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度厦门质检作文作品小卢妈妈学微信立意指导与作文作品点评

2017年度厦门质检作文作品小卢妈妈学微信立意指导与作文作品点评

2017年度厦门质检作文作品小卢妈妈学微信立意指导与作文作品点评
2017年度厦门质检作文作品小卢妈妈学微信立意指导与作文作品点评

2017厦门质检作文"小卢妈妈学微信"立意指导与作文点评【原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小卢的妈妈学会了微信,成了女儿的微信好友。结果没过多久,小卢诉苦说:“微信聊天时,我妈总发一些中老年表情包,又说我发的表情莫名其妙。同学聚餐时,我在朋友圈发了张美食照,我妈说这菜太油了不健康;男同学送我一束花,我妈说先找到工作,恋爱可以放放……我感觉背后时刻有双眼睛。”后来小卢将她妈妈设为分组可见,妈妈发觉后很委屈。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材料内容解读。

作文材料源自微时代父母子女沟通的生活情境,包含了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局。事件起于妈妈关爱女儿,欲加强交流沟通。但这种沟通引来女儿小卢大倒苦水,认为自己和妈妈存在代沟,“全方位”的关注(监管)让自己不舒服。事件的结果是女儿采取“防叨扰”的措施和妈妈感到委屈。

互加微信好友,聊天与点评,考生并不陌生这种网络生活;而母女之间在虚拟空间沟通的不顺,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与尴尬,也让考生有话可说,有理可析。

但是,形成怎样的看法,如何表达自己的看法,却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这首先需要关注材料所呈现的矛盾。小卢与妈妈之间的矛盾

没有是非对错之分,只是在言语方式、生活观念、审美趣味等方面错位而已。小卢的妈妈刻意想紧追时代的脚步,学会了新的交往方式,想走进女儿的生活与情感世界,密切关注女儿的生活与情感动向,却不料正是这样的刻意与热情,反而引来了女儿的反感和厌烦,被女儿设为分组可见,只差拉黑了。

小卢的妈妈与女儿之间的尴尬并非个例,而具有代表性,它是代际之间沟通障碍的缩影。令人遗憾的是,小卢妈妈并没有反思自己的行为方式,没有思考为什么女儿会不满,而“只是觉得很委屈”。她的委屈大概是自己原本只是想做女儿的朋友,只是想关心女儿的生活和情感,女儿却不理解这种好心。

所以,作文可以就两代人之间的沟通与融合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表达自己看法时,需要置放于材料所提供的语境中具体分析。不能无视“微信”这一关键词。“微信”正是时代不断变化的表征。在新的时代条件之下,人们的交流方式也在变化,过去靠书信、靠面对面的交流,而现在更多地借助于虚拟网络,我们的家庭、我、他人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如何避免材料中母女间的那种苦恼和委屈?……

材料所提供的情境限定在母女之间、家庭领域,我们的思考的核心焦点是代际沟通。可以综合材料含义立意,也可以从妈妈的角度或小卢的角度立意。围绕代际沟通,可以作适度的延展。比如代际沟通的目的、方式、效果,亲子沟通不畅的原因,沟通中折射的代际价值观差异,如何化解时代的沟通障碍等等都可以是学生思考的方向。

二、立意概说

此则材料在立意上没有限定,材料只呈现情境和矛盾,考生从具

体情境出发,基于对矛盾的分析和探究,在立意上就是合理的。无视材料或者抓不住材料的矛盾在立意上就可能出现偏差。具体说来,可从以下角度转化为问题来思考。

角度一:妈妈

1.妈妈加女儿为微信好友,时时关注女儿动向,你怎么看?

2.对妈妈被女儿“分组可见”后的委屈你怎么看?

角度二:女儿

1. 小卢抱怨妈妈发“中老年表情包”你怎么看?

2. 小卢感觉“背后时刻有双眼睛”你怎么看?

3. 小卢将她妈妈设为分组可见你怎么看?

角度三:综合

1. 微时代父母子女该如何沟通交流?

2. 盯着子女是关爱还是管制?

3. 子女该如何对待父母的过度关爱?

4. 微时代,父母该如何爱孩子?

5. 微时代,父母孩子的沟通存在怎样的问题?

以上为不完全列举。抓住材料中的问题思考即为合理立意。合理的立意保证了写作的方向性问题,但不能保证写作的高分,评卷还要看学生的具体思辨,能否言之成理很重要。

三、评分标准

1.基准分42分。

2.不同文体根据审题切合度和文体表达特点予以相应等级分数。

3.缺题目扣2分;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满5分为

止;不足字数每少50个字扣1分。

4.文章在基本切题的前提下,达到“三基本”(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要求的,切入分为42。在此基础上,发现有亮点,将分数上浮。

注意事项:

一、注意文体意识。文体特征要清晰,文体不限。

二、不能脱离材料的关键词及关键冲突话题,材料的主要情节和事实不能避而不谈,更不可以只就其中一两个词做和材料无关的阐释联想延伸。

三、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打分之后,再扣字数分。每少50字扣1分。明显未完篇的文章,600字左右最高不超过35分,500字左右30分左右,300——400字的20分,100——200字的10分,100字内5分。

四、每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满5分为止。

五、低幼化的语言、过于寒碜的语言、缺少品位的语言应该分数下浮。语言形象生动,富有韵味,很有文化底蕴的文章赋分应当上浮。

四、存在问题及思考

全市均分41.55,基本符合预期。总体来说,完全偏题的作文较少,高分佳作不多。大部分作文都能围绕材料思考,但思考相对浮浅。主要可能是学生对“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理解还存在一定偏差。一种偏差是把材料作文当成材料解说了。此种偏差导致行文不能形成思考的焦点,全文形不成一个核心,说理显得散而乱。第二种偏差是以为自己作文和材料“含义”是一致的而跳开材料分析。

此种跳跃导致文章极容易过度拓展,更有甚者,是写出与材料风马牛不相及的文章。学生普遍存在的是拓展的“度”的问题。无拓展,文章容易僵化,拓展过度,容易跑偏,这是今后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材料作文的情境是有其限定性的,材料的任务要求语“对此,你有什么看法?”限定写作者的看法是基于对材料所涉现象的思考。限定有宽严之分,本次作文限定较宽,但也是有边界的。这个边界就是代际交流沟通,代际交流沟通属于人际交流沟通的范畴,这构成了写作的“论域”。如果去调“沟通”前的限定域,成了谈沟通的文章,就可能谈到其它领域里的沟通,然此沟通非彼沟通,极易造成泛化过度。

以下是本次作文问题比较大的几点:

1.主观认为自己所写主题和材料有关,屏蔽了对材料的分析。比如,母亲关注孩子的微信朋友圈,肯定和母爱有关。但应该思考的是“这种母爱”的方式、价值和意义,不能置材料于不顾,泛谈母爱的意义和价值。这部分考生能看懂材料涉及的话题,但在写作的认知上,对材料于写作的价值认识不清。观点是建立在材料分析的基础上的,不是主观贴合的。类似的还有写“沟通”写“亲情”的,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例:《母爱如桥》首段:“轻轻的,我睁开双眼,第一次认识了世界的模样;慢慢的,伴随着哭声,我以最原始的模样诞生了。中间论述母爱的价值,结尾:”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留下一片云彩,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在母亲的怀抱里,我静静地聆听着母亲给我讲述着愉悦的故事。”

2.截取材料中的“关键词”,忽视材料的核心冲突。比如写“微信”,写“手机”,写“朋友圈”、“科技的冰冷”、“孝道”、“现代人的手机

依赖症”等等。这类文章有个共同点,就是只有和材料中某个词沾上边,主题、思考和材料一点关系也没有。看到材料中有微信,就谈起了微信的历史啦,低头族啦,我们要少玩微信啦,完全的自说自话。

3.材料点评式。写作者缺乏对材料的整体关照,又担心跑题,就对材料的每一处信息逐一点评。这种写作貌似不跑题,但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有议无论。这一类作文还比较多,反映许多学生怕跑题。文章跑题不是怕能解决的,还是对材料功能的认知有欠缺。

4.“联想式”写作。文章开头部分尚能联系材料分析,但写着写着联想到相关现象越扯越远,文章从材料出发,但材料变成了写作的引子而不是分析聚焦的对象。造成此种失误的根源恐怕是学生处理不好“分析材料”和“泛化”间的矛盾。

5.语言表达的低幼化。有些作文学生在审题立意上并无大问题,但举例无比啰嗦,转述材料不做任何概述,动不动就开始讲述自己小时候的故事,甚而对材料本身添油加醋。这一方面暴露出学生思考力不足,“理不足,例来凑”,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学生语言驾控能力的不足。

五、优卷点评

说明:优卷分数是考场初评结果,考生以终评结果为准。本次作文学生以议论文为主,也有不少写书信的,故选文以议论文为主,书信仅列一篇为参考。

人情需要“理解”的双线桥(54分) 约翰·多恩直面人与人之间交流关系时曾言:“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时下,以微信为首的扁平时代,让人与人的连接轻而易举,“孤

岛”之间逐步密切了直线交流。然而,全方位生活铺陈难免使私人的围城被“好友”步步“进犯”。如何搭造和谐的交流双线桥?这需要理解、尊重加以托持。

小卢的诉苦,“感觉背后时刻有双眼睛”的无奈,在我看来是其母过度关注而造成的不自在。诚然,“不健康”、“先找到工作”都是为母者殷切的叮咛,是其爱与关切的体现。但我们否认,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天然的年龄鸿沟,面对微信这样一个半开放、半私人化的平台,小卢为代表的年轻人们更希望借此展现青春活力、丰富有趣的生活体验,也期待着他人为自己的向阳面点赞;而父母长辈则习惯“以小放大”,通过孩子们文字图片的细枝末节,积极表现自己的关心之情。

孩子不能体谅长辈的深情,长辈难以理解孩子的烦躁,一退一进之间,交流便难以愉快通畅,小卢不堪其扰的“分组可见”也可理解。

然而,这样暴力地斩断己方通道的作法并不可取。“分组可见”的结果是让妈妈“很委屈”。毕竟在人的独立性被反复强调的当下,亲缘沟通匍匐于社交沟通之下,长辈们渴望借微信这一平台重新了解孩子,回唤年轻人对日渐凋弊的亲情的关注。长辈尚且愿意为爱硬挤进一方屏幕、学用微信,作为子女的我们为何不能从光鲜的虚拟世界走出,去理解、包容他们呢?

