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辛亥革命人物——章太炎

辛亥革命人物——章太炎

辛亥革命人物——章太炎
辛亥革命人物——章太炎

辛亥革命人物——章太炎

————————————————————————————————作者:————————————————————————————————日期:

辛亥革命人物—章太炎

课程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院系:马克思主义学院

姓名:王丽琼(20111003833)

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授课教师: 杜胜国

2014 年 4 月

辛亥革命人物——章太炎

在辛亥革命诸多关键人物中,他颇受争议。他是公认的大学问家、革命家,有人认为他在辛亥革命中功不可没,也有人认为他不懂军事,与孙中山闹矛盾,分裂革命力量。究竟历史上的章太炎是个怎样的人?他是如何从书斋里走出来,走上革命道路的?

一、人物生平

章太炎(1869—1936),原名学乘,字枚叔,以纪念汉代辞赋家枚乘。后易名为炳麟。因反清意识浓厚,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中国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学家,朴学大师,国学大师,民族主义革命者。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

章太炎先生,一生有多重身份,于政治、学术、思想、实践等方面多有采撷。我将根据时间列表,对他的生平进行梳理。此部分将根据他一生(1868—1936)的阶段特点,分四部分介绍。

1、1868-1894 学术奠基阶段

章氏出生于地主阶级家庭,从小接受传统的封建教育。但因受其外祖父影响,较早孕有民主主义思想。同时,他的青年时代也正是近代中国面临尖锐阶级矛盾和严重民族危机的时代。

1869 1月12日生于浙江馀杭。

1876 始跟随外祖父朱有虔学习,在文字音韵方面打下良好基础

1879 偶读蒋氏《东华录》,并受外祖父讲述明清遗事的影响,较早就孕有民主主义思想。

1884 中法战争爆发,章氏有《上李鸿章书》,陈述少年时事。

1890 章父去世。章氏到杭州诂经舍跟随著名经学家俞樾学习“稽古之学”。以文字学为基点,从训诂、音韵、典章制度等方面阐释儒家经典、先秦诸

子,写了不少读书札记和“课艺”,为其深厚的国学功底打下了良好基础。

2、1895-1905 投身改良

这十年间,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动荡时期,章氏由书斋走向社会,由改良走向革命,基本上符合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他的一些战斗性文章,对当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起了积极作用。

1894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章氏在深重的民族危机刺激下,参加了上海强学会,先后编撰《时

务报》《经世报》《实学报》《译书公会报》,基本赞成维新变法。1897 不同意康有为“倡言孔教”,与其门徒产生分歧。

4月28日,辞离《时务报》,由沪返杭。

8月2 日,《经世报》创刊。

8月28日,《实学报》在上海创刊,章氏撰《实学报序》。

10月26日,《译书公会报》在上海创刊。章氏任主笔。

1898 戊戌变法失败。六君子牺牲,康梁流亡。

8月17日,《时务报》由汪康年接管,改名《昌言报》,章氏仍然主持笔

政。

1900 义和运动掀起,八国联军侵华。资产阶级内部加速分化,章太炎逐渐由改良转入革命。7、8月间参加上海的“张国园会”,反对“一面排满,

一面勤王”的模糊宗旨。

1901 在东京《国民报》发表《正仇满论》,竖起“反满”旗帜,开始向改良派斗争。

1902 东渡日本,和孙中山“定交”,表示坚决反对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1903 为邹容写的《革命军》撰序,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直截了当地把康梁之流奉为神圣的光绪帝称为“载湉小丑”,指出清政府“便其南面之

术、使愚民之际”。此文章一经发表,即引起中外反动派的仇恨,发动震

惊全国的“苏报案”。苏报案是清政府为镇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而罗

织的文字狱,是辛亥革命前的著名反清政治案件。1903年,邹容、章太

炎分别写出轰动全国的《革命军》和《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苏报》连

续发表《读〈革命军〉》、《序〈革命军〉》、《介绍〈革命军〉》等文章,大

骂皇帝和清政府,高呼革命为神圣“宝物”,要求建立资产阶级“中华共

和国”,推荐《革命军》为国民必读的第一教科书。同时报道各地学生的

爱国运动。为此清政府照会上海租界当局,以“劝动天下造反”、“大逆

不道”罪名将章太炎等逮捕。章太炎英勇就逮,慷慨赴难。邹容激于义

愤,也自动投案。

3、1906-1911 宣传革命

此段时间,章氏的政论文章逐渐减少,锋芒渐敛,多专注于学术论述。1906 6月,章氏出狱,中国同盟会派员至沪赢章赴日,担任《民报》主编。1907 12月,以脑病辞职。

1908 8月,章氏复任主编。

10月,《民报》被禁,章氏亲至警廷,慷慨陈词。同时,他还在《汉

帜》《复报》等刊物和宣传革命的书籍上发表文章。

同时,常为《国粹学报》撰写学术论文,先后完成《小学答问》《新

方言》《齐物论释》《庄子解诂》《国故论衡》等专著。

1909政治论文减少。

1910渐敛锋芒。

4、1912-1936 渐入颓唐

章氏这一时期的文电、函扎,有的散见各报。有的未曾发表。至于学术论文

及讲演,则数量颇多,在国学、佛学和语言学等方面多有采撷。但其在政治思想上则渐入颓唐,尽管如此,他对爱国运动仍有所关注。晚年因为疾病缠身,深居简出,直至1936年6月14日辞世。

1911辛亥革命胜利。不久,袁世凯窃夺了革命成果。章氏由拥袁转向反袁。

被幽禁三年。幽禁期间,手定《章氏丛书》,所收大多是学术专著。19166月,袁世凯去世,章氏被释放。

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章氏任秘书长。

1919 “五四运动”爆发。人民革命运动日渐发展。

这期间,章氏开始反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

策,并且由反对军阀割据演变成赞成军阀割据,北洋政府和南方政

府在上海、广东等地进行议和时,章氏组织护法后援会,反对议和。1925 “五卅惨案”发生,章氏发出抗议通电,主张对英“经济绝交”。

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呈请通缉所谓“学阀”,章氏名列其中。

1926 章氏与董康同任上海法政大学校长。

1927 在苏州讲学,欲“甄明学术、发扬国光”。

“四一二”政变。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又呈请中央通缉著名学阀,仍以章

氏为第一学阀。

1932 “一二八”事件爆发,章氏会同一批爱国志士,痛斥当局不抗日,要求“召集国民会议,产生救国政府。”

1933 刻《章氏丛书选编》于北平,“所收不多、而更纯谨,且不取旧作,当然也无斗争之作,先生粹然成为儒宗”。

1935 “一二九”学生运动受到镇压,章氏在各大报纸发表言论,表示同情与支持,产生较大影响。

1936 6月14日,章氏因鼻咽癌、胆囊炎、疟疾、气喘病四症并发,逝世于苏州。终年69岁。

二、人物思想

1、学术思想

(1)学术思想的特点及转变过程

章氏的学问囊括了中国政治史、文化史、学术史、思想史、哲学史、经学史、史学史、文学史、经济史、教育史、佛学史等等,而且根基又在经学、小学(文字学、音韵学);尤为可贵的是,他做学问不是“为学问而学问”,确实要和为民族、为社会的宏志深愿结合起来,所以他即是一位“有学问的革命家”,又是一位“讲革命的学问家”。

