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台湾投资者经第三地转投资认定暂行办法文档

台湾投资者经第三地转投资认定暂行办法文档

台湾投资者经第三地转投资认定暂行办法文档
台湾投资者经第三地转投资认定暂行办法文档

台湾投资者经第三地转投资认定暂行办法文档

Interim Measure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aiwan inves tors' investment by third place

台湾投资者经第三地转投资认定暂行办

法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规章制度是指用人单位制定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本文档根据规则制度书写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修改及打印。

第一条为保护台湾投资者在大陆投资的合法权益,实施《海峡两岸投资保护和促进协议》,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台湾投资者以其直接或间接所有或控制的第三地

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作为投资者(以下简称第三地投资者)在大陆投资设立企业(以下简称转投资企业),可根据本办法提出申请,将该第三地投资者认定为视同台湾投资者(以下简称转投资认定)。

第三条商务部会同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台湾事务办公室负责台湾投资者经第三地转投资认定和管理工作。

第四条本办法中的“台湾投资者”是指以下自然人或企业:

(一)持有台湾地区身份证明文件的自然人;

(二)在台湾地区设立登记的企业,包括公司、信托、商行、合伙或其他组织,不包括大陆和台湾地区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自然人、企业或机构在xxx分公司、办事处、联络处以及未从事实质性经营的实体。

第五条本办法第二条中的“第三地”是指大陆和台湾地区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第三地投资者应依照该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设立。

第六条本办法第二条中的“所有”是指台湾投资者拥有第三地投资者超过50%的股权。

第七条本办法第二条中的“控制”是指未满足本办法第六条要求,但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

(一)台湾投资者实际拥有第三地投资者的董事会、股东会等权力机构超过半数以上的表决权;

(二)台湾投资者有权任免第三地投资者董事会等权力

机构半数以上的成员,且第三地投资者的经营决策等事项由该权力机构决定;

(三)台湾投资者有权决定第三地投资者的运营、财务、人事等事项;

(四)商务部会同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两个以上符合条件的台湾投资者在同一第三地投

资者中拥有股权、表决权,可合并计算其在第三地投资者中的股权、表决权及相关影响,适用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的规定。

第九条本办法第四条(二)中的“实质性经营”应同时

符合以下条件:

(一)在台湾地区有业务经营场所;

(二)在台湾地区有纳税记录;

(三)在台湾地区雇用员工。

第十条台湾投资者申请转投资认定,应向转投资企业所

在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报送以下材料:

(一)《台湾投资者经第三地转投资认定申报表》,台

湾投资者委托他人申请的,应提交经公证的台湾投资者签署的委托书;

(二)台湾投资者为自然人的,提交经公证的身份证明

文件;

(三)台湾投资者为企业的,提交经公证的台湾投资者

设立登记证明文件、拥有或租用经营场所的证明文件、上一年度该企业缴纳所得税的证明文件(亏损的企业提供征税机关关于亏损情况的证明文件)和员工保险缴纳证明;

(四)台湾投资者、第三地投资者和转投资企业之间所

有和控制关系的说明和证明文件;

(五)负责认定和管理的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文件。

第十一条自收到全部有效材料之日起,省级商务主管部

门会同同级台湾事务办公室在20个工作日内进行审核,符合

本办法要求的,向台湾投资者出具转投资认定证明;不符合的,出具不予认定意见。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将《台湾投资者经第三地转投资认定申报表》录入外商投资审批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向商务部电子备案。

台湾投资者获得转投资认定证明后,转投资企业凭认定证明向有审批权的商务主管部门申请颁发或换发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或台港澳侨企业批准证书;转投资企业由商务部批准的,经商务部授权,可由转投资企业所在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为其换发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或台港澳侨企业批准证书。

商务主管部门在颁发或换发批准证书时,应在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或台港澳侨企业批准证书中第三地投资者名称后标注“(台湾投资者经第三地转投资)”。

第十二条在获得转投资认定后,发生以下变化的,台湾投资者应及时将变化情况向原出具认定证明的商务主管部门报告,并提交有关变化的情况说明及证明文件。

(一)台湾投资者不再满足本办法第四条、第九条规定;

(二)台湾投资者对第三地投资者的所有或控制关系不再满足本办法第六条或第七条规定;

(三)商务部会同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规定的其他情形。

收到情况说明及证明文件后,商务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台湾事务办公室在10个工作日内取消对该台湾投资者经第三地

转投资的认定,换发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或台港澳侨企业批准证书,删除“(台湾投资者经第三地转投资)”的标注。

第十三条获得转投资认定的台湾投资者如遇到投资争端,援引《海峡两岸投资保护和促进协议》中关于投资争端解决的规定,向大陆的两岸投资争端解决机构申请调解解决的,应向大陆的两岸投资争端解决机构提交商务主管部门出具的转投资认定证明和根据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加注的转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或台港澳侨企业批准证书。

台湾投资者经第三地转投资书面认定意见上载明的认定日期与向大陆的两岸投资争端解决机构提交投资争端解决申请日期间隔超过1年,或者未超过1年但期间台湾投资者及其与第三地投资者之间所有或控制关系发生变化的,台湾投资者应向大陆的两岸投资争端解决机构提交商务主管部门出具的关于转投资认定的确认意见。

第十四条台湾投资者提请转投资认定确认的,应参照本办法第十条有关要求,向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提交自认定日期到提出确认申请期间,台湾投资者以及台湾投资者对于第三地投资者的所有或控制关系是否发生变化的说明及相关文件,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台湾事务办公室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出具确认意见。