无论父母也好,子女也好,都应领悟到人情的连接,需要彼此尊重,用心倾听对方所感。微信作为这样一个方便交流的软件,即是在两者间构筑了平等和谐交流的基座。而如何在上面添砖加瓦,让双线桥更加厚实,需要双方坦诚、互爱。唯此才能使交流畅通无阻。

令人遗憾的是,当下仍有许多人不懂理解尊重的内涵,一昧死守

阵地,不让他人窥视半分的人有;一昧进犯,全力扒去他人“外衣”者有之。由此我们应该正本清源,倡导人人尊重、互相理解、换位思考的社会风气,如此双线桥才能稳固。

人情理解需要“理解”的双线桥,彼此理解,人情更温暖!

点评:文章从微时代的人际关系入题,点出材料中私人的围城被“好友”步步“进犯”的现象,进而提出和谐交流的话题。第二段从小卢的角度进行分析,探究“分组可见”背后的原因,给予小卢做法一定的理解。第三段继续对“分组可见”的做法进行探讨,指出其不合理之处。(“暴力地斩断”用语过于霸道)二三两段完成了一个相对辩证的说理。在此基础上,作者阐发了理解、尊重这一问题的解决之道。倒数第二段,作者联系当下社会现实,从更广阔的视野观照当下人际关系的问题,并以呼吁尊重理解作结。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行文,条理清晰,延展适度,体现了一定的思辨意识。无虚张声势,言之有理,言之有情,稳稳当当行文,亦为考生可学之范本。

沟通为桥,亲情为流(56分)

小卢的烦恼亦是现代许多年轻人的烦恼。从表情包到美食照,无不体现着新老两代人间思想与观念的冲突。但真正导致小卢的抱怨与妈妈的委屈的,并非简单的“代沟”二字。其背后掩盖的,正是父母与子女之间沟通与尊重的缺失。

现代网络社交的发达,更在进一步加深两代人之间的沟壑。于年轻人小卢看来,朋友圈一类社交场合以年轻人之间轻松却又保持一定距离的方式相处,以朋友间调侃式互动与所谓点赞之交为主。而刚进

入社交网络行列的父母,难以适应新思潮,将生活中交友观念融入朋友圈,更何况是面对自己关切的子女。但却因此,以自己不合时宜的关心造成了彼此的烦恼。

小卢所采取的行动无疑是粗暴而非理性的。面对妈妈的举动,他本可以选择面对面的沟通,选择双方的交流与互动,但他却将妈妈设为分组可见,抛却对母亲的不尊重,其所为更是一种长期浸淫网络社交模式下的冷漠,于此互联网时代原子化的社会成为比特流动的社会,在面对那张错综复杂的社交网时,亦使人抛弃了许多现实社交的常识,而加剧了“孤岛效应”,因长期封闭化,单向化交流而使个人愈发盲目而顽固。在朋友圈选择单向输出,以求他人关注的圈子,妈妈深情地输入,便让小卢冷漠地切断了沟通渠道。

妈妈的所为,亦值得考量,面对女儿的表情直言莫名其妙,看到女儿的照片大肆评论之时,是否应反向体验女儿的感受,而非以家长权威来压迫,使女儿感到被监视的压力?妈妈在委屈之时是否也应思考,自己是否曾去了解年轻人们的圈子,而非仅以个人惯性思维去面对这个新鲜的世界,逼迫女儿的反向接受与适应?正如《华严经》中有言:“众镜相照,众镜之影,见一镜中,如是影中复现众影,一影中复现众影,即重重现影,成其无尽复无尽也。”

究竟是什么使父母与子女两面镜中映出彼此丑陋的面目?

此情景下,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彼此抛开成见与间隙,以真诚的沟通,代替虚无的微信,以求得双方的理解,对不同思想观念的包容与宽容,这不仅是父母与子女之间需要搭建起的桥梁,更是现代社会疏离的人际关系中更应拥有的。

子女多些尊重,父母多些理解,双方多些沟通,社交网络中流动的不应仅有冰冷的比特,更应有温暖的亲情。

点评:文章开篇简明概括材料,由表及里提出“其背后掩盖的,正是父母与子女之间沟通与尊重的缺失。”的观点。第二段贴着材料分别分析了造成两代人烦恼的原因。为下文的进一步议论蓄势。三、四两段承文章的论点分别剖析了小卢的行为本质特征并指出其产生的原因。对妈妈行为的分析,语言分寸把握得比较好,以问句的形式来引发读者的思考。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最后提出解决办法。总而言之,本文概念辨析明确,说理比较充分,材料分析扎实,拓展延伸有所不足,在文章结构上首尾呼应,写作思路也清晰可辨,是一篇可模仿的例文。

“分组可见”背后的时代之殇(57分)

微信这个新时代的产物似乎已然被大众接受。年轻一代的小卢自然在其中游刃有余,年长的一代也和小卢的母亲一样,以微信为渠道加入了互联网生活。

然而小卢和妈妈之间的矛盾反映出,价值、观念在两代人之间的碰撞——这一“时代病”仍然存在。当然,由古至今,新老两代人之间的观念差异,或所谓“代沟”是恒久存在的。之所以强调它是当下的”时代病”,是因为在现代社会这一问题更为突出。涉及到更多方面。古人的“代沟”问题源于人生经验、阅历等方面的差异。随少年一代的成熟,必将或弥合或淡化,但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以小卢和母亲为例,长幼之间存在着对社交媒体的科技产物之理解的根本性错位。小卢认为微信用于分享生活,轻松聊天;母亲则认为微信方便了他对

女儿的关注与适时且严肃的建议。你甚至很难说,谁对谁错,因为两种观念都有其合理性。因此解决“时代病”的关键在于寻找观念的平衡点。

此时恐怕要有悲观主义者或是什么“新新人类”跳出来反驳,说观念间的断层太大,新老一代的观念交锋作为社会高速发展的副产物,必将永远存在。是的,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无法要求老一辈人像我们一样思考,老一辈人也不可能让我们回到他们的世界观之中去。然而仍然会存在一个平衡点,让老一辈人少一些担忧,让年轻人多一些自由。

这一平衡点的构建,重点是一个“解”字,一为理解,二为解释(不妨改为一为“解释”、二为理解,三为解放,四为和解,四个“解”可以形成一个和解的过程性分析)。小卢将妈妈设置为分组可见之前,很有可能从未跟母亲交流过自己的感受。假如事先跟母亲解释过那些“莫名其妙”的表情,男同学送花的目的,坦白自己不想时刻被盯着的心愿,母亲不会穷追不舍的;另一方面,母亲对女儿片刻不止的絮叨,也体现出她对年轻人心理的不了解。其实微信上就有很多文章,专门分析年轻一代的心理,以及和他们相处的要点。如果母亲愿意多理解女儿一些,也不会事后还觉得委屈不解。

由此可见,则事已明了。“时代病”愈演愈烈,固然有社会发展过快,“代沟”加大的客观因素,很大一部分原因还在于两代人之间缺乏“解”的能力,是主观能动性的问题(实属多余之句)。倘若年轻人能静下心来,更耐心地与父母交流自己的所思所想,父母也能抛弃那些先入为主的人生经验,平等地与孩子进行探讨,则在一次次的观念“校

准”过程中,缓解观点冲突这一“时代病”的平衡点终会出现,“分组可见”背后的时代之殇将不复存在。

【点评】这则作文材料让很多考生在初读之时很自然就会想到问题所在是“代沟”,本文作者在处理观点时将“代沟”这一问题放到作文材料所提供的具体情境中去议论,而不是架空分析“沟通”。文章立意精准又不乏新意。作者站在现代社会这一具体背景中去思考和分析小卢和其母亲行为的差异性,亦看到其合理性,在理性的分析中引出自己的观点:“因此解决‘时代病’的关键在于寻找观念的平衡点。”并对这一观点进行的让步说理,合情合理地指明“这样的平衡点,让老一辈人少一些担忧,让年轻人多一些自由。”接着深入分析了如何构建这一平衡点。一个“解”字的分析体现了作者的文思敏捷。虽然对于“解”法的内涵还可以更丰富一些,但是在考场时间紧张之下能有这样的解析,实属不易。最后总结观点收束全文,文章条理清晰,有一定的思辨色彩。

莫让分歧的见解隔膜亲情(55分)

妈妈在微信上见地不同的规劝让小卢心生隔膜之意,一气之下将妈妈设为分组可见。生活中,父母与孩子间因意见不同,价值观不同,而彼此心生隔膜的事情也时有耳闻。依我看来,莫让分歧的见解隔膜亲情,而应让尊重的清流沟通心渠,才是处世良方。

妈妈成为微信好友,对女儿小卢的生活提出自己的忠告,小卢却心觉妈妈的意见老套过时,心生抵触之意,这样的现象常常出现:父母与孩子因职业选择分歧而“冷战”;孩子与父母因对公共事物的见地不同而不合;孩子因父母与之相左的生活意见而不悦……

在当下信息多变,思想多样,价值多元的时代中,我认为父母与孩子在思想认识和价值序列的不同存在以下多方面的原因:父母与孩子信息接受渠道的不同;父母人生经历与孩子的不同;父母所处时代影响与当代价值影响的不同。

我认为,以下几点意见可以帮助小卢及其他年轻人与父母冰释隔膜,消除误解。

沟通是心灵间架起的桥梁,小卢若能与妈妈先沟通交流她们之间的问题,而不是意气用事将妈妈设为分组可见。

卡尔维诺曾说:“心灵的成长最忌讳自我封闭。”确实如此,只有打开“封闭”的心灵,让人与人心灵的距离更近些,才能消除误解的樊篱。

换位思考是理解的基础。若小林以妈妈的出发点思考,就不再是忍受妈妈的唠唠叨叨,而是感受春雨般的关怀。父母是培养孩子的园丁,就算他们与你意见相悖,也是关怀的体现,就算他们的忠言逆耳,也是发自肺腑的关爱。

