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南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南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南阳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级语文科试卷

温馨提示:

1.答题前请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如涂错扫描不通过,则没分。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化的重要功能是以文化人,其最深层的积淀和影响是对人格的培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漫长发展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格,就是被历代中华儿女广泛接受并尊崇的君子人格。“君子”一词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流行,主要是贵族和执政者的代称。但孔子在构思和传布自己的儒家学说时,对君子的内涵进行改造,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如果说,孔子在构思和传扬儒家学说时,思考的轴心问题是探求如何立身处世,那么他苦苦追寻的结果,就是做人要做君子。

孔子塑造的君子人格,伴随《论语》的流传而走入人们的心灵。儒家学派的后继者如孟子、荀子等,对君子人格张扬申说。与儒家学派有颇多论争的墨家学派和法家学派,对君子人格也欣赏有加,如《墨子》中的“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韩非子》中的

“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等等,都是对君子人格的高度肯定。虽然道家学派在诸多思想观念上与儒家学派判然有别,但在看待君子人格上,两者颇为一致。至于被誉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更是对君子人格赞不绝口,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张岱年等哲学家认为这是对君子形象的生动描绘。于是,君

子人格受到上至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及文人士大夫,下至社会底层百姓的广泛认同和追从。

从先秦至清末,有关君子和君子文化的描述数不胜数,而且在传统戏剧、民间说唱、民俗礼仪及家教家训中俯拾即是。君子文化及君子形象还渗透和融入我们日常生活及器物之中,如中国人自古就有爱玉的传统,实源于“君子比德于玉”的观念。

君子概念历久弥新,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尽管当今社会发展迅速,观念多变,文化多样,但只要是中国人,都乐于被人看作君子,而决不愿意被人视为小人。君子人格在不同阶层的人群中都有相当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君子风范在今天仍被绝大多数中国人奉为做人的圭臬。“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成人之美”“近君子远小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这些至今活在人们口头的君子格言,已不同程度地成为中华儿女做人做事的人生信条。君子作为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是凸显中华文化“精气神”的典范人格模式,彰显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和独特的精神标识,是烛照中华儿女历经坎坷而跋涉向前的人格力量和心理支撑。

(摘编自钱念孙《君子: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

材料二:

如果说绅士、骑士、牛仔是西方文化人格的表征,那么中华文化人格则体现为“君子”。君子文化,无疑是联系中国人的血脉之根。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子式微,君子不再纯粹作为政治上的统治者,而以道德修养的践行者被儒家推崇,并被赋予新的人文内涵,一举成为济世的高标。由此,君子集智慧与美德于一身。君子形象成为文学家们最为迷恋的书写对象。从《诗经》起,中国文学塑造了一系列卓尔不群的君子形象,有岳飞、关羽等忠烈君子,有赵云等勇毅君子……当然,做君子不可能没有门槛。因此,君子文化对君子的外在和内在都有质的规定。就外在而言,君子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都有标配,如“毋侧听,毋噭应,毋淫视,毋怠荒”。对君子的内在要求则更为恢宏、深远。修身养性是低配,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终极目标。欲实现这样的高标,主要依凭才学,不仅需要“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而且还得富有文人雅趣。当君子内外兼修,自然就剔除了权势阶层的倨傲,增加了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从而成为一种美好的文化精神,流淌在中华大地上。

君子文化是中华文化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文化基因。完成了君子人格塑型,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审美内涵的“人”。对于普通人来说,虽不能与君子同一,但具有君子意识或君子风范,便值得称道,做个君子,不但预示了人生方向,而且确立了最具终极意义的人生价值追求。君子既是中华文化的普世价值,又是中华文化人格的品牌标识。

弘扬君子人格的正能量,是传播中华优秀君子文化的必由之路。君子一度被矮化为“文弱书生”,这显然是对君子的误解。君子不等于文弱,君子文化不等于腐儒文化,不等于没有血性和勇武。当下,君子文化的式微,缘于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大行其道,以及现代性焦虑和人文精神信仰的断裂。事实上,当下是弘扬君子文化的最好时代,因为大众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摘编自张国龙、凌丽君《中华民族的精魂:君子人格和君子文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子人格是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千年漫长发展进程中不断塑造和培

育的被历代中国人广泛接受并尊崇的正面的人格范式。

B.“君子”一词在西周时期主要指贵族和执政者,后经孔子对其进行内涵改造,便被赋予了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

C.《周易》对君子形象的生动描绘使得君子人格受到历代政治家、思想家、文人士大夫及底层百姓的广泛认同和追从。

D.中国人爱玉的传统实源于“君子比德于玉”的观念。这说明君子文化及君子形象已渗透和融入到日常生活及器物之中。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一项是()(3分)

A.西方文化人格体现为绅士、骑士、牛仔,中华文化人格体现为“君子”,后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且明显优于前者。

B.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子式微,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君子”被赋予了新的人文内涵,不再纯粹作为政治上的统治者。

C.君子只有内外兼修,才能剔除权势阶层的倨傲,增加温良恭俭让等

人文内涵,成为中华文化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文化基因。

D.君子以道德修养的践行者被推崇,却缺失了血性和勇武。因而我们传承君子文化时,也应正视其中的瑕疵。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材料二中“君子文化对君子的内在有质的规定”的一项是()(3分)

A.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B.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C.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

D.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述了君子文化,但各有侧重,请简要概括。(4分)

5.“当下是弘扬君子文化的最好时代”,时代青年当仁不让,请结合材料二谈谈我们该如何去做?(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地洞

卡夫卡

我造好了一个地洞,似乎还蛮不错。离洞口千把步远的地方,有一处,上面覆盖着一层可移动的苔蘚,那才是通往洞内的真正入口处。在盖着苔藓的那个幽暗的地方,正是我的致命之所在。我经常梦见野兽用鼻子在地洞口贪婪地来回嗅个不停,也许有人会认为,我可以把洞口

堵死,上面覆以一层薄薄的硬土,下面填上松软的浮土,这样我就用不着费多大气力,每次进出,只要挖一次洞口就行了。但那是不可能的事。为了防备万一,我必须具备随时一跃而出的可能性,为了谨慎行事,我必须做好随时能够冲出去的准备。

我安安稳稳地住在我的地洞的最里层,与此同时,敌人可能从某个地方慢慢地、悄悄地往里钻穿洞壁,向我逼近。我在自己的地洞,自有谙熟所有途径和方向的长处,盗贼会很容易地成为我的牺牲品和美餐。但我正在变老,有许多同类比我更强,而且我的敌人多得不可胜数。而且威胁我的不仅有外面的敌人,地底下也有这样的敌人。

我的地洞除了大道以外,还有几条很狭窄的、但相当安全的小道。它们使我与外界保持联系,向我提供自由呼吸的空气。这些路本来是鼹鼠筑成的,我因势利导,把它们引进了我的地洞里,我通过这些途径可以嗅得很远,使我得到保护。也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经由这些途径来到我跟前,成了我的食物。

