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1.《尚书》记载:“惟殷(商)先人,有典有册。”殷人的典册主要是( )
A. B.
C. D.
2.“始皇因苛政暴赋失其国,文景因休养生息开盛世,汉武因罢黜百家促一统。”对
以上三个时期治国思想的概括,符合史实的是( )
A. 法家儒家道家
B. 道家法家儒家
C. 法家道家儒家
D. 儒家道家法家
3.“治世能臣,乱世奸雄,武并汉秦一帝;对酒当歌,登高必赋,文开魏晋先河”。
对联中描述的这位历史人物( )
A. 生活在三国时期
B. 完成了国家统一
C. 开运河沟通南北
D. 官渡之战取得胜利
4.某学者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绘制成《中国历史兴衰图》(注:图中数字为世纪),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①段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B. ②阶段设置了宣政院加强对今西藏地区的管辖
C. ③阶段宋金之间对峙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迁徙浪潮
D. ④阶段在西北设置了驻藏大臣加强对新疆地区的有效控制
5.史学家普遍认为,传播于东南沿海地区的视为海上活动的保护神妈祖信仰起源于宋
代,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宋代女性地位提高
B. 宋代“倭患”严重
C. 宋代海外贸易发达
D. 宋代经济重心转移
6.如图《同光十三绝》描绘了清朝同治、光绪年间13位戏曲名家,下列关于这幅画
及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京剧又被称为“京戏”,是我国的“国粹”
B. 京剧是徽调不断吸收其他优秀剧种的产物
C. 这幅画说明同治、光绪时期京剧完善成熟
D. 京剧形成于明中晚期,曾被称为“平剧”
7.下面框内所述内容是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中某一事件的评论,这一事件( )
评论一:中国人民抗日史上的第一步--尽管是以和平的方式。
评论二:是由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等在内的不同的“社会势力”组成的一个统一战线领导和参加的革命运动。
A. 推动了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B. 开启了十四年抗战的历程
C.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D. 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8.“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下列史实中,属于中国
共产党人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阶段艰苦奋斗的是( )
A. 红军长征
B. 重庆谈判
C. 抗美援朝
D. “铁人”精神
9.如图是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关于此图的解说,正确的是( )
A. “大跃进”运动使1959年北京市场变得活跃
B. “一五计划”的实施使 1987年零售市场繁荣
C. 经济体制改革极大的激发了北京市场的活力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
10.“但历史的纵向沿袭和显示的横向平铺之间总会交错形成一个平衡区域,80年代
起,大陆允许蒋方不搞绝对的政治服从和制度上的完全一致,允许其在遵守统一的前提下高度自治,这就给解决向题提供了一个平衡区域。”材料中大陆解决问题的方法( )
A. 推动了我国民族平等与民族团结
B. 在香港和澳门先后得到成功实践
C. 使我国统一大业才得以顺利完成
D. 推动了我国沿海经济特区的开放
11.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史实和结论正确的是( )
史实结论
A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B彼得一世改革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C委内瑞拉独立非洲的殖民统治时代结束
D新经济政策苏俄快速实现工业化
A. A
B. B
C. C
D. D
12.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时“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
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要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这说明文艺复兴运动( )
A. 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B. 否定了天主教会权威
C. 冲破了封建等级观念
D. 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13.“它概括总结了17..18世纪哲学家们的思想,……主权在民,表示路易十六不再是
法兰西的国王,他的权力将受到宪法的严格限制,在第十七条中,规定了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材料中的“它”应是( )
A. 《权利法案》
B. 《人权宣言》
C. 《拿破仑法典》
D. 《1787年宪法》
14.如图是一副关于马歇尔计划的漫画(机器前方英文
“MARSH ALL-PLAN”),该漫画强调马歇尔计划
的根本目的是( )
A. 控制欧洲各国
B. 促进欧洲联合
C. 稳定欧洲秩序
D. 推动欧洲复兴
15.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下列艺术作品与《红楼梦》
风格相似的是( )
A. 《向日葵》
B. 《人间喜剧》
C. 《英雄交响曲》
D. 《窦娥冤》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16.读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①图1描述的应是_国的商业贸易状况,其拥有巨大商业贸易链得益于最先开始并完成了______ 。
②图2中“陆上丝绸之路”最早形成于______ 代______ (填事件)之后。
对比两条贸易线路,提取两个不同点,并结合史实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图中反映的两个不同时期的对外贸易,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共同影响?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17.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一所述日本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发起了什么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日本产生的正面影响。
材料二:历史上,较弱的社会受到较强的、好战的社会威胁时、会有两种相反的反应:第一是割断同入侵势力的一切联系,本能的排外,在传统的信念和习惯中寻求安慰:第二种却是力图采纳外国社会最吸引人的东西,对自我进行改造。第一种反应表现为拒绝和固守;第二种反应则体现为调整和崇拜。但两者往往都会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
--改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以中国近代史上的事件为例,结合相关史实阐释材料二的观点。
材料三:日本文化就好像一颗洋葱头,剥开一片,剥开一片,剥到最后没有发现核心,可是每一块皮上都融入了外国文化的影响。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处理外来文化与本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18.作为世界性的大国,美国的政策深刻地影响着全球局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下列六个阶段:①尊敬阶段(18世纪)②轻视阶段(1840--1905年)③乐善好施阶段(1905--1937年)④赞赏阶段(1937--1944)⑤清醒阶段(1944--1949)⑥敌对时期(1949--)。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④赞赏时期和⑥敌对时期对中国“赞赏”和“敌对”的原因。