浅谈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浅谈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台湾当局开放赴大陆探亲后,特别是国务院于1988年7月3日颁布了《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以来,台湾同胞来大陆投资十分踊跃,形成热潮。1993年初,尤其是在具有深远意义的“汪辜会谈”的影响下,台湾同胞在大陆的投资热潮,持续升温上涨。 从1988年起一直到1994年,每年都有大量的台商来大陆投资,但是这部分台商还不明白台湾当局的态度,怕回去后遭到追究,只能投资一些周期比较短,投资比较小的短期项目,不敢大规模的进行长期投资。这时,为了适应形势的需要,国务院在1988年出台了《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规定有力地促进台商来大陆投资。 但其后就开始有台商不断反映,这些规定并非法令,台商的财产人身安全缺乏保障。这个时候,就彰显了一部高位阶的法律适时出炉来给予他们保障。于是1994年3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就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第一条就是为了保护和鼓励台湾同胞投资,促进海峡两岸的经济发展,制定本法。这就为整部法定下了一个积极的基调。此法不仅使台商的权益及利益在大陆得到了较好的保障,还特别给出了许多的优惠政策。保护法的出台激起了台商投资大陆的激情,台胞投资数额激增,结构趋向多元,投资区域开始面向内地省、市扩展。但是在另一方面些具体的问题也随着而来,比如说台商投资方式、如治理“三乱”、以及人身自由、仲裁诉讼、贷款及台商子女教育,这些都需要明确的规定,而之前的保护法针对这些问题无疑便有些笼统。所以1996年开始,党中央相关部门就开始做调研,针对多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1999年12月发布了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实施细则》。这样,整个保护法就比较完善了,和之前的保护法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这对促进两岸经贸作用有很大帮助。 今年是《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颁布19周年,回顾台商在大陆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梳理出保护法颁布的重要性和她积极的意义。从具体数值变化上来看,台湾对大陆的投资总额大幅度上升。尤其在90年代的两次涉台投资立法完善年份1994年和1999年期间,台胞投资情况都呈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台胞对大陆投资由1987年80家,合同投资金额约1亿美元,到1998年累计已4万多家,合同投资金额400多亿美元。尽管1997年以来台湾当局进一步实施“戒急用忍”政策,对台胞赴大陆投资采取一系列新的限制措施,但仍有大量台胞到大陆投资,1998年台胞投资项目为2970个,实际利用台资29.2亿美元。与其它地区相比,祖国大陆仍是台湾对外投资的最大地区。由此可见,法制环境的完善,尤其是《台湾投资保护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实施,对台胞投资确有积极作用。 另外,根据最新的统计,到2008年底,两岸贸易已经突破了8000亿美圆,台商直接投资大陆和经第三地投资大陆的资金已经有1000亿美圆左右,而我们也相信,在这一个个数字背后,无疑都与这部保护法及细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保护法的出台有着很大的意义,首先使得相关部门可以依法办理一批投诉案件,为台商

大陆企业赴台投资手册

郑州威驰外资企业服务中心郑州外资公司注册代理服务商官网https://www.doczj.com/doc/15881713.html, 第1页 大陆企业赴台投资手册A guide investment in Taiwan

欢迎陆资企业来台投资 台湾宝岛地理环境优越,位居亚太地区运输枢纽及物流转运中心,企业创新活力旺盛,拥有优质产品与服务,得以发展国际品牌,极具经济发展潜力与国际竞争力,为跨国企业设置全球运筹及研发中心的最佳选择,大陆企业自不宜错过。 海峡两岸自2009年4月在南京召开的第三次陈江会,就共同推动陆资来台投资获致共识以来,两岸双向投资贸易已朝正常化与制度化发展,尤以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后,台湾方面逐步消除大陆企业来台投资的障碍,为大陆企业创造更公平的贸易与投资环境,建立有利于大陆企业在台湾发展的机制,大陆企业宜把握机会,捷足先登。 近年来,大陆经济快速成长,企业积极布局境外,台湾开放大陆企业来台投资的脚步逐渐加快,两岸经贸关系出现了新的形势,也为陆资企业提供新的机会。既使陆资企业来台投资或设立分支机构已有相关规定,但是企业跨境投资不比境内,除应事先了解工商经营及法规环境外,对涉及的投资项目、投资比率、出资种类、财务报告、董监事指派及职权行使、外汇管理与盈余结汇、申请核准、公司登记、营业活动、税务处理等事务,也应寻求专业人士的协助,始能执行正确投资决策与控制风险,顺利达成投资获利的目标。 两岸经贸投资往来,比起往昔更加热络,增加许多新的商机,但也衍生不少会计、税务、法律等问题。普华永道台湾/资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与普华永道中国事务所同是PwC国际网络有限责任公司之成员,集会计、审计、并购、税务及法律等最优秀的专业人才于一堂,具有丰富的实务经验,可以协助掌握投资优势,并提供综合性的规划及咨询等服务。本手册旨在协助有意来台投资的陆资企业,对台湾的投资环境及相关规定作一纲要性的了解,欢迎更进一步洽询详细情形。您在台湾的成就,是我们的荣耀! 资诚联合会计师事务所 所长 张明辉

