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共32页
- 格式:ppt
- 大小:3.95 MB
- 文档页数:32
无公害生产-无公害蔬菜的技术生产要点无公害蔬菜是指没有受有害物质污染的蔬菜,是集安全、优质、营养为一体的蔬菜总称。
其生产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生产条件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选择在远离工厂、医院等污染源3000m以外,水质、大气、土壤无污染的地域,能有山、河隔离带更为理想。
农田灌溉水、土壤、大气、生活饮用水、水土保持综合等环境质量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基地面积应大于5hm2,土地连片便于轮作,运输方便。
基地选定后还应合理规划,完善排灌设施,健全田间道路网络,培肥土壤等,创造一个优质、高效、低耗的无公害蔬菜生产生态环境。
2细化栽培细化栽培技术就是要根据蔬菜病虫无害化治理的要求,研究蔬菜生产发育的规律、环境调控与产量形成规律,研究无土栽培、设施栽培、节水灌溉及这些技术的应用与病虫消长的关系;研究不同科蔬菜之间轮作技术、茬口安排技术、清理田园技术和引种试验推广抗病虫品种技术的综合,因地制宜制定(设计)出一套适合当地不同类型菜地和不同蔬菜品种的生产技术规范,供基地生产应用。
3强化应用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随着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的不断演进,保护、利用天敌,苏云金杆菌、Bt 与病毒复配的复合生物农药、爱比菌素、农抗120、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等的应用,灯光诱杀、气味诱杀,利用害虫对颜色趋性进行诱杀及防虫网、特种性能膜防病虫等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已日益受到重视,部分已直接取代化学农药的使用。
今后要充分应用已有的技术成果,进一步开放、推广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力争扩大取代化学农药的使用面。
4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优化蔬菜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可大幅度提高农药药效,既控制病虫的为害,又可防止农药在蔬菜产品上的超标残留。
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绝对禁止在蔬菜上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
(2)加强病虫测报,掌握防治适期。
蔬菜病虫种类繁多,发生复杂,要抓住主要病虫和病虫发生的主要时期开展测报,一般害虫的低龄阶段和病害的发生初期为防治适期。
我国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1. 引言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不断增加,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和销售在我国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
无公害蔬菜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或者最大限度减少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以及保证生产过程无环境污染的蔬菜。
本文档旨在规范我国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技术操作,保证蔬菜的质量与安全。
2. 生产前准备•选址:选择土壤肥沃、地理环境适宜、水源充足的区域进行蔬菜种植,并进行土壤检测分析。
•土壤准备:进行土壤改良,根据土壤检测结果施加合理的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质量。
•种苗准备: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优质种苗进行购买或自行培育。
•设备准备:准备好种植所需的农具、肥料施用器具、灌溉设备等。
3. 种植管理•播种:按照不同蔬菜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和播种方法。
•间距管理:根据蔬菜的生长特点和品种要求,合理确定行距和株距。
•覆土:播种后覆盖合适的覆土,以保证土壤湿度和温度的适宜。
•灌溉管理:根据蔬菜的生长需水量,合理安排灌溉次数和水量,避免过湿或缺水。
•施肥管理: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有机肥料进行施肥,避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定期进行施肥。
•病虫害管理:使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采摘管理:定期采摘成熟的蔬菜,避免蔬菜过期。
4. 田间监测与记录•土壤监测:定期进行土壤监测,分析土壤养分含量和pH值,调整合适的施肥方案。
•病虫害监测:定期检查蔬菜田间是否有病虫害的发生,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生长监测:记录蔬菜的生长状况,包括生长速度、株高、叶面积等指标。
•施肥记录:记录施肥时间、施肥量、施肥方法等相关信息,以便后期分析和调整。
•灌溉记录:记录灌溉时间、灌溉量、灌溉方法等相关信息,以便后期分析和调整。
5. 采收与包装•采收成熟:采取合适的采收方法,采摘成熟的蔬菜。
•加工包装:经过清洗后,使用无公害包装材料对蔬菜进行包装,确保包装材料无添加物。
•标签管理:对包装的蔬菜进行标签管理,标明产品的生产时间、生产地、品种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