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时间和位移教学设计

时间和位移教学设计

时间和位移教学设计
时间和位移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学设计

1.2时间和位移

【教材分析】

《时间和位移》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1章第2节教学内容,主要学习两个重要的知识点:1知道什么是矢量和标量,2会区别位移和路程及时间和时刻。本节内容是对本章知识的提升,又是后面知识点学习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3)初步了解矢量和标量.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2)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重点难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与联系.

【设计思想】

由于学生刚刚进入高中,物理难度有所提高,所以在初中与高中物理的转折点上,老师一定要低重心教学,重点把握基础知识。所以采取类比方式进行相关教学。

【教学环节】

一.课题的引入

提问一个走读生,上学是在什么时候离开家的?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走的?什么时候到校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要想清楚的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仅仅只是用上节所学的内容是不够的,还有必要学习一些新的物理量。

二、新课内容

1、时间与时刻

在开始学生所回答的问题中,学生离家和到校所对应的是时刻概念。而学生在路上所用的就是时间,即时间间隔,它是指两个时刻之差。

提问:那么对于高中物理中时间与时刻中说到的第几秒、第几秒初、第几秒末、第几秒内、前几秒、前几秒内意义分别应该怎样理解呢?

回答:⑴、第几秒,一般使用是指“时刻”,但也可以是指“时间间隔”(特指1秒种),要根据上下文具体情况来判断。如果含有“第几秒时”的意思,则指“时刻”;如果有“第几秒内”、“第几秒中”、“第几秒间”的意思,则是指具体某一秒钟的“时间间隔”。如“到达第5秒”,是指“第5秒时”、“第5秒末”这一时刻点;如“在第5秒中”,是指

这一秒的时间间隔。可以用“第几秒时刻”和“第几秒时间”做区分。

⑵、第几秒初、第几秒末指的是“时刻”,与点有关。“第几秒初”和“第几秒末”是指具体某一秒的前后端点(时刻)。第5秒初指的是第5秒(时间间隔)这一秒钟开始的那一点,等同于第4秒末。同样,第5秒末就是第5秒(时间间隔)这一秒钟的最后一点,等同于第6秒初。

⑶、第几秒内、前几秒、前几秒内指的是“时间间隔”,与长度有关。“第5秒内”是第4秒时刻到第5秒时刻之间,时间间隔为1秒;“前3秒内”是0到第3秒(时刻),时间间隔为3秒。“前几秒”和“前几秒内”一样。

说明:“时刻”相当于坐标点,“时间间隔”相当于线段长度,“时刻”就是这线段的端点——用坐标来解释更易理解。“时间间隔”即为常说的“时间”,是指时间的长度。见下图所示:

(关于时间与时刻的本质概念问题有专门的论著,见下面所列资料)

2、路程与位移

学生活动:1、在教室内任意选择两个位置作为起始点和终点,请一位学生沿不同的路径从起始点走到终点,然后让其他学生思考回答这位同学在刚才的活动中的位置的变化。

2、根据图1.2-2,让学生指出由北京去重庆,可以选择哪几种交通路线,这些路线有哪些不同点,有什么相同点。

3、指导学生结合插图阅读教材,思考归纳位移和路程的概念及其区别。

教师小结:

如下图片,质点从空间的一个位置运动到另一个位置,它的位置变化叫做质点在这一运动过程中的位移。位移是描述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起点至终点的直线距离,其大小与路径无关,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它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它是一个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是一个矢量。而路程则是指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是一个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是一个标量。位移只与物体运动的始末位置有关,而与运动的轨迹无关。如果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回到原处,那么,路程不为零而位移则为零。可见位移与路程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大家一定要注意它们的区别。

在国际单位制(SI)中,位移的主单位为:米。此外还有:厘米、千米等。

3、矢量和标量

学生活动:1、引导学生阅读P13课文内容了解矢量和标量,知道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

2、探究P13思考与讨论问题,试着总结一下矢量的运算法则。

教师归纳:矢量与标量的区别不仅表现在大小和方向性的问题上,而且它们所遵循的运算法则也是不同的。

4、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师生互动:1、直线运动的位置表示:坐标, 如物体先处于A 位置,后处于B 位置 ⑴ 试在图中画出物体的位移;

⑵ 指出位移的大小与方向;

如物体先处于B 位置,后处于A 位置,结果又如何?

2、物体由A 运动到B ,通过计算说明: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3、方法归纳:下图中△ x =?(由A 运动到B)

体会并记忆:“初-末” or “末-初” ?比如上图中

B A x x x ?=-

三.课堂小结及课外研究性课题布置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位置、路程与位移的概念

(1)位置:位置就是质点在某时刻时所在的空间的一点,其位置可由坐标确定,如图所示为质点在不同时刻的位置A 、B.