1、治学态度与学术特点:求是、与政治结合、自立门户

2、研究国学:倡导国学、唤起种性、反对欧化、与革命结合

3、研究佛教:增进爱国热肠、倡导世道平等

4、研究语言学:批判地继承

在文学、历史学、语言学等方面,均有成就。宣扬革命的诗文,影响很大,但文字古奥难解。所著《新方言》、《文始》、《小学答问》,上探语源,下明流变,颇多创获。关于儒学的著作有:《儒术新论》、《订孔》等。

章氏的思想受到多方影响,因为变化的历程相当繁复,依其《菿汉微言》中的自述,是以“始则转俗成真,终则回真向俗”十二字予以归结。大抵而言可以1908年(光绪二十四年)著成《齐物论释》为界。在此之前,章氏先习朴学、诸子学以及西方进化论和社会学,在因苏报案入狱之后,则改习法相宗,而后思想便以唯识学为尚,认为先秦诸子之学皆不足比拟,固可谓“转俗成真”。自《齐物论释》著成之后,章太炎因齐物思想的启示,不再仅以唯识为唯一标准,转而认为凡“外能利物,内以遣忧”之学皆有价值,开始对古今中外的学术思想进行重估。即进入“回真向俗”的境界。

形成章太炎思想的背景主要来自四个渊源:一为受乾嘉考证学的影响,讲求客观实证;二为跟随晚清诸子学兴起的潮流,对荀子、庄子、老子三家思想加以揄扬,尊子贬孔;三为受到严复的影响,在其早年的文章中尤其多以进化论作为理论架构;四为佛学,尤其是佛学中的唯识论,是章氏后期思想的支柱,使其思想体系中充满个体主义、相对主义的色彩。除了这四大渊源外,顾炎武、王夫之的民族思想,章学诚、戴震、孙诒让等人的思想也对章太炎具有相当的影响力。(2)学术成就

医学方面,章太炎精通医学,著有《霍乱论》、《章太炎医论》(原名《猝病新论》)。曾有人问章太炎:“先生的学问是经学第一,还是史学第一?”,他答道:“实不相瞒,我是医学第一。”

小学,太炎治学,由小学入门,主张音韵文字相通,以此为基础,结合西学,恢弘清代诸子学之门户,其方法一本曲园师承,绝非自立门户。章太炎曾在晚清时与《新世纪》报吴稚晖等人争论汉字前途,反对在中国采用“万国新语”(世界语)。乃依篆书创造记音字母,作为汉字初学的注音手段,以保存汉字。民国三年,由其弟子钱玄同、许寿裳、周树人促成教育部通过,作为国语注音符号,即今日仍在台湾通用之注音符号前身。

著作, 一生著作颇多,约有400余万字。

研究方面著作

朴学精粹《春秋左氏读》

建立孔教驳议《儒术真论》

尝试走自己的路《訄书》初刻本

两千年范式的颠覆《訄书》修订本

深层忧患中哲学转向《俱分进化论》

无神无我的新宗教《建立宗教论》《无神论》《人无我论》近代语言学的奠基《新方言》《文始》《小学答问》《国

故论衡》卷上

“文学复古”《国故论衡》卷中

诸子思想的新诠释《国故论衡》卷下

对“人与人相食之世”的哲学抗辩《齐物论释》

中华文化总检核《检论》

思想与学术的自我总结《自述学术次第》《菿汉微言》

晚年学术耕耘《猝病新论》《章氏丛书续编》

2、革命思想

最初的倾向改良、到坚决地选择革命、到中年的退居书斋,直到晚年又奋而走到抗日救亡的前线,他的政治选择始终随着社会脉搏的跳动而变化。

总体来看,章先生在革命事业的发展上主要有两大特征:

一是主张随时代改变。姜义华在《章炳鱗评传》中写道,“19世纪后半期20世纪前半期中国革命运动,主要由三大运动构成。一,民族主义运动;二,农民运动;三,现代化运动。三大运动路向并不一致,倾向也不一致。章太炎曾站在革命运动的前列,被誉为“革命家之巨子”,中华民国的“革命元勋”。但同样倡导革命,他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意见大相径庭;同样致力革命,他和孙中山等人却屡次发生抵牾。晚年,他一度置身于新的革命洪流之外,甚至站在其对立面;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高压下,他也曾不得不退回尘封的书斋,但最终又走到抗日救亡的运动前列。章太炎作为革命家,一生所走过的路,其曲折、其颠踬、其成功、其挫失、其奥秘都在他同上述三大运动的特殊关系。”

“章太炎的同时代人,从不同角度或多或少都受到过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影响。在章氏心中,洪秀全和太平天国是值得承袭和效法的对象……投身于甲午战

争后兴起的维新变法运动,是章太炎社会政治革命生涯的开始。在这一阶段,他在整个维新运动的推动下,迅速贴近救亡、启蒙、变革三大时代主题,实现了思想、政治上的首次飞跃。正是社会与政治变革的实践,使章太炎对清王朝实际地走向离异和决裂……维新运动的失败、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八国联军的侵华,使章太炎在重重危机全面激化的过程中完成了从赞成改良到最终择定革命道路的完成……在日本逗留期间,他深感要给他所投身的革命提供一个较为系统的及具有较强说服力的理论基础,以为即将到来的民主革命进行一场更为广泛的社会政治动员。”

二是反对改良派的“倡言孔教”。章氏对康有为等建立孔教的活动,给出了坚决的批评。这一点在他给北大预科生讲学时有明显的体现,他说,现在提倡孔教的人是别有用心的’。他的学生顾颉刚评价说,‘随从太炎先生之风,用了看史书的眼光去认识六经,用了看哲人和学者的眼光认识看孔子。言下之意是,看孔子应该远离政治的渗透。

此外,章的革命思想也有落后的一面。他一直持有“光复汉室,还我河山,功成身退”的观点。基本上带有中国传统文人侠义的作风,不为自己为天下。他个人不图什么,所以功成身退,他认为只要把清朝政府推翻,光复汉室,个人就可以回家教书,做他自己的事情。

这也是他后来与孙中山形成分歧的原因。认为共和政体不如专制政体章太炎阐述的,有三层意思:代议制的民主共和政体不能行之于中国;政党与议员勾结,这种共和政体还不如专制政体为宜。结论是建立共和政体只能是不得已之举。认为清朝推翻后,中国还是行专制政体为好。

三、人物影响

章太炎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革命家,一代国学宗师,他的学生鲁迅尊其是“有学问的革命家”,对章太炎先生一生的业绩作了高度评价。在民族危亡的严峻历史关头,他毅然走出书斋,投身于救亡图存的革命洪流之中。他曾七被追捕,三入牢狱,并以“苏报案”名震天下。他与孙中山、黄兴共同制定了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他主笔《民报》,针砭时弊,为辛亥革命和民国的建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章太炎先生除对革命和我国国学的贡献极大,他还为我国培养了一批优秀

