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完整
- 格式:doc
- 大小:79.50 KB
- 文档页数:30
无公害青葱生产技术规范1.培育无病虫壮苗(1)种子选择:无公害青葱栽培首先应选择无病虫损伤。
当年收获的粒大饱满的新种子,抗病虫性强、抗逆性强、丰产性、商品性好的青葱良种。
种子质量符合(G8079一l987中的二级以上要求。
拒绝使用转基因青葱品种。
(2)种子处理:①温汤浸种:先用清水浸泡l0分钟,再用55℃度热水浸泡30分钟,期间要不停地搅拌,捞出沥干,然后置于20℃环境下催芽。
每天用清水冲洗1次,约经6天左右种子露白时进行播种。
催芽时间不能过长,否则易黄尖、烂根、烂叶。
②药剂处理:用0.2%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0~30分钟,再用清水漂净。
(3)育苗床土消毒:用90%敌百虫1.5~2.25千克/公顷加水少量,拌细土225~300千克/公顷,在畦面撒施(防地下害虫),并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千克,加土200千克,与苗床土拌匀。
(4)定植前幼苗病虫草防治:无公害青葱生产中除草工作主要靠人工及时拔除。
不得使用各类除草剂。
及时拔除病株、病叶,远离葱苗地块处理。
应选择健壮、大小一致、无伤病残的秧苗定植。
为了防治地下害虫,如韭蛆等,可在栽植时将葱秧用40%乐果乳油6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油2000倍液浸泡l~2分钟。
2.定植后病虫防治(1)灰霉病:为葱韭的主要病害。
分布较广,但发生不普遍。
一经发病,病情较重,显著影响葱的产量和品质,有的完全丧失食用价值。
①定植前防治措施: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及时深埋或烧毁。
在种植或定苗前用60%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5%特克多悬浮剂l0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对棚室土壤墙壁、棚膜等喷雾,进行表面灭菌。
②定植后防治措施:发病初期用6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45%特克多悬浮剂800倍液,或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
无公害蔬菜生产及植保用药无公害瓜菜就是指没有受有害物质污染的瓜菜,无公害瓜菜生产是指蔬菜生产过程中防止或避免农药使用不当、化肥使用不合理和周边环境不利三方面造成的污染,在要求上达到三个不超标:农药残留不超标;硝酸盐含量不超标;三废等有害物质不超标。
一、无公害瓜菜的主要污染源1、农药的污染:由于滥用或使用农药技术不规范,带来负面效果,(1)直接危害,喷洒在农作物和蔬菜上的农药,一部分被分解,一部分仍然残留在蔬菜产品上,人食了这部分菜品,就会产生很大的副作用。
(2)破坏生态环境,农药施用后,有一部分通过大气、水、土壤等流入自然环境中,造成污染。
2、化肥的公害,由于化肥滥用或使用技术不规范,带来负面效果:(1)直接损害人体健康,超量施用氮肥或使用技术不规范,会使菜体中硝酸盐含量成数十倍增加,人食用硝酸盐超量的菜后,体内还原菌的作用下,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再转变为致癌物质亚硝胺;(2)影响土壤结构,蔬菜品质下降,污染水源,部分流入河沟等。
3、环境的污染:废气、废水、废渣的公害:(1)直接影响蔬菜的生长,(2)有害有毒物质在蔬菜上残留,人食菜后引起中毒,如糖厂的废水,水泥厂的废气、医院及城镇垃圾等都是造成污染的污染源。
二、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要点生产基地的选择要远离污染源、城市垃圾,禁止生活用水灌溉瓜菜。
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重点生物防治,配合化学防治。
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水旱轮作,花生、辣椒一般不连作,易发生病害。
深翻土地,将部分虫卵和蛹深埋地下,施足腐熟的基肥。
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性;及时清洁田园,减少病源虫源。
物理防治,利用黑光灯诱杀,采用套袋护果。
2、药剂防治原则:首先选择生物农药或生化制剂农药如:Bt粉、天霸、阿维菌素、农抗120、武大绿州系、鱼藤酮、井岗霉素、春雷霉素、链霉素等。
其次,选择特异性能类农药,如:抑太保、卡死克、米满、除虫脲、灭幼脲、菜喜、潜克等。
青菜生产操作规程根据无公害食品普通白菜生产技术规程(NY5214-2004)制定本生产操作规程,适用于浦东新区青菜的生产。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青菜的术语和定义、生产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青菜的生产和加工。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GB 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 5010-2002 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 5213-2004 无公害食品普通白菜NY/T 5214-2004 无公害食品普通白菜生产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NY/T 5214-2004 无公害食品普通白菜生产技术规程-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4、要求4.1 青菜产地的选择应符合NY5010的规定。
