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

《普通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 心理学是一门(④)的科学。

①古老②年轻③新兴④既古老又年轻

2、印度的卡玛拉狼孩典型事例说明人的心理基础是(④)。

①自然环境②人的大脑③个体活动④社会实践活动

3、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C )。

A.公元前四世纪

B.十八世纪

C.十九世纪

D.二十世纪

4、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D )。

A.亚里士多德

B.弗洛伊德

C.马斯洛

D.冯特

5、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6、心理学是研究(A)的科学。

A.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活动规律

B.除精神病人心理以外的心理现象

C. 除动物心理以外的心理现象

D. 正常成人心理现象

7、心理现象可分为(A)

A.心理过程和人格

B.认识、情感和意志

C.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

D. 认识、情感、意志和性格

8、心理反映的特点有(A)

A.能动性和主观性

B.客观性和反应性

C.形象性和抽象性

D.原则性和灵活性

9、心理学是(D)

A.自然科学

B.社会科学

C.既不是自然科学,也不是社会科学

D.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0、1879 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C)。

A.心理学的研究开始运用实验的方法

B.构造心理学派的诞生

C.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D. 机能主义心理学的诞生

11、(D)是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特点。

A.分析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不元素

B.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C.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

D.研究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

12、(D)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A.机能主义

B.精神分析

C.行为主义

D.人本主义

13、对一般人来说,大脑两半球的功能左右是(B)。

A.对称的

B. 不对称的

C.左半球优于右半球

D. 右半球优于左半球

第二章感觉、知觉和观察力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师用红笔批改作业,这是利用( B )。

A、知觉恒常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整体性

2、“厨师做菜越做越咸”,说明( C )。

A、技术不精

B、感觉相互作用

C、感觉适应

D、错觉

3、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感觉的现象叫( D )。

A.感觉对比 B.感觉后象 C.感觉适应D.联觉

4、“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是一种( B )现象。

A、感觉对比

B、感觉适应

C、感觉后像

D、联觉

5、看到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的现象叫(D )

A.感觉对比B.感觉后象C.感觉适应D.联觉

6、喝过苦的东西后,喝白开水都觉得甜,这种心理现象是( C )

A、感觉后象

B、感觉适应

C、感觉对比

D、联觉

7、在知觉中,对象和背景是(B)。

A.相互作用的B.相互转换的C.彼此无关的D.固定不变的

8、 “国际歌”不管用什么乐器演奏,人们都能辨别它,这是由于知觉的(A)。

A.理解性B.恒常性C.选择性D.整体性

9、 知觉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C)。

A.外部属性B.个别属性C.整体属性D.本质属性

10、 人们进入百货公司,各人注意的东西总不一样,这是知觉(A)的表现。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

11、按照刺激的来源可把感觉分为(B)。

A.视觉和听觉B.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C.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D.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

12、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B)。

A.感觉B.感受性C.感觉阈限D.最小可觉差

1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D)。

A.常数关系B.对数关系C.正比关系D.反比关系

14、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B)。

A.最小可觉差B.感觉阈限C.差别阈限D.差别感觉阈限

15、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A)。

A.感觉适应B.感觉后像C.感觉对比D.连觉

16、对光适应是(A)。

A.在强光作用下视觉感觉阈限迅速提高的过程

B.在强光作用下视觉感受性迅速提高的过程

C.在强光作用下视觉的差别感受性提高的过程

D.在强光作用下视觉的差别阈限迅速降低的过程

17、对暗适应是(A)。

A.在暗环境中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B.在暗环境中视觉感受性不断降低的过C.在暗环境中视觉感觉阈限不断提高的过程D.在暗环境中视觉差别阈限不断提高的过程18、红灯灭后眼睛里出现的蓝绿色的后象,这叫(B)。

A.正后象B.负后象C.明度对比D.彩色对比

19、( A )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

A.错觉B.梦C.无意识D.幻觉

20、“月明星稀”是一种( B )现象。

A、感觉对比

B、感觉适应

C、感觉后像

D、联觉

21、当中途离开电影院,强阳光下,反而什么都看不清,这是感觉有(C)的特性。

A.对比B.暗适应C.明适应D.疲劳

22、盲人以耳代目的心理现象属于( B )。

A、感觉适应

B、感觉的相互补偿

C、感觉的对比

D、错觉

23、注视日光灯30秒,闭上眼睛,感到眼前仍有日光灯光亮的形象出现在暗的背景上,这种现象叫( C )。

A.视觉适应

B.视觉对比

C.视觉后像

D. 闪光融合

24、对词句中的某些笔误及顺序的颠倒往往不易察觉,是因为( B )的作用。

A.知觉的整体性 B .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恒常性 D.知觉的选择性

25、 在知觉中,对象和背景是(B)

A、相互作用的

B、相互转换的

C、彼此无关的

D、固定不变的

第三章记忆

一、单项选择题:

1、 (B)是指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A.识记B.记忆C.再认D.回忆

2、 记忆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是(C)。

A.保持、回忆、遗忘B.再认、回忆、遗忘

C.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D.保持、记忆、遗忘

3、 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的现象叫(B)。

A.无意识B.遗忘C.幻想D.幻觉

4、 对记忆和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是(B)。

A.冯特B.艾宾浩斯C.韦伯D.费希纳

5、 遗忘的进程是(B)。

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倒U型曲线D.U型曲线

6、 瞬时记忆保存的时间一般在(A)秒钟以内。

A.1 B.5 C.10 D.15

7、 短时记忆的容量是(C)。

A.无限的B.9个以上的项目C.7±2个组块D.无法测量的

8、长时记忆的编码有(B)。

A.形象编码和抽象编码B.语义编码和形象编码

C.图像记忆编码和声象记忆编码D.图像记忆编码和语音编码

9、长时记忆遗忘的主要原因是(C)。

A.功能固定性的作用B.原型启发的作用

C.自然衰退或干扰D.思维的定势

10、干扰会造成长时记忆的遗忘,干扰可分为(A)。

A.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两种B.前干扰和后干扰两种

C.前摄抑制、中摄抑制和倒摄抑制三种D.前干扰、中干扰和后干扰三种

11、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A)。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前干扰D.后干扰