学者,如鲁迅、周作人、黄侃、汪东、朱希祖、钱玄同、沈兼士、马裕藻、吴承仕、朱季海。

四、趣闻轶事

1、先生授课

章太炎先生嗜烟,给学生讲课时,一手拿粉笔,另一只手必拿烟卷,有时讲到精彩处,拿着烟卷便往黑板上板书,常引得学生哄堂大笑。更绝的是,太炎先生有次上课五六个弟子作陪,有专门板书的,有倒茶水的,太炎先生国语不太好,弟子刘半农便担任翻译,其情其景甚是壮观和有趣、更有意思的是太炎先生上课的开场白:“你们来听我上课是你们的幸运,当然也是我的幸运。

2、章太炎也是最早刊登征婚启事的名人之一

有人问他择偶的条件,他说:“人之娶妻当饭吃,我之娶妻当药用。两湖人甚佳,安徽人次之,最不适合者为北方女子,广东女子言语不通,如外国人,那是最不敢当的。”

后经过蔡元培介绍,与汤国梨女士结为夫妇,婚礼当天,皮鞋左右颠倒,一时大窘。

3、与袁世凯的轶事

章太炎被袁世凯幽禁在北京龙泉寺,仅弟子钱玄同可以随时进见。袁世凯每月提供给他生活费500元,雇厨子一人、听差两人以供侍奉。他毫不客气,晓谕听差和厨子必须每日向他请安三次,清晨9时一次、下午3时一次、晚上9时一次,请安方式为打躬,不得违误,若有差池重责不贷。听差厨子唯唯不敢稍忘。有时已下午3时,章犹自午睡不醒,听差必联袂入房,就枕畔低语:“大人醒来,打更时间到了!”按例章可每日享受两个大洋的菜肴,极尽丰盛,他便要求只做一块钱的,剩下的一块钱公然饱入私囊。即便是这一个大洋的菜肴,光他一人享用也过于丰盛,他从来只吃摆在面前的两个菜,对摆在远处的则懒得举箸。久而久之伺侯他的两个听差便只把一些清淡的素菜放在他的近处,而把鲜腴的菜肴放在远处,等他吃完后,听差们便自己享用。后来钱玄同晓得了,便和官方取

得联系,将两个听差革职。

1915年章太炎被袁世凯软禁期间,被迫写“劝进书”,书云:“某忆元年四月八日之誓词,言犹在耳。公今忽萌野心,妄僭天位,非惟民国之叛逆,亦且清室之罪人。某困处京师,生不如死!但冀公见我书,予以极刑,较当日死于满清恶官僚之手,尤有荣耀!”据说,老袁气得冒烟,又自嘲说:“彼一疯子,我何必与之认真也!”时称章太炎为“民国之祢衡”。

五、人物评价

鲁迅在1936年临终时回忆其师章太炎:“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模。”歌颂和赞扬其革命精神和思想深度,奠定了评价与研究章太炎的主调。

胡适则在《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1922)中说:“章炳麟的古文学是五十年来的第一作家,这是无可疑的。但他的成绩只够替古文学做一个很光荣的下场,仍旧不能救古文学的必死之症,仍旧不能做到那“取千年朽蠹之馀,反之正则的盛业。”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1922)称章太炎为清学正统派的“殿军”。

章太炎七被追捕,三入牢狱,可说明他革命之志终不屈挠。章太炎对革命的贡献不小,是一位“有革命业绩的大学问家”。他是反清革命的旗手,遵循顾炎武经世致用的观点,以经史之学投身民族救亡的大潮,为推翻满清王朝鼓吹呐喊,功劳很大。这不同一般的武装起义,它可以影响一批人,甚至几代中国人。在那个时代,包括到现在,像他那样有大学问、又参与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并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实不多见。但他不懂军事,缺少实际政治经验和能力。总的来说,他在革命斗争中虽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大节无亏,不失为正人,应予肯定。尤其是晚年反对袁世凯称帝,为护法奔走努力,尤为难能可贵。终其一生孜孜于学,造就人才,成就斐然,也应予肯定。

2020年党史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153题)

2020年党史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共 153题) 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____C_____。 A.全面协调可持续 B.统筹兼顾 C.以人为本 D.发展经济 2、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从_____C______算起。 A.填写入党志愿 B.入党宣誓 C.支部大会通过他为预备党员 D.党组织找他谈话 3、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________B_。 A.人民代表大会 B.中央委员会 C.党组 D.中央政治局 4、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_____D______的开放战略。 A.互惠互利 B.改革进取

C.共建共享 D.互利共赢 5、2009年11月15-18日,美国总统 A 应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邀请,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和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坦诚的会谈,双方发表《中美联合声明》。A.奥巴马 B.布什 C.克林顿 D.希拉里 6、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_____C______年举行一次。 A.2年 B.3年 C.5年 D.10年 7、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_A__________。 A.战斗堡垒 B.战斗集体 C.先锋队 D.基础阵地 8、_D__________不是党选拔干部的方针。 A.革命化 B.知识化

C.专业化 D.信息化 9、党章规定共产党员享有___C________项权利。 A.六项 B.七项 C.八项 D.九项 10、党章规定,发展党员,必须经过___A________,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 A.党的支部 B.党的书记 C.党的培训 D.党的组织 11、党章规定,申请入党的同志,必须年满______C_____岁。A.16 B.17 C.18 D.20 12、党的十七大对军队提出的“三化”是_____C______。 A.革命化、国际化、现代化 B.国际化、现代化、正规化 C.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

