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肝破裂22例治疗体会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治体会目的:探讨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对66例肝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手术治疗54例,非手术治疗12例。
结果:本组死亡5例,死亡率为7.58%,其余均治愈出院。
结论:手术是治疗Ⅲ级以上肝破裂的主要措施,但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外科治疗方案。
非手术治疗仅适用于Ⅱ级以下的肝破裂,并要严格掌握好非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是提高肝外伤疗效的关键。
标签:肝破裂;外科手术;非手术外伤性肝破裂是腹部损伤常见的急腹症,在腹部脏器损伤中,其发病率占第3位。
严重的肝外伤往往合并胸腹、颅脑、肾脏等其他损伤,病死率高达30%~50%[1],因此对严重肝外伤及时诊断治疗,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直接关系到患者预后。
现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2009年66例肝外伤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0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外伤性肝破裂66例,其中,男48例,女18例,平均年龄38.5岁。
其中闭合性肝破裂43例,开放性肝破裂23例。
致伤原因:车祸伤40例,高处坠落伤12例,打击伤、刀刺伤14例。
损伤部位:右肝叶损伤38例,左肝叶损伤18例,两叶肝均损伤8例,肝门部损伤2例。
根据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T)制定的肝外伤分级标准进行了损伤分级[2],Ⅰ级2例,Ⅱ级10例,Ⅲ级24例,Ⅳ级30例。
1.2 治疗方法本组66例中,12例行保守治疗,其余54例入院后急诊手术。
单纯行止血、清创缝合7例,清创止血加大网膜或明胶海绵填塞后再缝合37例,清创缝合加肝动脉结扎3例,不规则肝段切除后加大网膜覆盖创面2例,纱布填塞伤口压迫止血,从伤口引出1例,1例术中探查见肝门损伤,门静脉右支破裂,术中死亡。
5例由于重度广泛性跨肝段、肝叶、放射状肝破裂合并有大血管损伤,实行肝周堵塞术[3]。
全部患者膈下、肝下放置腹腔引流。
2 结果本组66例中,治愈61例,治愈率为92.42%,死亡5例,死亡率为7.58%,其中手术54例,非手术治疗12例;非手术治疗组12例在出院后2~4周经B 超进行复查,提示肝脏无包膜下及肝内血肿、膈下无积液、化验肝肾功能正常。
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治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肝破裂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2-2008年间收治的86例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治过程。
结果非手术治疗15例;手术治疗71例。
治愈75例,死亡11例;发生胆瘘4例。
结论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是提高肝破裂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外伤肝脏破裂外伤性肝破裂是临床上一种危重的外科急症,如不能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治疗可致严重后果。
我院自1992-2008年共收治外伤性肝破裂病人86例,现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1 材料与分析1.1一般资料本组86例,男性74例,女性12例。
年龄10~67岁,平均40岁。
闭合性损伤72例,开放性损伤14例。
交通事故64例,高处坠落15例,刀刺伤7例。
其中复合伤67例:合并脾破裂13例,肠破裂9例,胆囊破裂3例,肾挫伤8例,肋骨骨折并气血胸14例,四肢骨折8例,骨盆骨折5例,颅脑损伤7例。
根据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T)制定的肝外伤分级标准,I级17例,Ⅱ级36例,Ⅲ级23例,Ⅳ级5例,V级5例。
伤后就诊时间最短为30min,最长为32h。
1.2临床表现及诊断本组受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
合并休克者55例,合并腹膜炎63例,腹穿抽出不凝固血液80例,腹穿阳性率93%,B超、CT检查阳性82例,阳性率95.3%。
根据伤员病史、受伤部位、腹部体征、腹穿及B超和CT检查均可明确诊断,本组明确诊断者为80例,怀疑肝破裂者6例。
1.3治疗本组非手术治疗15例,手术治疗71例。
行剖腹探查见:肝右叶破裂51例,左叶破裂14例,第二肝门处破裂6例。
