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时间和位移学案(人教版必修1)

时间和位移学案(人教版必修1)

时间和位移学案(人教版必修1)
时间和位移学案(人教版必修1)

学案2时间和位移

[学习目标定位] 1.能说出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及联系,能区分给定的时间到底表示时刻还是时间间隔.2.能说出位移与路程的区别和联系.3.知道什么是矢量、标量及其区别,知道位移是矢量.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1.时刻:指某一瞬间;在时间轴上,时刻用点来表示.

2.时间间隔:指某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时间间隔用线段来表示.二、路程和位移

1.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三、矢量和标量

1.矢量:指的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例如,位移.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例如,时间、温度.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问题设计]

中考结束后,爸爸带小明乘火车去深圳旅游,火车20:30准时从北京西站出发,经5小时23分于第二天1:53到达山东菏泽站,停2分钟后出发,于4:26达安徽阜阳站……

(1)上一段话中各个时间的含义一样吗?哪些是时刻,哪些是时间间隔?

(2)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区别是什么?在时间轴上如何表示时刻和时间间隔?

[要点提炼]

1.时刻只能表示某一瞬间,比如一张照片,对应某个时刻.时间间隔表示时间的一段,比如一段录相,对应某个时间间隔.

2.时刻体现在时间轴上为某一个点;时间间隔体现在时间轴上为一段线段.

[延伸思考]

如图1所示,结合所给时间轴,请体会以下几个表述指的是时刻还是时间间隔:第2 s末,2 s末,2 s内,第2 s 内.

图1

二、路程和位移

[问题设计]

1.小明和爸爸出发前,爸爸让小明设计出行路线,路线起点:北京,终点:深圳.他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一是乘长途汽车;二是坐高铁;三是乘飞机.三种出行方式的路程是否相同?位置的变化是否相同?如何描述位置的变化?

2.分析下列两种情况下的位移和路程,并说明: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吗?什么情况下相等?(1)一位同学参加百米比赛;(2)一位同学沿着400 m的跑道跑一圈.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路程.

只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且运动方向不变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要点提炼]路程和位移的比较

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大小等于轨迹的长度,无方向.

2.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大小等于从初位置到末位置有向线段的长度.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3.同一运动过程的路程,不小于位移的大小;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三、矢量和标量

[问题设计]一个袋子里原来有20 kg大米,现在又放进去10 kg大米,那么现在大米总量是30 kg.如果一位同学从操场中心A点出发向北走了40 m到达B点,然后又向西走了30 m到达C点,则他从A点到C点的位移是多大?从大小的计算方法上看,质量和位移有什么不同?

[要点提炼]

1.矢量的表示方法: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线段的长度表示矢量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矢量的方向.2.大小的比较:标量大小的比较一般只看自身数值大小,而矢量大小的比较要看其数值的绝对值大小,绝对值大,则该矢量大.

3.运算规律:标量的运算法则为算术法则,即初中所学的加、减、乘、除等运算方法;矢量的运算法则为以后学习到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四、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问题设计]

如图2所示,一辆轿车从超市出发,向东行驶了300 m到达电影院,继续行驶了150 m到达度假村,又向西行驶了950 m到达博物馆,最后回到超市.

图2

(1)以超市所在的位置为原点,以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用1个单位长度表示100 m,请用直线坐标系表示出超市、电影院、度假村和博物馆的位置;

(2)求轿车从电影院经度假村到博物馆的位移与路程分别为多少?

答案(1)如图所示

(2)轿车从电影院经度假村到博物馆的位移为x=-500 m-300 m=-800 m,负号表示其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即方向向西.

其路程为s=150 m+450 m+500 m=1 100 m.

[要点提炼]

1.位置和时刻相对应,位移和时间间隔相对应.

2.在一维直线坐标系中,某一个点对应一个位置,用一个点的坐标值表示;线段长对应一段位移,用两个坐标的差值表示,即Δx=x2-x1,Δx的数值表示位移大小,Δx为正表示位移方向与正方向相同,Δx为负表示位移方向与正方向相反.一、时间间隔和时刻的理解

例1如图3所示的时间轴,下列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3

A.t2表示时刻,称为第2 s末或第3 s初,也可以称为2 s内B.t2~t3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3 s内

C.t0~t2表示时间间隔,称为最初2 s内或第2 s内D.t n-1~t n表示时间间隔,称为第(n-1) s内

二、位移和路程的理解及计算

例2某人向东行6 km,再向北行10 km,又向南行2 km,试计算他的路程和位移.(以初始位置为原点,画出坐标图加以说明) 三、矢量和标量的区别

例3下列关于位移(矢量)和温度(标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个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均为30 m,则这两个位移一定相同

B.B.做直线运动的两物体的位移x甲=3 m,x乙=-5 m,则x甲>x乙

C.温度计读数有正也有负,其正、负号表示方向

D.温度计读数的正、负号表示温度的高低,不能表示方向

四、利用坐标系求位移

例4一质点沿x 轴运动,如图4所示,t1时刻质点位于x1=-3 m处,t2时刻质点到达x2=5 m处,t3时刻到达x3=-7 m处,则:

图4

(1)质点在t1到t2这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如何?(2)质点在t2到t3这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如何?

(3)质点在t1到t3这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如何?

