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硫氰酸红霉素介绍

硫氰酸红霉素介绍

硫氰酸红霉素介绍
硫氰酸红霉素介绍

硫氰酸红霉素介绍

红霉素是一种抗生素,是不能随便使用的,这一点想必很多朋友都比较了解,大家知道抗生素的种类有很多,究竟哪一种是适合自己疾病的却很难琢磨清楚,所以建议大家一定要多加了解,多对药物做一些了解,这样才能在使用药物的时候做到有针对性使用,帮助治愈疾病。

硫氰酸红霉素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红霉素的硫氰酸盐。本品为兽药,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和支原体的感染;更多的作为初始原料用于合成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适用症:主要用于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严重感染,如肺炎、败血症、子宫内膜炎、乳腺炎等;对霉形体所引起的家禽慢性呼吸道病、猪霉形体肺炎也有较好疗效,还用于狗、猫诺卡菌病的治疗;亦可防治青、草、链、鳙等鱼苗和鱼种的白头白嘴病,草鱼、青鱼细菌性烂鳃病,鲢、鳙鱼的白皮病及罗非鱼的链球菌病等。

用法与用量: A. 混饮:每升水,禽100毫克(以活性药物计),连用3—5天。 B. 内服:一次量,每公斤体重,仔猪、羔羊、犊牛、马驹2.2毫克,每日3—4次,狗、猫2-10毫克,每日2—3次。鱼、虾、贝类50毫克,每日1次,连续5—7天。

C. 静脉注射(乳糖酸盐):一次量,每公斤体重,家禽20毫克,猪1—3毫克,羊、牛、马l一2毫克,狗、猫1—5毫克,每日2次。

D. 肌内注射(硫氰酸盐):一次量,每公斤体重,禽20-30毫克,猪、羊、马、牛2毫克,狗、猫1-5毫克,每日2次。

E. 鱼池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体0.05-0.07克。

以上就是对于红霉素相关知识的介绍,希望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这种药物,在使用的时候能够起到一些作用。但是最后提醒大家红霉素这种药物是不能随便使用的,如有相关的病情,大家一定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听从专业医师的指导意见。

硫氰酸红霉素介绍

硫氰酸红霉素介绍 红霉素是一种抗生素,是不能随便使用的,这一点想必很多朋友都比较了解,大家知道抗生素的种类有很多,究竟哪一种是适合自己疾病的却很难琢磨清楚,所以建议大家一定要多加了解,多对药物做一些了解,这样才能在使用药物的时候做到有针对性使用,帮助治愈疾病。 硫氰酸红霉素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红霉素的硫氰酸盐。本品为兽药,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和支原体的感染;更多的作为初始原料用于合成红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适用症:主要用于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严重感染,如肺炎、败血症、子宫内膜炎、乳腺炎等;对霉形体所引起的家禽慢性呼吸道病、猪霉形体肺炎也有较好疗效,还用于狗、猫诺卡菌病的治疗;亦可防治青、草、链、鳙等鱼苗和鱼种的白头白嘴病,草鱼、青鱼细菌性烂鳃病,鲢、鳙鱼的白皮病及罗非鱼的链球菌病等。

用法与用量: A. 混饮:每升水,禽100毫克(以活性药物计),连用3—5天。 B. 内服:一次量,每公斤体重,仔猪、羔羊、犊牛、马驹2.2毫克,每日3—4次,狗、猫2-10毫克,每日2—3次。鱼、虾、贝类50毫克,每日1次,连续5—7天。 C. 静脉注射(乳糖酸盐):一次量,每公斤体重,家禽20毫克,猪1—3毫克,羊、牛、马l一2毫克,狗、猫1—5毫克,每日2次。 D. 肌内注射(硫氰酸盐):一次量,每公斤体重,禽20-30毫克,猪、羊、马、牛2毫克,狗、猫1-5毫克,每日2次。 E. 鱼池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体0.05-0.07克。 以上就是对于红霉素相关知识的介绍,希望的介绍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这种药物,在使用的时候能够起到一些作用。但是最后提醒大家红霉素这种药物是不能随便使用的,如有相关的病情,大家一定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听从专业医师的指导意见。