我的地洞的最大优点是宁静。我可以在我的通道上蹑着脚走好几个钟头,有时听到个把小动物的声音,不一会儿这小动物也就在我的牙齿间安静下来了;或者泥土掉落的沙沙声,它告诉我什么地方需要修缮了;除此以外便是寂静。洞内通道上每隔一百米的地方,辟一个圆形的

小广场,在那里我舒舒服服地蜷曲着身子,一边休息,一边使自己暖和暖和。不知是由于过去的习惯,还是这座家屋确实存在着危险,唤起我的警觉,使我常常有规律地从酣睡中惊醒。缜密地考虑到极端危险的情况,我还在洞穴的近中心处修建了一个中央广场。

我利用地洞来贮藏我的食物:凡是洞内抓获而目前还不需要的一切,和外面猎获的全部,我统统把它们堆放在这里。场地之大,半年的食物都放不满。于是我把东西一件一件铺了开来,在其间漫步,同时玩赏着它们,悦目于其量之多,醉心于其味之杂。地洞的复杂性确实也向我提供了采用多种防御办法的可能性。后来,我觉得将存粮稍加分散,利用某些小广场来分批贮藏,似乎更为周到些。于是我决定约每隔两个广场设一个预备储粮站,或者每隔三个设一正储粮站,每隔一个设一副储粮站,如此等等。再则,为了迷惑敌人,我划出几条道路不堆贮藏品。

不久,我跑离洞口,在洞口寻找一个合适的藏身之所,来守望着我的家门,这一回,我在外面一连几天几夜。在守护期间,我没有看见任何人在靠近入口的地方搜寻过,这对己对敌都是一种幸运,因为要不然,我会为了我的地洞不顾一切地朝他的喉咙扑过去。诚然,也出现过一些兽类,我不敢接近它们,只要远远预感到它们在,我便立即警觉,拔腿就跑。

有时甚至产生这样幼稚的想法:压根儿就不回地洞,而就在这里的洞口附近住下,专门观察洞口以打发日子。假如我有某个值得信赖的人,可以把观察哨的任务交给他,那我就可以放心地下地洞去了。但是从地洞的内部完全信赖一个外面的什么人,我以为这是不可能的。我找不到可以信赖的人,只能孑然一身。

后来,我又重新回到了我的洞穴。我和地洞这样相依为命,不管我遇到多大恐惧,我都能泰然自若地留在这里,无须设法说服自己,打消

一切顾虑,把入口打开。我只要清闲地等着就完全够了。因为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把我们永远分开。

(节选自《卡夫卡荒诞小说》,有删改)

文本二:

20世纪后半期,空间在人文社会科学各个领域成为关注的焦点与核心的概念。文学叙事的空间维度日益受到叙事学界的关注,空间叙事研究得到迅速发展。自古希腊时期,西方对空间的研究已涉及“虚空”“处所”和“广延”这三个概念。文学叙事中的空间主要可以分为物质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三大类。物质空间是以物质形态呈现的空间,这个空间包括物体,也包括作为物质存在的人本身。心理空间是一个内部的、主观的空间,是人的知觉、情感和意识对外部世界染色、过滤、变形、编辑后所建构的空间,也是人的内心对外部世界的投射。社会空间是人际空间,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建构与结构化。

(节选自方英《论小说中的空间叙事——以<地洞>为例》)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开头“我造好了一个地洞,似乎还蛮不错”一句,表明地洞已经做好,是“我”完美的栖居场所、无需加工。

B.小说提到“我”想象对敌人攻击的场面,虽然“我”的动作残忍,但足以体现“我”捍卫地洞的决心。

C.小说没有清楚地交代故事的发展脉络,而是淡化了故事情节,这样的处理可能会带来情节发展的不确定性。

D.小说运用了拟人化的艺术手法,将小动物拟化为具象的人,并以第一人称“我”的自叙自白,增强了可读性。

7.下列与文本一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本文的“洞内世界”“洞外世界”和《变形记》中的“虫的世界”“人的世界" 一样,都属于叙事空间。

B.有形的“地洞”和“我”内心无形的“地洞”,与《装在套子里的人》中有形和无形的“套子”有异曲同工之处。

C.整篇小说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一文相似,超越了人类生活的表象,传达出人类对“安宁”生活的追求。

D.地洞象征每个人都可能在劫难逃的某个“困境”,地洞的象征义跟钱钟书《围城》里“围城”的象征义相同。

8.请概括并分析文本一中“我”对己、对人的心态。(4分)

9.被称为“现代主义之父”的卡夫卡善于在叙事上下功夫,请结合文本二,分析空间叙事在文本一中的体现。(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材料二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宇仲尼。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陬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日:“孔丘,圣人之后。吾闻圣人之后,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釐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

孔子年三十五,季平子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孔子年四十二,鲁昭公卒于干侯,定公立。定公立五年,夏,季平子卒,桓子嗣立。桓子嬖臣曰仲梁怀,与阳虎有隙。阳虎欲逐怀公山不狃止之其秋怀益骄阳虎执怀桓子怒阳虎因囚桓子与盟而释之阳虎由

此益轻季氏。季氏亦僭于公室,陪臣执国政,是以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鲁哀公问政,对曰:“政在选臣。”季康子问政,曰:“举直错(注)诸枉,则枉者直。”康子患盗,孔子日:“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因史记作《春秋》,约其文辞而指博。

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已丑卒。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家,而诸儒亦讲礼于孔子冢。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注释]错,同“措”。

10.下列对材料二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阳虎欲逐怀/公山不狃止之/其秋怀益/骄阳虎/执怀/桓子怒阳虎/因囚桓子/与盟而释之/

B.阳虎欲逐怀/公山不狃止之/其秋/怀益骄/阳虎执怀/桓子怒/阳虎因囚桓子/与盟而释之/

C.阳虎欲逐怀/公山不狃止之/其秋怀益/骄阳虎/执怀/桓子怒/阳虎因囚桓子/与盟而释之/

D.阳虎欲逐怀/公山不狃止之/其秋/怀益骄/阳虎执怀/桓子怒阳虎/因囚桓子/与盟而释之/

11.下列对两则材料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克已复礼为仁”与“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老子>四章》)中的两个“复”字意思相同。

B.“请事斯语矣” 与“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中的两个“事”意思不同。

C.《春秋》本来是周王朝和当时各个诸侯国历史的通称,后来特指孔子编写的关于鲁国的编年史。孔子修订《春秋》, 行文中增减一字,都有微言大义,后称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为“春秋笔法”。

D.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用羊、豕做祭品,叫“少牢”。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12.下列对两则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孔子尊崇礼仪。儿童时代,他就经常演习一些礼仪动作;母亲去世,他在得知父亲的墓址后,才将母亲灵柩与之合葬。

