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出师表》教学设计

《出师表》教学设计

《出师表》教学设计

《出师表》教学设计1

【教学要点】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课文中的几种判断句式。

4、了解__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5、了解__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新授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题解,了解__作者及写作背景。

2、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__内容。

3、熟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__内容。

2、熟读课文。

〖教学难点〗

题解,了解__作者及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哪位同学能说说,这是杜甫的哪首诗?对,是《蜀相》。写的就是__的作者诸葛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出师表》。

二、题解

1、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2、文体: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3、出师伐魏背景简介:

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辅助刘备成就大业,建立了蜀国,与曹魏、孙吴鼎足而三。刘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逝,临终对诸葛亮托认国事,并

嘱咐儿子刘禅曰:“汝与丞相从事,当事之如父。”后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诸葛亮深感刘备知遇之恩和临终托孤之情,辅佐刘禅竭忠尽智,为实现刘备的统一中原,光复汉室的遗愿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辅佐刘禅辛勤治蜀,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国力有所加强,在这种情况下,他于227年率兵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以“北定中原”。

刘禅昏弱,使诸葛亮在劳师远征之际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临行前上此表文,给刘禅以告诫和劝勉。

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始终是联吴抗曹,并用五年的时间为伐魏作准备。主要措施有:⑴与吴国通好;⑵加强内政建设;⑶平定南方叛乱。

三、生字、重点词

1、给生字注音:

殂(cú)弘(hóng)菲(fěi)陟(zhì)否(pǐ)裨(bì)阙(quē)苟(gǒu)猥(wěi)夙(sù)驽(nǔ)攘(rǎng)咎(jiù)诹(zōu)祎(yī)咨(zī)颓(tuí)先帝遗德(yí)以遗陛下(wèi)长史(zhǒng)行阵和睦(hóng)性行淑均匀(x íng)以塞忠谏之路(sè)2、解释重点词:

危急存亡之秋:紧要时刻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恢弘志士之气:发扬扩大不宜异同:不同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义,适宜、恰当。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选拔;给予。

叹息痛恨:痛心遗憾。先帝不以臣卑鄙:低微而鄙陋。猥自枉屈: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由是感激:感动、激动。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劳。深入不毛:苗。庶竭驽钝:比喻才能平庸。攘除奸凶:排除、铲除。以彰其咎:表明、显扬;过失。以咨诹善道:询问。

四、教师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句中停顿

五、学生自读课文

第二课时(阅读理解课)〖教学目的及要求〗

在掌握重点词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__前五段的内容,并对每段内容加以小结。

〖教学重点及难点〗同上。

〖教学过程〗

一、第1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⑴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客观)

⑵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主观)

⑶本段提出什么建议?“开张圣听”

⑷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⑸对陛下进行了怎样的规劝?“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5、小结:

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二、第2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⑴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严明赏罚。

⑵如何具体执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⑶提出怎样的劝诫?“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

⑷“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宫中、府中。

5、小结:

提出应内外一体,赏罚严明的建议。

三、第3、4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⑴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⑵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⑶亲贤的好处是?“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⑷概括第3段的内容?述说文臣的安排——举荐贤才,着眼于思想品质。

⑸为何举荐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

⑹具体如何举用?“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⑺好处?“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⑻概括第4段的内容?述说武将的安排——举荐武将,赞其德才兼备。

5、小结:

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

四、第5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⑴本段的中心句?第1句

⑵“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第1句

⑶“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亲贤臣,远小人”

5、小结:

总结上两段,提出“亲贤远小”的建议。

第三课时(阅读理解课)〖教学目的及要求〗

在掌握重点词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__后4段的内容,并对每段内容加以小结。

〖教学重点及难点〗同上。

〖教学过程〗

一、第6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⑴表明作者出身的句子(词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布衣”

⑵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⑶“感激”的原因?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⑶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体指什么?

低微而鄙俗;具体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⑷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5、小结:

本段述身世,讲经历,以使陛下明白创业之艰难,同时表达自己愿竭忠尽智来报先帝知遇之恩的决心。

二、第7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⑴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⑵“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⑶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⑷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5、小结:

本段叙述受命以来的心情及所采取的措施,以表作者忠心不二,尽心尽责辅佐陛下,以报先帝托付之情的决心。

三、第8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⑴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⑵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⑶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开张圣听”

5、小结:

本段是对上文的回顾,再次提出对陛下的期望和要求,这既是臣对君的忠心之述,也是长辈对晚辈诚挚爱忙乱的表露,感情真切自然。

四、第9段

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第四课时(总结复习课)〖教学目的及要求〗

1、总结全文,分析写作特色。

2、复习重点词。

3、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重点〗

1、总结全文,分析写作特色。

2、复习重点词。

3、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难点〗

总结全文,分析写作特色。

《出师表》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习__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2.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3.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难点