4.2 育苗4.2.1品种的选择选用优质、高产、抗病的品种,并根据不同季节和市场需求选用不同的品种。
如新场青、新矮青、杂交矮萁青、华王、红明青、605等。
4.2.2 苗床准备4.2.2.1播前深耕播种前10天左右,在前茬清理完毕的基础上,每667平方米投入商品有机肥800千克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1000千克,然后机械翻耕。
4.2.2.2二次旋耕在播种前5天左右进行第一次机械旋耕;并进行机械平整,平整后每667平方米投入三元复合肥10~20千克(N:P:K为15:15:15下同),进行第二次旋耕。
4.2.2.3机械开沟播种前5天左右,开沟,畦宽1.2米,沟宽30 厘米,沟深25厘米;每15米开一条腰沟,四周开围沟,沟深30厘米,沟宽30厘米,清理沟系,确保排水通畅。
4.2.2.4土壤消毒播种前3~4天,每667平方米用辛硫磷500~800倍液均匀喷施畦面进行土壤处理,喷施后人工精细平整畦面。
无公害农产品青菜(菜心)生产技术规程嘉兴青联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二〇一三年六月三十日)为切实保证无公害青菜(菜薹)生产稳步发展,产品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蔬菜产品质量标准,特制定本技术规程。
本规程遵照NY5010-2002《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GB 18406.1-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所列的标准执行。
一、选择优质品种根据历年来的产量调查分析,选用适宜本地生产的“浙余青”、“苏州青”、“上海青”等青菜(菜薹)品种,这些品种具有抗病力强,分枝较多,叶色深绿,品质鲜嫩,产量高等优点。
二、栽培管理采用育苗移栽和直播二种栽培方式。
(一)苗期。
1、播种期育苗移栽在9月下旬播种。
直播栽培在前茬作物(菜用大豆或晚稻)收获后11月上、中旬播种。
2、播种量育苗移栽每亩秧地用种量1.5公斤左右,直播田每亩用种量0.5公斤左右。
播前晒种2—3小时,用30%苗菌敌或生石灰拌种;用30%苗菌敌可湿性粉剂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3%,生石灰拌种种子与石灰比例为2.5︰0.5公斤。
3、苗床准备选择避风向阳、易灌能排、土地肥沃地块作为苗床,苗本比1:8,每亩施腐熟畜禽肥1000公斤,磷肥25公斤,深翻、敲细、耕平做畦。
畦宽(连沟)1.2米,畦高20厘米。
4、播种播种前浇足底水,将种子均匀撒播在苗床上,播后盖一层稻草,保湿争全苗。
5、苗期管理出苗前,晴天干旱天气要每天浇水1次,小苗初露地面时揭去覆盖物,确保壮苗。
齐苗后一叶一心期间苗一次,保持株距5—6厘米。
直播栽培每亩留3万株左右,间苗后用1%尿素泼浇追肥1次,移栽前4—5天施好起身肥,每亩撒施尿素10公斤。
(二)大田准备在晚稻或其他作物收获后,及时清除作物残体和杂草。
每亩施腐熟畜禽肥100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或N15%-P15%-K15%复合肥35-40公斤散施,深翻耙细,开沟做畦,畦宽1.2—1.5米,沟宽20厘米,沟深20厘米。
(三)大田管理1、定植在秧苗4叶期定植,即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
无公害小白菜生产操作规程作者:白金芳来源:《现代农业·汉文版》 2019年第10期白金芳(北票市马友营农业技术推广站,辽宁北票 122107)[摘要] 小白菜即不结球白菜,又名白菜、青菜、鸡毛菜,原产中国,是我国南方各省人们喜食的大众化的蔬菜。
近年来,我国北方对小白菜的需求也逐渐加大。
小白菜生长周期短、消费量大,但其不耐贮藏,不适宜长途运输,必须依靠本地生产供应。
[关键词] 无公害;高产高效;优质丰产中图分类号:S63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708(2019)10-050-02小白菜是人们喜爱的大众化蔬菜。
小白菜的生产对保障菜篮子供应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规程从产地环境、栽培季节、栽培技术、病虫草害防治和采收等方面阐述了北票地区小白菜无公害生产技术。
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北票市保护地无公害小白菜生产。
2 栽培措施2.1 品种选择应根据市场的需求和不同品种的生长速度,选择适合当时气候环境并具有抗病、优质、高产等特点的品种。
2.2 栽培方式温室和大、小棚。
可以直播,也可以是育苗移栽。
2.3 栽培季节保护地中可以全年生产。
但基于保护地生产成本和效益,主要三大茬。
即:早春茬、晚秋茬和越冬茬。
2.4 施足基肥每亩棚室施入优质腐熟农家肥3000 kg,同时施入磷酸二铵和硫酸钾各8 kg,有机肥和化肥分别均匀撒入棚室中后,翻入土中。
2.5 温室大棚消毒在整地做畦前每亩棚室用硫磺粉 3 kg,加80%敌敌畏乳油250 g,拌上干锯末,分堆点燃,然后密闭棚室一昼夜后,经放风,无味后做畦播种。
2.6 整地做畦将土地整平,作成宽1.2 m南北方向的大畦,要求畦埂略高,有利于灌水。
2.7 播种时间早春茬1月末2月初播种,晚秋茬10月初以后播种,越冬茬12月初播种。
播种量:育苗移载时每亩用种量100~150 g,直播时每亩用种量为1~2 kg。
播种方法:条播,在做好的畦内开5~6个种植沟,沟深1~2 cm;在沟内撒种子,顺沟轻轻踩一遍,使种子和土壤紧密结合,用耙子搂平畦面即可;撒播,在做好的播种畦内浇足低水,水渗下后用营养土找平畦面,均匀撒播种子,播后覆土0.8~1.0 cm。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为了提供无公害蔬菜,保护环境和消费者健康,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
