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2
台北故宫简介和历史
台北故宫是台湾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收藏最丰富的中国艺术博物馆之一。
它位于台北市士林区,占地约24公顷,是一座宽敞而宏伟的建筑,被誉为“东方博物馆”。
台北故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5年,当时是作为台湾总督府的官邸而建造的。
在日本统治台湾的时期,故宫曾是台湾最高行政机构的所在地。
直到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迁至台北后,故宫才成为艺术博物馆。
故宫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精华。
整个建筑群呈南北走向,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门楼、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等建筑。
它们的设计和布局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皇宫建筑的特点,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庄严与优雅。
故宫的藏品非常丰富,包括绘画、书法、陶瓷、玉器、铜器、珍宝等各类艺术品。
其中最著名的是“清宫三绝”,即故宫收藏的清代三位著名画家的作品:顾恺之、文徵明和唐寅。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技巧吸引着无数的艺术爱好者。
除了艺术品外,故宫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如乾隆皇帝的御玺、太上皇的金鱼袋等。
这些文物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除了展览,故宫还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书画展、讲座、工作坊等。
这些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参观者和学术界人士,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平台。
总的来说,台北故宫是一座充满历史底蕴和艺术魅力的博物馆。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和艺术,还成为了台湾重要的旅游景点和文化中心。
游客们可以在这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领略古代艺术的瑰丽之美。
无论是艺术爱好者还是普通游客,都可以在台北故宫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之旅。
台湾风光简介阳明山阳明山位于台北盆地的东北方,跨越台北县市(台北县现称为新北市、基隆和宜兰境内。
春季杜鹃、樱花和桃花盛开;夏季可上山避暑并游览擎天岗大草原;秋季可欣赏满山嫣红的枫叶;冬季寒流来时偶尔能欣赏雪花飞落的景致,因此一年四季都可上山游览。
阳明山原名草山,泛指大屯山、七星山、纱帽山、小观音山一带的山区,而非单指某座山脉。
草山这一名称来自清朝统治时期,当时官府忧虑贼寇可能藏匿于林中窃取硫磺,因此定期放火烧山。
整个山区烧过之后只能长出五节芒这类的芒草,故称为草山。
阿里山阿里山距嘉义市近72千米,海拔2216米,是清水、曾文雨溪的分水岭,另外东部有北流至南投的和社溪。
阿里山是台湾三大原生林地之一(其他两处为八仙山、太平山,也是台湾第一林业区,有“台湾森林的宝库”之称。
该森林有三大特色:一、天然原始森林。
二、同时具有热、暖、温、寒四带的森林。
三、树龄超过千年的巨木多,有“阿里山神木”之称的红桧巨木,即超出三千年以上。
阿里山列为台湾风景区之一,美景纷呈为人称道,因此有“不到阿里山,不知阿里山之美,不知阿里山之富,更不知阿里山之伟大”的说法。
由于山区气候温和,盛夏时依然清爽宜人,加上林木葱翠,因此是台湾的理想避暑胜地。
玉山玉山,位于台湾中部,属于南投县信义乡、高雄市桃源区以及嘉义县阿里山乡交界之处,布农族语称为八通关,日本人称为新高山。
主峰海拔3952米、为台湾第一高峰。
在台湾百岳之中,玉山、雪山、秀姑峦山、南湖大山、北大武山合称“五岳”,为台湾最具代表性的五座高山。
美丽富绕的台湾岛,自然资源丰富,有“祖国宝岛”之称。
