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影赏析中的视听语言与表达

电影赏析中的视听语言与表达

电影赏析中的视听语言与表达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不仅仅是娱乐媒体,更是一种表达

和传达思想、情感的语言。其中,视听语言和表达在电影中起着关键

的作用。通过恰当的镜头运用、声音设计和配乐,电影创造了独特的

视听体验,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内心世界。

一、视觉语言与表达

视觉语言是电影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导演通过构图、色彩运用、

摄影等手法,创造了独特的视觉效果,使观众在视觉上获得艺术的享

受和感受。

首先,构图是视觉语言的基础。不同的构图方式能够传达不同的情

感和意境。例如,大舞台上的宽广画面构图可以给人一种豪迈感,而

窄小的小巷或密室可以给人一种压抑和紧迫感。

其次,色彩运用在电影表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柔和的色调可

以给人一种温馨、宁静的感觉,而鲜艳的色彩则能够传递喜悦和活力。导演通过对色彩的运用,将观众带入电影的情境之中。

最后,摄影技术也是创造视觉语言的重要手段。通过不同的摄影技法,如远景、特写、逆光等,导演能够将电影表达的重点凸显出来,

使故事更加生动有力。

二、听觉语言与表达

电影中的听觉语言主要是指声音设计和配乐。音效和音乐作为电影

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直接影响观众的情感和观影体验。

声音设计在电影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合理的音效设计,如

爆炸声、脚步声、风声等,可以增强电影的真实感和代入感,使观众

更加投入到电影中去。

而配乐则是电影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选择合适的音乐,导演可

以加强电影的氛围,烘托情绪,甚至塑造角色。比如,激昂的背景音

乐可以增强紧张的氛围,柔美的旋律则可以表达爱情的柔情。

三、视听语言与情感表达

视听语言与情感表达是电影中最关键的一环。通过巧妙的运用和组合,电影能够将情感信息准确传达给观众,引发共鸣和思考。

首先,视觉与音效的配合能够加强表达效果。例如,在恐怖片中,

配合阴暗的画面,刺耳的音效会引发观众的紧张和恐惧感。而在浪漫

片中,柔和的色彩搭配优雅的音乐,则能够唤起观众内心的柔情和温暖。

其次,电影中人物的情感表达是通过视听语言来实现的。演员的表

演和声音的运用是关键因素。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自然的动作能够传递

角色的内心情感,声音的抑扬顿挫则可以传递角色的情绪变化。

总的来说,电影赏析中的视听语言与表达是电影艺术无法或缺的重

要组成部分。通过恰当运用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电影能够创造出独

特的视听体验,让观众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故事情节和角色内心世界。

因此,电影制作人需要在创作中注重视听语言的运用,以传递更为精准和深刻的表达。

视听语言(包含各自的含义与作用)

视听语言 主要从光线、色彩、构图、蒙太奇、长镜头、声音、镜头的运动、景别、镜头的角度等方面记录 景别(大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大远景 含义:摄取远距离人物和景物,表现广阔深远景象的电影画面。 功能:1.开篇时,展现宏大的空间环境,用来说明地形,表示事件发生的地点和地理环境,用来烘托整个影片的氛围,表现规模宏大的人物活动。 2.结尾时,在视觉上形成了一种远离情节的视觉感受,给观众 留下思考与回味的空间。 3.显示人物的渺小,展示人物的处境。 常用于史诗电影中,西部片、战争片、历史片等。 全景(描述性、客观性) 含义:拍摄人物全身形象或者场景全貌的电影画面。 功能:展示角色之间的位置关系,介绍场景。 中景(叙事性) 含义:拍摄人物膝盖以上部分或者局部环境的电影镜头。 功能;展示角色之间的交流,交代角色之间的关系。 中景可以用来做说明性镜头、延续运动或者对话镜头。 近景 含义:拍摄人物胸部以上或者物体局部的电影画面。 功能;1.人物上,通过脸部表情的细微变化刻画角色的内心活动

2.物体局部上,拉近了观众与表现主体之间的距离,更容易感 染观众情绪 特写 含义:拍摄人物脸部或者放大物体某个局部的电影画面。 功能:1.突出、强调 2.展示人物的心灵景观(世界) 3.象征意义 特写展示事物关键部分或细节,特写镜头强化细节与特征的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形成某一段落的视觉重复力度;特写在表达复杂的整体行为动作时,常用局部的特写镜头表现动作的细节并结合全景画面表现整体行为。 角度(鸟瞰角度、俯角、平视角度、仰角、倾斜角度) 鸟瞰角度 含义:直接从被摄物正上方往下拍 作用:观众站在神的角度,镜头下的人物更显卑微与无助。 空中的俯拍镜头给人以辽阔的感受。在战争片中会大量采用,鸟瞰整个战场,展现酷烈又壮观的场面。 俯角 含义:自上而下拍摄主体,使被摄体显的渺小和赢弱 作用:凸显环境,使环境看起来可以吞噬角色,减少被摄物的重要性,使人物显得无害与卑微。 平视角度 含义:摄影机和被摄体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的拍摄。 作用:客观、中性,让观众自己做判断