1. 土壤处理:
在种植之前,必须对土壤进行充分的处理,包括消毒和施肥。
使用有机肥和其他有机材料,避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
2. 种子处理:
选择高质量的种子,并严格按照种植指南进行处理。
种子必须经过特殊的处理,以确保它们不受病毒和害虫的影响。
3. 灌溉和排水:
采用现代化的灌溉系统进行水分管理,避免过度灌溉造成土壤侵蚀和水浪费。
同时,确保有良好的排水系统,防止土壤过度湿润。
4. 害虫和病害控制:
采用无公害的方法来控制害虫和病害,例如使用天敌和有益昆虫、采用生物农药等,避免使用化学农药。
5. 生长环境管理:
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和通风。
避免使用任何可能对植物产生不利影响的化学物质。
6. 收获和包装:
在蔬菜成熟后,按照无公害蔬菜的收获标准进行收割,并使用环保材料进行包装,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7. 追溯管理:
建立完善的追溯体系,对生产和加工的整个过程进行记录和追踪,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以上是《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只有严格遵守这些规程,才能生产出真正的无公害蔬菜,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
我国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1. 引言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不断增加,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和销售在我国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
无公害蔬菜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或者最大限度减少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以及保证生产过程无环境污染的蔬菜。
本文档旨在规范我国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技术操作,保证蔬菜的质量与安全。
2. 生产前准备•选址:选择土壤肥沃、地理环境适宜、水源充足的区域进行蔬菜种植,并进行土壤检测分析。
•土壤准备:进行土壤改良,根据土壤检测结果施加合理的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质量。
•种苗准备: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优质种苗进行购买或自行培育。
•设备准备:准备好种植所需的农具、肥料施用器具、灌溉设备等。
3. 种植管理•播种:按照不同蔬菜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和播种方法。
•间距管理:根据蔬菜的生长特点和品种要求,合理确定行距和株距。
•覆土:播种后覆盖合适的覆土,以保证土壤湿度和温度的适宜。
•灌溉管理:根据蔬菜的生长需水量,合理安排灌溉次数和水量,避免过湿或缺水。
•施肥管理: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有机肥料进行施肥,避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定期进行施肥。
•病虫害管理:使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采摘管理:定期采摘成熟的蔬菜,避免蔬菜过期。
4. 田间监测与记录•土壤监测:定期进行土壤监测,分析土壤养分含量和pH值,调整合适的施肥方案。
•病虫害监测:定期检查蔬菜田间是否有病虫害的发生,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生长监测:记录蔬菜的生长状况,包括生长速度、株高、叶面积等指标。
•施肥记录:记录施肥时间、施肥量、施肥方法等相关信息,以便后期分析和调整。
•灌溉记录:记录灌溉时间、灌溉量、灌溉方法等相关信息,以便后期分析和调整。
5. 采收与包装•采收成熟:采取合适的采收方法,采摘成熟的蔬菜。
•加工包装:经过清洗后,使用无公害包装材料对蔬菜进行包装,确保包装材料无添加物。
•标签管理:对包装的蔬菜进行标签管理,标明产品的生产时间、生产地、品种等信息。
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包括以下步骤:
1.产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性好的壤
土地块,并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品种选择:选用抗病、优质、高产、耐贮运、商品性好的品种,并使用经过登记的
蔬菜种子和种苗。
3.整地与施肥:在播种前进行深耕细作,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
公斤,并配施适量化肥。
4.播种与育苗:根据蔬菜的生育期和茬口安排,合理确定播种期。
对于需要移栽的蔬
菜,如大白菜、萝卜等,可采用塑料盘或营养土进行育苗。
5.田间管理:包括浇水、施肥、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管理措施。
浇水和
施肥应根据蔬菜的生长需要和土壤条件进行合理安排;中耕和除草可保持土壤疏松、透气性好;病虫害防治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农业防治为基础,辅以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6.采收与贮藏:蔬菜成熟后应及时采收,并采用适当的贮藏方式进行保鲜。
