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红霉素提取新工艺

红霉素提取新工艺

红霉素提取新工艺
红霉素提取新工艺

红霉素提取新工艺

1.前言

红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老品种,但由于衍生产品众多,应用范围还是较广,市场需求量较大。

红霉素提取工艺中常用到的工艺是板框过滤加溶媒萃取萃取的老工艺,此工艺一般十亿收率可以在75-80%之间,但由于生产中需要么消耗大量的硫酸锌和溶媒,菌渣处理困难,造成提取成本昂贵,污染较大,企业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竞争力日益下降。

针对传统工艺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整合了膜技术、连续离子交换技术以及EA技术,开发出了一套全新的红霉素生产工艺,可大大降低红霉素提取成本,减少废水排放、提高产品质量。

2.技术介绍

2.1原有工艺介绍

目前市场上比较常用的是用硫氰酸红霉素,其原有工艺如下:

工艺说明:发酵液放罐后,经碱化和絮凝处理后,用板框过滤,滤液再用复合溶媒萃取,溶媒相加入硫氰酸钠和冰醋酸,使硫氰酸红霉素结晶出来,晶体经过洗涤、烘干,既得硫氰酸红霉素。此工艺应用时间较久,工艺稳定,其主要缺点为:

a.需要大量絮凝剂

红霉素过滤时消耗的絮凝剂主要是硫酸锌,加量约为发酵液的4%,折合到每公斤产品成本约为25-30元,费用很高;并且硫酸锌作为重金属,过滤菌渣不容易处理。

b.萃取工艺成本较高

红霉素萃取工艺需要消耗大量的复合溶媒,据统计,目前生产一公斤硫氰酸红霉素需要消耗溶媒1升,价值约10元;溶媒需要大量的酸碱清洗再生,造成溶媒中残留红霉素的损耗,降低收率约3-5%。

c.离心机投资运行成本较高

萃取时需要大量的离心机进行离心分离,投资大,能耗高,并且由于是在溶媒环境中运行,非常危险。

2.三达公司红霉素提取新工艺

2

2.2工艺过程

基于红霉素原有提取工艺的缺点,三达公司立足自身资源,整合了膜技术、连续离交技术以及EA (有机溶媒萃取吸收)技术,开发出了一套全新的红霉素提取新技术,新工艺采用超滤膜、树脂以及纳滤膜技术来浓缩和纯化红霉素料液,替代了原有的板框+萃取来浓缩料液的工艺,可以明显的降低红霉素生产成本,再结合新工艺的后续纯化措施,可有效的提高红霉素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首先发酵液放罐后,用碱调节pH到8,加入0.03%甲醛溶液,进行超滤过滤,滤渣由于不加入任何絮凝剂,免除了重金属污染,可以作为肥料等,降低处理难度;膜超滤出来的滤液已经剔除了大分子颗粒及蛋白,再经过连续离子交换树脂脱色和进一步纯化后,用纳滤膜进行浓缩,当浓缩液效价达到20000u/ml,进后工艺处理,而纳滤透析液可以返回超滤工段作为超滤加水套用,可大大降低废水排放量,节约资源和污水处理成本;浓缩液加入一定量的碱或NaSCN,可以得到红霉素碱或者硫氰酸红霉素结晶,晶体过滤后,再用丙酮溶解,去除不溶物,在丙酮液中加入水使红霉素结晶出来,晶体烘干得到成品,而丙酮溶液用三达EA技术回收丙酮,剩余母液可以返回浓缩工序利用或返回到离交工序。

2.3 技术简介

2.3.1 红霉素发酵液膜过滤技系统

运用超滤膜过滤发酵液,不需要添加助滤剂,过滤成本极低,并可有效去除发酵液营养物质残留和剔除大分子蛋白,对料液适应性强,料液质量稳定,设备自动化成都高,人员操作方便,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工艺收率一般在96%以上。由于过滤时发酵液不需要加入硫酸锌,不用担心重金属污染,滤渣处理也比较容易。

三达公司作为工业分离行业的先行者,目前已经在发酵液分离领域成功应用了近500套发酵液过滤设备,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膜品种涵盖有机平板膜、陶瓷膜以及金属膜,目前在红霉素发酵液过滤领域我们推荐使用陶瓷膜系统。

2.3.2 连续离交系统

陶瓷膜可以去除料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及不溶物,但由于色素及一些小分子物质由于分子量小,并不能被去除,因此我们在超滤工艺后加上一道树脂工艺进行脱色和进一步除杂。我们所筛选的树脂脱色能力良好,再生容易,对红霉素不吸附,保证处理的效果和质量。三达公司推荐的连续离交技术是引进荷兰TLS公司SEPTOR装置,其具有以下特点:

a.与传统树脂柱相比,其结构紧促,占地面积小;

b.与固定床相比其树脂用量减少50-90%,再生剂、冲洗水用量少;

c.由于是连续运转,产品的成分浓度保持基本稳定;

d.具有良好的操作弹性,可根据生产负荷自动调解进程;

e.生产过程基本无三废排放。

目前SEPTOR系统已经成功使用在制药、食品、化工行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3.3 纳滤浓缩系统

新工艺对红霉素的浓缩依靠纳滤技术来完成,纳滤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浓缩技术具有常

温下、能耗低、无相变、收率高、无污染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制药行业的重视。

在红霉素浓缩中,我们采用连续纳滤技术,可保持生产的连续稳定进行,工艺正收率可达99%以上,并且透析水可以回用到超滤工艺作为加水,实际收率接近100%。

三达公司目前已在制药行业推广使用了上百套纳滤浓缩系统,其中最大的系统超过1万平方米。在长期的工业实践中,也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和安装经验。

2.3.4 EA(挥发性有机物萃取吸收)系统

在新工艺中需要消耗一定量的丙酮溶液进行产品的重结晶纯化,此时由于结晶母液除含丙酮和水外,还有一部分未结晶的红霉素,此时如果采用传统的蒸发技术回收丙酮,将会破坏掉其中的红霉素,造成很大损失,三达公司根据多年研究,开发出了新型的有机挥发物回收技术EA技术,其具有一次投资低、回收效果好、投资回报率高,并且最大程度的保护了料液中的有效成分。利用EA技术回收了丙酮后,剩余水相溶液可以返回纳滤工序或树脂工序利用,最大程度提高产品收率。

