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分析

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分析

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分析
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分析

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分析

[摘要]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各国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母语已经不能满足各国人们相互交流的需求,因此第二语言的习得成为当今人们生活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出现无疑对第二语言习得者造成不少的阻碍,从而降低成人在第二语言习得进程中的步伐。本文着重分析了成人在习得第二语言时中介语石化产生的分类以及原因,进而提高第二语言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介语石化;第二语言习得;认知因素

一、引言

20世纪70年代初,著名语言学家Selinker发表了题为“Inter-language”的学术论文,文中首次使用了中介语(inter-language)这一术语并对它进行界定。在我国,中介语也叫被翻译成过渡语或语际语。中介语(inter-language, IL)是指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建立的一种介于母语(native language, NL)和目的语(target language, TL)之间的国度语言。它以母语为依托,经过不断的修正和完善,逐步向目的语靠拢,但并不是目的语。众多第二语言学习者以及外语教师都有这样的经验体会:当第二语言学习到一定程度时,习得者的学习效率不会像初学者那样有明显的提高,有时甚至徘徊不前,学习者感觉自己第二语言的能力无法达到像自己母语一样炉火纯青的水平。这种现象

中介语石化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

中介语石化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 【摘要】石化现象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一种常见的现象,在分析总结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后,本文探讨了减少石化现象出现采取的策略,旨在帮助学习者提高第二语言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中介语;石化现象;第二语言学习 一、中介语及其特点 1.中介语的定义。S. Pit Corder和Larry Selinker在1972将中介语定义为:一种介于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系统。戴炜栋在2002年提出,第二语言学习者产出的语料,无论正确与否都可以看作是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连续体。 2.中介语的特点:系统性与可变性。系统性指的是,中介语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阶段遵循一定的顺序。就像学习母语一样,第二语言学习者也是利用习得的语言系统进行交流。可变性是指,像其他语言一样,中介语也是不断变化的。导致中介语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包括语言本身、语言学习环境、母语的干扰、学习者学习语言的能力、动机等因素,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促使中介语处于不断的变换之中。 二、石化现象 石化现象是中介语的第三个特点,在第二语言教学中,语言石化现象指在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中,一个时不时会出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正确的语言特征成为了一个人说或写一门语言的方式的一个不变的部分。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不正确的发音、词汇选择以及语法都有可能固定下来被石化。戴炜栋指出,有时候石化现象会暂时消失,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又会再次出现,这被称为“倒退”。在仔细分析石化现象本质的基础上,语言学家们把石化现象分为两种:永久性石化(permanent fossilization)和暂时性石化(temporary fossilization)。从根本上讲,暂时石化其实是一种“稳定化”,它是石化现象的先兆。在这一过程中,如果不给予足够的重视,暂时石化就有可能变成永久石化,从而导致学习者学习的停滞或倒退。 三、产生石化的原因 1.内因 ①学习动机。人们普遍认为,学习动机积极、良好的学习者其学习效果明显好于其他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动机指的是学习者内心长久稳定的一种学习态度。Gardner和Lambert指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可分为:综合性动机

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分析及教学启示共6页文档

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分析及教学启示 中介语石化现象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外语学习者在学习到一定程度之后会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各个方面遇到一些难于突破的语言问题。这些问题使学习者语言能力仿佛处在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很难像初学者那样稳步提高,进一步发展。这种现象就是外语学习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关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二语习得领域的关注。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对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作一个系统的分析,并对英语教学提出一些尝试性建议。 一、中介语理论 中介语(interlanguage)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语言学家Larry Selinker于1972年提出,指学习者在二语习得某一特定的阶段所形成的一种独立的语言体系。中介语的语言体系具有独立性。这种语言体系不同于母语和目的语,而是二者之间的过渡语,并具有母语和目标语的双重特征。中介语是学习者在习得二语时创造性使用的一种语言,学习者利用已有的母语和目的语的有关知识不断对现有中介语体系进行补充和修正,使这一体系循序渐进地向目的语靠拢,无限接近于目标语言,但完全意义上的到达目的语是不可能的。中介语具有系统性、过渡性、可变性、创造性、渗透性、反复性及石化性等特点。其中系统性和过渡性是中介语的重要特点,而石化性是最受学习者和语言学家关注的特点,也是最让大家感到迷惑的特点。 二、石化现象的涵义