三组物理量的对比辨析

自我检测

1.(时间间隔和时刻的理解)“嫦娥三号”于2013年12月2日凌晨1时30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她在太空跋涉约13天后,于14日21时11分在月球虹湾以东区域成功软着陆.以上记录时间的数据分别指的是() A.时刻、时间间隔、时刻B.时间间隔、时刻、时间间隔C.都是时刻D.都是时间间隔2.(矢量和标量)下列物理量中,哪个是矢量()

A.质量B.时间C.路程D.位移

3.(路程和位移的计算)如图5所示,某同学沿平直路面由A点出发前进了100 m到达斜坡底端的B点,又沿倾角为60°的斜面前进了100 m到达C点,求此同学的位移和路程.

图5

1.答案(1)不一样.20:30、1:53、4:26是时刻;5小时23分、2分钟为时间间隔.

(2)时刻是指一个瞬间,时间间隔是指一段时间.在时间轴上用点表示时刻,用线段表示时间间隔.

[要点提炼]

2,答案由题图可知,“第2 s末”和“2 s末”都与时间轴上t=2 s那一点相对应,所以指的是时刻;“2 s内”是从计时开始到2 s末的时间间隔,时间间隔为2 s;“第2 s内”是第1 s末或者说第2 s初到第2 s末的时间间隔,时间间隔为1 s(如图所示).

二,1.答案三种方式路程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即都是从北京到深圳,初位置一样,末位置一样,即位置的变化一样.可以用一条从北京到深圳的有向线段,即位移来描述位置的变化.

2.答案(1)参加百米比赛的同学,从起点到终点的位移是100 m,路程是100 m.

(2)沿着400 m的跑道跑一圈的同学,位移是0,路程是400 m.

答案如图所示,

位移为从A点指向C点的有向线段,大小为50 m.质量是标量,遵从算术加法的法则,可以直接相加减;位移是矢量,不能直接相加减,位移的大小等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

例1.解析此题首先要注意时刻和时间间隔分别对应于时间轴上的一个点和一段线段.其次要注意:(1)第n s末等于第(n+1) s初;(2)n s内不等于第n s内,n s内指的是从0至n s末共n s的时间,而第n s内指的是从(n-1) (3)Δx3=x3-x1=[-7-(-3)] m=-4 m,或Δx3=Δx1+Δx2=[8+(-12)] m=-4 m,大小为4 m,方向由x1指向x3,沿x轴负方向.

例2.解析坐标图如图所示

路程为6 km+10 km+2 km=18 km

位移是O指向C的有向线段,大小为:x=62+82km=10 km

设OA与OC的夹角为θ,则:

sin θ=8

10

,所以θ=53°

故方向为东偏北53°.

答案见解析

例3.答案 D 例4.解析(1)Δx1=x2-x1=[5-(-3)] m=8 m,大小为8 m,方向由x1指向x2,沿x轴正方向.(2)Δx2=x3-x2=(-7-5) m=-12 m,大小为12 m,方向由x2指向x3,沿x轴负方向(负号可以用来表示方向).(3)Δx3=x3-x1=[-7-(-3)] m=-4 m,或Δx3=Δx1+Δx2=[8+(-12)] m=-4 m,大小为4 m,方向由x1指向x3,沿x轴负方向.

自我检测 1.A 2.D3.173 m,方向由A指向C200 m

解析画出该同学的位移矢量图如图所示,

该同学的位移为AC方向由A指向C

由直角三角形知识BD=BC cos 60°=100×1

2m=50 m

CD=BC sin 60°=100×

3

2m=50 3 m

所以AC=(AD)2+(CD)2=1502+(50 3)2 m=100 3 m≈173 m,方向由A指向C,路程s=AB+BC=200 m.

时间与位移教学设计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 《时间和位移》教学设计 学院:物理学院 指导教师:张雪 学号:2011012715 姓名:王亚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会在具体的情境下识别时间间隔和 时刻 2、理解位移概念,知道位移是矢量,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矢量和标量运算的差异,会进行一维情况下的矢量运算 4、知道位置、位移、路程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能用数轴正确描述直线运 动的位置和位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际情景的分析,理解时间间隔、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领 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的方法 2、通过用平面坐标系正确描述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初步体会用图示表 示物理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用坐标系描述物理量,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2、通过对生活实例、情景的分析,体会物理与生活、社会的联系,激发学 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新课 情境导入:大家在咱们学校呆的时间也不算 短了,我相信大家都把学校的各个位置摸清楚 了。对吗?如果现在学校交给咱班一个任务,让 我们绘制一幅地图作为给以后的新生的参考,那同学们会怎么描绘路线呢?正好,我这里有一幅学校部分的剪影,哪位同学来给大家描述一下从寝室到教室的路线。今天早上大家肯定都是从其中的一条路上走过来的,或者你也可以说一下你早上来上课的路线。 感谢同学们的分享。如果只用上节课学得质点,参考系的知识,能准确描述三位同学的运动吗? 所以要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还要引入其他的一些物理量。刚才同学们的描述中就已经有了相应的体现,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学习这 两位位学生回答 集体回答:不能 在学生描述路 线的过程中复 习质点参考系, 坐标系的知识, 并会用到时间, 时刻,位置的变 化等知识,引出 新课。