辛亥革命浙江革命人物评述

评述辛亥革命时期浙江革命人——杨哲商 不可不说,孙中山领导的那帮革命人是一帮疯狂的人,甚至可以说是一帮亡命之徒。他们没有恐惧可言,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可以从孙中山和地下势力结合窥见一斑。 一个年代的人有一个年代的特征。我所要说的杨哲商烈士也是如此。 杨哲商中学毕业后曾在县学任教,可后来不满于学校的管理体制,来到了上海启动学校任教,并在这期间广泛接触了革命思想,阅览了《革命军》、《浙江潮》、《警世钟》等进步书刊。后来,他又结识了革命人秋瑾,从此献身于革命事业。但不幸的是,杨在后来“因公殉职”。在王葆桢所著《杨旭东传赞》中这样记载到当时的情况:“闻之矍然起曰:‘果如此,死亦何憾!’不禁拍案叫绝,灯花忽落,药乃爆,屋瓦皆飞,骸骨俱化。於戏语竟谶耶!”说来这也是可笑,一个投身于伟大革命事业的人,竟然会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而命丧黄泉!这难道是命运弄人?然而我们无法确认这段记述是否可靠,毕竟作家的文字带有修改的印记。但是我们可以从杨的死得出一个结论——当时的革命人缺乏严密的思维。 可能这个说法过于偏激,怕有人会说:“当时的条件如此艰苦,哪有优良的环境给你制造炸药?”更有人会说:“就算是条件优良也不能确保不会出意外,现今的实验室不也是照样会出意外?”的确,我不否认以上的观点。但是,当时的革命人的举动也太“大无畏”吧。且看看杨制造炸弹的方法,“将硝镪水、黑铅等置于玻璃管内,封紧两端后装入香烟灌、牛肉罐等铁盒内,四周再用硫磺粉、盐酸、多角铁片塞满,加盖封口。”要知道,铁片和盐酸混合后就会产生氢气,这种及其易燃党的气体哪怕是碰到一点静电也会发生爆炸,这种方法就算是在现代也是要及其小心的。而当时的杨在恶劣的条件下竟然敢大规模制造这样的“土炸弹”,这不是典型的“不怕死”吗? 此处联想到孙文私自制造炸弹一事,不也是因为“疏忽”,差点赔了命吗?想想看,当时中国民居普遍采用木材,在这样的环境下热火朝天的制造炸药,那不就是送死吗? 其实,当年革命人思维的不严密还不仅体现在随意乱制造炸药上。我想说说清末流行的刺杀活动。这里提到徐锡麟。当年徐锡麟为杀一个恩铭可谓是煞费苦心。不仅是买官接近,更是趁教学一职培养了大批革命学生。然而具有戏剧性色彩的是,刺杀当天,陈伯平扔的手雷居然没有炸!这精心策划的刺杀大计就被一颗小小的手雷给搅黄了!估计徐锡麟在执行刺杀计划的前一天还在为自己的“完美”计划沾沾自喜呢!但是,徐锡麟究竟还是做了功课的,在短暂地犹豫之后立马拔枪,将自己手中两支枪的子弹尽数打光,然而这数枪均未置恩铭于死地!还是那陈伯平的补刀送了恩铭最后一程。 然而,我还是想说当时革命人思维的不严密。他们当时刺杀的全是清政府的改良派!恩铭就是其一。他们试图通过杀死清政府内的改良派,留下保守派加速清政府的灭亡,而他们的目的也确实实现了。但是,他们是否想过,这样的举动可能让当时错综复杂的局面变得更加不利?在我看来,他们完全可以私下创立、发展一直人民支持的军队力量,把腐朽的清政府送进历史的垃圾箱,而保住这些有能力和想法的改革家。 当然,如果没有这些革命人的“努力”使得清政府加速腐朽并未后来的革命创立基础,怕也无日后的“辛亥革命”以及共产党的“开天辟地”。 可能我的想法显得幼稚,但这就是我读这段历史的些许想法。

爱国知识竞赛试题

爱国知识竞赛 3、圆明园被称为我国古典园林的“万园之园”。 5、我国的第一位封建皇帝是秦始皇·赢政。 6、我国第一部自己拍摄电影是鬼谷子。 7、邓小平被称为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 8、我国的陆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 9、我国现任的国务院总理是温家宝,主席是胡锦涛。 10、世界上最早、最长的人工河是京杭运河。 11、中国的特别行政区是香港、澳门。 12、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的仪器——地动仪是张衡发明的。 13、被称为我国“国球”的体育运动项目是乒乓球。 16、领导广东的禁烟运动,并下令在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林则徐。 17、我国最高的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的新国家叫中华民国。 21、我国战国时代出现的最著名的一部军事理论著作是《孙子兵法》。 22、邓稼先被誉为“两弹之父”(原子弹、氢弹)的我国著名科学家。 23、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我国古代数学家是祖冲之。 24、我国的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 25、我国的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是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27、率军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英雄是郑成功。 28、我国的四大主要戏剧剧种是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 29、布达拉宫是藏族少数民族的著名建筑。 30、容国团获得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许海峰夺得了第一枚奥运会金牌。 31、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了行使主权。

32、2008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在29届北京奥运会上,获得51 枚金牌,名列奖牌榜第一名。 33、1949年10月1日举行的开国大典阅兵,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军事阅兵。建国50周年庆典阅兵是新中国13次国庆阅兵中兵种最多的一次。 34、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浩瀚的太空中,奏响了《东方红》旋律。 35、建国后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成渝铁路,京九铁路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 36、我国第一座核电站是秦山核电站,我国第一座大型合资核电站是大亚湾核电站。 37、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世界排名, 1997年,中国以3250亿美元的进口总值,首次跻身全球十强。 38、有“中国原子弹之父”之称的科学家是钱学森;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袁隆平。 3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填词,聂耳作曲。 40、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怀抱。 41、我国的四大高原是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42、中国第一乘坐自主研制的载人飞船登上太空的宇航员为杨利伟,第一位实施空间出舱活动的宇航员为翟志刚。 43、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的时间是2001年。 44、故宫的宫殿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总面积达72万多平方米。

如何认识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

如何认识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那么,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现在有一个较为合理的说法:这两个方面同时存在。那么,应该如何认识它的成功和失败呢? 辛亥革命爆发的一个最重要的历史原因,就是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1904年至1905年,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在华利益竟然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而清政府居然对此宣称“局外中立”。而英国和德国的入侵更是让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为了对外支付巨额赔款,清政府巧立名目,追加征收税收,而各级官员又乘机中饱私囊,大大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导致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事实证明,清政府已无法再继续统治下去,于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史称“辛亥革命”。 从根本上,近代中国的革命者是被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逼迫出来的。孙中山早年也曾希望采取和平手段来救国,但是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无奈之下,孙中山下了第一个足以改变历史的决定:推翻清朝的统治!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等人成立中国同盟会,而同盟会的纲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的提出,更是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但同时,革命派和改良派这两个对立的派系滋生,就“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这三大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论战。暴露了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他们不敢招致帝国主义干涉,群众基础薄弱,以及对一些问题的不确定,这些理论和认识的局限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辛亥革命的进程和结局。 一方面,我们可以说辛亥革命史失败的。这里引用毛泽东的一句原话:“辛亥革命没有成功,失败了。为什么失败?就是因为孙中山的领导集团犯了错误,有缺点。关于这一点,孙中山有过自我批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上曾经说,当时向袁世凯妥协是不对的。国民党在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都做了批评,现在我们就不能批评吗?”。 当然,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远远不止这些,以下做一个简单的阐述: 第一,资产阶级革命派主观方面的原因。中国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一方面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帝国主义的欺压,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因此发动了辛亥革命;另一方面,又与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帝国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反帝反封建不够坚决,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再加上辛亥革命不仅时期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虽有所增加,但还远不够强大,也就是说,辛亥革命不仅缺乏雄厚的阶级基础,这就使得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革命派有较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主要表现在: 1、没有坚强统一的、起领导核心作用的革命政党。 2、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加革命斗争。 3、没有建立和掌握一支有组织有力量的革命军队。 4、始终缺乏明确的反帝纲领和具体行动。 第二,当时历史条件所决定的客观原因。辛亥革命是被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反动势力在帝国主义支持下扼杀的。 1、帝国主义的干涉。 2、袁世凯手握重兵,且奸黠狡诈。 归根到底,革命党人方面的力量太弱小,袁世凯方面的力量则很强大,双方力量对比的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知识竞赛试题答案