台资企业在大陆投资现状

台资企业在大陆投资与发展历程及现状 国际金融廖子云32012110129 翁毅骏 台资企业的发展历程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首倡两岸“发展贸易,互通有无,进行经济交流”。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试办经济特区的决定。在此吸引下,台商向大陆迈出试探性的第一步。 80年代初期,台商开始以外商名义或较为低调的方式进入大陆投资。但由于两岸关系尚处于对抗时期,台湾方面对两岸经贸往来限制严格,更未开放台商投资,因此台商对大陆还处于试探期,投资主要集中在以地缘与文化相近的福建沿海地区,投资数量有限。1987年7月,台湾当局解除外汇管制,允许企业对外投资,为台商间接赴大陆投资创造了条件。同年11月,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台商纷纷以探亲名义赴大陆考察或寻找投资机会。在这种背景下,国务院于1988年6月及时公布了“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为台商赴大陆投资提供了法律保障与政策条件。 据统计,1989年,台商对大陆投资项目计540个,协议金额5. 5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1. 5亿美元,相当于前几年之和。在台商对大陆投资热潮冲击下,台湾当局于1990年1正式公布《对大陆地区间接投资或技术合作管理办法》,有条件开放台商间接对大陆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台商对大陆投资的发展。这一时期,台商对大陆

投资的主要特点是:多为“台湾接单、大陆加工生产、产品外销”的“两头在外”的经营模式,平均外销比率达85%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与台湾一水之隔的福建以及临近港澳的珠江三角洲,逐渐建成台湾传统产业的聚集地,因为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上涨而面临生存危机的台湾传统企业在祖国大陆开始新一轮创业,同时也为大陆带来了资金、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根据台湾工业总会的统计,最多的时期,台商在粤、闽两省的投资已占其投资大陆总额的近一半。台资企业的现状 2001年,一家来自台湾彰化、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来到祖国大陆,在天津创立了顶新集团。如今,它以“康师傅”的品牌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厂商和茶饮料生产基地,在全国各地拥有55万个销售网点。 台商在大陆投资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数量在继续增多、规模在不断扩大、质量在稳步提高。台商企业在大陆创造了新的奇迹,许多中小企业发展成为大企业或知名企业。同时还应看到,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两岸经济环境出现许多新的重大变化,全球经济也进入一个新的调整期,台商在大陆投资将面临诸多新的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台商对大陆投资必须进行新的策略调整与战略转移,以图在大陆的长期发展。首先,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按照时间表国内市场相继开放,国际大企业或跨国公司纷纷进入大陆,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在大陆展开市场角逐。同时大陆本地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实力上升,国有企业经过改制运行机制得到转变,竞争力增强。中外企业对台资企业形成

台湾投资者经第三地转投资认定暂行办法文档

台湾投资者经第三地转投资认定暂行办法文档 Interim Measure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aiwan inves tors' investment by third place

台湾投资者经第三地转投资认定暂行办 法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规章制度是指用人单位制定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本文档根据规则制度书写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修改及打印。 第一条为保护台湾投资者在大陆投资的合法权益,实施《海峡两岸投资保护和促进协议》,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台湾投资者以其直接或间接所有或控制的第三地 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作为投资者(以下简称第三地投资者)在大陆投资设立企业(以下简称转投资企业),可根据本办法提出申请,将该第三地投资者认定为视同台湾投资者(以下简称转投资认定)。 第三条商务部会同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台湾事务办公室负责台湾投资者经第三地转投资认定和管理工作。

第四条本办法中的“台湾投资者”是指以下自然人或企业: (一)持有台湾地区身份证明文件的自然人; (二)在台湾地区设立登记的企业,包括公司、信托、商行、合伙或其他组织,不包括大陆和台湾地区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自然人、企业或机构在xxx分公司、办事处、联络处以及未从事实质性经营的实体。 第五条本办法第二条中的“第三地”是指大陆和台湾地区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第三地投资者应依照该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设立。 第六条本办法第二条中的“所有”是指台湾投资者拥有第三地投资者超过50%的股权。 第七条本办法第二条中的“控制”是指未满足本办法第六条要求,但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 (一)台湾投资者实际拥有第三地投资者的董事会、股东会等权力机构超过半数以上的表决权;

江苏省保护和促进台湾同胞投资条例

江苏省保护和促进台湾同胞投资条例 【法规类别】台湾同胞投资 【发文字号】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17号 【发布部门】江苏省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12.09.26 【实施日期】2012.12.3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 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117号) 《江苏省保护和促进台湾同胞投资条例》已由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12年9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2年12月31日起施行。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2年9月26日 江苏省保护和促进台湾同胞投资条例

第一条为了保护和鼓励台湾同胞在本省投资,促进江苏与台湾两地经济合作和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台湾地区的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以下简称台湾同胞投资者)在本省投资的,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台湾同胞投资者的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和损害台湾同胞投资者的投资和投资收益。 台湾同胞投资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第四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履行职责,改善投资环境,提供有效服务,保障台湾同胞投资者合法权益。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事机构负责台湾同胞投资合法权益保护的组织、指导、管理、协调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各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台湾同胞投资和投资保障的服务、管理工作。 第五条省、设区的市和台湾同胞投资集中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设立台湾同胞投资权益保障协调委员会,负责协调解决台湾同胞投资权益保障的重大问题。台湾同胞投资权益保障协调委员会由有关部门组成,其日常工作由同级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事机构承担。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在台湾同胞投资集中的开发(园)区设立为台湾同胞投资者服务的机构。 第七条台湾同胞投资集中的设区的市、县(市、区)可以依法成立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 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依照法律、法规和章程活动,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台湾投资者经第三地转投资认定暂行办法(2019修正)