12、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B)。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前干扰D.后干扰

13、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叫( A )。

A.系列位置效应B.前摄抑制C.倒摄抑制D.记忆顺序效应

14、系列位置效应表现为( D )。

A.开头位置的材料记得好B.中间位置的材料记得好

C.后边位置的材料记得好D.两头的材料比中间位置的材料记得好

15、短时记忆的信息( A )。

A.是可以被意识到的B.是不被意识到的

C.经复述可以被意识到D.一分钟以后可以被意识到

16、“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 C )。

A.形象记忆B.语义记忆C.情绪记忆D.运动记忆

第四章思维和想象

一、单项选择题:

1、 漫画中的人物形象、神话中的“千手观音”形象,是通过下列哪种认知加工方式而形成

的。(B)。

A.粘合B.夸张C.人格化D.典型化

2、建筑工人看到建筑图纸,就能在大脑中产生建筑物的形象,这种想象属于(A)。

A.再造想象B.幻想C.创造想象D.无意想象

3、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血压、心电图等检查资料确定病情,这属于思维的( C )。

A.抽象性 B.概括性 C.间接性 D.预见性

4、能说出某一事物的多种用途,这种思维是( D )。

A.形象思维B.逻辑思维C.集中思维D.发散思维

5、要使解决问题的效率最高,就应该保持( B )动机。

A.较低强度B.中等强度C.较高强度D.最高强度

6、学会按风琴的人,再学弹钢琴就会感到容易些,这是由于( C )。

A.定势的作用B.原型启发的作用C.迁移的作用D.注意的转移

7、看小说孔乙己时,头脑中出现孔乙己的形象,是一种( C )。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8、看小说《西游记》时,头脑中出现孙悟空的形象,是一种( C )。

A、无意想象

B、幻想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9、沿着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叫(D)。

A.形象思维B.逻辑思维C.集中思维D.发散思维

10、会骑自行车有助于学骑摩托车是( B )。

A.负迁移B.正迁移C.系列位置效应D.技能学习

11、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叫( A )。

A.原型启发B.灵感C.顿悟D.技能学习

12、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叫( B )。

A.思想准备B.定势C.问题解决的策略D.动力定型

13、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叫( D )。

A.创造性思维B.理想C.表象D.想象

14、想象可以分为( A )。

A.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B.梦和幻觉C.理想和空想D.积极想象和消极想象15、( A )是指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A.幻想B.幻觉C.梦D.妄想

第五章注意

一、单项选择题:

1、上课时“左顾右盼”、“交头接耳”这属于( B )。

A .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分散C.注意的广度D.注意的转移

2、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心二用”属于(A)。

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分散D.注意的起伏

3、 注意是一种(A)

A.心理状态B.心理过程C.认识过程D.情感过程

4、(A)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

A.注意B.记忆C.知觉D.思维

5、既有目的又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叫(D)。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不随意注意D.有意后注意

6、按照任务的要求,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现象叫(C)。

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动摇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分配

7、在注意稳定的条件下,感受性发生周期性增强和减弱的现象叫(C)。

A.注意的周期B.生物节律C.注意的动摇D.注意的循环

8、注意的起伏又叫(B)。

A.注意的周期B.注意的动摇C.注意的循环D.注意的节律

9、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叫(D)。

A.注意的转移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范围D.注意的分散

10、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着几种不同活动,这是(C)。

A.注意的转移B.注意的分散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动摇

第六章情绪、情感和意志

一、单项选择题:

1、与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B)。

A.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B.受暗示性和独断性C.顽固、执拗D.放任、不羁

2、晚上既想学习又想上网,是( A )动机冲突。

A.双趋式B.双避式C趋避式D双重趋避式。

3、我国古语道“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说明的情绪状态是(B)

A.挫折B.心境C.激情D.应激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种情绪状态是( B )

A.心境B.激情C.应激D.热情

5、表情是指( A )。

A.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模式B.情绪变化的维度

C.情绪的状态D.情绪的不同种类

6、表情包括( B )。

A.面部表情、动作表情和言语表情B.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

C.外部表情和内部表情D.音调表情、节奏表情和速度表情

7、表情的产生( C )。

A.是先天遗传的结果B.是后天学习得来的

C.既有先天的,又有后天学习模仿的成分D.是在人身上建立条件反射的结果

8、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可以调节和促进活动,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可以破坏和瓦解活动,说明情

绪和情感具有( C )。

A.适应功能B.动机功能C.组织功能D.信号功能

9、有爱就有狠,有喜悦就有悲伤,有紧张就有轻松,说明情绪和情感( A )。

A.具有两极对立的特性B.具有不可调和的特性

C.的两极是不相容的D.的两极是绝对对立的

10、情绪的基本表现形式有( D )。

A.激动和平静B.高兴与悲哀

C.喜、怒、哀、乐D.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

11、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对情绪的划分叫( C )。

A.基本情绪B.复合情绪C.情绪状态D.情感的种类

12、按情绪状态可把情绪划分为( A )。

A.心境、激情、应激B.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C.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D.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

13、情感可分为( A )。

A.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B.心境、激情、应激

C.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D.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14、( B )是指有意识地确定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A.冲突B.意志C.能力D.动机

15、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分为( A )。

A.准备阶段和执行阶段B.初始阶段和结果阶段

C.酝酿阶段和行动阶段D.行动阶段和完成阶段

16、意志行动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A )。

A.在思想上确立行动目的,选择行动的方案

B.克服那些妨碍达到既定目标的动机和行为

C.不断审视行动计划D.坚定地执行既定的计划

17、有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也都有弊,权衡利弊拿不定主意时的矛盾心

情是( D )。

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双重趋避式冲突18、毕业后,既想考研深造,又想参加工作,这种动机冲突是( A )。

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双重趋避式冲突19、想喝粥又怕烫,这种动机冲突是( C )。

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C.趋避式冲突D.双重趋避式冲突20、( A )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