1、1892年,____在香港成立辅仁文社,以“开通民智,讨论时事”为宗旨。1895年,他在香港加入兴中会,被推举为会长。 A.孙中山 B.陆皓东 C.杨衢云 D.谢缵泰C 2、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发起建立兴中会,在入会誓词中提出____的革命纲领。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A 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C.军政、训政、宪政 D.光复汉族,还我山河 3、____的签订,进一步加深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奴役,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B C.《南京条约》 D.《瑷珲条约》 4、1900年7月,维新派激进分子____邀集维新人士在上海张园召开“中国国会”,主张推翻清朝政府,请光绪帝复辟,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 A.严复 B.康有为 C.唐才常 D.徐勤C 5、1901年7月24日,清政府撤销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设____,“班列六部之首”。 A.学部 B.商务部 C.陆军部 D.外务部D 6、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后,____与刘坤一联衔合上的“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成为“新政”活动的重要蓝本。 A.李鸿章 B.袁世凯 C.张之洞 D.盛宣怀C 7、在清政府实行的____中,科举制度被最终废除,学校教育实现了与科举取士彻底脱钩。 A.戊戌变法 B.清末新政B C.洋务运动 D.预备立宪 8、1902年,____与伍廷芳一道出任修律大臣。他融通中西法律,修订了《大清现行刑律》,主持制定了《大清新刑律》、《大清民律》、《大清商律草案》等,被誉为近代中国“法学泰斗”。 A.沈家本 B.唐绍仪 C.顾维钧 D.吴经熊A 9、1902年2月,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____,介绍西方的政治文化,宣扬君主立宪,后来又反对民主革命,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刊物。 A.《国闻报》 B.《时务报》 C.《新民丛报》 D.《东方杂志》C 10、1903年,____发表了传诵一时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明确指出以革命推翻清王朝,实行民主共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 A.严复 B.陈天华 C.邹容 D.章炳麟D 11、1903年,____撰成《革命军》,号召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

论辛亥革命的失败与教训

论辛亥革命的失败与教训2007-04-15 15:59 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这次革命是由民族危机加深以及社会矛盾激化而引起的。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有着伟大历史意义的革命。它是中国人民为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的巨变,促进了民族觉醒。但是,它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所以,也可以说是一场失败了的革命。在此,我主要论述关于辛亥革命的失败一面,以及它的失败所带来的历史教训。 辛亥革命由于袁世凯窃国而流产。我认为其失败原因有以下几点: 1.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帝国主义不可能允许在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一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也不会允许其建国而危害自己的利益,所以他们联合起来绞杀了这场革命。 2.从主观方面来说,辛亥革命没有彻底的反帝纲领,革命党人甚至对帝国主义还抱有天真的幻想,企图得到帝国主义的承认。革命后,帝国主义列强共同侵略中国的局面没有任何改变。辛亥革命没有彻底的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平均地权”的主张未能实行,无法调动农民阶级的革命积极性,不能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内部较松懈复杂,缺乏一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资本主义在中国先天畸形,后天发育不良,没有强大的力量来完成革命,一方面要依赖外国资本主义的,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承认和支持,它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敢也不想将革命进行到底。一方面又没有认识到必须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致使一些汉族旧官僚,旧军官也混入革命阵营,甚至拱手把政权让给了袁世凯,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同盟会对暂时被迫承认共和制度的投机革命的立宪派和旧官僚的反动本质,认识不清,斗争不力,致使立宪派和旧官僚采用“和平篡权”或“政变篡权”的方式,先后窃夺了许多起义省的领导权。一些掌了权的革命党人,也很快丧失革命意志,甚至蜕变成新的官僚政客。在这种情况下,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发布的政令军令,无法贯彻执行,甚至公开遭到违抗,致使南京临时政府从诞生之日起,就面临重重困难。孙中山积极主张用武力统一中国的北伐,就是因为受到多方掣肘,不得不半途而废。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还表现在害怕帝国主义的干涉,惧怕群众的革命斗争。对农民的自发斗争,不仅不积极支持,反而多方限制,甚至镇压。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由于严重脱离农民群众,得不到民主革命主力军的支持,因而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困境。在内外反动势力的逼迫下,只得妥协退让,将用鲜血换来的革命政权拱手让给封建势力的代表和帝国主义的走狗袁世凯,使辛亥革命的成果付诸东流。 3.在军事方面,资产阶级革命党缺乏统一的战略部署和积极进攻的精神,这既是资产阶级本质的弱点的表现,也是辛亥革命以妥协告终的重要原因。如武昌起义前,缺乏全国起义的周密计划和部署,武昌首义成功及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后,又未能实行统一指挥,协同作战,致使武汉的革命军不能及时得到其它各地切实有力的支援。在武汉的革命军方面,由于领导权没有完全掌握在真正的革命者手中,并缺乏革命的军事指挥经验,因而在面临优势清军进攻的严峻形势下,未能实行如恩格斯在总结历史上起义经验时所指出的那种方针:“起义一旦开始,就必须以最大的决心行动起来并采取进攻”①,以致陷于被动境地。例如,起义军在攻占由残敌据守的刘家庙之后,未能及时集中兵力攻歼初到滠口一带的北洋军先头部队。又如,当北洋军分批南下,向汉口逼近时,除湖南外,其它各省均未及时出兵配合。湖北省的革命党人,也未及时将本省各处起义武装统一起来,尤其不懂得将积极反清的农民群众组

辛亥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范文800字以上

辛亥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范文800字 以上 “革命”是什么?“革命”是要革谁的命?或者说,“革命”有什么意义?看了《辛亥革命》这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电影后,我内心所有的疑问都得到了解答。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辛亥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接下来随着一起来看看吧! 辛亥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篇1 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只有领导人知道辛亥革命是干什么的,而老百姓却不知道,以为就是把自己需要的东西从别人家拿过来。这次革命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制度,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也没有赶走外国侵略者,废除不平等条约,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改变。而且,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清朝皇室继续保留。 辛亥革命成功的原因是:清王朝的统治被推翻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了,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结束了。与此同时,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一些封建旧俗恶习,社会风气发生巨大变化,有助于社会生活近代化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辛亥革命对中国的一些影响。 对生活的影响:“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 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对经济的影响:从辛亥革命各省独立响应开始,中国进入长期的分裂混乱之中,除了袁世凯曾在二次革命之后曾短暂大致统一全国之外,其他中华民国的政权都未能直接统治整个中国(如号称统一的国民政府只能收到五个省的税收),一直要到1950年代,才由中国共产党使中国大陆再度统一。长期的分裂及战乱,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及现代化建设造成很大的阻碍。 对思想的影响: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自汉代董仲舒以来的中国思想中,君臣关系是“三纲五常”中三纲之首,皇帝不仅是政治上的权威,也是文化中诸多价值观念的重要依据与合法性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就在打破了帝制政治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的同时,也对于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的诸多价值观的权威性产生冲击,致使在其后的新文化运动中一度出现打倒孔孟、“全盘西化”等民族虚无主义思想。文化权威的消失,也造成这一代知识分子产生前所未有的焦虑感,因此如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三民主义、社会主义(尤以具有明确进程的共产主义)等具有完整系统的新价值体系,成为了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信仰。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意义

