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习语翻译法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6
习语的翻译英汉习语的异同习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讲,英语习语指的是那种字面意义不同于实际意义的词组成的句子。
如:I’m all ears. 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为“我浑身是耳朵。
”其真正意思相当于“我洗耳恭听。
”广义的英语习语包括短语或固定词组、谚语、成语、俚语、俗语、警句、格言、各种惯用法等等。
如:A a bread and butter letter (表扬信) 短语B.knit one’s brow (皱眉头) 固定用法C.burn the boat (破釜沉舟) 成语D.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眼不见,习不想)谚语E.”Old bastard, poking your nose onto things that don’t concern you! Who wants your opinion?”“老混蛋,你吃的河水,倒管得宽。
这是你说话的地方?”(俗语)G.To hell with you! 见鬼去吧!(俚语)二、汉英习语的共同特征:A.习语是一个民族语言中最为精彩的一章。
B.它们都是相对稳定的词语搭配C.它们都受各自文化的影响。
三、英汉习语的差异性A.存在文化意象上的差异。
B.习语常常有字面意义和实际意义两种C.汉英习语在使用上有一定的差异性。
D.英汉习语的界定不同。
四、英语习语的识别与理解A.英语中的许多习语是对社会活动与生活现象的高度概括和提炼,简炼深刻,意义隽永,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一般属于警句、谚语、格言一类,比较容易识别。
Necessity is the mother of invention.It takes two to make a quarrel.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 Etc.B.许多狭义的英语习语也比较容易识别,这种习语一般分为三类。
(1)英语表达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矛盾,或是荒唐,或不能发生。
第十九讲习语翻译Lecture 19 Idioms一、Idioms的定义:广义的idioms包括:1. set phrase短语,2. proverbs谚语,3. sayings俗语, 4. epigrams警句,5. slang俚语,6. colloquialisms 口语,7. quotations名言/语录,8. two-part allegorical sayings寓言9. allusions典故汉语中包括:1. 成语set phrases, 2. 谚语proverbs, 3. 俗语colloquialism, 4. 歇后语allegorical saying二、英语idioms的来源1.From the Bible圣经故事:1)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对牛弹琴;白费好意这个成语源自《新约。
马太福音》第7章:“Give not that which is holy unto the dogs,neither cast ye your pearls before swine,lest th ey trample them under their feet,and turn again and rend you”.2)Don’t you see the writing on the wall? 难道你没有看出大难临头了吗?(writing on the wall意为“不详之兆”,典出《旧约全书》)2. From the fables寓言故事:1) Veper and File出自《伊索寓言》,说的是一条蝰蛇(Viper)发现一把铁锉(File),以为是一顿美餐。
但铁锉说,它的天职是咬别人,而不是被别人咬。
后人借此比喻“骗人者反受人骗”,汉译时要作直译或意译处理。
2) kill the goose to get the eggs,源于希腊寓言,说的是曾有一个乡下人,因为发财心切杀死了自己饲养的那只能下金蛋的鹅,以为如此就可一次获得全部想象中的金块,但其结果一无所获。
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摘要]本文主要阐明了习语的四种翻译策略即直译,意译,借用,注释。
总之,在翻译汉英习语时,只有了解中英两民族的文化特色,并掌握必要的翻译策略与技巧,才能准确地进行习语的翻译。
[关键词]习语直译借用注释习语是语言中形式和意义固定的词组和句子,是民族特色和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包括成语,谚语,典故,歇后语等。
习语是文化与语言的积累和结晶,它能充分体现出某一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一种语言的核心和精华。
习语有着极强的表现力,且内涵十分丰富,故翻译起来难度极大。
翻译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而语言和文化的紧密关系要求在语言转换中必须进行文化的转换。
鉴于此,译者不能只作字面上的直译,必须深入了解字面背后的文化信息,用原作语言及文化知识理解原作,以自己的理解为依据,用另一种对等语言即译语进行各种转换,为译文读者传递原文精确信息,按“功能对等”原则让“读者同等反映”。
因此, 习语翻译一方面要尽量将原文的意思用“最贴切、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出来”, 用奈达的话说, 即是“the best translation does no t sound like a translation”; 另一方面, 还要尽力将原文的文化信息展现于译文读者面前, 使其了解到原文所包含的文化信息。
一般说来,习语的常见翻译法主要有4种:直译法、意译法、借用法、注释法。
下面我们分别谈谈每种译法的具体思路。
一、直译法直译,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原习语的民族色彩、语言风格和比喻形象的方法。
例如:鱼目混珠—pass fish eye for pearls摊出最后一张牌—play one’s last card像狐狸一样狡猾—as cunning as a fox类似这样的习语译文,读者只要用心体会一下,就会明白其隐含意义,不但保留了原文的形象,而且增加了阅读的趣味二、意译法意译法指在充分理解原习语的基础上,舍弃其中陌生难懂的比喻形象而采用的一种方法。
