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站定位原理---实例软件分析资料讲解
- 格式:pptx
- 大小:9.83 MB
- 文档页数:33
位置效劳已经成为愈来愈热的一门技术,也将成为以后所有移动设备(智能电话、掌上电脑等)的标配。
随着人们对BLS(Based Location Serices,基于位置的效劳)需求的飞速增加,无线定位技术也愈来愈取得重视。
,以其定位速度快、本钱低(不需要移动终端上添加额外的硬件)、耗电少、室内可用等优势,作为一种轻量级的定位方式,也愈来愈经常使用。
本文简单介绍一下各类基于GSM蜂窝基站的定位方式及大体原理,给开发人员作为参考。
我将尽可能尝试用开发人员熟悉的方式来描述问题。
预备知识:GSM蜂窝网络基础结构咱们明白,GSM网络的基础结构是由一系列的蜂窝基站组成的,这些蜂窝基站把整个通信区域划分成如下图的一个个蜂窝小区(固然事实上,一个基站往往不并非只是对应一个小区,可是那个与咱们讨论的主题关系不大,咱们不做深究)。
这些小区小那么几十米,大那么几千米。
如以下图所示,咱们用移动设备在GSM网络中通信,事实上确实是通过某一个蜂窝基站接入GSM网络,然后通过GSM网络进行数据(语音数据、文本数据、多媒体数据等)传输的。
也确实是说咱们在GSM中通信时,老是需要和某一个蜂窝基站连接的,或说是处于某一个蜂窝小区中的。
那么GSM定位,确实是借助这些蜂窝基站进行定位。
1.COO(Cell of Origin)定位COO定位是一种单基站定位,即依照设备当前连接的蜂窝基站的位置来确信设备的位置。
那么很显然,定位的精度就取决于蜂窝小区的半径。
在基站密集的城市中心地域,通常会采纳多层小区,小区划分的很小,这时定位精度能够达到50M之内;而在其他地域,可能基站散布相对分散,小区半径较大,可能达到几千米,也就意味着定位精度只能粗略到几千米。
目前Google地图移动版中,通过蜂窝基站确信“我的位置”,大体上用的确实是这种方式。
从原理上咱们能够看出,COO定位其精度是不太确信的。
可是这却是GSM网络中的移动设备最快捷、最方便的定位方式,因为GSM网络端和设备端都不需要任何的额外硬件投入。
C语言实现基站定位在现代通信领域中,移动电话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基站定位技术,则是移动电话网络中一项重要而广泛应用的技术之一。
本文将介绍如何使用C语言来实现基站定位功能。
一、基站定位的原理基站定位是通过手机与基站之间的信号强度以及时延等信息,来确定手机所在位置的一种技术。
在实际应用中,手机与基站之间的信号强度是通过接收到的信号功率来衡量的,而时延则是通过手机与基站之间信号的传输时间来计算得出的。
二、C语言实现基站定位的步骤为了实现基站定位功能,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1. 首先,我们需要获取手机与基站之间的信号强度以及时延信息。
这可以通过手机的硬件接口来实现,比如使用C语言与手机的底层硬件进行交互。
2. 接下来,我们需要对获取到的信号强度进行处理。
可以通过编写C代码来实现信号强度的测量和计算,以得出相应的信号强度数值。
3. 然后,我们需要对时延进行处理。
同样地,可以通过编写C代码来实现时延的测量和计算,以得出相应的时延数值。
4. 在得到信号强度和时延的数值后,我们可以利用这些数据来进行基站定位。
在这一步骤中,可以使用C语言中的数学计算库来实现相应的计算,例如使用三边测量法或其他定位算法。
5.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输出结果的方式来展示手机所在的位置信息。
可以通过C语言的控制台输出或者其他界面展示方式来呈现。
三、C语言实现基站定位的应用基站定位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物流行业中,基站定位可以帮助企业实时追踪货物的位置,提高物流的管理效率。
在紧急救援领域,基站定位可以帮助快速准确地定位受困人员的位置,提高救援的效果。
此外,基站定位技术还可以用于定位、导航等方面。
例如,我们可以借助基站定位技术来实现手机的导航功能,帮助人们在陌生的城市中找到目的地。
总结: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了解到C语言可以用于实现基站定位功能。
基站定位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它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确定手机所在的位置,并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便利。
前言:在做手机定位应用软件,有两种方法可以实行定位:1.利用基站定位,通过手机获取基站信息,再根据该信息获取经纬度;2.利用GPS定位,直接获取经纬度信息。
