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英国文官制度

浅谈英国文官制度

浅谈英国文官制度

文官制度是指由法律规定的关于政府文职人员的考试用、考核监督、升降奖惩、退休罢免等管理制度的总称。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它以科学的管理体系和良好的工作效率影响着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公务员制度提供了一种模式。

一、英国文官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一)英国文官制度的确立

早在14世纪末,15世纪初,英国王宫内就出现了文职官员。他们由国王任用,是国王的私人奴仆,这种制度史称“君王恩赐制”。

17世纪,经过光荣革命,英国建立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国王成了“统而不治”的虚为君主,被剥夺了任免官吏权力,国王只能在名义上享有官吏任免权,实际权力则由内阁控制。

18世纪末期,政府中开始出现职业行政官员,主要负责各部内务,这就是英国近代最初意义上的文官。这时英国两党制基本形成,辉格党、托利党轮流执政。由于官吏的任用以党派为基础,讲关系、重门第,致使不少庸碌之辈和腐败分子混入了政府系统,而有真才实学的人则受到排挤。这样就会造成大批官员失业,使现政府效率低下,贪污腐化,甚至引起政治震荡和社会动乱。

19世纪,由于政务不断增加,在一些大的部里,在大臣下面设置政务次官和常务次官。其中政务次官是仅次于大臣的政治官员,而常务次官及其下属的职业官吏则属于文官之列。文官不得参加党派政治活动,不随内阁变更而进退,终身任职,从事日常行政管理工作。1833年,有些较大的部门开始以公开考试,择优录用的方式招录官员,走出了考试任官的第一步。

1855年,英国根据《诺斯科特一屈维廉报告》进行文官制度的重大改革,颁布了《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第一个枢密院命令,并成立了文官事务委员会主管文官考试录取工作,至此,英国文官制度初步形成。1870年,英国又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的第二个枢密院命令,以法律的形式最终确认了《诺斯科特—屈维廉报告》的构想,这是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关键步,以后经过英国历届政府的完善和补允,终于最终确立了整套文官制度,所以1870年的枢密院令被认为是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标志。

(二)英国文官制度的发展

英国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确立的文官制度延续至今,尽管竞争、通才、中立、常任等原则一直未变,但政府的职能、文官的任务却不断地变革,以使其不断完善。进入二十世纪以来,有以下来两次重要的改革:

1.威尔逊首相与富尔顿委员会的改革

1965年,以苏赛克斯大学副校长富尔顿为首的委员会,对文官制度经过两年多的调查,发现种种弊端。为此他们提出报告指出,重大缺陷之一是太倚重“通才”,而不注重专家和科技人员等。另外,由于采用品位分类结构,文官等级森严,低级文官很难晋升为高级文官,从而挫伤了中下级文官的积极性,不利于选拔人才。威尔逊政府的文官制度改革,使政府中专家及科技人员数量大增。1968到1978年十年间,文官中专家人数增加了一倍,打破了“通才”一统天下的局面,同时,进一步提高了文官的素质和办事能力。

2.撤切尔首相执政时的改革

1979年,撤切尔夫人就任内阁首相后,起用企业家德里克·雷纳为特别代理人负责改革文官机构。雷纳根据调查,认定改革应在文官机构内部进行,重点是:撤销文官事务部;加强日常行政管理,把日常管理的政绩作为考核领导层文官的一个重要条件;各级文官应更有效地使用行政费用;建立模范继任制度,使有前途的年轻文官快得到提拔。这次改革使内阁权力进一步集中,使文官系统更加适应了英国当代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

(三) 英国文官制的特征

英国文官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政治中立”,文官的职责是执行政府的政策,他们作为政府中的“中立分子”,不参加党振斗争,在内阁时常更迭的情况下,保证了资产阶级政策的连续性。但是文官经常受大臣们的咨询,向其提供情报、知识及实践经验,这使文官成为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成为统治阶级“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

文官队伍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已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所以,文官制度还有如下特征:1.统一管理。即由中央集中对各部门人员实行综合管理,各部之间、中央与各级地方单位之间可以互相转调、轮换和流动。2.职位分类。工作人员虽属不同系统,但由国家整体安置,各个职位都有规章制度和统一标准。3.择优录用。凡是职业文官都

要经过考试、择优录用,用人唯贤、机会均等,这是英国文官制的重要标志。4.职务常任。政务官随内阁更迭而变换,文官则是常任的,没有过失不被免职。

二、英国文官制度主要内容

(一)英国官员的分类

英国的政府官员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政务官,包括首相、各部大臣、副大臣和政务次官等。政务官是由民选产生或由当选者任命的,有任期限制。他们的任职是靠党派关系,有一定的政治背景为依据,所以政务官要随竞选的胜负与内阁共进退。第二类是事务官,包括常务次官、副常务次官、次官、助理次官、特等主管、主管、特等执行官、高等执行官、执行官、事务员、事务助理、勤杂人员等,所谓的文官,主要就是指这部分人。由于文官的任职者绝大多数是通过竞争考试、择优录用的,他们的升迁主要是靠政绩,不与政党的胜负同进退。