尊重是相互理解的关键。尊重是心灵间的仰望,尊重是人文素养的体现。若小林能从心底尊重父母,尊重他们的情绪,就不会做出互相伤害的事情,人与人相互尊重,才能为社会再增添暖意,唤回人性的春天。

茨威格在《异端的权利》中这样说:“我们的世界大得能容下很多真理。”其实在原则之外,我们都可以包容对方的“真理”。

心灵沟通、换位思考、相互尊重,我们携手,打破的就不仅仅是亲情的隔膜,或许可以是心灵的樊篱。

点评:文章基本能紧扣材料要求展开分析,提出小卢和母亲的冲

突实则是两代人之间价值观不同所造成的,并由此泛化,注意到了事

件的社会普遍性,并对此提出了化解的方法。

但写作时材料的背景意识还不够,社会的发展,微时代的背景,

两代人因为时代变化而产生的隔阂,这些分析还不够到位。同时,整

篇文章的重心在于“如何化解”并提出了“心灵沟通、换位思考、相

互尊重”等不同解决之道,相较之下,造成隔阂的原因(时代因素、

心理因素等)却未能细致剖析,而且方法论涉及的面过多,过虚,缺

乏剖析的针对性好和深入性。

科技,不应筑起人际“边界墙”(55分)

日前刚走马上任的川普总统上任伊始便大张旗鼓的盖起边境墙,

面对小卢的苦恼,笔者颇有似曾相识之感,究其原因,无非小卢也筑

底母女俩的“边境墙”。

遥想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轰世名著《1984》,其中令人过目难忘的便

是家家户户安装的“电幕”以及那“老大哥在看着你。”,小卢近来的

感受或许便大抵如此。无时无刻不活在母亲“中老年表情包”的“轰

炸”以及“监视”之下,最终只能靠“分组可见”求得暂时的安宁。

“微信僵化了人与人的关系。”此话不假。但我们需要清晰的认知,

这并非微信及它所代表的科技的错,正如当代传媒大师尼古拉斯,尼

“科技使得信息逐步取代DNA作为我们的基本交换物,古洛庞帝所言:

它能快速增殖且易于传播。”我们开启微信,看到那张经典的封面:人

站在月球上,遥望地球,不也是某种形式上的“打破”与“沟通”吗?

时至今日,之所以出现“微信威胁论”,小卢对自己的母亲处处设

防,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科技给予了每个人的专属私密空间。小卢认为自己是微信朋友圈里无限的王,因而想掌握对自己的信息绝对的掌控权。母亲的介入,自然被视为对这一权利的挑战。小卢受到这一畸形观念的制约,“总觉得背后有双眼睛”也就不足为怪了。

南开大学教授熊培云先生有句话说的很好:“在公域,我们应相互包容而成全社会,在私域,我们应互不干涉而成全自我。”毋庸置疑,微信早已成为了方便人们沟通的社会公器,小卢却想连母亲的信息发送权与她的朋友圈一并掌握,真是“其可怪也欤”。

小卢的困惑,实则是当代中国令人尴尬的人际关系的典型反映。有了微信,我们可以发妙趣横生的表情包,网上顺手拈来的令人捧腹的段子,能发经过精美加工的“美图”。所有的一切,在面对面的真诚沟通时全无用处,在支支吾吾中,我们暴露了自己内心精神世界的一片荒原,越来越多人选择了逃避,在微信中寻找,证明自己的存在。

再看小卢妈妈的举动,“中老年表情包”是她表达的朴素方式,看那P得油光发亮的美食照,哪个父母不会心存忧虑?面对小卢日益筑高的边境墙,无法窥望女儿的妈妈更是忧心不已。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当务之急,对于国人来说,如今的当务之急是重构人与人之间残破不堪的人际关系。对于那些如小卢一般深感自己受监视的人,他们须知,拆墙铺路,比高筑边境墙更为有效。

点评:作为考场作文,该考生能迅速捕捉到材料的核心——时代发展,“微信僵化了人与人的关系”,并就此现象发出了对“科技”发展带来人际关系的隐忧的深思,全文紧扣材料所提供的时代背景,有的放矢,使其在一众考生中脱颖而出。立意站得高,分析看得远。

同时,该生还很好地展现了自身的学养和积累,顺手拈来的名言警句既是点缀,也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度,文章的思考力和视野都是不错的。但行文本身的逻辑性还是有所欠缺,分开来看,每段文字都有其说理价值,但段与段形成不了合力,还需要在文章的起承转合上下点功夫。

用理解与尊重润泽亲情断流(56分)新潮的通讯方式改变着我们的交流方式,同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表达习惯。在新的科技时代的背景之下,如何化解两代人沟通的冲突,从而给亲情一个出口,是令人深思的问题。

小卢与母亲的矛盾在当今社会是颇具有代表意义的。微信是新时代的科技产物,象征着时尚与潮流,是年轻人的新宠,而小卢的妈妈则代表着想要融入新时尚,和儿女们畅享共同话题的中老年人。一方面他们疼爱子女,想要努力提升自己,改变自己,通过新技术更好地与孩子交流;另一方面又苦于年龄较长,接受能力较差,又囿于传统的观念,常常与孩子们的观念背道而驰,因而引发两代人之间的矛盾与隔阂,使父母与孩子之间无法畅通的交流,使亲情时常成了一种尴尬。若要化解此局面,须得两代人共同努力,理解对方,尊重对方,少一些埋怨,多一份交流,方能改变僵持的局面,润泽亲情的断流。

首先,作为子女应该理解并体会父母的关心并非恶意,只是因为表达形式不当,母亲发来的表情包确实无趣,可代表着母亲温和的问候;母亲的评论确实让人扫兴,可那是对孩子健康的操心。小卢表示的“感觉到背后时刻有双眼睛”,实则是母亲的一颗心时刻随着孩子跳动,想着孩子,挂念着孩子罢了。小卢若是能理解这背后的苦心与挂

念,想必应该能减少一份对母亲的怨气和不满,多一份理解和体谅了吧?

其次,应该在帮助父母适应新工具时多一份耐心与尊重。小卢一声不吭就把母亲设为分组可见,截断了交流与沟通的大门,母亲自然觉得被孩子嫌弃,而感到委屈。美国医生克鲁多在其墓志铭上有比隽语阐释了医者本怀,“很少去治疗,经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放在当下,与父母的关系上也有其深远的启迪意义。相比于从物质上奉养父母,精神上的关怀与尊重才是一种更好的关爱。小卢的做法由此观之却有几分粗鲁,甚至多有几分冷漠生硬了。朋友圈列表中消失的不仅是孩子不愿意父母分享的生活感受,一并消失的,还有干涸的亲情。小卢不妨更加耐心一些教给父母正确的交流方式,与他们分享有意思的网页、表情包,向父母汇报生活的琐事,即使只是零零碎碎的小片段,也能让他们的关心真正落到实处。“你陪我长大,我给你变老”的诺言每个人都曾许过,而当父母渐渐老去,无法跟上我们的脚步,又何妨慢下来等一等他们,和拉着他们的手,一起走呢?

唯有理解与尊重方可化解亲情的隔阂,打破坚冰,让亲情的断流重新润泽,汩汩不绝。父母和孩子本是相连的生命,多一份关爱,方能让爱心永远亲情永恒。

【点评】文章开门见山,一针见血点破材料关键——微信时代之代际沟通交流,破题入题效率高,精度好。事理分析饱满而全面,并针对彼此之间的“理解与沟通”产生了多维分析,体现了思维之纵深感。标题、开头段、主体论证段、结尾段,本文都做得相当规范。可惜的是,思维过于局限在材料本身而并未能“走出去”,作者的写作视

野还是相对局促了一些。

给小卢的一封信(53分)

——愿我们终被温柔相待

小卢,你好:

看到你的牢骚,我的第一反应是会心一笑,确实,好像每个人都遇见过类似的问题,来自父母的微信,好比是一种深深烙刻的印记,是我们在互相目送对方远去途中不忍心摆脱的一点留念,希望你能渐渐发现这一点。

是啊,我们和父母之间相隔二三十年,有着完全不同的朋友圈,毫无交集的关注热点,相比于潮流,我们毫不费力的跟上,回头一望发现他们还在很远的地方蹒跚。从前车、马、邮递都慢,再深切的思念载不动渗入细微日常的嘘寒问暖,不过是一句“很好,勿念”。于子女,我们离别之后再无心回头,在广阔的天地中间,我们只轻松于再没有人跟在身后追着说:“慢一些,小心一点!”不知你是否读过三毛的《万水千山走遍》,她十八岁独自去离台北有半个世界远的马德里求学,确实是快意极了。恋爱,打扮,舒舒服服地念书,每月写家信汇报情况,潇洒得宛如大千世界的浮尘。后来,她忽然意识到,她那深夜仍在伏案工作的父亲,除了养活一大家子人,还要给她汇在马德里的生活费!之后,她开始拼命念书,打工挣钱,才体会到父亲的不易,这样含辛茹苦的挂念,又有何分别呢?为人父母者,大多心甘情愿,“为你千千万万遍”。

或许,这方式确实有些老旧,他们身后的世界正是我们曾试图遗忘在身后的狭小世界,母亲的手艺,在细微日常里作响的叮咛,那是

现在生活中没有留白的。可是,我们终有一日会倍加思念它,那些碎片般的往昔,像夏夜里喧闹的城市,昭示着我们拥有过的温柔和爱,承载着父母对于我的人生底色的绝对把握,安稳、快乐、平安的一生。是我们把它们促狭化了,我们可以容忍许多种方式的入侵,却吝啬于给老去的父母一隅空间啊,甚至于,不愿分享我们的世界里的快乐,美满,希望。毫不留念地,就让风筝断了线。

