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热力学基础

第五章 热力学基础

第五章  热力学基础
第五章  热力学基础

第五章 热力学基础

一、基本要求

1.掌握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 2.掌握内能、功和热量的概念。 3.理解准静态过程。

4.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容,会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在等体、等压、等温和绝热过程中的功、热量和内能增量进行计算。

5.理解循环的意义和循环过程中的能量转换关系。掌握卡诺循环系统效率的计算,会计算其它简单循环系统的效率。

6.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熵增加原理。 二、本章要点 1.物态方程

理想气体在平衡状态下其压强、体积和温度三个参量之间的关系为

RT M

m

PV =

式中是m 气体的质量,M 是气体摩尔质量。

2.准静态过程

准静态过程是一个理想化的过程,准静态过程中系统经历的任意中间状态都是平衡状态,也就是说状态对应确定的压强、体积、和温度。可用一条V P -曲线来表示

3.内能

是系统的单值函数,一般气体的内能是气体温度和体积的函数),(V T E E =,而理想气体的内能仅是温度的函数)(T E E =。

4.功、热量

做功和传递热量都能改变内能,内能是状态参量,而做功和传递热量都与过程有关。气体做功可表示为

?=2

1

V V PdV W

气体在温度变化时吸收的热量为

T C M

m

Q ?=

5.热力学第一定律

在系统状态发生变化时,内能、功和热量三者的关系为

W E Q +?=

应用此公式时应注意各量正负号的规定:0>Q ,表示系统吸收热量,0?E 表示内能增加,0W 系统对外界做功,0

界对系统做功。

6.摩尔热容

摩尔热容是mol 1物质在状态变化过程中温度升高K 1所吸收的热量。对理想气体来说

dT dQ C V m V =

, dT

dQ C P

m P =, 上式中m V C ,、m P C ,分别是理想气体的定压摩尔热容和定体摩尔热容,两者之差为

R C C m V m P =-,,

摩尔热容比:m V m P C C ,,/=γ。 7.理想气体的几个重要过程

8.循环过程和热机效率 (1)循环过程

系统经过一系列变化后又回到原来状态的过程,称为循环过程。 (2)热机的效率

放吸

净Q Q Q W -

==

(3)卡诺循环

卡诺循环由两个等温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组成。其效率为

1

2

1T T -

=η 工作在相同的高温热源和相同低温热源之间的热机的效率与工作物质无关,且以可逆卡诺热机的效率最高。

9.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有两种表述既开尔文表述和克劳修斯表述,两种表述是等效的。热力学第一定律说明一切过程的进行都必须遵循能量守恒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进一步说明,并非所有能量守恒的过程都能实现,自然界中出现的过程是有方向性的。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是:自然界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过程。

三、例题

5-1 如图所示,在一个具有绝热壁的刚性圆柱形气缸内,装有一

绝热活塞L,起初活塞紧贴气缸B端的内壁,在整个气缸内装有摩尔数M m v /=的单原子理想气体,温度为T 。现设法无摩擦地把活塞缓慢地拉至某一位置,外界对气体作功为w ,则气缸中气体的温度变为_____。

解: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A E Q +?=,且过程中0=Q (绝热过程),则

w A E =-=?

又)(2

3

230T T vR T vR E -=?=

?,所以 mR

Mw

T vR w T T 323200+=+=

5-2 如图,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变

化到状态B,无论经过什么过程,系统必然是( A )。

(A)内能增加 (B)从外界吸热 (C)对外界做正功

解:内能是状态量,而热量,功与过程有关。例如如图所示的AB 和ACDEFB 两过程,都是B A →,但功和热量却不相等(ACDEFB 过程的功和热量可为负值)。选(A)。

5-3 图a 、b 、c 各表示一个循环过程,

则循环( )的净功为正;循环( )的净功为负;循环( )的净功为零。

解:(C )(B )(A )

循环过程的净功等于pv 图上循环曲线包围的面积(顺时针为正)。

5-4 1摩尔刚性双原子分子理想气体作绝热变化,温度降低20℃,则气体对外做功__________。

解:气体对外做功为

J T vR E A 5.415)20(31.812

5

25=-???-=?-=?-=

5-5 有一气筒,竖直放置,除底部外都是绝热的,上面是一个可以上下无摩擦运动的活塞,中间有一块隔板,把筒分为体积相等的两部分A和B,各盛有一摩尔的氮气,并且处于相同的状态,压强为Pa p 51101?=,现在由底部慢慢地把332.4焦耳的热量传递给气体,活塞上的压强始终保持1大气压,在下列两种情况下,分别求A和B的温度改变量以及它们各得到的热量?

⑴如果中间隔板是固定的导热板,且其热容量可略去不计。 ⑵如果中间隔板是绝热的且可以自由无摩擦地上下滑动。

解:(1)上部即A 部为等压过程,下部B 为等体过程。因为B A T T T ?=?=?,所以

T C A E Q P A ?=+?= T C A E Q V B ?=+?=

T C C Q Q Q V P B A ?+=+=)(

=?=?B A T T K C C Q T V

P 67.631.8)2

527(4

.332=?+=+=

? J T R Q A 9.19367.631.827

27=??=???=

J T R Q B 5.13867.631.82

5

25=??=???=

(2)上部A 状态保持不变,下部B 为等压过程。因为0=A Q ,0=?A T ,J Q B 4.332=,且B P B T C Q ?= ,所以

K C Q T P

B B 5.1131.82

74

.332=?==

? 5-6 各为1mol 的氢气和氦气,从同一初状态(0p ,0V )开始作等温膨胀。若氢气膨胀后体积变为02V ,氦气膨胀后压强变为2/0p ,则它们从外界吸收热量之比为________。

解:等温过程系统吸收的热量为

000ln

v v

v p Q ==p

p v p 000ln 把已知条件代入,容易得

2ln 002v p Q Q H e H == 112::=H e H Q Q

5-7

气体分子的质量可以由气体的定体比热算出来(气体的定体比热定义为:单位质

量的气体经历等体过程、温度升高1度所需吸收的热量)。试根据定体摩尔热容量与定体比热的关系推导由定体比热计算分子质量的公式。已知某种单原子分子气体的定体比热

)/(314K kg J V C ?=,求每个该种原子的质量。

解:气体定体摩尔热容量为R i

C V 2

=,则定体比热

mol

mol V V M R

i M C c 2=

=

式中mol M 为气体分子摩尔质量。

因为分子m N M mol 0=(0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所以单个分子质量

kg c N R i m V 26

23

01059.6314

1002.631.8232-?=???==

分子 5-8 同种理想气体的定压摩尔热容p C 大于定容摩尔热容V C ,因为______________。解:理想气体等压膨胀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不仅用来增加自身的内能,同时还要对外做功。 5-9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历a-b-c 的变化过程,如图所示,其中气体( D )。 (A)只吸热,不放热。 (B)只放热,不吸热。

(C)有吸热也有放热,吸热量大于放热量。 (D)有吸热也有放热,放热量大于吸热量。

解:作如图所示的绝热线ac ,构成正循环acba 。对该循环,既有放热,又有吸热,且放吸Q Q >。考虑到ac 过程绝热,所以cba 过程既有吸热,又有吸热,且放吸Q Q >。反过来,对abc 过程,

有吸热也有放热,放热量大于吸热量。选(D)。

5-10 一系统由如图所示的a 状态沿acb 到达b 状态,有 320J热量传入系统,而系统对外做功 126J。(1)若adb 过程系统对外做功42J,问有多少热量传入系统?(2)当由b 状态沿曲线ba 返回状态a 时,外界对系统做功84J,试问系统是吸热还是放热?热量

是多少?

解:对b c a →→过程:J Q 320=,J A 126=。所以内能增量

J A Q E E E a b 194=-=-=?

(1)对b d a →→过程:J A 421=,J E E E a b 1941=-=?。所以吸热

)(23642194111J A E Q =+=+?=

(2)对a b →过程:J A 842-=,J E E E b a 1942-=-=?。所以吸热

)(27842194222J A E Q -=--=+?=

负号表示系统放热。

5-11 一摩尔单原子理想气体从300K加热至350K,(1)体积没有变化;(2)压强保持不变。问在这两个过程中各吸收了多少热量?增加了多少内能?气体对外做了多少功?