台湾投资者经第三地转投资认定暂行办法 (2013年2月20日商务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公告2013年第12号公布根据2019年12月31日《关于修改<台湾投资者经第三地转投资认定暂行办法 >的公告》修正) 第一条为保护台湾投资者在大陆投资的合法权益,实施《海峡两岸投资保护和促进协议》,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台湾投资者以其直接或间接所有或控制的第三地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作为投资者(以下简称第三地投资者)在大陆投资设立企业(以下简称转投资企业),可根据本办法提出申请,将该第三地投资者认定为视同台湾投资者(以下简称转投资认定)。 第三条商务部会同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台湾事务办公室负责台湾投资者经第三地转投资认定和管理工作。 第四条本办法中的“台湾投资者”是指以下自然人或企业: (一)持有台湾地区身份证明文件的自然人; (二)在台湾地区设立登记的企业,包括公司、信托、商行、合伙或其他组织,不包括大陆和台湾地区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自然人、企业或机构在台湾地区设立登记的海外分公司、办事处、联络处以及未从事实质性经营的实体。 第五条本办法第二条中的“第三地”是指大陆和台湾地区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第三地投资者应依照该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设立。

第六条本办法第二条中的“所有”是指台湾投资者拥有第三地投资者超过50%的股权。 第七条本办法第二条中的“控制”是指未满足本办法第六条要求,但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 (一)台湾投资者实际拥有第三地投资者的董事会、股东会等权力机构超过半数以上的表决权; (二)台湾投资者有权任免第三地投资者董事会等权力机构半数以上的成员,且第三地投资者的经营决策等事项由该权力机构决定; (三)台湾投资者有权决定第三地投资者的运营、财务、人事等事项; (四)商务部会同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两个以上符合条件的台湾投资者在同一第三地投资者中拥有股权、表决权,可合并计算其在第三地投资者中的股权、表决权及相关影响,适用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的规定。 第九条本办法第四条(二)中的“实质性经营”应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一)在台湾地区有业务经营场所; (二)在台湾地区有纳税记录; (三)在台湾地区雇用员工。 第十条台湾投资者申请转投资认定,应向转投资企业所在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报送以下材料: (一)《台湾投资者经第三地转投资认定申报表》,台湾投资者委托他人申请的,应提交经公证的台湾投资者签署的委托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 北京市工商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1994年3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为了保护和鼓励台湾同胞投资,促进海峡两岸的经济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台湾同胞投资适用本法;本法未规定的,国家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台湾同胞投资有规定的,依照该规定执行。 本法所称台湾同胞投资是指台湾地区的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作为投资者在其他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投资。 第三条国家依法保护台湾同胞投资者的投资、投资收益和其他合法权益。 台湾同胞投资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第四条(2)国家对台湾同胞投资者的投资不实行国有化和征收;在特殊情况下,根据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对台湾同胞投资者的投资可以依照法律程序实行征收,并给予相应的补偿。 第五条台湾同胞投资者投资的财产、工业产权、投资收益和其他合法权益,可以依法转让和继承。第六条(1)台湾同胞投资者可以用可自由兑换货币、机器设备或者其他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等作为投资。 台湾同胞投资者可以用投资获得的收益进行再投资。 第七条(2)台湾同胞投资,可以举办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和全部资本由台湾同胞投资者投资的企业(以下统称台湾同胞投资企业),也可以采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投资形式。 举办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应当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八条设立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应当向国务院规定的部门或者国务院规定的地方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接到申请的审批机关应当自接到全部申请文件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决定批准或者不批准。 设立台湾同胞投资企业的申请经批准后,申请人应当自接到批准证书之日起三十日内,依法向企业登记机关登记注册,领取营业执照。 第九条台湾同胞投资企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经审批机关批准的合同、章程进行经营管理活动,其经营管理的自主权不受干涉。 第十条在台湾同胞投资企业集中的地区,可以依法成立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十一条台湾同胞投资者依法获得的投资收益、其他合法收入和清算后的资金,可以依法汇回台湾或者汇往境外。 第十二条台湾同胞投资者可以委托亲友作为其投资的代理人。 第十三条台湾同胞投资企业依照国务院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有关规定,享受优惠待遇。 第十四条(1)台湾同胞投资者与其他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之间发生的与投资有关的争议,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或者调解解决。 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的,或者经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依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或者事后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提交仲裁机构仲裁。 当事人未在合同中订立仲裁条款,事后又未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五条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1.1994年3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2.根据2016年9月3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等四部法律的决定》修正 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保护和鼓励台湾同胞投资,促进海峡两岸的经济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台湾同胞投资适用本法;本法未规定的,国家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台湾同胞投资有规定的,依照该规定执行。 本法所称台湾同胞投资是指台湾地区的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作为投资者在其他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投资。 第三条【保护合法权益】国家依法保护台湾同胞投资者的投资、投资收益和其他合法权益。 台湾同胞投资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第四条【征收补偿】国家对台湾同胞投资者的投资不实行国有化和征收;在特殊情况下,根据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对台湾同胞投资者的投资可以依照法律程序实行征收,并给予相应的补偿。 第五条【转让与继承】台湾同胞投资者投资的财产、工业产权、投资收益和其他合法权益,可以依法转让和继承。 第六条【投资方式】台湾同胞投资者可以用可自由兑换货币、机器设备或者其他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等作为投资。 台湾同胞投资者可以用投资获得的收益进行再投资。 第七条【投资形式】台湾同胞投资,可以举办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和全部资本由台湾同胞投资者投资的企业(以下统称台湾同胞投资企业),也可以采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投资形式。 举办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应当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八条【投资程序】设立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应当向国务院规定的部门或者国务院规定的地方人民政府提出申请,接到申请的审批机关应当自接到全部申请文件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决定批准或者不批准。 设立台湾同胞投资企业的申请经批准后,申请人应当自接到批准证书之日起三十日内,依法向企业登记机关登记注册,领取营业执照。 第九条【投资经营管理自主权】台湾同胞投资企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经审批机关批准的合同、章程进行经营管理活动,其经营管理的自主权不受干涉。 第十条【台胞投资协会】在台湾同胞投资企业集中的地区,可以依法成立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