可是,我们是那色彩愈加斑斓的鸢,小时候,父母紧紧抓着,生怕失了手,再也寻不回;现在,我们飞过了千山万水,那根羁绊着的线越来越长,父母只好吃力地拉着它,希望还能够望见青天下自己的鸢,抱之一笑。我们别无理由去漠视地上渴切的那双眼睛。

我的父亲说过,没有为人父母,就不知道这些千回百转的难处。而我们终将老去,回到地上,目送天际的飞鸢。那时,我们也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却还是强打精神,等待着来自风的消息,所以,给你的妈妈一个空间吧。

一个朋友

点评:文章采取书信体,言辞恳切,情感浓烈饱满,作者能感同身受,从小卢朋友的角度切入材料,以旁观者之身份以情动之,实属难得。书信比较自由的表达方式给了写作者才情展现的空间。写信的角色意识,对象意识,情感力量,本文可资借鉴。但动之以情,尚需晓之以理,比较遗憾的是作者的材料意识不够浓烈,问题分析的触角并未延及到矛盾核心冲突之层面,稍显理据不足,这使书信的说服力打了折扣。

附录一篇有争议的文章,点评为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以经营艺术防爱之触礁(争议卷)54分

哲学家赫恩·晏尼有言:“生活非线性的、前进的、向上的,而恰恰是螺旋的、有进有退、曲折迂回的。”(不着边际的引用)当小卢妈妈的关心越过边界,当小卢的分组可见自设深壑,失了经营艺术,两颗相爱之心反触礁石。(材料切入挺漂亮的)

新江山下浑是旧愁。现代通讯技术只是旧冲突的导火索。小卢妈妈对女儿密网式的呵护和小卢对妈妈价值观的不理解与管束的反抗心理乃冲突之源。(材料分析也颇有见地,只是和第一段无法有机联系)试问,若只顾目的而罔视过程,岂非只仰望星空而忘脚踏实地?(目的、过程,星空、大地,有关系吗?)既让爱的目的背驰而去,亦让爱的主体凉了热心。(舍去星空大地,此句连缀前文,还是颇有质量的思考)爱的经营艺术不应忘初心。(初心为何?前无界定,后无阐释,尚需读者脑补)

古训有言:“欲木之长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浚其源泉。

“当小卢与小卢妈妈守个人底线和越爱之藩篱的不当措施之前,如若慎思之,明辨之,不忘爱之初心而三思后行,此番隔阂想必原可绕行。爱似养树,求其繁盛需精心经营;爱如清泉,欲流之远长勿忘呵其本源。(如若贴合材料做点阐释,这段还是不错的)

爱的经营艺术亦需有原则。也许游刃有余的最好方式是:“内心柔软而有原则,心怀铠甲而有温度,不进一寸,不失分毫。”当冲突发生,多以界限侵犯,如若小卢妈妈不越雷池,(“雷池”一语是否有些夸大?)适度关爱,如若小卢的铠甲守护原则下依然柔情满怀,各谨其行,何

2017厦门质检作文小卢妈妈学微信立意指导与作文点评

2017厦门质检作文"小卢妈妈学微信"立意指导与作文点评【原题】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小卢的妈妈学会了微信,成了女儿的微信好友。结果没过多久,小卢诉苦说:“微信聊天时,我妈总发一些中老年表情包,又说我发的表情莫名其妙。同学聚餐时,我在朋友圈发了张美食照,我妈说这菜太油了不健康;男同学送我一束花,我妈说先找到工作,恋爱可以放放……我感觉背后时刻有双眼睛。”后来小卢将她妈妈设为分组可见,妈妈发觉后很委屈。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材料内容解读。 作文材料源自微时代父母子女沟通的生活情境,包含了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局。事件起于妈妈关爱女儿,欲加强交流沟通。但这种沟通引来女儿小卢大倒苦水,认为自己和妈妈存在代沟,“全方位”的关注(监管)让自己不舒服。事件的结果是女儿采取“防叨扰”的措施和妈妈感到委屈。 互加微信好友,聊天与点评,考生并不陌生这种网络生活;而母女之间在虚拟空间沟通的不顺,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与尴尬,也让考生有话可说,有理可析。 但是,形成怎样的看法,如何表达自己的看法,却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这首先需要关注材料所呈现的矛盾。小卢与妈妈之间的矛盾

没有是非对错之分,只是在言语方式、生活观念、审美趣味等方面错位而已。小卢的妈妈刻意想紧追时代的脚步,学会了新的交往方式,想走进女儿的生活与情感世界,密切关注女儿的生活与情感动向,却不料正是这样的刻意与热情,反而引来了女儿的反感和厌烦,被女儿设为分组可见,只差拉黑了。 小卢的妈妈与女儿之间的尴尬并非个例,而具有代表性,它是代际之间沟通障碍的缩影。令人遗憾的是,小卢妈妈并没有反思自己的行为方式,没有思考为什么女儿会不满,而“只是觉得很委屈”。她的委屈大概是自己原本只是想做女儿的朋友,只是想关心女儿的生活和情感,女儿却不理解这种好心。 所以,作文可以就两代人之间的沟通与融合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表达自己看法时,需要置放于材料所提供的语境中具体分析。不能无视“微信”这一关键词。“微信”正是时代不断变化的表征。在新的时代条件之下,人们的交流方式也在变化,过去靠书信、靠面对面的交流,而现在更多地借助于虚拟网络,我们的家庭、我、他人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如何避免材料中母女间的那种苦恼和委屈?…… 材料所提供的情境限定在母女之间、家庭领域,我们的思考的核心焦点是代际沟通。可以综合材料含义立意,也可以从妈妈的角度或小卢的角度立意。围绕代际沟通,可以作适度的延展。比如代际沟通的目的、方式、效果,亲子沟通不畅的原因,沟通中折射的代际价值观差异,如何化解时代的沟通障碍等等都可以是学生思考的方向。 二、立意概说 此则材料在立意上没有限定,材料只呈现情境和矛盾,考生从具

2012福建省毕业班省质检语文优秀作文

2012年厦门市省质检优秀作文选 1、熄灭焦灼之火 杜拉斯曾言:“把灯关掉,以便看清灯仓。”唯有熄灭内心的焦灼之火,保持一份相对的神清思澈,我们才能在纷繁世相前安之若素。 花瓶仍是花瓶,为何在得到之后便失去了当初羡艳的目光?得不到的,朝思暮想踮脚张望;握在手里的,不断质疑甚至嫌弃。这恐怕是现代人的通病。拒绝患得患失,以冷静沉着之姿去评判事物,不为形势所扰,才能真正领悟生命的真谛。 我们的心总被繁华翳障所扰,我们总是咋咋呼呼。世界在奔跑,我们便紧随其后。何不停下脚步,摆脱物质的束缚去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公元四世纪的荷马,处在一个迷乱的时代,人们不知道未来的社会将如何发展,当众人沉浸于歌舞声色之中,他却独自寒窗沥雨,青灯走笔,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厚实的《荷马史诗》。正是内心的平静让他摆脱了尘世的束缚,独自以一种高贵的姿态去探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泰戈尔说过:“我们看不清世界,却说世界欺骗了我们。”很多时候我们让心为形役,使欲望不断膨胀,却在现实的打击中懊悔不已。静心思之,我们应对生活抱有一颗平和之心。李叔同“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跟从自己的灵魂去追求内心的澄澈;终南山隐士过着如千年前的生活,只为寻找一片精神净土;海顿晚年仍呐喊着“天上要有星光”,保持着年轻时的执着梦想。很多人跳出了尘世的困扰,让自己的灵魂找到了归宿。如此他们就不再惧怕那些时光里的兵荒马乱,因为那些坦然与无憾早已如常青的藤蔓,爬满了生命的每一季。 “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短短八个字便概括出了人生的高妙境地。心灵静谧,细针落地之声也清清楚楚;心灵喧嚣,晴天霹雳也置若罔闻。心静,现世才静;心安,岁月才好。可惜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简单的道理,微博控、手机控、游戏控……各种“控”层出不穷,这反映了时下人们对“控制住”的渴望和“被控制住”的不安。社会瞬息万变,我们只有保持自身的清醒,坚守内心的平和,才不至于随波逐流,才能在泥沙俱下的世相面前高举自我的旗帜。 欧里庇得斯说:“这世上只有一件东西可以经得起生活的冲刷:一颗宁静平和的心。”我们也只有怀着这样一颗静谧之心,才能将现实看得更清楚。无论花瓶属于别人还是属于自己,我们都不再焦灼不安。 2、美好源于珍惜 木心说:“人生,无非欲望和厌恶。”渴望未拥有的美好事物,得到后渐渐地厌恶。我以为,“参差百态乃幸福之源。”每个人只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便会发现美好,产生幸福感。 或许是因为距离产生美,人们总认为别人的东西更美好。正如漫画中,当花瓶是别人的时候,这个人觉得花瓶真精美,到了自己手中却又不尽如人意。其实,这是人的通性,总是对未得到的事物怀有美好的幻想,从而产生欲望,对已拥有的事物吹毛求疵,而渐生厌恶。 《山那边的幸福》一文中,山里的孩子羡慕城里的孩子有明亮的教室,城里的孩子又渴望大自然中的鸟语花香。人总是有追求美好之心,也正是这一颗爱美的心促使我们热爱生活,并不断去追求还未拥有的美好。 其实,全面地分析、理性地看待可以使我们对事物的了解更透彻。也更能明确自己所真正想要的,而不会为追求事物本身光鲜亮丽的表面而费心力。如果漫画中的人认真分析后,会发现艺术品并没有那么精美,自己也不是真心地喜爱。便无须费尽心机从友人手中获得,

