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神经外科护理教学中MDT模式的应用

在神经外科护理教学中MDT模式的应用

在神经外科护理教学中MDT模式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索多学科综合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学护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方法:以2018年7月-2019年2月98例实习护士为被试。在实验中,对48名学

生进行了MDT教学,50名学生进行了LBL教学。结果:实验组的知识运用和自主

性学习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学生的基础理论学习成绩与教学满意度之间

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学科交叉的教学方法,能提高神

经外科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MDT;神经外科;护理教学

引言

神经外科的护理任务繁重,专业性强,经常发生突发事件。传统的神经外科

护士的带教模式是“讲授式”。为弥补LBL本身的缺陷,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病例

研讨、临床小讲座、操作示范、查房等多种方式。但是,单纯的专科教育已经不

能很好地适应护理和患者的需求。随着临床护理的不断进步,许多疑难杂症常需

多个专科医师共同探讨,并制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多学科协同就是以患者为核心,通过多个部门的合作,对患者的诊治和决策,最终形成最优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多学科协同教学(MDT)已在肿瘤、口腔、直肠癌、胸部微创等领域获得良

好效果,但其在神经外科学领域的应用尚不多见。本文探讨了多学科协同教学模

式在外科临床护士实习中的运用,并以成人脑积水为个案,探讨了该模式在临床

护士实习中的作用。[1]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项目拟以通用医疗三六三医院神经外科临床实习的8个批次98人为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50例,男性6例,女性44例;其中,男5例,女43例,平均年龄为21.1±2。5例,其中本科学历13例,专科

学历35例。两组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和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在性别、年龄和知

识水平上无显著差异(P>0.05)。

(二)本项目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在此基础上,通过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以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进

行教学。两个小组均有一位有经验的主任指导。

(三)教学实施。

1.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研究。研究组采用接受神经外科治疗的成人脑积水病

例作为教学对象。本课程分为3节课,4课时。

将学生随机分为四个小组,分别从神经外科、成人外科、康复科、营养科的

角度展开分析,一起对脑积水成人的护理重难点问题进行探讨,并制定出适合的

护理方案。具体步骤如下:①上课前,让同学们提前学习有关成人脑积水的知识,并要求同学们掌握成人脑积水的护理要点。②第一节课和第二节课,都是由班主

任主持的,具体步骤是:对这一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的介绍;通过对患者的医疗

记录进行分析,掌握相关的检查结果,既往史,当前病史等信息;指导学生对病

人进行床头检查,了解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主要体征;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学生

对护理问题的思考、分析、设计、实施、评估。③在第一、二节课之后,请同学

们在课后,带着疑问,参考相关文献,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归纳出成人脑积水护

理的主要内容。如:围术期护理,成人护理评价,成人意识评价,成人营养状况

和喂养方法,成人吞咽能力评价和训练,成人康复训练等。④第三期为多学科合

作研讨会,由神经外科学、外科、康复科学、营养学各1名护士和1名主任组成。神经外科、成人外科、康复科、营养科4个小组,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探讨成

人脑积水的护理。要求每一位同学都发言,然后由小组长对他们小组的意见进行

口头总结和汇报,在专家点评之后,将各个小组提出的意见进行汇总,从而为孩

子们制定出一套适合他们的护理方案。最后,由各个学科的护理专家及神经外科

主任医师将学生们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疑问,再由带教组长作出总结。当

授课结束时,写一份报告。[2]

2.作为对照组的学生。对照组使用LBL教学模式,具体的教学过程是:①课

前通知学生预习将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对成人脑积水相关知识点和护理要点有一

定的了解。②2学时的授课方式:指导教师带着学生到病人家参观,做护理评价,查阅病历等。③最后2学时的授课,由授课教师向学生介绍成人脑水肿的围术期

护理要点。

(四)对课堂教学成效进行评估。

1.学识测试。在授课完毕后,分别对两组的学员进行成绩评定。考试分两部分,一是基础理论考试,二是知识应用能力考试。在基础方面,考试方式为单项

选择题,一共25道题,每道题2分,50分。在知识应用能力的测试中,使用的

是案例分析题,一共有3道题,10个问题,每回答出一个问题,就会得到5分,50分。

2.评估学生的自学能力。使用的是由第二军医大学姜安丽等人制定的一份护

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估量表,该量表一共有28个条目,有3个部分,分别是:自

我管理能力(10个条目)、信息能力(11个条目)、学习合作能力(7个条目)。

3.对教师的教学满意程度进行评估。教师对教师的满意度由教师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态度三个方面组成,共10道题目,满分50分。

(五)数据统计。

数据处理以SPSS22.0为主要工具,以t、秩和检验为主要工具,检验水平

a=0.05。

二、结论

两个小组的评量结果进行对比。在基础知识测试中,两组学生的基本知识测

试得分无明显差别(P>0.05)。结果:实验组的知识运用能力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不同教学组别理论考核成绩比较(分,x±s)

三、讨论

将MDT运用于成人脑积水的临床护理教学中,发现两组学生的基本理论考试分数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知识运用方面的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可能与在MDT教学的过程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关系。学生扮演的角色是一名专业护士,他们需要站在专业护士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复杂问题展开有目的、有意义的判断、推理,进而做出决策,这对培养临床思维和未来临床护理工作有很大帮助。但是,在LBL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起着主导作用的,具体体现为: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生在被动地学习,授课的重点是要把大纲中的重难点都掌握好,这对护理学这一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来说,不能对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进行充分的训练。

结论:MDT教学模式能让护生对成人脑积水的护理方式有较深的了解,并能在不同的护理岗位上,以不同的护理岗位为例,从不同的护理岗位上,了解不同的护理岗位对成人脑积水的护理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今后的护理学教学工作中,还需要不断深化MDT教学,不断总结经验,并将其应用于更广泛的疾病,从而进一步提高护理学教学的质量与效果。[3]

参考文献

[1]李晨,张晴,万蕾等.MDT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1(04):102-103.

