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使音乐课堂活起来

怎样使音乐课堂活起来

怎样使音乐课堂活起来
怎样使音乐课堂活起来

让音乐课活起来

林语堂说:“鹤足的挺拔之美是逃离危险的结果,熊掌的雄壮之美是捕捉食物的结果”,音乐的艺术之美也许就是陶冶情操的结果了。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抑制。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的需要?如何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

一、开放音乐课堂,为音乐知识注入生活气息

开放的音乐教学是指音乐教学的多元性,它不拘于一种固定的模式,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性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生命智慧的舞台,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我们教师根据儿童好动、

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年儿童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在教学《小动物走路》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编出很多优美的舞蹈动作。这首歌的歌词是这样的:“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跳,小鸭走路,摇呀摇呀摇,小乌龟走路,慢吞吞,小花猫走路,静悄悄”。歌词具有很浓的生活气息。因此,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模仿小鸭走路时,有一个小孩抬起屁股,左右扭动,双手还放在嘴边“嘎嘎嘎”叫,他的这一举动,全班同学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在学习小花猫轻轻走路的动作时,孩子们个个猫着腰,脚步很轻巧地走着,还作出安静的手势提醒伙伴不要说话。这时,我及时对他们进行生活常识教育,让他们知道在别人休息、学习、工作时,我们走路应放轻脚步,说话也要小声点,不要去打扰别人,力争做一位文明的、城市化的好小孩。当孩子们的动作有一

定的协调度时,我把孩子带出教室,在操场上进行表演。孩子们很兴奋,都争着表演不同的角色,而且他们还创编了许多自己喜欢的动作及表情,甚至有些同学还创作对白,设计动作造型。他们的神态是那么的认真,动作是那么的优美,节奏是那么的整齐。

在这种自编、自导、自演的实践活动中,音乐不再是抽象的、虚幻的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的造物,与生活息息相关。在音乐课堂上,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音乐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兴趣桥梁,它既激发了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兴趣,树立了自信心,孩子们的身心得到了发展,天真活泼的个性得到了解放。在这种开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学生通过歌唱、表演、创作,达到对歌曲的体验,师生之间平等互动,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他们完全沐浴在优美的情境中,充分感受音乐的趣、音乐的美,激化和深化学生心中对音乐美的熏陶。

二、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学习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音乐是情感的艺

术,它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驰骋想象的空间。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陶冶。教师应充分挖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去体验音乐中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的审美实践与创造中逐步发展与

丰富。由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首先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用爱心与激情在孩子们情感世界里播种出绚丽的彩虹。让他们带着一份真情去体验音乐,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使之产生共鸣,愉快地进行教学。

童年时,我学会了《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扣人心弦的儿歌。教会我这首歌的老师是我的爸爸。爸爸是我们四年级的音乐老师。当时,学校没有任何音乐器材,连一台录音机也没有。在唱歌之前,爸爸给我们讲了一段关于母爱的故事,说的是一位母亲为了筹备子女上学的钱,多次卖血导致卧病不起的故事。我们被故事中感人的情节感动了。爸爸以带唱的方式教我们学会了这首歌,虽然教学方式很简单,显得很枯燥,但达到“以情动声,以声带情”,爸爸怀着感恩的心把我们带到了爱的暖窝。从爸爸深情的带唱声中,我们对这首歌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当时,爸爸眼中打转的苦涩的泪花,只有我能体会其中的点点滴滴。自此以后,我开始学会如何去理解别人,如何去关爱别人,我的同学们也跟我一样,

经常说起生活中的妈妈。

没想到,同样的一幕在我的课堂上发生了。一首《爱的奉献》把我的眼泪推向悬崖。那一刻,课堂格外安静,孩子们的情感完全被我的感情牵引着,连平时爱在课堂上捣蛋的学生也一个劲地深情地望着我,也许他们也能体会到了爱的价值了。是的,爱是一个永恒的故事,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爱是一根接力棒,他传给你,你传给我。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导航,我们只有把爱一代一代传下去,用爱的魅力感染学生,完成“治人先治学”的使命。

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音乐就是情感的艺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塑造孩子美好心灵,在实践中加深情感体验,进而产生对音乐的共鸣,使其灵魂得以净化、情感得以升华,最终实现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新课堂理念下的音乐课堂教学,不仅应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方法,更应使学生人文素养得到提高,应从生命教育的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课堂才是充满认知情趣,这样的课堂才能放飞学生的个性,这样的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让音乐课堂活起来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让音乐课堂活起来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欣赏小学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老师已经习惯于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歌词的传统套路,学生仍然是围绕老师的指挥棒运转,其学习的满足感也只能在最后10分钟的个人唱、小组唱、集体唱中获得一些体验。这种教学手段单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小、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已严重制约着音乐教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一种具有时代气息,让学生经历音乐实践过程,满足表演欲望,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发展的新型教学形式已得到广大音乐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近几年来,我在不断探索的实践当中,构建了“主动唱演”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形式,变过去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活动为主动学习的自主活动,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美、孕育美、领悟美

和创造美,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把音乐课真正上成学生主动学习课,搭成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 一、在情境中感受美----以美激趣。 音乐教室是孩子的音乐乐园,优雅、整齐、美观的环境会给师生带来一种健康向上的心理影响,唤起孩子对美的共鸣与追求。例如:钢琴上摆一盆绿色植物,使教室充满生机;墙的一侧剪贴成用各色吹塑纸制成的动物贴画:弹琴的小松鼠,吹圆号的小熊,跳舞的小兔……构成美妙的森林演唱会。另一侧中心位置是“我型我秀”的红花台,可以激励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旁边贴着音乐家画像,使孩子了解认识音乐家,并产生热爱音乐的思想。孩子们在紧张的文化课之后,迈进音乐教室的一刹那,无不被这优美而富有艺术情境的教学环境所感染,犹如进入音乐的殿堂。心感到欢快与美好,激起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其自觉、愉快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 二、在教学中孕育美----以美润心。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如果教师一味注重课堂纪律,只重视知识的灌输,这样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自信心的形成。学生带着厌恶、压抑的心情去上音乐课,

