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区位选择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5
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凌丹;陈洋;赵诗兰
【期刊名称】《经济论坛》
【年(卷),期】2004(000)018
【摘要】一、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从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来看,目前,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绝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地区,特别是近年来,外商在东部地区的直接投资所占的比重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2000年外商在东部直接投资比例为85.69%,2001年却上升到86.06%,提高了0.37个百分点。
从南、中、北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呈现出从南到北扩散的特征。
外商在南部地区的直接
【总页数】2页(P15-16)
【作者】凌丹;陈洋;赵诗兰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2.6
【相关文献】
1.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存在的问题研究 [J], 梁忠
2.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影响因素分析 [J], 陈艳
3.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研究 [J], 张键
4.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因素分析 [J], 董雪鸥
5.在华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东部省市面板数据的分析 [J], 马志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跨国公司(企业)的区位选择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新兴的企业形式出现,跨国公司在全球化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仅仅只依靠本国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他国的企业参与进来。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对外实行开放政策,一大批外国企业进入中国,中国为这些企业提供优惠的政策,使得这些企业在华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和扩张。
随着开放的深入,跨国企业为了达到成本的最小化和利益的最大化进而寻求更好的区位,一些原先在东部沿海地区的跨国企业会进一步转移到内陆地区,最终再转向西部。
本文主要分析跨国企业的区位选择。
一、区位的概念研究跨国企业的区位选择,首先需要理解区位的概念。
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由于区位理论限定于研究人类为生产和发展而进行的诸类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区位是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二、跨国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跨国直接投资区位,涉及三个问题。
一是为何跨国投资;二是选择在何国家投资;三是在微观上,选择在投资国的何地点投资。
(1)跨国直接投资的原因公司为何跨国投资呢?查阅相关资料,有多钟相关理论,包括弗农的产品周期理论,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拉格曼的国际生产内部化理论,邓宁的折中理论等以下主要介绍经济地理文献中引用较多的产品周期理论和折中理论。
产品周期理论:1、新产品引入阶段。
新产品创新国家在满足本国需求基础上,将产品出口到其他国。
2、成长和成熟阶段。
其他国家逐渐掌握生产技术,制造略有差别的产品,产品创新国逐渐丧失竞争优势,出口下降。
3、标准化阶段。
随着技术发展和成熟,产品实现标准化,发展中国家以成本优势制造类似产品返销到产品创新国和其他市场。
产品周期模式图式折中理论:1、企业的所有权优势2、内部化优势3、区位优势当一企业仅仅拥有所有权优势时,它可将其优势转让给其它企业以获取收益;当一企业拥有所有权优势并在企业内部利用这种优势时,它可通过产品出口获取收益;只有当企业内部利用所拥有所有权优势,并充分利用世界各国的区位优势时,对外直接投资才会发生。
华为国际投资案例——区位优势与国际投资路径选择摘要:本文主要用区位优势理论解释华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国际投资路径选择。
首先文章介绍了华为国际投资概况和理论基础,然后通过对华为在俄罗斯和欧洲市场的国际投资的讨论,分析华为在不同的时间如何融合其自身竞争因素、利用东道国区位优势进行国际投资。
关键词:国际投资;区位优势;华为;俄罗斯;英国。
一、华为国际投资概况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于1987年成立于中国深圳,是全球第二大通讯供应商,和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也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
华为实施全球化经营的战略,其产品与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华为在海外设立了22个地区部,100多个分支机构。
华为在美国、印度、瑞典、俄罗斯及中国等地设立了17个研究所。
华为还在全球设立了36个培训中心,为当地培养技术人员,并大力推行员工的本地化。
华为1996年确立了对外投资战略。
中国革命成功的一条关键经验是农村包围城市。
同样,华为的海外战略也借鉴了这条经验。
华为认为经济状况一般,但未来经济发展有潜力的国家是最合适国际投资对象。
东方不亮西方亮,欧美跨国公司占据了欧美市场,华为便先渗入亚非拉市场,采取迂回侧翼战略。
华为区位选择路线可由下图表示:俄罗斯亚非拉欧洲美国华为对外投资的首选区位是俄罗斯。
1997年4月,华为在“亚欧分界线”的乌拉尔山西麓的军事重镇乌法市与当地企业建立了贝托—华为合资公司,由俄罗斯贝托康采恩、俄罗斯电信公司和华为三家合资成立。
后来,华为在拉美、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寻求投资机会。
1997年,华为在巴西投入3000多万美元建立了合资企业。
同年,华为进入非洲市场。
2003年,华为与埃塞俄比亚电信公司签署金额超过2000万美元的交换产品合同。
在亚洲,华为利用当地华裔在电信运营上占据的优势,积极开拓亚洲市场。
随着华为在国际市场知名度的上升,华为开始尝试进入欧美市场,2001年开始,以10G SDH光网络产品进入德国为起点,通过与当地著名代理商合作成功进入法国、西班牙、英国等发达国家。
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分析一、提出问题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吸引外商投资额最大的国家,但是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地区性开展很不平衡。
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以东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和以京津唐地区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