对于不同
种类的蔬菜,采收和贮藏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7.生产档案:应建立蔬菜生产档案,包括生产地点、土壤和环境条件、生产投入品(农
药、化肥等)使用情况、田间管理措施、产品流向等内容。
生产档案应真实、准确、完整,并妥善保存2年以上。
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一、蔬菜标准化生产的概念依据科学技术成果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对蔬菜生产中的种子、肥料、农药等物资和蔬菜的种植、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制定统一的操作规程,按照标准进行蔬菜种植管理、病虫防治、加工、贮运、包装、销售,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无公害蔬菜,是指产地生态环境清洁,按照特定的技术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将有害物含量控制在规定标准内,并由授权部门审定批准,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安全、优质、营养型蔬菜。
商品蔬菜中的有害物指农药残留、硝酸盐、“三废”等有害物质及病原微生物等有害微生物。
二、蔬菜标准化生产的意义1、实行标准化生产可提高蔬菜产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
蔬菜产品中的有害物质主要来源有:农药、化肥、工业“三废(气、水、渣)”及蔬菜加工、运输、贮藏、销售中被人工合成的防腐剂、色素等污染。
农药残留对人和高等动物导致急、慢性中毒,致畸、致癌、致突变“三致”毒害。
人类摄入的73—92%的硝态氮来源于蔬菜。
硝态氮还原为亚硝酸盐进入血液后,将血红蛋白中的铁氧化为高铁,使其无法形成运转氧的铁血红蛋白,抑制氧的运载,使人患铁血红蛋白症。
它与胺类物质形成强致癌物——亚硝胺。
工业三废(气、水、渣)污染水体、大气、土壤,使蔬菜中的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含量超标。
主要有SO2、氟化物、氯气、酸雨、铅、铬等。
2、实行标准化生产可增加农民收入。
在目前的形势下,蔬菜要生存、要发展,只有靠质量过得硬、叫得响的名牌。
蔬菜标准化生产将全面改善蔬菜品质、提高内在和外观质量,促进扩大市场占有份额,成为驰名中外的名牌或品牌。
品牌的创立,质量的提高,也提高了蔬菜产品的价格。
蔬菜按标准进行生产,也利于农民节约投资,防止农药、化肥的大量无效投入。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抓住了蔬菜标准化,就是抓住了市场,提高蔬菜效益、节约了投入、增加农民收入也就有了保障。
3、蔬菜标准化生产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
目前,农业部已在全国实施“新世纪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着手建立和实行全国性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管理,确保蔬菜生产安全和质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的管理和实施。
第三条: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应遵循科学、安全、环保的原则,健康无公害的要求。
第四条: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应依据当地的环境特点和农产品的市场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
第五条: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应通过培训和指导等方式,提高农民的技术操作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生产基地建设第六条: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应远离污染源,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建立。
第七条: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周边应设有围墙或隔离带,杜绝外来物种的入侵和污染。
第八条: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应建立喷洒设施和管理系统,保证农药的正确使用和减少漏洞。
第九条: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应建立灌溉和施肥系统,合理利用水源和肥料,并对水质进行监测和管理。
第十条: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应进行定期的土壤和水质监测,及时调整农业生产方式和施肥量。
第三章:种植管理第十一条:无公害蔬菜种植应选择适宜的品种,并进行无公害的种苗繁育。
第十二条:无公害蔬菜种植应注意农业生长周期,合理安排播种时间和间隔。
第十三条:无公害蔬菜种植应注意病虫害的防控,采用物理和生物控制手段,并减少农药的使用。
第十四条:无公害蔬菜种植应加强田间管理,定期除草、修剪和通风,保持作物生长环境的健康。
第十五条:无公害蔬菜种植应进行定期的巡视和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第四章:采收和运输第十六条:无公害蔬菜采收应选择适宜的时机,注意保护蔬菜的外观和品质。
