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沿海建制镇工业集中区土地利用的SWOT分析——以盐城市陈家港镇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259.79 KB
- 文档页数:3
江苏沿海海岸带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江苏是我国重要的沿海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海岸带土地资源。
这片沿海海岸带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是一个重要的话题,涉及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议题。
本文将从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保护措施等方面来探讨江苏沿海海岸带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江苏沿海海岸带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
江苏沿海海岸带土地资源以沿海滩涂、河口滩涂等为主,这些区域的土壤肥沃,适合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
目前,这些土地主要用于农田、渔业养殖基地以及沿海城市和渔港的建设。
同时,江苏的沿海海岸带还有一定的旅游资源,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度假。
这些都是江苏沿海海岸带土地资源利用的主要方向和特点。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江苏沿海海岸带土地资源的利用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土地过度开发导致了土地资源的短缺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在土地开发中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导致了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的出现。
其次,过度开发也带来了土地利用争夺的问题。
一些冲突和争议的产生,使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平衡难以维持。
另外,旅游开发中的乱象和水域污染等问题也给土地资源利用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针对江苏沿海海岸带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首先,要加强土地资源的规划和管理,划定合理的用地界限,合理布局各类用地。
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在土地开发中注重保护湿地、海滩等重要生态系统,减少环境污染。
其次,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监管和执法,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加强对土地利用争夺的管理和调节。
同时,要加强对旅游开发的规范和监管,提高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此外,江苏沿海海岸带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政府、企业、市民等各方应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政府部门要积极引导和支持农业、渔业和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同时加大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力度。
江苏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动态特征分析
黄晴;张芳怡
【期刊名称】《江苏科技信息》
【年(卷),期】2018(035)030
【摘要】文章以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基于土地利用转移流、土地利用活跃度等土地利用变化测度指标,对江苏沿海地区1990、2010年土地利用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江苏沿海地区土地利用转移流集中于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占区域土地利用转移流总量的34.72%,连云港和南通的土地利用转移流更为集中,而盐城土地利用转移流较为均衡;(2)从土地利用活跃度来看,江苏沿海地区各土地利用类型活跃度的顺序为未利用地>建设用地>水域>林地>滩涂湿地>耕地;(3)受到沿海岸段类型和开发利用方式的影响,江苏沿海三市各土地利用类型活跃度差异较为明显.
【总页数】4页(P68-71)
【作者】黄晴;张芳怡
【作者单位】南京河海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南京 210023;南京财经大学,江苏南京21008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01
【相关文献】
1.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江苏沿海地区生态风险格局 [J], 许凤娇;吕晓
2.江苏沿海地区土地利用转型及其生态环境质量响应 [J], 张文华;廉丽姝;于淼
3.江苏沿海地区围垦动态与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 [J], 王广博; 徐翠兰; 黄蕊; 韩笑; 赵君涵; 佘冬立
4.2010—2015年江苏省环太湖及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风险分析 [J], 张小强;王云燕;黄娟
