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苗圃学概念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2
06631园林苗圃学一、名词解释1.分化:指个体发生中由受精卵产生的、具有相同遗传组成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化学组成和生理功能等方面产生差异,形成不同类型特化细胞的过程,即由于细胞的分工而导致的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或发育方式改变的过程。
2.种子年:林木大量结实、种子产量高的的年份。
又叫丰年。
3.良种: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林木种子。
4.引种:把一种树种从原有分布区引入到新的地区栽培。
5.种子生理成熟:当种子内营养物质积累到一定程度,种胚具有发芽能力时,叫~。
此时不宜采种,因此时种子的含水量大、酶的活性强、种皮不致密。
6.形态成熟:当种子完成了胚胎发育过程,并在种实的外部显现出固有的成熟特征,叫~。
此时,种子含水量下降,内含物转化为难溶状态,种皮致密、坚硬、颜色变深。
可以采种。
7.生理后熟:多数种子,先达到生理成熟,再过渡到形态成熟,但少数种子在达到形态成熟后,生理上还不具发芽能力,这一现象叫~。
8.种子安全含水量:种子维持生命力所必须的含水量,叫~。
9.掠青:种子仅达到生理成熟,还未达形态成熟就将种子采下,叫~。
10.技术发芽率:在实验室中,给予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温度、水份、氧气),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检种子总数的百分比。
11.发芽势:在发芽试验中,当种子发芽达到高峰时,正常发芽的种子与供检种子总数的百分比。
发芽势约等于场圃发芽率。
12.种子生理休眠:有生命力的种子,即使给予发芽的基本条件(温度、水份、氧气),种子也不发芽或发芽困难的现象。
13.层积催芽:将种子与湿润物分层堆放,促进种子发芽的方法。
14.宽(幅)条播:在条播的基础上,将播种沟加宽到10—15cm,在沟内均匀撒播的方法,它兼有条播和撒播的优点。
15.前期生长类型:有些留床苗每年的高生长期短,在5—6月份结束高生长,这种类型的苗木叫~ 16.踵形插:插穗基部带有一部分二年生枝条,形同踵足。
叫~17.生态型:是指同一种(变种)范围内,在生物学特征、形态特征与解剖结构上等方面与当地主要生态条件相适应的植物类型。
园林苗圃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园林苗圃的概念、分类和功能。
2. 掌握园林苗圃的规划与管理方法。
3. 熟悉园林植物的繁殖与栽培技术。
4.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园林苗圃的概念与分类1.1 园林苗圃的定义1.2 园林苗圃的分类1.3 园林苗圃的功能2. 园林苗圃的规划与管理2.1 园林苗圃的规划2.1.1 规划原则2.1.2 规划内容2.2 园林苗圃的管理2.2.1 管理制度2.2.2 管理方法3. 园林植物的繁殖技术3.1 繁殖方法3.1.1 有性繁殖3.1.2 无性繁殖3.2 常用繁殖材料与技术3.2.1 种子繁殖3.2.2 扦插繁殖3.2.3 嫁接繁殖3.2.4 组织培养4. 园林植物的栽培技术4.1 栽培基质的选择与配制4.2 园林植物的栽植技术4.2.1 栽植时间4.2.2 栽植密度4.2.3 栽植方法4.3 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4.3.1 浇水4.3.2 施肥4.3.3 修剪4.3.4 病虫害防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园林苗圃的概念、分类、功能、规划与管理方法。
2. 实践操作:演示园林植物的繁殖与栽培技术,学生跟随操作。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园林苗圃规划与管理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园林苗圃规划与管理中的问题,分享心得。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园林苗圃基本知识的掌握。
2.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