利弊:1.基站定位精确度低,误差范围估计500米以内(这种情况还是在大城市下的,如果是小城市,估计误差更大),但是基站定位可以实现处处定位,即不会因为建筑物等原因而无法获取基站信息。
2.GPS定位精确度高,误差范围估计10米以内,但是需要在空旷的地方,如果周围建筑物多,或者在室内,没法获取GPS信息。
通常用定位这两种方法都采用,也会增加第三种WIFI定位或者小区定位,这是后话。
在windows mobile下获得CELLID、LAC的途径有两条:利用串口发送AT指令或是利用RIL来获取。
RIL(Radio Interface Layer)是微软自己开发的一个库,它的程序有固有的特点,在获取CELLID上,它其实是对第一种方法的封装,两者本质是一样的。
但要注意是:串口一旦打开,就难以关闭,除非重启机器(可能涉及到底层的中断),另外并不是所有的设备都可以取到CELLID。
本文章是利用COM口来获取CELLID,并不保证所有的设备都支持。
测试平台:VS2005 + WM 6.0开发语言:C++正文:定义基站信息结构体:复制到剪贴板C/C++代码typedef struct{char CountryCode[12];char AreaCode[4];char NetworkCode[4];char CellID[4];} TCREG_DATA;获取基站信息:复制到剪贴板C/C++代码void Get_Cellid(void){char m_sTemp[12] = {0};strcat(m_sTemp,"COM");for(int i = 9; i > 0; -- i){char ch1;_itoa(i,&ch1,10);strcat(m_sTemp,&ch1);strcat(m_sTemp,":");TCREG_DATA* pData = (TCREG_DATA*)GetCREG(m_sTemp); if(!pData)continue;char szNum1[8] = {0};char szNum2[8] = {0};strcpy(szNum1,pData->AreaCode);strcpy(szNum2,pData->CellID);int iLac = (int)strtol(szNum1,NULL,16);int iId = (int)strtol(szNum2,NULL,16);if (iLac && iId){sprintf(m_C,"%06d", iLac );sprintf(m_sCell.ID,"%06d", iId );break;}}获取串口:复制到剪贴板C/C++代码char* GetCREG( char * comPort ){HANDLE hCom;int bufpos;DCB dcb;COMMTIMEOUTS to;DWORD nWritten;DWORD event;DWORD nRead;static char outbuf[20], buf[256];BYTE comdevcmd[2]= {0x84, 0x00};WCHAR m_sCom[12] = {0};mbstowcs(m_sCom,comPort,strlen(comPort));hCom=CreateFile( m_sCom ,GENERIC_READ|GENERIC_WRITE,0,0,OPEN_EXISTING,0,0);if (hCom==NULL || hCom==INVALID_HANDLE_VALUE){hCom= NULL;return NULL;}if (!GetCommState(hCom, &dcb)){return "ERROR:GetCommState Failed";dcb.BaudRate= CBR_115200;dcb.ByteSize= 8;dcb.fParity= false;dcb.StopBits= ONESTOPBIT;if (!SetCommState(hCom, &dcb)){return "ERROR:SetCommState Failed";}EscapeCommFunction(hCom, SETDTR);EscapeCommFunction(hCom, SETRTS);GetCommTimeouts(hCom, &to);to.ReadIntervalTimeout= 0;to.ReadTotalTimeoutConstant= 200;to.ReadTotalTimeoutMultiplier= 0;to.WriteTotalTimeoutConstant= 20000;to.WriteTotalTimeoutMultiplier= 0;SetCommTimeouts(hCom, &to);if (!SetCommMask(hCom, EV_RXCHAR)){return "-8";}DWORD rildevresult=0,nReturned=0;if (!DeviceIoControl (hCom,0xAAAA5679L, comdevcmd, sizeof(comdevcmd),0,0,0,0)){return "-9";bufpos = 0;strcpy(outbuf,"AT+creg=2 ");if (!WriteFile(hCom, outbuf, 10, &nWritten, NULL)){return "-10";}if (nWritten != 10){return "-11";}if (!WaitCommEvent(hCom, &event, NULL)){return "-12";}while(1){if (!ReadFile(hCom, buf+bufpos, 256 - bufpos, &nRead, NULL)) {return "-13";}if (nRead == 0)break;bufpos += nRead;if (bufpos >= 256)break;}strcpy(outbuf,"AT+creg? ");if (!WriteFile(hCom, outbuf, 9, &nWritten, NULL)){return "-14";}if (nWritten != 9){return "-15";}if (!WaitCommEvent(hCom, &event, NULL)){return "-16";}while(1){if (!ReadFile(hCom, buf+bufpos, 256 - bufpos, &nRead, NULL)) {return "-17";}if (nRead == 0)break;bufpos += nRead;if (bufpos >= 256)break;}puts(buf);rildevresult = 0;if (!EscapeCommFunction(hCom, CLRDTR)){return "-4";}if (hCom!=NULL){CloseHandle(hCom);hCom= NULL;}char* cregResponse = strpbrk( buf, "CREG" );return cregResponse;}总结:通过获取基站信息,手机可以实现定位,这对于没有GPS设备的手机来说是一个不错的想法。
无线基站原理及应用实例无线基站是指用于无线通信服务的设备,它的作用是通过发射和接收无线信号进行通信。
无线基站通常由天线、射频发射机和接收机、数字信号处理器、传输设备等组成。
它通常安装在高楼、山顶、广场等高处,用于提供覆盖范围内的无线通信服务。
无线基站原理无线基站的原理主要包括射频信号的发射和接收、信号处理和传输等几个主要部分。
首先是射频信号的发射和接收。
无线基站通过天线向周围发射射频信号,同时从周围接收用户设备发送过来的信号。
其次是信号处理部分,无线基站通过数字信号处理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解码和编码信号,调整信号的强度等。
最后是传输部分,无线基站通过传输设备将处理后的信号传输到核心网或其他基站之间进行通信。
这样就完成了无线基站的通信功能。
无线基站应用实例无线基站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用于移动通信、无线互联网接入、广播电视、公共安全通信等领域。
下面以移动通信为例,介绍一些无线基站的应用实例。
1.3G/4G/5G基站:3G/4G/5G基站是目前移动通信中最常见的无线基站,它通过发射和接收射频信号,为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提供语音通话和数据传输服务。
在城市和农村地区,人们可以通过这些基站进行语音通话、上网、观看视频等各种通信服务。
2.Wi-Fi基站: Wi-Fi基站是用于无线局域网接入的无线基站,它通过无线信号提供宽带上网服务,覆盖范围一般在几百米至几千米之间。
Wi-Fi基站广泛应用于家庭、企业、机场、餐厅等场所,为用户提供无线上网服务。
3.室内分布式基站: 室内分布式基站主要用于大型建筑物、商场、地铁等室内环境,通过多个小型的无线基站设备和分布式天线系统来提供覆盖范围内的室内无线通信服务。
4.微基站: 微基站是一种小型的无线基站设备,覆盖范围一般在数十米至数百米之间,主要用于城市中密集人口区域、室内覆盖不佳的地方等。
微基站广泛应用于城市街道、高速公路、商场、地铁等地方,为用户提供高密度覆盖和高速数据传输服务。
基站定位原理
基站定位原理,也称为基站定位技术,是一种利用通信基站来确定客户端的位置信息的技术。
它可以在移动终端或者电子设备上实现位置定位,常用于移动导航、紧急呼叫、移动交通安全等服务中。
基站定位原理的实现,需要依靠移动网络的基站。
基站是用来接收和发送电话信号的设备,位于电信网络中的每个位置,通常安装在地面上。
基站可以接收移动终端发出的信号,并返回信号给移动终端,以实现定位功能。
基站定位原理的关键是计算移动终端与基站之间的距离。
基站定位技术可以使用两种方法来计算距离:一种是利用多个基站接收到移动终端发出的信号,利用接收信号的时间和强度,推算出移动终端的位置;另一种是利用基站发出的载波信号,通过载波相关的定位技术,推算出移动终端的位置。
