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心复习资料

普心复习资料

普心复习资料
普心复习资料

普心前十一章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概念:

1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的发展规律。

2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3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

简答:个性心理现象的组成成分: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心理过程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心理现象

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仰,

世界观

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自我意识

第二章人类心理的起源和发展

一心理的起源

(一)生命的出现

(二)反映:任何物质形态的特征,对影响做出回答的能力。

生命物质:刺激感应性,趋利避害

无生命物质:风吹,物体发生位移…

(三)感应性----一切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对外界刺激表现出来的独立,积极的反应能力。在生物新陈代谢的基础上实现。

二动物心理的发展

动物心理的发展决定于:神经系统的演化水平;生活环境的复杂性。

第一阶段:无脊柱动物第二阶段:低等脊柱动物第三阶段:高等级主动物三人类心理的产生和发展

(一)人类起源---进化论

(二)人类心理的产生

条件一:劳动使用和制造工具;社会集体性

条件二:语言共同劳动中人际交往的需要:发音器官的完善语词抽象思维自我调节手段

条件三:人脑的发展脑量的变化脑内结构变化脑机能的变化

脑功能学说:1定位说2整体说3机能系统说4模块说

第三章感觉

概念:

1感觉: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2感受性: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差别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差别刺激的能力

3感觉阈限: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觉阈限: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4韦伯定律:K=⊿I/I

对数定律:P=KLgI

乘方定律:P=KIn (P等于k×i的n次方)

(具体内容见书83-87页)

5明度:眼睛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i

马赫带:在明暗变化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色带,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色带

视敏度: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6视觉适应: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觉性的变化

明适应: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视觉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暗适应: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后像:刺激物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立即消失,而是能保留一段短暂的时间

闪光融合:继续的闪光由于频率的增加作用而使人们产生连续光的感觉

视觉掩蔽:在某种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现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而影响对其的觉察

7声音掩蔽: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的干扰而使听觉阈限上升的现象

简答:

1感受性及感觉阈限的种类及含义:

感受性分为:绝对感受性,差别感受性

感觉阈限分为:绝对感受阈限,差别感受阈限

(具体含义见概念)

2颜色混合的种类与混合定律:

色光混合---加法过程

颜料混合---减法过程

互补律:混合两种颜色产生白色或灰色,如红+绿,黄+蓝

间色律:混合两种颜色产生中间色,如红+黄=橙

代替率:不管成分如何,只要感觉上相似即可,红+绿,黄+蓝=白

3色觉理论:三色说:视网膜上存在3种感受器,即感红,感绿,感蓝,对应不同波长的光波。当光刺激作用于人眼时,各种感受器都有不同程度的兴奋,颜色经验接照感受器活动的比例而产生。不能解释红绿色盲。四色说:视网膜上存在3对视素:黑--白,红--绿,黄--蓝。在光刺激的作用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通过同化,异化的作用实现。可以解释颜色的感知,解释红绿色盲。

4视觉的时空心理现象:

5音频的位置理论:共鸣说: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蜗底较窄,反之较宽。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高频对应短纤维,低频对应高纤维。行波论:声波使整个基底膜运动,从蜗底开始向蜗顶推进,振幅逐渐提高,当运行到某一部位时,振幅最大然后停止消失。声音的频率低,最大振幅接近蜗顶,反之接近蜗底。

6视觉听觉物理量和心理量的对应关系:

第四章知觉

概念:

1知觉: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2自下而上加工:知觉依赖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性的特性,对这些特性的加工叫做自下而上的加工活数据驱动加工。

自上而下加工:人的知觉系统不仅要加工由外部输入的信息,而且要加工头脑中已经存贮的信息,这种加工叫做自上而下的加工或者概念驱动加工。

3主观轮廓:一个物体的轮廓,不仅受空间上邻近的其他物体轮廓的影响,而且也受时间上前后出现的物体轮廓的影响。当客观上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时,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中也能看到轮廓,这种轮廓叫做主观轮廓或错觉轮廓。

4 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对物体的空间关系的认识。

5:运动视差:

6时间知觉:人脑对客观事物和事件的连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运动知觉: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空间位移,运动特性的反映。

7错觉:人对外界事物的不正确知觉。

简答:

1.知觉的基本特性及各自的特点

选择性:相对的自觉转换的无意识的;

整体性:整体的把握事物;

理解性:

恒常性:形状,大小,亮度,颜色

2知觉的加工类型及含义

自下而上的加工;自下而上的加工。(含义见概念)

3举例说明深度知觉的线索:

生理线索:(1)调节晶状体曲度(2)幅合双眼视轴

单眼线索:一只眼睛就可以感受的深度线索(1)对象重叠(2)线条透视(3)空气透视(4)相对高度(5)明暗和阴影(6)结构极差(7)运动视差

和运动透视

双眼线索

4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

感觉通道的性质,事件的数量和性质,个体的态度和兴趣

5运动知觉的种类:

真正的运动知觉,似动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概念:

1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2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3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目的的、也不需要一直努力的注意。

简答:

2 注意的功能和基本品质?

功能:选择功能(基本功能)、维持功能(在一段时间内维持刺激的有效加工)、整合功能(调节功能)。

基本品质:①选择性(注意的广度),影响因素:刺激物的物理特性、活动的任务、

个人知识经验;②稳定性(时间上的特性),影响因素:刺激物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刺激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确定性、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的多样性、了解活动结果、个体身体状况。③分配性(双作业操作),影响因素:同时进行的集中活动的熟练程度或自动化程度(熟悉的活动分配好,不熟悉的分配差)、感觉通道被占用的程度、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性质动作技能或智力活动。④转移性。

3 注意选择功能和几种理论?