3. 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对园林苗圃规划与管理案例的分析能力。
4. 小组讨论:考察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园林苗圃学》2. 课件:PowerPoint3. 实践材料:园林植物繁殖材料、栽培基质等4. 案例资料:典型园林苗圃规划与管理案例5. 参考文献:相关论文、书籍等六、园林苗圃的土壤管理6.1 土壤的组成与性质6.2 土壤改良方法6.3 土壤肥力管理七、园林苗圃的水分管理7.1 灌溉原理与技术7.2 排水方法与设备7.3 水分对园林植物的影响八、园林苗圃的营养管理8.1 营养需求与诊断8.2 施肥方法与技术8.3 营养调控手段九、园林苗圃的病虫害防治9.1 病虫害的识别与诊断9.2 病虫害的防治方法9.3 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十、园林苗圃的实例分析10.1 实例一:城市公园苗圃规划与管理10.2 实例二:植物园苗圃建设与植物配置10.3 实例三:苗圃生产与市场销售十一、园林苗木的运输与贮存11.1 苗木运输的要求与方法11.2 苗木贮存的技术与条件11.3 苗木运输与贮存的注意事项十二、园林苗木的修剪与整形12.1 修剪与整形的原则12.2 修剪技术与方法12.3 修剪与整形实例分析十三、园林苗木的病虫害综合管理13.1 病虫害监测与预测13.2 病虫害综合管理策略13.3 病虫害管理的效果评估十四、园林苗圃的生产与经营14.1 生产计划与管理14.2 成本控制与盈利分析14.3 市场营销与推广十五、园林苗圃的可持续发展15.1 可持续发展理念15.2 生态环境的保护15.3 社会责任与未来挑战十一、园林苗木的运输与贮存11.1 苗木运输的要求与方法11.1.1 运输前的准备工作11.1.2 苗木的固定与保护11.1.3 运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1.2 苗木贮存的技术与条件11.2.1 贮存环境的选择11.2.2 苗木的假植技术11.2.3 苗木贮存期间的管理11.3 苗木运输与贮存的注意事项11.3.1 苗木质量的检查与评估11.3.2 运输与贮存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11.3.3 运输与贮存成本的控制十二、园林苗木的修剪与整形12.1 修剪与整形的原则12.1.1 修剪与整形的目的12.1.2 修剪与整形的基本原则12.1.3 修剪与整形的安全操作12.2 修剪技术与方法12.2.1 修剪工具的使用12.2.2 修剪的基本技巧12.2.3 不同树种修剪的特点12.3 修剪与整形实例分析12.3.1 实例一:乔木修剪12.3.2 实例二:灌木整形12.3.3 实例三:古树名木的保护与修剪十三、园林苗木的病虫害综合管理13.1 病虫害监测与预测13.1.1 病虫害监测的方法13.1.2 病虫害预测的技术13.1.3 病虫害发生规律的研究13.2 病虫害综合管理策略13.2.1 生物防治策略13.2.2 化学防治策略13.2.3 物理防治策略13.3 病虫害管理的效果评估13.3.1 病虫害防治效果的评价方法13.3.2 病虫害管理效果的长期观察13.3.3 病虫害管理策略的调整与优化十四、园林苗圃的生产与经营14.1 生产计划与管理14.1.1 生产计划的制定14.1.2 生产过程的管理14.1.3 生产效率的提升14.2 成本控制与盈利分析14.2.1 成本核算的方法14.2.2 成本控制策略14.2.3 盈利模式的探索14.3 市场营销与推广14.3.1 市场调研与分析14.3.2 产品定位与定价14.3.3 营销渠道与推广策略十五、园林苗圃的可持续发展15.1 可持续发展理念15.1.1 可持续发展原则15.1.2 苗圃生态建设15.1.3 社会责任与义务15.2 生态环境的保护15.2.1 生物多样性保护15.2.2 土壤与水资源保护15.2.3 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15.3 社会责任与未来挑战15.3.1 员工培训与社会福利15.3.2 社区参与与公共关系15.3.3 适应气候变化与未来发展趋势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园林苗圃学》共涵盖了十五个章节,全面介绍了园林苗圃的概念、分类与功能,规划与管理方法,植物的繁殖与栽培技术,以及土壤、水分、营养、病虫害防治、苗木运输贮存、修剪整形、病虫害综合管理、苗圃生产与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章绪论园林苗圃学定义:根据城市发展规划近期和远期目标有目的的计划培育和繁殖城市绿化所用苗木的基地。