动起来,让有效的音乐课堂更精彩

动起来,让有效的音乐课堂更精彩 发表时间:2016-05-10T14:04:25.87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6年4月总第189期作者:李云红[导读] 四川省仪陇县金城镇第二小学校老师的课堂教学也要更具时代感、艺术感,充满朝气和活力。 ——学科课堂教学浅见 ◆李云红四川省仪陇县金城镇第二小学校637600 随着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期望越来越高,而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建构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因此,老师的课堂教学也要更具时代感、艺术感,充满朝气和活力。那么我们如何让有效的音乐课堂更精彩呢? 一、创设良好氛围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率。 要创设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让每一节音乐课有一种节奏的美感,让学生始终保持“行动”状态。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爱好,有的爱好这样,有的擅长那样,更有甚者,想模仿老师的每一个动作、说的每一句话,老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的心目中会起到示范作用,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老师要处处以身作则,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在学校里,多数学生都想得到老师对他的表扬,尤其是他做好某一项事情的时候,更是想老师对他大加赞许。小学的孩子虽然年龄小,却都有着很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所以作为老师的我们对待每一位孩子在态度上都要和蔼可亲,让孩子们在心里感受到老师就像他们的父母一样,是爱他们的,是值得他们信任的,从而让他们对老师产生依恋,觉得和老师在一起很有安全感。 二、互动,让学生在动中自主合作。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而课堂活起来,学生必须动起来,只有动起来,学生才能在自主、合作中学到自己所需的知识。自主,就是主体主动地进行学习,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让每个学生个性化地学习。然而积极互动、充满活力的课堂也离不开合作。合作,不仅是生生之间的互动,也有师与生之间的互动。师生之间是平等的,老师教学生,学生也可以教老师;老师鼓励学生,学生也可以夸老师。老师唱,学生跳;反过来,学生唱,老师也可以跳,师生同乐,达到共同锻炼的目的。因此,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又有争议的部分去合作,就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通过这些别具特色的合作展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既提高了教学、活跃了课堂,又发展了自我。 三、珍视生命,关注弱势,全员参与动起来。 在教学中为了让整个课堂真真实实地动起来,千万不要忽视那些稍微差一些的弱势群体。让他们动起来,就要给他们吃点小锅饭,创设条件,让他们解决一些基本问题和一些显而易见容易解决的问题,如果对了或对了一部分,及时鼓励他们进步了,让他们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他们“心”动了,“行”也会跟着动。想象力越丰富,要表达的东西越多,表现欲越强,创作兴趣便随之提高。全员参与老师的教学,师生受益匪浅。在教学的同时要教学生会看、观察,看清事物的特点;学会听,听清他人说的是什么;学会说,说出自己的想法。 总之,我们要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想法,让我们每一天都带着激情走进课堂,在漫漫的教育路上做好“引路人”,和孩子们一道自主、合作,为学生营造自主发展的空间,搭建合作的桥梁。动起来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动起来让有效的音乐课堂更精彩,让孩子们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快乐音乐课堂

快乐音乐课堂 音乐的艺术之美就是陶冶情操的结果。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抑制。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的需要?如何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 一、开放音乐课堂,为音乐知识注入生活气息 开放的音乐教学是指音乐教学的多元性,它不拘于一种固定的模式,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性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的。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生命智慧的舞台,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教师要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年儿童通过自身的活动快乐起来,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在教学《小动物走路》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编出很多优美的舞蹈动作。这首歌的歌词是这样的:“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跳,小鸭走路,摇呀摇呀摇,小乌龟走路,慢吞吞,小花猫走路,静悄悄”。歌词具有很浓的生活气息。因此,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模仿小鸭走路时,有一个小孩抬起屁股,左右扭动,双手还放在嘴边“嘎嘎嘎”叫,他的这一举动,全班同学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在学习小花猫轻轻走路的动作时,孩子们个个猫着腰,脚步很轻巧地走着,还作出安静的手势提醒伙伴不要说话。这时,我及时对他们进行生活常识教育,让他们知道在别人休息、学习、工作时,我们走路应放轻脚步,说话也要小声点,不要去打扰别人,力争做一位文明的好小孩。当孩子们的动作有一定的协调度时,我把孩子带出教室,在操场上进行表演。孩子们很兴奋,都争着表演不同的角色,而且他们还创编了许多自己喜欢的动作及表情,甚至有些同学还创作对白,设计动作造型。他们的神态是那么的认真,动作是那么的优美,节奏是那么的整齐。 在这种自编、自导、自演的实践活动中,音乐不再是抽象的、虚幻的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在音乐课堂上,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音乐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兴趣桥梁,它既激发了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兴趣,树立了自信心,孩子们的身心得到了发展,天真活泼的个性得到了解放。在这种开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通过歌唱、表演、创作,达到对歌曲的体验,师生之间平等互动,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他们完全沐浴在优

