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谓语的文化翻译
- 格式:ppt
- 大小:247.00 KB
- 文档页数:34
论中日血缘亲属称谓语差异成因及其翻译[摘要]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同属东亚儒教文化圈,都具有父权家长制的“宗族”文化传统,但由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亲属称谓语体系。
本文从语义、分类、敬谦及词缀方面,探讨了中日血缘亲属称谓语的差异,分析其成因,总结出亲属称谓语翻译时的处理方法,并提出了中日翻译教学导入文化知识的必要性。
[关键词]亲属称谓语差异成因翻译技巧翻译教学亲属关系是人们之间一个最亲密的社会关系,在社会结构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社会关系。
而亲属称谓语则反映了人们的之间的这种婚姻或血缘关系,它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是人们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一套特殊的语言符号的反映。
正如日本学者石川荣吉所说:“亲属称谓并不是表示个人之间的谱系的位置关系。
称谓词性意味着人类集团之分类的社会性范畴。
”亲属称谓语的研究历来受到民俗学家、人类学家和语言学家的重视。
亲属称谓语作为一种基本词汇在民族语言中形成一个严密的相对稳定的系统,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等特点。
虽然民族与民族之间或许会有类似的文化现象,但类似并不等于完全相同,存在的差异是辨别这些亲属称谓的关键。
本文试图通过中日亲属称谓语的差异性对比,浅析其成因,总结出中日翻译教学中亲属称谓语互译的几点启示。
一、中日亲属称谓语的差异1.词义差异。
从中日四代亲属称谓対照表中可以筛选出以下同形的亲属称谓语: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祖母、父、母、兄、弟、妹、叔父、伯父、兄弟、弟妹、外甥、夫、舅、姑、主人、伯母、婶母,等等。
很多同形也意义相同,但仍有部分词汇不能望文生义。
在不同文化历史背景的熏陶下,日语中的这些词语,所指范围已经和汉语的有所不同,比如兄弟、弟妹等。
例1:兄弟:汉语中的“兄弟”仅指哥哥和弟弟,兄弟还可用于平辈之间,可以用在比自己年龄小的,更可以用于对众人讲话时的谦称,此时无辈分之分。
而日语的“兄弟”不仅指哥哥和弟弟,还指姐姐和妹妹。
《红楼梦》中称谓翻译论文摘要:《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复杂,因而造就了繁多的称谓语,称谓语的翻译不仅体现了译者的翻译水平,也体现了译者的翻译取向。
霍克斯和杨宪益在翻译称谓语时,在一定程度上都考虑了称谓语特有的文化内涵。
但称谓语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其形成过程明显带有某一民族特色的烙印,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因此,译者在翻译称谓语时,应该考虑到称谓语的文化内涵,采取灵活多样的处理方法,最大限度地传递称谓语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以达到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的目的。
关键词:称谓语《红楼梦》翻译文化内涵1 引言在人类社会中,称谓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语言文化系统。
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具体来讲,它是交际双方因婚姻和社会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等而建立起来的名称[1]。
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称谓系统,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了各民族不同的称谓语数量及其指称范围。
作为语言的一部分,称谓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文化传统“重名分,讲人伦”,而西方社会“人为本,名为用”,这种价值观念的不同使中西方在称谓系统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因而称谓语的翻译对于译者来说也算得上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具有中国特色的称谓语在许多文学著作中均有体现,而《红楼梦》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
《红楼梦》中称谓语的使用一方面体现了交际者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交际者的文化修养,心理定位及交际动机[2]。
因此《红楼梦》中称谓语的翻译也成为翻译研究的一大焦点。
2 《红楼梦》中称谓语翻译称谓语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而且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
2.1姓名称谓的翻译中华民族和西方民族的姓名称谓都有姓和名两部分。
所不同的是,汉语姓名是姓在前,名在后,强调继承。
姓随父母,名有较大任意性,但大多有一定寓意。
如中国近代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钱钟书”,“钱”为其姓,“钟书”则是他在周岁“抓周”时,抓到一本书,因此取名“钟书”。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自称及其翻译策略研究
“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自称及其翻译策略研究”是研究现代汉语的相关领域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
自称指的是使用语言自我表达的过程。