6例为严重复合伤,加之就诊时间过长,术中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手术单纯缝合40例,清创缝合加明胶海绵、再压迫止血11例,清创缝合加带蒂大网膜填塞13例,行肝动脉结扎2例,清创缝合纱布卷压迫止血5例。
术后48-72h拔出纱布条。
2 结果死亡l1例,其中术中死亡6例,分别合并严重的胸腹联合伤、脾脏损伤、及肾挫伤,术后死亡5例,分别为术后反复出血及腹腔感染所致,死亡率为12.8%,其余75例虽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但经及时有效的治疗,均痊愈出院。
创伤性肝破裂23例治疗体会
季兴文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15(000)033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肝破裂的临床处理方法,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方法总结分析我院2009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23例各种原因所致创伤性肝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闭合性损伤16例,开放性损伤7例。
结果23例患者中治愈15例(65.2%),死亡8例。
其中因肝破裂累及门静脉及下腔静脉致出血性休克死亡5例;因并发严重颅脑创伤、胸部创伤等死亡1例;术后因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死亡2例。
术后并发症:二次出血2例,胆瘘3例,胸腔积液8例,肺部感染5例,肝脓肿形成3例,通过治疗均痊愈。
结论术前、术中合理评价肝脏破裂的性质、部位、程度,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应用“损伤控制”原则,可使创伤性肝破裂患者的治疗取得良好结果。
【总页数】2页(P4744-4745)
【作者】季兴文
【作者单位】山阴县中医院,山西山阴 036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60例创伤性肝破裂的治疗体会 [J], 石恒彦;高振兴;张一
2.创伤性肝破裂的治疗体会 [J], 杨振杰;吴水军;吴晓萍
3.创伤性肝破裂52例治疗体会 [J], 管建国;吴本传;王刚;严俊;但德武
4.34例创伤性肝破裂的外科治疗体会 [J], 张嘉;任云
5.创伤性肝破裂合并右胸外伤的治疗体会——附60例临床分析 [J], 王亮;徐明明;朱笑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外伤性肝破裂的手术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外伤性肝破裂的手术治疗体会和治疗效果。
方法:摘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2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手术方法和治疗要点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结果:本组42例患者中治愈41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发生术后并发症6例。
治愈率97.62%,死亡率2.38%,并发症发生率14.29%。
结论: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情况较为复杂,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来制定针对性的手术治疗措施才能够更好的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手术治疗;外伤性;肝破裂【中图分类号】r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365-02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发生率的提高,临床上所收治的外伤性肝破裂患者人数也在逐年增多,近年来已经引起了临床上的重视。
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破裂在腹部损伤中较为常见,而且由于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往往治疗效果和预后不很理想。
笔者就我院近年来收治的此类患者的手术治疗体会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摘取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之间所收治的42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12~67岁之间,平均年龄41.4±11.9岁。
本组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常规检查,明确诊断。
其中37例为闭合性损伤,5例为开放性损伤;肝左叶损伤11例,肝右叶损伤20例,两叶损伤7例,复合伤4例。
1.2 手术方法:手术前先对患者进行抗休克、止血以及清创处理,入院后迅速消除患者的胆汁溢漏现象并建立静脉通道,争取控制病情尽早手术。