⑴过滤器理论:1958年布罗德本特(英国)

理论内容:①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的;②神经系统的某个部位存在着过滤器;③通过该过滤机制,部分信息能够通过,并

接受进一步加工,而其他信息则被阻断在这种机制之外完全丧

失;④过滤装置类似于瓶颈作用。

⑵衰减理论:1960年特瑞斯曼

理论内容:①神经系统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的;②神经系统的某个部位存在着过滤机制;③通过该过滤机制,被注意或被追随的信

息完全通过,而不被注意活非追随的信息在强度上弱,出现衰减;

④不同刺激都有自己的刺激阈限,当出现衰减的刺激在强度上仍

高于阈限时,也能进一步加工。

第六章记忆

概念:

1记忆:个体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惊艳的心理过程。

2再认:当感知过的、思考过的或体验过的事物再度呈现时,人们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回忆:人们过去经历的事物的形象或概念在头脑中重新出现的心理过程。

3遗忘: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出现困难。

4近因效应:最后呈现的材料最容易回忆,遗忘最少。

首因效应:最先呈现的材料较容易回忆,遗忘较少。

5前摄抑制(对应首因效应):先学习的材料对后面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对应近因效应):后学习的材料对前面材料的干扰作用。

6组块: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合并成一个高水平的单一代码的过程叫做组块。

简答:

1记忆的结构及加工过程?

记忆结构(三成分说):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加工过程:

2短时记忆编码、存储和提取的特点?

3长时记忆编码、存储和提取的特点?

4艾宾斯诺的遗忘研究?

5遗忘现象的影响因素?

①时间:信息的保护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②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熟练的动作和形象

材料遗忘量较慢、有意义的材料遗忘较慢、等同学习程度下,识记材料少遗忘较慢;③学习程度:适度学习(学习材料恰能成诵)、低度学习(识别材料没有一次达到无误背诵的程度)、过度学习(学习材料恰能成诵之后继续学习一段时间)。低度学习容易遗忘,过度学习效果较好;④识别材料的系类位置(自由回忆):近因效应、首因效应;⑤识记者态度:不占主要地位的、不引起兴趣的、不符合需要的事物容易遗忘。

第七章心象

概念:

1表象:客观事物不在面前,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2想象:个体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

简答:

想象的综合加工过程:

粘合,夸张,典型化,联想

第八章思维

概念:

1思维:人脑对言语,表象,动作等客观事物的概括的间接反映

2概念: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

判断:人脑对客观事物及其特征的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

推理:由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律

问题解决:由一定的情境所引起的按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和技能,经过一系列心理活动阶段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思维方式

简答:

1思维的加工过程及各自的含义:

综合: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或各个特征结合起来,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比较:在头脑中把各种对象和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及其关系

抽象:在头脑中抽取出各种对象和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综合起来,并维护到同类事物的过程

2层次网络模型:

概念的结点的形式存储在概念网络中,每个概念具有一定的特征;各类属概念按逻辑的上下级关系组织在一起,通过连线表示并组成概念网络;每个概念的特征分级储备。

3概念形成的策略:

保守性聚焦:把肯定实例中的全部属性看作未知概念属性。每次只改变一个,如果是肯定的,则这一属性无关;冒险性聚焦:把肯定实例中的全部属性看作未知概念属性,同时改变一个以上的属性,可能很快发现概念但也可能失败;同时性扫描:根据肯定实例所包含的部分属性形成多个部分假设,选取一定的实例听取反馈同时进行实验,需要很大的记忆容量;继时性容量:在已形成的部分假设的基础之上,根据主试的的反馈,每次只检验一种假设。如果正确则保留,否则更换。

4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知识经验的多少,问题的呈现方式,动机,定势,功能固着与变通

第九章言语

概念:

1语言:一种社会现象,音,形,义相统一,全民性交际工具。

言语:一种心理现象,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和过程。

2对话:两个或几个人直接进行交际时的言语活动是一种最古老,最简单的言语方式。

独白:个人独自进行的,与叙述思想,情感相联系的较长而连贯的言语。

书面:一个人借助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或借助阅读来接受别人的影响,通过视觉,发音器官和手部运动的协调活动来实现。

内部言语:一种自问自答的言语活动,或一种不出声的言语活动,在外部言语的基础上产生。

简答:

1乔姆斯基的句子双重结构理论:

短语结构规则

表层结构

两个结构一套语法规则

深层结构

转换规则

2四类语言的特点:

目的性,离散性,开放性,规则性,社会性,个体性

第十章情绪和情感

概念:

1情绪和情感:

2快乐:

愤怒:

恐惧:

悲哀:

3 心境: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漫性。

激情: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即各种情绪的最高强度。应激:人队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此时产生一种特殊紧张的情绪体验。

挫折:个人行为目的受到阻碍后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4 道德感: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人们在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

理智感:在智力活动中,人们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人们在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简答:

1情绪和情感涉及生理和心理主观和客观内容(情绪的组成部分):

①刺激情境及解释:直接作用于人的器官,具有一定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

②主观体验:一个人对情绪或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

③表情:情绪和情感的外部表现,包括外部行为变化,如身体、四肢、颊面等。

④神经过程:情绪和情感是一种心理过程,是脑和神经系统活动的结果。

⑤生理唤醒:通过一系列的神经过程,外界刺激作用域人体后产生的情绪情感的的反应通

过生理变化表现出来。

⑥需要:情绪和情感产生的基础。

⑦认知:情绪和情感产生的直接原因。

2情绪的两极性表现:

①动力性。肯定(增力);否定(成功)

②激动性。激动:重要事件引起的强烈短暂的情绪变化。

平静:平稳安静的情绪状态。

③强度。各种情绪都有多级的表现,从最弱到最强。

④紧张。紧张、轻松。

人在活动的最关键时刻表现出的情绪状态决定子情境的紧迫性,也决定于人的应变能力和心理准备状态。

3情绪状态的表现和特点:

①面部表情: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腔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最容易辨别的是快乐和痛苦;②身体表情;③手势表情,通过手势变化来表达人的某种情绪,存在个体差异;④语调表情,通过语言、语调变化来表达人的某种情绪。

4情绪的认知理论(阿诺德,沙赫特拉扎勒斯):

①阿诺德“评定—兴奋”说:刺激情境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产生,

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刺激情境—评估—情绪。评估结果:有利(肯定情绪、趋近)、有害(否定情绪、逃避)、无关(不产生情绪);

②沙赫特情绪唤醒模型:情绪的产生是由环境事件(刺激因素)、生理状态(生理因素)

和认知过程(认知因素)三个条件所制约的,认知因素是决定情绪性质的关键因素。

三个亚系统:

对环境信息的知觉分析;

在长期生活经验中建立起来的对外部影响的内部模式,包括过去、现在和对未来的期望;

现实情境的知觉分析与基于过去经验的认知加工之间比较系统—认知比较器。

③拉扎勒斯认知—评价理论:情绪是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个体对环境事件知觉到

有害或有益的反应;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的评价刺激事物与自身的关系,必须有认知活动的指导。

三个评价系统:

初评价:人确认刺激时间与自己是否有利害关系及程度。

次评价:人对自己的反应行为的调节和控制,涉及到人能否控制刺激事件及程度。

再评价:人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有效性和适宜性的评价—反馈。

第十一章意志

概念:

意志:大脑有意识的支配和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

简答:

冲突的表现形式:

接近---接近型冲突,回避---回避型冲突,接近---回避型冲突,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

普心试题

普通心理学-王淑合老师 一、名词解释(共5个名词20分,每个4分) 1、绝对感觉阈限 答:绝对感觉阈限是指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即光、声、压力或其他物理理为了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所需要的最小数量。 2、知觉的恒常性 答:知觉恒常性是指,当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即知觉恒常性。它是人们知觉客观事物的一个重要特性。 3、记忆 答:记忆是指在头脑中积累、保存和提取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4、智力 答:智力是指人的一种综合认知能力,包括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抽象推理能力等等。 5、动力定型 答:动力定型是指人长期生活、劳动、反复重演某种活动、逐渐在大脑皮质高级神经系统中建立的巩固的条件反射活动模式。 二、填空(共10个空,每空2分) 1、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3、从亮处到暗处,人眼开始看不见周围东西,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区分出物体,这种感受性逐渐增高的过程叫暗适应。 4、注意的基本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注意的紧张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5、先前的学习与记忆对后续学习与记忆有干扰作用,这种现象叫前摄抑制。 6、心理是脑的机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7、在一种动物身上能建立起条件反射,这种动物就有了心理。从生物进化角度,从出现了神经系统的动物开始有了心理。 8、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三、简答题:(共5道题40分,每题8分) 1、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答:(1)问题的特征。个体解决有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的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2)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有经验的质与量都影响着问题解决,与问题解决有关的经验越多,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3)定势与功能固着。定势影响问题解决。功能固着也可以看做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正常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当在某种情形下需要利用物体的某一潜在功能来解决问题时,功能固着可能起到阻碍的作用。 (4)与联想。原型启发是指从其他事物中看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原型是指对解决问题其启发作用的事物。 (5)情感与动机状态。一般来讲,积极的情绪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消极的情绪会干扰问题的解决。动机是促使人解决问题的动力。没有解决问题的动机,不可能解决问题的行为,问题当然不可能解决。 (6)个性因素。个性因素对解决问题也有重要影响。实验表明:一个人是否善于解决问题,与他的灵活性、首创性和自信心等品质相联系。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和世界观等也影响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结果。 2、知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知觉的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选择性 3、遗忘的规律是什么? 答:(1)骨架支柱的内容不容易遗忘,细微直接容易遗忘。 (2)遗忘速度先快后慢。 (3)有意义能理解的内容不容易遗忘,无意义不理解的内容容易遗忘。 (4)对有兴趣、爱好和需要的内容不易遗忘。 (5)一次记忆同类的内容过多、过久时容易发生遗忘。 (6)中间材料容易遗忘,开头与结尾的内容容易记忆。 (7)用脑过度,脑机能下降时,记忆效率低。 4、人在应激状态下有哪些常见心理反应? 答:情绪反应、行为反应和自我防御反应 5、意志行动有哪两个主要阶段,各有哪些特点? 答:(1)、准备阶段 这一阶段包括在思想上权衡行动的动机、确定行动的目的、选择行动的方法并做出行动的决定。 (2)、执行阶段 意志行动的准备阶段导致对行动目的和手段做出决定,而执行阶段则是执行所采取的决定。在执行阶段,意志的强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坚持预定的目的和计划好的行为程序,另一方面制止那些不利于达到目的的行为。在这一阶段还要不断审视自己的计划,以便及时修正计划,保证目标的实现。 四、论述题(共2道题30分,每题15分) 1、心理现象包括哪些内容?各内容之间的关系如何?

2020心内科出科考试题库及答案

2020心内科出科考试题库及答案 1. 高血压伴有低血钾应首先考虑() A. 主动脉缩窄 B.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 正确答案 ) C. 嗜铬细胞瘤 D. 继发于慢性肾炎的高血压 E. 肾动脉狭窄 2. 高血压防治中健康教育的对象是() A. 全人群 ( 正确答案 ) B. 学龄期儿童 C. 中老年人群 D. 高血压病高危人群 E. 高血压病人 3. 慢性肾炎引起高血压肾功能不全与高血压病引起肾功能不全的最重要的鉴别资料是() A. 血压增高程度 B. 肾功能损害程度 C. 眼底改变 D. 高血压与肾炎的发病史 ( 正确答案 ) E. 心功能改变

4. 下列降压药物中便秘发生率最高的药物是() A. 硝苯地平 B. 维拉帕米 ( 正确答案 ) C. 氯沙坦 D. 普萘洛尔 E. 卡托普利 5. 诊断高血压依据的血压值的测量方法是() A. 未用降压药的情况下, 2 次或 2 次以上非同日血压值的均值 ( 正确答案 ) B. 未用降压药的情况下, 2 次或 2 欢以上同日血压值的均值 C. 用降压药的情况下, 2 次或 2 次以上非同日血压值的均值 D. 用降压药的情况下, 2 次或 2 次以上同日血压值的均值 E. 休息 5 分钟后测定的血压值 6. 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病理生理是() A. 心排出量升高 B. 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 C. 肾素分泌过多 D. 周围血管阻力增加 ( 正确答案 ) E. 血管内皮细胞过多分泌内皮素 7.1999 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高血压学会 (WHO/ISH) 制定和修改的新的正常人血压标准为() A.BP<120/80mmHg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完美综合版(第一章)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研究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包括认 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心理过程:人的心理现象是在时间上展开的,它表现为一定的过程。心理过程是指人的 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主要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认知过程: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最基本的 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4.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 5.知觉: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是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 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 6.记忆: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 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7.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的、间 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8.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9.情绪和情感: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10.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1.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2.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13.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一定活动所必备的心理条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14.气质:指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中表现的稳定的动力特点,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 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 15.性格:是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较为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16.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 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的方法 17.实验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 动,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的方法 18.实验室实验法:是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实验方法 19.自然实验法:也叫现场实验,对实验条件进行适当的控制,使人们在正常的学习和工作 情景中进行的实验方法 20.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21.调查法:通过访谈调查法或问卷调查法同时向一个总体的有代表性的样本问一些同样的 问题的研究方法 22.个案研究法: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 象的原因的方法 23.无意识: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24.双盲控制:在实验中,主试者和被试者都不知到自变量是怎样被控制的,这种实验叫双 盲控制

