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对危重病胃肠功能障碍保护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167.38 KB
- 文档页数:2
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一、大黄的药理作用大黄是一种传统中药,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以下是大黄的主要药理作用:1:润肠通便作用:大黄含有丰富的大黄素和大黄酸,能够刺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解决便秘问题。
2:抗菌作用:大黄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能够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繁殖,对于某些感染疾病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3:抗炎作用:大黄中的大黄皂苷具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引起的症状。
4:提高免疫力:大黄中的一些有效成分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提高免疫力,增强机体抵抗力。
5:抗肿瘤作用:大黄中的大黄素和大黄酸对某些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以应用于肿瘤治疗的辅助治疗。
二、大黄的临床应用基于大黄的药理作用,大黄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以下是大黄的主要临床应用领域:1:治疗便秘:大黄作为一种常用开塞露成分,被广泛应用于缓解便秘症状,具有良好的通便效果。
2:治疗炎症性疾病:大黄中的抗炎成分能够减轻炎症引起的疼痛和肿胀,因此常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炎症性疾病。
3:辅助抗菌治疗:大黄的抗菌作用可以辅助其他抗菌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如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4:肿瘤治疗辅助:大黄中的抗肿瘤成分可以辅助治疗某些肿瘤,如结直肠癌、肺癌等。
5:肠内洗净:大黄具有润肠通便作用,可用于肠道清洁,如肠镜前的准备工作。
附件:本文档附有大黄的临床试验数据、药理研究报告、患者用药指导等相关资料,可供查阅。
法律名词及注释:1:大黄:中药名,为中国草本植物大黄的干燥根、根茎。
2:临床应用:指通过临床试验和实践,将药物应用于治疗疾病的过程。
3:药理作用:指药物在机体内的作用机制和效应。
4:便秘:指排便困难或排便次数减少的情况。
5:抗菌:指抑制细菌生长和繁殖的作用。
6:抗炎:指抑制炎症反应和减轻炎症症状的作用。
7:免疫力:指机体对抗外界病原体入侵和保持内环境稳定的能力。
8:抗肿瘤:指对抗肿瘤细胞增殖和扩散的作用。
综述报告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2009年第18卷第2l期张向红1,程黎晖2(1.浙江省台州市市立医院药剂科,浙江台州318000;2.浙江省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剂科,浙江台州317500)摘要:介绍近年来中药大黄的药理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研究证实,大黄具有泻下作用,对心血管损伤、缺血性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对其抗肿瘤、抗衰老的功效等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大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进展中图分类号:I匕82.7l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93l(2∞9)2l—0076一03大黄是常用中药,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鼢eump口Z,M£啪L.、唐古特大黄Rkum£口凡肛庇MmMaxim.exBalf.或药用大黄舭em啦i船如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因其色黄而得名。
历代本草均有收载,《千金方》称之为锦文大黄,《吴普本草》称之为黄良、火参、肤如,李当之《药录》称之为将军,而《中药材手册》则称之为川军。
大黄性味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有凉血止血、泻火解毒、活血化瘀、利湿退黄、泻下通便等功效,在我国有39个品种及2个变种,主要有效成分为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没食子酸以及大黄多糖。
现就近年来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l药理作用1.1致泻作用大黄是中医传统的泻剂之一,大黄索和番泻苷等是其致泻的主要成分。
周成华等【2-通过小肠炭末推进试验和木糖吸收试验发现大黄素对小肠运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通过小鼠离体翻转小肠囊的方法,观察大黄素对小肠葡萄糖一钠转运电位(PD)的影响,发现大黄素可通过抑制Na+一K+一ATP酶,降低小肠上皮细胞的离子主动转运,影响其对葡萄糖、水及Na+的吸收,使肠腔容积增大,从而刺激肠壁,反射性地使其推进性蠕动幅度增强。
有利于排便。
马涛等131发现,大黄素可升高平滑肌细胞内胞浆钙离子水平,通过肌球蛋白轻链激酶信号途径收缩平滑肌细胞;同时大黄素还可活化蛋白激酶ca,增加收缩单元对钙的敏感性,促进平滑肌细胞收缩。
