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史学概论复习思考题

史学概论复习思考题

史学概论复习思考题
史学概论复习思考题

史学概论复习思考题

1、历史、历史学、历史学概论

2、历史的规律性

3、历史的渐变和突变

4、历史的必然性

5、历史的选择性

6、简述历史学的层次结构

7、历史学的个性是什么?

8、学习史学概论的意义是什么?

9、简述中国封建社会史学成就。

10、为什么说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是欧洲资产阶级史学发展的黄金时代?

11、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补充和贡献是什么?

12、唯物史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3、什么是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二者的关系如何?正确掌握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意义是什么?

14、简述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理性主义”动力说。

15、康德的“对抗”与“性恶”动力说。

16、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与“爱”的动力说。

17、达尔文的“生存竞争”动力说。

18、马克思主义历史动力说宏观论及其理论层次。

19、马克思主义历史动力说微观论及其在史学中的应用。

20、史学认识的特征

21、历史主客体的内涵和外延

22、历史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23、史学认识主体的能动作用

24、实证主义史学

25、相对主义史学

26、历史研究中认识过程的三个阶段。

27、史学认识的矛盾及其特征

28、现实社会实践对史学研究成果的检验

29、怎样区别历史与现实

30、矛盾分析、方面分析、层次分析、阶段分析、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因果分析

31、运用阶级分析法应该遵循的原则

32、综合研究法

33、历史比较法的特点

34、史料的种类有哪些

35、史料讹误的产生

史学概论练习题

史学概论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史学概论》课程是阐述有关(历史学)学科学习与研究基本问题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2.历史学的核心内容是(历史观)。 3.中国第一部纪传体的通史著作是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一书。 4.“西方史学之父”(希罗多德)撰写的《历史》,开创了西方史学的历史叙事体先河。 5.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标志着唯物史观理论的正式形成。 6.中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著作是李大钊的(《史学要论》)一书。 7.古罗马史学家(塔西佗)的代表作有《日耳曼尼亚志》、《罗马史》、《编年史》。 8.意大利第一位著名的人文主义史学家是(布鲁尼),代表作有《佛罗伦萨史》。 9.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汤普森)的代表作是《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 10.20世纪中国新考证历史学派中最有史识的史学家是(陈寅恪)。 11.美国历史哲学家(海登·怀特)是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的代言人,著作有《元史学: 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话语的比喻:文化批评论集》等。 12.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作是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 13.古代希腊史学中,最有代表性的史学家是希罗多德、(修昔底德)和色诺芬。 14.唯物史观从人类(物质生产)的实践活动出发,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 15.宋代史学家司马光撰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史学巨著。 16.现代科学形态的考古学萌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 17.20世纪法国年鉴学派第二代杰出史学家代表是(布罗代尔)。 18.20世纪西方史学界最有影响的史学流派是法国的(年鉴学派)学派。 19.1955年英国史学家(巴勒克拉夫)在《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学》最先提出“全球史”的概念。 20.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有关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代表作是(侯外庐)主编的《中国 思想通史》。 二、单选题 1.1930年( B )出版《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是运用唯物史观系统研究中国历史的开山之作。 A、梁启超 B、郭沫若 C、胡适 D、王国维 2.中国古代自( C )正式设立史馆,史官制度开始趋于规范化。

管理学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管理学概论考试试题及 答案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一、判断(10个,每个 1分,共 10分) 1、从生产过程来看,技术创新可划分为要素创新、要素组合创新和产品创新。 2、甘特图是在霍桑试验基础上提出的横道图。 3、力场分析理论是波特提出来的。 4、技术技能对管理人员非常重要,因为它能使管理人员通过分析,确定问题所在,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权力的分配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制度分权和授权。 6、当一个人以他人的期望为行为准则时,那么他的道德阶段处在惯例阶段。 7、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正比关系。 8、现代企业管理学认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在于经营,而经营的核心是计划。 9、外部招聘比内部招聘的选择范围更大,因此,更容易找到优秀的人才。 10、决策理论学派是从Barnard创始的社会系统学派中独立出来的。 二、单选题( 20个,每个 1分,20分) 1、一个管理者所处的层次越高。面临的问题越复杂,越无先例可循,就越需要具备() A、领导技能 B、组织技能 C、概念技能 D、人事技能 2、“管理就是决策”是 ( )的着名观点。

A、赫茨伯格 B、戴尔 C、西蒙 D、亨利 .福特 3、Max Weber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 A、人际关系理论 B、官僚组织理论 C、团体力学理论 D、权变管理理论 4、法约尔管理原则中,组织内每一个人只能服从一个上级并接受他的命令,这一原则是() A、统一命令原则 B、等级链原则 C、统一指挥原则 D、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原则 5、最先提出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法约尔 B、韦伯 C、甘特 D、泰罗 6、19世纪末 20世纪初,()的出现,是管理学形成的标志