首相兼任文官部大臣,该部的常务次官实际上是全体文官的最高领导,他负贵对政府各部常务次官进行监督和管理。英国政府对文官的招收和管理作了一系列的规定,从制度上保证选拔忠于垄断资产阶级的分子。政府规定,文官不得参加政党和政治活动,以示保证他们的“中立”。

(二) 英国文官的考试任用

英国对文官规定了明确的任用原则,即考试制度。1870年枢密院命令规定:“凡未经考试未持有合格证书者一律不利从事任何事务官职”。迄今为止,英国文官都经考试录用。考试方法在二次世界大战前主要是笔试,战后则是口试,以“举行会议”、“讨论问题”、“审查专案”等方式,考察其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 英国文官的监督制度

为了防止英国文官滥用权力,英国议会专门制定了一些单行法规,限制文职官员不适合自己身份的活动和制裁那些违法犯罪的文职官员。严格规定:首先,禁止英国文职官员从他们的职务中得到好处,他们所从事的任何业务活动都必须在一定规则下进行。其次,为了使这些规定得到具体的贯彻和执行,起到应有的监督作用,英国政府还进一步完善了本国的行政监督和司法机构。这些机构主要有:议会专员、特设委员会、行政督导员以及法院、行政法庭等等。所有这些机构,上上下下构成了英国严密的行政监督制度,使得那些违法的文职官员被及时发现和处理。

三、英国文官制度对我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启示

英国现代文官制度是在传统的官吏任用制度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改革而发展、完善起来的,己经形成了诸多特色鲜明的优势,其中有一些操作手段对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国家公务员制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要建立健全有关公务员的法律体系

现在中国虽然已经颁布了《公务员法》,但只是对公务员的考试录用、考核晋升、监督奖惩等方面作了总体上规定,很多专门的单项法规条例还没用建立,不能形成以个完善的法律体系。所以,必须建立健全公务员法律体系,总结各地区、各部门在公务员治理中的新鲜经验和好的做法,进行规范,不断丰富和完善公务员制度。加快立法,强化执法,加强监督,抓紧研究制定尚缺的单项法规,对现有的单项法规要在实践检验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

(二)实行灵活多样的考试制度,改革一刀切的考试模式

首先,要总结近年来各地公务员考试实践中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建立规范统一科学合理的考试录用机制,并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大力改善公务员招考中的不公平、不平等现象,加强招考过程的监管,严惩违法违规行为,建议设立专门的公务员招生考试监督委员会。其次,改革优化招考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法和程序,在进行基本的行测、申论考试后,对专业性较强的职位进行专业考试。再次,必须优化面试考试规程,设计多套面试题目,建立笔试、面试题库,减小仅以一套题目进行面试的漏题风险。

(三)建立严格的、科学的晋升制度

在公务员的晋升制度中,首先要求晋升制度法制化,以解决当前迫切需要改革的干部人事任免中的“人治”现象,排除干部任免的主观随意性,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是采取功绩晋升制,及考核结果切实与晋升相挂钩,把工作成绩和贡献大小作为国家公务员升降奖惩的主要标准。充分调动广大公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把他们的兴趣点由人事交往中转移到工作成绩上,从而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四)建立严格的公务员监督考核制度

要制定出有关监督的单行法规,建立起完整的监督机构,拟订出诉讼方便的行政诉讼程序,从而从立法和司法两个方面防止国家公务人员专权、弄权,保证国家公务员制度健康地发展。对务员考核,要注重把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在考核过程中,要

运用量化指标对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进行全面地分析测量,并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对考核结果进行标准化处理。公务员考核机制可以考虑引入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事测评与甄选技术、绩效评估与绩效管理、培训需求分析与培训评估、薪酬设计等方法。

参考文献

[1] 龚祥瑞.英国行政机构和文官制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2]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7-10,180-197.

[3] 黄卫平、覃功荣.公务员制度比较[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4] 周敏凯. 比较公务员制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5] 陈颖洲.谈谈英国的文官制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02).

[6] 里景阳、金元山 . 英国文官制度简述[J].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4(02).

[7] 张博. 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 [J]. 青年科学.2009(04).

[8]詹筱茹.从英国文官制度的特点看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改革[J]. 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

2005(01).

