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台北故宫十大稀世珍宝之十:翠玉白菜

台北故宫十大稀世珍宝之十:翠玉白菜

台北故宫十大稀世珍宝之十:翠玉白菜
台北故宫十大稀世珍宝之十:翠玉白菜

台北故宫十大稀世珍宝之十:翠玉白菜

2015-04-07 来源:国家文化市场调查评估中心马媛

翠玉白菜

翠玉白菜是台北故宫博物院中人气最高的一件国宝,许多游客都因翠玉白

菜从世界各地慕名而来。此件作品原置于紫禁城光绪皇帝妃子瑾妃的寝宫——

永和宫,相传为瑾妃的嫁妆,既象征着女子的美好纯洁,又寓意着多子多孙的

祈愿。

此件作品原置于紫禁城的永和宫,永和宫为光绪皇帝妃子瑾妃的寝宫。此

件玉器的雕刻一体成形,以翠玉自然的色泽刻饰出绿色的菜叶与白色的叶柄;白

菜的造型象征女子清白,而菜叶上还雕有两只昆虫,一只是螽斯,一只是蝗虫,都是象征“多子多孙”之意。菜叶上的螽斯也称为纺织娘。协调天然与人为,则

是此一创作方式最重要的理念。以一块半白半绿的翠玉为原材,运用玉料自然

的色泽分布,琢碾出一棵鲜活欲滴、叶片上还停留了一只螽斯与一只蝗虫的白菜。

台北故宫的“翠玉白菜”十分珍贵,其身世一直以来被两岸热议。据说,清

乾隆皇对翡翠情有独钟,从此清朝帝王、后妃都对翡翠偏爱有加,翠玉白菜即

是上好的翡翠加上“量材就质”所雕刻的典范,其美好的寓意更为后人津津乐道。

台北故宫博物院导游词范文3篇.doc

台北故宫博物院导游词范文3篇 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中国著名的历史与文化艺术史博物馆。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台北故宫博物院导游词范文,希望可以让大家喜欢。 篇一:台北故宫博物院导游词范文 位于台北市士林外双溪,原为"中山博物院",于1965年孙中山诞辰纪念日落成。整座建筑仿北京故宫样式设计的宫殿式建筑。外观壮严宏伟,是中国收藏文物艺术精华所在。 博物院建筑分为四层,正院的平面图采梅花形,分成五个大厅。第一层分别是讲演厅、办公室、图书馆;第二层是展览室、大厅及画廊,用来展示书画。四周共有八间展览室,陈列铜器、瓷器、侯家庄基园模型及墓中出土物;第三层则陈列书画及玉器、法器、雕刻及图书、文献、碑帖及织绣等;第四层则为各种专题研究室。 故宫博物院收藏之富举世公认,典藏品数量近70万件。由于不断接受捐赠与购藏,藏品每年都在不断增多,其中以陶瓷、书画、青铜器最为完整。此外,尚有玉器、漆器、多宝格珐琅器、文具、雕刻、织绣、缮本图书及满蒙档案文献,品类众多且精致。三楼的翠玉白菜、肉形石和二楼的瓷器最受游客瞩目。来台湾旅游的游客,大多都会到此一游。 台北故宫博物院

篇二:台北故宫博物院导游词范文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1920xx年由清政府向日本订购,1920xx年6月建成下水。1920xx年加入中国北洋政府海军第一舰队。 1920xx年6月孙中山先生在"广州蒙难"时登临该舰,指挥平叛斗争长达50余天。1920xx年3月,孙中山先生去世后,为纪念孙中山改名为中山舰。1938年10月,在"武汉保卫战"中于长江金口水域被日机炸沉。中山舰自加入中国海军以来,历经"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孙中山广州蒙难"事件、"中山舰事件"和"武汉保卫战"等五大历史事件,是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国民革命史上重要的历史见证物。 中山舰博物馆由两幢相连建筑构成,舰体陈列厅全钢结构,外形如同一艘战舰,头冲金鸡湖,好似欲扬帆出海,中山舰就稳稳安放其中。与其相连的一幢三层建筑为一般陈列室,外形为三角形,里面将陈列随舰出水3千余件文物及与中山舰相关的历史资料等。 篇三:台北故宫博物院导游词范文 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中国著名的历史与文化艺术史博物馆。坐落在台湾省台北市士林区外双溪。建筑设计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宫殿建筑形式,淡蓝色的琉璃瓦屋顶覆盖着米黄色墙壁,洁白的白石栏杆环绕在青石基台之上,风格清丽典雅。

全球沉船宝藏大揭秘共14页文档

把宝藏当石油找全球沉船宝藏大揭秘 近日,全球深海沉船打捞巨头奥德赛公司对外宣布:他们在大西洋的一艘沉船上发现了人类有史以来起获的最大宗沉船宝藏,价值超过5亿美元;国内水下考古发现的宋代沉船“南海一号”也即将被整体打捞上岸,有说法是“船上瓷器价值超千亿美元”,这还没完呢,广东南澳的渔民刚刚又发现了一艘载满瓷器的明代沉船! 深海波涛下,还有多少沉船宝藏在等着你去发现? 沉船寻宝先锋奥德赛 大西洋的海面上,250英尺长的寻宝船“奥德赛探索者”号静静地停着。漂浮在船身边的是一个庞大的水下遥控机器人(ROV),这个高科技的玩意儿足足有一辆卡车那么大,它将被沉入到海下数千英尺处——代号为“黑天鹅”的沉船的地点,奥德赛的工作人员相信,当它浮出水面的时候,它将带回价值超过5亿美元的金银财宝,甚至更多。 已经有几千枚银币被机器人打捞上来了——5亿美元的价值就是这样推算出来的。沉船上发现了大约50万枚品相当完好的银币和数百枚金币,奥德赛公司为此请教了著名的钱币收藏专家,按照他们的估算,每枚银币的平均市价约为1000美元。由于大部分钱币还没有被打捞出水,为安全着想,奥德赛公司拒绝透露这艘沉船的位置和身份,以及这些金银币的来历。 一开始出了点麻烦,新买的泡沫漂浮圈的浮力过大了,水下遥控机器人无法下潜。船员们不得已将它吊上了甲板,在漂浮圈上绑上了40磅重的铅砝码,可还是不行,机器人就像是漂在水上的软木塞,摇摇晃晃不肯下潜。有人想出了主意,试试哑铃?从船仓的健身房里搬来哑铃,严严实实地绑紧,再把

