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轮转换
- 格式:pptx
- 大小:503.67 KB
- 文档页数:14
浅谈会话分析中的话轮转换机制作者:李传静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36期摘要:会话分析(conversation analysis)是语用学的重要领域,最早起源于民族方法学对会话的实质性研究;话轮是Sacks等人提出的理论概念,是日常会话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某人在某段时间所说的一段话,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沉默或另一方的谈话通常标志着一个话轮的终止,新一个话轮的开始。
本人通过分析会话中的话轮转换机制,旨在帮助语言学习者有意识地理解会话机制,掌握会话技巧,从而提高其在语言学方面的修养。
关键词:话语分析话轮转换转换规则语用一、引言(一)会话分析会话分析(conversation analysis)是语用学的重要领域和分支,最早起源于民族方法学对会话的实质性研究。
美国社会学家Harvey Sacks及其合作者Emanuel Schegloff, Gail Jefferson 堪称该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
在长期深入研究日常会话结构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话轮转换理论,借以阐述会话中发言者的角色变换问题。
会话可以构成“言语行为最为自然的形式”,其显著特点是说话者角色的轮换,尽管它是一种随意的语言交际活动,但却衔接有序。
(二)话轮建构及其转换机制话轮是Sacks等人提出的理论概念,是日常会话的基本结构单,即某人在某段时间所说的一段话,即指说话者在任意时间内连续说出的具有和发挥了某种交际功能的一番话。
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沉默或另一方的谈话通常标志着一个话轮的终止,新一个话轮的开始。
无论话轮长短,只要说话人改变,就意味着该话轮的结束。
话轮可以由多种句法单位构成,比如句子、从句、短语和单词等。
会话参与者在会话过程中得到话轮再到放弃话轮,话轮不断更迭,会话由此顺利进行。
一次会话至少包括两个话轮。
A的话轮一结束,B就接着发言,构建自己的话轮,由此构成话轮转换基本模式“A-B-A-B-A-B”。
每个话轮建构单位的“边界”(unit boundary)都可能成为话轮交接之处。
学生课堂2019 年 8 月45话轮转换理论在小学英语课堂互动中的运用分析王 禹(长春市双阳区齐家镇中心小学 吉林长春 130000)摘 要:小学英语课堂的互动性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话轮转换理论是一种会话形式的体现,不断被应用到各科的教学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亦是如此。
本文分析了话轮转换理论在小学英语课堂互动中的运用价值,并重点探讨了其有效运用策略。
关键词:话轮转化 小学英语 课堂互动引言小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中,话轮转换过程的实现往往会受到语言因素、社会文化、非语言因素等各种因素影响。
加上目前我国的小学生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对目的语的社会文化熟悉和掌握度不够,教师也没注重对小学生话轮转换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导致小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中开展话轮转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话轮转换的关联位置难以判定、话轮转换无法发起有效的新话轮、话轮转换中原话轮的保持较难等。
因此,如何合理、高效的利用话轮转换理论是当下小学英语课堂互动教学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话轮转换理论在小学英语课堂互动中的运用价值话轮是英语教学中互动对话的基本结构组织,说话者的话语从发起到结束,称为一个话轮。
构成话轮的语言单位丰富多样,可独立单词、可短语、可分句,说话人和听话人发生角色转换或各方沉默则意味着一个话轮的结束。
话轮转化主要指的是说话人和听话人角色的转化,即说话者结束当前说话后,听话者转为下一轮的说话者,而上一轮的说话者则转为听话者。
在小学英语课堂互动中,话轮转化一般有两种实现路径,即当前说话人指定下一个说话的人,以及下一位说话人毛遂自荐[1]。