音乐游戏让课堂精彩绽放

音乐游戏让课堂精彩绽放 裕安区解放路第三小学邹微微德国教育家福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的源泉,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手段,在游戏过程中最能表现儿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性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在游戏中我们所获得的轻松和愉快,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然而,游戏却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生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自发自愿主动进行游戏活动。高尔基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快乐的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哪里有儿童,哪里就有游戏。在游戏中,儿童的运动器官,感知记忆力都能更快更好地发展。 我们这里所说的游戏不是纯粹的游戏,而是融入了具有音乐性特点的游戏。在音乐教学中,我们称之为“音乐游戏”。音乐是音乐游戏的灵魂所在,音乐游戏只是学习音乐的手段.音乐游戏必须伴随音乐,,才能实现音乐教学的目的。在我读小学时,音乐课还没有让老师完全重视,就是简单的老师教,学生学的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对课堂效率究竟有多高也没有认真研究过。我是一名支教到农村的音乐教师,教学条件相当于城镇学校还是薄弱了一些。学校以前也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学生对于音乐课的理解就是唱歌,他们甚至把音乐课改名叫唱歌课。对于一群无知的孩子,我显得力不从心。开始我尝试用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进行教学,完全进行不了,我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讲,一堂课乱哄哄的。课后经过反思,反复实践,发现了在音乐课堂中适当采用游戏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效率非常高。通过走进学生的心里,我发现他们非常爱上音乐课,只是他们不知道音乐课除了唱歌外还会学到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的基本要素。 经过一学期的反思和探索,总结出音乐游戏不同于一般的音乐游戏,它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强调对音乐的体验、感受,在根本上服从音乐的指导。它从音乐本身入手,让学习者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引导他们通过一些音乐游戏去接触音乐的各种要素。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音乐游戏去感受音乐的节奏、情节、感受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成为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创造者。所以,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首先我们要清楚音乐游戏具有哪些意义: 一、相对于其他学科,音乐课具有独特的学科性。活泼、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非常喜欢。它变枯燥的知识传授和抽象的音乐符号为富有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比如学生在认识1、2、3、4、5这五个音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小猴子摘桃子”的游戏教学。让学生扮演小猴子,将1、2、3、4、5五个音符写在形象可爱的“桃子”上,小猴子摘“1”桃子时,让学生长“1”,在“2”桃子时,就让学生唱“2”,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能识别这几个音符了。 二、音乐游戏的课堂教学可以真正的实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比如教学时可以设计《智慧豆快快长大》的游戏。在黑板上“种”下智慧

让古诗词走近生活

让古诗词走近生活 古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它那短短文字,寥寥数笔却能勾勒出其意之深、境之远、情之挚。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从一年级的《一去二三里》到三年级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到五年级的《长相思》六年级的《春夜喜雨》,诗词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很明显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王松洲老师对古诗词教学做出这样的评价:从教的角度看“难”从学的角度看“难”即:四难,难读、难懂、难入、难学。而今天两位老师的课堂让古诗词教学变得轻松许多。针对蒋老师执教的二年级古诗《山行之秋意》,李老师执教的词《浣溪沙》走近苏轼谈一下我的认识。 蒋老师《山行之秋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蒋老师利用漂亮的课件来吸引学生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好的语文课是对学生全程的吸引。在感受诗的节奏美和韵律美食蒋老师带领学生品读时的方法也是可取的,和学生融合在了一起,此时我看到了学生的兴奋点。 《山行》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诗,蒋老师不只站在教材的高度而是立足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牵一发而动全身。学生在学习描写秋景的古诗时有一个纵向的联系,老师对知识点做了一个整合因此便有了《枫桥夜泊》、《子夜秋歌》、《暮江吟》、《古朗月行》……从而让学生

从读中,从观察中扩大了对秋的认识:霜、叶、水、果、月……这是一个知识面由窄到宽的延伸。 老师在做练习时实现了语文的实践性和工具性:1 有诗中的秋景牵引到现实生活中的秋景比如让学生用四字词语描绘自己眼中的秋天:大雁南飞,花果飘香……看到学生写的秋天的词语我想这也是我们的收获 2 在感受诗的韵律美时,要求学生边背边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我们说,没有想象的课堂是平实的,而这节古诗教学是生动的。在了解古诗时和学生一起认识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体会古诗中比喻的妙用,那么学生在描写“银杏树、枫树、柿子树、石榴树”的变化时句子会更加生动。 蒋老师的古诗教学突出重点看秋景,练说话,突破难点感受是的韵律美,是一个很好的读——说——练的结合。 李老师《从〈浣溪沙〉走近苏轼》 听完这节课,我不禁惊于苏轼那面对逆境的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更惊于李老师那深厚的文学积淀。《浣溪沙》这首词以淡疏的笔墨写景,以形象的语言抒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诗词积累,李老师从复习巩固入手出示苏轼的作品《赠刘景文》、《饮湖上初晴后雨》、《题西林壁》再次领略苏轼的才华导入新课。知识点有对比就有提升,拿《清平乐.村居》与《浣溪沙》的格式对比,前者少了小序,后者少了题目。 “读”也是这一课堂特色。学生自由读《浣溪沙》,指名读,正字音读,师生共读,读苏轼不同人生经历作的词《江城子.密州出猎》

如何让小学音乐课堂活起来

如何让小学音乐课堂活起来 【摘要】一堂成功的小学音乐课须有一定的艺术美的建构。教师设计这堂课的教学计划,犹如作曲家创作一首作品;上这堂课,便是这首作品的演出;观摩这堂课,就是一次艺术美的欣赏。所以说教学观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是教学成败的前提。 【关健词】音乐;教学;有效性;艺术;审美 如何激活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更有效,是目前大家所关注的问题。要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目标,使小学课堂教学更有效,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培养目标, 研究教学方法。 一、改变教育理念 音乐新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审美情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到美感能力的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展开。尤其是小学年龄段的学生,可以通过对作品的初步比较、评价,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趣味,引导学生从真正美好的东西中,得到美的享受,从劳动中、日常生活和艺术中去理解和创造美好的东西。教师要讲求教育艺术,用充满智慧的提问,给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 二、音乐普及教育 音乐教学其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促进全体学生多方面的