史学概论复习题参考答案

2011-2012第一学期《史学概论》复习题 1、广义“历史”定义。 定义:是已经发生了的事件、现象和过程,即客观历史本身,它包括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 2、狭义的“历史”定义及其特征。 定义: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人类社会的历史;二是指对以往事件的记录和研究。特征:前者是客观的,后者则是带有主观倾向性的。 3、自然史和人类史的关系? (1)两者的共性:①一度性;②客观性。 (2)两者的差异:①对象不同:自然史以自然界的物质及其变化过程为研究对象;人类史是以社会中的人、人群的活动为研究对象。②产生的时间、变化的速度各不相同:自然界约有46亿年的历史,生物的历史也有30多亿年,且自然界的变化缓慢;人类的历史只有300万年左右,农业起源于1万年左右,人类最早的文明只有5500多年,且人类史的变化相对较快。③产生的途径和其中存在的规律不同:自然史是一种没有意识的存在,因此,自然历史的规律都不存在主体的选择规律;人类史是人类创造的结果。 因此,人类历史的规律往往不能简单地用因果关系来表达,而是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方向。 4、狭义“历史”二者间(人类客观的历史与历史撰述)的关系如何? (1)区别:①客观性:②主观性: 历史记录(一次主观化)、历史著作(至少二次主观化) (2)联系:客观的历史:是被反映对象(被加工物) 历史撰述:是反映结果(加工处理的产品)

5、何谓“历史学”? 历史学是研究历史矛盾运动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 6、历史学的学科特性?根本任务? 学科特性:是科学,而非艺术。 根本任务:揭示历史规律。 7、历史学的学科群是怎样划分的? (1)、理论部分(以历史、历史学为研究对象) 历史理论(历史哲学)、史学理论、历史认识论、史学方法论。 (2)、主题部分(以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 按时间划分:史前、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当代史等 按内容划分:世界史、地区史、民族或者国别史、专门史、历史地理等 按区域划分:美国史、日本史、中国史、中东史等 按专题划分:经济史、文化史、思想史、宗教史等 (3)、史学辅助学科(以史料为研究对象) ①目录学(搜集史料);②版本学;③校勘学;④辑佚学;⑤辨伪学;⑥考据学; ⑦训诂学;⑧史料学。(②-⑧,获得真实的史料) 8、历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课本14页) 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尊在这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关系。 9、历史学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式,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问。 关系:①哲学为历史学提供世界观(历史观)和方法论。历史研究的每一个环节离不开这样那样的哲学世界观的理论指导,它的基本理论和原则,渗透在历史研究方方面面,成为史学理论的核心内容;②历史学位哲学提供经验拿和史实的依据。

最新管理科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最新管理科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市场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就广义而言,市场的含义是()。 A.商品买卖的场所,在一定空间下聚集了商品,便于买卖双方进行交易 B.各种经营活动产生的生产关系 C.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是不同的商品生产者之间经济关系的体现 D.生活资料、生产资料交换的总称 2、按照管理理论,企业管理具有两种基本职能,即()。 A.合理组织生产力职能和维护生产关系职能;B.计划职能和组织职能 C.领导职能和控制职能;D.计划职能和控制职能 3、管理幅度是指()。 A.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的指挥下属的数目;B.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的指挥下属的活动范围 C.一个主管直接或间接的指挥下属的数目;D.一个主管直接或间接的指挥下属的活动范围 4、下列关于直线-职能制与直线制、职能制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A.直线制各级领导人执行全部管理职能,不设职能机构与职能人员;直线-职能制虽然也不设职能部门,却为各级领导配置了职能人员 B.职能制管理职能不集中于企业主要领导人,而是由各职能部门去承担;直线-职能制的命令、指挥都集中在企业最高层 C.直线制适用于规模庞大、生产技术复杂、管理分工较细的企业;职能制则适用于人数较少、规模较小、生产过程不太复杂、生产技术简单的企业 D.三者中,职能制最有效率,直线制次之,直线-职能制效率最低 5、假设你是某企业的顾问,在企业原有产品需求增长率停滞或下降,原有产品市场集中程度高,扩张余地小或费用高的情况下,你会建议企业采用()战略。 A.集团化;B.产品差异;C.合资经营;D.多元化 6、()是指以决策者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在决策的各个阶段根据目前状况和历史资料,提出决策目标和决策方案。 A.风险性决策;B.经验决策;C.确定性决策;D.主观性决策 7、依据购买者的购买用途的不同,可以将市场细分成()。 A.消费品市场和工业品市场;B.生产资料市场和消费品市场; C.生产资料市场、消费品市场、工业品市场;D.生产资料市场和工业品市场 8、在关系营销中,频率营销属于( )级关系营销。 A.一;B.二;C.三;D.四 9、产品线是指()。 A.满足不同需求的多组产品;B.满足同类需求的一组产品; C.满足同类需求的多组产品;D.满足不同需求的一组产品 10、就汽车制造厂来说,如果生产轿车、卡车和大客车三类产品,而每一类产品又分别有三种、四种、五种型号,那么这个厂的产品宽度与深度分别为()。 A.宽度为3,轿车、卡车、大客车的深度分别为3、4、5 ;B.宽度为3,深度为12 C.轿车、卡车、大客车的宽度分别为3、4、5,深度为3 ;D.宽度与深度都为3 11、销售量大、面广的商品一般适用()的分销方式。

