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杀虫剂对大豆食心虫防治效果-论文
- 格式:pdf
- 大小:152.30 KB
- 文档页数:3
大豆食心虫的出现大豆食心虫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害虫,特别是在大豆种植中对产量的影响非常大。
在种植季节中,它会在植株的茎、叶和豆荚中寄生和取食,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和发育,导致大豆产量下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大豆食心虫的出现、防治和治疗方法。
大豆食心虫的特点大豆食心虫是昆虫中的一种。
它的特点是体形比较小,身体颜色为暗灰色,背部有着不规律的黑点。
成虫的产卵期一般出现在5月下旬或6月初,孵化期为10~15天,幼虫会在大豆的茎、叶和豆荚中取食和寄生,以大豆为食物。
大豆食心虫的成虫寿命很短,只有10多天,但幼虫的寿命长达40多天,能严重危害大豆的生长和发育。
大豆食心虫的危害大豆食心虫危害大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抑制大豆生长发育:大豆食心虫的幼虫会在大豆的茎、叶和豆荚中取食和寄生,吸取大豆的汁液,严重影响大豆的生长发育。
2.减产:若大豆受到大豆食心虫的严重侵害,则会导致大豆产量下降。
此外,如果受到侵害的豆荚不能成熟,豆荚中的豆粒也会受到影响导致数量减少。
3.对豆荚质量的影响:大豆食心虫的寄生和取食会导致豆荚形变、发生病斑和不正常开裂,因此会对豆荚的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
大豆食心虫的防治为了防止大豆食心虫的侵害,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通过引入、培育和利用大豆食心虫的天敌,来控制害虫的数量和活动范围。
生物防治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1.利用大豆食心虫的天敌:大豆食心虫的天敌有河蜈蚣、蚜茧蜂、蚜茧吸蜜蜂等。
可以通过引入这些天敌控制大豆食心虫的数量。
2.建立生态均衡:通过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害虫的寄生和繁殖。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药剂直接杀死害虫的方法。
这种方法虽然效果好,但容易对环境和生态链造成污染。
因此,我们应该避免过分依赖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可以采用喷洒、烟熏、涂抹等方法。
但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对药剂的控制:在化学防治时需要严格控制药剂的用量和浓度,避免超量使用。
大豆食心虫危害及防治措施大豆食心虫是大豆生长期间的一种重要虫害,严重危害大豆的生长和产量。
其主要危害为在大豆植株根颈处啮食,导致植株生长迟缓、发黄甚至死亡,严重影响大豆的生长和产量。
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保护大豆免受食心虫的危害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大豆食心虫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大豆食心虫的危害1. 啮食根颈,导致植株倒伏。
大豆食心虫主要危害大豆植株的根颈部位,啮食植株的茎部导致植株失去支撑,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植株倒伏,影响正常生长。
2. 导致植株生长迟缓。
食心虫的啮食会影响大豆植株的正常生长,导致植株长势不良,生长迟缓,严重影响产量。
3. 使植株发黄枯萎。
食心虫的啮食会导致大豆植株的叶片发生黄化、枯萎现象,影响光合作用,进一步影响产量。
4. 影响大豆品质。
受到食心虫危害的大豆植株会出现变异、不规则的豆荚,影响大豆的品质。
1. 合理选地。
在大豆种植时应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地块,避免选择长期连作的地块。
2. 种植抗病品种。
选择抗大豆食心虫的抗病品种进行种植,减少食心虫的危害。
3. 合理密植。
通过合理的密植方式使大豆植株形成狭窄的植株间距,减少土壤表面积和食心虫发生的机会。
4. 基肥和中耕。
在大豆种植前应充分施肥,尤其是磷肥和钾肥,以增强大豆植株的免疫力。
种植后及时中耕,松土除草,减少食心虫的滋生环境。
5. 生物防治。
可使用一些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如瓢虫、石龙子等,对大豆食心虫的幼虫进行捕食控制。
6. 化学防治。
在大豆生长期间,如出现大量食心虫危害,可选择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雾控制。