宝岛台湾是世界上少有的热带“高山之岛”,除西岸一带为平原外,其余占全岛2/3的地区都是高山峻岭。
最著名的是阿里山,为台湾秀丽俊美风光之象征。
在台湾,太鲁阁气势磅礴的险峻高山峡谷;穿梭林间观景阿里山迷人的日出、云海;抑或攀登东北亚第一高峰——玉山,见证雄伟山岳银装素裹、四季景致莫测变幻;南台湾享有“亚洲夏威夷”美誉的垦丁,浓厚的海洋渡假气息让人感到轻松自在;耀眼明珠日月潭,湖山共融的景色令人叹绝!而花东海岸和纵谷,保留了东台湾最纯净的自然气息。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四课《故宫博物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故宫博物院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增强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2.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
3.学写介绍校园的文章。
教学重难点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
通过让学生担当导游的活动方式,了解本文按空间方位顺序,沿着参观路线,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建筑物的说明特点。
学些介绍校园的文章。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辅助多媒体。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介绍“故宫”导入1. 简介故宫事实上,故宫博物院现在中国一共有两处,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两者均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此外,还有1986年在沈阳故宫的基础上建立的沈阳故宫博物院。
本文具体指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
故宫位于北京市东城区长安街上,是北京市的中心。
(可出示简易的位置图)。
原名紫禁城,初建于明朝,公元1406年奠基,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
鼎盛于清代,五百年间它曾是封建皇权的象征,帝王将相的舞台。
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面积约为725,000平方米。
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4间。
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2米,长3400米的宫墙,形式为一长方形城池,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
故宫博物院,得名于1925年,八十年来,它历经风雨,走向复兴,最终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艺术宝库。
今天,紫禁城既古老又新鲜,它正承载着历史,创造着未来!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今天,让我们顺着作者的指引去参观故宫博物院,去见识它那宏大壮丽的规模与层次井然的布局。
2.作者简介黄传惕,湖南省平江县人,故宫研究专家,现在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历史故事》节目的编辑。
台湾标志建筑说起台湾标志建筑,最为有名的就是台北故宫博物院、中正纪念堂、台南赤崁楼、北港朝天宫等台湾标志建筑。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原住民族在17世纪汉族移入前即已在此定居;自明末清初始有较显著之福建南部和广东东部人民移垦,最终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社会。
以下是为建筑人士整理相关台湾建筑资料,具体内容如下:台北故宫博物院简介:国立故宫博物院,又称台北故宫,中山博物院。
座落于台北基隆河北岸士林区外双溪,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台湾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也是古代中国艺术史和汉学研究重镇。