水下遥控机器人放到海面上。这一次成功了,机器人的发动机转动了起来,它慢慢地往海底潜了下去。 好了,现在就等着财宝出水吧。 把宝藏当石油找 奥德赛公司的创始人格雷格?斯蒂姆和约翰?莫里斯,一个是佛罗里达一家广告公司的老板,一个是房地产开发商——都和沉船打捞没什么关系。唯一的共通之处是喜欢驾驶船只,因此成为了好朋友。 1986年,一名船只经纪人告诉他们,佛罗里达的一家学院打算出售一条85英尺长的探险船,花了10万美元,他们把这条船买了下来。刚开始时,两人只是把这条船当成休闲工具,在甲板上喝喝杜松子酒看看日落什么的,没多久他们发现船上还配有海下探险设备,于是空闲时也开始将船只租给一些做水下研究的科学家和海底寻宝者。见多了别人寻宝的故事,斯蒂姆和莫里斯决定自己也去体验一下寻宝的乐趣。在佛罗里达海域,这两个家伙还真的发现了一条沉船,只不过运气不好,船上几乎没有什么财物。这次成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决定把寻找海底沉船宝藏当成一桩生意来做。 这和其他生意太不一样了。没人能确定,大笔投入的资金什么时候才会有回报,不过斯蒂姆和莫里斯从一开始就确定了一条原则:他们希望奥德赛公司找到财宝的过程,能够像埃克森公司发现石油一样,能够走向常规化。斯蒂姆解释说:“当我们可以不断地找到新的沉船时,海底沉船打捞的面貌就会改变,这和石油公司发现油田没有什么区别,刚开始也是冒险,但只要他们找到了第一个油田,并且不断重复他们的这种发现,那就成功了。” 寻宝需要耐心

北京十大真实灵异事件

北京十大真实灵异事件 故宫魅影 1、故宫魅影 大家都知道故宫对外开放的其实只是一部分,还有很大一部分是不对外开放的。具体原因谁也说不清楚。但传说,刚解放那会,故宫博物院晚上巡查保卫的人员经常看见有种奇怪的动物,说像老鼠但特别大,说像猪又跑的奇快。人说这是皇族养在东西宫内镇宫之兽。后来好些人想抓住一两只,但这快六十年了,看见的人越来越多,却没人真正抓住过一只!想来真是神奇。 故宫作为游览胜地,每天接待着国内外上万名游客,但不是每个人都会知道这座紫禁城里面包含着另一种内容…… 有个人以前在故宫看门,据那个人说每天晚上都能听见有人在奏乐,而且有时能看见宫女太监排队走过。那个人家的孩子身体都不好,老人都说是因为那人受的阴气大,影响了下一代! 不仅仅这样,大家有没有留意到,故宫里有很多院落都是被封起来的!不对游客开放,其实每一个府第都发生过用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解放前还没有封的时候,在这些地方死了很多人!不是无故消失就是命亡,但始终是离奇得查不出原因,不过有一个共同点:死后如果还能见着尸体,那么尸体都没有脸皮。更慎人的就是一口井,平日白天的时候往下看,井底就是一些石头,杂草什么的,但每到晚上12点后往下看,只要天上有月亮,你会看到井底出现的不是石头,杂草,而是水,水上倒映的却不是你的面孔。 当然也有科学人员解释了:故宫能看见宫女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宫墙是红色的,含有四氧化三铁,而闪电可能会将电能传导下来,如果碰巧有宫女经过,那么这时候宫墙就相当于录象带的功能,如果以后再有闪电巧合出现,可能就会像录象放映一样,出现那个被录下来宫女的影子。 不管怎样,想想故宫里那些长长窄窄的过道,长满荒草的墙头,如果晚上一个人走在那,突然看到前朝的宫女太监向你走来,就算再有科学依据,我也会吓破胆滴……5点,是故宫关门清客的时间。据说,那个钟点是故宫阴气最重的时刻。很多游人都感觉到,即使是在闷热的夏天,5点的故宫也会让人感到一种阴冷…… 北新桥的海眼

台北故宫博物院参观记

到台北,一定要到台北故宫博物院看看,因为这里珍藏着许多原来曾深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当地导游告诉我们,台北故宫博物院经常展出的文物有8000多件,其他文物3个月到半年更换一次,一个人要想看完全部的文物要花30年的工夫!在青翠的阳明山脚下,远远的我们就能看见一片淡黄色的建筑,上下错落有致,顶上覆盖着淡蓝色的琉璃瓦,在阳光的照射下晶光闪闪,这就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位于台北市士林区外双溪,依山而建,博物院靠山面水,环境十分宜人。我们的车刚开到博物馆门前,大家便迫不及待地下车,跑去和博物馆建筑合影留念。进入博物馆,一层是会议厅、办公室、图书馆。二层是展览室、画廊,我们在这里开始参观。四周有8个展览室,分别展出青铜器、瓷器、出土文物。由于完全是现代化设施,展览室内光线充足,非常利于观众仔细观赏展物。大名鼎鼎的毛公鼎、散氏盘、宗国钟、颂壶……各个都可以称得上是绝世珍宝的文物,静静地摆放在展柜里。毛公鼎是2800多年前铸造的一件宗庙祭器,这只大鼎之所以著名是因为它的鼎内铸有长达497个字的铭文,是现存的商、周两代7000多件有铭文的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一件。据推测,毛公鼎铸于周宣王元年(公元前827年)。铭文共分七段,大意为:周宣王即位,准备整顿朝纲,遂请叔父毛公为其总管,治理国家内外政务,又命毛公族人担任禁卫军首领,保卫王室,最后赐予厚赠。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以为纪念。这只大鼎记载的西周真实史料是研究西周史的珍贵文献。瓷器展台一片姹紫嫣红,各朝各代的珍贵瓷器琳琅满目,汝、官、哥、均、定等名窑产品应有尽有。宋代青瓷中质地最好、最为难得是汝窑瓷,它以细腻的胎体、润丽的釉色、神秘的开片闻名天下,仅有67件现存于世。其中台北故宫博物院有23件,北京故宫博物院有17件,上海博物院有8件,英国大维德爵士基金会有7件,可见其珍贵。展台上有一件汝窑莲花样温碗,呈十瓣莲花状,天青釉色十分纯正,开片奇美,让人大开眼界。一只瓶底款识为“丰华”二字的青蓝色汝窑瓷瓶更是著名,是南宋皇帝宋高宗的贵妃刘夫人的心爱之物。定窑瓷器婴戏枕,人物造型准确,面目清秀可爱,头部微扬,双足上翘,动感十足,呼之欲出,十分难得。出土文物中有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记载了商代晚期武丁、祖庚、祖甲、廪辛、康丁五个帝王占卜的卦辞,记录了我们祖先祈求幸福、美好的心路历程。中华之美尽在文化艺术,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留给我们的瑰宝。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第三层展出的是图书、字画、碑帖、玉器、雕刻和织绣。图书典籍以宋、元、明版为多,如文渊阁《四库全书》是仅存于世的四部中最完整的一部。“三稀堂”帖的“一稀”即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收藏在此,这是书圣王羲之写给友人的一封短信,内容是大雪之后对友人的问候。书法遒劲、古雅,意态闲逸,流露出潇洒的人生意境,更让后人有幸领略到魏晋书法的神韵。清代乾隆皇帝非常喜爱此帖,说它是“天下无双,古今鲜对”,并将此帖与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合称“三稀”,特建“三稀堂”收藏。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书法有《刘中使帖》、《祭侄文稿》。颜真卿是一代忠臣,为维护国家统一,平息叛乱,被叛臣李希烈杀害而壮烈殉国。《祭侄文稿》是颜真卿为悼念侄子季明在平叛中罹难而写的祭文,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二行书”。书法向有书如其人之说,颜真卿一门忠烈,生平大义凛然,精神、气节映照于笔下,其中的涂抹、删改,正反映了颜真卿为文构思时的起伏情怀。后人称此书稿“文墨并佳,旷世绝品”。一代文豪苏轼的书法有《寒食帖》、《前赤壁赋》。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命运多舛。《寒食帖》是贬官黄州时所写,心情悲愤表现在字里行间。其它书法有怀素的《自叙帖》等,不一而足。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让人震撼,两米高、一米宽的巨幅画卷扑面而来,中国北部巍峨的高山,茂密的森林,林中时隐时现的房屋,山路上一群驮队正匆匆赶路,瀑布从高山上飞流直下,水声仿佛在山谷中回荡!玉器展台上最让人叫绝的是一棵清代的翡翠玉白菜。玉器匠人将一

