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讲 心理史学方法论
- 格式:ppt
- 大小:276.50 KB
- 文档页数:16
⼼态史学 ⼼态史学既是史学研究的⼀个新领域⼜是史学研究的⼀种新理论、新⽅法.⾃年鉴学派笃⼒耕耘以来,⼼态史学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之评述有利于推动这⼀史学研究新视⾓的发展.现在,历史研究中,有⼀门新的学科叫“⼼态史学”。
什么是“⼼态史学”呢?“⼼态史学是历史学知识体系与⼼理学知识体系相融合的产物。
从理论和⽅法来源看,它的⼀极是历史学,另⼀极是⼼理学;从研究的⽬的性看,它的起点和归宿是⼈类的历史过程。
⼼态史学因此具有了双重含意。
第⼀,⽅法论的含义,即⼼态史学是运⽤⼼理分析⼿段考察历史上⼈们精神状态的⼀种研究⽅法;第⼆,理论思维的含意,即⼼态史学是理解和解释⼈类历史活动的⼀种认识⽅式,它重视历史上各种类型⼈物的欲望、动机和价值观念,重视历史上各种社会集团、各种阶层的精神风貌,重视平静年代⼈们的精神活动和激荡岁⽉中⼈们的精神变化,重视上述这些因素对历史进程所产⽣垢⼴泛⽽深刻的影响。
(<<历史的⼼镜-⼼态史学>>彭卫著,河南⼈民出版社1992年12⽉)为什么会出现“⼼态史学”这⼀新的学科呢?因为⼈们发现,⼈的性格,⽓质这些东西对⼈们影响是巨⼤的。
西⽅有⼀句格⾔“性格就是命运”,也从另⼀个⾓度说明了这⼀点。
本⽂的基本观点是这样的:⼈是不同的。
⼈的不同⾸先是性格,⽓质的不同,⽽性格,⽓质的不同⼜导致了⼈的价值观、审美观、⽅法论有所不同,⽽这些进⽽⼜导致了⼈的⽂化思想的不同。
⼈的性格、⽓质为什么不同?现在有⼀种观点认为,⼈的性格、⽓质的不同源于⾎型的不同。
这是⼀些⽇本学者研究的结果。
这个观点在⽇本很有市场。
前⼏年,我国也翻译出版了很多这⽅⾯的书。
本⽂赞同这个观点。
史学方法论名词解释
史学方法论名词解释
一、历史学方法论:指研究历史学科的方法的学科。
它是研究历史的技术、有效的工具,以改善研究的质量、提高研究的效率,发掘有价值的历史文献记载。
二、原理性方法:是用以研究历史问题的理论性方法,其内容包括历史学的概念、历史学的理论基础及历史学的方法论。
其中包括历史学概念范畴、历史学的方法论体系及历史学方法论的基本原理。
三、实证性方法:它指研究和研究史实的实证性方法,如历史文献研究、考古研究、地理研究、民族学研究、社会学研究和统计分析等。
主要是通过收集实证证据,用数据来支持史实,以便发现和叙述历史事件。
四、策略性方法:策略性方法是用以塑造历史或构建历史文本的策略性方法,主要包括对史实的策略性消化、经验的策略性判断、认识论上的策略性概念、以及史实和史学话语的策略性表达等。
它可以从史实和经历中发现意义、认识和理解历史的本质。
- 1 -。
第三节心理史学方法本节主要介绍西方心理史学方法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发展的一般情况,对其存在的局限进行一些分析,并对如何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心理史学方法提出一些构想。
一、心理史学方法的产生1、定义西方心理史学方法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说明历史进程和社会集团或历史人物的行为,对各种历史现象作出心理学上解释的一种新的史学方法。
2、产生的背景及原因当代西方心理史学方法的产生,是以心理学中的一个分支——精神分析学说应用于历史研究为开端的。
它是在社会发展进程和历史学家的历史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基于精神分析理论本身的一些特征,通过弗洛伊德[链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 1856——1936年)是奥地利医生,神经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父母都是犹太人。
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曾长期从事精神病的临床治疗和研究。
代表性著作有《梦的解析》、《性学三论》。
]等人在历史研究方面的初步努力而兴起的。
(1)社会背景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经过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和其前后的两次世界大战,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各种矛盾更加尖锐复杂,影响着西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另一方面。