俗语翻译法习语大都具有鲜明代形象,适宜用来比喻事物,因而往往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
不少习语前后对称,音节优美,韵律协调。
由于习语具有这些特点,翻译时就应当尽量保持这些特点。
译者除了忠实地表达原文习语的意义外,还应尽可能保持原文习语的形象比喻,丰富联想,修辞效果以及其民族,地方特点等。
英语习语就其广义而言,包括俗语,谚语,俚语等。
习语的英译汉有三种主要方法:直译法,套用法,意译法,直译加注法?一,直译法To fight to the last manTo break the recordUnder one’s noseArmed to the teethPacked like sardinesA die-hardAn gentleman’s agreementAn olive branchThe heel of AchillesThe open-door policyThe most-favored-nation血浓于水吠犬不咬人滚石不生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引狼入室自助者天助千里之行,始于足下The gift itself may be as light as a feather, but sent from afar, it conveys deep feelings.A gentleman uses his tongue, not his fists.Good medicine is bitter in the mouth, but good for the disease.套用法也称为以习语译习语Constant dripping wears the stone滴水穿石To burn one’s boats破釜沉舟Walls have ears隔墙有耳Many a little makes a mickle积少成多Look before you leap三思而后行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无风不起浪谋事在人,成事在天The burnt child dreads the fire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Better be the head of a dog than the tail of a lion宁为鸡头,勿为牛尾Where there’s a will, there’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杀机取卵To kill the goose that lays golden eggs成热打铁缘木求鱼To fish in the airDon’t wash your dirty linen in public家丑不可外扬A fall into the pit, a gain in your wit吃一堑,长一智Hungry dogs will eat dirty puddings饥不择食Some idioms which exhibit strong national or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can neither be handled by borrowing idioms from the target language nortranslated literally because it would cause misunderstanding or could not be easily accepted by native speakers of the other language. In this case, it is necessary to resort to paraphrasing according to the context.To be going from bad to worse; to be deteriorating.To know practically nothing aboutWhat’s done is done, and cannot be undone.Regardless of the consequencesTo be simply nothing compared toIn a turmoil; to be extremely upsetA fly on the wheelA bull in a china shop(an area)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By hook or crookTo carry fire in one hand and water in the other handEvery dog had its dayThis approach is used when certain idioms, particularly those with historical stories or names involved, can hardly be understood and accepted by the listener, and the translator cannot find their proper equivalents in the target language. Ifliteral translation were used, they would lose their original vividness.杀鸡给猴看To kill the chicken to frighten the monkey–to punish somebody as a warning to others.