材料二:1930年,胡佛总统签署新法案,关税升高到60%,威力无限,但后果显然是灾难性的,极端党派开始在欧洲上台。……很快,日本成为美国贸易战的主要对象。1971年,尼克松总统宣布对所有进口物品加征10%的临时关税,其中包括著名的301条款。贸易战正式拉开序幕。……日本进入“迷失的二十年”,贸易战才告终止。
--摘编自孙玮杰《美国历史上的七次贸易战》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两次发动贸易战的原因,针对1930年的状况,美国政府后来是如何正确解决的?
以史为鉴,谈谈你对美国频繁发动贸易战的认识。
四、辨析改错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8.0分)
19.1662年,葡萄牙殖民者宣告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判断:______;改正______。
20.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彰显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
判断:______;改正______。
21.被誉为“解放者”的玻利瓦尔,领导南美地区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判断:______;改正______。
22.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由章西女王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一场影响深
远的运动。
判断:______;改正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册”和“典”是用于记录文献资料的书籍。“惟殷(商)先人,有典有册”的意思是要想发扬祖先的光辉事迹,就要靠书籍来记录。针对殷商的历史可知,当时的书籍就是龟甲和兽骨。B是甲骨文。
故选:B。
本题考查甲骨文,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注意准确识记甲骨文的有关内容。
2.【答案】C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统治残暴,汉文帝、汉景帝采用道家思想,无为而治,出现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符合史实的是法家、道家、儒家。
故选:C。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文景之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文景之治,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3.【答案】D
【解析】“治世能臣,乱世奸雄,武并汉秦一帝;对酒当歌,登高必赋,文开魏晋先河”对联描述的是曹操,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取得胜利。D表述正确。
故选:D。
本题以“治世能臣,乱世奸雄,武并汉秦一帝;对酒当歌,登高必赋,文开魏晋先河”为切入点,考查三国鼎立形成。
本题以三国鼎立形成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4.【答案】A
【解析】根据《中国历史兴衰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段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表述正确。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法,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和唐朝文化;玄奘西游天竺,促进了中印之间的友好关系,鉴真东渡日本,加强了中日之间的友好往来。②阶段设置了宣政院加强对今西藏地区的管辖,表述错误。宣政院是在元朝时设置的;③阶段宋金之间对峙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迁徙浪潮,表述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迁徙浪潮;④阶段在西北设置了驻藏大臣加强对新疆地区的有效控制,表述错误,驻藏大臣设置在西藏,是对西藏的管辖,而不是新疆。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以“某学者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绘制成《中国历史兴衰图》”为切入点,考查了元朝巩固统治的措施、唐朝的对外交流、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迁徙浪潮、驻藏大臣的设置等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考查了元朝巩固统治的措施、唐朝的对外交流、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迁徙浪潮、驻藏大臣的设置等史实,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5.【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经济重心南移,故传播于东南沿海地区的视为海上活动的保护神妈祖信仰起源于宋代,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宋代海外贸易发达。
故选:C。
本题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6.【答案】D
【解析】图《同光十三绝》描绘了清朝同治、光绪年间13位戏曲名家,关于这幅画及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京剧形成于明中晚期,曾被称为“平剧”。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北京是戏曲荟萃之地。在19世纪中期的道光年间,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形成京剧。京剧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是中国文化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ABC说法正确。
故选:D。
本题以题干图片为依托,考查京剧。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时期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7.【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所述,可知该事件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利转让给了日本,由此引发了国内的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故C项符合题意;
A项错误,推动了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是在一战后,而五四运动的时间是1919年;B项错误,开启十四年抗战历程的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
D项错误,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是国民大革命运动。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清楚题干材料材料所述事件是五四运动。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的认识,考查角度教新颖,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8.【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铁人”精神属于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阶段艰苦奋斗的内容。AB出现在新中国成立前,C是巩固新中国政权的内容,不属于社会主义建设阶段。