2.4技术优点及效益分析

应用三达全新红霉素提取工艺,可以显著降低红霉素发酵液的过滤成本;纳滤浓缩相对于溶媒萃取浓缩工艺,可以提高收率,减少污水排放;通过对产品的进一步纯化,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提高;选用三达连续离交技术和EA技术,可以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并最大程度的通过废母液回用来进一步提高提取的收率;而且新工艺可以在不增加生产步骤情况下得到硫氰酸红霉素也可以得到红霉素碱。下面按300吨/天发酵液规模将两种工艺的运行成本进行比较:

上表列出了三达红霉素提取工艺的主要费用,这条工艺主要费用集中在电费、换膜费用、树脂费用以及丙酮费用上,通过对比可知,对于300吨/天发酵规模,每年新工艺节省费用超过1900万元,折合到每公斤红霉素成本至少下降20元。

与原工艺相比,新工艺收率可达到80%以上,经在河南某厂实践检验,产品A组分一般可比原工艺提高5个百分点。

另外由于发酵液中不需要加入硫酸锌,避免了硫酸锌对环境的污染,具有很重要的环保

意义;料液经过纳滤浓缩套用后,每天可减少废水排放300吨,废水的处理成本按5元/吨计算,每年可节省环保费用50万元,在水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生产中水的循环利用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应用三达新技术提取红霉素,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水排放,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竞争力。

依托红霉素生产工艺规程

目的:建立依托红霉素片的生产工艺规程。 范围:依托红霉素片的生产。 职责:生产管理部经理、质量管理部经理、车间主任、工艺员、班长、操作工、QA。规程: 1.品名、剂型与处方依据 1.1通用名称:依托红霉素片 汉语拼音: Yituo Hongmeisu Pian 英文名: Erythromycin Estolate Tablets 1.2剂型:片剂 1.3处方与处方依据项的说明 1.3.1处方(共制成10000片) 依托红霉素 1250g 淀粉 850g 15%淀粉浆 1200g(相当于淀粉180g) *硬脂酸镁 31.5g 1.3.2 处方依据项说明: 药品的生产批文: 批准时间: 质量标准编号:

2.生产工艺流程: ← → ↓ → ← ↓ ↓ ← ← → ← → ↓ 一般生产区 三十万级生产区 3.生产工艺操作与工艺技术参数中关键的注意事项: 3.1操作过程与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3.1.1配料工序: ● 按SOP-MN/G-001-00原辅料处理岗位标准操作规程要求对主药、淀粉分别进行粉碎过筛 (60目筛)处理,硬脂酸镁过80目筛,放备料间备用。 ● 按SOP-MN/G-003-00粘合剂配制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制备粘合剂(15%淀粉浆):以制45 万片计,取淀粉9kg ,先用约8 kg 纯化水将淀粉搅拌成混悬液 ,再加入煮沸的纯化水用冲浆法冲至60kg ,搅拌均匀即可。 ● 将处理好的主药、淀粉准确称量,按SOP-MN/G-004-00湿法制粒岗位标准操作规程,以 每料35 kg 分别置于湿法混合制粒机的搅拌锅中,按SOP- EQ/G-005-00 HLSG110型湿

泰乐菌素提取新工艺

泰乐菌素提取新工艺 发明人:周晋武吕文进许永兴胡露华金康康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泰乐菌素的提取新方法。发明人通过采用二级反萃取方式将泰乐菌素分阶段从有机相转入水相,一级反萃取液加碱沉淀,分离母液后用二级反萃取液溶解,然后经阴离子交换树脂中和,脱色,干燥得到产品。本发明具有工艺适应性强,产品效价高、质量稳定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泰乐菌素提取工艺,其特征在于通过采用二级反萃取方式将泰乐菌素分阶段从有机相转入水相,一级反萃取液加碱沉淀,分离母液后用二级反萃取液溶解,然后经阴离子交换树脂中和,脱色,干燥得到产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泰乐菌素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一级反萃取控制水相pH5.5~6.0,二级反萃取控制水相pH2.5~4.0。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泰乐菌素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反萃取过程在40~50℃下进行。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泰乐菌素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一级反萃取液用NaOH调pH9.0~10.0进行沉淀,分离母液后得到泰乐菌素碱。 5. 根据权利要求2和权力要求3所述的泰乐菌素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一级反萃取液得到的泰乐菌素碱能完全被二级反萃取液溶解。合并后的反萃取液pH为pH4.5~5.0。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泰乐菌素的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合并的反萃取液用阴离子交换树脂中和至pH6.3~6.7。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制药提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泰乐菌素的提取方法。 技术背景: 泰乐菌素(Tylosin)是由弗氏链霉菌分泌的一种大环内酯类动物专用抗生素,又名太乐霉素或泰乐霉素。白色至浅黄色粉末,在甲醇中易溶,在乙醇、丙酮、氯仿中溶解,在水中微溶,在己烷中几乎不溶。其盐类易溶于水,水溶液在25℃、pH值为5.5~7.5中可保存3个