班门弄斧To show off one’s skill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 the master carpenter-to display one’s slight skill before an expert/ To teach your grandma to such eggsTo offer to teach fish to swim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Three cobblers with their wits combined surpass Zhu geLiang the mastermind-t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Principles for translating idioms1. retain the vividness and forceful effect既往不咎Let bygones be bygones有钱能使鬼推磨Money makes the mare go; money talksThe spirit is willing but the flesh is weak物以类聚,人以群分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Once bitten, twice shy2. retain the imageA stitch in time saves nineMan proposes, God/Heaven disposesA gentleman uses his tongue, not his fists3. achieve brevityThe unexpected always happensGive him an inch and he will take an ell天网恢恢,疏而不漏Justice has long armsTo have eyes but fail to see Taishan Mountain To entertain an angel unawaresYou can’t eat your wordsYou can’t break your promiseYou are pulling my legA horse stumbles that has four legsH e’s leading a dog’s lifeI am dead-beat todayTo take French leaveA stony heartAt one’s fingertipsTo have a hand like a footAs mute as a fishTo return good for evilTo shut one’s eyes againstTo talk black into whiteTo turn a deaf ear toPractice makes perfectTo face the musicPlain sailingTo be dead drunkLaugh and grow fatTo fly into a rageTo look for a needle in a haystackA leap in the darkTo show one’s colorsTo make a noise in the worldMore haste, less speedNeither fish nor fleshTo pick holes inTo mind one’s P’s and Q’sTo be at the end of one’s ropeTo flog a dead horseTo turn over a new leafTo put all one’s eggs in one basketHe just had forty winks.His wife held the purse string.You should keep your nose out of here.That night he slept like a top, and woke with his knee of almost normal size.I am not talking about castles in the air-the donkey’s carrot.Mother said, “John, you’re talking through your hat. You’re craze”.His accent gave him away.The Nazis in Berlin became desperate and tried to make hell while the sun was shining.As blind as a batAs cool as a cucumber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blue seaTo call a spade a spadeNow or neverMuch cry and little woolWith tongue in cheekTo wear one’s heart on one’s sleeveThe leopard cannot change its spotsAs the touchstone tries gold, so gold tires men.The proof of pudding is in the eatingOne cannot make a silk purse out of a sow’s ear.Do not count your chickens before they are hatched.The mills of God grind slowly.He laughs best who laughs last.Nothing venture, nothing gain.Fish begins to stink at the head.Speech is silver, silence is gold.远亲不如近邻Neighbors are dearer than distant relatives/Neighbors are more helpful than relatives/a remote kinsfolk is not as good as a near neighbor情人眼里出西施Beauty is in the eyes of the beholder/love sees no fault/Love blinds a man to imperfections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Those who are meant to meet will meet even if they are separated by a thousand miles; those who are not meant to meet will not get acquainted even if they brush shoulders with one another.醉翁之意不在酒Many kiss the baby for the nurse’s sakeThe drinker’s heart is not in his cup-he has something else in his mind.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Storms gather without warning in nature, and bad luck befalls men overnight.?The weather and human life are both unpredictable。