故选:D。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掌握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阶段艰苦奋斗的史实及影响。
9.【答案】C
【解析】1992年召开的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大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现代化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据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及所学知识可知,北京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激增是在1994年,主要是因为经济体制改革极大的激发了北京市场的活力。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十四大、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中共十四大、市场经济体制的相关史实。
10.【答案】B
【解析】由材料“80年代起,大陆允许蒋方不搞绝对的政治服从和制度上的完全一致,允许其在遵守统一的前提下高度自治”可知,大陆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国两制”,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我国成功收回了香港和澳门,“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和澳门先后得到成功实践。
故选:B。
本题以一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知识。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知识。
11.【答案】A
【解析】亚历山大东征和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这组史实与结论的搭配是正确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后,历经十年(公元前334年--公元前323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建立了空前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这次东征,使希腊文明与古老的东方文明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冲撞与交融,开启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东西方文化的结合,促进了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著名的科学家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都产生于这个时代。
故选:A。
本题考查了亚历山大东征。人类文明的交流与发展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暴力冲突和和平交往。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12.【答案】A
【解析】从意大利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打破了中世纪以来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强调人的作用,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故选:A。
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的知识点。
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运动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
13.【答案】B
【解析】1789年7月14日,法国人民发动起义,攻占巴士底监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法国大革命中,资产阶级制宪会议颁布《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是反封建专制的旗帜,是引导法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指针。据“它概括总结了17..18世纪哲学家们的思想,……主权在民,表示路易十六不再是法兰西的国王,他的权力将受到宪法的严格限制,在第十七条中,规定了财产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它”应是《人权宣言》。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人权宣言》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与识记《人权宣言》的相关史实。
14.【答案】A
【解析】据漫画和所学知,二战后美国实施了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国家进行经济援助,其目的是通过经济援助进而控制西欧国家,达到遏制苏联的目的。所以马歇尔计划的根
本目的是控制欧洲各国。
故选:A。
本题以一副关于马歇尔计划的漫画为切入点,考查马歇尔计划的根本目的。
注意对漫画的解读,识记马歇尔计划的内容、目的及其作用。
15.【答案】B
【解析】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艺术作品与《红楼梦》风格相似的是《人间喜剧》。法国的巴尔扎克是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被称为“现代法国小说之父”,其作品被誉为“法国社会的一面镜子”。巴尔扎克一生创作了96部长、中、短篇小说,总称为“人间喜剧”。
故选:B。
本题以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为依托,考查《人间喜剧》。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时期科技、文化和艺术成就。
16.【答案】【小题1】工业革命
【小题2】汉
【小题3】张骞出使西域
【解析】(1)①由图1“19世纪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可知,图1描述的是英国的商业贸易状况,其拥有巨大商业贸易链得益于最先开始并完成了工业革命。
②图2中“陆上丝绸之路”最早形成于汉代的张骞出使西域之后。
(2)依据图片,结合所学,可知,两条贸易线路的不同点是一个以海路为主;一个以陆路为主;目的一个是殖民扩张,一个是友好交往。新航路开辟后,英国以处于大西洋沿岸的优越地理位置,积极对外殖民扩张,成为强大的“日不落”帝国;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开通,成为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3)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和中国丝绸之路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共同影响是:促进了世界各地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故答案为:
(1)①英国;工业革命;②汉;张骞出使西域。
(2)不同点:一个以海路为主;一个以陆路为主;目的一个是殖民扩张,一个是友好交往;新航路开辟后,英国以处于大西洋沿岸的优越地理位置,积极对外殖民扩张,成为强大的“日不落”帝国;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开通,成为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3)促进了世界各地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本题以两张历史图片为切入点,考查丝绸之路、新航路开辟、英国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