2019届高三上厦门市质检卷语文作文审题立意及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天下的江河很少有直直的,大多是拐来拐去的。为什么?水要跟大地妥协。当然,最后水还是往东流了,那是挡不住的。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考查内容】本题考查“综合表达应用”的能力。这则材料虽具隐喻性,但平实易懂,“抓手”明显,思考方向也较为明确,考生容易入题。一道作文题,应该让不同思考水平的考生都有话可说,正所谓浅者见其浅,深者见其深。比较贴近材料寓意的理解是:水的生存智慧——既要有所“妥协”,也要有所“坚守”,隐喻着我们人类的生存之道。这道作文题引导的思考和讨论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次作文提醒大家:对于议论文的说理,我们除了学养、逻辑知识能力的储备外,还应该具备好的荣辱标准和价值共识。 【能力层级】E 一、题意分析 这是一则隐喻类材料。审题时抓住重要信息“水要跟大地妥协”与“最后还是向东流,那是挡不住的”,提取一组矛盾概念:“妥协与坚持(坚守)”。(其变体是:“妥协与目的(方向)”“妥协与底线”等)作文时要围绕这一组矛盾展开论述。 隐喻类材料首先要寻求自然现象与人生社会的同构。从材料看,展现的是水的生存智慧(这其实是道家人生哲学的形象化表述)——既要有所“妥协”,也要有所“坚守”,隐喻人类的生存之道。水与大地的冲突,水选择的路径是妥协,是绕路走,不碰硬。那么,人与人之间、族群与族群之间、国与国之间、不同的宗教与文化之间解决冲突和分歧的办法,妥协无疑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这里,重要的是对核心概念“妥协”的内涵与外延的厘定。“妥协”的对立面是“抗争”、“抵抗”,在传统语境里,“妥协”带有负面色彩,常与“懦弱”、“投降”等价,被认为是没有立场,没有原则,没有骨气,没有棱角,是圆滑,是乡愿;而我们推崇的则是据理力争,是对抗,是进击,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与儒家的进取哲学相比,道家的生存智慧常常不被看好,那种如水的柔润、圆融、变通和忍让常常被我们抛弃,但在现代社会,人际交往、族群融合、阶级共存、国家和谐,往往需要妥协精神,这种共存之道,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基本价值。文章对“妥协”这一概念的价值重构,奠定了进一步议论的基石。 隐喻类材料的写作,自然现象与人生社会的道理之间并非简单的对应,“妥协”尽管是解决纷争与冲突的良好方法,但也不能夸大其作用,妥协并不能完全消弭所有的分歧与不和。所以,我们要思考的是,妥协要发挥良性作用的条件是什么——双方能否平等、包容、相互尊重,目的是否具有正当性,是否能够达成公平互惠的结果…… 如果不对“妥协”作具体的条件分析,那么论述仍是片面、极端的,且容易堕入庸俗的市侩哲学的泥淖。“大江东流拦不住”,水付出妥协的代价,但实现了东流入海的目的,这是“拦不住”的,这也是水在妥协中的有所“坚守”。 对这则材料的解读,还有可能会抓住“水”与“大地”的矛盾展开,就“水”的前进而言,大地是一种阻挡,一种围困。“水”对“大地”是一种突围,“大地”对“水”则是一种形塑,相对于人生而言,面对困境、挫折,如何突围,则是人应该加以思考的。是像水一样的顺应自然和环境,还是抗争与搏击,则要视具体情况而论。 二、立意参考 1.妥协与坚守 2.方与圆(刚柔并济) 3.圆融中的坚持 4.灵活变通与原则坚守 ……

2007年厦门市高三质检作文选

2007年厦门市高三质检作文选(讲评例文) [题目分析] 第19题,70分。本次作文命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语言的发展与规范,具有较好的导向性,它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大量的套题,减少了偏题、离题的现象,话题较为集中。 [存在问题] 本次作文存在的问题相当突出,主要有: 1、穿鞋戴帽,东拉西扯。 学生虽然懂得规范、经典的语言,也知道一些流行语言、网络语言,但缺乏对语言的深入了解及思考,因此习作时,无话可说,除了在开头与结尾谈到语言问题外,无法有效地组织相关的材料,文章中间部分大都是与此关系不大或无关的内容,诸如只说生物进化论,就是不谈语言的进化和净化;只泛泛而谈经典,却不说语言文字的规范;只说时尚快乐,却不说语言的魅力。有的东拉西扯,时而勉强拼凑成文。 2、若即若离,内容空泛。 学生审题不认真,构思立意与要求不即也不离。如讲“回归”、“厚积薄发”、“爱国”、“方与圆” ,所举的例子与材料要求关系不大。有的把材料截成几段,然后泛泛而谈没有具体的内容。有的大谈特谈文学,语言文字与文学混为一谈。 3、思路狭窄,思辨不够。 不少学生一直在提供的材料中绕圈子,知识面不宽,积累不够,思路拓展不开。有的视角单一,只是单纯罗列语言现象,或停留于平面的叙述,缺乏深入的思考分析,认识肤浅,能深入分析,进行一分为二地辨证分析的考生太少,缺少“大气”的议论文。 [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如下: 1、加强作文的基础训练,如:加强审题、立意、选材的练习,以达到作文的规范要求。

2.加强作文的思维训练,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特别是帮助学生理清文脉,学会对材料的纵向剖析。 3.注意常规要求:卷面整洁,书写工整,格式规范,文体特征明显。 [佳作赏析] 例文一 从语言的发展历史看流行语 在讨论流行语之前,有必要明确一下语言的划分。在我们的世界里,语言分为两类:一是正式语言,二是通俗语言。正式语言的代表就是公文用语,而通俗语言的代表就是日常用语。还有一个介乎二者之间的,便是文学。 流行语的出现在通俗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现象。任何一种语言的发展过程都是如此。一个社会并存着正式与通俗两种语言。英语从最古老的日耳曼萨克逊式古英文退化到现代英文。可现代英文在英国人古板的腔调下不耐烦了,又冒出了变化无穷的美式英语,这就是正式语言吸纳各种词汇而逐渐向通俗化过渡的一个典型的案例。但正式语依旧保持着它应有的地位,就职演说或者会议公报,字里行间透露着古英文的严谨规整。牧师祷告起来“thou”、“thee”满口,压的韵极其美妙;而喜欢莎士比亚的人们去翻看十四行诗时,也都跑去翻看原汁原味的古英文版。 同样,我们的中文,在新文化运动时提倡白话文也是为了打破官方意识形态对语言的压抑。相比起文言文,暂不说到文学,当时市井的半洋话到今天还有不少仍被沿用。这些语言从本质上讲就是当年的流行语。当年的蔡元培先生也说过,真正白话用得好的人,文言文功底绝对不差。这观点到现在依然成立。因为毕竟中文是前后相继的。文言文严谨规整被继承到了正式语言中,最明显的就是学术论文。两个学者因为观点对立而笔墨交锋时,写论文必定要说:“我们二人在争论观点。”而下了台面泡杯茶,当然也大可以说“我们俩在pk”。易中天上“百家讲坛”都这么说了,他说到孙权和刘备pk,这反倒显得生动。这并不矛盾。 所以对于流行语“泛滥”大可不必一惊一乍,语言本是一种自由的东西。他们会成为点缀我们日常生活的点心。而正式用语中谁倘若这么用了,他自己也

2020厦门九年级质检语文作文600字

2020厦门九年级质检语文作文600字 进入初三,我第一次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整个初三年级笼罩在书卷之中,只听得片片纸张翻动的声音。但就在这声音中,也充满着欢乐……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2020厦门质检的语文作文,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2020厦门质检语文作文1 秋风卷着落叶向季节的深处,光秃秃的权演绎着满目疮痍。此刻的我缩在墙边,风早已将我的泪吹干。 我抽泣着回想刚才的事情,还不免有些委屈,我看着天空,思绪飘回了半小时前…… “干什么呢?不去写作业!”妈妈气势汹汹的质问我,忽然像是发现了什么似的,一把翻出我手中才看了一半的书,丢在地上,又问我:“你刚才就是在看它?”妈妈恶狠狠的眼神令我不敢直视。 “我……我的作业写完了……不能看一会儿书吗?”我低头,支支吾吾的问。 “作业写完了?”妈妈语气中有一丝不可思议,语气也轻了一些,我以为妈妈会把书还给我,可没想到妈妈话锋一转,又问:“那你做课外的题了吗?”

“没有。”此时我的头已经埋进胸膛里了。声音更是连我自己都听不清。 “那你还看书?这书我没收了!快去做题!”我很纳闷妈妈的听 力怎么那么好同时也有些急了,脱口而出:“把书还我,那是别人的书!”说完我就后悔了,因为我深知,那样说妈妈更不会给我。 事实是——我猜对了,我不禁想到第二天同学会怎样对待我。在我委屈和生气中,我随着门“呯”的一声,我——平生第一次出走了。 饥寒交迫使我从回忆中回到现实,我不禁怀念起妈妈每天做的热气腾腾的饭菜。 我静下来,好好想了一下这件事的起因,我赫然发现,妈妈是因为爱我才对我那么严厉,而妈妈向来是刀子嘴豆腐心,而我刚才为什么没有想到呢? 我站起身,向着家的方向走去,在家门口,我看见了拿着书在盼望的妈妈。顿时,理解化为泪水奔涌而出。 2020厦门质检语文作文2 光随着世间万物折射入我的瞳孔,立于明镜前我看见瞳孔中那个自己的世界。

2015高三质检优秀作文_厦门质检

2015年1月市高三质检优秀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天下的江河很少有直直的,大多是拐来拐去的。为什么?水要跟妥协。当然,最后水还是往东流了,那是挡不住的。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指导:这是一则隐喻类材料。审题时抓住重要信息“水要跟妥协”与“最后还是向东流,那是挡不住的”,提取一组矛盾概念:“妥协与坚持(坚守)”。(其变体是:“妥协与目的(方向)”“妥协与底线”等)作文时要围绕这一组矛盾展开论述。 隐喻类材料首先要寻求自然现象与人生社会的同构。从材料看,展现的是水的生存智慧(这其实是道家人生哲学的形象化表述)——既要有所“妥协”,也要有所“坚守”,隐喻人类的生存之道。水与的冲突,水选择的路径是妥协,是绕路走,不碰硬。那么,人与人之间、族群与族群之间、国