台北故宫博物院建筑历史:北平成立1911年,清帝溥仪退位、民国成立之初。
溥仪与中华民国签订《清室优待条件》,清帝尊号仍存不废,待以各外国君主之,清帝暂居紫禁城,日后移居颐和园。
1914年民国政府将热河避暑山庄和沈阳故宫的文物迁移至紫禁城的外廷,设立ldquo;古物陈列所rdquo;开放参观。
1924年11月,清逊帝溥仪被冯玉祥逐出紫禁城,溥仪居住紫禁城这段期间,因赏赐、故臣借观、拍卖点押、窃取盗卖,使1200多件书画精品、古籍善本和大量珍宝流失。
随后于紫禁城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整理宫内珍藏文物。
1925年9月,成立清室古物保管委员会,由李石曾出任委员长。
清室善后委员会制定《故宫博物院临时组织大纲》、《故宫博物院临时董事会组织章程》及《故宫博物院临时理事会章程》。
10月10日,在北京紫禁城建立ldquo;故宫博物院rdquo;,为国立故宫博物院前身。
1928年6月,国民政府委员会委员经亨颐提案废除故宫博物院、成立逆产处理委员会处理并变卖故宫文物、建议在南京另设ldquo;国立中央博物院rdquo;,后来在古物保管委员会委员长张继的反对下,使经亨颐的前两项计划无法成功。
同一时间派易培基接收故宫博物院,公布《故宫博物院组织法》与《故宫博物院理事会条例》,隔年2月接任第一任院长。
台北故宫博物院历史发展:台北故宫源于北京故宫。
亲历者那志良先生所写的《典守故宫国宝七十年》,对故宫文物去台的惊险历程有详细记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和用途,理解故宫以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2.学会本文的介绍顺序和有详有略说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故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是如何有序地介绍故宫建筑的布局与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以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朗读法课时数:2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展示,结合抗战70周年大阅兵来进行导入二、展示学习目标三、故宫简介四、作者和写作背景简介五、字词积累(一)读一读金銮(luán) 殿鎏(liú) 金湛(zhàn) 蓝翊(yì) 坤宫击罄(q ìng) 矗立(chù) 鳌头(áo) 琉璃(liú) 蟠龙(pán)中轴线(zh óu) 攒(cuán)在一起乾清宫(qián) 额枋(fāng) 藻井(zǎo) 矫健(jiǎo) 迥然不同(jiǒng)(二)记一记玲珑矗立横贯矫健缭绕掩映井然有序错综迥然不同六、整体感知,分组讨论1.故宫有什么特点试从文中找出根据来。
故宫的特点:a、宏大壮丽b、建筑精美c、布局统一这些特点集中体现了它的风格独特2.填好课后练习第一题的图。
思考文章按什么顺序做介绍的整篇文章的说明顺序:由南向北(空间顺序)七、通读课文,理清思路1.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故宫故宫概况(位置、历史、价值)建筑布局(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全貌2.疏通文章结构(总分总)总:概括故宫历史、地理概貌以及建筑总特点前朝太和殿三大殿中和殿文分保和殿章3-15)结内廷乾清宫构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总:从景山俯视故宫16)空间顺序(南——北)第二课时一、精读课文,合作探讨1.在“前朝”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大殿,为什么2.在“内廷”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宫,为什么3.在介绍太和殿内景时,立足点是什么在书上圈点出方位词。
台湾故宫博物院简介
台北故宫博物院又称中山博物院,位于台湾台北市于1965年开馆。
台北故宫博物院为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在全球位列第18名。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总计698854件/册文物,藏有翠玉白菜、毛公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稀世珍品。
