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打板球教学设计

打板球教学设计

打板球教学设计
打板球教学设计

第一课板球运动简介

教学任务和内容:

1. 板球选课要求及教学安排

2. 板球运动简介

3. 观看板球运动录像和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步骤:

一、板球基本知识介绍

1. 板球的起源和发展

什么是板球?

板球是一项体育运动,在世界很多国家受到欢迎。

在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人被板球运动所吸引,不管

男女老少,热爱打板球及热衷于观看板球比赛。

板球是以击球(batting)、投

球(bowling)和接球(fielding)为

主的运动。板球比赛是由两队对

垒,通常每队十一人,一队作攻击,另一队作防守。攻方

球员为击球员(batsman),比赛时每次只可派两人上场,

致力夺取高分数;一人负责击球得分,另一人配合夺分。

守方则十一位球员同时上场比赛,一人为投球手(bowler) 负责把球投中击球员身后的三柱门(wicket),力

图将他淘汰出局(out),其他球员为外野手

(fielder)负责把击球员打出的球接住,防止攻方

得分(run)。攻方的击球局(innings)结束后,两

队便会攻守对调,得分较高的一方为胜方。

板球设两种比赛方式,一种是实验比赛(test match),这种比赛通常打五天,对阵双方

均穿白色板球服。另一种是一日赛(one day match),队员穿国家队队服或自己队的彩色队

服。

板球也被称为“绅士的游戏”(gentlemans game) ,是一项崇尚体育精神

(sportsmanship)的运动。板球运动起源于英国,起初只是一些牧羊人和农夫所玩的游戏。

板球运动的发源地相传是英国的东南部。文献记载早于十三世纪,在英国的肯特郡(kent),

英王爱德华一世(king edward i, 1239-1307)曾参与过类似板球运动的活动。板球运动的英

文名称cricket,可能是从当时牧羊人所用的手杖cric演变出来的。到十七世纪,板球在英

国已经相当流行。随着英国殖民地的不断扩张,板球运动也逐渐发展到英联邦国家,现在全

世界推广普及。

2005年9月,由亚洲板球理事会推动,在北京举办了第一期中国板球教练员和裁判员培

训班,学员30人,正式开始了现代板球运动在中国的普及和推广。2006年4月和9月又分

别举办了第二期和第三期中国板球教练员和裁判员培训班,已有近百名教练员和裁判员取得

了资格证书,并在全国70所学校中开展了板球运动。

板球自从500多年以前在英国出现后,起初只是在英联邦国家内打,以后逐渐发展到近

一百个国家,遍及世界五大洲。现在板球运动已经开始在中国发展进步,这是世界板球运动

史上的一大新的发展。我们相信,在国际板球理事会及亚洲板球理事会的大力支持下,板球

将会落户中国,为广大中国百姓所了解并喜爱。

2. 器材和场地

2.1 球衣 (clothing)

击球员可选穿手套,护腿垫,头盔,护胸,护肘,护腕和钉鞋。靠近球道的防守队员能

穿护腿垫、护胸和头盔,但不能戴手套。守桩员可穿戴护垫、头盔和双层手套。

2.2 球 (ball)

板球由实芯软木,外加两块或

四块皮包着缝成,缝合位置叫线缝

(seam)。职业投球手惯常会使线缝

先落地,好让球弹起时改变方向,

令击球员难于掌握球路。五日赛

(day)多数用红色板球,而一日赛(day & night d/n)则用白色板球。板球的圆周是

22.86公分(9寸),重量大约163克。

2.3 板球板 (bat)

球板多数是用英国或克什米尔的

柳木制成。板球板不能长过96.52公分

(38寸),不能宽过10.8公分(4.25寸)。

2.4 三柱门(wicket)

三柱门(wicket)顾名思

义就是三根圆柱形的木柱

(stump),外加两条横卧在

圆柱上的小横木(bail)。

三柱门的圆柱是用木

制成,圆柱底部是圆锥形,

再锤打进球道里。圆柱离地

高71.11公分(28寸),边柱

相隔22.86公分(9寸)。门

柱上的小横木长4寸。大风

的比赛日,裁判可以选用较重的小横木。

比赛时,若投球手将球投中击球员身后的三柱门,导致其中一条小横木落下,击球员便

会被判出局(out),但若两条小横木没有跌落,击球员便不须出局(not out)。

2.5 球场 (the field)

板球比赛是在一片大圆或椭圆形的草地上进行。球场面积的大小并没有明文规定,通常

是在场中的球道(pitch)以大约64米至68.6米半径划一个圆形为边界(boundary)。板球场比

篮球场(28.65米 x 15.24米)大约三十多倍。

2.6 球道 (the pitch)

尽管板球场地会因应不同球场而大小不一,但在场中的长方形球道却有法定的面积规范。

在球道的两端会分别放置一组三柱门(wicket),两组三柱门的距离是20.12米(22码),而球

道的宽度是3.05米(10尺)。

三柱门摆放的位置叫投球线(bowling crease),距离三柱门前 1.22米的线是击球线

(popping crease),而距离三柱门中央1.32米两边跟投球线和击球线成直角的线则称为返回

线(return crease)。

球道通常是一块平的硬泥地,在不同的气候地区,有些球道会有较多草滋长,有些则干

涸多裂缝。而球道地质的湿硬软快,对选取投球策略有极大的影响。

3. 板球术语

3.1 开局 (the start)

比赛开始前,两队的队长(captain)会用掷硬

币来决定那方先击球(batting)或先防守(fielding and bowling)。先击或先守的决定通常会根据他

们的排阵、球道(pitch)和天气状况来决定。

3.2 击球局 (innings)

击球局(innings)代表击球队(batting team)所

用的击球时间。一日国际赛(one day international odi)只有两局击球局,亦即对阵双

方各有一局击球局,有点像足球赛事的上下半场。

每个击球局由五十个回合(over)组成。每位投球

手须投出六个好球(坏球不计)才完成一个回合,

因此一局击球局可以有起码三百个球投出。每个

击球局大约需三个半小时完成。两局击球局加中

场半小时的休息,整场赛事大约需八小时完成。

赛事可以是日赛(day match),由朝早到下午,又可以是日夜赛(day & night d/n),

由下午到晚上。

击球局有以下几种终结的途经:

1) 完成了五十个回合。

2) 击球队十一名击球员中的十名被判出局。

3) 击球队所得的分数超越了防守队上局所得的分数。

4) 击球队宣告(declare)终结(通常只出现在五日测试赛test match)。

篇二:抢防守篮板球教学设计

北戴河中学校本课程开发——《篮球—抢防守篮板球技术》教

学设计北戴河中学韩志敏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以《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和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为

依据,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坚持“健康第一”,“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以

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出发点,通过篮球—抢篮板球技术的学习,

发展学生力量、弹跳、灵敏等身体素质,增强抢篮板球的意识,提升篮球技术水平,提高篮

球实战能力。

课堂上贯彻“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自主学练为主”的学习方

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落实“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使每一位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篮板球是影响篮球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抢篮板球则是进攻和防守两方面均要着重

掌握的重点技术,其中抢防守篮板球是攻守转换的关键环节,它对学生的身体、篮球技术和

篮球意识要求较高。本课为本学期篮球校本课程的第4次课。其中,篮板球技术教学共安排

3次课,本节课是篮板球技术的第一次课——抢防守篮板球,重点学习抢防守篮球板技术中

的转身抢位、起跳抢球和抢球后保护球

技术。

2、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篮球社团,共计24人。这些学生都是选出来参加学校篮球队的

后备人员,他们喜爱篮球运动,篮球活动积极性和参与度较高,整体篮球技术水平较高。

通过篮球校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运球、传接球和投篮等基本技术得到了初步的提高,战术意识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由于比赛经验少,各项技术、战术的稳定性还有待加强。通过学校组织的“超越杯篮球赛”和参加秦皇岛中学生篮球赛的活动当中发现,学生普遍对于抢篮板球的意识淡薄,能力弱,防守时无法兼顾“球和人”,对于抢篮板球多数情况下“等”和“看”,很难做出“转身抢位”“起跳抢球”和“抢后护球”的技术动作。因此,抢篮板球技术的系统教学,对于增强学生的篮球意识,提高技术水平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教学三维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抢防守篮板球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作用,理解抢防守篮板球技术的方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练习中去。