电影视听语言分析

电影《太阳照常升起》中的视听语言分析 影片改编于叶弥的短篇小说《天鹅绒》,这是一部反映人性欲望之中各种极致境界的电影,它同时具备让人心驰神往的梦幻色彩、天马行空的想像力、以及一种精致的黑色幽默。 电影的名字是从《圣经?旧约》里来的:"一代人来,一代人走,大地永存,太阳升起,太阳落下,太阳照常升起。"姜文说,他觉得很像这个电影的味。时间流逝,生命交错纠结,在漫长的生命环节里,每个人都只是一瞬间。 姜文采用倒叙的手法将影片分为四个段落,每段都有不同的情感表述,他在努力营造一种酒醉般诗意化的氛围,一切画面都是无序的,时间是散落的碎片,情节是随意拼贴的段落。 台湾影评人焦雄屏对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的评价是:“这部电影有非常多解密的快感,几乎像《达芬奇密码》般繁复,一旦找到关键,就觉得此片非常清晰和令人震惊。”因此,这就涉及如何在这样一种断裂的话语中解读个中语意的问题。这四个独立成篇又互相关照的段落分别是疯、恋、枪、梦,即疯狂与执着、荒诞与尴尬、冲突与毁灭、生命与希望。其实。我们不妨从视觉和听觉的表达方式上去理解和感受影片的魅力。 第一篇——疯狂与执着 拥有一双美丽且灵性大脚的疯妈从影片一开始就执着地爬树,执着地呐喊,执着地刨石头、执着地重复那首"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执着地为儿子搭建起了一座她认为最安全的世界。这里的每块石头都汇聚着她的爱,别人都以为她是疯子,然而隐藏在疯子外表下面的却是那种对于信念的执着。因为别人也不是什么都懂。 在视觉上的表达,首先,所有的色彩都是那么纯粹和饱满,那么直接刺眼。天空是纯纯的蓝,草木是油油的绿,泥土是生生的红,没有搀杂任何灰调。很单纯,有味道。其次,在光影的处理上也是采用了有力道的光线,把人物处理得棱角分明,对比强烈,没有柔和的过渡。有的是鲜明与对立。最后,片中出现了大量破碎化的视觉印象,破碎的镜子、破碎的照片、破碎的碗碟、破碎的算盘,这些都暗喻出了主人公的脆弱。疯妈最后也破碎地、空空地漂走了。 第二篇——荒诞与尴尬 在某种历史语境下,人们的行为总是表现出无法言表的荒诞与尴尬。在影片第二段中,以黄秋生扮演的小梁为视角,目睹了一幕幕真实的却又荒唐的戏剧化事件。当激情遭遇压抑,当真诚遭遇虚伪,当欲望遭遇名誉,当明亮遭遇黑暗,小梁突然觉得周围的一切都变得很陌生,于是,他选择很潇洒的"离开",但也许这并不是一个悲惨的结局。 在视觉上的表达,首先,运用了忽明忽暗的、晃动的、压抑的光影,调制出隐藏于人们内心深处矛盾的味道。其次,色彩基调保持了一种黑白混合出的暗灰色,是人物内,心的写照。

电影视听语言分析

影视视听语言分析 艺术的语言 ●每一门艺术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或者说是表现元素 ●绘画:色彩,线条,构图等…… ●戏剧:台词、唱腔、表演等…… ●文学:文字 对于电影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理解 ●分析,是影片欣赏、读解的过程。 ●分析,是一种思想、感觉的经历。 ●分析,是电影手段、技巧的学习。 ●分析,是影片创作、规律的总结。 ●分析,是导演方法细化学习过程。 ●分析,是我们对电影知识的补充。 ●分析,是我们对电影理论的积淀。 ●分析,是我们对电影历史的了解。 ●分析,是对影片艺术特性的总体把握 电影的语言 ●观点①:“画面、音响、表演、和蒙太奇方法” ●观点②:“画面、音响、色彩……” ●观点③:“影像、声音、剪辑。”(《电影的元素》) 第一章、电影艺术的影像 ●电影“视”第一,“听”第二。 ●电影是以“视”为主,“听”为辅的艺术形式。 影像的重要性 ●①、电影的诞生,其实就是影像的诞生 ●②、就相同时间所提供的信息量而言,影像是得天独厚的。 ●③、影像能够跨过艺术品与欣赏者之间的障碍,直接走入人的心灵。 镜头 ●影像结构的基本单 ●马尔丹讲: ①、(从拍摄角度讲):镜头是拍摄过程中,摄影机的马达开动至停止这段时间内被 感光的胶片; ②、(从剪辑角度讲):镜头是剪两次与接两次之间的那段胶片; ③、(从观众角度讲):镜头是两个镜头之间的那段胶片。

影像构成元素 ●①、构图:对角线、对称、斜线、S线等 ●②、景别:远全中近特 ●③、角度:俯仰平 ●④、运动:推拉摇移跟 ●⑤、照明:三点布光 ●⑥、色彩:冷暖色调、颜色的象征意义 第一节、电影影像的构图 ●思考题: ●①、一部影片中的构图应该遵守什么原则? ●②、如何使一个画格的构图具有形式上的美感?黄金分割 ●③、构图能否在形式上不具美感,为什么? 画格 ●影像结构的基本组织单位是“镜头”。而镜头实际上还可以再分,即“画格”。 ●一个镜头是由无数的画格组成的。 ●电影每秒24格 画格构图三原则 ●①美学原则; ●②主题服务原则; ●③变化原则。(整部影片而言) 一、美学原则 ●构图目的:视觉美感 ●内容美——拍什么 ●形式美——怎么拍 ●光线、色彩、影调层次、虚实对比、远近对比、大小对比,高低对比 原则 ●主体与陪体 ●主体、陪体区分的关键是看它们在画格中所起的作用的大小,作用大的是主体,作用小 的是陪体。 ●①、主体不要居中 ●“黄金分割原则”即:1∶ 1.618 ●②、水平线不要上下居中,不要一分为二地分割画面。 ●③、色调、布光等不要一分为二地平分画面。 ●④、主体不要过分孤单