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一时间与位移

1.2 时间和位移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3、初步了解矢量和标量。 (二)过程与方法 1、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2、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 3、用标量表示路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教学难点 位移的概念及其理解。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概念,大家想一下是哪几个概念? 学生回答:质点、参考系、坐标系。 教师提问:大家想一下,如果仅用这几个概念,能不能全面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学生回答:不能。 教师启发:那么要准确、全面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还需要用到那些物理概念? 学生活动:一部分学生可能预习过教材,大声回答,一部分学生可能忙着翻书去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第一段,并粗看这节课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本节课还将从哪几个方面去描述?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进一步描述物体的运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 (二)进行新课 1、对“时刻和时间间隔”概念的学习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时刻和时间间隔”一部分,同时提出问题: 1、结合教材,你能列举出哪些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说法? 2、观察图1.2-1,如何用数轴表示时间?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帮助总结并回答学生的提问。 教师活动:利用幻灯片展示某一列车时刻表,帮助学生分析列车运动情况。 学生活动:思考P16“问题与练习”第1题,讨论后回答。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进行点评。 2、对“路程和位移”概念的学习 教师活动:1、根据图1.2-2,让学生指出由北京去重庆,可以选择哪几种交通路线,这些路线有哪些不同点,有什么相同点。 2、指导学生结合插图阅读教材,思考归纳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3、让学生了解矢量和标量,知道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 4、根据观察思考图1.2-4和1.2-5及其问题,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在坐标系中 利用坐标来表示或计算直线运动的位移。 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寻求答案;然后四人一组交流讨论,初步归纳出路程和位移的区别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活动:帮助总结并回答学生的提问,及时点评。 学生活动:思考P15“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讨论后回答。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点评。 学生活动:思考P16“问题与练习”第2、3题,讨论后回答。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点评。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位置、路程与位移的概念 (1)位置:位置就是质点在某时刻时所在的空间的一点,其位置可由坐标确定,如图所示为质点在不同时刻的位置A、B. (2)路程:质点位置发生变化时的径迹长度叫路程,其单位通常用米(m),另外还有千米(km)、厘米(cm)等。路程是标量。 (3)位移: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根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初、末位置间的直线距离;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是矢量,它与物体具体运动的路径无关。其单位与路程的单位相同。在直线坐标系中,常用x 表示。求位移时必须回答方向。

时间和位移(导)学案

1.2 时间和位移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会在具体的情况下识别时刻和时间间隔。 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 3.知道标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时刻和路程是标量; 4.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和方向。会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和位置; 5.知道位置、位移、路程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能用平面坐标系正确描述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二、学习重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三、课前预习的任务 1.时刻:指某一瞬时,是事物运动发展变化所经历的各个状态先后顺序的标志。在时间轴上表示为。 2.时间: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时间用表示事物运动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长短的量度,在时间轴上表示为。 3.位置:是质点某时刻所在空间的一点,位置在一维坐标中可用坐标x表示。 4.路程。单位通常用米(m),还有千米(km)、厘米(cm)等。 5.位移。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单位。 6.位移的大小与路程的关系是。 7.判断正误 物体位移是零,表示物体静止() 物体路程为零,表示物体静止() 8.标量:。举例:。 矢量:。举 例:。

9.时刻与(填“位移”或“位置”)相对应,时间 与(填“位移”或“位置”)相对应。 四、学习的任务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在教师的指导下,请你自主阅读,积极思考。 (1)请你仔细阅读教材12页的“时刻和时间间隔”部分,然后看我校的作息时间表(多媒体展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我校的作息时间表上,你能找出更多的时刻和时间间隔吗? 2.结合教材,你能列举出哪些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说法? (2)观察教材第12页图1.2-1。 1.如何用数轴表示时间? 2.你能否说出时刻与时间的概念? (3)请你再举出一些生活中能反映时间间隔和时刻的实例,并与同学讨论。(4)我们平常所说的“时间”,有时指时刻,有时指时间间隔,如有人问你:“你们什么时间上课啊?”这里的时间是指时间间隔吗? (5)我国在2003年10月成功地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10月15日09时0分,“神舟”五号飞船点火,经9小时40分50秒至15日18时40分50秒,我国宇航员杨利伟在太空中展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再经11小时42分10秒至16日06时23分,飞船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在上面给出的时间或时刻中,哪些指的是时间,哪些又指的是时刻? (6)分清几个概念和说法。以后,我们在研究运动时,常常会要求出“物体在1秒末、2秒末(或第1秒末、第2秒末)的速度及位置”,也会要求“物体在1秒内、2秒内(或第1秒内、第2秒内)的位移和平均速度”。请问: 1.其中哪个表示时刻、哪个表示时间间隔? 2.“1秒内”和“第1秒内”的位移(以及平均速度)是同一概念吗?“2秒内”和“第2秒内”的位移(以及平均速度)是同一概念吗? 3.“第2秒末的速度”与“第2秒内的平均速度”相同吗? (二)路程与位移 (1)请你阅读下列短文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1.2时间和位移教案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学设计 1.2时间和位移 【学习者分析】 本人所在学校属于省级示范学校,学生在初中就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探究体验,因此他们有探究的基础,优点是思维活跃,善于观察、总结、提出并回答问题,不过还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及实验器材问题。 新课程改革打破了以前的应试教育模式,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平等,充分贯彻以学生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 本节课是一节科学探究课,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现象,是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探究。 探究式教学重视的是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论,探究过程是产生创造思维的温床,过于重视结果可能会导致丧失探究热情,扼杀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材分析】 《时间和位移》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1章第2节教学内容,主要学习两个重要的知识点:1知道什么是矢量和标量,2会区别位移和路程及时间和时刻。本节内容是对本章知识的提升,又是后面知识点学习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3)初步了解矢量和标量.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2)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重点难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与联系. 【设计思想】 由于学生刚刚进入高中,物理难度有所提高,所以在初中与高中物理的转折点上,老师一定要低重心教学,重点把握基础知识。所以采取类比方式进行相关教学。 【教学环节】 一.课题的引入 提问一个走读生,上学是在什么时候离开家的?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走的?什么时候到校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要想清楚的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仅仅只是用上节所学的内容是不够的,还有必要学习一些新的物理量。 二、新课内容 1、时间与时刻