2、技能目标:初步掌握抢防守篮板球技术要领,大多数同学基本做出“转身抢位”“起跳抢球”和“抢后护球”的动作,部分同学动作规范、连贯。通过练习,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弹跳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果敢、自信,积极进取,团结合作的意志品质,消除对身体对抗的畏惧心理,体会成功的快乐。

四、教学重难点

(抢篮板球是一项较复杂的技术,它是由抢占位置、起跳、空中抢球动作和得球后的动作等环节组成。)

1、教学重点:判断落点,抢位挡人,及时起跳,落地护球。

2、教学难点:转身抢位质量和抢球时机。

五、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法、启发式教学法、个别辅导法(作为校本课程,“注重学生兴趣和个性发展”是其主要的教学原则,所以在以上教学方法中我更注重的是启发式教学,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1、开始部分2‵(课堂常规;加入队列练习,提高学生组织纪律性,以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

2、准备部分13‵(绕场地运球热身;篮球操;球性练习)

3、基本部分30‵(1、技术练习:原地抛球起跳抢球练习;抛球篮板反弹,上步起跳抢球;防守无球队员抢篮板球。2、素质练习:垫上核心力量练习(静力);弹跳练习)

4、结束部分5‵(放松拉伸;课堂小结;回收器材;师生再见)

七、教学设计创新之处

1、教学设计的整体性。本课的各个教学环节始终围绕着教学内容—抢防守篮板球,从准备部分到基本部分,从有球练习到素质练习,都为掌握抢防守篮板球服务。

2、贯彻球类教学的教学原则,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尽可能做到

“手不离球”。

3、教学环节设计科学有序、循序渐进,紧凑自然;精讲多练,保证练习密度。

4、设计本着“校本课程”的基本原则,注重学生兴趣和个性发展,提高了学生对篮球运动的热爱。

八、教学效果评价

本课采用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的方式针对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达成进行系统、客观、准确的评价,以教学效果评价的反馈来调整教学思路、优化教学环节、提升教学质量。(评价表格)

预计运动负荷:整节课平均心率在120左右,基本部分最高到150左右,在结束部分,通过放松练习心率降至正常范围。篇三:板羽球教学设计

《板羽球——正手发高远球》教案设计篇四:微课比赛(防守篮板球教学) 教学设计

防守篮板球教学课程设计

本课程是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中的篮球选项课程,面向教授对象是普通大学生,所需篮球技术并不要求很高。

课程设计思路:

篮球运动是一项攻守转换的运动,防守篮板球是守方获得球权,由守转攻的开始,也是发动快攻的第一环节,是篮球运动一项重要的个人技术。为此,在大学生篮球选项课中防守篮板球教学是必须教授的内容。防守篮板球需要向学生传达一个信念:防守篮板球技术70%是靠个人的意愿和激情,30%是靠技术与身体,只要你想拼,敢拼,你就是篮板王。防守篮板球就要有拼搏,无私和合作的精神,延伸到课堂以外这种精神同样重要!

教学背景:篮板球教学是在教授完个人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后,有一定篮球基础上进行教授的内容。它对空间距离感、身体素质要求较高,对球的控制能力也有一定要求。

教学目标:运动技能目标 :①95%学生能掌握抢进攻篮板球的方法。②90%学生能基本掌握抢防守篮板球技术动作。

身体健康目标:①增强学生灵敏、速度素质。②增强学生下肢力量。心理健康目标: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积极拼搏,团结合作的品质。社会适应目标: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教学方法:采取了实战场景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传统教学就是教师教授动作时采取讲解、示范、领做、纠错等步骤。学生练

习时采取组间合作的练习和分组对抗练习两种形式。组间合作练习时将实战场景中的环节迁移到练习中,即防守持球队员投篮后,防守人要立即上步转身,背要直屈膝臀部贴靠住进攻队员小腹部,两手自然两侧伸直,使进攻队员难以冲抢,等防守队员做好后,另一辅助练习队员高抛球,防守队员上步跳起空中最高点拿球,落地屈膝缓冲,抢下篮板球,该练习更有针对性和实战性,也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分组对抗练习是接近实战的练习方法,即老师与另一名陪练各持一球,两组上3名练习队员,1对1 防守,确定攻守方后,教师与陪练轮流投篮,学生抢篮板,一定时间内看那组抢到的防守篮板球多,这种练习方法使学生明白技术动作在实战中如何运用的,虽然有时会出现技术动作的错误,但教师及时纠错后,对学生技术动作的掌握是非常有帮助的,也能达到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目的。

教学特色:“学”、“练”、“赛”、三段式教学,学采取的是实战场景式模拟,练习是组间合作与分组对抗的形式,赛是有组织有技术的教学比赛,还原了篮球游戏本质,课堂教学效果好。

教学总结:

防守篮板球教学中一定突出“防”、“挡”、“抢”三个技术环节。防是第一步,要讲究正确的防守技术动作。挡要等投篮队员出手后,要及时上步转身贴靠防守,培养转身靠住对手的意识;抢要关注球要在最高点快速拿下来并要注意保护球的动作。通过本次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对抢防守篮板球技术有了一定了解与掌握。

授课教师:房庆华篇五:篮板球技术教学中的问题探讨

篮板球技术教学中的问题探讨

摘要:篮板球的争夺是获得控制球权的重要来源之一,是攻守矛盾转化的关键。抢篮板球是篮球教学中的一个重要

技术内容,通过探讨,加强篮板球技能的巩固和掌握。

关键词:篮板球技术探讨提高

当代篮球运动快速发展,运动员身高和身体素质不断

提高,抢篮板球技术提高很快。比赛中进攻时抢篮板球占

优势,不仅可以增加进攻机会,而且可以增强外线中投的

信心和减少对方发动快攻的机会。因此控制篮板球成为非

常重要的技术环节,篮板球成为影响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

之一。在篮球教学中如何提高抢篮板球的技术,笔者认为

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教学中培养抢篮板球意识的顽强作风

所谓意识,就是根据拼抢篮板球的规律特点而产生的

对篮板球的感知和一系列正确的思维过程,也是拼抢篮板

球的欲望。篮球意识是进行篮球运动的前提,抢篮板球必

须先要有争枪篮板球的意识。抢得篮板球数量的多少,有

一个很重要因素,取决于运动员争抢篮板球的意识是否强

烈。意识的培养是要在不断的训练中逐渐形成的,是要在

不断实践中产生的。表现在争抢篮板球非常凶猛、身体接

触频繁而激烈。怕顶撞、不敢身体接触的运动员是很难抢

的作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在教学中培养队员观察和判断篮板球反弹的基

本规律

每个队员要在平时的训练和比赛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和能力,掌握篮板球反弹的基本规律,要培养敏锐的观察