红霉素软膏

一、红霉素软膏 1.概述: 通用名:红霉素软膏 英文名:ERYTHROMYCIN OINTMENT 拼音名:HONGMEISU RUANGAO 药品类别:皮肤科用药 分子式:C37H67NO13 分子量:733.94 适应症:用于脓疱疮等化脓性皮肤病及烧伤、溃疡面的感染。 性状:该品为白色或淡黄色或黄色软膏。 常见成份:主药为:红霉素,辅料为:液状石蜡、羊毛脂、凡士林。 贮藏:密闭,在阴凉干燥处保存。 包装:每支10克,铝塑管包装。 有效期:15年 2.病理毒理 红霉素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葡萄球菌属、各组链球菌和革兰阳性杆菌均具抗菌活性。奈瑟菌属、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鲍特氏菌等也可对该品敏感。该品对除脆弱拟杆菌和梭杆菌属以外的各种厌氧菌亦具抗菌活性;对军团菌属、胎儿弯曲菌、某些螺旋体、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属和衣原体属也有抑制作用。 该品系抑菌剂,但在高浓度时对某些细菌也具杀菌作用。该品可透过细菌细胞膜,在接近供位(“P” 位)处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成可逆性结合,阻断了转移核糖核酸(t-RNA)结合至“P”位上,同时也阻断了多肽链自受位(“A”位)至“P”位的位移,因而细菌蛋白质合成受抑制。红霉素仅对分裂活跃的细菌有效。 药代动力学:该品局部用药后很少吸收入血。 3.药物相互作用 与氯霉素及林可霉素有拮抗作用,因此应避免合用。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该品前应向医师或药师咨询。 4.用法用量 局部外用。取该品适量,涂于患处,每日2次。 5.临床应用 (1)用红霉素软膏治疗小儿皮肤糜烂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见到哺乳期小儿由于天热出汗、尿液浸湿以及体胖等原因,其领下、腋窝、腹股沟、阴囊下的皮肤常呈轻度、中度或重度糜烂。涂抹患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①临床资料 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皮皱糜烂患儿30例,轻者局部红肿,有少许渗液9例,中度红肿明显,有脓液,皮肤点状破溃18例,重者红肿,糜烂面广,脓液较多伴发热3例。溃例,重者红肿,糜烂面广,脓液较多伴发热例。 ②治疗与结果 治疗方法在患儿入睡前将患处用温水洗净凉干,用红霉素软膏一支,以消毒针头扎孔,将红霉素软膏挤于消毒棉签上,轻轻涂于患处,每日一次。结果9例轻度糜烂者经治疗次痊愈,18例中度糜烂者治疗3次痊愈,3

硫氰酸红霉素生产工艺规程

硫氰酸红霉素生产工艺规程 文件编号: 版本号: 起草:日期:年月日 审核:日期:年月日 日期:年月日 日期:年月日 批准:日期:年月日 生效日期:年月日

目录 1 产品概述 (4) 2 产品质量标准 (7) 3 发酵部分所用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规格、质量标准.................................................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工艺过程概述及生产工艺流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工艺过程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工艺流程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设备流程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主工艺过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孢子、孢子繁殖液制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 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2 冻干管的制备与保存................................................................................................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3 沙土孢子的制备与保存............................................................................................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4 斜面孢子的制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5孢子繁殖液的制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5.5关键工艺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5.6 异常情况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一级种子制备...............................................................................................................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1 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2 培养基配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3 灭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4 接种与培养................................................................................................................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5 关键工艺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6 异常情况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罗红霉素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罗红霉素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摘要】本文对近年来罗红霉素的临床应用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罗红霉素;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0 前言 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商品名:Rulide)又名罗力得,是新一代14元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是红霉素C9位结构改造衍生物,抗菌谱广,对常见的革兰阳性菌、部分革兰阴性菌、部分厌氧菌等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其体内抗菌活性比红霉素强1~4倍,具有血和组织中浓度高、半衰期长、蛋白结合率高、胃肠反应轻等特点。因此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呼吸道、儿科、泌尿道、皮肤和五官等感染,疗效显著。但其在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以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为主,偶见皮疹、皮肤瘙痒、头昏、头痛、肝功能异常、外周血细胞下降等。罗红霉素制剂在临床已使用多年,现将其主要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 药理作用 罗红霉素为半合成的14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谱与抗菌作用基本上与红霉素相仿,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较红霉素略差,对嗜肺军团菌的作用较红霉素强。对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溶脲脲原体的抗微生物作用与红霉素相仿或略强。 罗红霉素对P450酶系亲和力较低,故一般不会竞争P450酶系与卡马西平、抗酸剂、雷尼替丁等发生交叉作用。罗红霉素与茶碱类制剂配伍用,不影响茶碱的血药浓度。罗红霉素不能与麦角胺及其衍生物配伍用。罗红霉素口服吸收好、峰值浓度高、组织穿透力强、体内分布广、半衰期长,而副作用较轻微、易于耐受的口服抗菌药。 2 临床应用 2.1 治疗呼吸道感染 盛瑞媛等[1]报道,用罗红霉素(150mg,每天2次)治疗呼吸道感染患者(急性咽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支急性发作、支扩合并感染、哮喘合并感染、肺炎及菌血症)30例。结果痊愈13例,显效14例,好转2例,无效1例,有效率90%。 谷央丽[2]报道,近年来肺炎支原体及军团菌等特殊致病原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也不断增多。衣原体、支原体及军团菌居于细胞内,只有少数抗生素有效,大环内酯类为首选药物。