5.江苏省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 [J], 于淼;吕晓;廉丽姝;史洋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33卷 第3期热 带 地 理Vol.33,No.32013年5月TROPICAL GEOGRAPHYMay.,2013收稿日期:2012-12-28;修回日期:2013-03-27基金项目:河海大学中央高校基金(2009B00414),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协作课题作者简介:张晓祥(1979-),男,江苏南通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空间分析与建模、资源环境遥感研究,(E-mail )xiaoxiang@ 。
张晓祥,徐 盼,戴煜暄,等.海岸带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以江苏盐城市为例[J].热带地理,2013,33(3):海岸带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以江苏盐城市为例张晓祥1,徐 盼1,戴煜暄1,申 翔2,3 ,汤春峰2,3(1.河海大学 地理信息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南京 210098;2.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南京 210036;3.江苏省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南京 210036)摘 要: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变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核心问题。
海岸带是陆地海洋相互作用和人类活动最敏感的区域,海岸带LUCC 的研究对适应环境和自然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江苏沿海具有代表性的盐城市作为研究区,选取1978-2007年5期Landsat MSS/TM 影像作为数据源,在参考国内外遥感分类系统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实际,建立遥感分类系统,使用主成分分析(PCA)遥感分类方法和分类后比较变化检测方法,并在GIS 分析技术支持下获取盐城市近3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分析其结构、数量、速率及格局变化。
结果表明:(1)从土地利用结构上看,研究时段内盐城市土地利用变化较大,但利用结构相对稳定;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但近几年城市建设用地大量增加,比重不断攀升;(2)从土地利用变化数量、速率上看,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剧烈,一级地类数量增长最大的是建设用地,其中城镇建设用地由1978年的167.01 km2扩张至2007年的725.19 km 2,增长至原来的4.34倍,城镇建设用地变化速率在2004-2007年高达15%以上;(3)从空间格局变化看,盐城市中心城区特别是开发区和新辟为市区的盐都区发展速度最快,而滨海港、大丰港的建设和周边国有盐场的改制也显著促进了沿海地区的发展。
基于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的沿海土地开发与保护研究—以盐城市为例孙伟(江苏省土地勘测规划院,南京 210024)摘要:随着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沿海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十分迅速,急剧扩张的建设用地不仅蚕食了大量耕地,也使海域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健康受到威胁,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下降。
为了协调区域土地利用、耕地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与海域生态系统和耕地保护目标相适应的土地利用布局方式,为实行差别化的土地用途管制提供依据,论文在借鉴已有各种区划方法的基础上,通过选择自然生态条件、资源环境状况、经济发展基础和发展潜力等要素,提出了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方法,并讨论了评价单元的划分、指标选择与处理等技术方法。
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通过自然生态约束和经济发展需求两类分区的矩阵叠合,形成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结合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优先建设区、耕地保护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四种土地利用类型区,并提出各类型分区的土地利用布局导向和管制措施,为沿海地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土地利用功能类型区的划分提供了方法论角度的探索。
关键词:土地利用,功能分区,沿海地区,盐城市1引言沿海地区是海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相互作用最为明显的区域,也是海域对人类活动响应最敏感的区域。
合理的沿海地区土地利用布局,有利于保护海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也有利于防止建设用地的过度扩张,蚕食耕地和基本农田。
许多发达国家很早就将功能分区作为土地利用空间管制的基础和手段。
