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日古典园林美学差异

中日古典园林美学差异

中日古典园林美学差异
中日古典园林美学差异

2017年第2期现代园艺

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但因受到固有文化差异的影响,各自有不同的发展境地。本文对比分析中日园林从审美角度,总结异同之处,解读中日园林的造园思想和造园技巧,进一步加深对中日园林的理解的认识。

1地域环境

1.1地理环境决定园林山水性质

中国人生活在在大陆,而日本人生活在海岛,这是中日两国在国土环境之上最本质的区别,进而形成了山水文化和海岛文化的差异。

1.1.1国土面积决定园林规模。中国国土幅员辽阔,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中国人的大尺度观念,在园林规模上也有所体现,其中皇家园林的恢弘气势最能体现出中国博大的特点。

日本园林国土面积较小,由于受到土地面积的限制,造园面积利用率低,园林规模也因此受限而相对较小。

1.1.2地形决定园林体量和特征。基于中日地形条件的不同,中日两地山的高度也出现一定的差异性,日本的真山普遍低于中国真山的高度,因此,在用以模拟真山的假山中,就能明显形成高度及体量上的差别。此外,中国园林水景营造中以引河水而成,日本园林则是因泉而积池,中国园林水体面积远大于日本园林。为使园林要素之间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水的形式影响其他景观要素的规模,从而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园林的体量。

1.2气候差异决定园林建筑风格和植物差异

中日园林因受各自地理位置的影响,气候存在着较大差异,从而影响建筑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不同种类植物的分布。

1.2.1建筑。中国园林根据地理位置来分,园林类型可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3大园林类型。北方园林建筑风格端庄厚重,功能上以防寒为主;江南园林建筑风格小巧玲珑,功能上以采光为主;岭南园林建筑风格疏朗俊秀,功能上以通风为主。

日本由于气候炎热,雨量充沛,盛产木材,木质结构住宅成为日本建筑的传统形式。建筑尺度小一般不用实墙,以推拉门窗替代,以此来创造通风、舒适的环境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风格也呈现出不同的形式。

1.2.2植物。中国园林植物因南北地理气候的差异,植物配置形式多样,在植物的选择及运用方式上都出现了较大差别。

日本温度较高,雨量充足,植物长势良好,形式多样化。2园林类型

2.1所属分类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3大类,其中更偏重于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皇家园林规模大,气势雄厚,典雅华贵,结构上,轴线明晰,对称明显,王者风范儿浓;私家园林规模相对较小,诗情画意,文人意味浓厚;寺观园林则风格不明显,依附于文人园林,普遍与私家园林相似。

日本古典园林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院园林3大类。其中更偏向于私家园林和寺院园林。皇家园林规模小,气势弱,装饰素雅;私家园林表现为武家园林,规模大,装饰华丽,在气势和风格上表现之最;寺院园林风格明显,宗教氛围浓厚。

2.2布局形式

2.2.1结构布局。中国园林的结构布局追求山水并存。文人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主体,其本身具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并且无形地渗透到园林艺术当中,则园林强调幽深曲折、疏密有致、灵活多变的园林布局形式,追求步移景异的魅力,极具强烈的艺术内涵气息。

日本园林在营造过程中,本着避免人工斧凿的原则,强调体现自然、象征自然。日本园林在早期的园林布局上对中国园林早期进行了模仿,例如“一池三山”的用法,至今也成为日本园林中常见的构图形式。

2.2.2设计要素。中国园林的表现形式倾向于依山傍水,山石和水体可以说是造园要素中的骨骼元素,因此,画卷般的古典园林意境也就离不开山石水景与植物多种要素的搭配与表达。

日本园林擅长模拟自然山水,同时对于设计要素的运用极其简练,只选择部分重要的要素进行表达,但在细节刻画上,日本园林则处理得十分细腻,例如对洗手钵、石灯的细节处理。

3文化思想

3.1园林哲学

中国园林深受道家“崇尚自然”思想和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以至“崇尚自然、师法自然”成为中国古典园林所遵循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当然,中国园林艺术中的自然并不是一味地机械照搬,而是通过艺术的再创造,达到“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境界。

日本园林深受禅宗文化影响,禅僧是庭院的设计者和使用者,其本身具有厌世的情怀,并将这种态度融入造园手法中,例如有名的枯山水景观和茶室庭园的设计都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日本造园思想则强调禅宗佛教的简约和极致,“枯

中日古典园林美学差异

焦海昕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摘要:中国园林与日本园林由于受到地域和文化差异的影响,各自形成独特的风格,在文化思想、结构布局、造园

手法等方面都出现了一定差异性。本文章对中日古典园林的异同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各自园林的景观营造特点。

关键词:中国园林;日本园林;对比分析

园林应用

141

--

2017年第2期现代园艺

山水”即是代表,其反映了禅的超凡脱俗、崇尚自然的思想。

3.2园林文学

3.2.1园林文学形式。中国园林与诗词画融为一体,园林在造园上深受山水诗词和山水画的影响,文学家通过诗词及画的形式来表达园林的意境美,而造园家则通过园林景观的营造来创造一幅诗情画意的图画。

日本园林文学形式亦多种,其中以山水诗为多,通过诗的描写将园林意境渲染得淋漓尽致。

3.2.2园林文学意境。中国园林在文学的创作上体现的是理性和积极,文人将自己的主观感情赋予创作中,景观意象的选取和表达与人的心理极为符合,表现出儒家的入世精神。总之,中国园林的营造受儒家思想影响最深,以人为创造中心,让自然景观区贴近人。

日本园林在文献的创作上则体现的是自然的苍凉和人世的悲哀,文人常以忧郁、悲观的心理来表达对世俗的厌恶之感,道家与佛家的思想体现得尤为明显。日本园林中枯山水和茶庭形式即是代表。

4造园手法

4.1园林要素

4.1.1自然产物。从自然角度出发,园林要素包括动植物、山、水、石4大产物。

(1)植物。在植物的种类、选择上,中国园林常用高大乔木的灌木,日本园林常用低矮植物和草地;在植物配置上,中国园林植物配置方式多样,善于用景观营造空间,偏重于表现繁荣的景象,日本园林植物的配置方式如同置石一样,数量少,主次分明,形式简洁,偏重于表现萧瑟的景象。(2)山景。中国园林属于山型,山景表现较为丰富,善于以土或石堆山,形成人工假山。日本园林属山景较为少见,常用单个的石头象征山景,例如枯山水中石头的用法。(3)水景。中国园林有多种水景形式,如湖、池、海、溪等,由历史的发展来看,湖池型的水景形式多海景,且对水景形态、动静之美以及水声之美都有极高的追求。日本园林对水的表现较少,多为静水,且水的形态简单,作为海岛国家,受地理因素的影响,日本园林水体多以海为模拟对象,有些甚至不用水,如枯山水。(4)石景。在石材的选择上,中国石材,种类丰富,有太湖石、黄石、英德石和黄蜡石等,其中以作为“瘦透漏皱”奇丽景观代表的太湖石为主景石,日本则以水成岩、火成岩和变质岩为主,材质的选择主要考虑到人的实际用途;在造景手法上,中国园林以堆砌为主,追求高耸为上,日本园林偏重于把天然石块散置或形成石组。