解:(1)对等体过程

0=A

)(1023.65031.82

3

232J T R E ?=??=?=

? E A E Q ?=+?=J 21023.6?=

(2)对等压过程

)(1004.1502

5

3J R T Cp Q ?=??=

?= )(1023.65031.823

232J T R E ?=??=?=?

J E Q A 21016.4?=?-=

5-12 如图AB 、DC 为绝热过程,CEA 为等温过程,BED 为任

意过程,组成一循环。若EDCE 所围面积为70J ,EABE 所围的面积为30J ,CEA 过程中系统放热100J ,则整个循环系统对外所做的净功_____ J 。在BED 过程中系统从外界吸热______ J 。

解:整个循环过程系统所做的净功为

)(403070J S S A EABE ED CE =-=-=净

对整个循环,净放吸净A Q Q Q =-=。考虑到AB 、DC 为绝热过程,CEA 过程放热,则BED 过程中系统从外界吸热

)(14040100J A Q Q Q BED =+=+==净放吸

5-13 一个绝热容器,用质量可忽略的绝热板分成体积相等的两部分。两边分别装入质 量相等、温度相同的氢气与氧气,开始时隔板固定。隔板释放后将发生移动,在达到新的平衡位置后( B )。

(A)氢气比氧气温度高 (B)氢气比氧气温度低 (C)两边温度总是相等

解:利用RT M m

PV mol

=

得,隔板释放前 V RT M m P molH H 22=

V

RT

M m P molO O 22=

因为22m olO m olH M M <,故22O H P P >。所以隔板释放后,氢气绝热膨胀,温度降低;氧气绝热收缩,温度升高。选(B )。

5-14 用隔板将用绝热材料包着的容器分成左右两室,左室充有理想气体,压强为P ,温度为T ,右室为真空。将隔板抽掉,则气体最终的压强和温度为( A )。

(A )

21P ,T (B )γ2/p ,T (C )P ,21T (D )21P ,21T ( E )γ2/p ,21T 解:此过程为自由绝热膨胀,故内能不变,即温度不变。由RT pV ν=知,体积增大一倍时压强减为2/p 。选(A )。

5-15 理想气体在下列各图所示的循环过程中,哪些是物理上不可能实现的?(图中T表示等温线,Q表示绝热线)

解:(a )、(c)在物理上不可实现,因为在pv 图上同一点,绝热线应当比等温线陡;(d) 在物理上不可实现,因为在pv 图上,两条绝热线不能相交于一点;(b )可以实现。

5-16 如图,在PV图中有两条邻近的绝热线(Ⅰ、Ⅱ),

则AB 为_________过程, FG 为___________过程。(填“吸热”,或“放热”,或“绝热”)

解:作等体线BC 和GH ,则构成两正循环ABCA 和HGFH 。 对ABCA 循环,BC 为放热过程,CA 为绝热过程,所以AB 必定为吸热过程;对HGFH 循环,HG 为放热过程,FH 为绝

热过程,所以GF 必定为吸热过程,反过来,FG 一定是放热过程。

5-17 如图所示,Ⅰ为绝热过程,若各过程吸热用Q 表示,相应的比热用C 表示,则过程Ⅰ有( B E ),过程Ⅱ有( A F ),过程Ⅲ有( C D )。

(A)0>Q (B)0=Q (C)0C (E)0=C (F)0

解:I 为绝热过程,故0=Q ,0=C 。

对正循环adca ,ca 为绝热过程,dc 为放热过程,所以ad 一定是吸热过程。又因为a →d 温度降低,所以ad 过程的比热为负。

对正循环acba ,ac 为绝热过程,cb 为放热过程,所以ba 一定是吸热过程,反过来,ab 一定是放热过程。又因为a →b 温度降低,所以ab 过程的比热为正。

5-18 3.2克氧气贮在一配有活塞的圆筒内,起始时压强为5

101?帕,体积为10升,先在等压情况下加热,使体积加倍,再在体积不变情况下加热,使压强加倍,然后经过一绝热膨胀,使温度降至开始时的数值。

(1)在PV图上画出该气体所经历的过程。

(2)求在每一过程中传给气体的热量、气体所做的功和气体内能的变化。 解:(1)气体所经历的过程如图所示。 (2)对等压过程B A →:

)(100.11010101)(3351J V V P A A B A ?=???=--=

)(105.2)(2

5

)(231J V P V P T T vR i E A A B B A B ?=-=-=

? J A E Q 3111105.3?=+?=

对等体过程C B →:

02=A

J V P V P T T vR i E Q B B C C B C 322100.5)(2

5

)(2?=-=-=

?= 对绝热过程D C →:

03=Q

J V P V P V P V P T T vR i E C C A A C C D D C D 331057)(2

5

)(25)(2??-=-=-=-=

? (由于D 、A 处在同一条等温线上,所以D D A A V P V P =)

J E A 3331057??=?-=

5-19 一个可以无摩擦地在左右滑动的绝热薄隔板,把容积为02V 的外部固定的绝热容器分为相同的两半Ⅰ和Ⅱ,

其中各盛有一摩尔的单原子的理想气体,两部分开始时的温度都是270

C 。如果用外力推动隔板使之向Ⅰ慢慢移动,使Ⅰ的体积变为原来的一半,求外力所做的功。

解:由于Ⅰ和Ⅱ进行的都是绝热过程,所以外力做功等于总内能增量。

两部分气体内能的增量分别为

)(23011T T R E -=

? )(23

022T T R E -=? 外力所做的功

()0212122

3

T T T R E E E A -+=

?+?=?= 因为

100122111---==γγγV T V T V T

所以

3

201

01

100122

?=?=?

??

? ??=--T T V V T T γγ

3

201

01

20023232??

? ???=?

?

? ???=?

??

?

??=--T T V V T T γγ

因此

)(1031.1232230031.823232223332

3232320J RT A ?=???

?????-???

??+???=????????-??? ??+=

5-20 一个测定空气γ的实验如下:大玻璃瓶内装有干燥空气,瓶上有一小活门和大气相通,又有一连通器和气压计相连。开始时,已将活门关闭,并使瓶中气体的初温T1与室

温相同,初压强P1比大气压P0稍高。现打开活门让气体膨胀,一见其压强与大气压强平衡时便迅速关上活门,此时气体的温度已略有降低。待气体温度与室温重新平衡时,压强又略有上升并到达P2,试证明空气的γ为

2

10

1/ln /ln P P P P =

γ

解:气体先后经过绝热膨胀过程和等体过程,如图所示。

对绝热过程,有

r

r r

r T P T P ----=2101

11

r r P P T T 1

1

12)

(--= ①

对等体过程,有

1

2

20T P T P = 02

1

2P T T P = ② 将①代入②式,消去1T ,得

2

10

1/ln /ln P P P P =

γ

5-21 在如图所示的卡诺循环中,绝热线bc 下的面积(即

bchg 的面积)_______ 绝热线da 下的面积(即daef 的面积)。(填=,或<,或>)

解:ad 和bc 过程都是绝热过程,曲线下的面积(即做功的大小)等于内能改变量的大小。由于两个过程的初态与末态的温度是相等的,所以内能改变量的大小也相等。因此两个面积大小相等。

5-22 一摩尔氧气进行一循环过程,起始压强为a p 5101?,体积为30L ,先进行等温膨胀,使气体变为60L ,再先后进行等压过程和等体过程

回到初始状态。

⑴在PV图中画出这一过程;

⑵求此循环过程中气体对外做的功和吸收的热量;

⑶求此循环的效率。 解:(1)这一循环过程如图所示。 (2)对等温膨胀B A → ,有

J V P V V

V P dV V V P PdV A A

B V V V V B

A

B A

20792ln ln 0000001====?

?= J A Q 207911==

对等压过程C B →,有

J V V P V V P A B C A B C B 15002/)()(2-=-=-=

J V V P T T R i T T C Q B C B B C B C P 5250)(2

7

)(22)(2-=-=-+=

-= 对等体过程A C →,有

03=A

J V P P T T R i T T C Q A C A C A C A V 3750)(2

5

)(2)(3=-=-=

-= 所以,整个过程气体对外作功和吸热分别为

)(57915002079321J A A A A =-=++=净 )(579375052502079321J Q Q Q Q =+-=++=净

(3)此循环的效率为

%9.95829

579

2

2==

+=

=

Q Q A Q A 净吸

净η 5-23 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可用下述循环近似说明,开始气缸内的压强为大气压强,体积为1V ,先后经过绝热压缩(体积变为2V )、等体过程、绝热过程和等体过程回到原状态。证明此循环的效率为

1

221-?