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习语是每个语言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是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言和文化的体现。
由于中西文化的不同,中英习语之间存在着一些差异。
在进行翻译时,常常会遇到一些难题。
本文将就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进行探讨。
一、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背景差异: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了中英习语的不同。
“一箭双雕”在中国习语中表示一举两得,而在英语中可能用“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来表达同样的意思。
2. 传统习惯差异:中西方的传统习惯也影响着习语的表达方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中国谚语,表达了行动的重要性,而在英语中可能会用“a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begins with a single step”来表达同样的观念。
3. 历史文化差异: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所以中文中的许多习语都源自古代的故事、典故或者传说。
“不翼而飞”就是一例,它出自《诗经》中的《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非不说子,自有先焉。
不翼而飞,沉水而止。
”而在英语中,由于历史文化不同,习语常常与西方的历史和神话有关。
以上内容表明,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存在于语言的表达方式、内涵和源头等方面,这给中英习语的翻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中英习语的翻译方法针对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我们在翻译时需要采取一些对应的方法来保持习语的原汁原味,也要使其容易为目标语言的读者接受。
以下是一些翻译方法:1. 直译法直译法是最常见的中英习语翻译方法,它在尽量保留习语原意的基础上,用目标语言中与之相类似的习语来替换。
中文中的“九牛一毛”在英语中可以直译为“a drop in the bucket”。
2. 动态对等法动态对等法是相对灵活的一种翻译方法,它不是简单地对习语进行翻译,而是根据习语的内涵和文化特色,选用目标语言中更具有表现力和文化内涵的习语。
英语习语的理解与翻译•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人们进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提炼出一些固定的短语或短句,这就是习语(idiom),也是语言的精华,是人们智慧的结晶。
这里所涉及的习语从广义上讲,包括俗语colloquialism),谚语proverb,俚语(slang expression)等。
•特点:习语大多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一种形象化的语言,不仅具有浓郁的民族和地方色彩,还集中体现了语言中的各种修辞手法。
•通常采用的四种翻译方法:直译法、直译加注法、套译法和意译法。
•一、直译法•直译法就是在不违背汉语语言规范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将英语习语的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忠实地、形象地体现出来。
采用直译的习语多半是英语和汉语在习语的比喻和形象方面基本相同的部分,或者直译后语言一目了然,不至于产生误解的。
•To add flowers on the brocade•To add fuel to the fuel•To be mindful of personal gains and losses•To be on thin ice•To be wild with joy•Beyond cure•To blow one’s own horn•To call white black• A castle in the air•As easy as turning over one’s hand•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s•To give up halfway•To go all out•To 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Heart and soul•In broad daylight•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Misfortunes never come slightly.•To play the lute to a cow•Smooth tongue• A stony heart•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To turn a blind eye to•To turn a deaf ear to•Walls have ears.•二、直译加注法•有些习语还含有比喻意义、象征意义或是历史典故等,在翻译的时候一般要在其后加注进行解释。
浅析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与方法作者:袁建伟来源:《青年文学家》2010年第17期一、引言习语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语言的精华。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认为:“Idiom is an expression established in the usage of a language that is peculiar to itself either in grammatical construction or in having a meaning that can not be derived as a whole from the conjoined meaning of its elements.”从这个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idiom含有语义的统一性、语法结构的固定性以及不可替代性三个方面的特征,而且可以看到它的结构形式包含短语和短句两种类型。