[2]刘阳,王晓蓓.TBL结合CBL、PBL整合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临床护理实习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18):8-10.

[3]安辉.情境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16):51-53.

在神经外科护理教学中MDT模式的应用

在神经外科护理教学中MDT模式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索多学科综合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学护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方法:以2018年7月-2019年2月98例实习护士为被试。在实验中,对48名学 生进行了MDT教学,50名学生进行了LBL教学。结果:实验组的知识运用和自主 性学习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学生的基础理论学习成绩与教学满意度之间 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多学科交叉的教学方法,能提高神 经外科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MDT;神经外科;护理教学 引言 神经外科的护理任务繁重,专业性强,经常发生突发事件。传统的神经外科 护士的带教模式是“讲授式”。为弥补LBL本身的缺陷,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病例 研讨、临床小讲座、操作示范、查房等多种方式。但是,单纯的专科教育已经不 能很好地适应护理和患者的需求。随着临床护理的不断进步,许多疑难杂症常需 多个专科医师共同探讨,并制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多学科协同就是以患者为核心,通过多个部门的合作,对患者的诊治和决策,最终形成最优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多学科协同教学(MDT)已在肿瘤、口腔、直肠癌、胸部微创等领域获得良 好效果,但其在神经外科学领域的应用尚不多见。本文探讨了多学科协同教学模 式在外科临床护士实习中的运用,并以成人脑积水为个案,探讨了该模式在临床 护士实习中的作用。[1]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项目拟以通用医疗三六三医院神经外科临床实习的8个批次98人为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50例,男性6例,女性44例;其中,男5例,女43例,平均年龄为21.1±2。5例,其中本科学历13例,专科

【附一神外--学术会议】2019年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术年会我院神经外科团队再创佳绩

【附一神外--学术会议】2019年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术年会 我院神经外科团队再创佳绩 康德智教授受邀主持“不忘初心、踏血无痕会前会:脑血管病”、“脑脊髓血管畸形研究新进展”等会议,并特邀报告《脑出血性疾病临床研究—进展与启示》、《一种基于瘤颈结构的脑动脉瘤新分型—单中心研究》等专题报告,林章雅教授《脊髓损伤疼痛外科治疗》由王惠清博士代为做专题报告,他们紧扣学术前言进行精彩演讲,与会代表反响热烈。 康德智教授担任“不忘初心、踏血无痕会前会:脑血管病”主持 康德智教授做专题报告 林章雅教授《脊髓损伤疼痛外科治疗》(王惠清博士代)演讲 在学科带头人康德智教授带领下,我院神经外科团队学术热情空前高涨,积极参加各分会场学术会议。林元相教授受邀就《电生理监测下背正中入路脊髓血管血管畸形切除术》、《单个锁孔入路夹闭前后循环颅内多发动脉瘤》、《“难定位”难治性癫痫的颅内脑电图应用及病理特点分析》、《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单中心脊髓血管畸形手术治疗的统计分析及预后研究》等多方面做专题报告,紧扣学术前言问题进行多场精彩演讲,并与各位专家进行讨论与交流。颜小荣博士、林福鑫博士、王惠清博士、张元隆主治医师、葛洪良主治医师、丁陈禹博士、王美新主管护师、巫磊护师分别在不同分会场进行了生动形象的演讲解说。我院神经外科团队的精诚合作以及所展示的精神风采也向全国传递来自福建团队的铿锵有力的声音。林元相教授做专题报告 张元隆主治医师《儿童四脑室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演讲 葛洪良主治医师《重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对侧顽固性硬膜下积液的患者救治体会及预后因素思考》演讲 颜小荣博士《单中心经验-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治疗伴肢端肥大症

构建质控mdt管理新模式

构建质控mdt管理新模式 摘要: 一、引言 二、MDT质控管理模式的构建 1.什么是MDT质控管理模式 2.MDT质控管理模式的优势 3.MDT质控管理模式的构建步骤 三、MDT质控管理模式的实践与应用 1.MDT质控管理模式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2.MDT质控管理模式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3.MDT质控管理模式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四、MDT质控管理模式的挑战与未来 1.MDT质控管理模式面临的挑战 2.MDT质控管理模式的未来发展 五、结论 正文: 正文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质量管理成为了各行各业关注的焦点。医疗领域也不例外,MDT(多学科团队)质控管理模式应运而生,成为了医疗领域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探讨MDT质控管理模式的构建和实践应用,

