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韩国对华直接投资规模产业和影响的实证比较
- 格式:docx
- 大小:19.82 KB
- 文档页数:17
中韩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一、中韩贸易发展的简要回顾中国与韩国为友好近邻,交往历史渊源流长,文化背景极其相似,这为中韩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并且,目前两国经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结构互补,各有所需,也为两国的经贸合作提供了必要性和现实性。
自1992年8月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贸易形式从间接贸易转为直接贸易,贸易额迅速增加。
中国成为继日、美之后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韩国也保持了继日、港、美之后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与之相伴随,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特别是韩国企业在华的投资,从1992年正式起步至今,已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局面,占其海外总投资的20%以上。
1992~1998年七年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韩国直接投资75.7亿美元,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投资对象国,而韩国在所有来华进行直接投资的国家中,也占据了第七大投资来源国的地位。
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带动了大量原材料、技术设备及产成品的进出口,从而大大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二、中韩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中韩贸易的发展,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过程,取得这些成就当然可贺,但也属正常。
随着中韩贸易基数越来越大,发展渐趋成熟,其间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因此有必要找出问题,分析原因,以便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地采取应对之策。
(一)中韩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韩双边贸易在宏观层面上存在较直观的问题有:1.贸易增长乏力直至为负1992年两国正式建交后的四年中,双方贸易可谓是大踏步前进,每年贸易增长率均在40%以上。
但到1996年,由于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外经贸政策法规,加上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使我国企业的出口积极性下降。
韩国作为我国的第四大出口市场,对其出口必然受到影响。
同时,在双方贸易中担当重要角色的韩资加工贸易型企业,在出口利润下降的情况下,进口积极性也受到波及,从而使中国从韩国的进口贸易也有所放缓,致使双边贸易增长率从1995年的44.8%下降至1996年的17.7%。
摘要 (1)ABSTRACT (2)一、对外直接投资的概念、特点及其形式 (3)二、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关系的理论分析 (3)三、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的效应分析 (4)(一)对投资国的效应 (4)(二)对东道国的效应 (5)四、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关系的实例分析 (5)(一)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 (5)(二)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 (6)五、中国海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 (7)(一)中国海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与现状 (7)(二)中国海外投资的动因 (9)(三)中国海外投资对贸易的影响 (12)结论 (14)致谢 (15)参考文献 (16)本文首先运用了以芒德尔为代表的相互替代关系理论和以小岛清为代表的相互补充关系理论来论证了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关系。
其次,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和对投资国的效应。
最后,回顾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此方面的实践,并着重结合我国海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实际情况,分析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的替代或互补关系。
在此,我们不得不强调海外直接投资的重要性,不仅对我国的对外贸易,而且对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提升中国的产业都意义重大。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出口贸易互补替代AbstractThis paper firstly demonst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DI and trade by means of using the mutually substituted theory represented by Robert A. Mundell as well as the mutually 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theory which serves as the masterpiece of Kiyoshi Kojima. Secondly,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effect of FDI on the host country and the investing country. Finally, it reviews the practice of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erms of this respect and focuses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alternative or complementary relations between FDI and trade. In this paper, we have to put empha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FDI,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nd vital importance not only for China’s foreign trad e, but also for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particularly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o enhance the industries of China.Key Words: FDI Export trade Complementary & Alternative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对外贸易一直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当时由于资本的国际流动存在各种障碍,对外直接投资并未兴起。