但使用杀虫剂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用药剂量和方法进行,避免对环境造成危害。
7. 合理轮作。
在大豆种植后可适当进行轮作,如和小麦、玉米等作物进行轮作,减少食心虫的滋生条件,降低危害。
8. 定期检测。
在大豆生长期间应定期检测田间大豆植株的病虫情况,一旦发现大量食心虫,立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危害加重。
大豆食心虫危害及防治措施大豆食心虫是一种危害大豆生长的重要害虫,其危害主要表现为吸食大豆根部和幼苗,在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大豆的减产甚至死亡。
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对于保护大豆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从大豆食心虫的生活习性、危害特点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大豆食心虫的生活习性大豆食心虫科学名称为Agriotes lineatus,是一种昆虫害虫,成虫呈褐色,体长6-10毫米,形状略呈椭圆形,雌虫寿命一般为1年,雄虫寿命要短一些。
该虫以大豆根部和幼苗为食,特别喜欢新种和年幼的大豆幼苗,一旦发生繁殖数量极为庞大,将对大豆生长带来严重威胁。
了解大豆食心虫的生活习性是进行有效防治的前提。
二、大豆食心虫的危害特点1. 危害季节长:大豆食心虫的危害主要集中在大豆幼苗期,一般从春季开始,一直延续到大豆成熟阶段。
大豆在整个生长期内都有可能受到其危害。
2. 危害程度大:由于大豆食心虫好食根,一旦大量数量出现,将对大豆幼苗的生长造成严重威胁,甚至导致大豆减产。
3. 隐蔽性强:大豆食心虫主要活动在土壤内部,在幼苗期,一般难以被发现其存在。
有时大豆受到其危害时已经比较严重了。
三、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措施1. 合理轮作:大豆食心虫喜欢在大豆田中滋生,因此在种植大豆的地块上可以选择其他作物进行轮作,如小麦、玉米等,以减少其滋生的机会和数量。
2. 土壤处理:在春季大豆播种前,可以选择在地块中进行杀虫剂喷洒或者熏蒸,以达到杀灭大豆食心虫的目的。
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大豆食心虫的数量,保护大豆幼苗。
3. 合理施肥:大豆食心虫的数量和发展受土壤的酸碱度和养分含量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合理施肥来调整土壤的酸碱度和养分含量,从而减少其滋生数量。
4. 增施有机肥:利用有机肥改善土壤肥力,增强大豆的抗病能力,避免幼苗期受到大豆食心虫的侵害。
5. 种植抗虫大豆品种:针对大豆食心虫的危害较大的地区,可以选择抗虫性较强的大豆品种进行种植,减少大豆受到侵害的可能。
大豆食心虫防治方法
大豆食心虫是一种危害大豆生产的害虫,主要以大豆的根部为食,会导致大豆植株生长受阻、减产甚至死亡。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大豆食心虫防治方法:
1. 深翻土壤:
在田间深翻土壤,将土壤中的害虫翻到表层,暴露在阳光和气温的影响下,从而减轻害虫的危害。
2. 发生期监测:
定期巡查田间,观察大豆生长情况,及时发现食心虫的危害情况,提前采取防治措施。
3. 拮抗菌防治:
利用拮抗菌来控制大豆食心虫,通过施用拮抗菌制剂进行防治。
4. 生物防治:
释放天敌控制大豆食心虫,如寄生性线虫、寄生性真菌等,这些天敌可侵入害虫体内,繁殖寄生,从而控制害虫数量。
5. 轮作休闲:
通过轮作休闲,将大豆种植地改种其他作物或不种植,减少害虫的滋生和传播。
6. 化学防治:
食心虫对一些药剂比较敏感,可以使用合适的杀虫剂进行喷
洒或土壤处理,但应注意按照农药使用规范和安全操作,避免对环境和健康造成损害。
需要注意的是,在农药防治时,应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方法和使用剂量,同时注意保护好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综合使用多种防治方法,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施策,可以有效地控制大豆食心虫的危害。
大豆食心虫危害及防治措施1. 引言1.1 大豆食心虫概述大豆食心虫是一种常见的害虫,主要危害大豆作物。
它是一种昆虫,成虫体长约5-6毫米,体色为深褐色。
大豆食心虫的寿命短暂,一般在25-30天左右。
它的繁殖力很强,雌虫每天可产卵10-30颗,大量繁殖会迅速导致害虫数量激增。
大豆食心虫主要以大豆的叶片为食,造成叶片被啃食后呈现褐黄色斑块,严重影响光合作用,甚至可导致大豆减产。
及时有效地防治大豆食心虫对于维护大豆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在农业生产中,应该充分了解大豆食心虫的生活习性和危害程度,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避免经济损失。