Selinker(1972)提出中介语理论的同时也提出了“语言石化”的概念,用以描述语言学习的停滞现象。自从Selinker提出石化的概念以来,语言研究者不断的从各种角度对它做出了解释。Selinker和 Lamendella(1978)把它看作是控制中介语表面运用的潜在机制,学习者的中介语在还没有达到目的语的模式的时候就永久停止了,而且这一现象会发生在语言结构的所有层面和语境,与学习者的年龄和受到的指导无关。根据中介语理论的理想状态,语言习得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完善的动态过程,学习者的中介语应该逐步接近、最后达到本族语水平。但大量的实验证明无论什么年龄的学习者,无论其得到多少指导,学习多么刻苦,外语学习达到一定水平后都会出现一些无法消除的语言错误,使其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无法达到本族语水平,从而形成语言的僵化。这种现象出现在外语学习的任何阶段,具有普遍性。 三、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分析 中介语石化产生的原因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问题。Selinker(1972)将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归纳为五个过程:(1)母语迁移(language transfer);(2)培训转移(transfer of training);(3)学习策略(strategies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4)交际策略(strategies of second language communication);(5)目的语笼统化(overgeneralization of TL linguistic material)。在 Selinker 的研究的基础上,Ellis(1999)把中介语石化的起因归纳为学习者的内因和外因。 1、石化内因说

语言石化现象

Fossiliza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九班程莉20201238020078 Fossilization is defined as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a process occurring from time to time in which incorrect linguistic features become a permanent part of the way a person speaks or writes a language. Aspects of pronunciation, vocabulary usage, and grammar may become fixed or fossilized in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For me, what is most hard for me to overcome is grammar. For example, I can not tell w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no less than” and “not more than” is. More often than not, I know neither. But, if my teacher emphasis the difference on purpose, I can remember it for a few days. But as time goes by, I will forget, because it has become aporia in my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For most cases, I misused the two phrases, that is to say, in my opinion, “no more than” means not equal to, while “not more than” means “just”, finally I got a big red cross from my English teacher. Then, vocabulary usage is difficult for me either. Whenever my English teacher asked me to right an easy, once it was related to” go, move” or something, what came to my brain in the first place is “walk”. “walk” has become a stereotype in my mind when writing som ething of “moving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Gradually, I there are various words

中介语石化现象

中介语石化现象

————————————————————————————————作者:————————————————————————————————日期:

浅谈中介语石化现象 1.引言 外语学习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绝大多数学习者的外语学习达到了一定程度后,就不再像学习的最初阶段稳步提高,而是处于停滞不前的徘徊状态,很难达到目的语这个理想的终点。1972年Selinker把这个现象定义为中介语的石化 (fossilization),此后相关研究、论著相继问世,中介语石化也成为目前二语和外语教育界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 2.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定义 中介语的石化概念是Selinker(1972)首先提出的:“石化就是母语的词条、规则和词系统倾向保留在与目的语相关的中介语中,不管学习者的年龄有多大,也不管学习者接受的解释和指导有多少,这种倾向都不会改变。”在外语学习中,学习者的语言是处于一种动态的发展变化状态,中介语是一种介于学习者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一个逐渐积累和逐渐完善的过程,整个过程形成一个连续体(continuum) 。其理论假设是,中介语的始点是学习者的母语,然后随着目的语、知识的不断摄人,中介语逐渐向目的语靠拢。外语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以目的语为标准的不断调整和重组的连续体,是学习者在学习新语言过程中所使用的过渡语言。中介语是第二语言认知中的必经之路。理论上,随着语言习得的逐步发展,中介语会渐渐接近直到达到目的语水平。然而大量实验表明,当学习者达到一定程度后,中介语的某些特征就会趋于停滞状态,很难甚至无法消除,从而形成语言石化。 后来,Selinker (1992) 对石化现象进一步阐释:“语言的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的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系统性知识趋向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固定状态不起作用。”Selinker 认为所有外语学习