力和判断力,这是抢占有利位置的前提。因此,在训练和

比赛中应要求队员根据投篮的方向、球飞行弧线的高低和

速度的快慢,篮板、篮圈和球的弹性来摸索投篮不中时球

反弹方向的基本规律。通过多次反复实践,就能够在抢篮

板球时,比较准确地判断球弹出的方向和落点而及时地加

以控制。

三、在教学中加强抢篮板球的技术训练

(一)无球训练:训练队员的脚步动作。队员在三分

线附近,利用假动作摆脱防守,冲向篮下; 绕、跨步一队

员在限制区外,利用脚步动作绕过防守队员,冲向篮下; 转身队员在罚球线前或限制区两腰( 指中锋) 利用前、后转

身、摆脱防守,冲向篮下。

(二)有球训练:训练队员投篮后的反应和行动,首

先是判断,让队员在不同角度连续投篮,体会、判断反弹

方位的一般规律并作出反应;然后是自抛自抢,队员将球

向空中抛出,原地或绕步侧身起跑做单、双手抢球;最后

是自投自抢,队员投篮出手后,采用假动作虚晃变向,冲

向篮下,准备抢篮板球。

(三)增强“挡”和“冲”的意识,抢占有利位置

抢篮板球的关键环节就是抢占有利位置。队员在训练

中要养成有意识的“挡”和“冲”。挡是队员抢篮板球时

必须掌握和应用的基本技术,因为抢防守篮板突出的也就

是一个“挡”字。当对手投篮出手后,要抢占有利的位置,

应用移动和转身动作,合理地“挡”住对手向篮下冲跑的

路线,把对方抵挡在外面,或者两人同时封堵对方重点队

员冲跑的路线,与此同时本方队员还要判断好落点,及时

起跳,以最大的力量抢得篮板球。当人处外线时,投篮出

手后,球在空中飞行时,就要判断球可能反弹方向,有利

突然起动,插向防守人身前,或借助虚晃等假动作绕过防

守人抢球。也可用后转身挤到防守人身侧,抢占有利位置。

在训练中要让队员深刻认识到篮板球在比赛中的重要性,

懂得“谁赢得篮板球,谁将赢得胜利”的道理,才能全力

以赴地投入篮板球的拼抢中去。

(四)加强争抢篮板球过程中的保护

在起跳争抢篮板球过程中,抢到球后必须把球握牢,

否则,极容易得而复失。因此,起跳腾空后要用肩、背挡

住对方,手臂和身体充分伸直、用双手(或单手)抢球。

在指尖触球后,腰腹用力,屈指屈腕、回收手臂,拉球于

腹前。抢球后一般是双脚同时落地、屈膝、降重心;上体

前倾,保持身体平衡。要利用转体、跨步、不断移动球的

位置,避开对方抢、打、掏或把球放在远离对手一侧,保

护好球。抢得前场篮板球立即衔接二次进攻;抢得后场篮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79•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 年11 月25 日

板球就迅速运球突破或传球发动快攻反击。

四、在教学中加强抢篮板球的配合与战术组织

有组织、有计划地部署抢篮板球,能更有利地发挥团

队合作的优势。

(一)区域抢位挡人法:这种方法是部署三名队员抢

占限制区两侧和罚球线前三个区域,形成三角形抢篮板球

的有利位置。

(二)人盯人抢位挡人法:五名防守队员尽可能地挡

住各自的对手,切断对手冲向篮下冲抢篮板球的路线,然

后抢篮板球。这种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漏人现象,

同时可根据对方的特点安排实力相当的队员与之抗衡,使

拼抢篮板球更加行之有效,使训练更有针对性,从而做到

挡抢配合——有人挡、有人抢的默契配合。

《雨打芭蕉》教案

《雨打芭蕉》教案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 用开放的心态,正确审视丝竹乐,有对多元文化接纳与包容的意识,产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对比法、实物观摩法、实践体验法感知乐器高胡、二胡、梆笛、扬琴的音色、外型,通过对比欣赏、观看教师范奏片断,理解广东音乐和江南丝竹的音乐手法与地方戏曲的渊源。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了解广东音乐、江南丝竹音乐风格形成的社会文化大背景。了解广东音乐、江南丝竹与粤剧、昆曲之间的关系。 2.会听辨主奏乐器高胡、二胡、扬琴的音色;知道高胡的分弓奏法、滑音奏法、扬琴的颤音奏法、二胡的连弓奏法;理解江南丝竹的 支声性手法。 3.会分辨广东音乐和江南丝竹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二年级学生,我校地处农村,是一所农村镇级学校, 70%的学生为外地打工子弟,全校30%的本地生中95%的学生为农村户口的孩子,学生对艺术的了解、认知渠道是有限的,依据这个学生认知现实情况,再加上所教授的内容是这些孩子平时很少关注的“丝竹乐”,音乐素养参差不齐,对我国丝竹乐关注

程度不高。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参差不齐,有很多学生不具备识别音乐基本要素的能力。但经过前期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已有明显转变。学生对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的识别运用相对纯熟,对节奏、旋律、力度、速度等形式要素的掌握与运用有所提高。学生对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这两种音乐的情绪、流行的地区、主要的乐器了解甚少。 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对比感知、分析广东音乐和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音乐手法(二)教学难点 对比感知广东音乐和江南丝竹的音乐手法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导入】导出课题 (一)创设情境导出课题【播放《步步高》】 学唱主题 【讲授】广东音乐和江南丝竹 (二)丝竹相和:广东音乐和江南丝竹 1.广东音乐 (1)广东的地域文化 师:广东独特的地域文化孕育了怎样的音乐风格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广东地域文化视频片断】

《打猪草》教案

《打猪草》名师教案 ——五年级上册音乐第三单元《农家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黄梅戏选段,能够用简单的、经过提炼的动作进行戏曲唱段表演并能尝试有个性的创造性活动。 2.过程与方法:在演唱、演奏、舞蹈、指挥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表现歌曲的情绪特点和风格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黄梅戏这一地方剧种产生兴趣,能专注地听赏黄梅戏选段。对黄梅戏的发展历史和流传地域等知识产生探求的欲望,感悟到江淮地区蕴藏着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民族自豪感进一步增强。 二、教学重点: 感受黄梅戏鲜明丰富的地方色彩。 三、教学难点: 较逼真地模仿《对花》的唱腔特点,以及附点节奏和一字多音处的准确表现。 四、教学准备: 1.黄梅戏《打猪草》中《对花》选段的原唱及伴奏音乐。 2.黄梅戏《打猪草》的表演视频。 3.黄梅戏经典唱段《打豆腐》、《女附马》。 五、教学过程: 【走进黄梅激趣导入】 1.谈话激发兴趣: 古老的戏曲艺术在世界上大放异彩,正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咱们安徽,有一朵美丽的黄梅花,它就是黄梅戏.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黄梅.感受黄梅戏的韵味。 (微课介绍“黄梅戏”) 2.巩固新知。提示:现在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黄梅戏吗?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省的黄梅县, 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由此得名。后来在安徽安庆地区发展壮大并用安庆地区的方言演唱,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就形成了今天的黄梅戏。教师提示:起源?原名?方言?阶段? (分组抢答得分) 【初识黄梅自主探究】 1. 欣赏黄梅戏《打猪草》选段《对花》 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老一辈的黄梅戏演唱家的视频《打猪草》选段《对花》.让我们看到共同见证那最珍贵的历史足迹。(提示学生观看视频时当一个小票友,给视频中的唱段喝彩。) 设问一:乐曲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劳动生活情境?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2.教师结合曲名及教材插图说一说剧情介绍: 《打猪草》生动地反映和歌颂了劳动人民善良淳朴的美好心灵。作品设置了一个小小的冲突,陶金花碰断了两根笋子,怕人把她当成偷笋子的人,只得用草将笋子盖住。金小毛发现了断笋,误认为她是偷笋,踩坏了她的篮子,陶金花又委屈,又怕回去向妈妈不好交待,哭了起来。金小毛知道了她不是偷笋而是不慎碰断笋子后,便转而安慰她,先要将买盐的钱赔她篮子,陶金花不要,他又将笋子送给她,帮她整理篮子,并送她回家。通过这一由误会引起的冲突,两个农家少年的美好心灵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3.再听全曲,出示大歌单。 下面我们再次把目光投向大屏幕,找一找有哪些唱腔中的字和我们普通话的读音有区别。仔细看视频,用对口型的方法找不同,轻声对口型。 (请学生举手回答,答对的奖励小梅花。) 【体验黄梅合作学习】 1.分男、女生按角色学唱第一段歌词,指导学生表演《对花》部分唱段。 2. 师:刚才大家学的是陶金花和金小毛提问的唱段,让我们一起来听听第二段是怎样回答的。(教师播放剩余唱段,师生共同欣赏,注意向学生展示唱词)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跟着录音学习金小毛的唱段。 3. 学生跟琴唱谱,纠正音高。用对比法找出装饰音。衬词部分要求学生唱得诙谐幽默。提高学生听音、识谱能力,注意附点与切分节奏。锻炼学生唱谱的胆量。 4. 观看《对花》的录像,感受戏曲艺术精湛表演的魅力,调动学生模仿学