FDI对我国出口贸易贡献的实证分析作者:袁爽张涛来源:《商场现代化》2014年第16期摘要: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的外贸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现在扩大了对外贸易的规模;FDI对我国对外贸易增长的贡献率虽处于波动状态,但却维持在较高水平。
特别是对提升国产商品的出口产品竞争力和改善出口商品结构有着正面影响。
本文分了三个部分来论证FDI对我国出口贸易的贡献。
首先,介绍了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状况;然后,通过数据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的贡献;最后,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
关键词:出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商品结构一、外商直接投资的概况2002年-2012年外商直接投资总额8808.87亿美元;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8808.82亿美元,平均每年800.8亿美元。
2012年中国仍是外商直接投资最青睐的目标,总计吸引1117.16亿美元的外资。
中国在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数量方面也排在其他国家之首。
1.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
从行业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制造业。
2012年制造业企业达到了19.17万家,总投资额1.388万亿美元,吸引外资6012.7亿美元,最少的教育行业只有4.75亿美元,制造业中以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吸引的外资为最。
2.FDI的来源地。
从FDI的来源地看,香港地区一直位居首位,2012年更是达到了655.6亿美元。
拉美地区的对外投资总额的1/2流向了我国。
美国和欧盟对我国投资的比例甚小,但近两年呈上升的趋势。
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比较集中于亚洲十国/地区,但韩国、德国对华投资比去年有明显的下降。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贡献的分析1.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的正面影响。
(1)在中国的外商出口额。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持续高增长,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商投资企业。
2012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10226.2亿美元,占中国全部出口的55.9%。
2011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9952.3亿美元,占中国全部出口的55.3%。
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商贸 2013年1月141对外直接投资出口效应的实证分析①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 周雪莲 何计蓉 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刘光玲摘 要: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对外贸易长期以来与对外直接投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关于二者的相互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且结论各不相同。
本文通过对18个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贸易进行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理论模型及检验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贸易具有互补(创造)效应。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 出口效应 实证分析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3)01(b)-141-03进入21世纪以来,对外直接投资及对外贸易在世界各地区发展迅速,对外直接投资及其政策日益影响到世界贸易的规模、流向和构成,贸易投资一体化的趋势明显,二者从理论到实践日益融合的趋势也对世界经济的研究提出了挑战。
目前,学术界对二者相互影响作用的研究成为热点,并提出替代以及互补(创造)效应等观点。
1 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贸易的现状1980年到2010年期间,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总值从6989.52亿美元增加到191406.03亿美元,增长了27倍多,年均增幅高达8.88%;同期世界贸易出口总额从20355.42亿美元增加到152558.69亿美元,年均增幅高达7.72%,世界对外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都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总体而言,在20世纪80、90年代世界对外直接投资和出口总额保持着缓慢稳定的增长趋势,2001年出现暂时性的下降之后开始爆发性的增长,直到2008年达到最高峰后由于全球金融危机而导致2009年出现的投资、贸易双衰退,二者基本保持一致的发展走势。
2 理论研究现状2.1 国外研究 2.1.1 替代效应论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蒙代尔认为由于存在贸易壁垒等因素,进入另一国家市场的两种主要方式—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存在替代选择关系的理论[1]。
FDI对中国的影响一、中国吸收FDI的现状和特点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中国近年来吸收FDI(外商直接投资)的量在整体是呈现大幅上升趋势的,中国已经是吸收外资较多的国家。
中国商务部外资司(2008)的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中国吸收的FDI达到694.68亿美元,是仅次于美国、英国和法国的全球第4大FDI吸收国。
从吸收FDI的数据来看,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1999年FDI出现较明显的下降,但是2000年后,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出现明显回升,2005年出现小幅下降,但这并不影响整体发展趋势。
在2008年10月开始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仍然保持了23.58%的大幅增长。
2009年一季度中国吸收FDI217.8亿美元,同比下降20.6%。
但是预计2009年可能继续保持增长,即中国仍然是外商投资的首选地,只不过在金融危机之下企业家的海外投资欲望大减。
从1997-2008年中国吸收的非金融领域外资的数据如表1所示。
其次从FDI来源地看,近几年对华直接投资主要来源于亚洲和部分发达国家和维尔京群岛。
如2006年,对华直接投资前4位国家(或地区)分别是香港、美国、日本和韩国,这4个地区对华投资占全国的比重高达50.79%。
另外,德国、新加坡、台湾、荷兰和英国等对华投资规模也较大,这5国或地区对华投资占全国的比重合计为13.43%。
这9个国家对华投资占全国的比重合计为64.22%,是中国FDI 最重要的来源。
在华投资的500强跨国公司主要来自日本、香港、韩国、美国和德国。
从投资的地区分布看,FDI在中国的地区分布不平衡。
全国FDI的90%以上集中在东部11个省市,中部和西部20个省市利用的FDI不足全国的10%。
500强跨国公司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上海、江苏、山东和广东等沿海省市。
从行业分布看,中国近年所吸引的FDI中,中低端技术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占绝大多数,高度集中在制造业、房地产、金融以及商务服务等行业,而高科技比重偏低。