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大纲

1?普通心理学期末复习大纲 2. 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所处于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个性心理是指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 征。(理解) 3.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试法、个案法等。(理解) 4. 辩证唯物主义的心理实质观:(简答) (一)心里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心理的器官在脑不在心;脑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二)心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应。反应是物质的普遍属性: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存性;心理的主观性;心理的能动性; 5. 注意:意识的选择性活动;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志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理解) 6. 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随意后 注意)。无意注意;不伴随意志努力、没有目的、短暂不累;有意注意;伴随意志努力、自觉具有预定目的;有意后注意;高度自觉、目的性强且不需要意志努力。(理解) 7. 注意的品质:(理解+ 材料分析) (一)注意的范围:指同一时间内人所能清晰觉察到的注意对象的数量。影响因素;知觉对象的特点、人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 (二)注意的稳定性:指人的心理活动持久地保持在一定事物或活动上的特性。保持注意稳定的条件;注意对象的特点、活动组织安排、人自身的特点。 (三)注意的分配:指人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够将心理活动指向不同对象的特性。实现注意分配的条件;人对活动的熟练程度、活动间的关系、活动的性质。 (四)注意的转移:指根据新的活动目的和任务;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特性。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原来活动的吸引力、新活动的特点、人的神经系统活动的灵活性。 8. 注意的起伏:指当人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同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变化。(名词解释) 9.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材料分析) (一)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减少无关刺激对教学活动的干扰、发挥与教学有关的刺激物的作用、将讲授的内容与学生的需要和兴趣结合起来、将需要掌握的内容加以突出成为学生无意注意的对象;(二)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强化学生对学习目的和任务的理解激发学习自觉性、培养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间接兴趣提高注意力、合理组织课堂教学以防止学生分心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三)运用有意后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深入浅出在生动有趣的事例和活动中阐明原理、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 10. 感觉的分类:根据刺激是来自机体外部的还是来自内部的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觉: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和内 脏觉等。根据刺激的性质可把感觉分为电磁的、机械的、化学的和热的四类。根据刺激源_______________ 与人的距离远近可分为距离性感觉和非距离性感觉。(理解) 11. 知觉的分类:可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两大类。物体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 运动知觉;社会知觉是以社会生活中的人以及人际现象作为知觉对象的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对人际的知觉和对自己的知觉。(理解) 12.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对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感

心血管内科学考试试题答案(供参考)

一、A1型题:题干在前,选项在后。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为最佳答案,其余选项为干扰答案。考生须在5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最佳答案),并按考试规定的方式将相应的位置上的字母涂黑。 第1题急性炎的临床特点 A、疼痛不放射 B、随渗液量的增多而加重 C、前俯位时加重 D、深呼吸时减轻 E、前俯位时减轻 正确答案是:E 第2题下列哪项不属于高级心肺复苏的措施 A、人吸 B、气管插管 C、除颤 D、建立静脉通路 E、药物 正确答案是:A 第3题诊断冠心病最有价值的侵入性检查是 A、心腔内心音图检查 B、心腔内电生理检查 C、冠状动脉造影 D、心腔内心电图检查 E、心内膜心肌活组织检查

正确答案是:C 第4题征(Ewart征)是 A、心尖搏动弱,位于心浊音界左缘的内侧或不能扪及 B、左肩胛骨出现浊音及肺受压所引起的支气管呼吸音 C、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心包叩击音 D、心脏叩诊浊音界向两侧扩大 E、心音低而遥远 正确答案是:B 第5题冠状主要危险因素错误的是 A、 B、血脂异常 C、年龄 D、吸烟 E、血压 正确答案是:A 第6题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适应症不包括 A、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狭窄>50% B、有轻度室性伴左主干或3支病变 C、稳定型对内科药物治疗反应不佳,影响工作和生活 D、冠状动脉3支病变伴左心室射血分数<50% E、左前降支和回旋支近端狭窄≥70% 正确答案是:B

第7题的晚期,可见 A、收缩压升高,脉压正常 B、收缩压和脉压均升高 C、脉压升高,收缩压正常 D、收缩压和脉压均下降 E、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 正确答案是:D 第8题持续性室速无显著血流动力学障碍,药物治疗首选 A、西地兰 B、β-受体阻滞剂 C、 D、 E、 正确答案是:D 第9题对诊断有意义的检查是 A 尿17-羟类固醇测定 B 尿中24小时VMA测定 C 肾脏CT扫描 D 血钾测定 E 基础代谢测定 第10题进行直流电除颤的能量是 A、50J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普心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 律的科学。 2.实验法:实验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控制条件,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活动,然后进行 分析研究,以得出心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或起作用的规律。 3.反射:有机体借助于神经系统实现的对内外环境的刺激,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 4.心理: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的,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 5.兴奋: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变为显著活跃的 状态的过程。 6.抑制: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阻止皮层的兴奋和器官机能 的活动。 7.动型:即动力定型,是指一系列刺激引起的一系列反应,经训练巩固后,刺激系列的第 一个刺激一出现,反应系列就一次出现。 8.反映:有机体接受和回答客观事物影响的活动过程。(物质与物质相互作用并留下痕迹 的过程) 9.意识:意识是指人以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 己身心状态与外界环境变化的觉知和认识。 10.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1.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2.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13.感受性:人的感觉系统机能的基本指标。 14.绝对阈限:指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15.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性质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异量称为差别感觉 阈限。 16.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 式的统一。 17.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是感觉相互作用的另一种表现。 18.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19.空间知觉:空间知觉是人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20.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或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21.运动知觉:运动知觉是指人对物体在空间位移的知觉。包括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 22.错觉:错觉是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产生的某种有固定倾向的受到歪曲的知 觉。错觉不同于幻觉,它是在客观刺激作用下产生的对刺激的主观歪曲的知觉。 23.记忆: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回忆或再认)。是通过识记、保持、再认 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在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24.遗忘: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或是错误地再认与回忆,(用信息加工的 观点来说,遗忘就是信息提取不出来或提取出现错误。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