《打猪草》教案2

《打猪草》名师教案 教材分析: 《打猪草》是黄梅戏的经典之作,整个戏载歌载舞,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其中“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戏曲唱段。器乐曲《打猪草》是徐景新根据黄梅戏《打猪草》中的“对花”的曲调改编的。乐曲亲切朴实,旋律动听,以演奏黄梅戏的竹筒胡琴与弹拨,乐器三弦的对答演奏,勾画出在打猪草时俏皮幽默的对话,惟妙惟肖,是勤劳致富的劳动者对新生活的赞美。 教学目标: 1、通过这首民乐作品的聆听,增进学生对学习民乐作品的兴趣和情感。 2、感受乐曲明快的曲调与胡琴与三弦的俏皮“对话”体验表现农家孩子劳动生活的场景和情趣。 3、引导学生能听辨器乐曲《打猪草》在第2乐段中乐器对答的形式,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们了解民族戏曲音乐,增进学生对学习,民族音乐作品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表达器乐曲《打猪草》的情绪变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师:欢迎同学们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堂。 二、演唱激趣,导入新课 1、老师清唱《打猪草》对花唱段。 师:同学们,首先老师为大家带来一段戏曲唱腔,请听! 师设问:同学们,刚才老师演唱的是什么戏曲?你们知道吗? 生回答:黄梅戏。 师设问:那老师演唱的是黄梅戏哪一个经典唱段呢? 生回答:《打猪草》。

师:看来同学们对黄梅戏还是有所了解。那我们今天音乐课学习的内容就是器乐曲《打猪草》。 板书! 三、聆听与感受 1、初次聆听 师生静静聆听,课件播放。 师设问:乐曲好听吗?请看课本右边一幅图片,想一想乐曲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生活场景呢? 生回答:略。 师:同学们那你们对《打猪草》的故事了解吗? 2、师简单介绍《故事简介》: 打猪草是黄梅戏经典之作,其故事是说小姑娘陶金花提着篮子去打猪草。却无意间闯进了金小毛家的竹林,不小心弄断了几根竹子,金小毛以为陶金花要偷她家的笋子。两人便吵了起来,经过一番解释过后误会消除了。最后,金小毛不仅把竹笋送给了陶金花,还帮助她提着篮子送回家去了。 3、视唱曲调,感知旋律 (1)师设问:刚才我们聆听了一遍乐曲,你们认为乐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 生:两个乐段。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对花”中两段主旋律曲调,请试着唱一唱,课件出示乐谱。 (2)学生曲调熟悉后师弹琴带领学生们唱一遍。 师:相信大家学唱了两段主旋律的曲调,印象会更加深刻。 4、分段聆听 (1)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将聆听乐曲第二乐段,听一听第二乐段是什么乐器所演奏的?课件播放聆听! 师设问: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这两种乐器你们见过吗? (2)引导学生了解并模仿竹筒胡琴和三弦演奏姿势。 竹筒胡琴:音色优美动听,演奏时采用坐姿,左手持琴、右手握弓。

雨打芭蕉

雨打芭蕉 (一)窗前的一株芭蕉苍苍独立,雨就这么潇潇而来。挥洒在这个深宵难寐的浩阔红尘里,雨打芭蕉就这么轻易地穿越了时空,从这个寂寥的夜里氤氲散开,便感动了自古至今那些怀有灵性而敏感的心灵。杜牧诗云:芭蕉为雨移,故向窗前种。怜取点滴声,留得归乡梦。梦远莫归乡,觉来一翻动。所以芭蕉的内涵就在大诗人的笔下悄然与我们而近了。 唐代的另一位大诗人白居易的“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最合此时的情景,就在雨打芭蕉的淅沥声里,便洇濡出了绵远的人文气息。无论是婉约妩媚的江南,还是雄豪浑朴的北国,都在雨打芭蕉的滴答声里融合濡染出一种情调,都能激起一种寥落的情绪在无边的雨夜里回旋,飘逸出浓浓的古典情怀,使人思接千载,神驰六合。 雨打芭蕉,清声悠远。因而多少古今诗人词客便将芭蕉和雨璧连在了一起,词调中有《芭蕉雨》,曲调有《雨打芭蕉》,诗词中更是随处可见。唐五代时期的诗人汪遵的“秋宵睡足芭蕉雨,又是江湖入梦来”,最是令我激赏,一叶芭蕉,一滴秋雨,却体现出了大气与雄阔,不见一丝媚气。而宋代诗人贺方回的“隔窗赖有芭蕉叶,未负潇湘夜雨声”,诗情含蓄、意境幽深,虽不见气势,但却有另一种意蕴。 在古典诗歌中,吟咏雨打芭蕉而得其三昧的要算宋代诗人杨万里的那首《芭蕉雨》:芭蕉得雨更欣然,终夜做声清更妍。细声巧学蝇触纸,大声铿若山落泉。三点五点俱可听,万籁不生秋夕静。芭蕉自喜人自愁,不如西风收却雨即休。听雨打芭蕉而还能分辨出声音大小,雨量疏密,更写出了质感。可见其体验细腻,感受独到,令人足资吟味,真是一位大家。

千百年来,雨打芭蕉声里,激起了多少性情中人无限的遐思与落寞的情怀。最初听到雨打芭蕉的,一定是个多愁善感的女子,她年华青葱,清雅婉丽,长日闺阁,诗词为伴。忽然那么一天,便有一个少年的影子就常常萦绕在她青涩的梦里了。无论春花夏雨、秋月冬雪,都能牵动她情感的波澜,丰盈的心事。于是,在那个雨打芭蕉的夜里,她又一次失眠了,空寂的楼阁竟容不下她惆怅的思绪,雨打芭蕉声里,她的叹息被渐渐淹没…… 当那位少年怀抱豪情,负笈走天涯后,流浪就是他唯一的主题了,因为他是个浪子,这是他的宿命!在一个远方的客栈里,他第一次听到雨打芭蕉的声音,便有一种萌动的情怀暗涌,那滴滴答答的声音,就突然刺入了他落寞孤寂的心中,刺痛一段刻骨的记忆和往事,当他手摸颌下的胡须,沧桑的脸颊,看看一身积满风尘的衣衫,他第一次流下了浑浊的泪水…… 啊,明天应该往哪里去呀?! “芭蕉叶上潇潇雨,梦里犹闻碎玉声。”是现代苏州园艺家周瘦鹃《芭蕉》诗中的一联。在这样的夜晚,就连梦里也充满了碎玉般的雨打芭蕉声了。在音韵清寂里,那在远方的伊人,今宵你是否也会无眠,是否也会辗转反侧? 你清丽的容颜,含情的眼眸,已经激荡起红尘凋敝的烟云,已经拨动了那久已暗哑的琴弦,那奔涌的情感之河怎能阻隔?在水之湄,你轻易就挥洒出绚丽的芭蕉雨了。今宵,想你款款的身姿和着雨打芭蕉的清音有韵地走来,该是一种美,还是一种幻影?亲爱的,那怕是你走进我孤寂的梦寐,那也是一首诗呀。 雨打芭蕉,就这样弥漫了伤感的夜晚,也点缀了那些曾经流逝的岁月…… (二)蕉叶是长安的箜篌,被唐女千年百年地弹奏。 昆山玉碎裂成无数惊心的雨点,引凤凰一声长鸣腾空而去;湘女伫立君山,横吹一支斑竹,潋滟了千里洞庭秋波。