4.1.2社会产物。从社会角度出发,园林要素包括建筑和园林活动2类产物。

(1)建筑。中国园林建筑较多,建筑密度大,且体量大、显得较为厚重,装饰上偏向于色彩华丽,表现中国园林在工艺上的精巧技艺。此外,中国园林考虑建筑与建筑之间的组合,讲究联接、紧凑,并常用实墙来分隔空间,来表明人与自然的平等和独立。

日本园林的建筑较少,建筑密度低,形式美主要表现为自然、简约、空寂。尺寸虽小却设计细致,材料以木结构为主,表现出通透、自然的建筑形象。此外,日本建筑重视采光,追求自然之光,将建筑与自然有机结合。因此,落地窗是常用于感受自然的方式之一。

(2)园林活动。中国常见园林活动形式有茶艺、曲水流觞、庆典、狩猎、祭祀、修炼等。其中,茶艺与品茶是文人在园林中追求淡泊宁静的活动形式之一;曲水流觞则是文人聚会时用以和歌的主要活动。

常见园林活动有茶道、花道、歌道。其中,茶道是日本人对精神境界的更高追求,既可用于观赏,也可用于吸尘静心。此外,日本对于插花技艺也是极为讲究。

4.2景观营造

4.2.1景区构成。中国园林皆以向心式构图,以山水建筑为中心,视觉中心强;轴线概念强,主要表现在建筑本身的对称性及景点的对称;善于利用山、水、石、植物、建筑等组合景观和实墙来分别划分内部和外部空间景区,使各景区都有自己的特色,追求多级系统观上的景区营造;空间处理上,中国园林常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追求丰富的景观层次。日本园林平面中心意识强,基本上以水为中心;轴线概念弱,建筑、景点皆不对称,在景区划分上,因日本园林小,重合不重分,多用自然山水和植物来分隔空间。

4.2.2景点营造。中国园林擅长用于多种取景方式,如障景、框景、借景、仿景,对景物进行有效取舍或是巧妙借助于他景,来增强景深,营造多层次的空间景观。

日本园林擅长缩景和借景,将自然景观微缩入园。此外,日本园林基于海岛的水法,惯用横向布局,主要体现在真山水和枯山水的做法。

5结语

中日园林因地域环境的差异形成各自独有的风格,加之文化背景的不同,进一步决定了两地园林各自发展的境界,但两者在景观营造、文化蕴含上等都有一定的造诣,彼此之间也存在很多可相互借鉴之处。总之,中国园林通过形象生动形式美的展现,造就浓厚地诗情画意氛围,反映出中国园林对自然社会和谐美的追求;日本园林受宗教思想影响较深,感伤意识强,表达了对自然中“真理”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刘庭风.中日古典园林比较[M].天津:天津大学,2004

2刘庭风.中日园林美学比较[J].中国园林,2003(7)

3冯喆.以苏州园林为例浅析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J].河南科技,2013(6)

4林虹,李庆申.日本住宅建筑中的禅宗美学[J].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10(1)

(责任编辑张芝)

园林应用

142 --

中日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比较

中日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比较 摘要 中国是东方园林乃至世界自然山水园的发源地,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反映在造园艺术中,产生了自然山水园最成熟的形态—人文山水园。中国的文化思想和造园技艺对日本园林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催生并发展了日本的园林艺术。日本又根据本国地理环境,结合本土文化,结合禅宗文化的美学理念,创造出具有日本特色的“枯山水”和“茶庭”两种形式的园林。 本文将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艺术手法进行比较,不仅仅是分析比较两国园林艺术风格异同,更重要的是借鉴日本园林中优秀的因素,加深对中国园林艺术的认识和了解,根植于传统,面向世界,在吸收和继承中,寻求变革与发展。 对中日两国园林艺术比较认识简述如下 1.意义与目的: 一、同属东方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为本源,日本园林为支流。 二、中国园林的传统人文山水园和日本园林的枯山水与茶庭,都是优秀的园林形式,值得研究探讨。 三、通过分析比较,加深对中国园林的认识,了解中日园林当中优秀的造园要素。 方法与手段: 大致分析对比两国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差别,再从中日园林发展史分析两国园林历史渊源。造园艺术具体从造园五要素置石,理水,掇山,建筑,植物入手,进行分析比较。 2.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的 通过回顾分析两国园林发展史,我们能够看到两国园林的演变和发展,中国园林艺术对日本园林的影响,以及两国各自的具有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园林最终形成。 中日园林造园艺术的差别,主要体现在造园艺术上,通过园林五要素—置石,理水,掇山,建筑,植物具体展现。通过对每个要素的展开分析比较,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中日园林造园艺术的异同以及各自的优秀品质与特色。园林艺术发展到工业文明的近现代,中国园林发展呈现滞后的状况。而日本园林在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同时,对民族精神与优秀传统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研究,以及他们对于生态的保护和资源的珍惜这方面的意识,使日本景观设计具有自身特点的场所性、民族气质以及时代性,这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也是本文的现实意义所在。中国园林需要在吸收和继承传统园林艺术文化的基础上,寻求变革和发展,总结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景观设计理论,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