以期为医疗领域的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二、MDT质控管理模式的构建 1.什么是MDT质控管理模式 MDT质控管理模式是一种以多学科团队为基础,通过实施质量控制和改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管理模式。它将不同学科的专业人才集中在一起,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工作质量。 2.MDT质控管理模式的优势 MDT质控管理模式具有以下优势: (1)提高问题解决效率:多学科团队可以快速汇聚各学科的专业知识,形成统一的解决方案。 (2)提高工作质量:通过多学科团队的协同合作,可以确保问题得到全面、深入的解决,从而提高工作质量。 (3)促进跨学科交流:MDT质控管理模式有利于促进各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学科间的融合与发展。 3.MDT质控管理模式的构建步骤 (1)明确目标:明确MDT质控管理模式的目标,例如提高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等。 (2)组建团队:根据目标,组建一个多学科团队,确保团队成员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3)制定策略:制定实施MDT质控管理模式的策略,包括团队沟通机制、问题解决流程等。 (4)实施与改进:将MDT质控管理模式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并根据实际

分析多学科团队协作(MDT)护理模式在中老年人健康体检血脂异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分析多学科团队协作 (MDT)护理模式在 中老年人健康体检血脂异常患者中的应 用价值 摘要:目的研究对中老年人健康体检中检出的血脂异常患者应用MDT护理 模式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3月至2021年11月中老年人健康体 检中检出的103例中老年血脂异常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个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模式。然后比较两组患者 的护理效果。结果从各个观察指标来看,观察组的护理效果好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MDT护理模式,对中老年人健康体检中检出的血脂异常患者 开展多学科团队协作护理,可以防止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发展。因此,MDT模式应 当得到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老年人健康体检;中老年血脂异常患者;多学科团队协作(MDT) 护理模式;应用价值;分析 血脂异常,是患者体内血脂代谢发生紊乱,导致患者血液中的甘油三酯、低 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脂质水平过高。血脂异常可导致患者的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并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管破裂、脂肪肝等一系列疾病。由于人体内 的血脂含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因此,医院在对中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时,经常会发现一些中老年血脂异常患者[1]。这些中老年人虽然检出血脂异常,但他 们往往症状较轻,病症处在发展阶段;不需要收治入院。可是,若此类患者没有 控制好自己的血脂变化,患者的病情会进一步发展。所以,需要对体检中发现的 中老年血脂异常患者加强干预[2]。我院认为:对此类患者,可以应用MDT护理模式。为此,我院进行了认真研究。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我院在2021年3月至2021年11月中老年人健康体检中检出的103例中老年血脂异常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个组。观察组、对照组基线资料参见表1。 表1 观察组、对照组基线资料 两组基线资料没有显著差异(P <0.05)。 1.2 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式 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包括:护理人员向患者告知体检结果,护理人员以比较委婉的方式,通知患者血脂异常,再向患者讲解血脂异常的危害,叮嘱患者增加运动量,调整膳食结构;并为患者列出处方药物,要求患者按时服用。 1.2.2观察组护理方式

神经外科护理实践指南

神经外科护理实践指南 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 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神经外科护理是一门高度专业化的护理学科,涉及到对于神经系统疾病的护理及治疗。在神经外科护理实践指南中,提出了一系列详尽的护理措施和方法,以指导护士在神经外科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并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本文将从神经外科护理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和实践指南的应用等方面展开探讨。

神经外科学模拟化网络教学在神经外科学中的应用

神经外科学模拟化网络教学在神经外科 学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情境仿真法对神经外科护士进行训练的效果。方法: 本文使用随机数表法,对参考组神经外科低工作年资护士实施日常教育,使用随 机数表法,每群共二十五人,对参考组神经外科高工作年资护士进行日常教育, 对实验组神经外科低工作年资护士进行环境模拟教育,并比较了参考组与实验组 的神经操作室低年资护士专业技能考核成绩、理论考核成绩和低工作年资护士自 我考核结果。结果:实验组神经外科年轻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成绩、理论考核成绩,与参照组比较存在着明确性差距(P<0.05);实验组的年轻护士,在对课题的 发现、反应、群体协作、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困难意识等方面,均较对照研究小 组的实验结果具有较显著性(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年轻护理人员的训练中 运用场景仿真教学,既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又可以提高考核结果。 关键词:神经外科学;网络教学;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制度、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医学教育的规模也在 不断扩大,临床上可用于临床教学的医疗资源越来越匮乏。护理人员在临床学习 中更多地扮演着“旁观者”的角色,无法积极地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临床,以获 取更多的经验。这是当前医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医疗仿真教育日趋成熟,网络建设越来越普遍的情况下,采用网上模拟式教学,紧密联系实际案例,在网 上呈现出真实案例,使护理人员能够积极参与到治疗中来,从而激发护士的学习 热情,节省临床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一、模拟化网络教学的意义 在西方国家,在医疗教育中,仿真技术已经被应用到医学教学中。在护士教 育中,护士从业人员的安全性、技能与自信心的培训、教学规范化、标准化方面 也有着很好的发展趋势。医疗仿真教育就是模仿机体的一般构造和特点,病变的

神经外科护理知识你知道多少?