(2)路程:质点位置发生变化时的径迹长度叫路程,其单位通常用米(m ),另外还有千米(km )、厘米(cm )等。路程是标量。

(3)位移: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根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初、末位置间的直线距离;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是矢量,它与物体具体运动的路径无关。其单位与路程的单位相同。在直线坐标系中,常用x 表示。求位移时必须回答方向。

注意:①位移与路程不是一回事。只有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才等于路程;除此之外,两者大小不会相等。

②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位移只与初末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而路程与路径有关。

四、作业

1、关于时间与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作息时间表上标出上午8:00开始上课,这里的8:00指的是时间

B.上午第一节课从8:00到8:45,这里指的是时间

C.电台报时时说:“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这里实际上指的是时刻

D.在有些情况下,时间就是时刻,时刻就是时间

2、书面完成P16“问题与练习”第4题(参看教材P15图1.2-5)。

【板书设计】

§1.2时间和位移

1.时间

时间是时间间隔的简称,指一段持续的时间间隔。两个时刻的间隔表示一段时间,在时间坐标轴上对应于一段

2.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时,在时间坐标轴上对应于一点

3位移

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改变,是矢量,与运动路径无关,只由初末位置决定

4.路程

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取决于物体运动路径

5.矢量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6.标量

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标量相加遵从算术加法的法则

7.位置

用坐标表示位置

8.位移

用位置坐标的变化量表示物体位移

9.坐标系

(1)一维坐标;

(2)二维坐标;

(3)三维坐标;

10.要注意以下几点:

(1)坐标系相对参考系是静止的;

(2)坐标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标度单位;

(3)用坐标表示质点的位置;

(4)用坐标的变化描述质点的位置改变。

【教学反思】

本节学习的位移、路程等概念是运动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深刻理解这些概念的确切含义,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进一步学习运动学知识的基础。

初步掌握位移的矢量性、画法及简单的一维运算,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例,积极进行讨论、加以区别.

高一物理教案必修一时间与位移

1.2 时间和位移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3、初步了解矢量和标量。 (二)过程与方法 1、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2、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 3、用标量表示路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教学难点 位移的概念及其理解。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概念,大家想一下是哪几个概念? 学生回答:质点、参考系、坐标系。 教师提问:大家想一下,如果仅用这几个概念,能不能全面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学生回答:不能。 教师启发:那么要准确、全面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还需要用到那些物理概念? 学生活动:一部分学生可能预习过教材,大声回答,一部分学生可能忙着翻书去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第一段,并粗看这节课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本节课还将从哪几个方面去描述? 学生活动: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进一步描述物体的运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 (二)进行新课 1、对“时刻和时间间隔”概念的学习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时刻和时间间隔”一部分,同时提出问题: 1、结合教材,你能列举出哪些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说法? 2、观察图1.2-1,如何用数轴表示时间?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帮助总结并回答学生的提问。 教师活动:利用幻灯片展示某一列车时刻表,帮助学生分析列车运动情况。 学生活动:思考P16“问题与练习”第1题,讨论后回答。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进行点评。 2、对“路程和位移”概念的学习 教师活动:1、根据图1.2-2,让学生指出由北京去重庆,可以选择哪几种交通路线,这些路线有哪些不同点,有什么相同点。 2、指导学生结合插图阅读教材,思考归纳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3、让学生了解矢量和标量,知道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 4、根据观察思考图1.2-4和1.2-5及其问题,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在坐标系中 利用坐标来表示或计算直线运动的位移。 学生活动:学生就老师提出的问题去阅读教材,寻求答案;然后四人一组交流讨论,初步归纳出路程和位移的区别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活动:帮助总结并回答学生的提问,及时点评。 学生活动:思考P15“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讨论后回答。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点评。 学生活动:思考P16“问题与练习”第2、3题,讨论后回答。 教师活动:聆听学生回答,点评。 (三)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位置、路程与位移的概念 (1)位置:位置就是质点在某时刻时所在的空间的一点,其位置可由坐标确定,如图所示为质点在不同时刻的位置A、B. (2)路程:质点位置发生变化时的径迹长度叫路程,其单位通常用米(m),另外还有千米(km)、厘米(cm)等。路程是标量。 (3)位移: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用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根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初、末位置间的直线距离;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是矢量,它与物体具体运动的路径无关。其单位与路程的单位相同。在直线坐标系中,常用x 表示。求位移时必须回答方向。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一1.2时间和位移教案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学设计 1.2时间和位移 【学习者分析】 本人所在学校属于省级示范学校,学生在初中就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探究体验,因此他们有探究的基础,优点是思维活跃,善于观察、总结、提出并回答问题,不过还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及实验器材问题。 新课程改革打破了以前的应试教育模式,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平等,充分贯彻以学生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 本节课是一节科学探究课,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现象,是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探究。 探究式教学重视的是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而不是结论,探究过程是产生创造思维的温床,过于重视结果可能会导致丧失探究热情,扼杀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材分析】 《时间和位移》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1章第2节教学内容,主要学习两个重要的知识点:1知道什么是矢量和标量,2会区别位移和路程及时间和时刻。本节内容是对本章知识的提升,又是后面知识点学习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3)初步了解矢量和标量. 2.过程与方法: (1)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2)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重点难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和路程的区别与联系. 【设计思想】 由于学生刚刚进入高中,物理难度有所提高,所以在初中与高中物理的转折点上,老师一定要低重心教学,重点把握基础知识。所以采取类比方式进行相关教学。 【教学环节】 一.课题的引入 提问一个走读生,上学是在什么时候离开家的?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走的?什么时候到校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要想清楚的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仅仅只是用上节所学的内容是不够的,还有必要学习一些新的物理量。 二、新课内容 1、时间与时刻