中西方园林艺术的比较

一、中西方园林历史传统的异同 (一)中国园林发源于商、周时期,最早的形式是囿,囿是将一定的天然地域加以圈围,并在其中放养动物,以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之用的场所,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自然地貌,审美与实用结合在一起。中式园林从“原始”状态脱胎出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工园林,园林从生产生活走向艺术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此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阶级对抗尖锐,政局复杂多变,使得一些文人士大夫阶级的自信心遭到崩溃,理想幻火,并逐渐确立了以自然、适意、淡泊为特征的人生折学与生活情趣,追求的是一种文人所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朴实无华的气质。他们选择了“隐居”,在山水花鸟的大自然中获得慰籍,但又不肯放弃城市的繁华生活,所以在自己居住的深宅大院内建立自然山水花园,以实现理想的“隐居”,寄情于山水,隐身于山林,复归大自然。正是此种崇尚自然的社会风尚,使艺术家产生了表现大自然优美的情感动力,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从而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势必在文艺作品上打上深刻的烙印,从而影响到园林艺术的创作。 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可说皆为文人,思想活跃,敏诗善文,擅画能歌,在文学和绘画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其所造园无不出之同一意识,以雅为其主要表现手法。诗、画、书法、音律、园林等艺术形式有机融为一体。园林意境创始时代的代表人物,如从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陶渊明、王羲之、谢灵运、孔稚圭到唐宋时期的王维、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等人,他们既是文学家、艺术家,又是园林创作者或风景开发者。陶渊明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去体现恬淡的意境。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王经营的辋川别业,充满了诗情画意。而元、明、清的园林创作大师如倪云林、计成、石涛、张涟、李渔等人都集诗、画、园林诸方面高度文艺修养于一身,发展了园林作的传统,力创新意,做出了很大贡献。所以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水布局、建筑及小品的安排,以及花木栽植,每每借用山水画论。而风景主题的意境构思,题对楹联等又常常受到风景田园诗文的启发。使园林景观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意境和感情色彩,这也是我国历代造园家共同追求的境界。是中国千余年来园林设计的名师巨匠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使中国园林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 (二)西方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圆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人们习惯于将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欧洲建筑体系视为西方建筑,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园林。世界上最早的园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埃及,从古代墓画中可以看到祭司大臣的宅园采取方直的规划,规则的水槽和整齐的栽植。西亚的亚述确猎苑,后演变成游乐的林园。西方园林作规则式布置,最初大都出于农事耕作实用的需要,如法国的花园就是起源于果园菜地,在一块长方形的平地上,由灌溉水渠划成

中日传统园林比较-论文

中日传统园林的比较 佐佐小泽 摘要: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园林的起源、特点和类型,同时结合日本传统园林,作出不同方面的对比,归纳出中日传统园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最后,总结出中日传统园林各自的优缺点。 关键词:传统、起源、发展、古典、特点、意境、类型、比较、优点、缺点 1.中国传统园林 中国园林的起源: 我国的园林艺术,如果从殷、周时代囿的出现算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具有极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 园林的生成期——夏、商、周、先秦至西汉 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园林的盛期——隋唐 园林成熟前期——宋元明清初 园林成熟后期——清中乃至清后期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山、水、植物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中国古典园林中利用这些要素,并对其有意识地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炼概括的典型化的自然景观。 在山的运用上,广泛采用各种造型、纹理进行“叠山”创造峰、峦、岭、岫、洞、谷、悬岩、峭壁等景观形象,是真山的抽象化和典型的缩移摹写。 在水的运用上,追求“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理水上采用曲折,港湾港汊山石点缀,创造天然水景风貌。 在园林植物配置上,以树木为主调,栽植方法不讲求成行成列,也非随意参差,往往三株五株相映成趣,以少量数目的艺术概括而表现天然植被的气象万千。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结合: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不论建筑多寡,性质如何,都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系列风景画面。园林建筑采用木架结构,空间可实可虚,可隔可透,高低错落,因山就水,自由随宜,使建筑小空间与自然界的大空间沟通起来。 (3)诗情画意: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它运用各个艺术门之间的内在联系,熔铸诗画艺术于园林之中,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 (4)意境的蕴含:意境是中国艺术的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重要的美学范畴。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的类似的感情激动和理念联想。古人云:“能托物言志的为——意境”。中国古典园林借助具体的景观——山、水、花木、建筑所构成的风景画面来间接传达意境的信息,同时还运用园名、景题、刻石、匾额、对联等文字方式直接通过文学艺术来表达,深化意境的内涵。

中日古典园林的差异解析

中日古典园林的差异解析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古典园林虽然同属于东方园林体系,但是由于两国地理位置和民族性格的差异,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古典园林迥然相异。通过对本书的学习,总结并分析了中日古典园林在地理环境、园林类型、历史文化、造园思想、造园手法等方面的差异,更加深刻地掌握了中日古典园林的精髓,对以后的学习和景观设计有很大的帮助。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帮助我们将现代的设计手法和传统的思想相结合,创造出更具特色的景观空间。关键词:中日古典园林差异园林景观园林景观设计景观空间 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古典园林同是东方园林的两枝奇葩,中国古典园林是本源,日本古典园林是分支。至于为什么日本古典园林会朝枯山水会朝茶庭发展,这与日本的自然环境有关系,日本的海、岛、泉、瀑、溪是日本园林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园林前进方向的决定因素。日本文化中的儒道佛三家的不均衡消长也是左右园林发展的文化因素。 东方园林以含蓄、内秀、恬静、淡泊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和精神上的领悟,在哲学上追求天人合一,与自然保持和谐的融洽关系。自然物的各种客观的形式属性,如线条、形状、比例、组合,在审美意识中不占主要地位,审美以对自然的主观把握为主。园林景观设计在空间上循环往复,以含蓄的境界为上。其中某些流派如日本园林还将禅宗的修悟渗入到景观设计中,从而达到佛教所追求的悟境,其抽象意味的浓重超出了五感、直接与自然相溶,把人引向内省幽玄的神秘境界。东方的古典园林富有诗情画意,这是为了表现接近自然、反朴归真的隐士生活环境,同时也是为了寄托传统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理念。这也是中日园林的相同之处。 中日古典园林的不同形态、不同历史、不同成就一直是困惑学术界的问题。两国园林差别很大,其意境、构成、审美、心理都有差别。将中日古典园林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比较,更深刻地表达两国园林各自的特色。 一中日古典园林在地理环境方面的差异 园林地理环境主要是指园林的国土环境和国民环境。在这里,国土环境指的是自然地理环境方面,包括地理、气候、自然灾害等方面。在国民环境中,主要的是指国民的自然属性,而不是社会属性。因为有关社会属性,全部归列于后面的园林文化思想部分再讲述。 中日于国土环境之上的本质区别在于:大陆与海岛。两者各成陆地文化与海洋文化。进言之,即为山水文化与水岛文化之对比,路文化与舟文化之对比。中国的国土面积和日本的国土面积也决定着中日古典园林的规模,而且两国的地形差异决定中日古典园林的体量和特征。中日两国的气候差异决定其园林建筑和植物的差异。 在建筑方面,中国北方寒冷,园林建筑以防寒为主,于是形成了端庄厚重的风格;江南气候宜人,园林建筑小巧玲;岭南气候炎热,园林建筑疏朗俊秀。日本的园林建筑被称为是夏天的建筑,不用实墙,而用拉门和拉窗分隔,以此适应炎热气候。在树木方面,中国园林树木较少,多为自然式的种植,南北的地理气候差异也表现在植物种类上的差别。日本雨量充足,可用林木资源丰富,园林的围合多用植物性材料。 下图为日本栗林公园里通过不同种类的植物营造的一处景观。