基站定位技术有多种优势,可以实现室内室外的定位,且定位精度高,比GPS定位更加准确;其实施成本低,利用现有的基站和移动网络就可以实现定位;它也可以实现多个移动终端同时定位,满足大规模定位需求。
基站定位技术的发展,将为日常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同时也给社会带来更多的安全保障。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基站定位技
术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发挥更大作用。
移动通信基站定位系统移动通信基站定位系统一、概述移动通信基站定位系统是指利用移动通信基站的信号信息来确定用户的位置,并实现精准定位功能的一种系统。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移动通信基站定位系统的原理、实现方法、应用场景以及技术难点等内容。
二、系统原理⑴移动通信基站信号介绍移动通信基站发射的信号类型和特点,包括载频、功率、调制方式等。
⑵基站定位过程详细描述基站定位的过程和原理,包括信号捕获、时间差测量(TDOA)、信号强度测量(RSSI)等。
三、定位方法⑴ TDOA定位方法介绍利用时间差测量来实现的定位方法,包括信号传播速度的测量、时间同步等。
⑵ RSSI定位方法介绍利用信号强度测量来实现的定位方法,包括信号衰减模型、多基站定位算法等。
四、应用场景⑴紧急救援介绍移动通信基站定位系统在紧急救援中的应用,如定位受困人员、发现火灾等。
⑵物流追踪介绍移动通信基站定位系统在物流追踪中的应用,如货物定位、车辆追踪等。
⑶室内导航介绍移动通信基站定位系统在室内导航中的应用,如商场导航、停车场定位等。
五、技术难点及解决方案⑴多径效应介绍移动通信基站定位系统中多径效应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如多径抑制算法等。
⑵噪声和干扰介绍移动通信基站定位系统中噪声和干扰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抑制方法,如滤波算法等。
六、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系统框图、定位算法流程图、实验数据等。
七、法律名词及注释⑴移动通信基站指提供移动通信服务的设备,包括天线、发射机、接收机等。
⑵信号强度测量(RSSI)指测量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用于定位和距离估计。
⑶时间差测量(TDOA)指通过测量信号到达不同基站的时间差来实现定位。
lbs定位技术原理lbs定位技术主要通过三种方法来实现:基站定位、wifi定位和GPS定位。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三种方法的原理及工作流程。
1. 基站定位技术:基站定位技术是利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基站信息来确定用户位置的一种方法。
当用户的移动设备连接上移动通信网络时,设备会接收到周围基站的信息,包括基站的编号、信号强度等。
通过查询基站数据库,可以获取到每个基站的经纬度等位置信息。
通过用户设备连接的基站数量、信号强度等信息,可以利用三角定位原理计算出用户的大致位置。
2. wifi定位技术:wifi定位技术是通过扫描周围的wifi热点来确定用户位置的一种方法。
移动设备会主动搜索周围可用的wifi网络,并获取到这些网络的信息,包括wifi的名称、信号强度等。
通过查询wifi数据库,可以获取到每个wifi热点的位置信息。
利用用户设备扫描到的多个wifi热点的信息,可以通过多边形定位算法计算出用户的精确位置。
3. GPS定位技术:GPS定位技术是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进行定位的一种方法。
GPS系统由一组卫星以及地面上的控制站组成,卫星以恒定的速度绕地球轨道运行,每颗卫星都会发送信号,包括卫星的编号、时刻以及位置等信息。
当用户的移动设备接收到至少三颗以上的卫星信号时,可以利用距离测量原理计算出用户的具体位置。
在实际应用中,lbs定位技术通常会综合使用多种定位方法,以提高精确性和鲁棒性。
例如,在城市中,由于高楼大厦的遮挡,GPS信号可能受到干扰,此时可以通过基站定位或wifi定位来增强定位的准确性。
总结一下,lbs定位技术是一种通过移动设备和相关算法来获取用户位置信息的技术。
通过基站定位、wifi定位和GPS定位等方法,可以实现对用户位置的准确定位。
在实际应用中,lbs定位技术通常会综合使用多种方法,以提高定位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随着移动通信网络和定位技术的不断发展,lbs定位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服务。
