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02.19 KB
- 文档页数:2
对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4-12-31T09:41:54.9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24期供稿作者:郝东[导读] 传统开腹手术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创伤较大,且术后并发症较多,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和预后。
郝东(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博爱医院 014400)【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从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急性阑尾炎患者中选取43例作为研究组,并从同期行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的急性阑尾炎患者中选取43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结论:应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创伤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值得再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急性阑尾炎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4-0232-01外科疾病中急性阑尾炎较为常见,当前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是以手术为主[1]。
传统开腹手术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创伤较大,且术后并发症较多,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和预后。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和完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被广泛应用于急性阑尾炎的治疗中。
本文主要观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并将结果作如下报道: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从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急性阑尾炎患者中选取43例作为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3:20;患者年龄为17~59岁,平均年龄为(35±2.52)岁;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1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9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13例。
从同期行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的急性阑尾炎患者中选取43例作为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2:21;患者年龄为18~57岁,平均年龄为(36±2.15)岁;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3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8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12例。
况,评分范围为0~10分,得分与疼痛程度呈正比。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95.00%vs 92.50%)无显著性差异(P >0.05),见表1。
2.22组手术情况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咽痛持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
见表2。
2.32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观察组患儿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的VA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 <0.05)。
见表3。
3讨论腺样体是位于鼻咽顶部与后壁交界中线处的淋巴组织,自婴幼儿期开始发育,7岁左右时发育最大,10岁开始逐渐萎缩,成人腺样体基本消失。
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是腺样体发生炎症感染时,鼻咽部及毗邻部位受到反复的炎症刺激,可以导致腺样体肥大,一般与扁桃体肥大并存。
腺样体肥大患儿多有鼻炎、鼻塞、鼻窦炎等气道阻塞的临床症状,甚至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如不积极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导致患儿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并出现腺样体面容[4]。
鼻内镜具有手术视野清晰、手术程序简单、对正常组织损伤较小、患儿术后恢复快的优点,经口入路视野开阔、操作空间大、观察仔细,还可以避免经鼻入路手术损伤鼻腔结构与鼻黏膜。
鼻内镜腺样体吸切术的弯形吸切刀可以到达鼻咽部的任何部位,切除完整性较好,但是由于儿童时期淋巴组织增生十分活跃,部分患儿鼻咽顶部及咽鼓管周围的淋巴组织仍可以继续增生,导致手术效果受到影响。
低温等离子消融利用双极射频产生能量,将电解质在电极与组织间形成等离子薄层,在低温(40~60℃)下组织打开分子键,分解为氧化物或碳水化合物,组织蛋白变性坏死,从而消融组织,具有切割、消融、止血三重作用[5]。
腺样体组织为淋巴组织,等离子非常容易将其消融,术后仅有轻微的黏膜水肿,无粘连发生,术后并发症较少。
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依据将患者均等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接受不同的手术疗法,研究组为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照组为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于手术后对比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相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实施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疗效确切,且能够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临床疗效;安全性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因阑尾管腔堵塞或细菌入侵所致的常见急腹症,临床症状以右下腹剧烈疼痛为主,呈压痛或反跳痛,若不及时治疗则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
目前,临床对急性阑尾炎的治疗主张外科手术疗法,其目的是切除病灶,改善症状,随着微创技术的革新,其已取代传统开腹手术被临床广泛应用,而腹腔镜技术也在不断精进,已从四孔法发展至单孔法[2],但是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安全性存在争议,故本文展开深入探究,重点对比三孔和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疗效和安全性,详述如下。
1.基本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于2020年1--12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者中抽取6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有31例患者。
研究组患者年龄范围为24--75岁,平均(42.31±1.77)岁,其中男性患者有17例,女性患者有1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为23--78岁,平均(43.46±1.75)岁,其中男性患者有16例,女性患者有15例。
两组患者均已接受全面检查,符合急性阑尾炎诊断标准。
对比患者资料,结果显示组间差异细微(p>0.05),具备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三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由医护人员协助患者取仰卧位行全身麻醉,在脐部下缘作手术切口,建立二氧化碳气腹,维持气腹压,置入腹腔镜,并选择右下腹麦氏点和左下腹麦氏点作手术切口,置入手术器械,分离阑尾动脉和系膜,并结扎阑尾系膜,最后切断阑尾,观察腹腔有无活动性出血,在无异常的情况下取出手术器械,缝合切口[3]。
阑尾炎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发表时间:2015-04-09T17:17:46.620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3期供稿作者:姚连军[导读] 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发病较快的急腹症状,在确诊之后,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珍惜黄金治疗时间。
姚连军(沈阳市于洪区陵西卫生服务中心 110031)【摘要】:对阑尾炎手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
:本次临床效果观察主要选取了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1例阑尾炎手术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对比分析,并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
将41例阑尾炎手术患者分为实验组(采用腹腔镜治疗)20例和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治疗)21例。
:实验组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肠功能恢复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腹腔镜治疗急性阑尾炎具有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低等优势,患者的术后康复时间较快,手术对于患者身体的影响小。
相较于传统的开腹手术,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阑尾炎手术;腹腔镜手术;传统开腹手术【中图分类号】R65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3-0386-01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发病较快的急腹症状,在确诊之后,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珍惜黄金治疗时间。
腹腔镜手术和传统开腹手术均为阑尾炎手术的治疗方式。
本次临床效果观察主要选取了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1例阑尾炎手术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对比分析,并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临床效果观察主要选取了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1例阑尾炎手术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对比分析,并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
男性为28例,女性为13例,年龄最大的患者为71岁,年龄最小的患者为19岁,平均年龄为(36.8±4.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