浅析语言石化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

浅析语言石化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 Causes of Fossilization and Rules to Avoid Fossilization 院系:外国语学院 专业:学科教学(英语) 姓名:吴忠通 学号:310045108027

浅析语言石化现象成因及应对策略 Causes of Fossilization and Rules to Avoid Fossilization 摘要:语言石化现象是中介语最主要的特征,而在第二语的习得过程中,中介语言是一个普遍且不可避免的现象,所以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研究很有必要。本文首先介绍了语言石化的概念,然后分析了语言石化现象形成的原因,最后根据语言石化现象出现的这些原因提出了一些避免石化现象的应对策略。希望通过该研究,可以使广大的语言学习者能更好地学好第二语言。 关键词:石化;中介语;成因;应对策略 Abstract: Fossiliz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features among interlanguage, and interlanguage is an inevitable phenomenon in the process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Therefore, it’s very necessary to make a research into the phenomenon of fossilization. This thesis will first introduce the notion of fossilization, then analyze the causes of fossilization,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to avoid fossilization according to those causes. The author expect the research in this thesis can help lots of language learners better learn the second language. Key words: fossilization; interlanguage; causes; strategies 很多外语学习者在外语学习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困惑:学了十几年的外语了,怎么现在想要提高但却总感觉到自己的外语水平仍然还是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仍然停滞不前?怎么自己的外语越学水平越低呢?以上所描述的现象就是人们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经历的一个过程。这些现象就是第二语言学习中的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语言石化现象反映出了语言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种的不足之处,并很大程度地牵制其目的语熟练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杜绝语言石化现象,提高学习者目的语水平,是值得研究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中介语和语言石化现象概念 在1969年的剑桥国际会议上,著名语言学Larry Selinker最早提出了中介语的概念,并在1972年的他所发表的论文中第一次正式使用“interlanguage”来指称中介语这个术语。从此,中介语作为语言学及语言教学中的术语而诞生了。中介语又称过渡语、语际语,它是第二语言和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语言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语言,不同于母语(native language)和目标语(target language),但同时又具备母语和目标语的特征,是介于两者之间、尚存在一定缺陷或还不是很地道的语言,是处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连续体或临界体(《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词典》,2005)。通过上述定义可以得出中介语以母语为出发点,逐渐向目标语靠近具有系统性、过渡性、可变性、创造性、渗透性、反复性及石化性等特点。每个外语学习者都要不可避免地经历中介语阶段,才可能达到如本族语者般熟练使用目的语的水平依据。Selinker经研究发现,高达百分之九十五的外语学习者学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像学习的最初阶段稳步地提高,而是处在一种原地不前的徘徊状态,且可能伴有逐渐退步的趋势。Selinker在1972年将该现象命名为石化现象,又称之为语言僵化(fossilization),并在1996年将其定义为:“语言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过渡语中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系统性知识趋向

石化现象成因

石化现象的成因 摘要:当今石化现象已经引起了许多应用语言方面的研究者的关注,本文把石化现象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石化现象两种,与赛林格提出的石化现象的条目,规则和子系统不同。本文详细的论述了导致石化现象的原因,并提出高校教师应该了解其成因并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兴趣和动机。 关键词:成因;自信;兴趣;动机 abstract:nowadays, fossilization has been paid much attention to by many researchers in the field of applied linguistics; this paper classifies fossilization into voluntary fossilization and involuntary fossilization,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selinker’s fossilization forms of fossilized items, rules and subsystem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causes of the phenomenon of fossilization in detail and comes to a conclusion that college teachers should understand the causes of the phenomenon of fossilization and try all possible means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confidence, interest and motivation. key words: causes,confidence, interest, motivation the causes of the phenomenon of fossilization ⅰintroduction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the language