1217浅谈大黄泻下以外的功效张瑞雪清华大学医院药剂科(100049)关键词:大黄;中药药理学大黄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应用已久,是中医泻下药的代表。
始载于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因其色黄,故名,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则从《伤寒杂病论》始起,直至今日,大黄这味药在祖国医学中治疗多种热证、急症仍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大黄在历代本草中所记载的功效很多,如《本草经》曰:“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
”《本草纲目》曰:“主下痢赤白,里急腹痛,小便淋沥,实热燥结,潮热谵语,黄疸、诸火疮。
”《本草逢源》中指出:“大黄其功专于行瘀血,导血闭,通积滞,破瘕,消实热,泻痞满,润燥结,敷肿毒。
”由此可以看出,历代医家对大黄的功效都非常重视。
在复方中成药里,大黄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药物之一。
据目前不完全统计,含有大黄的国家标准复方中成药有801种。
其临床应用十分广泛,涉及内、外、妇、儿、骨伤各科多种疾病,为多用途的常用中药。
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国内外对大黄功效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大黄除具有泻下等作用外,其他功效在临床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抗菌、抗真菌作用大黄的蒽醌类成分对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等都有抗菌作用,其中以芦荟酸的作用最强,其机制是抑制细菌核酸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大黄煎剂对多种真菌如许兰氏毛癣菌、趾间毛癣菌、红色表皮癣菌等有抑制作用,鸡胚法体外及半体内试验证明对流感病毒亦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此外,大黄浸剂对溶组织变形虫、阴道滴虫、血吸虫均有一定的抑杀作用。
2保肝、利胆作用大黄对四氯化碳等所致实验性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明显降低谷丙转氨酶(A L T)值,减轻肝细胞肿胀、变性和坏死等病理改变。
大黄通过促进肝细胞R N A合成及肝细胞再生;刺激人体产生干扰素,抑制病毒的繁殖;促进肝脏的血液循环等途径,产生保肝的作用。
大黄能疏通肝内毛细血管,促进胆汁分泌,因而改善胆小管内淤积,增加胆红素排泄。
《大黄煎煮提取有效成分变化及对小鼠肠推进作用的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大黄煎煮过程中有效成分的变化及其对小鼠肠推进作用的影响。
通过不同煎煮时间、温度及提取方法的实验,分析大黄中有效成分的提取效率及变化规律,并进一步探讨其对小鼠肠道推进功能的作用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煎煮条件能够显著提高大黄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并对小鼠肠道推进功能产生积极影响。
一、引言大黄是一种具有广泛药用价值的植物,其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蒽醌类、苯丙素类等。
这些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
近年来,关于大黄的药理作用研究逐渐增多,尤其在肠道疾病的治疗方面显示出潜在的应用价值。
然而,关于大黄煎煮过程中有效成分的变化及其对小鼠肠推进作用的研究尚不充分。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大黄煎煮过程中有效成分的提取效率及变化规律,并进一步研究其对小鼠肠道推进功能的影响。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大黄药材、实验用小鼠、试剂等。
2. 方法(1)煎煮条件的设置:设置不同的煎煮时间、温度及提取方法,以探讨不同条件下大黄的煎煮效果。
(2)有效成分的提取与检测:采用适当的提取方法,提取大黄中的有效成分,并利用现代分析技术进行成分检测及定量分析。
(3)动物实验:选取健康小鼠,进行肠道推进功能实验,观察大黄煎煮液对小鼠肠道推进功能的影响。
(4)数据分析:收集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结果解读。
三、结果与分析1. 大黄煎煮过程中有效成分的变化(1)随着煎煮时间的延长,大黄中的有效成分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在适当的煎煮时间内,有效成分的提取率较高。
(2)煎煮温度对大黄有效成分的提取也有影响。
在一定范围内,提高煎煮温度有利于提高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及提取率。
然而,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部分有效成分的分解或失效。
(3)不同的提取方法对大黄有效成分的提取效果也存在差异。
采用适当的提取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大黄中特定有效成分的提取率。
2. 大黄对小鼠肠道推进作用的影响(1)通过动物实验发现,适量的大黄煎煮液能够显著促进小鼠肠道推进功能。
乌司他丁联合大黄治疗多发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60例临床观察【关键词】乌司他丁;大黄;多发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多发伤是指由单一致伤因素作用下造成多部位或多脏器严重受伤,常伴有大出血、休克和严重的生理功能紊乱,可引起剧烈的全身炎症反应,继而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病急、病程进展快、病死率高,是医学领域的一个难题。