高中时间和位移教学设计教案

时间和位移 教学目标: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会在时间轴上找到对应的时间和时刻; 2、了解矢量的概念,知道矢量与标量的区别; 3、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它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知道它是矢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知道位移的公式表示法;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教学重点、难点: 时间和时刻的概念及区别、位移的概念及表示、矢量与标量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位移的表示及矢量性、矢量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程序与教学内容: 复习回顾:质点的概念及条件、位置及表示。 问题思考:上午第一节课7:55开始上课,到8:40下课。这里的“7:55 ”和“ 8:40 ”是它们分别是指时间还是时刻我们说课堂45分钟为指时间还是时刻[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1、时刻在时间轴上用点来表示。时间(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用线段来表示。 2、单位:秒(S)分(min)小时(h) 3、实验室中测时间的仪器:停表打点计时器 例如:“前5 S时间内”常简称为“前5 S内”或“前5 S” “第5 S时间内”常简称为“第5 S内”或“第5 S” 例1:在时间轴上用点或线段表示下列时刻或时间: A、前3 S B、第3 S C、第3 S初 D、第2 S末 E、第2 S初到第6 S末 思考下列:1)什么叫路程 2)某同学从校门口出发沿正东行走40m,你能确定它的位置吗3)某同学从校门口出发正东行走40m,再正北方向行走40m,试确定他的位置它的路程是多少分析总结:路程与位置变化属于两个同的概念,为了描述位置的变化我们必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

事例引入:有几位同学下课后从教室到校门口,可能有不同的几种走法,他们经过的轨迹不同;但他们的位置变化却是一样的,而我们研究物体的运动关键在于分析物体的位置的变化,就位置变化来说是一样的(效果相同)。为了表示这一结论人们用从起点到终点的线段来表示,为了表示出从教室到校门口,我们用箭头来表示。这就是位移。 二、位移和路程: 1、位移:以始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 线段长度表示位移大小,方向表示位移方向。 位移(Δx )是矢量 2、矢量与标量的概念: 例2:某同学从校门口出发正东走40m ,再正北方向走40m ,求此过程中他的位移和路程 例3:、如图所示,某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 的半圆弧由A 经B 到C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物体的位移等于4R ,方向向东 B 、 物体的位移等于2πR C 、 物体的路程等于4R ,方向向东 D 、 物体的路程等于2πR 例4:有一质点P 在水平面上沿直线先向东后向西运动,在该直线上建有由西向东的一维坐系,若测得在各个时刻质点P 的位置坐标如下表所示,你能求出质点P 在3s 内、第3s 内、6s 内和第6s 内的位移和路程吗若能求,请求出其结果;若不能求,请说明理由。 2、位置、位移与路程的区别: (1)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2)质点作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西 东 A B C

最新物理①必修1.2《时间和位移》教案讲解学习

1.2 时间和位移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位移、路程、时刻和时间间隔。 2. 知道矢量和标量,知道位移是矢量。知道位移和路程的不同。 3. 知道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置及位移,并能利用直线坐标系的坐标和坐标变化来表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问题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化的处理方法。

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的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 2.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

位移和路程在计算方法上的不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一个走读生,上学的时候是什么时间离开家的?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走的?什么时间到校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要想清楚地描述物体运动情况,仅仅用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学习更多的物理量。 二、新课内容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时刻和时间间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开始学生的回答中,学生离家和到校所对应的是时刻概念,在路上所用的时间就是时间间隔,它等于两个时刻之差。 我们说上午8时上课、8时45分下课,这里的“8时”“8时45分”是这节课开始和结束的时刻,而这两个时刻之间的45分,则是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 上午前两节课开始和结束的时刻及两节课和课间休息所持续的时间间隔 1.如果建立一个表示时间的一维直线坐标系,则在这个坐标系中,时刻用点表示,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时间和位移》教案

年级学科共案 时间:星期: 主备人:使用人: 【教学主题】2、时间和位移 【教学目标】1. 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知识梳理】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1)时刻和时间间隔(时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时间间隔(时间)就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时刻用点表示,而时间间隔(时间)用线段表示. (2)时间的计量单位是秒、分、时,它们的符号分别是s、min、h.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二、路程和位移 问题展示 一个人从北京去重庆,可以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既可以乘火车, 也可以乘飞机,还可以乘火车到武汉,然后乘轮船沿长江而上,如图 所示.无论通过什么路线从北京到重庆,位置的变化都是一样的 问题研讨② 1.在这几种情况下,他通过的路线,也就是他运动的轨迹不一 样.如果已知图1-2-3的地图比例,你怎样估算他走过的路程? 2.旅行时运动的方向在不断改变,旅行路程的长短涉及运动的方向吗? 知识归纳路程和位移 (1)路程 质点的实际路程运动路径的长度,路程只有大小,其单位就是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为米,用m表示.(2)位移 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大小,有向线段箭头的指向表示位移的方向,位移的单位也是长度的单位. 例2一个人由西向东运动,从A点出发到达C点再返回到B点静止,如图1-2-4所示,AC=100m,BC =30m,则此人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m,发生的位移是______m,位移的方向是_______.解析路程是径迹的长,大小为100m+30m=130m,而位移仅由初末位置决定,其大小为AB的长度,即70m.位移的方向是由初位置A指向末位置B,方向向东. 答案 130 70 由A指向B 图1-2-4