大豆食心虫危害不容忽视,必须引起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
2. 正文2.1 大豆食心虫危害大豆食心虫是大豆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大豆叶片被啃食:大豆食心虫主要以大豆叶片为食,会将叶片啃食殆尽,导致叶片出现大面积的损伤,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
2. 大豆产量减少:大豆食心虫的大面积啃食会导致大豆植株生长受阻,最终导致大豆产量减少,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
3. 病虫害传播:大豆食心虫在啃食的过程中,可能携带病菌,导致病害在大豆田间传播,加重大豆的病虫害问题。
4. 影响大豆品质:大豆食心虫啃食大豆叶片、花朵和豆荚,会导致大豆质量下降,影响大豆的市场竞争力和商品价值。
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大豆食心虫的危害,是保障大豆产量和质量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实施科学的农业生产管理和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手段,可以有效地减少大豆食心虫的危害,保障大豆生产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内容结束】2.2 大豆食心虫的生活习性大豆食心虫是大豆上的重要害虫,主要危害大豆苗期和花期。
大豆食心虫的生活习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成虫大豆食心虫成虫是一种小型的食蚁兽,体长约3-5毫米。
成虫主要以吸取大豆叶片汁液为食,造成叶片出现黄斑和干枯。
成虫具有繁殖能力强的特点,雌虫寿命较长,短翅为1-2天,长翅可长达7-10天。
小议大豆常见病虫害防治及田间管理技术要点[摘要] 近年来大豆病虫害经常发生,影响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大豆生育期内受多种害虫为害,造成减产、品质下降影响产量。
现将几种害虫的为害特点和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关键词] 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大豆是我国的生产作物之一,每年播种面积在3500万亩左右,年出口150万t左右,然而由于大豆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着大豆的品质和产量。
我公司科研人员经过多年的调查和研究,针对大豆病虫害开发出了新的防治产品,并在全国大力推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大豆虫害种类大豆虫害有30多种,主要有以下害虫较普遍发生。
1.大豆潜根蝇、白边地老虎及地下害虫。
2.大豆蚜虫、蓟马。
一般年份均有发生。
3.大豆二条叶甲。
在东北垦区发生比较普遍。
4.大豆四星叶甲、圆跳虫及多种鳞翅目害虫(苜蓿夜蛾、烟夜蛾、尺蛾类、灯蛾类、毒蛾类、草地螟、卷叶螟)等。
如:草地螟一旦发生、危害严重。
5.大豆食心虫:在西北、东北部地区危害严重。
二、防治策略大豆病害较多:①真菌病。
有为害暗叶部的斑枯病、灰斑病、霜霉病和锈病等,其中霜霉病遍及各地;为害根、茎的有疫腐病、菌核病和炭疽病。
疫腐病以抗病育种,其他靠轮作法防治。
为害子粒的有紫斑病和黑点病,药剂拌种防治。
②细菌病有斑点病和斑疹病,有的可用抗病育种防治。
③病毒病。
种类多,中国长江流域和黄淮平原以花叶病毒流行广、为害重。
采用无病毒种子、消灭媒介昆虫及抗病育种防治。
④大豆孢囊线虫病、根结线虫病。
采用合理轮作和抗病育种防治。
主要虫害有食心虫、草地螟、豆荚螟、豆秆蝇、豆秆黑潜蝇、红蜘蛛和蚜虫等,以药剂防治为主。
菟丝子在黄淮平原为害甚烈,采用清选种子、生物防治和轮作防治。
发现的病害有30余种,其中真菌性病害最多,病毒类主要是大豆花叶病毒,线虫病主要为孢囊线虫和根结线虫。
要以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合理运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达到安全有效的防治。
1.合理轮作换茬:减少病虫害发生的作用,严禁重茬与迎茬,对发生孢囊线虫的地至少应行5年以上轮作,因孢囊线虫在土壤中存在的年限长。
大豆食心虫危害及防治措施【摘要】大豆食心虫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危害大豆产量。
它的生活习性主要包括幼虫借助钻蛀方式侵入大豆植株,在内部啃食组织造成损害。
针对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两种途径,化学防治主要利用农药喷洒进行控制,而生物防治则通过引入天敌和利用天敌对付大豆食心虫。