史学概论题目

课程习题 第一编什么是历史 客观存在的历史 1为什么说历史客观主义和历史相对主义的史学认识论都是错误的? 2.为什么说实践唯物主义的史学认识论克服了历史客观主义和历史相对主义的史学认识论的偏颇? 3.为什么说历史学与自然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认识对象.任务和方法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表明了历史学既具有与其他科学同样的科学品格又具有不同于其他科学的独特性? 4.因为历史学的认识对象是一次性的.一去不复返的历史过程,就否认第一节历史真相的可知性和历史学成为科学的可能性,为什么是错误的? 5.为什么说从"人体解剖"推知"猴体解剖"的以今推古方法,与由历史遗迹推知历史原貌的方法是科学的方法? 主体化的历史 1.为什么说主体化历史与客体历史之间存在着既吻合又背离的关系?怎样才能尽可能增大吻合度.消减背离度? 第三章历史学从潜科学发展成为科学 1.什么是历史学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 2.历史学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有什么关系? 3.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和多元折中主义的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有什么特点? 4.马克思主义的史学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有什么特点? 5.为什么天命—神学史观在古代史学占据主导地位.人性—理性史观在近代史学占据主导地位? 6.为什么人性—理性史观不可能指引历史学成为科学?(以孔德.密尔为例) 7.为什么说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的史观都只看到真理的一个侧面,都不可能指引历史学成为科学?(以兰克学派和年鉴学派为例) 8.怎样克服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和多元折中主义的偏颇,坚持历史学的科学方向? 9.为什么说后现代主义的史学本体论.方法论和认识论本质上是不可取的? 第四章什么是历史发展规律 1.经验规律和科学规律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只有科学地区分两类规律,坚持"一元多因多果论"的规律观,才能坚持科学的因果必然性的决定论,避免陷入多元折中论和非决定论的困境? 2.为什么说孔德.密尔说的"共存规律"和"相继规律"都是经验规律? 3.为什么说因果必然性的普遍规律的抽象形式可以表述为"任何物质实体,由于自身内在特性决定,在受到不同的外部因素制约的条件下,必然出现相应的不同反应,从而必然产生出相应的不同结果"? 4.为什么说坚持科学地区分两类规律,坚持"一元多因多果论"的规律观,才能避免陷入机械决定论. 非决定论和多元折中论的困境? 5.怎样辨识社会历史现象中的经验规律和普遍规律? 6.怎样理解马克思在不同论著中对社会历史阶段所作的不同的归纳的含义? 7.怎样理解唯物史观揭示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8.唯物史观怎样超越唯心史观和机械唯物史观的对立而成为科学的社会历史观? 9.怎样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发展的动力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管理学概论复习题2

管理学概论复习题 三.简答题: 1. 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 一、环境因素 1.环境的稳定性 2.市场结构 3.买卖双方在市场的地位 二、组织自身因素 1.组织文化 2.组织的信息化程度 3.组织对环境应变模式 三、决策问题的性质 1.问题的紧迫性 2.问题的重要性 四、决策主体的因素 1.个人对待风险的态度 2.个人能力 3.个人价值观 4.决策群体关系融洽程度 2. 人员配备的原则有哪些? 答; 要根据组织结构所规定的职务的数量和要求,对所需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配备,必须坚持以下几个重要的人员配备原则。 (一)因事择人原则 所谓因事择人,是指应以所设职位和工作的实际要求为标准,来选拔符合标准的各类人员。选取人的目的在于使其担当一定的职务,并能按照要求从事与该职务相对应的工作。要使工作圆满完成并卓有成效,首先要求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前提条件下安排和设置职位,其次要求占据该职位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知识和工作能力。因此,因事择人是实现人事匹配的基本要求,也是组织中人员配备的首要原则。 (二)因材器使原则 所谓因材器使,是指根据人的能力和素质的不同,去安排不同要求的工作。从组织中人的角度来考虑,只有根据人的特点来安排工作,才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使人的工作热情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如果学非所用、大材小用或小材大用,不仅会严重影响组织效率,也会造成人力资源计划的失效。 (三)用人所长原则

所谓用人所长,是指在用人时不能够求全责备,管理者应注重发挥人的长处。在现实中,由于人的知识、能力、个性发展是不平衡的,组织中的工作任务要求又具有多样性,因此,完全意义上的“通才”、“全才”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组织也不一定非要选择用这种“通才”,而应该选择最适合空缺职位要求的候选人。有效的管理就是要能够发挥人的长处,并使其弱点减少到最小。 (四)人事动态平衡原则 处在动态环境中的组织,是不断变革和发展的。组织对其成员的要求也是在不断变动的,当然,工作中人的能力和知识也是在不断的提高和丰富的。因此,人与事的配合需要进行不断的协调平衡。所谓动态平衡,就是要使那些能力发展充分的人,去从事组织中更为重要的工作,同时也要使能力平平、不符合职位需要的人得到识别及合理的调整,最终实现人与职位、工作的动态平衡。 3. 组织设计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环境因素:这里的环境指外部环境和特定环境。外部环境即对组织管理目标有间接影响的因素,如政治、经济、文化。特定环境即对管理有直接影响的因素。如政府、顾客、竞争对手。外部环境和特定环境相互影响。 2. 战略因素:组织结构只是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手段,因此,组织结构的设计和调整必须服从于组织战略。如果管理当局对组织战略进行重大调整,就需要同时改变组织结构,以适应和支持这一变革。 3.组织规模:组织的规模对其结构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一般而言,组织规模越大,工作越专业化,标准操作化程序和条例越多,组织的复杂性和正规化程度也就越高,组织结构越倾向于机械化,随着组织的扩大,规模对结构的影响程度在逐渐减弱。 4.技术条件:技术是在产品和服务的设计、生产和分销中所运用的技能、知识、工具和设备的结合。任何组织都需要通过技术将投入转换为产出,于是组织的设计就需要因技术的变化而变化。 4. 有效的控制具有哪些特征? 答; (一)适时控制 (二)适度控制 1、防止过度控制或控制不足 2、全局统筹,突出重点 3、适度控制是要求控制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 (三)客观控制 (四)弹性控制 5.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人类的需要归为五大类,它们都是哪些需要? 答: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感情与归属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1)生理上的需要:呼吸、水、食物、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 (2)安全上的需要:人生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 (3)感情与归属的需要:爱情、友情。 (4)尊重的需要: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