故宫观后感

故宫观后感 故宫>观后感(一) 建筑恢弘,宝物尔尔 今年选上了文物收藏与鉴赏的选修课,临近考试老师要求写一篇观后感。刚好碰上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在办一个高校巡展的紫禁城图片展,更巧的是,刚好这个活动这几周在法大的图书馆开展,所以就选择了故宫这个话题。关于故宫,我也是今年来北京上学才和朋友一起去到故宫游玩的,而且只去过一次,但我想,我以后可能不会再去了吧,一个是人多,另一个是因为虽然故宫的建筑确实雄伟壮观,但是宝物却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美好。 看完老师课上给我们放映的台北故宫的纪录片,我想起来之前在媒体上看到的人们对于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的比较:'台北有文物没有故宫,北京有故宫没有文物','论数量是北京故宫多,轮质量则台北故宫更胜一筹',当然,对于此,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也曾出来澄清:许多人对于北京故宫的文物藏品状况还不了解,对于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的文物馆藏情况有误解。但是我今天所要表达的,是我个人的一些感想,不求对错,只是想表述一下我看完北京故宫的感想罢了。 我是在五一的时候去的故宫,所以人很多,因此我也没把整个故宫逛完,大概逛了三分之一。对于故宫的建筑,我想,去过的人都不免感叹它们的富丽和恢弘,无论是前朝的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还是内廷的三宫六院,无一不庄严雄伟堂皇。由于中国封建传统社会的等级制度,故宫在建设上为了符合这种制度,左右对称,规划严整,三大殿﹑后三宫和御花园正好坐落于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上,其他建筑向两边展开。在色彩上,各大殿主要采用象征皇家的黄色。而对于装饰物呢,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太和殿门口象征皇权的嘉量﹑日晷和象征江山万代的铜龟﹑寿鹤。我和朋友看到那个日晷还想去看看能不能看出时间呢,只是那个日晷可能年久了,连针都没有,而且上面写的代表数字的文字我们也看不懂,所以只能继续游览了。 由于是五一,游人较多,所以我和朋友游玩的时候尽量走侧门,而不是一大堆游客挤在一块的正面,除非确实正面有什么重要的景点需要看,我们为了看一下太和殿的内景就和游人一起挤过。这样,我们从午门进去,经过三大殿的左右翼门,来到了乾清门,但是我们没有继续往前进,而是转向了右边进发,因为那里有着我们来故宫主要想看的宝物所在地,珍宝馆和钟表馆。关于这个过程,中间也出现了一些轶事,例如,我们在一些大殿门口看到了两口大缸,一开始都不知道这些缸干吗用的,有的说用来种花草的,有的说用来养鱼的等等。后来有一个导游在旁边介绍我们听到才明了,原来是用来灭火的,而且话说这些缸原来外面都是镀着黄金的,外国侵略者入侵故宫的时候用刺刀把那些个黄金都刮下来了,那些水缸表面的刮痕有的还历历在目呢!哎,连水缸外表的黄金都被刮了,更不用说那些个珍贵的国宝级文物了,都一一漂泊西洋了。另一件轶事是之后发生的,我们在欣赏皇室用餐的餐具时,一张桌上面摆了好几十个碗,我就郁闷了,难道这是一个人的餐具,那可了不得了,那整个皇室得用多少金餐具啊!