1.2《时间和位移》示范教案

第二节时间和位移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理解位移、路程、时刻和时间间隔。 2 ?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 3. 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 4 ?知道矢量和标量,知道位移是矢量。通过实例总结出矢量相加的法则。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问题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化的处理方法。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的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 事实. 2.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 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3?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4. 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同学们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 占 八、、? 二、教学内容剖析 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节介绍描述质点运动的时刻、时间间隔、路程、位移、矢量等概念 的含义和区别。本节和上节的内容都是为下面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学习奠定基础。时刻和时间 间隔、路程和位移的含义学生容易混淆,要注意让学生弄清楚它们的区别。本节是学习直线 运动知识的基础,只有理解了时间与时间间隔的区别、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才能更好的掌握有 关运动的问题。 本节课教学重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 ?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本节课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三、教学思路与方法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时刻、时间间隔、路程、位移等概念的含义和区别。教师逐个解释名词效果不好。可以考虑通过一个实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如:利用教材中图 1.2-2北京到重 庆的一条路线,标明使用的交通工具,从列车时刻表上查出由北京出发的时间(时刻),经过中间各大站的时间(时刻)和达到重庆的时间(时刻)。 本节课用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用数轴来表示时间轴和位移轴,在时间轴上,点表示时刻,线段表示时间间隔.要选计时起点(零时刻),计时起点前的时刻为负,计时起点后的时 刻为正;在位移轴上,点表示某一时刻的位置,线段表示某段时间内的位移?要选位置参考点(位置零点),直线运动中,可选某一单一方向作为正方向,朝正方向离开参考点的位置都为正,朝负方向离开参考点的位置都为负. 位移方向与规定方向相同时为正,相反时为负.标 量遵从算术加法的法则,矢量遵从三角形定则(或平行四边形定则,以后会学到,不让学生

时间和位移教案

1.2 时间和位移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位移、路程、时刻和时间间隔。 2. 知道矢量和标量,知道位移是矢量。知道位移和路程的不同。 3. 知道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置及位移,并能利用直线坐标系的坐标和坐标变化来表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问题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化的处理方法。 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的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标量和矢量在计算方法上的不同。 三、教学方法: 比较与分类方法 四、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提问一个走读生,上学的时候是什么时间离开家的?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走的?什么时间到校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要想清楚地描述物体运动情况,仅仅用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学习更多的物理量。 (二)新课内容 1.时间和时刻 在一开始学生的回答中,学生离家和到校所对应的是时刻概念,在路上所用的时间就是时间间隔,它等于两个时刻之差。 (1)如果建立一个表示时间的一维直线系,则在这个坐标系中,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是两个时刻之差,用线段表示。 例:见图2—1—1所示 (2)要注意严格区分时间间隔(时间)和时刻。 2 ← 0 1 3 4 5 6 7 8 t/s ← 图1—2—1 前2s 第4s 第6s 末、第7s 初 2 → →

A C D 图1—2—3 例如:“第6秒末”、“第7秒初”、“6秒末”等指的都是时刻而不是时间。其中“第6秒末”、“第7秒初”指的是同一时刻,在时间轴上都是指t=6秒这一点; “6秒末”在时间轴上指t=6s 这一点。 “第4秒内”、“前2秒内”都是指时间间隔。其中“第4秒内”就是“第4秒初”(或“第3秒末”)到“第4秒末”这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时间长度为1秒,在时间轴上指t=3 s 到t=4 s 两点间的时间间隔。 “前2秒内”就是“o 时刻”到“2秒末”这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时间长度为2秒,在时间轴上指t=0 s 到t=2 s 两点间的时间间隔。 (3)在实验室中常用秒表和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的方法来测量时间,其中打点计时 器和频闪照相的方法可以测量很短的时间间隔。 【课堂练习】课本P16第1题 2.路程和位移 (1) 路程: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当物体从某位置A 运动到另一位置B 时,可以 沿不同的轨迹运动,如图1—2—2所示,走过不同的路程。路程不能描述质点的位置的变化, 与运动路径有关。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某 一时间内路程等于零”表示这段时间物体静止。 (2)位移:位移用来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它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如图 1—2—2中的有向线段AB 。位移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位移的大小与路径无关,仅由初、末位置 决定。“某一时间内位移等于零”表示这段时间物体的初末位置相同,而不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静止。 (3)在任何情况下,位移的大小都不可能大于路程。当物体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位移的单位是“米(m)”,有时也用“千米(km)”或“厘米(cm)”。 【课堂练习】课本P16第2题 3.矢量和标量 (1)矢量:在物理学上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矢量。位移就是矢量。 (2)标量:在物理学上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标量。例如:时间、质量、温度、路程等都是标量。 (3)矢量相加和标量相加遵从不同的法则。两个标量相加遵从算术加法的法则。而矢量 相加遵从平行四边形法则。 如: 从A 点向北走了40m 到C ,再从C 向东走了30m 到D,则有向线段AC 、CD 和AD 分 别表明第一次、第二次的位移和两次行走的合位移。如图1—2—3。 第一次位移大小为40 m ,第二次位移大小为30 m ,两次行走的合位 移大小为50 m . 4.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在直线运动中,用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坐标的正负表示位置 在原点的哪一侧,坐标的数值表示位置到原点的距离;用坐标的变 x y ① ② ③ 图1—2—2 A B O