基站定位和WiFi定位技术详解基站定位和WiFi定位是两种常见的定位技术,这两种定位技术在移动通信和智能定位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对这两种定位技术进行详细解释。
一、基站定位详解基站定位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基站实现对移动终端的定位服务。
这种定位技术主要依赖于移动通信网络,因此需要在移动终端上安装相应的定位模块和软件。
基站定位工作原理基站定位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基站信号传输时间或信号强度等信息,结合网络中基站的地理位置信息,计算出移动终端的位置。
具体来说,移动终端向周围基站发送信号,基站接收到信号后将信号传输时间或信号强度等信息传送到定位服务器,定位服务器通过一定的算法计算出移动终端的地理位置,最终返回给移动终端。
基站定位的优点(1)覆盖范围广:基站定位依赖移动通信网络,因此覆盖范围较广,可以满足大部分地区的定位需求。
(2)定位精度高:根据基站的密度和分布情况,基站定位的精度较高,一般可达到数十米范围内。
(3)实时性强:基站定位可以实现实时定位,对于需要实时监控的应用场景非常适用。
基站定位的缺点(1)需要依赖移动通信网络:基站定位需要依赖移动通信网络,因此无法在没有网络覆盖的地区使用。
(2)需要安装定位模块:在移动终端上需要安装相应的定位模块和软件才能实现定位功能。
二、WiFi定位详解WiFi定位是通过WiFi热点(AP)实现定位的技术。
与基站定位不同,WiFi定位主要依赖无线局域网技术,因此在室内定位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WiFi定位工作原理WiFi定位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移动终端上的WiFi模块扫描周围WiFi热点(AP),获取AP的信号强度和MAC地址等信息,然后通过一定的算法计算出移动终端的地理位置。
具体来说,移动终端扫描周围的AP,获取AP的信号强度和MAC地址等信息,然后通过移动网络将这些信息传送到定位服务器。
定位服务器根据这些信息计算出移动终端的地理位置,最终返回给移动终端。
gis定位原理宝子!今天咱们来唠唠GIS定位原理呀,这可超有趣的呢。
GIS,也就是地理信息系统,它的定位就像是一场超级智能的捉迷藏游戏。
你想啊,咱们在这个大大的世界里,怎么找到一个东西或者一个人的位置呢?这就需要GIS来大展身手啦。
咱先说说最常见的GPS定位,这就像是天空中有好多好多超级小的小精灵在时刻盯着咱们呢。
这些小精灵呀,就是卫星。
卫星在高高的天空中,它们可厉害了,不停地发送信号。
咱们的手机或者那些定位设备呢,就像一个个小耳朵,在那等着接收卫星发出来的信号。
卫星说:“嗨,我在这儿呢,我给你发个信号,你快接住呀。
”然后设备就接收到了这些信号。
不过呢,这信号可不是那么简单就能确定位置的。
因为卫星离咱们老远老远了,就像你和远方的朋友喊话一样,信号传来传去会有一点点小偏差。
但是呢,没关系呀,因为不是只有一颗卫星在发信号呢,好多颗卫星一起发信号,就像是好多朋友从不同的方向告诉你他们在哪,然后咱们的设备就可以根据这些信号的时间差、强度啥的来算出自己的位置啦。
这就好比你知道好几个朋友离你的距离和方向,你就能在心里大概确定自己在啥地方啦。
再说说基站定位。
你看咱们周围有好多高高的基站塔吧。
这些基站塔呀,就像一个个小灯塔。
当咱们的手机在它们的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时候,基站就会和手机聊天。
基站说:“小手机,你在我这儿呢,我能感觉到你的信号强弱。
”手机就会回应它。
然后基站就根据手机信号的强弱来判断手机离它有多远。
如果有好几个基站都和手机聊过天了,就像好几个灯塔都发现了一艘小船,它们就可以一起商量商量,然后确定手机的大概位置啦。
不过呢,基站定位有时候没有GPS那么精确,就像你大概知道东西在一个房间里,但不太清楚具体在哪个角落一样。
还有一种是Wi - Fi定位呢。
你有没有发现,当你打开手机的Wi - Fi,有时候它就能知道你在啥地方。
这是为啥呢?其实呀,那些Wi - Fi路由器也能帮忙定位呢。
就像每个Wi - Fi路由器都有自己的小地盘,当你的手机连接上它或者能检测到它的信号的时候,它就会告诉周围的系统:“嗨,有个小手机在我附近哦。