故宫灵异事件真实故事胆小勿进

故宫灵异事件真实故事胆小勿进 有一个网友大学同学是北京人,他有一个高中同学,其母亲是宫博物馆的工作人员。 说是有一天宫闭馆之后,有一位年龄较大的人在巡逻。正走着,发觉前边一个胡同里,有 一位挽着发髻,穿着旗袍的中年妇女。唉,他就心里纳闷,怎么还有人呀?想上前问个究竟。那个女人冲她一笑,转身走进了身后的墙里边。大家请注意,是墙里边,而不是门里边。那老人当即吓得掉头就走,去找他的工作伙伴。找到之后,就把这事说了。没想到, 没过几天,这位老兄就仙逝了。也许,真的是到了大限,阳气低,才看得见吧。宫的传闻 大概北京的人都听的比较多了。49年后,宫开放给游人参观了。有一个人想偷宫里的珍宝,于是在下午关闭的时候躲在里面没出来,想趁晚上行窃。但是第二天,被发现死在了台阶上。据说天黑之后不要呆在故宫里面,因为怎么走都走不出来的。 以前老妈在宫里面工作过一段时间,听里面的保安说的亲身经历:两个保,安晚上一 起职夜班,一个去上厕所。厕所距离他们睡觉的地方有一段距离,那个人刚进去关上门, 就听见有人敲门,他问:“谁呀!?”然后听见一个低沉的声音回答:“开门。”他打开门 之后没看见人,就想继续上厕所,没想到又有敲门声,还是那个低沉的声音说:“开门。”他一下子就被吓到了,赶快跑回睡觉的地方,心里还在想是不是另外的那个人在戏弄他。 回去发现那个人还在睡着,睡觉的姿势都没有变,果然第二天问他,他什么都不知道。 往后夜里再也不敢一个人出去了。 在1983年的一个深夜,有一个人从故宫珍宝馆附近的夹墙走过,突然发现远处有一 对打着宫灯的人。他想这个年代都用手电筒阿,谁还用宫灯呢,难道是......可又一想我 们从小就被教导世界上是没有鬼神的,肯定是眼花了,或者什么自然现象,于是就想上前 看看。可怎么追也追不上那队打着宫灯的人,不过远远的看去,的确是穿着清朝的旗袍的 宫女,打着纱的宫灯整齐的走着。这下可把他吓坏了,瘫坐在地上,也不敢追了,直到灯 光看不见了,才从另一条道一步一步地挪回家了。 一个人以前在故宫看门,据那个人说每天晚上都能听见有人在奏乐,而且有时能看见 宫女太监排队走过。那个人家的孩子身体都不好,老人都说是因为那人受的阴气大,影响 了下一代!不管怎样,想想故宫里那些长长窄窄的过道,长满荒草的墙头,如果晚上一个 人走在那,突然看到前朝的宫女太监向你走来,就算再有科学依据,也会吓破胆…… 5点,是故宫关门清客的时间。据说,那个钟点是故宫阴气最重的时刻。很多游人都 感觉到,即使是在闷热的夏天,5点的故宫也会让人感到一种阴冷…… 我小时侯,记不清几岁。4岁左右吧。在北京,后来猜测就应该就在故宫。有个穿清 服的女人跟我说话,很怪异的诉苦。词语有的听的懂有的不。只记得她说话声音很低口口 声声叫我小主,而且气温很冷。容貌已记不清,只记得那女人很白而且脸很大。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绘画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绘画
台北故宫博物院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1-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绘画
隋唐时期名家名画
唐 唐人宫乐图 1 唐宫仕女图 唐人宫乐图 轴 绢本设色 纵:48.7 公分 横:69.5 公分 图描写后宫嫔妃十人,围坐于一张巨型的方桌四周,有的品茗,也有的在行酒令。中央四人,则负责吹乐 助兴。所持用的乐器,自右而左,分别为筚篥、琵琶、古筝与笙。旁立的二名侍女中,还有一人轻敲牙板,为 她们打著节拍。从每个人脸上陶醉的表情来推想,席间的乐声理应十分优美,因为连蜷在桌底下的小狗,都未 被惊扰到! 这件作品并没有画家的款印,原本的籤题标为「元人宫乐图」 。仔细观察画中人物的髮式,有的髮髻梳向一 侧,是为「坠马髻」 ,有的把髮髻向两边梳开,在耳朵旁束成球形的「垂髻」 ,有的则头戴「花冠」 ,凡此,都符 合唐代女性的装束。另外,绷竹蓆的长方案、腰子状的月牙几子、饮酒用的羽觞,还有琵琶横持,并以手持拨 子的方式来弹奏等,亦在在与晚唐的时尚相侔。所以,现在画名已改定成「唐人宫乐图」 。 (撰稿/刘芳如)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2-

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绘画
五代两宋名家名画
五代 巨然 层岩丛树 2 巨然画选 五代南唐 巨然 层岩丛树 轴 绢本 水墨画 纵:144.1 公分 横:55.4 公分
巨然(西元 10 世纪后半叶) ,南唐锺陵人,开元寺的和尚。南唐被宋灭亡(西元 975 年)后,巨然随李后主降宋,而迁至汴梁。 擅画山水,画法学自董源。继承其师之披麻皴(如麻布纤维散开来一般的笔触表现)而自创山峦阴鬱层叠情景之画格,被称赞为 造化之神。 此幅画山径曲折萦迴,穿过树林深入山中。除林麓间、峰峦上有俗称「卵石」或「矾头」之群石之外,山石多以披麻 皴法细腻描绘,笔笔沉著而带润泽之意。山间由下到上配以苍鬱的树林,巧妙地表现出深山沉潜的景观。如董其昌「巨然真迹神 品」题识所示,堪称巨然画中绝佳珍品。 资料:网络 编制:YINGE
-3-

中国近700年灵异事件一览表

中国近700年灵异事件一览表 1324年;福建记录活最长寿的人陈俊,生于881年死于1324年,享年443岁 1626年;北京城被不明原因的大爆炸夷为平地,死伤不计其数,数百年来一直没解开谜团 1782年;河北省南皮县一船夫被2个不明男子背上天飞行,醒来出现在70里外的地方。类似黄延秋案例 1872年,清朝年间,广西发生僵尸袭人事件,死伤村民20多人 1907年;一个外国人在准格尔考察发现了野人,随后俄国派出砖家来华考察 1910年,英国探险家到中缅丛林探险,见一位老僧盘坐的身体慢慢升空,在丛林上空飘一圈,才慢慢地落到地上。 1921年;北京西城发现8具3米高的史前人类骨骼, 1933年;一艘法国考察船在南海发现一座从没见过的小岛,半月后消失。3个月后在50公里外再次发现 1934年;营口在暴雨之后,村民发现了芦苇塘里龙的尸体,它的头上还长有两只带杈的角1936年;江苏射阳发现巨蛇,信子有2米长,昂起头比电线杆子还高,头比大水缸还粗 1937年,演空和尚阻止信徒喧哗怕惊动了三霄娘娘,信徒不听,洞里突然窜出巨大火焰爆炸,当场挂了72个人 1937年12月,南京保卫战中,川军团二千余人在南京东南部青龙山地区全部失踪 1938年;青海发现数百个石蝶,经过检测,它已有12000年的历史,也就是后来所称的杜力巴石蝶 1944年;松花江坠龙,相貌居然和公认的龙一模一样,数百人围观。半夜就被人秘密的运走了 1944年;辽宁省境内上午11点钟天空突然变黑,伸手不见五指。持续时间一个多小时,原因未查明 1945年4月,2000吨的日本“神户丸”号在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悄无声息地沉入鄱阳湖湖底,船上200多人无一生还 1949年;朱秀华借尸还魂,大半中国人都知道,此事曾经甚至惊动了蒋委员长。

《走进台北故宫博物院》及阅读答案

《走进台北故宫博物院》及阅读答案 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院主要建立一座国际级的亚洲艺术文化博物馆,是亚洲艺术展示典藏重镇和台湾南部具有特色的文化休憩园区。小编在此整理了《走进台北故宫博物院》及阅读答案,快来看看吧! 《走进台北故宫博物院》 到台湾观光游览,台北故宫博物院是必不可少的一站.从台北市中心乘出租车,不到三十分钟便可抵达双溪,现在每年到这儿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人数,达二三百万之众.面对斑斓古朴的铜器、温润的玉器、晶莹的瓷器和褪色的字画,人们感慨藏品精致、丰富的同时,也会生出许多好奇,为什么这些明清宫廷收藏,会在台北而不在北京呢?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产生是以故宫文物迁台为根由的.而这批文物迁台之前,还经历了博物馆界的创举文物万里大迁徙. 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30年代,正当博物院的各项工作走向正常时,因日寇对中国虎视眈眈,国宝安全受到威胁,故宫文物南迁作为权宜之策被提出. 威严显赫的紫禁城,经过明清两朝24位皇帝的经营,珍宝秘笈无数,迁运自然以珍品为主.陈列室的展品是经过选择的精品,属必装之列.其次是存于各馆库房中的文物,都是由各馆在各宫殿里选拔集中的.装完这些之后,再到各宫殿去直接选装.装箱也有一定的要求,要经得起长途运输的颠簸.故宫工作人员从琉璃厂的古玩商人那儿学到诀窍,即一要装紧,二要隔离.