国内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纵览与分析

国内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纵览与分析 中介语石化现象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的热点,我国学者对此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成果。本文以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为研究对象,主要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多个研究角度、针对石化现象提出的策略及建议、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等四个方面,对其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石化现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对外汉语教学的石化研究、预测容易发生石化现象的语言点、选取恰当的研究对象进行历时研究等建议,以期对未来的研究有所帮助与启发。 标签:中介语石化对外汉语教学 一、引言 中介語概念由美国语言学家Larry Selinker于1972年正式提出,它标志着二语习得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Selinker提出中介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石化。自这一概念提出以来,石化现象一直都是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热点,虽然相对于国外的研究来说,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但经过学者们几十年的努力,国内研究在中介语石化现象这一领域已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 笔者在中国知网中输入“中介语石化”字样进行检索,发现在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有关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的文章共有435篇,发表时间主要集中在1999年至今。其中发表在外语类核心期刊①上的文章共有12篇,发表在核心类综合性社科期刊以及核心类高校综合性学报上的文章共有18篇,以上30篇文章均来源于核心期刊,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基本上能够反映国内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的总体情况。本文以这30篇文章为研究对象进行综述与分析。通过梳理论文的发表情况,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内学者关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重要研究成果主要发表于2010年以前,2010年以后,虽然也有许多学者对石化现象进行了探索,但总体来说,研究势头呈递减之势(如表1、表2所示)。 本文主要针对表1、表2中涉及的文章进行批判性的分析与反思,力求概括出国内石化现象的研究现状,希望能够促进未来国内的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 二、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研究角度 (一)概念界定 在我国对外汉语学界,鲁健骥于1984年首次引进了中介语理论,之后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研究也逐步展开。不同的学者对石化有不同的理解与解释,这方面的文章共有7篇。 陈慧媛认为,存在于学习者的中介语中,持续时间很长而又难以改变的语言现象就是语言僵化现象[1]。李炯英采用Selinker所下的定义,认为“语言石化现

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分析及教学启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a15243146.html, 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分析及教学启示 作者:朱瑶瑶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1年第07期 【摘要】中介语石化是二语习得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本文分析了中介语石化现象产生的内部因素及外部因素,提出缓解石化的教学措施策略,主要是,提高语言输入的质量,减少母语干扰;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用合理的语言反馈对待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输出等,以促进外语教学的效果和二语学习者语言水平和语言能力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中介语;石化;成因;教学启示 中介语石化现象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外语学习者在学习到一定程度之后会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各个方面遇到一些难于突破的语言问题。这些问题使学习者语言能力仿佛处在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很难像初学者那样稳步提高,进一步发展。这种现象就是外语学习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关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二语习得领域的关注。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对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作一个系统的分析,并对英语教学提出一些尝试性建议。 一、中介语理论 中介语(interlanguage)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语言学家Larry Selinker于1972年提出,指 学习者在二语习得某一特定的阶段所形成的一种独立的语言体系。中介语的语言体系具有独立性。这种语言体系不同于母语和目的语,而是二者之间的过渡语,并具有母语和目标语的双重特征。中介语是学习者在习得二语时创造性使用的一种语言,学习者利用已有的母语和目的语的有关知识不断对现有中介语体系进行补充和修正,使这一体系循序渐进地向目的语靠拢,无限接近于目标语言,但完全意义上的到达目的语是不可能的。中介语具有系统性、过渡性、 可变性、创造性、渗透性、反复性及石化性等特点。其中系统性和过渡性是中介语的重要特点,而石化性是最受学习者和语言学家关注的特点,也是最让大家感到迷惑的特点。 二、石化现象的涵义 Selinker(1972)提出中介语理论的同时也提出了“语言石化”的概念,用以描述语言学习 的停滞现象。自从Selinker提出石化的概念以来,语言研究者不断的从各种角度对它做出了解释。Selinker和Lamendella(1978)把它看作是控制中介语表面运用的潜在机制,学习者的中介 语在还没有达到目的语的模式的时候就永久停止了,而且这一现象会发生在语言结构的所有层