《》影片主题及视听语言分析

《xx》影片主题及视听语言分析 一、影片主题: 《xx》整部影片以女主人公九儿的命运为基本线索,反映了“我”爷爷奶奶那个年代xx上农民自由奔放、敢于追求爱情的性格,展现了他们对于酒神的崇拜,以及在抵御外敌时的民族荣辱情怀。 九儿19岁时,被贪财的父亲嫁给十八里铺有麻风病的酒厂老板xx大头。迎亲路上,在经过高粱地时遇到土匪,当时的轿头余占鳌带着轿夫们打死了土匪,自此,九儿与余占鳌互生情愫。之后,两人在高粱地野合,九儿与父亲决裂,随着xx大头的死,两人之后又顺理成章地走在一起生下孩子。故事主线表现了“我”爷爷奶奶不顾世俗眼光,两人敢爱敢恨,追求幸福爱情的不羁精神。 影片中有两次唱“酒神歌”的镜头,一次是在高粱酒出炉时,另一次是在xx大爷遭鬼子毒手,众人要为之报仇时,反映的是这群xx 上的汉子对于原始神力的崇拜之情。他们相信,祭酒神能让其保佑每次高粱酒的成功出炉,也能赐予他们为亲人报仇的力量,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如果说要用一个词来形容xx大哥的形象,那么侠骨柔情是最好不过了。在九儿嫁到十八里铺后,xx大哥作为一个长辈对九儿嘘寒问暖,关怀备至。九年后当他重新回到十八里铺时,为了不使酒厂的人受牵连,他躲开了九儿。直到他作为抗日xx被鬼子示众剥皮时,

我们才被这个话不多但内心情感丰富,为了民族利益直面死亡的铮铮铁汉所打动。 xx大哥作为抗日xx而死或许我们不会太意外,土匪秃三炮就不同了。虽然他在影片中只出现了三次,但的确是不可缺的重要人物。他的第一次出现是在劫九儿的时候,第二次是余占鳌找他“算账”时,最后一次便是作为抗日先锋被xx人处死时,每一次出场都会让我们对这个土匪产生新的看法。土匪似乎就是残害普通百姓的罪恶者,秃三炮先前是为个人利益绑架xx钱的自私者形象,而后却是为民族利益勇敢抗日的无私者形象,从中我们看到了土匪的人性xx,矛盾而又让人欣慰。 《xx》在人物的塑造上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也正是每一个有血有肉的荧幕形象,才让我们深刻体会了影片所表达的时代、文化与人性相交织的主题内容。 二、视听语言分析: 1.音乐分析: 《xx》中的音乐很少,总的来说就是三首曲子。一是迎亲曲,二是《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三是酒神曲。每个曲子都在剧中出现两次,第一次出现时都是声画同步的方式,是具体意义上的曲子,而第二次出现时都是作为一种升华来演绎电影主题的。

电影《费城故事》视听语言分析

电影《费城故事》视听语言分析 《费城故事》是一部拍摄于1993年的影片,影片讲述的只是发生在费城的一件小事,一个身患艾滋病而被解雇的律师幢告原公司并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利益的故事。但是影片的主题又不仅仅停留在对艾滋病人和同性恋者的歧视这一狭义的社会现象上。它真实描述了同性恋在美国这样一个社会的大镜子看到了人性的关爱,包容,勇敢,谴责,冷漠,谎言! 影片的开头伴随着一首低沉的主题曲《费城街头》展开,画面配上独立会堂、自由钟、餐厅厨房、充满生气的街道、被凉风卷带的落叶、自由快活的人们等等一系列蒙太奇画面,构成了一段很乱的镜头,这段镜头可以理解为导演故意自由组成的镜头。剪辑点与旋律的重音点不是一致的,按照导演的思路,开篇是勾勒一个费城的众生相,展示一下故事环境,尽管有些画面的剪辑有些跳,但与无源音乐的配合还是显得流畅通顺。无源音乐就是能够弥补转场时的不接,从而创造种种剪辑的可能,并且一铺旋律,还能弥补画面造型上的不足。 法庭上的驳论多采用中近景镜头,用不同的机位组接镜头,使镜头流畅连贯,同时插入一段话外音,提示情节发展,这一段占了影片的很大部分,我们能真切的感受到一场正义与非正义的较量,对方律师傲人冷漠的姿态和乔的诙谐率真的言辞形成强烈对比,都代表一种社会态度,却赋予不同现实意义。 在法官和证人发言时用了一个虚焦镜头,突出说话的对象,让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说话者上,法庭上一位妇女的证词很多人提及,她说,我没有罪,也不无辜,只是想活下去,她温柔善意的眼神轻轻浮过安迪,背景音乐低沉,两颗受伤的心得到刹那的慰藉。这又是影片的一个人性的碰撞点,极其委婉。 安迪和乔在谈论案件的时候,当他意识到乔的依然不理解,而自己马上就要面临离开这个世界时,突然转移了话题,他说:你听歌剧吗,这是玛丽亚卡拉斯的。慢慢地整个屋子被音乐笼罩,著名女高音卡拉斯委婉的声音在回荡,随着弦乐和大提琴的相继出现,那段音乐在红色背景的映衬和灯光交替闪烁下,将旋律释放到灵魂,每一个音符都在不断地冲击着早已颤抖的心,最终好像身体已不存在,只有灵魂随着旋律在游荡,忽高忽地,飘荡在空气中,安迪一手握着吊瓶支架,一手扶额,沉浸在音乐之中,光影明暗,他用舞蹈般的动作诉说着渴望生命的呼唤,憧憬着生命的奇迹,一个人性光辉四射的形象跃然出现。在音乐高潮来临时,谁能不与安迪同时流下激动悲壮的泪水?安迪说:我即生命,我是神圣的,来到这世上,我被遗忘了,我是爱!这是本片的华彩乐章。 这段音乐在画面的内的空间感塑造上作用非凡,导演是选取了歌剧女皇玛丽亚卡拉斯的一段歌剧片段,同时通过俯拍安迪的自语,引导观众的情绪,可以说这场戏非常的成功。若隐若现的歌曲声和忽明忽暗的壁炉火光,加上情绪色彩的展现配合镜头的慢推,两个律师心灵上的理解在这一刻实现,歌曲声中都是闪烁泪珠。 最终安迪赢得了胜利并获得了赔偿。然而家人和朋友无数次的招唤和永远的爱还是没有留住他,他还是安详地走了。影片中,在镜头组接上还会插入字幕,用来提示时间的流逝和事情的经过,这种蒙太奇表现的非常到位,它有一定的叙事表现能力,让镜头组接自然同时还能完成了场面的调度,提示下段发展情节的空间。 影片的最后是安迪的葬礼,然而不是我们想的那样有悲伤的气氛,所有的人洋溢在爱里。导演很巧妙的插入了安迪童年时光的一段家庭影象剪辑,表达的是童年的美好纯真与现实社会复杂无常形成的对比,意为人心最初都是善良的。这是个了不起的结局。