史学概论 论述题 考试内容(标准打印版)

1、历史、史料、史学三者关系 历史:广义:自然界、包括人类社会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狭义:人类社会发生、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 史料:历史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的痕迹 历史学:通过史料研究人类社会运动发展过程的一门科学,是历史固存的记载,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规律的探讨。 关系:历史是历史学主要研究对象,史料是历史研究不可或缺的,是历史研究的起点。2、史学的功能 社会功能:①揭示性的功能:历史规律,发展趋向,来树立对社会人生的正确信念 ②教育性的功能:明是非,增强民族凝聚力 ③借鉴性的功能:总结教训 ④服务性功能:文物资料、陈列文物 学术功能:①观察分析问题能力 ②增添人类知识宝库 3、历史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 ①“以往一切历史理论,之多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考察产生这些动机 的原因,没有发现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看到物质生产发展过程是这种关系的根源。” ②与此相联系,“过去的历史理论恰恰没有说明人民群众的活动”。其注意的中心只是少数历 史人物的活动。 4、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 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 ①最基本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两者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的基本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④阶级的存在仅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⑤论证了社会生产在社会生活中的决定作用,解释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5、历史认识过程中三种形式及其各自解决什么问题? ①考实性认识(回答了历史是什么的问题),确认了历史现象和人物存在形态,判断历史 史料和历史现实的真实性,还原历史本来面目。 ②抽象性认识(解决了历史统一性、规律性和内在联系),确定个别现象外部形态,规律 性包含了必然性,进行了抽象性认识 ③评价性认识,研究历史现象在历史上和现实社会中的价值 6、历史认识对象的特点: ①历史是过去的客观存在,是以往人类发生、发展的过程,具有一维性 ②历史作为过去的客观存在,是不会变化的 ③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有阶段性可分 ④历史是一个继承扬弃的发展过程,考察历史应该是双方面的 ⑤作为客体的人类历史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同时又有自己的特色,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产 物 7、当代史学方法论的总原则:整体化,从宏观上把握历史,从运动中考察历史,从联系中解剖 历史 当代史学方法论的主要特点:综合、立体、系统、比较、运动 8、历史主义基本内容:

古生物地史学概论题库 一

古生物地史学概论题库一、名词解释 1、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生命活动的痕迹。 2、物种由杂交可繁育后代的一系列自然居群所形成的它们与其他类似机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 3、地理隔离是指由于水体、沙漠、山脉的阻挡或遥远的地理距离等原因造成的隔离。 4、相关率环境条件变化使生物的某种器官发生变异而产生新的适应时必然会有其他的器官随之变异同时产生新的适应。 5、特化一种生物对某种生活条件特殊适应的结果使它在形态和生理上发生局部的变异其整个身体的组织结构和代谢水平并无变化的现象。 6、趋异生物在其进化过程中由于适应不同的生态条件?地理条件而勑生物种分化由一个种刎匆成两个或丠个以上的种溄分化迏程。? 7、生物复苏大绍灭后的生物羴或生怀?通过生物的自组织作用和对新环境皌不断?应逐步回复?其正常发居水平的?程。 8、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指生物周围瞄一切生狩的和非生物的因素的总和。 9、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生态领域内的所有物种的总和あ 10、生态系统由群落及其所生存的环境共同构成?个统一的整体该综合体称为生态系统。 11、指相化矓能够反庖?种牽定条件的化石。 12、潮间带靠近海岸位于高潮线与低潮?乧间的玭境。 13、底质水中底栖琟物居住所依附的环境物质。 14、适应辐尌某种群皀趋异不是两个方呑而是向着各燍不同纄旹向发展适应不同的生活捡件这种多方向的趋异就是适应辐射。 1=、生殖隔离种群间由溎基因型差异耍导致基因交换不能轛行。 16、化石组合指在一定的地层层位中所共生皤所有化石的组合。

17、沉积环境指一个具有独特的物理以及和生物条件的自焲地理单儃? ?8、沉积旋廞作用指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中由于环境单元的变迁或在一定的沉积作琨过程 中由于作用方式的变化导致地层的沉积单元规律的沉积作用。 1y、地层划分指根捪岩层具有的不同特征货属性地层组织或不同的单元。 20、地层对比指根据不同的场?或不同部面地层的各种属性的比较确定地层单位盄圱层时廣?地层位的对应啳系。 21、角度不整合为分隔下部褶皱曲怖授斜地层和上部水平地层?的分隔面。 2?、平行不整合指上下地层产状平行或近于平行具有不駄则皀侵芀和暴靲标志的分隔面。 23、沉积组同在一定地质时期内形?的能够反映其沉积过程主要构造肌景?沉积岩共生综 合体 。二?堫空题 0、古生物学的研究?象是保存于地层中的生物实体和遗迹化石以及和生?活动有关的各种物质讱录。 2、化石区别于丂舤的岩石在于它必须与古代生物相联系它巅须具有诸如形状、?结构、纹饰和有机化学成分?等生物特征或耍丯唱生物生活活动所产生的并忝留下来的痕迹。 3、通常古、滊生物?闵的时间界线是一万年左右。 4、遗迹化石对于研究生物活动方式和习性恢复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〢 5、化石可分为实体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化学化石四硻其丬模铸化石可分为印痕化石印模化石核化石铸型刖石。 6、古生物匆石的分类等级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亚种。 7、生物化石命名时在属名名后加注缩写sp.表示未定种。 8、磷酰化氨基酸是核酸与蛋白质的共同起源。 9、具有叶子的植物在泥盆纪大量出现。