时间和位移教案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案年月日

09:15 09:21长沙 23:59 23:5l 16:25广州16:52 参考答案:6小时59分、15小时50分、22小时零6分. (教师总结) 师:平常所说的“时间”,有时指时刻,有时指时间间隔,如有人问你:“你们什么时间上课啊?”这里的时间是指时间间隔吗? 生:不是,实际上这里的时间就是指的时刻. 师:我们可以用数轴形象地表示出时刻和时间间隔.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说说怎样用时间轴表示时间和时刻. 生:时刻:在时间坐标轴上用一点来表示时刻.时间:两个时刻的间隔表示一段时间.一段时间在时间坐标轴上用一线段表示. 师:为了用具体数字说明时间,必须选择某一时刻作为计时起点,计时起点的选择是人为的.单位秒(s). 师:下图1—2—1给出了时间轴,请你说出第3秒,前3秒,第3秒初第3秒末,第n秒的意义. 答: 1.学习了时间与时刻,蓝仔、红孩、紫珠和黑柱发表了如下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A.蓝仔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时刻 B.红孩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时间 C.紫珠说,下午2点上课,2点45分下课,上课的时刻是45分钟 D.黑柱说,2点45分下课,2点45分是我们下课的时间 答案:A 2.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时刻表示时间较短,时间表示时间较长B.时刻对应位置,时间对应位移 C.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表示时刻D.1min内有60个时刻 答案:BC [讨论与交流]:我国在2003年10月成功地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10月15日09时0分,“神舟”五号飞船点火,经9小时40分50秒至15日18时40分50秒,我国宇航员杨利伟在太空中层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再经11小时42分10秒至16日06时23分,飞船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为着陆.在上面给出的时间或时刻中,哪些指的是时间,哪些又指的是时刻? 参考答案:这里的“10月15日09时0分”、“15日18时40分50秒”和“16日06时23分”,分别是指这次航天飞行点火、展示国旗和着陆的时刻,而“9小时40分50秒”和“11小时62分10秒”分别指的是从点火到展示国旗和从展示国旗到着陆所用的时间. 二、路程和位移 (情景展示)中国西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在沙漠中,远

人教版必修一 1.2时间和位移 公开课教案

1.2 时间和位移 吴忠中学高一物理教研组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位移、路程、时刻和时间间隔。 2.知道矢量和标量,知道位移是矢量。知道位移和路程的不同。 3.知道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置及位移,并能利用直线坐标系的坐标和坐标变化来表示。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问题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化的处理方法。 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的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难点:矢量(位移)中正负号的物理意义。 三、教学方法: 比较与分类方法 四、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提问一个走读生,上学的时候是什么时间离开家的?在路上用了多长时间?怎么走的?什么时间到校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出,要想清楚地描述物体运动情况,仅仅用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学习更多的物理量。 (二)新课内容 一.时间间隔和时刻 在一开始学生的回答中得出概念,学生离家和到校所对应的是时刻概念,在路上所用的时间就是时间间隔,它等于两个时刻之差。 1、时刻:某一瞬时。 2、时间间隔:时间的长短,它等于两个时刻之差。 讨论:采用什么方法描述时间使它更直观?(数学方法:时间坐标轴) 例1:见图2—1—1所示,建立了时间坐标轴 提问:(1)第4秒、前2秒、最后两秒在坐标轴上如何表示? (2)第6秒末、第7秒末在坐标轴上如何表示? 注意:(1)在时间坐标轴中,时刻用点表示,时间间隔是两个时刻之差,用线段表示。 (2)第几秒表示一秒的时间间隔; (3)表示时刻的关键词:初、末、时 表示时间的关键词:内、经历、历时。 (先让学生根据刚学习到的知识进行练习,然后教师随之进行补充讲解,加深学生对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认识) 拓展:在实验室中常用秒表和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的方法来测量时间,其中打点计时 2 ← 0 1 3 4 5 6 7 8 t/s ← 前2s 第4s 第6s 末、第7s 初 2 → →