近几年,本院急诊ICU在原发病治疗及各器官支持、对症治疗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和大黄治疗多发伤致MODS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2004年5月-2008年5月本院收治的多发伤患者114例,符合机体遭受严重创伤、休克后顺序出现2个或2个以上器官功能不全,并达到各有关多器官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1]。
损伤严重度评分(ASS-ISS)>16分。
114例中车祸伤70例,高空坠落伤16例,重物砸伤12例,机器绞伤9例,挤压伤7例;男89例,女25例;年龄12~78岁,平均(40.6±13.7)岁。
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男42例,女18例,平均年龄37.2岁,其急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平均23.6分;对照组54例,男37例,女17例,平均年龄36.6岁,APACHEⅡ平均22.8分。
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治疗与观察方法对照组予治疗原发创伤、抗休克、抗感染补液、营养支持、呼吸循环等脏器支持等常规治疗。
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给与乌司他丁20万U+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大黄粉10 g,口服,2次/d,不能口服者灌肠,并在以后的治疗过程中调整大黄用量,保持每日大便在2~4次。
连用10 d。
各组均于治疗前1 d、治疗后第7日在无菌条件下分别采静脉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值(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吸附法测定,试剂盒购自北京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记录并比较2次检查结果,正常值参考国际统一标准。
大黄附子汤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临床研究李雄辉;张东山【摘要】目的观察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早期应用大黄附子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基础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经胃管注入大黄附子汤.2组均治疗2周,评估患者治疗72 h后急性胃肠损伤(AGI)分级情况;观察2组治疗前后胃肠功能障碍评分、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后排便情况;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不良事件发生及死亡情况.结果 2组治疗72 h后AGI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胃肠功能障碍评分、APACHEⅡ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第1次排便时间缩短,每日排便次数增多,不排便天数缩短,使用灌肠剂患者例数减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68.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18.3%,死亡率8.3%,对照组MODS发生率43.3%,死亡率35.0%,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大黄附子汤能明显改善脓毒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early application of Dahuang-fuzi decoction on treatment of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in sepsis patients.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n=60) was treated by basic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group (n=60) was treated by Dahuang-fuzi decoction for injection through stomach tube based on the control group treatment.All patients weretreated for 2 weeks.The 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 (AGI) grading of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72 h after treatment.The score changes of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Ⅱ) were observed.The defecation after treatment and curative effects were compared in two groups.The adverse events and deaths were observed in two groups.Results There were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on AGI grading 72 h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wo groups(P<0.05).The scores of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and APACHEⅡ after treatment were decreased in two groups (P<0.05), and the decreased in treatment group was more obvious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0.05).