电影视听语言

电影视听语言 (一)画面影像 一、景别 电影画面中的主体形象,如人物、景物等等一般被称之为“景”,在镜头景框和焦距固定的前提下,取景距离的变化会形成远近大小不同的各种画面,这些不同的画面就叫景别。 (一)远景镜头 远景即镜头相对被摄对象来说距离位置最远的景别。这类镜头画面开阔,景深悠远, ①用来表现大自然的氛围、地形地貌、山河的走向、广袤原野的神韵、天地合一的气势以及宏大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场面。②它可以营造出磅礴的气势③也可以创造某种优美抒情的情调④常常应用于影片或者某个独立的叙事段落的开篇和结尾。《英雄》《这个杀手不太冷》《可可西里》 (二)全景镜头 全景镜头比远景镜头更贴近人物可及的活动空间和场面。它表现成年人的全身或场景全貌,它在视觉上给观众造成的印象,就如同在剧场里观看舞台表演,可以使观众看清楚人物的形体动作和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大红灯笼高高挂》《可可西里》 (三)中景镜头(叙述性最强) 中景镜头将银幕空间和整体降到次要地位,它重视情节和动作,往往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或场景的局部,重在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所以说,中景镜头是一个叙述性很强的景别镜头。一些重要的动作造型、人物之间的关系,大都运用中景镜头予以表现。《花样年华》 (四)近景镜头 近景是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或与此相当的景物局部的电影画面。它所表现的已不是人物的形体动作,而是透露人物的心理活动的面部表情和细微动作,使观众仿佛置身于剧情之中,产生与剧中人的感情交流。如在《我的父亲母亲》。 (五)特写镜头 特写指用以细腻表现人物或被摄物体细部特征的一个景别。有时候,特写被应用于主观镜头,表现人物主观视点。 ①特写能异常生动的揭示处人物内心的真正活动,是电影刻画人物、描写细节的独特表现手段 ②特写在影片中可以起到音乐中重音的作用,容易给观众以视觉上心理上的强烈感染《可可西里》 ③表现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实现场景的转换《疯狂的石头》 ④在叙事方面利用特写镜头强调某物可以推动剧情的发展《疯狂的石头 二、运动镜头 (一)推镜头即光学镜头对准拍摄目标向前推进所进行的拍摄。 1.从群体中突出主体,从全局中突出重点 2.强化人物的喜怒哀乐等情绪 3.模拟视线的集中和投向 (二)拉镜头 拉镜头的方向与推镜头正好相反,摄影机向后退,这样可使画面产生逐渐远离被摄主体或从一个对象到更多对象的变化。 1.拉出环境,交代典型细节与所处环境的关系 2.拉出意外之物,创造戏剧效果卓别林《寻子遇仙记》,小孩打玻璃的镜头。 3.结束一次叙述,进行换场或者收尾 4.造成剧中人物或者观众对主体物的远离感,赋予画面一种抒情色彩类似于远景。比如《滚滚红尘》的雪中独步、《红河谷》的草原戏耍。 (三)摇镜头 这种运动镜头是指在摄影机位置不动的情况下,机身进行上下、左右甚至旋转式摇动的运动镜头。 1.纯描述性摇镜头 2.表现性摇镜头 3.戏剧性摇镜头建立同一空间中各形象之间的关系,推动情节发展。 (四)移动镜头 1.进行全景式的展开叙述 2.建立微观的全景画面 (五)跟镜头

浅析动画电影中的视听语言

浅析动画电影中的视听语言 在动画视听语言中,要分析和认识视听语言中的元素,人们就要分析出动画电影与普通电影的区别。动画电影是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视听语言是动画电影中最为直接的表达方式,而视听语言主要从动画的预设性与剪辑性两方面来展现。本文从视听语言的视角来探析《飞屋环游记》,主要阐述了动画视觉元素和视听语言对动画电影的影响。 动画从传统意义上来讲,就是一种讲故事的手法,通过将里面的元素进行拼接,最后组成一个整体。视听语言是动画电影的核心内容。动画电影的特殊性在于需要人们对动画进行预设分析,同时将其中的人物布景进行虚拟化。最后制作出的动画电影成片往往会跟人们预设的差别不会很大,前期人们已经计算好,所以成本可以大概预算。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动画工作者要不断更新理念,人与机器的配合显得更加重要。人们不再简单地满足于过去单一的拍摄手法,动画工作者要以原手法为基础不断创新。本文通过解读《飞屋环游记》,说明动画电影中的视听语言对当代影视传播的影响。 一、动画的预设性分析 动画电影的导演通过提前绘制脚本,后期分析镜头、景别、大中小场景,连音乐与运动轨迹也是根据脚本用文字提