普通民众不仅在两次大战,特别是反法西斯的战争中显示了巨大威力,而且社会的变动使许多下层群众上升为“中间阶层”,他们在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所有这些变化引起了历史学家对政治之外的其他社会问题的关注,以及对普通民众的历史作用的重视。
这种社会历史观的变化促使新一代史学家摈弃了19世纪的西方传统史学,形成了所谓“新史学”。
这种“新史学”关注的是全人类,要说明人类的存在、活动、爱好和生活方式的一切。
但困难的是,历史上的绝大多数人没有留下自己过去的思想、感情、价值观念和实际活动的文字记载。
所以,新史学必须利用人类的一切创造物,并广泛吸收其他学科——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发现和方法,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的。
解读心理史学的写作利弊历史是客观存在过的事实,是不以人的意识转变的。
历史不像其他自然科学及以现代社会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可以直接面对所要研究的对象,可以有标准的答案,但是也正因为是这样所以它才更具魅力,更吸引人们去研究它,想去恢复历史的“真相”。
因此各种历史研究方法层出不穷。
但是一直以来没能从历史的主体——人心理的角度去探索过历史现象的原因,直到心理史学的诞生。
心理史学的研究方法能有力的弥补传统史学及其它学派长期以来无法解决的历史疑难,可以说给史学研究拓展了一片新的领域。
心理史学,就是利用心理学的概念和方法解释社会历史事件。
因为它是以临床心理学作为心理学基础的,因此它的研究方法也随之出现了几种不同学派,如精神分析学派,疾病学派,学习学派,人文主义学派,社会学派等等,虽然他们都以心理学作为研究的手段,但他们研究的侧重点不一样,如有的是研究个别人的心理状态,而有的是研究社会因素对各别人性格的影响问题,有的则是研究一些特殊的社会观念,这些都是以往历史研究中被忽略或因无法用现存资料证明而被搁置的问题,因此心理学方法的应用将大力充实史学成果。
但是每一史学方法都不可能一经诞生就完美无缺,没有弊端,不需要发展,心理史学也是一样。
它的主张现在还存在很多不成熟乃至荒谬的地方,比如精神心理学派,代表弗洛伊德,他对历史人物行为的解释是从生物学上人的本能冲动和欲望出发,而不去考虑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使得他的理论分析,落入了生物决定论。
在家庭史的研究中,注重考察儿童的生活经历,把历史事件归因于杰出人物儿童时期形成的变态心理导致的,而不去注意社会文化对人物性格形成的影响及其必然性。
疾病学派则认为杰出人物的行为是由他们的疾病或遗传因素决定的,忽视了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对他的价值观及其行为的作用。
这些是因为研究的片面性造成的,在此后的发展过程当中心理史学逐渐把重心漫漫转到了研究社会心理,开始注重社会因素从而不断完善着自己。
因为心理史学是以心理学为出发点的,因此研究者在放大心理因素对历史事件影响的同时,很容易陷入历史唯心主义。
关于心理学历史编纂学的方法与原则叶浩生(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所,南京210097)摘 要:历史编纂学是研究历史的方法和原理。
心理学历史编纂学探讨的是心理学史的编纂方法和原则。
这些原则包括:1)描述对反思;2)客观性对主观性;3)现在主义对历史主义;4)内在史观对外在史观;5)伟人说对时代精神说。
关键词:心理学;历史编纂学;时代精神说中图分类号:B84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84(2006)03-0003-04 撰写心理学的历史并不是对心理学的历史事实进行客观地和无偏见地记载和叙述,它涉及到历史事实的选择和处理,也涉及到对历史人物的分析与评价。
怎样选择历史事实,从什么角度分析历史发展的线索,怎样组织材料,处理各种看似无关的档案和资料,这就是历史编纂学的有关问题。
简单地说,历史编纂学是历史学科的方法和原则。
记载历史事实,分析心理学的发展过程是心理学史的任务,而怎样记载历史事实,为什么选择记载这些事实而不是那些事实,从什么角度分析心理学发展的动因,则是心理学历史编纂学的工作了。
心理学史的编纂工作经历了两个阶段。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至60年代,心理学史的写作是由心理学家自己来完成的。
通常的情况是,心理学家在年轻的时候从事心理学的一般研究,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对心理学的发展过程有了自己的理解和亲身的体验,加之体力衰退,不能再活跃于研究的第一线,因此转向撰写心理学史,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记述心理学历史发展过程,如《实验心理学史》的作者E.G.波林(Boring,E.G.)。