??

?

??-=r V V η

解:此循环过程如图所示。

bc 和da 过程分别为吸热和放热过程,吸收和放出的热量分别为

)(2

1b c T T R i

v Q -=

)(2

2a d T T R i

v Q -=

所以循环效率为

b

c a

d T T T T Q Q ---

=-

=111

ab 和cd 过程都是绝热过程,利用绝热方程

1

2

1

1

--=r b r a V T V T 1

11

2--=r d r c V T V T

1

2

1

1

)()(---=-r b c r a d V T T V T T

1

11

2

--=--r r b c a d V V T T T T

所以

1

221-?

??

? ??-=r V V η

5-24 一定量理想气体经历一循环过程,初始温度为1T ,绝热膨胀到温度2T 再先后经过等压压缩、绝热压缩和等压膨胀过程回到初始状态,证明此循环的效率等于-1(2T /1T )。此循环是卡诺循环吗?

解:循环过程如图所示,根据题意在图中标出各状态参量。 DA 和BC 过程分别为吸热和放热过程,吸收和放出的热量分别为

)(411T T vC Q P -=

)(322T T vC Q P -=

所以循环效率为

4

13

21

211T T T T Q Q ---

=-

AB 和CD 过程都是绝热过程,利用绝热方程

r

r r

r T P T P ----=2121

11 r r r

r T P T P ----=3124

1

1

43

12T T T T = 或 1

24132T T T T T T =--

所以

1

2

1T T -

=η 此循环并非卡诺循环(因为卡诺循环由两个等温和两个绝热过程构成)。

5-25 一定量理想气体,从温度为T 的初始状态出发,先经过等压过程,使温度降为2/T ,再先后经过绝热过程和等温过程回到初始状态。

(1)画出此循环过程的PV图,并用箭头在图上标出过程的走向。

(2)证明此循环的效率为2

ln 1

1-

。 解:(1)循环过程如图所示,根据题意在图中标出各状态参量。

(2)CA 过程吸收的热量为

3

1

1ln

V V RT Q ν= AB 过程释放的热量为

2/)2/(2T C T T C Q P P νν=-=

所以效率为

3

11

2ln

2111V V R

C Q Q P

?-

=-

对等压过程AB ,有

212V V =

对绝热过程BC ,有

121

3

2

--=

r r V T TV 1

1232

-=

r V V

所以

11113

1

22--+==r r V V γ

2ln 2ln 222ln 1ln

31R

C i V V P =+=-=γγ 因此

2

ln 21

1-

=η 5-26 空气标准狄赛尔循环(柴油机的工作循环)由两个绝热过程ab 和cd 、一个等压过程 bc 及一个等体过程da 组成(如图),试证明此热机的效率为

)1()(1)(

12

11212

1-'-'-=-V V V V V V r r

γη

解:bc 是等压吸热过程,da

是等体放热过程,它们吸收

和放出的热量分别为

)(22

)(211V V P i T T C Q b b c P -'+=

-=ν 12)(2

)(V P P i

T T C Q a d a d V -=-=ν

循环效率为

)

()(1)()(211211211

1

2V V P V P P V V P V P P i i Q Q b a d

b a d -'--=-'-?+-

=-

=γη 对两个绝热过程,利用绝热方程

γγ11V P V P d b =' γ

γ12V P V P a b =

γ

γγ121)()(V P P V V P a d b -=-'

γ

γ

γ1

2

1V V V P P P b a d -'=- 所以

)()(1211121V V V V V V -'-'-=γ

γ

γγη)

1()(1)(

12

11212

1-'-'-=-V V V V V V r r

γ 5-27 ν摩尔理想气体由体积V1膨胀到V2,其过程方程为a pV =2(常量)。已知其

定容摩尔热容量为V C ,求此过程中气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并确定该过程的摩尔热容量的表达式。

解:过程曲线如图所示。此过程系统内能增量、对外做功分别为

)()(112212V P V P R

C T T C E V

V -=

-=?ν ????

??-=???? ??-=

12

12

11V V R C a V a V a R

C V V

???? ??-===?

?21

2112

1

2

1

V V a dV V a

PdV A V V V V 所以,该过程吸收的热量为

?

??

?

??-??? ??-=+?=12111V V R C a A E Q v 该过程的摩尔热容量为

R C V a V a R V V R C a V P V P R V V R C a T T Q C V v v -=-???

? ??-??? ??-=-???? ??-??? ??-=-=)(1111)(1111)

(1

21211221212ν

5-28 图中abcda 为一卡诺循环,其效率为0η,而efcde 循环效率为1η,aghda 循环效率为2η,其中gh 为任意的非绝热过程。则( E )。

(A) 210ηηη== (B) 201ηηη<< (C) 0

21ηηη>

>

(D) 021ηηη=> (E) 201ηηη>> 解:由题意知

2101T T -

=η 3

111T T -=η 因为23T T >,故01ηη>。aghda 循环是工作于1T 与2T 之间的非卡诺循环,由卡诺定理知02ηη<。故201ηηη>>。

5-29 如图所示,工作物质经过程acb 与bda 组成一循环过程,已知在过程acb 中,工作物质与外界交换的净热量为Q,过程bda 为绝热过程,在P~V图上循环闭合曲线所包围的面积为A,则循环效率为( D )。

(A)ηQ A /= (B) η12/1T T -= (1T 为循环最高温度,2T 为循环最低温度)

(C) ηQ A /> (D) ηQ A /< (E)以上答案都不对

解:循环效率1/<=吸Q A η。由题意知,A 是循环系统对外界做的净功,Q 是循环过程中系统从外界的净吸热,所以Q A =,即1/=Q A 。因此,(D)正确,而(A)(C)(E)不对。又因为该循环不是卡诺循环,所以(B)也不对。

5-30 在某一循环中,最低的温度为27℃,若要求该循环的效率为25%,则循环中最高的温度至少为______。

解:因为循环效率1

2

1T T -

≤η,所以

K T T 4004

11300

121=-=-≥

ηC 127=

即高温至少为C

127。

5-31 一卡诺制冷机,其热源的绝对温度是冷源的n 倍,若在制冷过程中,外界做功为W,则制冷机可向热源提供的热量为__________。

解:对卡诺制冷机,制冷系数为

1

1

2122-=

-=n T T T W Q 所以

W n Q 1

1

2-=

所以制冷机可向热源提供的热量

W n n W n W Q W Q 1

1121-=-+

=+= 5-32 理想气体绝热自由膨胀,其熵( A )。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解:利用熵增加原理,可知(A)正确。