协调发展,而不是培养音乐家。在这大目标的前提下,由此决定其性质是音乐艺术普及教育,而非专业的音乐教育。教师必须开展强化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最终达到培养审美能力,发展高尚情操,提高人的素质。美育能培养人的高尚情操,鼓舞人去为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奋斗。 教师可根据小学学生这一年龄段他们的生理、心理、知识结构、综合能力、人格等越趋成熟的特点,结合本学科优势,教育学生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使学生和谐的发展,以达到提高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心等素质的目的,培养面向未来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通过艺术教育帮助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以“善”为美,以“有德”为美,以“爱科学”为美,以“爱国”为美,以“好学”为美。在我的音乐欣赏课上,如何来培养孩子们对音乐情感的敏锐的洞察力,是非常有趣的的过程。记得有一次我在没有出示课题的情况下,让学生说说听了《野蜂飞舞》后的感受。学生有的说听到了洪水暴发的声音;有的说听到了骏马在奔腾其中有一个学生还描述得很生动:“音乐时而低沉有力仿佛一头凶猛的老虎,音乐中时而跳跃的感 觉乂如同一只可爱灵动的小鹿,音乐中飞快的速度仿佛是老虎和小鹿互相追逐的场景,音乐大气恢宏的感觉乂带人进入了宽阔的原野。”我被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所折服,我不禁问他:“为什么你会想到这个场景呢?”学生回答我说:“前几

让昆曲走进音乐课堂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f320758.html, 让昆曲走进音乐课堂 作者:朱艳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9年第19期 摘要: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的“曲圣”魏良辅,曾坚持十年足不出户,潜心研究出新的“水磨调”。被他的 精神和故事所感染,近年来,良辅中学开展了以“魏良辅与昆曲”为主题的一系列昆曲进校园、进课堂活动。目前,良辅中学音乐课堂引入了昆曲教学,学生沉浸在戏曲艺术的海洋之中,“良辅精神”也逐渐扎根在学子心中。 关键词:昆曲;音乐课堂;创新;激发;传扬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9-024-1 我校遵从新课标提出的“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的要求,积极挖掘家乡教育资源,积极引导学生传承家乡文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当我们得知在中国昆曲史上堪称谜一般人物的“曲圣魏良辅”居住在当时南戏北曲十分活跃的太仓南码头(现太仓市南郊镇)后,学校立马组织师生围绕“寻找魏良辅”和昆曲文化开始寻根之旅,开展了研究、学习、参观等一系列活动。在追寻过程中,师生逐步领悟到了良辅成功改革昆曲的精神之所在,并由此形成了自己的校园文化和学校精神,其核心就是勤研、合作、创新,让学生浸润在传统昆曲的内涵中,用传统文化精髓提升个人艺术修养,将良辅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学校也因此改名“太仓市良辅中学”,全校师生都沉浸在如此浓厚的艺术氛围中。 一、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为了让学生关注昆曲、欣赏昆曲、热爱昆曲,学校特邀请苏州大学潜心研究昆曲的博士生导师周秦教授来校为全校师生做讲座,此外,我们还开展校外地方昆曲表演社的艺人们进校园活动,邀请昆曲学校专业的戏曲演员走进课堂或开展讲座,让学生能结合大量的经验进行再学习,让学生体验昆曲艺术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热爱家乡的感情。 二、在音乐课堂上渗透昆曲教育 “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我将其修改成昆曲的“念、唱、做、演”四步,并和学生一起表演。 第一步:念白,昆曲念白本身具有鲜明苏州地方韵味的戏曲特色,其念词最大的特点就要求我们的学生用苏州方言“中州韵”来诵读歌词,苏州话素有“吴侬软语”之美称。讲究声美、韵

让音乐走进课堂

让游戏走进音乐课堂 张赛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学习新的复杂客体和事件的方法,是使思维 和行动相结合的方法,游戏教学是实现音乐课堂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音乐是音乐游戏的灵魂。游戏只是学习音乐的手段,在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利用游戏教学,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体验、感受,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玩”中感受到美,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学生比较活跃、好动且模仿力比较强,善于表现自己,但是他们缺乏耐性,单纯的听、讲、唱、达不到积极参与的状态,起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将游戏于音乐教学之中,不仅使他们在音乐中感受到了美,同时起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本人从事多年音乐教学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出了这样一中做法一让游戏走进音乐课堂,我觉的应该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在课堂导入环节引入游戏 古人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好课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导入为前奏,导入是教师在教学中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使其产生学习的欲望,巧妙的导课如同序幕揭开后面优美的乐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在课堂导入时经常会用到游戏导入法,例如:在讲音乐知识西洋管弦乐队的编制这一部分内容时,我采用了“接力游戏”的形式。要求全班每人说出一种乐器的名称,前后不能重复。学生既紧张又兴奋,精力高度集中,生怕自己说错。一轮结束后,他们还意犹未尽,此时老师趁势打铁,让学生听辩出各种乐曲的演奏乐器,并尝试给乐器分类,学生被游戏深深吸引,不知不觉中就随着老师的引导进入了下一环节。 二、在课堂中间环节穿插游戏 中间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音乐实践活动是完成 中间环节最重要的手段,在课堂中间环节穿插游戏教学,将枯燥的音乐知识转变成趣味的游戏教学,既掌握了音乐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具体游戏内容如下:

让古诗词走进音乐课堂

让古诗词走进音乐课堂 古代诗歌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精神的教科书,它哺育了一代代的中华儿女,让学生吟唱古诗文中的传世佳作,可以使学生在吟唱中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而中华民族更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传承中华文明也是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综合,是基础教育的一种理念。以音乐教学为载体来学习古诗,使“古诗音乐化”,这不仅能够实现教导学生学习古诗的目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在古诗吟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 一、创设情境潜移默化 音乐,不同于其他的艺术门类,如绘画、摄影、雕塑等“空间艺术”那样,可以整体欣赏,也可以局部临摹。音乐是“时间艺术”,是看不到,摸不着,而又能最直接感染人的心灵的东西。它是人们抒发内心情感最直接、最玄妙、最淋漓尽致的手段。但任何的音乐作品,都通过教师的言语表达来传授给学生的,教学语言就是教师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再创造的过程。而千百年来一直闪烁着夺目光辉的诗词,以她简洁、凝炼、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化提炼,成为千古传唱,至今仍使人从中得到无穷无尽的艺术享受。 中国古典诗歌浩如烟海,我们精心挑选了十首风格多样的歌曲,包括《咏鹅》、《春晓》、《游子吟》、《静夜思》、《明日歌》、《村居》、《满江红》、《清明》、《江南》、《悯农》。课间及放学时间利用校内广播播放古诗词歌曲,利用学校电子铃声播放古诗词歌曲,使歌曲充满校园每个角落,让学生感其声、领其情,在营造校园学唱氛围的同时,使师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学唱歌曲,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古诗词歌曲教学。 二、身势游戏激发兴趣 在古诗音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古诗的节奏,然后在此基础上划出正确的停顿标记。一般来说,五言诗的节奏是“二二一”或“二一二”;七言诗的节奏是“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按照这样的节奏进行声势训练,同学们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在一节课之前或中间,选一些声势训练让学生做,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学生们的情绪一下子就会高起来,并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和道理。当古诗词歌曲进入音乐课堂后,对节奏的把握就可以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以《锄禾》为例,音乐课本中就有如下的二声部节奏让学生一边朗读一边用拍手跺脚的身势来练习伴奏。学生会感觉非常的快乐和兴奋! 同样的,除了节奏的变化,还可以进行速度变化,力度变化。如:让学生左手匀速的拍,右手比左手快一倍或左手画圈,右手上下直线拍,便会感觉两手程度不等的互有牵制和干扰,还要记得按节奏念古诗词。这说明各自独立活动,互相协调的双手活动平衡能力的获得也要经过一定的锻炼,也使学生们懂得双手活动平衡的练习,在音乐中具有重大的实际价值。每一次小小的改变都可以把

让音乐课堂教学因反思而充满活力

让音乐课堂教学因反思而充满活力 博兴县陈户镇第三中学马翠莲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反思在新课程标准中已经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学反思是一种良好的教学习惯,能培养教师的进取心、责任心、勇气和意志力,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好教学新理念的决定因素。教学反思对教师职业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有学者指出:对老师而言,能否以“反思教学”的方式化解教学中发生的教学事件,这是判断老师专业程度的一个标志。不断反思,我们的教育智慧也随之不断增长。音乐课堂教学面对平行班多,班级、学生不定的课堂,面对课堂上发生的教学事件,当我们以经验的方式无法化解的时候,很需要通过反思来提升我们的教育智慧,反思教学会使我们从“日常教学”中觉醒过来,教学反思在新课程标准中已经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创新型的教师就应该主动反思、勤于反思,并在反思中看到自己的长处,避免自己的短处,扬长避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能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和在更高的起点上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的精神,我们教学的生命力不是简单“复制”而应是不断“刷新”,要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努力成长。 一、反思教学理念 理念是指导教师教学行动的方向标,教学理念对教学行为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众多成功教师之所以成功,除了他们有着执着的气流、高尚的师德和精到的教学艺术外,在他们身上有比我们超前的教学理念,诸如:“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问题教学法”等等。反思学生的学习达到了审美要求了吗?能给孩子的发展带来什么?学生得到了怎样的发展?如在教学《回声》一课时注重运用新课程理念,创设教学情景,运用简笔画画小桥、流水、小鸭来进行发声练习。用小青蛙在小桥的回声来作多部和声练唱,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再如《回声》一课教学中创设回声的知识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充满好奇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掌握知识。在教学《小乌鸦找妈妈》时,创设小乌鸦找妈妈情景,运用故事导入,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了,在学习歌曲时运用表演的方式进行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反思日常教学行为 不确定性是新教材和旧教材比较表现出来的最大不同点。在过去我们可以凭借着一本教科书、一本教学参考书面向学生,或者说“走向学生”,而现在新课改下由于教材、学生、过程和结果都表现出太多的不确定性,这要求我们只能是带着学生“走向教材”,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由过去的主导者变成现在的指导者。这需要教师就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创新、课程资源的选用,课堂模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机会的提供,考试与评价方式的更新等方面多加追问和思考。如在上《渴望春天》这一课时我围绕春天借助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通过猜春天的谜语、讨论春天的颜色、唱春天的歌曲、诵读春天的诗歌、画春天等环节,使学生在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中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春天的意境,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来赞美春天,表现春天的美丽,实现对学生进行综合艺术的启迪。 三、反思教学方法 教无定势,学无定法。时代发展要求我们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更新