美国通过土地利用分区明确规定各分区范围、利用类型和允许开发的最大强度,尤其是将历史街区和生态敏感的滨水海港区作为特殊保护地区,限制土地开发和产业发展[1-3]。
林肯土地政策研究所从保护土地的生态价值出发,提出了土地开发的潜在限制性因素,将评价区域分为生态临界区域、景观文化临界区域、经济临界区域和自然灾害临界区域四类环境敏感区域[4]。
悉尼大都会区规划通过选择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集水区和优质农地等,确定区域土地利用的制约因素,将这些区域作为严格限制、不可发展的区域1。
盐城地区沿海大开发之滩涂利用现状问题与相关建议作者:杨景陆周宇星刘景然葛志鹏葛逸汝来源:《商场现代化》2014年第07期摘要: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是江苏省沿海大开发战略的研究重点。
但是沿海滩涂资源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在对滩涂资源的利用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本文选择弶港滩涂地区为探究对象,通过前期的资料收集,中期的实地调查,后期对相关负责人的访问,整理汇总了本地区滩涂开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相关建议,以期优化沿海滩涂资源的产业结构。
关键词:沿海开发;滩涂利用;可持续利用;盐城东台一、滩涂资源开发已取得的成就通过实地调查我们发现为了东台滩涂资源的开发已经取得一些成就,表现在:(1)目前已经引进了众多国内外先进企业,他们把先进的技术带到了东台,其中神华集团、鲁能集团陆上海上风力发电已初具规模,中粮沼气发电正在推进,中石油乙醇燃料已中试成功,东台沿海地区形成了“风光气醇”互补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2)在东台,世界健康糖源甜菊糖业已经出品,海产品深加工规模已经呈现。
政府通过引进这些国内外的先进企业以及他们的技术,加快了沿海地区的开发速度,使得盐城沿海地区走“技术型工业发展道路”得以顺利进行。
(3)政府为了吸引先进企业和人才,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比如税费减免政策,人才激励政策等。
通过这些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可以让更多的先进企业与人才带着他们先进的技术参与到沿海滩涂开发过程中。
(4)盐城市政府还利用国家以及省内的专项拨款,加强沿海开发区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道路,水利设施,电网系统,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够帮助先进机器进入开发区并成功运行工作。
二、滩涂资源利用仍存在的问题虽然近几年来滩涂资源的开发已经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然而沿海滩涂是一个负责的海陆生态系统,在实地的考察与后期的资料分析中我们仍然发现沿海滩涂资源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具体表现在:1.庞大的资金需求仍无法满足。
由于本地区投资环境的问题,外地客商投资意愿不够强、投资手笔不够大,造成当地经济建设投资不足,不能满足滩涂开发的规划与需要。
江苏沿海地区吸纳迁移企业的SWOT分析徐梁【摘要】江苏沿海地区是后发地区,必须通过吸纳迁移企业实现地区经济发展.该地区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和一定的产业基础;同时,该地区发展被列入国家战略和长三角发展规划,江苏沿海地区的自身优势和面临机遇有利于吸引企业迁入.但是该地区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经济外向度较低,产业结构有待完善,且面临其他相同需求的地区的竞争威胁.为进一步吸纳迁移企业,江苏沿海地区可以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对迁移企业提供帮助,通过各种手段为迁入企业提供财政和资金支持,提高服务意识,激励企业迁入当地.【期刊名称】《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26)002【总页数】4页(P44-47)【关键词】江苏沿海;企业迁移;SWOT分析【作者】徐梁【作者单位】盐城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盐城224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9.27企业迁移是企业区位调整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企业价值链活动在空间上的变化[1]。
它既可以是完整迁移,即关闭企业当前区位的经营活动,将其转移到另一个区位中;也可以是部分迁移,即企业的部分活动迁出,如建立分厂、迁移总部及研发部门等[2]。
企业之所以选择某地区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地,一般是因为当地具有基础设施优良,产业配套齐全,生产成本低廉等区位优势。
企业迁移对迁入区的产业结构演化有较明显影响,促进周边的工业化进程,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给当地环境带来污染和破坏[3-4]。
一、江苏沿海地区吸纳迁移企业的必要性江苏沿海地区,包括南通、连云港、盐城3个省辖市,共16个县(市、区)。
土地面积32588平方公里,2011年年末总人口达到2090.7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为8262.07亿元,分别占江苏的31.71%、26.47% 和 16.82%(文中数据来自《江苏省统计年鉴2012》,经作者计算整理而得)。
江苏沿海地区的生产总值比重和其土地及人口的比重并不相称,属于江苏省的经济落后地区。
响水县陈家港沿海经济区项目建设自然条件和踵础设施介绍一、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盐城市响水县陈家港沿海经济区位于响水县陈家港镇,响水县地处江苏省(盐城市)北部黄淮海平原,盐城、淮安、连云港三市交汇处。