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的对比

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的对比 摘要: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中、西方园林为何如此会循着不同的方向、路线发展呢?且不同的方面各又是怎么表现的呢?该文通过几个方面分别论述中西方园林风格的差异对比。 关键词:中国传统园林;西方园林;风格设计 园林的概念随着社会发展的历史和人类知识的扩展而日益更新从而逐渐满足人们 对物质和精神上生活的享受和要求。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和适用范围,不同国家、地区的界定也不完全一样。 提到园林,就不得不谈到中、西两大园林流派。中国园林艺术和西方园林艺术是世界园林艺术的两大流派,风格迥异,表现形式也迥然不同,但在某些表达方面却极其的相似。中西园林艺术尽管由于各自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不同而形成了两大不同的类型,但它们都是世界园林文化的一部分,都是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配景和建筑布置,它们都具有园林艺术的共同特性,那就是补偿现实生活境域的某些不足,满足人类自身心理和生理需要,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玩、居住的环境。 中外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尽管中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之分,且呈现出诸多差异,而西方园林因历史发展不同阶段而有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园林等不同风格。但从整体上看,中、西方园林由于在不同的哲学、美学思想支配下,其形式、风格差别还是十分鲜明的。 布局上来看,中国园林艺术风格由生态形式自由式布局,而西方园林艺术风格以几何形式规则布局。在中国古典园林建造中,一般在进入一个较大的景区前常有曲折,狭窄,幽暗的小空间作为过渡,以收敛人们的视觉和尺度感,然后转到较大的空间,以达到“豁然开朗”的效果。这是“先藏后露”“先扬后抑”的“抑景”手法。比如扬州何园,苏州挫政园,无锡寄畅园无不选择了这一空间布局。追求诗文之意的舒展开合、起承转合,要求画意的远近高低、明暗虚实。流动而又连续的曲径小道,郁郁葱葱繁茂的树木生长地错落有致,向人们展开了一个个有头有尾的连续画面,把各种园林景致组织到统一和谐的气氛之中,引导游人有条不紊的进行观赏。如同看一出戏,有序幕,有发展,有高潮,逐渐将美景推到人们面前,无一览无余之般直接,有含蓄婉转变化之深邃。而西方园林的布局构造上的艺术特色,主要由体积巨大的建筑物作园林的主体,总是矗立于园林中十分突出的中轴线起点之上。整座园林以此建筑物为基准,构成整座园林的主轴。在园林的主轴线上,伸出几条副轴,布置宽阔的林荫道、花坛、河渠、水池、喷泉等。整个布局,体现严格的几何图案。总之,一丝不苟地按几何图形规则式布局,绝不允许自然生长形状,这与中式园林恰恰相反。水面被限制在整整齐齐的石砌池子里,其池子也往往砌成圆形、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追求整体对称性和一览无余。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亚里士多德说:“美要靠体积和安排”,他的这种美学时空观念在西方造园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西方园林中的建筑、水池、草坪和花园,无一不讲究整一性,一览而尽,以几何性的组合而达到数的和谐。追求形似与写实。被恩格斯称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人的达·芬奇认为,艺术的真谛和全部价值,就在于将自然真实地表现出来,事物的美应“完全建立在个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因此西方园林艺术在每个细节上都追求形似,以写实的风格再现一切。这也是东西方古典园林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是突出自然风景还是突出建筑。前者着眼于自然美,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后者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表现人工的创造。

中日古典园林比较

中日古典园林比较 站在世界地域文化的高度上,我们不妨把中国和日本的园林进行一个全面的剖析和对比。这种剖析和对比,必须是全方位的(见中日古典园林比较研究框图),否则只能是片面和缺乏系统的。所谓全面,就是指要从两国园林的产生发展乃至兴衰得失,从相互影响到分道扬镳的全过程。所谓系统,就是要在这个历史过程中,进行从园林的自然环境,到园林的类型,再到园林的历史,再到园林的思想,再到园林的手法,最后是园林的游览等方面的比较。这也是遵循从外部到部,从自然到人文,从理论到操作,从形态到体验的研究步骤。当然,本文只取古典部分似有些偏颇,但是,只有古典部分才是最能代表中日两国园林的最显著的差异。1 造园环境比较园林环境主要是指园林的国土环境和国民环境。在这里,国土环境指的是自然地理环境方面,包括地理、气候、自然灾害等方面。在国民环境中,主要的是指国民的自然属性,而不是社会属性。因为有关社会属性,全部归列于后面的园林文化思想部分再讲述。通过对比,中国古典园林与日本古典园林在自然属性方面的不同点非常明显。从而确定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大陆性特征和山性特征,日本古典园林的海岛性特征和水性特征。由此引发了与此相关的进一步差异:在国土面积上,日小,在山水方面,日小。

这些不同,反映于园林上即是中国的面积大,规模宏伟,而日本的面积小,规模小巧。在纬度方面,中国南北跨度大,日本南北跨度小。这一点反映于园林之上就是中国的南北园林风格差异大,而日本的南北差异小。在气候方面,中国大部分疆域属大陆性气候,日本属于海洋性气候。在自然灾害方面,中国洪水灾和旱灾等大陆性灾害为主,而日本则以地震、水灾、海啸、台风等海洋性的灾害为多。这些不同,反映在园林上,就是堆山理水,置石植木方面以及建筑的形态方面,也反映了适应大陆和海洋两种不同的地理气候的风格特点。在国民环境的比较上,我们可以看出,与日本古人相比,中国的古人较为高大,细长比为小,而日本的古人较为矮小,细长比为大。于是,与模山水相似的是,园林的创作就像仓颉造字时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一样,园林的形态呈现出明显的不同。中国的古典园林较为大,日本的古典园林较为小。这种大小不仅反映于园林的单体景点上,也反映于园林的面积规模上。这种规模大小的不同,与园林中人欣赏时所用的眼睛之视线高度是相适应的。2 园林类型比较依照园林的隶属关系、地域关系、布局特点、时代变迁,中日古典园林呈现出不同的类型。但是,有些类型是日本或中国已较少称谓了。往往是有些类型中国有,而日本没有;有些是中国没有,而日本有;有些是有一方较重视,另一方较轻视。为了便于比较,只有采用有该类型的一方为标准进行