园林苗圃的任务: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低的成本有计划的培育出城市绿化所用的苗木。
第二章园林苗圃的区划与建设1.城市中园林苗圃的总面积应占城区面积的2-3%2.园林苗圃的分类:大型苗圃(面积在20公顷以上);小型苗圃(面积3公顷以下):中型苗圃(3-20公顷)3.园林苗圃规划设计:生产区规划:A、生产区:用于培育苗木所占的土地面积。
划分:1)播种区:播种育苗的地区;自然条件和经营条件最好的地段,人力物力生产设施优先满足,精细管理,占生产区的5-7%。
2)营养繁殖区:培育压条苗、分株苗、扦插苗、嫁接苗的地区。
占生产区的3-5%,与播种区条件相同。
3)移植区:将播种区和繁殖区的苗培育成较大的苗木;播种区+繁殖区之和的三倍以上,占苗圃面积的20-30%4)大苗区:培育根系发达有一定树形苗龄较大可以直接出圃进行城市绿化的大苗;占苗圃面积的40-50%5)采种母树区:主要获得优良的种子插条接穗;利用零散地块或防护林。
6)引种驯化区:培育驯化外地地引进的树种;要求土壤条件较差的地区,要有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新品种安全。
7)设施育苗区:温室、荫棚等为育苗而设的区;设在管理区附近,用水用电方便。
B、辅助用地:为苗木生产服务而占用的土地(辅助用地面积不能超过苗圃总面积的20-25%,大型苗圃的辅助用地占10-15%,中小型占18-25%)。
1)管理:一般设在苗圃中央部位,有宿舍、食堂、车库等,交通便利,地势较高,干燥区。
2)道路:占辅助用地的10%。
环路、一级路(主干道)、二级路(支道)、三级道路3)灌溉系统:保证苗木对水分的需求,包括水源、提水设备、引水设备,引水方式有渠道引水、管道引水、喷灌。
灌溉系统也可作排水系统。
4)防护林:防风和霜害。
8-10米宽,株行距2﹡2或4﹡4,采用乡土树种。
第三章园林树木的种实生产1、周期(间隔期):在有些年份,树木结实数量较多,称为丰年。
园林苗圃学一、名词解释园林苗圃学是研究论述园林苗木繁殖和培育的理论和技术的一门应用学科。
★良种: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生理后熟:种子成熟以后,种胚尚需一段时间的生长发育才具有发芽能力。
★生理成熟:当种胚发育完全,种实具有发芽能力时,此时称为生理成熟。
形态成熟:种子的外部形态呈现出成熟的特征称为形态成熟。
★园林树木结实:树木孕育种子或果实的过程。
种批:来源和采集期相同、加工调制和储藏方法相同、质量基本一致、并在规定数量之内的同一树种的种子。
种子净度:纯净种子的重量占测定样品各成分总重量的百分率。
千粒重:气干状态下一千粒种子的重量,通常用克表示。
种子含水量:种子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种子重量的百分比。
种子发芽力: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发芽并长成植株的能力。
种子发芽势:种子发芽数达到高峰期时的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比。
种子生活力:种子发芽的潜力或种胚所具有的生命力。
标准含水量:保持种子活力而能安全储藏的含水量。
层积催芽:把种子与湿润物混合或分层放置,促进其达到发芽程度的方法。
(16)亲和力是指接穗与砧木经嫁接而能愈合生长的能力。
(17)移植:把生长拥挤密集的较小苗木挖掘出来,按照规定的行株距在移植区栽种下去。
★(18)植物组织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并给以适合其生长、发育的条件,使之分生出新植株。
(19)壮苗:表现出生命力旺盛,抗性强,栽植成活率高,生长较快。
(20)结实周期性:丰收年和歉年交替出现的现象。
(21)种子寿命:在一定坏境条件下,种子维持其生活力的期限。
二、填空、选择、判断。
(1)种子采集的方法:树上采集、水上收集、地面收集、伐倒木上采集、从动物洞穴中收集。
(2)苗木生长适宜的土层厚度应在50cm以上,含盐量应低于0.2%,有机质含量应不低于2.5%,土壤的pH在6.5~7.5之间。
(3)苗圃灌溉用水其水中含盐量一般不超过0.1%,最多不超过0.15%。
园林苗圃园林苗圃学:是研究园林苗木的繁殖和培育的理论和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
种子的成熟:就是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
营养繁殖:是利用植物的根、茎、叶、芽等营养体的一部分来进行繁殖,从而获得全新的方法。
