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748.50 KB
- 文档页数:29
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如何运用农业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是利用农业生产技术对作物生态系统加以调整,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增长繁殖的环境条件,避免或减轻病虫等有害生物对蔬菜生产的危害。
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1)引进、选育和推广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性品种是防治病虫害经济、有效的方法。
选用抗性品种时要注意,作物的抗性表现因地而异,在应用时要因地制宜选用品种,并掌握品种的栽培要点,充分发挥抗性品种的性能和特点。
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品种的选择是重要的生产环节。
选用抗病虫品种可以减少病虫的危害,减少农药和化肥的施用次数,从而减少农药在蔬菜产品上的残留量,也减少了生产所需的药剂成本,保证了蔬菜的安全卫生,从而达到无公害要求,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另外,对于一些其他方法难以防治的病害,如枯萎病、疫病、青枯病等,选用抗性品种往往是最重要和最经济的方法。
(2)选用无病虫种子,培育无病虫种苗
通过建立无病虫种菜田和苗圃,减少种苗带病或带虫。
贮存期的种子必须控制含水量,以防止种子霉变。
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结合药剂拌种、浸种,也可选择经包衣剂处理的种子。
(3)对育苗场所进行消毒
许多蔬菜病虫害可以通过土壤传染菜苗形成对蔬菜的侵染危害,为了培育壮苗,必须进行必要的苗床消毒。
通常使用溴甲烷熏蒸,对苗床
1。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结球甘蓝.doc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结球甘蓝引言结球甘蓝作为一种常见的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公害结球甘蓝的生产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本规程旨在指导种植者按照无公害标准进行结球甘蓝的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第一章:总则1.1 目的制定无公害结球甘蓝生产技术规程,以确保产品安全、优质、无污染。
1.2 适用范围适用于所有从事无公害结球甘蓝生产的企业和个人。
1.3 基本原则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平衡原则。
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等。
确保种植环境、土壤、水源等符合无公害标准。
第二章:种植地选择与准备2.1 种植地选择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的土地。
避免在重金属污染或农药残留超标的地区种植。
2.2 土地准备进行土地深翻,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透气性。
施用有机肥料,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
第三章:种子选择与处理3.1 种子选择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抗病虫害能力强的优质种子。
严禁使用转基因种子。
3.2 种子处理进行种子消毒,杀灭病菌和虫卵。
进行种子发芽试验,确保种子质量。
第四章:播种与育苗4.1 播种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采用合理的播种密度和深度。
4.2 育苗进行育苗,提高成活率和生长整齐度。
及时进行间苗、定苗,保证植株间有适宜的间距。
第五章:田间管理5.1 施肥管理施用有机肥料,如堆肥、绿肥等。
严禁施用化学合成肥料。
5.2 灌溉管理根据土壤墒情和结球甘蓝需水规律,合理灌溉。
避免过量灌溉,防止土壤盐渍化。
5.3 病虫害防治采用物理、生物等非化学方法防治病虫害。
定期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
第六章:收获与贮藏6.1 收获根据结球甘蓝成熟度和市场需求,合理安排收获时间。
采用正确的收获方法,减少结球甘蓝损伤。
6.2 贮藏建立适宜的贮藏条件,延长结球甘蓝保鲜期。
定期检查贮藏环境,防止腐烂和病虫害。
第七章:质量控制与追溯7.1 质量控制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对种植过程进行严格控制。
职业农民农技培训使用丛书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培训手册三水区社区学院编制佛山市三水区农林技术推广中心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一、无公害农产品概念1、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品的食用农产品。
——《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2、无公害农产品是在特定的技术标准下生长和生产初加工出的产品,其标准涵盖了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质量生产标准、投入品使用标准、产品标准和认证管理技术规范类标准及相关标准,构成了一个“从土地到餐桌”严格的全程质量控制标准体系。
无公害农产品的管理是一种质量性质的管理,而通常质量认证合格的表示方式是颁发“认证证书”并在产品包装上使用全国统一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食用农产品,才是无公害农产品。
无公害蔬菜是指蔬菜中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重金属、亚硝酸盐等)的含量,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内,人们食用后对人体健康不造成危害的蔬菜。
必须符合以下四个标准:①蔬菜产品的生产和原料产地必须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害的本底值符合国家规定的允许范围。
②蔬菜的栽培管理必须遵循一定的技术操作规程。
对于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安全使用标准。
灌溉水质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
③蔬菜的生产、加工、包装、贮运、销售等各个环节,必须符合我国食品卫生法的要求。
④最终的蔬菜产品,必须经国家有关食品检测部门按标准验收,达到合格标准才可销售。
无公害农产品刮开式标志(纸质)无公害农产品刮开式标识(锁扣)无公害农产品标识(捆扎带)二、蔬菜生产的主要污染源①农药污染长期不合理、超剂量使用化学农药,使得害虫和病原菌种群的抗药性逐年增强;抗药性的增强迫使加大农药的用量,增加使用的农药次数;农药的浓度越用越大,高残留农药和剧毒农药的使用也越来越广,致使蔬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越来越高;大量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不但直接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还严重破坏菜田生态环境。
蔬菜无公害生产病虫害防治技术摘要:本文主要对蔬菜的无公害生产过程中各种病虫害的防止技术进行了总结与介绍,这其中不但包括了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同时也包含了物理防治与农业防治。
关键词:蔬菜无公害生产;病虫害;防治技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农产品特别是蔬菜的质量安全检查也愈发严格,而蔬菜的无公害生产及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也因此被广泛应用,本文现就将一些较为基本的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1 农业技术的综合运用在农业技术防治方面,首先在蔬菜品种的选择上,要保证其具有很强的抗逆性、抗病性、防虫性和高产性,这是防治病虫危害,保证蔬菜高产、质优的有效措施;其次在菜田的栽培与管理上,要保证其科学性,要重视生态调节,科学的栽培方法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手段;最后,要及时的进行田园清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及时的清理田间的各种落叶、杂草、残枝等,因为这些都有可能成为病虫害的来源,所以对田间遗留的一切杂物进行销毁或深埋,能够有效的防治病虫害的发生。
除此之外,作物的轮作与倒茬也非常重要,合理的安排轮作倒茬,能够有效的截断病害的发展,破坏害虫的生长环境,这样不但能够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同时还能将土地充分的利用起来。
而同样需要注意的还有对土壤与肥水进行改良,蔬菜对土壤和肥水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所以在这一方面也是马虎不得的,要保证土壤的肥沃与疏松,要防止土壤出现盐碱化与板结化。
在具体的栽培技术方面,可以积极的推广蔬菜垄作、地膜覆盖、滴灌、粉尘保湿等新技术,保证蔬菜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2 充分利用生物防治技术所谓的生物防治技术,其实就是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等。
以虫治虫指的是通过瓢虫来捕食蚜虫,用草蛉来消灭害虫的卵,目前这些昆虫都能大量的进行人工繁殖,其效果比较理想。
以菌治虫指的是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种植、培育白僵菌、苏芸金杆菌等菌类,用以防治菜青虫等害虫,效果同样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