定位原理及定位偏差原因 一.定位原理 对于手机定位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定位的原理。定位软件根据手机所接收到的每个基站的信号强弱,自动估算手机到每个基站的距离(如上圆形虚线),根据距离计算手机位置。显然,当同时接收到3个以上基站的信号时,位置就比较准确(图中红点处)。如果基站偏少,手机只能接收到A、B两个基站的信号,则只能确定手机在A、B基站信号交汇处(图中阴影部分)。如果基站更少,手机只能接收到B站的信号,则只能判断手机就在B站范围内,这时,系统一般定位到B基站所在位置,误差可能达到几公里。如果这时,手机信号不稳定,A站信号时有时无,或者B站信号也时有时无,甚至A、B、C三个基站信号都能接收到,但一会儿这个有信号,一会儿又另外一个有信号,则定位点会在多个位置之间来回漂移。
二.手机App的定位偏差原因 因为手机的精度是受多方面条件影响,譬如手机品牌、软硬件水平、网络情况等等。
用户在某些使用场景中,容易遇到GPS卫星连接不正常的情况,则需要通过网络定位来解决,而网络定位要受到更多环境因素的干扰——通信基站切换、信号阻挡、Wi-Fi没有开启、系统资源不稳定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定位的误差。而GPS需要一定时间去连接3颗以上的卫星确定位置,连接卫星数量越多,定位精度越准。目前,无论是手机还是导航仪都无法针对GPS卫星实现“秒定”。所以定位系统也会出现延迟的情况。 尽管影响手机定位精度的因素很多,如果出现较大程度的偏差,除了外部原因外,还有可能出现内部数据库不完善的情况。基站定位可能出现盲点,但GPS定位目前已经相对成熟,可实现全球覆盖。问题在于GPS的经纬度定位信息,能否和电子地图上的Poi信息点一一对应。所谓Poi点就是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某一个物体的位置信息。一个Poi可以是一栋房子、一个商铺、一个邮筒、一个公交站等。如果Poi点数据库不全,或者数据本身不准确,在电子地图上容易产生误差。 那定位误差的根源是什么?由于定位过程涉及到如下三类设备,以及传输数据所必须的网络,相应的,误差也产生于这三个设备上: (1)基站: a.基站数量少、位置不合理,手机只能接收到一两个基站的信号; b.新增、搬迁、拆除基站; c.基站故障,更换配件,信号参数变化; d.雷雨等影响到信号发射传输; e.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等)进行3G到4G的升级改造,调整部分基站; f.手机所处的位置,在地上或地下、在楼道中或电梯里,手机信号可能都会不同,定位自然也有差异。 (2)手机: a.手机性能太差,运行不稳定; b.手机接收信号的能力差,基站信号稍弱,它就接收不到; c.手机运行速度慢、内存少,导致外勤365后台程序终止运行; d.手机安装、运行着其他耗费资源的软件(如游戏等),导致内存不够,外勤365后台程序终止运行; e.手机关机、清除数据、卸载软件等,导致外勤365后台程序终止运行; f.安装、启用了禁止定位、影响定位的软件,如360手机卫士等,一旦禁止获取位置,可能导致定位失败。 g.正常定位需要数据网络,如果数据网络被关闭或无数据网络,外勤365会利用一切手段提高定位成功率(如缓存、离线定位),可能成功,这时,定位结果暂存在手机中,待网络恢复会一并上传,如果不成功,系统会增加一条失败记录,以表示当时外勤365后台程序是正常运行的,排除人为关机、卸载软件、清除数据、手机性能太差等可能原因。如果没有数据网络,但GPS有信号,系统会直接用GPS定位,定位结果暂存在手机上,网络恢复后,自动上传。
GPS、WiFi、基站、AGPS几种定位原理介绍与区别...定位器的原理:“三角定位法”,知道了用户到三个固定点的距离,就能计算出用户的位置。
1、GPS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即全球定位系统,它是由美国研究的一种定位方式,特点是:不需要SIM卡,不需要连接网络,只要在户外,基本上就能随时随地的准确定位。
但是GPS启动后搜索卫星的时间比较多,一般需要2分钟左右(俗称冷启动,冷启动包括:1、GPS初次使用 2、GPS电池耗尽 3、关机状态下移动1000公里以上的距离或持续关机超过4小时)。
ps:各国定位系统有:中国北斗、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洲伽利略、等,统称卫星定位。
原理:接收机接收GPS卫星广播,通过解析可见GPS卫星的位置、距离等信息以及相应算法得出自己的位置信息。
优势:定位精度高,只要能接收到四颗卫星的定位信号,就可以进行定位。
缺点:GPS受天气和位置的影响较大。
当遇到天气不佳的时候、或者处于高架桥/树荫的下面,或者在高楼的旁边角落、地下车库、室内或露天的下层车库(或者简单地说当见不到天空的时候),GPS的定位就会受到相当大的影响,甚至无法进行定位服务。
定位精度:5~10米2、LBS(基站)定位基站包括移动、联通和电信基站。
基站定位是通过移动通信的基站信号差异,通过一定的算法来计算出手机所在的位置,取决于定位地点附近所处的基站覆盖密度,如果基站多,定位则准确,如果是山区,基站少,则定位就不那么精确;LBS定位必须联网,手机处于SIM 卡注册状态(飞行模式下开wifi和拔出SIM卡都不行)。