普心习题及答案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一定目标进行的一种内在过程。() 2、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和协调人的随意运动的机能。() 3、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的知觉。() 4、气质不影响人的成就高低、贡献大小,但却影响人的活动效率。() 5、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这叫注意的分散。() 6、信息从感觉进入短时记忆的关键是复述。() 7、听南极考察团的报告时,头脑中浮现出企鹅、雪窝等形象,这是一种创造性想象活动。() 8、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言语是交际的过程。() 9、人的表情都是个体通过后天模仿、学习而获得的。() 10、遗传是智力发展的基础,是内在根据,环境是智力发展的外部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A.1864年B.1879年 C.1903年 D.1920年 2、人的习惯和自动化行为的生理机制是() A.定势 B.动力定型 C.无条件反射 D.反馈 3、马斯洛把完善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完成自身使命的需要称作() A.尊重的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C.自我实现的需要 D.成长的需要 4、对于以往感知过而当前又不在眼前的事物的心理浮现称为() A、后象 B、假象 C、表象 D、想象

5、衡量感受性高低可用() A、智商 B、韦伯分数 C、情商 D、感觉阈限 6、脑干中被称为“生命中枢”的是() A、桥脑 B、丘脑 C、下丘脑 D、延髓 7、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C.正迁移D.负迁移 8、心理学实验证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解决问题效率最佳时的动机强度应是() A.最强B.较弱C.适中 D.极强 9、王方5岁,IQ是110,李平10岁,IQ也是110,二人的智力相比()A.王方比李平高 B.李平比王方高 C.相等 D.无法相比 10、奥尔波特认为,人格结构中,代表个体最独特的性格特质,在性格中处于支配地位的特质是() A.共同特质 B.首要特质 C.中心特质 D.次要特质 三、多项选择题 1、需要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是个体活动的基本动力。需要可分为()A.生物性需要 B.社会性需要C.物质需要D.精神需要 2、感觉反映的是() A.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B.客观事物的整体 C.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D.过去作用于感官的事物 3、下列情况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的有() A、触景生情 B、谈虎色变 C、打草惊蛇 D、闻过则喜 4、求异思维的特点是() A.流畅性 B.可操作性 C.变通性 D.独特性 5、按情绪发生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可把情绪状态分为() A.心境 B.情操 C.激情 D.应激 四、填空题 1、能影响某一种神经元反应的感觉细胞群分布的空间区域叫做,对特异刺激特征进行反应的神经细胞被称为

心血管内科考试题库及答案(三)

心血管内科考试题库及答案 181、二尖瓣狭窄最早出现的症状是 A.水肿 B.咯血 C.劳力性呼吸困难 D.咳嗽 E.端坐呼吸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因二尖瓣狭窄导致左心衰竭,肺动脉压增高,肺水肿发生,出现呼吸困难。 182、左心衰发展至全心衰,下列哪项可减轻 A.肝肿大压痛 B.心率增快 C.胃肠道淤血 D.肺淤血症状 E.三尖瓣区收缩期杂音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继发于左心衰而形成的全心衰,当右心衰出现之后,右心排量减少,因此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等肺淤血表现反较单纯性左心衰竭时减轻。 183、患者从事每天日常活动即出现心悸、气短症状,休息后即缓解。其心功能分级应为: A.心功能Ⅰ级 B.心功能Ⅱ级 C.心功能Ⅲ级 D.心功能Ⅳ级 E.以上都不是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根据患者自觉的活动能力将心脏病患者心功能分为四级:Ⅰ级: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Ⅱ

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Ⅲ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一般活动即引起上述的症状。Ⅳ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184、左心衰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是 A.端坐呼吸 B.心源性哮喘 C.劳力性呼吸困难 D.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 E.疲乏无力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劳力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疲乏无力是左心衰几乎都有的症状。 185、下列哪项最能提示左心功能不全 A.交替脉 B.奇脉 C.水冲脉 D.脉短绌 E.脉细数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奇脉提示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水冲脉提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等;脉短绌提示有心房颤动、频发早搏等心律失常;细脉可见于心力衰竭;交替脉是左心衰竭的重要体征。 186、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液中升高最早的心肌坏死标记物是 A.肌钙蛋白 B.肌红蛋白 C.乳酸脱氢酶(LDH)

