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酶学基础2
- 格式:ppt
- 大小:737.00 KB
- 文档页数:76
酶工程复习提纲第一章绪论1.酶及酶工程的概念。
酶:是生物体内一类具有催化活性和特殊空间构象的生物大分子物质。
酶工程: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在一定的生物反应器中,将相应的原料转化成所需产品的一门工程技术。
(名词解释) 2.了解酶学的发展历史,尤其是一些关键事件。
1833年,Payen和Persoz发现了淀粉酶。
1878年,Kuhne首次将酵母中进行乙醇发酵的物质称为酶。
给酶一个统一的名词,叫Enzyme,这个词来自希腊文,其意思“在酵母中”。
1902年,Henri提出中间产物学说。
1913年,Michaelis and Menton推导出酶催化反应的基本动力学方程,米氏方程:V=VmS/(Km+S)。
1926年,Summer分离纯化得到脲酶结晶。
人们开始接受“酶是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Cech and Altman于1982和1983年发现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即核酸类酶,1989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现已鉴定出5000多种酶,上千种酶已得到结晶,而且每年都有新酶被发现。
3.了解酶在医药、食品、轻工业方面的应用。
医药:(1)用酶进行疾病的诊断:通过酶活力变化进行疾病诊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用于诊断肝病、心肌梗塞等,酶活力升高;葡萄糖氧化酶用于测定血糖含量,诊断糖尿病。
(2)用酶进行疾病的治疗:来源于蛋清、细菌的溶菌酶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来源于动物、蛇、细菌、酵母等的凝血酶用于治疗各种出血病;来源于蚯蚓、尿液、微生物的纤溶酶用于溶血栓。
(3)用酶制造各种药物:来源于微生物的青霉素酰化酶用于制造半合成青霉素和头孢菌素;来源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的蛋白酶用于生产L-氨基酸。
食品:生产低聚果糖,原料为蔗糖,所需酶为果糖基转移酶、蔗糖酶α(黑曲霉、担子菌);生产低聚异麦芽糖,原料为淀粉,所需酶为α-淀粉酶、β-淀粉酶、真菌α-淀粉酶(米曲霉)、α-葡萄糖苷酶(黑曲霉)、普鲁兰酶、糖化型α-淀粉酶(枯草杆菌)。
第二章酶第一节酶的一般概念一. 酶的概念:酶是由生物活细胞产生的,具有高度专一性和极高催化效率的生物催化剂。
◆在生物体内,存在着很多酶:如胃蛋白酶、丙酮酸脱氢酶、己糖激酶等等。
◆对整个新陈代谢的协调、调节,都是通过酶的调节进行的,一旦酶的调控失调,代谢就会紊乱,引起疾病或死亡。
如:有机磷农药的中毒、KCN、CO等的中毒。
二. 酶的化学本质1926年, Sumner从刀豆分离到脲酶结晶,并证明酶是蛋白质,证据:1.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2.具有一、二、三、四级结构3.有两性电解质的性质:阴、两性、阳离子形式4.受物理、化学等因素影响而变性失活5.水溶液具有胶体性质6.能被蛋白酶水解,氨基酸顺序已搞清楚,可人工合成•酶非蛋白质证据80年代,Cech和Altman发现L19RNA具有多种酶的催化功能,这说明有催化作用的生物催化剂不一定是蛋白质。
将这类具有催化作用的RNA称为ribozyme(核酶)三.酶的催化特性(一)酶具有很高的催化效率•比一般化学催化剂高107~1013倍,比非催化反应高108~1020倍。
(二)酶具有高度的专一性(specificity)专一性(specificity)——酶只作用于一类化合物或一定的化学键,催化一定类型的化学反应,并生成一定的产物。
底物(S)——通常把酶作用的反应物称为底物(substrat)。
1.绝对专一性(absolute ~):只能催化一种底物发生一定类型的反应。
如脲酶2.相对专一性(relative ~):酶能作用于一类底物或一种化学键, 又分键专一(作用于共价键)和基团专一(对基团有选择)。
1)如脂肪酶(键专一):2)蛋白酶(基团专一):3.立体专一性立体专一性(stereochemical ~)——作用于底物立体异构体中的一种。
(三)反应条件温和常温(体温)、常压(1个大气压)、pH值近中性。
(四)酶易变性失活高温、强酸碱等条件下容易变性失活(五)体内的酶活性是受调控通过激素、激活剂和抑制剂对酶活性进行调节。
第二章酶学概论酶的分类、组成、结构特点和作用机制第二节酶作为催化剂的显著特点第三节酶抑制作用的概念和分类第四节酶的活力测定第一节酶的分类、组成、结构特点和作用机制一.酶的分类与命名二.酶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三.酶的作用机制一、酶的分类与命名(一)酶的命名1、推荐名:酶底物,名称加后缀“ase”. 如:脲酶(urease)2、系统名:国际公认的酶命名系统酶①氧化还原酶②转移酶③水解酶④裂合酶⑤异构酶⑥连接酶即:底物名称+催化反应的类型(二)国际系统分类法和编号根据国际命名系统,每种酶都有一个独自的4 个数字的分类编号,如:胰蛋白酶:EC:3、4、21、4 3:表示它为水解酶4:表示它为蛋白酶水解肽键21:表示它为丝氨酸蛋白酶,在活性部位上有一至关重要的丝氨酸残基。
4:表示它为这一类型中被指认第四个酶。