FDI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实证研究外商直接投资(FDI)指跨国公司或外国私人投资者,在一个或数个国家(或地区)通过直接投资建厂,建立原材料生产基地或产品销售市场等实物性资产投资手段,以获得一定收益的行为。
它是一个包含资本、知识技术的复合体。
正是FDI的这一特性使得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
一、文献综述关于FDI与经济增长间关系的研究,我国一些学者认为FDI对GDP的增长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胡鞍钢指出据世界银行研究,外资所带来的GDP总量增长率的贡献为0.9个百分点,其贡献率为8.6%,近年来这一贡献率已经超过10%。
姜巍认为FDI对我国经济保持健康稳定的高速增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研究投入要素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时,把FDI作为独立的投入要素引入到增长方程中,把固定资产投资来源分为国内投资与国外投资两个部分,然后通过回归估计来检验FDI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研究数据范围为1985~2001年,最后结论是:FDI对我国国民产出的贡献率大约在5%~6%之间,平均贡献率为5.9%。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FDI的流入和商品出口对我国最重要的意义并不在于FDI 本身所带来的GDP增长,而是体现在其带来的创造就业和技术外溢等方面。
理由是外资在我国投资构成中一直都在1/3以下,而净出口始终维持在GDP约2%~3%的水平,因此从粗略定量的角度可以认为我国经济增长是内需主导的形式。
还有一些学者通过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型对FDI与GDP的关系做了研究。
赵晋平认为“FDI带来大量资本,弥补国内资本短缺,我国经济增长率中2%~3%应当归功于外资贡献”,并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假定GDP与FDI间存在如下关系:LN(GDP)=α×LN(FDI)+β。
假定FDI是资本要素投入的一部分,其他要素包括劳动要素投入的影响集中反映在常数项中,而且主要是劳动要素的影响。
由此可得出结论,我国劳动要素价格低廉,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对总支出增长贡献率较大,FDI对经济贡献率保持在3%左右。
百度文库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 日本、韩国对华直接投资规模、产业和影响的实证比较
臧新/董蓉蓉/崔岩
【专题名称】世界经济导刊 【专 题 号】F8 【复印期号】2006年12期 【原文出处】《国际贸易问题》(京)2006年10期第44~50页 【英文标题】Empirical Comparison of Japan and Korea on the Quantity, Industrial Distribution and Economic Effect of Their Investment to China 百度文库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 ZANG Xin DONG Rong-rong CUI yan
【作者简介】臧新,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10018 董蓉蓉,崔岩,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内容提要】 日本、韩国作为我国的重要经济伙伴和外资主要来源国,对我国投资具有许多共同点,但是由于两国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经济景气的差异,对我国产业转移的特点和影响也存在差异。本文在研究日韩两国对我国投资规模和产业分布状况的基础上,实证比较了其对华投资对投资国和东道国经济的关系和影响的异同点,结论表明影响均具有正向性,是双赢而不是威胁性。
Japan and Korea are the main sources of FDI to China. Though both follow the common law in investment to China, they have much difference because of their own economic level;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conomic cycle. This paper studied the FDI quantity and industries of the two countries and compared the FDI to China of Japan and Korea on the different economic effect to mother countries and host country. The conclusion proves that there are positive and win-win effect for the two countnry.
【关 键 词】投资规模/产业分布/经济影响/实证比较Quantity of FDI/Industrial distribution/Economic effect 百度文库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3 日本和韩国是与中国经济关系日益密切的邻邦,2005年分别是中国的第三、六大贸易伙伴,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第三、四大来源地。相对于美国及欧洲许多发达国家而言,日本韩国都是通过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不断模仿创新获得成功的具有后发优势的国家,两国在对外直接投资尤其是对华投资方面有许多共同点。但是因为两国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经济景气的不同,对华产业转移的特点和影响也存在差异。本文在研究两国对华投资规模和产业分布状况的基础上,比较了日本韩国对华投资对投资国和东道国经济的关系和影响的异同点。
一、日韩对华直接投资规模及变化的比较 在对华投资上,韩国公司进入中国的时间要晚于日本。韩国始于1985年,而且最初几年均是经由香港或日本间接进行的,1988年韩国才开始直接向我国投资;日本比韩国早20年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开始于1979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有较为坚实的基础;中韩建交虽较晚,但发展异常迅猛。从两国可比性的角度出发,笔者选择20世纪90年代后的时段作为研究对象。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呈现的大幅度波动相比,韩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平稳性变化。1990-2004年,韩国对外直接投资数额以年均%的增长速度由1990年的 亿百度文库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4 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亿美元。而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在受到本国经济萧条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经历了三次大波动。1990-1993年、1997-1999年和2001-2002年这三个阶段均是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下滑期,下滑幅度分别为%、%和%。从单个年份来看,韩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数额与日本相差甚远。1990- 2004年,韩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平均数额为亿美元,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年平均数额为亿美元,是韩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平均数额的倍。