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对比

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对比 发表时间:2017-11-30T15:24:49.66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9期作者:卢玉霞 [导读] 比较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医院 163714 摘要:目的:比较阿奇霉素和红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院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所有肺炎患儿中随机选取220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20例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儿应用红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实验组患儿应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对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比较,P<0.05;实验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患儿,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奇霉素对于肺炎患儿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并且可以缩短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小儿肺炎;红霉素;阿奇霉素;临床症状;治疗效果 小儿肺炎属于儿科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多发病以及常见病,更是儿科患儿主要的病死原因,小儿肺炎对于婴幼儿的健康产生了严重危害。小儿肺炎具有四季可发生、流行期长以及起病缓慢等特点,儿童的发病率高达20%[1]。在小儿肺炎临床治疗过程中,多运用阿奇霉素和红霉素开展治疗。临床中关于阿奇霉素以及红霉素治疗小儿肺炎临床效果的说法不一,为了明确这两种药物对于小儿肺炎的实际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220例本院收治的肺炎患儿作为对象。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于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所有肺炎患儿中随机选取220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20例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10例患儿。对照组患儿中,男患儿59例,女患儿51例,患儿年龄在10个月至12岁之间,平均 (7.83±1.32)岁。实验组110例患儿中,男患儿58例,女患儿52例,患儿年龄在10个月至13岁之间,平均(7.98±1.38)岁。对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开展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儿应用红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将20mg/(Kg?d)至30mg/(Kg?d)红霉素注射液与5%葡萄糖混合,对患儿实施静脉滴注,qd,一个疗程为7d至10d。实验组患儿应用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将10mg/(Kg?d)阿奇霉素注射液与5%葡萄糖混合,对患儿进行静脉滴注,qd,一个疗程为3d至5d。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若患儿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咳嗽、发热、肺啰音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则为治疗显效;若患儿临床症状显著好转,则为治疗有效;若患儿临床症状没有好转甚至加重,则为治疗无效[2]。对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进行记录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1.0统计学软件是本研究涉及数据的统计软件,通过卡方检验计数资料,通过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通过T检验计量资料,通过表示计量资料。将P<0.05作为判定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实际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如表1所示,对照组17例患儿治疗无效,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4.55%;实验组3例患儿治疗无效,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27%。实验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对比,P<0.05。 3. 讨论 肺炎支原体并不完全属于细菌,也不完全属于病毒,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核生物。患儿感染肺炎以后,不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还会牵连其他器官。其中,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是影响范围较为多见的系统,严重情况下还会影响患儿神经系统[3]。临床中多运用药物治疗小儿肺炎,常用的药物包括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等。在当前医学界中公认红霉素是治疗小儿肺炎的有效药物,但是,多年临床治疗经验表明,红霉素对于肺炎的实际治疗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并且红霉素会刺激患儿的胃肠道。有研究认为,在治疗小儿肺炎过程中应用阿奇霉素具有显著的效果[4]。在抗菌机理方面,阿奇霉素和红霉素相通,在药物结构上,阿奇霉素与红霉素不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提取道路网的新方法设计

目录 1 引言 (3) 2 对遥感的认识 (4) 2.1遥感的发展 (4) 2.2遥感的分类 (4) 2.3遥感影像道路提取的定义 (6) 2.4遥感影像矢量化 (7) 2.5遥感影像提取道路的特征性 (7) 2.6遥感影像处理过程 (8) 2.7遥感影像道路网提取的过程 (8) 3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道路网提取划分 (9) 4 提取道路的方法汇总 (9) 4.1数学形态学方法提取道路影像 (9) 4.2平行线法提取道路影像 (10) 4.3模型法提取道路影像 (10) 4.4滤波法提取道路影像 (11) 4.5辐度和波普角法提取道路影像 (11) 4.6水平集函数提取道路影像 (12) 4.7变换系数非抽样方法提取道路影像 (12) 4.8其他方法 (12) 5 新的方法 (13) 5.1思路和设计过程 (13) 5.2成果比较 (16) 5.3结论 (18) 6 结束语 (19) 致谢 (20) 参考文献 (21)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提取道路网的新方法设计 摘要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道路网的提取是地理信息数字化和网络化的需要。借助已有的数据和成果,介绍了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道路网提取的方法和思路步骤,从提取要素层次、建模方法、中间处理手段的角度,对现有的道路网提取方法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了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道路网提取方法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如:要解决的遮挡、地物复杂等问题。对于已有的技术和方法,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即:运用光的三原色红光、绿光、蓝光,能搭配成其他光色的原理。用两三种相同底片不同成像方法生成新的影像。之后进行了对比和总结。 关键词: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三原色/道路网提取

金银提纯生产工艺流程

1、金的性质 金为化学元素周期表第六周期IB族元素,原子序数79,相对原子质量196.967。 纯金为金黄色,其颜色随其中杂质的种类和数量而改变,如银和铂可使金的颜色变浅,铜能使金的颜色变深。金被碎成粉末或碾成金箔时,其颜色可呈青紫色、红色、紫色乃至深褐色至黑色。 所有金属中,金的延展性最好,一克纯金可拉成长达3500米以上的细丝,可碾成厚度为0.23*10-3毫米的金箔。但当金中含有铅、铋、碲、镉、锑、砷、锡等杂质时,其机械性能明显下降,如金中含0.01%的铅时,性变脆;金中含铋达0.05%时,甚至可用手搓碎。 金的密度随温度略有变化,常温时金的密度为19.29-19.37克/厘米3。金锭中由于含有一定量的气体,其密度略有降低,经延压后金的密度增大。 金的挥发性极小,在熔炼金的温度下(1100-13000C)金的挥发损失小,一般为0.01%-0.025%。金的挥发损失与炉料中挥发性杂质的含量及周围的气氛有关,如熔炼锑或汞含量达5%的合金时,金的挥发损失可达0.2%;在煤气中蒸发金的损失量为空气中的6倍;在一氧化碳中蒸发金的损失量为空气中的2倍。金在熔炼时的挥发损失是由于金有很强的吸气性引起

的。金在熔炼状态时可吸收相当于自身体积37-46倍的氢,或33-48倍的氧。当改变冶金炉气氛时,熔融金属所吸收的大量气体(如氧、氢或一氧化碳)会随气氛的改变或金属的冷凝而析出,出现类似沸腾现象,其中较小的金属珠(尤其是直径小于0.001毫米的金属珠)会随气体的喷出而被强烈的气流带走,从而造成金的飞溅损失。 金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金的导电性能仅次于银和铜,在金属中居第三位。金的导电率为银的76.7%,金的热导率为银的74%。 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在自然界仅与碲生成天然化合物-碲化金,在低温或高温时均不被氧直接氧化,而以自然金的形态存在。 常温下,金与单独的无机酸(如硝酸、盐酸或硫酸)均不起作用,但溶于王水(一份硝酸和三份盐酸的混酸)、液氯及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的氰化物溶液中。此外,金还溶于硝酸与硫酸的混合酸、碱金属硫化物、酸性硫脲液、硫代硫酸盐溶液、多硫化铵溶液,碱金属氯化物或溴化物存在的铬酸、硒酸、碲酸与硫酸的混合酸及任何能产生新生氯的混合溶液中。 碱对金无明显的腐蚀作用。 金在化合物中常呈一价或三价状态存在,与提取金