B.孔子秉持正道。季桓子执政鲁国时,阳虎藐视君主;季桓子僭越礼法,以致从大夫以下都不守正道,孔子因此而辞官。

C.孔子传承文化。他隐退时整理《诗》《书》《礼》《乐》,教授弟子;力排众议,根据史官的记载资料删定《春秋》。

D.孔子指出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认为《诗经》,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

13.翻译划线句子。(8分)

(1)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4分)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4分) 14.在治国理政方面孔子有怎样的见解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3分)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八月十二日得替后移居霅溪馆因题长句四韵①

杜牧

万家相庆喜秋成,处处楼台歌板声。

千岁鹤归②犹有恨,一年人住岂无情。

夜凉溪馆留僧话,风定苏潭③看月生。

景物登临闲始见,愿为闲客此闲行。

[注]①大中四年七月,杜牧任湖州刺史,大中五年八月将离任赴京,新任刺史到任交接时,诗人由官署暂移居乌程县霅(zhà)溪馆驿。

②《搜神记》载:辽东人丁令威学道于灵虚山,千年后化鹤归乡。③苏潭,湖州乌程县有苏公潭。

15.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百姓以“歌板之声”庆贺秋收,其中“万家”“处处”二语充分呈现了喜庆的宏大场面。

B.颔联抒写诗人的不舍之意,虽然他只担任了一年的刺史,却对当地的一草一木都有了感情,“岂无情”三字,采用反问方式,情感深沉。

C.颈联写溪馆内与僧人夜话,苏潭上明月升起,“夜凉”“风定”可以看出诗人平静的内心下面有着一丝落寞。

D.尾联不避重复,连用三个“闲”字,写诗人卸任湖州刺史时的心理,表现他对闲适生活的期待。

16.朱三锡《东岩草堂评订唐诗鼓吹》评此诗说:“惟贤刺史胸中眼中乃能有此境界”,结合全诗谈谈刺史之“贤”是如何体现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 ,” 这两句最能体现孔子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2)小刚在学习历史时,发现人们很少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于是摘抄了杜牧《阿房宫赋》中的“ ,”来警醒自己。

(3)在古代诗词中,作者常借“菊”的意象来抒发不同的感情,如《声声慢(寻寻觅觅)》中的“ ” ,暗示词人的落寞惆怅,《饮酒(其五)》中的“ ”, 却表现了诗人的怡然自得。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最近一段时间,淄博烧烤爆红网络。“小串+小饼+大葱”三位一体的“灵魂吃法”,令众多网友①,也将淄博持续推上热搜。

烧烤到处有,淄博为什么这么火?有人说,“一桌一炉一卷饼”是灵魂;

有人说,“沉浸式”的吃法太上头;有人说,小炉子代表温度、小饼代表包容、大葱代表豪爽……“唯有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在很多城市还在为解决占道经营不懈“努力”的时候,淄博人却上下一心,用实际行动展现了为民情怀。

淄博烧烤“火”的根深在人民,淄博人民深知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为②砸了招牌,所有食材讲究的就是真实;淄博烧烤“火”的茎繁在部门协作,如果说这个城市是星河,那每个部门齐心协力就是那点点星光;淄博烧烤“火”的叶茂在政府管理有方,淄博政府按照首先从食住行等多方面为游客提供保障,然后要求商家产品明码标价以规范市场价格,最后公开投诉热线来举全市人民之力向损害这个城市声誉的人一起说“不”的规划有序开展文旅管理工作,以规范、温暖的烟火气报答那些③来淄博赶“烤”的旅人。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题。

在班级论坛轰轰烈烈的讨论当中出现了两个这样的帖子:

帖子一:卫生委员冯小明吐槽张小刚不值日,当张小刚因卫生不合格老师问责时,张小刚说语文课上刚讲完老子的“无为”,叶子不扫也会

被风刮走的。

帖子二:班长说小犟同学不参加研学活动,因为怕耽误他学习,耽误他考985,括号给你注出来这个小犟同学是干什么的,他是班里最爱学习的同学,他的座右铭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参加一切课余活动,如此埋头苦干,成绩却一直不理想,所以班里同学给他起外号叫做小犟。

21.请同学们向先秦诸子借智慧,劝说这两名同学中的其中一位,给他写留言,劝说张小刚值日或者劝说小犟参加研学活动,至少用到两句先秦诸子名言,字数不少于100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宋代及以前,梅以白色居多,诗人咏梅多赞其素净并不与时世推移,而苏轼却更喜红梅。他在《红梅三首》(其一)中有言:“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与被盛赞的白梅不同,红梅不绝对地抗拒时俗,它因害怕不合时宜,为自己染上了跟桃花、杏花一样的颜色;但也不彻底跟随时俗,而是保留了属于自己的姿态。在融入百花与保持自我姿态之间,红梅很好地找到了平衡,这应该正是苏轼喜欢它的缘故。

红梅的立身处世之道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作为当代青年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南阳中学2023-2024学

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级语文科试卷

参考答案

1.C(C.因果关系不成立)

2.B(A.“且明显优于前者”于文无据,材料二只是提到中华文化人格与西方文化人格的不同,并没有将二者进行比较。C. “君子只有内外兼修,才能剔除权势阶层的倨傲”错,根据材料二第3段中的“当君子内外兼修,自然就剔除了权势阶层的倨傲,增加了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可知,选项把充分条件当作了必要条件。D.“却缺失了血性和勇武”错,由材料二第5段“君子文化不等于腐儒文化,不等于没有血性和勇武。” 可知君子文化亦有血性和勇武,且“因而”因果不成立。)

3.D(A说君子饮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适,是对君子生活的规定;B说强健有力如猛虎,手执缰绳如丝带一般轻松,是对君子动作力量的规定;C说思考眼睛是否看明白,思考耳朵是否听懂,待人是否温和,举止是否恭敬,是对君子言谈举止的规定;ABC三项都是对君子外在的要求;D意为“君子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不到处炫耀,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属内在品德的涵养。)

4.材料一主要谈君子人格的发展及历久弥新的影响力。

材料二主要谈君子文化对君子内外的规定及弘扬君子文化。(每点2分)

5.①君子文化是联系中国人的血脉之根,是中华文化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文化基因,所以当代青年应努力传承君子文化优良基因。②当代青

年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应努力塑造和培育自己的君子人格,内外兼修,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具有审美内涵的人。③当下君子文化式微,需要当代青年努力弘扬君子文化,确立最具终极意义的人生价

值追求,缓解现代性焦虑,树立人文精神信仰。(每点2分)

6.A(“地洞……无需加工”错误。文章的故事走向,后文的“我”一直在完善地洞。“完美”和“无需加工”都不符合故事后文的内容。)

7.D("象征义相同“错误。地洞确实象征着“困境“。但是这种困境是人

们异化之后的“恐惧”困境,它与《围城》中的困境不同。《围城》的困境是“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它体现的是人们面对很多人和事的矛盾困境。)