神经外科护理知识你知道多少? 随着医疗的逐渐进步,对众多比较复杂的疾病能够研究出效果较好的治疗方法,同时相应的护理方式也能起到较好的辅助作用。而神经外科所接收的疾病比 较复杂,因此对患者护理的要求也较高,对于其相关的护理知识,还需进行了解。 一、关于神经外科 神经外科是总外科学中的一部分,主要研究神经系统以及与之相关的脑部器官,如头骨、头皮等以及因基因问题导致的神经紊乱性疾病,比如癫痫等。神经 外科也治疗因为外部物理伤害造成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比如车祸造成的大脑 受伤等。由于神经外科是研究人体大脑的医学学科,因此其被要求的专业性非常强,并且学术要求也极精。神经外科通常是对脑部病变,采用外科方法进行处理 的科室。而颅脑的病变,一般基本上分为四大块:首先是颅脑外伤。比如汽车事 故损伤、脑残余血肿等。第二是血管性病变,包括动脉瘤、烟雾病等。第三是功 能性病变,包括三叉神经痛、痉挛等。第四是大脑肿瘤。例如脑膜瘤、下垂体瘤 等肿瘤性病变。而脊柱疾患也包括脊髓血管疾病等病变,而这些也是属于神经外 科的治疗范围。而对于神经外科患者的护理也需要小心与仔细。虽然患者大脑受 伤后会对其生活造成诸多不便,但是适合的护理模式能改善神经外科患者的生活 状态以及促进患者机体功能的恢复。 二、神经外科的护理 神经外科的护理将涉及到多方面,具体内容如下所示:第一,健康教育。健 康教育以及相关疾病知识宣传是护理人员的基本工作内容。患者以及家属对自身 疾病情况的认知不深,很容易丧失治疗的信心并且出现负面心理。所以患者以及 家属对于疾病的健康教育有较高的需求,对于疾病的发作原因,治疗方法以及后 续恢复等均需要较深的认知程度,由此有利于患者的后续恢复。在进行治疗之前。护理人员应宣传有关疾病的知识,使得患者以及家属能清楚了解所患疾病,包括 疾病的发作原理以及对其自身的影响,使患者以及家属拥有治疗的心理准备,并

MDT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MDT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在神经外科护理教学中应用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ching,MDT)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21年1 月~2022年1月期间选取72名护生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研究组 采用MDT模式,对比教学效果。结果:经教学,护生的神经外科知识掌握水平与 实践操作能力均有所提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价值(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护理教学中,通过MDT模式的应用,有利于帮助护生进一步实现对于护理综合素养的培养,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神经外科;护理教学;MDT模式;护理综合素养;教学满意度 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之一,神经外科承担着重要的救护任务。总的来看,由 于该科室涉及的护理内容相对较为复杂,因此,为了有效促进护理工作综合质量 的优化,医护教育工作者应积极做好对于护理教学模式的合理探索[1]。在此期间,医护教育工作者对于如何开展神经外科护理教学活动进行了分析,进而促进了教 学工作模式的合理优化[2]。本文针对在神经外科护理教学中应用MDT模式所取得 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汇报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选取72名护生分为两组,对照组男5名, 女31名;年龄20~22岁,平均(21.25±0.23)岁;研究组男4名,女32名; 年龄20~22岁,平均(21.33±0.24)岁;护生组间差异无统计价值(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如下:①在课前对于教学内 容进行告知并引导护生开展预习。②依据教学内容组织相应的知识讲授活动并带 领护生进行查房。③组织护生开展答疑活动,帮助其实现对于神经外科护理知识 的梳理。 1.2.2 研究组采用MDT模式,教学内容如下:①做好护生分组:教师应 将护生分成若干小组并发放相应的护理知识专题内容,引导其结合多种形式对于 相关内容进行分析。②制定护理计划:结合具体患者案例引导护生对于护理工作 计划进行制定与模拟演习。③做好护理知识梳理工作:组织护生结合多学科的护 理要点,对于护理内容进行有效梳理和归纳,其涉及的内容包括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患者神志意识评估工作、患者饮食要点以及患者康复训练内容等。在此期间,由不同学科的医师参与教学活动并对护生给予的总结进行点评和分析。 1.3 观察指标 1.3.1 护生神经外科护理素养包括知识掌握水平与实践操作能力,采用 问卷评估,得分越高表示护理素养水平越好。 1.3.2 护生教学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以及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分析护生数据,以P<0.05,证明差异有统计价值。 2结果 2.1 护生神经外科护理素养对比 经教学,护生的神经外科知识掌握水平与实践操作能力均有所提升,且研究 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价值(P<0.05)。见表1。 表1 护生神经外科护理素养 组别n知识掌握水平实践操作能力