1948年12月初,中央博物院理事会集议,通过选择最精品运台,分三批装入海军派遣运输舰运抵台湾。
台北故宫博物院由中央园林与步道、博物馆正馆建筑、文物储藏山洞与廊桥3个部分所组成,其是仿照北京故宫样式设计建筑的宫殿式建筑,淡蓝色的琉璃瓦屋顶覆盖着米黄色墙壁,洁白的白石栏杆环绕在青石基台之上,屋顶则采用绿色饰金黄色收边之琉璃瓦,风格清丽典雅。
依山傍水,气势宏伟,碧瓦黄墙,充满了中国传统的宫殿色彩。
博物院的主体建筑分为四层,正院呈梅花形,第一层是办公室、图书馆、演讲厅;第二层是展览书画、铜器、瓷器、侯家庄墓园模型及墓中出土文物;第三层陈列书画、玉器、法器、雕刻及图书、文献、碑帖、织绣等,二、三层为“器字形”平面格局的展厅;第四层为各种专题特展。
在第三层后面建有一座26米长的走廊直通山腹的山洞,山洞离地面50米,内有拱形洞三座,每座长180米,高、宽均为3.6米,分隔成许多小库房,中间为通道,分类收藏着各种文物。
省台北故宫博物院攻略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位于台湾台北的一座举世闻名的博物馆,也是国立故宫博物院的分馆。
博物馆展示了丰富多样的文物和艺术藏品,深受游客的喜爱。
如果你计划前往台北故宫博物院游览,这篇攻略将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博物馆以及如何度过愉快的一天。
一、简介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台北故宫博物院位于一个宏伟的建筑中,展览面积广阔。
博物馆的收藏品包括中国历代的文物、书画、陶瓷、玉器等。
参观博物馆,你将有机会领略中国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文化。
二、参观前准备1. 购票方式为了避免排队,你可以提前在官方网站或者旅行社购买电子门票。
同时,检查开放时间以及有无特别展览,以便安排行程。
2. 穿着建议博物馆内温度通常较低,建议穿着舒适且保暖。
同时,出于恢复和保护文物的目的,使用闪光灯和触摸展品是禁止的。
三、参观路线1. 主要展厅博物馆分为几个主要展厅,每个展厅的展品都有各自的特色。
在有限的时间内,你可以选择参观你最感兴趣的展厅。
其中,“宫中的宫”展示了清代宫廷的生活和宫殿建筑,“文华殿”展示了藏品中独特的书画作品,“玺印厅”则陈列了各种皇家印章。
2. 临时展览除了常设展览,台北故宫博物院还经常举办临时展览,展示来自世界各地的收藏品。
在你参观之前,可以查看官方网站或者咨询工作人员,以了解有哪些特别展览正在进行。
3. 走进故宫如果你对故宫的历史以及建筑学有兴趣,可以选择参加博物馆提供的“走进故宫”导览活动。
专业导游会为你讲解故宫的历史背景和文物寓意,使你更好地了解博物馆的价值。
四、美食推荐在参观过程中,你可能会感到饥饿。
幸运的是,台北故宫博物院附近有许多美食选择。
你可以品尝道地的台湾小吃,如著名的小笼包和豆腐花。
此外,还可以尝试当地的传统茶点和手工艺品。
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更好地融入当地文化。
五、购物推荐在博物馆的周边地区,还有许多商店出售传统的台湾工艺品和纪念品。
你可以购买精美的文房四宝,如书法笔和印章。
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和纪念品供你选择。
看博物馆(一)——故宫博物院1故宫的到来1402年,决定故宫命运的关键人物和事件,同时出现了:此时正值永乐元年,朱棣登基。
不久,一心想为建文帝报仇的御史大夫景清在朝堂上意图谋刺,险些要了朱棣的命。
虽然化险为夷,但这之后朱棣经常做噩梦,加上又不习惯南京湿热的天气,便强烈怀念起居住多年的根据地北京来。
于是,一场浩大的迁都工程拉开了序幕······为了保证建造一座心中最完美的宫殿,朱棣不惜斥巨资差人奔赴全国各地去开采名贵的木材和石料运送到北京。
史书记载了当时的情景:数万名劳工在道路两旁每隔一里左右掘一口井,到了寒冬腊月气温足够低时,就从井里汲水泼成冰道。
将石材一点点挪动送到了宫里。
此外,还要在苏州烧制专供皇家建筑使用的方砖——金砖。
这些各地的材料大部分经由大运河船运而来,因此才有了“先有大运河,再有北京城”这句俗语。
就这样,举全国之力,前后历经14年,故宫有了最开始的模样。
建成后的故宫气势恢弘,总面积达72万多平方米,被称为“殿宇之海”,气魄宏伟,极为壮观。
无论是平面布局,立体效果,还是形式上的雄伟堂皇,都堪称无与伦比的杰作。