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以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及秘书处4个单位分别装箱编号,从1932年秋开始办理,到1933年5月最后一批运出,共装文物13491箱. 当时有不少人反对故宫文物南迁.胡适担心数量甚巨的古物在移出北平城途中难免丢失或受意外的损坏,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在上海、南京、洛阳等地多设几个博物馆,将故宫同样的物件分地储存.但因政府对文物南迁之事态度坚决,胡适无可奈何,遂以北平图书馆委员长的资格,消极反对该馆储藏的宋元善本书籍的南迁. 鲁迅也坚决反对故宫文物南迁.他说倘若因为古物古得很,有一无二,所以是宝贝,应该赶快搬走也罢,但我们也没有两个北平,而且那地方也比一切现存的古物要古.面对即将远离皇城的古物,他沉痛地拟诗道:阔人已乘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此诗发表在1933年2月6日的《申报》上,而正是这一天,故宫首批南迁的文物起运了. 1.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 ①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以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及秘书处4个单位分别装箱编号.( ) ②从1932年秋开始办理,到1933年5月最后一批运出,共装文物13491箱.( ) 2.关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文物的来源和组成,以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台北故宫博物院主要收藏明清两代的文物.

台北故宫-简介

台北故宫-简介 高清纪录片《台北故宫》经典珍藏CCTV12集全.720P.中文字幕-86BTS 《台北故宫》共12集,追溯了文物迁台历史和台北故宫现状,并对书法、绘画、青铜、瓷器、珍玩等台北故宫馆藏国宝一一进行介绍。从2006年起,《台北故宫》摄制组两年中四次赴台采访,采访对象达60多人,非常难得采访到了当年亲历文物迁台的三位老人:高仁俊、索予明和昌彼得,从中获得了大量文物迁台过程的细节。因为种种原因,《台北故宫》剧组最终没能进入台北故宫博物院进行拍摄,但这并没影响这部片子的思想性和深刻性。 一《国宝迁台》二《北沟烟雨》 三《青铜记忆》四《釉彩千年》 五《瓷中繁花》六《玉润华光》 七《巧夺天工》八《翰墨风雅·上》 九《翰墨风雅·下》十《云山深处》 十一《传世珍籍》十二《承古开今》 《台北故宫》——故宫国宝在台北 台北故宫位于台北市郊阳明山脚下双溪至善路2段221号,始建于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宫样式设计建筑的宫殿式建筑,1965年落成,1966年启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后改为国立故宫博物院。 故宫是中国历史上明清两代二十四个皇帝居住的皇宫。这里也珍藏着数以百万计的珍贵文物。1925年,当清朝最后的皇帝溥仪被赶出皇宫后,这里更名为故宫博物院,成为向世人展示文物的地方。二十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为躲避日本侵略的战火,故宫博物院中的一部分珍贵文物迁出,几经辗转后迁往台湾。为了保存和展示从北京故宫博物院迁台的文物,1965年,在台北建造了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它收藏的文物珍品90%以上来源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为了表述的流畅,在纪录片中,我们将台北故宫博物院简称为台北故宫。每个中国人都知道,在台湾还有一座故宫博物院,号称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台北故宫中65万件艺术珍品,其中92%的文物来自于北京紫禁城的清宫遗存,是国之重器,国之瑰宝。60年前,它们漂洋过海落户台湾,整整60年的两岸隔阂,对13 亿大陆国人而言,它们依旧很神秘。 第一集:国宝迁台。中国只有一座故宫,故宫博物院却有两座:一座在北京,另一座在宝岛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65万件传世珍宝,绝大多数来自北京故宫,这背后是一场因战乱而起、人类文化史上空前的文物大迁徙。本集将经由亲历者的讲述揭开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台北故宫各类文物中的最顶级文物,即所谓“镇馆之宝”。如毛公鼎、散氏盘、汝窑、富春山居、快雪时晴、四库全书、鸡缸杯等等。北京故宫的韩滉《文苑图》、张大千临摩敦煌壁画、河南博物院运台文物、日本归还文物。“三希堂贴”(快雪时晴贴、中秋贴、伯远贴,中秋贴次之)、文渊阁《四库全书》、离藻堂《四库全书荟要》。 第二集:北沟烟雨。文物来到台湾后,在长达十五年的岁月里,被存放在台中深山里。本集讲述伴随文物来台的专家们,十五年间如何在清贫乐道的生活中,向岛内民众乃至世界宣示着中华文明的灿烂与博大,直到1965年故宫博物院台北新馆建成。《四库全书荟要》之左传注疏二册、春秋权衡二册、春秋左传事类始末五册、856号箱中的栾城集一册。唐人“明皇幸蜀图”、宋范宽“奚山行旅图”、元倪瓒“江岸望山图”、明沈周“庐山高”图、明唐寅“山路松声”图。