前写好,以规范动画最后的实现。提前预设好镜头数、场景数、舞台搭建和演员人数等,后期可以让拍摄更加有效率,同时避免浪费时间,人们要最大程度地规划好一切,节约成本。动画电影的预设性分析主要存在于前期的工作?时福?如录音录像、人物分析、场景布置、摄影方向、灯光使用和位移轨道镜头。动画电影前期脚本的绘制,除了平面的画面,还要考虑后期拍摄时镜头的拼接、景与人的配合。动画电影的前期筹备工作非常庞大,但又必须是细致的。人们不仅要完成前期重头戏脚本的绘制与调整,也要准备开拍的各项工作。其主要包括动画的前期准备、中期后期原画、中间帧的衔接、原画表达、人物运动以及后期的配音调色剪辑。 《飞屋环游记》开头用了一系列蒙太奇手法,突出老夫妻的恩爱,为以后老先生实现妻子的愿望埋下伏笔。这里多次重复使用领带的特写镜头。这是一个预设的重复蒙太奇片段。《飞屋环游记》以其独特的画面语言被观众所认知。“递进”是指以多个镜头的连续呈现或交叉组合方式,并常常以逐步加速的节奏,强化某种特定的情绪或意念的修辞手法。该电影通过细腻的情节递进整个故事,为后面的故事情节烘托气氛,循序渐进,层层推进,将观众带入故事情节中,使人们与其产生共鸣。 二、动画剪辑分析 在动画分镜头设计脚本中,对于所有的动作,摄像机跟

电影视听语言

电影视听语言 第七章镜头的构成(一) 视听语言是学习影视专业的入门功课,只有掌握一定的视听语言基础知识,才能提高自己对影视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电影评论写作水平。在专业考试中,对考生的专业知识要求并不是很高,我们就考试中常用的知识点给大家做简单的介绍。 景别 电影画面中的主体形象,如人物、景物等等一般被称为“景”,在镜头景框和焦距固定的前提下,取景距离的变化会形成远近大小不同的各种画面,这些不同的画面就叫景别。它一般划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电影镜头的景别是指被摄主体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与程度,这些不同景别的镜头,意味着不同的叙述方式和对画面的结构方式及对空间造型内涵的表现。 (—)远景镜头 远景即镜头相对被摄对象来说距离位置最远的景别。这类镜头画面开阔。景深悠远, 一般用来表现大自然的氛围、地形地貌、山河的走向、广袤原野神韵、天地合一的气势以及宏大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场面。它可以营造出磅礴的气势,也可以创造某种优美抒情的情调,常常应用于影片或者某个独立的叙事段落的开篇和结尾。例如吕克.贝松在影片《这个杀手有点冷》的开篇,使用的是一组航拍的远景镜头,让我们鸟瞰整个城市的外观,然后把视野逐步缩小,切入到城市中具体某个地点、故事发生的现场。 如张艺谋的影片《英雄》,在秦军攻打赵国一场游戏当中,多次使用远景镜头来展示秦军虎狼之师的威猛强大,千军万马全副武装,喊声震天,一声令下,箭如

飞蝗铺天盖地地射将下来,展示了宏大壮烈的战争奇观,气势磅礴,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而在无名与残剑在箭竹海展开意念中决斗的一场戏中,摄影师则通过远景镜头展示了空间环境的湖光山色、水光潋滟的景象,营造了幽静、安谧、优美的情调,给人以如诗如画、美不胜收之感。 (二)全景镜头 全景镜头比远景镜头更贴近人物可及的活动空间和场面。它表现成年人的全身或场景全貌,它在视觉上给观众造成的印象,就如同在剧场里观看舞台表演,可以使观众看清楚人物的形体动作和人物与环境关系。全景往往是拍摄一场戏的总色度,它制约着该场戏分切镜头中的光线、影调、色彩、人物的方向和位置,使之衔接。如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中,三姨太梅珊出于对颂莲的嫉妒,故意大清早在陈府屋顶平台上唱戏,颂莲寻声而去,这时导演将颂莲安排在两栋犬牙交错的房屋之间这样一个全景中,通过对人物和环境的交代,隐喻出颂莲已身不由己地陷入了妻妾间勾心斗角、争风吃醋的境遇。 (三)中景镜头 中景镜头将银幕空间和整体降到次要地位,它重视情节和动作,往往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或场景局部,重在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所以说,中景镜头是一个叙述性很 强的景别镜头。一些重要的动作造型、人物之间的关系,大都运用中景镜头予以表现。影片《花样年华》中,多次出现苏丽珍提着饭盒在狭窄、逼仄、潮湿的楼梯上行走的中景,瘦削单薄的身形、孤独的背景与郁郁寡欢的神情相结合,人物内心的痛苦压抑与落寞便显露无疑。有时候,中景镜头还可以表现动作的同时,展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与性格特征。如在《一声叹息》“梁亚洲过生日”一场戏中大多使用中景,将梁亚洲、宋晓英、李晓丹三个人物放在一种景别和镜头中,宋晓英的工于心计和八面玲珑,李晓丹作为第三者受到宋晓英含沙射影讽刺的尴尬和打落牙