论二语习得中中介语的石化现象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09年第6期第33卷(总第156期) №6,2009Vol.33General,№156 论二语习得中中介语的石化现象 刘春艳 (沈阳化工学院外语系,辽宁沈阳110142) [摘要]在学习除了母语之外的第二门语言(简称二语习得)过程中,中介语的使用是我们每个人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中介语是介于母语与第二语言之间的一种语言形式,是一种过渡语系统,是一种不断向目的语系统靠近的近似系统,是语言学习者自己构建的抽象的语言规则系统并以此作为理解和生成第二语言的基础。研究中介语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对我们的教学研究有所启示。 [关键词]中介语;石化现象;石化成因;研究方法[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450(2009)06-0108-03 [收稿日期]2009-08-20 [作者简介]刘春艳(1970-),女,辽宁昌图人,沈阳化工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 一、引言 二语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涉及三大领域:1.中介语;2.学习者内部因素;3.外部环境。中介语理论产生于20世纪七十年代,它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研究二语习得的过程。中介语(interlanguage )这个概念最早是由Selinker 在1969年提出的。他本人认为:由于我们可以观察到这两种话语(目的语和中介语)是不一致的,那么我们在建立二语习得理论的理论建构时,人们完全有理由或者说不得不假定存在着一个独立的、可以观察到的言语输出为基础的语言系统,我们把这种语言系统称为“中介语”。Davies 在评价Selinker 提出的中介语概念时指出,目前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任何二语习得的共时状态都被看作中介语,所有学习者说的都是中介语;另外一种理解较为严格,即中介语被看作是对二语习得的一种特定的假设。 二、中介语的本质和特征(一)中介语的本质 早期的中介语理论普遍认为,学习者的语言系统是与本族语者的语言系统不同的、独立的语言系统。也就是说,除了学习者的母语系统、目的语系统外,还存在着与前两个系统并列的中介语系统。 后来的理论在阐述中介语这个概念时,作了如下概括:二语学习者建构了一个抽象的语言规则系统,以此作为理解与生成第二语言的基础。这个规则系统被看作一种心理语法,即所说的中介语。(二)中介语的特征 由于中介语研究目前还不完善,因此不同学者对中介语本身的特征在主体一致的前提下也有不同的看法。综合起来有以下六个特征:系统型、可变性、可渗透性、石化、阶段性和反复性。 三、中介语的石化现象 中介语的石化是指学习者的中介语水平在一定阶段便停滞不前,很难达到和目的语完全一样的水平。这个特征最早是由Selinker 提出的。他认为,只有5%的学习者可以达到与母语使用者相同的心理语法 水平,大多数人在半路上便停顿下来。倒退现象 (即在早期出现的错误又重复出现)的普遍存在是一种典型的石化现象。石化是二语习得中的独特现象,现在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外语学习群体,但绝大多数人并不能成功地掌握外语,因此研究中介语的石化现象对我国的外语教学意义重大。 (一)石化概念的变迁 石化现象虽然在二语习得领域得到了广泛认同,但学者们对石化的定义存在着明显的分歧,而同一学者对石化的定义也在不断地发展。就Selinker 本人而言,在1972年他提出此概念时,他的定义为:一种被认为也存在于潜在心理结构中的机制———石化语言现象指说某种语言的人无论年龄大小和接受目的语教育程度如何,都倾向于在某种中介语中使用的语言项目、规则和次系统。任何完备的二语习得理论都必须 ·108·

语言石化现象的成因和改善策略的探讨

语言石化现象的成因和改善策略的探讨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关键词 (1) Key words (1) 1.语言石化现象的认识 (1) 2.语言石化现象的分类 (2) 2.1石化现象形式上的分类 (3) 2.1.1个体石化 (3) 2.1.2群体石化 (3) 2.2石化现象的性质分类 (3) 3.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3) 3.1 Lamendella的生物论 (3) 3.2相互作用论 (5) 3.3石化形成中的两个“策略”......... ............................................. (6) 3.3.1 学习策略 (7) 3.3.2 交际策略 (7) 3.4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石化现象 (7) 3.4.1 学习者的情感因素 (7) 3.4.2 兴趣的减少 (7) 4.石化现象改善的策略 (8) 4.1目标语知识的积累 (8) 4.2降低母语的干扰 (9) 4.3情感的反馈 (9)