红霉素软膏的十种临床应用三项注意 此博文包含图片

红霉素软膏的十种临床应用,三项注意!此博文包含图片 红霉素软膏的十种临床应用,三项注意! 作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陈楚雄审核:中山大学孙 逸仙纪念医院伍俊妍 红霉素软膏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安全性高,是家庭的常备药。红霉素软膏系由红霉素和软膏基质加工制成的外用制剂,红霉素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葡萄球菌属、各组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衣原体、支原体均具抗菌活性,在临床上常用于各种皮肤及皮下组织局部感染的治疗。红霉素的软膏基质包括液状石蜡、羊毛脂、凡士林等,具有保湿作用,可加速伤口的修复速度,同时阻挡来自空气中的细菌和皮肤接触,从而降低感染的可能性。红霉素的抗感染作用,加上软膏基质的保湿滋润,使红霉素软膏在临床应用广泛,以下由逸仙药师进行介绍:1、鼻部感染:红霉素软膏具有抗菌作用, 因此可用于感染引起的急性鼻炎、鼻前庭炎、鼻窦炎;红霉素软膏还可以缓解鼻炎导致鼻粘膜干燥,用于预防鼻粘膜干燥引起的鼻出血。2、肛周脓肿:肛周脓肿局部伤口愈合不良,可以局部清洁卫生后应用红霉素膏等消炎,可减轻不适症状。3、包皮龟头炎:包皮龟头炎是指包皮内板与阴茎头 的炎症。在包皮过长或包茎时,包皮腔内分泌的一种类脂物质可积聚成包皮垢刺激包皮和阴茎头引起包皮龟头炎。在使

用红霉素软膏之前要把龟头洗干净,在治疗的期间应注意局部卫生。4、痤疮:红霉素对痤疮丙酸杆菌有抗菌作用,因 此外用对治疗感染性痤疮有作用,但长期应用易产生耐药性。 5、甲沟炎:是指(趾)甲周围软组织的化脓感染,是细菌通过甲旁皮肤的微创破损袭至皮下并生长繁殖引起。甲沟炎是细菌感染化脓性炎症,可以使用红霉素软膏外用治疗。 6、其 他皮肤感染性疾病:红霉素软膏可用于治疗和预防皮肤感染如皮肤脓肿、疖等,皮脂腺囊肿、荨麻疹合并感染等,用法一般是1日2-3次,薄涂于患处。7、轻微创伤或烫伤:如 身体轻微创伤、烧伤或烫伤,使用红霉素软膏可治疗或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一般用法是将患处清洗或消毒,之后将适量药膏涂于患处。8、口角炎:口角炎俗称烂嘴角,常 有细菌感染,可以涂抹少量红霉素软膏,同时服用维生素B2,可明显缩短病程。9、蚊虫叮咬:蚊虫叮咬的情况较严重时,应当及时清洗并消毒患处,取适量红霉素软膏涂抹,起到一定预防感染作用。10、倒刺:手倒刺是皮肤太干燥所致,使用红霉素软膏可起到保湿滋润作用。红霉素软膏价格便宜,见效快、在临床应用广泛,但应用需注意以下几点:1、如 眼部感染应选择红霉素眼膏,不得使用红霉素软膏,红霉素眼膏可以用于结膜炎、霰粒肿、沙眼、眼睑缘炎等眼部感染疾病。2、真菌感染无效:红霉素软膏对真菌感染引起的疾 病如头癣、甲癣、股癣和手足癣等不起作用,如合并细菌感