由于外伤性的肝破裂往往伴随有大量的腹腔出血以及失血性休克现象,所以在必要时立刻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在上腹部正中、右上腹直肌经第七肋间胸腹联合切口,切口的要求为切开迅速,保证手术视野良好,能够更加直接的探查到患者的损伤部位,以尽量避免造成其他正常组织损伤为宜。
外伤性肝破裂28例保守治疗体会侯海春【期刊名称】《河北中医》【年(卷),期】2012(034)007【总页数】1页(P1110)【关键词】肝,损伤;破裂;治疗【作者】侯海春【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大新庄中心卫生院普外科,河北丰南063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7.322005—2011年,笔者对28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进行保守治疗,结果如下。
1.1 诊断标准①致病原因为外伤性因素;②伤后患者有腹痛,可有血性腹膜炎体征;③影像学检查确定有肝破裂;④复合伤患者主要以肝破裂为主[1]。
1.2 一般资料本组28例,男25例,女3例;年龄12~65岁,平均32.4岁;受伤方式:车祸伤12例,坠落伤8例,碾轧、挤压伤5例,击打伤3例;受伤部位:右上腹9例,右胸季肋部6例,右上腹及右胸季肋部13例;分级[1]:Ⅰ级7例,Ⅱ级16例,Ⅲ级5例;输血18例;合并腹腔积血21例(经腹穿证实);肝功能异常22例,其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 000 U/L 5例。
1.3 保守治疗全部病例均行彩超检查,生命体征平稳者再行上腹部CT检查,危重者行床旁彩超检查,若影像学提示腹腔有液体时则行腹穿检查。
绝对卧床至少3周,严重者4周,吸氧,监测生命体征,酌情输血,禁食水,预防感染,予抗休克、保肝治疗。
腹腔积血较多者,或有腹膜炎者,行腹穿抽出残存血以减轻腹部症状。
本组28例,腹腔积血在伤后2~3周基本吸收。
出院2个月彩超复查示肝内破裂处基本复原。
肝功能复查均正常。
肝破裂在各种腹部损伤中占15%左右[1]。
因其解剖位置右半肝靠近右侧胸部及腹部,故右侧肝破裂多于左侧。
因其靠近体表,在腹部外伤尤其是右侧胸腹外伤中极易受伤,肝属于实质性脏器,其致命危险主要是大出血,其次是肝脏受损严重时导致的肝功能衰竭。
因此,维持生命体征平稳、补足血容量、保护肝功能、预防感染是主要的治疗原则。
不同于脾破裂的是,肝破裂后很可能有胆汁溢入腹腔,故腹痛和腹膜炎体征较脾破裂更为明显,这一点对诊断很有帮助。
肝外伤28例救治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肝外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总结了2006年7月~2008年12月经手术治疗肝外伤病人24例及非手术治疗患者4例。
结果:28例肝外伤24例(85.1%)手术治疗,死亡2例,其死亡原因为早期失血性休克及晚期脏器功能衰竭,其余均治愈。
非手术治疗4例(14.9%)全部治愈。
结论:诊断性腹穿阳性率高(95.3%),但无特异性,B超是诊断闭合性损伤的首选方法,CT检查对于复杂性肝损伤判断有重要意义;有条件时,对血流动力学稳定者,有选择性地应用非手术治疗,安全有效。
对于肝脏外伤的局部手术处理,关键在于止血、清创、引流。
手术止血是其关键环节,而对于严重的肝外伤,常需要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
【关键词】肝外伤;治疗;体会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脏器,质脆,易受外伤,是腹部外伤常见死亡原因之一。
本组共收集自2006年7月~2008年12月共28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8例患者,男20例,女8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6岁;单纯性肝外伤18例,复合伤10例(包括胃肠穿孔3例,脾破裂4例,血气胸1例,脑外伤1例,肾挫伤1例);闭合性损伤26例,开放性损伤2例;腹腔穿刺26例,阳性25例;闭合性损伤中23例B超检查:阳性22例;手术治疗24例,非手术治疗4例。
1.2 损伤程度:按1989年美国创伤外科学会(AAST)分级[1]术组24例,I级6例,Ⅱ级5例,Ⅲ级10例,Ⅳ级1例,V级2例;非手术I级2例,Ⅱ级1例,Ⅲ级1例。
1.3 损伤部位及手术方式:术中见损伤右肝12例,左肝10例,左右肝同时损伤2例,腹腔内积血最少500ml,最多4500ml;单纯修补17例,肝部分切除2例;明胶海棉或大网膜填塞加缝合3例,改良肝后填塞2例。
1.4 治疗结果:非手术组全部治愈,手术组死亡2例,1例死于早期失血性休克,另1例死于晚期脏器功能衰竭。
2 讨论2.1 诊断:肝外伤的诊断依靠外伤史、伤后临床表现、诊断性腹腔穿刺或影像学检查,常可有较明确的诊断。
外伤性肝破裂22例治疗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肝破裂的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我院2001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22例外伤性肝破裂治疗措施及效果。
其中保守治疗3例,手术治疗19例。
结果:本组21例治愈出院,死亡1例。