8.①对已是过度自我保护的心态。“我“建造地洞,又不断地完善地洞,还在洞口守护地洞都体现了“我”的自我保护心态非常强烈。②对他人是过度敌对敌视的心态。“我”想象了很多“敌人”,对待敌人也是很残忍;洞口也不敢设"观察哨",都体现“我”对外界的“敌视“心态。(每点2分) 9.①物质空间。文本一中建构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物质空间,即地洞。地洞里的暗道、广场、食物都体现了空间叙事中的物质空间;“我”这个动物也是物质空间的范畴。②心理空间。文本一通过“我”的心理空间来组织小说。小说一直在写“我”内心的恐惧,时时刻刻担忧地洞会被外界攻击。③社会空间。文本一体现了“敌对““异化”的人际空间,

除了敌人是对立关系外,连洞口放哨的人也不敢安排,以致“我”最后才孑然一身。(每点2分)

10.B(句子大意是:阳虎打算驱逐仲梁怀,公山不狃阻止了他。那年

秋季,仲梁怀越来越骄横,阳虎拘捕了仲梁怀。季桓子发怒,阳虎乘机囚禁了季桓子,和他订立盟约才释放了他。“其秋”是时间状语,其后断开,排除AC。“阳虎”是“因囚桓子”的主语,应在“阳虎”前断开,排除D。)

11.A(前一个解释为"恢复",后一个解释为“补救"。)

12.C(“力排众议"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因史记作《春秋》,约其文辞而指博”“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力排众议“无中生有。)

13.(1)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关键词:平地、覆、进)

(2)到他撰写《春秋》时,当写的就写,当删的就删,就连子夏等这些(擅长文学的)弟子也不能增删一个字词。(关键词:笔、削、赞)14.(1)治国理政关键在于选用正直贤能的大臣;(2)任用正直的人,摒弃邪曲的人,从而感化邪曲之人。(3)执政者要以身作则。

解析:找出孔子在治国理政方面观点或做法。“政在选臣”的意思是:治理国政最主要的是选择贤能的大臣。由此可概括为“治国理政关键在于选用正直贤能的大臣”。”举直错诸枉,则枉者直”的意思是:举用正直的人,摒弃邪曲的人,那么就使邪曲的人变成正直的人了。由此可概括为“任用正直的人,摒弃邪曲的人,从而感化邪曲之人”。”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的意思是:如果您(在上面)没有贪心,那么即使鼓励下面的人去偷盗,他们也不会行窃。这是强调执政者要以身作则。参考译文:

孔子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字仲尼。孔子孩童时做游戏,经常摆设各种礼器,学习模仿祭祀时的各种礼仪动作。孔子的母亲去世,他先将灵柩停放在五父之衢,是出于谨慎从事的考虑。陬邑人挽父的母亲告诉孔子父亲的墓址,这之后孔子才将母亲灵柩送往防山合葬。

孔子十七岁时,鲁国大夫孟楚子病危,告诫他的儿子懿子说:"孔丘是圣人的后代。我听说圣人的后代,一定有才德显达的人。如今孔子年少而好礼,难道他不是才德显达的人吗我如果死了,你一定要拜他为师。"等到孟楚子死后,孟懿子和鲁国人南宫敬叔便前往孔子处学习礼仪。

孔子三十五岁时,季平子得罪了鲁昭公,鲁昭公率领军队攻击季平子,季平子和孟氏、叔孙氏三家联合攻打鲁昭公,昭公的军队战败,鲁国大乱。孔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通过(高昭子)与齐景公交往。

孔子四十二岁时,鲁昭公死在干侯,鲁定公即位。鲁定公在位的第五年夏天,季平子去世,季桓子继位。季桓子的宠臣叫仲梁怀,和阳虎有矛盾。阳虎打算驱逐仲梁怀,公山不狃阻止了他。那年秋季,仲梁怀越来越骄横,阳虎拘捕了仲梁怀。季桓子发怒,阳虎乘机囚禁了季桓子,和他订立盟约才释放了他。阳虎从此越发看不起季氏。季氏自己也僧越礼法凌驾于公室之上,大夫的家臣执掌国政,因此鲁国从大夫以下全都僭越礼法,背离正道。所以孔子不做官了,退居整理《诗》书》礼》《乐》,弟子众多,从远方而来,都来接受孔子传授的学业。孔子离开鲁国一共十四年才返回鲁国。鲁哀公向孔子请教治理国政,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南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南阳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级语文科试卷 温馨提示: 1.答题前请在答题卡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如涂错扫描不通过,则没分。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化的重要功能是以文化人,其最深层的积淀和影响是对人格的培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漫长发展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格,就是被历代中华儿女广泛接受并尊崇的君子人格。“君子”一词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流行,主要是贵族和执政者的代称。但孔子在构思和传布自己的儒家学说时,对君子的内涵进行改造,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如果说,孔子在构思和传扬儒家学说时,思考的轴心问题是探求如何立身处世,那么他苦苦追寻的结果,就是做人要做君子。 孔子塑造的君子人格,伴随《论语》的流传而走入人们的心灵。儒家学派的后继者如孟子、荀子等,对君子人格张扬申说。与儒家学派有颇多论争的墨家学派和法家学派,对君子人格也欣赏有加,如《墨子》中的“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韩非子》中的