时间和位移优秀教案

§1.2时间和位移 班级姓名学号 自我评价 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了解时间和时刻地区别和联系,会识别时间和时刻; 2.理解位移概念,知道位移式矢量,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地大小和方向; 3.知道矢量和标量地差异,会进行一维情况下地矢量运算; 4. 知道时间与位移、路程,时刻与位置之间地对应关系; 5.理解x-t 图像地物理意义,会用x-t 图像计算匀速直线运动地速度. 【学习重点】 理解位移概念,理解x-t 图像地物理意义 【学习指导】 1. 在上课前利用15分钟地时间独立完成“课前预习”部分,随机抽查; 2. 在课后利用25分钟地时间独立完成“课后巩固”部分,全班上交. 【课前预习】 一、知识梳理 1.时刻:在时间轴上用表示,表示某一瞬间,如“第3秒末”,“第4秒初”.与物体地位置相对应. 2.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用表示,表示某一过程,与物体地位移相对应.时间间隔表征变化过程地长短. 3.路程:物体地长度.只有,没有. 4.位移: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质点)变化地物理量.定义:从到 地一条有向线段. 大小:初、末位置间地有向线段地.方向:由初位置指向. 5.矢量:既有又有地物理量.如位移,力等. 6.标量:只有、没有地物理量.如质量、体积、密度、时刻、时间间隔和路程等. 7.运算法则:两个标量地相加遵从,而矢量则不同,后面我们将学到. 8.直线运动地位置和位移:研究直线运动时,在物体运动地直线上建立x 轴. 1).物体地初、末位置:可用位置坐标x 1、x 2表示.2).物体地位移表示:△x=. 二、效果检测 1 、请在如图所示地时间轴上指出下列时刻或时间(填相应地字母): (1)第1s 末,第3s 初,第2个两秒地中间时 刻; (2)第2s 内,第5s 内,第8s 内; (3)2s 内,头5s 内,前9s 内; 2 物体沿半径分别为r 和R 地半圆弧由A 点经B 点到达C 点,如图所示,则它地位移和路程分别是 ( ) A. 2 (R + r ) , π(R + r ) B. 2 (R + r ) 向东,2πR 向东 C. 2π(R + r ) 向东,2π(R + r ) D. 2 (R + r ) 向东,π(R + r ) 3 一个皮球从5m 高地地方落下,若碰到地面后又反弹起1m 高,则皮球 通过地路程是多少?皮球地位移又是如何?若皮球经过一系列碰撞后,最终停在地面上,则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皮球地位移又是多少? 2 4 t / s 6 8 A I 西东

高二物理《时间和位移》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 3.知道标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时刻和路程是标量. 4.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 5.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围绕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联系实际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的处理方法. 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

2.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3.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4.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同学们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概念,大家想一下是哪几个概念? 生:质点、参考系、坐标系. 师:大家想一下,如果仅用这几个概念,能不能全面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生:不能. 师:那么要准确、全面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还需要用到哪些物理概念? 一部分学生可能预习过教材,大声回答,一部分学生可能忙着翻书去找. 师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第一段,并粗看这节课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本节课还将从哪几个方面去描述? 生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进一步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 引言:宇宙万物都在时间和空间中存在和运动.我们每天按时上课、下课、用餐、休息。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经历一年又一年,我们在时间的长河里成长.对于时间这个名词,我们并不陌生,你能准确说出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1.2--时间和位移A

1.2 时间和位移 备课资源 1.时间计量单位 (1)法定计时单位 秒、分、时、天(日)、年是法定的时间计量单位,也是时间距离的具体概念。 ①秒:秒是时钟面上最短的法定计时单位,由时钟面上最细最长的“秒针”计量。 秒针每走动一下并发出“咋”的响声,为“1秒钟”。秒针沿时钟面每走过一个点位的时间,为“5秒钟”;沿钟面12个点位转动一周的时间,为“60秒钟”。 ②分:分是时钟面上大于秒的法定计时单位,由略短并粗于秒针的“分钟”计量。秒针每走“60秒钟”,分针也同时随之走过“l分钟”。分针沿时钟面每走过一个点位的时间,为“5分钟”;转动一周=12个点位的时间,为“60分钟”。 ③时:时是时钟面上最长的法定计时单位,由最短最粗的“时针”计量。 分针每走“60分钟”,时针也同时随之走过一个点位,为“1小时”。时针沿钟面转动一周(12个点位)的时间,为“12小时”。 ④天(日):天是一个昼夜的法定计时单位。“24个小时”的时间,为“l天”。 ⑤年:年是公历的法定计时单位,“365~366天”,为“l年”。 (2)常用时间单位 ①刻:“15分钟”为“1刻”;“4刻钟”为“1小时”。 10