高中物理时间与位移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1

时间与位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 3.知道标量和矢量. 4.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 5.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总结,掌握科学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在日常生活中,善于总结和发现问题 【重点、难点分析】 学习重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学习难点: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自主学习】 一、阅读P12第一部分:时刻和时间间完隔并成下列问题。 1、结合教材你能列举出哪些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实例? 2、观察教材第12页图1.2—1,如何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间隔? 二、阅读P13第二部分:路程和位移并完成下列问题。 1. 、观察教材第13页图1.2—2从北京到重庆,观察地图,你有哪些不同线路的选择?这 些选择有何相同或不同之处? 2、根据上面的学习,你能给出位移及路程的定义吗? 三、阅读P13第三部分:矢量和标量并完成下列问题。 1. 既有又有的物理量叫矢量。举例: 2. 只有没有的物理量叫标量。举例: 四、阅读P14第三部分: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并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1—2—6所示,物体在时刻t1处于“位置”x1,在时刻t2运动到“位置”x2,那么(x2 - x1)就是物体的“位移”,记为Δx =___________ 可见,要描述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只需建立一维坐标系,用________表示位置,用位 置_______________表示物体位移. 合作探究 1、时间和时刻有区别,也有联系,在时间轴上,时间表示一段,时刻表示一个点。如图所示,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2时间和位移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 1.2 时间和位移 一、选择题 1.关于质点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位移是个矢量概念,位移的方向即是质点的运动方向B.路程是标量,路程即是位移的大小C.在曲线运动中,同一运动过程的路程一定大于位移的绝对值(即大小) D.在直线运动中,位移就是路程 2.以下的计时数据中指时间间隔的是() A.“嫦娥二号”卫星于2010年10月1日17时59分57秒点火发射 B.第29届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20时8分在北京开幕 C.刘翔创造了12.88秒的110米栏最好成绩D.在一场NBA篮球赛开赛8分钟时,姚明投中第三个球3.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B.标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C.位移-10 m比5 m小D.-10 ℃比5 ℃的温度低 4.以下有关时间的概念,属于时刻的是() A.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B.2008年8月8日晚8时,北京奥运会在鸟巢拉开帷幕C.经过长期伤病困扰的刘翔以13秒51的成绩完美复出 D.“抱歉,路上车胎爆了,耽误了30分钟” 5.下列说法中表示同一时刻的是() A.第2 s末和笫3 s初B.前3 s内和第3 s内C.第3 s末和第2 s初D.第1 s内和第1 s末6.某人站在楼房顶层O点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0 m,然后落回到抛出点O下方25 m的B点,则小球在这一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为(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A.25 m,25 m B.65 m,25 m C.25 m,-25 m D.65 m,-25 m 7.某学校田径运动场跑道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中A点是所有跑步项目的终点,也是400 m、800 m赛跑的起跑点;B点是100 m赛跑的起跑点,在校运动会中,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参加了100 m、400 m和

12—1时间与位移(学案)

第一章 1.2时间和位移(一) 课前探学热身 1.初中学习运动时,提到了路程,路程是指。 2.时间的单位有小时、分钟、秒。1小时=分钟=秒。 3.在某些情况下,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简化为一 个有质量的点,叫。 4.同一物体选择不同参考系时,它的运动轨迹可以是,也可能 是,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 课前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 2.知道什么是位移,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 【预习内容】(自主学习课本第二节) 【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

【学习重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学习难点】 1.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自主归纳 【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阅读】P12第一部分:时刻和时间间隔并完成下列问题。 1.结合教材你能列举出哪些时刻和时间间隔? 2.观察教材第12页图1.2—1,如何用数轴表示时刻和时间间隔? 3、时间和时刻有区别,也有联系,在时间轴上,时间表示一段,时刻表示一个点。如图所示,0点表示开始计时,0~3表示3s 的时间,即前3s。2~3表示第3s,不管是前3s,还是第3s,这都是指。3s所对应的点计为3s末,也为4s初,这就是。 【当堂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某人跑步成绩13秒是时间 B.时刻表示时间极短,时间表示时间很长 C.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均表示时刻 D.min只能分成60个时刻 2、正确的是() A.物体在5秒时指的是物体在5秒末时,指的是时刻 B.物体在5秒内指的是在4秒末到5秒末这1秒的时间 C.物体在第5秒内指的是在4秒末到5秒末这1秒的时间 D.第4秒末就是第5秒初,指的是时刻 知识点二:路程和位移 【阅读】P13第二部分:路程和位移并完成下列问题。 1、观察教材第13页图1.2—2从到XX,观察地图,你有哪些不同的选择?这些选择有何相同或不同之处? 2、根据上面的学习,你能给出位移及路程的定义吗? 3、在坐标系中,我们也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表示出位移. 实例:观察教材第13页图1.2—3质点从A点运动到B点,我们可以用从_____________A指向____________B的_______线段表示位移.