浅析《放牛班的春天》中的视听语言及音乐运用

浅析《放牛班的春天》中的视听语言及音乐运用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法国电影,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执导,讲述了一位音乐教育家在教育前的法国偏远小村庄里,通过音乐带领一群顽皮的学生找到自我并获得自由的故事。该片通过视觉和听觉语言的运用,向观众传达了情感、时代背景和故事的主题。下面将对《放牛班的春天》中的视听语言及音乐运用进行浅析。 一、视觉语言 1.选角与造型。影片中主角凯杰教师由法国演员加斯帕尔·尤利埃饰演,他身着传统教师装束,面容严肃,展现出一位正直、严肃、有责任心的形象。学生们的造型各具特点,通过服装、发型等细节突出了他们的个性差异,也为整个故事增添了各种情感和冲突。 2.摄影与镜头运用。影片中运用了大量的手持镜头和移动镜头来强调人物的情绪和动态。旋转镜头的运用使画面更加生动、有力量,同时也展现了音乐和舞蹈的魅力。通过在片中配以独特的构图和长镜头,表达了人物心理的复杂性和情感的升华。 3.色调和美术设计。影片中的色调主要以暖色为主,给人以温暖和舒适的感觉。对于学生们内心的希望与渴望,影片使用了明亮的色彩,反映了他们内心的激情和追求。而对于学生们的忧伤和挣扎,影片使用了灰暗的色调,强调了他们的困惑和痛苦。 二、听觉语言 1.对话和声音设计。影片中对话的音量适中,以体现人物之间的沟通和情感交流。通过对音量、语速、语调以及音频效果的调整,突出了关键

对话和情绪的转变。同时,声音设计包括背景音乐、环境音和音效的运用,为观众创造了情感上的代入感,使观众更加身临其境。 2.配乐与音乐运用。影片中的音乐是该片的核心元素之一,它不仅通 过角色的表演展现出情感,还对故事的进展和人物的成长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其中尤以管弦乐和合唱曲目为主要形式,通过音乐带领观众进入角色 的内心世界,传递出喜怒哀乐的情感,强化了影片的剧情和主题。 3.环境音的运用。影片中的环境音包括风声、雨声、羊叫声等。通过 运用环境音,表现了自然与人类的交互关系,增添了电影的真实感和画面 的丰富度。尤其是放牛活动中的环境音,展现了农村环境的宁静和自然之美,与主人公的音乐思考和成长相互呼应。 三、音乐的运用 1.音乐作为情感媒介。音乐在影片中充当了情感媒介的角色,通过不 同的曲目和旋律,帮助观众理解和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合唱歌 曲《放牛班的春天》体现了学生们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歌声的 起伏和音乐的变化,使观众深入体验到学生们的情感与成长。 2.音乐作为故事推进的手段。影片中的音乐既是情感表达的载体,也 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师凯杰通过音乐的教学使学生们逐渐找到 自己的音乐天赋和对生活的热爱。音乐在影片中构建了凯杰和学生们之间 的情感纽带,推动了故事的进展和人物的成长。 3.音乐作为对抗艰苦现实的力量。影片中音乐凝聚了希望、热情和追 求的力量,对抗了学生们困境和艰苦现实的冲击。音乐让学生们在荒凉而 枯燥的农村生活中找到了梦想和希望,给予了他们内心的勇气和力量。

探索电影中的视觉效果和视听语言

探索电影中的视觉效果和视听语言电影作为一种具有视听特点的艺术形式,通过视觉效果和视听语言 来吸引观众的眼球和耳朵,使得观众能够沉浸在电影所创造的虚拟世 界中。本文将探讨电影中的视觉效果和视听语言在创造影片氛围、塑 造角色形象、传递情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视觉效果 视觉效果是电影中重要的表现手段之一,通过图像的色彩、构图和 画面特效等元素,能够传达出丰富多样的信息和感觉。 1.1 色彩运用 电影中的颜色能够直接影响观众的情感体验。例如,黄色代表温暖 和舒适,蓝色则传递出凉爽和冷漠的感觉。导演通过对色彩的运用, 营造出不同的视觉氛围,进而引导观众对情节的理解和感受。 1.2 构图技巧 构图是影片中画面布局和视觉元素的安排,能够创造出不同的视觉 效果。例如,采用横向切割的构图方法可以表达出稳定和安宁的感觉,而垂直切割则能够传递出不安和紧张。导演通过选择不同的构图技巧,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情感共鸣。 1.3 画面特效 现代电影中的画面特效是创造视觉冲击力的重要手段,可以带给观 众前所未有的震撼和惊叹。通过使用计算机生成图像(CGI)、特殊摄

影技术等手段,电影制作人能够创造出奇幻的世界,让观众感受到真实与虚拟之间的巧妙融合。 二、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是指电影中用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意义的声音,包括对白、配乐、音效等元素。视听语言在电影中具有独特的表现力,能够增强观众的情感体验和情节的吸引力。 2.1 对白 对白是角色之间相互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式。导演通过对白的内容和语气进行精心设计,可以揭示角色的性格和心理状态,同时也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一句简短的台词,往往能够让观众产生共鸣,并对整个故事产生深入思考。 2.2 配乐 配乐是电影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能够为观众营造出特定的情绪和氛围。悲伤的场景中常常使用悲剧性的音乐,而喜剧片中则会运用欢快的音乐。导演通过选择合适的音乐,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体验电影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2.3 音效 音效是电影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增强画面的真实感和紧张感。汽车驶过的声音、枪声和爆炸声等特定音效,能够使得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到电影中的紧张与刺激。