4.4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9) 总结 (10)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摘要:中介语石化现象是外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且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是多年来困扰我国外语学习者的一个难点,表现为外语学习达到一定程度后就趋向于停留在固定状态。本文浅论了石化的定义,归纳了几种有关石化的成因,对缓解石化提出几点建议,使学习者最大程度的延缓和避免石化现象的产生,同时对研究前景予以展望。 Abstract:Interlanguage fossilization is a pervasive and inevitable phenomenon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it has been a universal problem for learner, tending to keep in a Interlanguage relative to Target language. This paper defines the natural fossilization,analyzes and generalizes some reasons of fossilization, and put forward som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hich may be helpful for learners, in order to make learners avoid fossilization in Interlanguage to maximum extent and meanwhile a perspective of its future is given. 关键词:二语学习;石化现象学习者;情感;思维 Key words: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fossilization phenomenon; learner; emotion; mind 1 语言石化现象的认识 二语学习者在一定年龄期,一定目标语知识的获得后,常常会经历一个类似“关口”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语言能力的语言知识的“re-gain”将会缓慢或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这种现象被称之为语言学习的“高原期”。美国语言学家Senlinker则将这一现象定义为“过渡语石化理论”。过渡语:又为中介语,是由学习者本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建立起来,具有自己独特规则和特点的语言系统,这个语言系统不是学习者的“母语”,也不是“目标语”,而是介于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缺陷的语言(牛强,2000)。理想的过渡语是动态、个性化的,并随着输入的增加向目标语逐渐靠近。过渡语往往有一个典型的特征:石化性

中介语石化现象

作者: 日期: 2

浅谈中介语石化现象 1引言 外语学习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绝大多数学习者的外语学习达到了一定程度后,就不再像学习的最初阶段稳步提高,而是处于停滞不前的徘徊状态,很难达到目的语这个理想的终点。1972年Selinker把这个现象定义为中介语的石化(fossilization), 此后相关研究、论著相继问世,中介语石化也成为目前二语和外语教育界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 2.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定义 中介语的石化概念是Selinker(1972)首先提出的:“石化就是母语的词条、规则和词系统倾向保留在与目的语相关的中介语中,不管学习者的年龄有多大,也不管学习者接受的解释和指导有多少,这种倾向都不会改变。”在外语学习中,学习者的语言是处于一种动态的发展变化状态,中介语是一种介于学习者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一个逐渐积累和逐渐完善的过程,整个过程形成一个连续体(continuum)。其理论假设是, 中介语的始点是学习者的母语,然后随着目的语、知识的不断摄人,中介语逐渐向目的语靠拢。外语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以目的语为标准的不断调整和重组的连续体,是学习者在学习新语言过程中所使用的过渡语言。中介语是第二语言认知中的必经之路。理论上,随着语言习得的逐步发展,中介语会渐渐接近直到达到目的语水平。然而大量实验表明,当学习者达到一定程度后,中介语的某些特征就会趋于停滞状态,很难甚至无法消除,从而形成语言石化。 后来,Selinker (1992) 对石化现象进一步阐释:“语言的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 者的中介语的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系统性知识趋向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固定状态不起作用。”Seli nker认为所有外语学习 3

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分析及教学启示-2019年精选文档

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分析及教学启示 中介语石化现象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语学习者在学习到一定程度之后会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各个方面遇到一些难于突破的语言问题。这些问题使学习者语言能力仿佛处在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很难像初学者那样稳步提高,进步发展。这种现象就是外语学习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fossilization) 。关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二语习得领域的关注。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对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作一个系统的分析,并对英语教学提出一些尝试性建议。 、中介语理论 中介语( interlanguage )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语言学家 Larry Selinker 于1972年提出,指学习者在二语习得某一特定 的阶段所形成的一种独立的语言体系。中介语的语言体系具有独 立性。这种语言体系不同于母语和目的语,而是二者之间的过渡 语,并具有母语和目标语的双重特征。中介语是学习者在习得二语时创造性使用的一种语言,学习者利用已有的母语和目的语的有关知识不断对现有中介语体系进行补充和修正,使这一体系循 序渐进地向目的语靠拢,无限接近于目标语言,但完全意义上的 到达目的语是不可能的。中介语具有系统性、过渡性、可变性、 创造性、渗透性、反复性及石化性等特点。其中系统性和过渡性