MDT和互联网可视化平台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MDT和互联网可视化平台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临床教学中的 应用 MDT和互联网可视化平台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临床教学中的 应用 近年来,头颈部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临床教学对于提高医务人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至关重要。而多学科协作会诊(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和互联网可视化平 台作为现代医学教育的新方法,对于头颈部恶性肿瘤的临床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MDT是指由不同专业医生组成的团队,包括头颈外科医生、放射科医生、病理科医生、放疗科医生、化疗科医生等。他们通过定期举行学术会诊,共同商讨头颈部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案。这种多学科合作的方式,能够充分发挥每个专业医生的优势,确保患者得到全面的、最佳的治疗方案。而传统的单科诊疗模式无法做到这一点。MDT团队的成员通过分享各自的 经验和知识,提高了医生们的综合诊疗水平,使得临床教学更加全面。 互联网可视化平台则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线呈现和交流临床病例的多媒体信息。医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上传和分享自己的病例,其他医生可以随时观看并进行学术讨论。平台还可以提供各种图像和视频处理功能,如放大、旋转、病理切片呈现等,方便医生展示和解释医学图像。通过互联网可视化平台,医生们可以更加便捷地交流,获取最新的临床资讯和学术研究成果,促进了临床教学的交流和互动。 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临床教学中,MDT和互联网可视化平台 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MDT团队可以通过学术会诊的形

式,提供临床实用的诊疗建议。不同专业的医生可以共同讨论患者的病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其次,互联网可视化平台提供了全面展示和学习的机会,医生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学习和交流。医生们可以观看和分享各种病例、手术视频和病理切片,提高临床技能和知识水平。此外,互联网可视化平台还可以促进不同地区和医院之间的合作,共享资源和经验,提高头颈部恶性肿瘤的诊治水平。 然而,MDT和互联网可视化平台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建立一个稳定和安全的互联网平台需要高昂的投入和技术支持。其次,由于涉及到患者的隐私信息,医生在上传和分享病例时需要严格遵守个人信息保护和医学伦理的要求。此外,医生们还需要适应新的学习和交流方式,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 综上所述,MDT和互联网可视化平台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临 床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多学科协作会诊,医生们可以共同商讨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而互联网可视化平台则可以促进医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提高临床技能和知识水平。然而,为了更好地应用这些技术,我们需要继续投入研究和培训,提高医生和患者对于MDT和互联网可视化平台的认识和理解,推动临床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综上所述,多学科团队(MDT)和互联网可视化平台在头颈 部恶性肿瘤临床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MDT可以促进医 生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互联网可视化平台则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使医生能够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观看和分享病例、手术视频和病理切片,提高临床技能和知识水平。然而,应用这些技术也面临一些挑

老年慢病管理中mdt多学科管理的应用

老年慢病管理中mdt多学科管理的应用 老年慢病管理中MDT多学科管理的应用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慢性疾病的管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传统的医疗模式往往以以医生为中心,缺乏综合性的、多学科的管理方式。而MDT(多学科诊疗团队)的应用在老年慢病管理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本文将深入探讨老年慢病管理中MDT多学科管理的应用,提供有关于这一领域的观点和理解。 一、MDT多学科管理的定义和特点 MDT多学科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医疗模式,它以医生为核心,集结了多个专业领域的医疗专家,包括内科医生、药剂师、护士、康复师、营养师等等。MDT的核心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协同合作,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以提供全面、综合的医疗管理服务。 MDT多学科管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综合性:MDT将不同专业的医疗专家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团队合作的模式。通过优势互补,可以全面地评估和管理患者的健康状况,

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2. 个性化:每个患者的条件和需求都不尽相同,MDT团队通过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和个体化的治疗计划制定,使治疗更贴近患者的实际情况。 3. 协同合作:MDT团队的成员之间通过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形成一个紧密的协作网络。通过相互配合,团队成员可以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二、老年慢病管理中MDT多学科管理的应用 老年慢病管理是指针对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采用系统化的管理措施,包括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MDT多学科管理在老年慢病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带来以下益处: 1. 充分评估慢病风险:MDT团队通过综合评估患者的生活习惯、家庭环境、疾病史等方面的信息,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老年人慢病的风险程度。在疾病预防的阶段,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健康促进计划和干预措施。 2. 个性化治疗方案:MDT团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专业知识,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于老年人糖尿病患者,

多学科协作模式抗菌药物管理现状和展望

多学科协作模式抗菌药物管理现状和展 望 随着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现象日益严峻,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于2017年2月和2018年5月先后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和《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多学科抗菌药物管理和诊疗团队,加强对抗菌药物的规范管理及合理使用[1-2]。实际工作中,如何科学开展多学科协作(Multi 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一直是抗菌药物管理(Antimicrobial Stewardship,AMS)的重点及难点。同时,伴随着各级医疗机构MDT的广泛开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科学规范开展抗菌药物管理MDT将成为医疗机构遏制细菌耐药的新常态。 1多学科协作模式抗菌药物管理现状 1.1国外开展情况 1.1.1主要策略。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1996年至2015年,全球共有72个国家和地区制定了AMS相关的国家计划、协调机制、重点政策、策略或发表公开的报告,133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AMS相关信息,占WHO成员国和地区的68.5%[3]。大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医院主要采用医院自主实施的抗菌药物导向计划(Anti-microbial Stewardship Programs,ASP),ASP项目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AMS策略的具体体现。主要策略有:建立以抗感染医师、抗感染临床药师和微生物学家为主体的多学科管理团队( Antimicrobial Man-agement Team,AMT),对医师处方进行预先审查和反馈;制定医院抗菌药物处方集,对特殊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限制;向医师提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培训教育;制定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指南与临床路径;运用计算机信息系统控制不合理抗菌药处方等[4]。 1.1.2评价模式。国外医院对抗菌药物管理模式的评价研究主要从结构、过程、结果进行评价。“结构”表示医疗机构中各类资源的静态配置关系与效率,