《管理学概论》考试复习题三

福师1009考试批次《管理学概论》考试复习题三 本复习题页码标注所用教材为: 管理学原理26 主吴照云2009年1月第21次印刷经济管理出版社书如学员使用其他版本教材,请参考相关知识点 不尽相同,但就一般决策而言,主要分六个阶段,其中第五阶段是()。 A.发现问题 B.拟定可行方案 C.追踪检查 D.贯彻实施 2、定性决策的主要方法之一特尔菲法是由美国蓝得公司于()初发明的。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 3、()也是管理者为职工创造良好工作环境的必要条件之一。 A.职权 B.职位 C.权力 D.职能 4、从管理者技能角度分析,无论对于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还是基层管理者,同等重要的技能是()。 A.概念技能 B.技术技能 C.人际技能 D.以上都不是 5、下列对法约尔的管理14原则之相关原则解释正确的是()。 A.统一指挥是指组织内每一个人只能服从一个上级并接受他的命令 B.报酬合理是指报酬制度应当公平,对工作业绩和工作效率优良者给予无限度的奖励 C.人员稳定是指组织成员特别是管理者不能有所变动 D.首创精神仅指领导者本人具有创新精神 6、根据期望理论基本模型:激励力(M)=效价(V)×期望值(E),下面等式关系错误的是()。 A.E高× V高= M高 B.E高× V低= M高 C.E低× V高= M低 D.E中× V中= M中 7、表明一个组织机构在社会上应起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的计划形式是()。 A.目的或使命 B.预算 C.程序 D.方案 8、在一个管理幅度为4,层次为7的企业中共有管理者()名。 A.1024 B.1365 C.1396 D.4096 9、工作轮换一般适用于提高()的技能。 A.学徒 B.管理者 C.技术员 D.普通职员 10、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某种突发、不可抗力事件宜采取的控制为()。 A.适时控制 B.适度控制 C.客观控制 D.弹性控制 11、在一场足球比赛中,教练员根据场上的形式及时做了换人,从管理的概念看,

历史系史学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个命题包含三层意思:一是研究历史总是研究者现时 现刻的思想活动;二是历史研究是由现时生活需要激发起来的;三是历史是按 现时人的兴趣和价值取向来思考和理解的。这个命题含有明显的历史相对主义 的消极成分,但也含有一定的合理因素,那就是确认了一个事实:历史认识的 起点,来源于研究者感受到的现实需要。 列举从古自今史考的名著:司马光《通鉴考异》、顾炎武《日知录》、赵翼《廿二史札记》、钱大昕《廿二史考异》、王鸣盛《十七史商榷》、章学诚《文史通义》、崔述《考信录》 列举20世纪历史学概论性著作:曹佐熙《史学通论》、李则纲《史学通论》、周容《史学通论》、杨鸿烈《史学通论》、李大钊《史学要论》、朱希祖《中国史学通论》、蒋祖怡《史学纂要》。 列举史学方法著作: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姚永朴《历史研究法》、浮田和民《史学原论》、梁启超《新史学》 马克思史学的东西:翦伯赞《中国史纲》、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 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列举出列举出五部查阅资料的工具书:唐代欧阳洵《艺文类聚》、北宋李昉、李穆《太平御览》、三国魏文帝时刘劭、王象等《皇览》、明解缙《永乐大典》、,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太平广记》、北宋李昉﹑徐铉﹑宋白及苏易《文苑英华》、清朝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唐初的虞世南《北堂书钞》 名解历史观:历史观又称“社会历史观”。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世界观与历史观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历史观 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这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 领域的延伸。阶级史观(革命史观) 又称阶级斗争史观,从阶级的视角去研究历史,研究各个历史阶层中不同主导的阶级和各个阶级的发展状况对所在历史时 期的影响、文明史文明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综合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 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全球史观(整体史观)、(近)现代化史观、英雄史观、正统史观、个人历史观等。 历史比较研究法:历史比较研究法是对历史上同类事件、人物和现象进行比较 和对照,并分析其异同及缘由,从而寻求历史规律的一种方法。遵循“可比性 原则”——拿来作比较的事物,其材料必须是同类的,同一范畴的,采用同一 标准的,处理方法也是相同的。从历史事实出发进行比较。明确比较研究的主 题,确定比较对象。深入比较,找出异同。广泛验证,揭示规律。这样就有助 于克服史学研究的片面性、狭隘性,可以起到“间接实验法”的作用结论鲜明, 有说服力有助于开拓视野,启发思路,发现新问题。比较方法不是唯一的,也 不是万能的,结论会有不完全性或或然性,结论还带有很大的揣测性,容易产 生牵强附会。

史学概论考试答案参考[1]