是中介语的重要特点,而石化性是最受学习者和语言学家关注的特点,也是最让大家感到迷惑的特点。 二、石化现象的涵义 Selinker ( 1972)提出中介语理论的同时也提出了“语言石 化”的概念,用以描述语言学习的停滞现象。自从Selinker 提出石化的概念以来,语言研究者不断的从各种角度对它做出了解释。Selinker 和Lamendella(1978) 把它看作是控制中介语表面运用的潜在机制,学习者的中介语在还没有达到目的语的模式的时候就永久停止了,而且这一现象会发生在语言结构的所有层面和语境,与学习者的年龄和受到的指导无关。根据中介语理论的理想状态,语言习得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完善的动态过程,学习者的中介语应该逐步接近、最后达到本族语水平。但大量的实验证明无论什么年龄的学习者,无论其得到多少指导,学习多么刻苦,外语学习达到一定水平后都会出现一些无法消除的语言错误,使其处于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无法达到本族语水平,从而形成语言的僵化。这种现象出现在外语学习的任何阶段,具有普遍性。 三、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分析 中介语石化产生的原因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问题。Selinker 1972)将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归纳为五个过程:(1) 母语迁移 (language transfer) ;(2) 培训转移(transfer of training) (3) 学习策略(strategies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4) 交际策略(strategies of second language communication)

石化现象

从he和she误用探汉英中介语石化现象成因 郑娟 (安徽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合肥230061) 摘要: 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出错不可避免。本文结合偏误分析相关理论,对120名受试对象作文中出现的介词偏误进行确定, 归类和分析,从而探究偏误产生的根源,并揭示其对英语教学 的意义。 关键词中介语,偏误分析,介词 An Analysis of Preposition Errors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Interlanguages ZHENG Ju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61, Anhui) Abstract: Errors are an inevitable phenomenon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acquisition for all learners. Based on the error analysis theory, the paper makes a survey of errors in the use of English prepositions in 120 college students’compositions so as to shed light on the implications for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 interlanguage, error analysis, prepositions 中介语是指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使用的介于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语言体系,它以母语为出发点,逐渐向目的语靠近。如图一所示, 图一 对于绝大部分学习者来说,由于种种原因并未能到达目的语这个理想的终点。相反,当他们的外语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后,语言能力不是继续向前发展,而是表现出一种停滞不前的徘徊状态,这就是中介语石化现象。Selinker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阐释:“语言的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的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系统性知识趋向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固定状态不起作用。” 导致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原因很复杂,Selinker&Lashmanan认为中介语石化现象会发生在语言结构的所有层面和语境中。错误石化是外语学习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在所有的导致石化的因素中,母语迁移是最重要的因素。它可以是诸因素中的首选因素(弱式理论),也可以是诸因素中的必要因素(强式理论)。Schumann试图从社会文化因素中找寻形成第二语言石化的原因,他的文化移入模式认为,如果学习者原有的社会文化与所学语言的文化差别很大,学习者就会在社会和心理方面与目的语保持一定的距离。学习者的语言输入受到限制,学习者不得不以自己的母语和中介语为基础来处理语言。学习者的中介语是一种不完善的语言,长期使用它来处理语言将导致语言石化的产生。K1ein、Peter Skehan等试图从学习者的心理角度解释石化,他们指出,当学习者认为用第二语言交际能达到一定的

浅谈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谈中介语石化现象 1.引言 外语学习中存在一个普遍现象,绝大多数学习者的外语学习达到了一定程度后,就不再像学习的最初阶段稳步提高,而是处于停滞不前的徘徊状态,很难达到目的语这个理想的终点。1972年Selinker把这个现象定义为中介语的石化(fossilization),此后相关研究、论著相继问世,中介语石化也成为目前二语和外语教育界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 2.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定义 中介语的石化概念是Selinker(1972)首先提出的:“石化就是母语的词条、规则和词系统倾向保留在与目的语相关的中介语中,不管学习者的年龄有多大,也不管学习者接受的解释和指导有多少,这种倾向都不会改变。”在外语学习中,学习者的语言是处于一种动态的发展变化状态,中介语是一种介于学习者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一个逐渐积累和逐渐完善的过程,整个过程形成一个连续体(continuum) 。其理论假设是,中介语的始点是学习者的母语,然后随着目的语、知识的不断摄人,中介语逐渐向目的语靠拢。外语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以目的语为标准的不断调整和重组的连续体,是学习者在学习新语言过程中所使用的过渡语言。中介语是第二语言认知中的必经之路。理论上,随着语言习得的逐步发展,中介语会渐渐接近直到达到目的语水平。然而大量实验表明,当学习者达到一定程度后,中介语的某些特征就会趋于停滞状态,很难甚至无法消除,从而形成语言石化。 后来,Selinker (1992) 对石化现象进一步阐释:“语言的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的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系统性知识趋向与固定下来的