掌握__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有两年的学习古文的历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古文的经验,因而疏通文意不是教学的重点,针对这篇表文情辞恳切的、感人至深的特点,特制定出的教学重点是有条有理地将此名篇读出深度,读出情味。而蜀汉发展和出师北伐的历史背景学生知之甚少,可这一点利于激趣学习,二者可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诸葛亮两朝老臣的.忠诚形象,所以有必要适当介绍。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对联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三组被打乱的诗句,想请同学们把他们重新组合完整。(出示打乱了的对联):

出师一表真名世,夜半挑灯更细看。

出师一表通今古,远比管乐盖有余。

出师一表千载无,千载谁堪伯仲间?

2.诸葛亮的情况,你能给大家做一个介绍吗?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先生,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青年时隐居乡间耕种,后来,受刘备“三顾茅庐”,出山相助其完成大业。他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巧借东风、火烧赤壁、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退敌、六出祁山,一生辛劳,万古流芳,成为人们心目中智慧的化身。

智慧的确是诸葛亮身上耀眼的光芒,除此而外,他忠诚报人的品格也令后人所称道。这三句诗中提到的《出师表》就是力证。

二、感知学习

1.默读课文(1~5自然段)诸葛亮“言”了些什么?

同学回答问题,大致梳理文意。教师适时落实字词并板书要点。

教师引导学生:课文中摘引原句,说清楚诸葛亮所言的主要内容,语言要简洁明了。

要点:宜开张圣听;昭平明之理;宫中之事,悉以咨之;营中之事,悉以咨之;亲贤臣,远小人。

2.请把这几条意见进一步综合归纳,思考:

诸葛亮是从哪几个方面提出建议的?其中最关键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明确:三个方面的建议:

1.广开言路;2.赏罚公平;3.亲贤远佞。

其中最关键的是亲贤远佞。因为刘禅是个比较昏庸、容易受身边佞臣蛊惑的君主,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能贯彻执行。其中“亲贤”更重要,“开张圣听”是不能只听身边小人的谗言,对贤臣更是要“亲之信之”,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等,这些都是开导刘禅要“亲贤”。

3.给出“表”的概念,交代__背景。

针对以上总结的内容,诸葛亮为什么会涕零?

三、内容探究

教师出示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小组内、班级内讨论。

再读课文,联系补充背景素材,思考、讨论、交流。

1.分析原文语句: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未半、中道背后的含义)

2.分析原文语句: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疲弊、危急存亡的局面在哪些背景中可以看出?)

补充背景材料:

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

公元220年,曹丕建魏;公元221年,刘备建汉;公元222年,孙权建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公元222年,刘备为报东吴杀害关羽之仇,不顾诸葛亮、赵云等人的劝阻,与吴国在猇亭一战(即《三国演义》“火烧连营三百里”),兵力大损,败走白帝城,次年病死。吴国夺取了荆州大部分地区。

当时三国的局势:

益州豪强及南方夷族发动叛乱。

魏国牢固地控制着全国的中心地区黄河流域,政治、军事、经济上占有明显优势。

吴国控制着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力量比较雄厚。

3.追问:在此种危急情况下可不可以不出师北伐?

给出背景材料:白帝托孤。

刘备:“朕自得丞相,成其帝业,何期智术浅陋,不纳丞相之言,自取其败,羞回成都与丞相相见。今日病已危笃,不得不请丞相托以大事也。”

刘备:“‘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朕本待与卿等同灭曹贼,共扶汉室,不幸与卿等中道而别也。”

刘备:“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业。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诸葛亮:“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刘备(对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刘备遗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联系原文语句分析: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小结:以上内容和背景可以总结出“出师难”。

4.诸葛亮的劝谏之难。

前文我们分析过,蜀汉当时处于益州疲弊的局面,但又有先帝托孤之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一旦出师,先不说伐魏能否胜利,大本营的安定就够让诸葛亮担心的,因此在出师之前反复叮咛。此时此刻的诸葛亮内心多么焦虑艰难啊!

小结:

以上内容可以总结出“劝谏难”,再和前面的“出师难”结合起来看,不难体会到诸葛亮在表文结束之时为何会“临表涕零”了。《三国演义》中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而我们在《出师表》中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处境艰难,在矛盾中挣扎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而不是隆中一对天下就三分,羽扇一挥樯橹就灰飞烟灭的神。

5.带着对作者诸葛亮情感的体会,再读课文。

四、人物分析

请结合__的内容,或《三国演义》中的情节,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诸葛亮?