系的反映。

A.情绪和情感B.动机C.人格D.需要

第七章需要、动机和兴趣

一、单项选择题:

1、动机水平与活动效率的关系是:在任务难易适度的情况下,( C )活动效率最高。

A、动机水平高

B、动机水平低

C、动机水平适中

D、以上答案都不对

2、儿童希望与小伙伴建立友谊,希望得到教师和父母的爱,这中需要属于(C)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

3、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D)。

A、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B、气质、能力、兴趣

C、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D、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4、就满足需要的对象而言,可把需要分为(B)

A、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B、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C、兴趣和爱好D、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

5、能够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叫(B)

A、内驱力B、诱因C、需要D、爱好

6、动机和行为的关系表现为(A)

A、同一行为可以由不同动机引起B、同一行为必须由同一动机引起

C、同一行为必须由不同动机引起D、不同行为必须由不同动机引起

7、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叫(A)

A、兴趣B、情绪C、态度D、爱好

8、当兴趣不是指向对某种对象的认识,而是指向某种活动时便成了(C)

A、中心兴趣B、直接兴趣C、爱好D、癖好

9、(A)是指人希望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

A、自我实现的需要B、安全需要C、归属与爱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10、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叫(A)

A、兴趣B、情绪C、态度D、爱好

第八章能力、气质和性格

一、单项选择题:

1、智力是下列哪种能力的综合?( C )

A.观察能力

B.思维能力

C. 一般能力

D.特殊能力

2、下列选项哪种是一般能力?( A )

A.观察力

B.曲调感

C. 节奏感

D.色调感

3、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D )

A.观察力

B.注意力

C. 记忆力

D.思维力

4、完成活动任务的各种能力的独特结合是( C )

A.技能

B.天才

C. 才能

D.智力

5、在全人类中,智力呈何种状态分布?( A )

A.常态分布

B.偏态分布

C.正偏态分布

D.负偏态分布

6、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 B )

A.动力系统

B.自然前提

C.外部条件

D.核心成分

7、人格是( D )。

A. 心理过程的组成部分

B.独立于心理过程之外的心理现象

C.由心理过程构成的

D. 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8、人格中的各种心理特征彼此交织,相互影响,使人具有独特的精神风貌,说明人格

具有( B )。

A. 独特性

B.整体性

C.稳定性

D. 功能性

9、构成人格的主要成分包括( C )。

A. 情绪和意志

B.神经过程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

C.人格的倾向性和人格的心理特征

D. 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10、人格的倾向性和人格的心理特征是( B )。

A. 人格的主要特点

B. 构成人格的主要成分

C. 人格的动力

D.多种心理特点的独特结合

11、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叫( C )。

A. 意志

B. 情感

C. 能力

D.智力

12、( D )是人的认知能力,是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A. 意志

B. 情感

C. 能力

D.智力

13、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表现在( C )。

A. 能力就是知识和技能

B. 能力包括知识和技能

C. 能力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前提

D. 知识和技能水平一样的人能力也一样

14、按照能力发展的程度,可把能力分为( B )。

A. 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

B. 能力、才能和天才

C. 能力

D.智力

15、“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明个性具有( D )。

A、整体性

B、阶段性

C、可变性

D、稳定性

16、活泼好动,反应敏捷,灵活多变的人属于( C )气质类型。

A、粘液质

B、抑郁质

C、多血质 D 、胆汁质

17、急噪、直率、热情、情绪兴奋性高、容易冲动、心境变化剧烈,具有外向性等行为特征

的人,其气质类型属于( B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18、安静平衡,反应缓慢;善于克制自己,情绪不易外露;注意稳定但难于转移。其气质类

型属于( C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19、柔弱易倦,情绪发生慢,体验深刻,言行迟缓无力,胆小、忸怩、善于觉察别人不易觉

察的细小事物,容易变得孤僻。其气质类型属于( D )

A、多血质

B、胆汁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20、能力发展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 D )上。

A、能力发展水平、类型和发展早晚

B、遗传、后天教育影响的程度

C、素质的高低和智力发展水平 D 、认知、操作、人际交往等不同方面及天赋高低

21、能力类型的差异是指( D )上的差异。

A、天赋条件

B、男女性别 C 、智力水平

D、在感知能力、想象力以及音乐、美术、体育运动等特殊能力方面

22、( D )是指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灵活性和指向性等方面的动力特征。

A、个性

B、性格

C、能力

D、气质

23、希波克利特把人划分为( A )四种类型,实际上这就是最早的气质分类和气质类型学

说。

A、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B、矮胖型、瘦弱型、强壮型和发育异常型

C、甲状腺型、垂体腺型、肾上腺型和性腺型

D、内向型、外向型、中间型和特异型

24、巴普洛夫根据实验结果把高级神经活动划分为( B )四种类型,

A、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B、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制常型