高中时间和位移教学设计教案

时间和位移 教学目标: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会在时间轴上找到对应的时间和时刻; 2、了解矢量的概念,知道矢量与标量的区别; 3、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它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知道它是矢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知道位移的公式表示法;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教学重点、难点: 时间和时刻的概念及区别、位移的概念及表示、矢量与标量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位移的表示及矢量性、矢量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程序与教学内容: 复习回顾:质点的概念及条件、位置及表示。 问题思考:上午第一节课7:55开始上课,到8:40下课。这里的“7:55 ”和“ 8:40 ”是它们分别是指时间还是时刻我们说课堂45分钟为指时间还是时刻[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1、时刻在时间轴上用点来表示。时间(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用线段来表示。 2、单位:秒(S)分(min)小时(h) 3、实验室中测时间的仪器:停表打点计时器 例如:“前5 S时间内”常简称为“前5 S内”或“前5 S” “第5 S时间内”常简称为“第5 S内”或“第5 S” 例1:在时间轴上用点或线段表示下列时刻或时间: A、前3 S B、第3 S C、第3 S初 D、第2 S末 E、第2 S初到第6 S末 思考下列:1)什么叫路程 2)某同学从校门口出发沿正东行走40m,你能确定它的位置吗3)某同学从校门口出发正东行走40m,再正北方向行走40m,试确定他的位置它的路程是多少分析总结:路程与位置变化属于两个同的概念,为了描述位置的变化我们必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

事例引入:有几位同学下课后从教室到校门口,可能有不同的几种走法,他们经过的轨迹不同;但他们的位置变化却是一样的,而我们研究物体的运动关键在于分析物体的位置的变化,就位置变化来说是一样的(效果相同)。为了表示这一结论人们用从起点到终点的线段来表示,为了表示出从教室到校门口,我们用箭头来表示。这就是位移。 二、位移和路程: 1、位移:以始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 线段长度表示位移大小,方向表示位移方向。 位移(Δx )是矢量 2、矢量与标量的概念: 例2:某同学从校门口出发正东走40m ,再正北方向走40m ,求此过程中他的位移和路程 例3:、如图所示,某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 的半圆弧由A 经B 到C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物体的位移等于4R ,方向向东 B 、 物体的位移等于2πR C 、 物体的路程等于4R ,方向向东 D 、 物体的路程等于2πR 例4:有一质点P 在水平面上沿直线先向东后向西运动,在该直线上建有由西向东的一维坐系,若测得在各个时刻质点P 的位置坐标如下表所示,你能求出质点P 在3s 内、第3s 内、6s 内和第6s 内的位移和路程吗若能求,请求出其结果;若不能求,请说明理由。 2、位置、位移与路程的区别: (1)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2)质点作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西 东 A B C

最新物理①必修1.2《时间和位移》教案讲解学习

1.2 时间和位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位移、路程、时刻和时间间隔。 2. 知道矢量和标量,知道位移是矢量。知道位移和路程的不同。 3. 知道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置及位移,并能利用直线坐标系的坐标和坐标变化来表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问题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化的处理方法。

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的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 2.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位移和路程在计算方法上的不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一个走读生,上学的时候是什么时间离开家的?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走的?什么时间到校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要想清楚地描述物体运动情况,仅仅用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学习更多的物理量。 二、新课内容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时刻和时间间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开始学生的回答中,学生离家和到校所对应的是时刻概念,在路上所用的时间就是时间间隔,它等于两个时刻之差。 我们说上午8时上课、8时45分下课,这里的“8时”“8时45分”是这节课开始和结束的时刻,而这两个时刻之间的45分,则是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 上午前两节课开始和结束的时刻及两节课和课间休息所持续的时间间隔 1.如果建立一个表示时间的一维直线坐标系,则在这个坐标系中,时刻用点表示,

高一物理必修一同步练习题质点位移时间加速度分析

高中物理必修一练习1 质点 1.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质点是指一个很小的物体B.行驶中汽车的车轮在研究汽车的运动时 C.无论物体的大小,在机械运动中都可以看作质点D.质点是对物体的科学抽象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B. 体积很小、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C. 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 忽略不计,就可以看成质点。 D. 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作质点。 3.在下列物体的运动中,可视作质点的物体有() A. 从北京开往广州的一列火车 B. 研究转动的汽车轮胎 C.研究绕地球运动时的航天飞机 D.表演精彩芭蕾舞的演员 4.下列物体中,不能看作质点的是() A.计算从北京开往上海的途中,与上海距离时的火车 B.研究航天飞机相对地球的飞行周期时,绕地球飞行的航天飞机 C.沿地面翻滚前进的体操运动员 D.比较两辆行驶中的车的快慢 5、在下列运动员中,可以看成质点的是: A、百米冲刺时的运动员 B、在高台跳水的运动员 C、马拉松长跑的运动员 D、表演艺术体操的运动员 6.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B.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 C.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跟物体间距离相比甚小时,就可以看成质点D.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作质点 7. 下列关于质点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研究和观察日食时,可以把太阳看做质点 B.研究爱地球的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做质点 C.研究地球自转时可以把地球看做质点 D.计算一列火车从南京开往北京的途中通过一座桥所用的时间时,火车可以看做质点 时间和时刻 1.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的下列理解,哪些是正确的?() A.时刻就是一瞬间,即一段很短的时间间隔 B.不同时刻反映的是不同事件发生的顺序先后 C.时间间隔确切地说就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反映的是某一事件发生的持续程度 D.一段时间间隔包含无数个时刻,所以把多个时刻加到一起就是时间间隔 2.下列选项中表示时刻的是() A.刘翔110米跨栏用时12.29s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2时间和位移