让音乐课课堂活起来

让音乐课活起来 音乐课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老师还习惯于传统套路,学生仍然是围绕老师的指挥棒运转,其学习的满足感也只能在最后10分钟的个人唱、小组唱、集体唱中获得一些体验。这种教学手段单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小、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能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已严重制约着音乐教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一种具有时代气息,让学生经历音乐实践过程,满足表演欲望,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发展的新型教学形式已得到广大音乐教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近二年来,我们在不断探索的实践当中,构建了“主动唱演”的中学音乐课堂教学形式,变过去由教师指导下的被动学习活动为主动学习的自主活动,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的需要,把音乐课真正上成学生主动学习课,搭成让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让音乐课真正地“活”起来。 一、引唱——唱趣——欣赏美 引唱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好比是早餐中的牛奶、丰盛宴席的第一道菜,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在这里,可用“师生互相赠歌”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学生可以唱课本上的歌曲或者课外习得的流行歌曲。即使有同学唱相同的歌曲,也可以因为对歌曲情感不同的处理,不同的表现而给人以不同的感受,丰富自己的欣赏水平。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也积极参与,范唱新歌,引出新歌的学习目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使学生的音乐记忆库不断接收新的内容,丰富他们的音乐阅历,提高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而且温习了学习过的歌曲,加深了印象;师生互相赠歌又激发出强烈的学习新歌的欲望,同时也建立了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之间的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为课堂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自唱——唱会——感受美 自唱这一教学环节主要是满足学生“自我认知”的需要。要求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手段,主动获取新的知识,达到初步会唱、唱准歌曲的目的。学生可根据已有的乐理知识和识谱能力在老师琴声的引导下,进行看谱唱词的试唱练习。教师间或在行间巡视,和学生交流,在相互交流、反馈的过程中,学生汇报自己会唱了哪几句,哪几句不会唱,哪几句比较难,整首歌曲中最美、最好唱的是哪几句,让他们自己发现难点,在全班张榜招贤,请会唱的同学做小老师教唱,对他们通过努力依然无法解决的问题,老师再通过弹琴、范唱或放录音进行点拨。这样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旧知获取新知识的学习实践,自己发现难点、解决难点,不断提高音乐素养。同时在看谱唱词的过程中,复习巩固了已有的简谱知识,便于发现难点进而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有效合作解决难点,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和获取音乐知识的效率,使学生的心理、听觉、视觉、口语表达等得到协调发展。 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单纯的歌谱教学单调、枯燥,并不能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才能和学习兴趣,况且很多歌曲的歌谱有一定的难度,只会增加学生对歌谱学习的反感和厌恶。现实生活中,像“传奇”、“自由飞翔”、“高原红”等很多歌曲传唱很广,不分男女老幼都能模仿得有板有眼,可他们当中又有多少人熟悉歌谱呢?因此,中小学的音乐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音乐教学,而不是专业性教学和培养极少数音乐专业人才的教学。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识谱技能以后,我们没有必要再将歌谱和歌词分离开来学习,而只有在学生无法唱准歌词的情况下,才需借助歌谱唱准节奏、唱美情感,因而可以将时间应用到更能体现实践与创新的评唱和演唱中去。 三、评唱——唱美——表现美

让游戏走进音乐课堂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得到了全面落实,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成为了教育的重要目标。本文阐述了运用游戏进行音乐教学的方法,并总结了在音乐课堂中运用游戏的注意事项,以期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音乐课堂音乐游戏 一、设计音乐游戏的方法 1.识谱游戏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识谱是学习音乐的难点。如何让枯燥的识谱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是每位音乐教师努力的方向。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笔者发现,在游戏中教学识谱,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如在“小音符找朋友”这个游戏中,笔者把写有音符的头饰戴在学生的头上,让他们围成圈,然后去找自己的好朋友,只有准确唱出朋友头饰上的音符,两人才能结为好朋友。在这样的音乐游戏中,学生能轻松、准确地唱出同学头饰上的音符,从而更好地认识乐谱。 2.节奏游戏教学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训练学生的语言节奏和动作节奏。如在《哈里??》的节奏训练中,笔者让学生模仿火车“咔嚓、咔嚓”、汽车“嘀、嘀、嘀”的节奏,划船时人们“嗨……哟……嗨”的吆喝声,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声音和动作联想到歌曲节奏,最后把这些声音、动作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有趣味性的节奏练习。这样一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助于学生掌握整首歌曲的节奏。 3.听音游戏教学 小学低段学生不理解音高的概念,而练耳又是音乐课的重要内容,如果在练耳教学中,教师只是让学生枯燥地听音,则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只有把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形象、生动的游戏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教师可以把音阶比喻成“小猪爬楼梯”,把跳跃音程比喻成“小兔子在蹦蹦跳跳”等。这些比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抽象的内容易于理解,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加深学生对听音的记忆。 4.音乐记忆游戏教学 音乐记忆游戏教学是训练学生记忆和分辨节奏及旋律的能力。如在教学《粉刷匠》时,笔者先开展随意贴的游戏,让学生根据节奏把1、3、5贴进音乐小屋,然后引导学生掌握53 53| 53 1|的旋律,最后让全班学生围成圆圈踏步走,由笔者弹奏《粉刷匠》的旋律,学生自己听辨记忆,当听到53 53| 53 1|的音乐时,学生就做靠拢动作。通过反复练习,就能提高学生对节奏及旋律的把握,提升学生的记忆和分辨能力。 5.创作游戏教学 创作游戏教学能培养学生音乐思维的逻辑性,并促使发挥创作能力,把机械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如在教学完歌曲《拍皮球》后,笔者设计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除了围成大圆圈来表现歌曲之外,还可以怎么表现?”于是,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现歌曲,使用不同的玩法来拍皮球。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还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创作才能。 二、设计音乐游戏的注意事项 1.音乐游戏教学要有音乐性 音乐游戏只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一种手段,教师不能让学生仅仅关注游戏,而要从中获得知识。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明确音乐游戏只是音乐教学的一种手段,必须科学合理、灵活自如地设计音乐游戏。 2.音乐游戏教学要有目的性 在设计音乐游戏时,教师要明确游戏的目的和意义。如果一节课设计了太多质量不高的