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first defecation time in treatment group was shorter, the number of daily defecation was increased, the days of no defecation were shorter, and the number of using enema was reduced,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P<0.05).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reatment group (91.7%) was superior to that in control group (68.3%,P<0.05).The incidence of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 in treatment group was 18.3%,and the mortailty was 8.3%.The incidence of MODS in control group was 43.3%,and the mortailty was 35.0%.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and mortality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Early application of Dahuang-fuzi decoc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gastrointestinal dysfunction in sepsis patients,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期刊名称】《河北中医》【年(卷),期】2017(039)003【总页数】5页(P356-360)【关键词】脓毒症;胃肠疾病;中药疗法【作者】李雄辉;张东山【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急诊科,湖南长沙 410000;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急诊科,湖南长沙 4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3.3;R631.05;R570.5脓毒症是指由感染(肺炎、腹膜炎、泌尿系感染、脑膜炎、脓肿等)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也可见2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患者[1]。
第27卷㊀第1期2018年3月青㊀海㊀草㊀业QINGHAIPRATACULTURE㊀㊀㊀㊀㊀㊀Vol.27.No.1㊀㊀㊀㊀㊀㊀Mar.2018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1360068;),青海师范大学中青年科研基金项目(No.072020320),教育部春晖计划项目(No.Z2016090)㊂文章编号:1008-1445(2018)01-0047-05大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孙汉青,李锦萍,刘力宽,杨春芳,左文明,李成慧(青海师范大学生命与地理科学学院,青海省药用动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青海㊀西宁㊀810008)摘要:大黄是一种常用的中国传统中药,其味苦,性寒,归脾㊁胃㊁大肠㊁肝㊁心包经㊂大黄的主要化学成分为蒽醌类㊁蒽酮类㊁二苯乙烯类㊁鞣质㊁有机酸及多糖类等㊂经药理学研究证实,大黄的药理作用包括泻下㊁抗菌㊁抗炎㊁抗肿瘤㊁改善肾功能㊁利胆㊁保肝㊁利尿㊁抗凝血㊁促智㊁抗衰老㊁清除氧自由基㊁免疫调节㊁毒性等多种作用,本文旨在分析大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㊂关键词:大黄;有效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567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㊁唐古特大黄(Rh.tanguticumMaxim.exBalf.)