在小学英语课堂互动中应用话轮转换有很强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能有效增加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话轮转换是基于对话形式开展的,小学英语课堂是一门语言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对话开展,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是极为关键的教学目标,而话轮转换的应用能有效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其次,能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和英语学习能力。
在话轮转换视角下研究美剧《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摘要:本文探讨了美剧《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中人物话轮转换的实现与作用。
通过分析剧中角色抢夺话语权的方式、语言的特点以及话语的暗示作用,揭示了话轮转换在塑造角色形象、揭示剧情信息、传递社会价值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话轮转换、美剧、麦瑟尔夫人、角色形象、社会价值观正文:在美剧《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中,随着各个角色关系的复杂化和变化,话轮的转换成为塑造角色形象、揭示剧情信息、传递社会价值观等方面的关键手段。
具体来说,话轮转换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抢夺话语权的方式在剧中,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习惯,因此会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抢夺话语权。
比如,麦瑟尔夫人这个角色通常会用严厉的话语来占据优势地位,表现出自己的强大力量;而马特则通常会以幽默的方式来抢夺话语权,从而博取众人的注意。
而这些不同的话语方式,却又独具特色,使得角色之间的关系更加鲜明。
二、语言的特点在话轮转换的过程中,语言的特点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麦瑟尔夫人和麦克之间的争吵中,麦克使用的是威严和力量,以压倒性的语气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而麦瑟尔夫人则通过结构化的语言来控制场面,表现出自己的智慧和冷静。
这些语言上的善于把握,为角色塑造和剧情的展开提供了可观的效果。
三、话语暗示的作用此外,话轮的转换还通过暗示演绎、引导观众等方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例如,在角色讲述自己经历的时候,选择性地强调某些详细信息,会极大地影响观众对其观念、性格和行为的理解和判断。
而在这一方面,麦瑟尔夫人则利用自己委员长的特权加强话语权力,以此暗示观众角色的地位和社会价值观。
案例:其中一个尤为经典的案例便是第一季中麦瑟尔夫人和燃魂门的斗争。
麦瑟尔夫人通过与燃魂门的交锋,展现了自己威严、智慧和冷静的一面,同时又通过语言的巧妙运用,暗示了作为女性的自己在男权社会中的地位和力量。
结语:本文从话轮转换的角度对美剧《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进行了探讨,总结出了话轮转换在塑造角色形象、揭示剧情信息和传递社会价值观等方面的作用,并举例说明了其中的实现方式和效果。
试议话轮转换中毗邻语对及插入序列与性格会话模式高婷婷(安徽大学,安徽合肥230039)摘要:会话分析被认为是话语分析的一个分支领域,而话轮转换是会话分析的核心问题。
本文以会话分析研究理论为基础,着重从话轮转换、毗邻语对和插入序列入手,以社会语言学中言语行为模式理论和性格分类为切入点,指出话语分析对于话语应对、人际交流的指导和改进作用。
关键词:话轮转换;毗邻语对;插入序列;性格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2X (2006)04-0064-02作者简介收稿日期6高婷婷(),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级研究生。
2006年第4期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一、引言1952年,Harris(1952)在美国《语言》(Language )杂志上发表了题为Discourse Analysis (《话语分析》)的论文,自此话语分析这一术语渐渐为语言学领域的学者所熟悉。
20世纪70年代以后,这一学科开始真正发展。
以Sacks 、S cheglof f 、Jeff erson 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方法论者(ethnome thodo logist)所提出的毗邻语对(adjace ncy pair)、插入序列(insertion sequence)和话轮转换(turn taking)等概念是自然会话分析在微观研究上的突破,对该领域和有关的研究者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本文旨在剖析话轮转换中毗邻应对以及插入序列的深层内涵,并与社会心理学相结合探讨话语轮换中的话语对于对话人的性格反映,以及将理论概念应用到人类话语交际的优选和改进的实际应用中,遵从民族方法论者的以经验归纳法找到会话话语的组织规律和结构特征的指导宗旨。