(精心整理,诚意制作) 1.(宁波效实中学12~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当月亮、地球和太阳在同一直线上,整个月球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之时,就会出现月全食。20xx年12月10日,我国上空出现一轮十全十美“红月亮”。这是十年一遇最美月全食,本次月全食从北京时间20时45分开始初亏,经过食既、食甚、生光、复圆,持续约3个半小时。而完全“被吃掉”的“红月亮”,只有大约51分钟。文中提到的“时刻”有( ) A.51分钟B.3个半小时 C.20时45分D.20xx年12月10日 2.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均表示时间 B.1min只能分成60个时刻 C.手表上指针指示的是时间 D.“宁停三分,不抢一秒”指的是时间 3.(重庆12~13学年高一上学期检测)一个人从北京去重庆,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飞机,还可以先乘火车到武汉,然后乘轮船沿长江到重庆,如图,这几种情况下正确的是( ) A.他的运动轨迹不一样 B.他走过的路程相同 C.他的位置变动是不同的 D.他的位移是相同的 4.(江苏扬大附中12~13学年高一上学期中)某学校田径运动场跑道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A点是所有跑步项目的终点,也是400m、800m赛跑的起点;B 点是100m赛跑的起跑点,在校运动会中,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参加了100m 、400m和800m比赛,则( )

A.甲的位移最小B.丙的位移最大 C.乙、丙的路程相等D.丙的路程最大 5.如图所示,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各时刻都对应一位置坐标,各段时间内汽车的位置都发生了变化。求各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6.小鹏划动竹排在宽广的湖面上先向东划行了6.0m,接着向南划行了8.0m ,那么小鹏的位移大小是多少?方向如何?

高一物理必修一前三章公式总结(20200225104950)

- 1 - 高中物理必修一前三章知识点公式总结 1、速度、平均速度 (平均速率)和瞬时速度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 t 的比值。即v=s/t 。速度是矢量, 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m/s )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 内的 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s/t 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2、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定义式:a= t v v t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t =v o +at (减速:v t =v o -at ) (3)2 v v v t ,此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中间时刻速度 2 t v =V 平= 2 t v v 。 中间位置速度 2 s v = 2 220 t v v 。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有t 时):s=v o t+at 2 /2(匀减速:s=v o t-at 2 /2) (4)位移推论公式(无t 时):匀加速as v v t 220 2(匀减速:as v v t 220 2)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 ,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 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s = aT 2 (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加速度 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 4、用电火花计时器 (或电磁打点计时器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用推论Δs=aT 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常见计算:(逐差法的含义)(1) 2B AB BC T ,2C BC CD T , T CE AC v C 4(2)2 12aT s s ,2 C B CD BC a T T ;2 )(aT m n s s m n ;2 3 21 6549T s s s s s s a (逐差法). 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s —t 图象(斜率表示速度), 两直线的交点意味着两个运动物体的位移相等。 和v-t 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面积表示位移)两直线的交点意味着两个运动物体的速度相等。6、自由落体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2)自由落体加速度①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g 表示. ②重力加速度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产生的 ,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 ,在地 1 2 3 4 6 5 0 V/m · t/s 2 3 4 5 1 6 7 8 ② ①??? ?? ?O A B C D E 3.07 12.38 27.87 49.62. 77.40 图2-5

高中物理:时间和位移导学案(教师版)

高中物理:时间和位移导学案(教师版) 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或 学习心得 学习目标1、能够区分时间和时刻,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与联系,知道矢量和标量的概念。 2、针对实例进行分析,掌握时刻、时间间隔、路程、位移、矢量等概念的含义和区别。 3、进一步领悟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量是位移,根据位移就能确定质点的新位置。 课本导读 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时间间隔指的是某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简称时间. 2.时刻和时间间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用线段表示,时刻与物体的位置相对应,表示某一瞬间;时间间隔与物体的位移相对应,表示某一过程(即两个时刻的间隔). 3.路程和位移: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是用来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的物理量,位移只与物体的初、末位置有关,而与质点在运动过程中所经历的实际运动轨迹无关,物体的位移可以这样表示: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段,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 4.矢量和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标量. 5.如图1所示,一个物体沿直线从A点运 动到B点,若A、B两点的位置坐标分别为x A和 x B,则物体的位移为Δx=x B-x A. 图1 合作探究 核心知识探究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问题情境] 1.电台报时一般这样说:“现在是北京时间八点整.”听评书连播节目时,最后播音员往往说:“明天同一时间请继续收听.”这里面“时间”的意思有何不同? 答案报时中的“时间”指的是某一瞬时,而听评书却需要“一段时间”,不能是一个瞬时,所以同样是时间,却有不同的含义. 2.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绕月探测卫星发射升空.这里的“18时59分57秒”是时刻还是时间呢?时间和时刻有什么联系呢?如何表示时间和时刻? 答案是时刻. 时间和时刻可以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表示出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不同的时刻,数轴上的线段表示的是一段时间.如图所示,t1、t2对应的是7∶00和7∶05两个时刻,Δt=t2-t1=5 min是一段时间.从时间轴上可以看清两者的联系:让t2逐渐趋近于t1,时间间隔Δt就会越来越小,当Δt=0时,时间轴上的区间就变为一个点,时间就变为时刻了. 二、路程和位移 [问题情境] 2010年11月广州亚运会开幕,一位同学想从济南的家去广州看比赛,他有三种出行的方式:一是先坐公交车去飞机场,然后乘飞机到广州;二是坐高铁;三是坐汽车去.三种出行的方式路程是否相同?位置的变化是否相同?如何描述位置的变化呢? 答案通过不同的方式都是从家到了体育场,路径不同,即路程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位置变化是一样的. [要点提炼] 1.路程