波林早期是构造心理学家铁钦纳的学生,年轻的时候,在实验心理学方面曾经做过许多研究。
后期开始转向心理学史的研究。
他的《实验心理学史》成为美国大学心理学史的标准教科书,影响了几代心理学家。
心理学史的这种编纂方式优点是可以记载心理学许多研究的细节和鲜为人知的奇闻和轶事,但是这种方式的缺点是心理学家往往跳不出自己的圈子,仅仅从学科内部看待心理学的发展过程,过高估计心理学中“伟人”的作用,忽略了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因素对心理学发展的影响。
《心理学史》复习串讲绪论第一节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以20世纪60年代为分野点,心理学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心理学史研究。
三位心理学家的工作值得关注。
•波林(E.G.Boring),《实验心理学史》1929年出版;•海德布莱德(E.Herdbreder),《七种心理学流派》1933年出版,对构造主义、精神分析、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等作了介绍;•墨菲(G.Murphy),《近代心理学历史导引》1949年出版;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之后•成立组织,建立心理学史档案馆,创办专业杂志。
•1960年,罗伯特·华生(R.I.Watson)在《美国心理学家》杂志上发表《心理学史:一个被忽视的领域》;•1965年,APA产生了第26个分会,心理学史分会;•1965年,Akron大学成立美国心理学历史档案馆,华生担任主席;•1965年,专业杂志《行为科学的历史》创刊,华生担任主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心理学史取得很大进步:•一,研究队伍壮大,1965年234人,1995年1000多人;•二,专业研究水平不断提高,APA于1998年专门开辟《心理学史》杂志;•三,心理学史成为心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第二节西方心理学史的范围与内容一、西方心理学史的时限范围1.哲学心理学(philosophical psychology)时期。
大约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9世纪中叶,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之前心理学思想发展的历史,也是科学心理学形成的悠久渊源。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灵魂(soul)和心灵(mind)。
2.科学心理学(scientific psychology)的创建和发展时期。
心理学成为独立科学的历史,从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70,80年代。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consciousness),潜意识(unconsciousness) 、行为(behavior),心理和行为。
二、西方心理学史的地域范围西方心理学史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古希腊罗马、西欧各国和美国心理学的形成、演变和发展的历史。
《心理学史》教案(全)专题1 心理学史绪论【教学目标】1.了解西方心理学史的学科性质和特点;2.熟悉学习西方心理学史的意义,建立正确学习方法、学习态度,;3.掌握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习意义、哲学起源、科学起源;4.熟练掌握西方心理学史的哲学起源,西方古代心理学思想。
【教学重点】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习意义、哲学起源、科学起源【教学难点】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学习意义、哲学起源、科学起源【授课方法】讲授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工具】PPT,教材【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心理学史》地位,作用,重要性和学科知识体系。