状态,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固定状态不起作用。”Selinker 认为所有外语学习者的第二语言都会出现石化,使其语言能力无法达到本族语的水平。他把石化看成是存在于中介语中的一种心理机制,无论学习者年龄的大小,无论学习者得到多少有关目的语的解释和指导,在其语言体系中总会出现不正确的二语/ 外语语言形式。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的不正确形式都可定型或石化。这种现象在外语学习者学习的任何阶段均可出现,具有普遍性。 Selinker & Lashmanan (1992) 将石化现象定义修正为“学习者的中介语学习在还未达到目的语的模式之前就永久的停止了”,而且认为这一现象会发生在语言结构的所有层面和语境中。。Selinker认为语言石化按照其性质可以分为暂性石化和永久性石化。暂时性石化指语言习得的稳定期,此时语言参数表现出平稳和静止的状态,也称为“冻结期”(Brown,2001)。只要有积极的内因和外因条件,这种现象是可以改变的。永久性石化指的是无论学习者获得多少关于目的语的指导,他们形成的中介语都将停留在这个状态中,无法进一步向目的语靠近,也永远无法达到目的语。 这一定义强调了石化的永久性特征,确定了石化不再被认为是中介语的次系统的停止发展,而是中介语整个系统都停止发展,最终会导致学习者语言能力的石化。Selinker & Han (2001)将石化的定义概括为6个方面的特征: ①石化就是发展的停滞(cessation); ②石化的特征出现在中介语的各个层面,包括语音、音位、词法、句法、语义、篇章和语用等层面; ③石化的特征是持久的并有抵抗力的(persistent and resistant); ④不管二语学习者是成人还是儿童,石化现象都会出现; ⑤石化的特征往往表现为语言的回退(backsliding)、固化了的错误(stabilized error)、学习高原(learning plateau)、典型错误

浅析中介语石化

浅析中介语石化 代璐 (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4600) 摘要:中介语是指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使用的介于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一种语言体系。二语习得者都是从母语出发,经过中介语,达到目标语。而中介语石化现象是二语习得与研究和外语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本文主要是从中介语的概念、石化的分类、成人学习者的石化现象以及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策略等方面进行讨论,希望对英语教学的改进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介语; 石化; 成人学习者; 因素 Analysis of Fossilization in the Interlanguage Dai Lu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 Jiangsu Province Nanjing 214600) Abstract:Intermediate language is a language system between the learners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in the process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The two language learners start from the mother tongue, and reach the target language through the intermediary language.. And the phenomenon of the intermediate language and the phenomenon of the two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research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an important phenomenon. This paper is mainly generated from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concept of interlanguage, petrochemical, fossilization in adult English learning and fossilization causes and solving strategies were discussed to help the improvement of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 interlanguage; fossilization; adult learners; factors 一.引言 中介语(interlanguage)(Selinker, 1972)亦称过渡语, 是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使用的介于母语(native lan-guage)与目的语(target language)之间的语言体系,它以母语为出发点, 逐渐向目的语靠近。中介语是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一种独立的语言系统,在结构上处于母语向目的语中间过渡状态。虽然从理论上说,中介语会随着学习的增加而逐渐接近于目的语,但是按照以往的研究表明,大部分学习者在自己的语言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不会像学习的初级阶段逐渐上升,而是会停滞不前,这种现象就是中介语石化现象。石化现象是外语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前人对此进行了许许多多的研究。本文参考前辈的众多研究文献和结果,主要从石化定义及分类、成人英语学习者所犯的石化现象以及石化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石化理论研究 1.中介语石化的定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