第七章、统计热力学基础习题和答案

统计热力学基础 一、选择题 1. 下面有关统计热力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统计热力学研究的是大量分子的微观平衡体系 B. 统计热力学研究的是大量分子的宏观平衡体系 C. 统计热力学是热力学的理论基础 D. 统计热力学和热力学是相互独立互不相关的两门学科B 2. 在研究N、V、U有确定值的粒子体系的统计分布时,令刀n i = N,刀n i & i = U , 这是因为所研究的体系是:( ) A. 体系是封闭的,粒子是独立的 B 体系是孤立的,粒子是相依的 C. 体系是孤立的,粒子是独立的 D. 体系是封闭的,粒子是相依的C 3. 假定某种分子的许可能级是0、&、2 £和3 &,简并度分别为1、1、2、3四个这样的分子构成的定域体系,其总能量为3£时,体系的微观状态数为:() A. 40 B. 24 C. 20 D. 28 A 4. 使用麦克斯韦-波尔兹曼分布定律,要求粒子数N 很大,这是因为在推出该定律时:( ) . 假定粒子是可别的 B. 应用了斯特林近似公式 C. 忽略了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D. 应用拉氏待定乘因子法A 5. 对于玻尔兹曼分布定律n i =(N/q) ? g i ? exp( - £ i/kT)的说法:(1) n i是第i能级上的粒子分布数; (2) 随着能级升高,£ i 增大,n i 总是减少的; (3) 它只适用于可区分的独立粒子体系; (4) 它适用于任何的大量粒子体系其中正确的是:( ) A. (1)(3) B. (3)(4) C. (1)(2) D. (2)(4) C 6. 对于分布在某一能级£ i上的粒子数n i,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A. n i 与能级的简并度无关 B. £ i 值越小,n i 值就越大 C. n i 称为一种分布 D. 任何分布的n i 都可以用波尔兹曼分布公式求出B 7. 15?在已知温度T时,某种粒子的能级£ j = 2 £ i,简并度g i = 2g j,则「和£ i上 分布的粒子数之比为:( ) A. 0.5exp( j/2£kT) B. 2exp(- £j/2kT) C. 0.5exp( -£j/kT) D. 2exp( 2 j/k£T) C 8. I2的振动特征温度? v= 307K,相邻两振动能级上粒子数之n(v + 1)/n(v) = 1/2的温度是:( ) A. 306 K B. 443 K C. 760 K D. 556 K B 9. 下面哪组热力学性质的配分函数表达式与体系中粒子的可别与否无关:( ) A. S、G、F、C v B. U、H、P、C v C. G、F、H、U D. S、U、H、G B 10. 分子运动的振动特征温度?v是物质的重要性质之一,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 ) A. ? v越高,表示温度越高 B. ?v越高,表示分子振动能越小 C. ?越高,表示分子处于激发态的百分数越小 D. ?越高,表示分子处于基态的百分数越小 C 11. 下列几种运动中哪些运动对热力学函数G与

第五章 热力学基础 总结

§5-1 准静态过程 功 热量 内能 一、准静态过程 非静态过程:中间状态不是平衡态准静态过程:(平衡过程) 过程进行得足够缓慢中间状态 ~ 平衡态 p -V 图上,一点 代表一个平衡态,一条连续曲线代表一个准静态过程。这条曲线的方程称为过程方程 准静态过程是一种理想模型。 对于实际过程则要求的外界条件发生一微小变化的时间远远大于弛豫时间(从平衡态破坏到新平衡态建立所需的时间) 二、内能 热力学主要研究系统能量转换规律 例:实际气体 ) ,(V T E E =理想气体()2m ol M i E R T E T M = = 三、功和热量 1. 准静态过程的体积功 V p l pS l F A d d d d ==?= =μp F s V d l d ?= 2 1 d V V V p A 注意:非静态过程不适用 ?= 21 d V V V p A A d 0 d 0d >>A V 若0d 0d <

2 热 量(过程量) 摩尔热容: m mol m mol M C cM Q C T M == ??物理意义:1mol 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K 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 5-2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在等值过程中的应用 一. 热力学第一定律1. 数学形式: A E E Q +-=)(12系统从外界吸热 = 内能增量+系统对外界做功 A Q E 1 E 2 准静态:d Q =d E +p d V 理想气体: d d d 2m ol M i Q R T p V M = +d Q =d E +d A 微小过程: 2. 物理意义:涉及热运动和机械运动的能量转换及守恒定律。 适用范围:静态过程和非准静态过程均适用。但为便于实际计算,要求初终态为平衡态。 第一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制成的 第一类永动机不需要外界提供能量,也不需要消耗系统的内能,但可以对外界作功。 二 . 对理想气体的应用 等值过程 等体过程 等压过程 等温过程 d =V 0d =p 0 d =T 绝热过程 d =Q 1) 过程方程 2 1 21T T p p =查理定律 1. 等体过程 (d V = 0 V = C ) V V p 1 p 2p ) ,,(222T V p ) ,,(111T V p O 2)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具体形式 ?==0 d V p A V mol M Q C T M = ?2 mol M i E R T M ?= ?V m o l M E Q C T M ?==?吸热全部用于增加内能: 适用于一切过程。 V m o l M E C T M ?= ?注意:

第二章食品热力学基础思考及练习题

第二章食品热力学基础思考及练习题 第一节热力学概述 一、概念题 1、系统(或体系):是指被划定的研究对象。 2、环境:是指与系统(或体系)密切相关的部分。 3、状态:是指系统的所有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综合表现。 4、状态性质:是指描述系统状态的宏观物理量。 5、广度性质(或容量性质):是指这种性质的数值与系统中所含物质的量成正比,具有简单加和性。 6、强度性质:是指这种性质的数值与系统所含物质的量无关,不具有加和性。 7、过程:是指系统从一个状态变到另一个状态的变化。 8、途径:是指系统在变化过程中所经历的具体步骤。 9、热力学平衡(状态):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如果一个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任何物质和能量交换,所有的状态函数有确定值,且不随时间而改变,则称这个系统处于热力学平衡(状态)。 10、热量(或热):是指由于温度之差而在系统与环境之间传递的能量。 11、功:是指除了热传递以外,其它各种形式传递的能量。 12、热力学能(或内能):是指系统内部所有粒子各种运动形态的能量的总和。 13、自发过程:是指系统中无需环境施加影响就可以自动进行的过程。 14、熵增原理:是指在孤立热力系所发生的不可逆微变化过程中,熵的变化量永远大于系统从热源吸收的热量与热源的热力学温度之比。可用于度量过程存在不可逆性的程度。简言之:孤立系统中的一切实际过程都是熵的增加过程。 15、自由能:在热力学当中,自由能是指在某一个热力学过程中,系统减少的内能中可以转化为对外作功的部分。 二、填空题(不做) 1、热力学是研究(宏观)系统在(能量)相互转换过程中所应遵循规律的科学。 2、化学热力学主要解决化学变化的(方向)和(限度)问题,但不研究变化的(速率)和(机理)。 3、热力学方法的特点是考察体系变化前后——(起始状态)与(终了状态)之

第七章、统计热力学基础习题和答案

统计热力学基础 题 择 一、选 1. 下面有关统计热力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统计热力学研究的是大量分子的微观平衡体系 B. 统计热力学研究的是大量分子的宏观平衡体系 C. 统计热力学是热力学的理论基础 D. 统计热力学和热力学是相互独立互不相关的两门学科B 2.在研究N、V、U 有确定值的粒子体系的统计分布时,令∑n i = N,∑n iεi = U, 3.这是因为所研究的体系是:( ) A. 体系是封闭的,粒子是独立的 B 体系是孤立的,粒子是相依的 C. 体系是孤立的,粒子是独立的 D. 体系是封闭的,粒子是相依的 C 4.假定某种分子的许可能级是0、ε、2ε和3ε,简并度分别为1、1、2、3 四个这样的分子构成的定域体系,其总能量为3ε时,体系的微观状态数为:( ) A. 40 B. 24 C. 20 D. 28 A 5. 使用麦克斯韦-波尔兹曼分布定律,要求粒子数N 很大,这是因为在推出该定律 6.时:( ) . 假定粒子是可别的 B. 应用了斯特林近似公式 C. 忽略了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D. 应用拉氏待定乘因子法 A 7.对于玻尔兹曼分布定律n i =(N/q) ·g i·exp( -εi/kT)的说法:(1) n i 是第i 能级上的 粒子分布数; (2) 随着能级升高,εi 增大,n i 总是减少的; (3) 它只适用于可区分的独 8.立粒子体系; (4) 它适用于任何的大量粒子体系其中正确的是:( ) A. (1)(3) B. (3)(4) C. (1)(2) D. (2)(4) C 9.对于分布在某一能级εi 上的粒子数n i ,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10.A. n i 与能级的简并度无关 B. εi 值越小,n i 值就越大 C. n i 称为一种分布 D.任何分布的n i 都可以用波尔兹曼分布公式求出 B 11. 15.在已知温度T 时,某种粒子的能级εj = 2εi,简并度g i = 2g j,则εj 和εi 上分布的粒子数之比为:( ) A. 0.5exp( j/2εk T) B. 2exp(- εj/2kT) C. 0.5exp( -εj/kT) D. 2exp( 2 j/kεT) C 12. I2 的振动特征温度Θv= 307K,相邻两振动能级上粒子数之n(v + 1)/n(v) = 1/2 的温度 13.是:( ) A. 306 K B. 443 K C. 760 K D. 556 K B 14.下面哪组热力学性质的配分函数表达式与体系中粒子的可别与否无关:( ) A. S、G、F、C v B. U、H、P、C v C. G、F、H、U D. S、U、H、G B 15. 分子运动的振动特征温度Θv 是物质的重要性质之一,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 ) A.Θv 越高,表示温度越高 B.Θv 越高,表示分子振动能越小 C. Θv 越高,表示分子处于激发态的百分数越小 D. Θv 越高,表示分子处于基态的百分数越小 C 16.下列几种运动中哪些运动对热力学函数G 与A 贡献是不同的:( ) A. 转动运动 B. 电子运动 C. 振动运动 D. 平动运动 D 17.三维平动子的平动能为εt = 7h 2 /(4mV2/ 3 ),能级的简并度为:( )