C、甲状腺型、垂体腺型、肾上腺型和性腺型

D、内向型、外向型、中间型和特异型

25、多血质的神经过程的特征是( C )。

A、强、不平衡

B、强、平衡、不灵活

C、强、平衡、灵活 D 、弱

26、粘液质的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是( B )。

A、强、不平衡

B、强、平衡、不灵活

C、强、平衡、灵活 D 、弱

27、胆汁质的神经过程的特征是( A )。

A、强、不平衡

B、强、平衡、不灵活

C、强、平衡、灵活 D 、弱

28、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叫

( C )。

A、个性

B、能力

C、性格 D 、气质

29、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是性格的( C )。

A、分类标准

B、社会道德评价标准

C、结构的组成部分 D 、社会属性的体现

30、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指的是( A )。

A、一个人如何对待社会、集体、他人和自己

B、一个人对自己行为进行调整的自觉性

C、一个人对自己的情绪的调控能力 D 、一个人在认知活动中的性格特征

31、在性格的各种特征中能够起到决定其他性格特征作用的是性格的( A )。

A、态度

B、意志

C、情绪 D 、理智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12) 十二、人格 (一)人格概述 1.人格的含义 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稳定而同一的心理品质。它既包括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要求做出的外在言行,也指人不愿展露的真实自我。 凯程2014年心理学考研保录班考入北师大心理学5人,首师大3人,再创心理学保录班新高,心理学大题全部压中,学员通过全日制封闭式高三式培训,加上凯程关系疏导,顺利考入理想院校。有考研择校问题,对考研复习不熟悉的地方,请联系凯程咨询老师。 2.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互相作下形成的。 (2)稳定性:偶然的心理特征不能称人格,但随着自身和环境的成熟和改变人格也能或多或少地变化。 (3)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4)功能性: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某些人的命运。 3.人格的结构(新增)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自我调控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二)人格理论 1.人格特质理论 特质理论认为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评测人格常用的基本单位。 (1)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共同特质:特定社会文化形态下,群体或多数人共有的特质 个人特质:个人身上独具的特质,根据在生活中作用可分为以下三种 首要特质:一个人最典型和概括性的特质,影响人各方面行为 中心特质: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 次要特质:不太重要,较少表露的特质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受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启发,用因素分析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模型分成四层: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A,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直接与环境接触,随环境而变化,是从外部可观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规律的科学。 3.基础心理学把其他心理学学科的探究成果集中起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它总结出来的规律,对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等心理现象。 5.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人格也称个性,它不是不独立,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感觉(只有某种感觉器官)、知觉(有了各种感觉器官)、思维萌芽(灵长类动物)。 7.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大脑活动的产品,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8.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我们的生活的经验;临床事实和对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脑解剖、生理的科学研究成果所获得的大量资料都证明这一观点。 9.心理现象具有客观性和能动性。心理反映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甚至可以是体验。 10.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 的行为活动客观的研究人的心理。 11.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主张从意识经验的结构方面来说明整个人的心理。

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心理学研究任务就是: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克勒、考夫卡,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5.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杜威。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6.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弗洛伊德,等等等等~~~ 7.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他们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它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8.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把人看做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9.生理心理学主要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脑的机制、心理活动的大脑机能定位和心理活动时大脑的物质代谢。 1.研究心理学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个案法;④实验法。 3.我们把组成神经元系统的神经细胞叫做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4.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5.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6.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四、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没有明显错误、通常全选)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描述)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解释)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预测) 4、帮助老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控制)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总体特点:用普通心理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1908年,房东岳翻译小原又一《教育实用心理学》,我国最早的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末)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70年代末)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小结:卡桑廖+程序教学+布鲁纳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趋势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代入法,没有太大错误都选) 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 教育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发展性原则:为了学生的发展 第二章学生心理 第一节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概述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 乳儿0-1岁,婴儿1-3岁,幼儿3-6、7岁, 童年期6、7岁-11、12岁,(小学阶段) 少年期11、12-14、15岁,(初中阶段、心理断乳期、危险期) 青年14、15-25岁,成年25-65,老年65-死亡。 二、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没有互补性)

第二节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皮亚杰和维果斯基)一、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1.建构主义发展观 2.皮亚杰认知发展四阶段理论

(1)成熟(生理) (2)练习和经验(物理经验) (3)社会性经验(和人交往中;教育) (4)平衡化:最关键因素,通过不断同化和顺应。 (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价值 1.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成功的基本前提 自我中心的语言(2-7岁)有三种表现形式:重复(叠字)、独白(自言自语)、集体独白(集体自言自语) 2.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 二、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与教育

《普通心理学》:感觉的种类

据刺激的来源不同,我们可以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是由机体以外的客观刺激引起、反映外界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内部感觉是由机体内部的客观刺激引起、反映机体自身状态的感觉。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 一、外部感觉 1.视觉 以眼睛为感觉器官,辨别外界物体明暗、颜色等特性的感觉叫做视觉。 产生视觉的适宜刺激是可见光。光是具有一定频率和波长的电波。宇宙中存在各种电磁波,而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才是可见光。产生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380~780纳米的电磁波,即可见光。 接受光波刺激的感受器是眼睛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有两种: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大多集中于视网膜的中央窝及其附近,大约有六百万个,能分辨颜色和物体的细节。视杆细胞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边缘,大约有1.2亿个,主要感受物体的明暗,但不能分辨颜色和物体的细节。当适宜的光刺激透过眼睛到达视网膜,引起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视神经传导到大脑皮质的视觉中枢时,视觉就产生了。 光波的基本特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强度、波长、纯度。与物理属性相对应,人对光波的感知也有三种特性:明度、色调与饱和度。 与光的强度对应的视觉现象是明度。明度指由光线强弱决定的视觉经验,是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如果我们看到的光线来源于光源,那么明度决定于光源的强度。如果我们看到的是来源于物体表面反射的光线,那么明度决定于照明的光源的强度和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 与光的波长对应的视觉现象是色调。色调指物体的不同色彩。不同波长的光作用于人眼引起不同的色调感觉,如700纳米的光波引起的色调感觉是红色,620纳米的光波引起的色调感觉是橙色,70纳米的光波引起的色调感觉是蓝色。 饱和度反映的是光的成分的纯度。例如,浅绿色、墨绿色等是饱和度较小的颜色,而鲜绿色是饱和度较大的颜色。 与光的时间特性对应的视觉现象是后像和闪光融合。视觉刺激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并不消失,还能保留短暂的时间,这种现象叫后像。例如,注视亮着的电灯几秒钟后,闭上眼睛,眼前会出现一个亮着的灯的形象位于暗的背景上,这是正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随后可能看到一个黑色的形象位于亮的背景上,这是负后像。彩色视觉常常有负后像。例如,注视一个红色正方形一分钟后,再看白墙,在白墙上将看到一个绿色的正方形。当断续的闪光达到一定的频率,人们不会觉得是闪光,会得到融合的感觉,这种现象叫闪光融合。例如,日光灯的光线其实是闪动的,每秒钟闪动100次,但我们看到的却不是闪动的,而是融合的光。 2.听觉 声波振动鼓膜产生的感觉就是听觉。引起听觉的适宜刺激是频率(发声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 彭聃龄版