结束语:

一个个后来者,读《出师表》时扼腕叹息、仰天长叹或沉默思考。他们中有岳飞,有杜甫,有陆游,有文天祥,他们读《出师表》就像受到一种庄严的召唤。为他的凛然正气所感召,为他的忠义之举而激动,为他的淡泊之志所净化,带着这些人以及你对诸葛亮《出师表》的理解,读熟并齐诵《出师表》。(课件出示:岳飞手书《出师表》和杜甫、陆游、文天祥的诗句)

《出师表》教学设计3

前面已学过《隆中对》,学生对三国形势和诸葛亮的为人,以及他和刘备的关系已经有所了解,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旧知识。把《隆中对》和《出师表》联系起来读,既可以从旧课文中得到启发,便于阅读新课文,又可以用新课文中的内容来加深对已经读过的旧课文的理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对联导入新课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2.“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武侯书堂》)

3.“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二、简要复述《隆中对》一文的内容,注意以下要点

1.三国形成前的概况。

2.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3.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

三、解题,简介时代背景

1.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章。

《出师表》的时代背景: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223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于是诸葛亮派人和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即“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身死、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机会,抱着“不伐贼,王业亦亡;帷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心情,出兵北伐,企图巩固蜀汉政权、消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国,复兴汉室。

3.关于刘备托孤:《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章武(刘备即帝位后的年号)三年(即公元223年)春。先主于永安宫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指刘禅,即阿斗)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

《出师表》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关于亲贤远佞等建议。

2、体会诸葛亮在“表”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4、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以中国古代智谋之士的故事引出……在我们中华民族几千

年的文明史中,我们耳熟能详的智慧的化身不计其数……(由学生举例导入)

课文《出师表》的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4、课文《出师表》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目标】 1、关于亲贤远佞等建议。 2、体会诸葛亮在表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议论为主兼用叙事、抒情。 4、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以中国古代智谋之士的故事引出在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我们耳熟能详的智慧的化身不计其数(由学生举例导入) 以学生了解到的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传说中的诸葛亮的事迹、形象导入。 以杜甫的《蜀相》及陆游的《书愤》导入。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二、解题 1、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年隐居隆中(今湖北襄阳西),刘备三顾茅庐,他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蜀汉政权建立后,任丞相。刘备死后,诸葛亮辅佐后主刘禅,主持国家军政大事。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曾多次出师伐魏,争取统一中国。著有《诸葛亮集》。 2、文体: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3、背景: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227年),诸葛亮出师伐魏,临行时,写这个表给刘禅。 三、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 四、对照注释阅读课文,了解大意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 第二课时

一、第一段 1、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3、研读,讨论。 ⑴为什么说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客观) ⑵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主观) ⑶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了什么建议?(开张圣听) ⑷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4、小结:论述当时的严峻形势,提出了广开言路的建议。 二、第二段 1、指名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3、研读,讨论。 提问:作者在本段提出了什么建议?如何具体执行? 4、小结: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三、第三、四段 1、指名朗读。 2、重点字词句讲解。

初中初三上册语文《出师表》教案

初中初三上册语文《出师表》教案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

《出师表》教案

《出师表》教案 以下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出师表》教案,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出师表》教案(一) 教学目的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 3.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愿望。 4.理解并学习本文议论、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重点难点 1.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 积累一些文言实同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 2难点 1)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愿望。 2)理解并学习本文议论、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崩殂(cu2)疲弊bi4 陛下(bi4)恢弘(hong2)妄自菲 薄(fei3bo2)以塞(se4)驽钝(nu3) 陟罚(zhi4 臧否(zang1pi3)裨补阙漏(bi4que1)郭攸之(you1)费祎yi1 行阵和睦(hang2)长史(zhang3)猥自(Wei3)夙夜忧叹(su4) 以彰其咎(jiu4)咨诹(zou1)以遗陛下(wei4)斟酌损益(zhen1zhuo2) 2.查字典,参照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 讲述表 是文体名称,(古代臣民给君主的一种形式。战国二书,汉代:;章、奏、表、议 1.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年轻时躬耕陇亩,隐居隆中, 刻苦攻读史书,常以管仲、乐毅自比。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为其真情所动,出山辅助刘备,联吴抗曹,败曹 操于赤壁,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刘备死后,他受遗诏辅助后主刘禅。 2.关于表。 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