总体而言,日本和韩国对华投资额在波动的过程中均呈现出增长趋势。根据商务部资料, 2005年日本和韩国对华投资分别为亿美元、亿美元,居对华投资的第三、四位国家。尽管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由1990年的505亿美元下降到2004年的亿美元,但其对华直接投资却在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减少的情况下,由1990年的5亿美元增长到亿美元。同期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增长幅度也远远超过其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的幅度。1990-2004年,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由起初的亿美元上升到亿美元,增幅高达30150%,而其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增长的幅度为450%,前者是后者的67倍。1990-2004年这15年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年平均数额为31亿美元,而韩国为13亿美元,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年平均数额为韩国的倍(如图1所示)。尽管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年平均数额少于日本,但其对华直接投资在韩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高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在其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且韩国对华直接投资所占比重呈现出明显增长的趋势。
图1 日本和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对比图(单位:十亿美元) 百度文库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5 图2 日本和韩国对华占总直接投资比重对比图(单位:%) 二、日韩对华直接投资与本国经济关系的实证研究
图3 日本GDP与对华直接投资趋势图(单位:亿美元) 根据邓宁的国际投资周期理论,一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与其GDP存在紧密联系。因此笔者试图研究两国各自不同的经济状况和景气变化对其对华投资产生的影响。所用1990-2004年的数据来自于韩国经济研究所(KEI)、韩国进出口银行和日本综合开发研究机构(NIRA)。国内生产总值和直接投资额均以亿美元为单位,图3、图4根据相关数据绘出两国对华投资与本国GDP之间的趋势图,左、右纵坐标分别表示GDP和对华投资,从图形中可以看出两变量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图4 韩国GDP与对华直接投资趋势图(单位:亿美元) 百度文库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6 回归模型中JFDI、JCFDI、KFDI、KCFDI分别表示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变量、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变量、韩国对外直接投资变量以及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变量。韩国、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设变量为KGDP和JGDP。分别对以上变量都取对数,运用先对变量之间的相关度进行检验,再分析日韩国内经济背景与其对外、对华直接投资规模的关联性,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
日韩对华直接投资与本国GDP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和,而对外直接投资与本国GDP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和。说明日本的对华投资区别于日本总体的对外直接投资,从相关度检验大致可以看出,日韩国内经济与对华直接投资相关性较大,而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与其GDP呈负相关,这验证了前面的分析结果即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在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减少的情况下,却由1990年的5亿美元增长到亿美元。而韩国的对华投资与其总体的对外投资规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大致相似。如果进一步具体分析,日韩国内经济背景对两者对华投资和总体对外投资的具体影响程度如何,需建立回归方程进行分析。分别进行四次一元回归。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p#分页标题#e#
回归结果表明,回归方程1、2、4的参数估计均通过t检验,是显著的,判定系数也较高,经济学检验的含义合理。日韩国内经济与对华直接投资额呈现正方向变化,即两国国内GDP的提高有利于日本、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增加。日本国内GDP每增长1%,将导致对华直接投资额增加%;而韩国国内GDP每增长1%,将导致对华直接投资额增加%。回归方程3即日本国内经济与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因判定系数过小而失去回归的意义,这与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国内特殊的经济萧条状况有关。韩国国内经济与其对外直接投资呈现正方向变化,韩国国内GDP每增长1%,将导致对外直接投资额增加%。从日韩国内经济的现实情况对其直接投资的影响程度来看,韩国国内经济对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要大于日本。 百度文库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7 表1 国内生产总值对直接投资影响的回归结果 回归方程 F值 拟合优度系数
=+*lnJGDP T: 了 =+*lnKGDP T: = T: =+*lnKGDP 百度文库 -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8 T:
由于日本、韩国国内经济背景的不同,他们与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关系就有所区别,呈现出不同的经济规律。日本跨国公司20多年的全球高速扩张使国内消费者需求趋于饱和,同时日元升值压力和劳动力的低成本优势消失又降低了日本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日本企业更加迫切地要开拓国外市场,在此情况下大型企业纷纷要求放松对FDI的限制,把大量生产资源转移到国外,对国内中间产品订货量的减少造成了与大型跨国公司配套的日本中小企业产出的需求不足,动摇甚至破坏了日本株式会社制的经济基础。而日本跨国公司的全球飞速扩张又导致了日本长期的经济萧条,国内经济增长停滞和失业人数增加还会加重有效需求不足。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与本国GDP的相关系数和回归计算,从实证的角度验证和支持了某些学者关于日本跨国公司快速发展掏空国内产业基础,影响国内经济增长的观点(高毅、关涛,2005)。但是,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却是正相关的,说明两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关系具有互补性。中韩两国在产业结构上位于更接近的两个层次,存在互补性和合作性。韩国在1998年经济危机后及时调整了经济发展战略,有计划地逐步进行新一轮的产业结构改革,经济得到迅速恢复,经济结构的及时调整使其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因此,日本韩国的对华投资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均起正向激励作用,韩国呈现出更强的相关性。
三、日韩对华投资的产业分布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