第十七条:无公害蔬菜采收应采用合理的方式和工具,避免机械损伤。
第十八条:无公害蔬菜采收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及时将采收的蔬菜送至销售地点。
第十九条:无公害蔬菜运输应选择合适的容器和保鲜技术,防止蔬菜在运输过程中受损或腐烂。
第二十条:无公害蔬菜运输应注意规范行车操作,确保蔬菜的安全和质量。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前言无公害蔬菜是指农药残留不超过国标、硝酸盐含量不超标、“三废”等有害物质不超标、病原微生物等有害微生物不超标、防止环境污染旳商品蔬菜。
伴随人民生活水平旳提高,对膳食质量有了更高旳规定。
因此,在蔬菜生产中,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旳认识也不停深化和提高,普遍注意到化学农药、化肥中旳硝酸盐及工业污染对人体旳危害,生产无公害蔬菜旳呼声越来越高。
无公害蔬菜旳生产,不仅是满足城镇人民对洁净“菜篮子”旳需求,并且也成为关系到千家万户乃至子孙后裔旳千秋大业。
目前,我国蔬菜生产中受到污染旳原因重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化学农药使用不妥。
近年来,蔬菜生产发展迅速,全国播种面积到达867万公顷,保护地面积30多万公顷。
由于菜田,尤其是保护地具有优越旳生态条件,导致病虫害发生程度高,速度蔓延极快,每年损失旳蔬菜约占产量旳20%以上。
在大部分地区,蔬菜病虫害旳防治重要依托化学农药,导致病虫抗性上升,天敌大量减少,严重破坏了菜田旳生态平衡。
在某些综合防治工作开展力度不够旳地区,使用旳农药物种单一、施药次数频繁、单位面积用药量大,加之没有专门旳菜田农药供应渠道,致使高毒、高残留农药旳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某些地区出现了食用蔬菜中毒事件。
二是化肥施用不妥,氮肥过多,导致土壤、空气和水体污染,进而危及人体健康。
污染旳指标重要是硝酸盐旳含量。
三是大环境引起旳公害,指工业“三废”和病原微生物,它们重要通过空气、水和土壤这三种途径进行污染,不仅直接影响到蔬菜旳生产发育,导致减产或绝收,并且“三废”中旳有害物质还会在蔬菜上残留,在人体内积累,到达一定量即会引起中毒。
总之,怎样尽快排除上述污染,生产无公害蔬菜,保障人民健康已经成为亟待处理旳重大课题。
为此我们编写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以便使蔬菜工作者和生产者在技术上有法可依、在操作上有章可循。
总则2.1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采用综合防治技术控制病虫为害是无公害蔬菜生产最关键旳一种环节,规定既要把蔬菜病虫旳为害控制在容许旳经济阈值如下,又要做到农药残留符合卫生原则。
蔬菜生产操作规程根据农业部455号文有关《无公害食品芥菜类蔬菜》等40项标准,结合本基地的实际情况,本公司制定以下蔬菜生产操作规程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和优质优产品种。
如无公害叶菜类蔬菜,小白菜选用抗病毒病及抗耐霜霉病品种。
如台湾特白高脚型,香港矮角5号。
大白菜选用阳春大白菜,鲁春大白菜,夏阳白等。
2.做好种子处理和苗床消毒工作,确保种苗健康。
尽量避免连作,实行轮作。
苗地严格消毒及防治病虫害,保证移植时获得无病虫壮苗。
选择壤土栽培,前一茬蔬菜收获后及时翻耕晒畦,清除残株旧叶,保持田园清洁,减少残留病菌及虫、卵。
夏秋季推广遮阳网(凉爽纱)覆盖栽培技术,有利于早生快长,提高抗病能力。
合理安排品种布局,限制病虫害的蔓延和扩散。
大面积种植叶菜的菜场,可适当种植一定数量的棚架作物以分隔。
病毒病流行的秋冬季。
对靠种子、土壤传播的病害,要严格进行种子和苗床消毒,减少苗期病害,减少植株的用药量。
3.适时播种。
蔬菜播期与病虫害发生关系密切,要根据蔬菜的品种特性和当年的气候状况,选择适宜的播种期。
4.培育壮苗。
采用护根的营养钵、穴盘等方法育苗,及早炼苗,以减轻苗期病害,增强抗病力。
适龄壮苗,带土移栽。
5.实行轮作。
合理安排品种布局,避免同种蔬菜连作,实行水平轮作或其它轮作方式。
6.加强田间管理,改进栽培方式。
提倡深沟高厢栽培,避免田间积水,利于通风透光,降低植株间湿度,及时清除病、虫、残株,保持田园清洁。
7.采用设施栽培的方式。
通过大棚覆盖栽培,可以明显的减少降尘和酸性物的沉降,减少棚内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8.无公害蔬菜的病虫防治规程在农药的施用上必需遵循以下原则(1)物理防治。
利用害虫的趋光性,使用电子灭蛾灯对小菜蛾、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和其它鳞翅目害虫进行诱杀,效果良好。
按每20亩悬挂1台电子灭蛾灯诱杀成虫,据调查,长期使用后,田间成虫密度下降78.73%,对鳞翅目害虫防治的施药次数减少,防治成本减少60%左右,是一种具有重大推广价值的高效绿色环保植保新技术。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完整1.土壤准备1.1在开垦新地或旧地整治前,要测试土壤的理化性质,并进行土壤修复,改善土壤结构。
1.2适时翻耕土壤,培肥、中耕、平整土地,并加入有机肥料和复合微生态肥料。
2.种子处理和选择2.1选择具有良好适应性和耐病虫的优质品种。
2.2用酒精或热水消毒种子,或者用生物农药、有益微生物菌剂进行防治。
3.定植和管理3.1确定适宜的定植密度和距离,避免过度种植。
3.2遵循植物的生长规律,及时对苗期进行揭膜、返茬、摘心等措施。
3.3合理利用有机物料进行植物覆盖,保持土壤湿度和温度。
3.4对病虫害进行防修管理,利用机械方法、生理防治和生物防治。
4.施肥4.1通过土壤测试,掌握土壤养分情况,科学合理地施肥。
4.2采用有机肥料、生物肥料和复合肥料进行施肥,减少化肥的使用。