台北故宫博物馆展馆介绍

台北故宫博物院展馆简介 "台北故宫博物院"(Taipei's National Palace Museum)是中国著名的历史与文化艺术史博物馆。坐落在台北市基隆河北岸士林区外双溪,始建于1962年,1965年夏落成。为中国宫殿式建筑,共4层,白墙绿瓦。院前广场耸立由6根石柱组成的牌坊,气势宏伟,整座建筑庄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院内设有20余间展览室,文化瑰宝不胜枚举。院内收藏有自北京故宫博物院、南京国立中央博物院、沈阳故宫、热河行宫、中国青铜器之乡-宝鸡运到台湾的二十四万余件文物,所藏的毛公鼎、散氏盘等商周青铜器,历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献、名画碑帖等皆为稀世之珍,展馆每三个月更换一次展品。台北故宫博物院占地总面积约16公顷,依山傍水,气势宏伟,碧瓦黄墙,充满了中国传统的宫殿色彩。博物院的主体建筑分为四层,正院呈梅花形。 位于台湾省台北市郊阳明山脚下双溪至善路2段221号,始建于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宫样式设计建筑的宫殿式建筑,1965年落成,1966年启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后改为“国立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中国著名的历史与文化艺术史博物馆。建筑设计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宫殿建筑形式,淡蓝色的琉璃瓦屋顶覆盖着米黄色墙壁,洁白的白石栏杆环绕在青石基台之上,风格清丽典雅。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包括南京国立中央博物院、清代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和承德避暑山庄、中国青铜器之乡-宝鸡等处旧藏之精华,以及海内外各界人士捐赠的文物精品,共约60万件,分为古籍、文献、书法、古画、碑帖、铜器、玉器、陶瓷、文房用具、雕漆、珐琅器、雕刻、杂项、刺绣及缂丝等14类。博物院经常维持有5000件左右的书画、文物展出,并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特展。馆内的书画、织绣等易损展品每3个月更换1次。 台北故宫博物院占地总面积约16公顷,依山傍水,气势宏伟,碧瓦黄墙,充满了中国传统的宫殿色彩。博物院的主体建筑分为四层,正院呈梅花形,第一层是办公室、图书馆、演讲厅;第二层是展览书画、铜器、瓷器、侯家庄墓园模型及墓中出土文物;第三层陈列书画、玉器、法器、雕刻及图书、文献、碑帖、织绣等;第四层为各种专题特展。在第三层后面建有一座26米长的走廊直通山腹的山洞,山洞距离地面50米,内有拱形洞三座,每座长180米,高、宽均为3.6米,分隔成许多小库房,中间为通道,分类收藏着各种文物。 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部院区2013年2月6日在嘉义县举行动工仪式,预计将于2015年8月完工,同年12月开馆试营运。台北故宫博物院南部院区选址于嘉义县太保市,占地70公顷,定位为“亚洲艺术文化博物馆”,以收藏亚洲各地文物为主,并发挥文物研究、维护、教育及展示等功能,其主体建筑是一座融合艺术和文化的环保绿建筑。 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中国著名的历史与文化艺术史博物馆。坐落在台北市基隆同北岸士林镇外双溪,始建于1962年,1965年夏落成,占地面积1.03万平方米。中国宫殿式建筑,共4层,白墙绿瓦。院前广场耸立由6根石柱组成的牌坊,气势宏伟,整座建筑庄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院内设有20余间展览室,现代化的空气调节、防火、防潮、防盗等设施,以维护珍贵的文化瑰宝。文物库房恒温、恒湿,防火、防盗,并采用现代化技术自动控制,可保文物安全无虞。继承、利用传统工艺技术和引进自然科学新成果,对残损的文物进行修复。院内收藏有自北平故宫博物馆及沈阳故宫,热河行宫运到台湾的二十四万余件文物,所藏的商周青铜器,历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献、名画碑帖等皆为稀世之珍,展馆每三个月更换一次展品。

揭秘特色博物馆“镇馆之宝”(上)

揭秘特色博物馆“镇馆之宝”(上) 揭秘特色博物馆“镇馆之宝”(上) 2014-06-04 壹号收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翠玉白菜曾为光绪皇帝妃子的嫁妆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 网友推荐指数:★★★★★ 镇馆之宝:翠玉白菜,清代,玉雕,长18.7公分,宽9.1公分,厚5.07公分 开放时间:8:00-18:30;18:30-21:00(周六夜间) 地址:台北市郊阳明山脚下双溪至善路2段221号“朕知道了”的胶带纸一款“朕知道了”的胶带纸,风靡两岸四地,曾掀起一股台北故宫热潮。该文创品取自博物院典藏康熙真迹,以黄白红三色为一组,创意设计简单明了,令网友们直赞“霸气十足”。该系列胶带纸目前已有五款上市,除了“朕知道了”,还包括“乾隆御览之宝”“宫院藏印章”“青铜器图纹”“金文”等。翠玉白菜伞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一反皇家严肃端庄的传统印象,大走亲民路线,还根据翠玉白菜而设计的雨伞、以宋瓷冰裂纹路设计的冰山一脚袜、有把黄公望的名画《富春山居图》做成鼠标垫等,网友评论表示,“故宫文物不再不能亲近”、“现代时尚又充满草根气息”,受到年轻人的青睐,让众亲诸粉大呼过瘾。典出渊源、构思精巧的文创设计,成为该博物院的惊艳特色。这棵白菜与真

白菜一样大小曾为光绪皇帝妃子瑾妃的嫁妆翠玉白菜由一 块一半灰白、一半翠绿的玉雕刻而成,工匠把绿色的部位雕成菜叶,灰白的部位雕成菜帮,上面还爬着两只昆虫,分别是螽斯和蝗虫。这棵白菜与真白菜一样大小,滋润新鲜,感觉用手指一掐就能掐出水来。著名学者阎崇年曾说,“如果能够看这个物背后的文,这个物就有生命了。”翠玉白菜是清光绪皇帝妃子瑾妃的嫁妆,原来摆放在瑾妃所居住的北京故宫的永和宫。据说在清代,白菜象征家世清白,表明新娘的纯洁,螽斯则有子孙绵延的意思。由此可见,翠玉白菜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嫁妆。此外,从织锦、服装等其他文物中也可以看出,当时清王室中有一种田园风情在流行,因此,这件“白菜”恰好成为这种审美风潮的一个体现。菜叶上的螽斯象征子孙绵延取材非“顶号”,胜在“巧思”据专家介绍,翠玉白菜从材料上言,并算不上“顶好”,不算很大块,绿、白分布也并不均匀。但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巧思”和历史文化内涵上。如果按照一般设计,琢成瓶罐镯佩,则将会因为其裂纹、斑块,而被视为多瑕的劣材。但玉工却巧妙地借助了白菜的造型--绿色部分琢成菜叶,白色部分雕为菜梗,裂纹藏在叶脉中,斑块被安排为经霜的痕迹。材料本身的缺陷通过创作者的用心与创意,转化为有魅力的艺术品。或许有时人们会觉得,这件作品纯为一件写实之作,并无“升华”。但如果细心观察匠人的布置,则会体会其苦心孤诣的设计意