一条中轴贯通着整个故宫,这条中轴又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
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
在中轴宫殿两旁,还对称分布着许多殿宇,也都十分宏伟华丽。
故宫整体分为两大区域,南部的外朝和北部的内廷。
从午门进入,首先到达的区域便是外朝了,外朝是举行重大礼仪、群臣朝见天子的区域,建筑庄严、广场宽阔。
主要包括中轴线上的午门、太和门和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以及东、西两侧的殿、阁。
而过了乾清门,就来到了内廷, 内廷是后寝区,是皇帝、后妃、皇子们等的居住、生活之地,包含寝宫、书房、佛堂、苑囿等。
建筑格局精巧,装饰豪华秀雅。
主要包括中轴线上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东、西六宫,还有乾东五所、乾西五所、宁寿宫、慈宁宫、寿康宫、寿安宫等区域故宫中央的这条线称为中轴线,在此中轴线上分布着故宫内最为重要的建筑。
北京故宫博物院简介故宮博物院是位于中国北京市故宫内的博物馆,1925年10月10日在原明清皇宫紫禁城的基础上建立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佔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
始建于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
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为基础。
故宫博物院现在中国一共有两处,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两者均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另外沈阳故宫博物馆也习惯上称为沈阳故宫博物院。
一般简称北京故宫博物院为故宫博物院。
北京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北侧,前通天安门,后倚景山,东近王府井街市,西临中南海。
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故宫被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5月8日,故宫博物院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建筑维修和整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职工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
拔除杂草,疏通河道,清理垃圾。
50年代初,从宫内清除出去的上百年的垃圾竟达250,000立方米,自此院容焕然一新。
故宫博物院制定了“着重保护、重点修缮、全面规划、逐步实施”的古建维修方针,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许多残破、渗漏、濒临倒塌的大小殿堂楼阁得到了修复和油饰,愈显金碧辉煌。
院内各处高大宫殿都安装了避雷设施,又以巨额投资建设了防火防盗监控系统和高压消防给水管网,使这座古老的宫殿建筑得到了更加有效的保护。
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在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彻底整治了环绕故宫的筒子河,更好地凸现了昔日皇城的风貌。
【管理机构调整】1951年故宫博物院业务管理机构进行了调整,院以下设陈列、保管、群众工作、古建筑管理等部及图书馆。
文献馆改称档案馆,后划归中央档案局,成立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1954年建立了文物印刷工厂。
同年夏吴仲超接替马衡任院长。
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故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品位的人看过来史上最杰出的15位女画家,都是谁?史上最杰出的15位女画家,都是谁?转载自:书画超市(zgshcs)编辑:学妹高砜高砜(1873-1914),字德华,号蕴姗。
浙江秀水人。
高火奎之女,郭似曛之妻。
幼承家学而擅画。
