对有关晋升事宜均有发言权;晋升的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晋升须以“适宜”为条件。以年终考核报告为依据:例行性职位晋升应注重年资,负责性职位应选贤任能:凡依仗关系取得提升资格的,应取消其资格。 (3)晋升方法。遇有职位缺额必须增补时,应在机关内外向有关各方发出通知,以便提出候补人名单。由个人填写本年内在本职工作中的表现和年后适宜提升的职位。通过考试加以提升,以吸收新参加工作者为主。 4、培训制度 主要有: (1)培训机构。1939年以前仅邮务部和税务署有较健全的训练机构,1944年政府开始陆续设置文官培训机构。 (2)培训内容。指导培训,使文官对其服务机关的历史、组织、规章、纪律、环境等有较深的了解,加强团体意识,提高其服务精神。实际操作培训,多属技术工作。专业培训,文官到专门职业团体接受某种专业训练。 (3)培训方式。有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职前培训指文官录用后,正式工作以前,对其进行入门训练,为其正式任职做好准备。在职培训指文官参加工作

英 国 文官制度

英国近代文官制度 摘要:19世纪中后期,随着议会制度改革的进程,英国近代文官制度逐步形成并确立。在这后面的100多年的时间里,几次改革,逐渐完善。英国近代文官制 度是近代英国在资本主义时代孕育发展出来的先进政治制度。英国是文官制度最早、并最完善的国家。了解近代文官制度对研究英国近代政治有帮助并且对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有所借鉴。 关键字:近代文官制度改革工业革命考试 19世纪中后期的英国出现了一个“改革时代”。以议会制度改革为序幕,随 着行政制度、司法制度和地方政府管理体制到等一系列改革,对文官体制进行全面整顿和改革,建立了近代文官制度。由此,开始了英国在近代文官制度建设上的漫漫长路。 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和反映。这一制度建立主要在于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并与英国政治体制的变化相联系。它的建立有一系列因素。 18世纪6 0~7 0年代英国开始进行工业革命,以棉纺织工具发明为突破口,以蒸汽机动力代替人力、畜力为标志,到19世纪上半叶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英国的生产及出口均居世界首位,成为“世界工厂”。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大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政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除了维护社会治安、国防、财政、税收等传统事务,还要担负起经济、文化、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的管理,以发挥政权的杠杆作用。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要求上层建筑做出调整。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猛增使其政治要求增加。他们要求参与行政管理,要求清除旧制度的弊端,要求社会公职向社会开放,要求机会平等、自由竞争,建立一个廉洁而高效的政府,更大程度地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从政治上促进英国经济的发展,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工业革命犹如经济魔棍,点化出了19世纪中叶英国政治改革的浪潮,选举与考试相配套的文官制度由此诞生了。 受英国政治制度变化的影响,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显得必然。19世纪,英国两党制日益成熟,内阁开始由竞选中获胜的政党组成。。随着两党轮流执政,内阁和政府高级官员频繁更换。于是—个政党在竞选中获胜上台执政就把各种官职作为胜和课实进行公开分赃,分给他们的支持者。所以每次执政党的更替和内阁的变迁都要引起政府人员的大换班,使政府工作混乱。政党分肥制—方面造成大批官员失业,政纪废弛,削弱了政府职能的正常发挥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极不利于政策的贯彻,妨碍官员熟练掌握业务:另—方面每次换班都会引起周期性震动和社会动乱,影响社会的正常秩序和稳定。 而英国的文官体制,无论是恩赐官职制还是政党分肥制都无法满足当时政治

从富尔顿改革看英国文官制度中的“通才”原则

摘要:英国19世纪70年代确立文官制度一直沿用至今,竞争、通才、中立、 常任是其基本原则。而其中的“通才”原则却逐渐造成了重视通才,迷信通才的传统观念,这对英国的经济政治发展极为不利,而 1968年的富尔顿改革作为文官制度史上最重要的改革之一,开始对人才的选拔进行变革,试图打破重视通才的历史传统。 关键词:文官制度1968年改革通才 From Fulton reform to see the "general" principle of the British civil service system Abstract: The British civil service system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since established in the 1970s. And competition, generalist, neutrality, and permanence are the principles of the British civil service system. But the generalist principle has led to the tradition of valuing the generalists to a superstition level. And the reform in 1968,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forms in history, began to change this situation, trying to break the historical tradition of paying more attention to generalists. Key Words: Civil service system; generalist