4.3控制施肥量,按照植物生长的不同阶段进行施肥。
5.灌溉管理5.1根据不同的蔬菜生长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溉。
5.2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浪费。
5.3防止水源污染,禁止使用含有重金属和有毒物质的水进行灌溉。
6.病虫害防治6.1加强病虫害的监测和预报工作,定期对田间进行巡查。
6.2利用生物农药和有益微生物菌剂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6.3采用轮作和间作等措施,破坏病虫害的生活环境,降低它们的发生和传播。
7.环境保护7.1禁止在生产过程中乱扔垃圾和化学药剂,定期对田间进行清理。
7.2合理利用剩余农资和农作物秸秆,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7.3鼓励农民采取生态循环农业措施,降低环境影响。
8.采收和储存8.1根据不同蔬菜品种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当的采收时机,采用合适的采收工具。
8.2尽量使用无公害包装材料,保护产品的新鲜度和质量。
8.3采用低温、湿润的环境进行蔬菜的储存和保鲜,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9.质量标志和追溯体系9.1根据无公害标准,对生产的农产品进行检测和质量评价。
9.2在包装上标明产品的产地、生产时间、品种等信息,以方便消费者查询。
无公害蔬菜生产的主要技术措施1.土壤管理:无公害蔬菜生产要求采用有机肥料,并合理施用。
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性和通透性,提供养分供给。
同时,需要合理轮作,避免连作,以减少土壤传染病害的发生。
2.病虫害管理:无公害蔬菜生产强调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的方法。
生物防治包括引进天敌、使用微生物制剂等,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综合防治包括采用合理的轮作制度、良好的灌溉排水措施、适当的施肥等,以增强植物的抵抗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农药使用的安全控制:无公害蔬菜生产要求农药的合理使用和安全使用。
应根据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制定科学的防治方案,选用低毒、高效的农药,并按照标准剂量进行施药。
同时,严格按照农药的使用说明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4.整地、播种和栽培管理:无公害蔬菜生产要求整地、播种和栽培管理要细致入微。
合理的整地可以改善土壤条件,提高土壤质量和肥力,减少后期的病虫害发生。
在播种和栽培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密植,正确施肥,及时除草,保持适宜的湿度和通风条件,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以促进蔬菜的生长和发育。
5.水肥一体化管理:无公害蔬菜生产要求合理的灌溉和施肥管理。
施肥要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和植物的需求,选用合适的肥料和施肥方法,避免过量施肥和肥料的流失。
灌溉要根据蔬菜的生长阶段和土壤的湿度状况来控制,避免水分过多或不足,以保持土壤湿度的合适范围。
无公害蔬菜生产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土壤管理、病虫害管理、农药使用的安全控制、整地、播种和栽培管理以及水肥一体化管理等方面。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保证蔬菜的质量和安全,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保护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一)无公害叶菜类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叶菜类蔬菜主要有:菜心、小白菜、大白菜、椰菜(甘蓝)、芥蓝、芥菜等。
1病虫防治规程1.1 主要病虫害:常见主要病害有病毒病、软腐病、炭疽病、霜霉病、丝核菌腐烂病等。
主要虫害有小菜蛾(吊丝虫)、菜青虫、黄曲条跳甲、蚜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
1.2 发生情况及重点防治对象1.2.1l —3月,气温低,潮湿,霜霉病容易流行,吹南风回暖时出现软腐病。
广州地区小菜蛾大发生,特别是西洋菜、椰菜、大白菜、芥蓝等被害严重。
1.2.24—6月,天气转暖,湿度大,有利病虫发生,特别是叶菜类连片种植的地区,下雨季节易发生炭疽病、丝核菌腐烂病,虫害主要有小菜蛾、跳甲(尤其深圳菜区,包括东莞、惠州一带供港菜场),6月高温时期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开始大发生。
1.2.37—9月,高温多雨季节,炭疽病、丝核菌腐烂病继续危害。
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猖獗危害。
9月深圳菜区小菜蛾第二个高峰开始。
1.2.410—12月,干旱天气较多,蚜虫大发生,病毒病会流行危害。
小菜蛾、菜青虫继续发生危害。
黄曲条跳甲危害逐步加重。
1.3 防治策略1.3.1防治病毒病以抗病或耐病品种为基础,以栽培防治为重点,结合控制蚜虫危害防止传播病毒病。
1.3.2 防治软腐病和其他病害,在搞好栽培技术防病的基础上,选用生物制剂或高效低毒的杀菌剂进行综合防治。