高一物理必修一时间和位移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节时间和位移随堂检测 1.下列关于路程和位移的说法正确的是(C) A.位移就是路程 B.位移的大小永远不等于路程 C.若物体作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 D.位移是标量、路程是矢量 2.路程与位移的根本区别在于(D) A.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 B.给定初末位置,路程有无数种可能,位移只有两种可能 C.路程总是大于或等于位移的大小 D.路程描述了物体位置移动径迹的长度,位移描述了物体位置移动的方向和距离 3.关于时刻和时间间隔的下列理解,哪些是正确的?(BC) A.时刻就是一瞬间,即一段很短的时间间隔 B.不同时刻反映的是不同事件发生的顺序先后 C.时间间隔确切地说就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反映的是某一事件发生的持续程度 D.一段时间间隔包含无数个时刻,所以把多个时刻加到一起就是时间间隔 4.一质点绕半径是R的圆周运动了一周,则其位移大小是________,路程是________。 若质点只运动了1/4周,则路程是_______,位移大小是_________。(0,2πR,πR/2, R) 5.小球从2m高度竖直落下,被水平地面竖直弹回,在1.2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是多少?(3.2m,0.8m) 6.在如图所示的时间坐标轴上找到:①第3S末,②第2S初,③第3S初,④3S内,⑤第3S内. 7.一辆小汽车从某路标出发向南行驶1000m时,司机忽然想起有一件工具丢在那个路标的北侧3m处,于是沿原路返回,找回工具后继续向南600m停在那里休息。试在坐标轴上表示出几个特殊的位置,并求出位移与路程。(597m,2603m) 8.一位健身爱好者在广场上散步,从广场上的A点出发,向东走了30m到达B点,然后又向南走了40m到达C点,最后又向西走了60m到达D点做深呼吸运动。取在出发点A 正东10m处的一点为坐标原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该人的运动过程。 2 第1页共1页

时间和位移教案

1.2 时间和位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位移、路程、时刻和时间间隔。 2. 知道矢量和标量,知道位移是矢量。知道位移和路程的不同。 3. 知道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置及位移,并能利用直线坐标系的坐标和坐标变化来表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问题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化的处理方法。 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的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标量和矢量在计算方法上的不同。 三、教学方法: 比较与分类方法 四、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提问一个走读生,上学的时候是什么时间离开家的?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走的?什么时间到校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要想清楚地描述物体运动情况,仅仅用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学习更多的物理量。 (二)新课内容 1.时间和时刻 在一开始学生的回答中,学生离家和到校所对应的是时刻概念,在路上所用的时间就是时间间隔,它等于两个时刻之差。 (1)如果建立一个表示时间的一维直线系,则在这个坐标系中,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是两个时刻之差,用线段表示。 例:见图2—1—1所示 (2)要注意严格区分时间间隔(时间)和时刻。 2 ← 0 1 3 4 5 6 7 8 t/s ← 图1—2—1 前2s 第4s 第6s 末、第7s 初 2 → →