假植:将园林植物的根系用湿润的土壤暂时培埋起来、防止根系干燥的操作,称为假植。
园林苗圃学研究的内容:园林苗圃的区划与建设、园林树木的种实生产、苗木的播种繁殖和营养繁殖、园林树木的大苗培育、·园林苗木质量评价与出圃、设施育苗技术、化学除草技术以及园林苗圃的经营管理等。
园林苗圃学的任务:(1)根据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需求和环境条件特点,研究园林苗圃的特点及合理布局,进行园林苗圃工程设计。
(2)论述园林树木的结实规律,了解园林树木结实的生理基础,为种实的采集、加工、贮藏、运输以及种实品质的检验提供理论依据和具体的技术措施。
(3)根据播种繁殖苗和营养繁殖苗的发育特点,阐明培育园林树木的基本方法和技术要点。
园林苗圃位置的选择:(一)园林苗圃的经营条件:交通方便,靠近村镇地方,设在相关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附近,还应注意环境污染问题,尽量远离污染源。
(二)园林苗圃的自然条件;1地形,2土壤条件,3水源及地下水位,4病虫害生产用地面积计算;X=(U*A)/N*(B/C)X=园林植物育苗所需面积,U=园林植物计划年产量,A=园林植物的培育年限,N=园林植物0单位面积产苗量,B=轮作区的总数,C=该树种每年育苗所占的轮作区数。
S总=S生产+S辅助育苗区的配置:1播种区,2营养繁殖区,3移植区,4大苗区,5引种驯化区,6母树区,7温室和大棚区,8其他区:标本区、果苗区、针叶区、花卉区等。
苗圃的辅助用地;主要包括道路系统、排灌系统、防护林及管理区建筑用地等,属于非生产用地。
包括防风林、圃路、排灌水渠道、积肥场、管理区等,占总面积20%-25%。
灌溉系统的设置包括水源、提水设备、引水设施三部分一般渠道的坡度应保持在1/1000~4/1000之间,水渠边坡一般采用1:1(45度)为宜土壤改良:对盐碱地可采用开沟排水,引淡水冲碱或刮碱、扫碱等措施加以改良;轻度盐碱土可采用深翻晒土,多施有机肥料,灌冻水和雨后及时中耕除草等农业技术措施,逐年改良;对沙土,最好用掺入黏土。
绪论一,园林苗圃与园林苗圃产业发展1,园林苗圃的基本概念①传统:苗圃,指生产苗木的场所或根据其生产性质和功能可划分为果树苗圃,森林苗圃,园林苗圃,试验苗圃和其他专类苗圃等②现代:一生产苗木为主的经营实体,既包括生产场圃及其附属和与之相配套的各种生产设施,也包括生产技术管理和苗木营销体系等。
什么是园林苗圃呢?园林苗圃是园林苗圃产业中组织与实施园林苗木生产经营以及产品技术创新和推广的基本单位。
是专门为城镇园林绿化建设生产植物材料的机构。
是园林苗圃产业和城镇园林绿化建设赖以发展的基础。
2.园林苗圃的功能①生产功能→→基础功能②经营功能→→核心功能③创新功能→→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和推广功能④教育示范功能→→生态,教学,和示范功能是其辐射功能。
3.园林苗圃产业与发展现状产业是指把资源通过人类经营转变为产品和经济价值的生产第二章有性繁殖与播种苗培育种子是指误有性生殖的产物,因此,种子繁殖也称有性繁殖,通过种子繁殖获得的苗木称为播种苗或实生苗。
一,园林树木的种实形成与生产1.种子的基本概念植物学上种子之种子植物特有的繁殖器官。
农业和林业生产领域种子包括凡是可利用作为繁殖材料的任何器官或器官的一部分。
园林苗圃学中,种子通常可只用于繁殖园林树木的种子或果实,有时称为种实2.种子和果实的形成园林树木可以分为乔木和灌木,他们多为多年生,多次开花结实的植物(竹类除外),其中大部分是被子植物,少部分是裸子植物胚真果干果类种子胚乳假果被肉果类种皮3.园林树木的结实规律及其影响因子①生命周期与结实结实:是指园林树木种子成果是发育和形成的现象种子时期(胚胎时期)幼年期:可塑性强,适应能力强,引种驯化生命中心青年期:不稳定,结实力弱成年期:老年期:②结实周期与结实间隔期③影响结实的因素A树木的遗传特性树木的开花结实习性是滋生的一环因子决定,在外界条件的诱发影响下,基因程序性表达并控制相关的酶蛋白,植物激素,碳水化合物的合成,最终控制开花结实,因此,即使是相同的树种,不同的品种基因型之间,揭示规律都存在着明显差异雌雄异株苏铁杨柳枸骨等风媒花银杏雌雄异熟雌蕊和雄蕊不同成熟期B.环境因素:气候条件光,温度,水,风土壤条件土壤肥力,ph,土壤结构生物因素园林树木的种子生产第一节.影响结实的因素一.树木的遗传特性1.表型=基因型+环境(诱发)2.如有的树木有雌雄异株,有的雌雄同株,风媒,虫媒二.环境因素1.气候条件温度、光照、水分、风等2.土壤条件肥力、PH、结构、水分等第二节园林树木的种子与采集·种子采集是种子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是以优良种源为前提,种子成熟为基础,种子产量为目标的生产过程。
园林苗圃学