中西方园林的异同

中西方园林得异同 世界各民族得园林各具不同得艺术风格,如中国古典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园、伊斯兰园林、日本园林??这些园林都自成体系,各有明显得特点与很高得成就,但概括地讲,以前两种最典型也最引人注目。一种在西方,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得几何园林;一种在东方,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得再现自然山水式得园林。由于两地强烈文化差异,导致 风格迥异得造园艺术 中西园林风格差异得原因 1、、审美情趣得差异 中国祟尚自然得美学思想来源于老庄哲学,对自然得认识包括三个方面:A.人与自然环境、自然生态得关系.人与自然界得友好与睦、相互依存,不就是去征服、破坏.而就是把自然作为自己安居乐业、休养生息得美好环境。B.把自然景物与景象作为欣赏、欢娱得对象,人得栽花养草、游山玩水、 乐于景观、投身于大自然中,似乎与它合为一体。c.人通过某种学习,使身心节律相吻合呼应,而达 到“天人合一”得境界。 在它得影响下,中国古代得文人与士大夫追求就是一种文人所特有得恬静淡雅得趣味,浪漫飘 逸得风度,朴质无华得气质与情操,确立了以自然、适意、清静、淡泊为特征得人生哲学,她们遨游 名山大川,以寄情于山水,更有人藏身于山林之中,过着隐士生活,在大自然中寻找安慰与共鸣。这种崇尚自然得美学思想,在文学上产生了山水诗,田园诗以及山林文学,中国传统写意山水在魏晋南北朝已成为一个声势很大得独立画种, 它与中国山水园林艺术有着非常密切得关系,对中国山水园林起了很大得促进作用。中国古代没有专门得造园家,大多就是有造诣得诗人、画家设计得.所以在园林中非常自然地表现出意味隽永得诗情画意,画论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园林设计得原理了。因此,山水园林所遵循得原则就是山水画得原则,就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虽然带有艺术家得主观因素,但它就是自然美景在真实空间里得艺术再现,并且以“理性”为基础。 西方得审美思想与哲学基础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希腊人自古以来便在研究比例,其中尤以黄金 比例最为有名,雅典帕特依神庙屋顶得高度与屋墚得长度便具有黄金比例,米洛得维纳斯雕像得 重要尺寸得比例中亦含有黄金比。欧洲文艺复兴则就是理性得伸展,它就是以理性调与情绪而完成艺术上得伟大,笛卡尔认为几何分析我国古代得哲学观与艺术观,发现中国得文化就是种自内而外,由里及表得文化,在我国得哲学中有所谓“天人合一”论.即认为人与世界就是相关相通得,就是不可分得,中国得哲学重了悟而不重论证,认为形式上得细密论证不如内心神秘之冥证。而西方文化更注重于逻辑性、数理性,她们得文化甚至被认为就是数得文化,它得产生就是神秘主义得希腊早期哲学,但它就是铪着理性与逻辑得轨道上发展得,发展成为一种与东方哲学相对立得世界观、审美观。 6 造园师素养得比较 西方园林得设计者多为建筑师,善于以建筑设计得方法来布置园林。法国得著名园艺师勒·诺特尔,13岁起开始学画,后来改习园艺,她还学习过建筑、透视法与视觉原理,受过古典主义者影响,研究过笛卡尔得机械主义哲学。而中国许多文人、国画家,直接参与造园活动,其中最恋出得代表为明朝末年得计成,她不仅具有丰富得造园经验,而且又有较高得文学绘画素养。

中西方园林比较--特点、审美体现、思想差异

徐雪莹园林1111班学号 1106183127 中西方园林比较 ——特点、审美体现、思想差异 中文摘要: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 特色。通过对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发展及其特点的比较,来了解环境艺术在园林艺 术方面的审美体现与思想差异。 关键词: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环境艺术。园林艺术。审美体现。思想差异 英文摘要:The botanical garden is the humanity builds esthetics i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sing the nature which the ideal living conditions in the process applies to know and the thought centralism manifests.But China and the West botanical garden different the style is different as a result of the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nd the cultural tradition, is unique.Through to the West botanical garden art development and the characteristic comparison, understood environment art manifests esthetically in the botanical garden art aspect with the thought difference. 关键词: Historical perspective Cultural tradition Environment art Botanical garden art Manifests esthetically Thought difference 绪论:这学期我们上了中外园林史的课程。中西方园林艺术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 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尽管中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之分,且呈现出诸 多差异,而西方园林因历史发展不同阶段而有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园林等不同风格。但 从整体上看,中西方园林由于在不同的哲学、美学思想支配下,其形式、风格差别还是十分 鲜明的。 目录:第一章中西方体系及特点 (1) 第一节东方体系 (1) 第二节西方体系 (1) 第三节园林特点 (1) 一、东方园林 (1) 二、西方园林 (2) 三、东西方园林代表(附图) (2) 第二章思想差异 (2) 第一节中国的美学思想 (2) 一、自然山水审美观 (2) 二、阴阳学说与天地人合一的思想 (2)

中日古典园林比较

一、日本古典园林的分期及代表园林形式 (一)分期 1、泊来期:大和、飞鸟、奈良时代---古代园林 2、和化期:平安时代---古代园林 3、佛化期:镰仓、室町时代----中世园林 4、综合期:桃山、江户时代----近代园林 5、革新期:明治时代至今----现代园林 (二)代表园林形式 ?大和时期、飞鸟时期(公元300~710) ?奈良时期(710~794)池泉庭園 ?平安时期(794~1192)净土庭园和寝殿造庭园 ?镰仓时期(1185~1392)早期枯山水 ?室町时期(1392~1568) 后期枯山水 ?桃山时期(1568~1615) 茶庭 ?江户时期(1615~1867) 回游庭園(后期池泉庭園) 二、 1.池泉庭园 池泉庭园是以池泉为中心的园林构成,体现日本园林的本质特征,即岛国性国家的特征。园中以水池为中心,布置岛、瀑布、土山、溪流、桥、亭、榭等。水池多为观赏和曲水宴之用,不能泛舟。 平安时期 2.寝殿造庭园 “寝殿造”是指平安时代贵族的以寝殿为中心的宅邸形式(私家园林);相对于寝殿造建筑的庭园形式叫“寝殿造庭园”,寝殿造庭园由建筑、露地、池岛三部分组成,池中可泛舟,水道可设曲水宴。 橘俊纲(1028-1094年)著《作庭记》 园林实例 ?平安京东三条殿庭园遗迹 3.净土庭园 净土宗的佛寺把殿堂建筑与园林结合起来以表现“净土”的形象,利用造园艺术的手段把西天极乐世界具体地复现于人间。于是,寺院开始园林化,殿堂与园林融为一体而逐渐形成一种具有宗教意境的园林——净土庭园。 园林实例 ?平等院凤凰堂庭园 4. 枯山水 国师梦窗疎石,镰仓时代的枯山水造园家。 枯山水又称乾山水、唐山水,与池泉园和真山水相对,没有池水溪流,以砂拟水,以石代岛,即在没有水源的情况下通过石组来摹拟创作的园林山水。 园林实例:龙安寺 5.茶庭 也叫露地或露路。茶庭是指在进入茶室之前的一段空间里所布置的各种景观,是将茶道礼仪与园林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园林风格,园林氛围是讲究茶道的“和、寂、清、静”。