A C D 图1—2—3 例如:“第6秒末”、“第7秒初”、“6秒末”等指的都是时刻而不是时间。其中“第6秒末”、“第7秒初”指的是同一时刻,在时间轴上都是指t=6秒这一点; “6秒末”在时间轴上指t=6s 这一点。 “第4秒内”、“前2秒内”都是指时间间隔。其中“第4秒内”就是“第4秒初”(或“第3秒末”)到“第4秒末”这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时间长度为1秒,在时间轴上指t=3 s 到t=4 s 两点间的时间间隔。 “前2秒内”就是“o 时刻”到“2秒末”这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时间长度为2秒,在时间轴上指t=0 s 到t=2 s 两点间的时间间隔。 (3)在实验室中常用秒表和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的方法来测量时间,其中打点计时 器和频闪照相的方法可以测量很短的时间间隔。 【课堂练习】课本P16第1题 2.路程和位移 (1) 路程: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当物体从某位置A 运动到另一位置B 时,可以 沿不同的轨迹运动,如图1—2—2所示,走过不同的路程。路程不能描述质点的位置的变化, 与运动路径有关。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某 一时间内路程等于零”表示这段时间物体静止。 (2)位移:位移用来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它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如图 1—2—2中的有向线段AB 。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位移的大小与路径无关,仅由初、末位置 决定。“某一时间内位移等于零”表示这段时间物体的初末位置相同,而不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静止。 (3)在任何情况下,位移的大小都不可能大于路程。当物体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位移的单位是“米(m)”,有时也用“千米(km)”或“厘米(cm)”。 【课堂练习】课本P16第2题 3.矢量和标量 (1)矢量:在物理学上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矢量。位移就是矢量。 (2)标量:在物理学上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标量。例如:时间、质量、温度、路程等都是标量。 (3)矢量相加和标量相加遵从不同的法则。两个标量相加遵从算术加法的法则。而矢量 相加遵从平行四边形法则。 如: 从A 点向北走了40m 到C ,再从C 向东走了30m 到D,则有向线段AC 、CD 和AD 分 别表明第一次、第二次的位移和两次行走的合位移。如图1—2—3。 第一次位移大小为40 m ,第二次位移大小为30 m ,两次行走的合位 移大小为50 m . 4.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在直线运动中,用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坐标的正负表示位置 在原点的哪一侧,坐标的数值表示位置到原点的距离;用坐标的变 x y ① ② ③ 图1—2—2 A B O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中物理 1.2 时间和位移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高中物理 1.2 时间和位移学案新人 教版必修1 一、学习目标 [要点导学] 1.如果用一条数轴表示时间,则时刻t就是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时间间隔Δt就是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但是在日常语言中,我们用语比较混淆,大都不加区别地说成时间。如“时间还早”里的时间,就是时刻;说“一堂课时间有45分钟”,则是指时间间隔;有时“时间”又是指与“空间”对偶的概念——无限的时间轴的整体。因此我们在看书时要结合上下文正确理解。 2.位移: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叫做位移。它是表示位置变动(变化)的物理量。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它是一个矢量。矢量相加和标量相加遵从不同的法则(见后面“力的合成”)。 物体只有作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位移大小不大于路程。 3.很多同学可能对物理学里引入“位移矢量”来研究运动觉得迷惑不解。当物体作曲线运动时,位移直线段与走过的“路径轨迹”完全不同,位移大小跟“路程”数值也大不相同,尤其是当物体走一封闭曲线如一圆周时,路程可以很大,而位移却总是为零,有人觉得很荒谬。其实这只是初学时的一种错觉,物理学家也是经过长期研究才克服“常识思维”的桎梏找到“位移”这个有效的物理量的。 确实,人走路的劳累程度、汽车耗油的多少是跟路程大小有关,但是只有位移才能仅由初、末位置唯一确定。而研究物体运动的目的就是找到“确定物体在任意时刻的位置”的方法。(注:无论物体是作直线运动还是曲线运动,一段“无限小”的运动,其位移与路径总是可以看成重合,而用“高等数学”工具来研究物理,都是从研究“无限小运动”着手,因此,位移也可以用来研究曲线运动。) 4.如果是直线运动,则位移Δx和初、末位置坐标x1、x2的关系十分简单:Δx=x2 - x1。而且此式有着丰富的含义:Δx的数值表示位移的大小,Δx的正负表示位移的方向——正表示位移Δx的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相同,负表示位移Δx的方向与x轴的正方向相反。二、学习流程: 1、构建知识体系 (1)时刻和时间间隔

1.2时间和位移教学案

1.2时间和位移 一、学习目标 1、理解位移、路程、时刻和时间间隔。 2、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 3、知道矢量和标量。 二、知识点 【时刻和时间间隔】 1、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用线段表示。 2、注意:平时说的“时间”,有时指的是时刻,有时指的是时间间隔。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2、位移:表示质点的位置的变化。位移的大小可以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限线段来表 示,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3、只有在物体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相等。其他情况下,位移的 大小都小于路程。 4、利用坐标轴定量的表示质点的位置和位移。位置是坐标系中的一个点,位移是坐标系 中的一条有向线段。 【矢量和标量】 1、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如位移、力、速度等。 2、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标量,如温度、质量等。 3、矢量相加和标量相加遵从不同的法则。 三、课堂练习 1、以下说法中,那些指时间间隔?那些指时刻?在括号中填上正确答案 A.火车8点42分到站(时刻),停车8分钟(时间间隔)。 B.您这么早就来啦(时刻),等了很久了吧(时间间隔)! C.“前3秒”(时间间隔)“最后3秒”(时间间隔)“第三秒”(时间间隔)“第三秒内”(时间间隔)“第三秒末”(时刻)“第三秒初”(时刻) 2、第3s内指_____s的时间,是从________s末到______s。 3、出租车是按(填‘路程’或‘位移’)收费的。

4、⑴一位同学从操场中心A出发,向北走了40m,到达C点,然后又向北走了30m,到达 B点。在纸上用有向线段表明他第一次位移(即A到C的位移)、第二次的位移(即C 到B的位移)和两次行走的合位移(即A到B的位移)。 ⑵一位同学从操场中心A出发,向北走了40m,到达C点,然后又向南走了30m,到达 B点。在纸上用有向线段表明他第一次位移(即A到C的位移)、第二次的位移(即C 到B的位移)和两次行走的合位移(即A到B的位移)。 ⑶一位同学从操场中心A出发,向北走了40m,到达C点,然后又向东走了30m,到达 B点。在纸上用有向线段表明他第一次位移(即A到C的位移)、第二次的位移(即C 到B的位移)和两次行走的合位移(即A到B的位移)。 ⑴几秒内位移最大 A.1s内B.2s内C.3s内D.4s内 ⑵第几秒内位移最大 A.第1s内B.第2s内C.第3s内D.第4s内 ⑶几秒内路程最大 A.1s内B.2s内C.3s内D.4s内 ⑷第几秒内路程最大 A.第1s内B.第2s内C.第3s内D.第4s内 6、一个人晨练,按图所示走半径为R的中国古代的八卦图,中央 指向。他从A点出发沿曲线ABCOADC行进,则当他走到D 点时,他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位移的方向为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