二、话语分析的三大结构会话(conv ersation)是交际者双方或多方合作的结晶,他们共同把一个话题展开、推进、扩展、结束。
民族方法论者们从大量的自然语料中抽象出了一些基本的结构:会话通常有开头序列、主体序列和结尾序列;发话者与受话者交替讲话,形成意义相关的话轮转换;典型结构单位———毗邻语对、插入序列等。
从话轮转换角度看人物权势关系和性格刻画—以《推销员之死》某一话语片段为例摘要:在戏剧文本中运用话轮转换模式能够帮助我们从语言学角度对戏剧人物的表现作出阐释,并且使得对戏剧人物的评论建立在相对客观的基础上。
本文在简要介绍戏剧文体学话语分析模式的基础上,着重从该模式的五个层面对《推销员之死》中的对话片断的三个子话题进行了细致分析,解读出作品中上级与下级之间、贫穷与富贵之间的权势关系以及威利的理想主义和霍华德冷酷无情的人物性格。
实例分析表明,通过话轮分析能更好地了解人物性格和权势关系,提供一个恰当的视角来欣赏戏剧,理解和欣赏经典作品。
关键词:话轮转换分析,权势关系,人物性格,戏剧文体学1.引言美国社会学家萨克斯(Sacks)、谢格洛夫(Schegloff)和杰弗逊(Jefferson)于1974年系统地提出了话轮转换理论(Turn-Taking Model),随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大大促进了戏剧文体学的蓬勃发展(Sacks,Schegloff & Jefferson, 1974)。
戏剧文体学的突破在于将语用学与话语分析这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研究领域有机结合起来,将其理论应用于戏剧批评,涉及到的范畴包括言语行为、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语域分析和话轮转换等(Short, 1898;杨雪燕,1989, 1991;俞东明,1993,1996)。
而戏剧区别于小说、诗歌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它强调对话关系,也就是说戏剧是通过对话反映人与人之间关系及相互作用(Thornborrow & Wareing, 2000),而且人们在话轮转换方面的选择可以反映会话参与者的身份、地位及相互关系(Pomerantz & Fehr, 1997),因而话轮转换理论可以用于解释人物之间的权势关系及人物性格,从而推动剧情的发展。
因此,本文从话轮转换角度入手,采用李华东和俞东明的话轮分析框架,以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中的剧本第二幕为例,也就是威利去找他的老板霍华德,请求他允许自己做些办公室工作,却被霍华德解雇的片段。
话轮转换以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发表时间:2018-10-29T09:41:45.907Z 来源:《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上作者:薛荔娉[导读] 话轮是会话的语义单位,话轮转换是会话分析的核心问题。
本文以话轮转换为理论基础,对话轮的构成、类型以及话轮转换的语用策略均作了初步的探讨,提出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掌握话轮转换规则和策略,(运城学院,山西运城 044000)摘要:话轮是会话的语义单位,话轮转换是会话分析的核心问题。
本文以话轮转换为理论基础,对话轮的构成、类型以及话轮转换的语用策略均作了初步的探讨,提出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掌握话轮转换规则和策略,通过培养学生话轮转换技能来促进教学,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关键词:话轮;话轮转换;会话;外语教学一.引言话轮是会话的基本结构单位。
会话参与者在会话过程中所得到的一次说话权,以及从得到这个说话权开始到放弃这个说话权为止所说的话称之为一个话轮。
(Sacks,1974)Nofsinger(1991)提出话轮可由四种长度不同的话语单位构成:独立的词语Yes、短语Good morning、分句when we go to school、完整的句子I’m a Chinese.会话是一个合作的过程,特点是轮流发话。
讲话者随时可以变成听话人,反过来,听话人又可以变成说话人。
如果会话不断进行下去,一个话轮终止之后,另一个话轮又会开始,这个过程叫做话轮转换。
本文通过对话轮转换理论进行研究,从话轮的构成、类型以及话轮转换的语用策略等方面来探讨其中的规律、特点和转换技巧,来帮助外语学习者更好的了解会话的特点,从而提高交际能力。
二.话轮的类型会话是在会话参与者的话轮转换中进行的,但会话的构成不是话轮杂乱无章的组合,而是受一定的结构格式支配的。
Cook(1989)根据话轮在会话结构中的功能,将话轮分为三大类,即毗邻应对、预示语列和结束语列。
2.1毗邻应对毗邻应对是由任意两种相联系的言语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