红霉素阿奇霉素与维生素b6的合理使用

药剂科快讯 05年第4期总第5期 红霉素、阿奇霉素与维生素B6的配伍禁忌 在临床病例中经常可见红霉素、阿奇霉素与维生素B6同时应用,这是因为维生素B6可以防治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由于红霉素分子具有不稳定的化学结构,较强的酸性和碱性环境下易发生水解反应,这就是为什么红霉素不能制成盐酸、硫酸等强酸盐的原因。为增加红霉素的稳定性,临床上用它的有机酸盐(为弱酸弱碱盐),如乳糖酸红霉素,乳糖酸红霉素在pH6.0-8.0稳定性最大,当pH<5.0时,效价显著下降,故配制红霉素滴注液时,先加10ml灭菌注射用水至0.5g红霉素粉针瓶中(因用生理盐水直接溶解易产生盐酸盐而沉淀,故不宜用),用力摇震至溶解,然后加入生理盐水或其他电解质溶液中稀释,缓慢静脉滴注,注意红霉素浓度在1%-5%以内,溶解后也可加入含葡萄糖的溶液稀释,但因葡萄糖溶液偏酸性(pH3.5-5.5), 必须每100ml溶液中加入4%碳酸氢钠1ml。维生素B6注射液为强酸性溶液(pH2.5-4.0),应避免与对酸敏感的药物同时溶解在一个容器内,包括红霉素,如与其混配,将严重破坏红霉素的活性,如有必要,可将维生素B6注射液以小壶给药的方式进行治疗,因为小壶给药缩短了红霉素与维生素B6混溶的时间,使红霉素的水解降至最小,可以认为是合理用药。(通过咨询,我们了解到宣武医院儿科也经常将红霉素、阿奇霉素与维生素B6注射液同时应用,但维生素B6必须以小壶的方式给药)。 同样道理,维生素C注射液(pH5-7)与红霉素也属于配伍禁忌,在临床使用中应分开溶解滴注。 阿奇霉素与其他药物的输液配伍资料较少,有实验表明,阿奇霉素与维生素B6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8h内,溶液外观澄明,pH值、含量均无明显变化,表面两者有一定的配伍稳定性,阿奇霉素与维生素C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后8h内溶液外观澄明,pH值略有升高,吸收曲线未发生改变,说明无新物质生成。阿奇霉素含量无明显变化,而维生素C与其配伍后,降解有加速的趋势,4h内含量已降至95.4%(相同条件下,单一维生素C溶液4h时为99.10%)。但阿奇霉素与红霉素同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化学结构相似且溶液配制方法近似,故可以考虑阿奇霉素与红霉素一样对酸碱敏感,厂家也建议阿奇霉素单独使用,所以我们的建议是阿奇霉素应单独给药,如有必须应将维生素B6以小壶给药方式注入,以减少药物配伍相互作用的可能,并在1-2小时输完。 药剂科药学组 2005.7

罗红霉素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罗红霉素的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摘要】本文对近年来罗红霉素的临床应用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综述。 【关键词】罗红霉素;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0 前言 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商品名:Rulide)又名罗力得,是新一代14元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是红霉素C9位结构改造衍生物,抗菌谱广,对常见的革兰阳性菌、部分革兰阴性菌、部分厌氧菌等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其体内抗菌活性比红霉素强1~4倍,具有血和组织中浓度高、半衰期长、蛋白结合率高、胃肠反应轻等特点。因此在临床上主要应用于呼吸道、儿科、泌尿道、皮肤和五官等感染,疗效显著。但其在使用过程中不良反应以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为主,偶见皮疹、皮肤瘙痒、头昏、头痛、肝功能异常、外周血细胞下降等。罗红霉素制剂在临床已使用多年,现将其主要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1 药理作用 罗红霉素为半合成的14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谱与抗菌作用基本上与红霉素相仿,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较红霉素略差,对嗜肺军团菌的作用较红霉素强。对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溶脲脲原体的抗微生物作用与红霉素相仿或略强。 罗红霉素对P450酶系亲和力较低,故一般不会竞争P450酶系与卡马西平、抗酸剂、雷尼替丁等发生交叉作用。罗红霉素与茶碱类制剂配伍用,不影响茶碱的血药浓度。罗红霉素不能与麦角胺及其衍生物配伍用。罗红霉素口服吸收好、峰值浓度高、组织穿透力强、体内分布广、半衰期长,而副作用较轻微、易于耐受的口服抗菌药。 2 临床应用 2.1 治疗呼吸道感染 盛瑞媛等[1]报道,用罗红霉素(150mg,每天2次)治疗呼吸道感染患者(急性咽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支急性发作、支扩合并感染、哮喘合并感染、肺炎及菌血症)30例。结果痊愈13例,显效14例,好转2例,无效1例,有效率90%。 谷央丽[2]报道,近年来肺炎支原体及军团菌等特殊致病原引起的呼吸道感染也不断增多。衣原体、支原体及军团菌居于细胞内,只有少数抗生素有效,大环内酯类为首选药物。