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中有87.84%分布在东部地区,9.09%分布在中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只有3.08%。
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对华投资的如此不均衡,跨国公司进行投资区位选择时考虑的因素又有哪些呢?中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
二、文献回忆英国学者邓宁在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巴克利和卡森的内部化理论的根底上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对跨国公司及对外直接投资现象做了全新的解释。
他指出:一个企业进行直接投资是有三个因素决定的,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
邓宁把区位优势看作国际投资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并把区位因素归纳为市场因素、贸易壁垒、本钱因素和投资环境,随后又补充了语言、习惯等非经济因素。
根据邓宁的理论,伍德沃和罗尔夫对影响出口导向制造业国际分配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根据他们的分析,跟投资选址呈正相关关系的因素有:GDP、汇率贬值、免税期限、自由贸易曲的规模、政治稳定因素、制造业的积聚度、土地面积等;而与选址呈负相关关系的因素有:工资、通货膨胀率、运输费用、工会组织等。
朴商天〔2004〕以中国市场为研究对象,对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地区性差异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对外开放度、集聚化程度、鼓励政策与直接投资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工资水平、研发人力那么对直接投资起着反作用。
根底设施对选址呈正相关关系,但对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正在减少。
这些理论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FDI区位选择的动因,前两个是以多个国家为研究对象的,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性,但不可能完全符合中国的现实情况。
朴商天虽然以中国为研究对象,但他只简要的讲述了影响地区性差异的因素,对某些区域存在着哪些具体的问题方面并没有解释。
韩国企业在华投资现状及投资战略作者:李孝圣来源:《当代经济(下半月)》2006年第05期【摘要】随着中韩两国的建交,两国的经济关系更为紧密,很多韩国企业来中国投资,使两国的经济保持快速发展。
但是在中国市场,外国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韩国企业对中国的投资时间短,给韩国的投资者带来了一些困难。
本文在对这些现实情况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韩国企业对中国的投资方案。
【关键词】直接投资投资战略投资阶段1992年中韩建交后,两国之间的贸易额从约50亿美元发展到2004年的900亿美元,共增长17倍。
2005年第一季度双边贸易额达到243.5亿美元,同比增长27%,中国已经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随着中国国内市场的环境变化及竞争越来越激烈,韩国企业在中国投资有很多问题及困扰。
因此,韩国企业在华投资要调整投资战略。
一、韩国企业在华投资特点地区的特点体现在从初期的二十世纪后期集中在广东省、福建省、北京地区,到后来转移到山东省、天津市、北京市、河北省等渤海地区和东北三省地区。
1995年基于市场规模、投资收益等因素地考虑,韩国对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省等4个地区的投资加大了。
最近中国政府为了解决中国内地与沿海地区的收入差距扩大的地区之间不平衡的问题,对外商投资优惠措施逐渐减少而积极的实行中国内地的吸引投资政策。
所以从占领市场的角度,对这些内地地区投资的韩国企业逐渐增加,从上海到华东地区,现在扩展到中西部地区。
其特点是依然在制造业部门的投资比重高。
此外,贸易业、水产业、运输、保管业、建设业等非制造的投资比重比较低。
制造业当中,服装、玩具、鞋子等主要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投资高。
把制造业分为重化学工业和轻工业来看,轻工业的比重越来越少,重化学工业的比重越来越多。
1990年初,重化学工业和轻工业的比例是6.4,1990年中期以后,重化学工业和轻工业投资比例大约是8:2。
韩国企业对中国投资轻工业的原因是韩国国内的工资水平高,各企业的价格竞争力消失。
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区位选择及绩效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区位选择及绩效随着全球经济的全面发展,中国的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这种投资形式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对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区位选择及绩效,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主要包括资源获取、市场拓展、技术提升和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
首先,许多中国制造企业希望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获取更多的原材料和能源资源。
中国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而一些发展中国家拥有丰富的资源储备,这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来说是一个巨大的优势。
其次,对外直接投资也可以帮助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中国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可以进入新的市场,降低市场风险,实现更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此外,中国制造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还可以获得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另外,降低生产成本也是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动因。
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中国制造企业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
接下来,我们将关注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中国制造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
首先,亚洲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中心之一,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良好的基础设施。