《出师表》教学设计

《出师表》教学设计 教学建议一、主旨概述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率军北驻汉中,准备征伐曹魏。因后主刘禅昏弱,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深怀内顾之忧,临行前上此表文,给后主以告诫和劝勉,希望后主认识到必须亲贤远小,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同时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对后主的一片忠心及“北定中原”的决心。 二、结构内容本文分三部分,全都着眼于“出师”二字。第一部分谈治国的大计,是为了消除出师的后顾之忧。诸葛亮这次出师时,刘禅才20岁,又昏庸无能,不懂得治理政事,如果受坏人蛊惑,必将导致国内政局不稳,对前方产生重大影响。正因为如此,诸葛亮在这个部分里不仅向刘禅反复阐明开张圣听、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的道理,而且荐举人才来管理“宫中之事”和“营中之事”。消除了这个后顾之忧,诸葛亮才能专力伐魏。第二部分是关于出师这一决策的说明。这种说明不同于奏议,不是反复陈说出师的利弊得失,而是陈情式的,就是陈述作者的心愿。为此,诸葛亮历叙身世,从“躬耕”说到“遂许先帝以驱驰”,又从刘备临崩寄大事说到自己的决心,其间五次提到“先帝”,极力表达自己“感激”和“忧叹”的心情;最后集中到一点,将出师伐魏视为“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这样来说明出师的决策既能打动君主,又有利于说服持不同意见的人。第三部分归结全篇主旨。由此可见,本文结构具有重点突出、逻辑严密的特点。三、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由于本文是秦章,是作者出师前向后主刘禅一地的恩主先帝刘备的儿子,现今的蜀国皇帝陈述意见,提出

修明政治、兴复双室的主张,因此,全文以议论为主,在议论中融以叙事和抒情,以做到对刘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达到劝谏的目的。论述切中要害,分析透辟,针对性强,寓情于议,值理交融,言词恳切,说服力强。叙事寓情于事,委婉动人,感情真挚。所叙之事,如推荐贤才,讲身世,谈经历,都是为议论服务,使他对刘禅提的建议与要求,有理有据,更能使人信服。由于诸葛亮深感先帝知遇之恩和托付国家大事之任,此文全篇为他的“报先帝”、“忠陛下”之情所贯穿。在文中,他满怀深情念先帝(提到先帝之处13次),满腔挚爱谏后主(7次提及陛下),他对刘弹的反复幼谏,谆谆叮咛,言辞恳切,语重心长。忠义之理,殷切之情,处处洋溢,感人至深,充分表现了他这位元老重臣对刘氏父子的忠肝义胆。统观全文,开篇论及形势以警其(刘禅)心,继之以进谏举贤以正其治,转而自述平生以动其情,结尾点明兴汉之主旨以励其志。文中13次提先帝,7次提陛下,更增加哀婉恳切之情。全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理至情浓,情理交融,使文章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从而成为千古“至文”,历来为忠良义上推崇和传诵。四、质朴、恳切而精练的语言全文只624字,13次提先帝,7次提陛下,“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穿全篇,处处不忘先帝“遗德”、“遗诏”,处处为刘禅着想,殷切期望他继承父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光复汉室”之大业。作者此情此意,形成了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他心之所想,笔之所写,请之所注,理之所喻,皆醒目而感人。全文不用典,无比喻,去华丽,重真情实感,处处不失臣子的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吻。本文语言精炼,多以四字句行文,兼用一些工整的排比对偶句式,如‘特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上

《出师表》优质教案

23 《出师表》同步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与已有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积累重点词语与句式。 2.了解文章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 3.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了解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体会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上表目的。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故事家喻户晓,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为之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文字质朴,情感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慨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2.背景资料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将后主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临行前,他感到刘禅暗弱,颇有内顾之忧,故上表劝诫。 3.知识链接 表是中国古代下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的《报燕惠王书》、李斯的《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表》的主要作用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动之以情”可以说是“表”的一个基本特征。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死罪”之类的话。著名的有李密的《陈

《出师表》教学设计

《出师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A 了解作者、创作背景以及表这种文体。 B 指导朗读背诵,积累文言常识 2 能力目标: A 理解“寓情于议”和“寓情于叙”的写作方法 B 理解字句,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3 情感目标: A 了解诸葛亮严明赏罚广开言路的进步主张,初步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学习他的爱国精神 B 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教学重点: 1指导朗读背诵,积累文言常识 2理解字句,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1理解“寓情于议”和“寓情于叙”的写作方法 2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教学设想: 1 教学方法; A 讲解法使用这一方法,引导学生解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B提问法让学生在整个课堂中伴随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完成对文本的学习。 C 创设情景法通过对文本写作背景的梳理,为学生尽可能的还原作者当时的心境,让学生从对作者和创作背景的理解出发,来对课文进行解读,体悟文中所展现出的爱国情怀。 2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抱负与志趣”,围绕着这个主题,我们先后学习了孟子和墨子的文章。在文章中了解了他们各自不同的志向: 孟子,主张为道义舍弃他宝贵的生命。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他的文中这样写道“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着也。” 而墨子,提倡为和平不计较个人得失。 在今天,我们将要去了解一个为了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 他就是——诸葛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出师表》。 二介绍作者,解题,文章创作背景 1 提问:关于诸葛亮,大家对他有哪些了解,有意的同学起来说一下? (学生答完之后,适当进行补充) 2 指出“表”这种文体 表: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3解题,介绍文章的创作背景