精心整理 心理学重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完整word版,华师版《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华东师范大学《普通心理学》(第四版)知识点整理 作者:江苏师范大学韩中元 **注:不包含第三、十、十三章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分为认识、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方面。 3.个性: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简述和论述 1.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A:心理过程和个性。 2.简述心理的实质 A: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3.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学说有哪些? A: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生理基础 一、名词解释 1.无(非)条件反射:有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的反射。 2.条件反射:有机体在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变化通过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 3.**经典条件反射: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4.**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行为改变。 5.条件性抑制:是在一定条件下逐渐习得形成的抑制,有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 6.非条件性抑制:有机体生来具有的先天性抑制,包括外抑制和超限抑制。 二、简述和论述 1. 简述神经系统的结构和脑的三个机能系统 A:神经系统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分为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中枢神经系统分为脊髓和脑。 脑的三个机能系统:感觉区、运动区、言语区。 2.比较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反射的异同 A:本质上是相同的,它们同样依赖于强化,都很重视强化的作用; 区别:操作性条件无条件刺激不明确;在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达到目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无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 3.简述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基本规律和系统性功能 A:过程: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认知——感觉、知觉、记忆、言语、思维 心理过程情感 心理现象意志 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人生观、价值观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1、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即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1)单细胞动物:无心理现象 (2)环节动物:有“感觉”的心理现象,如蚯蚓(触觉)、蚂蚁(嗅觉)、蜘蛛(感受震动)(3)脊椎动物:有了知觉 (4)灵长类动物:思维萌芽阶段 (5)人类:思维,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心理发展史 (1)科学心理学建立:1879年、冯特、德国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艾宾浩斯(德):“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3、心理流派的分类 (1)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奥地利) 人格的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分类一:心理学三大势力(2)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 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 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S---R),是一 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3)人本主义:罗杰斯、马斯洛 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 心理流派分类分类二:内省实验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 及它们如何连接成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的规律 机能主义——杜威(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心理学实际应用) 格式塔——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认知心理学——把人看做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分类三: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4、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辩证发展、理论联系实际 5、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心理量表)、个案法、实验法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6、神经元: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功能是接受信息,传递信息。

普通心理学考试重点总结(仅供参考)

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种类: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实验法、个案法 特点: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进行,不为被观察者所知,他们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较少或没有收到“环境的干扰”。因此,应用这种方法有可能了解到现实的真实状况。 心理测验法: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为了保证心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一方面要对某种心理品质进行深入的研究。另一方面在编制心理测量表时要注意严谨性和科学性。 实验法:在实验中,研究者可以积极干预被试者的活动,创造某种条件使某种心理现象得以产生并重复出现。这是实验法和观察法的不同之处。 个案法: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方法。它是由医疗实践中的问诊方法发展而来的。个案法要求对某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和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由于个案法限于使用少数案例,研究结果可能只适合于个别情况。 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经验主义、联想主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塔式、精神分析学派 大脑的结构和机能 一、大脑的结构:大脑半球的表面布满深浅不同的沟和裂。沟裂间隆起的部分称为脑回, 有三条大的沟裂,即中央沟、外侧裂和顶枕裂,这些沟裂将半球分成额叶、顶叶、枕叶、颞叶几个区域。大脑半球的表面由大量神经细胞和无髓鞘神经纤维覆盖着,呈灰色,叫灰质,也就是大脑皮层。大脑半球内面是由大量神经纤维的髓质组成,叫白质。 二、大脑皮层的分区及机能 1、初级感觉区:初级感觉区包括视觉区、听觉区和机体感觉区。 视觉区:位于顶枕裂后面的枕叶内,属布鲁德曼的第17区,他接受在光刺激的作用下由眼睛输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视觉,如对光的察觉等。 听觉区:在颞叶的颞横回处,属布鲁德曼的第41,42区,它接受在声音的作用下由耳朵传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听觉,如对声音的察觉等。 机体感觉区:位于中央沟后面的一条狭长区域内,属布鲁德曼的1,2,3区,它接受由皮肤、肌肉和内脏器官传入的感觉信号,产生触压觉、温度绝、痛觉、运动觉和内脏感觉等。 2、初级运动区:即布鲁德曼第4区,称为躯体运动区,简称运动区。 3、言语区:对大多数人来说,语言区主要定位在大脑左半球,它由较广大的闹区组成。 4、联合区:人类的大脑皮层除上述有明显不同机能的区域外,还有范围很广、具有整体或 联合功能的一些脑区,称联合区。联合区不接受任何感觉系统的直接输入,从这个脑区发出的纤维,也很少直接投射到脊髓支配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三、大脑两半球的一侧优势 从结构上说,人的大脑右半球略大和重于左半球,但左半球的灰质多于右半球;左右半球的颞叶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颞叶的不对称性是和丘脑的不对称性相关的;各种神经递质的分布,左右半球也是不平衡的。 从功能上说,在正常情况下,大脑两半球是协同活动。进入大脑任何一侧的信息会迅速地经过胼胝体传达到另一侧,作出统一的反映。 语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该半球主要负责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而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则定位于右半球。 什么叫神经元?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传送信息。 神经元是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组成。