普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五.名词解释 1.求异思维:发散思维,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思考出多样性的答案的思维。 2.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像保持相对稳定不变。 3.心境: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又具有渲染性的情绪体验状态。 4.感觉后象: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 1、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2、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3、创造想象: 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4、思维: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5、道德感:个体根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标准在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举止思想言论和意图时产生 的一种情感体验。 6、能力: 人们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六.简答题 1.为什么说注意不是心理过程? 注意是依附并伴随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它本身并不反映任何事物及其属性。也就是说,并不存在独立进行着的注意,心理过程既可以在注意的状态下进行,也可以在不注意的状态下进行,因为它们有独立的反映对象。 2.简述情绪、情感过程与认知过程的区别. 情绪情感具有喜怒哀乐等主观体验形式,又有千姿百态的表情行为,并且伴随着身体的生理方面的显著变化,此外,情绪情感还在多维度层面上表现出两极性。情绪情感虽然也是脑的机能,但它并不反映客观事物本身,它是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的一种反映。 3.简答色光混合的三条定律. 1854年,格拉斯曼把颜色混合现象归纳出3条定律:补色律、中间色律和代替律。补色律:每一种色光都有另一种色光同它相混合而产生非彩色,即白色或灰色。中间色律:两个非补色的光混合,可产生一个新的混合色,介乎两色之间的中间色。代替律:在颜色混合中具有相同的效果,彼此可以相互代替。 4.什么是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二者的关系如何? 差别感受性:是觉察出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别量的能力。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做差别感觉阈限。二者关系成反比,阈限低表明感受性高,感觉敏锐,反之,阈限越高,感受性越低。 1、心理学研究的几个基本原则是什么?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2、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规律及其应用。遗忘先快后慢,不均衡,所以要经常复习,先密后疏。 3、简述阿诺德的情绪认知评价理论。情绪刺激必须通过认知评价才能引起一定的情绪;强调大脑皮层兴奋对情绪产生的重要作用 4、感觉和知觉的有什么异同? 同:感觉是对个别属性反映,知觉是对整体属性反映,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基础,知觉是对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异:感觉介于心理生理之间,知觉是生理机制为基础的纯粹的心理活动;感觉是个别属性,知觉是整体属性;感觉是单一分析器,知觉是多种分析器。 5、能力与知识之间有什么关系? 能力知识技能分别属于不同范畴,能力是人的个性心理特征,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概括;知识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知识不断积累,能力会产生发展停滞和衰退的阶段能力在掌握知识同时发展能力,离开学习和训练任何能力不可能发展;掌握知识又是以能力为前提的,能力史掌握知识的内在条件和可能性,能力既是掌握知识的结果又是掌握知识的前提,彼此互促进相互系。 七.论述题 1.试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及联系. 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1、从反映内容上看,感觉所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它提供有关事物的性质的知识。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的反映,其目的在于解释作用于感官的事物是什么,赋予它一定的意义,能叫出它的名称,并用词把它标示出来。 (2、从所包含的成分看,感觉是单一感觉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既有由一种主要分析器产生的单纯知觉映象,又有多种感官协同活动所产生的、包含多种感觉成分的综合知觉映象。 (3、从制约感知觉的因素来看,感觉的性质更多的是由刺激物的性质决定的,相同的刺激会引起相同的感觉。而知觉在很大程度上,受个体的经验和态度影响。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知觉公有差别。

普心复习重点

普心复习重点 一.信息储存的条件与方法:3 1.组织有效的复习:及时复习正确分配复习时间 阅读与重现交替进行注意排除前后资料的影响 2.利用外部记忆手段 3.注意脑的健康与用脑卫生 二.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区别: 外显记忆受加工深度、时间间隔、记忆负荷量、干扰因素等因素影响,而记忆通道的改变会严重影响内隐记忆 三.思维的特征:2 概括性,间接性四.思维的种类:5 1.直观动作思维:通过实际操作解决直观具体问题的思维活动,动作停止,思维停止。 2.形象思维: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 3.逻辑思维:面对理论性的任务,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4.经验思维: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活动。 5.理论思维:根据科学的概念和论断判断某一事物解决某个问题。 6.直觉思维:面临新问题、新事物和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做出判断的思维活动。7.分析思维:也就是逻辑思维,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逐步推导,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

正确答案或结论。 8.符合思维: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 9.发散思维: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 10.常规思维: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11.创造思维: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 五.表象的概念: 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六.表象的特征:3 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七.问题解决的策略:2 1.算法 2.启发法:手段-目的分析、逆向搜索、爬山法、试探搜索、 八.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7 1.知识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 1 2.无关信息的影响 3.知识表征的方式 4.定势 5.功能的固着 6.动机和情绪 7.人际关系 九.定势的概念:

心血管内科出科考试题及答案

一 . 单选题(共 100题,每题 1分) 1 . 不能用于判断急性心肌梗死后溶栓成功的临床指标为 E A . 胸痛缓解 B . 心电图示ST段下降 C . 频发的室性期前收缩 D . CK、MB峰值前移 E . 窦性心动过速 2 . 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是 B A . P-R间期进行性缩短,直至一个P波受阻不能下传到心室 B . 相邻P-R间距进行性延长,直至一个P波受阻不能下传到心室 C . P-R何期进行性延长,直至一个P波受阻不能下传到心室 D . P—R问期>0.20秒;P波无受阻 E . P-R间期固定,P波间断受阻不能下传到心室 3 . 一患者于平卧时频发胸痛,且心率达110次/分,血压升高至21.3/12.8kPa(160/96mmHg),并有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宜首选何药治疗 C

A . 维拉帕米 B . 美托洛尔 C . 异山梨酯 D . 卡托普利 E . 地高辛 4 . 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预防左室重构的药物为 A A . 卡托普利 B . 美托洛尔 C . 维拉帕米 D . 肼苯达嗪 E . 硝酸甘油 5 . 男,42岁。2年前出现左下肢行走10余分钟后胀痛。休息片刻缓解,再行走后疼痛又出现。无吸烟史,发病前半年左足部外伤已治愈。体格检查:左下肢皮色较苍白,左足背动脉未触及。最可能的诊断是 B A . 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症 B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C . 雷诺病 D . 多发性大动脉炎 E . 结节性动脉周围炎 6 . 风心病患者因心衰而用地高辛0.25mg,每日2次,共10天,同时并用氢氯噻嗪,出现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早搏,血钾31mmol/L,正确处理是 E A . 继续服用地高辛 B . 停用地高辛,加用毛花苷丙 C . 停用地高辛,加用利多卡因 D . 停用地高辛,点钾盐,静注利多卡因 E . 停用地高辛,静点钾盐 7 . 下列哪一项是劳力型心绞痛典型的心电图改变 A A . 发作时某些导联ST段呈水平型或下垂型降低,可伴有T波低平或倒置 B . 发作时某些导联ST段呈上斜型降低 C . 发作时某些导联ST段呈抬高型升高,伴高尖T波 D . 某导联ST-T呈鱼钩型降低,伴T波倒置