谈电影视听语言写实与表意

谈电影视听语言写实与表意 一、光明与黑暗:对比强烈的视觉张力《阳光普照》在光影色调上最大的特征是突出对比的意义,以光的明亮与阴暗构成布光、色调与场面调度的基本特征,并对应残酷分立的现实生活。明暗对比强烈,多处使用大色块叠加增加视觉冲击感,人物处于画面位置有其隐喻意义。用视觉元素表达被阳光切割的家庭和人物如何在自我救赎与相互救赎中艰难向前。 (1)布光弄影:明暗的对比。影片开头便构置了一个色彩迷离的台湾街景,被雨水冲刷过的马路上映衬出街灯斑驳的倒影,如一块巨大的黑色幕布上泼染着大块的彩色,提点阳光的另一面是阴影的主题,寓意人们生活在光的两侧,也暗示着浮华的城市被裹挟在巨大的黑色之中,充满伤疤的故事即将开始。影片中有一个具有特色的表意镜头,采用景深镜头从纵深上把画面构置成前后透视,光源设置横向把画面一分为三,完整的画面被分割成多个独立且形成明暗对比的视觉单位,画面右侧后景中黑色的树影覆盖在停于树下的车辆上,右侧前景中店内的人工光源照射在左前侧白墙上,树叶的暗影投在上面形成明暗对比;画面中部远景昏黄的路灯透过树叶和雨水的折射呈现出黄绿交映的光;左侧处在店内照出来的强光之下的黑暗之中,这个场景采用透视感强的深镜头来直观的表达明暗对比的视觉效果。 (2)色彩铺陈:冷暖的作用。钟孟宏对色彩的把握有着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征,用大块的色彩铺陈来外化人物内心状态,使精神世界可视化。影片中出现过的铺满画面的蓝色、黄色、红色等不仅形成影片独特的

视觉风格并发挥着其特殊的叙事意义。弟弟陈建和刚进少年辅育院度过的每个夜晚都是压抑的蓝色,我们无法看清坐在一片蓝光里的少年脸上的神情,但压抑的蓝色已经把失足少年内心无意识的不安书写出来,当他重新回到社会并找到一 份洗车的工作时,他的工作的环境色变成了亮黄色,明亮的黄色暗示着他在家庭的搀扶和自我的救赎中即将从阴影走进阳光;哥哥陈建豪跟朋友郭晓真讲述司马光的故事时穿插了一个动画场景,这个场景中一身红衣的司马光在黑白处理的环境中猩红刺眼,红衣的司马光在水缸中救下的是躲在黑暗中的自己,故事风格诡异颠覆传统,红色的司马光是这个从小优秀肩负着家庭希望和苦难的哥哥的身份指代,他是家庭压力的默默承受者,内心渴望被救赎但却无法找到救赎的路径,最终走向生命的极端,像一个长期处在阳光底下的人内心有无人知晓的无底黑暗;树叶的光照在陈母和小玉脸上的绿色透出生机与希望,两个柔弱的女性是这个家庭得以维持的内在力量。钟孟宏表意性的色彩辅助了叙述话语的表达、人物精神的外放、视觉美学的构建。 (3)光影塑造:人物的位置。影片中人物的视觉位置和家庭位置、社会位置有着对应意义。人物的出场镜头预示着人物的现实位置,影片的第一个环节是菜头带着陈建和去砍人,两个人坐在摩托车上行驶在夜幕下的台湾街头,在两人出场的前三个段落中随着镜头和人物的相对运动,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发生变化,但一直处于画面两侧,这暗示着人物边缘化的社会地位;庭审场景中,长桌把画面分为两个对比部分,左侧是陈建和与父母及陪同律师等人,而右侧只有菜头和律师,人物位置形成鲜明对比,菜头家人的缺席是这个有机会得到救赎的少年始终淹没在阴影里的原

电影视听语言知识 重点

电影视听语言知识 电影语言(上)——电影语言的独特元素: - 镜头、画面、蒙太奇 - 第一节镜头与画面 - 一、电影语言的基本要素:镜头与画面 - “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 [法]阿尔诺·马尔丹 - 影视语言是依托镜头、以声音和图象的综合形态进行思想情感交流的视听语言。电影语言的基本元素是镜头。是摄影机开始转动到停机这一过程中的一组画面。[美]梭罗门、[法]麦茨 - 镜头与画面的关系。 - 关于画面 - 影象画面是艺术符号、美学的现实。 - 画面的视野和焦点。影象画面与人的视界的对应性。 - 画面的形成取决于镜头的运用。电影语言的问题是如何运用镜头组织拍摄画面的问题(“摄影笔”的问题)。 - 1、镜头的距离 - 远景。远距离,大视野。介绍环境背景、渲染气氛。 - 全景。表现人物动作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 中景。注意力引向人物,环境空间小。 -

近景。主体局部,面目表情及情感变化。 - 特写。特定局部占整个画面,视觉冲击,强迫注意。突出与强化作用。 - 2、镜头的运动 - 推 - 拉 - 摇 - 移 - 跟 - 3、镜头的角度 - 平拍 - 俯拍 - 仰拍 - 4、镜头的视点 - 主观镜头与客观镜头。 - 机位与轴线: - 顶角机位、平行机位、正、反打机位。 - 跳轴与反跳轴。 - 反跳轴原则是摄影机机位设置的一条定律,为保证摄影对象在空间中的正确