园林美学考试大纲汇编

一、园林艺术:是借助一定园林物质实体来反映生活和自然之美,表现园林设计师审美意识的空间造型艺术。常与建筑、书画、诗文、音乐等其他艺术门类相结合,成为一门综合性艺 术。园林艺术是一定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理想在园林形式上的反映,是精神领域的艺术。 园林艺术作为一门精神艺术,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实体(造园材料),以园林设计师的想象和构思为载体,以自然生活为蓝本,发挥造园技艺,创造出人的审美意识、情感、理想和一 定物质形式相结合的园林艺术品 二、园冶与计成:由于文人园林的发展,因此一些文人、画士通过直接掌握相关的造园叠山技艺而成为专业的造园设计师。 计成是江苏吴江人,是著名专业造园设计师。 他所写的园冶,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园林理论著作。 园冶全面记述了江南地区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的做法的综合性著作。 第一卷为兴造论、园说第二卷专论了栏杆 第三卷记述了墙垣、门窗、铺地、掇山、选石、借景 全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艺术与技术相结合,言简意赅,颇有许多独到见解。 三、园林艺术及其特征: 三个特征:1、园林艺术的综合性:体现在与其他艺术门类的结合的综合性,还体现在与多 门学科相结合的综合性 2、审美和使用功能相结合:两者辩证统一、相辅相成 美的东西收线没有满足使用功能,是难以有兴致欣赏的 反对过分的实用主义,而将审美功能趋于从属地位 3、经济、技术与园林的统一 四、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差异及原因: 中国园林多为自然山水园,崇尚自然,本于自然、师法自然、高于自然。体现人与自然和和 谐共生、天人合一。自然式园林,体现了自然美

西方园林以17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讲究整齐一律、对称均衡的原则, 表现为人工美,为规整式的园林 原因: 1、中西方园林的起源以及历史发展条件不同引起的差异 中国园林起源于自然,而西方园林起源多是因为农事耕作的需要而产生的 2、中西方园林哲学思想方面的差异 中国的哲学思想以老庄思想为主,崇尚自然,讲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园林艺术师法自然、高于自然。 西方哲学体系为唯理论,过分强调了数学和几何包含一切的思想,因此园林中也用几何和数 学来统领全园,以此代替了审美。 3、中西方城市规模和规划格局的差异 中国古为中央集权制,城市规模比较宏大,城市布局整齐划分,为棋盘式格局。西方则多为 封建割据导致国土四分五裂,城市规模比较小。 中国园林是统一之中求变化,西方园林是变化之中求统一 4、中西方物质条件、地理环境对园林的差异性差异性影响 中国多名川大山,石材种类和用石方法多样,因此多借助于此在园林之中表现,仿佛使人置身于名川大山之中 西方则擅长使用大片土地来构建建筑统领园林,石材应用仅仅限于建筑和雕塑应用 5、中西方宗教意识形态的差异性对寺庙园林的影响 中国以佛道并存,并结合了本土文化。 西方是以信仰上帝为主的单一宗教,以基督教为主 五、美是难的 从古至今,许多中外哲学家都给下一个本质定义,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美是难的体现在两个方面: 1、从审美客体(物质)来说,美是到处都存在的事物,而并非是一目了然的。美在自然界、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作品之中还存在不同的形式,没有统一的标准。从不同形态的事物、千

(完整word版)浅析中日古典园林的异同点

浅析中日古典园林的异同点 以苏州的沧浪亭和龙安寺方丈庭园为例 摘要:中日古典园林和日本古典园林均为东方两颗璀璨的明珠,他们都崇尚自然之美,意境之美。然而由于中日两国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人文精神上的不同导致两国园林各有千秋。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苏州四大名园之首的沧浪亭和日本龙安寺庭园庭院,剖析中日两国在造园手法,造园思想,创意布局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以便我们更好学习和利用造景的技巧,继承古代造园师智慧。 关键词:中国园林日本园林异同点沧浪亭龙安寺方丈庭院 0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景观领域越来越被人们关注,景观一词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然而随着各种景观形式的出现,作为原始的、代表劳动人们智慧的古典园林,却逐渐被人们遗忘。尤其在中国,古典园林曾经在世界园林史上独领风骚,备受关注。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辉煌成就的当属苏州四大园林。中国与日本一水相隔,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当然在园林领域,日本园林在很多方面也师从中国。日本园林中具有代表的枯山水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上存在很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沧浪亭是苏州现存最早的园林景观,最古老的园林景观,位于苏州市城南。沧浪亭最初为北宋诗人苏舜钦官场是失意后所作。后屡易其主,清同治重建,遂成现状。“沧浪胜迹”坊耸立西部水岸边,坊测沿池北岸,种植碧桃垂柳,树荫下石凳成排,可供游人观景。沧浪亭虽不能成为中国园林的唯一最美,却也可以称得上最美之一,能够很好的成为代表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之作。 龙安寺方丈庭院和大德寺大仙院庭院是日本枯山水的双壁。龙安寺位于京都市右京区,其方丈庭院建于1499年,设计者是相阿弥。方丈庭院是以极度抽象的构图,最简洁的材料——15块石头、满庭的细沙及低矮的围墙勾画出一幅苍凉孤寂、象征万顷海洋的永恒图景。东西长25m,南北宽11m。历来对此院的解释是见仁见智。 图1 沧浪亭平面图