本题以查丝绸之路、新航路开辟、英国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为背景,考查学生识图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7.【答案】【小题1】(1)材料一所述日本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的运动是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割断同入侵势力的一切联系,本能的排外,在传统的信念和习惯中寻求安慰:”清政府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国不能看到世界的变化,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力图采纳外国社会最吸引人的东西,对自我进行改造。”洋务运动采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最后以失败告终。
(3)处理外来文化与本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要采取兼容并包态度,取外来文化之优良,来补传统文化之不足。
故答案为:
(1)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割断同入侵势力的一切联系,本能的排外,在传统的信念和习惯中寻求安慰:”清政府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国不能看到世界的变化,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力图采纳外国社会最吸引人的东西,对自我进行改造。”洋务运动采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治标不治本,最后以失败告终。
(3)采取兼容并包态度,取外来文化之优良,来补传统文化之不足。
【小题2】
【小题3】
【解析】本题以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为切入点,考查明治维新、闭关锁国政策、洋务运动。
本题以明治维新、闭关锁国政策、洋务运动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8.【答案】【小题1】(1)美国将④1937--1944年定为对中国的“赞赏阶段”,理由是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牵制了日本绝大部分兵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美国将⑥(1949--)定为对中国的敌对时期,原因是企图变中国为自己的殖民地野心不死,在中国扶植的代理人蒋介石被打倒,亲自干涉中国内政;杜鲁门主义和冷战的影响,敌视苏联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企图将社会主义政权扼杀在摇篮内。
(2)依据材料二“1930年,胡佛总统签署新法案,关税升高到60%,威力无限,但后果显然是灾难性的,极端党派开始在欧洲上台。……很快,日本成为美国贸易战的主要对象。 1971年,尼克松总统宣布对所有进口物品加征10%的临时关税,其中包括著名的301条款。贸易战正式拉开序幕。……日本进入“迷失的二十年”,贸易战才告终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1930年发动贸易战的原因是1929-1933年爆发了经济大危机;20世纪70年代美国发动贸易战的原因是上世纪70年代日本崛起,成为第二经济大国。针对1930年的状况,美国政府实施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
(3)以史为鉴,谈谈你对美国频繁发动贸易战的认识。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如:历史上美国发动的贸易战都是以自身利益为目的;美国发动贸易战严重一系列世界经济的发展等。
故答案为:
(1)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牵制了日本绝大部分兵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企图变中国为自己的殖民地野心不死,在中国扶植的代理人蒋介石被打倒,亲自干涉中国内政;杜鲁门主义和冷战的影响,敌视苏联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企图将社会主义政权扼杀在摇篮内。
(2)美国1930年发动贸易战的原因是1929-1933年爆发了经济大危机;20世纪70年代美国发动贸易战的原因是上世纪70年代日本崛起,成为第二经济大国。美国政府实施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
(3)历史上美国发动的贸易战都是以自身利益为目的;美国发动贸易战严重一系列世界经济的发展等。
【小题2】
【小题3】
【解析】本题以“作为世界性的大国,美国的政策深刻地影响着全球局势。”为切入点,考查了不同时期的中美关系、美国不同时期发动的贸易战、罗斯福新政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考查了不同时期的中美关系、美国不同时期发动的贸易战、罗斯福新政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9.【答案】× 葡萄牙改为荷兰
【解析】郑成功是17世纪明末抗清名将、民族英雄。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对台湾的管理。
故答案为:
×;葡萄牙改为荷兰。
本题以“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为切入点,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史实。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重点掌握郑成功的事迹。
20.【答案】√√
【解析】1839年6月3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前后用了23天,虎门销烟是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故题干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
本题主要考查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理解与识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相关史实。
21.【答案】× 把英国改为西班牙
【解析】1816年以后的十年间,玻利瓦尔率领起义军转战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等地,解放了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者,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把英国改为西班牙。
本题考查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和南美的解放,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注意识记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玻利瓦尔的事迹。
22.【答案】× 章西女王改为甘地
【解析】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一场影响深远的运动,其特点就是非暴力和不合作。这次运动的领导者是甘地。甘地是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甘地主义的创始人,他是印度资产阶级政党国民大会党的领袖,甘地主义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他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故答案为:
×;改正:章西女王改为甘地。
本题考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知识。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二战后亚非拉美的奋起的相关史实以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