(三)酶的分类1.氧化还原酶2.转移酶3.水解酶4.裂合酶5.异构酶6.连接酶(合成酶) 7.核酸酶(催化核酸)1.氧化还原酶(Oxidoreductase) 包括脱氢酶(Dehydrogenase) 、氧化酶(Oxidase) 、过氧化物酶、氧合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等C H 3C H C O O H OH N AD+C H 3C C O O H ON AD HH+2.转移酶(Transferase) 包括酮醛基转移酶、酰基转移酶、糖苷基转移酶、含氮基转移酶等C H 3C H C O O H N H2 C H 3C C O O H O H O O CC H 2C H 2C C O O H O H O O C C H 2C H 2C H C O O H N H23.水解酶(Hydrolase) 脂肪酶、糖苷酶、肽酶等,水解酶一般不需辅酶RC O O C H 2C H 3H 2ORC O O HC H 3C H 2O H4.裂合酶(Lyase) 这类酶可脱去底物上某一基团留下双键,或可相反地在双键处加入某一基团。
第二章酶总结第一节酶是生物催化剂一、酶是生物催化剂1.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共同性质●用量少而催化效率高●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2.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特性●催化效率高●高度专一性●酶的活性受调节和控制●酶易失活二、酶的化学本质到目前为止,除了具有催化活性的RNA核酶之外,已经发现的大多数酶都是蛋白质。
蛋白质的一切性质酶也都具有。
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是酶。
三、酶的化学组成和分类1.根据酶的化学组成成分可将酶分为以下两类:单纯酶蛋白:只含有蛋白质辍和酶蛋白:脱辅酶+辅因子=全酶(脱辅酶决定酶催化的专一性,辅因子起着电子、原子或化学基团的传递作用。
)2.根据酶分子的特点可分为以下三类:单体酶:由一条多肽链组成寡聚酶: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基组成多酶复合体:由几种酶嵌合形成复合体第二节酶的分类和命名一、国际系统分类及酶的编号酶分为六大类: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水解酶类、裂合酶类、异构酶类、连接酶类(合成酶)。
二、习惯命名命名原则:1.酶的底物2.催化的反应性质3.结合上述两个原则命名第三节酶的反应速度和活力单位一、酶的反应速度及酶活力酶的反应速度可用单位时间内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来表示。
一定要用初速度来表示。
二、酶的活力测定及活力单位酶活力:又称酶活性。
即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通常以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速度表示。
酶活力单位:一定条件下,在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的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要的酶量。
通常以每克酶制剂或每毫升酶制剂含有多少酶单位来表示。
1.国际单位(IU):最适条件下,每分钟催化1微摩尔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要的酶量。
即:1IU=1μmol/min2.习惯单位3.Kat单位(Katal): 每秒钟催化1摩尔底物转化为产物所需要的酶量。
即:1Kat=1mol/s4.转换数:每微摩尔酶每秒钟转化底物的微摩尔数。
5.比活力:表示每毫克蛋白含有的酶活力单位数。
酶的比活力代表酶的纯度,比活力越大纯度越高。
酶工程复习题第一章绪论填空:1.日本称为“酵素”的东西,中文称为酶,英文则为Enzyme,是德国科学家Kűhne于1878年首先使用的。
2.1926年,萨姆纳(Sumner)首先制得脲酶结晶,并指出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他因这一杰出贡献,获194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3. 1982年,Thomas R.Cech等人发现四膜虫细胞的26S rRNA前体具有自我剪接功能,将这种具有催化活性的天然RNA称为核酶—Ribozyme。
4. 1894年,高峰让吉(Takamin)用麸皮培养米曲霉制造淀粉酶作消化剂,开创了有目的的进行酶生产和应用的先例。
5. 1969年,日本的千畑一郎首次在工业上应用固定化氨基酰化酶从DL-氨基酸分离L-氨基酸。
6.1971年,第一届国际酶工程会议把酶的生产与应用确认为酶工程的核心内容。
7.根据分子中起催化作用的主要组分的不同,酶可以分为蛋白类酶和核酸类酶。
名词解释:酶:酶是生物体内进行新陈代谢不可缺少的受多种因素调节控制的具有催化能力的生物催化剂。
选择:1.酶工程是(C )的技术过程A.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将底物转化为产物B.通过发酵生产和分离纯化获得所需酶C.酶的生产与应用D.酶在工业上大规模应用2.核酸类酶是(D )A.催化RNA进行水解反应的一类酶B.催化RNA进行剪接反应的一类酶C.由RNA组成的一类酶D.分子中起催化作用的主要组分为RNA的一类酶第二章酶学基础填空:1.1961年国际酶学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f Enzymes)根据酶所催化的反应类型和机理,把酶分成6大类:氧化还原酶Oxidoreductase;转移酶Transferase;水解酶hydrolase;裂合酶Lyase;异构酶Isomerase;合成酶Synthetase。
2.酶催化作用的特点:温和性、专一性、高效性、可调性.3.根据抑制剂与酶的作用方式及抑制作用是否可逆,可把抑制作用分为两大类:不可逆的抑制作用和可逆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