山水松秀隽逸,花卉秀雅温润,画风略近海派。
【名称】清高砜荷花图【年代】清代【简介】扇面,纸本,水墨,淡设色,纵17.8厘米,横51.1厘米。
(日)私人藏。
图中以没骨法画水中荷叶、芦叶,荷花粉色,荷叶宽大、圆满,随风摇曳。
造型简洁、描绘概括。
自左边而出的长条芦叶、杂草残荷,皆一笔画成。
设色艳而不俗、浓而不滞,清逸雅致。
而且趣味高雅,绝无尘俗气。
慈禧慈禧(1835-1908),姓叶赫那拉,咸丰帝妃子,后因子即位为同治帝,而晋封为皇太后。
1861年发动辛酉政变,之后掌握朝中实权达48年之久。
艺术上具一定才能,尤其工于花卉,可以从她传世的两幅牡丹图中看出。
【名称】清慈禧牡丹图【年代】清代【简介】立轴,纸本设色,纵88.5厘米,横39.5厘米。
私人藏。
这幅牡丹图以典型的工笔淡彩技法绘出花、叶,老枝及地面兰草没骨写意而成。
设色清雅,浓淡相宜,线条圆润。
叶片俯仰具动势。
构图具有节奏感。
蒋淑蒋淑(生卒年不详),字又文,江苏常熟人。
蒋廷锡女,华亭王敬妻。
其父蒋廷锡官至大学士,闲暇之余以逸笔作写生花卉,机趣天然。
蒋淑自幼秉承家教,亦以擅绘花鸟著称。
蒋淑不仅在笔墨技法上趋同于蒋廷锡,创作选材上亦同于其父。
清,蒋淑《丰盈和乐图》扇,纸本,设色,纵19.5cm,横58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款题“淑谨画”。
钤印2方,模糊不辨。
蒋廷锡题:“丰盈和乐。
雍正三年五月四日赐扇命女淑写此。
青桐居士廷锡识。
”钤“蒋廷锡印”、“青桐居士”印。
雍正三年为1725年。
蒋淑不仅在笔墨技法上趋同于蒋廷锡,创作选材上亦同于其父。
在此柄雍正皇帝赐予其父的扇面上,蒋淑精心地绘二只麻雀怡然自得地立于沉甸甸的麦穗上,寓意丰年人和,国泰民安。
台北故宫简介和历史台北故宫,位于台湾台北市士林区,是一座保存着丰富历史文化的宫殿建筑群。
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
以下将为您介绍台北故宫的简介和历史。
一、简介台北故宫始建于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原为明代宁远王朱权的府邸。
后来,明成祖朱棣登基后,将其改建为皇宫,取名为紫禁城。
明朝灭亡后,清朝入主中原,清顺治六年(1650年)将紫禁城改称为故宫。
台北故宫的建筑风格继承了明清宫殿建筑的特点,具有浓厚的中国古代建筑风格。
台北故宫占地约为16公顷,建筑群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
外朝是向公众开放的部分,包括三大殿和六个院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午门、太和殿和乾清宫。
内廷是禁地,只有皇帝及其家属、内廷官员才能进入。
台北故宫的建筑均采用黄色琉璃瓦覆盖,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二、历史台北故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
明朝时期,紫禁城是明成祖朱棣的府邸,后来成为明代皇帝的宫殿。
明朝灭亡后,清朝入主中原,紫禁城改为故宫,成为清朝的宫廷。
然而,在1860年的太平天国战争中,故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后来,清朝政府决定将故宫迁至北京,并将原来的故宫改为台北故宫。
台北故宫在清朝时期起了重要作用。
清朝皇帝经常在故宫举行重大仪式和政治活动。
同时,故宫也是清朝的皇家图书馆和艺术宝库,收藏了大量的文物和艺术品。
然而,在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清朝战败,台湾被割让给日本。
故宫的文物和艺术品也被日本人掠夺一空。
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后,台湾重新回归中国,台北故宫才开始恢复原有的功能。
如今,台北故宫已成为台湾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
它展示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台北故宫的藏品包括书画、陶瓷、玉器、铜器、珠宝等各类文物和艺术品。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故宫收藏的《清明上河图》,这幅宋代绘画作品以其细腻的描绘和独特的构图而闻名于世。