位置、方向的统一,使观众得到正确的空间结构顺序,需在轴线的180度之内设置摄影机角度。跳轴是指越过轴线安排机位。 - 5、镜头的焦距 - 标准镜头 - 短焦距镜头 - 长焦距镜头 - 变焦镜头 - - 第二节蒙太奇 - 蒙太奇概念——法文“montage”,原建筑学术语,组装、装配、构成。指镜头、画面、声音有机组合的方式手段,通过连接、组合。构成时间空间的统一性、连贯性、完整性。 - “电影不是拍摄成的,而是剪辑成的。是由它的素材即一段一段的胶片剪辑成的。”——普多夫金 - 蒙太奇是电影的思维方式,具有文法、表意、修辞意义。 - 一、蒙太奇的功能、作用 - 叙述故事——组织富有戏剧性的素材,形成完整的事件、情节。连接的手法技巧:无技巧切换;有技巧切换。 - 表达思想——运用画面间的隐喻、对比、象征等关系来表达思想情感、阐发

论视听语言在电视电影中的运用

论视听语言在电视电影中的运用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引言 视听语言作为一种信息沟通的符号编码方法,其同样是复现和展示影像的中介环节。视听语言中的元素与语言系统中的元素是不同的,一般的语言学中由音调、字词和语素等元素构成,这些元素在视听语言中是不存在的。在电影和电视剧作品当中,视听语言有着强烈的象征和暗示等延伸作用。因此,本文将通过一系列的实例对视听语言在电视电影中的运用展开分析。 一.视听语言概述 视听语言就是广义上的蒙太奇,从文化上讲,视听语言是一种电影思维方式;从艺术角度分析,视听语言是电影的表现方法,同时也是电影的艺术表现形式;从传播的角度讲,视听语言是电影的符号编码系统,其包括镜头、镜头的分切、镜头的组合以及声音画面关系等四个方面。 在视听语言中所涉及到的视听元素为镜头,镜头作为电影视听的最小单位,摄影机在一次开机到关机

之间所记录下来的连续声画过程就是镜头,视听的最基本元素是声音和画面[1]。 二.《夏洛特烦恼》影片中视听语言的运用分析 《夏洛特烦恼》是一部观众反响和影视票房均较好的影片,在这部影片中集合了很多典型影片的设计元素,例如穿越、老歌情怀、平行蒙太奇以及特技的剪辑形式等,这些元素在《人在囧途之泰囧》、《重返20岁》、《港囧》等片中亦有应用,这类视听语言的完美结合使影片能够具有更好的效果表达。《夏洛特烦恼》以主人公夏洛参加婚礼作为线索,通过良好的情节设置引出夏洛的梦,进而展示他跌宕起伏梦境,亦或是他的“新生活”。在这样大段的梦境展示中,篇幅长且内容丰富,导演和演员将人物形象和情节都设置得细腻生动,真实感极强。 这部影片中,时空的交错、场景的切换以及镜头衔接,都很顺畅,从而使故事的发展十分自然,完全没有突兀之感。下面主要对电影中的视听语言特征展开分析[2]。 (一)语言魅力 《夏洛特烦恼》是一部喜剧影片,语言作为影片的重要喜剧构成元素,具有不可小觑的地位与作用。在电影的故事发展过程中,其语言风格融合了夸张的

影视中的听觉语言

影视中的听觉语言 前言 我是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电影,她像天使一般带领我走过梦境,跨越时空。我试着寻找为何这麽轻易的被她诱惑。当我在了解了影视的特性后,这个问题解决了:就是视听语言。 我在不断的学习中了解到,在影视的前期准备工作中,我们把更多的注意力画面的设计,而把听觉元素放在后期制作中,最后因为画面形成的风格已成型,听觉元素只作为点缀,甚至根本就不做设计。这样听觉因素就没有参与到影视中来。 为何影视的根本语言是视听语言,而听觉元素并没有达到她应该站的位置?她现在只是视听语言的元素,而未真正成为语言呢? 语言应该是有一定的科学规律的,也就是语法。影视中的听觉元素有语法吗?答案是肯定的。 于是我通过多方面研究听觉语言,希望能从中总结归纳一定的规律,让听觉发挥她巨大的潜力。 当电影走向有声时代后,起初是音乐由伴奏;当录音工业起步后,电影真正的成为一门综合艺术,她几乎囊括了所有的艺术门类。尔后,出现了代表大众艺术的电视。影视语言逐渐走向成熟。其中,推动故事发展的一条重要因素是对话;为了达到真实的效果,出现了音效;然后衍生出独白.旁白等形式…… 循着这条线,我发现有了听觉效果,影视开始更加绚丽多彩,影视的路子

也更加宽阔。 我希望对电影和音乐两门艺术的研究,使二者完美融和,互补,达到共鸣。我希望从音乐剧中吸取成功经验,我希望通过结合听觉元素形成影片节奏,我希望形成通过对听觉语言的独特设计形成风格迥异的影片风格。 所以,我希望通过整理,摸清听觉语言的脉络,以指导今后影视创作。 1 听觉语言的类型 1.1 人物语言 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画外音 对白是角色间交流的重要手段,使双方的交流更直接,空间相对集中起来,情感也逐渐加大。如吵架.互诉衷肠等。 《罗马假日》中的以下两句对白,很含蓄的表达爱意: 安妮:我可是个好厨子,我可以料理生活杂事。我可以缝衣服.清理房间.烫衣服我还学会了很多东西,只是没有时间来做,真的。 乔:我想我得换个地方住了,换个有厨房的房间。 安妮:是的。 安妮是英国的公主,以下是她在罗马露天咖啡座的戏: 乔:你父亲在忙甚麽? 安妮:我父亲在筹备40周年庆典,庆祝他得到工作。 乔:那他做甚麽的? 安妮:他可以称作是……公共关系人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