或药用大黄(Rh.officinale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的统称㊂具有泻下攻积㊁清热泻火㊁凉血解毒㊁逐瘀通经㊁利湿退黄之功效㊂秋末茎叶枯萎或次春发芽前采挖,除去细根,刮去外皮,切瓣或段,绳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1]㊂掌叶和唐古特以及药用三种大黄中,掌叶大黄的药用价值最高[2]㊂大黄具多类药效活性成分,其中以蒽醌类㊁蒽酮类㊁鞣质㊁茋类和多糖报道较多;其药理作用主要有泻下㊁抗菌㊁止血㊁利胆㊁抗肿瘤㊁抗凝血等㊂本文根据近年来有关大黄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能有所启示和帮助㊂1㊀化学成分1.1㊀蒽醌类成分目前,在大黄化学成分的研究中,以蒽醌类研究最多㊂蒽醌在大黄药材中含量为1.5% 4.0%,是药典控制的指标成分[3]㊂蒽醌类成分分为游离型蒽醌类和结合型蒽醌类㊂游离型蒽醌类成分包含有大黄素㊁大黄酸㊁大黄酚㊁芦荟大黄素㊁大黄素甲醚㊁土大黄素㊁异大黄素㊁虫漆酸D等成分[4]㊂结合型蒽醌类成分主要有大黄酸苷A D㊁大黄酸葡萄糖苷㊁大黄素甲醚葡萄糖苷㊁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㊁大黄素葡萄糖苷㊁大黄酚葡萄糖苷等成分[5]㊂其中,药用大黄研究末分析出含有大黄酸苷类成分[6],另外,Lin等[7]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质谱法测定出种新的蒽醌类成分:aloe-emodin-ω-O-β-D-glucopyranoside及ω-hydroxy-emo-din㊂1.2㊀蒽酮类蒽酮类成分是大黄的特征性成分之一,目前已发现27种蒽酮类成分[8]㊂蒽酮(rheidon)AC,掌叶二蒽酮(palmidin)A C和番泻苷(senno⁃side)A F等[9]㊂Babu等[10]新发现具有明显的抗细菌和抗真菌活性的蒽酮酯类成分revandchi⁃74none-1,revandchinone-2及蒽酮醚类成分re⁃vandchinone-4㊂1.3㊀二苯乙烯类Matsuda等[5]报道了大黄属中的土大黄苷,piceatannol3'-O-Glc,rhapontigenin等24种二苯乙烯类成分㊂已经发现大黄中有3,4,3',5'-四羟基茋-3-葡萄糖苷㊁4,3',5'-三羟基茋-4-葡萄糖苷㊁4,3',5'-三羟基茋-4(6ᵡ没食子酰基)-葡萄糖苷等,而药用大黄仅含4,3',5'-三羟基茋-4-葡萄糖苷[11]㊂Nonaka和Lin等[12]发现了大黄中res⁃veratrol-4'-O-β-D-glucopyr-anoside,resveratrol4'-O-β-D-(6ᵡ-O-galloyl)-glucopyr-anoside及resveratrol-4'-O-β-D-(2ᵡ-O-galloyl)-gluco-pyranoside等茋类化合物㊂此外还有反-3,5,4'-三羟基苯乙烯基-4'-O-β-D-葡萄糖苷含量测定的研究报道㊂1.4㊀有机酸有机酸是指一些具有酸性的化合物㊂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叶㊁根中㊂有研究用GC-MS法分析鉴定了大黄中存在多种挥发性成分,以棕榈酸㊁亚油酸㊁十二酸等低相对分子质量有机酸为主㊂此外,还有gallicacid3-O-β-D-glucopyranoside,gal⁃licacid4-O-β-D-glucopyrano-side,gallicacid[7]等有机酸类成分㊂1.5㊀鞣质类鞣质是存在植物体内的结构比较复杂的多酚类化合物㊂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者从唐古特大黄和掌叶大黄分离得到40余个化合物[7,13]㊂大黄生药中鞣质含量很高,主要是水解型和缩合型两类鞣质[14]㊂鞣酸等是良好的自由基活性氧的清除剂,但大黄清除活性氧的作用与这些组分中哪些成分相关尚须进一步研究;国外对大黄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表明,经各种层析从大黄水提物中得到一淡褐色粉末,相对分子质量约2800的缩合型鞣质,其结构为部分酰化的pro-cyanidin8聚体命名为RG-鞣质㊂根据报道RG-鞣质是大黄趋精神作用的主要成分[15]㊂1.6㊀多糖类多糖类是大黄的另外一类重要组分[16],据张思巨等研究发现[17],大黄根和根茎中含有DHP-I酸性多糖和DHP-2酸性多糖,TLC和GC分析表明2种多糖的糖组成完全相同,多糖主要是由葡萄糖㊁葡萄糖醛酸㊁半乳糖㊁半乳糖醛酸㊁鼠李糖㊁木糖㊁阿拉伯糖㊁来苏糖等成分组成㊂1.7㊀苯丁酮类到目前为止,日本学者从唐古特大黄和掌叶大黄中已分离得到6种苯丁酮类[7]:lindleyin,isolindleyin,4-(4'-hydroxyphenyl)-2-butanone-4'-O-β-D-glucopyranoside,4-(4'-hydroxy-phenyl)-2-butanone-4'-O-β-D-(2ᵡ,6ᵡ-di-O-galloyl)-glucopyranoside,4-(4'-hydroxy-phenyl)-2-buta⁃none-4'-O-β-D-(2ᵡ-O-galloyl-6ᵡ-O-cin⁃namoyl)-glucopyranoside,4-(4'-hydroxy-phen-yl),4-(4'-hydroxy-phenyl)-2-butanone-4'-O-β-D-(2ᵡ-O-galloyl-6ᵡ-O-p-cinnamoyl)-glucopyr-anoside㊂1.8㊀萘衍生物类根据相关报道,在药用大黄分离到萘类3个:6-甲氧基酸模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㊁6-甲氧基-2-乙酰基-3-甲基-1,4-萘醌-8-O-β-D-葡萄糖苷㊁2-甲氧基-6-乙酰基-7-甲基-胡桃醌;在唐古特大黄分离到萘类3个:6-甲氧基酸模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㊁6-甲氧基-2-乙酰基-3-甲基-1,4-萘醌-8-O-β-D-葡糖苷㊁6-羟基酸模素-8-O-β-D-吡喃葡萄糖苷㊂此外,还有萘苷类成分:torachrysone8-O-β-D-glucopyranoside;以及6'-O-gal-loylsuc-rose㊁1-O-galloyl-β-D-glucose等酰基糖苷类化学成分[6]㊂1.9㊀正品大黄化学成分药典中规定正品大黄为掌叶大黄㊁唐古特大黄㊁药用大黄[1]㊂目前从掌叶大黄根及根茎的70%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出没食子酸㊁大黄酸㊁大黄素㊁大黄酚㊁芦荟大黄素㊁芦荟大黄素-8-葡萄糖苷㊁大黄素甲醚㊁番泻苷A㊁番泻苷B㊂尚含有多糖,含量为6.45%㊂唐古特大黄含有大黄素㊁大黄酚㊁芦荟大黄素㊁大黄酸㊁大黄素甲醚㊁大黄降脂素等㊂多年栽培唐古特大黄中芦荟大黄素㊁大黄酸㊁大黄素3种蒽醌总量分别为1.21%㊁2.01%㊁1.62%;野生大黄总蒽醌量远高于栽培大黄为3.64%㊂尚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