台北故宫以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它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也是台湾宝贵的文化遗产。
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先后居住过24个皇帝。
走进这座全世界最大的古代宫殿群,你分不清什么是传说,什么是真实,什么是历史。
古旧的宫墙、沧桑的殿宇、甚至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如同散落一地的五百年风霜,你会产生有一日穿越百年时空的错觉,在无限的神往中,回望两个王朝的精彩华章。
三大殿:全中国最壮观的皇室宫殿如果你的参观时间有限,建议你走中路,因为,无论是三大殿还是内廷诸宫和御花园,都是皇宫故事的集中之地,从场面上看,也最为壮观。
穿过天安门,沿石板御道经过端门,你就到达了紫禁城的南端起点——午门。
午门是天子展示帝国威仪最合适的场所,高墙耸峙、气势森严。
在明代,它不仅仅是获罪臣子“推出午门外斩首”的命运终结之地,也是举行献俘大典的地方。
军队凯旋而归时,皇帝在此接见群臣、将士们向皇帝献上战俘,皇帝象征性地将战俘赦免,以示皇恩浩荡。
然而,只要进入午门,你压抑的心情便会豁然开朗,这不仅仅是因为你走进了皇帝处理政事的外朝——著名的三大殿,更因为你面对的,是气势非凡、面积达3万平方米、可容纳近7万人的太和门前广场。
你在影视剧中看到的皇家盛典华美庄严的场面,绝大多数都来自于这个广场。
如今一切已成往事,但历史的余温犹存。
走过广场,你就来到了高大辉煌的太和殿,即俗称的“金銮宝殿”。
太和殿是紫禁城乃至全国最高最大的宫殿,太和殿高35米,东西长64米,南北宽33米,面积为2377平方米,面阔十一间,进深5间,规模为紫禁城内大殿之最。
殿内金砖铺地,正中设楠木金漆雕龙宝座,其正上方的金龙藻井上倒垂着圆球轩辕镜,御座两侧有6根蟠龙金柱,处处凸显出““金銮宝殿”的无比尊贵。
太和殿只有皇帝举行盛大典礼,如新皇即位、大婚、下诏、册立皇后等时才能使用。
曾几何时,一代代帝王就坐在太和殿的宝座上俯瞰社稷,指点江山——只是,并非事事如愿。
中和殿与太和殿、保和殿共同坐落在一个“工”字形8米高的3层汉白玉雕栏台基之上。
中和殿是深阔各28米的方型殿堂,是皇帝前往太和殿大典前休息或演习礼仪的地方;皇帝在祭祀天坛地坛以及举行各种大礼之前,也会在这时里审阅文书。
台北故宫-简介
高清纪录片《台北故宫》经典珍藏CCTV12集全.720P.中文字幕-86BTS
《台北故宫》共12集,追溯了文物迁台历史和台北故宫现状,并对书法、绘画、青铜、瓷器、珍玩等台北故宫馆藏国宝一一进行介绍。
从2006年起,《台北故宫》摄制组两年中四次赴台采访,采访对象达60多人,非常难得采访到了当年亲历文物迁台的三位老人:高仁俊、索予明和昌彼得,从中获得了大量文物迁台过程的细节。
因为种种原因,《台北故宫》剧组最终没能进入台北故宫博物院进行拍摄,但这并没影响这部片子的思想性和深刻性。
一《国宝迁台》二《北沟烟雨》
三《青铜记忆》四《釉彩千年》
五《瓷中繁花》六《玉润华光》
七《巧夺天工》八《翰墨风雅·上》
九《翰墨风雅·下》十《云山深处》
十一《传世珍籍》十二《承古开今》
《台北故宫》——故宫国宝在台北
台北故宫位于台北市郊阳明山脚下双溪至善路2段221号,始建于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宫样式设计建筑的宫殿式建筑,1965年落成,1966年启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后改为国立故宫博物院。
故宫是中国历史上明清两代二十四个皇帝居住的皇宫。
这里也珍藏着数以百万计的珍贵文物。
1925年,当清朝最后的皇帝溥仪被赶出皇宫后,这里更名为故宫博物院,成为向世人展示文物的地方。
二十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为躲避日本侵略的战火,故宫博物院中的一部分珍贵文物迁出,几经辗转后迁往台湾。
为了保存和展示从北京故宫博物院迁台的文物,1965年,在台北建造了一座现代化的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
它收藏的文物珍品90%以上来源于北京的故宫博物院。
为了表述的流畅,在纪录片中,我们将台北故宫博物院简称为台北故宫。
每个中国人都知道,在台湾还有一座故宫博物院,号称世界五大博物馆之一。
台北故宫中65万件艺术珍品,其中92%的文物来自于北京紫禁城的清宫遗存,是国之重器,国之瑰宝。
60年前,它们漂洋过海落户台湾,整整60年的两岸隔阂,对13 亿大陆国人而言,它们依旧很神秘。
第一集:国宝迁台。
中国只有一座故宫,故宫博物院却有两座:一座在北京,另一座在宝岛台湾。