英国文官制度

浅析英国文官制度英国的文职官员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官员队伍之一,廉洁与高效为其赢得了巨大声誉,也成为世界各国文官制度建设的样板与楷模。英国文官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在历史上经历了“恩赐官职制”“政党分肥制”和“现代文官制度”三个阶段。文官制度的推行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但总体上是利大于弊,积极影响更为明显。 现代公务员制度诞生于资本主义的发祥地英国,后来在美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因而英国的公务员制度,在世界各国的公务员发展制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他各国的公务员制度基本上是在英国公务员制度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在英国,文官并不包括组成内阁的大臣,而仅指“事务官”,其职责是执行当时政府的政策,而非对政党活动的参与。他们构成了政府中所谓的“非政治”的分子,即不参与党派之争的人。他们不但执行既定的方针、政策和命令,而且对于这些方针、政策和命令的制定还有一定的,正是这后一项职能的行使,使文官成为国家机器重要的一部分,成为了“永不更迭的幕后政府”。前台是两党轮流秉政,后台则永不更换,这是英国文官制度的重要特征。 19世纪中叶,工业资产阶级开始进入议会,并逐步取得统治地位。此前,由于两党轮流执政,使官员也经常的发生变动。官员的任用不仅以党派为基础,而且存在着许多暗箱操作的手法,以致卖官鬻爵之事也时有发生,使政府的行政即无效率,又不经济。1853年,英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惨败,引发了国内对于政府的腐败和无能的猛烈抨击,当政的帕累斯顿内阁被迫允诺改革。1854年,由当时的国会议员诺斯科特(Stanfford Northcote)和杜维廉(Charles Trevelan)根据广泛的调查,提出了一项改革文官制度的方案,即著名的“诺斯科特-杜维廉报告”。提出了以下四项建议:一将政府中的行政工作分为智力工作和机械工作两大类,前者由大学生来担当,后者由低级人员来充任;二初任人员均应在年轻时通过选拔考试;三各部人员实行统一管理,并可在各部之间互相转调、提升;四官员的提升以上级的考核报告为依据。这些建议后来均以法令的形式逐一采纳并加以实施,这样英国的近现代文官制度开始逐步建立起来。一个相对独立于各

世界近代文明 课程论文 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一、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背景 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和反映。这一制度建立主要在于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当时的官吏制度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它不仅极不完善,而且存在着—些根本性的弊病。 第一,恩赐官职制:17世纪中叶以前,英国封建群主专制实行恩赐官职制。国家官吏由国王任命,官吏的选用和升迁,不是靠个人的真才实学和政绩,而是凭门第出生和对国王的忠诚。光荣革命后。国王为了恢复失去的封建专制统治,进—步利用手中权利大肆封官许愿,联络人心。执政的大地主贵族和大资产阶级也享有恩赐权,这些人往往利用手中的权力向求职者索取佣金。文官任期没有任何限制,只要恩赐者满意,可以连续任职,文官晋升是靠后台。不学无术游手好闲之徒充斥官场宦海。因此官僚主义盛行,工作效率低下,贪污腐败现象十分严重。18世纪国会对文官制度作了一些改革,把任命文官的权力从国王贵族手中转到各部门手中,规定由他们和高级文官推荐录用。但仍然存在舞弊行贿、唯利是图及赏罚不明的情形。其原因就在于恩赐制是一种垄断性的封建特权。怀特指出: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政府的腐败与低效也就成为必然。 第二,政党分肥制:19世纪英国两党制日益成熟,内阁开始由竞选中获胜的政党组成。于是那—个政党在竞选中获胜上台执政就把各种官职作为胜和课实进行公开分赃,分给他们的支持者。所以每次执政党的更替和内阁的变迁都要引起政府人员的大换班,使政府工作混乱。政党分肥制—方面造成大批官员失业,政纪废弛,削弱了政府职能的正常发挥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极不利于政策的贯彻,妨碍官员熟练掌握业务:另—方面每次换班都会引起周期性震动和社会动乱,影响社会的正常秩序和稳定。 第三,自18世纪6 0~7 0年代英国开始进行工业革命,以棉纺织工具发明为突破口,以蒸汽机动力代替人力、畜力为标志,到19世纪上半叶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这一时期英国的工业生产规模、技术水平、对外贸易、商品数量和质量都居世界首位,号称“世界工厂”。工业革命的进行使其资本主义经济进入狂飙突进时期。17 70年至18 40年英国工人的日生产率提高了2 0倍。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大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政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除了维护社会治安、国防、财政、税收等传统事务,还要担负起经济、文化、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的管理,以发挥政权的杠杆作用。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要求上层建筑作出调整。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猛增使其政治要求增加。他们要求参与行政管理,要求清除旧制度的弊端,要求社会公职向社会开放,要求机会平等、自由竞争,建立一个廉洁而高效的政府,更大程度地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从政治上促进英国经济的发展,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工业革命犹如经济魔棍,点化出了19世纪中叶英国政治改革的浪潮,选举与考试相配套的文官制度由此诞生了。 第四,旧制度的种种弊端,工业革命的现实需要,促使人们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边沁的功利主义和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边沁的功利主义认为:人们的一切行为的准则取决于是增进幸福抑或减少幸福的倾向。政府的一切措施要据此行事。他提出一个著名的论断——最大多数人的幸福,认为拿这个标准来衡量一切,凡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就符合功利主义的主旨,凡不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就违背了功利主义的主旨。政府必须为最大多数的利益恪尽职守,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算是最好的政府。为此,边沁为一个合格的政府设计了如下的职责( 1 )它必须有助于创