北京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北京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北京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由互动百科上万网民在5月18日(第33个国际博物馆日)投票选出的,包括故宫博物院的清明上河图、保利艺术博物馆的神面卣、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司母戊大方鼎、北京古陶文明博物馆的汉金乌瓦当、首都博物馆的班簋、中国古动物馆的许氏禄丰龙、国际友谊博物馆瓷塑天鹅、北京松堂斋民间雕刻博物馆的《武士饮兽图》门墩、明十三陵博物馆的金冠[明神宗]、北京晋商博物馆的大德玉印章等十件珍贵展品荣获了“北京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清明上河图》 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 神面卣通梁高33.8厘米,通盖高30.1厘米,器高16.4厘米;口径长14厘米,腹径长19.6厘米,底径长15.2厘米,重量4.23千克。子母口,器体口沿甚高,颈微束,鼓腹,圈足起棱。器盖较高,顶是圆拱状,近沿部呈直壁。拱形提梁跨於器颈长径两端。主体纹饰作浅浮雕状,但神面双角和象首双耳均加细线刻划云纹。器和盖的正背面均饰正视神面,鼻梁隆起两侧为块形耳。圈足上饰同首双身蛇纹。神面卣的主题图案为一威严夸张的神面,神面的双角和象首双耳刻有细线云纹。神面卣的这种装饰,表现了古人对鬼神的畏惧与虔敬,整件器物营造了一种庄严肃杀的气氛,具有典型的商周青铜器特征,是青铜艺术品中的旷世珍品。详细查看词条:神面卣 北京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藏于:古陶文明博物馆 这件汉金乌瓦当造型奇异,瓦体硕大,工艺精湛,气象非凡。它是汉武帝甘泉宫建筑的重要构件,甚至可以说是甘泉宫建筑的标志。它表现了汉代精神、理想和气质,它身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和意识形态内涵。2006年参加中央电视台《鉴宝》节目“镇馆之宝”评选,被评为金奖。 详细查看词条:汉金乌瓦当 北京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 藏于:中国古动物馆 许氏禄丰龙是中国所发掘最古老的恐龙类之一,与欧洲西部三叠纪晚期岩层中所发掘的板龙极为神似。禄丰龙的第一件标本是杨钟健教授在1941年根据一具完整的骨架描述命名的。到今天,总计有超过十具的禄丰龙复原骨架分别陈列在北京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自然博物馆与云南禄丰恐龙博物馆。这个属,体型中等,大约4.5到6公尺体长,具有小巧的头颅及相当长的颈子。前肢为后肢的三分之二长度,强而有力的前肢推测它能够直立二足式的行走;同时前肢虽然较后肢稍为纤细,但是推测有可能它可以用四足做近距离的短程移动。新近发现到的足印化石证实了这项推论。禄丰龙壮硕的尾巴在平衡头部躯体上有重要的功能。它们

关于故宫灵异事件大揭秘真相

关于故宫灵异事件大揭秘真相 说起我国著名的景点,不少人会想起首都的天安门、故宫,然而说到著名的灵异地点,肯定不少人会想到故宫。接下来就和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关于故宫灵异事件大揭秘真相,欢迎阅读! 1983年的一个深夜,有一个人从故宫珍宝馆附近的夹墙走过,突然发现远处有一对打着宫灯的人。他想这个年代都用手电筒阿,谁还用宫灯呢,难道是...... 一个人以前在故宫看门,据那个人说每天晚上都能听见有人在奏乐,而且有时能看见宫女太监排队走过。那个人家的孩子身体都不好,老人都说是因为那人受的阴气大,影响了下一代! 不仅仅这样,大家有没有留意到,故宫里有很多院落都是被封起来的!不对游客开放,其实每一个府第都发生过用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过去还没有封的时候,在这些地方死了很多人!不是无故消失就是命亡,但始终是离奇得查不出原因,不过有一个共同点:死后如果还能见着尸体,那么尸体都没有脸皮。更慎人的就是一口井,平日白天的时候往下看,井底就是一些石头,杂草什么的,但每到晚上12点后往下看,只要天上有月亮,你会看到井底出现的不是石头,杂草,而是水,水上倒映的却不是你的面孔 不管怎样,想想故宫里那些长长窄窄的过道,长满荒草的墙头,如果晚上一个人走在那,突然看到前朝的宫女太监向你走来,就算再

有科学依据,也会吓破胆 5点,是故宫关门清客的时间。据说,那个钟点是故宫阴气最重的时刻。很多游人都感觉到,即使是在闷热的夏天,5点的故宫也会让人感到一种阴冷 在1983年的一个深夜,有一个人从故宫珍宝馆附近的夹墙走过,突然发现远处有一对打着宫灯的人。他想这个年代都用手电筒阿,谁还用宫灯呢,难道是......可又一想我们从小就被教导世界上是没有鬼神的,肯定是眼花了,或者什么自然现象,于是就想上前看看。可怎么追也追不上那队打着宫灯的人,不过远远的看去,的确是穿着清朝的旗袍的宫女,打着纱的宫灯整齐的走着。这下可把他吓坏了,瘫坐在地上,也不敢追了,直到灯光看不见了,才从另一条道一步一步地挪回家了。 还记得故宫曾经发生过一起盗宝案,嫌疑人在闭馆之前藏到了珍宝馆对面洗手间之间的夹缝里,到了工作人员下班以后就出来,先进了珍宝馆然后是钟宝馆,偷了不少东西。可没走多远就被巡查人员发现了,发现的过程也挺离奇的,本来那个巡查人员没想抬头看,可心里就是有一个声音告诉他:有人在拿我的东西,他就在墙上。这个感觉一直在心头环绕,于是他就用手电往墙上照,真的发现了那个嫌疑人。他也吓坏了,半夜故宫的一个墙头上出现一个人影,于是他就大叫了出来,大家都用手电照了过去,就看见那个身影跳下了墙,于是就报了警,后来听说武警和警察就封锁了故宫。城墙周围布满了警察,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还有抓捕的,后来那个嫌疑人就从城墙上的一

台北故宫博物院作文范文

台北故宫博物院作文范文 台北故宫博物院,又称台北故宫、中山博物院。是中国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台湾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也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研究古代中国艺术史和汉学重镇。下面就是我分享的台北故宫博物院作文范文,一起来看一下吧。 台北故宫博物院作文范文篇一 知道今天是参观“故宫”大家情绪都很饱满,大巴很准时的出发了。来台北,不到故宫博物院去看看国宝,肯定会留下终生的遗憾。究毕那是炎黄子孙的根基所系呵!那是在五十年前,才仿照北京故宫样式修成的藏宝宫殿。座落于市郊阳明山脚的双溪侧,依山傍水,气势宏伟,碧瓦黄墙,俨然中国传统的皇宫色彩。 台北故宫博物院之所以有名,当然是因其藏品的珍贵。主要是从宋朝以来,中国历代皇帝收集,各地进贡的稀世珍品。一千多年中的积累,且历朝皇帝大多推祟艺术,审美情趣高雅,其收藏更非一般能比。价值连城的极品就不在少数,更别说年代久远,早在商周时期的毛公鼎、散氏盘等无价神器。我们到达得晚了些,大厅里早挤满了人,到处摇晃着旅行团的各色三角旗。也有很多穿着整齐校服的学生。用人山人海来形容,真的一点不过分。化妆室门口(那里的卫生间)排起了长龙,特别是妇女,浩浩荡荡的队列延续到了大厅。导游正仔细的交待规则,特别强调了不准拍照。每人配发了一个解说仪,戴上那耳机后,一切杂乱的噪音便消逝了,只能听到本队导游一个人的解说和行动路线的指令。装备完善后,我们这一群人便簇拥着导游上楼参观。 平心而论,如果不是有导游,面对那么多展厅,那么多藏宝,真不知如何选择。我们的地导姓鲍,看来约五十岁左右,在这个行业浸染有年了。很敬业、很绅士、学识很渊博、 有他的引导,我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基本上把展出的主要国宝都浏览了一遍。除了西周青铜器中的毛公鼎、宗周钟、散氏盘等重宝外,陶瓷、玉器这两大强项中的极品,更是精彩纷呈。宋朝汝窑、定窑的莲花式温碗、婴儿枕,明朝的宝石红僧帽壶、五彩龙凤大盘。商代玉鸟形佩、汉代的玉角形杯,和有镇馆之宝的工艺精品,翠玉白菜、红烧肉玉雕及辟邪雕刻等。遗憾的是书、画陈列厅,这

