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颉刚与

顾颉刚与《当代中国史学》课件试题文档免费下载-清风教育资源网出处:网络更新时间:2007-12-26 13:31:50民国时期的学界,流传有这样一句话:"我的朋友胡适之",用来谐戏那些以认识胡适(1891-1962)为荣、并将他常挂在嘴边炫耀的学人。这句话一方面显示胡适名望之大,另一方面也表明了胡适的为人。的确,胡适之交游,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车夫马弁,在同类

2019-12-29
胡适和顾颉刚

胡适和顾颉刚胡适和顾颉刚 2008年06月18日14:22 《人物》杂志胡适晚年顾颉刚文/潘光哲在20世纪的中国历史舞台上,胡适(1891—1962)与顾颉刚(1893—1980)都是一代学术巨子,各有独特的影响。双方之间的交谊故事,亦堪称学林嘉话。胡适与顾颉刚之缔缘,始于1917年秋。那时胡适甫自美国求学归来,任教北京大学,在哲学门(即哲学系)第一与第二年

2021-01-13
第七讲 顾颉刚与古史辨(11.14)(1)

第七讲 顾颉刚与古史辨(11.14)(1)

2024-04-11
顾颉刚简介

顾颉刚简介顾颉刚,(1893年-1980年),原名诵坤,字铭坚。笔名有余毅、铭坚等。江苏苏州人。著名的中国现代史学家、民间文艺学家。1913年考入北大预科,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本科哲学门,留北大图书馆任助教做编目工作。后历任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云南大学、中央大学等校教授,中山大学历史语言研究所主任,中央研究院院士。新中国成立后,任复旦

2024-02-07
顾颉刚和古史辩论拾遗

顾颉刚和古史辩论拾遗

2024-02-07
怀疑与学问(顾颉刚)

怀疑与学问顾颉刚「学者先要会疑。」——程颐。「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

2024-02-07
顾颉刚与古史辨派

顾颉刚与古史辨派

2024-02-07
顾颉刚

顾颉刚(1893—1980年),“古史辨”派的领袖,中国现代史学的奠基人。江苏苏州人,出身于读书世家,天资聪慧,素有悟性,自幼在祖父、父亲的严格指点下苦读《论语》、《孟子》、《诗经》、《左传》、《纲鉴易知录》,后来又读了石印本《二十二子》、《汉魏丛书》,16岁时他正在读中学二年级,祖父又给他讲授《礼记》、《周易》、《尚书》等,初步形成了关于中国文化、中国古史

2024-02-07
顾颉刚与崔述的学术关联

摘要:崔述的学术思想是顾颉刚疑古思想的重要来源,其间并且存在日本疑古思想的外来影响,是可以肯定的。但是在1923年正式提出“层累说”以前,顾颉刚还没有见到日本那珂通世本《考信录》。其后他整理编订《崔东壁遗书》,是以陈履和刻本为底本,参考了那珂通世的研究成果。关于顾颉刚、崔述与日本学术思潮的关联,主要有:(一)胡适“极少数人欣赏,多数人不承认”说和钱穆“传矣而

2024-02-07
顾颉刚《怀疑与学问》原文阅读

顾颉刚《怀疑与学问》原文阅读怀疑与学问顾颉刚「学者先要会疑。」——程颐。「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

2024-02-07
顾颉刚与《当代中国史学》论文.

顾颉刚与《当代中国史学》论文2008-01-20在中国现代史学家中,能像顾颉刚(1893-1980)那样中外闻名的,没有几人。而像顾那样,以名人专家的身份,高屋建瓴,对其领域的成就得失,加以评论的,似乎更为少见。由此看来,本书实在是弥足珍贵了。俗话说:文品如人品。这表明,两者之间又有联系。那么,就让我们首先从作者谈起吧。民国时期的学界,流传有这样一句话:"我

2024-02-07
顾颉刚与《古史辨》

顾颉刚与《古史辨》钱婉约光明日报2006-12-101923年5月《努力周报》增刊《读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书信,这不是一封一般的私人信函,这篇大胆立论、引经据典、情辞恳切、洋洋洒洒而意犹未尽的近5000字的论学书简,就是顾颉刚写给友人的《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这篇文章发表以后,引起史学界众多学者就相关问题持久的考辨论议,赞成者有钱玄同、胡适、魏建功、容庚、

2024-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