红霉素的不良反应相互作用

红霉素的不良反应相互作用 发表时间:2017-10-30T16:12:50.99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7月上第13期作者:孙志和张继锋[导读] 据报道竹桃霉素三乙酸酯可使茶碱消除率减少55%。 博兴县曹王中心卫生院山东/滨州 256500 红霉素是一种胃动素激动剂,与其他药物如:氨茶碱,卡马西平和地高辛等合用时,使这些药物代谢和消除率发生改变,血药浓度或高或低,从而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为避免之故建议与上述诸药物合用时,应适当调整剂量。 摘要:红霉素是临床上常用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结合病例,与氨茶碱,卡马西平、地高辛、华法令、口服避孕药、环孢素合用时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为避免之,应适当调整剂量。 关键词:红霉素不良反应相互作用 一、红霉素与氨茶碱 据报道竹桃霉素三乙酸酯可使茶碱消除率减少55%。红霉素也有此现象,两药合用时间在1周以上,茶碱消除率既可降低,如果两者长期合用就会引起氨茶碱中毒。其机制茶碱主要由肝代谢消除,红霉素为药物代谢酶抑制剂,可增加细胞色素P448失活的数量,抑制茶碱的代谢,增加茶碱的血浆浓度,导致茶碱毒性增加甚至引起中毒。 二、红霉素与卡马西平 据报道大环内脂抗生素竹桃霉素三乙酸酯导致17例癫痫患者卡马西平中毒和2 例因合用红霉素引起卡马西平中毒,两药合用后出现卡马西平中毒症状,如:共济失调、头晕、精神混乱,复视,平衡失调,恶心、呕吐和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症。其机制卡马西平由肝代谢消除,具有严格的浓度依赖性毒性反应红霉素能竞争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作用,影响肝脏微粒体酶系统的功能,从而影响卡马西平的消除造成蓄积中毒。 三、红霉素与华法令 红霉素与华法令之间有威胁生命的相互作用。报道指出:一患者死于肺部出血,其原因是红霉素与华法令两者之间异常的相互作用所致。该病人接受抗生素时,已采用华法令作为巩固治疗大约2年。另外3例使用华法令已改善凝血酶原低下的病人,接着使用了红霉素,二者发生相互作用,断定很可能涉及到红霉素抑制华法令的代谢作用,英国药局方也收藏了红霉素能增加华法令的作用。 四、红霉素与口服避孕药 口服避孕药合用红霉素而致避孕失败或致妊娠或突破性出血,其机制是因为避孕药为肠肝循环类药物,经肠道吸收后可在肝内代谢为共物。再分泌达肠道经细菌水解酶作用而释放出甾体激素。当肠道菌受红霉素药物抑制后,口服避孕药的吸收和利用受到障碍,血浓度下降,故影响其避孕效果另一种原因则因为红霉素是肝药酶诱导剂,口服避孕药由肝代谢消除,由于增加口服避孕药消除速率导致避孕失败。 五、红霉素与地高辛 在3名健康自愿者进行的两药合并应用试验中,证明自愿者体内大约40%的地高辛在肠道内被灭活,应用抗生素后,失活代谢产物下降,血清地高辛浓度升高,在2例心衰病人合并感染应用地高辛的同时合用红霉素(1-2g/d)5天后血清中地高辛治疗浓度增加43-75%。1例病人在合并应用地高辛(0.25mg/d)和红霉素(500mg/次,1天3次),4天后出现恶心呕吐并有心动过缓,从而提示两药并用可引起地高辛中毒。其机理(1)红霉素可改变肠道菌丛的种类和数量,从而抑制地高辛的还原代谢。(2)约10%患者的30%-40%地高辛作为代谢产物在尿中排泄,合并应用红霉素后上述代谢产物明显下降,而血清地高辛浓度上升2倍。 六、红霉素与环孢素 有报道红霉素合用环孢素2-5天后,环孢素全血浓度(Cs)升高。在同一病人两次观察到环孢素的Cs和血清肌酐升高均与合用红霉素有关。4例同时接受红霉素和环孢素治疗的病人具有非常高的环孢素血浓度和肾毒性。在给患有I型糖尿病的儿童用红霉素和环孢素治疗时发现相似的结果。在5例接受红霉素和环孢素治疗的肾移植病人的研究中,用RIA和HPLC法则定。环孢素及其17-代谢物(Met-17/Cs)的Cs都明显增加,代谢指数Cs(RIA/Cs(HPLC)和Cs+Met-17/Cs保持不变,提示相互作用机理是抑制胆汁排泄,而不是抑制P-450。在研究1例肾和胰腺移植病人的环孢素药动学时,发现同服期间环孢素的AUC和Cmax增加2倍,Tmax减少,认为这与增加环孢素吸收速率和程度有关,环孢素的消除未见明显改变。但也有报道指出,两药合用后在72h内环孢素血浓度较原水平上升5倍。此浓度增高原因系红霉素为药酶抑制剂,可通过抑制肝微粒体酶活性,减弱环孢素的代谢,使环孢素血药浓度升高产生诸如肾毒性、肝毒性等不良反应。 最近研究指出:红霉素是一种胃动素(MO—TILIN)激动剂,在人体和动物证明红霉素能诱导三相最大运动收缩活性并能与胃动素受体结合。但红霉素的胃肠道副作用与血浆胃动素无关。此外与红霉素相似的其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罗希红霉素与茶碱、卡马西平等合用时,不需调整剂量,并可与华法令、雷尼替丁和抗酸药一起使用,红霉素的不良药物相互作用提示,当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时,应考虑调整相应药物剂量。 参考文献 【1】杨宝峰等;主编药理学第6版【2】葛均波徐永健;主编内科学第8版【3】王开贞等;主编临床用药;第3版

红霉素在临床应用中问题分析

红霉素在临床应用中问题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红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军团菌肺炎和支原体肺炎可作为首选药,用于治疗中耳炎、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等,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但其不良反应在临床上也时有发生,现将临床应用中常见的问题加以分析。 【关键词】红霉素不良反应注意问题 红霉素属于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它的抗菌谱与青霉素近似,对革兰阳性菌如葡萄球菌、各组链球菌、白喉杆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除脆弱拟杆菌和梭杆菌以外的各种厌氧菌亦具有相当的抑制作用,对军团菌属、胎儿弯曲菌、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属、衣原体属、溶脲脲原体、梅毒密螺旋体等也有抑制作用。奈瑟菌属、百日咳杆菌、流感杆菌等也对本品敏感。预防风湿热活动,治疗炭疸、气性坏疸、放射菌病和梅素等。可作为青霉素G的代用品。 1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1~2g/d,分3~4次服;小儿30~50mg/(kg·d),分3~4次服。治疗军团菌病,2~4g/d,分4次服。静滴1~2g/d,分3~4次滴;小儿30~50mg/(kg·d),分3~4次滴注。临床上常用作