课文《出师表》的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3、课文《出师表》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设想】 《出师表》是一篇上书言事的应用文,也是实用性很强的议论文。其中关于修明政治所作的阐述,对后世很有借鉴意义。这篇文章的写作风格却又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应用文迥异,作者以恳切的言辞,表达了真挚厚重的感情。多数学生是喜欢这篇课文的。除文中少数语句必须由教师解释外,绝大部分语句可以让学生对照注解,相互启发,自行弄清大意。但文章内容上的重点到底是什么,学生往往把握不住;对于诸葛亮是怎样突出他的论述重点的,学生更难以体会得深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课文的重点、难点化成若干足以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按合理的顺序编排,进而把学生的阅读思考活动导向深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敬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释题,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表”这种文体的一般内容和作用。

明确:“表’’的一般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带有抒情色彩。它是古代奏议的一种,常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等。 2、“出师表”该如何理解呢? 明确:在出师前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 3、本文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 明确:写于蜀汉建兴五年蜀汉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犹亭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 4、诸葛亮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后方,使他“北定中原”的计划得以实现。 三、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认真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两遍。 要求:读准字音,尽量读好句中的停顿。 3、正音: 崩殂(cú) 侍卫(shì) 陟罚臧否(zhìzāng pǐ) 费棉(yī) 郭攸(yōu)之性行淑均(xìng xíng shūjūn) 行阵(háng) 以遗陛下(wèi) 裨(bì)补阙(quē)漏夙(sù) 苟全(gǒu) 庶竭驽钝(shùjiénǔdùn) 猥(wěi) 斟酌(zhēn zhuó) 以彰(zhāng)其咎(jiù) 咨诹(zōu) 遗诏(yízhào) 倾颓(qīng tuí)

《出师表》教案 (公开课)2022年部编版语文教案

22出师表 1.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 2.反复诵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写作脉络。 3.学习本文融议论、表达、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4.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感知背景 作者简介: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背景简介: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辅助刘备成就大业,建立了蜀国,与曹魏、孙吴鼎足而立。刘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逝,临终对诸葛亮托认国事,并嘱咐儿子刘禅:“汝与丞相从事,当事之如父〞。后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诸葛亮辅佐刘禅辛勤治蜀,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国力有所增强,在这种情况下,他于227年率兵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以“北定中原〞。刘禅昏弱,使诸葛亮在劳师远征之际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临行前上此表文,给刘禅以告诫和劝勉。 目标导学二:分类积累,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提出朗读中的疑难字句,教师组织同学们相互帮助解答。 2.在朗读的过程中,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义。 3.教师点拨特殊文言现象。 【古今异义】 ①先帝不以臣卑劣 ..(古义:社会地位卑微,见识短浅;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②由是感谢 ..(古义:感奋激发;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 ③未尝不叹息痛恨 ..于桓、灵也(古义:感到痛心、遗憾;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 ④开张圣听(古义:扩大;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 【一词多义】 ①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深追先帝遗.诏(遗留) ②效:恐托付不效.(奏效,成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成效) ③所以:此臣所以 ..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用来) 此后汉所以 ..倾颓也(……的原因) ④以:先帝不以.臣卑劣(因为) 以.光先帝遗德(来) 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结合自己对文意的理解,划分文章层次。 明确:可将本文分为三个局部。 第一局部(1—5):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第二局部(6—7):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