统计热力学基础复习整理版汇总

统计热力学基础 一、单选题 1) 统计热力学主要研究(A )。 (A) 平衡体系(B) 近平衡体系(C) 非平衡体系(D) 耗散结构(E) 单个粒子的行为 2) 体系的微观性质和宏观性质是通过( C)联系起来的。 (A) 热力学(B) 化学动力学(C) 统计力学(D) 经典力学(E) 量子力学 3) 统计热力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D) (A) 微观粒子的各种变化规律(B) 宏观体系的各种性质 (C) 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D) 宏观系统的平衡性质 (E) 体系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的关系 4) 下述诸体系中,属独粒子体系的是:(D ) (A) 纯液体(B) 理想液态溶液(C) 理想的原子晶体(D) 理想气体(E) 真实气体 5) 对于一个U,N,V确定的体系,其微观状态数最大的分布就是最可几分布,得出这一结论的理论依据是:(B ) (A) 玻兹曼分布定律(B) 等几率假设(C) 分子运动论(D) 统计学原理(E) 能量均分原理 6) 在台称上有7个砝码,质量分别为1g、2g、5g、10g、50g、100g,则能够称量的质量共有:(B ) (A) 5040 种(B) 127 种(C) 106 种(D) 126 种 7) 在节目单上共有20个节目序号,只知其中独唱节目和独舞节目各占10个,每人可以在节目单上任意挑选两个不同的节目序号,则两次都选上独唱节目的几率是:(A ) (A) 9/38 (B) 1/4 (C) 1/180 (D) 10/38 8) 以0到9这十个数字组成不重复的三位数共有(A ) (A) 648个(B) 720个(C) 504个(D) 495个 9) 各种不同运动状态的能级间隔是不同的,对于同一种气体分子,其平动、转动、振动和电子运动的能级间隔的大小顺序是:(B ) (A)?ε t > ?ε r > ?ε v > ?ε e(B)?ε t < ?ε r < ?ε v < ?ε e (C) ?ε e > ?ε v > ?ε t > ?ε r(D)?ε v > ?ε e > ?ε t > ?ε r (E)?ε r > ?ε t > ?ε e > ?ε v 10) 在统计热力学中,对物系的分类按其组成的粒子能否被分辨来进行,按此原则:(C ) (A) 气体和晶体皆属定域子体系(B) 气体和晶体皆属离域子体系 (C) 气体属离域子体系而晶体属定域子体系(D) 气体属定域子体系而晶体属离域子体系 11) 对于定域子体系分布X所拥有的微观状态t x为:( B)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

课 题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 基础 课次第一讲(2学时) 教学目的(1)理解状态函数的概念及其特点(2)理解过程和途径的区别(3)理解热和功的概念及其符号规定. 重点难点状态函数的基本特点热和功的符号规定及计算 教学过程2-1 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教学方法 讲授 课的类型 基础课 内蒙古农业大学理学院普通化学教案 第二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8学时) §2.1 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一.系统和环境 系统是被人为地划定的作为研究对象的物质(又叫体系或物系)。除系统外的物质世界就是环境。体系分类: 孤立系统:与环境既无物质交换又无能量交换。开放系统:与环境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封闭系统: 与环境无物质交换而有能量交换。二.状态和状态函数 在热力学中,为了描述一个系统,必须确定它的一系列性质,即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温度、压力、体积、密度、组成等。当系统的所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确定的值,则称这个系统处于一定的状态。所以系统的状态是由一系列表征系统性质的物理量所确定下来的系统的存在形式,是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综合表现。系统的状态是由许多宏观的物理量来描述和确定的。例如,气体的温度、压力、体积以及物质的量等宏观物理量确定了,则该气体系统的状态也就确定了。只要其中一个物理量改变,则体系的状态就会发生变化,变化前的状态叫始态,变化后的状态叫终态。 系统的每一状态都具有许多物理和化学性质,状态一定,系统的性质也就一定,状态改变,系统的性质也随之变化。在热力学中把用来说明、

确定系统所处状态的系统性质叫做状态函数。例如p、V、T及后面要介绍的非常重要的热力学能U、焓H、熵S和吉布斯自由能G等均是状态函数。状态函数的特点:一是当系统的状态确定后,系统的宏观性质即状态函数就有确定的数值,亦即系统的宏观性质是状态的单值函数;二是状态函数的变化值只决定于系统的始态和终态,而与状态发生变化时所经历的具体途径无关。无论经历多么复杂的变化,只要系统恢复原状,则状态函数也恢复原状。 状态函数按其性质可分为两大类: (1)广度性质:又称容量性质,当将系统分割成若干部分时,系统的某性质等于各部分该性质之和,即广度性质的值与系统中物质的量成正比,具有加和性。体积、质量、热力学能、熵、焓、吉布斯自由能等均是广度性质。 (2)强度性质:此类性质不具有加和性,其值与系统中物质的量多少无关,仅决定于系统本身的特性。例如,两杯298K的水混合,水温仍是298K,而不是596K。温度、压力、密度、粘度等均是强度性质。 应当指出,两个广度性质的比值,是一个新的强度性质。如摩尔体积、摩尔质量、密度、浓度等就是强度性质。强度性质不必指定物质的量就可以确定。 三.过程和途径 当系统与环境之间发生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时,系统的状态就会发生变化,人们把状态变化的经过称为过程,而把完成变化的具体步骤称为途径。一个过程可以由多种不同的途径来实现,而每一途径常由几个步骤组成。例如,在101.325kPa下,将25℃水加热到75℃的过程,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达到。如途径Ⅰ,直接加热升温到75℃;途径Ⅱ,先把水加热到90℃,然后再冷却到75℃。 热力学常见的过程有: (1)定温过程:系统的状态变化是在系统的始态温度、终态温度及环境温度均相等的条件下发生的过程。即T始=T终=T环=T。

第五章--热力学基础Word版

第五章 热力学基础 一、基本要求 1.掌握理想气体的物态方程。 2.掌握内能、功和热量的概念。 3.理解准静态过程。 4.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容,会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在等体、等压、等温和绝热过程中的功、热量和内能增量进行计算。 5.理解循环的意义和循环过程中的能量转换关系。掌握卡诺循环系统效率的计算,会计算其它简单循环系统的效率。 6.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和熵增加原理。 二、本章要点 1.物态方程 理想气体在平衡状态下其压强、体积和温度三个参量之间的关系为 RT M m PV = 式中是m 气体的质量,M 是气体摩尔质量。 2.准静态过程 准静态过程是一个理想化的过程,准静态过程中系统经历的任意中间状态都是平衡状态,也就是说状态对应确定的压强、体积、和温度。可用一条V P -曲线来表示 3.内能 是系统的单值函数,一般气体的内能是气体温度和体积的函数),(V T E E =,而理想气体的内能仅是温度的函数)(T E E =。 4.功、热量 做功和传递热量都能改变内能,内能是状态参量,而做功和传递热量都与过程有关。气体做功可表示为 ?=2 1 V V PdV W 气体在温度变化时吸收的热量为 T C M m Q ?= 5.热力学第一定律 在系统状态发生变化时,内能、功和热量三者的关系为 W E Q +?= 应用此公式时应注意各量正负号的规定:0>Q ,表示系统吸收热量,0?E 表示内能增加,0W 系统对外界做功,0