人音版初中音乐 雨打芭蕉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感受《雨打芭蕉》的音乐情绪和风格特征,听辨广东民间音乐的主要演奏乐器。 2、了解“换头合尾、加花”等音乐创作手法;愿意参与简单的音乐创编活动。 3、乐于感受和体验中国民族乐器丰富的意蕴美,能对广东民间音乐产生兴趣。 2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一般对祖国各地风格各异的民族民间音乐接触较少,喜爱程度不高;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对一些常见民族乐器已有一些了解,在这种能力基础上,结合学生好动好表现的心里,通过有趣的人声表现和创编活动,让学生对广东音乐特点有所了解,并对国乐产生兴趣. 3重点难点 重点:听辨乐器音色,体验《雨打芭蕉》的音乐情绪和风格特征; 难点:理解“换头合尾、合头换尾”等音乐创作手法;用人声表现雨打芭蕉的情景。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雨打芭蕉 课前欣赏广东音乐《花好月圆》。 活动2【导入】雨打芭蕉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静听雨声。 师:“同学们,刚才的音乐让人感觉心情怎样?这就是我此刻见到同学们的心情!我来自刚才大家看到的学校,常熟市第一中学,虽然你我初次相见,但我觉得特别亲切,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都叫“一中人”。我更相信音乐可以拉近你我的距离。首先,我们一起欣赏一段音乐,展开想象的翅膀,听听音乐告诉了我们什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 2、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活动3【活动】雨打芭蕉 1、了解广东音乐及主要乐器。 师:“描绘得真好!同学们听出了雨水的灵动和曼妙。是啊,从古至今,有多少诗人流连于雨水的浪漫情怀。此时,我想起了宋代诗人杨万里笔下描绘的‘芭蕉得雨便欣然,终夜作声清更妍’的意境。今天,就让我们在美妙的乐思中,一起来感受广东音乐《雨打芭蕉》。” 什么是广东音乐? 广东音乐是我国民间器乐的一个乐种,20世纪初产生和流传在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具有鲜明地方色彩和独特的风格。目前,不仅在全国广为流传,在海外华侨中也有很大影响,历来有“凡有华侨处,即有广东音乐知音”的说法。

2017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B题 板球控制系统(四)机械设计相关

2017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B题| 板球控制系统(三)机械设计相关 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眼2019了诶,可能有些同学又该问了,哇向阳哥,你这个鸽子放的好,转眼大半年了一年都没更新,我也知道啊,说好的源码呢,挖的机械的坑呢?咕咕咕咕我也不想啊,我这不是懒吗!过年有空了,又到了收红包泡妹子玩游戏.......呸,学习准备比赛码代码的时候了,终于有点空闲,于是乎今晚先把机械的大坑填了。 咱话先说在最前面。机械这玩意,靠经验,也考想象力,更要命的还是出了问题立刻检查补救排除的能力。首先我在这里定义几个板球系统非常关键的机械专属名词,大家最好在这里记住,省的等会在下面文章里面提到,大家一脸雾水。 1、舵机传动连杆以及安装方向和连杆长度 2、中心支撑以及连杆边缘支撑点 3、轴承 4、舵机输出头(输出盘) 5、舵机多功能支架 6、万向节和碳纤维杆 7、1cm厚度雪弗板 8、5mm厚度和3、4mm厚度的亚克力塑料板,激光切割和3D打印,铝型材 以上内容不分先后(呸,要命顺序排列,越前面的越要命) 好了,关键名词说完了,咱们来说说机械的坑。众所周知,装置失控谁的锅?答案肯定是机械(滑稽),机械的坑大大小小五六个,有不要紧的也有送命坑,咱先说小坑。很多同

学当时做机械就是用热熔胶和木棍,电赛做多了都快成木工了。首先咱们说说这个激光切割和3D打印,大家实验室有能力的话购置一台60cm x 60cm 行程左右的激光切割机,或者15cmx15cm左右的3D打印机,这两样现代加工机器可以给你的比赛带来意想不到的快速加工能力,精确,快速且漂亮。如果没能力搞这个,最起码周边靠近的tb店或者实体店得先问一圈吧。 建材市场和就近的五金店是个好去处,比赛开始第一天上午我们就去建材市场寻找合适的板材,选材有如下几个:木板(不同厚度),塑料顶棚(中空口字型横向排列),雪弗板(1cm 厚度),硬塑料板(实心),综合考虑以上材料的刚性,变形程度,以及重量,我们最后选择了切割的50x50cm雪弗板,汽车用品店买了两箱子50罐子哑光黑色自喷漆。说到这里可能大家就又要问了,向阳哥,你这个板球系统,谁让你喷漆了?我在这里先说一句,电赛这种东西,先看上头的意思,在我观察看来,电赛管理方的老师都是德高望重,身居高位的老师,老师可能纵横科研江湖几十年,发过无数篇SCI,手下管理研究所几百号学生。但是,俗话说术业有专攻。老师不一定懂板球系统和视觉处理,甚至简单的机械原理。你说一个搞大功率MOS课题的老师,怎么会懂表面摩擦系数呢????我问你?你懂吗?于是乎,全国各地,说的不客气一点,能不能喷漆取决于当地管理老师的脾气和智商。不过我们这边老师让喷了,大家最好比赛时候打求助电话问“上边的意思“,别来问我的意思,我的意思不管用,嘿嘿。喷漆不影响小球在板子上面的摩擦力,也不会黏住,显而易见的事情,仅仅是为了方便视觉处理。有些地方逼急了只能白板黑球,没得办法的办法。万向节一定要准备,tb一买一大堆,轴参数合适就行,我用的4mm转接4mm的万向节。碳纤维杆也是必备物品。木头杆子也行,我的杆子主轴和两个舵机输出机构都是中空碳纤维杆,4mm,长度根据需要自己锯断就好。5mm厚度的亚克力我们买了800块的,让店家手切成60x60cm 的大方块以便回去用激光继续切小块。折合成本大约5mm厚度600x 600mm大约50块,

初中音乐沪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欣赏《硕斧开天》《故乡情》《雨打芭蕉》公开课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音乐沪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欣赏《硕斧开天》《故乡情》《雨打芭蕉》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步步高》、《雨打芭蕉》,认识和了解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以及主要演奏乐器。 2、过程与方法:通过类比欣赏,体会感受广东音乐明快、活泼的风格特征,激发对南国琴音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积累民族音乐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广东音乐接触甚少,对其不了解,更谈不上喜欢,对学习广东音乐提不起兴趣。大部分学生认为广东音乐比较古板陈旧,毫无新意,旋律节奏不能与时俱进。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从学生熟悉的曲子入手,从生活中有关熟悉的情景渗透广东音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爱民族音乐文化。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听辨《雨打芭蕉》的特色乐器,体会感受广东音乐明快、活泼的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了解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和主要演奏乐器。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营造欢乐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播放音乐《步步高》,老师示范拍击节奏,并鼓励学生即兴发挥拍击节奏为乐曲伴奏,体会感受广东音乐的欢快、活泼的风格特征。 师:同学们,我们听到的曲子大家熟悉吗?(熟悉)有谁知道曲名?(步步高)这首曲子给我们什么样的感受?(欢快、热闹等)我们经常在一些欢庆的节日中听到这个曲子,比如春晚之前就会奏起的曲子,渲染描绘节日里喜庆的气氛。这是广东音乐家吕文成的作品,是一首颇有中国热色的广东民乐。接下来,我们要欣赏一首广东音乐的早起佳作《雨打芭蕉》。

打猪草音乐教案

8、打猪草 教学目标 1.积极参与歌曲《丰收的节日》的综合创编表演,进一步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特点;体验新疆人民丰收后载歌载舞的喜悦心情。 2.初步学会合唱歌曲,做到音准到位,声部间音量和谐,能用适合的打击乐器创编伴奏音型为歌曲伴奏,并能用2/4、3/4、4/4拍指挥图示合着音乐划拍。 3.在演唱、演奏、舞蹈、指挥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表现歌曲的情绪特点和风格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学会合唱歌曲。 2、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多种音乐表现手段表演歌曲《丰收的节日》。 教学过程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 一、复习歌曲《丰收的节日》第一声部 1、第一遍用“lu”哼唱 2、第二遍全班齐唱 二、歌曲处理《丰收的节日》 1、自学后半部分 (1)自由结组分声部自学旋律 (2)合唱后半部分旋律 (3)合唱歌词 2、合唱全曲,注意情绪的区别,音色的统一和谐 3、难句指导再次演唱全曲 4、用各种形式表现歌曲的情绪与风格特点 (1)选择适合自己的表演形式,分组创编 A、演唱组 B、打击乐伴奏组:小铃、双向筒、木鱼、铃鼓 C、舞蹈组 D、2/4指挥组 (2)分组展示 (3)综合表演 三、欣赏《打猪草》 1、初听《打猪草》,介绍歌曲的背景。 2、在听《打猪草》,说一说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表达的情绪有什么不同?第二乐段中两件不同乐器的交替出现,描绘了什么养的情景? 四、小结。 教学反思: 本课从复习演唱引入,到学唱后半部分合唱,再到分组创编表现歌曲的情绪与风格特点,从结构而言层层推进,比较流畅。对于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而言,能在一堂课的教学时间内上完这些内容。