比较中西方园林风格的差异

比较中西方园林风格的差异 园林的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知识的发展而变化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 有着不同的内容和适用范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界定也不完全一样。历史上, 园林在中国古籍里根据不同的性质也称作园、囿、亭、庭园、园池、山池、池馆、别业、山庄等。英美各国园林的性质、规模虽不完全一样,但都具有一个 共同的特定:即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 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配景和建筑布置,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 环境。下面就介绍一下各地的世界园林的发展与特点。 在中国的园林发展过程中,由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和地 理气候条件的不同,形成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两大派系,它们各具特色。皇 家园林主要分布于北方,规模宏伟,富丽堂皇,不脱严谨庄重的皇家风范;私 家园林分为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两个分支,江南园林自由小巧,古朴淡雅,具 有尘虑顿消的精神境界;岭南园林布局紧凑,装修壮美,追求赏心悦目的世俗 情趣。中国园林作为世界园林体系中的一大分支,都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的自然风景园,都富于东方情调。这个造园系统中风貌各异的两大派系,都表 现了中国园林参差天趣,丰富多彩的美。 (1)皇家园林。皇家园林追求宏大的气派和“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的意志,形成 了“园中园”的格局。所有皇家园林内部几十甚至上百个景点中,势必对某些江 南袖珍小园的仿制和对佛道寺观的包容,同时,出于对整体宏伟大气势的考虑,必需安排一些体量巨大的单体建筑及组合丰富的建筑群落,这样一来也往往比 较明确的轴线关系或主次分明的多轴线关系带入到本来就强调因山就势,巧若 天成的造园理法中。 (2)私家园林。 ①江南园林:江南园林大多数是宅园一体的园林,将自然山水浓缩于住宅之中,在城市里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居住环境,它是可居、可赏、可游的城市 园林,是人类的理想家园。 江南园林的叠山、石料以太湖石和黄石为主,能够仿真山之脉络气势做出峰峦、丘壑、洞府峭壁、曲岸石矶,或以散置,或倚墙彻壁山等等,更有以假山作为 园林主景的叠山技艺手法高超,称盛时,苏州环绣山庄的假山堪称个中佳作。 ②岭南园林:岭南园林亦以宅园为主,一般都做成庭园的形式,叠山多因姿态 嶙峋、皴折繁密的英石包镶,很有水云流畅的形象,沿海也有用珊瑚石堆叠假 山的,建筑物通透开敞,以装饰的细木雕工和套色玻璃画风长。由于气候温暖,观赏植物的品种繁多,园林中几乎一年四季都是花团锦簇,绿阴葱郁。 西方园林起源可以上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18、19世纪的西方园林可以说 是勒诺特风格和英国风格这两大主流并行发展,互为消长,当然也产生出许多 混合型的实体,下面我们就几个典型的园林国家来看一下其园林的特色。

中日古典园林比较

中日园林的比较 园林082 200810144204 梁颖茵 日本现代著名诗人、作家室生犀星曾说过:“纯日本美的最高表现是日本的园林。”中日两国古典园林同属于区别于欧洲和西亚的东方园林体系,日本园林受中国园林影响很大,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当人们从文化的角度去审视日本古典园林时,可以发现,无论是置景还是整个园林的创意布局,日本园林都带有中国文化影响的鲜明痕迹,隐含着大量中国文化的基因。日本的园林艺术具有浓郁的东方艺术特征,他在学习和集成中国园林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又经过与本民族文化、艺术和生活习俗的融合与创新,经过日本长期的历史过滤与消化,逐步形成了具有日本文化性格特征的园林艺术,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园林风格,并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与中国园林在许多方面又有着区别。 造成中日古典园林艺术差异的原因 中日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差异。地理环境区别是大陆和海岛的差异,在园林文化上就是山水文化和水岛文化的区别。气候因素的差异决定了两国园林建筑和植物的差异。中国南北跨度大,北方建筑防寒为主,较厚重;南方建筑通风、采光为主,较小巧,园林植物也有较大差异。日本属海洋性气候,温度较高,雨量充沛,树木资源丰富。日本园林建筑用拉窗和拉门分隔,可以拉开,形成通透的空间。 思想文化差异。思想上,中国偏于儒,表现为乐天爱人,日本偏于佛,显示出孤独的禅意和对短暂人生的思考

中日社会政治结构差异。中国是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作士大夫高雅文化以“文”取士,使中国具备“画境文心”,园林各景区意境也就具有寓意深远的诗文意境,且与该园主题相互辉映。中国园林如同山水诗、山水画,蕴含着浓浓的诗意。日本经历了近千年的武士统治,武士政权推崇武家文化,这一时期产生的石庭和大名园林披上了浓厚的尚武色彩,甚至杀伐之气。因此中日两国园林意境上各自体现的“崇文”和“尚武”。 宗教信仰上的差异。在中国,宗教始终处于从属皇权的地位,肯定皇权的合理性。因此中国的寺庙园林形似私家园林。而佛教在日本有着鲜明的政治色彩和特殊的社会地位,佛教受皇室和贵族的推崇,始终处在国教的特殊地位,日本古代寺庙园林的发达也与寺庙特定的文化地位相关。古代的日本,寺庙是大陆文化引进、展示、传播中心,也是日本文化重要的建设基地。 对待神和人的关系的差异。中国园林体现了强烈的人本精神,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创造的是最佳的生态环境。而日本则是“神本”,日本园林反映了日本人对大自然虔诚的敬畏心理和远距离欣赏的审 美习惯,一个是人型山水园,一个是天型山水园。 建筑的比较 从日本建筑中,我们可以看到具有浓厚日本色彩的原始神社建筑,以及受到大陆佛教建筑影响后建筑起来的诸多佛寺。可以看到从模仿我国书院式茶室到构筑纯日本式的草庵式茶室,或者中国式辉煌

中日园林植物景观美学赏析

中日园林植物景观美学赏析(人文科学) 罗丹荔约3055字 (摘要)同属东方园林体系的中日古典园林,都是优秀的园林艺术,虽然两者本质上都是自然山水园,但是由于地理环境、思想文化背景、历史发展情况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貌。中日园林都十分注重运用花木营造自然氛围,不过中国园林建筑成分较重,显得人工味较浓;而日本园林建筑一般偏与一隅,显得自然意趣浓厚。意境创造上中国园林极力表现花木繁盛、欣欣向荣的喜悦之景,而日本园林营造的是静谧幽玄、伤春悲秋之美。 【关键词】中国园林日本园林植物造景植物品类植物配置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08(2007)0620193-01 以植物造景营造花木繁茂的天然野趣是自然山水园林的一大特色,亦是东方造园当中的重要构成要素之一。因此,在中日园林当中都十分注重运用花木营造自然氛围,不过中国园林建筑成分较重,显得人工味较浓;而日本园林建筑一般偏与一隅,显得自然意趣浓厚。意境创造上中国园林极力表现花木繁盛、欣欣向荣的喜悦之景,而日本园林营造的是静谧幽玄、伤春悲秋之美。 一、植物品类 (一)中国园林植物品类。中国园林对花木的选择标准,一讲姿态美,树冠的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树叶的形状,都追求自然优美;二讲色彩美,树叶、树干、花果都要求有各种自然的色彩美,如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白皮松、白色广玉兰,紫色的紫薇等;三讲香味美,要求自然淡雅的清幽。最好四季常绿,月月花香,其中尤以腊梅最淡雅,兰花最为清幽。 在中国园林中,花木不仅对园林山水建筑起到衬托作用,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一为“比德”言志,如竹子象征人品清逸的气节高尚,松柏象征坚强和长寿,梅象征不畏严寒,纯洁坚贞的品质,莲花象征纯洁无瑕,兰花象征幽居隐士;二为吉祥寓意,如榉树象征高官厚禄,玉兰、牡丹、桂花象征荣华富贵,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紫藤象征紫气东来等。(二)日本园林植物品类。日本园林植物虽然不如中国园林丰富,但是由于收到中国诗词绘画的影响,对植物品类有相同的喜好。如“梅兰竹菊”四君子,“松竹梅”岁寒三友等。由于禅宗思想的影响,他们还大量的运用苔藓的地被植物,形成“苔庭”。为了追求空寂,宜与冥想,日本园林中常绿植物较多,开花植物较少。最常见的是松树、枫树、樱花。杜鹃等等。 樱花被尊为日本国花,不仅是因为它的妩媚娇艳,更重要的是它经历短暂的灿烂后随即凋谢的壮烈。樱花绽放时很绚烂,但花期很短,开花到凋谢只不过七日之期。整棵樱树从开花到全部凋谢大约十六天左右,形成樱花美而易凋落的特点。也正是这一特点才使樱花有这么大的魅力。所以每年都有人在赏樱季节里,随着樱花盛开的沿线,从九州到北海道一路追逐着绽放的樱花观赏,总是看不厌刹那间辉煌的怒放与其后干脆利落的凋谢。 二:造景特色 (一)中国园林植物造景特色。《园治》中说道“移竹当窗,分梨为院,溶溶月色,瑟瑟风声;静拢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清气觉来几席,凡尘顿远襟怀”。可以看出,中国园林对植物造景更重于借景抒怀,表达因景而引发的内心感受。 中国园林擅长利用植物营造四时美景,以植物季候变化活跃园林空间,并且呼应景点的人文主题。 表达春景的以拙政园雪香云蔚亭为例。“雪香”指梅花,“云蔚”指花木繁盛,此亭适宜早春赏梅,亭旁植梅。暗香浮动。周围竹丛青翠,树木葱郁,绕溪盘形,颇有城市山林的趣味。亭与池南远香堂遥遥相对,成为一组绝妙的对景。表达夏景的如沧浪亭翠玲珑。它取“秋色