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65万件传世珍宝,绝大多数来自北京故宫,这背后是一场因战乱而起、人类文化史上空前的文物大迁徙。
本集将经由亲历者的讲述揭开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
台北故宫各类文物中的最顶级文物,即所谓“镇馆之宝”。
如毛公鼎、散氏盘、汝窑、富春山居、快雪时晴、四库全书、鸡缸杯等等。
北京故宫的韩滉《文苑图》、张大千临摩敦煌壁画、河南博物院运台文物、日本归还文物。
“三希堂贴”(快雪时晴贴、中秋贴、伯远贴,中秋贴次之)、文渊阁《四库全书》、离藻堂《四库全书荟要》。
第二集:北沟烟雨。
文物来到台湾后,在长达十五年的岁月里,被存放在台中深山里。
本集讲述伴随文物来台的专家们,十五年间如何在清贫乐道的生活中,向岛内民众乃至世界宣示着中华文明的灿烂与博大,直到1965年故宫博物院台北新馆建成。
《四库全书荟要》之左传注疏二册、春秋权衡二册、春秋左传事类始末五册、856号箱中的栾城集一册。
唐人“明皇幸蜀图”、宋范宽“奚山行旅图”、元倪瓒“江岸望山图”、明沈周“庐山高”图、明唐寅“山路松声”图。
第三集:青铜记忆。
青铜器在岁月流转中,逐渐由实用功能演变成了含意深遂的神器,其中鼎更向为国之重器。
然而近代战乱却使国之重器辗转流离。
文物专家李济、张光直,乃至徐志摩、胡适之、顾立雅等人都或多或少牵连其中。
本集将细述青铜器上斑驳纹饰所铭刻的岁月记忆。
第四集:釉彩千年。
这是台北故宫十大国宝之一。
存世汝窑器多有开片,唯独这件水仙盆釉色匀润,通体无纹,益发显得素雅端庄,充分展现北宋制瓷工艺对于如玉釉质的无上追求,为传世仅有。
五大名窑瓷器无疑是台北故宫最引以为豪的收藏之一,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
宋人对现实生活的专注和讴歌,如何造就了这些让后世仰慕千年的美学典范?千年后,在海峡对岸,它们又经历了些什么?在本集中都将一一探寻。
第五集:瓷中繁花。
瓷器,曾经是中国给予世界最为熟悉的印象。
海上丝路贸易的宠儿青花瓷和普通人难得一见的皇家秘器——珐琅彩瓷,都默存着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曾经的荣耀。
本集将围绕台北故宫的藏品,透过两岸专家的交流,渐次展开那些凝固在釉色中的尘封过往。
第六集:玉润光华。
中国人自古爱玉,延续至今。
现今台北故宫万般藏品中,最为人们熟知的仍是玉器——翡翠白菜。
五千年来,玉器饱含了国人怎样的文化情感?有多少件故宫藏玉远赴台湾?北京奥运会的“金镶玉”奖牌,将牵引思绪,在温润的流光中,回眸千年的希冀与冥想。
第七集:巧夺天工。
在台北故宫众多藏品中,“珍玩”类藏品格外吸引着造访者的目光。
令人叹为观止的精巧和细腻,处处流露着古代宫廷生活细节和帝王的内心喜好。
本集将透过这些精致小巧的“珍玩”,还原宏大历史中的真实细节。
第八集:翰墨风雅(上集)。
书法,一种中国化的艺术,先人的心灵印迹。
王羲之、颜真卿、怀素……台北故宫的这些珍藏都曾属于乾隆皇帝一人。
60年前,这批旷世之宝来到台湾,沉睡于库房中,它们中的某一个偶尔会在某个秋天被叫醒,陈列在台北故宫光线幽暗的展厅中,唤起人们对时光与古老技艺的回忆……
第九集:翰墨风雅(下集)。
生命遗憾,一碗承受。
苏东坡的《寒食帖》吟唱的又何止一人的哀婉。
苏东坡与《寒食帖》、黄庭坚与《花气熏人帖》、宋徽宗与《牡丹诗帖》,在书家挥洒翰墨间,交织着一曲台北故宫人与物、古老与现代、拥有与失去的命运之歌。
第十集:云山深处。
宋元山水画堪称台北故宫宝藏中的极品。
从北宋的巨碑型风格到南宋诗意的小景,再到元朝的心灵山水,古代画家用不变的笔墨线条,勾勒渲染出千般世貌、万种情怀。
而今在台北故宫的展厅里,一幅幅旷古巨制,依然延续着“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禅思。
第十一集:传世珍籍。
1772年,乾隆帝下令开始编撰《四库全书》。
三千多人,历时15年,编撰抄写《四库全书》七部,其中一部藏于紫禁城文渊阁。
1949年,故宫博物院图书专家梁廷炜护送文渊阁《四库全书》来到台湾,梁廷炜的儿子梁匡忠则留在了北京故宫。
两代人虽分隔两岸,但《四库全书》的共同守望,依然延续着华夏文明的传承与希望。
资源由中国BT影视资源网整理收集
第十二集:承古开今(完)。
文物展览与保护的矛盾,是每间博物馆都面临的难题,为此,台北故宫博物院致力于采用高科技手段,让人们能通过更多途径领略文物的魅力。
本集在具体介绍台北故宫博物院现代化建设之余,也将娓娓道来一宫宝藏分置两院的遗憾,以及人们对明天的温暖畅想。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