滚球平衡控制系统方案的设计

滚球平衡控制系统方案的设计 发表时间:2018-04-12T10:43:06.000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32期作者:卢智勇周凌云冀春喜王国良张鑫[导读] 摘要:该滚球控制系统以STM32F103C8T6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通过OV7670摄像头对小球的位置和速度进行采集,通过MPU6050六轴姿态传感器对平板的角度进行测量,采用42步进丝杆电机作为执行机构。 (中北大学朔州校区) 摘要:该滚球控制系统以STM32F103C8T6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通过OV7670摄像头对小球的位置和速度进行采集,通过MPU6050六轴姿态传感器对平板的角度进行测量,采用42步进丝杆电机作为执行机构。电机与平板通过弹性绳铰接,带动平板运动。系统整体由 12V/10A开关电源供电,通过线性稳压芯片获得+5V、+3.3V两路辅助电源输出。人机交互由液晶显示屏和按键组成,对系统关键参数和题目要求进行显示。两环PID联级后在X方向和Y方向耦合,很好得实现了各项,另外小球还可以跟踪触摸屏所触摸的对应位置。 关键词:STM32单片机;MPU6050;步进电机;非线性串级PID算法 1.系统方案 本系统主要由STM32主控单元、OV7670图像采集单元、人机交互单元、MPU6050姿态传感器、丝杆电机执行机构、辅助电源模块六个部分组成。下面分别论证这几个模块的方案选型。 1.1主控制器件的论证与选择 方案一:采用传统的51系列单片机。 51单片机年代久远,资源有限,运算速度慢,难以完成题目要求。 方案二:采用32位嵌入式芯片 STM32F103系列嵌入式芯片是Cortex-M3内核的32位ARM微控制器,外设丰富,应用广泛。STM32F103微控制器可较好的承担起各种运算,完成相应功能。 综合考虑采用方案二。 1 .2机械结构的论证与选择 方案一:采用直流电机加悬挂系统 板球系统可采用悬挂机械结构搭建。但其存在平板自旋、软绳只能提供拉力等缺点。 方案二:采用步进电机加底推系统 采用丝杆步进电机来作为驱动单元,底推系统将平板和电机连为一体,属于刚性连接,运动性能好,不易晃动。步进电机精度高,控制简单,适合于精确控制场合。 综合考虑采用方案二。 1.3系统传感器的论证与选择 1.3.1小球位置获取传感器的选取 方案一:采用电阻触摸屏 电阻触摸屏对于平板尺寸为650mm*650mm,实际中很难找到尺寸相当的触摸屏,多个屏幕拼接又会产生控制死区。 方案二:采用CMOS摄像头 摄像头是一种光学器件,通过采集平板和小球的运动图像,可实时获取小球的位置信息,虽然较电阻触摸屏使用复杂,软件开销大,但不受系统尺寸限制,使用方便。 综合考虑采用方案二。 1.3.2 平板角度获取传感器的选取 方案一:采用塑壳式电位器 塑壳式定位器可将角度量转换为模拟电压量输出,但安装两个定位器无法使平板灵活转动。 方案二:采用六轴姿态传感器 MPU6050内置加速度计与陀螺仪,通过一定的数学解算便可获得稳定的三轴角度,体积小,重量轻,使用方便。 综合考虑采用方案二。 2.系统理论分析与计算 本方案设计自动控制系统,系统能够控制平板的姿态使小球在平板上按照指定方式和指定轨迹运动。方案需要控制小球在不同位置的速度,使在指定位置保持速度为零。系统只能通过改变平板的倾角来改变小球重力加速度在平板方向的分量,所以需要控制小球加速度来控制速度,这样便可以间接的控制小球的位置。 在本设计的物理模型中,忽略了小球的尺寸、弹性、相对滑动摩擦力、空气对小球的阻力等次要因素,保留了小球的滚动速度、小球位置、平板倾角等关键物理量,大大简化了系统的物理模型,方便控制系统的设计。 为了简化小球在平面的滚动,将对小球的控制在直角坐标系中分解为X方向和Y方向,在两个方向上分别进行控制,简单的耦合后即可达到控制要求。 小球所受重力在平板方向的分量为: F=mgsinθ 2-1 由于平板的调整角度大约是±5°,角度与小球的重力分量可近似看做线性关系。当小球目标位置确定后,小球的目标速度正比于小球位置与目标位置的差值,而平板倾角正比于小球目标速度与实际速度的差值,公式如下:小球目标速度=PositionKp×(小球目标位置-小球实际位置)2-2 平板目标角度=SpeedKp×(小球目标速度-小球实际速度)2-3 式中的比例系数PositionKp和SpeedKp由实验测得,分别为0.1和0.5。 3.电路与程序设计

古代文学中的“雨打芭蕉”意象

论古代文学中的“雨打芭蕉”意象 2011年9月 第3期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JournalofSchoolofChineseLanguageandCultureNanjingNormalUniversity Sep.,2011 No.3 论古代文学中的”雨打芭蕉”意象 徐波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5) 摘要:中唐以来,雨打芭蕉成为我国古代文学中重要的抒情意象.雨打芭蕉主要是由雨 和芭蕉两种元素组成,呈现出声韵,节令,地域等丰富的美感特征.在欣赏吟咏的同时,雨打芭 蕉引发了古代文人羁旅,闰怨,闲适等多种情感体验. 关键词:雨打芭蕉美感特征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853(2011)03—079一O5 走进烟雨迷蒙的江南,随处可见三两株芭蕉,优雅的身姿引起了无数文人的欣赏与吟咏,芭蕉偏又

“多情管定风和雨”(宋张铉《菩萨蛮》),把最美的时光都交给了淅淅沥沥的雨.”种蕉可以邀 雨”…’,雨打芭蕉是古人偏爱的听雨方式之一,且”芭蕉声里催诗急”(宋陈棣《骤雨呈质夫兄》),是 “诗肠之鼓吹”l(H’,能诱发文人创作冲动,成为寄托情感的载体.据笔者统计,雨打芭蕉意象在唐五 代诗词中有26处,宋代诗词中有217处,元明清时期,随着芭蕉种植普遍化和以蕉雨为主题的景观营 建,雨打芭蕉意象在诗词文创作中出现得更多了,仅乾隆一人的诗中就有47处雨打芭蕉意象,其中有8 篇是专咏之作.雨打芭蕉是古代文学中重要的意象,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本文略作探讨. 一 ,雨打芭蕉意象的发展与演变 芭蕉又名甘蕉,绿天,扇子仙等,汉代就开始了开发利用,《三辅黄图》记载:”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 年),破南越起扶荔宫.以植所得奇草异木:菖蒲百本;山姜十本;甘蕉十二本”.’芭蕉在东晋已经成为文 学题材和意象,卞承之(?—4cr7)《甘蕉赞》是芭蕉题材作品的发轫之作,此后谢灵运,沈约,徐搞,庾信等人都 描写过芭蕉.但中唐之后雨打芭蕉这一自然景象才引起关注,成为文学表现的对象.岑参的《寻阳七郎中宅