结论: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法是提高肝外伤疗效的关键。
【关键词】肝破裂;治疗;体会
【中图分类号】r65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396-02
外伤性肝破裂是临床常见急腹症,我院2001年1月~2012年8月共收治外伤性肝破裂患者22例,根据具体病情,采取不同治疗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2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7~64岁,平均年龄35岁。
致伤原因:车祸伤9例,坠落伤5例,锐器伤4例,钝器击伤2例,挤压伤2例。
除锐器伤4例为开放性损伤外,其余均为闭合性损伤。
22例患者中;单纯肝损伤11例,合并脾损伤4例,肋骨骨折3例,四肢骨折2例,小肠破裂1例,颅脑损伤1例。
根据受伤情况及腹部体征,贫血及失血性休克,行常规腹腔穿刺,19例抽不出凝血液,阳性率86.6%,行b超或ct 检查,确诊率86、6%。
有3例因出血过急未做腹穿及影像学检查直接送入手室。
1.2 治疗方法:本组22例中,4例行保守治疗,其中有1例在保守治疗过程中出现生命体征变化后于36h内行剖腹探查,其余18例入院后急诊手术。
单纯行止血、清创缝合8例,清创止血加大网膜或明胶海绵填塞后再缝合6例,清创缝合加肝动脉结扎1例,不规则肝段切除后加大网膜覆盖创面3例,纱布填塞伤口压迫止血,从伤口引出1例。
合并脾破裂行脾切除术,小肠破裂行小肠修补术。
所有病例均放置引流管。
1.3 结果:本组22例中,治愈21例,1例因合并重型颅脑损伤死亡。
术后出现胆漏1例,肝下积液2例,均经腹腔引流保守治疗痊愈,出现胸腔积液1例行闭式引流术治愈;肝下脓肿1例,行切开脓肿引流术痊愈。
2 体会
外伤性肝破裂是临床常见急腹症,占腹部外伤的20%~30%,不少患者在院外死亡或入院后来不及治疗死亡。
院内死亡率4%~10%。
本组死亡1例,死亡率4、5%。
外伤性肝破裂根据受伤情况、临床表现、腹腔穿刺,结合b超、ct检查,不难诊断。
一旦怀疑肝破裂,立即行抢救治疗,积极有效和合理的治疗措施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2.1 非手术治疗:部分外伤性肝破裂的保守治疗,已经被临床实践证明。
对外伤较轻,一般情况良好,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贫血表现,无弥漫性腹膜炎体征,b超、ct检查腹腔积液少量,腹穿时不能顺利抽出积血,并排除腹部其他脏器损伤者,可以在严密监
护下观察病情,给予止血、补液、预防感染等治疗,绝对卧床休息。
一旦出现生命体征变化,血压下降或腹膜炎体征加重,b超检查腹腔积液增多,应及时行剖腹探查术。
本组除1例病情变化及时手术,其余3例保守治疗痊愈。
在术中发现3例患者出血已止,为ⅰ~ⅱ级,腹腔积血在300~600ml之间,可以行保守治疗,但术前出现血压下降,考虑可能是合并其他部位损伤或者创伤性休克,在这方面我们对手术指征的掌握欠准确。
准确掌握手术指征,既可避免手术所带来的痛苦,又可减轻经济负担。
2.2 手术治疗:外伤性肝破裂的治疗,我们遵循“彻底清创,确切止血,消除胆汁溢漏和建立通畅的引流”根据具体伤情选择手术方式,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有效控制出血,结扎断裂血管及胆管,处理合并伤。
不要只追求手术完美而延长手术时间,使出血增多,会带来更大的损伤。
①对ⅰ~ⅱ级损伤及少数ⅲ级损伤伤口尚整齐,坏死组织不多,简单清创后,结扎有活动性出血血管及断裂胆管,行肝缝合修补术,缝合后不留死腔;若伤口较深,可行深部褥式缝合;部分病例肝表面伤口不大,但深部创面较大,不易显露,常伴有大血管及胆管断裂,可适当延长肝表面伤口,在直视下结扎血管及胆管,再行深部褥式缝合。
②对ⅲ~ⅳ级肝损伤,伤口深而不规则,坏死组织较多,出血不易控制,可暂时阻断肝门,控制术中出血,彻底清除坏死组织,直视下结扎断裂血管及胆管,但是创面大,往往仍有较多渗血,单纯缝合很难控制出血,可用带蒂大网膜或明胶海绵填塞深部,再行褥式缝合可以达到止血目的。
术后1
例合并颅脑损伤而死于脑疝。
其余痊愈出院。
对于少数ⅲ~ⅳ级损伤,经直视下结扎止血及深部填塞后,仍不能控制出血,可结扎创面所属肝叶的动脉。
结扎一侧肝动脉或结扎肝固有动脉,不至于出现肝脏坏死。
结扎肝动脉比较简单,可以缩短手术时间,不需要特殊手术设备,适用于基层医院。
④对于某一或几个肝段重度损伤,粉碎性破裂,坏死组织较多,不可能行单纯缝合完成手术,可选择行规则或不规则肝段切除,尽量保留正常肝组织,结扎断裂血管及胆管,将坏死肝段切除,大网膜翻盖残面。
规则性肝段切除符合肝血管及胆管走行,手术理想,但手术要求高,操作难度相对较大,手术时间长,对大出血休克患者,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而定,权衡利弊,尤其基层医院,在设备和技术有限的条件下,把挽救患者生命放在首位,不规则肝切除是可行的。
⑤纱布填塞创面止血的手术方法目前少用,此法并发感染或抽出纱条最后部分可引起再次出血可能。
但对于伤口深或肝组织已有大块缺损而止血不满意,又无条件进行较大手术的患者,仍有一定价值。
本组1例采用此手术,出现肝下脓肿,经再次切开引流治愈。
本组手术病例中,在术中出血不易控制的情况下,暂时阻断肝门,术后未出现肝功能受损表现。
我们体会到一旦怀疑外伤致肝破裂,立即行有效和合理的治疗措施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