红霉素软膏的十种临床应用三项注意 此博文包含图片

红霉素软膏的十种临床应用,三项注意!此博文包含图片 红霉素软膏的十种临床应用,三项注意! 作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陈楚雄审核:中山大学孙 逸仙纪念医院伍俊妍 红霉素软膏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安全性高,是家庭的常备药。红霉素软膏系由红霉素和软膏基质加工制成的外用制剂,红霉素属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葡萄球菌属、各组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衣原体、支原体均具抗菌活性,在临床上常用于各种皮肤及皮下组织局部感染的治疗。红霉素的软膏基质包括液状石蜡、羊毛脂、凡士林等,具有保湿作用,可加速伤口的修复速度,同时阻挡来自空气中的细菌和皮肤接触,从而降低感染的可能性。红霉素的抗感染作用,加上软膏基质的保湿滋润,使红霉素软膏在临床应用广泛,以下由逸仙药师进行介绍:1、鼻部感染:红霉素软膏具有抗菌作用, 因此可用于感染引起的急性鼻炎、鼻前庭炎、鼻窦炎;红霉素软膏还可以缓解鼻炎导致鼻粘膜干燥,用于预防鼻粘膜干燥引起的鼻出血。2、肛周脓肿:肛周脓肿局部伤口愈合不良,可以局部清洁卫生后应用红霉素膏等消炎,可减轻不适症状。3、包皮龟头炎:包皮龟头炎是指包皮内板与阴茎头 的炎症。在包皮过长或包茎时,包皮腔内分泌的一种类脂物质可积聚成包皮垢刺激包皮和阴茎头引起包皮龟头炎。在使

用红霉素软膏之前要把龟头洗干净,在治疗的期间应注意局部卫生。4、痤疮:红霉素对痤疮丙酸杆菌有抗菌作用,因 此外用对治疗感染性痤疮有作用,但长期应用易产生耐药性。 5、甲沟炎:是指(趾)甲周围软组织的化脓感染,是细菌通过甲旁皮肤的微创破损袭至皮下并生长繁殖引起。甲沟炎是细菌感染化脓性炎症,可以使用红霉素软膏外用治疗。 6、其 他皮肤感染性疾病:红霉素软膏可用于治疗和预防皮肤感染如皮肤脓肿、疖等,皮脂腺囊肿、荨麻疹合并感染等,用法一般是1日2-3次,薄涂于患处。7、轻微创伤或烫伤:如 身体轻微创伤、烧伤或烫伤,使用红霉素软膏可治疗或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一般用法是将患处清洗或消毒,之后将适量药膏涂于患处。8、口角炎:口角炎俗称烂嘴角,常 有细菌感染,可以涂抹少量红霉素软膏,同时服用维生素B2,可明显缩短病程。9、蚊虫叮咬:蚊虫叮咬的情况较严重时,应当及时清洗并消毒患处,取适量红霉素软膏涂抹,起到一定预防感染作用。10、倒刺:手倒刺是皮肤太干燥所致,使用红霉素软膏可起到保湿滋润作用。红霉素软膏价格便宜,见效快、在临床应用广泛,但应用需注意以下几点:1、如 眼部感染应选择红霉素眼膏,不得使用红霉素软膏,红霉素眼膏可以用于结膜炎、霰粒肿、沙眼、眼睑缘炎等眼部感染疾病。2、真菌感染无效:红霉素软膏对真菌感染引起的疾 病如头癣、甲癣、股癣和手足癣等不起作用,如合并细菌感

道路提取

道路信息自动化和半自动提取研究综述 姓名:****** 学号:****** 专业: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学院:*******

道路信息自动化和半自动提取研究综述 摘要:道路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基础地理信息,可以作为提取其他地物目标的线索和参考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从遥感影像自动提取人工地物,特别是线状地物(主要是道路),不仅是摄影测量与遥感领域的难题,也是计算机视觉与图像理解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首先阐述了道路提取的基本思想以及与道路提取有关的背景知识,然后介绍了国内外比较成熟的理论与技术,最后总结并展望了道路提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道路提取,自动化道路提取,半自动道路提取 Abstract:Road information as a kind of important basic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nd other features can be extracted the clues and reference of the target has a stro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utomatic extraction of artificial from remote sensing image features, especially linear feature (mainly road), not only is a difficult problem in the field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sing, is also the emphasis of research in computer vision and image understanding. Firstl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basic ideas and road extraction road extraction related background knowledge, and then more mature theory and technology at home and abroad is introduced, finally summarized and prospect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road extraction. Key words: road feature extraction; automatic road extraction; semi-automatic road extraction 随着实时、全天候、大面积获得地面高分辨率、高精度、多时相、多光谱的数字影像成为可能。而又作为获得地面几何与物理信息的主要信息源,遥感影像解译或者说信息的自动提取是摄影测量与遥感以及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热门课题,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意义。道路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地理信息,而且可以作为提取其他地物目标的线索和参考系。影像上的道路虽然比其他地物更突出,但实现起来却很困难[1]。这主要是因为目前计算机人工智能还远未达到完全自动地从数字影像中理解与提取地物信息的水平[2]。但是在道路提取方面,国内外还是涌现出了许多重要理论与技术。这里主要是对道路信息提取做了一个总体概述,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1 道路特征及提取思想 1.1道路的基本特征 影像特征是由于景物的物理与几何特性使影像中局部区域的灰度产生明显变化而形成的[3]。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上,图像分辨率的提高使得图像细节特征越来越丰富。欲得到理想的道路提取效果,必须充分了解道路在遥感影像上的基本特征。有关道路的影像特征描述很多,Vosselman和Kneeht等将道路描述为几何(Geometries)特性、辐射度(photometries)特性、拓扑(Topologies)特性、功能(Functional)特性和关联(Contextual)特性,其中几何特性、辐射度特性和拓扑特性属于中低级知识,功能特性和关联特性属于高