大陆企业赴台投资指引

大陆企业赴台投资有关问题及规定简介* 自2009年4月以来,海峡两岸就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事宜举行会谈并达成共识。随后,两岸相关部门相继颁布有关规定,大陆企业赴台投资进入正式实施阶段。其中,主要有如下规定: ?2009年5月8日商务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颁布的《关于大陆企业赴台湾地区投资或设立非企业法人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大陆企 业赴台投资通知》”); ?2009年4月29日台湾“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的“大陆地区投资人来台从事证券投资及期货交易管理办法”(下称“证券及期货管理办 法”); ?2009年6月30日台湾“经济部”公布的“大陆地区人民来台投资许可办法”(下称“投资许可办法”); ?2009年6月30日台湾“经济部”公布的“大陆地区之营利事业在台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许可办法”(下称“分公司及办事处许可办法”)。 上述最新规定的出台,更强化了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的意愿,许多企业也加紧其赴台投资的行动或准备。业界出现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的最新动态包括中国移动表示将斥资40亿港元收购台湾第三大移动通信运营商-台湾远传电信12%的股权;吉利汽车、奇瑞汽车分别与台湾裕隆集团、台湾胜荣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就引进汽车车型本地销售达成协议。而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全聚德等大陆多个行业业者也表示,已就设立台湾分公司或与台湾业者合作做好准备,将加快向相关主管部门申报投资许可。 为协助贵司进一步了解及规划赴台投资事宜,本文旨在就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的相关问题及规定作简要的介绍及分析,敬供贵司参考。 *本文作者:蒋尚仁,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法律顾问。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法律系毕业,美国圣母大学法学硕士及法律博士,美国加州及纽约州律师。一九九五年至一九九八年于美国加州执业。一九九八年八月至二〇〇五年十一月于台北执业,协助处理客户在中国大陆及台湾的各类投资案件及商业法律问题。二〇〇五年十二月加入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担任法律顾问以来,蒋尚仁顾问及锦天城的律师团队协助许多境内外企业进行及完成了多项各类投资项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最新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最新实施细则 (1994年3月5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根据2016年9月3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等四部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9年12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实施细则【全文】 第一条为了保护和鼓励台湾同胞投资,促进海峡两岸的经济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台湾同胞投资适用本法;本法未规定的,国家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台湾同胞投资有规定的,依照该规定执行。 本法所称台湾同胞投资是指台湾地区的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作为投资者在其他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投资。 第三条国家依法保护台湾同胞投资者的投资、投资收益和其他合法权益。 台湾同胞投资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第四条国家对台湾同胞投资者的投资不实行国有化和征收;在特殊情况下,根据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对台湾同胞投资者的投资可以依照法律程序实行征收,并给予相应的补偿。 第五条台湾同胞投资者投资的财产、工业产权、投资收益和其他合法权益,可以依法转让和继承。

第六条台湾同胞投资者可以用可自由兑换货币、机器设备或者其他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等作为投资。 台湾同胞投资者可以用投资获得的收益进行再投资。 第七条台湾同胞投资,可以举办全部或者部分由台湾同胞投资者投资的企业(以下简称台湾同胞投资企业),也可以采用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投资形式。 举办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应当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第八条台湾同胞投资企业依法进行经营管理活动,其经营管理的自主权不受干涉。 第九条在台湾同胞投资企业集中的地区,可以依法成立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十条台湾同胞投资者依法获得的投资收益、其他合法收入和清算后的资金,可以依法汇回台湾或者汇往境外。 第十一条台湾同胞投资者可以委托亲友作为其投资的代理人。 第十二条台湾同胞投资企业依照国务院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有关规定,享受优惠待遇。 第十三条台湾同胞投资者与其他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之间发生的与投资有关的争议,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或者调解解决。 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的,或者经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依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或者事后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提交仲裁机构仲裁。