神经外科护理操作技术

神经外科护理操作技术 (一)电脑降温仪的应用 【操作要点】 1.全电脑控制、操作简单、方便、移动自如。自动控温、自动计时;大屏幕,中文菜单提示;有背光,方便夜间使用;安全可靠,可长时间不间断使用。 2.降温迅速、降温范围广,从-4~+30℃随时测温,温度可随意设置、数码显示。 3.首先,把仪器推至患者床边,检查仪器正常工作后,根据患者的体温,调节机控温度。如果患者体温在38.5~39℃,可将机控温度调至35.5~36℃。体温在39.5℃以上,机控温度调至3 4.5~35℃。 4.每30分钟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并记录。 5.对治疗脑外伤、脑出血、脑水肿、颅内压增高、高热、昏迷等有明显疗效,对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后遗症、增加缺氧性脑损害的存活率有明显提高。 【注意事项】 1.头盔温度+5~-5℃;噪声<45dB,整机功率≤300W。 2.配备体温测试探头;自动启动及断电,自动恢复功能。 3.有步骤地降温,防止体温骤降,加重病情。

4.保持降温过程的连续性,不随意间断和不盲目停止,以防体温下降后再度升高。 5.注意个体耐受性,因每个患者对降温措施的敏感性不同,降温过程中应采取以一项为主,多项结合的措施。 (二)脑室体外引流袋的更换 【用物准备】 无菌脑室引流袋、止血钳1把、无菌治疗巾1块、无菌棉签、2%碘酊、剪刀、弯盘、快速手消毒液等。 【操作要点】 1.着装整齐,洗手,戴口罩。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说明目的。 3.观察脑室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铺治疗巾于脑室引流管的下方。 4.用2%碘酊棉签消毒接头处,范围2~3cm;止血钳夹住引流管,分离接头处;用棉签再次消毒引流管接口处内外壁。 5.取无菌引流袋,检查其消毒日期、有无漏气,取下接头处小帽,与引流管相连接,放开止血钳。 6.观察引流情况,将引流袋固定于床头,脑室引流袋放置的高度应以引流管末端高于侧脑室额角10~15cm。

介入治疗与多学科协作(MDT)

介入治疗与多学科协作(MDT) 作者: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铭义王峰 介入治疗(interventional therapy)具有影像诊断与微创治疗为一体的鲜明学科特点,被称为现代临床治疗学中的第三大诊疗体系,是与内科、外科并列的三大医学技术之一。由于其有微创、高效、安全、并发症少、恢复期短、可重复性强以及不破坏原解剖结构等优点,显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旺盛的生命力。介入放射学涉及的范围广,涵盖各个器官和系统,介入治疗专业自成立之初,就标志着这一专业的特点就是更多的与其他相关科室的密切合作,这也是这个专业最大的特点。 近年来,临床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的概念逐渐兴起,MDT通常指来自两个以上相关学科,一般包括多个学科的专家,形成相对固定的专家组,针对某一器官或系统疾病,通过定期、定时、定址的会议,提出诊疗意见的临床治疗模式。其目的是在多学科讨论论证的基础上为病人提供一个最有效、副作用最小、生活质量最好的个性化医疗方案,这种崭新的临床医学模式的建立为医疗模式和医院治理带来了新思路。 20世纪90年代美国率先提出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概念,MDT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已被国内外肿瘤学界的多数学者所认同,并列入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的部分肿瘤指南,国内一些肿瘤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为广大肿瘤患者提供更加合理的诊疗模式。由于介入科集诊断与治疗为一体的学科特点,在肿瘤治疗综合团队中起到了桥接作用。由介入科、肿瘤科、普外科、消化科、胸外科、呼吸科、病理科、影像科共同参与,通过各部位肿瘤穿刺活检术,明确诊断,结合病理检测了解肿瘤的具体细胞学类型、分化程度、靶向药物

MDT结合PBL教学法在肿瘤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

MDT结合PBL教学法在肿瘤学住院医师规 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恶性肿瘤的治疗是一个复杂并且动态的变化过程,因而治疗需要根据这种变化适时地改变,以阻止肿瘤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而传统的肿瘤学教学是强调肿瘤自身的主要治疗手段,忽略了与其他治疗手段的有效结合。近年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 代表了恶性肿瘤当前治疗的国际趋势[1-2],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MDT是将恶性肿瘤的治疗向系统化改进,有外科、影像、放疗、介入、化疗、营养、疼痛、心理等相关专科构成,通过多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针对每一位肿瘤患者提供最佳的个体化诊疗方案及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Bydder等[3]在肺癌综合治疗中的会议报告中指出,MDT讨论有助于肿瘤患者综合治疗的发展。经MDT讨论过的病例,浓缩了某一特定肿瘤的诊治精华及最新进展,既具有典型性又具有疑难性,非常适合基于问题式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教学。