大学生作文标准模板浅谈英国文官制度的原因措施影响

浅谈英国文官制度的原因、措施以及影响 在英国政府机构里,国务大臣、各部大臣和政务次官等官员属政务官,其余常务次官以下的政府官员称文官,即公务员。政务官参加议会活动,参与制定政策与内阁共进退,文官负责执行政策,属常任官员,他们的去留不受政党影响,一般可长期任职。法律规定,录用文官要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文官不能兼任议员,不得介入党派政治活动。文官中也分有一定的等级。及要求中级文员要毕业于一般中等学府,而高等文员则要求毕业于牛津等高等学府。同时,对于文员的能力也有要求,文员不能只有一技之长,不能着眼于某一方面。而是要有在文理科教育上都非常出色, 十九世纪以前,英国政府机构控制在贵族手中,政府官员的录用、薪俸、管理等都十分混乱。文官的录用盛行恩赐官职制,即由政府各部大臣或其下属机构的负责人根据个人意愿任命文官。某些高级文官则由国王颁布特许状任命,恩赐制必不可免地导致买官卖官,请人代官等腐败现象,享有恩赐权的官员往往利用手中的权力向求职者索取佣金,有的上层文官小费收入远远超过薪俸,文官的管理更是混乱,工作缺乏纪律约束和有效的监督考核,贪污腐败现象比比皆是。 1832年,英国当时国家政府的行政大权,仍在贵族、寡头势力的操纵之下。工作效率低下,贪污、腐败成风,当时的英国想改革文官的晋升制度,希望通过考试来选拔人员,但是新兴的资本家们为维护自身的利益,维护自己的势力,改革最终也未能全面实行。 到了十八世纪末,在公众反对恩赐官职制的强烈呼声下,关税部门曾试图实行文官录用的试用期制,因遭内阁反对而搁浅,文官晋升改革更是举步维艰。当时文官的晋升完全凭资历而不是依据政绩,冗员长期无法淘汰,文官工作效率极端低下。这种社会效率极端地下的境况使得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主义者不得不提出官吏任用改革的要求。在进入十九世纪中期,他们经过艰难的争取,到了1855年才初步开始了改革,首先是在任用文官时采用在候选人中通过考试录用的办法。 终于在1870年6月4日枢密院发表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命令,规定:除外交部和内各部及某些高级文官外,大部分文官的录用均以公开考试和竞争来选拔。当时成立了文官委员会,要求对文员进行公开考试。文官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①任用制度。②文官的权利和义务。③职位分类。④考绩奖惩制度。 ⑥培训进修制度。目的在于提高文官的素质和能力。⑦人事管理机构。各国都有专门人事机构,负责管理人事行政事宜。且对合格的文员分为高级文员和低级文员,在办事分配上也分为管理级、行政级、办事员级、文字员级和打字员级。 在英国文员制度的改革的方案颁布后,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身为首相的帕麦斯顿举荐一名亲信参加文官考试落榜,帕麦斯顿当即派人到文官委员会索要该生考卷,以便了解是怎样落榜的,结果碰了壁,得到的答复是:只能和别人一样到委员会去看,不许把考卷拿回家,帕麦斯顿不好违反他自己颁布的

英国文官制度改革

英国文官制度改革 (原创实用版3篇) 目录(篇1) 一、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 1.恩赐官职制时期 2.政党分赃制时期 3.考试择优录用时期 二、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19 世纪中叶的文官制度雏形 2.财政部等机构设立政务次官和常务次官 3.1830 年常务次官在大多数部相继设立 三、1968 年英国文官制度改革 1.改革的背景和原因 2.改革的特点和影响 四、英国文官制度的现状和意义 1.政务官和事务官的分类 2.文官制度的作用和意义 正文(篇1) 英国文官制度改革是英国政治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中叶。在此之前,英国的官职分配主要依赖于恩赐制和政党分赃制。然而,随着政治制度的演变和现代化的推进,英国文官制度逐渐建立和发展起来。 在 19 世纪中叶,英国开始建立起文官制度的雏形。这一时期,财政

部等机构在大臣之下设立政务次官和常务次官,这为文官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到了 1830 年,常务次官在大多数部门相继设立,英国文官制度有了初步的框架。 然而,随着英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文官制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1968 年,英国对文官制度进行了一次重大改革。这次改革的背景和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恩赐官职制和政党分赃制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英国政府需要提高行政效率和公正性;其次,随着文官队伍的壮大,官员的选拔和任用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公正的选拔制度。 在这次改革中,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选拔优秀人才;建立严格的绩效评估体系,确保官员能够胜任工作;加强对官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官员的综合素质。这些改革措施极大地提高了英国文官制度的效率和公正性,为英国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英国文官制度已经成为了一种成熟的制度,它对英国政治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英国文官队伍可以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两大类。政务官包括首相、各部大臣、副大臣和政务次官等,他们是由民选产生或由当选者任命的,有任期限制。事务官则主要负责具体的行政工作,他们的选拔和任用遵循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 总之,英国文官制度改革是英国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率和公正性,还为英国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做出了贡献。 目录(篇2) 一、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 1.恩赐官职制时期 2.政党分赃制时期

