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轮及话轮转换的交际技巧
- 格式:pdf
- 大小:189.34 KB
- 文档页数:5
话轮名词解释
话轮(Turn taking)是会话分析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指的是在交际过程中,参与者之间交替进行说话和倾听的行为。
具体来说,一个话轮开始于某个人发起说话,结束于该人完成一个表达单元(如一个句子或一个短语)并转为倾听他人回答。
在理想的情况下,话轮在对话者之间循环进行,形成一个连续的交际过程。
话轮的转换不仅涉及说话者何时开始说话和结束说话,还包括如何以及在什么条件下将话语权传递给下一个说话者。
话轮转换的规则和机制是会话分析研究的重要内容,它们有助于确保交际的顺利进行,并避免出现尴尬的沉默或对话中断。
在会话分析中,话轮转换的规则包括:
说话者何时结束自己的话轮并允许其他人开始说话。
如何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手段(如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表明话轮的结束和开始。
哪些因素可能导致话轮的延长或中断(例如,当一个问题时需要更多回答时,或者当某个事件打断当前的话轮)。
话轮转换是会话分析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体现了交际互动的动态性和合作性。
通过话轮转换,参与者能够在交流中实现信息的交换、意见的表达和社交目标的实现。
话轮转换与会话交际中打断现象解读
在人际交流中,会话交际中的打断现象时常出现。
打断是指在别人发言时,中
断对方的话语,插入自己的话语,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意见。
打断行为在社交交往中有时被视为失礼或不尊重他人,但在某些情况下也是必要的。
在话轮转换与会话交际中,打断现象具有一定的解读内容。
首先,话轮转换是指在会话中不同参与者之间信息传递的切换。
当一个人发言
结束后,另一个人在合适的时机打断并接管话轮,这种打断可以是为了交流的连贯性和效率而进行的。
这种类型的打断可以被视为对话交际的一种正常现象,有助于保持对话的平衡和共享对话权。
然而,当打断现象频繁出现,且以插入自己的意见或观点为主要目的时,可能
会对会话的效果和参与者的满意度产生负面影响。
这种打断行为可能被视为不尊重他人的观点或话语权,反应出对他人意见的不重视或不耐烦。
在一些文化中,频繁的打断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并可能导致交流的失败或冲突。
打断现象的解读也需要考虑到交际目的和环境。
在某些情况下,打断行为可以
被视为一种交互性的表现,显示出对话交际的活跃度和积极性。
例如,在激烈的讨论或辩论中,打断可以是为了表达紧迫的观点或回应对方的观点。
在这种情况下,打断有助于加深对话的互动性和参与度。
总的来说,打断现象在话轮转换与会话交际中不同于一般的对话模式。
它可以
被视为对话中的一种交互形式,既可以促进对话的进行,又可能导致交流的不顺畅。
因此,在进行打断时,我们需要在尊重他人和表达自己观点之间找到平衡点,以确保有效的交际和良好的沟通效果。
《非你莫属》中求职者使用的话轮转换技巧-社会语言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话轮,即说话者轮流说的话。
话轮转换是会话双方轮流地说话,互换听说角色。
Fasold曾提出话轮转换是话语分析中的核心问题,并受到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
美国科学家Harvery Sacks 以及其合作者EmmanuelSchegloff和Gail Jefferson是话轮转换研究方面的开拓者。
他们的最大贡献在于,在对大量录制的会话进行详细的分析后,提出了话轮构成规则(The rule of turn-construction)和话轮分配规则(The rule of allocation)。
实际上,为了成功实现交际目的,人们在话轮转换过程中使用了很多技巧。
《非你莫属》是天津卫视2011年开始推出的一档电视真人秀求职节目。
自开播以来,该求职平台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与喜爱。
该节目主持人张绍刚幽默、睿智、犀利的语言风格,尤其是他与求职者对话的良好掌控能力和协调能力是该节目的看点和亮点。
与主持人相比,求职者不是会话中的控制者,处于被动位置。
为了在求职过程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或为了使会话朝着更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成功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求职者使用了多种话轮转换技巧,从而帮助自己在求职过程表现得体,增加获得求职成功的可能性。
一、话轮与话轮转换(一)话轮话轮的概念最早由Harvery Sacks、Emmanuel Schegloff和Gail Jefferson于1974年提出。
此后,许多国内外学者如Sacks、Edmondson、刘虹、李延福都对这一概念做出了自己的解释。
Sacks认为,话轮是会话参与者在会话过程中得到的一次说话权,从这个说话权开始到想放弃说话权或者不得不放弃说话权为止所说的话称为一个话轮;在刘虹看来,话轮是在会话过程中,说话者在任意时间内连续说出的具有和发挥了某种交际功能的一番话,其结尾以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互换或双方的沉默等放弃话轮信号为标志。