6.摩尔热容 摩尔热容是mol 1物质在状态变化过程中温度升高K 1所吸收的热量。对理想气体来说 dT dQ C V m V = , dT dQ C P m P =, 上式中m V C ,、m P C ,分别是理想气体的定压摩尔热容和定体摩尔热容,两者之差为 R C C m V m P =-,, 摩尔热容比:m V m P C C ,,/=γ。 7.理想气体的几个重要过程 8.循环过程和热机效率 (1)循环过程 系统经过一系列变化后又回到原来状态的过程,称为循环过程。 (2)热机的效率 吸 放吸 净Q Q Q W - == 1η (3)卡诺循环 卡诺循环由两个等温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组成。其效率为 1 2 1T T - =η 工作在相同的高温热源和相同低温热源之间的热机的效率与工作物质无关,且以可逆卡诺热机的效率最高。

第七章 统计热力学基础

第七章统计热力学基础 一、选择题 1、统计热力学主要研究()。 (A) 平衡体系(B)单个粒子的行为案(C) 非平衡体系(D) 耗散结构 2、能量零点的不同选择,在下面诸结论中哪一种说法是错误的:( ) (A) 影响配分函数的计算数值(B) 影响U,H,F,G 的数值 (C) 影响Boltzmann分布数N 的数值(D) 影响能级能量εi的计算数值 3、最低能量零点选择不同,对哪些热力学函数值无影响:( ) (A) U (B) S (C) G (D) H 4、统计热力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 微观粒子的各种变化规律 (B) 宏观体系的各种性质 (C) 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 (D) 宏观系统的平衡性质 5、对于一个U,N,V确定的体系,其微观状态数最大的分布就是最可几分布,得出这一结论的理论依据是:() (A) 玻兹曼分布定律(B) 等几率假设(C) 分子运动论(D) 统计学原理 6、以0到9这十个数字组成不重复的三位数共有() (A) 648个(B) 720个(C) 504个(D) 495个 7、各种不同运动状态的能级间隔是不同的,对于同一种气体分子,其平动、转动、振动和电子运动的能级间隔的大小顺序是:() (A) t > r > v > e(B) t < r < v < e (C) e > v > t > r(D) v > e > t > r 8、在统计热力学中,对物系的分类按其组成的粒子能否被分辨来进行,按此原则:() (A) 气体和晶体皆属定域子体系 (B) 气体和晶体皆属离域子体系 (C) 气体属离域子体系而晶体属定域子体系 (D) 气体属定域子体系而晶体属离域子体系 9、对于定域子体系分布X所拥有的微观状态t x为:() (A) (B)

大物b课后题05-第五章热力学基础

习题 6D 7B 参看课本P78 8A 等压过程,V 、T 成正比,对外作功,且内能升高 等温过程,内能不变,作功小于等压 绝热过程,不吸热,不放热 9A 循环,热力学能不变 逆循环,外界对气体作功 10A 区分 平衡过程P78、可逆过程P116 5-11 1mol 理想气体,例如氧气,有状态A 11(,)p V 在图上p V -沿一条直线变到状态22(,)B p V ,该气体的热力学能的增量为多少 解 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2 M i E RT μ= 氧气为双原子分子 5i = 氧气的摩尔数为 1M μ= ()()212211522 M i E E R T T p V p V μ?==-=- 5-12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沿图中斜向下的直线由状态A 变化到状态B 初态时压强为54.010Pa ?,体积为321.010m -?,末态的压强为5 2.010Pa ?,体积为32 3.010m -?,求此过程中气体对外所做的功。

解 理想气体做功的表达式为W pdV = ?, 其数值等于p V -图中过程曲线下所对应的面积 ()()()()()53211 2.0 4.010 3.0 1.010 6.01022 A B B A W p p V V J -=+-=?+??-?=? 5-13 如图所示,系统从状态A 沿ACB 变化到状态B ,有334J 的热量传递给系统,而系统对外做功为126J. (1)若系统从状态A 沿ADB 变化到状态B 时,系统做的功42J ,问由多少热量传递给系统。 (2)当系统从状态B 沿曲线BEA 返回到状态A 时,外界对系统做功为84J,问系统是吸热还是放热传递热量多少 (3)若167D A E E J -=,求系统沿AD 及DB 变化时,各吸收多少热量 解 (1)对于过程ACB ()334126208B A ACB ACB E E Q W J -=-=-= 对于过程ADB 过程 ()()20842250ADB B A ADB Q E E W J =-+=+= (2)对于过程BEA ()()20884292A B CEAB Q E E W J =-+=--=- 负号表示放热。 (3)对于过程AD ()16742209AD D A ADB Q E E W J =-+=+= 对于过程DB 过程 ()()()20816741DB B A D A Q E E E E J =---=-= 5-14 22112122()22 52()2 7272 i i Q R T PV PV P V V J ν++=?=-+=-== 5-15 标况:标准状况的简称。简称为STP 。 通常指温度为0℃()和压强为千帕(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的情况。

(物理化学)第二章 热力学基础概念题1

第二章 热力学基础概念题 一、填空题 1、一定量的N 2气在恒温下增大压力,则其吉布斯自由能变 。(填增大,不变,减小) 2、物理量,,,,,,Q W U H V T p 属于状态函数的有 ;属于途径函数的有 ;状态函数中属于强度性质的有 ;属于容量性质的有 。 3、对组成不变的均相封闭系统,T S p ???= ???? ;对理想气体T S p ???= ???? 。 4、21 ln V W nRT V =的适用条件是 ; 1TV γ-=常数的适用条件是 ; p H Q ?=的适用条件是 。 5、1摩尔理想气体经恒温膨胀,恒容加热和恒压冷却三步完成一个循环回到始态,此过程吸热20.0kJ 。则U ?= ,H ?= ,W = 。 6、体积功的通用计算公式是W = ;在可逆过程中,上式成为W = ;在等压过程中,上式成为W = 。 7、给自行车打气时,把气筒内的空气作为体系,设气筒、橡皮管和轮胎均不导热,则该过程中Q 0,W 0 。 8、273.15K 、101.325kPa 下,固体冰融化为水,其Q 0,W 0, U ? 0,H ? 0 。 二、选择题 1、水在可逆相变过程中: (1)0U ?=,0H ?=; (2)0T ?=,0p ?=; (3)0U ?=,0T ?=; (3)以上均不对。 2、理想气体,p m C 与,V m C 的关系为:

(1),p m C =,V m C ;(2),p m C >,V m C ;(3),p m C <,V m C ;(4)无法比较。 3、液态水在100℃及101.325Pa 下汽化成水蒸气,则该过程的: (1) △H=0; (2) △S=0; (3) △A=0; (4) △G=0 。 4、理想气体从状态Ⅰ等温自由膨胀到状态Ⅱ,可用那个状态函数的变量来判断过程的自发性: (1)△G ; (2)△U; (3) △S; (4) △H 。 5、公式dG SdT Vdp =-+可适用下述那一过程: (1)在298K, 101.325kP 下水蒸气凝结成水的过程; (2)理想气体膨胀过程; (3)电解水制H 2(g)和O 2(g)的过程; (4) 在一定温度压力下,由()()223N g H g +合成()3NH g 的过程。 6、对封闭的单组分均相系统,且'0W =时,T G p ??? ????的值应是: (1)<0 ; (2) >0 ; (3)=0 ; (4)前述三种情况无法判断。 7、理想气体等温自由膨胀过程为: (1)0Q <; (2)0U ?<; (3)0W >; (4)0H ?=。 8、一封闭系统,当状态从A 到B 发生变化时,经历两条任意的不同途径,则下列四式中正确的是: (1)12Q Q =; (2)12W W =; (3)1122Q W Q W +=+; (4)12U U ?=?。 9、反应热公式p r Q H =?除应满足“封闭系统,不做非体积功”外,还应满足: (1)21p p ==定值; (2) e p =定值; (3) 外p=p ; (4) 21e p p p ===定值。 三、是非题 (正确地打“√”,错误的打“×”) 1、 理想气体在恒定的外压下绝热膨胀到终态,因为是恒压,所以H Q ?=,又 因为是绝热,0Q =,故0H ?=,对吗? ( ) 2、 气体经不可逆绝热膨胀后,因为Q =0,固其熵变等于零。是不是?( ) 3、在-10℃,101.325kPa 下过冷的H 2O(l)凝结为冰是一个不可逆过程,故此过程的熵变大于零。是不是?( ) 4、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说法是:热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是不可能的。是不是?( ) 5、绝热过程都是等熵过程。是不是?( )