PBL核心是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打破学科界限,围绕问题,以塑造学生的独立性,培养创新力、有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4]。所以我们将PBL教学与MDT模式二者结合,以充分发挥这两种方法的优势,能够更好地进行肿瘤学的教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是医学生从事临床诊疗工作的必经之路,对夯实住院医师的理论基础和提高实践能力均起到重要作用。由于目前医学专业划分日益细化,使许多住院医师缺乏综合思考的能力,分析问题片面,临床思维局限,难以处理复杂多样的临床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诊治方面,严重影响了医疗服务的质量。针对以上不足,我们以规范化培训肿瘤专业的住院医师为主体,采用MDT教学方法,上级医师(高级职称医师)为主导,把学习过程当作一个“设问-质疑-释疑”的教学方法。以MDT提供的典型病例为中心,把病例涉及的肿瘤内科学、肿瘤外科学、病理学、影像学等多种学科知识相互关联并应用于临床实践。由上级医师提出关键问题,激发参与者的学习兴趣,训练其运用知识分析具体病例的能力,从而提高规培医师的综合业务素质和临床思维能力。

神经外科对颅内血肿患者实施人文关怀的护理干预

神经外科对颅内血肿患者实施人文关怀的护理干预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现代的医疗服务强调以人和健康为中心,关注人的价值和需求,以 恢复健康为目标的整体护理工作模式。这是社会进步引发护理模式改革的必然结果。整体护 理是护理人员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关爱之心相结合的体现。人文关怀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护理实践的核心是人,把护理落实在患者身上,让患者受益,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重要措施。本文对我院神经外科2009年1月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收治的75例颅内血肿患者应用人文关怀护理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护理专业的人文关怀是护士应用自己的专业和技能帮助患者恢复或保持健康的一种过程。因此,护理关怀的重点是认识到每个人的独特性,并设法帮助患者恢复或提高应对能力。护理 关怀是一种护理介入,即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提供给患者心理的慰藉与支持。良好的护 理关怀可以增加人们的希望、快乐,并促进疾病痊愈。 1 护理 1.1优化病区环境。(1)舒适的生活环境。适宜的病区环境对促进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住院后对陌生的环境和生活,往往会产生不安全感,以及不能控制环境的挫折感等。针对这 些特点,病房应尽量去除妨碍生活行为的因素,或调节环境使其能补偿机体缺损的功能,促 进生活功能的提高。病房环境的设计和实施布置应尽可能体现家庭式的温馨、舒适和方便。 病房的生活起居设备和护理治疗设施等病房的硬件充分考虑患者的安全和日常生活需要,如 设置呼叫器、移动式餐桌、床栏,病室走廊安装扶手等[1]。(2)创造社会交际的氛围。每月 召开一次患者座谈会,广泛听取患者的意见,有针对性地回答患者的相关问题,及时做好与 患者的心理沟通和相关的健康教育[2]。加强患者之间、患者与医生之间、患者与护士之间的 沟通与交流。 1.2满足患者的亲情需求。亲情对患者是必不可少的,护理人员要充分借助亲情的力量来达 到高质量的关爱护理。鼓励患者亲属、子女多来探望,将其家人的照片放在床头,让患者感 觉到家庭的温暖,排解住院的孤独与苦闷。 1.3注重与患者的沟通。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使患者配合穿刺,能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 冲突的发生。此时护士应以和蔼可亲的态度、面带笑容地接近患者,使患者产生亲切感;同 时与患者进行耐心沟通,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穿刺时不怕痛,要勇敢,并给以一 定的保证。在穿刺时分散患者注意力,可边穿刺边询问患者生活的情况,以利于缓解穿刺时 疼痛感。现代护理不仅讲究技术操作,与患者和家属的交流也是护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别是作为本科护士,与患者家属的交流和沟通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明确,也有助于患者 和家属们能配合治疗和护理。语言交流要讲“针对”性,做到语言因人而异、因时因地而异、 因情而异等,与他们用相同的方言交流有时会拉近相互的距离。在交流过程中我们说话态度 要自然、大方、诚恳,说话声音温柔、语速适中,适当的配合手势与表情,既能显露出护士 对患者的体贴关心,又不失端庄文雅。要通过交流给患者和家属以温暖、安慰,鼓励他们消 除顾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从而建立起接受治疗的最佳身心状态。促进患者早日康复[3]。 1.4注重患者的健康教育。(1)爱心卡片。爱心卡片是体现以患者为中心,提高患者出院后 的自我护理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爱心卡片内容包括:第一页为患者姓名、诊断、病房咨询 电话、急救电话。第二页为健康教育内容,包括饮食、运动、休息、注意事项、药物指导以 及复诊时间等。爱心卡针对不同的患者病情进行相对应的健康教育,在出院时赠给患者,让 每位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在出院后继续无微不至的关怀,增强了患者出院后的自我护理能力 和保健意识,同时也方便患者与医护人员的联系,起到急救指南的作用,增加了患者的安全 感[4]。(2)建立跟踪服务制度。在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回访,了解其病情及需求。并进 行家庭探访,帮患者进行体检、评估健康状况和心理反应,做好保健指导,将关爱延伸到家庭,使患者在出院后同样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帮助,真正做到“无终端服务”关怀护理。