作者: 曹静[1];徐薇[2]
作者机构: [1]金陵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1169;[2]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外语系,江苏南京210013
出版物刊名: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03-105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5期
主题词: 话轮;话轮类型;话轮转换机制;交际技巧
摘要:会话语料不是词、短语、句子的简单堆砌,它有一定的结构和规律。
话轮转换研究是会话分析中的重要问题。
对于话轮、话轮类型及话轮转换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会话的结构和规律,能帮助交际者提高交际技巧,从而取得更好的交际效果。
浅谈话轮及话轮转换中的技巧作者:赵雄立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29期摘要:会话分析是话语分析的一个分支,而话轮转换是会话分析的核心。
本文从话轮的构成、转换规律、转换类型及转换的技巧等方面来探讨会话交际的规律。
Abstract: Conversational analysis is seen as one sub-field in discourse analysis, while turn-taking is the core in conversational analysis. This paper makes a systematic research on the rules of turn-taking in conversation in terms of turn-taking, its forms and its skills as well.关键词:会话分析;话轮;话轮转换技巧Key words: conversational analysis; turn; skills of turn-taking作者简介:赵雄立,女(1986-),湖南湘潭,湖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会话分析。
[中图分类号]:H319.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20-0-021.引言20世纪70年代,SJS(Sacks, Schegloff and Jefferson)通过对大量真实录音材料的分析提出了话轮转换系统理论。
他们认为会话作为话语的一种基本形式,是一种对话性质的话语,也是一种随意的语言交际活动。
对会话的分析研究重点是探讨人们在日常会话交际中如何进行话轮转换,并指出会话是具有一定规律的语言活动并不是杂乱无章的。
为探讨这些规律或特点,本文试图从会话交际中话轮的构成、话轮转换的形式及话轮转换的过程等方面来探讨其中的规律、特点和转换技巧。
电视谈话节目中的话轮转换一、引言话语分析可分为语篇分析和会话分析, 语篇分析的对象是书面话语, 会话分析的对象是口头会话过程。
会话分析学者取得的显著成就之一就是发现了“话轮”。
Fasold 指出: “话轮转换是话语分析中的核心问题, 并受到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以电视谈话节目话语为研究对象, 试图对其话轮转换的规则和特点进行研究, 并探讨话题参与者在话轮开启、保持以及放弃中采用的策略。
二、电视谈话节目和话语语料电视谈话节目源自国外的“脱口秀” , 是以日常谈话方式为节目表现形态的一种言论节目。
它的基本形式是: 一个主持人和几个嘉宾(包括现场观众), 围绕一个话题通过讨论、叙述等座谈方式进行开放式交流的节目。
不同于日常会话, 它有一定的组织模式,随意性较小而目的性较强。
每一期节目实际上就是一个完整的语篇,有话题和层次。
主持人就像是该语篇的设计者,他通过一定的语言手段, 引导着嘉宾和观众共同完成语篇的创作。
笔者以中央电视台《对话》和《央视论谈》, 以及Interview 等节目的录音材料作为语料进行话语分析。
三、话轮转换相关理论话轮是话语互动中的一个基本构成单位, 这个概念最早是由Sacks 等人提出的。
他们通过对大量的日常会话的观察和分析发现: 会话中每次至少有一方, 但又不多于一方在讲话。
一旦出现冷场时,就会有人开口说话或发出打算说话的声音, 如果很多人同时说话的场面出现, 就会有人迅速地退出。
如果没有了话轮, 会话就会很快终止。
Sacks 等人在研究大量日常会话的基础上总结出, 话轮转换的发生通常遵循三条基本规律:(1) 当前说话人直接选定下一个说话人, 这个被选定的人就自然地成为下一轮的说话人。
(2) 当前说话人可以不选定下一个说话人, 而是让其他任何参与者都有说话的权利。
谁先说, 谁就获得下一轮说话的权利。
(3) 当前说话人既不指定下一个说话人, 也不指定下一步的会话活动而是由其他参与者做自我选择, 并决定说话的内容。
试析口头交际中话轮转换特点引言口头交际是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社交活动之一。
在一个口头交际中,一个人发言并且另一个人回应,这样的反复称之为话轮。
而在口头交际中,经常会产生话轮的转换,即一个人的话轮没有结束,但是被其他人打断,或者是因为话轮结束后新的话轮立刻开始。
这篇文章将从语言学的角度,讨论口头交际中话轮转换的特点和过程。
话轮转换的定义话轮转换是口头交际中,一个人的话轮被打断或是结束,然后另一个人开始发言的过程。
话轮转换常常是无意识的,而不是经过特意的协调。
话轮转换的类型在口头交际中,话轮转换有许多类型。
下面是其中的一些例子:自发话轮转换自发话轮转换是指一个人的话轮结束,而另一个人立刻开始发言,而不需要明确的表示或者认为的协调。
例如,当一个人暂停发言,另一个人就会在这个时候接过话。