《雨打芭蕉》教案

《雨打芭蕉》 乐曲分析: 《雨打芭蕉》是广东音乐中早期的优秀曲目之一,《雨打芭蕉》以流畅明快的旋律,表达了人们的喜悦之情,一连串分裂的短句,顿挫的节奏,犹如淅淅沥沥的雨点敲打着芭蕉,使人联想到芭蕉婆娑起舞之态,更使人想象到芭蕉丰收之后人们的欣喜之情。因此,乐曲所表现的意境极富南国之情。 教学目标: 1、能够感受体验《雨打芭蕉》的音乐情绪,听辨广东音乐中的主要乐器,初步认识这种音乐体裁的音乐风格。 2、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唱歌。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雨打芭蕉》。 3、能够喜欢演唱高山族和黎族民歌,喜欢聆听广东音乐,并对与其相关的音乐有所了解。教学重点: 欣赏广东音乐《雨打芭蕉》。 教学难点: 能对《雨打芭蕉》这种风格的音乐有所理解。 教学过程: 一、音乐分段 1)第一部分由三个乐句组成。其旋律紧密衔接、优美抒情,歌唱性很强,演奏得连贯而流畅,表现了人们欢快愉悦的心情,也展现了诗情画意般的岭南风光。 2)第二部分的音乐是展开性的。其句幅短小,气息紧凑,节奏活跃,以不规则的连续不断的垛句组成。它与第一部分的旋律形成鲜明的对比。轻盈的顿音和旋律的切分进行,表现出运动着的落雨变化,更表现出人们观赏落雨、喜看芭蕉丰收时的活泼、轻快心情。 3)第三部分的旋律在围绕“商”音(Re)旋转后,形成一个简短的结束部分,它似宫音结束全曲。 二、《雨打芭蕉》介绍 1、《雨打芭蕉》是广东音乐中早期的优秀曲目之一。乐谱初见于1917年(也有人说约于1920年以前或1921年)左右丘鹤俦编著的《弦歌必读》。此曲最早由广东音乐名家吕一带。目前,不仅在全国广为流传,在海外华侨中也有很大影响。 三、广东音乐介绍 广东音乐的前身主要是粤剧过场音乐和烘托表演用的小曲。20世纪初发展成为独立的器乐乐种。广东音乐在独奏时多用琵琶或扬琴。在合奏时有两种基本编制。其一称作“五架头”或“硬弓组合”。它使用的乐器包括二弦、提琴(近似板胡的一种民间乐器)、三弦、月琴、

五年级音乐教学设计

2018年—2019年度小学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级段执教班级为五年级一个级的音乐课,我从综合课入手,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美育,在课上进行多媒体教学,加强教育科研,加快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努力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逐步实现全面发展。在五种课型中,学生比较爱好歌舞唱游课,这种课型使学生在学习时积极性高,创新能力自然发挥出来。 执教的一个班级有一部分同学音乐基础知识欠佳。总的来说,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要注重音乐基础知识训练,进一步巩固、完善教学,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美育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努力把教书育人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使学生成为:“四有”新人,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的优秀品质。并通过各种题材歌曲的学唱,中外名曲、名歌的欣赏,让学生感受美的艺术和高尚的情操,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环境意识、心理条件等,努力进取,为中国的明天奋发向上。 三、教学目标 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 1.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来演唱歌曲;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练声方法; 3.初步欣赏一些小型的器乐曲,掌握音乐欣赏知识,并能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4.通过“拍拍敲敲”、“听听想想”、“唱一唱”等练习,提高学生的乐感和节奏感;5.通过集体舞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重难点: 本学期通过对学生坐姿、唱姿、合理呼吸的培养,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对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以及歌舞唱游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融会贯通,提高他们的素质。本学期,我还加强了欣赏课、器乐课、歌舞唱游课的学习力度,注重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训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改革进取,加快教育现代化,使学生能在他们的薄弱环节上加强学习,通过综合训练,使学生的艺术修养、音乐素质大大提高。 五、主要措施: 1.指导学生学习正确的坐姿、唱姿,以及合理的发声练习曲; 2.注重学生的音乐综合技能、技巧、知识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歌唱;3.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了解歌曲的情绪,并能用正确的情绪来演唱不同的歌曲。4.每节唱歌课给学生三分之一的时间练习,教师正确处理、引导; 5.合理安排时间进行音乐欣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开拓学生的视野,并了解一些音乐知识; 6.通过律动以及集体舞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 7.在综合课、唱歌课、欣赏课、器乐课、歌舞唱游课中渗透德育,深化教育改革; 8.利用多媒体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参与耳、眼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基于电阻屏的板球控制系统

基于电阻屏的板球控制系统 王宪菊,陈韬,黄修道,胡锦静 (阜阳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安徽阜阳236037) 摘要:板球系统作为经典控制对象球杆系统的二维扩展,其实质上是把对小球位置的控制从直线延伸到平面,控 制小球在平面内完成定位和轨迹跟踪。本系统采用位置式PID 控制算法实现对小球的精准定位和轨迹跟踪,自主完成 板球系统机械结构和控制电路的设计。通过上位机实时观测小球的响应曲线,对控制数据进行分析,反复调整PID 参 数,最终实现小球在平板上快速定位、稳定跟踪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板球控制系统具有控制小球快速定位、精准轨 迹跟踪的性能,以及较强的抗扰动能力。 关键词:控制;板球系统;PID 算法;小球定位;轨迹跟踪 DOI :10.13757/https://www.doczj.com/doc/fc13932394.html,34-1328/n.2019.03.012中图分类号:TP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260(2019)03-0048-04 A Cricket Controlling System Based on Resistive Screen WANG Xianju,CHEN Tao,HUANG Xiudao,HU Jinjing (School of Physics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Fuyang Normal University,Fuyang 236037,China ) Abstract:As a two-dimensional extension of the classic control object “cue system ”,cricket ball system essentially ex- tends the control of the position of the ball from straight line to plane,and controls the ball to complete positioning and track tracking in the plane.This system uses the position PID control algorithm to realize the accurate positioning and trajectory tracking of the ball,and independently completes the design of the mechanical structure and control circuit of the cricket sys- tem.Through the real-time observation of the response curve of the ball by the upper computer,the control data is analyzed, and the PID parameters are adjusted repeatedly.Finally,the goal of rapid positioning and stable tracking of the ball on the plate is achiev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icket ball control system has the properties of fast positioning,accu- rate trajectory tracking and strong anti-disturbance ability. Key words:control;system of cricket;PID algorithm;small ball positioning;trajectory tracking 板球系统是一个非线性、多变量、复杂的控制系统[1-9]。简单定义即通过不断调整平板的角度来达到 控制小球在平板上的位置和轨迹跟踪目的的机械系统[2,4-5]。板球系统作为控制理论实验平台,主要用于 验证各种控制算法的优劣[6-10],本文也是基于此首先完成板球控制系统的机械结构和控制电路设计,然后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学建模得到系统的状态方程,进而对状态方程进行计算和处理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根据分析结论可知,X 轴和Y 轴相互独立,因此,对X 和Y 轴分别设计了PID 控制器。 1板球系统的数学建模及定性分析 基于电阻屏的板球系统机械结构如图1所示,由电阻触摸屏、托盘、小球、舵机、支架、连杆和控制电路收稿日期:2018-12-15 基金项目:阜阳师范大学校级科研一般项目(2019FSKJ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01254)和阜阳市政府-阜阳师范大学横向项目 (XDHX201729) 作者简介:王宪菊(1984—),女,河南开封人,硕士,阜阳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智能控制。 E-mail :943876886@https://www.doczj.com/doc/fc13932394.html, 2019年9月 第25卷第3期安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Anqi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Sep.2019Vol.25No.3

两句描写风雨的诗句_雨打芭蕉的句子_写出含雨字的诗词

两句描写风雨的诗句_雨打芭蕉的句子_写 出含雨字的诗词 下文是关于两句描写风雨的诗句_雨打芭蕉的句子_写出含雨字的诗词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 第一篇:《诗歌专题训练答案》 清泉中学高2012届语文专题训练:古代诗歌鉴赏(答案) 1、(1)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慷慨悲凉的行军图:西风尽扫、旌旗猎猎、白雁南飞。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