出师表教学教案【精选7篇】

出师表教学教案【精选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这次为您整理了出师表教学教案【精选7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出师表》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 1、了解奏表的特点。 2、了解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等名言。 3、掌握本篇的词语。 二、教学重难点 1、介绍文章的背景。 2、正音、诵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解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诸葛亮的《出师表》。诸葛亮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大家比较熟悉。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文,我先把诸葛亮的情况,主要是诸葛亮写《出师表》时的情况,简略地介绍一下。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南郑县),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他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这就是《出师表》。 2、解题“表” “表”是臣下向君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表文的一大特点是陈述衷情。学习这篇文章,要注意领会诸葛亮在文中所表露的思想感情,了解文中诸葛亮的一些名言。 3、检查预习 殂(cú)陛(bì)以塞(sè)忠谏陟(zhì) 臧否(zāngpǐ)攸(yōu)祎(yī)以遗(wèi)陛下 咨(zī)裨(bì)阙(quē)漏颓(tuí)桓(huán) 闻(wèn)达猥(wěi)危难(nàn)二十有(yòu)一年 夙(sù)驽(nú)攘(rǎng)彰(zhāng)咎(jiù) 诹(zōu)涕(tì) (二)朗读 1、可叫三四名同学朗读课文。朗读前提出要求:字音正确、句读分明。 2、读毕酌情讲评。 (三)默读。 让学生各自默读课文,参看课本注释,弄懂词句意思,有不解之处,当堂提出。 四、布置作业布置作业 1、诵读课文,熟悉内容。 2、初步理解并概括各段内容。 《出师表》教案篇二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继续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第6段,自叙生平,表达感恩图报之情。

课文《出师表》的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课文《出师表》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依据】 本文情词恳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叙事,表达流畅而自然,言辞中肯而声情并茂。开头分析蜀国面临的形势,陈述自己的治国主张;中间回顾往事,追忆诸葛亮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抒发忠于蜀国、忠于刘备父子的感情;结尾时理清君臣职分,表达竭诚图报的心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本文文质兼美,情理交融,实在不可多得。教学应该学生读、背、悟、思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得到提到。 综合性学习是新课程下语文学习的一大特色,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是有机渗透于阅读教学过程之中的。在学习本课时,还应该结合文章涉及的信息丰富、包含的思想深邃的特点,组织相关综合性学习,合理地将语文学习发散到课外,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在学习中了解表这种文言文体的一般知识;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多层面解读文章,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迁移性阅读的能力;品读语言情感的深切,体会行文构思的明晰的特点;掌握阅读表这一文言文体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反复诵读,在读中感知文章大意及内容要点,在读中品味语言情感的深切,在读中质疑探究、迁移发现;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强调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实现师生的互动;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阅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会怎样对他人声情并茂的陈述自己的观点和建议;怎样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恩惠;怎样看待自己的责任等问题。在讨论思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一情感培养绝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应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自己从多角度去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而学生对诸葛亮人品、气节的思考解读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培养过程、价值观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式 1.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品味。 2.由单向思维转向多向思维,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思考。 3.注意传授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在学习思考,在思考中发现,在发现中走向完善。 4.重视教与学的双边性,重视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的自主理解和思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成功的喜悦。 5.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切忌为了完成目标而强行设计教学环节。

《出师表》教学设计(5篇)

《出师表》教学设计(5篇) 《出师表》教学设计(精选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预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展筹划的过程。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出师表》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出师表》教学设计1 【教学要点】 1、领悟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熟悉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课文中的几种推断句式。 4、了解本文谈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5、了解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新授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1、题解,了解本文及写作背景。 2、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根底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3、熟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根底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2、熟读课文。 〖教学难点〗 题解,了解本文及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朝闻名诗人杜甫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哪位同学能说说,这是杜甫的哪首诗?对,是《蜀相》。写的就是本文的诸葛亮。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出师表》。 二、题解 1、: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2、文体: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3、出师伐魏背景简介: 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帮助刘备成就大业,建立了蜀国,与曹魏、孙吴鼎足而三。刘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逝,临终对诸葛亮托认国事,并叮嘱儿子刘禅曰:“汝与丞相从

《出师表》教案(10篇)

《出师表》教案(10篇) 《出师表》教案1 三维目标: 1、掌握古汉语知识,特别是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培养文言文语感; 2、培养学生以读导悟理解课文的能力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技能; 3、深刻理解文章的情感,体会精炼、质朴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 重点难点: 以读导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法学法: 诵读、讲授、讨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 深入理解课文,并能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学生默读课文(快速),要求整齐朗读,同桌之间纠错。 2、列出三个词语,并分析古今异义,教师点明一字就是一词:卑鄙开张痛恨 3、列举词语,学生变换形式朗读,读出节奏感,然后再在全文中找出来排比、对偶的句子再读。 板书:开张圣听引喻失义妄自菲薄(音乐美:铿锵有力,适合齐读) 二、教师范读,要求学生: 1、用心去听,感受教师的情感和语气; 2、画出你觉得最美的句子并且小声试读; 三、品读课文,理解作者的深情 1、学生尝试有感情大声朗读,或同桌互读; 2、学生找出优美的句子,先分析,再带着情感范读;(引导重点句的讲