收率为1.06%㊂药用大黄主要含有大黄素㊁大黄酚㊁芦荟大黄素㊁大黄酸㊁大黄素甲醚㊁土大黄苷[18]㊂2㊀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大黄药理作用包括泻下㊁抗菌㊁抗炎㊁抗肿瘤㊁84青海草业㊀㊀2018年㊀㊀第27卷㊀㊀第1期改善肾功能㊁利胆㊁保肝㊁利尿㊁抗凝血㊁促智㊁抗衰老㊁清除氧自由基㊁免疫调节㊁毒性等多种作用㊂2.1㊀泻下作用泻下攻积是大黄的主要功效之一,研究表明,大黄作用于大肠的有效成分是蒽醌类化合物,并以番泻苷A作用效果最强㊂肖荣原认为泻下的有效成分具有胆碱样作用,可兴奋肠平滑肌上的M受体,使肠蠕动增加;同时抑制肠细胞膜上Na+㊁K+㊁ATP酶活性,阻碍运转,使肠内渗透压增高,促进肠蠕动致泻[19]㊂李锋等[20]研究认为,大黄对结肠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的调节效应可能是其 泻下 功效的药理学新解释㊂大黄总蒽醌能够有效抑制大鼠结肠AQP4的表达,使其结肠内水含量增加,从而起到泻下作用,大黄素㊁大黄酸可以有效抑制LoVo细胞AQP2和AQP4的基因转录与翻译,大黄素㊁大黄酸通过抑制AQP2和AQP4的表达,使结肠内水含量增加从而发挥泻下效应㊂2.2㊀抗菌作用大黄对多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㊁铜绿假单胞菌㊁痢疾杆菌㊁伤寒杆菌及大肠杆菌等,其中对葡萄球菌㊁淋病双球菌最敏感[21,22]㊂大黄主要的抗菌成分为:3-羧基大黄酸㊁羟基大黄素㊁羟基芦荟大黄素㊂目前已知的抗菌机制为:抑制菌体糖及糖代谢中间产物的氧化㊁脱氨㊁脱氢,并能抑制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23]㊂2.3㊀抗炎作用大黄能清除组织和血浆内的炎性介质,显著降低危重症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㊁白细胞介素和内毒素水平[24]㊂大黄对慢性胆囊炎具有抗菌消炎,促进胆汁分泌㊁排泄的功效[25]㊂2.4㊀抗肿瘤作用目前,大黄在抗癌研发领域的研究成为热点㊂大黄抗肿瘤的有效成分有大黄儿茶素㊁大黄酸㊁大黄素[24]㊂贺学强等[26]利用人肝癌细胞系,通过噻唑蓝法研究大黄对肝癌细胞的作用,发现大黄素可明显下调突变的P53基因和C-myc基因,且其作用明显优于5-氟尿嘧啶(p<0.05),从而抑制人肝癌细胞系的生长和增值,最终使人肝癌细胞系死亡㊂大黄素能抑制酪氨酸磷自身酸化和转磷酸化,阻断HER-2受体 酪氨酸激酶信号传递途径,导致HER-2高表达的肿瘤细胞凋亡,且有助于提高其他抗肿瘤药物的疗效㊂2.5㊀改善肾功能作用大黄可减少肠道中的氨基氮的重吸收,改善氮质血症,抑制慢性肾功能患者的肾脏代偿性肥大并降低高代谢状态㊂大黄具有改善氮质代谢作用,其有效成分是大黄鞣质等㊂大黄蒽醌和大黄酸蒽醌葡萄糖苷通过抑制肾小球细胞系膜细胞DNA和蛋白质的合成,引起系膜细胞生长抑制作用㊂临床使用药物尿毒清㊁金水宝㊁肾康等注射液均以大黄为主要成分㊂2.6㊀利胆、保肝作用大黄具有利胆作用,大黄能够促进胆汁分泌,同时也能够促进胰消化液分泌,具有促进消化㊁利尿㊁降低血清主胆固醇㊁排石的作用㊂大黄能解除胆管括约肌痉挛,增强十二指肠和胆管舒张,疏通胆管和微细胆小管内淤积的胆汁;研究发现大黄有改善肝功,降低血清中TNF-α㊁一氧化氮含量㊁内毒素,并且减少了TGF-β1诱导的平滑肌肌动蛋白和胶原蛋白的表达,大黄对四氯化碳性肝损害具有保护作用,能降低四氯化碳所致肝损害小鼠的死亡㊂2.7㊀利尿作用余南才等制备的大黄水提取物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尿素氮水平,利尿的主要作用成分为大黄素㊁大黄酸㊂实验大鼠在给药后尿管蠕动波增强,尿中Na㊁K含量明显升高;大黄酚在体内可相继氧化为大黄素和大黄酸,大黄素和大黄酸均有明显的排Na+作用,利尿作用和Na+排出呈明显的线性关系㊂说明大黄对大白鼠的尿量有明显持续的增加作用㊂3㊀结语综上所述,作为我国传统中药的大黄,其化学成分研究已经从蒽醌类㊁蒽酮类扩大到二苯乙烯类㊁鞣质㊁有机酸及多糖类㊂大黄所具有的独特生物活性及调剂胃肠功能,止血及保肝等方面的理化作用已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和肯定㊂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大黄所具有的抗菌抗病毒㊁增强免疫力及抗肿瘤等新的药理作用,也为临床应用提供了新思路㊂有研究报道,正品大黄大黄酸含量高为其品质优良的重要原因之一,青海唐古特大黄地上部分生物量大,大黄素含量高,可以进行综合开94㊀㊀大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孙汉青等发利用㊂目前,大黄及其有效成分部分药理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毒副作用研究较少,仍需进行深入研究,以确保临床安全㊂通过对大黄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望为大黄属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及深入研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㊂参考文献:[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23 24.[2]曾芳,李媛.大黄有效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J].当代医学,2013,(12):149 150.[3]覃鲁珊,赵海平,赵艳玲,等.大黄蒽醌与鞣质对大鼠肝脏的保护和损伤双向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06):698 703.[4]黄泰康.常用中药成分与药理手册[J].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4,228.[5]Matsuda,H,Morikawa,T,Toguchida,I,etal.Antioxidantconstituentsfromrhubarb:structuralrequire⁃mentsofstilbenesfortheactivityandstructuresoftwonewanthraquinoneglucosides[J].BioorgMedChem,2001,9(1):41 50.