二、讲授新课——第一课时西方心理学史的对象及意义一、西方心理学史的研究对象二、学习西方心理学史的意义1、有助于理解当今的西方心理学。
2、有助于培养在心理学领域中的“历史性思维”。
3、心理学史在整个心理学科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学习西方心理学史,可加深对普通心理学基本理论的理解,并对进一步学习心理学的其它分支有奠基作用。
第二课时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心理学是从哲学中分化出来的,至今心理学依然与哲学存在着割不断的联系。
心理学史上的种种心理学流派无不于某种哲学思想为基础,各学派的分歧与对立归根到底是哲学立场、观点及方法的分歧与对立。
因此,哲学有“心理学之父”的称谓。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或称“精神”)的关系问题,其中,意识就是心理现象。
这个问题在心理学中的反映就是“身心关系”,或者说是生理与心理的关系。
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
也就是说,人类首要是问题是认识自身。
人是由生理系统与心理系统两大部分组成的,其中,心理是人的本质所在。
对人的认识,核心是问题是认识人的心理现象,或者说是认识人的心灵或人性。
这个问题是哲学和心理学共同关心的问题。
要想理解西方的心理学理论,首先必须理解西方人的思维方式。
西方人思维方式的典型代表的西方哲学。
一、哲学概述人类最初的文化形态是宗教和神话,哲学脱胎于宗教和神话的世界观,世界上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和神话,但不是每个民族都有哲学,在诸多的古代文明中,只有中国、印度和古希腊产生出一般意义上的哲学。
心态史学方法论述评
心态史学是一种学术研究,旨在探索人类社会时期内心独白的改变历史,以及人类把这种内心独白转化为形式表达的交流过程中如何重新定义和重新整合人类思想和感受的过程。
心态史学的前卫理论的的重要代表权威弗雷德里克·兰尼斯特(Friedrich Ranke)提出了这一领域的最著名理论,即“心理史” (Geistesgeschichte)。
随着时间的发展,研究者们依旧保持着心理史博学的思想,将心态史学的研究内容不断做扩充,形成了注重内心独白的研究体系,研究任务发生了变化,从舆论改变到整体的心理历史的改变。
此外,在心态史学的学术界中,晚现代主义在某种程度上支持心态史学的研究,并逐步从一种学术理念转变成一种重要的研究领域。
心态史学常常借助于文本、典籍以及艺术分析来探索潜在的心理历史,也可以使用作者内心独白、日记和年轮性记录来揭示历史时期密不可分的心理因素构成的历史情景,从而获取更清晰的历史脉络。
心态史学全面记录了历史时期内心独白的改变,揭示个体的感受以及它们的影响,体现出历史社会时期真实状态,向人们揭示历史发展的真正本质,它运用并加强了对时间投影、对知识垄断以及对人文思维变化等方面的学术研究,更深入地剖析并解释明确历史事件中不确定的历史脉络,更加清晰地诠释历史所产生的变化。
此外,心态史学是一种以历史为切入点的学术研究,另一方面,它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有效的历史学方法,它从多个角度考察历史的演变,使我们能够更多的深入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
利用心态史学的方法论可以更好地了解过去的社会,人们的意识形态及其发展的变化,更容易从中发现过去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这样就能更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历史,更加准确有效地研究历史。
史学概论复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历史本体论:历史学的本体论就是关于历史现象(历史过程中出现的个人,人群,事件和过程)存在的本源和性质的观点或理论,其核心是社会历史观。
2.历史认识论:史学认识论是关于人们的历史认识的性质和特点的观点和理论。
3.兰克学派:兰克学派是由德国史学家兰克开创的学派,其主要观点有:a,科学历史学:一是“客观主义”的态度,二是科学研究的方法。
b,史学本体论:他强调精英人物的目的、意志和动机体现着时代精神,决定着历史的进程。
c,史学研究方法:他强调从精心考证过的第一手史料中领悟精英人物的思想、目的和动机,进而对历史人物和事件作出具体的“个别描述”,而避免进行任何总体性或理论性的概括,认为这样才能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