英国的文官制度

英国的文官制度 英国的文官制度是指英国国家机构中的行政部门,负责执行政府政策和管理公共事务。它是英国政府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起到了国家管治和行政运作的关键角色。英国的文官制度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和长处。 首先,英国的文官制度具有政治中立性。文官们在履行职责时不受政治干预,不受政治压力的影响。他们服从于法律和宪法,并为公众利益服务。这种政治中立性能够保证公共事务的客观、公正和高效。 其次,英国的文官制度具有专业性。英国官员通过科学、严谨的选拔和培训,具备了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他们经受多年学习和实践的考验,熟悉政府机构的运作规则和程序,掌握了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这使得他们能够高效地执行政府政策,有效地管理公共资源。 再次,英国的文官制度注重职业发展和选拔机制。英国政府通过内部竞聘,选拔出最合适的人员担任高级职位。这样做可以确保文官队伍的智力、学术和经验在管理中获得充分发挥,也保证了政策执行的连贯性和稳定性。此外,英国政府还非常注重文官们的培训与发展,提供不同的培训机会和晋升通道,激发他们的工作动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英国的文官制度非常注重问责制和透明度。文官们在履行职责时必须遵守法律和规定,接受政府和公众的监督。他们需要向政府和上级机构报告工作进展,定期接受审查和评估。

这种问责制和透明度可以确保政府行为的合理性和合法性,防止腐败和滥权的发生。 然而,英国的文官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由于政府政策的转变和不稳定因素的影响,文官们可能面临管理任务和政策实施的困难。其次,文官制度中的权力集中和专业化的问题可能导致决策过于僵化和官僚化。此外,公民对于政府行为的透明度和问责制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英国的文官制度是英国政府高效、稳定和公正运作的重要支持。通过政治中立性、专业性、选拔机制和问责制,英国的文官制度确保了政府政策的有效实施和公共事务的顺利管理。然而,它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公众期待。

浅谈英国文官制度

浅谈英国文官制度 文官制度是指由法律规定的关于政府文职人员的考试用、考核监督、升降奖惩、退休罢免等管理制度的总称。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它以科学的管理体系和良好的工作效率影响着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公务员制度提供了一种模式。 一、英国文官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一)英国文官制度的确立 早在14世纪末,15世纪初,英国王宫内就出现了文职官员。他们由国王任用,是国王的私人奴仆,这种制度史称“君王恩赐制”。 17世纪,经过光荣革命,英国建立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国王成了“统而不治”的虚为君主,被剥夺了任免官吏权力,国王只能在名义上享有官吏任免权,实际权力则由内阁控制。 18世纪末期,政府中开始出现职业行政官员,主要负责各部内务,这就是英国近代最初意义上的文官。这时英国两党制基本形成,辉格党、托利党轮流执政。由于官吏的任用以党派为基础,讲关系、重门第,致使不少庸碌之辈和腐败分子混入了政府系统,而有真才实学的人则受到排挤。这样就会造成大批官员失业,使现政府效率低下,贪污腐化,甚至引起政治震荡和社会动乱。 19世纪,由于政务不断增加,在一些大的部里,在大臣下面设置政务次官和常务次官。其中政务次官是仅次于大臣的政治官员,而常务次官及其下属的职业官吏则属于文官之列。文官不得参加党派政治活动,不随内阁变更而进退,终身任职,从事日常行政管理工作。1833年,有些较大的部门开始以公开考试,择优录用的方式招录官员,走出了考试任官的第一步。 1855年,英国根据《诺斯科特一屈维廉报告》进行文官制度的重大改革,颁布了《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第一个枢密院命令,并成立了文官事务委员会主管文官考试录取工作,至此,英国文官制度初步形成。1870年,英国又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的第二个枢密院命令,以法律的形式最终确认了《诺斯科特—屈维廉报告》的构想,这是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关键步,以后经过英国历届政府的完善和补允,终于最终确立了整套文官制度,所以1870年的枢密院令被认为是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标志。

英国文官制度

试论英国文官制度的演进、特点及影响摘要: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它在1870年就确立了文官 制度,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40多年的历史。英国文官制度的形成和确立经历了长期、曲折和复杂的过程。文官制度的建立过程与英国的政治体制变化密切相关。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它的文官制度表现为“恩赐官职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两党制日益成熟,它的文官制度表现为“政党分赃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尤其是五六十年代,欧美等国发生了新技术革命,使政府的专业化程度日益加强,它的文官制度表现为“考试择优录用制”。现在英国的文官制度是1968年改革后的产物。本文仅对英国文官制度产生的过程、特点及影响进行论述,使我们从中有所借鉴。 关键词:英国;议会制度;恩赐官职制;政党分赃制;考试择优录取制Abstract:Britain is the world's earliest national Civil Service, and in 1870 it established a Civil Service, so far has been 140 years of history. The forma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the British Civil Service has experienced a long, tortuous and complicated process.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of the Civil Service system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British political system change. The bourgeois revolution before in the Motivation of England in the 17th century, the United Kingdom is the country of a feudal monarchy, the Civil Service system performance “conferring a title by the king”; the English bourgeois revolution, the two-party system has become more sophisticated, its Civil Service performance as “political parties sharing the spoils”. after World War II,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specially in the '50s and '60s,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countries of the new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the increasing degree of specialization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Civil Service system performance" selecting the best by the examination ”.The present British Civil Service is the production of the revolution in 1968.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only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and impact of the British Civil Service system, so what we have a reference for. Key words:Britain; Civil Service; conferring a title by the king; political parties sharing the spoils; selecting the best by the examination 所谓文官制度,是指西方国家的政府,以法律为依据,以公开竞争考试为手段,以选拔国家部门常任官员或雇员为中心内容,并对各级文官分门别类进行管理的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它在1870年就确立了文官制度,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40多年的历史。英国文官制度的形成和确立经历了长期、曲折和复杂的过程。它大致经历了“恩赐官职制”、“政党分赃制”和“考试择优录用制”等三个历史阶段。现在英国的文官制度是1968年改革后的产物。英国文官制度在形成和确立的一百多年中,不仅对英国,而且对西方各国的人事制度变革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探索英国文官