析,以读导悟) 3、演习最后一段,抓住诸葛亮哭的原因,激发学生去想象当初写作的起因背景,从而体会深沉的情感。 4、分析刘禅形象以及他和诸葛亮的特殊关系,想象刘禅读了此文的情景,并由此去品味文章情感; 5、举例说明这篇文章的影响,引出李密的《陈情表》并推荐; 6、情感迁移,朗读杜甫的《蜀相》。 四、作业:收集史料,了解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并和同桌交流。 《出师表》优秀教案2 一、充分利用网络教室资源优势,将介绍背景和疏通文义结合起来,突破重点词句,然后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领会内容大意。 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在读、讲、议、写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艺术特色。 九年级学生经过七、八年级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学习,基本具备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对在网络教室里的学习很感兴趣,但仍有部分学生不能较好的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2、朗读课文,疏通文句,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 3、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作方法。 4、培养学生学会从网络获取学习资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网络课程资源,阅读体悟,自主、合作、探究,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出师表教学设计余映潮

出师表教学设计余映潮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出师表教案(5篇)

《出师表教案》 出师表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潜力: 1.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 2.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3.积累名句,背诵全文。 4.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潜力。 5.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过程与方法: 阅读体悟,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职责感、使命感,做社会的有用人才。 教学设想 一、介绍背景和疏通文义结合起来,突破重点词句,然后透过反复诵读使学生领会资料大意。 二、采用读读,讲讲,议议的教学方式,在读、讲、议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艺术特色。 三、课文的重点是第一部分,在讲清第一部分的前提下,第二部分能够采用练习法进行教学,第三部分让学生自读背诵。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

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这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板书) 二、教师范读全文(最好能背诵),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 三、解题 1什么叫表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 明确: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诸葛亮是什么情绪下写《出师表》的 明确: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状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四、正音 殂(c)陛(b)以塞(s)忠谏陟(zh)臧否(zāngpǐ) 攸(yōu)祎(yī)以遗(wi)陛下咨(zī)裨(b) 阙(quē)漏颓(tu)桓(hun)闻(wn)达猥(wěi) 危难(nn)二十有(yu)一年夙(s)驽(n)攘(rǎng) 彰(zhāng)咎(ji)诹(zōu)涕(t) 五、分析结构,归纳段落 关于本文的结构,教师要引导学生着眼于出师二字。具体地说,一是要看作者对出师后国内政事的安排;二是要看作者说明出师的理由。这两个问题弄清楚了,全文的脉络也就清晰地显示出来。

《出师表》教学设计(15篇)

《出师表》教学设计(15篇) 《出师表》教学设计1 1、学习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诸葛亮知恩图报的思想感情。 3、了解议论、记叙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反复朗读并背诵这篇课文。 1、学习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诸葛亮知恩图报的思想感情。 1、了解议论、记叙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背诵课文。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课时 1、要求学生课前读课文,根据注释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 2、通过因特网或图书馆搜集有关资料,如:诸葛亮生平、三顾茅庐、长坂之败、赤壁之战、三国鼎立、败走麦城、刘备托孤、阿斗刘禅、五月渡泸等。

一、导语 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于是诸葛亮派人与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身死、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机会,抱着“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心情,出兵北伐,企图巩固蜀汉政权、消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国,复兴汉室。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写有赞美诸葛亮及《出师表》的诗句,如:“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二、整体感悟 1、要求学生运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按意义节奏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达到熟练的程度。 教师放录音。 学生各自练读。 2、整体感悟。 提问:文章主要写了那些内容? 明确:开头谈论形势和治国方针,6次提到“先帝”,勉励后主继承遗志,这是寓情于议。中间叙述21年来的经历,抒发自己对先

《出师表》教学设计10篇

《出师表》教学设计10篇 《出师表》教学设计1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227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衷心,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吧! 【课前准备】 了解有关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情况;了解有关刘禅的故事;了解吴、蜀彝陵一战,西蜀元气大伤导致益州疲弊的背景。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句意,正确处理语言停顿。 2、通过朗读感受课文寓情于议和寓情于叙的委婉的表达方式。 3、批判地继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强烈感受作家崇高的人格美;学习诸葛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指导自己的行为。 4、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创意说明】 通过反复诵读体悟课文情挚辞切的特点;虚拟情境,再现古人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对联导入,缅怀忠魂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2、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武侯书堂》 3、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读课文。(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 2、找出不懂的字词句,先和同桌交流,如果还解决不了,稍后全班交流。 3、交流不懂的字词句。(形式:学生提出,学生解答,最后老师点评。) 4、老师提出重点字词,要求学生作答。(可以当堂提问,也可以出示幻灯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诸葛亮在文中提出哪三条建议?有人说亲贤远佞全文主旨所在,你认为呢? 明确: ⑴ 能不能做到广开言路和严明赏罚,关键就在刘禅是否能亲贤远小这一点上; ⑵ 表文中用了较多的篇幅谈选贤与能,又特别强调他们是先帝简*的,值得信任。尤其发人深思的是,文中还插入一段东汉往事的追忆,说明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