中国制造企业通过对亚洲地区的投资,可以更好地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和市场。
其次,非洲作为发展中国家集中的地区,也成为中国制造业投资的热门目的地。
非洲国家相互之间贸易规模较小,市场发展潜力巨大,同时,非洲的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这对中国制造企业的投资非常有吸引力。
此外,拉丁美洲地区也成为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地区。
拉丁美洲的制造业发展相对较早,工业基础较为完善,同时拥有相对开放和稳定的政治环境,吸引了大量的中国制造企业进行投资。
浅析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中图分类号:f03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
号:1009-4202(2010)04-053-01
摘要本文以fdi区位选择理论为指导,从市场规模、劳动力成本、地理和人文变量、开放程度四个主要方面就区域经济因素对韩国在我国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影响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不同于其他国家的投资者,韩国直接投资在中国的地区分布呈现出一定的特殊性,当地的廉价劳动力资源是韩商选择投资地点的首要考虑因素,市场需求因素次之。
关键词韩国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共赢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韩国的经济结构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不仅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在地理上与韩国邻近,语言文化也有相近之处,因此成为韩国理想的“海外加工基地”。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韩国最大的投资目的地。
研究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及其区位选择的内在机理,对于我国有效利用韩资,进一步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重要理论价值。
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简称fdi)是指本国投资者在国外经营企业并拥有对该企业一定的控制权和经营管理权。
区位选择是指对资本可能性的空间流向进行比较衡量,即对东道国的选择。
韩国是一个资源贫乏、市场狭小的国家,这注定了韩国经济的外向性相当大。
可以预见韩国今后的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
择中,市场开发潜力大,自然资源或廉价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区位仍
将是韩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区位,即韩国对外直接投资中,市场
导向和资源导向仍是其主要战略。
一、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现状
整体来看,韩国对华投资具有明显的分布非均衡性,总体上表现
出以下特征:首先,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经济中,韩国企业和投资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中西部投资较少。
其次,在我国东部地区的投资中,韩资集中在环渤海湾地区,在东部沿海地区的投资呈现
由北向南递减的趋势。
第三,在渤海湾地区,韩国投资又集中在山东省尤其是山东省的沿海几个城市。
二、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成因分析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这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具体从几个区域经济因素的角度讨论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成因。
(一)市场规模
市场规模(或称市场需求)是决定包括韩资在内的外商直接投资
进行区域选择的一个关键性因素。
对于市场寻求型的韩国企业来说,一个地区的收入水平越高,产品销售的市场空间越广阔,在这个地
区进行投资的可能性越大。
因此,韩国企业对华投资更偏好于具有较高消费能力的经济发达地区。
(二)劳动力成本
成本因素永远是投资者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在劳动力密集型行
业中的企业,劳动力成本往往在成本构成中占有很高比例,而在华投资的韩国企业有很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这些企业较为关注的可能是当地的工资水平,即使是那些重化工业部门中的韩国企业,也将劳动密集型生产阶段转移至中国进行运作,充分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而对廉价劳动力资源的偏爱是韩国企业和欧美等国企业区位选择的突出差异。
韩国企业集中于环渤海和东三省一带,除北京和天津以外,这些地区的人力工资水平等于或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准。
这种区位选择模式上的国别差异可能是由于投资主体的异质性所造成的。
(三)地理和人文变量
投资地点与韩国地理距离和文化差距以及投资点韩国企业聚集度对韩资企业投资的区位决策的影响是韩国企业在华区位选择的一大特色。
投资点距离与韩国越近,运输成本费用支出越低。
韩国投资集中于环渤海湾地区,毗邻的地理优势和密切的种群联系在其中起到了决定作用,在华投资选择靠近韩国的环渤海湾地区可以降低运输成本,有利于节省生产费用。
与地理因素联系很紧的是文化因素,环渤海湾地区生活着大量的中国朝鲜族居民,他们的语言与韩国语言相通,习俗相近,是韩国企业管理的可利用力量。
韩国投资大量集中于渤海湾地区,还可以产生聚集效应,降低各项生产成本和生活成本,提高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在环渤海湾地区已经形成了不少的“韩国城”、“韩国村”。
韩资企业聚集在一起,相互之间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特别是形成
企业之间的生产经营网络,建立价值增值链,有助于提高规模效应,应付当地中国企业的竞争。
山东与韩国隔海相望,最近距离仅有92海里,交通便利;中韩两国均有崇尚儒教文化的传统,而山东又是儒教文化的发源地;两地在产业结构和生产要素上也有很强的互补性。
这种区域优势、人文优势就成为山东吸引韩商直接投资的重要条件。
(四)开放程度
一个地区的开放程度越高,制度信息越加透明,经济秩序也相对稳定,资金、人力资源可以得到较为便利的取得,从而有利于降低外资企业的运营成本。
一个地区的开放程度的衡量标准主要包括该地区的城镇水平、出口依存度以及投资优惠政策。
通过以上多角度的理论分析,我们对韩国企业在中国的省际分布的区位决定因素作了较为全面的讨论,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证明了韩国对华投资与他国对华投资存在共性,但也存在特殊性。
参考文献:
[1]黄繁华.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结构分析.南京大学学报.2004.
[2]李惠真.韩国对华直接投资与国际比较——日本、香港、台湾为主.对外经济与贸易大学.2004.
[3]肖永芹.韩国企业对山东省投资解析.中国外贸.2005(12).
[4]黄胜涛.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世界地理研
究.20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