英美概况---英国文官制度

英国文官制度 英国的文职官员被普遍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官员队伍之一,廉洁与高效为其赢得了巨大声誉,也成为世界各国文官制度建设的样板与楷模。然而这一切的都源自于其构架良好而又合理的文官制度。在英国,文官(Civil Servants[复数],Civil Servant[单数])并不包括组成内阁的大臣,即与内阁共进退的“政务官”,而仅指“事务官”,其职责是执行当时政府的政策,而非对政党活动的参与。他们构成了政府中所谓的“非政治”的分子,即不参与党派之争的人。在内阁发生经常更迭的情况下,他们的存在保证了政策的稳定性与连续性。高级文官还时时准备为大臣提供咨询,向其提供必要的情报、知识以及实践的经验。显然,服务的年限越长,他们的影响也就越大。这样,他们不但执行既定的方针、政策和命令,而且对于这些方针、政策和命令的制定还有一定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发言权。正是这后一项职能的行使,使文官成为国家机器重要的一部分,成为了“永不更迭的幕后政府”。前台是两党轮流秉政,后台则永不更换,这是英国文官制度的重要特征。 英国文官制度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复杂而又庞大。下面仅就几个相对重要的部分做一简明的介绍: 首先,关于文官的选拔制度。在英国,常任文官实行公开竞考,择优录取的原则,这同时也是西方国家文官制度中最具代表性的原则之一。文官选拔考试的一般形式包括笔试、口试以及实际操作考试等等。考试分两轮,首轮考试一般多采用笔试,复试则按所招文官的职位、类别的不同,采取相对灵活的录取方式。文官一经录用,非经法定事由或辞职,即可任职终身。 其次,关于文官的纪律制度。一切文职官员(即公务人员)须自觉遵守《荣誉法典》中规定的职业道德,像司法人员一样,给任何人以公正严明的形象,以免引起公民对公务人员的怀疑,使国家、政府的威信受损。因此,公务人员一律不准经商,或是从事与其公职部门业务有关的任何营利性事业。凡利用国家职权泄露国家机密的,将根据《国家保密法》予以严惩。同时,公务人员也不可积极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公开发表政见或对政府施政任意批评或使政府为难。 再次,关于文官的监管制度。在英国的文官监管制度中,司法监督的机制比较突出。1921年起,英政府于各部门设立行政裁判所,受理行政人事纠纷,以监督文官制度的运作。与此同时,普通法院也有权受理关于行政机关或文官人员违法失职、越权侵权等案件。普通法院对于行政裁判所也实行一定程度的管辖。管辖手段一般采取颁布调查令、诉讼终结令与执行令等手段。例如,法院颁发诉讼终结令,以停止行政裁判所的审判活动。 晋升一般要根据现职年资与服务成绩而定。高级人员注重功绩,低级人员注重年资,各部未尽相同。一般情形是任职四至六年始可升任高一级职位。升迁由各部升迁委员会加以处理。升迁委员会是临时性的组织,其成员因处理晋升职位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升迁委员会的工作程序,各部亦不一致。通常都是召集已达“升迁范围”的人员面试,根据其应付面试的能力以及历年的考绩,来作是否晋升的建议。升迁委员会的建议,系向各部人事处长或常务次官提出,并依各人的年资先后顺序列成名单,一旦职位出缺,即依次升迁。 按照目前的规定,每个新进入文职部门的人都有—段试用期(依等级而定,长短不等,在一定情况下延长试用期)。晋级由统考和本部门考绩这两个方面来决定文职人员的升迁。