而亲属称谓语自称是这个过程中常见的情况之一。
在现代汉语里,亲属称谓语特别重要,它们不仅仅只是一种称谓,更能体现个人及其家庭的认同感及所抚养的人的职责。
引入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自称的研究,是为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了解它们的意义和使用。
这些研究表明,亲属称谓语自称不仅仅泛指一种叫法,而且有着重要的文化和社会凝练的功能。
它们具有独特的变型形式,在多种修辞或文化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自称的翻译策略也很重要。
缺乏妥当的翻译策略可能会导致消极的社会结果。
由于亲属称谓语自称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因此,在尝试翻译它们时,我们需要考虑它们的含义,文化背景以及使用者本身的语言熟练度等。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自称及其翻译策略研究”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话题。
它能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亲属称谓语自称,而且,有效地准备翻译亲属称谓语自称的策略也很重要。
熟悉现代汉语亲属称谓语自称的特点和要点及其翻译策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沟通和使用现代汉语。
《红楼梦》中的称谓与中国传统称谓文化
张彦
【期刊名称】《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5(000)002
【摘要】人类的称谓是在社会中使用的,我们从交际双方所使用的称谓可以看出参与语言交际双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研究和分析<红楼梦>的贾府中数百人物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和其交际中使用的称谓,论述其反映的中国古代上层社会称谓的特征和文化内涵,可以看出<红楼梦>的家族网正是一个封建国家的缩影,整个封建国家就是一个扩大了的父权统治的"大观园".封建社会创造出一整套世界上最复杂、分化最琐碎的称谓,来规定和强化复杂的亲缘关系,正是为了维护建于其上的封建统治.【总页数】5页(P110-114)
【作者】张彦
【作者单位】浙江树人大学,语言学院,浙江,杭州,31001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11;K203
【相关文献】
1.称谓语翻译的文化接受视角--《红楼梦》英译本与《京华烟云》中部分称谓语使用对比分析 [J], 田德蓓;胡朋志
2.文化语境下的汉语亲属称谓语翻译——以《红楼梦》中亲属称谓语的英译为例[J], 马晶晶
3.论文化对汉语亲属称谓词英译的影响——以《红楼梦》中亲属称谓词的经典译文
为例 [J], 李瑾程
4.情景语境下的称谓变异——以《红楼梦》中王熙凤对他人的称谓为例 [J], 卢雪华;肖建安
5.浅析亲属称谓语泛化和俗文化称谓语中的文化内涵 [J], 甘国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4卷 第2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 ol.4 N o.2 2010年4月JOU RNAL OF CEN T RA L SOU TH UNIVERSITY OF FO RESTRY&TECH NOL OGY(Social Sci ences) Apr.2010 红楼梦 中的隐喻性面称呼语贬称和爱称及其英译李 钢(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81)[摘 要] 在 红楼梦 中,隐喻性的面称呼语主要是指含有隐喻形象的贬称和含有隐喻形象的爱称,而且含有隐喻形象的面称呼语前代词和形容词也有一定的语用预设。
杨译本 和 霍译本 对 红楼梦 中隐喻性的面称呼语分别采用了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并达到了各自不同的语用效果。
[关键词] 红楼梦;隐喻面称呼语;英译[中图分类号] H313[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673-9272(2010)00-0100-03 Metaphorical Direct Addressing Vocative in HongloumengDisparaging and Endearment Terms and Its English TranslationLI Gang(College of Foreign Studies,Hu nan Normal University,C han gsha415000,Hu nan,China)Abstract:In H ongloumeng,th e metaphorical direct addres sing vocative refers to the disparaging terms an d terms of endearm ent with m etaphorical images.M oreover,th ere are certain pragmatic pres upposition in th e pronouns and adjectives before the direct addressin g vocative w ith metaphorical images.In Yang Xian-yi s and David H aw ks En glish translation of H ongloumeng,the tw o translators h ave resp ectively applied th e trans lation strategies of foreignization and demoestication to achieve different pragmatic effects.Key words:H ongloumeng;m etaphorical direct addres sing vocative;English tran slation称呼语是 人们为了表示相互之间的某种关系,或为了表示身份、地位、职业的区别而使用的一些称呼。