一、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面哪些选项具有同一种社会历史观?(A、C、E) A、人本主义 B、社会发展具有普遍规律 C、年鉴学派 D、人命天定 E、存在的都是“文本” 2.下面那些选项具有因果必然性?(A、C) A、饥渴难耐 B、猫抓老鼠 C、在一个小农经济社会,现代政治文明不可能发达 D、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的演进序列,有个三大阶段的表述,主要是(A、 B、C)。 A、人的依赖关系阶段 B、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 C、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阶段 D、现代社会阶段 4.下面哪些说法比较科学?(C、E) A、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生产活动和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人们的物质利益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E、各种因素的合力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5.下面哪些人是人本主义者?(C、D) A、孔德 B、密尔 C、马克思.韦伯 D、兰克 E、波普尔 6.下面哪些人是科学主义者?(D、E) A、文德尔班 B、李凯尔特 C、兰克 D、孔德 E、波普尔 7.下面哪些人是机械唯物论和教条主义者?(A、B、C、D) A、梅林 B、普列汉诺夫 C、拉法格 D、斯大林 E、毛泽东 8.“历史”主要有哪几层含义?(B、C、D) A、“大爆炸”以来的宇宙 B、人类过去的经历 C、指述说过去生活的历史书 D、把人类过去经历作为研究对象的的历史学 9.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B、C、D) A、“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B、历史归根到底不过是人们“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 C、主体能动性每前进一步,就促使客观限定性后退一步。 D、客观限定性和主体能动性是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关系。 10.关于偶然性和必然性、可预测性和不可预测性,你同意下面哪些说法?(A、C、D) A、豌豆荚中的豌豆的粒数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结果。 B、能够预测说明事件是必然的,不能预测说明是偶然的。 C、只要把握了“初始条件”,就能够对未来进行预测。 D、知识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有规律的,可以预见的。 二、判断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 “风水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2.“天赋人权”。(×) 3.“人之初,性本善。”(×) 4.不同的社会阶级,它们的历史意识也会各不相同。(√) 5.民族有先进落后之分。(√) 6.“事实不过是历史剩下来的渣滓。”(×) 7.19世纪西方主流的史学派别——兰克学派声称建立“科学的历史学”, 所以属于科学主义者。(×) 8.没有人就没有历史。(×) 9.我们人类无法把握知识的未来发展。(×) 10.在历史研究中,历史学家应该“排除自我”,让史料说话。(×) 11.人和环境之间互相创造,但归根到底是人创造环境。(√) 12.“历史运动的原因在人之外。”(×)

专科管理学概论A1A2A3卷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仅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员配备指的是( B ) A.设计和维持一种有助于有效的集体活动的组织结构的活动过程 B.对管理者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 C.将若干工作任务组合起来构成一项完整的职位 D.对组织每个成员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 2.麦克莱兰的激励需求理论认为人的三种基本需要是(D ) A.安全、成就、权力 B.生理、成就、权力 C.成就、权力、激励 D.成就、权力、社交 3.当团队成员还是作为个体在思考,缺乏与其他成员集思广益,行为表现更多的是争执、竞争和戒备等时,这表明团队发展进入( B ) A.形成阶段 B.震荡阶段 C.规阶段 D.执行阶段 4.需要层次理论是由下面哪位学者提出的( C ) A.郝茨伯格 B.亚当斯 C.马斯洛 D.科特 5.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法治”中的“常法”是指( A ) A.要保持法的稳定性 B.要制定统一的法律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要使法律固定不变 6.从组织外部招聘管理人员可以带来“外来优势”是指被聘干部( B ) A.没有历史包袱 B.能为组织带来新的观念 C.可以迅速开展工作 D.具有广告效应 7.饮料生产企业一般处于不确定性很低的外部环境中,这种环境指的是( A ) A.简单和稳定的环境B.复杂和稳定的环境 C.复杂和动态的环境D.简单和动态的环境 8.信息沟通是—过程,沟通过程取得成效的三个关键环节是( C ) A.编码、译码、反馈 B.沟通主体、编码、译码 C.编码、译码、沟通渠道 D.沟通主体、沟通渠道、接收者 9.滚动计划法的特点是( B ) A.远细近粗 B.远粗近细 C.人人有计划 D. 层层有计划 10.管理信息系统基于不同的,通过特定的体系结构,完成信息处理的各项活动。(C ) A.管理平台 B.技术平台 C.信息平台 D.人才平台。 11.在组织结构中,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宽度大的结构是( C ) A.矩阵结构 B.高耸结构 C.扁平结构 D.离散结构 12.把社会学和系统论的思想应用于管理,创立了协作社会系统理论的人是(巴纳德) A.赫次伯格 B.麦克莱兰 C.马斯洛 D.弗姆 13.在激励理论中的双因素理论是由提出来的。(A ) A.赫次伯格 B.麦克莱兰 C.马斯洛 D.弗姆 14.组织中管理者监督管辖其直接下属的人数越是适当,就越能保证组织有效运行,是指( B ) A.目标统一原理 B.管理宽度原理 C.责权一致原理 D.分工协作原理 15.管理者在企业中极少或根本不关心生产,他们只关心的是人的领导式是( C ) A. 9.1型管理 B. 5.5型管理 C. 1.9型管理 D. 9.9型管理 16.通过做好密的计划和准备来进行的控制称为(D ) A.现场控制 B.直接控制 C.间接控制 D.前馈控制 17.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呈( A ) A.反比变化 B.正比变化 C.等比变化 D.非相关变化 18.计划工作的核心是( B )