“君子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等等,都是对君子人格的高度肯定。虽然道家学派在诸多思想观念上与儒家学派判然有别,但在看待君子人格上,两者颇为一致。至于被誉为“群经之首”的《周易》更是对君子人格赞不绝口,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张岱年等哲学家认为这是对君子形象的生动描绘。于是,君 子人格受到上至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及文人士大夫,下至社会底层百姓的广泛认同和追从。 从先秦至清末,有关君子和君子文化的描述数不胜数,而且在传统戏剧、民间说唱、民俗礼仪及家教家训中俯拾即是。君子文化及君子形象还渗透和融入我们日常生活及器物之中,如中国人自古就有爱玉的传统,实源于“君子比德于玉”的观念。 君子概念历久弥新,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尽管当今社会发展迅速,观念多变,文化多样,但只要是中国人,都乐于被人看作君子,而决不愿意被人视为小人。君子人格在不同阶层的人群中都有相当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君子风范在今天仍被绝大多数中国人奉为做人的圭臬。“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成人之美”“近君子远小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等,这些至今活在人们口头的君子格言,已不同程度地成为中华儿女做人做事的人生信条。君子作为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是凸显中华文化“精气神”的典范人格模式,彰显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和独特的精神标识,是烛照中华儿女历经坎坷而跋涉向前的人格力量和心理支撑。 (摘编自钱念孙《君子: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14分) 1.(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大家都知中国人喜讲“中庸之道”,一般人以为中庸之道是指平易近人,不标新立异,不惊世骇俗,调和折衷,不走极端而言。然此等乃通俗义,非正确义,《中庸》上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无论何事都有两端,此两端,可以推到极处各成为一极端。在此两极端间之中间都叫做中,此一“中”可以有甚长之距离。所谓“中”,非折中之谓,乃指此两极端之全过程。如言真善美,是此一极端,不真不善不美是那一极端。但此真、善、美三分,只是西方人说法。照中国人讲,此世界便是一真,不是伪,真伪不能对立。若论美丑,此世界是浑沌中立,既非极美,也非极丑。 中国文化是人本位的,以人文主义为中心,看重了人的一面,则善、恶对立不能不辨。但纵是一大圣人,亦不能说他已达到了百分之百的善。纵是一大恶人,亦不能说他是百分之百的恶。人只在善、恶两极端之“中道”上,既不在此极端,亦不在彼极端。但必指出此两极端,始能显出此中道,始能在此中道上理论有根据、行为有目标,故说“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若非执其两端,则中道无可见。真实可用者乃此中道,非其两端。此乃中国人所讲“中庸之道”之正确意义。 在此等观念与意识之下,我认为中国文化尽可以借鉴西方文化,使中国文化更充实更光辉。并不如一般人想法,保守了中国固有之旧,即不能吸收西方现代之新。似乎大家总爱把一切事物作相反对立看,不肯把此等相反对立来作互通合一看。所以我们中国所讲“执两用中的中庸之道”,此刻实该大大地再阐明。这和我们当前所该采用的一切想法和做法实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人惟其有此中庸之道,亦可使各不同的宗教信仰也一样调和融通起来。佛教、回教、耶稣教来到中国,不仅和中国传统文化无冲突,在此诸大宗教之相互间都能和平共存,没有大冲突。你看中国社会上,这里一个天主堂,那里一个和尚庙:母亲信佛教,儿子信耶稣。这不是信仰不真,却是受了中国人相传那一套中庸之道之影响,大家可以说得通,不争执。 《中庸》上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那隐微处,在别人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考试试题卷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考试试题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_________,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率文化,叱咤风云,_________,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_________)。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物质价值甚于关心精神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或者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如果精神流于空虚,灵魂变得平庸,就绝无幸福可言。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他们守的是人类_________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_________的精神之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赴汤蹈火/指点江山/安居乐业/超世绝伦 B.赴汤蹈火/高谈阔论/安身立命/超世绝伦 C.冲锋陷阵/高谈阔论/安居乐业/超凡脱俗 D.冲锋陷阵/指点江山/安身立命/超凡脱俗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所以,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B.但是,在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之外,我们更需要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 C.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D.所以,在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之外,我们更需要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们关心物质价值甚于关心精神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检测试题卷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检测试题卷含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期以来,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特征存在着不同理解。一些观点认为,中华文明属于大陆文明,中华传统文化以内陆文明为底色,与海洋关系不大。这种观点的形成原因较为多样和复杂,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是一个重要来源。黑格尔就提出东西方拥有不同文明体系的观点: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是内陆文化,是僵化和停滞的;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是海洋文化,是进取和创新的,这种文化的差异造成了人类文明形态的差异。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不符合历史实际。 中华传统文化是开放包容的文化,是多元同构的文化,海洋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特质。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陆地和海洋的双重品格,海洋特质是其鲜明的文化特征之一。中国既有广袤的大陆,也有辽阔的海疆,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悠久的海洋文化,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文化的海洋特质孕育于远古时期,考古学家在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中就发现了海蚌壳、海鱼骨等遗存。 先秦两汉时期,人们对海洋的认识与利用逐渐丰富和拓展。秦始皇曾数次东巡,并派徐福率众东渡,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海上航行的明确记载。《庄子》《山海经》等大量早期古代经典文献中也都不乏对海洋的描述,特别是刳木为舟、煮海为盐等记载,都是时人利用海洋的真实写照。汉代则有了国人走向远海更为具体的文献记载,“海上丝绸之路”开始扬帆远航,贸易与交流东到日韩,南至东南亚各国。 六朝隋唐时期,对于海洋的探索与开发显著推进。三国时期,造船技术进一步提升,魏国曾在青、兖、幽、冀四州大造海船,当时东吴的造船业最为发达,船舶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分隔舱技术,即使个别船舱受损进水也不影响航行。据史料记载,孙权曾派遣船队进行了数次大规模海上远航,远至台湾、东南亚等地。唐代不仅陆上疆域广阔,对于海洋的控制和影响也实现了空前拓展。唐代的造船技术更加高超,船体设计、船帆制造以及轮桥起重技术等诸多领域都有新的发明。在与日本等国的海战中,唐朝船队多次取得胜利。唐代开始设置市舶司,专门管理对外交往和对外贸易,这是针对海洋经贸最早的官方常设机构。沿海港口城市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摸底检测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一、情景默写 1.按要求填空。 (1)五月渔郎相忆否?,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 (2)我报路长嗟日暮,。(李清照《渔家傲》) (3),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蒋捷《虞美人·听雨》) (4)荀子《劝学》中的“,”表明了他对“学”与“思”关系的思考。 二、选择题组 2.按要求选择。 (1)下列选项中,对联与所表达人物对象不相符的一项是() A.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杜甫 B.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诸葛亮C.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般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 D.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李清照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的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格非在《文学的邀约》一书中指出:“_______________。如果你在书场里听人说书,遇有疑惑不解之处,也许可以向说书人提问,_______________。……即便你和作者见了面,_______________。作者写作的理由,当然是要告诉我们一些什么,但他要说的话却是通过故事、人物所编织起来的语言中介而呈现的。_______________。叙事者在他的舞台上,用一层布幔将作者与读者隔开了。我们似乎一直看见作者的身影影影绰绰,但却不够真切。” ①我们只能发现叙事者,却看不见作者②对于读者而言,作者是一个缺席的存在 ③但绝大部分文学文本的读者却无此权利④作者对自己作品的解释,也不一定是标准答案 A.②④③①B.①③②④C.①④③②D.②③④①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文艺事业进入一个空前的繁荣时期,尤其是文学创作走上了“快车道”,大量作品竞相问世,百卉千葩让人()。新世纪文学带来海量阅读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文学创作的思考?纵观历史,有司马迁历时十余载成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有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方得“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的《红楼梦》;回眸当代,有鲁迅痛定思痛、以笔为枪完成“揭出病苦,引起疗救注意”的《呐喊》;有沈从文朴素自然、细腻入微展现“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边城》……(),。同时这些著者更是以一丝不苟与精益求精的精神,完美地诠释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创作品质。而如今文学的“大众化”“生活化”“社会化”虽催生了创作的繁荣,但在繁荣背后也存在()的现象。面对“走得快”还是“走得远”,文学创作该何去何从?我认为只有在追求创作多元化的同时,坚守“载道与言志”,才可迎来文学创作的“春风十里”。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应接不暇/呕心沥血/毋庸置疑/鱼目混珠 B.应接不暇/呕心沥血/毋庸置疑/泥沙俱下 C.美不胜收/殚精竭虑/不言而喻/鱼目混珠 D.美不胜收/殚精竭虑/不言而喻/泥沙俱下 2.在选文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著者以执着的信念和坚忍的意志精雕细琢而成的。 B.这些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无一不是著者经过执着的信念和坚忍的意志精雕细琢而成的。 C.这些无一不是著者以执着的信念和坚忍的意志精雕细琢而成的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 D.这些无一不是著者经过执着的信念和坚忍的意志精雕细琢而成的堪称经典的文学作品。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考试检测试题卷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考试检测试题卷及参考答案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ChatGPT是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研发的最新聊天机器人模型。现实生活中,各种应用软件里的机器人客服,以及苹果手机的Siri,国产智能音箱里的小度、小爱、天猫精灵等,广义上都是与ChatGPT类似的人工智能产品。它们能够通过理解人类语言与互动者进行对话,还能根据聊天上下文进行互动等。只不过,ChatGPT学习能力最强,“智慧”等级最高,能够回答人类提出的各种远超以往难度的复杂问题,这使其火爆全球。 ChatGPT在和全球网友的互动中,有着各种令人吃惊的成绩。参加了美国高校的入学资格考试(SA T),成绩为中等学生水平;用《坎特伯雷故事集》风格改写了90年代热门歌曲《BabyGotBck》;用《老友记》主角口吻创作了剧本对白;根据文字素材撰写文章;根据关键词输出一幅基本功扎实的画作;简要阐释了经济学理论;给出了消除经济不平等的六点计划……ChatGPT甚至能够按照预设的道德准则,从“人类反馈中强化学习”,以此识别恶意信息并拒绝给出有效回答。 就目前现实来看,在某种意义上,ChatGPT越来越像一个“真实的人”。理论上,只要算力足够强大,ChatGPT与人类的互动越多,它就将“成长”越快。虽然大型语言模型无法像人类一样思考,但基于模型算法得出的答案,在传播理论的助推下,越来越具有迷惑性,也越来越真实。这意味着ChatGPT能够形成具备一定逻辑的“思考”结果,而基于这一能力,已经有很多人开始通过ChatGPT取巧逃避本应需要人类大脑思考进行的工作。 让人工智能不断进化演变,最终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本是这一科研领域的终极目标。只要时间足够长,人工智能必然能够发展出科幻电影里所描绘的能力。但正如科幻电影里的人工智能总会超出人类控制一样,当前基于大数据学习和给定模型下的人工智能始终存在着近乎无解的“黑箱”弊端——人们无法理解算法背后的各种逻辑,以及在这些逻辑下运行的程序将会对人造成的影响。 故而,虽然ChatGPT的出现并不令人意外,但还是让人类社会有点措手不及。可以预见的是,“真实的人”群体只会在未来社会中越来越多地出现,充当各种各样的角色。也因此,每当有更为先进的人工智能产品面世,人们都会想要从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东莞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英语试题