台商在大陆投资的法律框架

台商在大陆投资的法律框架 一、台商投资的范围 台商投资除指台湾地区的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作为投资者在其他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投资外,还包括台湾同胞以其设在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经济组织作为投资者在大陆投资的投资。 二、国家鼓励和保护台商投资的法律框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及其实施细则和《国务院关于鼓励台商投资的规定》。台湾同胞投资大陆设立企业首先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及其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其次比照适用国家有关涉外经济法律、行政法规。 (二)、《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商投资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相应的实施条例、实施细则。台商投资大陆的主要形式是设立合资企业、合作企业或独资企业,前述法律没有规定的,适用《公司法》的相关规定。 三、台商投资保护法律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一)、相当于外资的待遇。台湾同胞投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及其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在该法未规定的情况下,比照适用国家有关涉外经济法律、行政法规。 在台商投资产业政策方面,台资在大陆投资举办企业,比照《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除享受国家和地方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有关规定外,依照有关涉外经济法律和法规执行。 (二)台资企业特有的优待。《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规定:“台湾同胞投资企业依照国务院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有关规定,享受优惠待遇”。这些优惠政策集中体现在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 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4号)及相关省市地方政府对台资的优待政策中。 (三)投资形式灵活多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实施细则》,台商可投资举办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或者全部资本由台湾同胞投资者投资的企业;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开展补偿贸易、加工装配、合作生产;购买企业的股票、债券;购置房产;取得土地使用权,开发经营;购买国有小型企业或者集体企业、私营企业。 (四)设立程序特殊,需相关部门审批。台湾同胞投资设立企业,应当向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

大陆与台湾经济贸易发展研究

大陆与台湾经济贸易发展研究 【摘要】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引导,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2008年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等国际环境关系错综复杂变化的情况下,大陆与台湾经贸往来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本文以大陆与台湾经济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前景分析为题,报告了大陆与台湾从2008年以来,两岸经贸往来在投资规模、领域及区域所出现的新情况。同时本文指出了大陆与台湾经贸往来过程中存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就行研究,从而提出在政治上两岸应该加强沟通交流,在经济上双方应该调整贸易开放结构;签订相关的协议;制定相关的经济计划等建议。最后,从前人的研究和自己的分析,得出了大陆与台湾经贸往来形势一片光明,为促进两岸经济发展、和两岸和平统一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大陆;台湾;经济贸易 1.大陆与台湾经济贸易往来投资发展现状 大陆与台湾经贸发展,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虽然道路是曲折呢,但前途仍然是光明的,两岸经贸往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主要从大陆对台湾贸易、投资以及台湾对大陆贸易、投资进行了描述,本文主要介绍了2008年以来在新环境、新情况、新变化下所出现的情况。 1.1台湾对大陆投资规模、领域及区域 自1979年以来台湾对大陆开始进行投资以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台商对大陆投资规模、领域、区域在不断增大。从纵向看,2008年到2013年台商在大陆投资项目个数总计为14182 个,项目同比有增有减,最高达20.2%,最低达-28.5%,所占当年总额比重百分比变化不是很大,平均在9%以上。实际使用台资的金额高低起伏变化也很大,占当年总额比重从5.6持续下降到4.3%。从横向看,2008年到2013 年,台商的投资项目个数的多少会影响实际使用台资的金额,项目数越多实际使用台资额越少。2008 年1-3月,大陆批准台资项目533 个,同比下降39.9%,实际利用台资5.1 亿元,同比增长29.6%。截至08 年3月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75679个,实际利用台资462.7 亿元,占国内实际利用境外投资总额的5.85%。 1.2大陆对台湾投资规模、领域以及区域 1.2.1大陆入台湾投资件数逐年增长 2009年台湾以“先紧后宽、循序渐进、有成果在扩大”的原则对大陆入资进行开放。从2009年23件到2012年138件,平均每一年都在80件以上。特别是2010年以后发展速度逐年增加,有扩大的趋势。2009年6月台正式开放陆资入台,开放的内容涉及广泛,对大陆进行开放三大领域,开放项目将近200项。

苏州台商集聚

苏州台商产业集聚分析报告 一、苏州台商情况简况 台湾经济半个多世纪以来,产业重点依次从民生工业一轻工业一重工业一高科技产业逐次转移,形成了以外向型为主要特点,以对外加工为主要生产经营方式的产业体系,在制造业上建立了独特的产业优势。随着上个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后台商走上向外投资发展的道路,这些发展中培养起来的产业基础也正是其对外投资的依靠与重点,同时这也成为了台商在大陆投资的优势与重点。 台商在进入大陆初期由于地缘与当时条件所决定,首先选中了以东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投资集中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因此成为最早出现台商群聚效应的地区。而随着后续形势的演变发展,在区位比较优势的作用下,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入世后迅速跃居台商投资的最集中地区,各种产业的群聚效应也正在扩大中。 从珠三角到长三角,长三角又以上海为先导,当上海的市场饱和时,台商纷纷把目光瞄向了苏州,区位、政策、土地、人力四大要素是苏州台商迅速集聚的根本所在。苏州系大陆台资企业最密集、吸引台资额最多的城市之一,台资已成为苏州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台商在苏州的投资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过40%,服务业占比已达12%。许多台资企业不断向战略性新

兴产业转型,并取得阶段性成效,台资企业向研发设计领域延伸,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向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向台资自有品牌拓展。截至2013年底,在苏州认定的462家外资研发机构中,台资企业172家,占比超过37%。台商在苏州的投资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已超过40%,服务业占比达12%。苏州累计批准台资企业10235家,广义合同台资710.7亿美元,实际到账台资达248.5亿美元。台湾地区前20家电子上市、上柜公司已全部落户苏州,前十大笔记本电脑公司已全部在苏州投资,十大IC公司中已有5家在苏州落户。 二、台商选择苏州的理由 影响投资商投资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被投资地区的政策法规是否合理,操作起来是否言行一致,这点通过与部分参展商的交谈感觉尤为明显。江苏省政府、苏州市政府对整个苏州的发展寄予了很高的希望,在对外政策,法律法规,税收体制,市政基础建设等方面,都有相对完善合理的体制与流程。 (一)政府为企业所作的—以苏州市工业园区为例 1、落实到位的优惠政策 园区被授予许多具有唯一性的特殊政策,形成了"不特有特、特中有特"政策优势。 拥有上不封顶的自行审批特权。 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外资项目,园区均可自行审批。 拥有灵活高效的外事管理权。享有公务出境任务审批、颁发