与国之间、不同的与文化之间解决冲突和分歧的办法,妥协无疑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这里,重要的是对核心概念“妥协”的涵与外延的厘定。“妥协”的对立面是“抗争”、“抵抗”,在传统语境里,“妥协”带有负面色彩,常与“懦弱”、“投降”等价,被认为是没有立场,没有原则,没有骨气,没有棱角,是圆滑,是乡愿;而我们推崇的则是据理力争,是对抗,是进击,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与儒家的进取哲学相比,道家的生存智慧常常不被看好,那种如水的柔润、圆融、变通和忍让常常被我们抛弃,但在现代社会,人际交往、族群融合、阶级共存、国家和谐,往往需要妥协精神,这种共存之道,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基本价值。文章对“妥协”这一概念的价值重构,奠定了进一步议论的基石。 隐喻类材料的写作,自然现象与人生社会的道理之间并非简单的对应,“妥协”尽管是解决纷争与冲突的良好方法,但也不能夸大其作用,妥协并不能完全消弭所有的分歧与不和。所以,我们要思考的是,妥协要发挥良性作用的条件是什么——双方能否平等、包容、相互尊重,目的是否具有正当性,是否能够达成公平互惠的结果……

厦门市2012届高三年省质检优秀作文选

厦门市2012届高三年省质检优秀作文选 1、熄灭焦灼之火 杜拉斯曾言:“把灯关掉,以便看清灯仓。”唯有熄灭内心的焦灼之火,保持一份相对的神清思澈,我们才能在纷繁世相前安之若素。 花瓶仍是花瓶,为何在得到之后便失去了当初羡艳的目光?得不到的,朝思暮想踮脚张望;握在手里的,不断质疑甚至嫌弃。这恐怕是现代人的通病。拒绝患得患失,以冷静沉着之姿去评判事物,不为形势所扰,才能真正领悟生命的真谛。 我们的心总被繁华翳障所扰,我们总是咋咋呼呼。世界在奔跑,我们便紧随其后。何不停下脚步,摆脱物质的束缚去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公元四世纪的荷马,处在一个迷乱的时代,人们不知道未来的社会将如何发展,当众人沉浸于歌舞声色之中,他却独自寒窗沥雨,青灯走笔,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厚实的《荷马史诗》。正是内心的平静让他摆脱了尘世的束缚,独自以一种高贵的姿态去探索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泰戈尔说过:“我们看不清世界,却说世界欺骗了我们。”很多时候我们让心为形役,使欲望不断膨胀,却在现实的打击中懊悔不已。静心思之,我们应对生活抱有一颗平和之心。李叔同“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跟从自己的灵魂去追求内心的澄澈;终南山隐士过着如千年前的生活,只为寻找一片精神净土;海顿晚年仍呐喊着“天上要有星光”,保持着年轻时的执着梦想。很多人跳出了尘世的困扰,让自己的灵魂找到了归宿。如此他们就不再惧怕那些时光里的兵荒马乱,因为那些坦然与无憾早已如常青的藤蔓,爬满了生命的每一季。 “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短短八个字便概括出了人生的高妙境地。心灵静谧,细针落地之声也清清楚楚;心灵喧嚣,晴天霹雳也置若罔闻。心静,现世才静;心安,岁月才好。可惜很多人不明白这一简单的道理,微博控、手机控、游戏控……各种“控”层出不穷,这反映了时下人们对“控制住”的渴望和“被控制住”的不安。社会瞬息万变,我们只有保持自身的清醒,坚守内心的平和,才不至于随波逐流,才能在泥沙俱下的世相面前高举自我的旗帜。 欧里庇得斯说:“这世上只有一件东西可以经得起生活的冲刷:一颗宁静平和的心。”我们也只有怀着这样一颗静谧之心,才能将现实看得更清楚。无论花瓶属于别人还是属于自己,我们都不再焦灼不安。 2、美好源于珍惜 木心说:“人生,无非欲望和厌恶。”渴望未拥有的美好事物,得到后渐渐地厌恶。我以为,“参差百态乃幸福之源。”每个人只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便会发现美好,产生幸福感。 或许是因为距离产生美,人们总认为别人的东西更美好。正如漫画中,当花瓶是别人的时候,这个人觉得花瓶真精美,到了自己手中却又不尽如人意。其实,这是人的通性,总是对未得到的事物怀有美好的幻想,从而产生欲望,对已拥有的事物吹毛求疵,而渐生厌恶。 《山那边的幸福》一文中,山里的孩子羡慕城里的孩子有明亮的教室,城里的孩子又渴望大自然中的鸟语花香。人总是有追求美好之心,也正是这一颗爱美的心促使我们热爱生活,并不断去追求还未拥有的美好。 其实,全面地分析、理性地看待可以使我们对事物的了解更透彻,也更能明确自己所真正想要的,而不会为追求事物本身光鲜亮丽的表面而费心力。如果漫画中的人认真分析后,会发现艺术品并没有那么精美,自己也不是真心地喜爱,便无须费尽心机从友人手中获得,他会有更多心情去欣赏真正的美。《瓦尔登湖》中梭罗这样说:“如果我也像大多数人那样把早上和下午卖给社会,那我的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如果生活中,大家也能识破财富的空虚而不去炫富,也能摒弃权力的罪恶而不去贪污,也能发现人性的美好而不竖起心墙……我们只有如卡尔维诺那样,深入这个尘世,在雾朦朦的早晨呼吸空气,才能更深刻地了解这个尘世,才能让神性支配我们的灵魂,而非被欲望支配。 “你煽情,我煽智。”在这样一个越来越不理性的社会中,我们要始终保持理性的思考,追求真正的美好,而不被表象所迷惑,追求审美,而不仅是一个精美的花瓶。 以珍惜的态度面对生活,我们可以发掘出更多的美好,我们可以领悟幸福的真谛。“西化”中的中国似乎总觉得西方社会更民主,青年学者熊培云在《思想国》中也不断称赞法国人对历史的尊重;我却认为,中华文化也有许多值得骄傲之处,我们要去发现并珍惜他们。辜鸿铭上课时这样对学生说:“让你们学习英文诗,是为了你们将中国人的平和、宽容去晓谕那些四夷之邦。”作为中国人,我们要意识到我们自己的文化的优越性,珍惜并发扬他们。作为一个普通的人,我们也要珍惜生活中的点滴。金圣叹曰:“炎暑夏日,切绿沉西瓜于朱红盘中,不亦快哉。”可见,只要珍惜生活,点滴都是美好。 如漫画中得到艺术品的人觉得它不怎么精美一般,许多人置身于中国社会,也对她不怎么满意。其实,只要我们更理性地独立思考,去发现社会中的美,去珍惜这样一个还算和谐的社会,她还是美好的。 “参差百态乃幸福之源。”只要珍惜不一样的自己,人人都是精美的艺术品,只要珍惜我们这个独特的社会,她也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3、数见红尘应识我 同样一个花瓶,摆在别人家即为艺术品,摆在自家便黯淡失色,是什么造就如此反差? 其实不是花瓶摆错了位置,是你将自己摆错了位置。红尘中,人们追名逐利,沉迷于社会的物欲奢华,

厦门高三质检作文题立意分析及范文(懒惰和努力)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知乎”网站上有一个关于“努力”的讨论,很多网友认为,大家都知道懒惰是不对的,也知道努力就可以进步,问题的关键在于—— 既然知道懒惰不对,努力可以进步,人为什么还是会不努力呢?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题意简析】 材料中涉及的两个概念“懒惰”与“努力”,在通常语境下其褒贬色彩不言而喻,“懒惰”是应该批判的一种人生状态和情绪,没有目标、不思进取、不爱动脑、依赖他人、推诿、不负责任;而“努力”则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不满现状,不甘人后,坚持于目标、敢于吃苦、任劳任怨、不拍打击和坚毅顽强的精神。 从命题形式看,这道作文题材料真实具体,倾向性和指向性明确,直接抛出文章要思考和讨论的问题(论题):都知道懒惰不对,努力可以进步,但人为什么还是会不努力? 这种思想认识与现实行动的脱节,根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作文应重在对原因的分析,借以反思、省察自身和社会。 就主观原因来说,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1)趋利避害,好逸恶劳,是人性的常态。要努力就需要改变现状,突破常规,其过程是艰辛劳累的,而现状则安逸满足。害怕辛苦,害怕付出,所以选择安逸,选择拖沓延宕,放弃努力。 (2)意志力薄弱,缺乏坚定的信念和坚韧不屈的意志。要努力,必定会遭遇困苦、挫折、失败和痛苦的打击,没有顽强的意志力去克服内心的恐惧,就会放弃努力,选择安逸。 (3)对努力的方向和为什么努力缺乏清晰理性的认知,以致于一旦出现方向的偏离,动机和目的的错位,马上就选择了怀疑,选择了放弃努力,回归庸常的状态。 (4)对努力的价值认识糊涂,将“进步”常常归结于外在事功的成就,陷入庸俗成功学的泥淖,而忽略了内在精神人格的成长。这样单向度的价值取向,使得一旦所努力的结果与期待不符合时,就失望灰心,干脆不努力。 就客观原因来说,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1)当今社会,价值观扭曲,功利浮躁,物欲盛行,一夜暴富者大有人在,无需踏实勤勉的努力,辛勤汗水的付出,就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名利,直接消解了努力的价值和意义。