2020疼痛管理小组工作计划

XX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0年疼痛管理小组工作计划 疼痛是对强烈或损害性刺激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感受,1995年美国疼痛学会将其定义为“第五大生命体征”,2001年亚太地区疼痛论坛提出“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2002年第10届国际疼痛学会大会提出“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为推进无痛医院建设,提高病人住院感受和满意度,在护理部领导下特成立疼痛管理小组,计划制定如下。 一.目的与意义: 1.对病人疼痛进行管理是创建优质护理服务,提高病人满意度的必须手段之一。它可以提升护理人员对疼痛管理理念,帮助患者减轻或消除疼痛,使其在较好的状态下接受治疗和进行康复训练。 2.改变医、护、患意识:对外科病人而言,对疼痛忍耐,影响术后休息和康复效果,甚至引发深静脉血栓、肌萎缩、术后关节僵硬等常见并发症。正确处理疼痛,能促进功能恢复和增进病人舒适感。 3.开展疼痛管理,需要提高镇痛技术,提升医护人员的自身素养,止痛知识的有效普及,还需要有效合理的疼痛管理体系。 二.组织架构: 小组在医院护理部专项小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建立以骨科为主导,肿瘤科、麻醉疼痛科、中医针灸科、心理小组为支撑的MDT团队,医护一体对医院疼痛进行规范管理。 专家组成员:

组长:郝红秘书:曾晓琴

三.职责: (一)小组职责:制动统一规范疼痛管理制度及流程,负责组织疼痛管理相关知识及人员培训,负责对全院疼痛管理进行质控监督及宣传,保障疼痛管理小组工作的有序开展。具体培训计划见附件1. 1.制定疼痛评估管理制度与流程,各专科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细化。规范疼痛评估与记录书写。 2.5-9月每月组织1次疼痛管理护士培训并考核:内容包含疼痛及疼痛管理相关知识,疼痛评估及评估工具的正确合理使用,疼痛管理流程等。 3.每季度组织1次院级疼痛管理质控检查,注重对疼痛患者满意度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提出改进措施,做好质量改进工作。 4. 培养1-2名疼痛专科护士,系统全面掌握疼痛管理知识。 5.加强对疼痛患者宣教讲座及科普培训,普及相关知识,帮助患者走出误区;疼痛治疗过程让患者了解自身的权力及义务,解除对药物治疗的误解。各病区增加疼痛管理健康教育展板和宣传海报,便于患者学习,树立科学镇痛,无需忍受疼痛理念。 6.患者使用药物后全方位监护,做好安全宣教及护理。 7.加强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内心战胜疼痛的折磨。 8.癌痛患者出院前,护士应及时对患者及家属宣教,使其能简单预防和处理药物的不良反应;出院后对疼痛患者每月随访率不低于70%,疼痛监护不间断;对于终末期患者,完善其家属的姑息护理宣教,帮助家属使患者有尊严的离开。 9.建立微信公众号,定期推送疼痛相关知识,及时接收患者科学管理疼痛后的反馈,为患者提供帮助,提高病人满意度,提升医院的品牌效益。同时也要重视疼痛管理小组的知识产出。(二)疼痛管理护士职责: 1.协助科主任和护士长开展科室疼痛管理工作,通过外出参会或自学等方式加强疼痛治疗和护理相关知识的学习,进行院内或科室授课,传授或交流疼痛护理前沿知识,指导科室护士正确进行疼痛的评估和护理。 2.熟练使用常用的疼痛评估方法与工具,病人出现疼痛时能及正确做出评估。指导并帮助患者正确使用痛尺,准确进行疼痛评分。 3.使用疼痛评估单和护理单记录患者发生疼痛的时间、部位、性质、评分、疼痛时伴随的症状及体征、活动情况、护理措施、用药情况等。 4.对疼痛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及时告知患者疼痛缓解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正确进行疼痛自

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安宁疗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安宁疗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一、本文概述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安宁疗护在医疗领域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安宁疗护旨在为患者提供身体、心理、社会和精神层面的全方位照护,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安宁疗护中的应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将对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安宁疗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文首先介绍了安宁疗护的概念、目的及其重要性,阐述了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安宁疗护中的必要性和意义。接着,文章回顾了国内外在多学科协作模式应用于安宁疗护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相关理论框架、实践案例以及效果评估等方面。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本文总结了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安宁疗护中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提出了加强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安宁疗护中应用的建议,包括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加强跨学科培训和教育、优化团队协作机制、提高患者及家属参与度等。通过推动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安宁疗护中的深入应用,有望为更多患者提供更为全面、个性化的照护服务,推动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和社会和谐发展。

二、多学科协作模式概述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患者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多学科协作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该模式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通过整合各学科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为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诊疗服务。在安宁疗护领域,多学科协作模式更是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安宁疗护旨在为患者提供身体、心理、社会和精神层面的全方位照护,帮助患者及其家庭面对生命末期的挑战。多学科协作模式通过集结医学、护理、心理、社工、营养、康复等多个学科的专业人员,共同制定和执行患者的照护计划,确保患者在生命末期得到全面、连续的关怀。 在这种模式下,各学科人员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共同解决患者面临的各种问题。例如,医生负责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护士提供日常护理和症状管理,心理医生提供心理支持和哀伤辅导,社工则协助解决患者的社会和心理问题。这种团队协作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目前,多学科协作模式在安宁疗护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多项研究表明,通过多学科协作,患者的疼痛控制、症状管理、生活质量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改善。多学科协作模式也有助于降低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