台投资者经第三地转投资认定暂行办法

台投资者经第三地转投资认定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保护台湾投资者在大陆投资的合法权益,实施《海峡两岸投资保护和促进协议》,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台湾投资者以其直接或间接所有或控制的第三地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作为投资者(以下简称第三地投资者)在大陆投资设立企业(以下简称转投资企业),可根据本办法提出申请,将该第三地投资者认定为视同台湾投资者(以下简称转投资认定)。 第三条商务部会同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台湾事务办公室负责台湾投资者经第三地转投资认定和管理工作。 第四条本办法中的“台湾投资者”是指以下自然人或企业: (一)持有台湾地区身份证明文件的自然人; (二)在台湾地区设立登记的企业,包括公司、信托、商行、合伙或其他组织,不包括大陆和台湾地区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自然人、企业或机构在台湾地区设立登记的海外分公司、办事处、联络处以及未从事实质性经营的实体。

第五条本办法第二条中的“第三地”是指大陆和台湾地区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第三地投资者应依照该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设立。 第六条本办法第二条中的“所有”是指台湾投资者拥有第三地投资者超过50%的股权。 第七条本办法第二条中的“控制”是指未满足本办法第六条要求,但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 (一)台湾投资者实际拥有第三地投资者的董事会、股东会等权力机构超过半数以上的表决权; (二)台湾投资者有权任免第三地投资者董事会等权力机构半数以上的成员,且第三地投资者的经营决策等事项由该权力机构决定; (三)台湾投资者有权决定第三地投资者的运营、财务、人事等事项; (四)商务部会同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八条两个以上符合条件的台湾投资者在同一第三地投资者中拥有股权、表决权,可合并计算其在第三地投资者中的股权、表决权及相关影响,适用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的规定。

国务院关于施行《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若干问题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施行《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若干问题的通 知 【法规类别】台湾同胞投资 【发文字号】国发[1988]41号 【失效依据】国务院关于宣布失效一批国务院文件的决定(2016) 【发布部门】国务院 【发布日期】1988.07.03 【实施日期】1988.07.03 【时效性】失效 【效力级别】国务院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关于施行《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若干问题的通知 (1988年7月3日国发〔1988〕41号) 积极扩大大陆和台湾地区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吸引台胞来大陆投资,对实现“三通”,促进祖国海峡两岸经济共同繁荣,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具有深远意义。近年来,由于台湾外汇储备增加,台币升值、企业生产成本上升等原因,台湾资本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寻求出路。因此,国务院根据“一国两制”的总方针和平等互利、来去自由的原则,制定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于一九八八年七月三日以国务院令第7号公布施行。为便于执行时掌握,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台湾投资者的适用范围 台湾投资者是指台湾同胞在台湾或海外开设的公司、企业,在台湾或海外与外国厂商共同设立的合资经营企业和居住在台湾或海外以个人身份来投资的台湾同胞。台湾投资者的认定,按审批权限由对外经济贸易部门或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审批机关负责。 台湾投资者以公司、企业名义来大陆投资的,应出具下列证件之一: (一)工商营业执照的副本; (二)我国驻外使领馆签发的证明文件; (三)外国政府颁发的有关证明文件; (四)公证机关的证明文件等。 台湾同胞以个人名义来大陆投资的,应出具下列证件之一; (一)户籍证; (二)身份证或其他能够证明个人身份的文件。 二、投资地区 台湾投资者可在境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特区投资。 海南省及福建、广东、浙江等省可在沿海地带划定专供台湾投资者投资的岛屿和地区,并可在权限范围内制订具体管理办法,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暂不划定专供台湾投资者投资的区域。

台湾集团企业大陆投资研究

台湾企业集团大陆投资现况与策略研究 石正方* (厦门,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361005) 摘要:台湾企业集团是由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围绕核心业务紧密结合形成的企业群。199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企业集团赴大陆投资步伐加快,不仅促使台商大陆投资呈现大型化、集团化、群聚化特征,奠定了大陆台资企业的地域分布格局,而且促进了大陆台资企业产业层级的提升及经营本土化,从而使台资企业更加融入大陆本体经济,对大陆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新世纪以来,台湾企业集团的大陆投资逐渐进入收获期,其大陆运营更加具有长远战略眼光。 关键词:台湾企业集团;大陆投资;经营状况;影响;策略 台商赴大陆投资,先后掀起了以轻纺工业为主导(1980年代中、后期)、以石化工业为主导(1990年代初、中期)、以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产业及其相关产业为主导(2000年下半年开始并延续至今)的“三次热潮”。随着台商投资大陆热潮的不断涌现,大陆台商的产业结构、企业结构、营运模式不断上升到新层次,而且其原来“独资生产、两头在外”的自我扩张模式,逐步转向运用大陆资本市场、成立大陆营运总部、与大陆企业互动发展的新模式,从而使台湾经济愈益融入大陆经济,两岸经济联系更加频密,凸显出相互依赖的经济一体化特征。 在此进程中,台湾企业集团的大陆投资规模不断扩张、经营模式日趋成熟,已成长为台商大陆投资的主导力量。本研究以台商大陆总体投资为背景,在有限资料基础上,展开对台湾企业集团大陆投资的研究,虽不能窥其全貌但求略见一斑。 一、台湾企业集团大陆投资概况 1.1990年代中期以后,台湾企业集团开始加快对大陆投资,促使台商大陆投资总量、个案规模迅速扩张,投资日趋大型化、集团化。 1980年代以来,随着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迅猛发展,台商投资大陆的项目、金额均经历了稳步、快速成长的历程(见表1)。 表1 1989年—2004年台湾对祖国大陆投资情况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讲师,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大陆企业入台投资法律环境分析