浅析英国文官制度

浅析英国文官制度 唐莹莹 (徐州师范大学,法政学院,221116) [摘要]英国是西方国家文官制度的发源地。文官制度,就是以事务类文官为中心形成考试录用制度、职位分类制度、晋升与奖励制度、以及监督保障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总和。英国文官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在历史上经历了“恩赐官职制”“政党分肥制”和“现代文官制度”三个阶段。它有以下特点:没有完整配套的成文法律体系;严格的择优录用原则;职务常任制原则;专业化与稳定化;重视通才教育;讲求职业道德。分为以下三类:工业人员和非工业人员;编制人员和非编制人员;一般文官和专业科技人员。文官制度的推行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但总体上是利大于弊,积极影响更为明显。 [关键词]英国;文官制度;含义;历史沿革;分类;特点;内容;评价 现代公务员制度诞生于资本主义的发祥地英国,后来在美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因而英国的公务员制度,在世界各国的公务员发展制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他各国的公务员制度基本上是在英国公务员制度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英国文官制度自1855年成立文官事务委员会以来,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作为它的特征的基本原则,诸如竞争考试的原则、常任的原则、服务的原则、中立的原则等等,早已牢固地建立起来了,而且至今也看不出有什么变革会使这些原则动摇。正是这些原则,使得这支近百万人的队伍促进和实现了国家权力顺利的在两党之间有秩序的易手,巩固和不断加强着国家民主政治的建设。 一、英国文官制度的含义 英国是西方国家文官制度的发源地。英国的文官(Civil servantor public officers),是指中央政府行政部门中经公开考试择优录用,由国会通过的财政预算直接支付俸给,不与内阁共进退的文职公务人员①。英国的文官分政务类文官和事务类文官。政务类文官基本上是经过选举产生或者通过政治任命的官员,他们服从执政党的意志,维护执政党的利益,随着政党的更迭而进退。而事务类文官则是通过考试择优录用的,超越党派利益而以全体民众的利益为出发点进行活动,并不与执政党更迭而进退的文职公务人员。行政法上的文官制度,就是以事务类文官为中心形成考试录用制度、职位分类制度、晋升与奖励制度、以及监督保障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的总和。 ①李少卿:《英国文官制度:组织稳定的黏合剂》,载《21世纪商业评论》2009年第11期,第2页。

英国文官制度

英国文官制度 1、考选制度 1870年枢密院命令规定,凡未经考试、未持有合格证书者一律不得担任任何行政职务。此后,常务次官以下官员都由考试录用。 2、考试制度 主要是考勤和考绩,以考绩为主,进行年度的定期考评。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考核与晋升权完全掌握在各部部长手中,文官无从表示意见。文官委员会对此也无权干涉。 1920年,政府正式在各部设置晋升委员会,专管公务员的定期考绩及决定废黜等事宜,以做到各部考绩晋升方面的公正无私。晋升委员会包括各部的人事管理分处主任、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其他有经验有资历的官员。 3、晋升制度

(1)晋升程序。文官制度建立初,文官的晋升主要是凭资历。后经改革,主要根据工作成就晋升。1968年富尔顿委员会建议打破过去的等级界限,从任何等级或任何部门最有能力的人中提拔。对有特殊才能者实行越级晋升制。 (2)晋升原则。部长掌握绝对的人事管理权。不受任何晋升机构的限制、侵犯;任何文官对有关晋升事宜均有发言权;晋升的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晋升须以“适宜”为条件。以年终考核报告为依据:例行性职位晋升应注重年资,负责性职位应选贤任能:凡依仗关系取得提升资格的,应取消其资格。 (3)晋升方法。遇有职位缺额必须增补时,应在机关内外向有关各方发出通知,以便提出候补人名单。由个人填写本年内在本职工作中的表现和年后适宜提升的职位。通过考试加以提升,以吸收新参加工作者为主。 4、培训制度 主要有: (1)培训机构。1939年以前仅邮务部和税务署有较健全的训练机构,1944年政府开始陆续设置文官培训机构。 (2)培训内容。指导培训,使文官对其服务机关的历史、组织、规章、纪律、环境等有较深的了解,加强团体意识,提高其服务精神。实际操作培训,多属技术工作。专业培训,文官到专门职业团体接受某种专业训练。 (3)培训方式。有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职前培训指文官录用后,正式工作以前,对其进行入门训练,为其正式任职做好准备。在职培训指文官参加工作

英国近代文官制度

英国近代文官制度 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是英国走向文官制国家的重要标志,也是英国走向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转折点。从18世纪以来,英国的 政治制度就慢慢从封建制转向了文官制。文官制度在英国近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发展和完善了英国的政治制度,促进了英国走向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国家。 文官制度是英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一个重要过程,它是英国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文官制度在英国有着许多不同的历史阶段,其中最重要的是18世纪以来的“文官统治”。文官统治是英国政治制度转向文官制的过渡阶段,也是英国政治制度稳定下来的基础。 文官统治是英国政府机构和权力结构完善的过程。在这种文官统治下,英国政府机构和权力结构稳定发展,由议会负责国家大政,由政府部门负责实施政策,文官从中受益并产生了有力的社会影响力。 文官制度的发展开始于18世纪,当时英国的政治形势正处于一 种重大变化之中。包括宪法变革、独立审判权和纳税权的划分等,这些变化在政治制度上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与此同时,文官的地位也被充分肯定。在这种情况下,文官制度逐步得以完善。文官制度的发展,带动了中央行政机构、省级行政机构和地方行政机构的不断完善。同时,文官也被赋予了政府行政权力,文官也成为英国政府机构的中心。 文官制度在英国近代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使英国政治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也为英国走向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国家奠定了基础。

18世纪以来,英国的政治制度就从封建制度向文官制度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文官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官制度使英国政治稳定,使英国国家在宪法、政府机构方面得到完善,为英国走向资本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社会治理角度评价英国近代文官制度