普心期末复习

智力与智力测验 情绪智力的四种成分 ?准确和适当地知觉、评价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运用情绪来促进思维的能力; ?理解和分析情绪、有效运用情绪知识的能力; ?调节和管控情绪,以促进情绪和智力发展的能力。 刻板印象威胁通过以下三种破坏机制产生消极影响: ?导致生理紧张反应从而影响注意力集中; ?促使个体警觉和在意自己的表现; ?当个体体验到刻板印象威胁时,心理资源会部分用于压制由此引发的负性想法和情绪。 心理测量领域的争议 ?基于测验的决策的公平性; ?测量用于教育评价的可行性; ?根据测验分数进行个体分类的意义。 正式测量程序应满足三方面的要求:信度、效度和标准化 信度:指某一测量工具给出的一致性分数的可信程度。 ?重测信度:对同一个人使用同一种测验,两种情况下结果的相关程度。 ?平行测验:使用变化了的平行测验取代两次使用同一测验减少测验的练习效应、对测验问题的记忆以及参与者力求两次测验表现一致的愿望。 ?内部一致性测验:一项测验不同部分测验结果的相关程度(如奇数题与偶数题)。若相关程度高,则测验内部一致性好,具有分半信度。 效度:指测验能够测得它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内容效度:当测量能够测量欲测领域的所有方面时,测验具有内容效度。 ?效标效度(预测效度):测验的成绩与和测验相关的其他标准上的成绩的相关程度。?结构效度:指测验充分测量潜在结构结构的程度。 晶体智力:包括一个人所获得的知识以及获得知识的能力; 液体智力:是发现复杂关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智力相关理论 1. 智力三因素理论 罗伯特`斯滕伯格提出了智力三因素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种类型: ?分析智力:提供了人们对于许多熟悉任务的基础信息加工技能。 ?知识获得成分、操作成分和元认知成分 ?创造智力:指人们处理新异问题的能力。 ?实践智力:包括对新的不同环境的适应,选择合适的环境以及有效地改变环境以适应你的需要。 2.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完整版)心血管内科学考试试卷及答案6题库

题目部分,(卷面共有66 题,100.0 分,各大题标有题量和总分) 一、病例分析(1小题,共15.0分) (15 分)[1] 男,56 岁。反复胸闷、气短、心悸5年,再发并夜间不能平卧3天。PE:BP 135/80mmHg ,P 100 次/分,双肺底闻及少量湿啰音,心界向两侧明显扩大,HR 125 次/分,律不齐,S 强弱不等,P 亢进,心尖区闻及收缩期杂音,双下肢水肿。胸片:心胸比60%。 问:(1)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2)为明确诊断需做什么检查?(3)应采取哪些治疗措施? 二、单选题(50 小题,共50.0 分) (1 分)[1] 慢性心脏病患者心衰诱因中最常见的是() A、严重贫血 B、妊娠 C、肺部感染 D、心律失常 E、情绪激动 (1 分)[2] 治疗剂量洋地黄的作用是() A、减慢房颤病人的心房率 B、使房颤转为窦性心律 C、增加心室肌自律性和兴奋性 D、减慢房颤病人的心室率 E、同时减慢房颤病人的心房率和心室率 (1 分)[3] 左室功能不全的患者,听诊以何项改变最有诊断意义() A、心尖区收缩期杂音 B、心尖区舒张期奔马律 C、第一心音减弱 D、心率明显增快 E、肺动脉瓣第二心音增强 (1 分)[4] 洋地黄中毒引起室性早搏二联律的首选治疗药物是() A、苯妥英钠 B、利多卡因 C、奎尼丁 D、溴苄胺 E、普萘洛尔(心得安) (1 分)[5] 急性收缩功能不全性左心衰,通常不宜选用() A、二硝酸异山梨醇酯 B、利尿酸

C、高流量吸氧 D、卡托普利 E、普萘洛尔(心得安) (1 分)[6] 下列哪项体征在鉴别右心衰竭与缩窄性心包炎时最具有诊断意义( ) A、肝大 B、下肢水肿 C、颈静脉怒张 D、奇脉 E、腹水 (1 分)[7] 下列哪一项是慢性心衰的基本病因( ) A、各种感染 B、摄入钠盐过多 C、严重心律失常 D、情绪激动和过重体力劳动 E、心脏负荷过重和心肌病变 (1 分)[8] 提示左心室功能衰竭的是下列哪项( ) A、水冲脉 B、交替脉 C、脉搏短绌 D、奇脉 E、脉细速无力 (1 分)[9] 下列哪一个是导致肺水肿的直接原因( ) A、左心室压力升高 B、肺动脉高压 C、肺静脉压力升高 D、左心室舒张末压升高 E、右心房压力升高 (1 分)[10] 当左心衰后并发右心衰时,下列哪一项症状可以有所缓解( ) A、阵发性呼吸困难 B、腹水 C、食欲不振 D、少尿 E、肝大 (1 分)[11] 左心衰发展至全心衰时不出现( ) A、下肢水肿 B、呼吸困难加重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20、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需要,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特性。 2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2、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23、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的不同叫感受性。 24、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持续一段时间的刺激量。 25、分析器——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装置,由感觉器官、传导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和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三部分组成. 26、适应——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变化叫做适应。 27、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28、记忆表象——被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它的形象仍能在头脑中呈现出来,这个现象叫记忆表象。 29、识记——就是通过反复感知从而识别、记住某种事物,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 30、保持——是识记过的材料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人脑的保持量是相当大的。 31、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前摄抑制. 32、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倒摄抑制.

心内科护士考试题库

心内科N3-N4护士考试题库 $1、糖尿病最基本得治疗措施就是 A。饮食治疗 B。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C、胰岛素治疗 D.合适得体育锻炼 E、胰岛细胞移植 A $2、糖尿病得分型就是 A.1型、2型、特殊类型、妊娠期糖尿病 B、自身免疫、特发性、胰岛素抵抗、胰岛素分泌缺陷 C、正常葡萄糖耐量、IGT、IFG、糖尿病 D、正常血糖、IGT、IFG、高血糖 E.I型、Ⅱ型、妊娠期糖尿病 @A $3、心脏得血液供应主要来自于 A、左冠状动脉 B、右冠状动脉 C。冠状动脉 D。肺动脉 E。肺静脉 C $4.在循环系统中,毛细血管又称为 A.阻力血管 B。功能血管 C、容量血管 D、直捷通路 E、动静脉短路 @B $5、交感神经对血液循环得调节不正确得就是 A.交感神经兴奋时使心率加快 B。交感神经兴奋时使心肌收缩力增强 C、交感神经兴奋α、β受体调节血液循环 D。交感神经兴奋时使血压升高 E。交感神经兴奋时通过乙酰胆碱能受体产生与副交感神经相反得作用E $6.可使心率加速,心肌收缩力加强得体液因素就是 A.乙酰胆碱 B。钾