本文所要研究的英汉习语主要是指俗语、谚语、成语、格言、俚语以及歇后语等,这些习语表现形式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妙趣横生,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
正是由于英汉习语具有这些特点,翻译习语时就要恰当处理语言和文化的矛盾,不仅要尽可能保持原文习语的形象比喻、丰富联想、修辞效果,还要尽可能保持其民族、地域特色,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程度的忠实原文和信息传递。
可见,习语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译文的质量。
因此,如何恰当处理习语便成为英汉翻译中一个极为棘手又极其重要的问题。
笔者接下来主要探讨英汉习语翻译的基本策略和方法。
二、英汉习语的翻译策略与方法1.英汉习语的基本翻译策略习语大都具有鲜明的形象,适宜于用来比喻事物,因而往往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地方色彩。
习语有的意思明显;有的意在言外,能引起丰富的联想;有的甚至包含多重意思,因此,在翻译习语时必须根据上下文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他的具体意义。
这就是英汉习语翻译的基本策略。
三种英语习语的翻译方法作者:刘寒冰来源:《文教资料》2014年第25期摘 ; ;要: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拥有大量的习语,它们主要被用来比喻事物,在长期的使用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固定的表达方式,往往带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
要了解这些习语的意思,通常需要翻译者对两种文化都有深厚的知识和理解。
在实际的文化交流中,两种语言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所以,习语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文化交流质量的高低。
本文通过对直译法、意译法和汉英习语对照法三种基本翻译方法的研究,探讨英语习语的翻译,以便了解习语与其他文体翻译的差异。
关键词:习语 ; ;翻译 ; ;直译法 ; ;意译法 ; ;汉英习语对照法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中国人在理解一些英语语句时总感觉不通顺,很难将自己置身于英语文化中,造成了虽理解字句意思但不懂文化含义的结果。
这主要是由于文化因素的影响,其中,习语是极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习语(idioms)包括了俗语(colloquialisms)、谚语(proverbs)、俚语(slang expressions)和典故(allusion)。
习语经过长期的使用和发展,逐渐形成了语义的统一性、结构的固定性和形式的非语法性等特点。
因此在交流中,想要真正地了解习语的含义,就需要综合考虑这些习语形成的文化环境和特定条件。
根据习语的这些特点,直译法、意译法和汉英习语对照法成为中国人了解英语习语的三种最基本和最常用的翻译方法。
本文通过探讨三种基本的习语翻译方法,提出常见的问题,使人们在交流中尽量避免出现一些不必要的误解。
一、直译法直译法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及不引起错误的联想下,在译文中尽量保留英语习语的比喻、形象,以及民族和地方色彩,采用逐字翻译的方法。
英语中大量的比喻和形象与汉语不同,它们的形成有着非常强烈的民族和历史文化背景原因,所以,应尽量保持原文在句式结构和语义上的表达方式。
这样既便于交流又可以将它们作为外来语,引入汉语,丰富汉语语言。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语境与翻译朱秀莲(长安大学外语部)习语,即习惯用语(the idiomatic phrases) ,是语言经过长期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词组、短语或短句。
习语范围很广,通常包括成语(set phrases) 、谚语(proverbs) 、格言(sayings) 、俗语(colloquialisms) 、典故(allusions) 和俚语(slang) 。
习语在语言上具有精辟、生动、优美、形象、通俗、寓意深刻等特点。
因此,正确理解、确切翻译英汉习语,对于我们学习和使用英语的人来说是十分必要,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英汉习语互译与文化语境有关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可以容纳文化的各个方面,也可以反映文化的任何内容,同时它也受到文化的制约。
正如Juri Lotman 所说:“没有一种语言不是根植于具体的文化之中的;也没有一种文化不是以某种自然语言的结构为中心的。
”习语是语言的精髓,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包含着大量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比喻,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
如习语“有眼不识泰山”,大家知道泰山位于我国山东省,我国古人以泰山为高山的代表,用来比喻敬仰的人或重大且有价值的事物。
汉语习语中用了这一特定地域的事物,来比喻重要的人物。
英谚也是如此,如:All roads lead to Rome。
因此要翻译好习语,就必须了解这些习语中用作比喻的内涵。
风俗习惯也同样影响习语,如“情人眼里出西施”。
一般西方人不太可能知道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美人,因此不可能理解这句习语中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喻义。
在翻译中译为“情人眼里出美人”为宜。