游戏活动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游戏活动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游戏是小孩子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德国教育家福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工具,是快乐的源泉,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手段,在游戏过程中最能表现儿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性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在游戏中我们所获得的轻松和愉快,相信大家都能感受到。然而在音乐教学中,教师用游戏方式将音乐和孩子连接起来,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艺术美、技巧美和形象美,恰好应和了小学生的好动、好玩心理,同时,以兴趣带动方式,使小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音乐天堂,而这样正好就提升了我们音乐教学的效果,实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 经过近两年小学低段音乐教学工作的摸索和实践,我总结出音乐游戏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我认为音乐教学中的音乐游戏不同于其他一般的音乐游戏,它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强调对音乐本身的体验与感受,剥离外在形式的虚繁,紧扣音乐的实质,从根本上服从音乐的指导。它从音乐本身入手,让小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同时,引导他们通过一些音乐游戏去接触音乐的各种要素,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他们通过音乐游戏去感受音乐的节奏、情节,感受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成为音乐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与创造者。比如: 1. “小猫钓鱼”游戏:例如学生在认识“1、2、3、4、5”这五个音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小猫钓鱼”的游戏教学,让一位学生扮演小猫,把1、2、3、4、5五个音符写在形象可爱的“小鱼”身上,“小猫”钓到“5”时,让身上贴有“5”的学生唱“sol”,钓到“4”时,让学生唱“fa”,反复进行几次,学生就能识别这些音符了。还可以在学习歌谱时,教师将音符做成“小贴符”,并将不同的“小贴符”贴在学生身上,在教师弹到某一个音时,相应的学生便会跳起来,并大声唱出这个音,这就让学生伴随着跳跃的音符,自己跳动起来,进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升了学生“听音乐”的能力。 二、音乐游戏的课堂教学可以真正的实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比如教学时可以设计《智慧树》的游戏。在黑板上先给每个大组的孩子们“种”下智慧豆。当哪一组的同学纪律表现最好或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积极被表扬一次时,老师就让哪一组的智慧豆发芽,在课堂中学生主动参与凡是被表扬加分的就让智慧豆长叶,最后看哪组同学的智慧豆最先开花结果。这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古典诗词歌曲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探究

古典诗词歌曲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探究 发表时间:2019-10-18T14:44:42.08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7期作者:郭乐乐 [导读] 为了能够更好的传承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化精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的文化素养,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相关的研究部门将古诗词和小学音乐教学相互结合起来,借此熏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主要以了解小学古诗词课堂教育的相关内容为文章切入点,并针对如何使古典诗词歌曲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问题展开更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 (浙江省瑞安市飞云第二小学,浙江温州 325200) 摘要:为了能够更好的传承我国优秀的古典文化精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们的文化素养,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相关的研究部门将古诗词和小学音乐教学相互结合起来,借此熏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主要以了解小学古诗词课堂教育的相关内容为文章切入点,并针对如何使古典诗词歌曲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问题展开更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古典诗词歌曲;小学音乐;具体教学措施 引言: 古典诗词歌曲与小学音乐的相互结合可以帮助小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培养小学生们的艺术修养,为人们带来了更美好的音乐体验,所以它既是新时代发展的必要要求,也是学生成长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让古典诗词歌曲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意义 随着时间的流逝,互联网已经全面普及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社会真正步入了互联网的新时代。但凡事都有双面性,互联网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很多不好的事物,例如低俗的媒体作品以及不健康的思想观念等等,虽然小学生们还没有直接接触社会,但在生活中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我国古典的诗词大多都是出自满腹经纶、正直向上的文人之手,所以将古典诗词歌曲融入到小学音乐课堂中可以帮助小学生们塑造健康的品格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从而引导小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方向[1]。除此之外,让古典诗词歌曲走进小学音乐课堂还可以使得小学生们充分接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培养小学生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二、让古典诗词歌曲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具体教学方法 (一)利用多媒体组织小学生们欣赏古典作品 时代的不断进步,我国基础教育设施储备逐渐强大,教师们应当充分利用不同的媒体设备来辅助小学生们更加直观的感受古典诗词与古典乐曲的魅力。例如教师们可以组织小学生们统一观看“CCTV青年歌曲大赛”“全国少儿歌曲大赛”“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等等。除此之外,教师们还可以尝试引导小学生们去学习和吟唱节目中的优秀作品,感受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体会黎海英、莫扎特、西贝柳斯等著名作曲家在创作时的情怀,借此来加深小学生们对古典诗词和古典音乐的认识。 (二)引导小学生们独立对古诗词进行编曲 对于小学生来说,枯燥乏味的背诵记忆过程苦不堪言,但是吟唱却能够在保证记忆质量的基础上提高记忆效率,并且还为小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增添了很多的乐趣。教师们可以直接将小学生们语文课标课程中的《唐诗三百首》引入到音乐课堂中,然后选定一首唐诗,引导小学生们为这首唐诗选择不同的乐曲,最终吟唱出不同的版本。例如教师在开展“悯农”的诗词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借用七月上、探清水河等流行乐曲的曲调来吟唱。这不仅仅可以提高小学生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帮助小学生们加深度对古诗词的理解。 (三)引导小学生们独立为现代音乐填词 每一个小学生都有自己青睐的歌曲风格,所以教师们可以充分利用每个小学生的独特性来开展歌词填唱活动。教师们可以让小学生们选择一首自己最喜欢的歌曲旋律,通过对节拍、曲调、韵律和情感等各角度来剖析该旋律[2],然后根据自己对这首旋律的见解为其选择一首最为契合的古诗词。例如教师们在教学“郊游”这首歌的时候,首先帮助学生们分析歌词“走走走走走”的节拍,然后再引导学生们联想到《咏鹅》中“鹅鹅鹅”等一系列节拍相似的古诗词,最后再和小学生们一起用“郊游”的旋律吟唱《咏鹅》的内容。 (四)引导小学生们自主朗诵古典诗词 音乐中抑扬顿挫的节奏以及变幻多端的旋律都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因此在古风作曲的中融入古典诗词的朗诵则可以给小学生们带来更美好的学习体验,丰富小学生们的情感层次。 例如教师们在带领小学生们欣赏“春江花月夜”这一古风乐曲时,可以通过介绍乐曲旋律和播放相关的图片来引导小学生们联想起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然后再邀请几个小学生来伴随音乐分别朗诵这首诗,最后教师再针对每个人的朗诵给予真诚的评价。这样的方式不仅仅为小学生们塑造了一个朦胧和优雅的艺术意境,还升华了“春欲老、花已去、月西沉、夜将近”这几句诗词中所表达出的情感,将其中的失落之美展现的淋漓尽致[3]。古典音乐与古典诗词的相互结合激起了小学生们内心的情感波澜,从而使得小学生们能够对同名为“春江花月夜”的音乐和古诗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五)在小学音乐课堂上举办小型的音乐剧表演活动 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本条件,只有从多个角度深入古典诗词教育,才能够使得小学生们突破思维上的种种限制,真正体会到古典诗词的魅力。 例如教师们在开展“满江红”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们首先可以给小学生们播放一段岳飞征战沙场的电影,伴随着镜头的不断拉近与切换,教师们应当带领着小学生们更进一步的了解到岳飞在面对百姓流离失所的画面时内心里的复杂情感,帮助小学生们更快的融入到这首古典诗词歌曲的音乐情感之中。之后教师们可以给小学生们分配不同的角色,有扮演岳飞的,有扮演百姓的,有扮演士兵的等等,然后带领小学生们一起完成“满江红”的表演。这样一方面可以利用有趣的方式帮助小学生们巩固自己对“满江红”内容的记忆,另一方面还可以帮助小学生们更进一步的体会到岳飞的浩然正气和英雄气概,感受到岳飞那种忧国忧民以及报国强烈而又急切的思想感情。 总结: 通过上文的分析讨论与研究,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古典诗词与音乐结合的这一新型教育模式对学生成长的意义,它既是我国传统文化实现传承的主要渠道,也是培养学生综合实力的主要方法。让古典诗词歌曲走进小学音乐课堂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上的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建立学习兴趣小组提升学生音乐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能力