普通心理学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心理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那些?(笔记) 2.心理学研究的原则有哪些?解释实验者效应,被试期望效应,单盲法, 双盲法.P15~P17 3.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过程有哪些?简要说明由吉诺维斯事件心理学 家提出理论和假设的过程.P18 4.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简要解释实验法,相关法,个案法, 它们有何特点?(小题)P20~P22 5.当今心理学研究的五大取向有哪些?简要说明各取向的核心或特 点.P11~P12 6.了解当代西方心理学的新进展后对你有何启示?P14~P15 第二章神经科学与行为 1.简述神经元的构造及各部分的机能.P25~P26 2.神经元按其功能分为哪几类?各有何功能?P29 3.何为神经递质?你了解哪些常见神经递质的作用?P27~P28 4.简述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机能.P29 5.简述组成脑的中央核的各部分的机能.P33~P34 6.何谓边缘系统?其基本构成和机能分别是什么?P34~P35 7.大脑皮层分为哪几个功能区?各区的机能分别是什么?P35~P36 8.大脑两半球分别承担了哪些专门化功能?P38 9.内分泌系统指的是什么?P30人体中有哪些主要的内分泌腺?P32 脑垂体的主要功能是什么?P31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1.什么是感觉?绝对阈限?差别阈限?韦伯定律说明了什么?P43~P44 2.什么是感觉的适应?(P44)明适应,暗适应,举例。P46 3.简要说明色觉三色论和色觉的拮抗过程理论,并解释后像?P50~P51 4.听觉的地点说和频率说?P53 5.痛觉的门控制理论?可以用来解释哪些现象?P57~P58 6.什么是知觉?格式塔的知觉原则有哪些?P57~P58 7.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举例说明。P60 8.什么是知觉加工中的特征分析?特雷斯曼认为知觉有哪两级加工方式。P61 9.什么是自上而下的加工和自下而上的加工?举例说明P61 10.影响深度知觉的因素(或线索)有哪些?P63 11.什么是时间知觉?时间知觉的线索有哪些?P64 12.你能说出哪些生活中利用错觉的例子? 第四章意识与意识状态 意识 1.什么是意识?理解意识不同层面的含义?P71 2.了解睡眠的五个阶段?P72~73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会出现哪些现象?P33~34 3.简要说明西方关于梦的三个理论?P71 4.什么是白日梦?关于白日梦你还了解哪些?P78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 填空题 1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按照_____________ 的观点,我们可以把记忆过程理解为大脑对信息的输入、储存和提取。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国心理学家斯波林研究瞬时记忆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是__________ ,它有两种表现:其中积极而能够实现 的我们叫理想;消极而不能实现的我们叫空想。 4 ?解决问题前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称为________________ 。 5?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客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产生 的_______________ 。 6. 情绪情感的外部表情变化主要表现在为面部表情、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 三个方面。 7. 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典型稳定的__________ 特征。 8?德国精神病学家克瑞奇米尔认为,瘦长型的人内向而孤僻,不善交际,神经过敏,他们具有分裂气质,易患的精神病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 o 9?性格的结构特征主要包括性格的态度特征、 ___________ 、意志特征和____________ o 10. 为了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多种能力的完备结合称为,其高度发展就是天才。

11?情景记忆是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的事件或情景为内容的记忆。 12?你对骑自行车的记忆是________ ___ 记忆。 13 .表象是从___________ 过渡至y _________ 的中间环节。 14 ?认知心理学界把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分三种状态,即_________________ 、中介状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1 5 .人的原始情绪(基本情绪)有快乐、 ________ 、愤怒和 ______ o

普通心理学(重点难点整理_

习题 普通心理学(上)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和如何研究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 2、心理 3、行为 4、观察法 5、实验室实验法 6、自然实验法 7、个案法 8、心理测验法 9、行为主义心理学 10、精神分析 11、人本主义心理学 12、脑成像技术 13、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客观性 二、简答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2、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怎样? 3、心理学要研究哪些问题?,它的基本任务是什么?研究心理学有什么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4、为什么说心理学是一门中间科学? 5、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学科分支?它们在人类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6、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三、论述题 1、心理学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时,能不能把对内隐的心理与外显的行为的研究割裂开来?为什么? 2、心理学的研究有那几种主要的类型?每种研究有什么特点? 3、心理学有哪些主要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4、心理学是怎样产生的?现代自然科学在心理学的产生中有什么作用? 5、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派别有哪些? 6、简要说明现代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一、名词解释 1、神经元 2、神经冲动 3、静息电位 4、神经冲动的化学传导 5、神经回路 6、皮层的言语区

7、突触传递 8、反射 9、条件反射 10、大脑半球的单侧化 11、脑功能的模块论 12、均势原理 二、简答题: 1、什么叫神经元?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2、神经细胞的信息是如何传递的? 3、简述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 4、脑是由哪几个部分构成的? 5、大脑皮层可分为哪几个叶? 三、论述题 1、神经是怎样进化的?神经系统的进化有哪些一般的趋势?它与心理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2、试述大脑皮层几的主要的语言区及其功能。 3、解释大脑皮层的功能及其在人类心理和行为中的重要意义。 4、什么叫裂脑研究?它对揭示脑的秘密有何重要的作用? 7、什么是机能能系统学说?三个机能系统关系如何? 8、什么叫神经—体液调节?各种内分泌腺对人类行为有哪些影响? 第三章感觉 一、名词解释: 1、感觉 2、感觉的编码 3、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 4、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最小可觉察差) 5、特征觉察器 6、视觉感受野 7、适宜刺激 8、三色说 9、对立过程理论 10、视敏度 11、感觉的适应 12、闪光融合 13、视觉掩蔽 14、声音的掩蔽 15、联觉 16、频率理论 17、共鸣理论 18、行波理论 19、神经排射理论 20、韦伯定律 21、对数定律