话题转换话题转换是指一个人的话轮结束后,出现新的话题。
新的话题可能是与旧话题相关的,也可能是一个完全不同的话题。
话轮争夺话轮争夺是指在一组人中,多个人同时竞争同时发言的权利。
话轮打断话轮打断指的是在一个人发言过程中,另一个人打断他们的话轮,并开始自己的话轮。
话轮延伸话轮延伸发生在一个人的话轮到达自己的结束之后,其他的人继续在话题上进行交流。
话轮转换的机制话轮转换的机制是指话轮转换过程中涉及到的语言和非语言元素。
下面是其中的一些例子:语音和韵律语音和韵律通常是话轮转换的第一个信号。
例如,人们会使用较长的停顿或不寻常的声音模式表示他们的话轮可能已经结束。
这种变化可以是意识到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
身体语言当一个人想结束自己的话轮并让另一个人开始说话时,他们可以使用非语言的身体语言来传达这个意思。
例如,他们可能停止直视听众,转而看另一个人,或者是点点头表示同意另一个人发言。
语言信号在一些情况下,人们可能会使用特定的语言信号来表示他们的话轮到了结束的时候。
例如,在英语中,人们可能会说“anyway”或“so”来表明他们已经完成了说话的内容。
大学英语口语课话轮转换分析--技巧的传授
在大学英语口语课上,轮转练习是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
力的重要课堂形式之一。
轮转练习是指由一个人开始说话,然后由其他人按照一个规定的顺序逐一转述,最后再由原
发言人做出总结。
这种练习能够锻炼学生逐步听懂他人信息,加强和练习口头表达能力和审听能力,因此非常有效。
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适应轮转练习的技巧。
首先,要注意自己的发言质量。
要理清思路,不要太过
于复杂冗长,以免给其他听者留下过多疑惑,也不要过于
简单。
一个好的发言可以让后续的学生更容易理解并表达
意见。
同时,也要注意语速和发音的清晰度,这对于其他
人正确理解和转述你说的话非常重要。
其次,要有良好的倾听和注意力,这是参与轮转练习的
关键。
要集中精力听取每个人说的话,并注意细节和信息。
同时,要学会快速做出有效的补充和澄清,以确保信息的
准确性。
还要学会寻找思路,在听到别人说话的时候要尽快捕捉
核心含义和信息。
可以把关键点记录下来,便于后面自己
与其他人展开对话。
最后要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总结。
这是整个轮转练习中
极为重要的一步。
在总结时要概括所有人所说的信息,并
尽可能地将所有重要信息加以串联。
为避免遗漏,可以先
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梳理,不遗漏任何一条信息。
总之,轮转练习在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全面锻炼语
言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使用上述技巧能够更
好地适应轮转练习,让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更加高效和流畅。
中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中的话轮转换一、话轮转换的基本策略在了解了话轮转换的基本定义以及分配原则之后,我们就要探究它的使用策略,保证它在英语课堂上的高效运用。
一段的对话,缺乏任何参与方的发言,都不能算作是一个成功的对话,因此,我们在高中英语课堂上,为了防止这一尴尬情况的出现,主要将话轮转换策略分为三大模块:续述话轮转换策略、转回话轮策略以及转让话轮策略。
教师只有灵活运用这三大策略,才能够保证高中英语课堂的有效进行,以及话轮的顺利运转。
1.续述话轮切换策略所谓续述话轮转换策略,就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将一些问题、观点抛给学生进行阐述。
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通过教师提问,学生进行举手回答,但是我们很容易发现,随着学生年纪的增大,学生越来越不愿意在课堂上举手回答。
此时,如果我们使用话轮转换策略对学生进行暗示,学生就很容易接着我们的话语进行观点阐述,具体的做法包括:(1)采用一些语气词,比如“yeah”、“mm”,这些语气词虽然涵盖的信息量较太少,但是能给学生一种被教师高度关注的体会,学生通过认知教师的这些体会后,可以更愿续述教师的观点。
(2)通过一些微表情或者肢体语言来引导学生进行观点续述,例如,我们在进行某一观点的讨论时,可以与学生进行一些眼神交流,通过眼神来示意学生进行语言的轮转。
适当的微表情或者肢体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能够增强学生在课堂上发言的自信心,从而提升学生的发言频率。
(3)培养学生的续述习惯,只有学生养成了续述习惯,才会在无意识中接教师的话题进行续述。
例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如果需要学生进行续述时,故意将语调进行拉长,那么,学生就会养成习惯,在下一次听到教师拖长语调的时候,自觉进行续述。
2.转至话轮策略所谓转回话轮策略指的是教师在课堂进程中,被学生打断了自己的观点,但是学生的讨论又比较激烈时,我们要使用一定的话语轮转技巧将话语权再次转到自己的身上。
具体的做法包括:(1)利用一些则表示转折点的语气词展开话语权的转至,比如“but”、“and”、“however”,当学生听见这些词时,奈何自己没更加最合适的话语展开桥接,就可以将话语权送给英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