C.镁 D、钠 E、心肌抑制因子 @D $7。心源性呼吸困难最先出现得就是 A、急性肺水肿 B.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 C.劳力性呼吸困难 D、心源性哮喘 E.端坐呼吸 @C $8。心脏病患者出现端坐呼吸时,下列护理措施不妥得就是 A.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呼吸困难与发绀得程度 B.持续低流量吸氧 C.加强生活护理,减少体力活动 D。侧卧位,减轻心脏负担 E。保持情绪稳定,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 @D $9.端坐呼吸就是指 A、劳累或情绪激动时发生呼吸困难,休息可缓解 B、睡眠中憋醒,被迫站立位伴咳粉红色泡沫痰 C、多发生在夜间,睡眠中突然憋醒 D。体力活动时发生呼吸困难,口含硝酸甘油可缓解 E。休息时病人感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被迫取坐位或半卧位@E $10。引起心前区疼痛最常见得病因就是 A.心脏神经官能症 B、肺栓塞 C.心绞痛、心肌梗死 D、急性心包炎 E、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C $11、对心源性水肿患者实施得护理措施要点中,哪项不妥A、保持思者身心休息,减轻心脏负荷 B、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破损与感染 C。限制钠盐得摄入 D。老年患者输液速度不可太快 E、应用排钾利尿剂期间,注意血压得变化 @E $12。下列哪项不就是右心衰竭临床表现

普心名词解释

生理年龄:一个人自出生以来的岁月 发展年龄:一个人能表现出大部分人所具有的特定生理或心理发展水平时的生理年龄 纵向设计:连续多年不间断地持续观察和测试同一个体 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观测、比较处于不同生理年龄阶段的参与者 同辈效应:与年龄有关的变化混淆在因出生于不同年代而经历不同的社会或政治条件而产生的差异中。 图式:促使个体能够理解世界的心理结构,是发展变化的基本单元 命名爆炸阶段:从18个月到6岁之间,儿童以极快的速度学习新词,特别是物体的名称。快速映射:从极少的经验中学习新词的含义,有时甚至只需一次 性差异:用以区别男女两性的生物特征,包括不同的生殖器官以及激素和解剖学上的差异。性别:一种习得的、与性有关的行为和态度的心理现象 性别认同:个体对男性化和女性化的认同的程度 性别刻板印象:关于特定文化中男女两性恰当行为的信念 道德:一种关于人类行为正确与否的信念、价值和深层判断的系统 道德推理:人们对在某种情形下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行为是错误的所做的判断 道德两难问题:不同的道德原则处于交锋境地,打分的标准是儿童做出判断的理由,而不是判断本身 成功老化: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尽量减少衰老导致的正常丧失所产生的影响 人格: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品质,具有跨时间、跨情境一致性的特点,对个体行为的特征性模式具有独特的影响 特质:持久的品质或特征,使个体在各种情况下的行为具有一致性 一致性矛盾:一个人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评定缺乏一致性 自我防御机制:自我在寻求表现的本我冲动与否定它们的超我要求之间的日常冲突中用来保护自身的心理策略 自我实现:个体不断努力开发自身才智与能力,实现个人内在潜能的倾向 学习:人格被看作个体显性和隐性反应的总和,这些行为反应由个体曾经受到的强化所引起 认知:人们在思考和定义外部环境时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 期望:人们对自己在某种特定情境下的行为能够带来奖赏的相信程度 交互决定理论:个体因素、行为和环境因素三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每个成分都可以影响和改变其他成分 社会智力:人们在不同的人生任务中需要的专门技能

普心各章节总复习(选择题)

《普通心理学》总复习之选择题 第一章绪论 1、人的认识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 B)。 A、个性心理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性 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D )。 A、感觉、知觉和记忆 B、知、情、意过程 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 D、能力、气质和性格 3、“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生活的一切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而言都是脑的(C )。” A、反应活动 B、干涉活动 C、反映活动 D、返回联系 4、心理是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是物质的一种反映形式,心理的器官是( C)。 A、神经元 B、神经系统 C、脑 D、大脑皮层 5、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和(A )。 A、客观性原则 B、自然性原则 C、社会原则 D、主观性原则 6、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D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7、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 A)。 A、冯特 B、华生 C、费希纳 D、弗洛伊德 8、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因此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 科学的(A )。 A、边缘科学 B、人文科学 C、环境科学 D、分支科学 9、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是(B )。 A、感觉与知觉 B、客观现实 C、认识过程 D、反映活动 10、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以保证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是( A)。 A、注意 B、认识过程 C、意志过程 D、思维 11、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是( A ) A、脑 B、客观现实 C、实践活动 D、主观意识 13、生物有机体以其自身的活动或状态对直接影响有机体生命的刺激的应答性反应是(B) A、反映形式 B、感应性 C、反应活动 D、心理现象 14、蜜蜂根据花的形状和颜色采蜜;猛兽根据气味和足迹追踪猎物等,这种对信号刺激进行 反映活动的机能是(C) A、生物反映形式 B、物理反映形式 C、心理反映形式 D、化学反映形式 15、心理发展的最高级阶段,也是人的心理最集中、最本质体现的是(D) A、感知活动 B、思维活动 C、想象活动 D、意识活动 16、当动物能够把某个刺激作为信号时,就意味着有了(D) A、思维 B、意志 C、意识 D、心理 17、感应性是生命的标志,物体具有感应性只表明其有生命,还不能确定其有心理。心理发 生的标志是有(C) A、物质的反映形式 B、刺激感应性 C、信号性反应 D、生物反映形式 18、人以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对自己身心状况与外界环境变 化的觉知和认识是(D) A、思维活动 B、语言活动 C、认识活动 D、意识活动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 1、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A )。 A、神经元 B、突触 C、反射 D、反射弧 2、神经元中对信息进行整合,然后通过轴突将信息传给另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官是(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