从社会治理角度评价英国近代文官制度英国文官制度是英国政治体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自古以来就对英国的政治、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从十八世纪以来,英国文官制度不断完善,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以至于英国文官制度在社会治理方面不断改善,从一定程度上讲,也为英国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发展历史 英国文官制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形成了两个重要时期:17百年前《大码头法案》和19世纪初的《改革法案》。17百年前的《大码头法案》主要针对的是门类、地位高低以及职业发展的定义?而19世纪初的《改革法案》则注重个人财务情况、政治犯罪以及私人行为责任等方面的规范性构建,为当时英国文官制度的发展取得了重要的里程碑。 二、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改革特点 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改革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文官选任制度。在新的文官制度中,官员的选任将更加符合公正、平等、公平的原则,从而促进文官的素质提升,使英国的文官制度更加健全有效。 2、推行自由公务员制度。新的自由公务员制度将在职位系统中制定职责的明确性,使政府官员的职位角色更加清晰,从而减少官员的多管齐下,使他们有更多的空间和时间来专注于他们的工作,

从而有效提高效率。 3、对公务员报酬系统进行调整。新的报酬系统不仅更加合理,还能够有效激励公务员的工作热情,使他们在工作时能够更加快速的完成工作。 三、英国文官制度的社会治理作用 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发展为英国社会治理带来了以下几个重要的作用: 1、增强社会公平和社会秩序。新的文官制度使官员更加合理,更具有公平性,这有助于增强社会公平感,维护社会秩序。 2、提升政府官员的责任感和责任心。新的文官制度使政府官员更加清晰明确了其职位职责,增强了官员的责任感和责任心,有助于政府官员更积极的履行职责。 3、社会治理的完善。新的文官制度使政府官员更加科学有效的从事社会治理工作,有助于社会治理的完善和加强。 结论 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发展和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为英国社会治理带来了实质性的帮助,使英国社会治理更加完善,为英国社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英国近代文官制度

英国近代文官制度 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是指英国政府中的官僚系统,它起源于十九世纪初的白内障轮(Whitehall reforms)和兴起的公共服务的需求。该制度在整个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逐渐发展壮大,成为英国政府的核心机构之一、本文将介绍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并探讨其在英国政府中的作用。 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初的白内障轮。白内障轮是英国政府的一次重要,旨在解决政府行政不力和腐败问题。白内障轮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包括建立中央部门和加强管理和监督机制。这些为英国政府的现代化和专业化奠定了基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英国政府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逐渐扩大了其公共服务的范围和规模。政府需要处理越来越复杂的事务,例如国防、教育、卫生和社会福利等。这促使政府成立了各种部门和机构,吸引和培养了大量的文官。 另一个特点是其选拔和培养方式。英国文官制度注重选拔和培养有才干和道德品质的人才。一般而言,英国文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考试和面试才能进入政府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文官还需要不断接受培训和学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政治环境。 此外,英国文官制度还起到了保障公务员权益的作用。英国的公务员享受一定的权益和福利,例如稳定的工作待遇、退休金和医疗保险等。这些福利保障了文官的职业安全性和生活质量,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从事公共服务。

然而,英国近代文官制度也存在一些挑战和争议。一方面,有人认为 文官制度的选拔和晋升制度过于僵化和官僚化,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另 一方面,英国政府在面对如脱欧、经济衰退等重大挑战时,也遭到了批评,认为文官制度对于应对这些挑战的能力不足。 总之,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是英国政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支持 政府决策和实施的关键作用。它的独立性和专业化为政府提供了稳定和高 效的行政能力,但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政治环境。

英国文官制度等级

英国文官制度等级 英国文官制度是英国政府文职人员的分类系统和制度。根据不同的职责和技能要求,英国文官制度分为四个等级:行政级、执行级、办事员级和工人级。 1.行政级 行政级是英国文官制度中最高的级别,通常被认为相当于高级公务员。行政级文官通常在政府部委和高级管理层担任重要职务,负责政策制定、战略规划和管理决策。他们的职责涉及广泛的政策领域,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卓越的管理能力。 2.执行级 执行级文官通常在政府部门和机构中担任管理职务,负责实施政策、计划和项目。他们通常需要具备扎实的管理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领导团队、制定计划并监督执行。执行级文官的职责还包括协调与其他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关系,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3.办事员级 办事员级文官通常在政府部门和机构中担任行政和支持职务,负责处理文件、记录和管理档案等日常工作。他们需要具备高效的组织能力和细致的工作态度,能够处理大量的文件和信息,确保工作的高质量和高效率。办事员级文官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能够与不同部门和机构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4.工人级 工人级文官通常在政府部门和机构中担任技术工人的职务,负责执行特定的技术和手工任务。他们需要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知识,能够从事各种技术工作,如打字、印刷、电工等。工人级文官的职责还包括维护设备和设施,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总之,英国文官制度的四个等级根据职责和技能要求不同而有所区分。行政级文官负责高层管理和政策制定;执行级文官负责实施政策和项目管理;办事员级文官负责行政和支持工作;工人级文官负责技术工作和设施维护。这些不同级别的文官在政府部门和机构中共同协作,确保政府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