初中质检优秀作文

质检优秀作文 莆田市质检作文题目 什么是“燃”?启迪心智的课堂、振奋人心的演讲、紧张刺激的赛事、雄浑激越的音乐、精彩纷呈的电影……某种意义上,令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的事物,都可喻之为“燃”。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燃点,进而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力量。 以上文字给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找到燃点”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自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优秀范文 找到燃点 青春逶迤,奔跑在追梦的路上,街上大雨淋湿视线又有何妨?心中燃烧的火苗不曾被浇灭,它始终在追寻着,找到燃点,闪耀出最耀眼的火光。 窗外雨纷纷扬扬,空气里弥漫着饱和的水汽,冷爽却略带寒意,打开窗望向街道,被雨淋湿的泊油路留下车辙的痕记,路灯发出昏黄的光,投射着我黯淡的心。 从一开始,就在追求的梦想,可为何,我看不到一点光亮?我寻找光明,更在寻找燃点,然而一次又一次的倾盆大雨浇灭了我心中仅存的一丝火光,站在青春岔道上,该如何去寻找? 一抹红的如同火焰的色彩闯入眼帘,那是窗外的一枝梅。枝头上仅留两三朵,它们紧挨在一起,顽强的抵抗着肆虐的雨。雨势蔓延,似乎要将它们残忍地拍下枝干,随风消散、匿迹。这几朵尚存的梅,竟毫不退缩,迎着风雨,任凭花瓣淋湿,它的那抹红从未散去,如同火焰一般,越烧越旺。我的心突然一震,那这一种怎样的信念,一株梅尚且如此,我又怎能被所谓的大雨浇灭心中的火花? 你必须找到燃点,使你的心燃烧起来,从而迸发出无穷无尽的力量!是啊,找到燃点,我是否找到了燃点?这梅花顽强不屈的信念不就是我坚持梦想永不放弃的燃点吗? 大雨仍然磅礴,梅花星点的红依旧,我仿佛在黑夜里看见了跳动的火光,我的心正在燃烧着,端坐书桌,执笔沉思,忽奋笔疾书,这寒夜里怎会寒冷?我的额头挂着汗珠。寒冷天气中身着薄衣,才不在意旁人诧异的眼光,因为追寻梦想的我才不会管旁人的想法,他们也不曾深刻理解,就像夸父追日,没人懂得他汗流浃背的艰辛,抛开杂念,尽情燃烧吧! 记住那不曾起舞的日子,是对时光的辜负,你那拼命奋斗的日子,将使你永远铭记。而这永不放弃的燃点将在心中燃烧起经久不息的火花,使我在黑暗中找到黎明的曙光,找到青春路上不停奔跑的动力之源!燃青春,铸梦想,唯有奋斗,才不负所望。 ——后记 找到燃点 “燃烧要有三个条件:可燃物、燃点、氧气。”化学老师敲着桌子,对我说:“这是重点啊!” “知道了。”我有气无力的回答干巴巴地润饰着这尴尬的氛围。 老师叹了口气,“你的状态很差,该去找找你的燃点。”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努力消化着装在耳朵里沉甸甸的知识,却发现无济于事,只能任凭它们在我耳朵里耷拉着,萎缩着。 中考的脚步越来越近,可我却感觉昨天与今天是全等三角形,今天与明天是轴对称图形,日复一日,每天的日子重复着,枯燥着,除了听课,就是做作业,就连校园广播都走起了主旋律路线,播放着《每日必背英语单词》。习惯了,似乎也就麻木了,一颗心像一口不起波澜的古井,沉淀着自以为是的静好。 饭桌上,母亲照例问我明天想吃什么,我有点烦躁地回了句:“你每天都问同样的问题,不累吗?”母亲错愕不已,须臾间却神采飞扬起来,说:“不会啊。我看样子每天一直在做同样的事——买菜、煮饭、洗衣、拖地,但其实这些事是不一样的,每天买的菜不一样,做的饭不一样,洗的衣服不一样,拖地板时的心情也不一样。”说到这里,母亲自己笑出了声,我这边,一丛笑意再也撑不住了,噗嗤一声,脸上绽开了花。见我笑,母亲激动得像在春风里摇摆的鲜花,“我和你一样,每天看样子一样,但也真的不一样。更何况,只要想到我做的这些事是在照顾你,是在让你幸福,那我也就满足了。这是我一直一样的心思。” 母亲的话像闪电般,霎时传遍全身,激活了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沉寂已久的心终于找到了燃点:一样!

厦门市3月质检优秀作文

厦门市3月质检优秀作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胡适先生是现代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格外谨慎小心,他曾对唐德刚先生说“人家以为我写文章,总是下笔千言,一挥而就,其实我写文章是极慢极慢的。”李宗仁先生曾评论他说:“适之先生,爱惜羽毛。”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得抄袭。 评分说明—— 关键词:谨慎小心慢爱惜羽毛 大立意一:谨慎小心 可写做人、做事必须谨慎小心、“慎言慎行”;可写认真,严格要求自己;细节决定成败等。大立意二:可写为学、求艺必须厚积薄发,文火慢工、精雕细琢的艺术等;也可写行事、治学“欲速则不达”,脚踏实地,严谨求真等;也可写“慢”的生活态度;“慢慢走,等等自己的灵魂”“慢磨成香”。 大立意三:爱惜羽毛“爱惜羽毛”,语出汉·刘向《说苑·杂言》:“夫君子爱口,孔雀爱羽,虎豹爱爪,此皆所以治身法也。” 故“爱惜羽毛”可以引申为: 1、爱惜名誉(公众形象、口碑)。可写领导的口碑、明星代言广告、明星丑闻……洪培欣语文网 2、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医德、球德)。可写对教师、医生的期望;对体坛黑幕的批判;对无良专家误导大众的讨伐……洪培欣语文网 3、恪守人格、气节(民族大义、大学精神、良知、理想、原则)。可写爱国人士的气节和情怀;知识分子的使命和担当;公民的良知和责任…… 其他相关注意事项: 错别字,一个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字数少于800字,每少50字扣1分。洪培欣语文网 本次作文材料“爱惜羽毛”是比喻性的命意,增加了一些理解难度,学生在审题、立意等各方面都较1月统考有明显退步,总体平均分较低,中上质量的卷子比例减少,离题作文特别多。分析可见,本次作文材料内容并不难,经过一轮复习,学生应当能抓住材料的中心意思,至少“格外谨慎小心”这些可展开写作构思的关键词应该能把握。当然也有小部分同学敏锐地抓住“爱惜羽毛”,但能真正理解“羽毛”喻义的同学更是凤毛麟角。可见我们的学生在接下来不多的日子应多加强材料审读、立意把握等方面的训练。 存在的比较明显的问题—— 1、立意肤浅,说理乏力 按理,如果学生从“谨慎小心”出发进行构思,可写做人、做事必须谨慎小心,可写认真严格要求自己;从“慢”出发,为学求艺必须厚积薄发,行事、治学“欲速则不达”等。但我们大部分同学只是反复谈“谨慎”“慢”,不去挖掘其背后的本质是什么,如,谨慎是一种态度,是规避风险的良方;慢是脚踏实地、是严谨。这类作文立意是浮于表面的。 说理上大部分举一个例子,然后将观点强行代入,没有推理、分析,有的只是祥林嫂

2015高三质检优秀作文厦门质检

2015年1月厦门市高三质检优秀作文 阅读下面文字,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天下的江河很少有直直的,大多是拐来拐去的。为什么?水要跟大地妥协。当然,最后水还是往东流了,那是挡不住的。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必须符合文体要求;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审题指导:这是一则隐喻类材料。审题时抓住重要信息“水要跟大地妥协”与“最后还是向东流,那是挡不住的”,提取一组矛盾概念:“妥协与坚持(坚守)”。(其变体是:“妥协与目的(方向)”“妥协与底线”等)作文时要围绕这一组矛盾展开论述。 隐喻类材料首先要寻求自然现象与人生社会的同构。从材料看,展现的是水的生存智慧(这其实是道家人生哲学的形象化表述)——既要有所“妥协”,也要有所“坚守”,隐喻人类的生存之道。水与大地的冲突,水选择的路径是妥协,是绕路走,不碰硬。那么,人与人之间、族群与族群之

间、国与国之间、不同的宗教与文化之间解决冲突和分歧的办法,妥协无疑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这里,重要的是对核心概念“妥协”的内涵与外延的厘定。“妥协”的对立面是“抗争”、“抵抗”,在传统语境里,“妥协”带有负面色彩,常与“懦弱”、“投降”等价,被认为是没有立场,没有原则,没有骨气,没有棱角,是圆滑,是乡愿;而我们推崇的则是据理力争,是对抗,是进击,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与儒家的进取哲学相比,道家的生存智慧常常不被看好,那种如水的柔润、圆融、变通和忍让常常被我们抛弃,但在现代社会,人际交往、族群融合、阶级共存、国家和谐,往往需要妥协精神,这种共存之道,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基本价值。文章对“妥协”这一概念的价值重构,奠定了进一步议论的基石。 隐喻类材料的写作,自然现象与人生社会的道理之间并非简单的对应,“妥协”尽管是解决纷争与冲突的良好方法,但也不能夸大其作用,妥协并不能完全消弭所有的分歧与不和。所以,我们要思考的是,妥协要发挥良性作用的条件是什么——双方能否平等、包容、相互尊重,目的是否具有正当性,是否能够达成公平互惠的结果……