红霉素生产菌种与工艺技术

红霉素生产菌种与工艺技术 红霉素(Erythromycin)系由链霉菌Stretomyces erythreus所产生的14元环 的大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属抑菌剂,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但略广。对G菌有强大抗菌作用,对部分G菌、立壳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主要作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金葡菌性皮肤感染、支原体肺炎、砂眼表原体引起的结膜炎等等.是治疗军团菌最有效的首选药。红霉素与口一内酰胺类抗生素一般无交叉耐药性。它与机体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的关系,这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此,对红霉素的研究再次引起重视并趋活跃。 目前红霉素研究的重点大多集中在红霉素分子中去氧氨基乙糖上,先后制备出红霉索的乳糖酸、葡庚酸盐、硬脂酸盐、依托红霉索、琥乙红霉素等各种盐和酯类,这些衍生物便于口服或注射,已应用于临床。近年来,罗红霉素、阿齐霉素、克拉霉素、地红霉素.氟红霉素、氮红霉素等一系列新的红霉素衍生物相继研制成功。红霉素类抗生素新品种拓展丁抗菌谱和杀菌能力,增强了耐酸性和生物利用度,延长了药物半衰期,减少了服用剂量和给药次数,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因而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普遍欢迎。随着人们对红霉素药物研究的进展以及降低医药费用呼声的增强,红霉素类药物在临床应用的地位也将得到重新评估,其市场前景较为乐观。 从目前厂家格局来看,产业链完整的企业还是有优势,硫氰酸红霉素生产企业中,宁夏启元和宜都东阳光两家企业可生产硫氰酸红霉素、红霉素碱、阿奇霉素等。在上游中间体紧张的情况下,产业链完善的企业在成本上有一定的优势。据了解,宁夏启元的阿奇霉素已计划生产,但是产品还没出来。而像硫氰酸红霉素的二线生产企业河南华星、岳阳同联等也都没货。预计,大环内酯类原料短期内价格依然坚挺,该行情可能要持续要下半年。当前硫氰酸红霉素成交价格在410-430元/kg;阿奇霉素的价格已接近1300元/kg。造成目前的主要原因:1、在阿奇、克拉、罗红等产品涨价之前,有客户提前下订单预计;加上是需求旺季,客户用量也不断增加,造成供不应求。2、硫氰酸红霉素国内及出口畅销,仍然满足不了需求,但硫氰酸红霉素国内价格还是稳在370-380元/kg左右。 技术指标:

辣椒红色素提取新工艺

一种提取辣椒红色素的新方法 摘要:辣椒红色素是一种天然的色素,如何提取,国内许多科研人员作了大量的研究。本文通过介绍四号溶剂的理化性质、工艺萃取效果,介绍一种提取辣椒红色素新方法、新途径。 关键词:辣椒红色素;亚临界溶剂;萃取。 1前言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越来越重视合成色素对人体的危害。所以目前不少工业发达国家均已明确规定了食品加工业不允许使用合成色素的最后期限。而天然色素不仅使用安全,有些还具有一定的营养或药理作用,深受消费者的信赖和欢迎。开发安全可靠的天然色素对保障人民健康和促进食品工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辣椒红色素(C40H56O3)是从辣椒中提取的一种天然色素,属于类胡萝卜系色素。其主要成份为辣椒红素,其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饮料及高级化妆品中。由于它颜色鲜艳、色调多样,一经问世便深受人们的喜爱。色调如下:将食用乙醇以1:15溶解后,加量为1/5000时呈红色,1/8000时呈桔红色,1/12000时呈黄色,因此具有很重要的生产价值。辣椒红色素对人体无任何副作用,因此国际上规定ADI(人体每日摄入量)为“不限制”。 天然辣椒红色素是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的一种重要添加剂。我国辣椒资源十分丰富。从辣椒中提取天然色素现已有多项生产技术,目前,国内已由数十家企业生产辣椒红色素,以适应国际市场的要求,但因其皆为普通的有机溶剂提取法,所生产的产品中残留的有机溶剂丙酮、二氯甲烷、2-丙酮、正己烷(6号溶剂)等往往达不到国际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所制定标准的要求。超临界CO2萃取技术生产辣椒红色素工艺中,尽管使用了无毒、无味、价格低廉的二氧化碳作提取剂,可实现辣素和色素的分离,产率高、纯度好,又没有溶剂残留毒性,保持其天然特征,易达出口指标要求。但是,该工艺操作压力较高(25~30Mpa),设备一次性投资过大,成本回收周期太长。而安阳市晶华油脂工程有限公司拥有的4号溶剂低温萃取技术(专利号为:90108660.6)提取辣椒红色素,弥补了以上生产工艺的不足。 亚临界溶剂(主要成分为丁烷或丁烷和丙烷按一定比例组成的混合物)萃取技术,是食品加工业的新兴的一项萃取技术[1],它利用亚临界溶剂沸点低,常温常压下是气态,很容易挥发。用亚临界溶剂萃取色素,低温下易与物料和色素分离的特性,从原料中萃取、分离色素。这种技术与传统的有机溶剂萃取法相比最大优点是常温萃取、低温脱溶。它克服了传统有机溶剂法萃取在分离过程中,需蒸汽加热,破坏掉热敏性物质、色素易氧化,萃取物和色素中存在有机溶剂残留等缺陷;与CO2超临界萃取法相比,萃取压力低(亚临界溶剂萃取0.4MPa~1.0MPa),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操作方便,能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2] 2、亚临界溶剂理化性质及浸出油脂能力的分析 亚临界溶剂的主要成份是丁烷和丙烷的混合物[3],它是石油生产过程中的一种副产品,液化烃中C3和C4量大约各占50%,另外还有少量的C3、C4的异构体,其质量标准见表二:

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

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 发表时间:2016-09-01T13:23:36.45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4期作者:曹翠景杨建娜王华丽 [导读] 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众多药物中临床效果较好的是阿奇霉素,能安全快速有效地缓解病情。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人民医院儿科 264400 摘要:目的研究研究探讨红霉素与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近两年收治的13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将其随机分成红霉素组和阿奇霉素组,各69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的对症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红霉素组给予静脉滴注红霉素进行治疗,阿奇霉素组给予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儿临床效果、症状恢复时长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对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经对应药物治疗后阿奇霉素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2.75%显著高于红霉素组的75.36%(P<0.05);阿奇霉素组发热、咳嗽等症状恢复时长显著少于红霉素组(P<0.05);阿奇霉素组出现静脉刺激、胃肠道反应、轻度皮疹等不良反应几率显著少于红霉素组(P<0.05)。结论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众多药物中临床效果较好的是阿奇霉素,能安全快速有效地缓解病情,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取得的效果优于其他药物,且不良反应少、见效快,减少发生静脉刺激、胃肠道反应、轻度皮疹等不良反应概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应用于临床治疗。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阿奇霉素;小儿;红霉素; 支原体肺炎作为肺炎常见类型,其主要病原是肺炎支原体,易发于秋、冬两季,小儿是该病的易感人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安全的疾病之一[1]。该病的临床主要症状有全身不适、头痛、剧烈咳嗽、发热等,支原体能抵抗多数抗生素且不易被清除,因此临床上常使用大环内醋类药物对其进行治疗。经研究表明红霉素易引起静脉刺激、胃肠道反应、轻度皮疹等不良反应,而阿奇霉素能安全快速有效地缓解患儿病情,增加其临床治愈几率。为此本此实验选取我院儿科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近两年收治的13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对照分析,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儿科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近两年收治的13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纳入标准符合以下几点:(1)依据其诊断标准《小儿支原体肺炎》[2]判定的患者;(2)自愿参加本次实验且签订知情书的患者。依据双盲随机方法将其分成阿奇霉素组和红霉素组,各69例。其中红霉素组男孩35例,女孩34例,平均年龄(3.01±0.39)岁。阿奇霉素组男孩35例,女孩34例,平均年龄(3.12±1.3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而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患儿均进行常规的对症治疗措施如退热、袪痰、止咳等。在此基础上红霉素组静脉滴注红霉素进行治疗,30mg/kg/d,每日静注2次,连续注射11天。 阿奇霉素组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10mg/kg/d,每日静注1次,连续注射5天后停用3天,再连续用药3天。 观察记录两组患儿临床效果、症状恢复时长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对其进行对照比较。 1.3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表现与体征恢复正常,X线检查表明阴影被完全吸收。 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表现与体征有效减轻,X线检查表明阴影大部分被吸收。吸收。 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表现与体征无变化,X线检查表明阴影无变化。 1.4统计学方法利用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13.0进行处理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数据资料进行对比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 <0.05来显示结果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比较,经对应药物治疗后阿奇霉素组的临床总有效率、症状恢复时长、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均显著优于红霉素组(P<0.05)。见表1。 3 讨论 儿童体质普遍较弱,易被多种因素干扰而患上疾病,其中支原体肺炎是较为多发疾病。该病的重要病原是肺炎支原体,其引起的急性间质性肺炎一般为散发性,患儿发病较急,常出现头痛、剧烈咳嗽、发热及全身不适等症状。若患儿病情较为严重时常常出现多器官、多系统损害现象,极大的危害到患儿身心健康安全,因此需及早进行救治。肺炎支原体能独立生存并进行自我复制,介于病毒与细菌间的微生物,其不具备细胞壁,因此通过破坏细胞壁合成而产生药效的诸多抗生素对阻止该病感染效果不理想。 目前临床上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多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主要通过结合在肽输出通道和核糖体转肽酶中心间狭窄部分,以此机械性阻塞通道打断肽的延伸,最终阻止细菌蛋白质表达合成起到抗菌功能。阿奇霉素与红霉素均为大环内酯类药物。 红霉素在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及婴儿肺炎等疗效肯定,但其有较大的副作用,如其能妨碍胃肠运动功能,严重者出现呕吐、恶心、腹泻、腹痛及血栓性静脉炎等,多数患儿及其家属难以接受;红霉素产生的酯化物有肝毒性,长期使用增加患儿体内的转氨酶及血胆红素含量。而通过本此实验可知阿奇霉素较红霉素有更好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较少,不会严重损伤机体器官。其多数保持原型通过粪便排出体内,只少数经肝脏代谢排出体内,且代谢清除缓慢,减少对肝脏功能的损害[3]。 综上所述,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众多药物中临床效果较好的是阿奇霉素,能安全快速有效地缓解病情,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取得的

红霉素在临床应用中问题分析

红霉素在临床应用中问题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红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军团菌肺炎和支原体肺炎可作为首选药,用于治疗中耳炎、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等,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但其不良反应在临床上也时有发生,现将临床应用中常见的问题加以分析。 【关键词】红霉素不良反应注意问题 红霉素属于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它的抗菌谱与青霉素近似,对革兰阳性菌如葡萄球菌、各组链球菌、白喉杆菌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除脆弱拟杆菌和梭杆菌以外的各种厌氧菌亦具有相当的抑制作用,对军团菌属、胎儿弯曲菌、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属、衣原体属、溶脲脲原体、梅毒密螺旋体等也有抑制作用。奈瑟菌属、百日咳杆菌、流感杆菌等也对本品敏感。预防风湿热活动,治疗炭疸、气性坏疸、放射菌病和梅素等。可作为青霉素G的代用品。 1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1~2g/d,分3~4次服;小儿30~50mg/(kg·d),分3~4次服。治疗军团菌病,2~4g/d,分4次服。静滴1~2g/d,分3~4次滴;小儿30~50mg/(kg·d),分3~4次滴注。临床上常用作

青霉素过敏的替代药物。对军团菌肺炎和支原体肺炎可作为首选药。眼膏剂用于沙眼、结膜炎及角膜炎。软膏剂用于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2红霉素的不良反映 口服后会发生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泻、口舌疼痛、食欲缺乏,偶见肠道菌丛改变、伪膜性肠炎等,其发生率与剂量大小有关。过敏反映发生率较低,均为0.5%.有速发型和迟发型两种,临床表现为药物热,荨麻疹,外用可引起接触性皮炎,过敏性肺炎。过敏性休克。本品对肝脏有一定毒性。长期用药或剂量过大,可损害肝脏,出现胆汁淤积和肝功能异常,停药后经保肝治疗可逐渐恢复。本品任何剂型的大剂量,均可引起耳毒性反应,可损害双侧听力,常见于剂量4g,/d或老年人、女性及肝肾功能不良者,多发生于用药后2d至3周,及时停药大多可恢复。偶可引起心律失常、口腔或阴道念珠菌感染。乳糖酸红霉素静脉给药可引起局部疼痛和血栓性静脉炎。 3红霉素静脉滴注应注意的问题 在应用红霉素静脉滴注时,它具有对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胃液分泌增加,导致胃部不适。如按常规的速度治疗,药物在短时间进入体内,也会加重红霉素对胃肠的不良反应。红霉素在葡萄糖注射液中不稳定,抗菌活性减弱,乳糖酸红霉素加入5%葡萄注射液,(PH3.2~3.8),混合后注射液PH4.2~4.8,室温2小时后降效42~6%。红霉素静注液稳定性受溶液PH值影响极大,PH值低于4时,红霉素在静滴过程中迅速分解,温度升高,分解加速。临床上应采用PH4.2以上的葡萄糖注射液,且临用时配液并可加维生素C或氢化考地松注射液