大陆企业入台投资法律环境分析 、、- 随着两岸经济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大陆企业入台投资已是两岸最热门经济话题,台湾地区银行业、电子制造、服务业等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技术,对于大陆企业投资具有极大的吸引力。2013年6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签署了《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其中规定台湾将向大陆开放64项服务业,这使两岸的经济开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目前《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正争取在台湾通过并实施,该协议一旦在台湾实施,必将带来大陆企业入台投资的浪潮。为此,本文对目前大陆入台投资的法律环境进行分析梳理,以帮助投资者明确台湾相关法律规定,避免投资风险。 大陆资本入台历程回顾 由于历史原因,台湾长期不开放大陆资本入台,直到2009年由两岸协商推动才正式开放陆资入岛。目前台湾对大陆企业入台投资采取的是“正面表列” 制度,即明确规定并逐步扩大陆资可投资行业范围,总体来看大陆资本入台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9年6月,台湾正式公布《大陆地区人民来台投资许可办法》与《大陆地区之营利事业在台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许可办法》,开放192项投资行业,正式开启两岸双向直接投资的制度化历程。至此,大陆资本被允许入台。 第二阶段:2011年3月,台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第二阶段开放42项投资行业,其中包括:允许策略性引进大陆投资人参股投资或合资新设集成电路制造、半导体封装及测试业、液晶面板及其零组件制造等产业。 第三阶段:2012年3月,台湾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大陆地区人民来台投资行业项目》修正案,其中新增开放部分投资行业,并修正部分已开放大陆资本投资制造业项目的限制条件。至此,除了高污染、核能安全等部分设敏项目没有开放,岛内制造业高达97%对大陆资本放开。 大陆资本入台法律规定 随着台湾越来越多行业对大陆企业开放,台湾也陆续制定了一系列专门法

台资企业大陆发展历程

关于台资企业在大陆的发展历程,目前学术界已经多有研究。由于随着时间的变化,世界经济和两岸关系不断变化,其划分的阶段的方式也不断变化。其中较为著名的有龙永枢的三段说和陈晓东五段说。 龙永枢(1998)的三段说主要涵盖1979-1996近20年时间,其中前1979年至1986年这8年间,台商在大陆投资仅为起步阶段,尚未完全放开;1987年至1990年期间台湾当局在世界形势发生大规模变化的情况,逐步放松对两岸贸易活动的限制;在1991年至1996年这6年间,两岸经贸飞速发展,大批台商开始放下思想包揪,迅猛来大陆投资。 陈晓东(2009)的五段说主要涵盖1983-2009年近30年时间,其中1983年至1987年这5年间,大陆方面在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指导下,釆取多种措施,吸引外资来大陆投资。国务院在1983年专门颁布了《关于台湾同胞到经济特区投资的特别优惠办法》,但台湾由于内部仍然处于动员勘乱时期,台湾民主化进程尚处于推进阶段,此阶段期间由于台湾政策管制,导致台商很难直接正面到大陆投资。1988年蒋经国逝世后至到1991年期间,台湾的民主化进程加速进行,台湾当局在受到国内外经济情况的压力下,开放岛内居民赴祖国大陆探亲的政策,随之而来台商投资大陆的限制被大大降低了,台商投资大陆的数量和金额都大幅度上升。1992年至1996年为深化阶段,两岸政治对话加强,分别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和《台湾地区与大陆地

区人民关系条例》,双方经济领域合作迅速深化。1997年至2000年这4年间,由于李登辉“戒急用忍”的错误措施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台商来大陆投资进入调整阶段。2001年至2009年海峡两岸先后加入WTO组织,两岸在开放程度继续扩大的基础上,不断加强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 上述两种说法虽然在划分台资企业在大陆发展的时间分段上略有差异,但是通过仔细分析可知两种方法虽有差异,但是大体上是一致的。2010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和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签订《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即ECFA后,台商在大陆的投资更加深入,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通过2010年后台资企业在大陆投资的数据分可以看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发布数据显示:仅2010年前10个月,台资企业在大陆投资项目获超过2300个,同比上升约20%;实际利用台资金额19.9亿美元,同比增长39.3%;同样根据台湾地区主管经济的“金管会”发布的数据,2010年前10个月台资企业对大陆投资的扩大再生产的增资型方式超过新增对大陆投资的金额比例,成为当年投资模式的主流。根据海峡两岸发布的台资对大陆投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自ECFA签订后,台资企业在大陆发展历程进入到深化阶段(陈险峰2011)。 在借鉴前人对台资企业在大陆发展历程的分析看来,分为六段说较为合适:其时间段如下: (1) 1979—1987年为尝试阶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