2017厦门市质检作文阅卷分析

2017厦门市质检作文阅卷分析 【原题】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小卢的妈妈学会了微信,成了女儿的微信好友。结果没过多久,小卢诉苦说:“微信聊天时,我妈总发一些中老年表情包,又说我发的表情莫名其妙。同学聚餐时,我在朋友圈发了张美食照,我妈说这菜太油了不健康;男同学送我一束花,我妈说先找到工作,恋爱可以放放……我感觉背后时刻有双眼睛。”后来小卢将她妈妈设为分组可见,妈妈发觉后很委屈。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一、材料内容解读。 作文材料源自微时代父母子女沟通的生活情境,包含了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局。事件起于妈妈关爱女儿,欲加强交流沟通。但这种沟通引来女儿小卢大倒苦水,认为自己和妈妈存在代沟,“全方位”的关注(监管)让自己不舒服。事件的结果是女儿采取“防叨扰”的措施和妈妈感到委屈。 互加微信好友,聊天与点评,考生并不陌生这种网络生活;而母女之间在虚拟空间沟通的不顺,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与尴尬,也让考生有话可说,有理可析。 但是,形成怎样的看法,如何表达自己的看法,却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这首先需要关注材料所呈现的矛盾。小卢与妈妈之间的矛盾没有是非对错之分,只是在言语方式、生活观念、审美趣味等方面错位而已。小卢的妈妈刻意想紧追时代的脚步,学会了新的交往方式,想走进女儿的生活与情感世界,密切关注女儿的生活与情感动向,却不料正是这样的刻意与热情,反而引来了女儿的反感和厌烦,被女儿设为分组可见,只差拉黑了。 小卢的妈妈与女儿之间的尴尬并非个例,而具有代表性,它是代际之间沟通障碍的缩影。令人遗憾的是,小卢妈妈并没有反思自己的行为方式,没有思考为什么女儿会不满,而“只是觉得很委屈”。她的委屈大概是自己原本只是想做女儿的朋友,只是想关心女儿的生活和情感,女儿却不理解这种好心。 所以,作文可以就两代人之间的沟通与融合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表达自己看法时,需要置放于材料所提供的语境中具体分析。不能无视“微信”这一关键词。“微信”正是时代不断变化的表征。在新的时代条件之下,人们的交流方式也在变化,过去靠书信、靠面对面的交流,而现在更多地借助于虚拟网络,我们的家庭、我、他人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如何避免材料中母女间的那种苦恼和委屈?…… 材料所提供的情境限定在母女之间、家庭领域,我们的思考的核心焦点是代际沟通。可以综合材料含义立意,也可以从妈妈的角度或小卢的角度立意。围绕代际沟通,可以作适度的延展。比如代际沟通的目的、方式、效果,亲子沟通不畅的原因,沟通中折射的代际价值观差异,如何化解时代的沟通障碍等等都可以是学生思考的方向。 二、立意概说 此则材料在立意上没有限定,材料只呈现情境和矛盾,考生从具体情境出发,基于对矛盾的分析和探究,在立意上就是合理的。无视材料或者抓不住材料的矛盾在立意上就可能出现偏差。具体说来,可从以下角度转化为问题来思考。 角度一:妈妈 1.妈妈加女儿为微信好友,时时关注女儿动向,你怎么看? 2.对妈妈被女儿“分组可见”后的委屈你怎么看? 角度二:女儿 1.小卢抱怨妈妈发“中老年表情包”你怎么看? 2.小卢感觉“背后时刻有双眼睛”你怎么看? 3.小卢将她妈妈设为分组可见你怎么看? 角度三:综合 1.微时代父母子女该如何沟通交流? 2.盯着子女是关爱还是管制?

福建省2016届高三下学期质检语文作文题解析与例文

福建省2016届高三下学期质检语文作文题解析与例文 厦门新东方优能中学高中语文文综教研组吕梅 l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校有一座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的教学楼,从这里走出去一批批优秀人才,其中不乏知名学者、作家、主持人。如今,这座矮小、简陋、老旧的教学楼已经不能满足学校现代化的发展需要。考虑到它的特殊性,学校想保留,但有人认为学校用地有限,修缮、养护还要花钱,建议着眼发展,将其拆除。为此,学校很犹豫。不少师生和校友表示非常关注,曾在此楼就读过的某知名作家还专程赶回母校拍照留念,并积极争取留住它。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该校校长、该知名作家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小林”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l 题目评点 此道福建省质检作文题,其命题延续2015新课标卷高考语文写作的“任务驱动型”概念。任务指令为向“该校校长、该知名作家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与2015新课标I高考的要求写书信的作文题,基本相同。 题目内容与关注范畴聚焦老建筑的拆与不拆。这是当下社会中的人事现象,富有时代感,且并非个案,因此,对于此现象的思考与探讨,有着超越于校园之外书桌之上的现实意义。作为历史见证者的老建筑,教学楼,是一个聚落文化积淀的符号与象征,更凝聚着代代学子青春岁月的记忆与情感。而这个历经沧桑风雨的古建筑,却在当下时代里遭遇了尴尬。正如诸多的文物古迹一般,未能发挥实际功用价值,却要耗费人力物资去修缮维护。何去何从?此为时代之普遍现象,引人忧心更应引人深思。如何在过度现代化、“唯物质至上主义”的社会里,厘定“价值”一词的内涵,审视“功用”一词的所指,诚需写作者仔细思量。 l 审题立意 题目任务指令明确,故考生需要择一收信人作为写作对象。收信人可以是校长、知名作家、或其他相关方。考生需根据写作对象,编排写作内容,斟酌措辞用语,注意书信格式。 文章观点,可以对拆除教学楼语意肯定支持,亦可否定质疑。但均需言之有据、自圆其说。而更深的立意,则应窥斑见豹,透过教学楼拆除与否的个案,看到传统与现代的激烈碰撞,文化情感价值与实际功用价值间的矛盾冲突,进而思忖价值之辩与解决之道。 l 例文示范 给校长的一封信 尊敬的校长: 您好! 感谢您在百忙中阅读此封信件,聆听我----这个已在母校历三载春秋、即将踏上高考征程的学子,心底最真挚的声音。 想来近几日中,您,一定也被那幢老教学楼拆迁与否的问题,困扰的有些焦头烂额吧?一方是毕业校友们高声疾呼要保留教学楼----这个他们当年曾驰骋青春、挥洒热血的场所;另一方是校园规划用地不足、老城区寸土寸金、维护修缮老教学楼还需物资人力的凝重现实。何去何从?真的没有万全之策么?

2014届3月厦门质检作文花园醒目处摆着很多名花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2014年3月厦门质检作文的审题立意指导及优秀范文 花园醒目处摆着很多名花,牡丹、玫瑰、君子兰……花园角落里放了几盆塑料花。名花纷纷讥讽塑料花。没多久名花枯萎了,主人又换了一些。当塑料花又被新换的名花嘲笑时,塑料花反击道:“笑我们是摆设,你们有我们经济、耐久吗?” 理解上面材料的内涵,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得套作或抄袭。 一、题意分析 本则材料呈现的是名花和塑料花之间的矛盾。名花鲜艳姣美却容易枯萎,塑料花经济耐久却 只能在角落做摆设,二者各有优劣。名花处于“醒目处”,瞧不起处于“角落”的塑料花。从二 者的言语交往看,各自意识里都只感到对方的缺点。从二者解决矛盾冲突的方式来看都是讽刺嘲 笑而非善意的沟通。因此,从探究矛盾产生的原因、解决矛盾的办法入手都算合理的立意。本则 材料是寓言式材料,要注意合理映射社会现实。审题的关键词是“包容、尊重、沟通、和谐、理 性、自我认知、价值冲突”等。 二、写作角度 下面这些角度都可以视为切题: (一)从情节冲突入手(名花、塑料花的相互攻击) 1、要有包容精神,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2、摒弃对他人的攻击嘲讽,理性化解矛盾。 3、对话与沟通才能产生和谐。 4、和谐来自于彼此价值的承认与尊重。 5、实用的人生和审美的人生各有各的价值,主流精英和边缘草根各有各的位置。看清自己 的价值,认准自己的位置。 (二)从“名花”的角度入手(名花对塑料花的讥讽) 1、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欣赏他人。 2、不以一己之见排斥异己,不以个人的价值观苛求他人。 3、尊重他人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三)从“塑料花”的角度(塑料花的反击) 1、被无端攻击不应忍气吞声,但怎么反击则体现智慧,也体现境界。 2、理智地对待批评讽刺,语言暴力只能带来彼此更深的伤害。 3、要学会欣赏自我,也要学会欣赏他人 三、作文硬伤 1.观点不明或骑墙,没有自己基本的立场。2.以叙代议,罗列材料,缺乏分析。3.堆砌名人名事,提不出有针对性的现实问题,没有现实感。4.不恰当地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甚至展开人物对话。5.语言散文化倾向。 四、存在的问题分析 存在问题分析: 1.没有整体立意的意识,不从名花和塑料花的矛盾入手,而是对其中一种展开联想式思考。比如,名花枯萎了,所以它没有笑到最后,进而推论出只有笑到最后,才会笑得最甜。比如,塑料花是假花,所以,无论如何,假的总不如真的美丽。假固然是塑料花的特征,但不属于材料中所表述的塑料花的特质,而是属于写作者主观联想出来的特点。 2.材料到观点之间没有分析推理,主观给出一个结论,强行贴上某个观点。引述材料之后,不作分析,只是很主观地给出一个结论,比如,只有坚持,才能成功,只有坚持,生命才会绽放美丽等等,凭什么说材料中的塑料花具有坚持的品质呢? 3.无视材料,另起炉灶,主观认为自己写的是扣题的,实质相差十万八千里。还是有相当部分同学不明白材料的功用,另起炉灶,整篇文章找不到对材料的分析语。 4.说理的各层次之间没有明显逻辑关系,说理段相互处于游离状态。典型的是各段的分论点之间形成一种表面的排比,比如“只有认清自己才会更美”,“只有认清自己才会更成功”,“只有认清自己生命才会有意义”,乍一看都和材料有点联系,但实质上各分论点之间是相互游离的,有拼凑的痕迹。这里不是一味否定分论点排比的写作方式,只是使用这种形式时要思考分论点排列的逻辑关系,怎样构成合力来为自己的论证服务。 5.审题合理的基础上,不知如何论述,一个意思反复陈说,以例代议。表达能力或思考能力的欠缺导致语言注水的情况明显。这暴露了部分学生在素材积累和运用上的软肋。 6.套题,把曾经见到过的优秀作文简单套用过来,比如诚信、信仰、坚守等。任何一道作文题都有其个性,考场上千万不要被“似曾相识”的感觉蒙蔽,主观以为“就是一样的作文题”。当然,写作的构思允许触类旁通,某些平时写过的内容可以借鉴使用,前提是你要看清作文试题的个性所在,才能做出合理的变通。 附类型卷 1、生命平等与生命宽容(66分) 花园中的名花固然娇艳欲滴,但却不能持久;塑料花诚然稍逊姿色,但却经济耐久。两种花代表了两种生命形态,相去各异无法一概而论。 生命皆平等,皆有其价值。每一种形态都为造物者所赐,都是上帝的宠儿。文明也是如此。东方文明讲求平和安稳,相安无事,对器物要求经久耐用,对爱情要求天长地久;西方文明是活跃冒险的海洋精神,讲求演变进化与技术革新。双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安能有高低优劣之分?因而对于花园中花朵们的争论,各执一词的双方是不可相提并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