青霉素过敏的替代药物。对军团菌肺炎和支原体肺炎可作为首选药。眼膏剂用于沙眼、结膜炎及角膜炎。软膏剂用于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2红霉素的不良反映 口服后会发生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泻、口舌疼痛、食欲缺乏,偶见肠道菌丛改变、伪膜性肠炎等,其发生率与剂量大小有关。过敏反映发生率较低,均为0.5%.有速发型和迟发型两种,临床表现为药物热,荨麻疹,外用可引起接触性皮炎,过敏性肺炎。过敏性休克。本品对肝脏有一定毒性。长期用药或剂量过大,可损害肝脏,出现胆汁淤积和肝功能异常,停药后经保肝治疗可逐渐恢复。本品任何剂型的大剂量,均可引起耳毒性反应,可损害双侧听力,常见于剂量4g,/d或老年人、女性及肝肾功能不良者,多发生于用药后2d至3周,及时停药大多可恢复。偶可引起心律失常、口腔或阴道念珠菌感染。乳糖酸红霉素静脉给药可引起局部疼痛和血栓性静脉炎。 3红霉素静脉滴注应注意的问题 在应用红霉素静脉滴注时,它具有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胃液分泌增加,导致胃部不适。如按常规的速度治疗,药物在短时间进入体内,也会加重红霉素对胃肠的不良反应。红霉素在葡萄糖注射液中不稳定,抗菌活性减弱,乳糖酸红霉素加入5%葡萄注射液,(PH3.2~3.8),混合后注射液PH4.2~4.8,室温2小时后降效42~6%。红霉素静注液稳定性受溶液PH值影响极大,PH值低于4时,红霉素在静滴过程中迅速分解,温度升高,分解加速。临床上应采用PH4.2以上的葡萄糖注射液,且临用时配液并可加维生素C或氢化考地松注射液

大环内酯类红霉素

第五节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 第一代——红霉素; 第二代——克拉霉素、罗红霉素、阿奇霉素; 第三代——泰利霉素。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机制——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结合,竞争性阻断了肽链延伸过程中的肽基转移作用与(或)移位 作用——终止了蛋白质合成。 低浓度时为抑菌剂,高浓度时杀菌。 抗菌谱:G+球菌、G-球菌、部分G-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杆菌等)、非典型致病原(嗜肺军团 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和厌氧消化球菌。 对产β-内酰胺酶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也有一定抗菌活性。 第二代——增强G-杆菌以及厌氧菌、空肠弯曲菌、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分枝杆菌及弓形虫等的作用。还具有胃动素作用、免疫修饰作用、抗炎作用等。 第三代——泰利霉素——对一、二代大环内酯耐药菌尤其是肺炎链球菌具有较强作用。 第一代——红霉素——易被胃酸破坏,口服吸收少,故一般服用其肠衣片或酯化物。 第二、三代——对酸稳定性较高,口服吸收好。 (二)典型不良反应 1.最主要——胃肠反应——呕吐、腹胀、腹痛、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等,严重时患者难以耐受; 2.肝毒性——红霉素、依托红霉素。 3.心脏毒性——心电图异常、心律失常,甚至晕厥或猝死。 4.耳毒性——老年人、肾功能不全者或用药剂量过大时易发生以耳蜗神经损害的耳聋、耳鸣,前庭功 能亦可受损。 【原创口诀TANG】 红霉素类伤胃肠,心肝儿中毒耳受伤。 (三)禁忌证 1.对本类药过敏者。 2.部分心脏病(心律失常、心动过缓、缺血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患者。 (四)药物相互作用 1.与氯霉素或林可霉素合用,因竞争药物的结合位点,产生拮抗作用。 【原创口诀】30而立四环素,红绿林中50载! 2.红霉素、红霉素酯化物、克拉霉素可抑制肝药酶,与卡马西平、丙戊酸、芬太尼等合用,可增加上 述药的血浆浓度。 3.阿奇霉素可能增强抗凝血药的作用,合并使用时,应严密监测凝血酶原时间。

硫氰酸红霉素生产工艺规程

硫氰酸红霉素生产工艺规程 文件编号: 版本号: 起草: 日期: 年月日 审核: 日期: 年月日 日期: 年月日 日期: 年月日 批准: 日期: 年月日 生效日期: 年月日 目录 1 产品概 述 ..................................................................... ...................................................................4 2 产品质量标 准 ..................................................................... ............................................................7 3 发酵部分所用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规格、质量标 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工艺过程概述及生产工艺流程 图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工艺过程概 述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工艺流程