2021年初二优秀作文 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

初二优秀作文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 寒假,我参观了台北故宫博物院。 早就听说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藏品是精品中的精品,尤其是以毛公鼎、肉形石、翠玉白菜为镇馆三宝。我迫不及待想一饱眼福。 导游带着我们先去看稀世瑰宝毛公鼎。毛公鼎是西周晚期的青铜器,整个造型浑厚而凝重,饰纹简洁有力、古雅朴素,上面有铭文497字,只有“子子孙孙”两个字是重复的,在周朝时期先人就开创了用两点表示简写。迄今为止,毛公鼎是铭文最多的重器,自然便成了绝世珍宝。 看完这个无价的“大锅子”,我们随着导游来到肉形石前。初次看到它的人绝不会把它当成硬邦邦的石头,怎么看它都像是一块连皮带肉,肥瘦相间、肌理清晰的东坡肉。无论是色彩还是纹理,都可以乱真。人们似乎都能闻到红烧肉的香味.真正人间极品,价值连城。不过它可是玛瑙类矿物在大自然中经过漫长岁月的累积天然形成的奇石哦! 翠玉白菜是清代匠人巧妙地运用一半灰白、一半翠玉的灰玉雕成,绿色的部位雕成菜叶,白色的雕成菜帮,菜叶自然反卷,筋脉分明,似乎用指甲一掐就会出水,真是栩栩如生!上面攀爬着蝗虫

和螽斯虫,似乎还能看到它们振翅欲飞。导游告诉我们,这翠玉白菜是瑾妃的嫁妆,蝗虫和螽斯繁殖能力很强,有子孙绵延的含义,白菜象征家世清白,真是件别有含义的嫁妆。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微雕展,有核桃微雕,有象牙微雕,透过展品前的放大镜,可以看到人物的眼神表情,真是活灵活现!导游不无骄傲地说,我们的先辈们在没有任何科学仪器的帮助下能刻出如此惟妙惟肖的艺术品,他们是菩萨转世;有的一家三代为了雕一件艺术品,眼睛都雕瞎了。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68万余件稀世文物,是中国著名的历史与文化艺术史馆,也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这次只是匆匆走马观花,参观了极少的一部分,却已让我们惊叹不已。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老物件里最年轻的风景——故宫志愿者的故事】北京故宫灵异事件

【老物件里最年轻的风景——故宫志愿者的故事】北京故宫灵异事件 在年轻人的生活里,两个小时都能干些什么?四集电视剧?一章故事?沙发上的一场小憩?网络中呼朋引伴的一局游戏?——大部分人都是这样消磨,但也有人愿意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用最热情的声音将历史文化知识传递出去,用最耐心的态度解答抛向他们的各种各样甚至稀奇古怪的问题,用一个人两小时的服务成就千百人两小时的充实。他们就是老物件里最年轻亮丽的风景线——博物馆青年志愿者。 在故宫博物院里,记者有幸见到了这么三位年轻人,他们跟记者分享了自己在博物馆中度过的青春故事。 故宫的志愿者在为观众讲解。故宫博物院供图/光明图片 张雪靓:让我的脚步慢一点,更慢一点 故宫文物医院,记者见到了这里的志愿者之一张雪靓,这个短发女生十分干练稳重,坦诚中透着一股认真劲儿。 张雪靓从本科到博士一直学的是土地资源管理,现在博士后攻读的则是水利工程,与“文物”“考古”等领域八竿子打不着。但她平时就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很感兴趣,是每两周一次的“故宫讲坛”的常驻听众。从自己和朋友们参观博物馆的经历中,她深深感受到志愿服务的重要性:不仅是为游客参观提供便利,更重要的是“自己走马观花地看一遍,与听着讲解、带着理解看一遍,收获的东西将大不一样”。 当问到促使她萌生“进宫”之意的契机时,她的双眼一下子亮了,“《我在故宫修文物》和《国家宝藏》。”纪录片里谦逊、执着而内敛的“大国工匠”,节目中对紫禁城满怀深情的志愿者,让她突然觉得自己真的该做点什么。“故宫不是一个,或者说不应该只是一个用来‘打卡的景点’,如果能用自己所学的东西推动更多的人正视故宫,正视传统文化,正视志愿者事业,是一件特别荣幸的事。”因此今年4月,故宫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文物医院志愿者时,她果断报了名。“早就在‘故宫讲坛’里听过文物医院的大名,特别好奇,而且我敬佩的那些从事修复工作的老师也在这里,可以近距离一睹真容。最重要的是,自己终于也能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了,感到特别开心。” 张雪靓向记者介绍,首批25名文物医院的志愿者中有老师、研究生、媒体工作者等,入选后分为A、B、C三个小组,对应文物医院的三段建筑功能分区进行针对性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现在需要每段两人、共6人完成一整次讲解,但她期待着自己有一天能独当一面,熟练地完成高质量讲解服务。而所谓“高质量”,一要精确,二要有感情。精确不难——文物医院会提供相应实验室、仪器的说明,她自己能从网上查找资料,专家和资深修复师也能帮忙把关;难的是“把这些知识消化吸收,用自己的语言有趣地表达出来。”对于这一点,一代又一代的志愿者们通过总结个人经验、揣摩观众心理,已经总结出了一套十分适用的办法:打比方和讲案例。 她一边说着一边带记者走向她负责讲解的A区——文物科技实验室。“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系统”“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这些冷冰冰的仪器在张雪靓的口中变得活色生香。比如,色谱—质谱分析实验室,是对文物中混合的有机质材料进行分离和识别的实验室,她在介绍时说:“比如宫保鸡丁这道菜,我们想知道它是怎么做的,于是就取一点汤,然后通过对汤汁的分析,反推都放了什么调料,比如酱油、醋、盐,这样才能实现原来的配方、原来的味道。”介绍修复案例时,她又将宁寿宫符望阁迎风板雕漆各有机成分的识别,比作对狮子、老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