4.年鉴学派:年鉴学派是由吕西安·费弗尔和马克·布洛赫于1929年创立的,它得名于是年发刊的《经济与社会史年鉴》。
他们追求总体史学,反对政治史;提倡运用跨学科和回溯复原的研究方法;关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广泛采用各种文字与文字史料进行研究。
为现当代法国史学和世界史学留下了宝贵的史学遗产。
年鉴学派的第二阶段是布罗代尔时代,他在继承总体史的基础上提出长时段、中时段和短时段的三种历史时段理论。
第三个阶段是年鉴——新史学派,代表人物勒高夫和拉杜里,他们热衷于研究历史人类学和心态史,重视历史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更新。
5.校法四例:1931年陈垣发表《元章典校补释例》,其中总结校勘学方法为“校法四例”。
即对校法(以同书的祖本与别本对校),本校法(以同一本书前后互校),他校法(以他书校本书)和理校法(根据书本的体制和遣词造句的特点或事物的常理校对),为以后校勘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6.二重证据法:王国维1925年提出了“二重证据法”,以作为古文献的“纸上材料”与考古所得的“地下新材料”相结合以考证古史的方法,将乾嘉学派的考据方法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以来的科学新方法相结合,“不绌旧以就新,亦不绌新以从旧”,取得了杰出的学术成就,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考古学和考据学的重大革新。
心理学学科的方法论分析一、心理学学科科学性的分界标准心理学的研究是否科学,方法是否可靠?这直接与科学观有关。
科学观的核心问题是科学分界,就是在科学与非科学间做出区分并且规定划界标准。
[4]科学分界的理论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各阶段对于心理学是科学抑或非科学这一问题,都有不同答案。
(一)逻辑主义的绝对标准(二)历史主义的相对标准这类标准代表人物库恩和拉卡托斯。
库恩反对简单的超越历史的分界标准,认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一定的科学共同体认为合理的东西就是科学的;[7](P99-104)而拉卡托斯反对库恩的过于强调科学家个人的心理特点,认为过于强调科学共同体的社会特点是一种非理性主义倾向,从而把划界问题软化为“评估”问题,提出了用“研究纲领”来评估是否是科学的问题。
库恩认为,心理学至今仍然没有学科共同体都接受的“科学范式”,也就是说心理学还没达到“规范科学”阶段,正处于流派纷争、组织分裂的“前规范科学”阶段。
[8](P106-109)在拉卡托斯所说的研究纲领中,目前的心理学更是难以企及。
所以,心理学在相对主义那里获得了前规范科学地位,较之逻辑主义划界时期已是不易,有一定积极意义,这可能正是心理学界对库恩的范式论比较关注的原因。
(三)无政府主义及后现代哲学的“怎么都行”标准代表人物费耶阿本德根本不承认科学与非科学间有明确分界线,完全取消了分界问题,抛出“怎么都行”标准。
[9]他提出只要不阻碍科学进步,怎么都行。
显然,在“怎么都行”标准下,心理学不但得不到被确认所谓“科学”的东西,反而失去了追求的目标。
但是,这种分界标准起码给了心理学一个希望,那就是:传统所谓的“科学”的标定是值得怀疑的,心理学已经有可能成为或被标定为一门科学。
(四)新的实在论重建“多元”标准[10]M.邦格(M.Bunge)认为,消解科学分界问题不利于文化的健康。
“伪科学和反科学是任何科学哲学加以检验的典型问题,科学分界仍有意义,只是抛弃简单的一元霸权的逻辑主义的传统标准才是我们真正的需要。
作者: 高志鹏
作者机构: 约克大学
出版物刊名: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页码: 21-23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2期
主题词: 实验心理学;历史学家;广义;方法论;机构设置;研究人员;心理学家;研究生
摘要:心理学史是针对心理学科的演变进行的历史研究.从研究对象和方法来看,心理学史似乎是历史学的-部分.但是,从它的诞生、发展、研究人员和机构设置来看,心理学史其实是心理学的-个分支.最有影响力的早期心理学史著作《实验心理学史》,即是实验心理学家埃德温·波林(Edwin Boring)写的.潘菽和高觉敷是我国心理学史的奠基人,他们都是任职于心理学机构的.无论中西,绝大部分心理学史家、研究生项目、本科生课程都隶属于心理学系,而非历史系.广义的历史学家在我们的眼里,就像“熟悉的陌生人”.他们就住在我们的隔壁,但是彼此之间很少打招呼,交流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