园林苗圃学是一门关于园林苗木培育、种植、管理和销售的学科。
它涉及到植物生长发育规律、植物生理生态、土壤肥料、灌溉排水、病虫害防治、苗木分类分级、苗木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
园林苗圃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一定技能和素质的园林苗木生产者和经营者,使其能够熟练掌握园林苗木的培育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从而提高园林苗木的产量和质量,满足城市绿化、园林景观建设和林业生产的需要。
园林苗圃学的学习内容包括园林苗木的分类、形态特征、生长发育规律、繁殖技术、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植物学、土壤学、气象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实验、实习等方式,掌握园林苗木的培育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环境美化需求的增加,园林苗圃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未来,园林苗圃学将继续发挥其在城市绿化、园林景观建设和林业生产中的作用,为人们创造更加美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园林苗圃知识点总结一、苗圃基本概念及分类进入园林苗圃的世界,首先需要了解苗圃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园林苗圃是指专门用来种植、保存各种花卉、乔木、灌木、苔藓和草本植物等的场所。
苗圃按照规模和所育种的植物的特性可以分为大型苗圃、中型苗圃和小型苗圃,通常还可分为专业苗圃、林木苗圃、花木苗圃、水生植物苗圃等。
二、苗圃设计与规划苗圃的设计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育苗质量和保护环境。
好的设计能够提高苗木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例如,优化苗圃布局,合理划分苗圃功能区,合理设置通道和设施等。
苗圃规划主要是根据苗木的生长特性和苗木的用途进行规划,合理安排苗木的面积、位置和茬口,使得苗木的生长环境尽可能得到优化,从而提高苗木的质量。
三、苗木繁殖技术苗木繁殖技术主要包括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
种子繁殖是指通过种子来繁殖新苗,这种方式适用于很多植物,可以大量生产育种使用。
而无性繁殖则是通过植物的分蘖、扦插、嫁接等方式来繁殖新苗,这种方式可以快速获得和保持母株的品种性状。
在实际的苗圃管理中,需要根据不同种类的植物采用不同的繁殖技术,从而保证苗木的繁殖效果。
四、苗木管理技术苗木管理技术主要包括育苗基质的选择、育苗床的管理、苗木的灌溉和施肥等。
育苗基质的选择是育苗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合适的育苗基质有助于促进苗木的生长和发育。
育苗床的管理是育苗过程中又一重要环节,合理的苗床管理能够保证苗木健康生长,并且有利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苗木的灌溉和施肥则是保证苗木健康生长的必要措施,通过合理的灌溉和施肥,可以为苗木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
五、苗木销售与运输苗木销售与运输是园林苗圃的最终环节。
苗木销售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苗木品种的特点做好销售计划和销售策略,以提高苗木的销售效果。
而苗木的运输也需要注意苗木的保护、包装和运输方式,以确保苗木能够安全、完整地到达终端客户。
以上就是园林苗圃的一些知识点总结,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了解,有助于提高苗圃的管理和经营水平,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苗木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名词解释:
1、种实:用于繁殖园林树木的籽粒或果实。
2、生理成熟:当种胚发育完全,种实具有发芽能力时,可认为此时种子已成熟,并称此为种子的生理成熟。