②周:“7天”,为“1周(星期)”;“4周”,为“1个月(28~31天)”。 ③季度:“3个月”,为“1季度”;“4个季度”,为“1年”。 2.美国研制出世界最精确的时钟 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称,他们已研制出一种新的时钟,每秒能够可靠地振荡1000万亿次,因此有望成为世界上精确度最高的时钟。 在目前使用的计量单位中,时间计量是宇宙间测量精度最高的物理量。现在国际上使用最多的原子钟的振荡频率通常是数纳秒(1纳秒=10亿分之一秒),它是通过调整超高频激光,使之和钯原子发射的光波频率相匹配而实现的。一般,全球定位系统卫星上都携带有原子钟,其精确度足以满足设计要求,可对地球进行精确的三点定位。 但是,物理学家希望能有振荡频率更快的时钟,用于科学前沿问题的研究,例如弄清决定电磁相互作用强度的所谓精细结构是否真的稳定等问题。科学家认为,这种新型时钟应当易于制造,且振荡频率应比相对较低的微波频率快1000倍。存在的问题是,没有一种装置能够如此快的计数。 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时间及频率分部的计量科学家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研制出“光学传动装置”。该装置可将激光光波的高速振动转化成振荡系数正好慢100万倍的激光强度的波动,并利用标准检波器来显示激光强度在1秒内所振荡的次数,然后将得到的数值乘上100万。 教学目标 10

人教版必修一《时间和位移》教案1

C.运动的物体位移随时间一定越来越大 D.运动的物体路程随时间一定越来越大 4. 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如下表,则此质点开始运动后: (1)哪几秒内的位移最大? ( ) A、1s B、2s C、3s D、4s (2)第几秒内的位移最大? ( ) A、第1s B、第2s C、第3s D、第4s (3)几秒内的路程最大? ( ) A、1s B、2s C、4s D、5s (4)第几秒内的路程最大? ( ) A、第1s B、第2s C、第3s D、第4s 【课堂学习】 知识点一:时间间隔与时刻 【例1】以下的说法中指时间的是() A、天津开往德州的625次列车于13时35分从天津出发 B、某人用15s跑完100m C、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每天19时开始 D、某场足球赛在开赛80分钟时,甲对才攻入一球 知识点二:路程和位移 【例2】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但该物体不一定静止 B、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C、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 D、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小于路程 【例3】下列关于路程和位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位移就是路程 B、位移的大小永远不等于路程 C、若物体作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 D、位移是标量、路程是矢量 知识点三:矢量与标量 【例4】一位同学从操场中心A出发,向北走了40米到达C点,然后又向东走了30米到达B点。 (1)试用有向线段表明他第一次,第二次的位移和两次行走的合位移(即代表他的位

置变化的最后结果的位移)。 (2)三个位移大小各是多少?你能通过这个实例总结出矢量相加的法则吗? 知识点四: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例5】一个物体从A运动到B,初位置坐标是x A=5m,末位置坐标是x B=-3m,它的坐标变化量Δx=?位移是多少? 【当堂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时刻表示很短的时间 B、在时间轴上,时刻表示一个点,时间表示一段 C、矢量和标量遵从相同的运算法则 D、像位移这样的矢量相加,不遵从算术加法的法则 2、如图所示,物体沿三条不同的路径由A运动到B,下列关于他们的位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沿Ⅰ较大 B、沿Ⅱ较大 C、沿Ⅲ较大 D、一样大 3、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B、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C、物体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为零 D、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但位移可能相同 4、一质点绕半径为R的圆形轨道运动了一周,则其位移大小为____,路程为__ ______。 若质点运动了2.75周,则其位移大小为______,路程为__ ___,此运动过程最大位移是 _______,最大路程是___。 5、如图所示,某同学沿平直路面由A点乘法出发,前进了100m到达斜坡的底端B 点,又沿倾角为37°的斜面前进100m到达C点,求它的位移大小和路程。

时间与位移 教案

时间与位移 【教学目标】 1.知道时间与时刻、路程与位移、矢量与标量的区别,了解时刻、位置、时间、路程、位移的对应关系及各量的物理意义。 2.掌握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的位移。 3.体会物理学研究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时间与位移的概念,难点是位移的方向与矢量的建立与矢量的运算。 【教学过程】 一.时刻与时间 问题1:“我们学校的第一节课从8时正开始到8时45分结束,一节上45分钟。”在这句话中的“8时正”与“45分钟”的意义一样吗? 8时正是上课开始的时刻,8时45是上课结束的时刻。45分钟是第一节所需的时间。 例1:时刻与时间也可以用 数轴来表示,如图1.2-1所示为 学校上午的作息时间。从图 1.2-1回答下列问题: 图1.2-1

(1) 每一节课的时间是多少? (2) 第二节课下是课间操时间,课间操从什么时刻到什么时刻?用多少时间? 解析:(1)每一节的时间为45分钟; (2)第二节课下是课间操开始的时刻,为8 点55分,第三节课上为结束时刻为10点 05分,用了25分钟的时间。 例2:某一物体以5m/s 的速度做匀速 直线运动。 (1)能否用坐标描述该运动?并画出图 象; (2)从图象中确定第2秒末的位置; (3)从图象中求得开始运动后的第2秒物体运动的距离。 解析:(1)图象如图1.2-2所示。 作图象注意:要有坐标值、坐标轴要有物理量与单位、对应的点要用虚线表达出来。 (2)从图象可以确定,物体在第2秒末在发出点前方10m 处; (3)第2秒是指1秒末与2秒末这段时 间,在这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为5m 。 延伸:如果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图象 如图1.2-3所示,那么物体做何种运动? 从图象可知,物体做速度越来越大的 图 1.2-2 图1.2-3