图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设备流程 图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主工艺过程 ................................5.1 孢子、孢子繁殖液制 备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 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2 冻干管的制备与保 存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3 沙土孢子的制备与保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4 斜面孢子的制 备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5孢子繁殖液的制 备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5.5关键工艺参 数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5.6 异常情况处 理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一级种子制

通用名红霉素说明书

通用名:红霉素肠溶片 英文名:Erythromycin Enteric-coated Tablets 汉语拼音:Honɡmeisu ChɑnɡronɡPiɑn 本品主要成份为:红霉素。 结构式:分子式:C37H67NO13 分子量: 【性状】本品为肠溶衣片或肠溶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 【药理毒理】本品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葡萄球菌属(耐甲氧西林菌株除外)、各组链球菌和革兰阳性杆菌均具抗菌活性。奈瑟菌属、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鲍特氏菌等也对本品敏感。本品对除脆弱拟杆菌和梭杆菌属以外的各种厌氧菌亦具抗菌作用。对军团菌属、胎儿弯曲菌、某些螺旋体、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属和衣原体属也有抑制作用。 本品可透过细菌细胞膜,在接近供位(“P”位)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基成可逆性结合,阻断转移核糖核酸(t-RNA)结合至“P”位上,同时也阻断多肽链自受位(“A”位)至“P”位的位移,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药代动力学】本品口服后在肠道中吸收。吸收后除脑脊液和脑组织外,广泛分布于各组织和体液中,尤以肝、胆汁和脾中的浓度为高,在肾、肺等组织中的浓度可高出血药浓度数倍,在胆汁中的浓度可达血药浓度的10~40倍以上。在皮下组织、痰及支气管分泌物中的浓度也较高,痰中浓度与血药浓度相仿;在胸、腹水及脓液等的浓度可达有效水平。有一定量(约为血药浓度的33%)进入前列腺及精囊中,但不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脑膜有炎症时脑脊液中浓度仅为血药浓度的10%左右。可进入胎血和排入母乳中,胎儿血药浓度为母体血药浓度的5%~20%,母乳中药物浓度可达血药浓度的50%以上。表观分布容积(Vd)为kg。蛋白结合率为70%~90%。红霉素在肝内代谢,主要在肝中浓缩和从胆汁排出,并进行肠肝循环,约2%~5%的口服量自肾小球滤过排出,无尿患者的血消除半衰期(t1/2)可延长。粪便中也含有一定量。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后极少被清除,故透析后无需加用。 【适应症】(1)本品可作为青霉素过敏患者治疗下列感染的替代用药: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所致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鼻窦炎;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猩红热、蜂窝织炎;白喉及白喉带菌者;气性坏疽、炭疽、破伤风;放线菌病;梅毒;李斯特菌病等。 (2)军团菌病。(3)肺炎支原体肺炎。(4)肺炎衣原体肺炎。(5)衣原体属、支原体属所致泌尿生殖系感染。(6)沙眼衣原体结膜炎。(7)淋病奈瑟菌感染。(8)厌氧菌所致口腔感染。(9)空肠弯曲菌肠炎。(10)百日咳。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一日1~2g,分3~4次服用。军团菌病患者,一日2~4g,分4次服用。小儿按体重一日30~50mg/kg,分3~4次服用。 【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有腹泻、恶心、呕吐、中上腹痛、口舌疼痛、胃纳减退等,其发生率与剂量大小有关。(2)肝毒性少见,患者可有乏力、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及肝功能异常,偶见黄疸等。(3)大剂量(≥4g/日)应用时,尤其肝、肾疾病患者或老年患者,可能引起听力减退,主要与血药浓度过高(>12mg/L)有关,停药后大多可恢复。(4)过敏反应表现为药物热、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发生率约%~1%。(5)其他,偶有心律失常,口腔或阴道念珠菌感染。 【禁忌】对本品及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1)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用本品治疗时,至少需持续10日,以防止急性风湿热的发生。(2)肾功能减退患者一般无需减少用量,但严重肾功能损害者本品的剂量应适当减少。(3)肝病患者本品的剂量应适当减少。(4)用药期间定期随访肝功能。(5)患者对一种红霉素制剂过敏或不能承受时,对其他红霉素制剂也可能过敏或不能承受。(6)因不同细菌对红霉素的敏感性存在一定差异,故应做药敏测定。(7)对诊断的干扰:本品可干扰Higerty法的荧光测定,使尿儿茶酚胺的测定值出现假性增高;血清碱性磷酸酶、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测定值均可能增高。