3、形态成熟:当种胚的发育过程完成,种子内部的营养物质转为难溶状态,含水量降低,种子本身的重量不再增加,呼吸作用变的微弱,且种皮变得致密坚实,具备保护胚的特性时,特别是从外观上看,种粒饱满坚硬而且呈现特有的色泽和气味时,可称之为种子的形态成熟。
4、生理后熟:对于这些树种而言,从外表看种子已达到形态成熟,但种胚并没有发育完全,它们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当条件贮藏后,种胚才能逐渐发育成熟,具有正常发芽能力。
这种现象可称之为生理后熟。
5、结实周期性:各年结实数量的这种丰年和歉年交替出现的现象,称为结实周期性
6、母树林:优良天然林或种源清楚的优良人工林,通过留优去劣疏伐,或用优良种苗以造林方法营建的,用以生产遗传品质较好的树木种子的林分。
7、种子园:由优树无性系或家系建立起来的,以生产优质种实为目的的林地。
8、人工种子:将植物离体培养中产生的胚状体,包埋在含有营养物质和具有保护功能的物质中而形成的,在适宜条件下能够发芽,并能够生长发育成正常植株的颗粒体。
9、净种:清除种实中的鳞片、果屑、枝叶、空粒、碎片、土块、异类种子等夹杂物的种实调制工序。
10、种子净度:纯净种子的重量占测定样品中总重量的百分数。
11、千粒重:气干状态下,1000粒种子的重量,以克为单位。
12、种子含水量:种子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种子重量的百分比。
13、种子发芽力: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发芽并长成植株的能力。
14、发芽势:种子发芽初期(规定日期内)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率。
15、发芽率:在发芽试验终期(规定日期内)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率。
16、播种繁殖:利用树木的有性后代——种子,对其进行一定的处理和培育,使其萌发、生长、发育,成为新的一代苗木个体。
17、催芽:用人为的方法打破树木种子的休眠,并使种子长出胚根的处理。
18、休眠:树木种子在成熟后虽给予适宜的发芽条件但仍不萌发的现象
19、自然休眠:具有自然休眠性的种子,在休眠期即使给予适宜的萌发条件,也不能萌芽生长,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休眠或采取人工打破休眠后才能萌芽生长。
如:圆柏、白皮松、银杏、七叶树、榉树、苦楝、女贞、刺槐
20、被迫休眠:因环境条件不适,种子得不到发芽所需的基本条件而不能萌发的现象。
如侧柏、杨、柳、榆树
21、苗木密度:指单位面积(或单位长度)上苗木的数量。
22、营养繁殖:是利用植物的营养器官如枝、根、茎、叶等,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成一个独立个体的育苗方法。
23、扦插繁殖:利用离体的植物营养器官如根、茎(枝)、叶等的一部分,在一定的条件下插入土、沙或其它基质中,利用植物的再生能力,经过人工培育使之
发育成一个完整新植株的繁殖方法。
24、嫁接:人们有目的地利用两种植物能够结合在一起的能力,将一种植物的枝或芽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枝)或根上,使之愈合生长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植株的繁殖方法。
25、分株繁殖(分生):利用某些树种能够萌生根蘖或灌木丛生的特性,把根蘖或丛生枝从母株上分割下来,进行栽植,使之形成新植株的一种繁殖方法。
、26、压条繁殖:将未脱离母体的枝条压入土内或空中包以湿润物,待生根后把枝条切离母体,成为独立新植株的一种繁殖方法。
27、埋条繁殖:将剪下的1年生生长健壮的发育枝或徒长枝全部横埋于土中,使其生根发芽的一种繁殖方法,实际上就是枝条脱离母体的压条法。
28、接穗或接芽:供嫁接用的枝、芽
29、砧木:承受接穗或接芽的植株(根株、根段或枝段)
30、移植:把密度较大、生长拥挤的苗木挖掘出来,按照规定的行株距在移植区栽种下去。
31、根外追肥:在苗木生长期间将速效性肥料施于地上部分的叶子,使之吸收而立即供应苗木的需要。
32、整形:对幼树实行一定的措施,使其形成一定的树体结构和形态。
33、修剪:对大树去掉植物的地上部或地下部的一部分。
34、假植:将苗木根系用湿润土壤进行暂时埋植。
35、临时假植:起苗后,苗木不能立即移植或运出圃地,或运到目的地后不能及时栽植,需采取临时假植,或称短期假植。
36、越冬假植:如果秋季起苗后,当年不栽植,通过假植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