[6]南海江,许旭东,陈士林,等,大黄属植物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9,(04):690 701.[7]Lin,CC,Wu,CI,Lin,TC,etal.Determinationof19rhubarbconstituentsby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ultraviolet-massspectrometry[J].JSepSci,2006,29(17):2584 93.[8]高亮亮.唐古特大黄㊁药用大黄和掌叶大黄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9]傅兴圣,陈菲,刘训红,等.大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新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1,(16):1534 1538.[10]Babu,KS,Srinivas,PV,Praveen,B,etal.AntimicrobialconstituentsfromtherhizomesofRheumemo⁃di[J].Phytochemistry,2003,62(2):203 7.[11]肖培根主编.新编中药志㊃第一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2002,68 69.[12]ChungJG,LiYCLeeYM,etal.Aloe-emodininhibitedN-acetylationandDNAadductof2-aminoflu⁃oreneandarylamineN-acetyltransferasegeneexpressioninmouseleukemiaL1210cells[J].LeukRes,2003,27(9):831 40.[13]KomatsuKNagayamaY,TanakaK,etal.Developmentofahigh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icmethodforsystematicquantitativeanalysisofchemicalconstituentsinrhubarb[J].ChemPharmBull(Tokyo),2006,54(7):941 7.[14]黄浩.大黄鞣质及相关物的研究概况[J].中草药,1998,(03):199 202.[15]李秀才.大黄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1998,(10):5 8.[16]谢燕,李国文,马越鸣.大黄多糖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0,(09):755 758.[17]张思巨,王岚.大黄多糖的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3,(11):679 681.[18]梁淋渊,甘麦邻,罗燕.大黄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7,36(01):80 83.[19]肖荣原.中药化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218.[20]李锋,王胜春,王新,等.大黄泻下效应的药理学新解释[J].中国中药杂志,2008,(04):481 484.[21]张向红,程黎晖.大黄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09,(21):76 78.[22]王志玉,许斌,宋艳艳,等.大黄乙醇提取物体内抗单纯疱疹病毒作用的研究[J].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03,17(2):169 173.05青海草业㊀㊀2018年㊀㊀第27卷㊀㊀第1期㊀㊀大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孙汉青等[23]温枫.大黄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J].山西中医,2000,(03):53 54.[24]李敏,李丽霞,刘渝,等.大黄研究进展[J].世界科学技术,2006,(04):34 39.[25]陈革.大黄胶囊治疗慢性胆囊炎45例[J].中成药,1998,20(10):25 25.[26]贺学强,林鸿,郑宝轩,等.大黄素对肝癌细胞SMMC-7721抑制作用及P53㊁C myc蛋白的表达[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1):21,22.PROGRESSINRESEARCHOFCHEMICALCONSTITUENTSANDPHARMACOLOGICALACTIONSOFRHUBARBSUNHan-qingetal(TheCollegeofBiologicalandGeographicalScience,KeyLaboratoryofmedicinalplantandanimalresourcesofQinghai,QinghaiNormalUniversity,XiningQinghai810008,China)Abstract:Rhubarbisacommonlyused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Chinese,itstasteisbitter,cold,spleen,stomach,intestine,liver,pericardium.ThemainchemicalconstituentsfromRhubarbareanthraquinones,an⁃thronesstilbenes,tannins,organicacid,saccharidesandsoon.TheresearcheshaveshownthatRhubarbhastheregulatingeffectsondrainageeffect,antibacterialactivity,antiinflammatory,antitumoreffect,improvingrenalfunction,cholagoguefunction,protectingliverfunction,diuretic,anticoagulantaction,promotingintelligenceandantiagingaction,removalofoxygenfreeradicals,andtherolesofimmuneregulation,toxicaction,aswellasotherpharmacologicalactions.Thepurposeofthispaperistoanalyzerhubarbresearchprogressofchemicalconstituentsandpharmacologicalactions.Keywords:Rhubarb;Chemicalconstituent;Pharmacologicalaction;Researchprogress(上接第55页)THEFORAGEGRASSINDUSTRIALDEVELOPMENTSTATUSANDCOUNTERMEASURESINDATONGCOUNTYZHANGBao-wen(DatongcountyGrasslandStation,QiaotouzhenQinghai810100,china)Abstract:Thispaperintroducesthedevelopmentstatusandcharacteristicsofforagegrassindustryindtongcounty,andpointsoutthatinactualproduction,therearesomeproblemssuchassmallscale,lowutilizationrateandimperfectindustrialchain.Itisbelievedthatthedevelopmentoftheforagegrassindustryindatongcountyhascertainadvantagesandpotential.Thefuturedevelopmentofforageindustryshouldactivelyadjustthestructureofagriculturalproduction,increasinggovernmentsupport,buildbreedinglinkagemechanism,perfectindustrialchain,Improvetheforageinsurancemechanism,optimizationandreorganizationofresources,Ensurethedistributionchannelsofforagegrass,vigorouslydevelopthemoderngrasseconomy,Toreallyrevitalizeani⁃malhusbandryandincreasetheincomeofthefarmers.Keywords:Datongcounty;ForagegrassIndustrial;Developmentstatus;Countermeasures15。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中医研究进展摘要】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所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危重病的严重并发症,为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的首要死亡原因,约占50%~80%。
近年来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防治SIRS取得了较大进展,现作以综述。
【关键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中医研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由严重的生理损伤和病理改变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的一种临床过程。
SIRS可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引起,其西医治疗多集中在抗炎性介质、抗菌和抗内毒素方面,虽有一定的疗效,但仍不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所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危重病的严重并发症,为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的首要死亡原因,约占50%~80%。
近年来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防治SIRS取得了较大进展,现作以综述。
1.病因病机临床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病理生理表现为“混乱”的状态,孔立等从祖国医学的角度认为是脏腑气机逆乱,其特征体现在:始于一处,五脏皆乱;五脏皆乱始于肺;由气及血致虚;气机逆乱,病理产物骤生;早期易化火、生热、产毒。
因此,治疗应早期调气、清火、排毒。
中焦是五脏气机逆乱的枢纽,扭转五脏气机逆乱是治疗的关键。
SIRS根本病机是气机逆乱,气机逆乱使五脏功能处于无序的工作状态,耗气动血,同时造成痰浊、水湿、瘀血、火毒诸邪的聚生,造成脏腑功能的衰竭。
其气机逆乱始于肺,早期升多降少,易化火生毒,关键是脾胃。
治疗以调气为根本,时刻注意顾护胃气。
2.辨证论治2.1卫气营血辨证中医温热病研究对象是感染炎症发热的医学体系。
卫气营血辨证方法是清代叶天士创立用于诊察温热病的辨证方法,将温热病的病情发展过程中所反映的病情轻重不同动态划分为卫、气、营、血4个阶段。
而从SIRS→MODS→MOF的演变过程中,其证候变化符合从气→营这一动态阶段。
白虎汤证所具备的壮热面赤、口渴、汗出、脉洪大有力或滑数就符合SIRS的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