2023-2024学年广东省东莞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英语试题 A New Campaign to Stress the Benefits of a Balanced Diet Look out for a new TV campaign, entitled “Eat Balanced”, which will highlight the continued benefits of eating meat and dairy (奶制的) products as part of a balanced diet. Introduction The campaign spearheaded by the Agriculture and Horticulture Development Board (AHDB) will appear on TV, social media and supermarket packaging and aims to highlight the nutritional benefits of enjoying red meat and dairy, while showing Britain’s world-class standards in food production and sustainability. Basis The campaign will be built on the following three key messages about meat and diary products: ●Meat and dai ry products contain vitamin B12, an essential nutrient not naturally present in vegan diet; ●Red meat and dairy products from Britain are produced to world-class standards; ●Red meat and dairy products from Britain are among the most sustainable in the wor ld. The Aim AHDB is conveying a message to consumers for a bright new year—enjoy the food you eat. AHDB’s Chief Communications and Market Development Officer Christine Watts says, “In Britain, we have so much to be proud of when it comes to the food we eat, how it’s produced and the entire journey from farm to fork. Our farmers operate farms in the excellent way, so our food meets the international criterion. This campaign is aimed to balance the negative commentary around farming, as well as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eating meat and dairy products as part of a balanced and healthy diet.” 1. What is the new campaign based on? A.British eating habits. B.Corporate advertising. C.Some supermarket regulations. D.Some important food information. 2. What message does Christine Watts convey? A.British food is up to standard. B.British food is short of supply. C.British farmers are fond of meat. D.British farmers are hard-working. 3. What section of a magazine is the text most probably taken from? A.Society and economy. B.Health and diet. C.Industry and production. D.Agriculture and farming.

高二10月语文试卷汇编:写作专题

写作专题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联考语文试题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在压力中生活,时刻忙碌着,很少去认真反思自己。而在小说的世界,看着不同的人物,我们能更好地定位自己,反思自己。如汪曾祺小说《徙》,作者向读者展现了小说主要人物——高鹏的人生起伏,他的人生经历也让我们获得了不少有益的人生借鉴。 这对我们的生活也颇具启示,请从中选择一个人生借鉴,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思考和体悟。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浙江省杭州市精诚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慎独则心安。——曾国藩 大道不孤,众行致远。——习近平 综合上述语句与文言阅读材料二相关内容,你有怎样的理解,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浙江省杭州市四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 23.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老子》中,几乎通篇充满了“不争”的理念。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天之道,不争而善胜”等。 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你怎样看待竞争这一问题?你有何想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 浙江省江山市江山中学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0月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周作人曾说:“人生,有必要的忙,也要有必要的闲。只争朝夕的忙,是为了夕阳看花的闲。”对于生活,忙而有价,用而有趣,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忙出意义,闲出情义,才能体现人生真正的价值。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南阳中学高一10月月考生物试题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南阳中学高一10月月考生物试题 1.袁隆平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分”,水稻细胞中含有丰 富的多糖,这些多糖是() A.淀粉和糖原B.糖原和纤维素 C.淀粉和纤维素D.蔗糖和乳糖 2.很多面膜广告中称其产品富含胶原蛋白,有利于美容养颜。胶原蛋白是细胞外基质的主 要成分之一,其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比蛋清蛋白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胶原蛋白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B.皮肤表面涂抹的胶原蛋白可被直接吸收 C.胶原蛋白的氮元素主要存在于氨基中 D.胶原蛋白比蛋清蛋白的营养价值高 3.下列关于大肠杆菌和蓝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蓝细菌是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异养生物,而大肠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B.蓝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大多数种类的细菌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 C.二者细胞中都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但都有拟核,拟核中都有染色体 D.二者都属于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相比,细胞中都没有核膜,没有核糖体 4.小麦是我国北方的重要农作物,有关麦田中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小麦是由不同系统构成的一种植物 B.麦田中的所有植物和动物构成一个群落 C.麦田中生命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是化学元素 D.麦田土壤中的一个酵母菌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 5.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叶肉细胞的氮,可以主要用于合成() ①淀粉②蔗糖③脂肪④磷脂⑤蛋白质⑥核酸 A.①④⑥B.③④⑤C.④⑤⑥D.②⑤⑥ 6.如图所示为某多肽化合物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该多肽由3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 B.③⑤⑦的形成过程都要脱掉水分子 C.该多肽游离的羧基多于游离的氨基 D.该多肽彻底水解需消耗4个水分子 7.下图是对噬菌体、蓝细菌、变形虫和衣藻四种生物按不同分类依据分成的四组,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A.乙组中的生物细胞中都具有细胞壁 B.丁组中的生物细胞中都具有核膜 C.丙与丁的分类依据可以是有无染色体 D.甲与乙的分类依据可以是有无叶绿体 8.被誉为“富贵之花”的君子兰,喜欢半阴、通风的环境,具有发达的肉质根,需要选用疏 松肥沃的酸性有机质土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君子兰有发达的肉质根,因而不需要太多水分 B.施氮、磷、钾均衡的复合肥,要做到“薄肥多施”,避免烧苗 C.君子兰在5℃以下就开始休眠,停止生长,因为温度过低细胞代谢停止 D.夏天施肥首选腐熟好的有机肥,腐熟的主要目的是防止肥料腐熟过程发热伤根 9.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中,中国企业成为大赛最大饮料赞助商,各种功能性饮料可为运动 员补充水、能量、无机盐等营养。下列有关无机盐叙述正确的是() A.无机盐在细胞中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含量少,作用小 B.缺锌会导致儿童发育缓慢并影响大脑的发育,可见无机盐对于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 C.植物叶肉细胞缺Mg时,会影响所有色素的形成,从而患上黄叶病 D.医生用0.09%的NaCl溶液作为生理盐水,可见无机盐对维持细胞渗透压非常重要 10.中国科学院院士邹承鲁说“阐明生命现象的规律,必须建立在阐明生物大分子结构的基础 上”。下列有关细胞中的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广东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10月高二语文试卷汇编:名篇名句默写(含解析)