管理学课后复习题资料讲解

第一章管理概论 一、单选题 1、那些负责对整个组织作决策,并为整个组织制定计划和目标的人员应定义为()。 A. 高层管理者 B. 中层管理者 C. 基层管理者 D. 非管理者雇员 2、()能区分管理职位与非管理职位。 A. 工资金额的多少 B. 是否协调他人的工作 C. 是否组织新的项目 D. 是否拥有技术技能 3、()通常被描述为“做正确的事”。 A. 管理 B. 领导 C. 效率 D. 效果 4、()技能对高级管理层次最重要。 A .技术 B .人际 C .融资 D .概念 5、管理的普遍性意味桌()。 A .所有的管理者采用同样的模式 B .有最好的管理模式 C . 一切组织都需要管理 D .管理不重要 二、辨析题 1、领班和监工很可能是基层管理者。 2、中层管理者负责制定整个组织的计划和目标。 3、在非营利组织中,管理并非非常重要。 4、做正确的事的能力是效率的基本定义。 三、简答题 1、解释效率和效果,并说明它们对管理的重要性。 2、列出简要定义管理的四个职能。 3、解释“概念技能”。 4、是否存在一种最佳的管理“风格”?为什么? 四、论述题 有人说,管理者的最基本职责是关注员工的工作绩效, 以达到希望的产出。你怎样解释该观点?你是否同意该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单选题 1、对劳动分工的最佳描述是() A. 将整体工作细分成范围较窄的重复性任务 B. 将劳动力划分成几个小组 C. 由上级委任各项工作 D. 整个劳动力的分析研究 2、用科学方法定义工作的“最好方法”是由()开创的。 A. 泰罗 B.韦伯 C.亚当?斯密 D.法约尔 3、()提出了14 项管理原则,并认为这些原则广泛适用于任何管理系统。 A.玛丽?福莱特 B. 韦伯 C. 亚当?斯密 D. 法约尔 4、霍桑研究考察的是()。 A. 这些工人的安全需求 B. 被替代的家庭工作人员的心理需求 C. 各种照明水平对工人生产效率的影响 D.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追求受下属尊重的需求 5、知识管理包括培养()的文化,在这种文化中知识可以共享。 A. 学习型 B. 国际型 C. 传统型 D. 道德型 二、辨析题 1、“泰罗”被认为是“科学管理之父”。 2、霍桑研究得出的结论让人们在组织管理和目标实现过程中开始强调人的行为。 3、创新精神包括发现机遇和调动资源去开发这些机遇。 三、简答题 1、举三个例子说明1700 年前的管理行为。 2、列出并简要解释至少三种当前管理发展的趋势。 3、法约尔创立的是什么类型工作场所? 4、学习型组织的特点是什么? 四、论述题 1、有人说创业精神只适用与小型和新创立企业,你同意该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2、数量方法能否帮助管理者解决人的问题,例如如何激励员工以及如何合理地分配工作?请解释。

史学概论试题库及相应标准答案

史学概论试题库及相应标准答案: 一、填空题: 1、有关历史运动的历史观点有: 、 2、有关历史动力的历史观点有: 、 、 3、有关史学功能的历史观点有: 、 4、历史文献学包含有 、 辨伪学等。 5、历史学以历史资料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有 、 等。 6、《当代史学的主要趋势》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史学家 7、意大利史学家 的代表作是《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 8、史的初意是 9、孟子说“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 ,这里的 10、历史的基本属性是 11、 史学的代表人物是孔德。 12、意大利史学家克罗齐认为历史即哲学,他奠定了 13、历史学是 14、历史是 15 、 历 史 学 的 学 科 结 构 可 分支学科和 版本指 、印本也兼及写本。 刻本按刊刻者又可分为殿本书、 我国古代的正统史观有 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的倡导是以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指的是以 史学理论包括史学本体论、 史”是 的科学。 规律论等。 地理环境论等。 、经世史观等。 、训诂学、辨伪学 的意思。 的基础。 的过程。 分为以客观 的分支学科。 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以历史学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学分支学科指的是 现在知道的最早的刻本书是公元 陈垣的《古教四考》是 陈垣在 元史研究方面的著作有 、 、私家自刻。 、圣人史观。 写的《新史学》为标志的。 补正 、 三个部分。 和。 年中国唐朝刊刻的《 》卷子。 、 和《摩尼教入中国考》 。 、 和《元秘史意 音用字考》。 26、顾颉刚在《 》中提出了“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 27、公元五世纪 之后西方史学成了一门独立的学问, 他也因此获得了西方 “史学之 父”的殊荣。 28、西方古典的世俗的历史学特点是 29、希腊最早的史迹,是靠《荷马史诗》流传下来的,它由 分组成。 两部 30、古罗马最杰出的史学家是 和 ,而 论发展的最高水平。 的史学理论标志着古代欧洲史学理 31、中世纪的史观主要是 32、神学家奥古斯丁的《 》奠定了中世纪西欧基督教神学历史思想基础。 33、 14-16 世纪文艺复兴中产生了人文主义史学以 与 为主题。 34、18 世纪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史学以 和 为主题。 35 、 十 九 世 纪 被 称 为 历 史 学 的 世 纪 , 在 前 期 的 西 方 史 坛 占 据 主 导 地 位 的 是 ,中后 期是 ,下半叶是 。