硫氰酸红霉素可溶性粉说明书

硫氰酸红霉素可溶性粉说明书 【兽药名称】 通用名称:硫氰酸红霉素可溶性粉 商品名称: 英文名称:Erythromycin Thiocyanate Soluble Powder 汉语拼音:Liuqingsuan Hongmeisu Kerongxingfen 【主要成分】红霉素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 【药理作用】药效学红霉素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本品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与青霉素相似,但其抗菌谱较青霉素广,敏感的革兰氏阳性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耐青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链球菌、炭疽杆菌、猪丹毒杆菌、李斯特菌、腐败梭菌、气肿疽梭菌等。敏感的革兰氏阴性菌有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布鲁氏菌、巴氏杆菌等。此外,对弯曲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及钩端螺旋体也有良好作用。硫氰酸红霉素在碱性溶液中的抗菌活性增强,当pH值从5.5上升到8.5时,抗菌活性逐渐增加。 药动学红霉素碱和硬脂酸盐内服均易被胃酸降解,红霉素盐的种类、剂型、胃肠道的酸度和胃中的食物均影响其生物利用度,只有肠溶制剂才能较好吸收。吸收后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和体液,但很少进入脑脊液。血浆蛋白结合率为73%~81%。红霉素小部分在肝代谢为无活性的N–甲基红霉素,主要以原形从胆汁排泄,只有2%~5%剂量以原形从尿排出。 【药物相互作用】(1)本品与其他大环内酯类、林可胺类因作用靶点相同,不宜同时使用。 (2)与β–内酰胺类合用表现为拮抗作用。 (3)有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的作用,与某些药物合用时可能抑制其代谢。 【作用与用途】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用于治疗鸡的革兰氏阳性菌和支原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如鸡的葡萄球菌病、链球菌病、慢性呼吸道病和传染性鼻炎。 【用法与用量】以本品计。混饮:每1L水,鸡2.5g,连用3~5日。 【不良反应】动物内服后常出现剂量依赖性胃肠道紊乱,如腹泻等。 【注意事项】(1)蛋鸡产蛋期禁用。 (2)本品忌与酸性物质配伍。 (3)本品与其他大环内酯类、林可胺类因作用靶点相同,不宜同时使用。 (4)与β–内酰胺类合用表现拮抗作用。 (5)有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的作用,与某些药物合用时可能抑制其代谢。 【休药期】鸡3日。 【规格】100g:5g(500万单位) 【包装】 【贮藏】密闭,在干燥处保存。

硫氰酸红霉素可溶性粉

硫氰酸红霉素可溶性粉生产工艺规程 1 产品概述 1.1 产品名称 通用名:硫氰酸红霉素可溶性粉 汉语拼音:Liuqingsuang Hongmeisu Kerongxingfen 1.2 剂型:粉剂 1.3 批准文号: 1.4 规格:100g:5g(500万单位) 1.5 包装:100g×100袋/箱 1.6 贮存:遮光,密闭保存 1.7 有效期:两年 2 处方和依据 年版一部硫氰酸红霉素可溶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本处方依据处方依据:2.2 性粉项下制订。生产工艺流程图3 1

4 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4.1 粉碎过筛,应进行粉碎。硫氰酸红霉素和葡萄糖不能通过五号筛如4.1.1 五分别粉碎,药粉应通过硫氰酸红霉素和葡萄糖4.1.2 操作人员按本岗位的操作规程将。号筛车间质量监督员对粉碎过筛岗位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即可生产。4.1.3 粉碎过筛后的药粉装入洁净容器中,容器外挂物料状态卡,注明名称、规格、批4.1.4 号、数量、日期、操作者和复核人。2 4.1.5 操作人员填写粉碎过筛批记录,并将记录随物料传入称量配料工序。 4.2 称量配料 4.2.1 硫氰酸红霉素和葡萄糖使用前应再次检查外观情况,确保质量合格。称量前操作人员应先核对原料的名称、批号、数量、生产单位等。确认无误后,进行称量配料。处方计算和称量过程必须由双人操作,一人称量、一人复核,并由质量监督员监督。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及时填写称量记录。 4.2.2 称好的物料置于清洁干燥的周转容器内,容器外应挂物料状态卡,注明物料名称、批号、数量、规格、日期、操作人和复核人。 4.3 混合 4.3.1混合前操作人员应先核对物料的名称、批号、数量等,确认无误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4.3.2 检查各准备工作无误后,将称量好的原料与辅料依次倒入V型混合机开始混合,混合30分钟。并保证混合机的装量不超过该机总量的2/3。 4.3.3 经过混合具有均一性的物料为一个批量,编为一个批号。 4.3.4 混合好的物料装入洁净的容器内,容器外应挂物料状态卡,写明物料品名、规格、批号、数量、日期﹑操作者和复核人,传入中间站。 4.3.5混合岗位班长填写请验单,交于中间产品化验员,中间产品化验员检验合格后,将检验报告书副本交于车间质量监控员。 4.3.6 操作人员填写混合批记录,并将中间产品检验报告书归入批生产记录中。