名篇名句默写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华侨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子》四章中指出,人们做事常常是在接近成功时候失败了,即“”,如果能做到“”,就不会失败。 (4)在《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写这四个做人的源头就像人的四肢一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东省佛山市狮山石门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词人梦里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情形,生动感人。 (2)李白《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方面反映了对权贵的蔑视,另一方面又是怀才不遇的愤慨之词。 (3)《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士"要抱负远大、刚强勇毅、责任重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东省湛江市二十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5小题,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一空1分,共10分)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南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南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 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一、单选题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我国发展具备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这表明改革开放() 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 ②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③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和人民作出的伟大历史贡献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我国邮政普遍服务均等化水平持续提升,快递网点基本实现乡镇全覆盖,建制村快递服务覆盖率超80%。年快递业务量过千亿件、年快递收入上万亿元,建成了世界上最为通达、最为普惠的邮政快递网络。邮政快递网络实现乡镇全覆盖有利于() ①补齐乡镇民生发展中的短板,实现社会保障均等化 ②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和美乡村 ③降低物流成本,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提供新动能 ④助力乡镇的供需互促,实现产销并进的良性互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在中美贸易摩擦之后,芯片瞬间就火了,从原本的资本市场毒药,变成了资本市场的宠儿。不仅原本搞区块链、互联网的企业纷纷转型做芯片,一些原本和芯片关系不大的公司也宣布进军芯片,整个行业呈现出“万众创芯”的乱象。“万众创芯”乱象() ①反映了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弊端 ②可能导致资源配置错位,造成资源浪费 ③有赖于政府运用行政手段来规范 ④表明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普遍增强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2023学年广东省韶关市广东北江实验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22-2023学年广东省韶关市广东北江实验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说,“儒,柔也”。一个“柔”字,切中要义,味道全出。宋词专家叶嘉莹先生在一档节目中就特地提到了中国文化的“弱德之美”。她由“儒”字的“柔”这一本义出发,加以阐释,把儒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性格多维度地彰显出来了。 “儒”字中含一个“需”字,“需”有“等待”之义。孔子就说过:“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孔子这里说的其实就是“需”的意思,它体现的显然是一种等待的姿态。 华裔英籍女作家韩素音,在描述一位华侨时说:“他是个中国人,有极好的耐心,能等待和忍耐。”这的确典型而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所特有的品性。韩素音在参观走访了中国内地之后,曾经感慨道:“我在这里重新发现了中国的弹性——它所固有的柔顺性,这使它不受外界危机的影响,同时也使它克服一次又一次动乱。”因此,我们虽说“儒者柔也”,但并不是说柔就是软弱无力,就是废弃一切作为。老子认为,“天下莫柔弱于水”,但是“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正是“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道理所在。俗话说“水滴石穿”,就是“以柔克刚”的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 其实,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之“柔”。柔是“水”最为突出的特性。在中国文化中,以水喻道是有其古老传统的。譬如,老子说:“上善若水”,他还说“弱者道之用”,此所谓“弱者”指的就是水的柔弱。他又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就是说,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从不争夺,水中因此蕴含着大道理。管子就认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我们知道,水是不定形的,它被放进怎样的容器中就成为什么样子的形状,但正是因为没有一种固定不变的形状,所以才能变成一切可能的形状,这正是“道”的品格。更为重要的是,它以隐喻和象征的方式,透露出中国文化的传统性格。以水来比喻道的高明之处在于,它的意义是双关的:一方面确立了存在论的基本意象,让人们能够由此及彼地去领会“道”的深刻内涵;另一方面又奠定了道德论的基本取向,借助于水的“至柔”的性格来凸显道德的品性。 应该说,中国传统文化所采取的等待姿态,与儒家固有的“柔”的性格之间,是有极深的渊源关系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同自然界、同他人打交道的方式。 在这里,不妨比较一下古典技术同现代技术文化性格和文化取向上的分野,我们从中可以更深切地体会出中国古代文化的柔性特点。这种文化取向塑造出来的古典技术,不具有征服自然界的进攻性和侵略性。例如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就是采取因势利导、巧夺天工的办法,而不是采取逆自然而行的办法,使大自然为人类造福。它可以涝排洪、旱蓄水,通过自然而然的方式来对水加以调节。 (选自何中华《通过水的意象体味儒之柔》,有删改) 材料二: 《易经》是中国最早的哲学著作之一,易者变也,易经主旨是万物皆变。水变化多端:水无定形,随境而适;水有三态,常温为水,低温结冰,高温化汽,云雨雾露霜雪雹皆水之

广东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10月语文试卷汇编:名篇名句默写(含答案)

名篇名句默写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2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分) (1)《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贤才,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描写在自家庭院能看到远处的村庄轻烟袅袅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作者摆脱官场生活、回归大自然后的喜悦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高》中写杜甫一生坎坷,晚年也很艰难,生活困苦,身体多病,所以只好戒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矣”的境地。 (6)荀子在《劝学》中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__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广东省中山市桂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5. 补写出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熊咆龙吟殷岩泉,。(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3),枉用相存。(曹操《短歌行》) (4)洞天石扉,。(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开荒南野际,,(陶渊明《归园田居》) (6),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7)杜甫《登高》中“,。”两句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抒发自己久客悲秋,孤苦多病的感情。 广东省佛山市狮山石门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毛泽东同志为同学写了一副春联,上联是“过乱世新年,何分贵贱”,请你从《沁园春长沙》中选出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_____”也是勾起诗人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_____”则是诗人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留下千古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秦观《鹊桥仙》