辛亥革命为何会失败,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一次变革社会制度的伟大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组成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占主导地位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一系列推行民主政治及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法令。从这个意义上讲,辛亥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是,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却被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地主买办阶级势力所篡夺,资产阶级共和国名存实亡,中国依然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这个角度上讲,辛亥革命最终还是失败了。 虽说辛亥革命达到资产阶级革命的顶峰,但它最终还是失败了,革命的成果最终还是被北洋军阀所窃取,革命的政权被中外反动势力所扼杀,辛亥革命、二次革命等多次革命相继失败,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资产阶级建国方案在中国的破产。 辛亥革命的失败,也有深刻的原因:封建主义在军事实力、政治经验及社会基础等方面,都大大超过革命派,这是其失败的客观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上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则是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具体而言,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从经济基础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导致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近代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的经济方式虽然在中国出现了,但一直未能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成分。经济基础薄弱的民族资产阶级虽然有较强的革命要求,想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自由地发展资本主义,谋求国家的富强,但他们与国外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政治和经济上依赖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既想参加革命,又怕打烂了自己的坛坛罐罐,损害到自己的利益,他们幻想不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而获得民族独立,不推翻封建土地制度而建立民主政治,所以他们又有软弱的一面。正是因为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使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敢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彻底决裂,无法担当起领导民主革命的重任,那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辛亥革命失败也是自然的。所以辛亥革命失败不是偶然的,是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天不足症所决定的。 第二,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中外反动势力相互勾结共同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中国封建势力异常强大而且贪婪顽固,作为掌握政权的他们只想凭借手中的权力来掠夺,竭力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为此不惜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出卖国家主权。因而他们反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千方百计的打击压制资产阶级民主进步势力,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更是深恶痛绝。帝国主义更是不希望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是为了把中国变为其原料市场和商品销售市场,而不是要把中国变成自己的竞争对手,所以外国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进行压制,千方百计地阻碍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它们在政治上扶植中国的反动势力,阻碍中国民主和进步;在经济上他们利用手中的种种特权,在中国疯狂的进行经济掠夺,打压

辛亥革命中的军队简介

辛亥革命中的军队简介 在革命战争发动时,军队间的博弈往往是左右战争结果的关键因素。辛亥革命时期,就有这样一支受人瞩目且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军队;;新军。何为新军?新军从何而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辛亥革命中的军队简介,希望你喜欢。 辛亥革命中的军队成立背景1894年,清廷在甲午战争中惨败,湘军、淮军、防军、练军又相继腐败不堪用,于是又有“新建陆军”、“自强军”代之而起。因其武器装备全用洋枪洋炮,编制和训练尽仿西方军队,故称新军。新军作为清朝的最后也是最新的一种军制,原是清廷用来巩固维持统治地位的,但由于政治的彻底腐败,光靠一支新式军队是没有办法来拯救一个走向末路的帝国。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支原本被清廷用来加强统治的新军,在辛亥革命中成了推翻清廷统治的主力军。 辛亥革命中的军队编制新军以镇为基本建制单位,每镇官兵定额12512人,由步、马、炮、工、辎重等兵种组成,设统制率领。镇下分协、标、营、队、排、棚,分由协统、标统、管带、队官、排长和正、副目率领。 编制为:每镇步队2协,每协2标,每标3营,每营4队,每队三排,每排三棚;马队、炮队各1标,每标3营,每营马4队、炮3队;工程队1营,每营4队,每队三排;辎重队1营,每营4队.步队、

炮队、工程队每队皆3排,每排3棚;马队2排,每排2棚;辎重队2排,每排3棚。另有军乐一队。各兵种每棚正副目2名,正兵4名,副兵8名。全镇拥有军官及司事人员748人,弁目10436人,兵卒夫役1328人,共12512人。 辛亥革命中的军队成立经过新军最早可以追溯到同治元年(1862年)李鸿章邀请上海租界的洋人军事教官训练淮军,围剿太平天国。 1894年(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清政府接受李鸿章的德国军事顾问汉纳根的建议,命长芦盐运使胡燏棻在天津小站(初为马厂)用西法编练一支新式陆军,称“定武军”,共计10营4750人,其中步兵3000人,炮兵1000人,马兵250人,工程兵500人。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12月,胡燏棻调任平汉铁路督办,经“督办军务处”推荐,由袁世凯接管定武军,并加募步兵2000人,骑兵250人,将其扩充到7000人,改名为“新建陆军”,完全依照德国营制、操典进行训练,聘用德国军官充任教习,还专门成立了由德国人组成的教习处(后改为洋务局)。 之后,被编为武卫军“前后左右中”五路中的武卫右军,跟随袁世凯到山东去镇压义和团运动。在那里袁世凯将三十四营旧军改编,命名为“武卫右军先锋队”,令武卫右军扩大至两万余人。 在新建陆军成立的同时,署理两江总督的张之洞也编练了一支名叫自强军的新军。这支军队也依照西式军队编练,步兵、炮兵、马兵、

最新辛亥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范文800字以上

辛亥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范文800字以上 “革命”是什么?“革命”是要革谁的命?或者说,“革命”有什么意义?看了《辛亥革命》这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电影后,我内心所有的疑问都得到了解答。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辛亥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辛亥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篇1 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只有领导人知道辛亥革命是干什么的,而老百姓却不知道,以为就是把自己需要的东西从别人家拿过来。这次革命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制度,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也没有赶走外国侵略者,废除不平等条约,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改变。而且,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清朝皇室继续保留。 辛亥革命成功的原因是:清王朝的统治被推翻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了,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结束了。与此同时,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一些封建旧俗恶习,社会风气发生巨大变化,有助于社会生活近代化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辛亥革命对中国的一些影响。 对生活的影响:“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对经济的影响:从辛亥革命各省独立响应开始,中国进入长期的

分裂混乱之中,除了袁世凯曾在二次革命之后曾短暂大致统一全国之外,其他中华民国的政权都未能直接统治整个中国(如号称统一的国民政府只能收到五个省的税收),一直要到1950年代,才由中国共产党使中国大陆再度统一。长期的分裂及战乱,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及现代化建设造成很大的阻碍。 对思想的影响:从思想史的角度看,辛亥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自汉代董仲舒以来的中国思想中,君臣关系是“三纲五常”中三纲之首,皇帝不仅是政治上的权威,也是文化中诸多价值观念的重要依据与合法性的来源。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就在打破了帝制政治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的同时,也对于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的诸多价值观的权威性产生冲击,致使在其后的新文化运动中一度出现打倒孔孟、“全盘西化”等民族虚无主义思想。文化权威的消失,也造成这一代知识分子产生前所未有的焦虑感,因此如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三民主义、社会主义(尤以具有明确进程的共产主义)等具有完整系统的新价值体系,成为了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信仰。 辛亥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篇2 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部教科书。它见证了过去,也启迪着未来。 晚清末年,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了危亡之际。在改良派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背景下,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决心通过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体制。 1895到1910年,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多次起义,秋瑾、徐锡麟等