英语称谓词的性别含义英语中的称谓词往往具有性别含义,这是因为英语是一种有性别区分的语言。
在社会交往中,正确使用称谓词是一种礼貌和尊重。
下面就来介绍一些英语称谓词的性别含义及其用法。
1. Mr./Mrs./Ms.这是最常见的称谓词,男性用Mr.,已婚女性用Mrs.,未婚女性用Ms.。
其中Ms.表示女性的性别,但不体现婚姻状况,适用于所有女性。
例如:Mr. Smith is my boss. / Mrs. Brown is my teacher. / Ms. Anderson is my colleague.2. Sir/Madam这两个称谓词也很常用,通常用于正式场合或商务交往中。
Sir表示男性的尊称,Madam表示女性的尊称,相当于中文的先生和女士。
例如:3. Miss这个称谓词通常用于称呼未成年女孩或未婚女性。
由于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在30岁之前没有结婚,因此有些人认为Miss可能会给女性带来压力,因此更喜欢使用Ms.这个称谓词。
例如:4. Master和Miss一样,Master是用来称呼未成年男孩的。
在一些正式场合中,Master也可以用来称呼某些职业的男性,如工程师、教师等。
例如:5. Lord/LadyLord通常用来称呼贵族或绅士,可以翻译为“领主”、“主人”;Lady则用来称呼女性贵族或绅士的妻子。
在正式场合中,这两个称谓词可以体现出对被称呼者的重视和尊重。
例如:6. Professor/Doctor这两个称谓词用来称呼大学教授和医生,不管性别都可以使用。
Professor通常称呼大学或高等教育机构中的教授,常常是指研究方向和学术水平特别高的教授;Doctor则是专门称呼医生的称谓词。
例如:总之,正确使用英语称谓词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交流的重要方面。
通过了解这些称谓词的性别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尊重他人、保持友好,体现文化素养。
称谓的语用含义及翻译--谈《名利场》人物对话称谓sir的汉
译
钟海英
【期刊名称】《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3(004)004
【摘要】英语中常见称谓词其意义一般说来是明确的.语言使用者/作者使用该词,有其语用意义;理解者/译者是否理解到这些语用意义,理解得是否正确不正确,是一个问题.而在翻译这个层次上,翻译者语用意义理解正确了,是否能正确、无遗漏地把语用意义用另一种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又是一个问题.作者通过考证来自小说<名利场>原作及译品的诸多实例,从关系因素、语境因素和文化因素三个不同角度,考察了在特定的社交语境中英语称谓词sir的语用含义及翻译问题.
【总页数】4页(P80-83)
【作者】钟海英
【作者单位】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外语系,广州,5106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试谈《水浒传》中称谓的使用及其翻译 [J], 路东平
2.民族文化的传播与翻译策略的选择--谈传译汉语亲属称谓语中的文化因素 [J], 陶全胜
3.谈文化差异与称谓语的翻译 [J], 华南;王革
4.《名利场》人物对话称谓sir的汉译 [J], 钟海英
5.从称谓翻译的角度谈翻译中的几对矛盾 [J], 路东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一节英汉家庭称谓和社交称谓的语用对比称谓是人们在相识或交往中不可避免地要面临的看似简单的问题。
家庭称谓是指在家庭范围内部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的称呼语;社会称谓是社会群体内人与人之间在言语交际中的称呼语。
它对人际关系的建立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甚至有决定性的影响。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英汉语言中是如何运用称谓进行交际的。
1. 英汉家庭称谓差异在用英汉语言进行交际时,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家庭称谓的词语常常在交际双方理解称谓意义方面造成很大的难度,。
汉语中的很多称呼语表达了较具体的关系,而英语却没有这样的对应词。
因而影响了交际的顺利进行。
我们先来看看下面的英汉家庭称谓对照表:从上述英汉对照表可以看出,汉语当中家庭称谓远比英语家庭称谓详尽繁杂得多。
就拿汉语中的堂、表亲属关系来讲。
从以上对照表可以看到,汉语有八个不同的称呼,而英语却只有一个词“cousin”统称之。
实际上,以上只是部分亲属关系,还有很多的亲属关系,比如,“姨奶奶”、“嫂子”、“弟妹”、“小舅子”、“外甥”等更细繁的方式来区别亲属关系,给英汉言语交际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这是英汉家庭称谓的差异之一。
英汉家庭称谓的第二个差异是:汉语中,同辈家庭成员和亲戚的称谓需要根据年龄的不同加以区别。
比如有大哥、二哥;大姐、二姐等的区别。
英语当中则非常简单,不分年龄,同辈男性通用同一称呼:“brother”,同辈女性都称呼为:“sister”。
汉语称比父亲年长者为“伯伯”,称比父亲年轻的为“叔叔”,但英语中一律用“uncle”这个词。
2. 英汉社会称谓差异社会称谓理所当然要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
在同一社会群体中,任何言语交际都无不面临相互间约定俗成地、适当地称呼问题,而交际双方的关系因此得到建立和维护。
但是,在跨文化的英汉言语交际中,由于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社会称谓已成为一个不小的问题而受到重视。
我们先来看看在英语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在称谓上的变化:在英语社会里,人们初次见面或刚开始相识的时候,常常使用“Sir”、“Madame”、“Mr.Smith”、“Mrs.Smith”、“Dr.John”等,但一般不用“comrade”或“ma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