第五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四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4-1 0.020Kg的氦气温度由升为,若在升温过程中:(1)体积保持不变;(2)压强保持不变;(3)不与外界交换热量,试分别求出气体内能的改 变,吸收的热量,外界对气体所作的功,设氦气可看作理想气体,且, 解:理想气体内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一过程中气体温度的改变相同,所以内能的改变也相同,为: 热量和功因过程而异,分别求之如下: (1)等容过程: V=常量A=0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2)等压过程: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负号表示气体对外作功, (3)绝热过程 Q=0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4-2分别通过下列过程把标准状态下的0.014Kg氮气压缩为原体积的一半;(1)等温过程;(2)绝热过程;(3)等压过程,试分别求出在这些过程中气体内能的改变,传递的热量和外界对气体所作的功,设氮气可看作理想气体,且 ,

解:把上述三过程分别表示在P-V图上, (1)等温过程 理想气体内能是温度的单值函数,过程中温度不变,故 由热一、 负号表示系统向外界放热 (2)绝热过程 由或 得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另外,也可以由 及 先求得A

(3)等压过程,有 或 而 所以= = =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 求之 也可以由 另外,由计算结果可见,等压压缩过程,外界作功,系统放热,内能减少,数量关系为,系统放的热等于其内能的减少和外界作的功。 4-3 在标准状态下的0.016Kg的氧气,分别经过下列过程从外界吸收了80cal 的热量。(1)若为等温过程,求终态体积。(2)若为等容过程,求终态压强。 (3)若为等压过程,求气体内能的变化。设氧气可看作理想气体,且 解:(1)等温过程

07章统计热力学基础(1)

第七章统计热力学基础 1. 设有一个体系,由三个定位的单维简谐振子所组成,体系能量为11/2 hν,这三个振子在三个固定的位置上振动,试求体系全部的微观状态数。 2. 当热力学体系的熵函数S增加0.418 J/K时,则体系的微观状态数增加多少?用ΔΩ/Ω1表示。 3. 对于双原子分子,证明: U r=NkT U v=NkT 设基态振动能为零,≈1+x 。 4.将N2气在电弧中加热,从光谱中观察到处于第一激发态的相对分子数 N(v=1)/N(v=0)=0.26,式中ν为振动量子数N(v=0)为基态占有的分子数,N(v=1)为第一激发振动态占有的分子数,已知N2的振动频率ν= 6.99×, (1) 计算气体温度。 (2) 计算振动能量在总能量(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中所占的百分数。 5.设某理想气体A,其分子的最低能级是非简并的,取分子的基态作为能量零点,相邻能级的能量为ε,其简并度为2,忽略更高能级。 (1)写出A分子的总配分函数的表达式。 (2)设ε=kT,求出相邻两能级上最概然分子数之比n1/n0。 (3)设ε=kT,试计算1 摩尔该气体的平均能量是多少? 6.某气体的第一电子激发态比基态能量高400 kJ/mol,试计算 (1)在300 K时,第一激发态分子所占的百分数? (2)若要使激发态的分子数占10%,则需多少温度? 7.零族元素氩(Ar)可看作理想气体,相对分子量为40,取分子的基态(设其简并度为1)作为能量零点,第一激发态(设其简并度为2)与基态能量差为ε,忽略其它高能级。 (1)写出氩分子的总的配分函数表达式。 (2)设ε=5kT,求在第一激发态上最可几分布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数。

第5章 热力学基础

第五章 热力学基础 问题 5-1 从增加内能来说,作功和传递热量是等效的。但又如何理解它们在本质上的差异呢? 解 作功和传递热量都可以改变系统的内能,但是二者有本质的区别。作功是使系统分子的有规则运动转化为另一系统的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过程,即机械能或其它能和内能之间的转化过程;传热只能发生在温度不同的两个系统间,或是一个系统中温度不同的两个部分间,它通过分子间的碰撞以及热辐射来完成的,它是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从一个系统(部分)转移到另一个系统(部分),这种转移即系统(部分)间内能转换的过程。 5-2 一系统能否吸收热量,仅使其内能变化?一系统能否吸收热量,而不使其内能变化? 解 能,例如理想气体在等体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增加气体的内能;在等温膨胀过程中,气体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对外作功。 5-3 在一巨大的容器内,储满温度与室温相同的水。容器底部有一小气泡缓缓上升,逐渐变大,这是什么过程?在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内气体是吸热还是放热? 解 这是等温膨胀过程,装满水的巨大容器相当于一个恒温热源,气泡中的气体从中吸取热量对外作功。 5-4 有一块1kg 、0C 的冰,从40m 的高空落到一个木制的盒中,如果所有的机械能都能转换为冰的内能,这块冰可否全部熔解?(已知1mol 的冰熔解时要吸收3 6.010J ?的热量。) 解 冰块落到盒中所获得的内能为392J E mgh ==,此冰块全部熔解所需要的热量为356.010J =3.310J m Q M = ???,所以此冰块并不能全部熔解。 5-5 铀原子弹爆炸后约100ms 时,“火球”是半径约为15m 、温度约为 5310K ?的气体,作为粗略估算,把“火球”的扩大过程,视为空气的绝热膨胀。

第七章 统计热力学基础

第七章统计热力学基础 一、单选题 1.统计热力学主要研究()。 (A) 平衡体系(B) 近平衡体系(C) 非平衡体系 (D) 耗散结构(E) 单个粒子的行为 2.体系的微观性质和宏观性质是通过()联系起来的。 (A) 热力学(B) 化学动力学(C) 统计力学(D) 经典力学(E) 量子力学 3.统计热力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A) 微观粒子的各种变化规律(B) 宏观体系的各种性质 (C) 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D) 宏观系统的平衡性质 (E) 体系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结构的关系 4.下述诸体系中,属独粒子体系的是:() (A) 纯液体(B) 理想液态溶液(C) 理想的原子晶体 (D) 理想气体(E) 真实气体 5.对于一个U,N,V确定的体系,其微观状态数最大的分布就是最可几分布,得出这一结论的理论依据是:() (A) 玻兹曼分布定律(B) 等几率假设(C) 分子运动论 (D) 统计学原理(E) 能量均分原理

6.在台称上有7个砝码,质量分别为1g、2g、5g、10g、50g、100g,则能够称量的质量共有:() (A) 5040 种(B) 127 种(C) 106 种(D) 126 种 7.在节目单上共有20个节目序号,只知其中独唱节目和独舞节目各占10个,每人可以在节目单上任意挑选两个不同的节目序号,则两次都选上独唱节目的几率是:() (A) 9/38 (B) 1/4 (C) 1/180 (D) 10/38 8.以0到9这十个数字组成不重复的三位数共有() (A) 648个(B) 720个(C) 504个(D) 495个 9.各种不同运动状态的能级间隔是不同的,对于同一种气体分子,其平动、转动、振动和电子运动的能级间隔的大小顺序是:() (A)△e t >△e r >△e v >△e e(B)△e t <△e r <△e v <△e e (C) △e e >△e v >△e t >△e r(D)△e v >△e e >△e t >△e r (E)△e r >△e t >△e e >△e v 10.在统计热力学中,对物系的分类按其组成的粒子能否被分辨来进行,按此原则:() (A) 气体和晶体皆属定域子体系(C) 气体属离域子体系而晶体属定域子体系 (B) 气体和晶体皆属离域子体系(D) 气体属定域子体系而晶体属离域子体系 11.对于定位系统分布X所拥有的微观状态t x为:(B) (A)(B)