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与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与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 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目的比較阿奇霉素序贯疗法与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于我院儿科治疗的96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给予实验组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1)实验组的总体治疗有效率(97.92%)较对照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的退热时间,咳嗽、肺部啰音、胸片阴影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的血清IL-6、IL-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4)治疗期间,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42%)较对照组(29.17%)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为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安全、有效治疗方法,对于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促进患儿机体恢复有积极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zithromycin Sequential Therapy and erythromycin combined Azithromycin Sequential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mycoplasma pneumonia in children. Methods 96 children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zithromycin Sequential therapy,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rythromycin and Azithromycin Sequential therapy. After the course of treatment,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1)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97.92%)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81.25%),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2)The antipyretic time,cough,pulmonary rale,chest shadow disappearance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3)The serum levels of IL-6 and IL-8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4)During the treatment,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10.42%)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29.17%),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Erythromycin combined with Azithromycin Sequential therapy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children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 It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in alleviating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children and promoting the recovery of the children. [Key words] Mycoplasma pneumonia in children;Azithromycin Sequential Therapy;Erythromycin;efficacy;Safety支原体肺炎为小儿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在全部肺炎中,所占比例约15%~30%,在流行年份患病比例可达到40%~60%[1]。近年来,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由于其传染性强,病情重,病程长,且初期发病隐蔽,易出现误漏诊,因而,临床应给予足够重视[2]。以

比较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观察

比较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4-06-09T14:59:19.1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2期供稿作者:沈效兰 [导读] 传统的治疗是用红霉素,但该药易引起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等副作用。 沈效兰(大丰同仁医院内科 224100) 【摘要】目的比较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60例支原体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采用红霉素治疗。讨论: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可作为首选药 【关键词】阿奇霉素红霉素支原体肺炎疗效 【中图分类号】R9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2-0143-02 支原体性肺炎是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过去称为“原发性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中,肺炎支原体最常见,大约3~7年流行1次[1]。传统的治疗是用红霉素,但该药易引起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等副作用,而阿奇霉素的毒副作用小,口服吸收后迅速而广渗入人体组织,特别是肺、支气管粘膜上皮粘液及痰液中,并优先分布于感染部位,其组织浓度为同期血药浓度的10—100倍,近年我院尝试用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并与用红霉素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4年1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60例支原体肺炎患者,其中男性27例,女性33例,年龄12~51岁,平均35岁。临床上有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肺部听诊可闻及干、湿性哕音,所有病人均经血常规、胸部CT及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以肺炎支原体阳性为入选条件。 1.2研究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采用红霉素治疗。两组性别、年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均无显著性差异(>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阿奇霉素10mg/kg,每天1次口服,共3d,间隔4d后重服用1次;对照组给予红霉素15~20mg/kg,每日1次,静脉滴注。此外两组均给予必要的降温、止咳及支持治疗。 1.4疗效标准显效:咳嗽、气喘症状及肺部干湿啰音等体征均明显减少或消失,复查胸部CT线片及外周白细胞均基本恢复;有效:咳喘明显好转,肺部干湿啰音减少,复查胸片及外周白细胞均尚未恢复正常;无效:咳喘无好转,肺部干湿啰音没有减少,复查胸部CT及外周白细胞未恢复正常[2]。以显效、有效病例计算有效率。 1.5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将收集到的数据输入计算机建立EXCEL数据库,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统计方法采用秩和检验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 3.3%(25/30);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0%(2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例数痊愈显效好转无效有效率 治疗组 30 18 7 3 2 83.3% 对照组 30 14 7 5 4 70.0%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治疗组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对照组有7例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高于治疗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疹、转氨酶升高、肝肾功能异常等。见表2。 表2 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组别例数不良反应值值 发生未发生 治疗组 30 2 28 4.50 0.03 对照组 30 7 23 3.讨论 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是肺炎支原体,是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一种病原微生物,为已知独立生活的病原微生物中最小者,能通过细菌的滤过器。这种微生物无细胞壁,体内却含有RNA和DNA,因此凡仅能阻碍病原微生物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 (如:青霉素),对支原体均无效,故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应选择具有影响病原微生物蛋白质合成作用的一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影响蛋白质合成的作用。 阿奇霉素与红霉素均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由红霉素衍生而来的,主要针对革兰阴性菌的感染作用较强,对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以往首选红霉素静滴,虽然疗效肯定,但副作用大,其严重胃肠道反应如腹痛、恶心、呕吐及局部静脉炎使多数患者难以接受,用药时间长,对肝脏的损害具有引起药物性肝炎的危险,一般疗程又不少于2~3周,停药过早易于复发;阿奇霉素是国内最新开发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在红霉素结构基础上经Beckma重排、扩环、还原和N一甲基化等反应,以氮原子取代ga位置上的甲基制得第一个十五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和50s核糖体的亚单位结合及阻碍细菌转肽过程,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而起到抑菌作用[3]。阿奇霉素吸收后直接被传送至感染部位或通过吞噬细胞进行传递,在病变部位达到很高的组织浓度。 本文结果显示,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总有效率相当,但阿奇霉素治疗的显效率要高于红霉素治疗,提示阿奇霉素见效快、作用强、能很快缓解临床症状,同时阿奇霉素副作用少,因其不易发生分子内环化,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较轻,味道香甜且吸收不受食物的影响,可在一天的任何时间口服,是其他任何一种抗生素不能比拟的优点。另外,该药治疗支原体肺炎还有两个优势[4]:一是有独特的亲组织优越性,与红霉素相比,阿奇霉素耐胃酸,吸收良好,服药后2—3h即可达血清浓度,组织渗透性好,能穿透细胞壁,在吞噬细胞及病变组织内尤其是肺组织中浓度高,且持久;二是半衰期长,用药时间少,具有显著的抗生素后效应,由于组织对阿奇霉素的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