史学概论习题

史学概论习题 第一章历史学的基本原理 一、简述历史运动的特点。 答案: 1)历史运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的活动。正是人类的有意识和有目的性,创造了诸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也推动着历史运动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逐步迈进。 2)历史运动具有规律性和不规则性。历史运动过程中经常伴随着规律性现象,历史运动除了具有规律性之外,也存在着无数的不规则性现象。这种不规则性现象,是由历史运动的主体——人的不同意识、不同目的,以及历史发生时的不同情境造成的。这种不规则性,从根本上表现为历史内容的具体性、多样性和差异性。这种多样性和差异性,说明历史运动并不存在绝对固定的模式和方向。 3)历史运动由必然性与偶然性共同促成。历史运动过程中有很多历史现象的发生都有其必然性。历史运动过程中经常伴有规律性现象的发生。这些规律性历史现象,恰恰是历史必然性的体现。所谓历史规律性现象,是指历史上重复出现的类似现象。这些重复出现的类似现象,是由某些相似原因导致的必然结果。历史必然性通常又是与历史因果关系联系在一起。 历史运动除了带有必然性之外,也充满了复杂的偶然因素。有些历史事件的发生,常常是由偶然事件直接导致的结果。偶然性事件在历史运动过程中常常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我们在考察历史事件时,既要考虑到必然性因素在历史运动中的深层作用,又不忽视偶然性因素在历史运动中的催化作用。我们既不要无视也不要夸大偶然事件在历史进程中的影响。 二、历史学的社会功用有哪些? 答案: 1)历史学的记忆与认识功能 每一个个人、每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都有他自己的历史。历史保持着对以往人类个体、群体经验的记忆。就个体而言,历史记忆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自己是谁,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认识自己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个人经历的历史记忆,也是他人或社会认识自己的主要凭借。就群体而言,历史记忆,有助于居住在同一个民族和族群的居民认识到他们共同的文化起源和生活经历,从而形成一种文化认同感,保持一种强固的凝聚力,使得这个民族或国家得以顺利地存续、发展下去。这就是历史学的记忆和认识功能。 2)历史学的借鉴功能

管理学概论练习题A

管理学概论练习题A 一、填空题 1、组织内资源的配置主要依赖()机制。 2、约瑟夫·熊彼特于1912年出版了《经济发展理论》,他在书中首先给出了()的定义。 3、近一百年来管理理论学派林立,大致可分为4个发展阶段:()、行为科学阶段、()、()。 4、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管理理论进入了()。 5、行为科学理论实为(),它的产生源于有名的“霍桑实验”。 6、决策的有效性是指()的有效。 7、共同愿景的组成:()、()、使命和目标。 8、()是共同愿景构建的基础。 9、激励的基本组成因素是()、驱动、()和()。 10、()是整个绩效评价系统中至关重要的构成要素和基本环节。 1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12、影响薪酬设计的外部环境因素有()、()、()和()。 13、按照控制过程中的控制措施的作用环节不同来划分,控制工作可分为()、()和()。 14、影响组织沟通的一般性因素:()、()、沟通的渠道和媒介。 15、()也称为全景式反馈或多源评价。 二、概念题 1.资源配置 2. 心智模式 3. 决策 4. 计划 三、简答题 1、利用组织有限资源达成组织目标的两种方式是什么。 2、简述管理的特征。 3、简述科学管理对管理发展的贡献。 4、简述管理创新的过程。 5、简述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6、管理主体的心智模 四、论述题 1、试论现代管理理论的最新思潮。 2、克服有效沟通障碍的方法。 五、分析题 阿迪达斯与耐克 在20世纪60年代或70年代,长跑爱好者只有一种合适的鞋可供选择:阿迪达斯。阿迪达斯是德国的一家公司,是为竞技运动员生产轻型跑鞋的先驱。在1976年的蒙特利尔奥运会上,田径赛中有82%的获奖者穿的是阿迪达斯牌运动鞋。 请采取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来说明阿迪达斯不良决策导致的市场份额极大的减少,以及阿迪达斯今天所能采取的纠正措施? 管理学概论练习题A答案 一、填空题 1、(泰勒)(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2、(数量),(有限的)。 3、(出发者)(执行者)(对象) 4、(告知)、(推销)、(测试)、(咨询)、(共同创造) 5、(维持信息交流)(提出和制定目标)。 6、(远见卓识)(优秀的品质)。 7、(指明了方向)(指明了路径)(规定了前进的步骤)。 8、(整个决策过程)(决策者)。 9、(直线制)(职能制)(矩阵制)(事业部制)。10、(上行沟通)、(下行沟通)、(水平沟通)和(对角沟通)。 11、(动机和目标导向) 二、概念题: 1.资源配置:是指对有限的不同类型的资源,根据组织目标和产出物内在结构的需求,在量和质等方面进行不同的配比,并使之在产出过程中始终保持相应的比例,从而使产出物成功产出。 2. 心智模式:是指由于过去的经历、习惯、知识素养、价值观等形成的基本固定的思维认知方式和行为习惯。 3.决策:是为了实现一定目标,提出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的各种可行方案,依据评定准则和标准,在多种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分析、判断并实施的管理过程。 4. 计划:是组织根据环境的需要和自身的特点,确定组织在一定时期内的目标,通过计划的编制、执行和监督来协调、组织各类资源以顺利达到预期目标的行为安排。 三、简答题: 1.利用组织有限资源达成组织目标的两种方式是什么? (1)在既定的资源条件下,使组织目标更好的实现。(2)在既定组织目标条件下,尽量少地占用资源。 2.简述管理的特征。 (一)动态性(二)科学性(三)艺术性(四)创造性(五)经济性 3.简述科学管理对管理发展的贡献。 (一)时间和动作研究(二)任务管理(三)作业人员与管理者的分工协调 4.简述管理创新的过程。 (1)创意形成阶段(2)创意筛选阶段(3)创意验证实施阶段 5.简述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1)管理者所处的管理层次。(2)管理者能力的高低。(3)被管理者素质的高低。(4)工作本身的性质。 (5)组织群体凝聚力的强弱。(6)管理者授权意识的强弱。 6.管理主体的心智模式是什么?(1)远见卓识(2)健全的心理(3)优秀的品质 四、论述题 1.试论现代管理理论的最新思潮。 答题要点:(1)公司再造(2)学习型组织(3)知识管理(4)管理创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