英国文官制度

英国文官制度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文官制度的国家之—。19世纪30年代,英国政府对文官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于1853年制订了一整套行使至今的制度。 概述 英国的文职官员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官员队伍之一,廉洁与高效为其赢得了巨大声誉,也成为世界各国文官制度建设的样板与楷模。然而这一切的都源自于其构架良好而又合理的文官制度。在英国,文官(Civil Servance[复数],Civil Servant[单数])并不包括组成内阁的大臣,即与内阁共进退的“政务官”,而仅指“事务官”,其职责是执行当时政府的政策,而非对政党活动的参与。他们构成了政府中所谓的“非政治”的分子,即不参与党派之争的人。 在内阁发生经常更迭的情况下,他们的存在保证了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高级文官还时时准备为大臣提供咨询,向其提供必要的情报、知识以及实践的经验。显然,服务的年限越长,他们的影响也就越大。这样,他们不但执行既定的方针、政策和命令,而且对于这些方针、政策和命令的制定还有一定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发言权。正是这后一项职能的行使,使文官成为国家机器重要的一部分,成为了“永不更迭的幕后政府”。前台是两党轮流秉政,后台则永不更换,这是英国文官制度的重要特征。 背景资料 19世纪中叶,工业资产阶级开始进入议会,并逐步取得统治地位。此前,由于两党轮流执政,使官员也经常的发生变动。官员的任用不仅以党派为基础,而且存在着许多暗箱操作的手法,以致卖官鬻爵之事也时有发生,使政府的行政即无效率,又不经济。1853年,英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惨败,引发了国内对于政府的腐败和无能的猛烈抨击,当政的帕累斯顿内阁被迫允诺改革。1854年,由当时的国会议员诺斯科特(Stanfford Northcote)和杜维廉(Charles Trevelan)根据广泛的调查,提出了一项改革文官制度的方案,即著名的“诺斯科特-杜维廉报告”。提出了以下四项建议:一将政府中的行政工作分为智力工作和机械工作两大类,前者由大学生来担当,后者由低级人员来充任;二初任人员均应在年轻时通过选拔考核;三各部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并可在各部之间互相转调、提升;四官员的提升以上级的考核报告为依据。这些建议后来均以法令的形式逐一采纳并加以实施,这样英国的近现代文官制度开始逐步建立起来。一个相对独立于各个党派的职官团体开始逐步形成,成为了英国政治力量中最为稳定的一部分。 战后,由于文官队伍的急剧膨胀,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福利待遇畸高等问题凸现出来,甚至出现有些文官不听从大臣的命令的情形,遂令政府萌发改革之心。受政府的委托,1960年以富尔顿(Lord Fulton)教授为首的“富尔顿委员会”在经过大范围的调查之后,提出了旨在建立新型文官制度的改革方案-“富尔顿报告”,其要点有:①建立文官部,统一文官管理;②各部建立统一的职级结构并向所有人员“开放”,打破原有的部门垄断;③成立文官学院;④限制高级文官的权力;⑤建立对外开放交流的机制。可以说,报告提出的改革方向的确切中了英国文官制度中的种种弊端,但由于文官队伍业经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利益集团,所以改革面临着既得利益者,特别是权势深厚的高级文官的强烈反对,使得报告的实施遇到了巨大阻力。后来历经多方面的调和、让步,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得到了贯彻执行,从而使英国的文官制度的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代。 完整的体系 英国文官制度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复杂而又庞大。下面仅就几个相对重要的部分做一简明的介绍:

英国的文官制度

英国的文官制度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文官制的国家之一。英国的文官可以追溯到中世纪,不过当时主要是国王选择官员,一般视为国王的仆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旧的官僚机构解体,当时事务较多,出现了专门的管理人员,文官由此萌芽。君主立宪政体建立后,渐渐地,政府官员大致分为两部分:高级文官和低级文官。十八世纪末,由于“恩赐制”的影响,文管系统比较紊乱,亟待需要改革。到了十九世纪中后期,英国建立了近代文官制度,同时也开始了文官制度的改革运动。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文官制度继续改革,尤其重要的是《富尔顿报告》,使得英国文官制度相对完善,但是仍然存在官僚主义等许多问题。到了1970年建立了文官学校,官员素质得到提高,但是效果不明显。铁娘子执政时期对于庞大的官员队伍采取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官员的行政效率提高,也减少了政府开支。英国文官制度的完善,经历了很长的发展过程。尽管其中存在不少问题,还是有很多我们学习的地方。高效的行政效率,廉洁的工作作风,公平的竞争考核,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本文拟就英国文官制度及其改革问题作探讨和研究。 一,英国早期文官的起源与发展 “文官”(civil servants)一词最早出现于中世纪时期,但是当时没有文官制。当时英国政府的官员一般是王室成员或者是王室指定之人。他们由国王任用或升迁,不过是国王的私人奴仆。这种制度史称“君王恩赐制”。在共和国和克伦威尔时期,文官薪俸比较固定,但是与政府的关系不确定。在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一些部门增加,文官数量增加。光荣革命后,政府部门增加,文官数量进一步增加。当时的文官一般是由国王和地方权贵安排的亲信,主要是为他们服务。英国文官慢慢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高级文官,可以担任议员和政府要员,部分文官甚至参与政府决策;另一类是低级文官,主要是贯彻实施一些具体工作。据统计,到十八世纪末,文官数量达到16000多人。 早期文官的录用与考核比较紊乱。主要表现为:其一,当时没有固定的考核方式,私人关系和个人情感是被录用的关键因素。有些官职被买卖也是常有之事,甚至成了合法的行为。任职时间也是长短不一,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十年,没有标准的考核方式。其二,行政效率低下,管理混乱。有时候一个岗位多人供职,造成浪费。有些人混日子,整天碌碌无为,照样领取薪俸。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之辈也是不计其数。其三,文官薪俸参差不齐,来源也是五花八门。一些重要部门,例如财政部收入较高,另一些部门收入惨淡。收入的来源一部分来源于工资,有的来源于灰色收入。比较可笑的是,有的人不用工作,却有高工资,是典型的寄生虫。 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世界近代化的帷幕。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政体,国会得到了立法权和司法权,但议会中的大多数是土地贵族,资产阶级仅占少数。正如恩格斯所说:“在英国资产阶级从来没有掌握过全权,甚至1832年的胜利,也是土地贵族几乎独占了政府的所有高级职位”。英国资产阶级迫使议会通过法案,对文官进行改革。 文官的腐败与效率低下,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不满,曾经要求改革。但是,由于既得利益者的阻难,早期改革很快夭折。到了1782年,伯克成为文官改革的代表人,他以倡导廉洁作风和提高行政效率为改革目标。改革之初,进展比较顺利,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随着反法战争的进行,改革中断了,后来随着战争的结束,继续改革,后的改革进展缓慢。

从社会治理角度评价英国近代文官制度

从社会治理角度评价英国近代文官制度英国文官制度是英国政治体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自古以来就对英国的政治、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从十八世纪以来,英国文官制度不断完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以至于英国文官制度在社会治理方面不断改善,从一定程度上讲,也为英国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发展历史 英国文官制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形成了两个重要时期:17百年前《大码头法案》和19世纪初的《改革法案》。17百年前的《大码头法案》主要针对的是门类、地位高低以及职业发展的定义?而19世纪初的《改革法案》则注重个人财务情况、政治犯罪以及私人行为责任等方面的规范性构建,为当时英国文官制度的发展取得了重要的里程碑。 二、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改革特点 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改革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文官选任制度。在新的文官制度中,官员的选任将更加符合公正、平等、公平的原则,从而促进文官的素质提升,使英国的文官制度更加健全有效。 2、推行自由公务员制度。新的自由公务员制度将在职位系统中制定职责的明确性,使政府官员的职位角色更加清晰,从而减少官员的多管齐下,使他们有更多的空间和时间来专注于他们的工作,