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及其美学思想

浅析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及其美学思想 园林艺术是一种实用和审美相结合的艺术,由于时代、民族、地域、环境等因素影响而表现形式存在区别,又因优秀造园者的社会实践、审美意识、审美经验、审美修养、审美想象、审美理想和审美意趣的不同,使园林艺术呈现了五彩缤纷、美不胜收的风姿。中西方园林在各自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各自独有的形态。 1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比较 中国园林艺术和西方园林艺术是世界园林艺术的两大流派。风格迥异,表现形式也迥然不同。如西方人喜好雕塑,在园林中有着众多的雕塑。而中国人却喜欢在园内堆假山。中国人看树赏花看姿态,不讲求品种,赏花只赏一朵,不求数量,而西方人讲求的是品种、数量,以及各种花在植坛中编排组合的图案,他们欣赏的是图案美。 中国的园林艺术源于中国传统绘画,因而从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是传统绘画的又一表现形式,从审美主体来说,长期受深厚的哲学、美学的陶冶,而主体本身又是经过各种成熟的艺术诗词、绘画、工艺美术和建筑交融渗透独立发展起来的一个形态完善的艺术类别。“诗情画意”是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审美境界。西方园林中的法国有“园林是陪衬,是背景,是建筑的附属物,确实不是独立完备的艺术”(黑格尔语)。西方园林以科技为缘,将建筑自然化,表现出抽象性的人工技能之美;中国园林与绘画有缘,将建筑自然化,表现出形象的天然韵律之美。西方园林开阔坦荡,以整体对称图案美见长,中国园林则以曲径通幽,追求意境取胜,见表1。 表1 东西方园林艺术风格比较 总的来说,中国古典园林是以含蓄、蕴藉、清幽、淡泊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对自然物的各种形式属性如线条、形状、比例、组合,在审美前意识中不占主要地位。空间上循环往复,峰回路转,无穷无尽,追求含蓄的境界,是一种摹拟自然,追求自然的封闭式园林,是一种“独乐园”。西方园林则表现为活泼、规则、奢侈、热烈。造园中的建筑、无不讲究完整性,以几何形的组合达到数的和谐。西方园林讲究的是一览无余,追求人工的美,是一种开放式的园林,一种供多数人享乐的“众乐园”。可以这么说中国园林基本上自然的、写意的、重想象;而西方园林基本上是直观的、重人工、重规律。 2中国园林造园的美学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是滋生在中国文化肥田沃土之中,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由于诗

中日古典园林比较 (2)

读书报告 目录 简介 写法 类型 小提示 简介 写法 类型 小提示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何谓读书报告,简言之,就是读完书之后的心得报告,是阅读者系统的收集、统整、研读与创作主题相关的各种材料,经分析、归纳、提炼等思维活动,提出个人见解和观点的文字作品。写读书报告的目的在于增加新知、提升研究和表达能力。 编辑本段写法 读书报告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实用体裁,它可以帮助我们记录复习学过的知识并提高我们的概括能力、综合能力、分析能力和评判能力。读书报告的写法如下: 首先先按下面的提纲做一些简单的笔记: 1.书名:书名及其出版年月 2.种类:如小说、传记、学习辅导、专著等 3.作者:姓名、国籍、出生年月 4.背景:时间、地点 5.主要人物:姓名 6.内容:主要情节、论述要点 7.简评:对此书的印象及评论 做好笔记之后,再根据自己的需要删繁就简写成一篇连贯性的短文。 编辑本段类型 摘要式读书报告

所谓摘要式读书报告(summary-tape book report)就是只把原作的故事情节或论述要点简要复述一遍,不掺杂自己的看法,不能随心所欲的发挥,但是必须自己审题、构思、布局,按原文顺序,运用自己的话语将原著简述出来。 简评式读书报告 简评式读书报告(brief-comment book report)要求不仅把一书的情节、要点复述一遍,而且要在简述原作的主要内容之外还必须表达自己对该书和作者的看法。也就是说,从自己的观点来写,必须包括虚实两个方面。实的方面是记录原作的内容,虚的方面是表达自己的见解。 书评式读书报告 书评(book review)是一种专门体裁,常见于各类期刊、杂志。它篇幅较长,是针对最近出版的文艺作品、学术专著、科学著作、词典、全书等而写的。书评式读书报告也分为四个部分: (1)书名、作者、出版社; (2)全书概要,写明一本书分为几个章节,个章节标题或主题; (3)对每一章节内容从正反两方面作出评价; (4)对书的印刷质量作一评论。 编辑本段小提示 1.多读勤写 2.注意分类整理 3.以范例题材练习写读书笔记 4.获得资料渠道很多,像打工、参加社会活动、听演讲都是,但最好的方法就是看一份以上的综合性报纸,尤其是评论性的文章可扩大自己视野与观点看法。还有专业性的杂志一定要看,除补己之不足外,可就记者或学者的观点来分析研究,增加自己的认知内涵。纯休闲式的课外读物,一样充满人生经验、生活智慧以及常识。上网找资料当然是最便利最快速的好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