又如英语习语中的“Do as the Romans do. ”只有译为“入乡随俗”才能被译语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英汉文化同样也受到明显的宗教影响,因为宗教信仰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汉语文化中人们受佛教影响较深,许多习语中都含有佛教中特有的事物,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中英汉习语的异同比较习语是民族语言中的精华。
它短小精悍、寓意深刻,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
英语习语可包括成语、谚语、俗语、俚语等,其结构既有短语、又有分句、还有句子。
把英语习语译成汉语首先要正确理解其含义,认识其文化特点,注意英汉习语之间的异同,然后运用正确的方法翻译。
在准确地传达原习语的意义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到原文的浓郁民族风格——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文法和表达习惯。
习语和俗语的翻译在大家眼中是不是很难呢?其实有诀窍的,能借用的咱就借用,毕竟两种文化中能对应起来的俗语还是有很多的。
但是借用的时候要记住,有些看似意义相同的话,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内涵,用的时候要仔细哦。
一、英汉习语比较从形和义的角度来看,英汉习语的异同大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A.英汉习语形义全同, 这类习语为数少,例如:Barking dogs do not bite.吠犬不咬人。
Who is contented, enjoys.知足者常乐。
Misfortunes never come singly.祸不单行。
It is harder to change human nature than to change rivers and mountains.江山难改,本性难移。
Like father, like son. 有其父必有其子。
B. 习语形义基本相同, 这类习语比上面一类在数量上要多些,例如:as light as a feather(or as thistle-down)轻如鸿毛to take a load off one's mind如释重负to run in the same groove; to cut from the same cloth.如出一辙to make a beast of oneself形同禽兽He that hath been bitten by a serpent is afraid of a rope.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
英语习语翻译法初探
[摘要]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表达方式,它们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民族文化。
正确使用和确切翻译习语可以促进跨文化交际, 增进英汉交流和沟通。
因此,作为英语语言文化精髓的习语翻译,在翻译界占有重要地位。
英语习语翻译既应保留原作的风采,也要符合中国读者的口味。
本文通过探索影响英语习语翻译的因素及翻译方法, 从而完善英语习语翻译的研究,以便更好的掌握和运用习语。
[关键字] 英语习语直译法意译法注释法
英语拥有丰富的习语,它们构成英语的核心和精华。
英语习语不仅反映英语的特点,而且彰显英国乃至欧洲文化的各个方面。
英语习语是经过长时间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承载着不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1]。
一、英语习语的概念
习语,即习惯用语(the idiomatic phrases或idoms),是语言经过长期使用而提炼出来的。
习语一词的含义甚广,一般指那些常用在一起,具有特定形式的词组,其蕴含的意义往往不能从词组中单个词的意思推测而得[2]。
总的说来,习语通常都有隐藏含义。
习语中任何要素的改变都会破坏其整体意义,也不能仅仅按照字面意思进行翻译。
英语习语包括谚语、格言、典故、俚语等。
通常简明扼要、意味深长、承载大量文化要素,能够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
因此,习语翻译不仅是不同语言的转换,而且是不同文化、历史、宗教
之间的交流。
二、影响英语习语翻译的因素
(一)区域文化
地域文化指的是一个民族所处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等不同所形成的文化差异。
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生存环境和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所以许多英语习语和海关系密切,而中华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很多习语都和土地有关。
英文中有习语spend money like water,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而译为汉语“挥金如土”较为贴切。
再例如习语draw water to one’s mill,译为唯利是图;pour oil on troubled waters,译为息事宁人等,在汉语中没有完全能够直译的对应习语。
(二)宗教信仰
与宗教信仰有关的内容也大量地出现在英文习语中。
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宗教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所以很多习语蕴含着宗教信仰。
一旦了解宗教背景就可以很好地翻译这些习语,相关的习语如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译为:上帝帮助自助的人或自助者,天助之;the evil man has no future hope,译为:恶人终不得善报;as poor as job,译为:像约伯一样穷(约伯是圣经中虽然遭受很多不幸,仍然非常有耐心的一个人)。
(三)历史典故
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大量由历史典故形成的习语。
英文中的习语典
故,除史实外,多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