基站定位原理:运营商蜂窝基站的位置信息都是固定的,通过接收一个或多个基站信号终端,再根据信号强度及基站位置进行推算自身位置优点:方便,因为它是通过SIM卡接收基站信号进行定位的。
理论上说,只要计算三个基站的信号差异,就可以判断出手机所在的位置。
因此,只要用户手机处于移动通信网络的有效范围之内,就可以随时进行位置定位,而不受天气、高楼、位置等等的影响。
GPS常规RTK测量原理或案例分析GPS(全球定位系统)RTK(实时动态定位系统)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技术,其原理基于卫星导航和测量方法的结合,实现精确的位置测量。
本文将介绍GPSRTK测量的基本原理及一些案例分析。
1.GPSRTK测量原理:GPSRTK测量系统由一个基站和若干移动测站组成。
基站接收来自GPS卫星的信号,并测量信号到达时间。
移动测站也接收来自GPS卫星的信号,并测量信号到达时间。
基站和移动测站之间通过无线通信进行数据传输。
通过基站和移动测站之间的距离差异以及测站到卫星的距离,可以测量出移动测站相对于基站的位置精度。
GPSRTK测量涉及三个基本原理:载波相位观测、距离差分和实时动态定位。
载波相位观测是通过测量接收到的GPS卫星信号的相位变化来确定接收机到卫星的距离。
载波相位观测具有高精度,但需要进行多次测量并解算以获得准确的结果。
距离差分是通过同时观测基站和移动测站的信号,基于基站的已知精确位置计算移动测站与基站之间的相对距离差异。
这样可以消除很多误差,提高测量精度。
实时动态定位是利用GPS卫星的信号,结合载波相位观测和距离差分技术,实时计算出移动测站的精确位置。
实时动态定位可以实现高精度、实时性和动态性。
2.GPSRTK测量案例分析:案例1:土地测量假设需要测量一块土地的边界和面积。
首先,在基站上设置一个已知坐标点,使用RTK测量技术获得这个点的精确坐标。
在移动测站上观测同一卫星的信号,并使用基站坐标进行校正。
通过不断观测和校正,可以逐步测量出土地的各个边界点的坐标。
最后,利用测得的坐标计算土地的面积。
案例2:建筑物监测假设要对一座高楼的结构变形进行监测。
在高楼上设置移动测站,以该测站为基准点。
同时设置几个基站,通过多普勒效应测量基站距离并计算移动测站的高度。
将监测数据传输到计算机上进行分析,可以实时监测高楼的变形情况。
案例3:船舶定位假设需要准确确定一艘船的位置。
在船上设置一个移动测站,同时设置几个基站。
基站定位前⾔:在做⼿机定位应⽤软件,有两种⽅法可以实⾏定位:1.利⽤基站定位,通过⼿机获取基站信息,再根据该信息获取经纬度;2.利⽤GPS定位,直接获取经纬度信息。
利弊:1.基站定位精确度低,误差范围估计500⽶以内(这种情况还是在⼤城市下的,如果是⼩城市,估计误差更⼤),但是基站定位可以实现处处定位,即不会因为建筑物等原因⽽⽆法获取基站信息。
2.GPS定位精确度⾼,误差范围估计10⽶以内,但是需要在空旷的地⽅,如果周围建筑物多,或者在室内,没法获取GPS信息。
通常⽤定位这两种⽅法都采⽤,也会增加第三种WIFI定位或者⼩区定位,这是后话。
在windows mobile下获得CELLID、LAC的途径有两条:利⽤串⼝发送AT指令或是利⽤RIL来获取。
RIL(Radio Interface Layer)是微软⾃⼰开发的⼀个库,它的程序有固有的特点,在获取CELLID上,它其实是对第⼀种⽅法的封装,两者本质是⼀样的。
但要注意是:串⼝⼀旦打开,就难以关闭,除⾮重启机器(可能涉及到底层的中断),另外并不是所有的设备都可以取到CELLID。
本⽂章是利⽤COM⼝来获取CELLID,并不保证所有的设备都⽀持。
测试平台:VS2005 + WM 6.0开发语⾔:C++正⽂:定义基站信息结构体:复制到剪贴板C/C++代码typedef struct{char CountryCode[12];char AreaCode[4];char NetworkCode[4];char CellID[4];} TCREG_DATA;获取基站信息:复制到剪贴板C/C++代码void Get_Cellid(void){char m_sTemp[12] = {0};strcat(m_sTemp,"COM");for(int i = 9; i > 0; -- i){char ch1;_itoa(i,&ch1,10);strcat(m_sTemp,&ch1);strcat(m_sTemp,":");TCREG_DATA* pData = (TCREG_DATA*)GetCREG(m_sTemp); if(!pData)continue;char szNum1[8] = {0};char szNum2[8] = {0};strcpy(szNum1,pData->AreaCode);strcpy(szNum2,pData->CellID);int iLac = (int)strtol(szNum1,NULL,16);int iId = (int)strtol(szNum2,NULL,16);if (iLac && iId){sprintf(m_/doc/847f187e1c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1e.html C,"%06d", iLac ); sprintf(m_sCell.ID,"%06d", iId );break;}}获取串⼝:复制到剪贴板C/C++代码char* GetCREG( char * comPort ){HANDLE hCom;int bufpos;DCB dcb;COMMTIMEOUTS to;DWORD nWritten;DWORD event;DWORD nRead;static char outbuf[20], buf[256];BYTE comdevcmd[2]= {0x84, 0x00};WCHAR m_sCom[12] = {0};mbstowcs(m_sCom,comPort,strlen(comPort));hCom=CreateFile( m_sCom ,GENERIC_READ|GENERIC_WRITE,0,0,OPEN_EXISTING,0,0); if (hCom==NULL || hCom==INVALID_HANDLE_VALUE){hCom= NULL;return NULL;}if (!GetCommState(hCom, &dcb)){return "ERROR:GetCommState Failed";dcb.BaudRate= CBR_115200;dcb.ByteSize= 8;dcb.fParity= false;dcb.StopBits= ONESTOPBIT;if (!SetCommState(hCom, &dcb)){return "ERROR:SetCommState Failed";}EscapeCommFunction(hCom, SETDTR);EscapeCommFunction(hCom, SETRTS);GetCommTimeouts(hCom, &to);to.ReadIntervalTimeout= 0;to.ReadTotalTimeoutConstant= 200;to.ReadTotalTimeoutMultiplier= 0;to.WriteTotalTimeoutConstant= 20000;to.WriteTotalTimeoutMultiplier= 0;SetCommTimeouts(hCom, &to);if (!SetCommMask(hCom, EV_RXCHAR)){return "-8";}DWORD rildevresult=0,nReturned=0;if (!DeviceIoControl (hCom,0xAAAA5679L, comdevcmd, sizeof(comdevcmd),0,0,0,0)) {return "-9";bufpos = 0;strcpy(outbuf,"AT+creg=2 ");if (!WriteFile(hCom, outbuf, 10, &nWritten, NULL)){return "-10";}if (nWritten != 10){return "-11";}if (!WaitCommEvent(hCom, &event, NULL)){return "-12";}while(1){if (!ReadFile(hCom, buf+bufpos, 256 - bufpos, &nRead, NULL)) { return "-13";}if (nRead == 0)break;bufpos += nRead;if (bufpos >= 256)break;}strcpy(outbuf,"AT+creg? ");if (!WriteFile(hCom, outbuf, 9, &nWritten, NULL)){return "-14";}if (nWritten != 9){return "-15";}if (!WaitCommEvent(hCom, &event, NULL))return "-16";}while(1){if (!ReadFile(hCom, buf+bufpos, 256 - bufpos, &nRead, NULL)) {return "-17";}if (nRead == 0)break;bufpos += nRead;if (bufpos >= 256)break;}puts(buf);rildevresult = 0;if (!EscapeCommFunction(hCom, CLRDTR)){return "-4";}if (hCom!=NULL){CloseHandle(hCom);hCom= NULL;}char* cregResponse = strpbrk( buf, "CREG" );return cregResponse;}总结:通过获取基站信息,⼿机可以实现定位,这对于没有GPS设备的⼿机来说是⼀个不错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