1.3.3 防治小菜蛾和黄曲条跳甲等主要害虫,掌握其发生规律以及其对杀虫剂的抗性程度,实行在栽培技术品种搭配等农业防治的基础上,以生物和生化制剂为首选用药,结合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的综合技术。
防治菜心的小菜蛾,在5—6叶期(抽苔前),虫口控制在10—20头/100株以下;夜蛾,每50平方米发现1—2块卵就要注意观察,掌握初孵期防治在3龄期前施药。
1.4 防治方法1.4. 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菜心耐病毒病的品种有早优l 号、早优2号、青梗中心、60天特青、70天特青、青柳叶中心、迟心2号、迟心29号、8722等,耐霜霉病、菌核病的有四九-19、四九-20号菜心等。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一)无公害叶菜类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叶菜类蔬菜主要有:菜心、小白菜、大白菜、椰菜(甘蓝)、芥蓝、芥菜等。
1病虫防治规程1.1 主要病虫害:常见主要病害有病毒病、软腐病、炭疽病、霜霉病、丝核菌腐烂病等。
主要虫害有小菜蛾(吊丝虫)、菜青虫、黄曲条跳甲、蚜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
1.2 发生情况及重点防治对象1.2.1 l一3月,气温低,潮湿,霜霉病容易流行,吹南风回暖时出现软腐病。
广州地区小菜蛾大发生,特别是西洋菜、椰菜、大白菜、芥蓝等被害严重。
1.2.2 4—6月,天气转暖,湿度大,有利病虫发生,特别是叶菜类连片种植的地区,下雨季节易发生炭疽病、丝核菌腐烂病,虫害主要有小菜蛾、跳甲(尤其深圳菜区,包括东莞、惠州一带供港菜场),6月高温时期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开始大发生。
1.2.3 7—9月,高温多雨季节,炭疽病、丝核菌腐烂病继续危害。
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猖獗危害。
9月深圳菜区小菜蛾第二个高峰开始。
1.2.4 10—12月,干旱天气较多,蚜虫大发生,病毒病会流行危害。
小菜蛾、菜青虫继续发生危害。
黄曲条跳甲危害逐步加重。
1.3 防治策略1.3.1防治病毒病以抗病或耐病品种为基础,以栽培防治为重点,结合控制蚜虫危害防止传播病毒病。
1.3.2 防治软腐病和其他病害,在搞好栽培技术防病的基础上,选用生物制剂或高效低毒的杀菌剂进行综合防治。
1.3.3 防治小菜蛾和黄曲条跳甲等主要害虫,掌握其发生规律以及其对杀虫剂的抗性程度,实行在栽培技术品种搭配等农业防治的基础上,以生物和生化制剂为首选用药,结合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的综合技术。
防治菜心的小菜蛾,在5—6叶期(抽苔前),虫口控制在10—20头/100株以下;夜蛾,每50平方米发现1—2块卵就要注意观察,掌握初孵期防治在3龄期前施药。
1.4 防治方法1.4.1 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菜心耐病毒病的品种有早优l 号、早优2号、青梗中心、60天特青、70天特青、青柳叶中心、迟心2号、迟心29号、8722等,耐霜霉病、菌核病的有四九-19、四九-20号菜心等。
小白菜抗病毒病及抗耐霜霉病品种有17号、D94、上海四月慢,抗霜霉病品种有迟黑叶白菜,耐霜霉病及软腐病的品种有春水白菜。
大白菜抗或耐霜霉病、软腐病的品种有小杂56、早皇杂、高脚大青、中熟白麻叶等。
较抗霜霉病的芥蓝品种有中花芥蓝。
1.4.2 栽培防治。
尽量避免连作,实行轮作。
前一茬蔬菜收获后及时翻耕晒畦,清除残株旧叶,保持田园清洁,减少残留病菌及虫、卵。
夏秋季推广遮阳网(凉爽纱)覆盖栽培技术,有利于早生快长,提高抗病能力。
合理安排品种布局,限制病虫害的蔓延和扩散,如大面积种植叶菜的菜场,可适当种植一定数量的棚架作物以分隔。
病毒病流行的秋冬季,种植小白菜推广直播方法,施足基肥和增施钾肥,减轻病毒病危害。
1.4.3 生物防治。
防治小菜蛾、菜青虫采用生物制剂:复方菜虫菌、高效B.T.乳剂及粉剂、B.T.水剂、大宝、百特宝、威霸、害极灭(详见病虫防治及药剂使用技术章节);防治软腐病,可使用农抗75-1或菜丰宁、农用链霉素等。
1.4.4 化学防治。
防治小菜蛾兼治菜青虫可用抗虫922、宝路可湿性粉剂、抑太保(广州菜区),防治黄曲条跳甲,采用杀虫双、敌敌畏、马拉硫磷、巴丹、兴棉宝等。
防治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用抑太保、兴棉宝等。
防治蚜虫用克蚜星、辟蚜雾、乐菊酯、乐果等。
防治霜霉病用瑞毒霉锰锌、杀毒矾、氧氯化铜,防治炭疽病和丝核菌腐烂病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
施药安全间隔期见第三章。
2 肥料施用规程2.1施肥策略。
叶菜类蔬菜中一般含硝酸盐较高,不同施肥措施对其含量变化幅度影响较大,必须严格执行合理的施肥规程,尤其是控制接近收获期化肥的施用量,避免氮肥过重。
以中迟菜心施用BB肥为例:基肥占15%;苗期(3—4叶龄)占20%;中期(6—7叶龄)占30%;中后期(9—10叶龄)占35%,总肥量30—45公斤/1/15公顷。
2.2施足基肥。
小白菜、菜心及芥菜每1/15公顷施腐熟粪肥1000—1500公斤,或用氨水5公斤加磷钾肥25—40公斤。
或康宝肥25—40公斤。
或BB肥7.5公斤加有机肥250公斤。
椰菜、花菜、芥蓝、结球芥蓝施腐熟粪肥2500—4000公斤,或饼肥(花生麸)60—70公斤,或康宝肥40公斤,BB肥10公斤加有机肥250公斤。
2.3合理追肥。
各类叶菜栽培技术不同,可按具体情况合理追肥。
另外,叶菜如偏施氮肥太多,尤其接近收获时追施氮肥太多,硝酸盐含量很容易超过标准,所以必须严格按规程追施配方肥。
白菜、菜心追BB肥20—30公斤,或康宝肥25公斤;椰菜、召菜、花椰菜、大芥菜等,追BB肥35公斤,或康宝肥25—40公斤。