如the punishment is to be a life for a life, an eye for an eye,a tooth for a tooth,a hand for a hand and a foot for a foot,译为:以其人之道还至其人之身;要以命偿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noah’s ark,译为:“诺亚方舟”,比喻避难所或大灾难中仅存安全地带,源自《旧约创世记》等。
另外还有出自于荷马史诗的典故,如achilles’heel,译为:“阿基里斯的脚跟”,比喻潜在的缺陷、唯一致命弱点;a pandora’s box,译为“潘多拉之盒”,比喻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等。
如果不了解英语语言中的这些历史背景,则无法准确的对这些习语进行翻译。
三、英语习语的翻译方法
(一)直译法
所谓直译是指在不违背译文的语言规范和不引起错误的联想的
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英语习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特色的方法。
直译习语有利于避免歧义,也有利于文化交流和丰富语汇,特别是当中西文化享有相似点时。
因为任何两种语言和文化总是有同有异,而读者具有理解和接受异国特有的语言表达法和异国文化特征的能力,所以直译法是最常用的翻译策略。
成功的直译既传达语义,又保留原语的色彩和形象。
例如:gold can’t be pure and man can’t be perfect. 金无足金,人无完人;a slow sparrow should make an early start. 笨鸟先飞;open one’s eyes大开眼界;one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 活到老,学到老。
这种翻译法成功再现了原始谚语的形式和所描绘的情景,同时还给读者一种原汁原味的感觉,能够反映出话语原来的特征,同时忠
实原文,还能够显得活泼生动。
虽然有些英语习语的比喻、形象对汉语读者来说可能不太熟悉,但由于它在一定的文章中具有强烈的政治意义,或有明显的西方民族、地方、历史等色彩,这类习语也宜用直译法。
例如:“crocodile tears”这个习语,可直译成“鳄鱼的眼泪”,汉语保留了原文鳄鱼和眼泪的意象,汉语中原本没有这种表达法,鳄鱼的眼泪并不是中国文化里的一个意象,读到这个习语
中国人也不会把它和虚伪的意思挂上钩,但实践证明,中国人接受
了这个译法。
(二)意译法
所谓意译是指如果采用直译法处理,译文不忠于原文,或不能为
译语读者所接受,或诘屈聱牙,难读难懂,在这样的情况下,译者不
得不舍弃或改变原文的形式或修辞,使用目的语习惯表达法,或运
用目的语读者易懂的切合原文意思的词语,并选用恰当句式,来传
达原文的涵义和意境[3]。
许多英汉习语用直译法不能保留原文的表达形式,又无相对应的习语可套用,这时就得用意译法。
如:the dog that will fetch a bone will carry a bone在译成汉语时,其中的字面形象dog、bone都不能直译,只能舍弃它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译出隐含意义:“对你说别人坏话的人,也会说你的坏话”
[4]。
意译法的特点是简洁易懂,不足之处是失去了原文的风格特色,也可以说意译法是一种不得已而采取的方法。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差
别很大在实际翻译中此方法使用得很广泛,尤其是翻译民族色彩浓厚的习语时。
例如:lose one’s shirt 失财,损失许多钱之意;she found herself to be a fifth wheel in the family. 她感到她成了这个家庭多余的人;to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 泄漏秘密;penny wise, pound foolish. 小处节约,大处浪费。
(或者:小事聪明,大事糊涂。
)
(三)注释法
所谓注释法,是指在直译或意译之后仍不能确切的表达原文意思时,要根据习语所包含的英语语言文化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以达
到让读者理解的目的。
如:as american as apple pie. 像苹果派一样是典型美国式的。
(注:苹果馅饼式美国人喜欢的甜品之一,据说是美国人发明的,因此这个短语用来强调某种东西是真正美国式的。
) 像这样直译加注解的翻译方法能让读者更好的了解一些英文习语的真正含义。
而有些英语习语蕴含历史文化背景知识,或富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或地域特色,务必采用意译加注法才能导致忠实而易于理解的译文。
如:just in the middle of the chess,he had to throw up the sponge. 棋到中盘他就只好投子认输。
(注::sponge是拳击中用以擦身的海绵,它还有个用途,那就是:在比赛中,当一方遭到对
手的沉重打击,眼看就要被对手击倒的时候,他的教练或助手就把
擦身用的海绵往空中一抛,或是投入拳击场,作为裁判员承认失败
的一种形式。
)
总之,英语习语是英语文化中的精华,同时也是重要的修辞手法。
英语习语语言包罗万象、覆盖面广、用词精练。
由于习语的特殊性,习语的翻译不仅要让读者看得懂,而且还要让读者感受到其表达的准确性、生动性和真切性。
在手段与技巧上,直译、意译和注释法是最基础的翻译方法。
可以说,不同翻译方法体现着不同理念与翻译风格, 遵循公认的翻译原则,选用正确的翻译策略,对于习语翻
译非常重要。
习语的翻译是复杂困难的,为了让更多读者了解其精髓,读懂其意思,上述翻译方法可以采用,但这些是远不够的。
但更值得一提的是,译者应具备较高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能力。
参考文献:
[1]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with chinese translation[m]. commercial press, 1987.
[2]彭庆华.英语习语研究(语用学视角)[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3]刘重德.浑金璞玉集[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94.
[4]陈文伯.关于英汉谚语的对译[j]. 外国语,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