普通心理学笔记(彭聃龄版)第三章:感觉

1.感觉和感觉的意义 感觉——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感觉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2)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3)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是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它和一切心理现象一样,具有反射的性质。感觉不仅包含了感受器的活动,还包含了效应器的活动。 20世纪初,美籍的德国心理学家考夫卡把刺激分成近刺激和远刺激。近刺激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如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等。远刺激是指来自物体本身的刺激,如一定波长的光线、一定频率的空气振动等。远刺激是属于物体自身的,因而不会有很大变化;而近刺激是感觉器官直接接受到的刺激,它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2.感觉的编码 [编码]将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或者将一种符号系统转化为另一种符号系统。 (1)感觉编码——我们的神经系统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输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学能量,这些能量必须经过感官的换能作用,才能转化为神经系统能够接受的神经能或神经冲动。这个过程就是我们说的感觉编码。 (2)19世纪德国生理学家缪勒提出了[神经特殊能量学说]。认为各种感觉神经具有自己特殊的能量,他们在性质上是互相区别的。每种感觉神经只能产生一种感觉,而不能产生另外的感觉。感官的性质不同,感觉神经具有的能量不同,由此引起的感觉也是不同的。在他看来,感觉不取决于刺激的性质,而取决于感觉神经的性质。它否定了感觉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在认识论上是错误的。 (3)感觉编码的研究有两种代表性的理论:特异化理论和模式理论 A. 特异化理论:不同性质的感觉是有不同的神经元来传递信息的。 B. 模式理论:编码是由整组神经元的激活模式引起的,只不过某种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大,而其他神经元的激活程度较小。 3.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1)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大全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普通心理学 1. 心理现象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 2. 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心理学就是要研究和揭示这些心理 现象及其规律。 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和研究领域 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1.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 第四节心理科学的发展 1.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流派:(1)行为主义学派(2)精神分析学派(3)人本主义心理学学派(4)认知心理学学派 第五节科学的心理观 1.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1)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心理是一种反映,而人的心理是物质 世界中最高级的反映形式。 2)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产生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人类具有高度 发达的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异常丰富,物质基础。心理现 象与脑的结构与机能分不开。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灵活,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的 第一节心理的神经解剖学基础:神经元和神经系 统1) 2)3)4)神经元: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接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脑内的神经元数目大约有1011~1012 个,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有大量的神经胶质细胞,是神经元数量的10 倍,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中枢与外周神经系统内,起支持,营养,形成髓鞘,绝缘,修复等多种功能,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构筑,信息传递功能的发挥以及内环境的稳定和可塑性有重要影响,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有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 神经回路:神经元通过化学突触和电学突触相互连接在一起,组成了极端复杂的信息传递与加工的神经元回路或神经通路。神经回路是脑内信息处理的基本单位,它们的活动是机体行为的基础。 周围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系统控制内脏,包括身体各种腺体的活动,例如心跳,呼吸,消化,排泄,体温调节和性活动等。 脑干:脑干的下界与脊髓相连,上界以视束与间脑毗邻,自下而上有延脑,中脑和桥脑三部分组成。 大脑皮层各叶与不同的心理活动有关,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顶叶为躯体感觉的高级中枢,额叶以躯体运动功能为主。前额叶皮层和颞,顶,枕皮层之间的联络区则与复杂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 5)

《普通心理学》复习知识归纳

一、绪论 1、心理学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1、从动态性维度划分: 心理过程(注意伴随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需要与动机、态度价值观) 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稳定的)) 2、从意识性维度划分: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客体意识(对外界事物的觉知) 自我意识(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 无意识(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活动) 3、辨证唯物主义的心理观:1、心理是脑的机能 2、脑是心理的器官(沟回)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 4、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艾宾浩斯(1885)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5、心理学的主要流派:1、构造主义: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观点: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直接经验。 (即意识。意识分为感觉、意向、感情三个要素) 2、机能主义: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 观点:心理活动或心理机能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强调意识的作用与功能,而不像构造主义那样强调意识的结构。 3、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 观点: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 研究的主要内容为刺激与反应(S--R)之间的关系,直接的观察 和测量是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而内省发是不科学的。 4、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威特海墨、考夫卡、苛勒) 观点:主要研究有关人的知觉过程,认为人的知觉过程就是构建 “完型”的过程。 5、精神分析: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主要研究:意识理论、人格结构理论、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意识理论:意识、前意识(可控)、无意识(不可控) 无意识分为(被压抑的无意识,潜伏的无意识) 人格结构理论:1、“本我”:本能冲动,追求快乐原则 2、“自我”:现实原则,规则意识 3、“超我”:道德化的自我 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性感器): 1、口唇期(0-18个月)孩子刺激口唇(最大的快乐) 唇舌是动情区,依赖性和攻击性,产生贪婪和产生依赖 2、肛门区(18个月-3岁)肛门排放性性格 肛门便秘性性格 3、性器区(3岁-6岁)生殖器(性感区)

普通心理学重点整理

1. 心理现象划分: A 划分B:1个体心理2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3个体意识与无意识 4个体心理与社会心理 2. 心理学派别: A <德国>冯特→创建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内省法”,构造主义; B <美国>詹姆斯→“意识流”,机能主义; C <美国>华生、斯金纳→揭示刺激和反应之间的确定关系,行为主义; D <德国>韦特海默、柯勒、考卡夫→反对把意识分成元素,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格式塔心理学; E <奥地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 3. 精神分析学派主要观点: A 心理地形学观点对心理结构的看法: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分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大层次。 B 结构观点 (人格结构理论)把人格分为三个部分:本我→奉行快乐原则;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遵循道德原则 C 心理动力观点认为心理驱动力是种心理能量,它出自先天的本能生之本能-性本能、死之本能 D 发展观点 把人的心理发展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口欲期、肛欲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E 适应观点:是指人对环境的各种自我防御机制,用于对抗焦虑。 4. 神经冲动:当任何一种刺激(机械的、热的、化学的、电的)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 由安静状态转为较为活动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神经冲动。 5. 感觉对应的脑部位: ? 视觉区:位于顶枕裂后面的枕叶内。 ? 听觉区:位于颞叶的颞横回处。 ? 机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接受皮肤、内脏等器官的感觉刺激,产生温度、疼痛等不 同的感觉。 ? 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 支配和调节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 ? 语言区:大脑皮质 联合区 6. 反射: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实现的对内外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应答反应。 反射弧: 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即反射弧 非条件反射特点:①不需要后天训练就能形成; ②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脑干和脊髓)参与下即可完成,是一种低级的神经活动;③反射弧永久固定 7. 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大题) ①经典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物十分明确,而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无条件刺激物不明确。②在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刺激引起非条件反应,而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非条件反应不是由强化刺激引起的,相反非条件反应引发了强化刺激。 ③经典条件反射中动物往往是被动接受刺激,而在形成操作条件反射过程中,动物是自由活动的,通过自身的主动操作来达到目的。 8. 高级神经活动的规律:(小题) 大脑皮层活动的两个基本过程:兴奋过程:刺激物引起的皮层活跃状态 ?????? ???????????????—能力、气质、性格—个性心理特征信念、理想、价值观等—需要、动机、兴趣、—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意志过程程 —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情感过程想象等—感知、记忆、思维、—认识过程心理过程