红霉素与哪些药物不能同服

红霉素与哪些药物不能同服 红霉素片为常用的抗生素,它抗菌谱较广,且价格低廉,临床上主要应用于耐药金葡菌所致的多种严重感染,如中耳炎、咽喉炎、疖痈、扁桃体炎、肺炎、败血病和骨髓炎及创伤性感染,以及梅毒和风湿热等,特别是对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和非典性肺炎等,红霉素类是首选药。不过,红霉素虽好,但应用大有讲究,用药过程中有许多注意事项和禁忌。 尤其是,红霉素与有些药物是不能同服的,否则不但降低药效,而且增大毒副作用。这一点,笔者在多年来的实践工作中深有体会,简单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红霉素属“抑菌剂”,忌与“杀菌剂”β-内酰胺类(如青霉素类、头孢先锋类)同服,否则红霉素会抑制细菌的活性(从“繁殖期”转成“休眠期”),从而影响杀菌剂的抗菌效果。也不宜与作用部位相近

的氯霉素或林可霉素同服,否则相互“拮抗”,降低双方的疗效,加重病情。 红霉素忌与酸性药(如维生素C、阿司匹林及巴比妥类等)及酸性食物(如果汁、酸牛奶和醋酸等)合并应用。因同服后在酸性条件下红霉素呈“解离型”,不易透过小肠壁而被吸收,导致药效下降;且在胃肠道中不稳定,易被破坏,排泄加快,从而大大降低药效。 红霉素忌与钙离子拮抗剂(地平类)、抗真菌药(康唑类)同服,因它们竞争同一种酶CYP3A,结果不但降低药效,而且加大毒副作用。 红霉素忌与平喘药氨茶碱同服,因同服后可抑制氨茶堿的正常代谢,导致氨茶碱血药浓度升高而中毒;必须合用时,应间隔2小时,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不宜与麦迪霉素类合用。二药同属大环内酯抗生素,作用部位雷同,合用并无“协同”或“相加”作用,反而易招致细菌的“耐药性”,加重病情。 忌与乳酶生(助消化药)和活性的微生态制剂(如整肠生)等同

硫氰酸红霉素的制备

硫氰酸红霉素的制备 汪敦佳 陈泳洲 邹光中 张传越 (湖北师范学院化学系,黄石,435002) 报道了红霉素与HA c 、N aSCN 反应制备硫氰酸红霉素的方法,同时讨论了其原料配比、溶液pH 值和反应时间对收率的影响,优化条件下,收率可达95%左右。 关键词:红霉素 硫氰酸红霉素 制备 红霉素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临床应用超过40年,是抗生素市场中重要品种,为了继续维 持和扩大它在抗感染治疗中的作用,近年来,红霉素类衍生物的开发和应用研究较为活跃[1,2]。其中硫氰酸红霉素是其衍生物之一,国外60~70年代曾报道过,由于它可以改善红霉素在水中的溶解度或减少苦味,改善药物动力学性质,降低毒副作用等,同时又具有红霉素的抗菌活性,因而得到应用,特别是在饲料添加剂中更为广泛。目前国内还 未见其报道,国外文献[3,4] 报道的制备方法是采用水溶性的乳酸红霉素与硫氰酸盐进行反应而得。本文则采用红霉素工业品与醋酸及硫氰酸钠反应,一步得到硫氰酸红霉素,该工艺步骤简单,成本低,产品质量好,可用于工业化生产。同时测定了产品的红外光谱及熔点,确证硫氰酸钠与红霉素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了硫氰酸红霉素。本制备方 法目前国内外均无报道。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红外光谱采用美国Nico let 公司IMP410型傅利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KBr 压片),熔点由XRC 1型显微熔点仪测定。 红霉素,工业品,黄石抗菌素厂;冰醋酸、硫氰酸钠等均为CP 。 1.2 制备方法 将红霉素20.0g (0.027m ol )投入反应瓶,同时加入300mL 无菌水,启动搅拌形成悬浮液,慢慢滴加20%冰醋酸11.4mL(0.038m ol),搅拌至红霉素悬浮液完全溶解为清亮溶液,抽滤。向滤液 收稿日期:199811 10;修改稿收到日期:1999 0927。 作者简介:汪敦佳 33岁,讲师,精细化工专业,从事精细有机合成科研工作,已发表论文20余篇。 THE SYNTHESIS OF DIETHYL P BROMOBENZYLACETAMIDOMALONATE Fan Jinda ,Ni Jiabao and Xian Meiming (Dep ar tment of Fine Chemical Engineering ,ECUST ,Shanghai ,200237) Abstract p Bro mobenzy l bro mide (Ⅰ)w as synthesized by brom ization of p brom otoluene,diethy l ac-etamidomalonate (Ⅱ)w as prepared from diethyl malo nate ,the yields w ere 45.3%and 60.6%respec-tiv ely ;thr oug h the co ndensation of Ⅰand Ⅱ,the vital interm ediate diethyl p bromo benzy-lacetam idom alonate w as obtained,the y ield w as 61.3%. Keywords :p brom obenzyl bro mide ;diethy l acetamidom alonate ;condensation ;diethyl p bro-mobenzy lacetamidom alonate 1999年11月 精 细 石 油 化 工 S PE CIALITY PE TROCHEM ICALS 第6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