建立学习兴趣小组提升学生音乐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能力 发表时间:2017-12-29T11:16:13.113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7月作者:张艳英 [导读] 怎样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使音乐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才华的小天地,如何让音乐课堂充满生机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在音乐教学是进行了建立学习兴趣小组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理局二龙山农场小学教师张艳英 音乐是开发智力、发散思维、提高想象力的一门艺术,它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音乐的长河里,我们不仅能感受到音乐中美好的意境,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教,学生学,一节课从头唱到尾,学生没有自我展示的空间,老师还恐怕学生学不会,从一开始就一句一句的教唱,全然不理会学生的感受,学生的音乐天赋被扼杀在萌芽中。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怎样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使音乐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才华的小天地,如何让音乐课堂充满生机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在音乐教学是进行了建立学习兴趣小组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一、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就是教师放手,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生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小学生的特点是爱动,好奇心强,模仿力强,喜欢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所以在音乐课上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活动空间,让他们在感受音乐的同时,展开想象,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有关知识运用到音乐课堂上来,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不同方式来表现音乐。 如在教学《寻找生活中的声音》时,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到生活中寻找不同的声音。在返回课堂时,学生们例举了许多生活中的声音——菜市场里的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厨房里的锅碗瓢盆声、炒菜声;马路上的汽车行驶和喇叭声;爸爸睡觉时的呼噜声;小狗的叫声;还有大自然中下雨的声音;风吹树叶的声音等等。然后再让学生合作编创情景再现。通过课后收集资料,学生体会到音乐在生活中处处存在,在编创情景再现中,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这样一个新的知识点在不用老师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学生就自然而然地掌握了。 二、在歌曲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如在教学《小动物唱歌》这首一年级小学生的歌曲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边听音乐边同桌学习。这首歌曲的歌词非常简单——许多小动物在唱着歌,喵喵真快乐,许多小动物在唱着歌,喵喵真快乐。许多小动物在唱着歌,汪汪汪汪真快乐,许多小动物在唱着歌,汪汪汪汪真快乐。两段歌词,但每段歌词都是重复的,表现的两种小动物孩子也非常熟悉,所以他们对歌词掌握的快,同桌学习后,让学生进行小组间的比赛,看哪组在不用老师教唱的情况下,先学会,这又触动了他们自主学生的积极性,孩子们不仅能随着范唱演唱原歌词,还自觉的在小动物的叫声处换上他们熟悉的其他小动物的叫声,如小鸡、青蛙等。这种学习方式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到了再次创作的快乐。 在小组自主学习中,班级中的“配角”也积极参与到了课堂活动中,他们在活动中展露头脚,甚至超过了“主角”,在音乐课堂上孩子们都是平等的,每个学生都在快乐当中学习、感受音乐,在兴趣、爱好当中掌握音乐。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使音乐课堂活起来 小组自主学习也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儿童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兴趣所起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所以我在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积极去尝试,推动他们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欣赏完《龟兔赛跑》时,让学生在小组内创编童话剧进行分角色表演,这时学生能把故事所描绘的场面表现的淋漓尽致,在这个基础上,再让学生续编故事,每个小组的续编都不样很有创意。如:有的会这样续编——大家对小白兔进行了教育,在小动物们的帮助下,骄傲的小白兔低下了头,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决心一定改正;有的小组又是这样续编的——小白兔对乌龟说:“我是为了不伤你的自尊心,让你知到只要不懈的努力,什么事情都是会成功的”等等。 学生的想象力有的时候真的出乎我们的想象,这种不拘一格的放手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的自主学习的方式,把孩子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丰富的特点都开发出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了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综上所述,利用小组自主学习激发兴趣,让音乐课堂充满生机——建立学习兴趣小组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的教学方面是符合新课改要求的,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音乐插上想象的翅膀,遨游于充满创造快乐的音乐殿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