高一物理《1.2时间和位移》教案

湖南省岳阳县四中高一物理《1.2时间和位移》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 3.知道标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时刻和路程是标量。 4.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 5.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 6.初步了解矢量与标量不同的运算法则。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具体问题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化的处理方法。 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的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 2.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教学方法: 自主预习→小组讨论→教师点拔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引入新课] 师: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概念,大家想一下是哪几个概念? 2、大家想一下,如果仅用这几个概念,能不能全面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3、那么要准确、全面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还需要用到哪些物理概念? 注:一部分学生可能预习过教材,大声回答,一部分学生可能忙着翻书去找. 引言:我们在时间的长河里成长,对于时间这个名词,我们并不陌生,你能准确说出时间的含义吗?物体的任何机械运动都伴随着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改变,你们用什么来量度物体位置的改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时间和位移. [新课教学]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讨论与交流】 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时刻和时间间隔”一部分,然后用课件投影展示本校作息时间表.同时提出问题:

高中时间和位移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时间和位移教学设 计教案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时间和位移 教学目标: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会在时间轴上找到对应的时间和时刻; 2、了解矢量的概念,知道矢量与标量的区别; 3、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它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知道它是矢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知道位移的公式表示法;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教学重点、难点: 时间和时刻的概念及区别、位移的概念及表示、矢量与标量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位移的表示及矢量性、矢量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程序与教学内容: 复习回顾:质点的概念及条件、位置及表示。 问题思考:上午第一节课7:55开始上课,到8:40下课。这里的“7:55 ”和“ 8:40 ”是它们分别是指时间还是时刻我们说课堂45分钟为指时间还是时刻[来源:21世纪教育网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1、时刻在时间轴上用点来表示。时间(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用线段来表示。 2、单位:秒(S)分(min)小时(h) 3、实验室中测时间的仪器:停表打点计时器 例如:“前5 S时间内”常简称为“前5 S内”或“前5 S” “第5 S时间内”常简称为“第5 S内”或“第5 S” 例1:在时间轴上用点或线段表示下列时刻或时间: A、前3 S B、第3 S C、第3 S初 D、第2 S末 E、第2 S初到第6 S末

思考下列:1)什么叫路程 2)某同学从校门口出发沿正东行走40m,你能确定它的位置吗?3)某同学从校门口出发正东行走40m,再正北方向行走40m,试确定他的位置它的路程是多少? 分析总结:路程与位置变化属于两个同的概念,为了描述位置的变化我们必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 事例引入:有几位同学下课后从教室到校门口,可能有不同的几种走法,他们经过的轨迹不同;但他们的位置变化却是一样的,而我们研究物体的运动关键在于分析物体的位置的变化,就位置变化来说是一样的(效果相同)。为了表示这一结论人们用从起点到终点的线段来表示,为了表示出从教室到校门口,我们用箭头来表示。这就是位移。 二、位移和路程: 1、位移:以始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 线段长度表示位移大小,方向表示位移方向。 位移(Δx)是矢量 2、矢量与标量的概念: 例2:某同学从校门口出发正东走40m,再正北方向走40m,求此过程中他的位移和路程? 例3:、如图所示,某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的半圆弧由A经B到C,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物体的位移等于4R,方向向东 B、物体的位移等于2πR C、物体的路程等于4R,方向向东 D、物体的路程等于2πR 西东 A B C

时间和位移教案

时间和位移教案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时间和位移 【教学目标】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3.初步了解矢量和标量。 【重点难点】 重点:对位移概念的理解,知道时间与时刻、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难点:某段时间在时间轴上的表示;位移的概念及其理解。 【三维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够区分时刻和时间间隔 2、掌握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是矢量,知道位移和路程不同 3、知道矢量和标量的定义及二者的区别 4、知道直线运动的路程和位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围绕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联系实际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要使学生学会抽象问题形象化的处理方法 2、培养学生对时间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的知识升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质点的概念及条件、描述物体运动情况必须选定参考系,坐标系要建立在选定的参考系上。 机械运动:描述物体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研究运动,我们还要学习“时间”和“空间位置的变化——位移”这两个物理量。 1. 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含义 问题思考:上午第一节课8点开始上课,到8:45下课。这里的“8点 ”和“ 8:45 ”分别是指时间还是时刻我们说课堂45分钟为指时间还是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用点来表示. 时间间隔:是指两时刻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线段来表示.时间间隔简称时间. 例1、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时刻表示时间较短,时间表示时间较长 B .上午8点上课,8点是我们上课的时间 C. 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表示时刻 D .1 min 内有60个时刻 2.用时间轴表示时刻和时间 例2:区别下列几个词是指时间还是时刻,并在时间轴上用点或线段表 示:第1秒末;第1秒;第2秒末;第2秒初;第2秒;前2秒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图, 师:我们来看这些词在时间轴上如何表示(演示课件)。 3. 为什么要引入“位移”概念 1 2 3 4 图1-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