(2)“迷”字传神地描绘出芦花摇曳不定及其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和水中的月亮交融幻化的动态美景;“点”字巧妙地展示出皎洁的月亮在被风吹皱了的江面上留下无数跳跃闪动的光点,扑朔迷离,令人心醉。这两个字刻画了记忆中的家乡美景,与下联的荒凉之景作对比,表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解析:(1)以“谷口”开篇点明故山草堂的所在。“春残”紧扣诗题“暮春”,也为下面的叙写打下铺垫。黄莺鸟声稀、辛夷花飞尽、杏花乱纷纷,虽都是在写春残景色,但又是在为后二句的出场作陪衬。正是在暮春时节,鸟语已稀、花香将尽的时候,才会突然间感觉到幽竹以及清阴迎我归来的可爱。这里诗人用了对比与拟人两种手法来突出幽竹的使人怜爱。(2)“幽竹”“清阴”与“待我”都写出了尚有幽清之境迎我的欣喜。拟人则是诗人赋予幽竹以人的品格和情

感,“不改清阴”是说幽竹具备始终如一忠于朋友与主人的品性。“待我归”是说幽竹保持着一竿绿阴等待我归来的亲情,“不改”与“待我”四字让人顿感一股真气扑面而来。在这个物我相亲的意境之中,寄寓了诗人对幽竹的赞美,对那种不畏春残、不畏秋寒、不为俗屈的高尚节操的礼赞。 答案:(1)写出了谷口暮春之景:黄鸟的鸣唱已稀,辛夷杏花已谢。说春色固然美好,但毕竟短暂易改,以此来反衬不改清阴、待“我”始终如一的窗下幽竹。 (2)诗中的“幽竹”不慕浮华,不改气节。朴实而庄重,执著而超拔;深情待“我”,令“我”怜爱,它实际上是诗人厌弃浮华、崇尚气节的心志的写照。

对花教学设计

学唱黄梅戏《打猪草》选段《对花》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黄梅戏分花腔类作品的演唱方法和润腔特色 2、了解黄梅戏的地方方言。 3、学唱黄梅戏《对花》 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识(上节课我们大致了解了黄梅戏的发展情况)那么我们谁能列举出几个黄梅戏的代表作?让学生回答 生:如:《天仙配》、《打猪草》、《女驸马》、《夫妻观灯》等 师:这几出作品同属黄梅戏但也有它的不同。如:《天仙配》、《女驸马》两出戏都是大段的用于抒情、叙事,唱腔委婉、悠扬、抒情。而如:《打猪草》、《夫妻观灯》它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多用衬词呼、嘿、呦之类较多,唱腔圆润且又有一定的限制。 2、这样就分出了黄梅戏的两大类:花腔、平词。 3、让学生展示上节课学习的《女驸马》中的选段《谁料皇榜中状元》 4、学习花腔类作品《对花》 1)播放黄梅戏《对花》 1)提醒学生注意戏词中的方言咬字情况。 2)让学生找出哪些字是用方言咬字的? 3)聆听、感受、体验黄梅戏《对花》唱腔特点。

4)讲解作品内容 黄梅戏《对花》是《打猪草》中的一个选段由“二小”组成,人物是陶金花、金小毛,一个打猪草一个看竹笋。陶金花在打猪草时.拔草用劲过大,不小心碰断了金小毛家两根竹笋,慌忙用草将笋盖上,这时,在树上看笋的金小毛看见了,认为她有意偷笋,踩破了她的篮子。小姑娘哭着拉他去见妈妈,要他赔篮子。金小毛无奈,将舅母让他买盐的二百文钱赔她,她知道底细后不要金小毛赔了,说:“只要心意好,人好水也甜”,金小毛又把断了的竹笋一起送她,陶金花提不动,又帮着她送到家里。一路上边走边唱盘歌《对花》,什么花都问遍了,终于回到家中,金花妈妈不在家,金花打了三个鸡蛋,泡一碗炒米招待小毛,小戏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了。 四、模仿学唱(唱黄梅) 1、师:播放《对花》前一段戏词(采用“听唱”法教学;个别乐句采用“口传心授”法教唱) 师生活动: ①、教师范唱一段唱词。 ②、跟教师伴奏轻声整体学唱戏词。 ③、分角色学唱戏词。 ④、找出难唱乐句,师生共同解决。

滚球控制系统报告

滚球控制系统

摘要 该滚球系统由 Kinetis―K60单片机控制模块、位置采集模块、板球模块、人机交互模块、电源模块以及板球机械结构组成的闭环控制系统。它由OV7620摄像头进行滚球位置采集,单片机对摄像头输入信息进行处理,用位置式PID 算法进行运算,输出脉冲控制电机驱动为SH-20403驱动的42BYG250A电机转动,使滑轮缠绕吊线,改变底板所受吊线的拉力,进而控制地板倾斜让滚球到达指定位置,用人机交互模块中的按键控制与题目相应程序的运行。在该滚球系统中,滚球可在规定时间内在不经过非指定区域条件下到达指定区域,并可以在指定区域内停留规定时间,完成了大赛本科B组基本要求。 关键字:Kinetis―K60单片机;OV7620摄像头;42BYG250a电机;SH-20403驱动;位置式PID算法;闭环系统

一.系统方案 滚球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单片机控制模块、电源模块、位置采集模块、板球模块、人机交互模块以及板球机械结构。系统通过位置采集模块时刻采集滚球位置信息,将信息输入给单片机控制模块,单片机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通控制脉冲发生器,通过一定方法让底板发生倾斜,控制滚球运动。人机交互模块中的按键选择程序运行。 图1 系统结构图 1.板球模块方案的选择与论证 方案一:将推杆电机作为支撑放于板下,通过推杆电机的推动使底板发生倾斜。 方案二:将两个42byg250a电机固定到顶板,在上面捆绑上吊线,经过顶板滑轮固定到底板,使底板悬空,通过电机的转动拉动吊线使底板发生倾斜。两方案比较之后我们选择方案二为滚球控制系统方案。两方案比较如表一所示 表1 板球模块方案比较

《雨打芭蕉》人音版八年级音乐教学设计教案

《雨打芭蕉》教学设计 ——选自八年级第十五册第五单元 李雪 一、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选定广东音乐为主要教学内容,目的是通过让学生感受与体验广东音乐的地方风格,以及对相关文化的了解,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广东音乐的内涵及艺术价值,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贯穿以审美为核心,兴趣为动力的基本理念,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在创造性教学环节中,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与表演创作,采取情境创设与启发式互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广东音乐的概念与特点,并在欣赏、思考、理解、描述与分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 (1)、欣赏《雨打芭蕉》 (2)、音乐知识:广东音乐 (3)、拓展练习 2.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八年级音乐课本,第十五册第五单元。《雨打芭蕉》是广东音乐的早期佳作,乐曲通过描写初夏时节,雨打芭蕉淅沥之声,表现出人们的欣喜之情,极富南国情趣,体现了广东音乐清新流畅活泼的风格。那一连串分裂的短句,顿挫的节奏,犹如淅淅沥沥的雨点敲打着芭蕉,使人联想到芭蕉婆娑起舞之态。 3.教学对象分析:我们初一学生一般对广东音乐接触不多,经课前调查,70%以上学生不喜欢或不了解广东音乐,他们课前普遍认为广东音乐的内容比较陈旧,节奏和旋律与现代社会相差甚远,针对这种情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会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广东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可利用学生爱展示自己的天性和现在最感兴趣的QQ群和空间提高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服务。 三、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让学生喜欢我国广东地区的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广东音乐的音乐文化。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美及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的能力. 3、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并认识了解《雨打芭蕉》的风格特点。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欣赏《雨打芭蕉》,了解广东音乐概念,特点及主要乐器。 2.难点:由于中学生对广东音乐接触不多,没有太多的感性认识,因此在课前可利用学生现在最感兴趣的QQ群和空间布置任务,提高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服务。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与体验音乐,让学生深入广东音乐的音乐特点,鼓励学生尝试简单的即兴表演活动。 五、教学媒体的选择和使用: 多媒体教学设备、钢琴、扬琴 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广大师生的青睐。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开发和利用,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屏幕投影仪,能增强学生的视听效果,把很多抽象、晦涩、深奥的音乐,具体、生动、形象化。动感的画面,斑斓的色彩,会令师生赏心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