综合运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大豆食心虫的危害,提高大豆产量。
科学防治大豆食心虫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加强监测和预防也是防治大豆食心虫的关键步骤,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大豆食心虫造成的损失,维护大豆产量的稳定生长。
【关键词】大豆食心虫、危害、生活习性、防治方法、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综合措施、大豆产量、监测预防、科学防治1. 引言1.1 大豆食心虫危害及防治措施大豆食心虫是大豆产量的严重危害因素之一,其危害主要表现为寄主植物受害生长迟缓,叶片黄化、枯萎,甚至死亡。
大豆食心虫还会导致大豆根系发育受阻,导致植株吸收水分和养分能力下降,从而影响大豆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为了有效防治大豆食心虫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措施,包括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两种主要方法。
化学防治主要是通过喷洒杀虫剂来杀灭大豆食心虫,但需要注意选择对大豆食心虫具有高效杀灭作用的杀虫剂,同时要控制使用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生物防治则是利用天敌昆虫、病原菌等对大豆食心虫进行控制,可以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综合以上措施,可以提高大豆的产量,保障农民的经济收益,同时也要加强监测和预防工作,及时发现大豆食心虫的出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以保障大豆产量和质量。
2. 正文2.1 大豆食心虫的危害大豆食心虫是大豆上一种常见的害虫,其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大豆生长发育造成直接损害:大豆食心虫主要以幼苗和嫩叶为食,造成大豆生长受阻,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
幼苗受害后生长缓慢,叶片出现黄化、枯黄等症状,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和品质。
大豆食心虫危害及防治措施大豆食心虫(Scientific name:Cydia pomonella)是一种昆虫害虫,对大豆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威胁。
下面将详细介绍大豆食心虫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大豆食心虫危害:大豆食心虫是一种多食性害虫,在幼虫和成虫阶段都对大豆植株有害。
其主要危害表现为:1. 幼虫阶段:幼虫以大豆叶片为食物,通过啃食叶片增加大豆的呼吸强度,导致叶片弯曲,叶面出现大片针孔状的白化斑点,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
在叶片上产卵,并分泌一种黄色腐烂毒素,导致叶片腐烂,加速幼虫的发育和繁殖。
2. 成虫阶段:成虫主要为大豆花朵和小果实寻找食物,啃食这些部位造成花朵和果实失去受精和发育的能力,直接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
大豆食心虫防治措施:为了有效防治大豆食心虫的危害,可以采取以下综合措施进行防治:1. 良好的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病虫害残株、杂草和秸秆等,消除食心虫的孳生源,减少虫口密度;合理调整大豆的种植密度和栽培方式,提高大豆植株的抗虫害能力。
2. 生物防治:利用大豆食心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可以引进食心虫天敌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和寄生蜂(Macrocentrus cingulum)等,用于人工增殖和释放,有效控制大豆食心虫的虫口密度。
3. 化学防治:在发现大豆食心虫危害初期,可以选择使用有效、低毒的杀虫剂进行防治。
常用的杀虫剂有氯氟氰菊酯、贝氏硫磷等。
要避免滥用杀虫剂,防止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和危害。
4. 损伤部分的防治:对于已经被大豆食心虫损伤的叶片、花朵和果实,及时清除和销毁,以防止其继续传播和繁殖。
5. 定期巡查和监测:在大豆生长期间,要定期巡查大豆植株,观察叶片、花朵和果实的状况,并进行监测。
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大豆食心虫的虫口密度,防止虫口密度扩大和危害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