出师表复习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出师表复习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出师表复习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 出师表复习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引言 《出师表》是中国传统史书中的一篇短文,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章节,是陈寿所写的关于蜀汉宰相诸葛亮致曹魏的出师表。本次教学以《出师表》为载体,分别从文本的解读、人物的分析、历史事件的考察、政治哲学的思考等多个层面对学生进行讲授,旨在增加学生对《出师表》的了解,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出师表》,掌握阅读文献的基本方法,扩充学生历史知识面。 2.梳理诸葛亮的思想,使学生了解诸葛亮的为人和思想,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3. 了解《出师表》的历史背景,梳理三国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影响。

4.领会《出师表》中的政治哲学思想,对其进行深度思考,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 5.较好掌握《出师表》中的文化内涵,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严密解读《出师表》文本,剖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探讨历史伏笔,深入思考作者的思想倾向。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和道理,并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因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 1. 通过讲授和课堂互动,抓住学生的感官,增强对内容的记忆。 2. 通过互动量化评价的方式,强化学生参与度。 3. 着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出积极的思维能力。 4. 利用案例式教学,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 五、教学内容

1. 文本解读 在将《出师表》交给曹魏时,诸葛亮表示出了自己对汉朝灭亡的忧虑,同时也表现出自己对为国家民族做出贡献的迫切愿望。在文章中出现了很多经典的表达方法,如“臣本布衣,无才尚鄙”“若无明志,何以致远”。同时,文章中还暗示了一些 历史和政治事件,比如到底应该困守还是出战读,这是历史上的一件重大事件。 2. 讲解人物性格 教师在此需完整讲解诸葛亮的为人,了解其性格特点是这个章节的一个主要点。这在学生们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3. 历史事件考察 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抓住读者的兴趣,深入讲解三国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如曹操为什么要相信诸葛亮的出师表?魔鬼 的细节藏于其中。通过详细考察历史事件,反向理解历史真相,以得到更为深入的历史学科知识并加深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4.政治哲学思考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历史上的政治家到底是什么?他们的角色是什么?他们的意愿是什么。政治家应具备哪些素质?我们的民族精神以及这段历史如何影响我们今天的发展?

诸葛亮《出师表》教案设计

诸葛亮《出师表》教案设计教学目的要求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4、了解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 2、在掌握重点词含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对每段内容加以小结。 教学难点 题解,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教学设想:本文以议论为主,教学时应着重分析本文的议论内容和表达上的条理性。文中诸葛亮兼叙了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流露出他忠于蜀国、忠于刘备父子的感情,教学时应就说明这些记叙、议论和抒情所起的作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导语设计: 1、竞猜的形式导入 教师出示以下诗句让学生竞猜一位三国时期的历史名人。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 出师末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诗词故事导入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3、用对联方式导入 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4、介绍写作背景导入 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5、引用文言的方法导入: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于曹呸,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讣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位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倾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西,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节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顾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俟大举。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出师表》。 二、介绍作者及有关文学常识、写作背景。 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2、写作背景: 三、范读课文: 1、注意生僻字词及长句的断句。

出师表教学设计余映潮

出师表教学设计余映潮 出师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出师表》的背景和作者的作品风格; 2. 理解《出师表》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二、教学准备: 1. 教材:《出师表》的原文和翻译版本;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学生的课前阅读作业:让学生提前阅读《出师表》的原文,并准备一些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一幅画作,画作上有一位古代将军的形象,并引发学生对 古代将军的认知和想象,引出《出师表》的背景。 2. 阅读原文(15分钟) 教师分发《出师表》的原文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并标注不懂的词汇和句子。 3. 分组讨论(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出师表》中的关键词和句子,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引导讨论,如:“你觉得《出师表》中最重要的关键词是什么?为什么?”、“你认为作者通过哪些句子表达了自己的情感?”等。 4. 全班分享(10分钟)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各组的观点,并点评他们的回答。 5. 理解翻译版本(15分钟) 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出师表》的翻译版本,让学生对比原文和翻译版本,理解原文的含义和情感表达。 6. 分析写作技巧(1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出师表》中的写作技巧,如修辞手法、排比等,让学生理解这些技巧对于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7. 写作练习(20分钟) 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场景或人物,运用《出师表》中的写作技巧,写一篇类似的表达自己情感和观点的文章。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素材和指导。 8. 作品分享(10分钟) 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互相评价。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评价指标,如情感表达是否准确、语言是否流畅等。 四、教学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本节课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并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运用和提升。 五、课后作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