2019年庆祝建国七十70周年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2019年庆祝建国七十70周年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一、选择题 1、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透明度的目的是:使党员(C)党内事务。

A、更好地了解、参与和支持 B、更好地了解、支持和参与 C、更好地了解、参与和监督 2、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除履行党员的监督责任和享有党员的监督权利外,按照有关规定对(C)进行监督,反映所在选举单位党员的意见和建议。 A、党委、政府 B、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和成员 C、其选举产生的党的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及其成员 3、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C),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 A、充分论证 B、广泛讨论 C、广泛集中民智 4、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基层纪律检查委员会(C)进行工作。 A、在同级党的委员会领导下 B、在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领导下 C、在同级党的委员会和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双重领导下 5、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弘扬(A)。 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B、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C、以自强不息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开拓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6、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有民主作风,有全局观念,善于团结同志,包括团结(B)一道工作。 A、同自己意见一致的同志 B、同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 C、犯了错误的同志

7、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C)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A、坚持共产主义最高理想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8、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C)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党的全部工作,对外代表中国共产党。 A、党的中央政治局 B、党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C、党的中央委员会 9、党组织讨论决定问题,必须执行(A)的原则。 A、少数服从多数 B、民主集中制 C、下级服从上级 10、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A)执行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和同级党代表大会的决议,领导本地方的工作,定期向上级党的委员会报告工作。 A、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 B、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的常委会 C、书记和副书记 11、党的基层总支部、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A)。 A、两年或三年 B、三年或四年 C、四年或五年 12、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中的党的基层组织作用是(C)。 A、领导本单位工作 B、支持和保证经济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充分行使职权

辛亥革命代表人物

1、.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当属孙中山。他年轻的时候接受西方教育,在自然科学知识之外,也接触到一些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学说,并感到国家面临危机,开始认识到依靠清政府不可能实现国家的富强,要救国就必须推翻清朝封建统治。他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之后艰苦的寻求救国真理,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进行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在这一过程中,孙中山作为革命先行者的功绩和地位也逐渐为革命者所公认,使他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众望所归的领袖。 2.章炳麟,原名绛,好太炎,浙江余杭人。他早年受维新派思想影响,参与了维新变法的宣传活动。戊戌变法失败后前往日本,思想开始转变。它写了《黑客匡谬》一文,检查自己过去主张拥戴清帝的错误,在当时的知识界产生了重大影响。1903年,他在《苏报》上发表了著名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批驳了康有为的保皇观点,歌颂革命,相信中国人民在革命之后完全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3.邹容,字蔚丹,四川巴县人。他曾留学日本,积极参加了留日学生所发起的革命活动。它撰写了《革命军》,以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天赋人权说作为理论基础,热情歌颂革命,号召推翻合专制、卖国与种族压迫为一体的清政府,恢复人民应当享有的民主权利。系统阐发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和主张,集中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 4.陈天华,字星台,湖南新化人。他于1903年赴日留学,到东京后立即投入爱国革命运动,参加拒俄义勇队。他写成了《警世钟》和《猛回头》两本小册子,以通俗易懂的文字,较精辟地阐明了中国必须进行民主革命的道理,并且宣传了爱国思想炙热激进,具有强烈感染力,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革命的武器。 5.女革命家秋瑾,她批判封建旧礼教,号召妇女起来砸碎封建礼教的锁链,她强调,妇女接到必须获得独立的社会经济地位,要做事,不可寄生,欲自立,非参加革命不可。他的思想在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中有着独特的作用。 6.黄兴,少年时代受过封建主义的教育,后来在武昌两湖书院读书,开始接触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自然科学知识。后来去日本留学,收到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积极参加了拒俄义勇队、军国民教育会的活动。归国后,成立华兴会,任为会长。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胜利了又失败了

为什么说辛亥革命胜利了又失败了? 谈及辛亥革命,在人们的观念中,往往留下“辛亥革命失败”的印象。之所以如此,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我们的研究和宣传中,长期以来始终没有把辛亥革命本身的胜利同辛亥革命胜利后的失败这两个问题区分开来。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用辩证的、实事求是的观点来认识革命,我们应该客观地分析辛亥革命胜利的一面和失败的一面 之所以说辛亥革命胜利了,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中国人民“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在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场革命。由于资产阶级和同盟会的组织和领导,提出了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在广大工农和其他劳动群众多种方式反抗斗争所汇成的革命怒潮中,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在这以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在中国再也不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统治,从而为中国人民的斗争开辟了道路。 其次,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这个共和政府产生了一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虽然这部文献不久被北洋军阀废弃,但经过这次革命,民主共和国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在政治上打击了封建势力,正因为这样,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洪宪帝制,张勋的复辟帝制,都是昙花一现,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悟,为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作了思想准备。 再次,辛亥革命实际上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虽然革命失败了,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国成立后,国内实业团体纷纷成立,开设工厂、设银行都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里有了显著的增大,无产阶级队伍也日益壮大。 最后,辛亥革命还打落了亚洲第一个皇冠,具有国际意义。辛亥革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对于世界人民,特别是东方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是个巨大的鼓舞。中国人民的革命将给亚洲带来解放,使欧洲资产阶级统治遭到破坏。 总之,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为中国的发展趋势,铺开了一条金色的道路。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是成功的,它对于中国历史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之所以说辛亥革命失败了,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中国资产阶级没有能够巩固革命的成果,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

选择题。全国党建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00题)

全国党建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00题)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__B__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A.新社会阶层 B.中华民族 C.知识分子 D.农民阶级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__C__;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A.反对帝国主义 B.反对封建主义 C.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D.实现民族复兴 3.__A__是中国颂扬俄国十月革命的第一人。他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A.李大钊 B.毛泽东 C.陈独秀 D.瞿秋白 4._C___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A.辛亥革命 B.护国运动 C.五四运动 D.二次革命 5.1921年7月23日,党的一大在上海开幕。后因代表们的活动受到监视,大会转移到浙江___B_继续召开。党的一大的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A.杭州西湖 B.嘉兴南湖 C.绍兴东湖 D.宁波东钱湖 6.1922年7月,党的二大第一次在全国人民面前提出明确的__B__的民主革命纲领。 A.土地革命 B.反帝反封建 C.社会主义革命 D.民族革命 7.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是D____。 A.香港海员大罢工 B.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 C.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 D.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8.1923年6月,党的三大制定了_A___的方针政策,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推动中国革命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辩论:辛亥革命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辩论: 辛亥革命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主持人: 大家好! 在课前我们已对辛亥革命成败问题进行了分组合作探究,大家的观点不一,所谓理越辨越明,今天我们选出了八名代表组成两个正方和反方两个代表队,就这一问题展开辩论。 请代表入场。(掌声鼓励一下) 正方一辨: 我方的观点认为辛亥革命是成功的。这是因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丰碑,是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反方一辨: 我方的观点认为辛亥革命是失败的。因为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也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人民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正方二辨: 我们认为衡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否取得成功,有一个重要的标准:是否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看看辛亥革命吧。他推翻了帝制,等于砍掉封建制的头,使整个封建统治群龙无首。不仅如此,辛亥革命后建立了共和国——中华民国,破除了很多陈规陋习。如:等级制度、官场礼仪、尊卑身份以及缠脚、蓄辫、服饰。所以他沉重的打击了封建专制制度。 反方二辨: 我方一辨已经声明:衡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标准是要看:是否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后落入了袁世凯手里,袁世凯何许人也,他是大军阀,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的集体代理人。我们并不否认辛亥革命多少触动了旧的体制和观念,但绝对谈不上完成了这个任务。南京临时政府号称“民国”,实际情形怎么样呢?