3 环境清洁规程3.1合理规划蔬菜生产基地,要远离有“三废”污染的工厂地区,叶菜是以叶片为主要食用部分,特别要防止微尘的污染。
3.2原有蔬菜基地的土质进行普查,要求菜地土壤符合菜田卫生标准,否则不能种菜。
对附近的工厂,必须严格加强环境保护条件,使“三废”符合排放标准。
3.3搞好蔬菜田灌溉系统基本建设,保护蔬菜灌溉水源不受污染,淋菜的水必须符合卫生标准,并尽量做到灌与排分渠、避免串灌。
3.4蔬菜收获阶段不用粪水肥追肥,收获时禁止用污水洗菜。
(二)无公害瓜类蔬菜生产技术规程瓜类蔬菜主要有:黄瓜、节瓜、冬瓜、丝瓜、苦瓜、白瓜等。
1病虫防治规程1.1主要病虫害:常见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疫病、枯萎病、白粉病、炭疽病、病毒病等。
主要虫害有蓟马、蚜虫、潜蝇、黄守瓜等。
1.2发生情况及重点防治对象1.2.1 1—3月,节瓜、黄瓜枯萎病容易发生,特别在寒潮和回暖间隔出现,阴雨多的季节容易流行。
3月以后,黄瓜霜霉病开始出现,黄守瓜越冬成虫飞到瓜苗上危害及产卵。
1.2.2 4—6月枯萎病继续危害。
霜霉病发生季节,主要危害黄瓜、丝瓜,疫病危害黄瓜、节瓜、冬瓜。
苦瓜主要受白粉病危害。
5月蓟马普遍发生危害,主要危害节瓜和冬瓜。
潜蝇危害瓜类叶片。
1.2.3 7—9月,高温季节,蓟马、潜叶蝇大发生,主要危害夏、秋植节瓜、冬瓜。
病毒病严重,主要危害节瓜、黄瓜。
1.2.4 10—12月,干旱季节,蚜虫较多。
1.3防治策略1.3.1 春季以防病为主,以抗病品种为基础,搞好高畦栽培,加强排水,降低田间土壤积水等防病措施为重点,结合合理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的综合技术。
1.3.2 夏季以防虫为主,掌握不同作物和不同栽培条件下害虫的发生规律,预防为主,合理用药,压低虫口基数,控制暴发危害,减少损失。
防治蓟马,必须把每个生长顶梢的虫口控制在3—5头以下。
防治蚜虫,掌握在每株有蚜虫3—5头时,即要施药防治。
1.4防治方法1.4.1 选用抗病品种。
抗或耐霜霉病,炭疽病或枯萎病等的黄瓜品种有早青1号、早青2号、夏青3号、夏青4号,北方品种有津杂2号、津杂4号、津青4号、农大14号;耐病毒病的有夏秋青。
高抗枯萎病的节瓜品种有七星仔37号,较耐炭疽病的有江心4号、冠星2号等。
耐白粉病的苦瓜品种有夏丰3号、穗新1号;抗枯萎病的夏蕾等。
抗角斑病和白粉病的丝瓜品种有夏棠l号。
1.4.2 栽培防治。
实行轮作,避免连作,选择地势较高,能灌能排、质地疏松且比较肥沃的地块,施足基肥。
早春采用小弓棚防寒农膜覆盖栽培,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采用高畦深沟方式,有利排水,防止积水。
夏节瓜选择避免与春节瓜、茄子相连的地块,防止蓟马大量转移危害。
银膜、银灰色遮阳网覆盖防治蚜虫、蓟马。
1.4.3 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防治霜霉病、疫病采用杀毒矾或瑞毒霉锰锌、甲霜铜、普力克、氧氯化铜等。
防治节瓜枯萎病用多菌灵淋施或甲基托布津淋施,注意冬瓜不要淋药,因易发生药害。
防治白粉病用农抗120、粉锈宁、灭病威,防治炭疽病采用多菌灵、甲基托布津、氧氯化铜、灭病威等,防治细菌性角斑病有氧氯化铜、农用链霉素。
防治蓟马使用七星宝、抗虫922、好年冬、杀虫双、巴丹等轮换使用。
防治蚜虫用克蚜星、辟蚜雾、乐果等。
防治美洲斑潜蝇用七星宝。
2肥料施用规程2.1施肥策略。
瓜类蔬菜中硝酸盐含量比叶菜类蔬菜较低,一般不超过400ppm,所以施肥主要以提高产量和瓜果质量,以及配合病害防治为目标。
以节瓜施用瓜类配方肥为例:基肥占20%,苗期(4—5叶龄)占15%,中前期(插竹前)占25%,中后期(结瓜期)占30%,其余10%作补肥施,总施肥量为90—100公斤/1/15公顷。
2.2施足基肥。
每1/15公顷用牛猪粪1000—1500公斤,加15公斤配方肥,或花生麸50公斤左右,或康宝肥40公斤,生产期长及耐肥的如冬瓜、苦瓜则多施,黄瓜可减少,另加过磷酸钙10—15公斤或石灰30公斤,丝瓜加草木灰50—75公斤,节瓜可混合禽畜毛30公斤、草木灰等作基肥。
2.3合理追肥。
总量为土杂肥750—1000公斤,毛肥50公斤,复合肥50公斤,化肥25—30公斤,分多次追施。
一般掌握幼苗期占i0%一20%,抽蔓期20%一30%,结果期30%一50%。
也可插竹前追施康宝肥50公斤,收获前1周25—40公斤。
3环境清洁规程3.1合理规划瓜类生产基地,要远离有“三废”污染的工厂地区。
瓜类对二氧化硫等气体污染较敏感,特别注意防止化工厂排放的废气及微尘的污染。
3.2原有蔬菜生产基地附近的工厂,应加强环境保护。
使“三废”排放符合卫生标准。
3.3搞好菜田基本建设,合理排灌,保证水源不受污染。
(三)无公害茄果类蔬菜生产技术规程茄果类蔬菜主要有:番茄、茄瓜、辣椒三种。
1病虫防治规程1.1主要病虫害:常见主要病害有病毒病、青枯病、枯萎病,番茄晚疫病、褐斑病、叶霉病、斑枯病、脐腐、早疫病等,茄子褐纹病、绵腐病等,辣椒疫病、炭疽病、疮痂病等。
主要虫害有螨类、蓟马、蚜虫、夜蛾、潜叶蝇等。
1.2发生情况及重点防治对象1.2.1 2—5月,春季和夏初,气温由低较高,湿润天气多,茄果类主要受真菌性病害危害,反映在叶片上出现叶斑或果实引起腐烂。
此时期重点防治叶斑性和果实病害兼防病毒病。
4—5月开始防治螨类危害。
1.2.2 6—9月,从夏季到秋初,气温高,青枯病危害最严重。
螨类盛发期。
此时期重点防治青枯病以及螨类、蓟马。
并注意控制夜蛾、潜蝇的危害。
1.2.3 10—1月,气温干旱季节,蚜虫发生多,病毒病流行时间,应重点控制病毒病及蚜虫、螨类危害。
1.3防治策略1.3.1 对病毒病、青枯病和枯萎病,以抗病或耐病品种为基础,结合提高植株抗性为主的栽培防病措施。
1.3.2 对一般真菌性病害以及虫害,以农业防治措施为主,优先选用较抗病的杂交一代品种,紧密与高产栽培相结合,科学合理地应用化学农药。
防治害螨,掌握在2—5叶片出现害螨,每片叶有2—5头螨即可施药防治。
防治蚜虫可参考瓜类指标。
1.4防治方法1.4.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