大气物理学复习资料

大气物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第一章大气概述 1、干洁大气:通常把除水汽以外的纯净大气称为干结大气,也称干空气。 2、气溶胶:大气中悬浮着的各种固体和液体粒子。 3、气团:水平方向上物理属性比较均匀的巨大空气块。 4、气团变性:当气团移到新的下垫面时,它的性质会逐渐发生变化,在新的物理过程中获 得新的性质。 5、锋:冷暖性质不同的两种气团相对运动时,在其交界面处出现一个气象要素(温度、湿 度、风向、风速等)发生剧烈改变的过渡带称为锋。 6、冷锋: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 7、暖锋:锋面在移动过程中,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冷气团一侧移动。 8、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很少移动,有时冷气团占主导地位,有时暖气团占 主导地位,使锋面处于来回摆动状态。 9、锢囚锋:当三种冷暖性质不同的气团(如暖气团、较冷气团、更冷气团)相遇时,可以 产生两个锋面,前面是暖锋,后面是冷锋,如果冷锋移动速度快,追上前方的暖锋,或两条冷锋迎面相遇,并逐渐合并起来,使地面完全被冷气团所占据,原来的暖气团被迫抬离地面,锢囚到高空,这种由两条锋相遇合并所形成的锋称为锢囚锋。 10、气温垂直递减率:在垂直方向上每变化100米,气温的变化值,并以温度随高度的升 高而降低为正值。 11、气温T: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12、混合比r:一定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质量和干空气质量之比。r=m v/m d 13、比湿q:一定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质量与湿空气质量之比。q=m v/(m v+m d) 14、水汽压e:大气中水汽的分压强称为水气压。 15、饱和水汽压e s:某一温度下,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时所具有的水汽压。 16、水汽密度(即绝对湿度)ρv:单位体积湿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 17、相对湿度U w: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水汽和饱和水汽的摩尔分数之比称为水面的相

第三章 统计热力学基础 (2)

第三章统计热力学基础 返回上一页 1. 设有一个体系,由三个定位的单维简谐振子所组成,体系能量为11/2 hν,这三个振子在三个固定的位置上振动,试求体系全部的微观状态数。 2. 当热力学体系的熵函数S增加0.418 J/K时,则体系的微观状态数增加多少?用ΔΩ/Ω1表示。 3. 对于双原子分子,证明:U r=NkT U v=NkT 设基态振动能为零,≈1+x 。 4.将N2气在电弧中加热,从光谱中观察到处于第一激发态的相对分子数 N(v=1)/N(v=0)=0.26,式中ν为振动量子数N(v=0)为基态占有的分子数,N(v=1)为第一激发振动态占有的分子数,已知N2的振动频率ν= 6.99×,

(1) 计算气体温度。 (2) 计算振动能量在总能量(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中所占的百分数。 5.设某理想气体A,其分子的最低能级是非简并的,取分子的基态作为能量零点,相邻能级的能量为ε,其简并度为2,忽略更高能级。 (1)写出A分子的总配分函数的表达式。 (2)设ε=kT,求出相邻两能级上最概然分子数之比n1/n0。 (3)设ε=kT,试计算1 摩尔该气体的平均能量是多少? 6.某气体的第一电子激发态比基态能量高400 kJ/mol,试计算 (1)在300 K时,第一激发态分子所占的百分数? (2)若要使激发态的分子数占10%,则需多少温度?

7.零族元素氩(Ar)可看作理想气体,相对分子量为40,取分子的基态(设其简并度为1)作为能量零点,第一激发态(设其简并度为2)与基态能量差为ε,忽略其它高能级。 (1)写出氩分子的总的配分函数表达式。 (2)设ε=5kT,求在第一激发态上最可几分布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数。(3)计算1 mol Ar气在标准状态下的统计熵值。设Ar 的核和电子的简并度均等于1。 8. Na原子气体(设为理想气体)凝聚成一表面膜 (1)若Na原子在膜内可自由运动(即二维平动),试写出此凝聚过程的摩尔平动熵变的统计表达式。 (2)若 Na原子在膜内不动,其凝聚过程的摩尔平动熵变的统计表达式又将如何? (要用相对原子质量Ar,体积V,表面积A,温度T等表示的表达式)

工程热力学课后题答案

习题及部分解答 第一篇 工程热力学 第一章 基本概念 1. 指出下列各物理量中哪些是状态量,哪些是过程量: 答:压力,温度,位能,热能,热量,功量,密度。 2. 指出下列物理量中哪些是强度量:答:体积,速度,比体积,位能,热能,热量,功量,密度。 3. 用水银差压计测量容器中气体的压力,为防止有毒的水银蒸汽产生,在水银柱上加一段水。若水柱高 mm 200,水银柱高mm 800,如图2-26所示。已知大气压力为mm 735Hg ,试求容器中气体的绝对压力为多少kPa ?解:根据压力单位换算 kPa p p p p kPa Pa p kPa p Hg O H b Hg O H 6.206)6.106961.1(0.98)(6.10610006.132.133800.96.110961.180665.92002253=++=++==?=?==?=?= 4. 锅炉烟道中的烟气常用上部开口的斜管测量,如图2-27所示。若已知斜管倾角 30=α,压力计中 使用3/8.0cm g =ρ 的煤油,斜管液体长度mm L 200=,当地大气压力MPa p b 1.0=,求烟 气的绝对压力(用MPa 表示)解: MPa Pa g L p 6108.7848.7845.081.98.0200sin -?==???==αρ MPa p p p v b 0992.0108.7841.06=?-=-=- 5.一容器被刚性壁分成两部分,并在各部装有测压表计,如图2-28所示,其中C 为压力表,读数为 kPa 110,B 为真空表,读数为kPa 45。若当地大气压 kPa p b 97=,求压力表A 的读数(用kPa 表示) kPa p gA 155= 6. 试述按下列三种方式去系统时,系统与外界见换的能量形式是什么。 (1).取水为系统; (2).取电阻丝、容器和水为系统; (3).取图中虚线内空间为系统。 答案略。 7.某电厂汽轮机进出处的蒸汽用压力表测量,起读数为MPa 4.13;冷凝器内的蒸汽压力用真空表测量, 其读数为mmHg 706 。若大气压力为MPa 098.0,试求汽轮机进出处和冷凝器内的蒸汽的绝对压力(用MPa 表示) M P a p M P a p 0039.0;0247.021== 8.测得容器的真空度 mmHg p v 550=,大气压力MPa p b 098.0=,求容器内的绝对压力。若大气

第三章 统计热力学基础.

第三章 统计热力学基础 思考题: 1.当系统的U ,V ,N 一定时,由于粒子可以处于不同的能级上,因而分布数不同所以系统总微观数不能确定,这句话是否正确? 2.由离域子系统和定域子系统熵与配分函数的关系可以看出,定域子系统熵比离域子系统的熵大S=klnN!,但是一般说来晶体总比同温度下气体的熵小,为什么? 3.分子能量零点的选择不同,所有热力学函数的值都要改变,对吗? 4.三维平动子第一激发态的简并度是多少?一维谐振子第一激发态的简并度是多少? 5.对于单原子理想气体在室温下的一般物理化学过程,若要通过配分函数来求过程热力学函数的变化值,只须知道g t 这一配分函数值就行了,对吗? 选择题: 1.1mol 双原子理想气体常温下热力学能为: (A)RT 23 (B) RT 25 (C) RT 2 7 (D) 无法确定 2.下列化合物中,298.15K 时标准摩尔熵ΔS 0最大的是: (A) He (B) N 2 (C) CO (D) 一样大 3.在作N 、V 、U 有确定值的粒子体系的统计分布时,令∑n i = N ,∑n i εi = U ,这是因为所研究的体系是: (A) 体系是封闭的,粒子是独立的 (B) 体系是孤立的,粒子是相依的 (C) 体系是孤立的,粒子是独立的 (D) 体系是封闭的,粒子是相依的 4.下列哪个体系不具有玻尔兹曼-麦克斯韦统计特点 : (A) 每一个可能的微观状态以相同的几率出现 (B) 各能级的各量子态上分配的粒子数,受保里不相容原理的限制 (C) 体系由独立可别的粒子组成,U = ∑n i εi (D) 宏观状态参量 N 、U 、V 为定值的封闭体系 5. HI 的转动特征温度Θr =9.0K ,300K 时HI 的摩尔转动熵为: (A) 37.45J ·K -1·mol -1 (B) 31.70J ·K -1·mol -1 (C) 29.15J ·K -1·mol -1 (D) 都不正确 6. 对于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当温度升高时,小于分子平均能量的能级上分布的粒子数: (A) 不变 (B) 增多 (C) 减少 (D) 不能确定 7. O 2的转动惯量J = 19.3 × 10-47 kg ·m 2,则O 2的转动特征温度是: (A) 10K (B) 5K (C) 2.07K (D) 8K 8. 各种运动形式的配分函数中与压力有关的是: (A) 电子配分函数 ; (B) 平动配分函数 ; (C) 转动配分函数 ; (D) 振动配分函数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