叶奕乾版《普心》知识点归纳总结

1.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1.2人的心理过程分为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情绪情感过程(喜怒哀乐爱憎惧)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1.3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是个人心理活动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3.1注意是指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无注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由预定目的,但不需要一致努力的注意.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对同一对象或者同一活动上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注意的转移:根据新的任务,主动的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现象。 5.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5.2、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机体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上绝对阈限和下绝对阈限5.3、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刺之间最小差异量 5.4、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感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和绝对感受性成反比! 5.5、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例! 5.6、视觉是个体借助眼睛辨别外界物体明暗、颜色和形状等特性的感觉,是人和动物最复杂、最重要的感觉,在人的各种感觉中起主导作用,是人类获得信息的主要通道。 5.7、听觉:人通过听觉器官对外界声音刺激的反映,是仅次于视觉的重要感觉。 5.8、触压觉:即触觉和压觉。刺激物接触到皮肤表面时的感觉为触觉。当刺激加强,使皮肤引起明显变形,就引起压觉。 5.9、温度觉包括冷绝和温觉。低于皮肤温度即生理零度的温度刺激作用于皮肤即产生冷绝,高于生理零度的温度刺激作用于皮肤即产生温觉。与生理零度相同的温度刺激不产生温度觉。 5.10、嗅觉:是有挥发性物质的分子作用于嗅觉器官的感受细胞而引起的一种感觉。 5.11、味觉:是指可溶性物质作用于味蕾产生的味道感觉。 5.12、运动觉:又称动觉,是对身体各部分的位置及相对运动进行反映的感觉。 5.13、平衡觉:又称静觉,是对人体作直线的加速或减速运动或作旋转运动进行反映的感觉。 5.14、某种感受器官受到刺激而对其他器官的感受性造成影响,使其升高或降低,这种现象称为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5.15、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5.16、当某种感觉受损或缺失后,其他感觉会予以弥补的现象称为感觉补偿作用 6.1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反映。 6.2知觉整体性:是指人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将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多种属性整合为统一整体加以识别的过程。 6.3知觉选择性:是指人根据当前的需要,将客观刺激物有选择的作为知觉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 6.4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以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词语加以概括且赋予其意义的加工过程。 6.5知觉恒常性:是指人的知觉映象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条件的改变而保持相对稳定的过程。 6.6空间知觉是人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距离)、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 6.7双眼视差是指两眼注视外界物体时,两个眼睛视网膜上视像之间的差异

普通心理学重点整理1

第六章感觉 1、感觉:是个体对刺激作用于某种感受器所产生的体内外的初级经验或觉知。即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2、感觉阈限;在刺激情境下感觉经验产生与否的界限。 3、感受性:感觉器官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4、绝对阈限: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心理学家通常把有50%的次数被觉察到的那个刺激值规定为绝对阈限。 5、差别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阈限或最小可觉差 6、韦伯常数:K=ΔI/I 其中I为标准刺激的强度或原刺激量,Δ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即差别感觉阈限。K 为一个常数称为韦伯分数。这个公式叫韦伯定律。 7、费希纳定律:S=KlogR+C,这里,S是感觉强度,R是刺激强度,K和C均是常数。感觉的大小是刺激强度的对数函数,即当刺激强度按照几何级数增加时,感觉强度只按算数级数增加 8、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9、暗适应:一种视觉适应,比如晚上从明亮的室内走到室外时,开始我们的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一段时间后就能够分辨出黑暗中的物体了 10、光适应:一种视觉适应,比如由漆黑的室外走到明亮的室内时,开始就感到炫目耀眼,什么都看不到,后来就能清楚看清了 11、感觉后效:对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印象并不立即消失,仍能保留一个短暂的时间。这种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 12、感觉的基本规律,举例说明:①感受性和感觉阈限②感觉的一般特征⑴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⑵感觉对比:从同一张灰纸上剪下的四个小的正方形,分别放在不同背景纸上,由于背景的灰度不同,感觉对比的效果也不同。⑶感觉的相互作用:听觉影响痛觉温度觉影响味觉⑷联觉:红橙黄暖色调;蓝青绿冷色调⑸感受性的发展和补偿:③感觉后效④感觉对比分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对比现象;先后对比: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产生的对比现象 13、除视觉和听觉外,还有哪些感觉?各有什么特点:(1)皮肤感觉①触压觉——触觉与压觉②温度觉——冷觉与热觉(2)痛觉(3)嗅觉和味觉(4)内部感觉(机体觉)(5)运动感觉(动觉)(5)平衡感觉(静觉);(6)内脏感觉—饥、渴、痛、温等机体状态的感觉 第七章知觉 1、知觉:是个体把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转化为有意义对象的心理过程 2、知觉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人对物体的映象仍保持相对不变 3、空间知觉:是物体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4、双眼视差:人两只眼睛相距约65mm当看物体时,两只眼睛从不同角度看这一个物体实现便有差别,观察物体时两眼视网膜上的物象差异就是双眼视差 5、时间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6、似动知觉: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把客观上不连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的 7、自主运动:比如在暗示中注视一个静止的亮点,注视一段时间后,光点会古怪的动起来,这种运动就叫做自主运动 8、诱导运动:由于周围其他物体云顿,使本来静止的物体看上去在运动的一种错觉 9、运动后效:大多数运动都会产生朝相反方向的运动后效 10、错觉:由大脑对环境讯息所作的推测,称为知觉性假设,错误的知觉性假设就是我们通称的错觉 11、为什么说知觉是对人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①感觉是个体对刺激作用于某种感受器所产生的体内外的初级经验或觉知。即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感觉是认知过程第一步,是高级认知的基础②知觉是个体把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转化为有意义对象的心理过程。③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从感觉到知觉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知觉是对感觉材料的加工和解释。感觉是感性认识的初级阶段,知觉属于高于感觉的感性认识阶段,因而知觉对事物的反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