从而有效提高效率。 3、对公务员报酬系统进行调整。新的报酬系统不仅更加合理,还能够有效激励公务员的工作热情,使他们在工作时能够更加快速的完成工作。 三、英国文官制度的社会治理作用 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发展为英国社会治理带来了以下几个重要的作用: 1、增强社会公平和社会秩序。新的文官制度使官员更加合理,更具有公平性,这有助于增强社会公平感,维护社会秩序。 2、提升政府官员的责任感和责任心。新的文官制度使政府官员更加清晰明确了其职位职责,增强了官员的责任感和责任心,有助于政府官员更积极的履行职责。 3、社会治理的完善。新的文官制度使政府官员更加科学有效的从事社会治理工作,有助于社会治理的完善和加强。 结论 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发展和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为英国社会治理带来了实质性的帮助,使英国社会治理更加完善,为英国社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概括二战后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措施

【概括二战后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措施】 1. 引言 二战后,英国经历了许多重大变革,其中之一便是对文官制度的改革。文官制度在英国政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改革影响了英国政 府的效率和透明度,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治理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二战后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措施,从而更好地理 解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 2. 背景 二战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战争之后,英国面临着经济、政治和 社会的重建任务。此时的文官制度已经显现出许多弊端和不足,需要 进行改革。政府开始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适应当时国家的需要。 3. 人事制度改革 人事制度是文官制度的核心,其改革对整个制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二战后,英国政府对人事制度进行了重大调整,包括招聘、晋升和 奖惩机制的改革。政府开始注重选拔人才,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当时的改革和发展需求。 4.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行政管理体制是文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决策 和执行效率。在二战后,英国政府对行政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和改进,

包括建立了更加科学的管理机制、加强了部门间的协调和合作,提高 了政府的决策和执行效率。 5. 对外交流合作的改革 一国的文官制度在与外国的交流合作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战 后的英国也对外交流合作的方式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加强了国际间的 合作,提高了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6. 个人观点 作为一个关注历史的人,我认为二战后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是非常必 要的。通过对制度的改革,英国政府能更好地适应当时的发展需求, 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从而更好地为国家的发展和治理服务。另外,这次改革也为其他国家的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7. 总结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深入了解了二战后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措施。 这些改革对英国政府的效率和透明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国家的发 展和治理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希望我们能从中吸取经验,为今后的发 展和改革提供借鉴。 【字数:超过3000字】8. 监督体制改革 在二战后的英国,文官制度改革也包括了对监督体制的改革。政府加 强了对文官的监督和管理,建立了更加严格的监察机制,确保文官的 廉洁和公正,同时也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和透明度。这些改革措施

撒切尔对英国公务员制度的改革

浅析撒切尔对英国文官制度的改革英国媒体曾这样评价撒切尔夫人:“布莱尔的新工党和撒切尔的遗产——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塑造了今日的英国。”这样的评价无疑是对撒切尔改革的肯定。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撒切尔可以算得上是成功的典范,同时也从侧面说明一个问题,她的贡献至今仍褒贬不一。但对于英国文官制度也有其划时代的意义。 英国的文官制度曾经经历了三大里程碑似的改革:一是《罗斯科特·屈维廉报告》的改革、二是富尔顿委员会的改革、三是撒切尔夫人的改革;第一次《罗斯科特·屈维廉报告》的改革主要是确立了英国文官制度的三大原则——常任原则、考试原则、政治中立原则;而第二次富尔顿委员会的改革则是在《罗斯科特·屈维廉报告》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主要是对当时的文官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 与之不同的是,撒切尔夫人的改革有其独特的经济背景,撒切尔夫人上台是在19世纪80年代,正值英国经济萧条时期,文官管理无能,效率低下,而且文官队伍壮大,导致政府开支巨大。而且在19世纪,欧洲政府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市场经济强调政府的干预,而英国的经济处于停滞状态,面对这样一种情况,英国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亦随之下降。撒切尔夫人也对英国的政府机制持怀疑态度,在她保守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撒切尔夫人对英国公务员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颁布了雷纳—伊布斯改革计划,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缩小文官规模,削减文官规模:撒切尔在面对英国通货极度膨胀的 情况下,对文官进行了大量的裁员,并对工资制度进行了了改革,这一点有效的削减了英国庞杂的公务员队伍并节省了国家财政支出。这也是一个重新审视政府职能的重要措施。撒切尔夫人就曾这样问到:“政府的所有职能部门都是必需的吗?他们都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了吗?” 2、改革文官管理机制,撤销全国的独立的文官院 3、设立执行性机构,政府机构精简“瘦身” 4、加强对高级文官的控制,突破了文官在政治上保持中立的原则极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