请看: “清朝巡抚”:一学生(大腹便便)胸前别着白纸。 一小卒来报:大人,革命军来了。(惊慌失措,气喘吁吁)巡抚:急什么?天塌下来了,真没出息,怕什么,不就是革命吗?拿竹竿来。(不慌不忙) 小卒:竹竿送到巡抚手上。(充满疑惑) 巡抚:,革命不就是破坏吗?革命过了。(从房顶挑下几片瓦) 革命军:竖起大拇指,拿出“民国都督”的纸片别在胸前。 巡抚:哈哈哈哈下台 这是个真实的事情,描述的清朝江苏巡抚、民国都督程德全的革命经过,民国政府内部充斥着旧官僚、立宪派,他们伺机而动,“民国”仅仅是块招牌而已,革命潜伏着危机。

2020年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60题)

2020年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共60题) 1、《诗经·大雅》中的(《公刘》)一首记叙了周族的酋长公刘率领周人自邰至豳的大迁徙历史,诗的每章都以(“笃公刘”)作为首句,表达了周人对公刘的爱戴赞美之情。 2、被认为是《诗经》中的五大史诗之一的《生民》一诗叙述了周始祖(后稷)的诞生以及他发明农业、定居邰地并开创祭礼的历史,并通过生而无灾、弃而不死等细节,塑造了一个半人半神的英雄形象。 3、周民族曾经经历过五次大规模的迁徙,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古公亶父率领周人从豳地迁居岐山下的周原,这段历史记载在周民族史诗(《绵》)中。 4、《七月》是一首最典型的农业生活诗,它属于十五国风中的(豳风),大约是西周初期该地还未被猃狁侵占时的作品。 5、“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是《诗经》(《豳风·七月》)一篇中的句子,诗中用蟋蟀的迁移来表示气温的下降、季节的变化,生动地传达出农业生活的乡土气息。 6、1929年在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属于_旧___石器时代化石,为研究古人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 7.通行于西周时期,铸在青铜上的文字,后世称为__金___文,

也叫钟鼎文。 8.儒家经典中的“三礼”是指《仪礼》《周礼》和___《礼记》____。 9.古代一些帝王曾专程赴_泰______山祭拜天地,并把这一隆重典礼称为封禅。 10.“民为贵,社稷为重,___君为轻___ ”是思想家孟子对春秋以来民为本思想的高度概括。 11、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13、“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中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 14、《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经过跋山涉水,九九八十一难后修得正果,他被加封。沙僧和孙悟空分别被封为金身罗汉和斗战胜佛 15、重阴必阳”、“重阳必阴”属于阴阳的转化 16、古人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旨在强调调养四时阴阳的重要性 17、肝火犯肺, 属于木侮金 18、武术具有增强体质、防身自卫、修身养性、娱乐观赏等作用。 19、武术运动按照功能分类,可以分为健身武术、学校武术、竞技武术。 20、传统武德的内涵为:仁、义、礼、智、信。 21、“饮中八仙”指(贺知章)、(汝阳王)、( 李适之 )、(崔

辛亥革命人物

辛亥革命人物 辛亥革命时期那一代仁人志士是值得后人永远铭记在心的。他们具有强烈的时代紧迫感与历史责任感,自觉地肩负祖国的安危,以天下为己任。多少人背井离乡,抛弃别子,牺牲个人家庭幸福,追求祖国独立富强。即使是远涉重洋,去国万里,他们也是日日夜夜关注民族的命运,时时刻刻倾听祖国的呼唤。他们如饥似渴地学习西方先进文明,却没有迷恋于资本主义的花花世界,他们的事业与生命都是与祖国的命运融为一体的。 1.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运动,在这次运动中始终与一个历史人物紧密联系在一起,他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革命领袖毛泽东曾指出,辛亥革命造就了伟大的孙中山,使他成为“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 孙中山(1866~1925年),名文,号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县)人。1883年改号逸仙,此后在广州、香港读书和游历欧美时常使用此名。1897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被人习称为孙中山。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在香山县翠亨村一个农民家庭中。父亲孙达成靠务农为生。从6岁开始干农家活,在童年时代就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性格。10岁入村塾读书。1878年,年仅12岁的孙中山随其母远航檀香山开始了新的生活。1879年9月,孙中山到英国基督教监理会办的意奥兰尼学校读书。1883年7月,孙中山回国,在翠亨村一面干农活,一面自修中西学问。1883年11月,孙中山在香港入英国基督教圣公会办的拔萃书室读书,随后又到中央书院。1886年夏季,孙中山在香港中央书院毕业,进入南华医校读书,次年转入香港西医书院就读,直到1892年毕业。 1892年7月,26岁的孙中山以优秀的学习成绩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1894年6月,孙中山到达天津,上书李鸿章,主张改革把中国建设成为近代化强国。上书未果后,孙中山来到檀香山,于1894年11月24日,成立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的小团体——兴中会。 1895年1月,孙中山回国策动武装起义。2月,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会。1895年组织广州起义,1900年组织惠州起义。起义失败后,流亡海外。 1905年7月,孙中山抵达东京。8月20日,在东京成立同盟会。1905年11月,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十六字宗旨归纳成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武装起义的筹备工作中。1907年5月至1908年4月,他在两广和云南境内组织了一系列的武装起义。 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宣传革命,筹措经费。1910年11月,在槟榔屿召开会议,决定在广州再组织一次起义。孙中山不辞辛苦奔走加拿大,为广州起义筹款。此后,孙中山不停地为国内武装起义筹款。 武昌起义后,孙中山于1911年12月25日抵达上海。12月29日,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誓就职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实行民主改革,颁布一系列改革措施。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发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务。 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孙中山进行了“社会革命”的尝试,企图实业救国。1913年宋教仁遇刺后,孙中山坚持武力讨袁,发动二次革命。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华革命党。1917年孙中山到广州,联合西南军阀势力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发起“护法”战争。 1921年,孙中山又到广州组织中华民国正式政府,积极筹备北伐。1922年,陈炯明叛乱,孙中山脱险后又到上海。1923年,孙中山第三次回到广州建立革命政权,任海陆军大元帅,再次准备北伐。1924年1月,他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