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无公害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
1、选用抗病品种。
在蔬菜生产中要针对当地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主要蔬菜病害的类型,选用适合当地栽培的、具有较强抗病性的蔬菜品种,最好选用高抗、多抗的优良品种。
2、改革耕作制度、合理轮作换茬和间作套种。
这样既可提高当地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作物的多样性,也有利于作物群体之间的互补,使土壤养分均衡利用,降低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发生,减少用药污染。
3、调整播种期,避开病虫害高峰期。
蔬菜播种期的早晚不但影响产量和品质,与病虫害的发生也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适当早播或晚播避开高温高湿季节,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培育无病毒的壮苗。
嫁接育苗嫁接育苗技术是目前防治土传病害最有效、最经济的栽培措施。
嫁接所利用的砧木多具有较强的根系,可以增加植株的综合抗逆性。
异地或客土育苗在连续种植多年的田块上进行蔬菜育苗容易发生立枯病、猝倒病等苗期病害,如果进行异地育苗,在没有种过该种蔬菜的
田块上或客土育苗,可以有效地减轻立枯病和猝倒病等病害的发生。
5、优化蔬菜的群体结构。
合理配置植株适当的稀植可以使植株个体性状得到充分发展,生长健壮,提高抵御病虫及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群体空气湿度,形成病虫不易繁殖侵害的环境条件。
支架或吊蔓支架栽培可以加强群体内的通风透光,降低群体内的空气湿度,使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整枝打杈可以改善和优化蔬菜群体结构,避免植株徒长,增强其抗病能力。
6.深沟高畦栽培。
可以有效地防止浇水或雨后田间积水,加厚土层,提高土壤的透气性,有利于促进根系生长,保持土面比较干燥、疏松,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7.适宜的肥水促控。
合理施肥在蔬菜生产中,要根据蔬菜的需肥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为了减少污染,应尽量少施化肥,适当增加有机肥的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可以提高肥力,也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
科学浇水土壤水分过多易造成徒长,植株组织柔嫩,抗性降低,易得病。
土壤含水量过低,不利于植株的生长发育。
切忌或旱或涝。
8.合理的设施微环境调控。
保护设施内覆盖地膜在棚内覆盖地膜,可以明显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降低室内空气湿度,进而减少病害发生。
及时放风,控制湿度及时通风可以将棚室内的湿气放出,降低室内空气相对湿度,还可以将棚内的有害气体排放出去,明显减少病害发生。
9.正确使用生长调节剂。
在使用生长调节剂过程中,要注意选择的种类、使用浓度、方法和次数。
有些生长抑制剂由于在植株体内残效期长,在土壤中不易分解,生产上要谨慎使用,如B9、PP333等,这些激素不但影响当季蔬菜的生长,还会影响到下一季蔬菜的生长发育。
10.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和土壤隔离栽培。
如果土壤污染严重,可采用此措施。
它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使用基质,不用传统的营养液灌溉植物根系,而使用有机固态肥并直接用清水灌溉作物的一种无土栽培技术。
11.清洁田园。
清洁田园,消除杂草可以消灭越冬或转主的病虫及其滋生场所,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12.建立无病虫留种田。
在留种田栽苗时要严格淘汰病苗,全部栽培壮苗,在收获采种株时选无病虫的植株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