东临黄海,与日本、韩国、朝鲜等国隔海相望。
北至灌河,南到中山河,西接灌南、涟水两县,介于东经119°29,〜120°05'、北纬30°56'〜34°32'之间,面积1378平方公里。
2000年乡村行政区划调整后,下辖12个乡镇、省级响水经济经济区、响水陈家港沿海经济区,省属黄海农场、灌东盐场驻在县境之内。
2、地形地貌项目所在区域地势平坦,四面环水,西高东低(东部高程2.3米,中部高程5.7米,西部高程6-9米),略呈帆型。
园区所在地响水县形成较晚,为沙淤积而成。
区内地势平坦,属海淤平原。
该项目范围内,地质条件较好。
3、土壤地质响水县开成较晚,新建项目工程所在地区为黄淮冲击平原,系沙淤积而成。
区内地势平坦,属海淤平原。
该项目范围内,地形相对平坦,落差不大,河沟密布。
4、气候、气象项目所在地属暖温带南缘湿润性季风气候,处于暖温带和北亚热带过度地带,既有暖温带气候特征,又有北亚热带气候特征。
本地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
年最高气温38.7℃年最低气温T7T年平均气温13.6℃年平均相对湿度78%年最小相对湿度50%年平均气压101730pa年最高气压104090pa年最低气压99190pa年最大降雨量1756.60mm日最大降雨量737.30mm年平均降雨量895.30mm年最小降雨量413.50mm历年最大积雪深度19cm历年最长积雪日数17d历年最大冻土深度23cm最大瞬时风速40m∕s年平均风速 3.4m∕s年最大平均风速 4.2m∕s主导风向:冬季,西北风;夏季,南风。
5、水文水系响水县及附近地区河流较多,较大的有灌河、中山河和新沂河。
第28卷第4期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Vol.28No.42008年8月Jour nal of Y anc heng Teacher s Unive rsity (Humanities &Social Scie nces)Aug.2008[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钱志新,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把江苏沿海的比较优势变成竞争优势———以盐城市沿海开发为例钱志新(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3)【摘 要】江苏省是我国重要的沿海省份,江苏沿海开发正处于加速时期。
在沿海开发的进程中,如何把比较优势转变成竞争优势,是江苏沿海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本文以盐城市为例,分析了沿海地区比较优势尚未转变成竞争优势的原因,指出了打造沿海产业竞争优势需解决的三大问题,并就如何提升沿海产业竞争力提供思路。
【关键词】江苏;沿海开发;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中图分类号】F0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873(2008)04-0007-04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1]。
江苏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全面启动和科学推进新一轮沿海开发的战略任务,江苏“四沿”生产力布局已全面展开,沿海开发也步入了一个十分关键的加速期,这对实现江苏各区域共同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在实施沿海开发的战略中,如何将沿海地区的比较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盐城市地处江苏中部沿海,拥有江苏省最长的海岸线和面积最为宽广的滩涂,比较优势十分突出。
早在十多年前,盐城市政府就对该市的生产力空间布局提出了“两带一区”的设想。
“两带"就是沿204国道经济带、沿海经济带,“一区"就是经济开发区。
十多年来,整个盐城的生产力布局就是按照这个空间布局设想来实施的,而且在很多方面已经初见成效,发展前景十分喜人。
盐城市沿海滩涂利用模式分析
陈丽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7(035)036
【摘要】盐城市位于江苏沿海中部,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滩涂资源,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形成了以农业为主,自然保护区为特色,港口和临港产业逐渐兴起的滩涂利用模式.滩涂利用的空间分布特点主要有:围垦面积南多北少,利用程度南北高、中间低,潮上带开发率和开发强度都高于潮间带,港口、旅游、能源等利用模式仍处于开发的起步阶段;从开发模式来看,经历了从海盐生产到盐农并举,从"围垦-养殖-开垦"到"养殖-围垦-开垦",从农业开发到综合开发的转变过程,随着生态保护理念的深入,以保护区为核心的圈层开发模式逐渐形成.
【总页数】4页(P11926-11928,11955)
【作者】陈丽
【作者单位】江苏省滩涂生物资源与环境保护重点建设实验室,盐城师范学院,江苏盐城,224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01.2
【相关文献】
1.盐城市沿海滩涂围垦区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J], 严静;王静;周小丹;陈露露;鲍桂叶
2.盐城市沿海滩涂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J], 孙爱武;蔡桂荣
3.盐城市沿海大规模滩涂开发利用评估 [J], 陈欣迪;陈君;张长宽
4.开发与利用体育自然资源的范式研究——江苏省盐城市沿海滩涂体育自然资源的生成 [J], 曹晓东;蒋荣
5.沿海滩涂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分析\r——以盐城市大丰区为例 [J], 王林艳;夏敏;陈逸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