江苏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论语》通篇看起来都在讲修齐治平的义理,但并不会让人觉得艰深晦涩。相反,它能让人常读常新,随时翻开的时候也总会发现一些细节的微妙之处。究其原因,在于其文本的一种文学性特质。因为这种文学性,杨绛先生曾经在《我是怎样读〈论语)的?》一文中说:“‘四书’,最喜欢《论语》,因为最有趣。读《论语》,读的是一句一句话,看见的却是一个一个人。” 作为言行录,《论语》中对于孔子在不同情境中的神态和表情的描写虽然简约,却十分生动可感。《阳货》篇记录了这样一段对话。孔门弟子子游做了武城的邑宰,实施库序教化,学习礼乐的人很多,小城中弦歌不辍。孔子到了武城,对这个小地方化民成俗如此成功喜出望外,“莞尔而笑”说“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回答,以前听老师说过,君子学习了道,知了礼乐就会爱人;老百姓学习了道,知了礼乐就容易引导和管理。听到这段话,孔子马上正色道,子游的话是对的,刚才说的话不过是同他开玩笑罢了。这一段文字很有戏剧性,孔子从轻松诙谐到深沉肃穆,前后的转变,氛围感很强,反映出孔子的真实亲切,也体现了他对于治国安邦之事的在意和敬畏。 《论语》的文学性,还体现在大量比喻手法的运用。如《子罕》篇中出现了两句以自然景物作比的句子,一句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另一句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前者是对于时间和生命流逝的哲思咏叹,后者则是对外境磨砺下的风骨彰显和生命韧性、君子人格的歌颂。正如钟嵘所说,“因物喻志,比也”。儒家的修身目标和原则,本质上紧紧关联如何在生命里创造永恒的意义和价值,超越作为人的有限性,达成卓然和不朽。 总体而言,《论语》的文学性特征,是儒家文化心理结构的外化,对两千年来中国人的国民性格具有塑造之功。每一位认真阅读《论语》的读者,在掩卷之时,脑海中总会呈现出一个个具体的人物形象,也常能体会到一种难以言传的氛围感。这些情形,恰恰是因为《论语》真正体现了以“文”化人的力量。 (摘编自车凤《《论语〉中的以“文”化人》) 材料二: 读书其实从哪本书开始都可以。但是,要思。读书就是去思,读书是学习,思考。“学而不思则罔。”《论语》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孔子不是告诉你必须如何如何,孔子的语气永远是:我是这么做的,这么想的,你看着办吧。《论语》不辩论,不结论,不指示,不居高临下“比你较为神圣”地“启蒙”。《论语》是讨论、陈述,是对思的启发,对经验的唤醒。读《论语》要思,要体会。真理在思的过程中敝开,就像在黑暗的洞穴里拢矿,忽然,痛出一颗宝石。 正是那种课卓低调的语感,经验之思,之谈,令《论语》成为一部伟大的指示,千百年颇扑不破,故之四海而皆准。我们这个时代有一种世俗化的后现代氛围,解构,调视,怀疑一切,怎么都行,玩世不恭,“新就是好”,蔑视传统、经验已经成为常识。《论语》失位已经若干世纪,它本来是汉语的最高之书,现在随便就可以调倪、否定。孔老二、丧家犬,从一个数授的嘴里说出来,碹坤都不会打一下: 《论语》在中单文明中,曾经有着崇高地位:“世衰道微,那说暴行有作……孔子成《春长》而乱臣贼子惧。”“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种崇高地位也令《论语》成为令人宣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南阳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南阳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第一次 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南阳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语文10月第一次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现代文阅读(共24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责。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土,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以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人们的往来也必然疏少,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 高二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1)文学与“世界”构成怎样的关系,文学为什么而作,为什么人书写,关涉文学本质论。 (2)中国古代文论有从“世界”角度来理解文学本质的传统,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感物说”,认为文学源于创作主体对生活的感受,这一观点影响深远。苏轼基本上遵循传统诗学中心物交感、主客合一的理论观点,认为诗文是创作主体在感受外在世界的基础上内在精神境界的艺术呈现。他在《南行前集叙》中云:“山川之秀美,风俗之朴陋,贤人君子之遗迹,与凡耳目之所接者,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正是山川风物、贤人胜迹等自然与社会事物激发了作家的创作欲望;在《辨杜子美杜鹃诗》中提出作诗应是“类有所感,托物以发”;在《题渊明〈饮酒〉诗后》中阐述了“境与意会”的妙处。 (3)无论因物触兴、有感而发,还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都是创作主体通过诗文折射宇宙、自然之生命精神的基本途径与手段。苏轼强调文学创作是主体情感体验和内在情结的自然流露,但在根本上也离不开对客观世界的感发,这样才能达到主客互融、天人合一。 (4)眼下,有些创作者忽视中国的现实土壤和传统文脉,简单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在此背景下,苏轼的观念对我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纷繁复杂的文学现象中辨清文学的本质,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5)基于对文学与“世界”关系的清晰准确的认知,苏轼提出了“有为而作”的命题,可谓言之有据、内涵深刻。他在《题柳子厚诗》中认为“诗须要有为而作”。《答虔倅俞括》云:“今观所示议论,自东汉以下十篇,皆欲酌古以驭今,有意于济世之实用。”在《王定国诗集叙》中评赞王定国的诗“清平丰融,蔼然有治世之音”。“有为而作”就是强调诗文要具有道德评价与教化的功能,从而有益于国家、社会与民众。 (6)在当下,文学的本质要求是要对社会、时代和人民“有为”。新时代的文学需秉持“有为而作”的理念,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来观照世界,从人民的实践和多彩的时代中汲取营养,反映人民改革创新的火热实践与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为时代和人民放歌。 (7)文学创作是文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创作者对社会生活进行审美加工从而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要经历创作动因、艺术构思与语言呈现等复杂过程。“无意为文”是古代诗学中另一个影响深远的命题,苏轼极力倡导,体现出他对文学创作重要规律的深刻认识与体悟。 (8)苏轼认为诗文创作“非能为之为工,乃不能不为之为工”,应“有所不能自已而作”,不可勉强刻意为文,只有如此才能达到创作妙境。《子思论》有云:“昔者夫子之文章,非有意于为文,是以未尝立论也。所可得而言者,唯其归于至当,斯以为圣人而已矣。”也就说,孔子为文并非刻意而作,但他所说的都恰到好处。苏轼在《答谢民师书》中认为,诗文创作应“如行云流水”“文理自然,姿态横生”,这样就能达到心、手、器高度统一,以致“无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